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北京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朝阳、丰台、石景山、顺义、门头沟)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2017北京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朝阳、丰台、石景山、顺义、门头沟)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2017北京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朝阳、丰台、石景山、顺义、门头沟)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2017北京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朝阳、丰台、石景山、顺义、门头沟)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2017北京高三一模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2017东城一模(待补充)

2017西城一模(待补充)

2017海淀一模(待补充)

2017朝阳一模

2017丰台一模

2017石景山一模

2017顺义一模

2017门头沟一模

2017朝阳一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7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①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②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③。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①快哉亭:在黄州长江边,张偓佺于住处西南所建,苏轼起名为“快哉亭”。张偓佺,字怀民,时亦谪居黄州。②平山堂:位于江苏扬州,欧阳修在扬州任地方官时所建。

③兰台公子:指宋玉,宋玉曾任楚兰台令。雌雄,宋玉《风赋》谓风有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的区别。

14.下面对词作内容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知君”两句是说快哉亭刚建好,油漆未干,一个“湿”字很传神。

B.“认得”两句巧妙借用欧阳修的诗句,来写诗人在亭中见到的景致。

C.“堪笑”三句批评宋玉竟不知道庄子著作里有关于“天籁”的说法。

D.“一点”两句暗用孟子“养吾浩然之气”的典故,来抒写豪放之情。

15.上阕“长记平山堂上”一句是虚写,回忆在平山堂上看到的情景。下列诗句没有

..运用虚写的一项是(3分)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B.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D.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6.《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的两首词。请简要分析两首词在思想情感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1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分)

中国古代文人有山水情怀。《归去来兮辞》中,在春天农事之余,陶渊明“寻壑”“经丘”,看到“①,②”,感受着万物复苏的春天之美;《滕王阁序》中,在深秋时节,面对“③,④”的景象,

王勃深感水色山光的变幻之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由梦境返回现实,失意感慨,认为徜徉山水,“⑤,⑥”,才是正确的人生选择;杜甫《登高》一诗中,面对西风高天、沙白鸟飞,诗人看到了“⑦,⑧”秋天开阔苍茫的山水景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4.(3分)C(“批评……”有误)

15.(3分)C(“巴山夜雨涨秋池”属于实写)

16.(6分)

相同点:两词都表达了贬谪境遇中苏轼的豪迈旷达的情怀。(2分)

不同点:

《念》词借古抒怀,借周瑜卓越不凡、青年功成来反衬自己壮怀难酬、老大未成的忧愤与失意。

《水》词借景抒情,借白头渔翁搏击风浪的壮伟之举,来表达自己虽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正气浩然的精神。(4分,每点2分)

17.(8分)

①木欣欣以向荣

②泉涓涓而始流

③潦水尽而寒潭清

④烟光凝而暮山紫

⑤且放白鹿青崖间

⑥须行即骑访名山

⑦无边落木萧萧下

⑧不尽长江滚滚来

2017丰台一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6~19题。(18分)

木兰花慢游三台①

元好问②

拥岧岧双阙,龙虎气,郁峥嵘。想暮雨珠帘,秋香桂树,指顾台城。台城,为谁西望,但哀弦凄断似平生。只道江山如画,争教天地无情。

风云奔走十年兵,惨淡入经营。问对酒当歌,曹侯墓上何用虚名。青青,故都乔木,怅西陵遗恨几时平?安得参军③健笔,为君重赋芜城。

【注释】①三台:为曹操所建,三国魏邺都胜迹。下文的“台城”即邺城故都,南北朝时邺都毁于战火。下文的“曹侯墓”“西陵”即曹操陵墓,在古邺城西北。

②元好问:金宋元初人,金亡不仕。以金朝遗民身份凭吊魏都,触目兴感,写下这首词。

③参军:诗人鲍照,曾作《芜城赋》,凭吊广陵,讽刺竟陵王叛乱导致亡国之事。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拥岧岧”三句着力描绘了三国魏邺都的雄壮之景,极力渲染了王都之气象。

B.“只道”两句描写了眼前“江山如画”之景,为下文抒发怀古幽思设下伏笔。

C.“问对酒”两句,作者想到怀有建功抱负的曹操,如今已成一抔黄土,不胜感慨。

D.“青青”两句描绘故都杂草丛生的荒凉,与上阕邺都的繁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17.本词先写昔盛之景,后写今衰之景,在强烈的对比中抒发感慨。下列怀古诗运用了这种写法的一项是(3分)

A.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宮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B.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C.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D.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金陵图》)

18.这首词下阕写到曹操,苏轼在《赤壁赋》第三段中也写到了曹操,二者借写曹操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19.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本词有“但哀弦凄断似平生”句,由此可联想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词有“只道江山如画”句,古代诗人面对如画江山时,往往会生发感慨。如苏轼《念

奴娇·赤壁怀古》中“江山如画,_____________”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句。

③本词作者感叹“争教天地无情”。《窦娥冤》中窦娥以“地也,_____________!天也,

_____________!”句控诉了天地的无情。

三、本大题共4道小题,共18分。

16.B“只道”两句否定了壮丽景观的现实存在。

17.A

18.同:二者都感叹曹操生前的辉煌业绩于今已经消逝不存,抒发了历史兴亡、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感叹。(2分)

异:元词下阕,先写曹操“风云奔走”业绩的不易,后写曹操墓西陵的荒冷,对比之下“对酒当歌”已成虚名,而“怅西陵遗恨几时平”。表面说是曹操“遗恨几时平”,倒不如说词人自身为现实而“遗恨”不平!言外寄托着词人对故国沦亡的深沉悲痛(黍离之悲)。(2分)苏轼在《前赤壁陚》第三段中也写到曹操,先曹操当年“舳舻千里”,“横槊陚诗”,可谓“一世之雄”;再发问“而今安在哉?”连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是自己,因而如今只能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

一个方面(人生短暂、人生虚无)。(2分)

【评分标准】相同点2分,不同点4分,意思对即可。

19.【答案】①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②一时多少豪杰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③你不分好歹何为地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评分标准】填对一句得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2017石景山一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①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②,海色明徂徕③。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释:①杜二甫:即诗人杜甫。②泗水:水名。③徂徕:山名。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描写了李白在秋日于鲁郡东石门送别杜甫的情形,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B.颔联中的“何时”“重”两词表达了李白渴望来日能够再与好友相逢畅饮的心情。

C.尾联以“且尽手中杯”来结束全诗,干脆有力,充满豪放不羁和乐观开朗的情调。

D.全诗用语绚丽飘逸,融叙事、绘景、抒情为一体,诗情画意与深情厚谊跃然纸上。

16.“蓬”作为意象,常用作游子的代称。古诗中还有其他形容游子的意象,下列诗中

加点词不是用来指代游子的是(3分)

A.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B.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李白《赠裴十四》)

C.与君相遇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白居易《答微之》)

D.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王维《伊州歌》)

17.本诗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是表达豁达情感的送别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

的手法,但该手法运用却有差别,试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其不同之处。(5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中写到的“水”是诗人笔下常见的描摹对象。古诗文中既有客观描绘的“水”,如王勃《滕王阁序》中以“①,②”呈现水天一色的美景;又有寄托着作者丰富情感的“水”,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

“③,④”感慨世事易逝,人生苦短;辛弃疾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用“⑤,⑥”表达诗人要克服一切阻力,光复山河的坚定意志和信心。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15.(3)D 16.(3分)D

17.(5分)

答案示例:

两首诗同是借景抒乐观豁达的送别之情,但借以抒情的景物特点有所不同。李诗“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一句描绘了清澄的泗水秋波、明净的徂徕山色,诗中的山水形象隽美秀丽,明媚动人。明净秀丽的景色与真挚淳厚的友情交相辉映,诗人借此明媚之景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即将分别时豁达的情感。王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一句描写了辽阔三秦护卫下的长安和千里之外风烟迷蒙的蜀地,送别地和目的地的地势风貌恢宏壮观。此景雄浑阔大,为朋友之间的分别奠定了豪迈的情感基调。

18.(6分)

①落霞与孤鹜齐飞②秋水共长天一色③世间行乐亦如此

④古来万事东流水⑤青山遮不住⑥毕竟东流去

2017顺义一模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8—20题。

水调歌头·游览黄庭坚

瑶草①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坐白石,倚玉枕,拂金徽②。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③。我为④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⑤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注释】①瑶草:仙草。②金徽:金饰的琴徽。这里指琴。③白螺杯:用白色螺壳雕制的酒杯。④为(wéi):愿作。⑤长啸:长叹。

18.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采用感叹句起首,以芳草如碧带出春色,激发读者兴味,引人入胜。

B.“溪上”“桃花”等词,与首句中“武陵”应和,也带出了作者的感情。

C.“谪仙何处”句,清楚地表明作者渴望使用李白的“白螺杯”来饮酒。

D.“我为”句,采用对比,显示出作者的清高和对谄媚者的不屑与轻蔑。

19.下列与“明月逐人归”一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并可成为对联的一句是(2分)

A.新晴原野旷

B.白云随鹤舞

C.冰壶含雪魄

D.一天秋似水

20.这首词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样,都间接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说明它们是如何表现的。(6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18. C(3分)19. B(2分)

20.(6分)参考答案:桃花源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境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显示出陶氏对美好、平和、自然的理想社会的向往;这首词中,作者写所游之地“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那里可以一展浩气,可以自由自在地“坐白石,倚玉枕,拂金徽”。正是因为陶、黄所处的现实没有这样的境界,他们才如此热爱并在作品里讴歌这样的境界。作者内心对现实的怨愤,不与现实同流合污的清高志趣,正是这样表现出来的。【评分标准】分别答出陶、黄作品的内容,并准确分析其思想(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对现实的不满),各3分。意思对即可。

2017门头沟一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夜起岳阳楼望月

(清)姚鼐

高楼深夜静秋空,荡荡江湖积气通。

万顷波平天四面,九霄风定月当中。

云间朱鸟①峰何处?水上苍龙②瑟未终。

便欲拂衣琼岛外,止留清啸落江东。

①朱鸟:指南岳衡山。②苍龙:指湘灵,为湘水之神。《楚辞?远游》中有记载:“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高楼深夜静秋空”描绘洞庭月夜景色,诗人登上岳阳楼感受到万籁俱寂,四周悠远

空旷,令人有天地孤独之感。

B.“九霄风定月当中”写风静无声,皓月当空,清光四溢,天水空灵一片,上下澄澈,

令人幽然神远。

C.“云间”一联引用两个典故,从夜空想到朱鸟化为衡山的传说,又从湖波中幻起湘灵

鼓瑟的想象,为全诗增加了神秘色彩。

D.第四联间接抒发感慨,表达自己要拂衣飞去、长啸升空的念头,也表明了自己辞官归

隐的愿望。

16.“洞庭天下水”,岳阳楼前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经常被登楼揽胜的诗人写入诗文,成为一卷美丽的图画。下面描写洞庭美景的诗句,其意境与本诗最相似的一项是(3分)

A.平湖一望上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张说《和尹从事懋泛洞庭》) B.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C.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孤轮徐转光不定,游气濛濛隔寒镜。

(刘禹锡《洞庭秋月行》)

D.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元稹《洞庭湖》)

17.岳阳楼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一向为登临胜地。自唐宋以来,吟咏岳阳楼的名篇佳作甚多,诗圣杜甫晚年也曾写下了名垂千古的《登岳阳楼》。与姚鼐的《夜起岳阳楼望月》比较,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北宋名臣范仲淹曾在《岳阳楼记》中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成就了“文以楼生,楼以文传”的千古佳话。

②“万顷波平”极写洞庭湖水平如镜、波光粼粼的壮阔景象,而苏轼在《前赤壁赋》中,也写出了大江之上水气弥漫、波光星光交相辉映的美景,并借“ , ”写了与友人泛舟茫茫的江面、任凭小船从流飘荡的自在与畅快之情。

③“啸”作为一种歌吟方式,可以随心所欲地吐露一派风致,一腔心曲。吟啸之俗较古老,历史上的魏晋时期多有名士之啸,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也曾“,”,表达自己归隐田园的愉悦之情与闲适之意。

15.(3分)D(“间接抒发感慨”应为直接抒发感慨;且并没有“表明自己辞官归隐的愿望”。)

16.(3分)C(ABD都写出了洞庭湖风急浪高的动感和震撼力量,且A写的是阳光下的洞庭湖,D写的是夕阳西下与晨光初现时的洞庭湖;而姚诗和C都写出了洞庭月夜的空旷清幽平静。)

17.(1)姚诗由景物生发想象,重在抒发自己渴望超脱尘世、羽化而登仙的洒脱和飘逸的情怀。“云间”一联引用“朱鸟”“苍龙”的典故,为全诗增加了神秘色彩;第四联“便欲拂衣琼岛外,止留清啸落江东”,“琼岛”指仙岛,表达自己要拂衣飞去、长啸升空、遗世羽化的愿望,极为潇洒。(2)杜诗触景入情,重在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漂泊孤苦的身世之感和忧国伤时的博大情怀。“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两句写诗人自己被社会遗忘的孤独处境和不幸身世;“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则写出了诗人对国家时局满怀担忧却无可奈何的精神痛苦。(每首诗感情1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2分,共6分)

18. (6分)默写: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2017-2018北京市丰台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丰台区2017~2018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语文 2018.01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从20世纪中期开始,伴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城市问题日益加剧,包括环境污染、资源匱乏、人口膨胀、交通堵塞等;全球化更加剧了城市间的资本、资源和创造力的竞争,如何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建设规划的重要命题。 2008年,IBM公司在《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的主题报告中,首先提出“智慧地球”的理念,希冀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人们所面对的各行各业中,2010年IBM又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愿景,希望为世界和中国的城市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IBM经过研究认为,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六个核心系统组成。这些系统不是零散的,而是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而城市本身,则是由这些系统所组成的宏观系统,在过去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科技力量的不足,这些系统之间的关系无法为城市发展提供整合的信息支持。而以物联网”和“云计算”为标志的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将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推向一个崭新的智能互联时代;利用遍布全市的各类硬件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系统,随时随地实现对城市全面感知和监测,通过传感设备智能识别及立体感知城市的位置、人口、环境、状态等信息的变化,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数据提取、融合、分析和处理,并能与交通、医疗、安全等具体的业务流程进行智能化集成,从而能及时主动作出响应,保诬城市各个关键系统高效地运行。所以,21世纪的“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此后这一理念被世界各国接纳,并作为应对金融海啸刺激经济增长的策略。 1.根据材料一,下列选项中,属于智慧城市建设条件的一项是(2分) A.越来越严重的城市问题 B.城市间竞争日益加剧 C.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发展 D.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 2.根据材料一,下列有关智慧城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智慧城市是由六个核心系统构成,并智能互联、相互协作的宏观系统。 B.通过智能手段随时随地对城市进行感测,并识别感知关键信息的变化。 C.将智能互联感测的数据整合、处理,并能智能化集成为具体业务流程。

2017北京海淀区高三年级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海淀区2017届高三年级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一8题。 材料一 当今中国正大踏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上演着一个个精彩动人的中国故事,世界为之惊叹喝彩。讲故事是进行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关乎国家形象,关乎国际话语权,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要讲好中国故事,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发掘中国之美。“欲扬其美,必知美之所在。”五千年薪火相传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取之不竭的故事宝藏,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当代中国喷涌着数不尽的故事源泉。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中国梦征途的蹄疾步稳、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凝结成中国故事的丰富内涵。向世界展示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就要善用生动精彩的故事,讲清楚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 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创新表达方式至关重要。好的表达,是真实与艺术、内容与形式、“陈情”与“说理”的有机结合。创新我们的表达,赢得世界的倾听,就要认真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当中国表达不断创新,坚持“国际范儿”与“中国味儿”相结合,中国故事就能跨越种族文化和地域的藩篱,直抵人心,中国形象就能润物无声地融入国外受众的脑海。 ②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合唱比独唱更震撼更有气势,和声比单音更动听更有韵味。中国故事的“大合唱”,需要政府部门打好“拍子”,做好引领、统筹协调。媒体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主体,新闻发言人、专家学者、文化交流使者和出境人员等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骨干。“领唱”不力则“合唱”不响,“各声部”无声则“和声”难鸣。惟有人人都是故事员,个个都做传播者,中国故事才能讲得气势磅礴,赢得世界更广泛的欢迎和赞誉。 (取材于宣言《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砥砺:本义为“磨刀石”,引申为“磨炼”。 B. 藩篱:比喻界限或屏障。 C.和声:“和”字读音为“hè”。 D. 磅礴:可用“恢弘”替换。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美之所在”, 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有独特悠久的文化传统 B. 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 C.中国梦的步伐又快又稳 D. 善讲精彩生动的故事 3.根据“材料一”,在①②处分别为三、四段拟写一个中心句,每句不超过8个字。(3分)

2020年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0年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下)一模试题 语文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据报道,2019年北京市共计有239家书店获得实体书店项目扶持,其中包括特色书店85家、最美书店10家、最具影响力书店2家,扶持资金共计近1亿元。截至2019年9月底,全市实体书店增加了285家,同比增长28.1%。 实体书店获近亿元扶持,数目增加近三成,这显示今年北京市对实体书店的 扶持工作已顺利完成并初见成效。根据去年7月发布的《北京市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北京将采取多项措施,推动实体书店建设发展,到2020年,逐步建立起遍布京城的实体书店发展新格局,实现“一区一书城”。 互联网时代,电子阅读日趋发达,网络出版物海量涌现,通过手机看书也更 加方便,城市为何还要扶持实体书店?这不是要通过行政手段挽救一个夕阳产 业,而是在新的时代里,实体书店不但仍有其存在价值,且被城市赋予了更多意义——它不再只是单纯的出版物销售商,还兼具起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角色。 实际上,在世界几乎所有大都市中,书店都不止是一个图书销售地,它还是 城市的文化高地和精神地标,它是一切热爱书籍者交流、交往的场所。实体书虽有可能被电子阅读所取代,但实体书店价值却无法被电子化和线上化,它具有长久的存在意义。 也正因此,从去年开始,北京先后修订和出台了七份文件支持实体书店发展, 并准备将此纳入首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未来在北京,各色实体书店将遍布繁华地区,成为新的城市符号。在北京,书店将成为重要的城市文化基础设施,承载起城市的品位,体现出城市的文化底蕴。很显然,这也已经成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抓手。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0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0年高三一模语文 2020.3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是茶的故乡。智慧的古人从葳蕤草木中选择了茶叶,自此开启世人种茶、制茶、品茶的历史。在千百年的漫长岁月中,茶叶承载着泱泱中华文明, 跨越无尽的山海,推动各个民族以茶会友、因茶结缘。 按照唐代“茶仙”陆羽的说法,中国人吃茶的习俗,可上溯到传说中的神农氏。 唐代以前,我国产茶地区和饮茶风俗主要是在南方,绝大多数人对茶是陌生的。 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得益于漕运改革,产自南方的茶叶沿运河大批北上,北方饮茶风俗随着佛教禅宗的兴起而盛行起来,极大促进了南方茶叶生产和南北茶叶 贸易的迅速发展。唐代茶叶经济的繁荣,是陆羽能够写出《茶经》的社会基础。 随着茶的广泛普及,唐人制茶、吃茶的方式发生变化。在唐代以前,人们除了喝 茶汁,也将茶当作蔬菜,加盐制成羹状的“茗粥”。到了唐代,“茶仙”陆羽推 崇茶之真味,将茗粥斥为“沟间废水”,但仍保留了在茶汤里加盐的做法。在今日的缅甸、泰国,人们也还在食用加盐、辣椒等发酵制成的腌茶。以茶为镜,既 能照见各时各地茶文化的多样性,也能洞察人类文明的互通性与和睦性。 以陆羽《茶经》问世为里程碑,不但大江南北掀起了烹茶、品茶、谈茶的热潮, 就连西域、中亚一带的回鹘人也深受影响,尚茶成风。他们对于茶的兴趣,则是 由特殊的饮食结构决定的,“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为维持身体健康,他们不惜以良马换茶,自此开启了中外“茶马互市”的历史。 若所换之茶有结余,回鹘人会将它转售到丝路西段的波斯、阿拉伯地区。茶叶传入后,阿拉伯人多在浓茶中加入糖和薄荷的独特饮法,一天至少三饮,一饮数杯,他们对茶的沉迷,与唐人相比也毫不逊色。 茶文化于宋代再攀高峰,宫廷、民间盛行一种对茶进行钻研与品鉴的“比茶大会”,世称“斗茶”或“茗战”。这种游戏连同茶的栽培和饮用方法,随后均由在中国学法的禅师带回日本,日本斗茶戏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通过品尝茶汤来判 断茶叶产地与品种的新型斗茶戏,名为“茶香服”或“茶歌舞伎”。在今天,“茶香服”也仍是日本人用以庆贺新春及新茶上市的一项重要礼仪。 我国航海技术及海上贸易的规模在宋代获得极大的发展,茶叶在这一时期也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南洋诸国。到了明清时期,中国茶经由川滇茶马古道、海上丝绸之路、中俄万里茶路等途径,进入了欧洲人的视野,饮茶开始成为欧洲人一项时髦的社交礼仪。 英国有一句谚语说:“世上没有什么难题是一杯热腾腾的茶所不能解决的。”日本人也常说:“早饮茶,添福运。”东西方不约而同地将茶视为幸福之源,不仅 切合了中国茶文化的“和谐”精髓,也许还说明茶文化在解决人类共同难题方 面,的确具有长期、公认的启示意义。 (取材于李颖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3分) A. 唐代以前,受客观条件限制,北方人没有饮茶的习俗。

2017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自助科技创新催生“蛟龙”入水 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开展探索海洋、开发海洋资源的活动。深海潜水家是进入深海不可或缺的重要运载作业装备。在无人潜水器迅猛发展的今日,载人潜水器的发展仍然受到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被称为“海洋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石”。 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载人深海潜水器是美国的“曲司特I”号。由于该潜水器无航行和作业能力,使用性能受到限制,加上体积较大,建造与运输均不方便,此类深浅器未得到进一步发展。真正开创了人类检测海洋资源历史的是美国1964年研制的“阿尔文”号,法国、俄罗斯、日本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则是80年代的产品。 “蛟龙”号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2009年,我国研发的“蛟龙”二号载人潜水器在南中国海首次开展了1000米级深潜实验。2010年已能下潜到3750年的海底,并完成海底取样、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测等任务。2011年7-8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又在东北太平洋进行了5000米级实验,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和应用成果。仅仅过了一年,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了7000米级载人深潜实验,下潜到7062米深度,创造了国际上同类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的最高纪录。此次海试进行了海水矿物取样、标志物发放、高清摄录、高精度海底地形测量等深海调查作业,并首次获取了这一海域7000米深度的动物影像和样本。2013年,“蛟龙”号转入实验性应用,并首次搭载科学家下潜,缺德了大量宝贵样品,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深海实地科学考察和研究的能力。2014-2015年,“蛟龙”号在印度洋下潜。2016年5月,“蛟龙”号在西北太平洋雅浦海沟进行科学应用下潜,并开展了超过1公里远的近底航行。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充分体现了美国自主科技创新的追求。它与美国最新的6500米级“新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在水下的工作时间极限相同,能够携带的科学有效负载也相同,操纵性能和悬停作业能力相近,但在下潜深度方面它要审500米。“蛟龙”号的自动驾驶水平、水声通信功能也要略胜一筹,特别是水声通信传输图像的能力和微地形地貌的探测能力更是“新阿尔文”号所不具备的。

2017北京市海淀高三(一模)语文

2017北京市海淀高三(一模)语文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一8题。 材料一 当今中国正大踏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上演着一个个精彩动人的中国故事,世界为之惊叹喝彩。讲故事是进行国 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关乎国家形象,关乎国际话语权,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要讲好中国故事,应 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发掘中国之美。“欲扬其美,必知美之所在。”五千年薪火相传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取之不竭的故事宝藏,不忘初心、 砥砺奋进的当代中国喷涌着数不尽的故事源泉。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中国梦征途 的蹄疾步稳、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凝结成中国故事的丰富内涵。向世界展示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就要 善用生动精彩的故事,讲清楚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 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创新表达方式至关重要。好的表达,是真 实与艺术、内容与形式、“陈情”与“说理”的有机结合。创新我们的表达,赢得世界的倾听,就要认真研究国外 不同受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当中国表达不断创新,坚持“国 际范儿”与“中国味儿”相结合,中国故事就能跨越种族文化和地域的藩篱,直抵人心,中国形象就能润物无声地 融入国外受众的脑海。 ②。“一手独拍,虽疾无声。”合唱比独唱更震撼更有气势,和声比单音更动听更有韵味。中国故事的“大合唱”,需要政府部门打好“拍子”,做好引领、统筹协调。媒体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主体,新闻发言人、专家学者、文化交 流使者和出境人员等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骨干。“领唱”不力则“合唱”不响,“各声部”无声则“和声”难鸣。惟有 人人都是故事员,个个都做传播者,中国故事才能讲得气势磅礴,赢得世界更广泛的欢迎和赞誉。 (取材于宣言《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砥砺:本义为“磨刀石”,引申为“磨炼”。 B. 藩篱:比喻界限或屏障。 C.和声:“和”字读音为“hè”。 D. 磅礴:可用“恢弘”替换。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美之所在”, 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有独特悠久的文化传统 B. 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 C.中国梦的步伐又快又稳 D. 善讲精彩生动的故事 3.根据“材料一”,在①②处分别为三、四段拟写一个中心句,每句不超过8个字。(3分) 材料二 从传播学角度看,讲故事也属于一种传播行为,因此,它需要符合传播心理学规律。 研究证明,在一个富余的信息场域中,受众的选择性很强。选择的范式,既有选择性重视,也有选择性忽视,还有 选择性遗忘。故事如果讲得不好,故事中包含的很多信息,在产生传播效果前就已经被忽视、被遗忘了。 在故事传播中,“人”应该始终占据中心位置。讲好中国故事,实际上是讲好中国人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 人民群众,是各种故事的主人。故事当然要有情节,但更要聚焦人的心灵,人的甘苦冷暖。好的故事不是硬编出来 的,而是真实的人生写照。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最不缺乏的就是人的奋斗、人的成功与失败交织的实践,这些实践 都贯穿着人的情感。情感是流动的血脉,有情感有温度的故事,更容易让读者受到感染、产生共鸣。 在对外传播的大量实践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政治体制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习惯迥异的受众,在接受心理上却有 着共同特征:听故事的人最在意,异国的故事与我的生存状态有什么关联?你讲的故事与我的关系体现在什么地 方?你讲的故事对我的成长发展有精神上的帮助吗?生存、关系、成长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分别为E、R、G,把ERG组合起来并当作提示语,提醒自己在讲中国故事时要重视受众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 新世界出版社印行了一本中英文对照的小册子,书名叫《中国关键词》。这本小书帮助外国人从关键词的角度,理 解中国故事中一些必不可少的概念。小时候听广播中的孙敬修讲故事,发现他很注意在讲的过程中,时时解释一些 字词句的含义,照顾到小听众跟不上情节的情况。现在我们给外国人讲中国故事,是不是也要学学孙敬修,从听众 的认知基础入手,在细微处多下功夫,进而成就讲故事的大家风范?

2017北京高三一模语文作文汇编

2017北京一模语文高三作文汇编 (东城)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2分。 26.微写作(12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生肖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是一套2017年中国鸡年邮票。请你根据票面内容,为这套邮票起一个有意思的名字,并简要陈述理由。 ②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中学生微信朋友圈屏蔽父母,班级将组织“中学生微信朋友圈该不该屏蔽父母”的辩论赛,请你以正方或反方辩手的身份,表达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③请以“春柳”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要求:感情真挚,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 27.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鲁镇的黑夜与白天》中作者说“我是迈过鲁迅故居的门槛的,我不敢踩它”,北京的名人故居很多,你参观过的名人故居中,哪一幅画面或什么情景曾带给你深切的感悟或独特的想象呢?请选择一处(不可以再写鲁迅故居),写一篇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表现自己对故居主人的理解和思考。 ②一夜之间,《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这些节目火了。人们被一首首精美的诗词吸引,被一句句朴实话语背后的深情打动……有人说,是诗句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让人的内心重新丰富起来;有人说,是文字唤起了人们的回忆,一封家书就能抚平时代的创伤;有人说,朴实的话语更能带给人们充满温馨的心灵体验,如和煦的春日阳光,令人宁静愉悦;也有人说,当今社会我们从不缺少“朗读者”的感性泪水,我们最需要的是“赛先生(科学)”的理性精神……这些议论,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表明你的见解。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0年高三一模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如果你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另祝您成绩进步,学习愉快!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0年高三一模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是茶的故乡。智慧的古人从葳蕤草木中选择了茶叶,自此开启世人种茶、制茶、品茶的历史。在千百年的漫长岁月中,茶叶承载着泱泱中华文明,跨越无尽的山海,推动各个民族以茶会友、因茶结缘。 按照唐代“茶仙”陆羽的说法,中国人吃茶的习俗,可上溯到传说中的神农氏。唐代以前,我国产茶地区和饮茶风俗主要是在南方,绝大多数人对茶是陌生的。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得益于漕运改革,产自南方的茶叶沿运河大批北上,北方饮茶风俗随着佛教禅宗的兴起而盛行起来,极大促进了南方茶叶生产和南北茶叶贸易的迅速发展。唐代茶叶经济的繁荣,是陆羽能够写出《茶经》的社会基础。随着茶的广泛普及,唐人制茶、吃茶的方式发生变化。在唐代以前,人们除了喝茶汁,也将茶当作蔬菜,加盐制成羹状的“茗粥”。到了唐代,“茶仙”陆羽推崇茶之真味,将茗粥斥为“沟间废水”,但仍保留了在茶汤里加盐的做法。在今日的缅甸、泰国,人们也还在食用加盐、辣椒等发酵制成的腌茶。以茶为镜,既能照见各时各地茶文化的多样性,也能洞察人类文明的互通性与和睦性。 以陆羽《茶经》问世为里程碑,不但大江南北掀起了烹茶、品茶、谈茶的热潮,就连西域、中亚一带的回鹘人也深受影响,尚茶成风。他们对于茶的兴趣,则是由特殊的饮食结构决定的,“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为维持身体健康,他们不惜以良马换茶,自此开启了中外“茶马互市”的历史。若所换之茶有结余,回鹘人会将它转售到丝路西段的波斯、阿拉伯地区。茶叶传入后,阿拉伯人多在浓茶中加入糖和薄荷的独特饮法,一天至少三饮,一饮数杯,他们对茶的沉迷,与唐人相比也毫不逊色。 茶文化于宋代再攀高峰,宫廷、民间盛行一种对茶进行钻研与品鉴的“比茶大会”,世称“斗茶”或“茗战”。这种游戏连同茶的栽培和饮用方法,随后均由在中国学法的禅师带回日本,日本斗茶戏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通过品尝茶汤来判断茶叶产地与品种的新型斗茶戏,名为“茶香服”或“茶歌舞伎”。在今天,“茶香服”也仍是日本人用以庆贺新春及新茶上市的一项重要礼仪。 我国航海技术及海上贸易的规模在宋代获得极大的发展,茶叶在这一时期也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南洋诸国。到了明清时期,中国茶经由川滇茶马古道、海上丝绸之路、中俄万里茶路等途径,进入了欧洲人的视野,饮茶开始成为欧洲人一项时髦的社交礼仪。 英国有一句谚语说:“世上没有什么难题是一杯热腾腾的茶所不能解决的。”日本人也常说:“早饮茶,添福运。”东西方不约而同地将茶视为幸福之源,不仅

(完整版)2017年高考北京语文卷微作文导写

让名著阅读点亮语文 ——2017年高考北京语文卷微作文导写 微作文题目: 1、《根河之恋》里,鄂温克人从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的生活,《平凡的世界》里也有类似的故事。请你从中选取一个例子叙述情节,并做简要点评。 让名著阅读点亮语文——2017年高考北京语文卷微作文导写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楚。 2、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能需要通过这样的比喻的理由。 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3、如果请你从《边城》里的翠翠、《红岩》里的江姐、《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老人与海》里的桑地亚哥之中选择一人,依据某个特定情境,为他(她)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要求: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 导写 “微写作”发端于“微博”,旨在一滴水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精准审题,以小见大,在180字内展现文字精雕细刻之美,是微写作的命题初衷。经过多次训练,考生对这一写作形式大多熟悉,但也容易形成“套路”写作。这就要求在审题和选材上下功夫。“微”中显个性,“微”中抒性灵,短小篇幅,窥得写作一斑,因此审题乃微写作斩获高分的第一要务。读题中圈定题干关键信息、核心话题、指定意象,审清题干中的写作要求,起笔直击题干中心,不在细枝末节上消磨耽误。 微写作和名著阅读的结合已经是一个被广泛练习过的考查形式了。同时,本次微写作将六本必读名著分散到三个小题中由学生任选,可以说也是在为学生降低难度,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受深刻的名著与人物来进行写作。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与名著阅读的考点结合,今年的微写作在文体要求上显得比较模糊。学生更应该有意识地明确每个题目的写作任务:“简述情节并简要评论”的介绍性文段应当以清晰明确为佳,“以花喻人并陈述理由”的议论性文段应当以分析说理为主,“描述雕像及其意图”的抒情性文段,应致力于优美动人。 第一篇 要求选取“从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生活”的情节,进行叙述和点评;这就要求学生

2017年奉贤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剖析

2017年奉贤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积累应用(10分) 一、积累运用(10分) 1.填空。(5分)(每空1分) (1),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2)夕阳下,,两三航未曾着岸。(元?马致远?《双调?寿阳曲?》 (3)《登金陵凤凰台》中,李白感伤皇帝被奸臣蒙蔽的两句诗是:“, 。 2.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2分) A.在通往机场的大道两旁站满了数万名数万名欢送的人群。 B.通过长时间的学习,使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C.多年老友的书店终于要开业了,再忙我也要光临。 D.洪水退去之后,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支援灾区。 3.王教授书斋落成,同事老李要送一联诗句给他,以下最合适的是:()(3分) 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4—8题(16分) ①小说似乎正在逐渐死亡。除了一些小说作者和小说批评者肩负着阅读小说的职业性义务之外,小说杂志是越来越少有人去光顾了——虽然小说家们的知名度还是不小,虽然他们的名字以及家中失窃或新作获奖之类的消息更多地成为小报花边新闻。小说理论也不太有出息,甚至给自己命名的能力都已基本丧失,于是只好从政治和经济那里借来“改革小说”之类的名字,从摄影和建筑艺术那里借来“后现代主义”之类的名字,借了邻居的帽子出动招摇过市,以示自己也如邻家阔绰或显赫。 ②可以玩一玩技术。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技术引进在汽车、饮料、小说行业都是十分重要的。尽管技术引进的初级阶段往往有点混乱,比方用黑色幽默的小说技术来颂扬农村责任制。但这都没什么要紧,除开那些永远不懂得形式即内容的艺术盲,除开那些感悟力远不及某位村妇或某个孩童的文匠,技术引进的过程总是能使多数作者和读者受益。问题在于技术不是小说,新观念不是小说。小说远比汽车或饮料要复杂得多,小说不是靠读几本洋书或游几个外国就能技术更新产值增升的。技术一旦廉价地“主义”起来,一旦失去了人的真情实感这个灵魂,一旦渗漏流失了鲜活的感觉、生动的具象、智慧的思索,便只能批量生产出各种新款式的行尸走肉。技术主义竞赛的归宿是技术虚无主义。用倚疯作邪胡说八道信口开河来欺世,往往是技术主义葬礼上的热闹,是很不怎么难的事。聪明的造句技术员们突然藐视文体藐视叙述模式藐视包括自己昨天所为的一切技术,但他们除了给纯技术批评家们包销一点点次等的新谈资外,不会比华丽的陈词滥调更多说一点什么。

2017顺义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分析

顺义区2017届高三第二次统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8道小题,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答案请务必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作文请务必写在作文纸上。 一、本大题共9小题,共31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9题。 【材料一】 所谓酒令,按新版《辞海》的说法:“酒令,旧时饮酒时助兴取乐的游戏。推一人为令官,余以听令轮流说诗词,或做其它游戏,违令或负者罚饮。”据考证,酒令之始可以上溯到周朝初年,鉴于商朝统治者溺酒亡国的教训,由周公以王命发布《酒诰》禁酒。“群饮,汝无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起初本意是为了禁止酗酒而设酒令官。在《诗·小雅?宾之初筵》第五章中有“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的句子,这里的“监”“史”即令官,是为限制宴会上饮酒过度而设的执法官,对饮酒失仪妄言者要予以惩罚。而后世所说的酒令与其本意恰恰相反,是劝人多饮酒的一种行乐手段、游艺活动。从形式上看,酒令有多种多样,诗词曲文类(如作诗令、说诗令、回环令等);游戏类有拇战(或曰猜拳、划拳等)、猜枚、牙牌令、射覆、投壶、击鼓传花、占花名儿、拆字、联句等。从内容上看,酒令有俗令和雅令、通令和筹令之分。 中国的酒令文化是一种特别、独有的酒俗。“酒令”二字出现在历史资料文献中最早见于《后汉书·贾逵传》:“逵作酒令,学者宗之。”但在当时并没有广泛流行。《梁书·王规传》说:“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此举。’”可见,南北朝时期,酒令并不风行。它的流行大概始于唐玄宗发明的击鼓催花,从此就自上而下传播于民间。唐代的酒令有许多种类,据唐人皇甫松《醉乡日月》记载,已有骰子令、旗幡令、上酒令、手势令、小酒令、杂法等多种,唐人的诗歌也多有反映,如白居易的“筹插红螺碗,斛飞白玉卮。碧筹攒彩碗,红袖拂骰盘”,刘禹锡的“杯停新令举,诗动彩笺忙”等等。同时,一系列的行令、酒约也制定出来。《醉乡日月》的目录里便有“饮论”“为宾”“律录事”“觥录事”“选徒”“令误”“逃席”等各项内容。宋代的情况与唐代差不多,只是更加丰富。至于明清两代酒令则发展到了高峰,举凡世间事物,人物、花木、虫禽,曲牌、词牌、诗文、戏曲、小说、中药、丹令、八卦等等,无不入令。(取材于姜南《浅析〈红楼梦〉中的酒令》)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酒令”的理解,错误 ..的一项是(3分) A.据《酒诰》文字,对酗酒者可以处以极刑。 B.最初的“酒令”是劝人多饮酒的行乐手段。 C.据文献记载,东汉至南北朝酒令尚未流行。 D.明清两代,酒令内容丰富,几乎无不入令。 2.下列内容没有 ..在“材料一”中体现的是(3分) A.酒令的定义 B.酒令的起源 C.酒令的种类 D.酒令的价值

门头沟2017--2018年高三物理一模试题(正式稿)含参考答案

2018年门头沟高三一模 2018.3 13. 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聚变的是 A .144171 7281N He O H +→+ B .2382344 92902U Th He →+ C. 22 4 112 H+H He → D .2351144891 92056360U n Ba Kr 3n +→++ 14.一定质量的气体,不计分子之间作用力,在压缩过程中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则 A .外界对气体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B .外界对气体做功,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C .气体对外界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增大 D .气体对外界做功,温度升高,内能减小 1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光纤通讯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现象 B .用标准平面检查工件表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了光的偏振现象 C .门镜可以扩大视野是利用了光的干涉现象 D .照相机镜头表面涂上增透膜,以增强透射光的强度,是利用了光的衍射现象 16. 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为5.0m/s 。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 .这列波的周期为4.0s B .这列波的振幅为8cm C .此时x = 2m 处的质点速度最大 D .此时x = 3m 处的质点沿y 轴负方向运动 17.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 1:n 2=4:1,电阻R =55Ω。原线圈两端接 一正弦式交变电流,其电压的有效值为220V 。则 A .原线圈中电流的有效值为0.25A B . 副线圈电压的最大值为55V C . 副线圈电流的最大值为1.0A D .变压器的输出功率为220W 18. 2017年12月30日,北京首条磁悬浮轨道交通S1线在门头沟开通试运营,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二个掌握中低速磁悬浮技术的国家。其简化后...的结构原理简图如图所示,其中悬浮线圈和导向线圈分别位于车体的底部和侧面。间隙传感器能够控制悬浮线圈和导向线圈中电流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导向线圈的主要作用是使列车处于悬浮状态 B. 当列车沿水平直轨道平稳运行时,悬浮线圈中的电流不变 C. 通电的悬浮线圈和导向线圈与金属导轨之间都是斥力作用 D. 间隙传感器控制导向线圈中的电流发生改变是为了使列车加速 悬浮线圈

2017年高考真题(北京卷)语文含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北京卷) 语文 一、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海昏侯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徽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 (取材于杨雪梅、黄洋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以前因为精品不多,所以文物展览观者寥寥 B.要合理利用文物,发掘其内涵,发挥其作用 C.文物热反映大众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 D.奥斯汀从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中得到了启发 2.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甫一开始:“甫”读作pǔ意思是“刚刚” B.告罄:“罄”读作qìng 意思是“尽” C.乏人问津:“津”读作jīn意思是“路”

北京市顺义区2017--2018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顺义区2017--2018届高三二模及答案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幌子俗称酒帘,是古代酒店以其引人注目、招揽顾客的招牌,又称望子、酒旗等,最初是酒家使用的,后来加以引申,凡商店门面上展示形象性的行业标记,以图形、色彩、文字等视觉符号传达商品信息、辅助经营和招揽顾客的旗帜,统称为“幌子”,它是商家向消费者宣传生产或经营事项的标志。 招幌是伴随市场商业行为而兴起的,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的萌生和演化,反映了古代商品交换日趋繁荣的历史进程,也折射出古代社会的商业民俗。周朝的市场管理由“司市”负责,在经营活动期间,要挂起旗帜表示开市。可见早在三千年前的西周,已经使用旗帜作为市场运行的标志系统。战国时期出现了正式意义上的幌子。据《韩非子?外储说》载,“宋人有酤酒者,为酒甚美,悬帜甚高。”这显然已是酒铺的标志,表明当时店家已懂得用高悬酒旗来招徕生意。汉代商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为招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东汉时卖药者就不乏以药葫芦为幌的。唐代集市与商业贸易日趋发达,店铺标志在诗歌中有大量的描写,如白居易《曲江》:“细草岸西东,酒旗摇水风。”杜牧更是在《江南春绝句》中将酒旗融入了“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如画美景中。可见,在唐代商铺中已经广泛使用标志系统。宋代市场经济更为活跃,商业城市的涌现,使旗帜商幌得以广泛地使用,商业类的标志愈加丰富。此后,招幌的形式日趋丰富,我们可在明清时期游记、笔记、小说及年画作品中看到大量商铺招幌的描写或图像。这表明明清时期招幌更加成熟。民国之后,随着外来文化的进入及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招幌逐渐被霓虹灯所取代,在大街小巷中已经难觅其身影。 (取材于许大海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招幌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3分) A.周代悬挂旗帜已成为市场运行的标志 B.唐代经济发展,店铺已广泛使用招幌 C.明清的招幌信息只保存在文字资料中 D.民国时期传统的招幌被科技广告取代 2.对材料一涉及的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韩非子》,战国思想家韩非著,常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 B.白居易,中唐诗人,古文运动倡导者,作品有《琵琶行》。 C.杜牧,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代表作有《阿房宫赋》。 D.明代小说《水浒传》之中就有“三碗不过冈”的酒馆幌子。 材料二 酒旗就是最有特色的招幌式广告。 酒旗的别名很多,由于多系缝布制成,故又称酒旆、锦旆、青帘、杏帘、酒幔等;酒旗可用多种布料制成,以颜色分,可称为青旗、素帘、翠帘、彩帜;以功能分,又可称酒标、酒招、望子等。就其外观形状而言,酒旗大致有三类:一是象形类,以酒壶等实物、模型、图画为特征;二是标志酒旗,即旗幌及晚上的灯幌;三是文字酒旗,以单字、双字甚至是对子、诗歌为形式特征。古时酒旗上的题字多请

2019北京门头沟区高三一模历 史

2019北京门头沟区高三一模历史 2019.3 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按规定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每小题4分,选对一项得4分,选错或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 12.许多经济现象出现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下列经济现象出现在图7所示时期的是 A.铁犁牛耕在农业领域中逐步推广 B.“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贸易 C.已经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区域间的长途贩运成为经济特点 图7 13.《洛阳伽蓝记》成书于6世纪初,书中对北魏洛阳城的佛寺及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奇谈异闻都有详细记载。 其中说道:“自晋宋以来,号称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这主要反映了 A.魏晋时期战乱没有波及到洛阳城 B.北朝经济繁荣吸引南方士族北迁 C.北魏学习汉文化促进了社会繁荣 D.国家统一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 14.有学者指出:900多年之前,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梁启超更是指出,在这个“金融管制的办法”中,其中的一些办法“如同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这里所说如同银行的办法有 A.青苗法方田均税法 B.均输法市易法 C.青苗法市易法 D.免役法均输法 15.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大权独揽,后设置大学士负责协理奏章和充当权力顾问;明成祖朱棣设内阁,内阁成员来自翰林院编修等官职,并不兼任六部职位,也不得专制九卿;宣德以后,皇帝对于下面呈上的意见奏折等,先给内阁草拟批复内容,再由皇帝审核是否批准,票拟制度渐成;嘉靖以后,内阁朝位班次均列六部之上;明神宗万历时期,首辅张居正改革,内阁成为政府运转中枢,权力达到顶峰。下面对于内阁表述正确的是

北京市门头沟2017-2018第一学期高三物理期末试题(有答案 )

门头沟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卷 高三物理 第一卷(共45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要求。请将符合题意要求的选项字母,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中题号下的相应位置中;多涂、漏涂、错涂该小题均不得分。 1.下列单位中,属于能量单位的是 A .牛(N ) B .电子伏特(eV ) C .特斯拉(T ) D .安培(A ) 2.一汽车沿平直公路加速运动时的速度随时间图象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t =4s 时的瞬时速度是2.0m/s B .在t =4s 到t=8s 过程的平均速度是2.0m/s C .在t =4s 时的加速度是2.0m/s 2 D .在t =0s 时的加速度是0 3.图中的虚线是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的轨迹,带电粒 子(不计它所受的重力)在M 点所受的电场力F 的方向正确的是 4.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吊着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把小球向下拉动一段距离再释放小球,最后小球又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小球静止时,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和小球所受的重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 .小球静止时,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和小球所受的重力是平衡力 C .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D .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5.小俊同学要在学校走廊悬挂一幅孔子像,以下四种悬挂方式中每根绳子所受拉力 最小的是 6.如图5所示,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把一根大约10m 长的导线的两端用导线连接在一个灵敏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上。有两名同学站在东西方向摇动导线做“摇绳发电”实验,要使实验现象更明显,你认为下列改进措施可行的是 A .减缓摇绳的速度 4 2.0 4.0 2 8 6 v/m ·s -1 t / a

2017届海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问题详解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语文 2017.4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当今中国正大踏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上演着一个个精彩动人的中国故事,世界为之惊叹喝彩。讲故事是进行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关乎国家形象,关乎国际话语权,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要讲好中国故事,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发掘中国之美。“欲扬其美,必知美之所在”。五千年薪火相传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取之不竭的故事宝藏,不忘初心、砥砺 ..奋进的当代中国喷涌着数不尽的故事源泉。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中国梦征途的蹄疾步稳、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凝结成中国故事的丰富内涵。向世界展示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就要善用生动精彩的故事,讲清楚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 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创新表达方式至关重要。好的表达,是真实与艺术、内容与形式、“陈情”与“说理”的有机结合。创新我们的表达,赢得世界的倾听,就要认真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当中国表达不断创新,坚持“国 际范儿”与“中国味儿”相结合,中国故事就能跨越种族、文化和地域的藩篱 ..,直抵人心,中国形象就能润物无声地融入国外受众的脑海。 ②。“一手独拍,虽疾无声”。合唱比独唱更震撼更有气势,和声 ..比单音更动听更有韵味。中国故事的“大合唱”,需要政府部门打好“拍子”、做好引领,统筹协调。媒体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主体,新闻发言人、专家学者、文化交流使者和出境人员等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骨干。“领唱”不力则“合唱”不响,“各声部”无声则“和声”难 鸣。惟有人人都是故事员,个个都做传播者,中国故事才能讲得气势磅礴 ..,赢得世界更广泛的欢迎和赞誉。 (取材于宣言《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砥砺:本义为“磨刀石”,引申为“磨炼”。 B. 藩篱:比喻界限或屏障。 C.和声:“和”字读音为“hè”。 D. 磅礴:可用“恢弘”替换。 2.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美之所在”理解 ..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有独特悠久的文化传统 B. 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 C. 中国梦的步伐又快又稳 D. 善讲精彩生动的故事 文案大全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0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0年高三一模 2020.3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是茶的故乡。智慧的古人从葳蕤草木中选择了茶叶,自此开启世人种茶、制茶、品茶的历史。在千百年的漫长岁月中,茶叶承载着泱泱中华文明,跨越无尽的山海,推动各个民族以茶会友、因茶结缘。 按照唐代“茶仙”陆羽的说法,中国人吃茶的习俗,可上溯到传说中的神农氏。唐代以前,我国产茶地区和饮茶风俗主要是在南方,绝大多数人对茶是陌生的。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得益于漕运改革,产自南方的茶叶沿运河大批北上,北方饮茶风俗随着佛教禅宗的兴起而盛行起来,极大促进了南方茶叶生产和南北茶叶贸易的迅速发展。唐代茶叶经济的繁荣,是陆羽能够写出《茶经》的社会基础。随着茶的广泛普及,唐人制茶、吃茶的方式发生变化。在唐代以前,人们除了喝茶汁,也将茶当作蔬菜,加盐制成羹状的“茗粥”。到了唐代,“茶仙”陆羽推崇茶之真味,将茗粥斥为“沟间废水”,但仍保留了在茶汤里加盐的做法。在今日的缅甸、泰国,人们也还在食用加盐、辣椒等发酵制成的腌茶。以茶为镜,既能照见各时各地茶文化的多样性,也能洞察人类文明的互通性与和睦性。 以陆羽《茶经》问世为里程碑,不但大江南北掀起了烹茶、品茶、谈茶的热潮,就连西域、中亚一带的回鹘人也深受影响,尚茶成风。他们对于茶的兴趣,则是由特殊的饮食结构决定的,“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为维持身体健康,他们不惜以良马换茶,自此开启了中外“茶马互市”的历史。若所换之茶有结余,回鹘人会将它转售到丝路西段的波斯、阿拉伯地区。茶叶传入后,阿拉伯人多在浓茶中加入糖和薄荷的独特饮法,一天至少三饮,一饮数杯,他们对茶的沉迷,与唐人相比也毫不逊色。 茶文化于宋代再攀高峰,宫廷、民间盛行一种对茶进行钻研与品鉴的“比茶大会”,世称“斗茶”或“茗战”。这种游戏连同茶的栽培和饮用方法,随后均由在中国学法的禅师带回日本,日本斗茶戏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通过品尝茶汤来判断茶叶产地与品种的新型斗茶戏,名为“茶香服”或“茶歌舞伎”。在今天,“茶香服”也仍是日本人用以庆贺新春及新茶上市的一项重要礼仪。 我国航海技术及海上贸易的规模在宋代获得极大的发展,茶叶在这一时期也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南洋诸国。到了明清时期,中国茶经由川滇茶马古道、海上丝绸之路、中俄万里茶路等途径,进入了欧洲人的视野,饮茶开始成为欧洲人一项时髦的社交礼仪。 英国有一句谚语说:“世上没有什么难题是一杯热腾腾的茶所不能解决的。”日本人也常说:“早饮茶,添福运。”东西方不约而同地将茶视为幸福之源,不仅切合了中国茶文化的“和谐”精髓,也许还说明茶文化在解决人类共同难题方面,的确具有长期、公认的启示意义。 (取材于李颖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3分) A. 唐代以前,受客观条件限制,北方人没有饮茶的习俗。 B. 漕运改革促进南方茶叶生产和南北茶叶贸易迅速发展。 C. 陆羽《茶经》的问世,推动了中国和世界茶文化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