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古代绘画

中国古代绘画

中国古代绘画
中国古代绘画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教学方案选自人美版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第9课

教师:缪爽

现任职学校:北京市北苑中学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教学方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从原始时期的岩画、陶画、帛画到山水、花鸟画、人物画高峰期的代表性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所认知,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

(2)、过程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基本的艺术素养和欣赏绘画的能力。

(3)、情感目标:力争达到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发展脉络和演变以及多种风貌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

1.涵盖面比较广,中国古代绘画经历几千年的发展过程,所以无法详细地进行介绍。只能从宏观角度进行欣赏。

2.提高艺术审美欣赏能力,以欣赏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和特点,引导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

3.对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和知识文化底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参与互动:课前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作充分预习,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提出质疑,充分体现高中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待课堂中与老师交流与探讨。

欣赏、讨论、讲授、示范等。

问题二: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制造并使用工具)

随着历史的进程和人类自身的进步,大约在10000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人类不仅懂得制造陶器还学会了绘制简单的图案来装饰陶器,这不得不说是人类艺术文化的一次大的进步。图片展示(手法简练、笔触粗矿的陶画)。

例:让学生通过和岩画图案的对比,总结出陶画纹案的特点。

问题三:中国还有哪些别称?(丝绸之国,瓷器之都)用历史的相关知识背景再头脑中构建陶器的艺术特色。

总结陶画和岩画图案的特点,例如:陶画更注意生活化,一般是对称和均衡的表现方式,岩画一般是祭祀和社会生活的表现,大多是动物造型和狩猎

众所周知中国是最早掌握养蚕的国家,丝织业

的发展成就了中国最早独幅绘画的产生。这就是中

国绘画的雏形———帛画。

例:帛画的艺术特色(线条勾勒、平涂着色、构图

完整、造型生动)和产生的时代背景(古代葬仪中

使用的旗帜,具有一定的宗教迷信色彩),了解帛

画对今天中国绘画所产生的重大意义(奠定了中国

画以线条为主的表现形式)。

听下面一段话:(联想出中国艺术的瑰宝———敦

煌壁画)

她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戈壁沙洲,是汉唐丝绸

之路的咽喉要塞,它历经千百年沧桑,在茫茫戈壁

沙漠的怀抱中,闪烁着绚丽的光芒。

由教师简介敦煌的历史和概况。并以敦煌的壁画

场景。

联想动画片

《九色鹿》的

场景和故事情

《鹿王本生图》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此壁画的整体艺

术特色,教会学生如何欣赏壁画的基本方法。

1.《鹿王本生图》向我们叙述了怎样的佛教故事?

反映了

什么样的佛学道理?

2. 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鹿王本生图》的艺术特

色?

节,试图讲解

一下故事梗

概。

回答教师提出

的问题。

总结艺术特

色:敦煌石窟

艺术是我国的

国宝,也是世

界文化遗产,

它的规模之

大、历时之长、

内容之丰富、

技术之精湛、

保存之完好都

是举世罕见

的。

设置下节课专题探讨的内容。

1.分成三个小组(人物、山水、花鸟)

2.收集相关历史资料,了解各种类绘画产生的历史背景。

3.收集自己喜爱的画家生平介绍,相互讨论。总结特点:以

形写神,形神

兼备;天人合

一,情景交融;

借物抒情,托

物言志。

分小组搜集资

料:主要方式

是查阅相关书

籍、上网、访

问专家等。

通过研究

总结特点

和方法。学

生的自评

与互评是

一个不断

自我完善

与提高的

机会。使每

一个学生

都能找到

一个适合

自己的学

习方法,愉

快而有效

地进行学

习。

巩固小结︵5分钟︶组织观看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的片断。

概括剧中塑造了怎么的一个唐伯虎?(学生回答)

图片展示历史上唐伯虎的真实画作:

《秋来纨扇图轴》

《小桥流水图轴》

《秙槎鸲图轴》

通过老师详细的解析,引导学生感悟绘画作品中蕴

涵的一个“恨”字。

教师介绍唐伯虎的生平:

唐寅,字伯虎,好六如居士。出身吴县酒业商

人家庭。自幼聪明好学,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擅长

人物、花鸟、山水绘画。

16岁考中秀才,29岁参加南京乡试并一举中

“龙虎中名第一”人称“唐解元”。后进京参加科

举考试,前途可谓一片光明,仕途无量。但不想却

因当年同乡徐径参与的科举舞弊案被连累罢官蒙冤

回忆电影片

段,观看代表

性作品。学生

讨论分析唐伯

虎作品特点。

(通过人物背

景和年代分

析)。

在观看电

影片段的

同时更能

激起学生

兴趣。

通过对唐

伯虎的学

习,在教师

的帮助下,

学生对主

要作品的

特点进行

归纳,有利

于养成一

种良好的

学习习惯。

精选文库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1,中国画的分类: 技法不同:工笔画,写意画 题材不同: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2,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特点: 人物画:传神写照 山水画: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知识补充]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鉴赏(一) 在人类早期活动中,文字还远未形成以前,就已有了绘画的萌芽。大约在距今八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在彩色陶器上画上各种图案花纹,或一些动物的形象。把过去的历史记载和近年来考古发掘中出上的文物对照来看,我国的绘画艺术在战国时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最突出的例子便是1949年在湖南省长沙市陈家大山楚墓中 出土的一帼晚周帛画。画着一个侧身而立的细腰长裳的女子,合掌敬礼,左上方为乘龙跨凤升天之像。画家运用细劲有力的线条,生动地描绘了仪态端庄的女子,矫健腾飞的龙凤,表现了作者杰出的艺术才能。但汉以前的绘画,笔墨简略,构图还未臻复杂。

秦汉时代,对画工和画家作了不少记述。汉元帝时的 御用画工毛延寿,就是一个很好的肖像画家,把人物的像貌和年龄特质都能画得很逼真。同时汉代石刻如画像石、画像砖等,存世很多,所以汉代又可以石刻艺术为其特征。另外在辽宁的辽阳、营城子,河北望都等地发现许多汉墓壁画,说明汉朝的壁画也开始盛行。从汉墓壁画的表现手法和特点来看,大都以朴实的墨线,勾出形象的轮廓,然后用朱、青、黄等明快的原色加以点染,具有技法古拙而风格鲜明的特点。 东晋时期顾恺之的《文史箴图》,是为西晋诗人张华《女史箴》一文作的几段插图,在我国是最早的卷轴绘画,在中国和世界画史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魏晋南北时期,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勃兴期。曹不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西等大画家,蔚然并起,他们继承秦汉艺术的传统,并大大发扬创造,后人对他们的评语是:“张得其肉,陆得 其骨,顾得其神。”说明三人各有其独特的绘画风格。顾画中的线条,具有连绵不断、悠缓自然、非常匀和的特点。历代画家称顾的用笔“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或是“青云浮空,流水行地”。陆是顾的学生,画中的线条有连绵不断之状,而被人称为 “一笔画”。从文献记载获知张僧繇作画时, “笔才一二,像已应焉,”有点像后来的速写法,后来人将此种画法与顾、陆连绵不绝的一笔画加以比较,则

中国古代绘画

中国古代绘画 中国古代绘画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遗迹可上溯到远古的岩画和新石器时代彩陶上丰富的装饰纹样。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运用线造型的方法表现物象的能力已经相当熟练,以线描的绘画技法成为民族传统的绘画风格,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绘画逐步成了完成的体系,文明于世界。 中国古代绘画根据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类。(分三大类阐述中国古代绘画的成就。) 人物篇 展示《人物龙凤图》,帛画战国 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的画在丝织物上的绘画作品《人物龙凤帛画》。侧身站立的女子双手合掌视乎在祈祝什么,女子形象的上方是一只腾空飞舞的凤鸟,在女子和飞鸟的前画是一只向上升腾的龙,这些描绘说明这些作品的用途和后来在湖南马王堆汉墓发现的帛画一样,表示引导死者的魂魄升入天国。虽然这是一幅勇于丧葬仪式的道具,但作画者在布局、造型、描绘技法等方面都经过一番苦心经营,特别画中的形象都以流畅的勾勒,线条遒劲有力,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绘画以线条作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传统在战国时代已经形成。 东晋时期被称为才杰、画杰、诗杰的著名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可以看到我国魏晋时期的绘画风貌。 《洛神赋图》原系曹操之子、著名文学家曹植所作,以他经过洛水时梦中遇见洛神互相爱恋的故事,寄托他在爱情生活时的痛苦。《洛神赋》文词凄切,是赋文中的杰作。顾恺之依赋作图,以长卷形式描绘曹植赋文中这段浪漫的故事。《洛神赋图》既有装饰画的手法,又有写实梦幻般的意境,画中景色的描绘更是开中国山水画的先河。

唐代的人物画在传统的基础上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以恢宏大度的形象,充实明快的线条,辉煌灿烂的色彩,卓越的艺术成就,写下了中国美术史上的辉煌之页。 唐代初期著名画家阎立本所作的《历代帝王图》描绘了两汉甚隋代十三个帝王的肖像,画家通过形象的塑造细致的刻画了每个帝王的相貌、个性和气质。对于开国创业的英明君主,在表现他们的貌宇堂堂——晋武帝司马炎像。而对丧权辱国的昏庸君主,则重在表现他们的萎靡不振——陈后主陈叔宝像。这些帝王肖像还有明显的政治见解。 阎立本传世的最重要作品是《步辇图》,它取材于唐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与当时藏族土番王的联姻的文件,文成公主入藏,不仅加强了中原与西藏的联系,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团结,而且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西藏的发展,画面上描绘的是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往长安迎娶文成公主的使者禄东赞的情景。唐太宗乘坐在以人力抬起的步辇上,不仅具有帝王风度,还使人感到亲切真诚,前后左右的宫女有的抬辇、扶辇,有的张伞、持伞、玉质花容、姿态不一。 盛唐时期著名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是描绘一群雍容华贵的唐代贵族妇女的工笔重彩人物画,全画大致可分为采花、赏花、闲步、戏犬四个段,简练的线条和明丽的色彩,典雅的风格,塑造的盛唐时期贵族女的典型形象——丰颊体肥,也是研究唐代服饰的重要资料。 唐代著名画家韩干,善画人物,尤精画马,《牧马图》画一马倌骑在白马上,另一黑马随之缓行,不用画任何背景,黑、白二马各部分比例匀称,透视解剖也很准确,用色虽是浅设色,但由于在黑白对比色中加上少量的朱红使人感觉并不单调,马倌的形象威武有力,双眼炯炯有神,显示了高超的写实能力。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著名画家顾闳中唯一的传世作品,也是我国绘画史上不可多得的具有高度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他是画家受南唐李后主之命,亲身观察了韩熙载的家庭生活而画成的,对于此画的产生,传统的说法是画家如实表现了韩熙载为逃避尖锐政治斗争而故意纵情声色,也有人认为是李后主想中庸韩

中国古代绘画之美

中国古代绘画之美 中国古代绘画起源很早,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距今至少有七千余年。五六千年前,先民们就用矿物颜色在岩石上涂画拙朴的动植物纹样和人形图案,在陶器上描绘各种美丽的图案纹饰,之后又在青铜器上刻铸纷繁神秘的花纹及其他图形。这些作品由于年代的久远,所保存下来的实属凤毛麟角,却使我们得以一窥早期绘画的面貌。在无数画家不断探索、创新的努力之下,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并有着自己独立的绘画美学体系的中国绘画。 一、中国画与西洋画 早期的中国绘画以作品的题材划分为若干画科,如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公元17世纪前后,欧洲绘画传入中国,为了与本土传统绘画相区别,舶来的欧洲绘画作品被冠名为"西洋画",本土绘画自然就称为"中国画"。因此,中国画最初的称谓,是相对于西洋绘画(泛指欧洲绘画)而言的。 相对西洋画来说,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而西洋画呢?则讲求“以形写形”,当然,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但它非常讲究

画面的整体、概括。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这是不无道理的。 中国画是东方绘画艺术的主流,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无论在艺术内容、形式,还是表现手法上,中国画与西方绘画都有极大的差别。中国画与西洋画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表现在其艺术手法、艺术分科、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 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工笔就是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而写意呢?相对“工笔”而言,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兼工带写的形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从艺术的分科来看,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 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而对于用墨,则讲求皴(cun一声)、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型体,烘染气氛。笔墨二字被当作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它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中国画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讲究,所用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的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山水篇》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山水篇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三中学张利梅 学生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一方面,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通过语文和历史课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词知识和历史知识。这对中国画的欣赏、体悟非常有利。另一方面,他们具备了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在新课改后,小组协作学习已经成为大家喜爱的学习方式。这为本课的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必备的基础。 教材分析:这一课内容宽、知识面广,涉及到了高中学生学过的历史知识、语文知识等,知识的综合性不仅学生感兴趣,我也喜欢研究,一节课讲完学生绘画知识了解得有点肤浅,于是我从中国古代绘画分类把本科整理成3节,深入浅出的从多角度给学生展示中国画的魅力。 教学目标:了解代表性作品,探究各种山水画画风格特点,加深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了解,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山水作品的时代特色及其风格演变。 教学难点:山水作品时代特色的归纳及其风格演变。 教学策略:采取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让大家仔细地、反复地品读作品。通过比较、分析,共同探究不同时代作品的特色,并联系历史、语文知识,来加深对作品的艺术特色理解,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转变的角度来发现这些艺术特色的深层原因,使大家获得较为深刻的审美体验,同时,

还可以欣赏体会诗、画等传统文化贯通交融所形成的中国文化,激发起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产生民族自豪感。另外,引导大家通过探究,看到文化的变迁与时代背景之间的联系,鼓励大家养成尝试利用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去探索和研究艺术、了解作品,获得较深层次的了解和感悟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古代绘画原大挂图若干宣纸毛笔墨汁盘子笔洗。 生:美术书纸笔 教学过程:导入(周围作品)——两宋作品品鉴对比(学生活动)——诗词与两宋绘画风格之对比(学生活动)——山水画特点——老师示范课堂练习——课堂小结 导入: 师:中国古代绘画的三大画科分别是人物、花鸟和山水。中国山水画的成就超过了其他许多艺术部类,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罕见的瑰宝。这些附着中国人敏感心灵和微妙哲学的千古佳沉默不语却光华万丈,荡涤心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它们的魅力。 出示课题:中国古典绘画赏析 (通过幻灯片欣赏北宋作品《溪山行旅图》)

中国美术史画论专题

中国画论专题 一、魏晋时期: 1、背景缘起:艺术史论的发展是和艺术创作的繁荣密切相关的。两汉以来文艺创作的长足进步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既需要理论的总结和指导,也需要提出文艺评论(批评)的标准,这更促进了文艺理论的发展。同时,魏晋以来玄学的兴盛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为社会生活带来新的风气。玄学清议和人物品藻直接影响到文学艺术,首先是在文学中出现了第一批理论文章和专著。理论探讨的氛围和文学作品的风气引起了人们对于绘画理论的关注。以顾恺之的论画和谢赫的画品为代表的著述,是绘画史上最早出现的理论专著。 2、顾恺之的画论: 顾恺之的画论著述流传下来的有《画云台山记》和《论画》两篇。 《画云台山记》是篇绘画创作构思性笔记,《历代名画记》征引《论画》和《魏晋胜流画赞》两篇文字,实际上均是顾恺之《论画》中的不同段落,前面是画评,后面是摹写要法。顾恺之明确地提出了绘画表现对象的要求,“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尔,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这里他继承了战国时期朴素的唯物主义而有了进一步的发挥。 顾注重人物画的“传神”,认为“四体妍媸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在阐明传达人物神情气质的同时,又强调绘画技巧的重要性,其认为临摹时要对原作进行深刻理解,才能自然而准确地再现,提出“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 顾恺之论画的功绩在于把对绘画的一般性论述提高到独立的理论认识高度,从而开创了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研究的领域,是继卫协之后极重神韵的画家,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绘画“六法”的产生,古代绘画千余年来对气韵、神采的追求,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与他的理论相关。 3、谢赫的《画品》 谢赫是南齐(479-502)前后的画家、理论家,以时装人物和肖像画为题材进行创作,但主要贡献在绘画理论方面。 《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分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画品》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六法”,同时也对曹不兴以来的27为画家分别品第高下。 提出绘画的功能:“明劝诫,著深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承继了曹植“存乎借鉴者,图画也”的理论思想,十分明确地概括出绘画创作与政教密切相关的理论主张。 “六法”是:“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气韵生动是把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作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骨法用笔是指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应物象形、随类赋

中国古代美术课程简介

《中国古代美术》课程简介 一、课程号:04122580 二、课程名称:《中国古代美术》(Ancient Arts of China ) 三、周学时:3-0 学分: 预修课程:素描、博物馆学 课程主要内容: 从博物馆学与艺术学的角度,学习中国古代美术品和实用美术品的发生、发展、演变流程。掌握古代美术的重要文献纪载,古代各类美术作品的源起及传承和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历史地位。熟悉古代美术家和工艺美术家及理论。了解宋元以后文人绘画的传播。比较古代美术品和工艺美术品的艺术特点。 六、推荐材料: 《中国美术史》王伯敏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中国书画》杨仁恺主编,上海古藉出版社出版 《中国古代美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美术(Ancient Arts of China) 一、课程号:04122580 二、周学时:3-0 学分:3 三、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1.教学目的:从研究博物馆学与艺术学专业的角度,学习中国古代美术的发生、发展。 2.基本要求: (1)掌握工艺器皿、雕塑、建筑、墓室、石窟等装饰绘画艺术发展演变流程。 (2)掌握有关于美术作品的古代文献记载。 (3)掌握古代各朝代绘画艺术各种画种、画派的源起和传承及其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历史地位。 (4)熟悉中国古代著名美术家以及绘画理论。 (5)了解宋代以后文人绘画的传播。 (6)比较古代美术品与工艺美术品的艺术特点,以便于懂得全面欣赏中国古代艺术作品。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每周3学时,共17周 主要内容: 第一章史前及先秦美术(5学时) 第一节史前美术(3学时) 一、旧石器时期晚期的装饰品 二、石器时期陶文化产生的奥秘 三、从陶塑、陶绘上看新石器时期的雕塑艺术与绘画艺术 四、装饰的形成 第二节先秦美术(2学时) 一、青铜器的造型与纹饰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大庆市第五十八中学李金燕 课时:1课时(第十六周)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绘画、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和特点,学生并尝试如何欣赏古代美术作品。 2。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作业要求: 每人根据所学知识,试析一件古代艺术作品(欣赏过的或者从"自学教材"中选择均可)。要求从体裁、内容、表现方法、历史背景以及个人的感受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文字限定500字左右。 课业类别:欣赏课。 教学重点: 1。中国古代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主要特点; 2。中国古代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古代雕塑欣赏;古代美术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及作品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表扬认真搜集古代美术作品和资料的学生(2分钟) 二、导入新课:可以复习观赏艺术品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进行导

入,针对不少学生面对一件古代美术作品不知如何欣赏,不知好在哪里的情况入手,激起学生兴趣。(1分钟) 三、讲授新课: (一)扳书课题: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二)出示本课学习提要: 1。中国古代绘画分为哪几类?各类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中国古代绘画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 3。欣赏古代绘画的一般方法。 4。中国古代雕塑包括哪几部分? 5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的艺术特点及其作用。 (三)欣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 1、请学生读第18页第一自然段"中国。。。三大类",让全班同学在"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下波纹线。 2、请学生读课本有关自然段"中国。。。根本要求",让学生在"线条、传神"下画波纹线。 3、依次欣赏二幅人物画 《韩熙载夜图》《历代帝王图》 人物、题材、内容、形象特征、造型。 以传神为塑造形象的基本要求,分析人物动态表情及相关关系。 提炼主题思想。 概括地讲,基顺序为:题材内容--形象分析--造型--提炼主题--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史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史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史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美术鉴赏课,学习了陶瓷绘画等方面的知识,我自小对绘画就小有兴趣,这门课满足了我对绘画艺术鉴赏方面的需求。下面就来谈谈我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方面的一些知识,我国的绘画历史悠久,它的发源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距今至少有七千余年历史。在漫长的艰苦岁月中,我们古代的人民通过辛勤的劳动,在发展生产、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创造才能,从而创造了绘画这一门艺术。 最初的中国绘画,是画在陶器、地面和岩壁上的,渐而发展到画在墙壁、绢和纸上。使用的基本工具是毛笔和墨,以及天然矿物质颜料。在无数知名和不知名的画家不断探索、创新的努力之下,逐渐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并有着自己独立的绘画美学体系,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存世量之大,也是世界上少有的,是我们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艺术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艺术的奇葩。 商、周时期的绘画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绘画应用的范围主要是帛画,壁画、章服以及青铜器、玉器、牙骨雕刻、漆木器等的纹饰。早期基本上是装饰性图案,到西周以后,开始有以表现人物活动为主的纪事性绘画作品,绘画的作者是百工。从风格上看,商代庄严神秘而缛丽,西周趋于典雅,春秋以后绘画内容逐渐更多地反映社会生活,形象活泼生动,技巧上有着巨大的飞跃。 秦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早期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国势强盛,疆域广阔,这时期的绘画重视绘画的政治功能和伦理教化作用。具有雄厚博大、昂然向上的总的统一的时代风格,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第一个发展高潮。汉代习俗事死如生,以厚葬为德,薄殓为鄙,这就是使得装饰坟墓,为死者表彰功德的绘画活动规模和数量都达到了空前高涨的程度。魏晋南北朝和隋朝是我国绘画发展的重要时期,除了绘画的技术技巧渐趋成熟外,著名的画家成批涌现,开始对绘画整体认识作系统的理论探讨和品评。随着佛教的传播,宗教绘画也乘势兴起,这些都是其发展的标志。这个时代在绘画的创作理论总结、作品的评论上,较之前代再不是只言片语了,而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有了专门的著述。这是一种开创,石窟寺的开凿,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在中国兴盛起来的。石窟中除了石雕或泥塑造像以外,还有大量的壁画。

(小学美术教案)中国古代绘画欣赏

中国古代绘画欣赏 小学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感受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绘画的概况,提高对古代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美术的分类。(美术大致分:绘画和工艺美术) 2、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古今中外的绘画的一些特点。 二、新授 1、中国古代绘画从题材上分: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 2、你了解中国古代哪位或哪几位画家?他们是哪个朝代的?有什么代表作?(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回答。)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纠正边补充。 4、教师把中国古代绘画的内容再疏理一遍: 曹不兴(东吴)是第一位有记载的有影响的画家

顾恺之(东晋)代表作有《洛神赋图》 魏晋和南北朝是山水画和花鸟画的萌芽时期。 隋代历时不长,但绘画创作已出现向新的高峰发展的迹象。 唐代是中国绘画走向成熟的时期,尤其是人物画获得了重大的发展。唐初有阎立本,盛唐时期有画圣”吴道子,在仕女题材画方面有周肪(专门表现贵族阶层生活)。 五代两宋是唐代之后中国绘画史上又一灿烂辉煌的鼎盛时期。五代南唐有顾闳中画的《韩熙载夜宴图》。 宋代画风流派多样化,最具代表的是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写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荣景象。宋代山水继五代之后继续变得更为成熟,代表作有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元代出现了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明代后期有徐渭,多才艺,《黄甲图》便是代表作。 清代初期清初四僧”之一朱耷,别号八大山人”明皇室后裔,笔墨功夫很有艺术魅力。 5、学生讲述自己对书本范图的理解及艺术魅力。 6、学生自习〈〈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7、师生共同分析〈韩熙载夜宴图〉 第一段:听琵琶演奏 第二段:观舞 第三段:宴毕休息 第四段:听笛子合奏 第五段:送客 作品在用笔设色等方面达到了很高水平,人物造型线条准确流畅,色彩变化丰富,色调绚丽雅致。

中国美术史简述

中国美术史简述 中国美术史经典资料 晚期马家窑文化(马厂、半山、马家窑) 二、彩陶文化的特征: 1、型制 2、纹饰:典型纹饰与作品 3、手法:线描平涂综合 陶器----人类利用泥土的烧制造的实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按用途分3: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按陶质分4:红、灰、白、黑;按器表装饰分4:拟形陶,彩陶,印纹陶,素陶 装饰纹样分3: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山大本课题 拟形陶----指将器外形做成某种事物形象的陶器,如狗形陶,鹰形陶等。就功能说,它具有同类器皿的实用功能;从外表看,它又是一种史前雕塑。 彩陶----指器表带有彩绘纹样装饰的史前陶器。多以红黑白黄赭等颜色绘成纹样,色彩沉稳浑朴,纹样造型概括简练,并具有较强的主观抽象性。有几何、植物、动物、人物纹样,是史前美术品中装饰最精美,内容最丰富,艺术成就最高的艺术形式。山大本科题陶塑的创作手法分为:模仿性、幻想性、抽象性山大本科题 (一)青铜器概述 青铜器类别“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器、车马器”功用及其文化内涵 青铜器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功能上大体可分为四类: (1)礼器:商周时期,一些日用青铜器由于用作祭祀和典礼时的陈设而被赋于特殊意义,成为青铜礼器。如鼎、鬲、尊等。 (三)战国帛画 《人物龙凤帛画》画中人物为一宽袖长裙,合掌侧立的上流社会的女性形象。其上方画一展翅扬尾的凤鸟和一只张举双足,身姿劲健,尾部卷曲的龙。所表现的是此女子的“灵魂”在被想像为具有神异力量的龙、凤引导下,升往仙境的情景。画面上墨笔线条运转有节奏韵律感,黑白块的对比,点、线、面结合,使形象既有一定的重量感而又生意盎然。理想化的凤鸟形象,是综合了自然界的雉、孔雀等羽毛华丽的鸟类特点创造而成,并赋予作为神灵的凤鸟形象以雄健奔放,轩昂非凡的气势。 《人物御龙帛画》画中是一位头戴高冠,身穿长袍,一手握剑,一手拉缰,驾龙升天的中年男子形象内容与上一《人物龙凤帛画》相仿,形式也近似,帛画,标志着中国古代绘画的独特风格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形成,是中国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战国时期帛画:都表达了,死者生前立场景或死后生者对死者的美好寄托,女的景物的为雉、孔雀等华丽的鸟类,男的舞剑、龙升天)。 西汉马王堆帛画:天地人神混杂的图象山大本科题 汉代绘画遗存中最精彩的当数帛画,而其中最令人动魄惊心的便是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T字形“非衣”,系驮侯利仓之妻盖棺的吉祥物。

中国古代美术欣赏《墨竹图》郑板桥

本科生论文 题目墨竹图郑燮 学院 系别年级 专业名称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老师职称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3) 前言 (3) 正文 绘画背景 (5) 绘图风格和绘图功能认知 (5) 创作立意和创作手法 (5) 绘画过程 (5) 作者思想 (5) 提拔诗文 (6) 书法形式 (6) 文人画 (6)

结束语 (7) 致谢 (7) 参考文献 (7) 《墨竹图》郑燮 摘要 郑板桥的绘画艺术在清代中期我国书画艺坛上,闪耀着无比灿烂辉煌的光芒。作为画史上著名的“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在继承我国古代书画的优秀传统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我国的文人画,积极倡导诗、书、画、印的综合艺术,从而开创了我国绘画崭新的画风,为中国绘画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郑板桥的绘画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究其渊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师古人,主要宗法郑思肖、徐渭、陈淳、石涛和高其佩,但不为陈法所拘,而是活学活用。二是更多的是向大自然学习,他在《墨竹图》中题记:“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他学习社会.宗法自然,但不搞纯自然主义,而是把从自然中搜集的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反复地分析对比,找出其中的规律来,然后进行创作。 关键词郑板桥、墨竹、清代中期、扬州画派、文人画 前言 通过这学期的课堂学习及课后查阅资料,我对中国古代美术有了些

许了解与思考。 历史长河浩瀚无垠,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灿烂辉煌。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作为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之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发展源远流长,从远古至今留下了丰富的艺术文明。美术,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是对生活的一种能动的审美的反映,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即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美术史,是对美术现象和对具体美术作品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实的学术性研究,是各个时代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特征。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明清时期的美术成就颇丰,扬州画派创作了美术史上的辉煌。 《墨竹图》的作者是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画家、书法家,其诗、书、画世称“三绝”。传世代表作品有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等处的《墨竹图》轴、《兰竹图》轴等。有诗文集行世。他的诗书画作品皆清新雅致、内涵蕴籍、格调超人。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他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他的画,竹子劲秀挺拔,兰花秀妍柔美。有时竹石相间,有时兰竹相伴,但无论哪幅画,都是充满“空山新雨后”的自然气息,却丝毫不见半点媚态,一如他的性格。 正文

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史及著名画家

发展史 国绘画又名国画,是现代人为区别于西洋画而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泛称。它包括卷轴画、壁画、年画、版画等各种各样的门类。有时特指以中国独有的笔墨等工具材料按照长期形成的传统而创作的绘画。中国画现分为三大画科: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有工笔与写意两大种画法;有卷、轴、册、屏等多种装裱形制。 一、中国绘画发展概况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仅从已知独幅的战国帛画算起,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如果从内蒙古、甘肃、山东、新疆以及东北各地的原始岩画及1986年发现于甘肃秦安大地湾原始地画来看,它的历史已不下5000年。以汉族为主包括各少数民族在内的画家和匠师,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采的形式手法,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绘画。明清以来,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随着封建社会的崩溃,外来绘画艺术不断传入,丰富了中国绘画的体裁。中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使画家从中得到吸收和借鉴,中国绘画创作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油画、水彩画、漫画、宣传画等相继发展起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各个画种都展示出新的面貌。 (一)中国古代绘画 中国绘画的最早遗迹可上溯到远古的岩画和繁荣于新石器时代彩陶器上的装饰纹样。黄河上、中游是彩陶繁盛的地区。分布在渭水、泾水流域一带的老官台文化(距今约7000~8000年间)已有绘着简单纹样的彩陶。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彩陶。新石器时代的绘画,技巧上尚处于稚拙阶段,但已具有初步造型能力,对人物、鱼、鸟等外形动态亦能抓住主要特征,并表现作者的信仰、愿望,用以美化生活,犹如一片绚丽的彩霞,映现了中国绘画史的黎明。 商、周时期的绘画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绘画应用的范围主要是壁画、章服以及青铜器、玉器、牙骨雕刻、漆木器等的纹饰。早期基本上是装饰性图案,到西周以后,开始有以表现人物活动为主的纪事性绘画作品,绘画的作者是百工。从风格上看,商代庄严神秘而缛丽,西周趋于典雅,春秋以后绘画内容逐渐更多地反映社会生活,形象活泼生动,技巧上有着巨大的飞跃。 秦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早期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国势强盛,疆域广阔,丝绸之路沟通着中外艺术交流,秦汉王朝与相邻各族也有密切的接触,这时期的绘画更加重视绘画的政治功能和伦理教化作用。具有雄厚博大、昂然向上的总的统一的时代风格,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第一个发展高潮。这时期的主的绘画形式是纯绘画的宫殿壁画、地上建筑壁画、墓室壁画及与此相关的画像石、画像砖等。秦代为了宣扬秦始皇统一大业及其拥有的无上权威,而建造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内部,绘制有许多壁画。汉代,从宫室殿堂到贵族官僚的府邸、神庙、学堂及豪强地主的宅院,几乎无不以绘画进行装饰。汉代习俗事死如生,以厚葬为德,薄殓为鄙,这就是使得装饰坟墓,为死者表彰功德的绘画活动规模和数量都达到了空前高涨的程度。东汉赵岐甚至在活着的时候,就为自己的坟墓准备壁画。画像石是东汉时期重要的美术作品。因以刀代笔施于石材平面上的绘画,因此称石刻画。其题材内容与墓室壁画大致相同。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四川、陕北等地区,江苏、陕西、山西、安徽、河北、湖北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泼墨仙人图 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详,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 今杭州) 。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 《泼墨仙人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可以说是梁楷与画院画风决绝后,自辟蹊径,独树一帜,在绘画创作中所创“减笔”画之杰作。画面上的仙人除面目、胸部用细笔勾出神态外,其他部位皆用阔笔横涂竖扫,笔笔酣畅,墨色淋漓,豪放不羁,如入无人之境。 作者在构造人物形象时,有意夸张其头额部分,几乎占去面部的多半,而把五官挤在下部很小的面积上,垂眉细眼,扁鼻撇嘴,既显得醉态可掬,却又诙谐滑稽,令人发笑,以生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生命态度,极尽嬉笑怒骂之态。据画史记载:梁楷为人不拘小节,好酒,自得其乐,狂放不羁,且任性高傲,在艺术上有自己的创见,不肯随波逐流,因而有“梁疯子”之称。应该说梁楷所画的不是“仙人”,而是他自己的写照。梁楷在他艺术生涯的前期,曾受画院“格律”的严格训练,人物画继承李公麟之画风,后因作者本人的素质和历史因素,梁楷凭着这股“疯”劲,反对因循守旧,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创造发展,因而他在中国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秋江渔隐图 轴,绢本,墨笔,纵:37厘米,横:29厘米 此图画面单纯,一老渔翁怀抱木桨,蜷伏在船头酣睡。小舟停泊在芦苇丛中。这幅作品体现了马远人物画创作的造诣,画处于静态的人物,已达到妙化入境的地步。老渔翁头部处理很见功底,眉、发、胡须的画法用的是传统的线描法,但对脸颊、鼻尖、眉宇、下唇、眼窝的晕染,却富有体积感,这在古代传统绘画里是一个突出而少见的表现手法,即使在马远其它人物画作品里也没这幅画运用得这么成功。另外,他能娴熟地用线条表现物象的质感,如水的轻盈、布衣的皱褶和船板的木质等。几枝将枯未枯的芦苇轻轻摇摆,秋风萧索,细波粼粼,渲染出一片静谧的秋意,画面气氛烘托较为成功。

中国古代美术史教案范文整理

中国古代美术史教案 中国美术史教案之史前美术 教学内容:史前美术 教学日期: 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史前美术。 教学重点:彩陶 授课过程: 史前美术 节概述 史前美术的概念是指没有确切文字历史记载之前的历史。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空间。目前学术界较为通行的分类方法是将其划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就现有的出土文物来看,宽泛意义上的美术已初见端倪。旧石器时代的美术主要体现于这一时期所使用的石器工具上。新石器时代的美术则转向了器用。陶器的发明,在实用性的前提下,发展了美的造型和装饰。所以新石器时代的美术绝大部分都与陶器的发展密切相关,这时期的绘画和雕塑也在陶器的造型和装饰上得到表现。另外,岩画、地画、壁画、玉石雕刻等工艺也得到了发展。

第二节时代分期和主要遗址 目前我国所知出土有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文化遗物的遗 址大约有两百多处,下面仅介绍其中较为重要部分:旧石器时代早期 西城西侯度文化遗址,距今约180万年,是中国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发现有石器工具、动物化石和火烧遗迹。 云南元谋人文化遗址,距今约为170万年,发现有中国已知最早的人类化石以及石器工具、动物化石和火烧遗迹。 此外,河北阳原小长梁、东谷坨文化遗址,距今约100万年;陕西蓝田公王岭蓝田人文化遗址,距今约10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文化遗址,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均发现有人类化石、石器和火烧痕迹。 旧石器时代中期 西襄汾丁村人文化遗址,距今20万年,发现有人类化石、石器工具和动物化石。 陕西大荔甜水沟大荔人文化遗址,距今10万余年,有人化石、石器工具和动物化石。 西阳高许家窑人文化遗址,距今19万余年,有人类化石、石器工具,骨角器和动物化石。 旧石器时代晚期 辽宁海城小孤山文化遗址距今4~2万年;山西朔县峙峪人文化遗址,距今2.8万年;宁夏灵武水洞沟文化遗址,距万

美术作品赏析

美术作品赏析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赏析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作品的介绍与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宋代绘画艺术的空前盛况及作品的伟大成就。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古代美术的门类及其艺术特征: 2.难点:用语言和文字评述经典作品。 3.兴趣点:优秀作品表现出的强烈美感。 三、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辨别本课作品的画种,并说出该画种的特点。 2.较高要求:临摹某件古代作品,并说出它的画种.做几点美术评述。 四、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表扬认真搜集古代美术作品和资料的学生。 五、导入新课:可以复习观赏艺术品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进行导入,针对不少学生面对一件古代美术作品不知如何欣赏,不知好在哪里的情况入手,激起学生兴趣。

六、讲授新课 (一)扳书课题: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二)出示本课学习提要: 1。中国古代绘画分为哪几类,各类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中国古代绘画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 3。欣赏古代绘画的一般方法。 4。中国古代雕塑包括哪几部分, 5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的艺术特点及其作用。 (三)欣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 1、请学生读第18页第一自然段"中国。。。三大类",让全班同学在"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下波纹线。 2、请学生读课本有关自然段"中国。。。根本要求",让学生在"线条、传神"下画波纹线。 3、依次欣赏二幅人物画 《韩熙载夜图》《历代帝王图》 人物、题材、内容、形象特征、造型。 以传神为塑造形象的基本要求,分析人物动态表情及相关关系。 提炼主题思想。 概括地讲,基顺序为:题材内容--形象分析--造型--提炼主题-- 评价感受。 4、依次欣赏山水画 《溪山行旅图》板书:山水画特点:灵活性,概括性、情景交融。

中国古代美术史

第一编 中国古代美术史 第一章 原始时期美术 1.美术起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新石器时代美术发展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3.名词解释: 黑陶 彩陶 岩画 4.作品分析: 人面鱼纹彩陶盆 鹳鱼石斧纹彩陶缸

舞蹈纹 彩陶盆 第二章 先秦时期美术 1.为什么夏、商、周时代被称为青铜时代? 2.论述《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的时代、主题和艺术特色。 3.战国青铜器的装饰风格特色是什么? 4.什么是甲骨文和金文? 5.作品分析: 司母戊鼎 立鹤方壶 人物龙凤帛画 人物御龙帛画 第三章

1. 说明霍去病墓石雕群的创作年代、主题思想、艺术风格及历史意义。 2. 简要说明秦兵马俑出土地点、规模、创作主题思想、艺术成就及历史价值。 3.何谓画像石、画像砖?它们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分析其内容和艺术成就。 5.简介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的内容和艺术表现。 6.秦汉时代有哪些重要的陶塑和铜雕作品? 7.秦汉书法发展中的书风演变过程及重要碑刻。 8.作品分析 武氏祠画像石 马踏匈奴 长信宫灯 说唱俑 马踏飞燕 张迁碑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1.魏晋南北朝的美术较之汉代有哪些重大发展? 2.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及其历史贡献是什么? 3.魏晋南北朝有哪些具有重要影响的画家?分别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4.试述顾恺之的时代,生平,重要的传世绘画作品以及在理论方面的贡献。 5.谢赫《画品》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六法”的内容是什么?在美术评论上有何意义? 6.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兴起的原因? 7.宗炳《画山水序》对山水画提出了哪些重要见解。 8.简要介绍十六国至北朝中国三大石窟艺术的题材、内容和艺术成就。 9.简述陵墓雕塑的演变、发展、特征及代表作品。 10.作品分析: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七贤图砖画 司马金龙墓木板漆画

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长卷式构图特色及典型图例分析

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长卷式构图特色及典型图例分析 中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始于石器时代。最初由劳动而产生的艺术其功能由美化生活为目的逐渐转变成反映现实生活、抒发内心情绪的最好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原先在石器上刻画一些简单的符号到现在在宣纸上画水墨淋漓的山水、花鸟、人物画,其中以长卷式构图为特色的古代绘画值得一提。 魏晋南北朝继承和发扬了汉代绘画艺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有别于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作品作为艺术创作一方面仍承担着“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作用,一方面又成为使人可以得到美感享受的艺术品而独立出来。 这一时期的绘画形式以长卷为主,不仅表现在《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作品中,而且在孝子棺石刻画、竹林七贤图,甚至邓县彩色画像砖中也采用了这形式。绘画构图技巧也有了提高,绘画风格也呈现出多样化,在表现人物面貌、精神气质上有着“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的区别。 我归纳了长卷式构图的特色,可能不够全面但却是常见的构图形式。 1、以故事情节展开。 作品: 《xx 图》 《洛神赋图》传为东晋顾恺之的作品,是根据曹植的同名文学作品以故事的发展为线索,分段将人物故事的情节置于自然山川的环境中所画成的长卷。画卷从曹子建初见洛神宓妃起,以一些列及其鲜明的形象,画出了一幅哀怨缠绵的连续画图。画中曹子建充分表现了这位王侯兼诗人的气质。 其后画列“冯夷鸣股”、“女娲清歌”以及诸神游戏的几段。卷末画曹子建回到岸上,坐在洛水之畔目痴口呆,懊丧的神态,表现了“夜耿耿而不寐、沾繁而至曙” 的境地。整幅作品始终吸引读者,使读者的感情随着画面的进展而欢欣、惆怅。此画用色凝重古朴,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色。作为衬托的山水树石均用线勾勒,而无皴擦,与画史所记载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时代风格相吻合。 2、人物形象分段排列。

浅谈中国古代美术理论中“势”的七种含义及其层次关系

浅谈中国古代美术理论中“势”的七种含义及其层次关系 发表时间:2009-12-01T13:06:25.263Z 来源:《魅力中国》2009年第12期供稿作者:李秀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1106) [导读] 在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中,“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2-099-02 摘要:在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中,“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极其广泛。在文学、绘画、书法、音乐、工程等学科中都有应用。本文主要从美术理论的角度对“势”的含义进行了总结,归纳出“势”在我国古代美术理论文献中常见的七种含义:“情势”、“体势”、“容势”、“法势”、“趋势”、“动势”、“理势”。并对这七种含义的层次关系进行了简单阐述。 关键字:“势”;含义;层次 汉语系统中“势”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字,它的“势力”范围也很广,在许多学科当中都有它的应用。仅仅是在我们的日常用语系统中就有许多它参与构成的词汇。我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论(包括诗论)、画论、书论当中也有许多讲到“势”的文章。在古典美学体系中,“势”作为一个范畴早在魏晋时期就被提出来,东晋顾恺之《论画.孙武》“ 若以临见妙裁,寻其置陈部署,是达画之变也 ”;《画云台山记》中有“ 夹冈乘其间而上,使势,蜿蜒如龙”等,其后梁元帝萧绎的《山水松石格》,王微的《叙画》,刘勰的《文心雕龙》,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荆浩的《山水节要》,顾凝远《画引》,竺重光在《画筌》,王夫之的《姜斋诗话》,代华琳的《南宗抉秘》等著作中均有相应论述。纵览我国古代美术理论中的“势”各种含义,大概可以分为七种。 一、“势”的七种含义 1.“体势”,即作品整体的势态 也就是顾恺之所谓“置陈布势”所得之势。“置陈布势” 是一种构图原则,含义和谢赫“六法”中的“经营位置”一词相似,都是要营造作品的整体态势,使得作品获得震人心魄的力量,能给观者的第一印象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人们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第一眼往往都是从整体感觉去把握的,整体“失势”则必然导致作品的失败。宋代韩拙谈到欣赏绘画作品是说的“凡阅诸画,先看风势气韵,次究格法高低者,为前贤家法,规矩用度也”点透了个中玄机。唐代的欧阳询在谈到书法创作时对“势”极为强调,他说:“作书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清代的竺重光的:“得势则随意经营,一隅皆是。失势则尽心收拾,满幅都非。”分析了“得势”和“失势”对作品的影响。强调作品必须重视全局,注意把握整体的态势。这是“势”的第一层含义,在绘画中与构图有关,在书法中与章法有关。 2.“容势”,即物象的容貌或形态 作品中呈现的物象之容貌和形态是否形象、和谐等等都对整幅作品的成功影响甚大。虞世南在《笔髓论》中所说的“兵无常阵,字无常体矣,谓如水火,势多不定”说明了书法中“字无常体”、“势多不定”的“容势”要求,南朝的王微在《叙画》中说:“夫言绘画者,意求容势而已”是说绘画就是想追求物象的容貌而已。晋顾恺之对“容势”有许多论述,《论画》中:“《壮士》,有奔腾大势,恨不尽激扬之态。”写壮士奔腾之形态;“《三马》,隽骨天奇,其腾罩如踞虚空,于马势尽善也。”写马的容貌;“《清游池》,不见京镐,作山形势者,见龙虎杂兽,虽不极体,以为举势,变动多方”写山之形势,龙虎杂兽之形态。都是说一幅好的作品应该很好的表现出物象的容貌态,因为这都关系到作品的优劣成败。 3.“情势”,即该与“容势”相合一的精神 顾恺之《七佛》及《夏殷与大列女》说:“二皆卫协手传而有情势。”并且这种“情势”体现在“美丽之形、尺寸之制,阴阳之数,纤妙之迹,世所并贵,神仪在心”。把“容势”与“情势”相统一,“情”与“容”相呼应形成一种同构之势,构成了形式的主导,从而揭示了构图的内容,由内容之“情”,得形之“容”,给构图带来了无限的生命。所以布局也是布意,虚实之变,局部与整体,对比与呼应,生动而有节奏的构图,处处体现在“情势”之中。王微在《叙画》中说:“本乎形者融灵,而动变者心也。灵无所见,故所托不动,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他这里所说的“灵”就是一种精神,一种“道”的所在,他也在强调画家绘画只有“技进乎道”,画出精神,画出“道”,画中具有“情势”,作品才能超然入神、气韵生动。否则,绘画就堕为技术,画家就成了匠人而非艺术家,作品也就只能再现形物而没有神气。 4.“理势”,即作品中的一种合理的,合规律性的艺术表现 “理势”让作品整体呈现一种恰当的,和谐而不别扭的面貌。中国画中为表现全景,布“势”时不拘泥于焦点透视,采用散点透视法,适应于“以大观小,以小显大”,“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这种合规律性的表现既满足了绘画表现的需求,又不至出乎物理、事理之外。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构图布势上正是采取了步步移、面面看的方法,变化丰富,有松紧、起伏、曲折、开合……有节奏和韵律,构成一幅极其开阔、极其生动完整的构图。画家用散点透视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和不同情节表现在同一时空的画面上,这也是符合艺术的假定性规律的。南朝宗炳《画山水序》:“……竖划三寸,当千初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是以观画图者,徒患类之不巧,不以制小而累其似,此自然之势。”这种“缩万里于咫尺”的艺术表现和近大远小的观察方法都是所谓“自然之势”,也就是合理的,合规律性的“理势”。 5.“趋势”,即作品中包含的趋向或者欲发之能量 清代唐岱说明了何谓“趋势”:“且画山则山之峰峦树石俱要得势,岭有平夷之势,峰有峻峭之势,峦有圆浑之势,悬岩有危险之势,遥岑远帕有层叠之势,石有棱角之势,诸凡一草一木俱有势存乎其间”。竺重光则很直接地讲明了“趋势”之于绘画作品的意义“山本静水流则动,石本顽树活则灵”。关于书法中“趋势”的论述众多,唐太宗代李世民的《王羲之传论》中说:“观其点曳之工……势如斜而反直”。明代陈绎曾的《翰林要诀》中说:“形不变而势所趋背各有情态”。明代孙鑛的《书画跋跋》中说的:“此帖妙处乃在具八面势……”等等。的有《画学心印》中记载的赵左论画的说法:“画山水大幅务以得势为。山有势,虽索纤高下,气脉仍是贯串;林木得势,虽参差向不同,而各自条畅;石得势,虽奇怪而不失理,即平常亦不为;山坡得势,虽交错而自不繁乱”。则表达了“趋势”具有欲发之能量的意思。 6.“动势”,即作品中的力,运动和速度感 清沈宗蓦《芥舟学画篇.布置》:“奇峰如削、飞瀑悬空,老树撑云,藤萝缘走,山石有森然欲搏之势,林木有擎空相攫之形,全要偏侧,乃能得势。”此处“削”、“飞”、“悬”、“撑”、“走”、搏”、“攫”都是一种“偏侧”形象化的运动之势。讨论书法中蕴含力量的运动感的还有唐人窦蒙(《述书赋》中论窦绘书法:“快速不滞,若悬流得势”)、唐代僧人贯休(《观怀素草书歌》中说:“势奔腾兮不可止”)、北宋黄庭坚(《山谷题跋》中谈柳公权的《谢紫丝趿鞋帖》:“笔势往来如铁丝纠缠”)、清人顾复(《平生壮观》中谈杨维桢书法:“如吕梁之水,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