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002]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002]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002]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002]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

开题报告

2013.12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研究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乡外出务工队伍在不断扩大,每年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这些打工族的子女留守在家乡农村,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朋友看管,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长都带来了很多问题,由于缺乏正常家庭教育,不少人误入歧途,这些孩子逃学、旷课,不交作业、等不良习气;还有的孩子因得不到家庭温暖而离家出走。“留守儿童”现象成了一个新的社会话题。据调查,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的家庭,留在农村的抚养者不是年老体弱就是文化水平很低,无法担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老人疼爱,亲友疏于管教,使这些孩子普遍缺乏良好的教育氛围,长期处于无人管束状态。这类孩子,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上进心不强,道德品行较差,常有违规、违纪、违法现象。这些学校里的“留守学生”大多不太合群,少数在爷爷奶奶的溺爱下养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的坏脾气。当我们发现问题时,由于无法及时与家庭取得联系和沟通,以致无法及时协商处理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捷。《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研究》课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学校的风气、社会的稳定、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乃至会影响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的发展进程。

开展对我校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研究,有利于全校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有利于营造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公平教育,推进全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研究的内容、目标、思路:

1、研究的内容:

(1)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

(2)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具体要求。

(3)影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因素。

(4)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深入了解我校“留守学生”不良行为的现状,努力构建适合农村小学“留守学生”的教育对策。

(2)通过研究,纠正、排除、防止我校“留守学生”出现心理、行为的偏差。

(3)对我校“留守学生”的智能品质、情感品质、意志品质及其它足以影响整体素质发展的个性心理品质进行培养,使学生的个体与社会现实之间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3、研究思路与方法:

(1)调查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等不良行为习惯现状。

(2)为留守儿童建立辅导个案档案资料。

(3)开展各种“爱心互助”活动,实施关爱工程,开展留守儿童“感恩教育”活动。

(4)形成留守儿童教育方案,总结出转化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对策。

本课题研究遵循动态研究与静态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综合研究与个案分析相结合、针对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综合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问卷,座谈,走访,家长会等形式对我校“留守学生”的数量、分布、心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问题调查,使课题研究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提高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观察研究法:主要指日常注重对留守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教师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表现。包括言行举止诸方面。

(3)个案解剖法:包括学生个案分析,家长个案分析。通过个案考察整体,寻求规律性的认识,实现“留守学生”教育策略的最优化。

(4)经验总结法:定期召开研讨会,对全校“留守学生”不良行为教育中

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概括和提炼,形成相应的理性认识。

4、研究阶段:

准备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1月—2012年6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对课题进行讨论论证,确立且细分研究内容,作好前期准备工作。

(2)深入探讨研究目标,设计具体活动的时间和内容,作好分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7月—2013年6月)

(1)调查留守学生家庭成长环境状况。

(2)设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情况问卷调查表

(3)在学校各项活动中进行学生行为习惯的实践与探索。

(4)收集整理实验材料,发表研究论文。

(5)对实验结果进行测评。

第三阶段:结题工作(2013年7月—2013年12月)

(1)整理分析研究结果。

(2)总课题结题,撰写总课题报告。

(3)召开结题会。

三、研究基础:

课题成员有经验的优秀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有的都当了十几年班主任,经验丰富,成绩优异;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学校校长年轻有为,责任心强,教学管理有一定理论和实践经验。对我校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给予大力的支持。国内很多学校的“农村留守儿童学生心理教育”的教育研究已有许多研究成果和成功的经验和现有一些留守学生心理教育的辅导资料、教师参考资料可供我们学习、参考和借鉴。实验对象丰富。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该课题研究所需的人力、物力、时间上给予保证。

四、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本课题组员大多是我校的骨干老师,学历比较高,有教研组长,有备课组长,擅长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组员年轻化,有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能力。我校建有先进的多功能网络教室,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资源保证。并且学校为本课题成员在研究时间、经费及资料设备方面提供保障。

五、课题预期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有:①课题实施方案,开题报告;②调查报告;③论文集;④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组成员:

组长:崔秀菊

成员:邢胜梅赵迎春付爱霞陈新稳刘玲赵新华

参考文献:

刘丽丽:《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青永红周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李雯婷:《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给予各台教育对其的影响》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

刘允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金山镇小学课题组 向禄丰县课题规划办报告: 从2013年1月20日开始申报做《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报告课题组规划办:禄丰县金山镇南雄小学《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已立项,于2013年9月30日开题,特邀请县课题专家组给予督导、检查。 一、研究的背景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结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因此出现了“留守儿童”这一现象。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家乡,不能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需要其他家人进行照顾的年龄在14岁以下的孩子。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社会转型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落差的体现,既是涉及社会弱势群体基本生存的社会问题,又是关系许多农村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问题。对留守儿童所表现的不足和缺点,我们只有耐心教育,帮助他们改正不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教会他们如何学习,使他们成为一个健康成长的人。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将有助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也有助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质量提高和真正落实。基于此,我们确定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课题,旨在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环境,探索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 二、课题实验的进展 1.方案的制定:分析了我校留守儿童现状,参考了国内外课题研究情况,制定了我校课题研究方案。

2.研究的重点:由于留守儿童于家庭的不完整和家庭教育主体的弱化,致使他们在生活环境、学习成绩、人身安全、个性心理方面都会产生一系列令人堪忧的问题。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于此,我们确定以下几方面作为研究的重点: (1) 留守儿童的心理现状分析 (2)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负面影响 (3)留守儿童教育方法的研究 3.原定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实验期定为二年(2013年3月-2014年12月),但是预期研究效果不明显,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还在探索,所以研究期限又增加一年。 三、研究结果: 在此次调研中,我们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成长、发展确实存在一些负面影响。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影响,儿童发展问题和家庭教育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一)弄清了留守儿童的现状。 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 “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研究”是我校与瓦甸小学联合研究课题。这一课题已于XX年5月被南通市教科所列为“xxx”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经过5个月的筹备工作,今天正式开题了。我代表课题组就课题研究的有关内容向各位作一个汇报。 一、课题的提出 “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研究”是基于共生理论研究成果、针对农村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不断加速的今天,劳动力流动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数量进一步扩大,伴随而来的“留守儿童”数量必将进一步扩大,“留守儿童”现象将会也必然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城镇学校“留守儿童”约占学校总人数 30%,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约占学校总人数的 40%。而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仅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就近 XX万人,而且还有增长趋势。“留守儿童”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习惯,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和缺位,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

轨道:一些儿童内心产生严重自卑感,性格孤僻,行为懒散,我行我素;一些儿童因心灵空虚而盲目寻找其他精神支柱,迷上电子游戏、赌博;有的甚至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由此可见,“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视和关注的现实问题。关注留守儿童是学校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需要。留守儿童身上明显存在的监护权缺失、安全无保障、情感缺乏、性格缺损、道德教育出现真空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学校全面育人目标的达成。关注留守儿童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曾指出: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和留守子女教育问题依然严峻……从负面看,父母外出务工使家庭教育缺位,对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生理、心理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它最终会演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种现象会影响农村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发展,进而影响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共生理论是一种有助于促进留守儿童发展的理论。“共生”一词的概念源于生物学,指不同种属的生物一起生活。在我国古老的中医学说中,也早就提出了“五行学说”、“相生相克”的“共生理论”。共生理论和方法在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开始应用于社会领域,主要是医学领域、农业领域和经济领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应用,首先为西方社会学者们所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结题分析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日期: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黑山县常兴镇小学武艳新 一、课题产生的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全国留守儿童有2300万,占全国农村儿童23%。这些儿童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父母每月寄一些生活费回家,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知之甚少,无力管教。这部分儿童正处于成长教育的关键时期,却无法享受道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他们大多生活在放任自流和情感教育缺失的环境中,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发展的异常。据调查:在厌学、逃课、打架、偷窃等行为的学生中,“留守学生”占了一大半,在社会青少年作案记录中,“留守学生”占了60%。所以,目前加强“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这不仅关系着亿万家庭的幸福和快乐,而且关系着社会的长久发展,更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挑战。我国目前虽已关注这些孩子,并在政策上给予这些留守儿童很多优惠,但如何弥补这些留守孩子情感上的饥渴,还需要我们一线的教师作进一步的探索实践。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留守学生的教育发展,反思学校教育工作,探究改进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2、改进教育工作根植于留守学生的现状与需求研究,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让教育工作服务于社会。 3、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最佳整合,保证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与留守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4、以留守学生特定群体为单位,组织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寻求有效教育途径。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求有效的对策,改变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 2、开发留守儿童的情商,激励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孝敬父母,提升亲情。 3、通过补偿亲情活动,使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得以回归。 4、构建对留守儿童亲情补偿教育的模式。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格式模板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格式模板 “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研究”是我校与瓦甸小学 联合研究课题。这个课题已于XX年5月被南通市教科所列为“xxx” 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经过5个月的筹备工作,今天正式开题了。 我代表课题组就课题研究的相关内容向各位作一个汇报。 一、课题的提出 “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研究”是基于共生理论研 究成果、针对农村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持 续加速的今天,劳动力流动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 劳动力数量进一步扩大,伴随而来的“留守儿童”数量必将进一步扩大,“留守儿童”现象将会也必然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有。据 相关统计数字表明:城镇学校“留守儿童”约占学校总人数 30%,农 村学校“留守儿童”约占学校总人数的 40%。而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 查统计,我国仅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就近 XX万人,而且还有增长趋势。“留守儿童”因为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水准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 为习惯,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和缺位,在成长发育的过 程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一些儿童内心产生严重自卑感,性格孤僻,行为懒散,我行我素;一些儿童因心灵空虚而盲目寻找其他精神 支柱,迷上电子游戏、赌博;有的甚至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与社会 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由此可见,“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视和注重的现实问题。注重留守儿童是学校全面提升 育人质量的需要。留守儿童身上明显存有的监护权缺失、安全无保障、情感缺乏、性格缺损、道德教育出现真空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学校全 面育人目标的达成。注重留守儿童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曾指出:农 村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和留守子女教育问题依然严峻……从负面看,

留守儿童课题开题报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关爱教育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尊敬的各们专家、领导: 大家好! 我校申报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关爱教育研究》课题,经奉节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为基础教育科研2012年度县级课题。根据县教研室的相关要求,定于今天开题,下面,我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评审专家指正、审议。 一、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 1.根据国家留守儿童现状提出 据国务院《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实施情况显示,2005年中国流动人口约15亿人,18岁以下随父母流动的儿童2000万人,留守在农村的也有2000万人,这一数字约占全国农村儿童总数的8%。而在甘肃、河北、江苏等省开展的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在农村学龄儿童中所占比例高达47.7%。他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应有的关爱。留守儿童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基础教育问题,不仅影响到这些孩子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农村人口素质,影响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国策,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关注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逐渐成为农村小学教育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怎样做好留守儿童的教

育工作,让他们在关爱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迫切地摆在了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2.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现状提出 为了有效地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实施关爱行动,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我校服务范围为草堂镇学前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儿童少年的教育。在我镇现有生产力和生产规模条件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幼儿)家长涌入城市,而他们的孩子则留在农村成为留守儿童。作为承担全乡幼儿和儿童教育任务的我校,幼儿和儿童1232人,留守儿童542人,约占全校学生的43.99%。调查中还发现:这些留守儿童有的留给爷爷奶奶管教;有的留给外公外婆教养;还有的寄养在姑姨叔伯及朋友家中。这些临时监护人只能保证孩子吃饱穿暖,至于孩子的学业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根本就无法实施,情感教育则几乎出现了空白。所以“留守儿童”在“家”中不听话,经常有抵触情绪,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校的表现也不尽人意,主要表现为孤僻、胆小、不合群,没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学校是继家庭之后,未成年人重要的活动社区。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关,承担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任务。虽然学校也发现家长外出打工会对学生的学习及品行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目前学校缺乏符合学校实际科学的留守儿童教育理念,教师在留守儿童教育上没有一定的理论支持,只是根据自身的管理水平来开展,学校在这方面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措施。占全校学生43.99%的留守儿童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同时也成了我校服务质量提升的瓶颈。

中秋节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简报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中秋节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简报 “每逢佳节倍思亲”,马上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了,在这个象征阖家团 圆的喜庆节日里,不能与父母团圆的留守儿童们牵动着我们的心。为了让留守 儿童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关爱,芜湖市各界都行动起来,学校开展了一系 列主题活动,社区领着留守儿童们集体过节,志愿者上门送关怀,希望通过这 些举措,能让留守儿童们不孤单,不缺爱,过一个幸福愉快的中秋节。 学校开展中秋主题活动丰富留守儿童文化生活 开展“喜迎中秋佳节大型绘画比赛”活动 在中秋节来临之际,三里镇组织各中小学开展“喜迎中秋佳节大型绘画比赛”活动。活动主要面向留守学生展开,本次活动一方面可以让青少年多深入 了解中秋节的相关知识、习俗和文化,另一方面是给留守的孩子们一个说出他 们心事的机会,让他们用画笔描述自己对父母的思念和对家庭团圆的渴望。 活动中,孩子们有画一家团圆的吃饭场景,有画自己知道的关于嫦娥奔月 的传说,还有的画了独自一人赏月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一个小女孩这样解释 她的画,她说自己画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有嫦娥,有月兔,有广寒宫,还有 自己最喜欢的圆月,从小过节爷爷奶奶就会和她说这些故事,现在自己稍微长 大了些,虽然还不能全部理解,但是她相信这是中秋月圆夜的美好故事。她说,快过节了,自己很想爸爸妈妈。可是也知道爸妈为了自己在外打工很艰辛,自 己要努力学习。 此次绘画活动共有50多位学生参与,很受孩子们的喜爱和欢迎,在增添中秋节日气氛的同时,还给了留守儿童一展绘画才能的机会,丰富了孩子们的课 余文化生活。 举办“关爱留守儿童情暧中秋佳节”主题班会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丹桂飘香的八月,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 中秋佳节。 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为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社会和学校的关怀,过上一个幸福愉快的中秋节,襄安镇多所中小学校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情暧中秋佳节”主题班会。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格式模板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格式

编号:FS-DY-20387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格式 “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研究”是我校与瓦甸小学联合研究课题。这一课题已于XX年5月被南通市教科所列为“xxx”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经过5个月的筹备工作,今天正式开题了。我代表课题组就课题研究的有关内容向各位作一个汇报。 一、课题的提出 “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研究”是基于共生理论研究成果、针对农村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不断加速的今天,劳动力流动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数量进一步扩大,伴随而来的“留守儿童”数量必将进一步扩大,“留守儿童”现象将会也必然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城镇学

校“留守儿童”约占学校总人数30%,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约占学校总人数的40%。而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仅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就近XX万人,而且还有增长趋势。“留守儿童”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习惯,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和缺位,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一些儿童内心产生严重自卑感,性格孤僻,行为懒散,我行我素;一些儿童因心灵空虚而盲目寻找其他精神支柱,迷上电子游戏、赌博;有的甚至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由此可见,“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视和关注的现实问题。关注留守儿童是学校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需要。留守儿童身上明显存在的监护权缺失、安全无保障、情感缺乏、性格缺损、道德教育出现真空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学校全面育人目标的达成。关注留守儿童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曾指出: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和留守子女教育问题依然严峻……从负面看,父母外出务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黑山县常兴镇小学武艳新 一、课题产生的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全国留守儿童有2300万,占全国农村儿童23%。这些儿童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父母每月寄一些生活费回家,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知之甚少,无力管教。这部分儿童正处于成长教育的关键时期,却无法享受道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他们大多生活在放任自流和情感教育缺失的环境中,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发展的异常。据调查:在厌学、逃课、打架、偷窃等行为的学生中,“留守学生”占了一大半,在社会青少年作案记录中,“留守学生”占了60%。所以,目前加强“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这不仅关系着亿万家庭的幸福和快乐,而且关系着社会的长久发展,更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挑战。我国目前虽已关注这些孩子,并在政策上给予这些留守儿童很多优惠,但如何弥补这些留守孩子情感上的饥渴,还需要我们一线的教师作进一步的探索实践。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留守学生的教育发展,反思学校教育工作,探究改进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2、改进教育工作根植于留守学生的现状与需求研究,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让教育工作服务于社会。 3、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最佳整合,保证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与留守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4、以留守学生特定群体为单位,组织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寻求有效教育途径。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求有效的对策,改变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 2、开发留守儿童的情商,激励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孝敬父母,提升亲情。 3、通过补偿亲情活动,使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得以回归。 4、构建对留守儿童亲情补偿教育的模式。 5、通过研究解决如何使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使留守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在爱的下快乐地学习成长,同时进一步丰富“三位一体”教育理论的涵。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容: 通过调查研究,对乡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乡村小学留守儿童生的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地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1、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的调查

留守儿童课题开题报告_6548.docx

.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关爱教育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尊敬的各们专家、领导: 大家好! 我校申报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关爱教育研究》课题,经 奉节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为基础教育科研2012 年度县级课题。根据县教研室的相关要求,定于今天开题,下面,我代表课 题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评审专家指正、审议。 一、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 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 1.根据国家留守儿童现状提出 据国务院《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 年)》实施情况显示,2005 年中国流动人口约15 亿人,18 岁以下随父母流动的儿童2000 万人,留守在农村的也有2000 万人,这一数字约占全国农村儿童总数的 8%。而在、、等省开展的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在农村学龄儿童中所占 比例高达 47.7 %。他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应有的关爱。 留守儿童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基础教育问题,不仅影响到这些孩子 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农村人口素质,影响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 育的国策,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关注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逐渐成为农 村小学教育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怎样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让他

在关中健康快地成,已迫切地在了我每一个教育工作 者的面前。 2.根据村留守儿童状提出 了有效地解决留守儿童教育,施关行,我行了一次全面的。我校服草堂学前和九年教育小学段儿童少年的教育。在我有生力和生模条件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幼儿)家涌入城市,而他的孩子留在村成留守儿童。作承担全幼儿和儿童教育任的我校,幼儿和儿童 1232 人,留守儿 童 542 人,占全校学生的 43.99%。中:些留守儿童有的留奶奶管教;有的留外公外婆教养;有的寄养在姑姨 叔伯及朋友家中。些人只能保孩子吃穿暖,至于孩子的学,心理 健康教育根本就无法施,情感教育几乎出了空白。所以“留守儿童”在“家”中不听,常有抵触情,没有良好的生活;在学校的表也不尽人意, 主要表孤僻、胆小、不合群,没有良好的学和生活??。 学校是家庭之后,未成年人重要的活社区。学校是的教育机关, 承担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任。然学校也家外出 打工会学生的学及品行展来一定的影响,但是目前学校缺乏符合学 校科学的留守儿童教育理念,教在留守儿童教育上没有一定的理支 持,只是根据自身的管理水平来开展, 学校在方面也没有形成系的管理措施。占全校学生 43.99%的留守儿童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同也成了我校服量提升的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结题分析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作者:————————————————————————————————日期: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金山镇小学课题组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县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力涌向城市经商、打工,其子女留在农村,从而产生了“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群体, 他们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等引起人们的关注,对我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个问题,我局接受了中央教科所牵头组织的“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课题。为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我们在第一时间成立了以李庆明主席为组长的“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小组,并确定金山镇小学11所完小为研究基地,在基地校及工作小组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上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具备了结题条件。现将我镇研究情况做一总结,报告如下。 一、当地留守儿童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我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有300名,占在校生总数的12.5%。这些“留守儿童”绝大多数被寄养在爷爷奶奶家或外公外婆家,少数被寄托在远亲近邻家,有的甚至独自支撑门户,与“留守老人”共同组成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全镇“留守学生”中以隔代监护的居多占58.3%,托亲属监护的占26.5%,自我监护的占10.6%。这些“留守儿童”呈现出面广量大特点。在对留守儿童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亲情缺乏、家庭教育不力、心理人格缺陷、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学校、社会的管理也有许多地方没有到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委托监护人职责不明。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大多数“留守学生”由祖辈或亲属照管,少数“留守学生”甚至无人照顾。而委托监护人往往不甚明确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乌沙镇小学《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的加快,给我们的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成为我们面临的新问题。 1、留守儿童家长对教育认识的肤浅。 教育本身是一种高回报的生产性投资,而大多数农村家长认为教育是一种只赔不赚的消费性投资,从而不愿投资或拒绝投资。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与人事制度的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相对于农村“高昂的”高等教育与动辄会破的“铁饭碗”让他们对“从学前景”不太乐观。 2、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严重。 留守儿童大多数都是由祖父母或者是外祖父母,甚至是其他亲友照顾。由于监护人与被监护人年龄差距较大,监护人大多年老体衰,以文盲半文盲居多,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难以承担起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往往是重“养”而不重“教”,放任孩子自由发展。 3、留守儿童的学习不容乐观。 在这些学生中,有的对学习持消极、被动、厌恶情绪,缺乏学习热情,形成了惧学心理,体现在学习习惯上就是经常拖拉作业,书写马虎,对学习敷衍了事,有的甚至逃学。有的学生积极要求进步,学习有主动性,但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不注意规范,不遵守基本的学习规律,导致学习上的事倍功半。这些小时候的弊病长大后往往就成了一个人的能力问题,影响着人的一生。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了解家庭教育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养成的影响;结合留守儿童的现有状况,有针对性地实施研究计划,逐步改善“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情况和学习习惯。 2、提高教师教育学生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形成优良的校风和学风。 3、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逐步改善“留守儿童”的家教水平,让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留守儿童学习的发展。完善家长和亲子沟通的方式,促进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关心与爱护“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形成全家校齐抓共管的格局。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构建尽一份力量。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1、理论价值: 本课题研究将从乌沙镇小学留守儿童的实际出发,调查了解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情况及学习习惯现状,分析、筛选有价值信息,找出对他们学习习惯影响的普遍性问题。揭示家庭教育与学习习惯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的内在联系,构建理想的家庭教育方式和学习习惯指导模式,改善家庭教育模式,明确学习的目标,探索培养留守儿童良好家庭教育和学习习惯的方式和方法。为构建理想的“留守儿童”的指导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研究势必为留守儿童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后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实践价值:

最新小学关爱留守儿童简报

为了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以班为主关爱儿童,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开展“留守儿童”普查。 我对班级的“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我班共有留守儿童5名。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 我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班级内、少先队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班师生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老师就是他们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儿童:班队会上给留守儿童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儿童位于最前面,组织“六·一”演出也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参与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合力。 我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儿童。 我还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学这些时间段,争取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直接对话,互通信息,或利用电话访问的形式及时通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达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增强“留守”学生教育合力。 总之,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学生,关注留守学生问题,我们教师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利用“留守”这一资源,教育留守学生学会自理、自

关于留守儿童现状研究开题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现状研究——以桂林市为例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 “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研究”是基于共生理论研究成果、针对农村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不断加速的今天,劳动力流动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数量进一步扩大,伴随而来的“留守儿童”数量必将进一步扩大,“留守儿童”现象将会也必然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城镇学校“留守儿童”约占学校总人数 30%,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约占学校总人数的 40%。而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仅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就近 2000万人,而且还有增长趋势。“留守儿童”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习惯,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和缺位,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一些儿童内心产生严重自卑感,性格孤僻,行为懒散,我行我素;一些儿童因心灵空虚而盲目寻找其他精神支柱,迷上电子游戏、赌博;有的甚至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由此可见,“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视和关注的现实问题。关注留守儿童是学校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需要。留守儿童身上明显存在的监护权缺失、安全无保障、情感缺乏、性格缺损、道德教育出现真空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学校全面育人目标的达成。关注留守儿童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曾指出: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和留守子女教育问题依然严峻......从负面看,父母外出务工使家庭教育缺位,对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生理、心理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它最终会演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种现象会影响农村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发展,进而影响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共生理论是一种有助于促进留守儿童发展的理论。“共生”一词的概念源于生物学,指不同种属的生物一起生活。在我国古老的中医学说中,也早就提出了“五行学说”、“相生相克”的“共生理论”。共生理论和方法在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开始应用于社会领域,主要是医学领域、农业领域和经济领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应用,首先为西方社会学者们所提出。他们认为,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具有高度知识的人与生产工具的综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密。因此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已经结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的共同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结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结题报告 清新县三坑镇枫坑小学课题组2010年4月 我校的县级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从 2006年10月开始实施研究到现在有3多年时间了,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刻苦钻研以及全校教师的积极配合、支持帮助下,课题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加强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同时参与研究的教师的业务水平、科研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为我校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大批农民工入城务工,造成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也不断增多。我校有学生300多人,其中留守儿童有60多人,占全校学生的16.7%。这些儿童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父母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知之甚少,无力管教。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自信,进取性、自觉性不够强,生活习惯不良,不讲卫生、不勤换衣服等。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留守儿童”这一系列问题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压力,也给老师带来了新的课题研究。对此,我校结合实际,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成立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品质、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2、监管人的现状与留守儿童个性品质形成的关系。 3、探索留守儿童教育新模式、新方法。

4、建立符合留守儿童身心特点的良好品质的培养方案形成一套有效的成功经验及理论。 5、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勇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勇气。 6、通过活动体会父母的艰辛,感恩父母自己的巨大付出,从而增强家庭责任感到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学习自觉性。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留守学生的教育发展,反思学校教育工作,探究改进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2、改进教育工作根植于留守儿童的现状与需求研究,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让教育工作服务于社会。 3、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最佳整合,保证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与留守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4、以留守儿童特定群体为单位,组织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寻求有效教育途径。 四、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求有效的对策,改变留守儿童的状态。 2、开发留守儿童的情商,激励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孝敬父母,提升亲情。 3、通过补偿亲情活动,使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得以回归。 4、通过研究解决如何使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使留守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在爱的蓝天下快乐地学习成长。 5、提高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及能力。 6、增强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合力。

小学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简报1

中水小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健康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增强我校广大师生健康卫生意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根据教育局和上级保健部门的工作要求,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政治思想性、科学性、群众性、艺术性的健康教育基本原则,通过多种传播途径和手段,在广大师生中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各种有益于自身、社会和全民族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全体师生的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的目的。 二、工作目标 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学生们具有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和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吃好早餐,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偏食,让学生知道暴饮暴食的危害。 3、围绕重点疾病防治,进一步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网络,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满足师生不断的自我保健需求的健康教育体系,提高维护健康的意识,掌握维护健康的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促进师生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三、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组织机构 为加强我校的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特成立学校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 组长:所兴龙 副组长:舒元吉张良树 组员:姜伟夏天慧刘艳王精华马才斌及班主任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以课堂为主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同时开发校本课程,开设心理健康课就心理知识传授而言,主要实质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实际需要,适当介绍与心理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常识、自我进行心理训练的方法和自我心理保健的知识。这种课上传授的不是心理科学的系统知识体系,而是将有关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化为学生自我教育的理论和自我心理训练的可操作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把握自己的心理更自觉的维护和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 2、专题的心理讲座 结合学校的教育主题以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专题心理讲座,传授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调试的方法的运用,增进学生对自我心理健康的关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教育学生不仅要成材而且要成人。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加快心理档案建立 通过观察和一系列地心理测试,帮助学生建立心理档案,这不仅有助于班主任地班级管理工作以及各科教师根据学生地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还有助于家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结题报告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结题报告 新邵县龙溪铺镇中心小学课题研究组 【课题简介】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那些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但是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而无法亲自照顾,这样的儿童中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就是农村留守儿童。我校582名学生中,留守儿童有272人,约占学生总数的46.7%。农村留守儿童目前的教育现状如何?我们又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势在必行。2007年3月学校成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组,提出立项申请,本年教育局批准申请立项,学校课题组制定实施方案和研究目标。9月开展留守儿童调查问卷,收集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分析,选择方法与对策。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我们实现了预定目标,真实、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生活状态,为学校和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背景资料和学术支持,学校留守儿童家长学校被推荐为新邵县示范家长学校,课题组相关科研论文多人次在国家、省、市、县级获奖,学校形成人人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而龙溪铺镇地处边远山区,这种现象更严重。这些儿童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父母每月寄一些生活费回家,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知之甚少,无力管教。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相比,他们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亲情关爱,由于家庭监护力度不够,这必然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许多问题。这些孩子人格发展不健全,主要表现在:1、性格上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容易掉眼泪。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总感觉有人在欺负他,斤斤计较,不合群。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甚至憎恨他们;2、学习上往往变得消沉,课堂听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同时由于缺少家庭对他们学习的监督,留守儿童的学习往往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应付了事,有的干脆不做不交作业,导致成绩直线下滑。据调查,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般都较差,倒数几名的大部分也是留守学生。更令人担忧的是学习无用论在他们心里滋长,他们认为以后不管学历如何都是出去打工的,那现在学习好坏就无关紧要了。3、行为上存有偏差:一是学校的要求他们很难认真做到,比如,按时上课,按时完成作业等等。二是在学校里受不得一点委屈。特别是在班上和同学发生冲突时,往往喜欢去占上风,要是没有占到上风的话,就会想方设法去报复。三是语言不文明,行为粗野,基本的日常文明礼貌规范都不遵守。有部分留守学生,由于家庭教育是一片空白,长辈们只管吃的饱,穿的暖,其他的一切都希望学校来管。不管孩子在家里多么不守规矩,多么横行霸道,他们都能忍让和迁就。这部分学生在学校违反学校纪律,不服管教,总是大事不犯,小事不断,骂人,打架甚至是斗殴。 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困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了一个非常现实的并且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这不仅关系着亿万家庭的幸福和快乐,而且关系着社会的长久发展,更对学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留守学生的教育发展,反思学校教育工作,探究改进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2、改进教育工作根植于留守学生的现状与需求研究,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让教育工作服务于社会。 3、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最佳整合,保证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与留守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4、以留守学生特定群体为单位,组织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寻求有效教育途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将留守儿童的这一特殊群体的问题与社会转型期少年儿童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区别开来,真实、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生活状态,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分析留守儿童长远发展趋势,探索有效推进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方法和手段,为学校和政

留守儿童工作简报

xxxx小学留守儿童 工作简报 (第一期) xxxxxxxxxxx小学2013年9月19日 留守儿童心理访谈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有的甚至一人在家生活,无人看护、教育、交流、谈心。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堪忧,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 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校于2013年9月18日由xxxxxx组织留守儿童对他们进行心理访谈,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同学,他们想念父母的心是那么的急切。充分地利用留守儿童之家的条件对他们进行心理安慰和教育。使他们在校能安心学习、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

xxxx小学留守儿童 工作简报 (第二期) xxxxxxxxxxx小学2013年9月19日 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自然就要在其它方面加以消耗,于是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加上监护人本身对孩子亲情缺失状况的关注,于是在孩子行为稍有出格的时候也不会加以管束,使孩子在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方向上越走越远。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极为普遍。特别是在学习上表现不容乐观,课堂上不管老师怎么讲,他们的心思都很难集中在课堂上。 针对这一现象,我校由留守儿童管理员:xxxx老师于组织留守儿童进行学习上的思想教育和学习辅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