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众传播考试提纲

大众传播考试提纲

大众传播考试提纲
大众传播考试提纲

大众传播考试提纲

关键词:大众传播考试提纲

填空

1、20世纪40年代后兴起的“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理论

上和研究方法上都产生了依次大飞跃,使而者的关系更加密切,并为传播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

2、传播学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两大学派。一派以美国传播学研究者施拉姆为代表,通常称为(传

统学派)有时也称为经验学派;一部分以欧洲传播学研究者为代表,对美国传统学派持批判态度,因此被称为(批判学派)。

3、美国传播学贡献最大的学者要属(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施拉姆)

拉扎斯菲尔德提出了著名的“意见领袖”说和“二级传播”说:大众传播媒介发出的信息经过“意见领

袖”,然后再由“意见领袖”传给一般公众。

4、我国传播学研究主要包括四大类:(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社会舆论和公共关系),其中,(大

众传播)应是传播学研究的重点和中心

5、传播学就是以信息为单位,对人类的传播活动进行分析和研究的一门科学。

6、根据信息本身的性质来划分类型的话:一类是新闻性信息,一类是非新闻性信息

7、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根据所使用的传播媒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口头传播、手

抄文字传播、印刷文字传播、电子传播、数字传播或称网络传播)等阶段。

8、(麦克卢汉)被称为“电子时代的代言人,革命思想的先知”

9、新世纪世界传媒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传播媒介的影响力;二传播技术的

发展;三媒介的运作方式。这三方面又大致可用九个字来概括,即(全球化、数字化、产业化(商业化))

10、美国社会学家赖特赞同拉斯韦尔提出的论点,并用社会学的观点加以解释,同时,为大众传播

又增加了一个功能即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娱乐功能

11、苏联传统新闻学的理论观点认为,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归根结底就是列宁提出的三个“集体”

的作用。传播媒介的职能是(宣传、鼓动、组织)

12、大众传播最主要、最首要的功能是(告知功能)

13、所谓负功能,是指大众传播对社会、对国家、对社会公众产生的消极影响和作用,也就是说,

大众传播所产生的效果与传播者原来的意图相反。

14、大众传播的传播过程由四个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构成的;即信息源、传播者、传播内容和传播

媒介

15、(搜集、制作、和传递信息)是大众传播者的首要任务

16、新闻信息的基本特性(社会性、新鲜性、反常性、特殊性、公开性)

17、议程设置理论美国学者麦库姆和唐纳德·肖就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作用进行了首次实证性研究

18、议程设置理论一般包括三种不同的效果模式;一是“知晓”模式,二是“显著式”模式,三是“优先

顺序”模式

19、西德学者诺埃尔-纽曼提出的(“沉默的螺旋”)理论

20、大众传播媒介在影响舆论方面,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累积性,二是普遍性,三是和谐性或共鸣

21、受众接受信息要经过了解、认识、愿望、和行为四个阶段

22、艾维·李被称为美国的公共关系之父,首创了公共关系这一行业

23、奥地利裔美国人爱德华·伯尼斯于1923年在纽约出版了《公众舆论的形成》专著,被称为公共关系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的著作

名词解释

1、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主要是第一个提出了研究传播过程的“五个W模式”即“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具体有什么效果”

2、冷热媒介麦克卢汉把媒介分为“冷媒介”和“热媒介”两类。所谓冷媒介,指的是“以低清晰度延伸人的感官媒介,(媒介本身所提供的信息量不足,需要受众与参与)热媒介指的是只延伸一种感觉,并使之具有高清晰度。划分冷热媒介的另一个标准是:受众的参与程度。

2、《报刊的四种理论》是一部专门研究传播体制的书,作者为塞伯特、彼得森、施拉姆三人。该书将当今世界上的报刊体系划分为四种,每种都有一个相应的理论指导:一是集权主义理论,二是自由主义理论,三是社会责任理论,四是苏联的共产主义理论

3、拉斯韦尔在1984年发表的《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大众传播具有三种社会功能:1 对环境进行监视2 使社会各部分为适应环境而建立相互关系3 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即大众传播可以传承社会遗产。4:美国学者赖特加上了娱乐功能。

4、授予社会地位功能。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使个人和集体的社会地位合法化,从而给这个人或这个集体以声望,并提高他们在社会当中的地位,提高他们在社会大众的权威性

5、施拉姆的观点美国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提出了大众传播的四中功能:一传递信息,监视环境。二大众传播具有操纵、决定和管理功能。三大众传播具有指导功能。四大众传播具有娱乐功能

6、所谓知情权是指社会公众享有通过传播媒介获取有关政府及其他方面信息的权利。1945年首先由美国记者肯特·库柏提出这一概念,他认为,知情权是新闻自由的基本涵义之一

7、所谓选择心理,是指受众由于个人的心理差异和社会环境不同而对大众传播所持的不同态度。受众一般具有三中选择心理:一是选择性注意,二是选择性理解,三是选择性记忆

8、大众传播犹如打靶一样,传播者所传播的内容就像子弹,受众由于处于消极被动地位,极易被所传播的内容击中、打倒,也就是说大众传播具有神奇的力量。按照这种理论,只要大众传播的内容命中目标,就会产生预期的效果,后来传播学研究者把这种理论称为“子弹论”

9、“有限效果论”这一理论认为,大众传播通常是可以产生效果的,但并不是威力无穷的,效果的产生,效果的大小,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大众传播本身只不过是作为一种中介因素与影响的联络者在起作用。这三位研究者分别是拉扎斯菲尔德、卡茨、克拉珀。

简答

欧洲批判学派与美国传统学派的区别

1 从研究内容来看,美国传统学派从微观入手,着重就传播效果、受众等具体问题加以研究,实用性较强;欧洲批判学派则把大众传播研究置于整个社会大背景下,着重从宏观上考察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2 从研究方法来看,美国传统学派注重定量分析具有较强的实证主义色彩,欧洲批判学派注重定性分析反对实证主义色彩

3 从研究目的来看,美国传统学派目的在于维护现存的社会制度,维护现行的传播体制。欧洲批判学派对资本主义的传播体制持有怀疑和批判态度。

书、报、刊三种印刷媒介各自的特点

1 就信息传播的时效性而言,报纸最强,杂志次之,书籍最弱。

2 就信息的传播量和涉及问题的深度而言,书籍居首,杂志次之,报纸最差。

3 就保存价值而言,书籍最具有保存价值,流传时间最久,杂志其次,报纸最差

4 就印刷装甄精美程度而言,杂志的用纸和印刷最讲究,彩色图片美观大方,书籍次之,报纸最差。大众传播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 传播媒介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2 传播媒介促进社会开放

3 传播媒介促进社会民主化

4 传播媒介改变人的交往方式

大众文化的特点

1 大众文化的第一个特点是大众化或通俗化

2 大众文化第二个特点是消遣娱乐性

3大众文化第三个特点是消费性

4 大众文化第四个特点是文化生产的标准化、模式化

大众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大众文化与高雅文化相比,显得粗俗,格调低下,而且追求轰动效应和商业利润

2 大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统文化的发展,并使民族习俗受到冲击

3 限制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到精神麻醉

大众传播的信息单向流通,是由大众传播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1 大众传播所传递的信息是借助于大众传播媒介流向受众的,传播者与受众之间也是借助于传播媒介这个中介物质发生关系的

2 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3 从传播的最终目的看,传播者采集、制作信息也不是为了同受众进行交流,而是通过传递信息对社会公众施加某种影响,借以达到某种目的

受众在构成上的特点

1 大众传播的受众数量最多

2 受众具有广泛性、多样性

3 大众传播的受众具有分散性,无组织性的特点

4 大众传播受众的另一个特点,是不固定性和不确定性

大众传播的反馈有以下的特点P244

1 不及时性。所谓不及时性,就是传播者不能立刻了解受众的反响,受众也不可能马上将自己的反馈信息传到传播者那里。

2 间接性。大众传播反馈的间接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传者不可能直接将自己的反馈信息传达给文章的作者、制作者等。二是传播机构要了解受众的反馈,除了直接召开座谈会听取少数人的意见外,主要途径是通过第三者。

3 代表性。由于大众传播的受传者众多,传播者了解每一个人的反馈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是不必要的。受众的反馈相当多而且具有代表性,可以代表受众总体的样本进行测试。

4 延缓性。受众总是在阅读后或者收听后,才能对其产生反应,而反应又不能及时的传给传播者,信息所引起的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的变化更是缓慢。

5 量化性。反馈往往是以数据来衡量的。帮助传播者了解受众的需求,帮助传播者改进和提高传播的质量和效果。

判断

1、所谓多媒体,实际上是指一种媒体具有多种媒体的功能。只有某一媒体能将多种媒体的功能集于一身,而个媒体又能单独运行时,才称为多媒体

2、大众传播的传播过程由四个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构成的;即信息源、传播者、传播内容和传播媒介

3、大众传播的是单向传播

4、在大众传播中,反馈是指受众对传播者所传出的信息的一种反应,即受众回传给传播者的信息“反应”与“反馈”两个概念有所不同

论述

网络传播的特点

1 信息容量巨大,有人形容为海量

2 网上传播速度快,信息时效性强,受众反馈速度也快

3传播跨越时空,具有高度渗透性

4 传播方式多样,具有高度综合性

5 互动性强,具有高度交互性

6 检索方便,具有高度灵活性

7 网络传播具有开放性,凡进入网络者,都有接受、表达和传播的自由。

受众使用大众传播媒介的主要目的P237

1 了解外部世界发生的变化,也就是了解国内外新闻时事

2 进行消遣娱乐

3 获取知识,接受教育,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是受众使用传媒的又一个主要目的

4 人们把使用大众传播媒介当做一种附加行为,用以填充时间,或者说消磨时间

5 有些人使用媒介,是为了寻求某种刺激,满足自己的特殊心理需求

6 为了进行社交活动而使用大众传播媒介,是某些人的特殊需求

影响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有P284

1 信息来源是否真实、可靠

2 传播者是否有知名度和权威性

3 传播者的传播方式和态度,也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4 传播内容的制作技巧问题也同样会影响传播的效果

5 传播媒介传播信息量的多少也会影响传播效果

6 传播渠道的畅通与否,也是影响传播效果的一项因素

大众传播学教学大纲

《大众传播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10519 课程名称:大众传播学 学时/学分:36/2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开课教研室:文秘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模块课,是目前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学科,学习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有助于良好的开展传播活动,协调社会关系,为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任务: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各种媒介的特点、媒介运行的基本规律,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使用媒介。本课程从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入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了解大众传播的特点、作用,特别是让学生掌握大众传播的多种运用方式,即总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大众传播在管理中的运用。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大众传播的受众、传播效果研究、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等内容。主要教学环节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调查研究、科研训练等,在教学手段上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 成绩考核形式:课程成绩=期终成绩(70%)+平时成绩(期中考试、作业、课堂提问等)(30%)。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1.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和掌握传播的定义以及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明确传播学的学科性质;掌握传播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大众传播学考试整理

1. 大众传播学的概念 专业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 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 2. 五大先驱贡献与方法 拉斯韦尔(1)提出5W 模式 (2)内容分析法 (3)大众传播的三功能说 拉扎斯菲尔德(1)形成传播学的“哥伦比亚学派”(2)实地调查法 卢因(1)研究群体对于个体的影响 (2)提出来“把关人”的概念 霍夫兰 从心理学的角度切入传播学领域 “耶鲁学派” (1)控制实验法 (2)找到影响劝服效果的诸多因素 施拉姆 创办了第一批被称为“传播”的大学教学机构 3. 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两大学派的区别①研究内容 如何传播VS 为何传播 ②研究方法: 经验事实VS 价值判断、思辨全面 ③研究取向: 只知拜佛VS 只想拆庙 5. 人类传播的基本原则 准确性 有效性 传播渠道与媒介的多样性 适时性 针对性 6. 人类传播的基本模式 5W 模式 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 发射器接收器 讯息 讯息 信 的 信源 信宿 噪源 号接收到信息

德福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7.人内传播的作用人类一切传播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8.人际传播(罗洛夫观点)罗洛夫观点:人际传播是一种社会交换 物品 金钱 服务 信息 地位 爱 自然需求 社会需求 9.大众传播功能 拉斯韦尔的观点: 1948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 1、监测环境 2、社会协调 3、传承遗产 10. (斯蒂芬森的“游戏说”)美国学者斯蒂芬森在《传播的游戏理论》中 工具性的传播——个人工具 游戏性的传播——充实情绪 赖特”四功能说” 1、大众传播的监测社会功能 2、大众传播的协调、解释和规定功能 3、大众传播的社会化功能 4、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 拉扎斯菲尔德负功能:“麻醉精神”大众传播的负功能 1、麻醉精神,取消行动能力 (1)电视人(2)沙发土豆(3)容器人 2、拟态环境与刻板形象 拟态环境定义:所谓拟态环境,换一种说法,就是新闻媒介所营造的舆论氛围. 人类生活在两个环境里,一方面是现实环境,一方面为虚拟环境。前者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体验外的客观世界,后者是人类意识到的或体验到的主观世界。大众媒介的出现和发达,使得虚拟环境的比重越来越大,人类认识真实世界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传播学基础知识16讲_试题篇_

第一章习题 一、填空 1、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 2、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实验法以及个案研究法。 3、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是: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 4、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二、名词解释 1、两级传播论 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通过伊里调查发现,信息从大众媒介到受众,经过了两个阶段,首先从大众传播到舆论领袖,然后从舆论领袖传到社会公众。他们提出的理论称为两级传播论。两级传播论认为人际传播比大众传播在态度改变上更有效。是一种有限效果理论。 2、施拉姆 威尔伯〃施拉姆(1907-1987),美国传播学者,被称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他将传播学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提出来,并力图使之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他创立传播学的标志是1949年编纂的第一本权威性传播学著作《大众传播学》的出版。他一生中著有《报刊的四种理论》、《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览》等30余本著作,创立了衣阿华民意调查中心、伊利诺伊大学传播研究所、斯坦福大学传播研究所、夏威夷大学东西方研究中心传播研究所等四所研究机构,培养了许多学生,是传播学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三、简答 1、传播学为何在20世纪初的美国兴起? 作为资本主义阵营中最为发达的美国,之所以能成为传播学诞生的摇篮,除了具备基本的社会、学科前提条件以外,还有其独特的社会、学科条件。 首先,在美国,传媒一直在政治生活中至关重要。美国的政治家重视利用传播媒介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树立形象、争取支持。另外在战争时期, 政治家对传播媒介的依附更凸显出来。 其次,在经济上,美国是资本主义阵营中唯一的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加强经济实力的国家。一方面,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需要垄断资本家向国内、国际市场扩展,须对广告、公关、消费者以及媒介的经营与竞争进行研究。另一方面,美国的大众传播业在两次大战之中和以后日益壮大。大众传播业客观上和主观上都需要进一步研究传播规律,改进传播行为,扩大传播效果。 再次,在社会上,美国的大众传播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互动中媒介给社会生活带来的负面作用也显现出来。一方面手中可以从更多的渠道获取信息,促进社会繁荣;另一方面,媒介内容中的暴力、色情等严重影响着受众,特别是少年儿童。 (最后,在学术基础上,许多欧洲学者流亡美国,造成各种人文社会学科和领域的繁荣,如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三论”、政治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统计学、符号学等等,直接导致了传播学这个边缘学科的诞生。) 2、试述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差异。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与传统学派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集中在研究目的、研究焦点及研究方法三个方面。 研究目的的差异:美国的传统学派的研究目的是要维护现在的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因而实用性、经验性明显。而欧洲的批判学派是将传播活动臵于社会系统中加以考察,从哲学、社会学质化分析的角度探讨传播与社会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矛盾与冲突。利用对现存传播状况的研究改变既存事实、促进社会变化,因而要对现有的状态进行分析、批判。 研究焦点的差异:由于传播学传统学派研究目的在于维护,在于实用,因而它的研究焦点就放在了传播效果与受众上。批判学派着重点在于宏观的传播体制的研究、传播者和传播与社会结构各要素的关系上。这与它希望找到变革的社会原因和根本动力的出发点不无关系。 研究方法的差异:传播学传统学派强调定量分析,注重实证、经验、微观。批判学派强调定性分析,注重思辩、

大众传播心理学课后思考题

大众传播心理学刘京林 第一章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和现状 思考题: 1、你认为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学科定位是什么? 2、怎样理解“内向传播”是大众传播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3、什么叫内向传播?试举例说明其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功能? 4、你认为构建大众传播心理学有哪些途径? 5、现代心理学理论有哪些?你认为借鉴西方现代心理学理论于大众传播学的意义是什么? 第二章传受者心理的实质 思考题: 1、研究传受者心理实质的意义是什么?在大众传播活动中传者违背心理实质原则的表现有哪些? 2、试析人脑在大众传播活动中产生社会效果的中介作用。 3、为什么说客观现实是传受者心理的最终源泉? 4、简析造成传受者产生主观反映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原因。 5、传受者的能动反映对象对传播业的发展起什么作用? 第三章行为主义和大众传播 思考题: 1、运用社会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媒介环境与受者的交互影响。 2、试析“强化的替代性”和“学习的延迟性”在大众传播中的应用。 3、媒介对榜样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4、试析正、负强化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 5、举例分析媒体宣传应把握好负强化度的意义。 第四章精神分析与大众传播 思考题: 1、分析“潜意识”的内涵。 2、试析“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者的关系。 3、简述潜意识与传者创造灵感的关系。 4、简述潜意识与传者文风的关系。 5、传者应怎样通过自己的作品引发受者的前意识经验? 6、分析“集体无意识”的内涵。 7、媒体信息应当怎样表现集体无意识的三个层次? 8、简介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的具体内容。 9、谈谈你对广播影视节目以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为依据进行年龄和内容定位的认识。 第五章人本主义与大众传播 思考题: 1、在大众传播互动中强调以人为本有什么意义? 2、联系实际分析记者与采访对象在相互尊重方面的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3、媒体应当怎样观照、关怀、弘扬普通百姓? 4、经济报道怎样才能以人为本?

大众传播学复习提纲-第九章

第九章受众 第一节受众的形貌 1、受众的含义:接受信息的人,既包括大众传播媒介的读者、听众、观众,也指人际传播的 参与者。 2、受众的角色:①信息产品的消费者 ②传播符号的“译码者” ③传播活动的参与者 ④传播效果的反馈者 2、受众的特点: ①从空间分布和存在的态势看:众多性、混杂性、分散性、隐匿性 ②从接受信息的内在机制看:自在性、自主性、自述性、归属性 3、受众的类型: ①积极选择者和随意旁观者 ②纯粹受众和介质受众 ⑴纯粹受众:终极受众,是指接收信息而不做“二传手”的人。 ⑵介质受众:兼职受众、中介者,指介于传播者与纯粹受众之间的一些人。 ③预期受众、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 ⑴预期受众:指传播者在想象中出现的或者在编码过程中预先假想的接受者或 “收件人”。 ⑵现实受众:指在现实状态下可以观其行、听其言、握其手并正在活动着的信息 “成品”的人。 ⑶潜在受众:隐形受众,指潜藏、内含在信息作品之中和传播过程之中,未能充 分体现出来的、或者在适当时候有可能要“冒”出来接收该作品的 群体。 ④俯视型受众、仰视型受众与平视型受众 ⑴俯视型受众:在接受信息和对待职业传播者时,常以居高临下、高人一等的心 理和面貌出现。 ⑵仰视型受众:以一种尊敬、仰慕、狂热、遵从的心态对待传播者及其所传信息 的人群。 ⑶平视型受众: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人数最多的受众。 补充(课件):⑴根据对信息的关注程度和内容的范围,可以分为一般受众和专门受众。 ⑵根据接触媒介方式的差异,分为读者、听众、观众,以及网络的浏览者。 4、受众的基本权利:选择权(基本权利)、知情权、表达权、反论权、监督权、隐私权 第二节受众研究的理论 1、个人差异论:该理论认为受众是有分别的,即根本不存在统一不变的大众传播的受众,不同 的人,对信息有不同的选择和理解进而有不同的态度和行为。 2、社会类型/范畴论:(“个人差异论”的延续) 该理论认为,受众是可以分类的,在一定的社会阶层中由于受众在某些方面的 相同或相近,会形成不同的社会类型。 3、社会关系论:(“社会分类论”的进步) 该理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对受众产生重大影响。 4、满足需要论:(又叫作使用与满足论,由卡茨提出) 该理论把受众的社会、心理需求的产生与满足作为传播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同时把受众的角色描绘成积极主动的。 5、社会参与论:与我们最近的理论。

大众传播学考试复习.doc

大众传播学复习提纲 题型: 一、名词解释(3, X6) 二、填空(2 ' X 6 ) 三、简答(10' X 3 ) 四、论述(20' X 2 ) 主要考点: 1、人类传播的几个阶段(P23—27) (1)口语传播阶段(局限性:转瞬即逝、距离限制、失真、中断、能量有限) (2)文字传播阶段 (3)印刷传播阶段 (4)电子传播阶段 2、传播学四大先驱: 政治学家拉斯韦尔:《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5W模式五个研究领域:控制研究内容研 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效果研究三大功能说:环境监视联系社会传承遗产 心理学家卢因:团体动力学把关人理论 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舆论领袖二级传播 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研究传播效果 3、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传播学之父传播学的创立) 4、拉斯韦尔5W模式(P5O)(直线模式) who (谁)、Says what (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 (向谁说)、what effect (有什么效果) 直线模式的缺陷:容易把传播者与受传者的角色、关系和作用固定化;缺乏反馈的要素或环节(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 5、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P44 P65) 自我是主我与客我的统一 (1)主我:意愿和行为主体,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2)客我: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 人的自我意识就是在这种主我与客我的辩证互动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变化的。

6、趋同心理/行为(P82) 又称“从众心理”指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合群倾向,这种心理使得个体产生放弃与群体意见或规范相抵触的意识倾向,作出与自己本来意愿相反的行为,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 7、集合行为(P84) 定义: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集合行为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的社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 集合行为产生的3个基本条件:结构性压力;触发性事件;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 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8、大众传播(P99) (1)大众传播的概念 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2)大众传播的特点 %1大众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1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1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的一般大众,用传播学术语来说即“受众”。 %1大众传播的信息既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1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特别是以报刊、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 %1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9、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P100) (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1环境监视功能自然与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及时监控、了解、把握并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人类社会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个意义上,传播对社会起着一种“瞭望哨”的作用。 %1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社会由各不同部分组成,是一个建立在分工合作基础上的有机体,只有实现了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络、协调和统一,才能有效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大众传播心理学

大众传播心理学 第一章 一、大众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两种视域:传播渠道、认知主体。 二、传播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两个重点:“内向传播”、“传受者”概念。 第二章 一、传受者的心理:传受者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其头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传者的心理的源泉主要来自物质世界,受者的心理源泉主要来源于媒介世界。传受者心理的源泉是客观感性世界,因为媒介世界仅仅是它的的模写和拷贝。 三、媒介世界或媒介客体是由三个要素构成的:媒介实体、媒介符号、媒介信息。 四、传受者心理反映的特点有:观念性、主观性和能动性。 (一)观念性:主体的心理表象与客体之间有不对称性,主体对客体只是近似性的反映。 (二)主观性反映:指人们(包括个体和群体)对于同一刺激物产生不同的反映。 造成传受者心理主观反映的原因: 1、生理原因:主要体现在个体的神经系统的先天素质及其年龄、性别等方面。 2、心理原因 (1)需要。需要是有机体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需求在其脑中的反映。 (2)动机。传受者的动机是推动其参与大众传播活动的制作或接收的内部原因,是传受者主体处于积极状态的心理动力。 (3)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对生活方式与生活目标价值的看法。 (4)信念。信念指主体对于对象的确信不疑的认识体系。 (5)情绪状态。传受者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他们对某种刺激的认识,并作出某种反映。 3、社会的、民族的、文化的等方面的原因 (1)文化水平 (2)社会地位 (3)文化背景:指传授者的民族特点,包括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地理及各种人文环境。 (三)传受者心理的能动性反映 人的心理反映是积极能动的,这种能动性反映必须在实践活动中进行。人们总是主动地把外界事物变成观念的东西,然后再按照一定的目的通过实践活动的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受者通过使用媒介、参与媒介、反馈于媒介等能动性的活动,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且也对大众传播活动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四、研究传受者心理实质的意义 不仅是为了丰富学科理论,对人类传播现象进行更细致的探究,也是为了净化媒体,监督媒体,使其能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同时,也是提高人们的媒介素养,培养人们辨识能力的要求。 第三章 一、行为主义 (一)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他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从意识改变为行为(即S→R理论),而把内隐的心理结构、意识排除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托尔曼等,把行为主义定义放宽,除了可观察的外显行为以外,还包括整体行为,内隐性的意识历程和中介变量,将S→R变为S→O→R。 (三)行为主义第三代代表人物班杜拉等人提出并发展了社会学习理论。 (四)主要理论 1、行为主义理论★

大众传播学复习考点

沉默的螺旋 1、沉默的螺旋假说:(三个基本命题) (1)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 个人在表明观点前要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便倾向于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当发现自己属于“少数”或“劣势”意见时。一般就会屈于环境压力而转向“沉默”或者附和。 (2)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 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的意见增势,受群体压力而改变态度的人越来越多,使得优势意见越来越强,迫使更多持不同意见的人继续保持沉默或者既而转变态度追随支配意见。(3)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对人们确定多数人的意见是什么,大众传媒起重要的作用。 2、传播媒介对人们的环境认知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 ①多数传媒的报道内容具有高度的类似性(产生共鸣效果); ②同类信息的传达活动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和重复性(累积效果); ③媒介信息的抵达范围具有空前的广泛性(产生遍在效果); 3、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几个要点:重新提示了一种“强有力”的大众传播观 这个假说包含: ①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②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做“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可; ③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舆论的诞生。 4、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点: 它是一种考察大众传播与社会舆论的关系的理论,这个理论在两个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一是它的舆论观;二是它的效果观 (1)舆论观 在此理论中,舆论与其说是“公共意见”或“公众意见”倒不如是“公开的意见”。只有那些被认为是多数人共有的、能够在公开场合公开表明的意见才能成为舆论。一种意见一旦成为舆论就具有强制力。公开与之唱反调就会陷入孤立状态。 该理论强调了舆论的社会控制功能。舆论是双重意义上的社会皮肤:是个人感知社会“意见气候”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环境适应行为的皮肤;又在维持社会整合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防止由于意见过度分裂而引起社会解体。 (2)效果观 强调大众传播具有强大的社会效果和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包括了“认知――判断――意见――行动”的全过程。 传播媒介提示的意见环境未必是社会上意见分布状态的如实反映,而一般社会成员对这种分布又处于多元无知的状态。因此,传媒提示和强大的即便是少数人的意见也会被人们当作多数意见来认知,其结果也会引起沉默的螺旋过程的发生。传播媒介具有创造社会现实的巨大力量。 5、对沉默的螺旋的理论的研究和评价:(不同观点)P223 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这个假说的理论前提上: “沉默的螺旋”的重要理论前提之一是个人“对社会孤立的恐惧”,以及由这种“恐惧”所产生的对“多数”或“优势”意见的趋同行为;

最新传播学期末考试题目!

课后练习(二) 单项选择题及参考答案 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佳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企业文化”的概念及理论是建立在何种传播层次上的(C ) A.人际传播 B.群体传播 C.组织传播 D.大众传播 2.受众对大众传播的社会控制,主要是通过(C)来实现的 A.抵制B .来电、来函C .反馈D .质询 3.(B)事实上是传播研究的最集中的领域之一 A.传播媒介B .传播效果C .传播对象D .传播发展 4.控制研究是对“ 5W'模式中第几个因素的研究和探讨(A ) A. 一 B.二 C.三 D.四 5.“把关人”这个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A)首先提出的

A.卢因 B.德弗勒 C.施拉姆 D.波特 6.媒介中的广告对媒介而言属哪种控制形式(B ) A.政治控制 B.经济控制 C.文化控制 D.受众控制 7.(C)是所有传播活动的基础即最基本的层次 A.人际传播 B.群体传播 C.人内传播 D.大众传播 8下列(D)属于循环化的传播模式 A.施拉姆模式B .申农——韦弗模式 C.守门人模式D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模式 9.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是(D ) A.拉斯韦尔 B.卢因 C.拉扎斯菲尔德 D.施拉姆 10.传播学“五个W公式的创始人是(C)。 A .卡尔?霍夫兰 B .拉扎斯菲尔德 C.哈罗德?拉斯韦尔 D .施拉姆 11.广义的传播学以人类(B)为研究对象 A.社会 B. 一切传播行为 C .心理D .信息交流

12.赖特对传播社会功能的重要补充和阐述是(A) A.娱乐功能 B.文化传递功能 C.授予地位功能 D.麻醉精神的功能失调 13.“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暗示的媒介观是(B ) A.“镜子”式的反映 B.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C.权利的工具 D.群众的喉舌 14?“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大众传播通过营造(B)来影响和制约舆 论。 A.意见领袖 B.意见环境 C.议程设置 D.两级传播 15.拉扎斯菲尔德在传播学领域的代表作是(C ) A.《理解媒介》B .《舆论学》 C.《人民的选择》D .《传播与说服》 16.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总结出传播的三种主要社会功能的学者是(A ) A.拉斯韦尔B .赖特

大众传播心理学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大众传播心理学模拟试卷(参考答案)《大众传播心理学》模拟试卷一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120分钟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传播学者克拉帕将受传者对信息的选择性过程归纳为、 和三个方面。 2、传播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为、、 、、。 3、社会文化心理是指由于生活和生长在同一文化区域或地理区域而形成的共同的心理总体特征,它往往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包括和两部分。 4、完整的人类传播过程通常由、、、 四个基本要素构成。 二、选择题(请在正确的选项上打勾)(每题1分,共12分) 1、在拉扎斯菲尔德领导下进行的针对1940年美国总统竞选的调查研究发现观念首先从广播和印刷媒介流向意见领袖,再从意见领袖流向人口中不太活跃的部分。这一结果被概括为以下哪一种理论, A “守门员”理论 B两级传播理论 C 共同经验理论 D 传播互动理论 2、“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A感知 B记忆 C注意 D思维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拉斯韦尔模式五环节的是 A传播者 B传播媒介 C传播效果 D传播技巧

4、职业传播者善于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迅速发现和准确判断有价值的信息线索并构成传播内容的能力被称为 A 信息敏感 B 情感感受性 C 角色意识 D 自我体验 5、传播的双方要有效地沟通,必须满足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沟通双方必须具备一定的 A认识能力 B知识基础 C共同经验 D沟通愿望 6、我国新闻机构对来信来电揭发问题的读者实行保密性保护时,是行使了传播者的下列哪项权利, A 安全保护权 B 版权 C 消息来源保护权 D 参访权 7、传播者有意识地与受传者搞好关系,引发受传者对传播者积极的情绪情感从 第 1 页共 2 页 而取信于受传者,提高传播效果。这是利用了情绪情感的 A信号功能 B感染功能 C动力功能 D迁移功能 8、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强度的变化所需要的刺激量的临界值是。 A(感觉 B(感受性 C(感觉阈限 D(知觉 9、个性是指一个人的 A 心理过程 B 气质 C 整个心理面貌 D 性格 10、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所产生的干扰作用是 A 动机性抑制干扰 B 前摄抑制干扰 C 倒摄抑制干扰 D 痕迹衰退抑制干扰 11、用红笔划出传播材料中的重点是利用了知觉哪一种特性, A 知觉整体性 B 知觉恒常性 C 知觉理解性 D知觉选择性 12、“神啊,帮助我们吧,别让我们去评价他们,除非我们也经历过他们的生活”说明了在人际沟通中要 A 进行移情交流 B 树立容纳意识 C 利用赞扬的魔力 D重视情感因素 三、问答题(每题8分,共48分) 1、什么是传播,它的特点和实质是什么, 2、举例说明人的知觉过程有哪些主要规律。

大众传播学复习大纲

《大众传播学》复习范围 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 1、传播学中“传播”与传播学、大众传播定义(名词解释) 2、传播的分类:(填空) A 按媒介分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 B 按范围和规模分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3、中国传播学第一代的开山人物是张隆栋和郑北渭。(填空或选择题) 4、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特点?(选择题) 5、传播学的鼻祖或传播学之父是施拉姆。(填空) 6、传播学的四个奠基人分别是拉斯韦尔、卢因(勒温)、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填空或选择题)特别注意:施拉姆不是奠基人!!! 7、拉斯韦尔主要贡献:(选择题) (1)提出了著名的传播学5w模式。首次科学地分析了传播的过程,首次较为完整地划分了传播学的五个研究领域,为传播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2)提出了“社会传播”的概念。探讨传播的社会功能。 (3)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 8、卢因的主要贡献:(选择题) (1)首创“群体动力学”与“场论” (2)提出了信息传播中的“把关人”的概念。 9、拉扎斯菲尔德主要贡献:(选择题) (1)提出了“二级传播理论”及“意见领袖”,破除了“魔弹论”,开创了传播效果研究的传统。 (2)倡导、确立了传播学的“实地调查法”,使传播学走出经院书斋式研究。 10、霍夫兰主要贡献:(选择题) (1)主持“传播与态度改变”研究,形成传播学上的耶鲁学派。 (2)把心理学实验方法引入了传播学领域,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和复杂性。 注:7-8-9-10考选择题 11、传播学中的“传播”与我们平时说的传播不是一回事,仔细理解传播的含义,注意区分。(判断) 第二章传播模式论 1、模式的定义(名词解释) 2、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高度抽象性和缩略性。(填空题) 3、模式的功能(5个)(填空题或选择题) 构造功能、解释功能、启发功能、预测功能和简化功能。 4、最早对传播的过程及模式进行研究的是拉斯韦尔。(选择题) 5、拉斯韦尔“五W”模式的中文表述是、、、及。(P24)(填空题) 6、提出“七W”模式的是加拿大学者布雷多克。(选择题) 7、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创始人分别是申农(香农)、维纳、贝塔朗菲。申农—韦弗模式最大的创新是提出了噪音的概念。(选择题) 8、传播单位的四种功能(填空或选择题)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填空 1、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 2、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容分析法和实验法以及个案研究法。 3、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是: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 4、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1、“传播”的英文是: communicate(动词)communication(名词)。 2、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包括: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3、人类传播的历史演进可分为六个时代:符号与信号时代、说话和语言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大众传播时代和网络传播时代。 1、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说:“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们是构成客观世界的三种基本要素。 2、“三论”指的是: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 1、向传播,或称自我传播、自身传播,是发生在主我(I)和客我(me)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2、人际传播的动机包括:认识自我、协调关系、控制环境和沟通情感。 3、大众传播的四种基本社会功能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 1、拉斯韦尔的五W指的是: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以及取得什么效果。 2、丹尼斯·麦奎尔将传播模式分为五种类型,即基本模式、个人影响、扩散和大众传播对个体的影响模式、大众传播对文化与社会的影响模式、受众中心模式和大众媒介的体系、制作、选择与流动模式。其中基本模式又包括线性传播过程模式、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和系统传播过程模式。 传播模式与其所属的模式类别连起来:施拉姆模式:控制传播论过程,拉斯韦尔5W模式:线性传播过程模式,卡茨的使用与满足模式:以受众为中心的模式,赖利夫妇模式:系统论传播模式。 1、最早提出“把关人”概念的学者是库尔特·卢因。

大众传播学考试复习内容

大众传播学考试复习内容 1.什么叫传播?【名词解释】 所谓”传播”即传受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2.什么叫信息?【名词解释】 信息是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①事物(物质和能量)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②与物质与能量并列,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 ③能够用来消除或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 3.什么是符号?【名词解释】 所谓“符号”,就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一个符号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它必须具有某种物质形式、它必须指自身之外的某种东西、它必须被人们作为某种意义使用与承认。 4.什么是沉默的螺旋?【名词解释】 所谓沉默的螺旋就是说,大众传媒所表达的优势意见和对异常意见的人际支持逐渐减少,合并形成了沉默的螺旋,其中表达优势意见或不愿表达异常意见的人数日益增加。 5.传播效果研究经历哪些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初到40年代初,被称为“强效果论”时期; 第二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初至60年代初,被称为“弱效果论”或“有限效果论”时期; 第三阶段: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被称作“回归强效果论”或“多元效果论”时期。

6.麦克卢汉提出的提论是什么?【简答题】 ①媒介即讯息。他认为,每一种“媒介”发出的“讯息”,都代表着或是规模、或是速度、或是类型的变化,所有这些,无不介入人类的生活。因此,这里的“讯息”,也就是技术特征。 ②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富有想象力的麦克卢汉认为,技术的任何进步,都使人类更有效地生活和劳动;媒介的任何发展,都能延伸人类五官的功能。 ③冷媒介与热媒介。所谓“热媒介”,就是具有“高清晰度”(指充满资料数据的状态)和“低参与度”(对受众而言)的媒介;“冷媒介”则相反。发展中国家是“冷”的,发达国家是“热”的;农村是“冷”的,城市是“热”的。 ④地球村。他指出,电视和卫星等技术的出现,使地球“越来越小”,人类已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信息在瞬息之间即可传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而,地球已变成了一个小村庄。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与世隔绝而有利于地球村之外。 7.媒介的四种理论是什么?(书P108表格)(施拉姆) 这一著作由四篇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论文组成,总结比较了有史以来先后出现的媒介体制,试图研究“当今世界不同类型的传媒背后的哲学和政治学原理或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概括了四种媒介理论,即威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和苏维埃全权主义理论。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媒介体制已不适用于传统的报业四种理论的分类了,特别是在那些发展中国家。不仅如此,自80年代以来,在社会主义国家,媒介功能和对媒介的控制也发生了显著而且连续不断的变化。 目前,就媒介的运行体制而言,世界各国的大众媒介大致可以划分为私有制、公有制和国有制三种所有制形式。媒介体制不同,采用的管理模式也有所不同。 通常,私有媒介采用股份制和董事会形式;公有媒介采用社会化管理方式;国有媒介采用政府领导方式。

2004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专业新闻业务真题

二〇〇四年 传播 名词解释 1、拉斯韦尔5w 2、文化规范论 3、传播情景与情景意义 4、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传播的基本观点 简答 1、组织传播的功能 2、受众选择媒介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3、批判学派研究的主要特点 新闻理论 名词解释 1、时效性原则 2、新闻传播的舆论导向 3、新闻自律 4、新闻传播的权能控制 简答 1、新闻学与传播学异同 2、新闻价值标准相对性 3、新闻受众心理的基本特征 4、新闻舆论监督的对象和范围 二〇〇五年 新闻 一、名词解释 新闻功能 新闻敏感 报纸编辑工作流程 二、简答 1.新闻评论常见结构形式 2.选择新闻稿的标准 3.新闻事实与采访对象的心理定势 传播 名词解释 1,符号互动

2、把关人 简答 简述大众传播者与信源的三种关系 新闻实务 简答 1、为什么记者采访要到现场观察 2、选择确立新闻报道主题的标准 3、华尔街日报体的文本结构 2006年 新闻理论部分 一、概念题: 1、新闻学(广义) 现代意义上的新闻学是指研究新闻,新闻事业,新闻传播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新闻学是指新闻学这个独立学科的完整知识体系,包括理论新闻学,应用新闻学,历史新闻学,管理新闻学。 2、新闻受众的物质功利需求 新闻受众对新闻信息内容的需求分为物质功利需求和精神满足需求,其中物质功利需求包括1234 3、新闻舆论的特点 新闻舆论是指通过新闻传播活动而表现出来的舆论。它有三个特点,一是形态多样性,二是组织性,三是权威性。(然后详细介绍三个特点) 4、影响新闻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 影响新闻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传播者、受传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社会环境五个方面,五个方面共同作用力决定了新闻传播效果其中传播者是主体因素。受传者是最权威的评价者。传播内容是决定传播效果最本质的因素。 5、媒介产业市场 媒介作为一种特殊产业要得到发展,关键是进入市场。媒介产业市场分为受众市场、广告市场和一般消费者市场。其中受众市场是指……广告市场是指…… 二、简述题: 1、为什么说新闻价值是相对的 社会环境不同,新闻价值不同123 媒体不同,新闻价值标准不同123 受众对新闻价值来说也是一个变量。12

大众传播学知识点

大众传播学知识点 一、根据受众选择性注意理论,传播信息应遵循的原则 从传播者如何适应受众的选择性注意考虑,传播媒介的信息要想具有吸引力,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易得性:所传播的信息必须能使受众以轻易的手段获得。 2、对比性:与环境中的其他部分形成强烈的对比常常可以吸引受众。 3、报酬与威胁:受众能灵敏地感知和记忆那些有利于其需求和兴趣的信息;而对那些可能危及自身的警告性信息则会有特别的戒备。 二、大众传播的负功能,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P103) 三、人肉搜索的社会影响,结合实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人肉搜索的社会影响: 人肉搜索”现象的积极价值 一是有利于个人情绪的平衡。封建臣民伦理强调的是民众的顺从,这一影响至今尚存。这使得人们在现实社会中压抑个性,情绪抑郁。网络虚拟社会给个体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表达的平台,人们可以以一个本真的自我在这个社会中存在,使现实社会积聚起来的不满得以释放,有利于个体身心的发展。 二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人肉搜索”现象的出现,有利于网络社会的德治与现实社会法治的结合。通常情况下,来自社会的道德监督的声音通常比较微弱,道德一向都以自律来发挥作用,然而两种方式的效果都较差。有了“人肉搜索”就有了“道德法庭”,这样就能使德治和法治双管齐下,社会更稳定。 “人肉搜索”现象的消极影响 “人肉搜索”使用不当,容易引起网络暴力等消极影响。“人肉搜索”事件中,当被搜索对象的个人隐私被毫无保留地公布,他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人们在网络上的口诛笔伐,甚至在现实生活中也遭受到人身攻击和伤害。对于被搜索对象的搜索一旦失去控制。“人肉搜索”超越了网络道德和网络文明所能承受的限度,就容易成为网民集体演绎网络暴力非常态行为的舞台,侵犯了个人隐私权等相关权益,阻碍了“人肉搜索”发挥网络舆论监督作用。 四、什么是集合行为?它的产生需要哪些基本条件(P84) 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的社会秩序下的干扰与破坏。集合现象的发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 1.结构性压力 2.触发性事件 3.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五、培养理论的主要观点、意义(P204~P206) “培养”理论,也称为“培养分析”或“教化分析”、“涵化分析”。它的基本观点是,社会要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和发展下去,就需要社会成员对该社会有一种“共识”,也就是说对客观存在的事物,重要的事物以及社会的各种事物、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一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 1两个方面:欧洲源流美国源流 2现代传播学在美国的诞生 3(1)拉斯韦尔开创了从内部结构上分析传播过程各要素的道路。他认为,一般的传播过程都包含了五个相互衔接的环节,即“5w’模式。(2)卢因最先提出“守门行为”和“守门人”概念。(3)拉扎斯菲尔德提出了传播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两级传播以及“领袖舆论”概念(4)施拉姆1948年编辑出版了《现代社会的传播》,这是传播学领域的的一本教科书。 二 1 传播定义: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2.人类信息传播历史与发展:(1)口头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5)网络传播时代 三 1。符号定义:符号就是指代、指称另一种事物的事务。2符号的形式被成为“能指”,符号内容为“所指”。美国符号学创始人皮尔斯把符号分为图象符号、标志符号和象征符号三种类型。(1)图象符号中能指和所指关系表现某种性质的共同性,即看起来或听起来具有某种相似性。(2)象征符号中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自然、必然联系,它之所以成为某种对象的再现体,完全由于某种规则或约定俗成的惯例。 3.图象符号。标志符号又称信号。 4.符号主要特性:任意性、约定性、组合性、传授性、跨越性 5.符码分为:(1)逻辑性符码(2)表现型性符码(3)再现性符码(4)呈现性符码 四语言符号系统 1。语言与实际矛盾:语言是静态的,实际是动态的;语言是有限的,实际是无限的;语言是抽象的,实际是具体的。 2新闻语言的陈述方式:报道、推论、判断。 3。语言传播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2)对象性原则(3)情景性原则(4)时代性原则 五非语言符号系统 1。体语:体语是以身体动作表示意义的信息系统。体语包括:动态体语和静态体语。(1)表情和眼神(2)姿态和动作(3)触摸行为 2.视觉非语言符号:包括个人服装、化妆、使用物品,环境摆设和一些特殊图形等,这里指人体动作以外的视觉符号 3.听觉非语言符号:听觉非语言符号包括类语言和音响等类别。所谓类语言是指类似语言的符号,包括声音要素和功能性发声。(1)声音要素:涉及音调、音量、节奏、变

传播学复习提纲

复习大纲 第一章概论 1、传播学缘起于何时何地何因? 2、传播学的几位奠基者是谁?有何成就? 3、传播学的两大学派差异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进程 4、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有哪几个阶段?每一阶段的传播媒介特点是什么? 5、“信息社会”的到来是如何被感知的? 6、请解释施拉姆的“最后7分钟”比喻。 第三章传播模式 7、请说出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系统模式的差异。 8、写出下列模式图并能解释每种模式的适用对象 拉斯韦尔的5W模式、韦弗——香农的数学模式、德弗勒的互动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赖利夫妇模式、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模式 第四章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9、信息的形式——符号有哪些类型? 10、爱伯特.梅热比公式说明了什么问题 11、传者意义与受者意义一致吗? 12、象征性社会互动的含义是什么? 第五章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 13、人内传播指的是什么?如何解释人内传播的传受过程? 14、什么是“约哈瑞”窗口,人际交往会给它带来什么变化? 15、人际传播的特点是什么? 第六章群体传播 16、群体如何影响个体成员的态度和行为? 17、什么是集合行为?集合行为中信息传播有什么常见的现象? 18、流言的形成机制是什么? 第七章组织传播 19、组织内信息传播的方式、渠道、内容有哪些? 20、企业对内对外信息传播活动有哪些? 第八章大众传播概述 21、什么是大众传播?大众传播的信息包括哪些? 22、大众传播有何社会功能? 23、李普曼的“拟态环境”(媒介环境)指的是什么? 第九章大众传播媒介 24、大众传播媒介形态有哪些?出现及普及的时间? 25、各种大众传播媒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6、新媒介有何特点,它们的出现会取代传统媒介吗?新媒介的发展会把人类带入一个高度 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理想国吗? 27、请说出麦克卢汉的主要媒介观点。 28、大众传媒机构的组织目标是什么,为什么? 29、大众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中“把关人”理论要点。 30、大众传播组织为什么要提高自己的公信力?为什么? 第十章传播制度和规范理论

2013年吉珠版大众传播学考试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共20分,4小题,每题5分)【主要是理论的要点】 二、简答题(共30分,3小题,每题10分) 三、论述题(共50分,2小题,每题25分) 一、基础 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及其主要贡献【必考】P248-249 (1)拉斯韦尔,代表作:《世界大战的宣传技巧》 主要贡献:提出了传播过程的“5w”模式,总结了传播的三种社会功能(环境监测、社会协调、文化传承)。 (2)拉扎斯菲尔德,代表作:《人民的选择》 主要贡献:出版《人民的选择》一书,提出了“选择性接触”假说、“意见领袖”假说、“两级传播”理论。 (3)卢因,代表性的学术概念:“把关人” 主要贡献:提出了信息传播中的“把关人”概念。 (4)霍夫兰,代表作:《传播与说服》 主要贡献:将心理实验方法引入传播学领域;他的研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为否认早期“子弹论”效果观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符号P36-40 (1)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B.传播学一般也将人类使用的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类。 拉斯韦尔模式(5W)P50-51 (1)1948年美国传播学家拉斯韦尔提出了这个模式。由于这一模式英语中5个疑问代词的第一个字母都是W ,故称5W模式。即:谁,说什么,对谁,通过什么渠道,取得什么效果。(2)这一模式的贡献:它第一次比较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环节(或要素),从而使传播研究的细化,深化成为可能。同时把5W 规定为传播学的五大研究领域,为后人分门别类地深入研究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第一次为传播学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全面的理论构架,从而使传播学的最终确立成为可能。 (3)不足之处:直线性,即从传播者开始,到效果结束,既没有反馈,也看不出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孤立性,没有涉及传播过程和社会过程之间的联系,不符合实际情况。 人际传播——材料分析可能用到. 集合行为P84-86 (1)定义: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正常的社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 二、媒体分析 大众传播的定义P99 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