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类方讲伤寒》(优质严制)

《类方讲伤寒》(优质严制)

《类方讲伤寒》(优质严制)
《类方讲伤寒》(优质严制)

《类方讲伤寒》

大家好,今晚开始由我和大家共同学习麻黄汤类方。在之前的课程当中,高珊珊老师运用恩师的“刘志杰方证解析法”,为大家详细讲解了桂枝汤类方的具体方证解析法及临床运用。在《汉传经方辨治学》六纲五证辨治系统理论基础之上,运用恩师刘志杰先生的“刘志杰方证解析法”分析解析方剂,并按照我们汉传的辨证理论去指导运用,疗效都会效如桴鼓的。恩师刘志杰老师曾言:“学经方没有捷径,要说捷径,那就是守住正确的,系统的辨证法则”。任何一门学问,都必须先学法则,再学运用;正如同没有规矩,就画不成方圆。六纲为矩,五证为规,方证相应,药症相对,这就是汉传中医的辨证论治法则。目前打着汉传学术的盗版很多,请大家要清醒辨别。下面我们来温习下恩师“刘志杰方证解析法”这张表格:

大家平时课下可以拿任意方剂进行练习、参悟。接下来我们看看伤寒论中的麻黄类方。

主要包括以下方剂:

麻黄汤(麻黄3 桂枝2 杏仁2 甘草1 )

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麻黄4 杏仁1.5 甘草2 石膏8)

小青龙汤(麻黄3 桂枝3 半夏4 细辛3 干姜3 五味子2 甘

草3 芍药3)

大青龙汤(麻黄6 桂枝2 杏仁1 生姜3 甘草2 大枣14 石膏4)

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2 细辛2 附子1)

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2 甘草2 附子1)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2 生姜2 杏仁1 甘草2 大枣12 赤小豆10 败酱3 连翘2)

麻黄升麻汤(麻黄8 升麻5 当归5 菖蒲3 桂枝1 白术1 干姜1 甘草1 茯苓1 知母3 黄芩3 石膏1 芍药1 天门冬1)文蛤汤(麻黄3 生姜3 杏仁1.5 甘草3 大枣12 石膏5 文蛤5)这节课我们主要解析麻黄汤。

麻黄汤

麻黄(去节,三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一两)杏仁(去皮尖,七十个)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下面我们用恩师刘志杰方证解析法分析麻黄汤:

三才解析:

阳性药:麻黄、桂枝、杏仁

平性药:甘草

阴性药:无四象解析:

君:麻黄3两

臣:杏仁70枚、桂枝2两

佐:炙甘草1两

使:无综合观察:

君:麻黄3两(温,除滞。辛,发散,苦,涌泻)

臣:杏仁70枚(温,除滞。辛,发散,苦,涌泻)桂枝2两(温,除滞。辛甘滋,发散养津液)

佐:炙甘草1两(甘平,滋津液,护胃气)

使:无六纲:太阳外感伤寒,少阴外感伤寒

五证:滞证病机:辛温发散,降逆护胃,既能攻表温表,又能温里降逆。专门发汗对治肌表受寒伴气机上逆诸症夹带胃气津液不足。下面我们来汇总麻黄汤相关条文,总结出麻黄汤常见症状及体征: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麻黄汤主之。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

37.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51.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方十七。52.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55.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232.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235.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36.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由麻黄汤条文汇总对治症状和体征:

常见症状:无汗、发热、恶风、头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喘而胸满。

常见体征:脉浮紧或浮紧偏数。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的药症:麻黄汤中麻黄、桂枝、杏仁均是辛温类药,辛,发散邪气,温能驱寒,合则辛温发散寒邪,对治五证中的凉滞证。佐以炙甘草固护胃气,养津液。君药:麻黄温辛苦涩《神农》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

《别录》五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疏伤寒头痛,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不可多服,令人虚。

中风伤寒头痛、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通腠理、疏伤寒头痛、解肌、泄邪恶气、不可多服、令人虚为麻黄汤

【拔高教育】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4月试题

福建省华安一中、长泰一中等四校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 一次联考试题(4月)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春秋时期,促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 统治阶级的提倡 B. 国家分裂的影响 C. 社会人口的增加 D. 铁器、牛耕的出现2.春秋时期的范蠡认为:“售粮的价格,每斗二十钱,农民的利益就要受到损害;每斗九十钱,商人就要受损失.商人受损失,钱财就不能流通到社会;农民受损害,土地就要荒废。”这种观点实质上() A. 在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B. 片面强调农业的重要性 C. 反对提升商人的地位 D. 肯定了农商并重的思想 3.有学者说,春秋诸侯的争霸与战国七雄的逐鹿都是在小农经济崛起为其扩大了赋税来源的基础上进行的。按该学者的理解,小农经济的发展() A. 解决了各国的战争开支问题 B. 得益于诸侯战争的推动 C. 为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D. 加速了分封制的瓦解进程 4.《汉书·贡禹传》上记载:“方今齐三服官(负责制作天子服用)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少府之属官,包括考工室,右工室,东园匠)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材料反映汉代官营手工业() A. 规模庞大,不计成本 B. 高效运行,管理严格 C. 分工细致,技艺精湛 D. 产品精美,面向市场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 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B.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C. 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D. 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6.史学家认为:宋朝面临中国有史以来最为显著的经济进步。下列文字所反映宋朝的经济现象可作其进步依据的是() A.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B. “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 C. “万历盛时,资本在广陵者不啻三千万两” D.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7.明清时期出现的与当时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相符的经济现象是() A. 美洲的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得以推广 B.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 江南丝织业中出现雇佣关系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3人物描写一组(说课稿)

《摔跤》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人物描写一组》是五年级下第五单元作家笔下的人专题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摔跤》是《人物描写一组》中第一个片段,选自作家徐光耀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题目为编者所加。这个片段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先是由小嘎子提议摔跤,在摔跤的过程中,他时时处处想使巧招,结果反被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塑造了小嘎子和胖墩儿这两个鲜活的儿童形象。片段中动词的准确运用兼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使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跃然纸上,堪称人物描写的经典之作。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习生字,能正确读写“破绽、咕咚、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小嘎子这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四、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 1.观看影片《小兵张嘎》,谈谈对你所了解的小嘎子的印象:机智、勇敢…… (借助电视剧《小兵张嘎》,和学生畅谈小嘎子这一人物,建立起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点,能一下子缩短本文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气氛和高昂的兴趣中展开教学。)2.揭题: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徐光耀爷爷的小说《小兵张嘎》中的一个片段描写《摔跤》 3.读课题,说说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分封制瓦解的原因是什么

分封制瓦解的原因是什么 分封制是古代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的一种政治制度,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分封制瓦解的原因,希望能帮助你了解。 分封制在西周的时候达到了最为鼎盛的时期,那时候虽然分设了一部分的异姓诸侯,但是大多数都是同姓的王族宗室,而周朝的鼎盛时期君主的能力当然是非常强大的,分封制是君主加强权力的表现,其实也是诸侯们得以继续生存的另一种需求,所以才在西周时期将分封制推上了顶峰,但是在西周之后分封制的瓦解过程加剧,最终还是被其他制度取而代之了,那么分封制的瓦解原因是怎样的呢? 分封制的瓦解原因首先还是诸侯国与国家的矛盾加剧,虽然说诸侯国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一个国家的一个附属小国,而且诸侯们还是要受到君主的约束,但是毕竟诸侯国还是拥有政权的,诸侯们作为一个政权统治者,权力地位仅次于君王,其实这样也是一种危险的情况。从根本上来说诸侯与君主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取决于谁的能力更强。若是诸侯们的实力大于君主,那么对于君主的命令就许多人都不会听从了,从这方面来说分封制的瓦解主要还是君主的能力逐渐下降。 自从平王实力开始逐渐下降,诸侯和君主之间的矛盾再次凸显了,对于君主的命令诸侯们也不愿意再听从,对于诸侯国家原有的义务也不再履行,其实从这个时候开始分封制的瓦解已经开始了。但是

由于当时诸侯们并不敢太过明目张胆,所以只是矛盾加剧却并没有过多的占领国家的领土。但是随着君主力量的再次削弱只能促使分封制的瓦解更加快速。 分封制的内容从很早之前古代君主就实行了分封制,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和延伸,分封制一直在古代享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分封制不仅可以巩固国家君主手中的统治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缓解统治阶级由于利益和权力等原因产生的矛盾,可以说这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政治制度。那么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呢? 分封制的内容体现了君主对于臣子或者宗室的要求,同时也规定了这些人在享有权利时所要承担的义务。那么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呢?分封制的内容是君主将土地和人民作为赏赐给功臣、贵族的后代或者宗室的一种手段,然后在各个地区组成诸侯国或者藩地,那么这些诸侯或者藩王在当地就享有了一定的统治权力,当然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依旧要保证他们随时听候君王的命令,并且要将赋税和产物上交给君王,在君王有需求的时候还要协同君王作战等等,这就是分封制的内容。 同时分封制的内容还显示出这是一种以子嗣为传承方式的分封制度,虽然在分封制的内容中没有明确规定,但是每个诸侯或者藩王都可以将这种地位传承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若是没有特殊情况诸侯或者藩王的地位将会一直传承下去。从分封制的内容中也可以看出诸侯和藩王虽然在各自的封地上享有统治权,但是这种权力只是在一定程

《5.1 任意角和弧度制》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5.1.2弧度制教学设计(人教A版) 前一节已经学习了任意角的概念,而本节课主要依托圆心角这个情境学习一种用长度度量角的方法—弧度制,从而将角与实数建立一一对应关系,为学习本章的核心内容—三角函数扫平障碍,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 1.了解弧度制,明确1弧度的含义. 2.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3.掌握用弧度制表示扇形的弧长公式和面积公式. 数学学科素养 1.数学抽象:理解弧度制的概念; 2.逻辑推理:用弧度制表示角的集合; 3.直观想象:区域角的表示; 4.数学运算:运用已知条件处理扇形有关问题. 重点:弧度制的概念与弧度制与角度制的转化; 难点:弧度制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诱思探究式教学,精讲多练。 教学工具:多媒体。 一、情景导入 度量单位可以用米、英尺、码等不同的单位制,度量质量可以用千克、磅等不同的单位制,不同的单位制能给解决问题带来方便.角的度量是否也可以用不同的单位制呢?能否像度量长度那样,用十进制的实数来度量角的大小呢? 要求: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做判断。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研探.

二、预习课本,引入新课 阅读课本172-174页,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1. 1弧度的含义是? 2.角度值与弧度制如何互化? 3.扇形的弧长公式与面积公式是?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可商量,最终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三、新知探究 1.度量角的两种单位制 (1)角度制 ①定义:用度作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单位制. ②1度的角:周角的1 360 . (2)弧度制 ①定义:以弧度作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单位制. ②1弧度的角: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 2.弧度数的计算 3.角度制与弧度制的转算 4.一些特殊角与弧度数的对应关系 度0°30°45°60°90°120°135°150°180°270°360°弧 度0 π 6 π 4 π 3 π 2 2π 3 3π 4 5π 6 π 3π 2 2π l r π 180( 180 π)° 正数 负数 零

历史高频考点――分封制

历史高频考点——分封制 一、考情分析 分封制在考试中是高频考点,考察的角度非常多,从分封制的目的、分封的对象、诸侯的权利与义务,分封制的影响,分封制衰败的原因及表现、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等方面的都会有所考察,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时要全面进行掌握。 鉴于分封制这一知识点的重要性,历次考试中针对这一内容的考查形式也比较多样,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教学设计题等等,都有涉及,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时重点掌握分封制的内容。 二、知识点呈现 1.分封制 (1)概念 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封建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巩卫周王室的统治。 (2)目的 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就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3)内容 ①主要分封土地和人口(权力和义务的纽带)等。 ②对象:王族(燕、鲁、卫、晋、吴)、功臣(齐)和先代贵族(杞、宋、陈、许、楚)。 ③诸侯的权利: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可进行再分封,而且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税,有相对独立性。 ④诸侯的义务:受封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4)影响 ①积极作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王室与诸侯国关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使统治集团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②消极作用:后期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现象,周天子的权威逐渐被削弱。 (5)特点 受封对象多样,但是以王族为主;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土地与义务是周王与诸侯关系的纽带;层层封授,贵族内部等级森。 (6)分封制被破坏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受封的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王权衰弱。表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开始破坏,出现了春秋争霸、战国兼并的混乱局面。 2.分封制xx法制的关系 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宗法制是与分封制密切相关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它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层层的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3.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 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4篇

《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4篇 导读:《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篇1 教材内容: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中第二个文段,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第五、六回。 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作者用白描手法,塑造了一个极度贪财的“吝啬鬼”形象。 本单元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文章在刻画人物时采取了不同的手法,其意图就是让学生在把握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时,能体味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但欠缺用准确的语言概括的能力。学生对人物描写的各种方法并不陌生,但是将这些技巧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却并非易事。学生也普遍有了阅读的习惯,爱读书,但是对比阅读,尤其是中外名著的对比阅读能力欠佳。 而此篇文章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古白话文,作者在短短三百余字中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学生受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的限制,也不容易理解透彻。

教学目标: 2011版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提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结合本册教材及本单元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理解“诸亲六眷、郎中、监生、哥子、医家、穿梭、揩揩、插口、登时、故此、一声不倒一声”等词。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3、体会人物动作、神态描写的作用,初步学习通过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注意整合和提升,注重学生将已有的关于“写人”的读写经验与本组教材的学习有机的结合,提高阅读和写作这方面文章的能力,这是本单元学习的核心任务。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品读鉴赏作者高超的讽刺艺术、经典的细节描写,学习作家巧抓人物动作、神态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及其妙处,并尝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法和学法:

统(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1 军神说课稿

11 《军神》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文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用麻药,表达了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 (一)教材分析 《军神》的作者是毕必成,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药,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与赞扬的感情。文中有大量的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文字凝练,塑造人物形象十分出色。这篇课文对学生来说不难,因此在教学时,要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这种表现手法的好处,这也是单元主题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沃、匪”等5个生字,会写“庆、诊”等15个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刘伯承治疗时的镇定与手术后的坚强,坚定向革命前辈学习的决心。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 感受刘伯承治疗时的镇定与手术后的坚强,坚定向革命前辈学习的决心。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本课语言凝练,动作神态刻画出人物内心活动,人物语言也随之变化,我因此要求学生在朗读时要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跟随范读、自由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读出人物性格和语气。 2.讲解点拨教学法 本课的语言凝练而形象,贴合人物身份,对重点字句段需要细致分析。我采取讲解点拨教学法,让学生抓住一处,带领分析,如何从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方面感受人物内心活动,再点拨学生发现后面人物

内心的变化,引导学生感受这种刻画方式给人带来的生动鲜活感。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人物相关资料,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更生动。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查找作者及课文中人物的相关资料。课内主要是朗读课文,学习生字和课文内容,结合课后习题,进行适当练习,从而掌握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文中沃克医生神态变化的部分,想想为什么。 3.收集刘伯承的资料和作者简介。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提到军人,大家会想到军人的什么品质?(自由发言)他们都具有坚强的意识、崇高的信念。现在,我们就来跟着一位医生,了解一名军人的故事。他,堪称“军神”!(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重点交流的几个字:诊,龄,绷,吭,崭,慈。 三、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1.学生通读课文,课件出示问题:课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交流归纳大意,引导:课题“军神”指的谁?为什么? 刘伯承眼睛受伤,他在动手术的过程中不使用麻药,并一声不吭,使沃克医生敬佩地称呼他为“军神”。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知识点总结+练习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知识梳理: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1)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 (2)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争战而得名。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手工业:规模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3、商业: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 二、王室衰微 1、王室衰微的表现: (1)分封制瓦解,制度变化; (2)周王室势力大减; (3)诸侯崛起,竞相称霸。 2、周王室衰微的根本原因: 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诸侯争霸 1、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 (1)周王室衰微; (2)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展开争斗; (3)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2、诸侯争霸所打的口号:“尊王攘夷” 3、经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 4、评价春秋时期的争霸有何利弊?: (1)弊: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2)利:①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加快了统一的步伐。②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5、从越王勾践身上能得到什么启发?学到了什么样的精神? 答:启发: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要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毅力,同时还要勤奋、要勇于创新和改革等。 精神:树立理想、明确目标、发奋图强、坚定意志、永不言败. 预习检测: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指的是( ) A.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

《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个片段选自清代著名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一个爱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本片段虽然只有短短412个文字,但是作者吴敬梓却通过他的一支生花妙笔,巧妙运用一连串的表达方法,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文学史上不朽的文学形象——吝啬鬼严监生,是我们学习刻画人物的绝佳范本。 二、说理念 本课设计基于这样两个基本理念:一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把课堂变为学堂,摒弃碎问碎答的教学模式,将全课划分为三个主要板块,每个板块都是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教师尽量“隐藏”到“幕后”,只在适当的时候为学生提供一点必要的帮助或点拨;二是突出语文课的本体,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而将教学重点放在对本文表达方法的探究上,并通过表达方法的探究,丰满对人物形象的感受,指导学生今后的习作,初步掌握阅读类似文章的方法。 三、说学生 1.五年级学生基本能整体把握教材的主要内容,但欠缺用准确的语言概括的能力。 2.五年级学生对通过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来刻画人物特点的写法并不陌生,但是如何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却是难点。 3.学生爱读书,但是读中外古典名著相对比较少。 四、说目标 1、品读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揣摩严监生内容世界,并说、写几句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阅读《儒林外史》的兴趣。 五、说流程 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严监生伸出的这两个指头代表的究竟是什么?”这一线索来贯穿整堂课的教学。 (一)、揭示课题,结识文中人物 1、板书课题《临死前的严监生》 读题 这个“监”是个多音字,在这里应该读第四声。这严监生都是临死的人了,请同学们再稍微慢一点、轻一点齐读一遍课题。 告诉我:这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严监生是一个有钱的人。 3、“想不想知道严监生到底有多少钱?”

1.1.2 弧度制[张玲艳]【市一等奖】优质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1弧度的角及弧度的定义;(2)掌握角度与弧度的换算公式;(3)熟练进行角度与弧度的换算;(4)理解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5)理解并掌握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并能灵活运用这两个公式解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单位圆中的圆心角引入弧度的概念;比较两种度量角的方法探究角度制与弧度制之间的互化;应用在特殊角的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以针对性的例题和习题使学生掌握弧长公式和扇形的面积公式;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弧度制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角度制与弧度制都是度量角制度,二者虽单位不同,但却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在弧度制下,角的加、减运算可以像十进制一样进行,而不需要进行角度制与十进制之间的互化,化简了六十进制给角的加、减运算带来的诸多不便,体现了弧度制的简捷美;通过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引入弧度制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角的度量单位“度”?并且上节课学了任意角的概念,已掌握了一些基本单位转换方法,并能体会不同的单位制能给解决问题带来方便。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弧度的意义,圆心角的大小公式和弧长公式。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针对以上的教学重点、难点,在教学内容设计时我更加注重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动画演示、视频、图像等信息技术的手段,向学生展示难以用语言或一般教具阐述的结论。从而帮助学生把握重点、攻克难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问题引入 回忆1°的角是如何定义的? 教师应说明用度作为单位不足之处(1) 书写时单位容易忘记(2)它是六十进制运算麻烦。复习度量角的大 小第一种单位制—角度制的定义。复习圆心角与圆周角的概念。设 计意图:温故知新。这样引入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可能提出:为什么要 引入和如何引入弧度制?以旧引新,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 物。并直接引出课题。

浅议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浅议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摘要】在西周史教学中,“分封制”是一个重要的教学课题。西周的分封制度不仅是一项地方行政制度,而且作为西周国家的政体,它左右着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那么,周初为何要实行分封制呢?研究这个问题,将有助于更深刻地了解分封制和西周史。 【关键词】西周分封制原因 周灭商以后,西周从一个西部小邦演变成了一个东方大国。为了巩固和扩大周王朝的统治,有效地管理广大被征服的地区,镇抚各地原有的邦国,周初实行了分封制。 周初实行分封制由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统治集团的 利益决定的,不是任何个人的主观意愿所为,周初分封制的实行具有客观必然性。西周立国时,为何实行“国王大统诸侯分治”的分封制?其原因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本文试图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探析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社会原因。 1.西周实行分封制是迅速建立全国政权的客观需要 周武王灭商,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真正意义的改朝换代。但是,由于商朝以“方国分封制”强化了对诸侯国的控制能力,所以周灭商,就要经过长期的准备和激烈的战斗,就要付出重大的代价。武王姬发第一次发动“孟津之会”时,

所能动员的军队,只有“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应召而来的诸侯达八百之多,阵容颇为壮观。但殷商根基牢固,无隙可乘,武王、姜尚只好无功而返。直到纣王众叛亲离,商军主力又远征东夷之际,武王才乘机二次兴兵,率众诸侯联军直扑殷都朝歌。纣王措手不及,仓猝应战。双方经过了的惨烈肉搏,由于商军“前徒倒戈”,武王才获得了牧野血战的决定性胜利。由此可见,周在实力上并不如商朝,在征服商朝以后,必然面临着如何统治一个庞大国家的严峻问题。 战争的结果,不仅商朝被灭亡,也包括许多中小诸侯国被消灭,部分拥护商朝的诸侯国也成为战胜者宰割的对象,西周初建之际,中原地区出现了范围很大的权力真空,这就给周初实行大分封提供了方便。周灭商后,周王的常备军只有拱卫宗周的“西六师”,驻屯成周的“成周八师”和驻在殷之故地朝歌的“殷八师”。这样的军队远不及殷商军队的规模,而西周的版图比殷商还要大得多,周王若要直接统治这样大的国家,其力量显然不足。 在当时的奴隶制度下,国力十分有限,不仅不可能供养更多的常备军,甚至也没有能力支付成千上万官员的薪俸,再加上交通闭塞,要建立一个国王直接统治方圆数千里的大王国,是不可能的事。由于这个原因,周武王和周公抓住时机,因地制宜,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终于创造出一种全新的

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_教案教学设计

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 教材分析: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课文中的第二篇,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课文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吝啬鬼形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体会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习通过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儒林外史》、吴敬梓的有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 1、你们读过《儒林外史》吗?谁能说说这部书主要写的是什么? 2.简介《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它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无耻行为的真实生动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强烈地抨击了罪恶的科举制度,并涉及了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等等,客观上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 《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文学中的精品,作者擅长运用典型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语言准确、精炼、形象,具有讽刺效果。《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高峰。

3.简介xx 吴敬梓(1710~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全椒(在安徽)人,著有《儒林外史》和《文木山房集》等。吴敬梓虽是名门望族的后代,小时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但由于经济地位的迅速变化,使他接触了劳动人民,看到了社会的黑暗和科举制度的罪恶。 因为思想上有进步的一面,并且掌握了描写现实的讽刺手法,所以才能在晚年写出《儒林外史》这部十分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 4、出示课题《临死前的严监生》。 (设计意图:搭建一个让学生课外收集资料的交流平台,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收集资料的兴趣,同时也为解读文本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学生朗读,有针对性地检查平时读书机会相对较少的学生,随时正音。严监(jiàn)诸亲六眷(juàn)两茎(jīng) 3.交流:短文主要写了什么?短文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 (设计意图:“有针对性地检查平时读书机会相对较少的学生”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主要内容是落实新课标中高年段语文目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整体把握课文。)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 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谁?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学生自读思考。 3.交流对人物的初步感受。 四、细读课文,感悟“吝啬”

《弧度制》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数学必修4(北师大版)】

《弧度制》教学设计 本节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进口本节课教学目标。教材首先透过提出问题给出弧度制的必要性,然后类比角度值的规定,通过度量和计算,得出1弧度的定义,并利用圆周角在不同单位下的度数关系,得出角度与弧度的转化关系,在此基础上,最后通过具体例子巩固所学知识。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1弧度的角及弧度的定义;(2)掌握角度与弧度的换算公式; (3)熟练进行角度与弧度的换算;(4)理解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 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5)理解并掌握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并能灵活运用这两个公式解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单位圆中的圆心角引入弧度的概念;比较两种度量角的方法探究角度制与弧度制之间的互化;应用在特殊角的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以针对性的例题和习题使学生掌握弧长公式和扇形的面积公式;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弧度制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角度制与弧度制都是度量角制度,二者虽单位不同,但却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在弧度制下,角的加、减运算可以像十进制一样进行,而不需要进行角度制与十进制之间的互化,化简了六十进制给角的加、减运算带来的诸多不便,体现了弧度制的简捷美;通过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引入弧度制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弧度制的意义,正确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弧长和面积公式及应用。 【教学难点】 弧度的概念及与角度的关系;角的集合与实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多媒体课件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 ◆ 课前准备 ◆ ◆ 教材分析 ◆ 教学过程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分封地区: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 对象:同姓王族(主体),异姓(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 受封人的义务: 政治:听命天子,朝谏述职。 经济:缴纳贡税 军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受封人权利: 再分封,有较大独立性 分封制作用:1.扩大疆土加强统治 2.形成了四级等级序列(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天子有至尊权威,政权也有松散趋于严密。 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权利财产土地继承矛盾·特点:宗法制使周人把血缘纽带与政治权利结合在一起。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1.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战争 2.强化王权把国于家相结合在一起。

(一)。前提。武王伐纣,西周建立。 (二)。目的:巩固周的统治,以藩屏周。 (三)。内容:1.周天子将土地封给: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周天子 2.被分封诸侯的义务:服从,纳贡,提供军赋力役。 3被分封诸侯有权在诸侯国内实行再分封。在诸侯国内可设官员,建立武装,征赋役。(四)。主要封国: 主要王族:燕鲁 功臣:齐 先代贵族:宋 (五)作用:1:起初起到加强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周享国800年) 2:后期:诸侯争霸,王权衰微,分封制逐渐瓦解。 (六):春秋末期分封制瓦解: 原因: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 政治:诸侯国强大王室衰微 表现:田氏代齐,周郑交质,楚王问鼎。 二:宗法制 (一):含义: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是西周政治的典型制度。(二)来源: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 (三)目的:巩固王权,巩固父系家长制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是分封制得以延续的基础。(四)基本内容:1按血缘关系划分大宗小宗。 2大宗小宗关系: (1)血缘上:兄弟 (2)政治上:君臣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五)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 (六)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七)影响:1宗法制是西周最重要的政治制度 2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3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团结。 4对封建政治的影响(皇位继承) 5对社会生活影响(等级观念,重视人情) (八):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 分封制是分配权力的制度,宗法制是分配权利的原则。 三:西周政治制度特点: 1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2以血缘关系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高度集中。

高中数学必修四《弧度制》优秀教学设计

1.1.2弧度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弧度制的定义;(2)领会弧度制定义的合理性;(3)掌握并运用弧度制表示的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4)熟练地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5)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 之间建立的一一对应关系.(6) 使学生通过弧度制的学习,理解并认识到角度制与弧度制都是对角度量的方法,二者是辨证统一的,而不是孤立、割裂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引入弧度制度量角的大小,通过探究理解并掌握弧度制的定义,领会定义的合理性.根据弧度制的定义推导并运用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以具体的实例学习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能正确使用计算器. 3、情态与价值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另一种度量角的单位制---弧度制,理解并认识到角度制与弧度制都是对角度量的方法,二者是辨证统一的,而不是孤立、割裂的关系.角的概念推广以后,在弧度制下,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 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即每一个角都有唯一的一个实数(即这个角的弧度数)与它对应;反过来,每一个实数也都有唯一的一个角(即弧度数等于这个实数的角)与它对应,为下一节学习三角函数做好准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弧度制定义;熟练地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地互化换算;弧度制的运用. 难点: 理解弧度制定义,弧度制的运用.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在我们所掌握的知识中,知道角的度量是显然,两种回答都是正确的,但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数值呢?那是因为所采用的度量制不同,一个是公里制,一个是英里制.他们的长度单位是不同的,但是,他们之间可以换算:1英里=1.6公里. 用角度制,但是为了以后的学习,我们引入了弧度制的概念,我们一定要准确理解弧度制的定义,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 教学用具:计算器、投影机、三角板 四、教学设想 【创设情境】 有人问:海口到三亚有多远时,有人回答约250公里,但也有人回答约160英里,请问那一种回答是正确的?(已知1英里=1.6公里) 在角度的度量里面,也有类似的情况,一个是角度制,我们已经不再陌生,另外一个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角的另外一种度量制---弧度制. 【探究新知】 1.角度制规定:将一个圆周分成360份,每一份叫做1度,故一周等于360度,平角等于180度,直角等于90度等等. 弧度制是什么呢?1弧度是什么意思?一周是多少弧度?半周呢?直角等于多少弧度?弧度制与角度制之间如何换算?请看课本67P P ,自行解决上述问题.

西周分封制的原因是什么

西周分封制的原因是什么 分封制是由古代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的一种政治制度,以下是为你整理的西周分封制的原因,希望能帮助你了解。 分封制在古代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许多的君主为了维护对国家的统治力量,以及加强君主的中央集权的能力,所以将分封制作为一种主要的力量和制度,希望通过这种制度的推广将国家治理的更加稳定,而分封制在西周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那么西周分封制原因是什么呢? 西周分封制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首先西周分封制原因就是在西周开始建立的时候,国家的政治还是比较严峻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当时的社会因为商朝的原因还存在许多不稳定的地方,尤其是商王朝的一些势力还是存在的,这样一来君主就不得不分出一部分权力和精力来对付这些势力。 其次西周分封制原因还因为国家内部的矛盾,但是国内的主要矛盾就是上层社会中统治阶级的矛盾,西周时期还属于奴隶社会,而在这个社会时期最重要的矛盾就是奴隶和统治者之间的,为了减轻这种矛盾西周君主将分封制推广延伸,然后将各个王族和功臣以及贵族分别封赏到地方上,这样一来社会矛盾减轻,而国家内部也减轻了压力,对西周君主来说也是解决了一部分统治矛盾。

西周分封制产生原因主要就是以上两点了,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西周时期因为是新兴起的政权,所以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都存在许多的缺陷,这种缺陷造成分封制产生的主要原因。但是不能忘记的是这个制度还是存在弊端的,西周分封制原因促使制度产生,但是当后期矛盾开始激化,而君主又不再具有强大能力的时候,这种制度注定了是要受到取代的。 分封制的废除分封制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西周之前的时期,包括西周的君主都将分封制作为主要的制度来施行,但是可惜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力在铁器出现之后提高了很大幅度,分封制最终还是因为满足不了人们的追求,最终还是被淘汰出人们的生活。那么分封制何时被废除呢? 要了解分封制何时被废除还要从西周时期开始说起,在西周时期分封制发展的已经比较完善了,而且还达到了整个封建社会最为鼎盛的时期,但是从西周结束之后君主手中的权力开始慢慢减退,到了东周时期尽管君主已经无法完全掌控诸侯们了,但是那个时候分封制还是存在的,那么分封制何时被废除的呢?到了战国时期虽然还有许多的诸侯国存在,但那时候诸侯手中的权力已经不是很大了,只拥有管理的权力,除此之外政权和军队都不在诸侯国的掌控之内,而且诸侯的世袭在这时候已经开始发生转变,这时候距离分封制被废除已经不远了。 等到了秦国时期吸取了许多的教训之后,开始实行了全新的郡县制,这是和分封制完全不同的一种制度,秦国的时候这种制度变成了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一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人物描写一 组》。 本组课文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展开学习的,一篇篇文章为我 们刻画了一个个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 《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非常独特,它是由 3 个独立的片段组成。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 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 这 3 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片 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可以说这 3 个片段是人物 描写的经典。 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 3 个人物的鲜活形象和文章的写作方 法。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悟人物。
1 / 24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2、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现人物某一 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2、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尝试运用。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交融、交织的整体,因为教的过程就是学生学的过程。 1、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的殿堂。 本文的三个人物来自三部著名作品,怎样通过课堂让学生激起阅读的 兴趣,是我们语文课要追求的。 所以我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的殿堂,让他们触摸作品中的人物,触动他 们读书的欲望。 2、在学习中总结学法。 这是三个人物描写的片断,教学的重难点大同小异,采用同种教学方 法会显得重复枯燥,同时教学要注重方法的传授,因此,我指导学生在实 践中总结学习方法,再通过老师导学,尝试自学,合作研读三个环节,引 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能力,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分两课时学习。 第一课时从文学作品入手,让学生谈谈对《小兵张嘎》、《儒林外史》、 《红楼梦》三部作品的认识,初步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三个人物
2 / 24

1.1.2弧度制(优秀经典公开课比赛教案)

1.1.2 弧度制 备课教师:刘德清、龙新荣、郭晓芳、刘世杰、王焕刚、沈良宏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弧度制的意义; 2.能正确的应用弧度与角度之间的换算; 3.记住公式||l r α= (l 为以.α作为圆心角时所对圆弧的长,r 为圆半径); 4.熟练掌握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及其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弧度与角度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初中时所学的角度制,是怎么规定1o 角的?角度制的单位有哪些,是多少进制的? (二)为了使用方便,我们经常会用到一种十进制的度量角的单位制——弧度制。 <我们规定> 叫做1弧度的角,用符号 表示,读作 。 练习:圆的半径为r ,圆弧长为2r 、3r 、 2 r 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分别为多少? <思考>:圆心角的弧度数与半径的大小有关吗? 由上可知:如果半径为r 的园的圆心角α所对的弧长为l ,那么,角α的弧度数的绝对值是: ,α的正负由 决定。 正角的弧度数是一个 ,负角的弧度数是一个 ,零角的弧度数是 。 <说明>:我们用弧度制表示角的时候,“弧度”或rad 经常省略,即只写一实数表示角 的度量。 例如:当弧长4l r π=且所对的圆心角表示负角时,这个圆心角的弧度数是 4||4l r r r παπ-=-=-=-. (三) 角度与弧度的换算 3602π=o rad 180π=o rad 1801π=?rad 0.01745≈rad 1rad =?)180( π 5718'≈o 归纳:把角从弧度化为度的方法是: 把角从度化为弧度的方法是:

(四)课堂练习 例1、把下列各角从度化为弧度: (1)0 252 (2)0 / 1115 (3) 0 30 (4)'3067? 变式练习 把下列各角从度化为弧度: (1)22 o30′ (2)—210o (3)1200o 例2、把下列各角从弧度化为度: (1)35π (2) 3.5 (3) 2 (4) 4 π 变式练习 把下列各角从弧度化为度: (1) 12π (2)—34π (3)10 3π (五)分别表示轴线角、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等角的集合 (1)终边落在x 轴的正半轴的角的集合为 ; x 轴的负半轴的角的集合为 ; 终边落在y 轴的正半轴的角的集合为 ; y 轴的负半轴的角的集合为 ; 所以,终边落在x 轴上的角的集合为 ; 落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为 。 (2)第一象限角为 ; 第二象限角为 ; 第三象限角为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