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论述题、简答题汇编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论述题、简答题汇编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论述题、简答题汇编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论述题、简答题汇编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论述题、简答题汇编

A论述题:一、元明戏曲部分

1、试析关汉卿杂剧《窦娥冤》中的窦娥形象。

窦娥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她代表了社会上再普通不过的、顺从命运安排的寡妇们。

(1)悲剧形象:严守社会道德,却被社会以不道德的名义毁灭。剧本开始时,尽管窦娥命运坎坷,心中有许多烦恼,但她还是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准备修来世。可是社会并不允许她这样。张驴儿介入她的生活,使她不得不反抗,最后为社会所毁灭。

(2)性格变化:由善良柔顺到对社会的极端仇视和强烈报复。最初的窦娥是善良柔顺的,既照顾婆婆,又屈从命运。但是,社会一步步的逼迫,先是张驴儿的逼婚,后是张父被毒死的事件和张驴儿的要挟,最后是窦娥寄予最大希望的官府的胡乱判案,使得窦娥对这个社会完全失去了希望。这才导致她的怨天咒地和三桩誓愿。

(3)关汉卿以窦娥这个年轻的寡妇作为自己表现的对象,由窦娥的遭遇表现自己对当时社会的认识和评价,对现实的批判。他为社会的黑白颠倒、官府的草菅人命所愤怒,不满让好人受难。信守道德的窦娥却被以不道德的名义处以了极刑,这就是关汉卿对于这个充满倒错的社会的评价。

2、以剧本为例,试析关汉卿杂剧的文人色彩。

关汉卿虽自称“浪子班头”,但他的作品仍表露了鲜明的儒家思想和文人色彩。他以杂剧为抒情写志的工具,借助杂剧来表现自己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他的《窦娥冤》透过窦娥这个弱者的命运,表达了自己对社会黑暗和不公的愤怒;《蝴蝶梦》通过公案的形式,表现了继母王氏的贤德,传达出他对这种道德境界的肯定;《单刀会》则通过关羽的形象表现了他的历史感慨,传达了正统史观。

所以,他以一个儒者的视野在观察社会、体味人生、审视历史,并从中深切地体会到了现实的丑陋,历史的变幻,人性的弱点,以及卑微生命与命运的抗争。他评价历史、慨叹人生,并将这种种体会呈现到剧本中,使其剧作流露出儒者的悲思。

3、试述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1)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比如窦娥的善良孝顺和刚强,是在生与死的尖锐冲突中一点点地表露出来的。《蝴蝶梦》则在理智与情感的冲突中表现了王氏的贤德和慈爱。《调风月》中的燕燕则是在狼狈的处境中展示出泼辣又软弱的形象的。

(2)矛盾集中,主干突出,情节富于变化。在《窦娥冤》中,情节富于变化,戏剧冲突接连不断,高潮迭起,很能吸引观众。又如《救风尘》中,赵盼儿营救宋引章,费尽心机,又有了风云突变,最后一波三折,使得冲突消解,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3)语言自然、真切,既符合剧情,又富于个性。人物语言符合角色的经历、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比如窦娥的善良,到最后的激奋;燕燕作为婢女的小心和怨艾;王瑞兰作为大家闺秀的自信、端庄和高贵等等,都表现得恰如其分。

4、为什么说关汉卿是一位当行的剧作家?

“当行”,古典戏曲评论用语,也称本色。关汉卿的当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方面。关汉卿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他借助杂剧这个工具,在现实生活中捕捉问题、选择角度,通过剧本来剖析社会,剖析人生。比如他的《窦娥冤》、《蝴蝶梦》、《调风月》等,以杂剧的形式反映了真实的元代社会生活的侧面。

(2)剧本的体制方面。关汉卿熟悉勾栏,熟悉戏剧表演。所以他的杂剧适合舞台演出,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艺术吸引力。比如他的《窦娥冤》情节富于变化,戏剧冲突接连不断,高潮迭起,很能吸引观众。

(3)语言方面。关汉卿杂剧的语言自然、真切、质朴,既切合剧情,又富于个性。人物语言符合角色的经历、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比如窦娥的善良,到最后的激奋;燕燕作为婢女的小心和怨艾;王瑞兰作为大家闺秀的自信、端庄和高贵等等,都表现得恰如其分。

5、试分析《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1)《西厢记》塑造了张生的形象,确立了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爱情故事中痴情的多情多感多愁多病的书生的形象。以后爱情故事中的书生,常常沿袭着《西厢记》中张生的性格特点。

(2)《西厢记》在中国戏曲史上首度成功刻画了爱情心理,是戏曲史上一部直接描写爱情心理的作品。它主要体现在对于莺莺的描写上。在《西厢记》中,莺莺的内心世界得到了非常生动、细腻的表现,成功地揭示了莺莺这个大家闺秀在争取自由爱情过程中的心理矛盾。

(3)《西厢记》中的红娘,一个正直、聪明、伶俐、热心的丫鬟,成为一种重要的人物类型,影响着后来的创作与生活。

(4)《西厢记》对矛盾冲突的设计足以示范后人。全剧以莺莺、张生、红娘与老夫人的矛盾为基本矛盾,表现崔张与家长的冲突;以莺莺、张生、红娘间的矛盾为次要矛盾,由性格冲突推动剧情,同时也借此刻画人物,使人物性格在冲突中更加鲜明生动。

(5)《西厢记》中才子佳人后花园相会,经过磨难终成眷属的故事模式,也对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6、试分析《西厢记》中张生和红娘的形象。

张生是一个痴情的多情多感多愁多病的书生的形象。为了爱情,什么事情都可以去做:家境清贫却敢于爱慕相国小姐;在功名利禄和爱情追求之间,毫不犹豫地舍弃前者而选择后者。但面对爱情时也有些卤莽、糊涂和不知所措。他同时又是一个才子,有才华,有智慧。他又是软弱的,情绪化的,情绪随着事件的发展大起大落。

红娘是一个正直、聪明、伶俐、热心的丫鬟的形象,富于正义感、同情心,又是机智的和伶俐的。她磊落直言,急公好义,不仅促成崔张二人的结合,而且是对老夫人进行斗争并取得胜利的重要力量。正因为如此,后来人们将“红娘”作为了成就人们婚姻好事的热心人的代名词。

7、试以莺莺为例,分析《西厢记》是如何刻画爱情心理的。

《西厢记》在中国戏曲史上首度成功刻画了爱情心理,是戏曲史上一部直接描写爱情心理的作品。它主要体现在对于莺莺的描写上。在《西厢记》中,莺莺的内心世界得到了非常生动、细腻的表现,成功地揭示了莺莺这个大家闺秀在争取自由爱情过程中的心理矛盾。使我们不仅看到莺莺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且看到她怎样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看到她战胜自我的过程,看到她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莺莺的矛盾心理主要通过“闹简”和“赖简”得到表现的。一方面,当她得到张生的情书后,心里又惊又喜。可她长期以来受到的教育,她头脑里的道德观念,使她不愿让人知道她的快乐,甚至她自己也不愿意承认这种内心的快乐。于是有了“闹简”的一幕。但是当红娘假意要去老夫人那里出首时,却又被莺莺拉了回来,询问张生的情况。剧本写莺莺反复地掩饰自己,而反复地掩饰正说明莺莺内心的矛盾。莺莺托红娘带信,与张生约会,但是张生如约而来时,莺莺又变卦,数落训斥了张生一顿,这就是“赖简”。这一方面是由于红娘在场,另一方面也来自莺莺内心的压力与恐惧。在她的内心深处,对“月下偷情”私自和男子约会,还是有所顾虑的。杂剧中的“闹简”、“赖简”两折突出表现了莺莺冲破礼教束缚的艰难,她的动摇,她内心的矛盾,是刻画恋爱心理很成功的段落。《西厢记》深刻地揭示了崔莺莺的恋爱心理,披露出崔莺莺战胜传统的教养、女性的禁忌所应有的反复和艰难,即想爱而不敢爱,不敢爱却不由得不爱,并且细致地展现了她内心的强烈要求逐步压倒、战胜外部的压抑、传统的禁锢和心理的樊笼的全过程。

8、试结合作品分析郑光祖爱情剧的道德色彩。

郑光祖的爱情剧体现了传统的道德伦理色彩。

(1)在模式上,均采用有婚约在先、拜见岳母,岳母让以兄妹相称的故事模式。比如《?梅香》中的白敏中与裴小蛮早有婚约;二人私会时也没有失身;白敏中奉旨成婚等,情节上的设计,使剧本在表现爱情的同时,又照顾到了社会的伦理规范。即使是《倩女离魂》,张倩女和王文举也是曾有指腹为婚的婚约。

(2)在立意上,两情相悦的基础是女子的贵人容仪和男子的远大前程,爱情有着太多的现实欲望。

(3)在爱情的过程中,男女之间也没有超越界限,比较强调风化。郑光祖的爱情剧致力于写情,却终不逾矩,有更多的道德伦理色彩。

9、试析徐渭的《狂鼓史》。

(1)徐渭的《狂鼓史》采用了历史题材中的祢衡击鼓骂曹操的素材,但是将地点移到了阴间,俗称“阴骂曹”。写曹操是地狱的罪犯,祢衡是将要被上帝征用的修文郎,判官请祢衡和曹操当面,重演旧日骂座的一幕。一方面,由于是事后文章,所以将能够列举的曹操的劣迹都数落出来,“直捣到铜雀台,分香卖履”,骂得更加痛快淋漓;另一方面,借助阴间地位的颠倒,见出因果报应的不爽,而且把观众对祢衡和曹操的冲突的关注,更多地转移到了祢衡的身上,使祢衡成为了绝对的主角。

(2)徐渭借祢衡的形象,完成了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的设计。剧中气概超群、才华出众、借狂发愤的祢衡正是徐渭的化身。祢衡最终被上帝请去做修文郎,也是怀才不遇的徐渭对自己的一种安慰。所以剧中的曲词,语气雄越,悲愤畅达;语言朴素明白。

(3)唱词的安排、曲调的转换和情节变化颇为吻合。

10、谈谈阳明心学对徐渭戏曲创作的影响。

阳明心学认为人心不仅是人身的主宰,而且是宇宙的本体。对于情,则教人循其良知,顺其自然。这些思想直接开启了文学创作中对真情、个性的追求。阳明心学对徐渭及其创作的影响表现在:

(1)尊重儒学的同时,对佛、道抱持一种开放的态度,在戏曲理论上体现为将禅悟引进了戏曲评论;在创作上体现为《翠乡梦》破戒点化的佛教题材、大量偈语的运用等。

(2)讲求良知。良知即没有受到污染之心,即道心、天理,即忠、孝、信、仁的道德。在创作中体现为对抒情的“度”的把握,在奇情奇事中,仍时时顺及道德的层面。

(3)崇尚情之真,在创作中体现为《四声猿》中处处流露的“真性情”,以及剧本长度、音律等的随心所欲。徐渭的创作使元杂剧的创作格式真正被打破,明杂剧完成了它的蜕变,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11、试析沈自徵的《渔阳三弄》。

《渔阳三弄》是沈自徵的三部杂剧《霸亭秋》、《簪花髻》、《鞭歌妓》的合称。《霸亭秋》写杜默落第后在项羽庙痛哭的故事,《簪花髻》写杨慎被贬落拓自放的故事,《鞭歌妓》怀才不遇的张建封故事。这三部杂剧都表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即怀才不遇后的落魄和无奈,流露出浓浓的愤激之情。三部剧的主人公都有愤世嫉俗,落拓不羁的古怪和奇妙的举动,于悲愤中又有一层嘲谑的色彩,可以说是沈自徵的自我写照。沈自徵的《渔阳三弄》中的主人公无论是怀才不遇还是放浪不羁,心灵的躁动中所体现的是对个性、自我的关注和追求。

12、联系其理论主张,分析孟称舜《桃源三访》对爱情的刻画。

(1)孟称舜强调文学创作中“情”的作用,认为无论雄爽与婉丽,只要“尽情”,都是值得肯定的。他的《桃源三访》写崔护、叶蓁儿的恋爱故事,歌颂了“情”可以使人死,也可以使人生的伟大力量,与他戏曲评点的观点相一致。剧本对男女主人公的感情重笔描摹,力求曲尽其情,注意到了对感情的多角度、多侧面的展现。

(2)孟称舜评论戏曲的婉丽之作,要求“惆怅得尽情”、“字字淹润”、“语语婉隽”,《桃源三访》正体现了他的这种主张。全剧五折,大段的抒情独唱构成了剧本的主体,充分发挥思念之情。在表现上以细腻、优美、感伤见长,曲辞优美工丽的,增加了作品的抒情含量。

13、试述高明《琵琶记》对后世戏曲创作的影响。

(1)对戏曲的社会教育作用的强调,对后世影响很大,戏曲充满说教气息。高明在他的创作中明确提出了“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的创作思想,强调作品的社会教育作用,努力尝试把戏剧这种“小道”提升到教育工具的地位。

(2)其次,他以他的文学修养,提高了南戏的文学品位,并以其作品,改变了南戏的粗糙和简陋,是南戏得以与杂剧、与文学史上的其他文学样式并驾齐驱,使南戏由民间进入到文人的书房,以此为标记,南戏创作迈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3)《琵琶记》为后世写作剧本提供了范本,确立了双线结构在后来南戏传奇创作中的地位,其中的一些情节也被后世作家袭用。

14、《牡丹亭》在艺术上的成就。

(1)《牡丹亭》塑造了一位渴望爱情的至情、执著于理想的贵族少女杜丽娘的形象。这一形象不仅丰满,而且突破了常理常情常规。

(2)发挥中国传统诗词中借景抒情的手法,不仅使曲辞有含蓄不尽的意味,而且使杜丽娘形象多了一份伤感幽怨。为了与杜丽娘大家闺秀的身份相吻合,作者还大量借助景物描写,以景物为媒介,表现内心的秘密。

(3)《牡丹亭》的曲词非常成功,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声口。剧中杜丽娘的曲词细腻、优美、含蓄;杜宝的曲词则或严肃古执,或豪爽慷慨;杜母的唱词平实而充满慈爱;柳梦梅的曲词则在淡淡的文采中,写出多情和书生意气。

(4)风格诙谐轻松。

15、试析汤显祖是如何通过杜丽娘形象的塑造来体现自己对“情”的追求的。

(1)杜丽娘青春的觉醒,对真情大胆、执着的追求。

(2)杜丽娘为情而死、为情而生所体现的“情”可以超越现实、超越时空的至情观。

(3)杜丽娘复生后对礼义的回归所体现的对现实的热情和对道德的关注。

16、试述汤显祖剧作对后世的影响。

(1)在内容上,很多剧作家追随汤显祖讴歌真情,对“真情”的歌颂成为戏曲的一个重要主题。如孟称舜《娇红记》、《贞文记》、吴炳《画中人》、阮大铖《燕子笺》对爱情的歌颂,《二胥记》对忠孝之情的歌颂。

(2)在情节组织上,剧作家们学习汤显祖,注意情节的曲折变化和戏剧性,甚至借鉴汤显祖剧作的情节。

(3)语言上,剧作家们把汤显祖的曲辞看作学习的榜样,注意语言的优雅、灵巧与本色。

(4)汤显祖成为其他剧作家表现的对象,如朱京藩《风流院》、蒋士铨《临川梦》。

(5)汤显祖剧作被不断改编搬演。

二、明清小说部分

1、试析曹操形象的思想艺术特色。

(1)从思想内容上看,《三国演义》比较真实地描写了封建统治阶级代表人物的种种特征,其中作为反面人物的曹操的形象具有很高的典型意义。

在曹操的身上集中概括了封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的一些

典型特征:虚伪、奸诈、残忍和极端利己主义。第四回里,在曹操出场不久就写他杀吕伯奢,给读者留下了极为可憎可怕的印象。第十七回写他围攻寿春,因军中粮尽,竟借粮官王垕的头来稳定军心,既写出他的奸诈,又写出他的残忍。

作者在描写他奸诈残忍的同时,又生动地展现了他思想性格的另一面,即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一面。作品写出了他的雄才大略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如在讨董卓的过程中,作者处处将他同那些各怀异心、坚持搞分裂割据的军阀作对比,表现他政治上的卓见和谋略。从他对关羽的态度中,表现他能识才、爱才,且能打破贵族出身的偏见,坚持论功行赏的原则,又能从统一大业出发考虑问题。官渡之战更是表现了曹操杰出的军事才能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他既能正确地分析形势,又能虚心地听取下属的意见,集思广益,及时地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既写曹操的奸诈残忍,又写他的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完整而丰富地表现了曹操的性格内容,从而使得这个形象血肉丰满,富于艺术生命力。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大胆地描写了曹操身上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的特色,不但没有妨碍作者将他写成一个令人憎恶的反面人物,反而使这个形象更可恨和可怕。在人物塑造上既写其短亦写其长,而又不影响到褒贬爱憎的总的思想倾向的表现,应该承认这样的艺术处理是相当高明的。

2、以赤壁之战为例分析《三国演义》是如何在战争中突出地表现谋略的。

《三国演义》描写战争,重点不是写战场上的拼杀,而是注重反映战争的规律,特别注重表现交战双方的谋略。赤壁之战中,战争谋略的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整个赤壁之战就是一场智慧的较量。

赤壁之战,曹军至强,刘、吴至弱。但曹军也有弱点: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因此双方的斗智就是围绕这个基本矛盾展开的。赤壁之战写强弱转化,从中揭示出战争的一些基本规律,如对客观环境和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对于指导战争的重要意义、用计在战争中的作用、骄兵必败等。

曹操起用荆州降将蔡瑁、张允任水军都督,就是为了弥补己方的弱点。但曹操多疑,周瑜就使用“反间计”,让曹操自己杀了蔡、张二人,军事力量受到很大的损失。诸葛亮草船借箭,又使曹操损失了水战中非常重要的十几万支箭。周瑜和诸葛亮不约而同地制定了火攻之计,为了火攻计的实施,又引出了苦肉计--周瑜打黄盖、阚泽下书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情节。庞统授连环计,让曹操用铁链将他的战船连结在一起,让大火把曹军的战船一举烧光。在伏击曹操败军的过程中,诸葛亮灵活地运用兵法,授计关羽,在华容道放起一把火烟,明告曹军这里有埋伏,而曹操用虚者实之的兵法常理来观察处理,反而中了埋伏。

总之,《三国演义》写战争重谋略,突出了斗智的一面,因而是一本使人增长智慧的书。

3、《水浒传》在思想上取得的独特成就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水浒传》是一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农民革命的兴亡史,其思想上的独特成就表现为:

(1)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和统治阶级的罪恶,写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热情地歌颂了农民革命的正义性。

(2)热情歌颂农民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表现了他们的优秀品质、英雄气慨、斗争意志和伟大力量。

(3)描写了一支农民起义队伍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分散到聚合、由盲目行动到有明确行动纲领和严格纪律,以及受招安导致最后失败的全过程。

(4)形象生动地概括了一些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的经验,尤其是农民战争战略战术和斗争策略的经验。

4、谈谈你对《水浒传》中招安描写的认识。

《水浒传》的招安描写历来是争论最大的一个问题,施耐庵一方面满腔热情的歌颂义军的造反精神和革命事业的正义性,一方面又让他们接受招安,并且让招安成为一个催人泪下的惨剧。这种描写反应了鲜明而深刻的思想矛盾,造成这一矛盾的历史根源和社会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农民阶级自身的认识局限。梁山义军“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忠心报答赵官家”的思想路线,虽然使现代的读者不满,但却是符合这些农民英雄的思想性格和历史真实的。

(2)传统忠君思想的影响。“忠君”思想不仅在统治阶级内部是一种牢固的概念,就是在被统治的普通百姓中,也有深刻广泛的影响,这种思想也影响了《水浒传》招安描写。

(3)民族斗争历史背景的影响。水浒故事流传到写定成书时期,正处于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历史时期,水浒英雄接受招安,也受了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的影响。

(4)封建统治阶级招抚政策的影响。《水浒传》中关于招安的描写,部分原因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起义招降政策和历史上无数的招降事实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

5、以武松的形象为例,分析《水浒传》人物塑造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水浒传》中的人物都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但同时是充满生活气息,真实可信的。例如武松景阳岗打虎一段,用理想化的艺术夸张将武松写成力与勇的化身,以寄托反抗封建压迫的美好理想,却又未脱离生活,而是写得入情入理,真实可信。

(1)喝酒的细节描写,一方面用夸张的手法写武松的英雄本色,一方面是因为有酒,酒是胆力的现实依据。

(2)上山过程的描写。不仅写了他独身上山的非凡胆气,还写了他知道真的有虎时的胆怯和犹豫。他说不怕虎,但是见到山神庙的榜文,也有些胆怯。不回去只是怕遭了人的耻笑。最后硬着头皮上山,也是满怀侥幸心理。写出了常态下的英雄。

(3)打虎过程的描写。既写出了武松超然的神威和武艺,又符合生活常情。

(4)打虎之后.武松的疲乏无力也是符合常情的。

6、从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分析《水浒传》人物描写的艺术特色。

在人物描写上,《水浒传》能从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出发,去把握和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因而不仅能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环境遭遇,不同的生活条件,写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色;而且能在社会阶级斗争的发展中,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在这方面,林冲被逼上梁山,经过曲折的过程最后完成思想的转变,写得最为出色。

林冲是一个由统治阶级中分化出来的人物,他有相当的地位,有年轻美貌的妻子,有富贵安逸的生活。他一心想保住这富贵安逸的生活,造就了逆来顺受,忍辱负重,不敢反抗的性格。高衙内一次调戏他妻子,他忍了;再次把他的妻子骗到陆谦家的楼上调戏,也忍了;遭陷害被发配沧州,还忍了;去沧州的路上受欺压,野猪林差点被杀,再忍了;直到火烧草料场,亲耳听见门外陆谦等人说要拾他的一块骨头回去向高太尉领赏时,他才忍无可忍,手刃了陆谦、富安,和统治阶级最后决裂,毅然造反上山。

作品写出了林冲从能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的思想转变的过程。从一出场,他就是一个被压迫者,胸中有一腔不平之气,这是他能转变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而统治阶级的一次次“逼”,使他由想苟安而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思想由量变达到质变,最后走上反抗的道路。

林冲性格的特点及其转变,写得有根有据,合情合理,真实自然,就是因为这种思想性格是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的。

7、举例谈谈《西游记》的现实性。

《西游记》虽然是一部浪主义的神魔小说,但仍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表现了作者关注世俗生活的情怀。主要表现在:(1)在写人物的超凡入圣的同时,又处处点示他们身上

的社会品性和世俗思想。(举例略)

(2)通过幻想的形式,曲折地影射和揭露现实世界中的黑暗和腐朽。(举例略)

(3)在孙悟空斩妖除怪的斗争中,形象地概括了现实生活中人民的斗争智慧和经验。(举例略)

8、举例谈谈《西游记》充满谐趣的艺术风格。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中趣味性和娱乐性最强的一部。其谐趣的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

(1)人物的思想性格充满谐趣,如孙悟空的乐观主义,猪八戒农民式的憨厚朴实、懒惰自私、贪吃好色、自作聪明。

(2)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将神性、人性、自然性三者很好结合起来。如孙悟空身上的猴子属性,猪八戒身上具有的现实生活中猪的一些属性。

9、谈谈你对《西游记》的童话性质的认识。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

《西游记》具有浓郁的童话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人物形象的动物特征。

(2)孙悟空的形象和《西游记》全书体现出的乐观情调,是童真--童话精神的生动表现。

10、蒲松龄南游的生活对他的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

南游作幕宾的生活,对蒲松龄的思想和创作有重要影响。

(1)南方的自然山水、风俗民情,不仅开阔了他的眼界,陶冶了他的性情,而且对《聊斋志异》的创作有直接影响,某些作品中对江南景色的描写就同这一时期的生活体验分不开。

(2)蒲松龄亲身经历和目睹的人民的苦难,以及由此产生的满腔忧愤,成为他创作《聊斋志异》的重要生活基础和思想基础。

(3)幕宾的身份使他有机会广泛接触封建官僚,熟悉官府的黑暗和腐败。这为《聊斋志异》中描写政治黑暗的作品提供了鲜活的经验。

(4)孙惠的蓄妓养优,使蒲松龄有机会同南方受封建礼教影响较少、思想比较开放而又富于才情的歌伎舞女接触。这些生活体验熔铸到《聊斋志异》的创作中,创造出了形形色色鲜明生动的形象,尤其是那些美丽动人的花妖狐魅的妇女形象。

11、为什么说《聊斋志异》是一部以幻想的形式写成的社会问题小说?

《聊斋志异》是一部以幻想的形式写成的社会问题小说,它所反映的社会人生,包括:

(1)抨击黑暗政治,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聊斋志异》对黑暗政治的抨击有以下几个特色:A、小说揭露的是整个吏治的腐败,而不是个别官吏的品德不良,这触及了封建政治的本质问题。B、小说不仅揭露一般官吏,还将矛头指向最高统治者皇帝。C、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不仅无情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还借助现实或超现实的力量,使恶人受到惩罚,被压迫者过上幸福生活。

(2)歌颂青年男女纯洁真挚的爱情,表现为:A、塑造了一系列“情痴”的形象。B、突破了古典小说戏曲中才子佳人的传统模式,强调一种心灵契合的知己之爱。C、表现和赞美超越生死的爱情力量。D、表现男女主人公在争取爱情的过程中,同封建礼教和世俗观念的曲折斗争。

(3)揭露讽刺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弊端。A、揭露试官的昏庸无能和贪鄙。B、揭示热衷功名的士子痛苦空虚的精神世界。

(4)热情歌颂普通人的种种美好的品德,如不屈不挠地反抗精神、热情无私、诚实淳朴、勇敢机智等。

(5)总结社会人生的经验教训,对人进行教育和劝戒。

12、举例说明《聊斋志异》以幻写真的艺术特色。

《聊斋志异》的艺术想象丰富、大胆而奇异,其人物多是花妖狐魅,神鬼仙人,都具有超人的特点和本领;活动环境包括仙界、冥府、龙宫等,神奇怪异,五光十色。这些幻想都是“幻”和“真”的结合。

(1)通过超现实的幻想表现的是现实的社会内容。(举例说明)

(2)这些幻想都有现实生活的客观依据。(举例说明)

13、试分析《聊斋志异》是如何在神鬼怪异的故事中反映现实的社会人生的。

《聊斋志异》除了少数篇章是写的现实故事以外,多数都是充满奇异幻想的花妖狐魅的故事。但是《聊斋志异》所创造的奇异世界中,却充满了人间气息,充满了现实生活的血肉;所提出的问题,涉及到重大的社会矛盾,反映了广泛的社会人生。可以说,《聊斋志异》是一部以幻想的形式写成的社会问题小说。它反应的社会人生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抨击黑暗政治,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二,歌颂青年男女纯洁真挚的爱情。三,揭露讽刺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弊端。四,热情歌颂普通人的种种美德和情操。五,带讽刺意义的训诫故事。

为了充分反映社会人生,《聊斋志异》采用了一系列的手法。第一,它的艺术想象丰富、大胆、奇异。奇幻本身并不是作家艺术创造的目的,而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艺术自由,更加充分地表现他对现实人生的体验,表现他对生活的认识与评价,表现他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因此,以虚写实,幻中见真,才是《聊斋志异》所创造的奇幻世界的本质特征。通过超现实的幻想,表现出来的却是非常现实的社会内容。第二,它具有曲折奇峭的情节。蒲松龄精心地组织故事情节,并不是单纯地为了吸引读者,或者炫弄技巧,为曲折而曲折,而是为了充分地展示社会矛盾,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第三,它具有诗情浓郁的意境。《聊斋志异》的意境创造,主要表现在将作者所热爱和歌颂的人和美好的事物加以诗化,以此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14、为什么说《儒林外史》“隐括全文”的第一回是体现全书主题思想的一个纲?

《儒林外史》第一回借王冕的形象体现出来如下思想倾向:(1)否定功名富贵的思想倾向。开篇一首词就道出了这种思想:“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明确道出功名富贵乃是身外之物,毫无意义,不值得追求。并借王冕之口批评八股取士制度“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这是全书的总的思想倾向。

(2)从王冕身上体现出来的政治理想是儒家的“德治”、“仁政”,他对吴王提出的政治主张是要“以仁义服人”,而不是要“以兵力服人”,他在吴王的眼里只是一个“儒者气象”。这和书中所写的其他正面人物如杜少卿、迟衡山、虞博士、萧云仙等提倡以德化人,以及要实现礼、乐、兵、农的理想是一致的。

(3)王冕是一个孝子,是真正恪守儒家的孝悌信条的。全书中盛赞孝道,并创造了几个孝子的形象。王冕的形象,在第一回里就有了提挈的作用。

(4)作者对学问的理解也还是经史、天文、地理一类,基本上还是传统所提倡的学问范围。

总之,这“隐括全文”、“敷陈大义”的第一回,不但揭示了全书的主题,而且全书的一些主要内容,包括积极的因素和消极的因素,也都同时体现出来。

15、以周进、范进的故事为例,分析说明《儒林外史》是如何揭露科举考试制度对封建士子身心的摧残和毒害的?

《儒林外史》揭露科举考试制度对封建士子身心的摧残和毒害,第二回至第四回所描写的周进和范进的故事最具有典型意义。

周进从小参加科举考试,考到六十多岁了,还不曾考中一个秀才。因为没有功名,又没学会谋生手段,生活十分穷困,

还受人百般侮辱。所以到省城贡院去参观时,不觉悲从中来,一阵心酸,就一头撞在号板上,口吐鲜血,差点送了老命。这就深刻地暴露了科举制度下封建知识分子可悲的命运和空虚的灵魂。

范进二十岁应考,考了二十多次,五十多岁了,弄得面黄肌瘦,头须花白,也不曾考中。最后一次应考,范进又冻又饿,形同乞丐。幸而遇上有相同经历的周学道主持考试,中了个相公。后来挣扎着到省城考试,考完回家时,“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出榜那天,家里连早饭米也没有,被迫把一只生蛋的母鸡抱到集上去卖。接到中举的报帖,高兴万分,竟然先是“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后来灌醒过来,竟高兴得发了疯。

周进、范进的故事可以看出科举考试制度对封建士子身心的摧残和毒害是何等深。而考取后既无学问,又无人品,更说明教育制度与教育内容的悖理。

16、鲁迅先生评价《儒林外史》时曾说:“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又说:“讽刺小说从《儒林外史》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试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这两句话指出了《儒林外史》在思想艺术上的主要特色,并且指示了它的讽刺小说的类型,并对《儒林外史》的讽刺态度、讽刺对象、讽刺艺术及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进行了概括与评价。

(1)《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它的艺术特色和成就主要在讽刺方面。它用了夸张同时又是艺术的笔调,通过种种当时人们不以为奇的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现象的描写,真实生动地揭示出形形色色的儒林人物的种种可鄙、可憎、可笑、可怜的形象,并进而让我们认识到那个社会的不合理。这就是《儒林外史》作为一部讽刺小说的主要的艺术成就,也是鲁迅先生对《儒林外史》做出极高评价的主要原因。

(2)《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主要表现在人物的描写上。它有这样几个特点:A、不孤立地写人,而是着眼于人物关系,着眼于他周围的环境条件,所以,《儒林外史》的讽刺,不是针对个人的,而是针对社会的。B、在写人物时,《儒林外史》从不站出来说好说坏,他的爱憎感情隐含在具体形象的艺术描写之中,不是凭借抽象的说明,而是依靠人物自身的言语行动来表现。这种手法,就是鲁迅所赞扬的“婉而多讽”。

(3)《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A、通过漫画式的外形描写,来表达作者鲜明的爱憎感情。B、常以夸张之笔,突出人物的可笑和可鄙之处。C、通过人物言行的自相矛盾,揭露其虚伪可笑。D、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E、在情节发展中有意安排一种出人意料的细节或场面,让讽刺对象出洋相,煞风景。F、通过书中人物去奚落、嘲笑或捉弄作者所要讽刺的对象。

17、曹雪芹的家世和生活对《红楼梦》的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

曹雪芹的身世对《红楼梦》创作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曹雪芹出生于一个和清王朝有着特殊关系的贵族之家,这样显赫的家世,使他对贵族阶级的穷奢极侈、腐朽没落以及黑暗罪恶有深刻的认识,这是他创作《红楼梦》的生活基础。

(2)曹雪芹家庭的文化传统,使他从小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和艺术熏陶,这对《红楼梦》的创作也有很大影响。曹雪芹少年时在南京锦衣玉食的荣华生活和南京比较开放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也都影响了《红楼梦》的创作。

(3)曹家的衰败使曹雪芹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有深切的感受,对社会复杂尖锐的社会矛盾和黑暗丑恶的世道人心有深刻的体察。这使他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4)曹雪芹自己傲岸不屈的性格、满腔的不平之气,以及杰出的才华,都在《红楼梦》创作中有所体现。

18、《红楼梦》是通过哪几个方面揭示出贾府的衰败趋势和衰败原因的?

《红楼梦》是一部贵族之家的罪恶史和衰亡史,它多侧面揭示了这个贵族之家的腐朽没落和必然衰亡的原因:(1)揭露贾家依靠煊赫的权势无恶不作,对下层人民进行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2)对贾家穷奢极欲享乐生活的描写,是对这个贵族之家罪恶和衰亡原因揭示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3)贾府末世子弟的荒淫无耻,腐化堕落是这个贵族之家衰落的重要原因。

(4)被压迫奴隶的觉醒和反抗是这个贵族之家衰亡的又一重要原因。

(5)统治阶级内部日趋激烈的钩心斗角、尔虞我诈,也是贾府衰亡的重要原因。

19、举例分析《红楼梦》人物描写的艺术特色。

《红楼梦》人物描写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塑造了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人物群像。(举例说明)(2)人物没有类型化的缺点,而是个性鲜明,各具面目。(举例说明)

(3)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不同人物性格的细微区别。(举例说明)

(4)处处从生活的整体出发去刻画人物,因而写一个人物,常常起到一种互相关联的映射作用。(举例说明)

20、谈谈你对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的认识。

首先,宝黛悲剧的原因分析。

第一,贾宝玉和林黛玉都具有叛逆思想。宝玉鄙薄功名,“乖僻邪谬”;黛玉不随流俗,卓尔不群,个性独特。这是当时的社会观念所不能容忍的。

第二,宝黛之间的爱情。宝黛之间产生爱情是荣府所不能够接受的,它要求有一个能治内,能理外,能束缚宝玉的媳妇。

第三,贾府的衰败。它要求用婚姻的维系,来支撑贵族生活的必需,来巩固并壮大势力,以满足复兴贾府的愿望。

所以,宝黛悲剧是必然的。

其次,悲剧的社会意义。

《红楼梦》所写的宝黛爱情完全突破了传统小说戏曲中的郎才女貌、一见钟情的格式,其结局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夫贵妻荣的大团圆,而是一个具有深刻思想意义的社会悲剧。它着重表现男女主人公从生活道路到整个伦理道德观念上与封建正统派的尖锐对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宝黛爱情是封建末世一对地主阶级叛逆者的爱情,它在衰败没落的贵族家庭各种矛盾中产生,又在这些矛盾的发展和激化中被毁灭,预示了这个贵族大家庭不可挽回的衰亡命运,同时也预示了这个贵族之家所寄生的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走向崩溃、衰亡的命运。

B、所列的简答题答案,仅仅只是答题纲要,回答时应适当展开。

一、元明戏曲部分

1、简述元杂剧繁荣的原因。

(1)宋金元经济和城市的持续发展繁荣;(2)文人地位的变化;(3)戏剧艺术发展自身的延续性。

2、举例简述元杂剧初、中、晚三个时期各自的特点。

(1)初期,其特点是作者大多经历过朝代变革的沧桑,而且熟悉舞台演出;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真正具有悲剧精神的文学作品,如《窦娥冤》、《赵氏孤儿》等;语言以本色为主,本色传统由此奠定。

(2)中期,特别是文人色彩进一步加强。爱情剧更关注爱情本身,神仙道化剧在创作中有重要地位,反映了知识分子对精神归宿的思考探求。文人事迹剧则表达出当代文人的感慨。艺术风格上文采派占据主导地位,如王实甫、郑光祖等。

(3)晚期,内容上道德色彩较浓,语言上以本色为主;

形式上表现出北剧和南戏的交流。

3、简述元杂剧剧本的形式特点。

一般一本四折;有的剧本有楔子(四折之外的独立小段落);末尾有题目正名;每一折由曲词、宾白(剧中人物的言语,简称“白”)、科范(说明剧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及音响效果等,简称“科”)三部分组成。

4、简述不同时期明杂剧创作的特点。

(1)更生期(明初至嘉靖):这一时期的杂剧创作可分两个阶段,一是明开国至成化年间,特点是:A、有名氏作家很少;B、杂剧创作与宫廷、藩府联系紧密;C、剧本内容上继承元杂剧后期的说教特色,同时增加了娱乐内容;D、语言表现出华丽雅致的倾向;E、剧本体制上,受南戏影响而有所突破。二是弘治到嘉靖年间。特点是:内容上,用杂剧来表现个人的胸怀抱负、抒发自己的抑郁牢骚;形式上比较随意。

(2)繁荣期(隆庆以后):特点:形式上,折数不定,用曲自由,主唱者不限于一人;内容上,多写文人乐道的雅事趣闻;人物形象,多为陶渊明、苏轼、杨慎、唐寅等文人。

5、元明杂剧创作主体有什么差别?这对杂剧的创作产生了怎样影响?

元明杂剧的创作主体的不同:元杂剧作家主要是下层官吏、落拓文人和隐逸之士;明杂剧创作主体的地位明显上升。

创作主体的差异引起元明杂剧的差异:元杂剧常常表达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对历史、人生的思考;明杂剧更多表现对文人自身的关注,表现自己的精神世界。

6、简述关汉卿《窦娥冤》、《蝴蝶梦》、《调风月》、《单刀会》的故事情节。

(情节叙述略。)《窦娥冤》描写对社会黑暗和不公的愤怒;《蝴蝶梦》对贤德继母进行颂扬;《调风月》中对侍女内心进行挖掘,引发对人性的思考;《单刀会》则叙说了正统的历史观和沧桑的历史感。鲜明的儒家思想,借助杂剧表现他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是关汉卿剧作典型的思想特征。

7、简述白朴《梧桐雨》的艺术成就。

(1)浓郁的抒情性:A、曲辞的缠绵悱恻、细腻传情;B、以梧桐为中心的剧情结构。

(2)唐明皇专情情人形象的塑造。

8、以第三折为例,分析《赵氏孤儿》是如何组织戏剧冲突的。

第三折是冲突双方屠岸贾与程婴、公孙杵臼的正面交锋。作者通过程婴、屠岸贾、公孙杵臼间复杂的关系、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制造悬念,把冲突推向高潮。

(1)程婴出首告发,屠岸贾不肯轻信而反复盘诘,制造了紧张气氛;程婴滴水不漏的解释,屠岸贾半信半疑的神气,使笔势稍稍舒缓,为矛盾进一步展开作蓄势。

(2)安排屠岸贾让程婴行杖这一情节,既突出屠岸贾的阴险狡猾,又激化了戏剧冲突,有利于表现程婴与公孙杵臼的内心矛盾;尤其是公孙杵臼受刑时心理的变化,使矛盾冲突复杂化和尖锐化。

(3)以三个人的强烈动作,表现孤儿被搜出后戏剧冲突的激烈尖锐。屠岸贾挥剑如狂,表现出凶狠残暴的性格;公孙杵臼触阶而亡,显示了计谋成功后的从容镇定;程婴强掩悲痛,展现了舍己为人见义勇为的品质。

9、石君宝的《曲江池》与唐传奇《李娃传》的主题有什么不同?造成这一不同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杂剧《曲江池》较之小说《李娃传》做了很大的修改。在作品的主旨差异上表现为:石君宝在《曲江池》里,把唐传奇对文人轶事的描写,变成了士子与妓女爱情的歌颂。于是李娃故事便成为元代很有代表性的题材——书生妓女题材中的一分子,这使得剧本在道德方面的意义更加突出了。

与唐宋两代文人相比,元代文人的地位可谓一落千丈。许多文人与倡优关系密切,亲身参加杂剧的创作、演出。他们在倡优那里获得尊重与理解,以往认为卑贱的优伶、妓女,在某种意义上成了元代文人的知音。而元代文人便也在自己的作品里借歌颂书生与妓女的爱情,借妓女对书生的知赏与爱恋,来书写自己的感慨,填补自己在现实中的失落感。石君宝笔下的李娃故事,正反映了这一社会现实。

10、试举例说明关汉卿和马致远剧作在精神实质上的差异。

关汉卿与马致远比较,两人虽然同为下层文人,却在精神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关汉卿在精神上更接近平民百姓,更关注社会下层的生活,也正因如此,他的杂剧更多表现普通百姓的社会生活,剧本中也多以下层民众为主角,比如《窦娥冤》以童养媳与高利贷者为主角,表现了一个童养媳的悲惨遭遇。马致远在精神上体现了更多的士大夫气息,更多地受到了全真教的影响。马致远在他的作品中,更关注士人的状况,更多地探讨精神的归宿,对神仙道化剧情有独钟。比如,在他现存的杂剧中,《荐福碑》写士人不遇的坎坷,倾诉沦落文人的悲哀。这是马致远与关汉卿剧作的一大区别,也是马致远士大夫色彩的重要体现。

11、试结合作品分析马致远剧作在内容和曲辞上的特点。

马致远的创作在内容上,更关注士人的状况,更多地探讨精神的归宿,最集中地表现了当时文人的内心矛盾和思想苦闷,并由此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如《荐福碑》反映了作者怀才不遇的牢骚和宿命的人生观,也反映出当时许多文人在社会地位极端低落的处境下的苦闷。此外他对神仙道化剧也情有独钟。

马致远的曲辞风格在元代是领袖群英的大家。他的曲辞,有豪放的一面,但在豪放中有一种清逸、爽拔之气,韵味悠长。如《汉宫秋》中写“惊雁”的一支《尧民歌》:“呀呀的飞过蓼花汀,孤雁儿不离了凤凰城。画檐间铁马响丁丁,宝殿中御榻冷清清。寒也波更,萧萧落叶声,烛暗长门静。”

12、试以对石君宝《曲江池》的改编为例,分析朱有燉剧作对儒家伦理道德的重视。

朱有燉对儒、释、道三教均抱持肯定的态度,但在对三教的肯定中,儒教仍是最基本的。作为皇室的一员,虽有政治上的倾轧,但对政权的维护则是至为重要的。加之朱有燉从小接受正统儒家教育,故而对儒家道德伦理的赞扬、关注,对戏曲教育作用的重视,贯穿了朱有燉的剧作。尤其是那些表彰贞节忠顺的作品。

《曲江池》是朱有燉改编石君宝作品而成,原因是因为朱有燉觉得石君宝原作在思想教育作用上有所欠缺,才重新创作《曲江池》剧本的。在改编中,朱有燉沿袭了元杂剧所确立的歌颂李郑忠贞爱情的主题,故事的发展脉络与元杂剧大体相同,但也有不少差异。这些差异的共同指向是对道德操守的关注。比如郑元和初见李亚仙便郑重提出娶李亚仙的要求,使郑元和的形象比元杂剧在道德方面更提高了一步;李亚仙是一个有仁有义、容德兼备的忠贞女性,她对鸨母设计的“倒宅计”毫不知情;作品还借刘员外的角色写出嫖妓的下场,借郑元和与几个乞儿的口说明酒色财气的罪恶;结尾的父子相认、以礼迎娶也强调了“岂可有绝”的父子天性。

13、结合作品简述朱有燉杂剧的艺术成就。

(1)语言朴素生动,并能因情节人物的不同而加以恰如其分的表现;

(2)对元杂剧中的一些表现手法(如探子报告等)的纯熟运用;

(3)对元杂剧独唱体制的突破,增加了双唱、众唱、接唱等多种方式。

14、试举例说明康海和王九思剧作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独到价值。

形式上,王九思的《中山狼院本》开启了明代短剧的创作。

内容上,(1)寓言作品的创作,如康海的《中山狼》;(2)对个人感受的关注,如王九思的《沽酒游春》;(3)对道德的重视,如康海的《王兰卿真烈传》。

15、简述孟称舜的《花前一笑》和卓人月的《花舫缘》的异同。

孟称舜的《花前一笑》,写唐伯虎为娶一笑留情的沈公佐的养女,不惜做沈公佐之子的佣书。卓人月认为“易奴为佣书,易婢为养女”,“反失英雄本色”,于是作《花舫缘》,仍改为唐伯虎卖身为奴,终娶得一笑留情的婢女。

孟、卓两人同样关注才高零落的唐寅,同样赞赏唐寅的风流才情,他们同样在剧中表达沦落的感叹。

但在对这同一题材的创作中仍表现出不同的侧重点。孟称舜关注的是唐寅不遇后的自放于诗酒风流,卓人月则更强调人生的“哀乐依倚”。唐伯虎虽才高沦落,但却免去了从政之苦,由此看来,卓人月更突出了与仕途的对比,更偏重失与得的互补。不但如此,卓人月还进一步表现唐伯虎笑傲中亦有闲愁。他卖身为奴,费尽心机以期相见,几遍忧煎,始能成功。在这个剧本中,卓人月由唐伯虎的风流韵事,不但写出了自身不遇的感慨,而且表达了他对人生死生悲欢的认识。

16、简述宋元南戏与北杂剧的差异。

(1)内容上,南戏叙事性强,抒情性弱,抒发的多是下层民众共有之情,作者个人主体意识不强烈;北剧故事情节较简单,抒情性强,人物形象单薄,作家主体意识比较强。

(2)语言上,南戏俚俗无文采,北剧文学性较高。

(3)音乐曲律上,南戏没有严格的曲律,用韵混乱;北剧重视曲律,在宫调、用韵上有严格规范。

17、简述南戏与传奇的差异。

(1)创作主体和演出对象:南戏多由艺人和书会才人完成,演出对象是一般民众;传奇多由文人创作,不仅在民间戏台上演出,还搬演于文人雅座上。

(2)题材内容:南戏多表现家庭伦理和婚姻问题;传奇则表现出对历史、现实的关切,对个性、情感的张扬。

(3)体制:南戏体制不规范,语言俚俗,音乐和表演上有很大的随意性;传奇体制规范,角色扮演上较南戏有所突破。

18、简述传奇剧本体制的特点。

(1)剧本不再标题目,将题目换成副末开场后的四句下场诗。(2)剧本“分出标目”。(3)剧本分卷。(4)每出的四句下场诗被普遍采用。

19、简述从《张协状元》到《错立身》和《小孙屠》,南戏发生了哪些变化?

(1)内容上,从反映中举士子的婚变负心转而歌颂士子们对爱情的坚贞,以及家庭伦理、兄弟之情。

(2)艺术表现上,A、无谓的插科打浑明显减少;B、曲辞由俚俗转向诗化。

(3)人物形象越来越鲜明、丰满。

20、结合作品,分析四大南戏所体现出的南戏的发展变化。

(1)内容上,《荆钗记》、《拜月亭》赞扬文人科场得意后对爱情的坚贞,《杀狗记》表现家庭伦理,《白兔记》写发迹变泰,既贴近民间,又有文人渗透的痕迹。

(2)形式上,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对后世南戏、传奇创作影响深远。

21、简述梁辰鱼的《浣纱记》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价值。

(1)是最早用改革后的昆山腔演唱的剧本,它使昆山腔在戏曲舞台上迅速流传开来;其中一些出在后世久演不衰。

(2)对历史兴亡的思考,代表了明传奇的一个重要主题,并在后来的文人创作中得到了更多发挥。

(3)以政治和爱情相结合,开创了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手法,对后世传奇创作有很大影响。

22、试分析《鸣凤记》“灯前修本”和“夫妇死节”两个片断。

“灯前修本”写杨继盛因仇鸾奸谋败露,由贬所升任兵部武选司员外郎,为感谢皇帝再生之恩,杨继盛灯下起草奏章,弹劾严嵩。幽冥之中渐作鬼声,进而现身、进而灭灯而下。杨继盛的妻子亦相劝阻,但杨继盛均不为所动。鬼的现身、进而灭灯不仅写出了杨继盛的忠诚和视死如归,也进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妻子的劝阻让杨继盛出现又一层感情羁绊,使感情冲突的高潮得以保持。鬼魂的拦阻、妻子的劝告,凸现了杨继盛弹劾严嵩的悲壮激烈。

“夫妇死节”以十月飞雪的法场为背景,把大量的篇幅给了杨继盛的妻子,由她的曲与白,写出“牵襟结发今朝断”的痛苦与伤心,写出杨继盛的“一腔忠义”、“一点丹心”。剧中杨继盛妻携酒帛上场,在痛哭之后,给杨继盛送上一杯别酒,跪读祭文。丈夫死后,她更在丈夫尸体旁,代夫上本,自刎而死。史书所记伏阙上书比,这一剧情安排冲突更加尖锐、紧凑,使杨继盛夫妇的忠烈行为更加感人。

23、沈璟的剧作有哪些特点?

(1)内容上注意表现市井生活。(2)注意世风,注意剧本的道德意义。(3)重视剧作的舞台效果,结构上注意避免冗长、拖沓。(4)形式上表现出杂剧与传奇的融合。(5)语言通俗浅近,并追求诙谐。

二、明清小说部分

1、中国古典小说在艺术上有哪些特点?

(1)重视写人,尤其重视写人的思想性格。

(2)注意谋篇布局,精于艺术构思。

(3)讲究语言的精练,追求一种简约的美。

(4)讲故事的传统,情节曲折、生动,首尾完整。

(5)尊重生活而又讲究含蓄的深刻的现实主义的传统。

(6)诗词和小说的结合,在叙事中穿插诗词韵语。

(7)讲究传神写意,在人物创造中追求神似。

2、《金瓶梅》中的西门庆形象体现出了哪些时代特征?

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明代中叶,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同封建势力相结合,产生了市侩主义专政的新的时代特征。西门庆是一个集商人、官僚、恶霸于一身的三位一体的人物,他用钱来买权,又用权来疯狂地聚敛和掠夺财富,同时无恶不作,不择手段,没有任何道德和法制的约束,是一个具有非常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时代意义的典型形象。通过这一人物,它还反映出明代中叶的政治腐败和世风的堕落。

3、举例简述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反映了哪些时代内容。

(1)反映了明代社会生活的新特点,主要是市民(特别是商人)的生活的思想感情。如《施润泽滩阙遇友》中小手工业者依靠劳动发家致富,《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中商人牟利致富的心理。

(2)爱情婚姻小说中表现出的新思想、新观念。这主要有两类。一类从正面表现市民阶层在爱情婚姻问题上的新观念、新追求,如《卖油郎独占花魁》、《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另一类是描写情与礼的矛盾,或以悲剧结局来揭露和控诉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或以喜剧结局来否定礼而肯定情,如《宿香亭张浩遇莺莺》。

(3)揭露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这也可分为两类。一类直接描写恶霸压迫人民,如《灌园叟晚逢仙女》;另一类通过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揭露其凶残阴险的本性,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4、举例简述《聊斋志异》中的作品采用了哪几类形式体制。

(1)符合现代小说观念的典型的短篇小说。(2)志怪短书。(3)纪实性的散文小品。(举例略)

5、在确立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范围时,应该考虑的三个小说文体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1)必须是写人的,以人为中心。(2)必须有故事,有情节,反映社会生活中一定的矛盾冲突。(3)必须有非纪实性的特征。

6、为什么说古代的史传文学和寓言故事对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但它们都不是小说本身,它们和小说文体的异同主要是什么?

(1)寓言故事与小说都重视故事,但是寓言的目的在于说理,而小说则要通过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生活、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

(2)史传文学和小说都重视叙事和人物描写,但史传文学要符合史实,不容夸饰、虚构,而小说则离不开夸饰和虚构。

7、《搜神记》中的《阮瞻》一篇,基本内容是什么?它说明了志怪小说的什么特点?

《阮瞻》一篇,叙述“素执无鬼论”的阮瞻被鬼吓坏的故事,是有鬼论者和无鬼论者的一次短兵相接。故事以无鬼论者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作者显然是站在有鬼论一边,用“事实”来说明鬼确实是存在的。

它表现了志怪小说具有的特点:(1)将神鬼怪异之事当作信史来写,缺乏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2)短小、有简单的故事情节,注意描写人物,但内容简单,艺术上比较粗糙。

8、明清传奇和唐代传奇有什么样的区别?

唐传奇是文言短篇小说,明清传奇是长篇戏曲。

9、为什么说唐代传奇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真正走向成熟?

(1)作者有了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和由此决定的小说新的审美特征。

(2)由神怪走向现实,反映了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

(3)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10、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有什么样的基本特点?

(1)创作目的与唐传奇有很大不同,是为了满足听众的文化娱乐需要。

(2)题材内容上几乎都是反映现实生活(尤其是作为听众的市民阶层的生活)的。

(3)表达工具是在口语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的白话,通俗性是其最鲜明的特色。

(4)故事性很强,有头有尾,线索清楚,生动曲折。

(5)注意写人物,特别注意展示人物的命运。

(6)在结构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开头常有“入话”,中间或结尾常穿插诗词韵语。

11、明清小说繁荣的三个标志是什么?

(1)中国古典小说的各种形式体制都已经完备成熟,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局面。

(2)作家辈出,名作如林。

(3)现实主义艺术,在创作方法和具体表现手法上,都已经成熟。

12、在明清长篇名著中列出四部代表作,并说明它们是属于哪一种小说类型?

(1)历史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2)英雄传奇小说,如《水浒传》。(3)神魔小说,如《西游记》。(4)人情小说,如《金瓶梅》、《红楼梦》。(5)讽刺小说,如《儒林外史》。(6)公案侠义小说,如《三侠五义》。

13、简要谈谈中国古典小说的思想传统。

(1)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要求。

(2)有训诫的传统,同时又强调小说要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3)中国古典小说作家有“发愤著书”的传统。

14、《三国演义》中的忠义思想在诸葛亮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在诸葛亮身上,非常突出地体现了“恩义”和“忠义”思想。他与刘备的关系,是封建社会中君臣关系的典范,达到了儒家提出的“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的理想境界。诸葛亮出山本身,就是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此后他一生的行动,就是报答刘备的这种“恩情”,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例证:白帝托孤、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事必躬亲)

15、《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三大战役是指什么?有什么样的异同?

三大战役:(1)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平定北方,扩大了自己的势力。(2)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三国鼎立局面基本形成。(3)彝陵之战,刘备伐吴惨败,蜀汉开始衰亡。

三大战役的相似之处:都是以弱对强,都用火攻,都是弱者战胜强者。

三大战役的不同之处:交战双方特点不同,所处环境条件不同,所面临的矛盾不同,强弱转化的过程不同。

16、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为例,说明历史演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的异同。

历史演义小说与英雄传奇小说相同之处在于都来源于“说话”艺术中的讲史,在民间流传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而成。都有一定的历史因素,也都表现出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思想倾向。

不同之处在于历史演义小说描写的是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其基本的历史发展轮廓,重大的历史事件,主要人物的重要活动都符合历史的真实面貌,只是在具体的情节、细节、人物的思想性格方面,有较多的加工和虚构。《三国演义》主要是依据正史的材料,以陈寿的《三国志》和刘宋时裴松之的注为素材来源,适当吸收民间传说和野史笔记中的记载创作而成。而英雄传奇由历史上的“一时故事”生发开来,描写的时期并不长,它是朝横向扩展,不注重于历史发展的过程,不拘泥于历史事件本身,而是广泛地反映某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如《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位领袖人物,绝大多数是虚构的,只有宋江、杨志、关胜等十几个人物能找到历史的依据,而且活动也不尽相同。

17、从武松的哨棒和林冲的解腕尖刀说明《水浒传》细节描写的艺术特色。

《水浒传》的细节描写细腻而又含蕴丰富。

武松上景阳岗打虎的梢棒,从酒店开始,作者一路上不厌其烦地点染,在不同的情况下,或绰起,或手提,或横拖,或倚放,姿态各异,极为丰富精细,既突出了武松的性格,也为事件的展开和结局布下了伏线;提到第十次,武松用来打虎,却又写梢棒折成两截,从而突出了武松赤手空拳打虎的威力。

林冲的解腕尖刀,为陆谦而买,带着它在大街小巷寻了三五日不见仇人,复仇的事便渐渐冷淡,尖刀也不再提起。待草料场火起,林冲手刃陆谦,用的还是这把解腕尖刀。从这一细节中可见林冲的“忍”与“忍无可忍”。

18、《西游记》的故事内容可分为哪三个部分?三部分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1)第一部分一至七回,写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三界的故事,为下文描写取经路上惊心动魄的战斗作准备和铺垫。

(2)第二部分八至十二回,写唐太宗入冥。交代取经故事的缘起。是一、二部分间的过渡。

(3)第三部分十三至—百回。写师徒四人历经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是小说的主体。

19、试简析孙悟空“强者为尊”思想的时代特色。

(1)孙悟空是个强者,凭本事慑服众猴,被尊为“千岁大王”;也因为他神通广大,就想要夺取玉帝的宝座。

(2)“强者为尊”的思想是同封建等级观念相对立的,特别是同以天命论和血统论为基础的君权神授的封建专制思想相对立的,这明显地是带有新的时代特色的市民意识的表现。

20、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1)他的首要特点是贪财,这是商品经济发展时期商人的突出特征。

(2)他的第二个特点是贿赂权奸,交结官府,以此获得权势,进而获取暴利,这是当时商人同封建势力结合产生的市侩的典型特征。

(3)他的第三个特点是好色纵欲,这揭示了当时普遍的社会风气。

21、李瓶儿性格的简要分析。

(1)痴情是李瓶儿性格的主要内容,痴情的满足也就成了她生活追求的重要目标。李瓶儿的悲剧可以说是一个痴情者的悲剧。

(2)李瓶儿有很强烈的情欲,或者可以说她是一个情欲型的女人。但她又跟潘金莲不同,不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淫欲而可以不择对象、不择手段,她还真心希望得到一个人妻所应该得到的男人的关爱和体贴。她是一个十分感情化的人,她的人生选择为强烈的情人所左右,缺乏理性的考虑。

(3)也正因为情欲,使得李瓶儿在进入西门庆家庭后,其性格由原来的凶狠残忍而变得温顺宽厚。对生活的满足,使她锋芒内敛。

李瓶儿因得到西门庆的宠爱而遭祸,这是由她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具体的生活环境决定的。她的悲剧命运,是那个制度造成的,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她所无力改变的,她成了以男权为中心的一夫多妻制度下妻妾争宠的牺牲品,这确实是很可悲可叹的。

22、简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反映的“情”与“理”的矛盾及其时代意义。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反映的“情”与“理”的矛盾,实际上是杜十娘悲剧真正的社会根源。李甲贵族公子的身份使他必须遵守封建礼教,但他对杜十娘确实有一定的真实感情。因此,从一开始,李甲就面临着封建礼教与杜十娘的爱情之间的矛盾冲突。而最终在“情”与“理”的冲突中,选择了后者而背弃了杜十娘的爱情。而杜十娘与孙富的冲突,表面上看是金钱扼杀了爱情,实际上孙富却是借助以李布政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取得了胜利。而杜十娘对李甲“发乎情,止乎礼”的控诉,正因此而显得深沉凝重,悲愤有力。

23、《儒林外史》中的真儒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局限?

(1)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第一,鄙弃功名富贵,不热衷科举考试,不愿意出来做官;第二,自由独立、狂放不羁,不为封建礼教所束缚;第三,承袭了传统的思想道德,坚持所谓真正的正统儒家思想,特别是德治仁政的思想。

(2)局限:这些人物表现了一种观念化的、缺乏真实生活基础的愿望,因此“真儒”们成了一种贤人政治的符号,性格显得单调而苍白。他们希望能通过恢复古礼古乐来改变日渐没落的社会面貌,将真儒的行为力量看成扭转世风、改造社会的根本力量,这当然是脱离时代,脱离现实的一种空想。

24、简说《儒林外史》讽刺艺术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是《儒林外史》讽刺手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范进中举一回里,就有许多出色的对比描写。比如范进中举前门庭冷落和中举后门庭若市的对比。其中最精彩的是胡屠户前后两次贺喜的对比。同是贺喜,但那礼品的规格和送礼时人物的身姿意态,却因秀才与举人之别而迥然不同。对比之中,不仅写尽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而且人物的卑劣的灵魂也被和盘托出了。

25、《儒林外史》的结构有什么样的特色?应该如何评价?

《儒林外史》虽然一般归类为长篇小说,但它的结构却不是现代意义上严格的长篇小说的结构。全书中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框架,而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的连环套;前面一个故事说完了,引出一些新的人物,这些新的人物便成为后一个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有的人物上场表现一番以后,就不再出现,有的人物还再次出现,但基本上只是陪衬性的了。但全书也不只是若干短篇的集合,它以明代为背景,揭露在封建专制下读书人的精神堕落和与此相关的种种社会弊端,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中心主题,也有大致清楚的时间线索和空间的转换。这种结构形式综合了短篇与长篇的特点,创造了一种特殊的崭新形式,运用起来极其灵活自由,毫无拘束,恰好适合于表现书中的内容,并为晚清的谴责小说所继承。

26、应该怎样评价《红楼梦》后四十回?

贡献在于根据前八十回的线索,完成了宝黛爱情悲剧的结局,使《红楼梦》成为一部完整的小说,而且基本保持了前八十回的悲剧气氛,矛盾冲突的发展和人物处理,也大致符合曹雪芹原意。

缺点在于宝黛性格有与前八十回不符的地方;而贾府家道复初的结局也与曹雪芹构思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合,艺术上也较为逊色。

27、简说近代小说发达局面形成的原因。

(1)社会和时代的变化: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现实,使一些爱国作家以小说为工具,揭示社会的丑恶面目和国家的危亡局面,以促进群众的觉醒。

(2)新小说理论的兴起,对小说社会作用的认识空前提高,促进了对社会有改革之志的作家的创作热情和自觉意识。

(3)印刷业的发达,报刊杂志的大量出现,为小说创作的繁荣提供了客观条件。

(4)翻译小说的影响:这时期的翻译小说侧重“政治小说”和“侦探小说”,政治色彩和宣传意味都比较浓厚,这也影响了新小说的创作。

毛概简答题和论述题答案

简答题: 1.为什么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首先,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的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其次,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根植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最后,它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新的巨大勇气。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所以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2.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内在的辩证关系。 答: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在党的思想路线中,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都是围绕实事求是的。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与教训。 答: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是: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实现了平稳过渡,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社会动荡和经济破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对社会主义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以至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4.怎样理解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要继续解放生产力? 答:首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是最积极活跃的因素,而生产关系一旦形成则是相对稳定的。所以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展开,生产关系就会逐渐落后于生产力,这时就必须对生产关系进行变革和调整,解除对生产力的制约和束缚,实现解放生产力的目标。这是适用于任何社会形态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 其次,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原油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各方面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改革,继续不断的解放生产力,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前景。 5.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改革和发展是稳定的基础,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互相协调和互相促进,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6.为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哪三个转变? 答:(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毛概简答题及论述题答案

毛概简答题及论述题答案 欧阳学文 1.第一题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 ①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党带领人民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为了更好发挥制度优势,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效能。两者一脉相承、有机统一。 ②国家治理体系实际上就是我国经济社会管理制度体系,既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制度安排、体制机制。

③治理能力则是我们运用这些制度和体制机制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有了好的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治理能力,才能发挥治理体系的效能。 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继“四个现代化”后我们党提出的又一个“现代化”战略目标,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第二题如何把握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一、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1.新常态形成的原因。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外部因素和内在条件互相作用的结果,是符合经济发展内在逻辑的变化过程。 ①外部因素影响: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受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拖累效应影响,世界经济进入了深度结构调整之中。

②内在条件变化: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经济增长的阶段性转换是由内在条件决定的。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根本原因,是由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条件出现新变化所导致的。 2.新常态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 ①是速度变化。本质上说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将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低排放、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②是结构优化。经济结构层级低、产业素质低、产品档次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的顽症和痼疾,也是我国经济大而不强的根源所在。③是动力转换。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动力之源。④是多重风险。 二、科学把握新常态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认识新常态,深刻领会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所贯穿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防止形而上学倾向。 2.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教育心理学部分常考的28个简答、论述题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教育心理学部分常考的28个简答、论述题 让小伙伴们久等了,教育心理学的简答、论述题今天终于抽空汇总出来了,只是提醒一下小伙伴,有的题我提供的仅仅是答案要点,回答的时候不能太简单,简答题也要适当阐述一下,论述题就多阐述一点,这些毕竟是主观题。 这些题有的跟其他资料或教材提供的答案不太一样也很正常,你可以选一个版本记住,如果你能综合多个版本整一个你认为更好的答案也是不错的噢。 其他没汇总的在讲课时点到的具有出简答和论述题潜质的那些题,也要适当关注,多学习总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基础知识已经掌握很好的同学,扩大一下知识储备的量也是不错的。 后期的复习可以做一些知识的深加工,提高知识储备的质量,也要多做一些题去增加自己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并提高答题能力。 为大家汇总这些内容,是方便大家复习,不过用对方法、多学习、多努力才是走向胜利的必然途径。大家考试完,考的什么知识点记得发给我噢。另外大家也要注意调整身心状态,不可过度焦虑、过度透支心力和体力。祝大家顺利圆梦! 一、心理发展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 (一)阶段性(质变)与连续性(量变) (二)定向性与顺序性; (三)不平衡性; (四)个体差异性。 二、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类: (1)智慧技能;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指向环境,使学习者能处理外部信息。(2)认知策略;对自己认知活动的监控 (3)言语信息;陈述观念的能力 (4)动作技能;动作操作能力 (5)态度。对人、事、物的选择倾向 三、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又称观察学习理论,创始人是班杜拉。 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最重要的形式是观察学习。并把观察学习分为四步(四个子过程):注意、保持、复现、动机。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结果因素就是强化。他把强化分为三种: 直接强化,通过外部因素对行为结果予以强化 替代强化,看到别人的行为结果得到奖励而受到强化 自我强化,自己的行为符合内化的标准,受到自我的肯定 四、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 1、优点 (1)提高学生智慧潜能,培养直觉思维 (2)激发学习兴趣 (3)有利于掌握发现的方法和探究的方式 (4)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保持与提取 2、发现学习的缺点 (1)适用范围有限,主要适用自然科学 (2)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发现需要、发现经验,并树立有效的假设,并不适合所有学生。(3)耗时不经济,不宜在短时间内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和技能。 (4)对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育机智、技巧、耐心等要求很高,一般教师很难掌握。 五、发现学习的步骤 (1)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2)使学生对问题体验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发其探究的欲望。 (3)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精华汇总.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①资本-帝国主义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②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③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④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⑤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是极不平衡的⑥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 2. 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 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为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了汉奸、卖国贼外,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外国列强往往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 3.《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①内容: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规定了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天朝田亩制度》涵盖了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多方面问题。②意义:它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这个纲领,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4. 《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①主要内容: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出设新闻官、设“暗柜”,用以监督官员,改革弊政;主张革除缠足、溺婴等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在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外国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②评价:具有两面性。它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是,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这一致命的弱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 5. 太平天国战争的失败原因和教训 历史地位: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把旧式农民战争推向最高峰。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失败原因: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野心的警惕性非常不够,缺乏理性的认识。教训: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6.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维新派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7.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原因 作用:一.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也试图“稍分洋商之利”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二.洋务运动时期,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三.洋务运动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商为“四民”之末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原因: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正因为如此,洋务运动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到出路,也不可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 8.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失败的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政变。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脱离人民大众。这些都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所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封建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根本行不通。 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与守旧派争论的内容有哪些方面? 1.要不要变法 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维新变法的举措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提倡廉洁;取消旗人的特权经济方面: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2.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3.注重农业发展,建立新式农场4.修铁路,办学堂,设立商会的组织5.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军事方面:1.裁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2.采用西式兵制,习洋枪文化教育方面:1.创设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2.提倡西学,废除八股等3.翻译外国书籍,派人出国留学4.奖励新著,奖励创办办刊等 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9.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及意义 内容: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但并没有从正面鲜明的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民权主义: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即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意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18.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①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②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0.《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而“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内阁辅佐临时大总统作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设法院,行使司法权;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与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部分) 一、简答题 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及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 经济规律的特点是:①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②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③各种经济学都带有阶级性,因而会影响经济学对经济规律认识的程度。 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为社会谋福利。但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而失败。如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由于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后来经济上的蹦溃。 2、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是什么? 答: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作用有:①价值规律作用于各生产部门内部的关系,刺激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在展开激烈的竞争、促进商品生产者发生分化,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③价值规律作用于部门之间的关系,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3、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因素,该规律 如何实现? 答: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分配的因素:一是社会的需求结构;二是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 这一规律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二是政府的干预,即有意识的分配。在当代,无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实行的主要依靠价值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劳动分配形式。 4、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答: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剩余价值的客观必然性。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发展和灭亡,因此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5、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及其特征,经济全球化的两重作用是什么?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趋势的形成:生产社会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国际间分工和合作关系越紧密,要求整个世界经济连成一个整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资本的不断扩张和国际竞争加剧、跨国公司等新型经济主体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简答题和论述题答案)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06056 简答题、论述题整理 西方心理学史的分期: 1、自笛卡尔和洛克到冯特前为止,包括17-19世纪经验主义和理性心理学哲学心理学以及18、19世纪生理心理学。 2、主要包括实验的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3、自冯特到现代,包括心理学各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 1、有助于扩大我们的视野,提高心理学研究与学习的理论水平。以精神分析为例,通过史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看出精神分 析学说的发展及其对心理学的贡献。 2、通过心理学史的学习,有助于我们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使心理学在更深的层上反映人的特性与本质。 3、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的意义: 1、对于我们掌握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 2、对于我们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3、对于我们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也很有好处 17-19世纪英、法两国的心理学主要特点: 1、心理学仍然属于哲学心理学思想的范畴。 2、心理学理论主要以笛卡尔和洛克两派的哲学思想为基础。 3、哲学心理学主要以联想论、感觉论、经验论为理论形式。 费希纳的物理心理学的意义: 1、费希纳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来,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是实验心理学的先驱。 2、费希纳被认为是近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的心理物理学为冯特心理学的建立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冯特心理学的意义: 进步:1、冯特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科学领域”。建立了一个新的学科——实验心理学。 2、培养了一大批的学生,为心理学的发展造就了一批新人。 局限:冯特抱有混乱的唯心主义观点,这与他的科学训练和一心想要建立一们科学心理学是不相容,造就了他的心理学体系矛盾重重,并使得他的心理学工作摆脱不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 冯特建立心理学实验室的意义: 1、冯特继承了前人或用代人如费希纳、微博、高尔顿等人的工作。岁实验的条件等不断改进,得到了一些可信的和有一定 科学价值的心理资料,为心理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 2、利用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为心理科学的国际性发展造就了一代新人。 艾宾浩斯理论的意义: 1、为心理学研究打开了一个新局面,用实验法研究所谓的高级心理活动,如学习、记忆、思维等。 2、在方法上力求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和对实验结果进行测量。 达尔文进化论的意义: 1、达尔文强调人与动物的历史连续性,在动物心理和人类意识这一鸿沟之间建立了桥梁。 2、发展观点、历史方法促进了比较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3、在进化论的影响下,关于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关于个别差异等,都成为了心理科学研究的课题。 4、生物进化的科学原理对机能心理学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 5、但是达尔文忽略了动物与人类的区别,发展心理学不能仅建立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需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

自学考试中国近代史纲要真题及答案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代码:0370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的武装斗争是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斗争 C.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A.美国 B.日本 C.俄国 D.德国 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技术落后 B.社会制度腐败 C.思想文化保守 D.军事指挥失误 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维新变法 5.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 年年 年年 6.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是 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开 D.石达开 年,清政府设立的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京师同文馆 C.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D.外务部 世纪60年代,洋务派最早从事的洋务事业是 A.兴办民用工业 B.创立新式学堂 C.派遣留学生 D.兴办军用工业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岳王会 年至1905年,为争夺在华利益而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A.美国与俄国 B.美国与英国 C.英国与日本 D.日本与俄国 世纪初,邹容发表的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的着作是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革命军》 C.《警世钟》 D.《猛回头》 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 A.要不要打倒列强 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D.要不要废科举,兴学堂 年5月,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

行政组织学简答题、论述题及解答(第1-10章)

第一章行政组织学导论 一、简答题 1、简述组织的构成要素。 (1)组织目标;(2)机构设置;(3)人员构成;(4)权责体系;(5)制度规;(6)资金设备;(7)技术;(8)信息沟通;(9)团体意识;(10)环境。 2、简述正式组织及其特征。 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正式组织的特征有: (1)经过特定规划建立起来的,并不是自发的形成;(2)有较为明确的组织目标;(3)组织部分成各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完成工作任务皆有明确规定;(4)组织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每个人承担一定的角色;(5)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和行为规。3、简述非正式组织及其特点。 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非正式组织具有的特点是:(1)自发性。(2)聚性。(3)不稳定性。(4)领袖作用较大。 4、简述组织的功能与作用。 (1)组织能够创造一种新的合力,起着“人力放大”作用;(2)组织能够产生一种协同效应,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3)组织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5、与其它社会组织相比,行政组织具有哪些特点? (1)行政组织是唯一可以合法使用暴力的机关;(2)行政组织是一个具有天然垄断地位的组织;(3)行政组织是可以合法行使行政权的组织;(4)行政组织是承担公共责任的组织;(5)行政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6、简述行政组织学的研究特点。 (1)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2)应用性和理论性的统一;(3)综合性与独立性的统一;(4)权变性和规性的统一。 二、论述题 1、试论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 (1)行政权力不断扩,行政组织的规模日趋扩大;(2)管理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功能不断扩充;(3)专业化和职业化趋向;(4)组织间的相互依存和协调的加强;(5)法律限制和程式化;(6)重视社会的目的;(7)国际影响和国际化的趋向。 2、试论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2)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者;(3)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4)作为政治一体化的工具。 3、试论行政组织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最低条件的法律和制度;(2)组织和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3)共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4)宏观经济的调控,保证经济的稳定和效率;(5)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 4、试论学习和研究行政组织学的目的和意义。 (1)了解和掌握行政组织管理与运行的规律;(2)促进和提高行政组织的效率;(3)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组织体制;(4)改善政府形象和增强政府的国际竞争力;(5)提升政府管理能力。 第二章组织理论的发展

心理学论述题题库

心理学论述题题库 心理学题库 1、教师在社会中充当着哪些角色?你以前是怎样理解教师角色的? (1)根据我国教师的活动、职责和任务,可把教师的角色划分为以下几种: ①教员——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角色; ②父母形象角色、朋友角色、管理员角色; ③青少年团体工作者,公共关系人员,心理辅导人员等社会活动家等角色; ⑤学生灵魂塑造者角色。 (2)以前对教师角色的理解可由学生自己发挥 2、结合自己性格的形成,谈谈你对“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的理解。 可由学生自由发挥。 1、分析一位你印象最深的教师在人格特征和教育能力方面的突出表现。 可由学生自由发挥。 2、联系实际分析说明心理活动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所表现的各种心理现象都是密切联系,交互影响,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①在整个心理过程中,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认识是情感和意志的基础,认识活动受情感和意志的制约。情感又是意志行动的积极的动力因素,反之,意志行为又丰富着情感。 ②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点也是密切关联的,个性倾向性渗透于各种心理特点之中,个性特点也反映出个人的倾向,两者在总体上体现着一个人完整的个性。 ③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者体现着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在“动态—过渡态—稳态”方面的相互关系和时相特征。说明人的个性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而个性又总是通过各种心理过程表现出来。反之,已形成的个性倾向和特点又积极地影响着心理过程,而使人的心理过程总是带有个性的色彩。 1、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解决问题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过程。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1)动机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动机是推动人们解决问题的动力因素。 ①在一定的程度内,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 ②但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2)个体对问题情境的知觉特点影响问题的解决。 ①问题情境是指问题呈现的方式。 ②当问题的呈现方式越符合人们的经验或知觉的习惯,人们就越易于知觉问题情境,问题的解决也就越容易。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重点

一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案: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在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由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解体。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在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震动。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答案: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 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 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 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答案: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了沉重的灾难,它们发动侵列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它们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它们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它们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五、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答案: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历史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案:意义: ①、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②、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行政组织学简答题、论述题及解答(第6-10章)

第六章行政组织的社会心理与管理 一、简答题 1、组织管理心理研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简述期望理论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管理者应如何重视挫折与管理的关系? 4、简述群体功能的主要内容。 5、简述群体意识包括的主要内容。 6、简述群体凝聚力的主要作用。 二、论述题 1、谈谈你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理解。 2、论述群体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其管理手段。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1)适应了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2)适应现代管理实践的要求;(3)适应中国国情的需要。 2、(1)理性的人的前提是否具有普遍性;(2)期望概率比较难把握;(3)没有考虑负目标价值的影响。 3、(1)注意挫折教育;(2)学会关心与宽容;(3)避免挫折;(4)心理宣泄与心理治疗。 4、(1)完成组织所赋予的任务;(2)满足群体成员的需求;(3)把个体力量汇合成新的力量。 5、(1)群体的归属意识;(2)群体的认同意识;(3)群体的促进意识。 6、(1)群体凝聚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得到群体凝聚力强化的群体行为如果与组织目标是一致的,那么群体凝聚力可以提高群体的工作绩效;如果得到群体凝聚力强化的群体行为与整个组织目标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相反的,那么群体凝聚力不仅不能提高工作绩效,反而会降低群体的工作绩效。 (2)群体凝聚力与员工满意度的关系。一般来说群体凝聚力会提高满意程度,但满意程度高最终对整个群体的工作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满意程度高可以令群体成员对群体忠心耿耿,尽职尽责,但也可能使群体成员安于现状,维护既得利益,产生惰性,拒绝改革。

心理学简答题及论述题

心理学 2007年试题 简答题 1.简述“尝试式教学水平”的基本特征。 没有经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没有学习教育理论,不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通过盲目尝试或经验积累进行教学,是“没有理论的实践”。 2.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P44 强调人的所有行为系由“需求”所引起,需求又有高低层次之分。“自我实现”即发挥“潜能”是人的最高级心理需求,教育要激发和发挥人的潜能。一个充分发挥潜能的人(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才能成为自由的、健康的、进步的人,才能在社会上其积极作用。他把“潜能”看做是人的内在价值,正如健壮者能运用他的肌肉一样。人有智力就趋向于进行创造活动,一个人的能力要求被运用和发挥,并起到应有的作用。“自我实现”的实质就是充分地、完善地发挥人的价值或潜能。 3.列举三个说明感知组合律的例子。 4.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P228 1.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3.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 4.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德; 5.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 6.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 7.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8.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行为; 5.简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方法。 第一,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二,主动交往;第三,移情 论述题 1.试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及教育意义。 ①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②这一认知过程的实质就是替代强化,道德行为的学习也是如此③影响道德行为的因素有社会环境、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强化等,④在研究方法上,社会学习论注重验室实验。 2.请根据性格特征的结构,分析你所熟悉的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2009年试题 简答题 1.简述教师教学的三种水平。 ①关注生存阶段;②关注情境阶段;③关注学生阶段 2.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1)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就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改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①遵循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部分的“不断分化”原则;②遵循“综合贯通”原则,加强概念、原理、课题以及章节间的横向联系。 (4)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把学习策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把握学习策略训练的有效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如何学习,促进学习的迁移。 3.简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 (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2)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矛盾;(3)强烈的成才意识和知识经验不足的矛盾;(4)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矛盾;(5)群集友谊与争强好胜的矛盾;(6)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 4.简述学生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 (1)态度定势的形成;(2)道德观念的确立;(3)道德情感的培养;(4)道德信念的形成;(5)道德意志的锻炼;(6)道德行为的养成 5.简述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1)学习内容上的特点:①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强;②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③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中国近代史纲要测试题一

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2.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广学会发行的报刊是() A.《中国丛报》 B.《北华捷报》 C.《字林西报》 D.《万国公报》 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 A.经济技术落后 B.社会制度腐败 C.思想文化保守 D.军事装备落后 4.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 A.林则徐 B.魏源 C.龚自珍 D.王韬 5.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是() 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玕 D.石达开 6.太平天国在1853年冬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十款天条》 C.《原道醒世训》

D.《原道觉世训》 7.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维新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8.谭嗣同在戊戌维新时期撰写的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是() A.《新学伪经考》 B.《变法通义》 C.《日本变政考》 D.《仁学》 9.严复将英国人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的前两章翻译为() A.《天演论》 B.《穆勒名学》 C.《原富》 D.《法意》 10.《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译者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陈望道 D.毛泽东 11.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侵略中国的()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2.1935年中国共产党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领导发动的抗日救亡运动是() A.五卅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一二?一运动 D.一二?三〇运动 13.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第一次重大胜利的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昆仑关战役

#教育学心理学论述题和简答题

教育学论述题和简答题 一、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答:(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教师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2)精深的专业知识。教师须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的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面的知识。 二、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答:(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三.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答: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四.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 答: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和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应如何相互结合,形成正向的教育合力? 答:(1)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2)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支持,目标一致。 (3)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4)加强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六.试论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 (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 (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 七.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答:(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八.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答:(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全国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 42.1924年至1927年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 43.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出现的新面貌。 44.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理论贡献的主要方面。 4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的主要表现。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47.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2009年1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同改良派论战取得胜利的重要意义. 4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以及中共争取中间势力所必需的条件. 43.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深的主要原因. 44.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考验. 45.1979年3月,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及坚持这些原则的重要性.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47.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哪些理论贡献? 2009年4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2.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意义是什么? 43.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4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45.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步走”的战略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47.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2009年7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42.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43.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内容。 44.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的三种建国方案。 4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政策的特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47.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009年10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42.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4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44.巩固和扩大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主要条件。 45.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几种经济组织形式及其性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47.中共中央于1981年发表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