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糖类同步训练

糖类同步训练

糖类同步训练
糖类同步训练

课时提能演练(十四)

(30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2012·郑州高二检测)糖类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下列糖类物质中,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淀粉

B.蔗糖

C.麦芽糖

D.葡萄糖

2.(双选) 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 ) A.葡萄糖 B.麦芽糖

C.纤维素

D.甲酸丙酯

3.下列有关糖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在糖类中有高分子化合物,也有小分子化合物

②有甜味的物质不一定是糖,糖类也不一定都有甜味

③糖类分子组成不一定都符合通式C n(H2O)m,符合C n(H2O)m的物质不一定都是糖类

④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糖类,结构中不一定都有醛基

⑤淀粉、纤维素有相同的分子通式(C6H10O5)n,但它们不是同分异构体

⑥淀粉、纤维素都属于混合物

⑦淀粉与纤维素通式相同,蔗糖与麦芽糖分子式相同,但单糖的分子式不完全相同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⑤⑥⑦

D.全部正确

4.3.42 g蔗糖与3.24 g淀粉混合并完全水解,若共生成m g葡萄糖和n g果糖,则m∶n 为 ( )

A.1∶3

B.1∶5

C.5∶1

D.3∶1

5.(2012·长沙高二检测)下列物质中,不能与Ag(NH3)2OH溶液作用产生银镜的一组是( )

①福尔马林②乙醛③甲酸甲酯④乙酸甲酯⑤甲酸钠

⑥醋酸⑦葡萄糖⑧蔗糖⑨麦芽糖⑩淀粉

A.①②③④

B.④⑥⑧⑩

C.⑧⑨⑩

D.⑤⑥⑦⑧

6.有机物X能实现下列转化,

下列判断中一定错误的是( )

A.X可以是淀粉或纤维素

B.Y与CH3OCH3是同分异构体

C.Y可以用于消除少量钠屑

D.Y→乙醛属于还原反应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7.(10分)有A、B、C、D四种有机物,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A、B的实验式相同,

B、C的分子式相同,B、C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可生成D。常温常压下,A是气体,B、

C、D是固体,四种物质均易溶于水,A、B、C可发生银镜反应,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的6倍。

(1)写出四种有机物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

(2)写出D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8.(10分)病人输液用的葡萄糖注射液是葡萄糖(化学式C6H12O6)的水溶液,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利用标签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5%葡萄糖注射液

【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透明液体,味甜

【规格】500 mL,27 g

【贮藏】密闭保存

(1)该注射液中葡萄糖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注射液中葡萄糖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葡萄糖溶液250 mL,所需仪器除了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蔗糖、麦芽糖、葡萄糖都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2.【解析】选B、D。已经学过的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低聚糖、多糖,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中含有醛基,B、D两选项符合题意。

3.【解析】选D。单糖、低聚糖属于小分子化合物,多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糖精、甘油等有甜味,但不属于糖类,淀粉、纤维素是糖类,但没有甜味;鼠李糖分子式是C6H12O5,不符合C n(H2O)m的通式,甲醛(HCHO)、乙酸(CH3COOH)的分子式符合C n(H2O)m的通式,但不是糖类;果糖能发生银镜反应,但结构中没有醛基;淀粉、纤维素没有固定的分子式,所以它们不是同分异构体,也不属于纯净物;核糖、脱氧核糖等单糖的分子式与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不相同。

【误区警示】理解淀粉和纤维素时要注意的问题

(1)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组成中的n值都不相同,故淀粉和纤维素都是混合物。

(2)由于n值的不同,淀粉和纤维素并非同分异构体。

(3)纤维素水解比淀粉水解要困难,催化剂一般需要用质量分数为70%的浓硫酸或用稀硫酸在加压下才能进行。

(4)纤维素水解一般用水浴加热。

4.【解析】选D。由方程式

C12H22O11(蔗糖)+H2O??→C6H12O6(葡萄糖)+C6H12O6(果糖)

(C6H10O5)n(淀粉)+nH2O??→nC6H12O6(葡萄糖)

可知:3.42 g蔗糖(0.01 mol)生成葡萄糖和果糖各0.01 mol,3.24 g淀粉生成葡萄糖0.02 mol,生成葡萄糖和果糖的物质的量比为3∶1,质量比为3∶1。

5.【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两点:

(1)与Ag(NH3)2OH溶液反应是醛基的性质。

(2)甲酸的特殊性。

【解析】选B。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结构中含有醛基。HCOOH分子中含有醛基,所以甲酸反应生成的甲酸盐、甲酸酯中也含有醛基;葡萄糖、麦芽糖的分子中有醛基,但蔗糖、淀粉分子中无醛基,所以④⑥⑧⑩不与Ag(NH3)2OH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6.【思路点拨】根据葡萄糖和乙醛可推出Y是乙醇。

【解析】选D。淀粉、纤维素水解可以得到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分解生成乙醇,乙醇氧化得到乙醛。乙醇与甲醚是同分异构体,乙醇能与钠反应,故A、B、C均正确,D错。

【互动探究】

(1)X 还可能为哪些物质?

提示:蔗糖、麦芽糖。因为蔗糖、麦芽糖水解也可以得到葡萄糖。

(2)葡萄糖转化为Y 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醇。

7.【解析】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中仅有HCHO(甲醛)在常温下是气体,则A 是甲醛;B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 的6倍,其分子式为C 6H 12O 6,可能是葡萄糖,而C 与B 互为同分异构体,则C 是果糖;B 、C 作用生成D ,则D 为蔗糖,它的同分异构体是麦芽糖。 答案:(1)甲醛 葡萄糖 果糖 蔗糖

(2)C 12H 22O 11+H 2O ???→催化剂

2C 6H 12O 6 麦芽糖 葡萄糖

【方法技巧】糖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在有机反应方程式中,有机物之间的转化涉及的是常见的官能团的转化时,通常要用结构简式来表示有机物。如

CH 3COOH+C 2H 5OH

浓硫酸△CH 3COOC 2H 5+H 2O 又如

HOCH 2(CHOH)4CHO+H 2???→催化剂△

HOCH 2(CHOH)4CH 2OH 对有关糖类的反应,若涉及常见的典型官能团之间的转化,则应用结构简式来表示糖类物质。 如HOCH 2(CHOH)4CHO+2Cu(OH)2+NaOH ??→△HOCH 2(CHOH)4COONa+Cu 2O ↓+3H 2

O 但对于有些糖类的反应,并不涉及常见官能团之间的转化,比如糖类的水解反应方程式,此时可用分子式或分子通式来表示糖类物质,并在其下方标明糖类名称即可。如蔗糖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淀粉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此外在有机物燃烧的方程式中,也可用分子式来表示有机物。

8.【解析】(1)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相对分子质量为180,摩尔质量为

180 g·mol-1;(2)根据标签所提供的信息规格500 mL,27 g可知:葡萄糖的物质的量=27 g ÷180 g·mol-1=0.15 mol,该注射液中葡萄糖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15 mol÷0.5 L=0.3 mol·L-1;(3)配制一定量浓度的溶液,从给出的仪器看,还缺250 mL 容量瓶。

答案:(1)180 g·mol-1 (2)0.3 mol·L-1

(3)250 mL容量瓶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说课稿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Ⅰ分子与细胞》中第2章第4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明确糖类是细胞的重要结构,又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了解脂质对生物体和细胞的重要作用,最后说明了蛋白质、糖类、核酸这三类生物大分子都是以单体为单位的多聚体,都是以碳链为骨架,认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等内容。这与前面学习的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等内容密切联系,也是后面学习细胞的结构、功能、代谢、繁殖和遗传进化、血糖平衡的调节等内容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2、3节学习了细胞中的蛋白质和核酸,这两种生物大分子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即元素、基本单位、长链、大分子。这样能更好理解单糖、二糖、多糖的区别及多糖的大分子性,从而培养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学完本节课后,学生对生命是物质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能理解生命是建立在碳的基础上。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3)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2、能力目标 (1)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2)尝试比较分类的学习方法,体验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 (3)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报纸等媒体手段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2)体会生物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 (3)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2)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2、教学难点 (1)多糖的种类。 (2)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五、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图片、资料等,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自主探究法:通过设计情境式问题,结合学生实例,引发学生对知识产生认知需求,主动参与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体验。 3、合作交流法:通过讨论——交流——归纳,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设计思路: 1、联系实际生活,设疑层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学生自学,教师引导,举例说明并归纳糖类的组成元素、种类、分布和作用。 3、引导学生活动:据图探讨单糖、二糖、多糖的转化。 4、联系实际生活设疑,引导学生解决生活疑惑,纠正学生的认知误区。 5、以生活事例导入,教师提问,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讨论并归纳脂质的组成元素、种类、分布及作用。 6、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活动,解决生活疑惑。 7、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评价:如何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及习惯。 8、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方法,推断单体与多聚体的关系,通过举例分析理解:“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9、师生共同总结。 八、教学过程

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点总结材料

第六章糖代 糖(carbohydrates)即碳水化合物,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 根据其水解产物的情况,糖主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单糖:葡萄糖(G)、果糖(F),半乳糖(Gal),核糖 双糖:麦芽糖(G-G),蔗糖(G-F),乳糖(G-Gal) 多糖:淀粉,糖原(Gn),纤维素 结合糖: 糖脂,糖蛋白 其中一些多糖的生理功能如下: 淀粉: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 糖原:动物体葡萄糖的储存形式 纤维素:作为植物的骨架 一、糖的生理功能 1. 氧化供能 2. 机体重要的碳源 3. 参与组成机体组织结构,调节细胞信息传递,形成生物活性物质,构成具有生理功能的糖蛋白。 二、糖代概况——分解、储存、合成

各种组织细胞 门静脉 肠粘膜上皮细胞 体循环 小肠肠腔 三、糖的消化吸收 食物中糖的存在形式以淀粉为主。 1.消化 消化部位: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 消化过程:口腔 胃 肠腔 肠黏膜上皮细胞刷状缘 吸收部位:小肠上段 吸收形式:单糖 吸收机制:依赖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SGLT )转运。 2.吸收 吸收途径: SGLT 肝脏

过程 四、糖的无氧分解 第一阶段:糖酵解 第二阶段:乳酸生成 反应部位:胞液 产能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 净生成ATP 数量:2×2-2= 2ATP E1 E2 E3 调节:糖无氧酵解代途径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各种变构剂对三个关键酶进行变构 调节。 E1:己糖激酶 E2: 6-磷酸果糖激酶-1 E3: 丙酮酸激酶 NAD + 乳 酸 NADH+H +

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 生理意义: 五、糖的有氧氧化 1、反应过程 ○1糖酵解途径(同糖酵解,略) ②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为乙酰CoA (acetyl CoA)。 总反应式: 关键酶 调节方式 ? 糖无氧氧化最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迅速提供能量,这对肌收缩更为重要。 ? 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 ① 无线粒体的细胞,如:红细胞 ② 代谢活跃的细胞,如:白细胞、骨髓细胞 第一阶段:糖酵解途径 G (Gn ) 丙酮酸 乙酰CoA ATP ADP 胞液 线粒体 丙酮酸 乙酰CoA NAD + , HSCoA CO 2 , NADH + H +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高中生物糖类小专题(精选.)

“糖类”小专题知识归纳 1.糖类的化学组成、种类和结构 (1)化学组成和种类 (2)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的结构简式,可联系的内容有:组成糖类的化学元素,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的化学式和结构简式,蔗糖、麦芽糖、乳糖、淀粉、纤维素、糖元的化学式,单糖、二糖、多糖的分布和功能。 2.几种糖的性质 (1)葡萄糖的化学性质。①还原性,可联系的内容有:银镜反应,用班氏试剂进行尿糖的测定,用斐林试剂进行组织中还原性糖的测定;②能跟酸起酯化反应;③氧化反应,可联系的内容有:动、植物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的比较,厌氧发酵(酒精发酵、乳酸发酵),兼性厌氧型微生物——酵母菌。 (2)蔗糖和麦芽糖的化学性质。①蔗糖不具有还原性,而麦芽糖具有还原性,可联系的内容有:还原性糖(还有果糖)与非还原性糖的鉴定;②水解反应,蔗糖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而麦芽糖水解生成两分子葡萄糖,可联系的内容有:蔗糖不具有还原性,而它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 (3)淀粉的化学性质。①跟碘作用呈现蓝色,可联系的内容有:用碘液检验淀粉;②水解反应,可联系的内容有:食物中淀粉的化学性消化的过程,工业上用硫酸等无机酸作催化剂水解制葡萄糖。 (4)纤维素的化学性质:水解反应; 3.糖类的功能: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4.绿色植物体内糖类的代谢 可联系的内容有: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 过程,叶片遮光实验,适当提高温室内CO2的浓 度,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反应式、过程, 中耕松土,种子的储藏,蔬菜的保鲜。 5.人和动物体内糖类的代谢 可联系的内容有:糖类的化学性消化过程及 部位,葡萄糖被吸收的方式、途径,葡萄糖在细 胞内的代谢,血糖的正常值,低血糖症、高血糖症和 糖尿病血糖浓度的范围,高等动物和人体在剧烈运动 时细胞呼吸的产物、能量,北京鸭等饲养动物的肥育 过程,糖代谢与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的关系。 6.人体内血糖平衡的调节 可联系的内容有:血糖的平衡及其意义,参与血 糖平衡调节的主要激素及其作用,参与血糖平衡的神 经——激素调节的具体过程,低血糖的病症、病因及 其防治,糖尿病的诊断、病症、病因及其防治。 7.生物学意义 ①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也是细胞的主 要能源物质;②淀粉和糖元分别是植物和动物细胞中 储藏能量的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word.

第十一章 糖类代谢--王镜岩《生物化学》第三版笔记(完美打印版)

第十一章糖类代谢 第一节概述 一、特点 糖代谢可分为分解与合成两方面,前者包括酵解与三羧酸循环,后者包括糖的异生、糖原与结构多糖的合成等,中间代谢还有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途径等。 糖代谢受神经、激素和酶的调节。同一生物体内的不同组织,其代谢情况有很大差异。脑组织始终以同一速度分解糖,心肌和骨骼肌在正常情况下降解速度较低,但当心肌缺氧和骨骼肌痉挛时可达到很高的速度。葡萄糖的合成主要在肝脏进行。不同组织的糖代谢情况反映了它们的不同功能。 二、糖的消化和吸收 (一)消化 淀粉是动物的主要糖类来源,直链淀粉由300-400个葡萄糖构成,支链淀粉由上千个葡萄糖构成,每24-30个残基中有一个分支。糖类只有消化成单糖以后才能被吸收。 主要的酶有以下几种: 1.α-淀粉酶哺乳动物的消化道中较多,是内切酶,随机水解链内α1,4糖苷键,产生α-构型的还原末端。产物主要是糊精及少量麦芽糖、葡萄糖。最适底物是含5个葡萄糖的寡糖。 2.β-淀粉酶在豆、麦种子中含量较多。是外切酶,作用于非还原端,水解α-1,4糖苷键,放出β-麦芽糖。水解到分支点则停止,支链淀粉只能水解50%。 3.葡萄糖淀粉酶存在于微生物及哺乳动物消化道内,作用于非还原端,水解α-1,4糖苷键,放出β-葡萄糖。可水解α-1,6键,但速度慢。链长大于5时速度快。 4.其他α-葡萄糖苷酶水解蔗糖,β-半乳糖苷酶水解乳糖。 二、吸收 D-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可被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不能消化的二糖、寡糖及多糖不能吸收,由肠细菌分解,以CO2、甲烷、酸及H2形式放出或参加代谢。 三、转运 1.主动转运小肠上皮细胞有协助扩散系统,通过一种载体将葡萄糖(或半乳糖)与钠离子转运进入细胞。此过程由离子梯度提供能量,离子梯度则由Na-K-ATP酶维持。细菌中有些糖与氢离子协同转运,如乳糖。另一种是基团运送,如大肠杆菌先将葡萄糖磷酸化再转运,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供能。果糖通过一种不需要钠的易化扩散转运。需要钠的转运可被根皮苷抑制,不需要钠的易化扩散被细胞松驰素抑制。 2.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肌肉和脂肪组织是通过被动转运。其膜上有专一受体。红细胞受体可转运多种D-糖,葡萄糖的Km最小,L型不转运。此受体是蛋白质,其转运速度决定肌肉和脂肪组织利用葡萄糖的速度。心肌缺氧和肌肉做工时转运加速,胰岛素也可促进转运,可能是通过改变膜结构。 第二节糖酵解 一、定义 1.酵解是酶将葡萄糖降解成丙酮酸并生成ATP的过程。它是动植物及微生物细胞中葡萄糖分解产生能量的共同代谢途径。有氧时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生成CO2和水,酵解生成的NADH则经呼吸链氧化产生ATP和水。缺氧时NADH把丙酮酸还原生成乳酸。 2.发酵也是葡萄糖或有机物降解产生ATP的过程,其中有机物既是电子供体,又是电子受体。根据产物不同,可分为乙醇发酵、乳酸发酵、乙酸、丙酸、丙酮、丁醇、丁酸、琥珀酸、丁二醇等。 二、途径 共10步,前5步是准备阶段,葡萄糖分解为三碳糖,消耗2分子ATP;后5步是放能阶段,

有关糖类代谢问题

剧烈运动以后为什么会肌肉酸痛? 不常锻炼的人,进行较剧烈的运动后,局部肌肉都会疼痛,这与肌肉内部的能量代谢有关。人体各种形式的运动,主要靠肌肉的收缩来完成。肌肉收缩需要能量,这能量主要依靠肌肉组织中的糖类物质分解来提供。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如人体处于静息状态时,肌肉中的糖类物质直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能量。但人体在剧烈活动时,骨骼肌急需大量的能量,尽管此时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都大大加强了,可仍然不能满足肌肉组织对氧的需求,致使肌肉处于暂时缺氧状态。结果糖类物质分解出乳酸,释放的能量也比较少。乳酸在肌肉内大量堆积,便刺激肌肉块中的神经末梢产生酸痛感觉;乳酸的积聚又使肌肉内的渗透压增大,导致肌肉组织内吸收较多的水分而产生局部肿胀。 经常运动的人,运动时肌肉能获得较为充足的氧气,糖类物质分解的乳酸较少,肌肉就不会有明显的痛感。 因此,我们平时应多锻炼,在运动前先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后要做些肌肉放松的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这样,肌肉的疼痛就可以减轻。 在饥饿时靠什么来维持血糖水平和能量供给 人体能量消耗的过程是及时吃的能量,肝糖原,脂肪,然后肌糖原,再到蛋白质,当到蛋白质是人基本已经快死了,所以长期饥饿时消耗的是肌糖原 饥饿过程中,糖异生主要在肝内进行。约占异生糖的80%。糖异生一般在以下情况下进行:1、在糖供应不足时进行——保证在饥饿情况下,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因体内储存的糖原有限,实验证明,禁食12~24小时后,肝糖原耗尽,此时糖异生显著增强,成为血糖的主要来源。另外,长期禁食后肾脏的糖异生也明显增加,从而维持血糖水平正常,保证在饥饿情况下,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2、在乳酸增加时进行——调节酸碱平衡:在剧烈运动或某些原因导致缺氧时,肌糖原酵解产生大量乳酸,引起组织pH降低,通过乳酸循环的糖异生作用,乳酸经血液运到肝脏可再合成肝糖原和中性的葡萄糖,不仅回收了乳酸能量,防止乳酸酸中毒的发生。3、在氨基酸增多是进行——协助氨基酸代谢实验证实进食蛋白质后,肝中糖原含量增加;禁食晚期、糖尿病或皮质醇过多时,由于组织蛋白质分解,血浆氨基酸增多,糖的异生作用增强,因而氨基酸合成糖可能是氨基酸代谢的主要途径。4、在摄取葡萄糖能力减弱时进行——补充肝糖原:由于肝葡萄糖激酶Km值高,摄取葡萄糖能力弱,即便进食以后也有相当一部分葡萄糖是先分解成丙酮酸、乳酸等三碳化合物,再异生成糖原,此途径称为糖原合成的三碳途径。 是什么导致了糖尿病人血糖升高 血糖高并不是说吃单纯的糖,吃的任何可以转化为糖的食物都可以导致血压高,因为这些食物最后变成血糖。导致血糖高的根本是血糖不能被细胞运用,血糖对人来说好比汽车的机油,所以糖尿病是是长期缺乏能量导致细胞死亡的,人就这样慢慢被饿死的。根本的问题是改变饮食生活习惯。均衡营养。 糖尿病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与代谢紊乱有关的表现,尤其是与高血糖有关的“三多一少”,多见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常不十分明显或仅有部分表现;另一大类是各种急性、慢性并发症的表现。 1.多尿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10.0mmol/L),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2.多饮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 3.多食多食的机制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倾向是葡萄糖利用率(进出组织细胞前后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降低所致。正常人空腹时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缩小,刺激摄食中枢,产生饥饿感;摄食后血糖升高,动静脉血中浓度差加大(大于0.829mmoL/L),摄食中枢受抑制,饱腹中枢兴奋,摄食要求消失。然而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或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虽然血糖处于高水平,但动静脉血中葡萄糖的浓度差很小,组织细胞实际上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刺激摄食中枢,引起饥饿、多食;另外,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泄,

第十一章非营养物质代谢

第十一章非营养物质代谢 一、内容提要 肝是人体多种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它不仅在蛋白质、氨基酸、糖类、脂类、维生素、激素等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还参与体内的分泌、排泄、生物转化等重要过程。 (一)肝的物质代谢特点 1.肝的糖、脂类、蛋白质代谢特点 (1)糖代谢肝通过肝糖原的合成、分解与糖异生作用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确保全身各组织,特别是脑和红细胞的能量供应。 (2)脂类代谢肝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运输等过程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肝将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以协助脂类物质及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肝是进行脂肪酸β–氧化、脂肪合成、改造及合成酮体的主要场所;肝是合成磷脂、胆固醇、脂肪酸的重要器官,并以脂蛋白的形式转运到脂肪组织储存或其它组织利用。 (3)蛋白质代谢肝在人体蛋白质合成、分解和氨基酸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除γ-球蛋白外,几乎所有的血浆蛋白质均来自肝,包括全部的清蛋白、部分球蛋白、大部分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多种结合蛋白质和某些激素的前体等;肝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代谢酶类,氨基酸在肝内进行转氨基作用、脱氨基作用和脱羧基作用;氨基酸代谢产生的氨主要在肝生成尿素。 2.肝在维生素、激素代谢的特点 (1)维生素代谢肝在维生素的吸收、储存、运输及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肝是人体内含维生素A、K、B1、B2、B6、B12、泛酸与叶酸最多的器官;肝可将很多B族维生素转化为相应辅酶或辅基。 (2)激素代谢许多激素在发挥其作用后,主要在肝内被分解转化、降低或失去其生物活性,此过程称为激素的灭活。 (二)肝的生物转化 1.生物转化的概念非营养物质经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使其毒性降低、

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点总结

各种组织细胞 体循环小肠肠腔 第六章糖代谢 糖(carbohydrates)即碳水化合物,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 根据其水解产物的情况,糖主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单糖:葡萄糖(G )、果糖(F ),半乳糖(Gal ),核糖 双糖:麦芽糖(G-G ),蔗糖(G-F ),乳糖(G-Gal ) 多糖:淀粉,糖原(Gn ),纤维素 结合糖: 糖脂 ,糖蛋白 其中一些多糖的生理功能如下: 淀粉: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 糖原: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 纤维素:作为植物的骨架 一、糖的生理功能 1. 氧化供能 2. 机体重要的碳源 3. 参与组成机体组织结构,调节细胞信息传递,形成生物活性物质,构成具有生理功能的糖蛋白。 二、糖代谢概况——分解、储存、合成 三、糖的消化吸收 食物中糖的存在形式以淀粉为主。 1.消化 消化部位: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 消化过程:口腔 胃 肠腔 肠黏膜上皮细胞刷状缘 吸收部位:小肠上段 吸收形式:单糖 吸收机制:依赖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SGLT )转运。 2.吸收 吸收途径:

过程 2 H 2 四、糖的无氧分解 第一阶段:糖酵解 第二阶段:乳酸生成 反应部位:胞液 产能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 净生成ATP 数量:2×2-2= 2ATP E1 E2 E3 调节:糖无氧酵解代谢途径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各种变构剂对三个关键酶进行变 构调节。 生理意义: 五、糖的有氧氧化 E1:己糖激酶 E2: 6-磷酸果糖激酶-1 E3: 丙酮酸激酶 NAD + 乳 酸 NADH+H + 关键酶 ① 己糖激酶 ② 6-磷酸果糖激酶-1 ③ 丙酮酸激酶 调节方式 ① 别构调节 ② 共价修饰调节 糖无氧氧化最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迅速提供能量,这对肌收缩更为重要。 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 ① 无线粒体的细胞,如:红细胞 ② 第一阶段:糖酵解途径 G (Gn ) 丙酮酸胞液

第十一章代谢调节讲解

第十一章代谢调节 一、知识要点 代谢调节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适应外界条件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生理机能。通过调节作用细胞内的各种物质及能量代谢得到协调和统一,使生物体能更好地利用环境条件来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根据生物的进化程度不同,代谢调节作用可在不同水平上进行:低等的单细胞生物是通过细胞内酶的调节而起作用的;多细胞生物则有更复杂的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因为生物体内的各种代谢反应都是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完成的,所以,细胞内酶的调节是最基本的调节方式。酶的调节是从酶的区域化、酶的数量和酶的活性三个方面对代谢进行调节的。 细胞是一个高效而复杂的代谢机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物质代谢和能量的转化。细胞内的四大类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在功能上虽各不相同,但在代谢途径上却有明显的交叉和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代谢的复杂性要求细胞有数量庞大、功能各异和分工明确的酶系统,它们往往分布在细胞的不同区域。例如参与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和脂肪酸合成的酶主要存在胞浆中;参与三羧酸循环、脂肪酸β-氧化和氧化磷酸化的酶主要存在于线粒体中;与核酸生物合成有关的酶大多在细胞核中;与蛋白质生物合成有关的酶主要在颗粒型内质网膜上。细胞内酶的区域化为酶水平的调节创造了有利条件。 生物体内酶数量的变化可以通过酶合成速度和酶降解速度进行调节。酶合成主要来自转录和翻译过程,因此,可以分别在转录水平、转录后加工与运输和翻译水平上进行调节。在转录水平上,调节基因感受外界刺激所产生的诱导物和辅阻遏物可以调节基因的开闭,这是一种负调控作用。而分解代谢阻遏作用通过调节基因产生的降解物基因活化蛋白(CAP)促进转录进行,是一种正调控作用,它们都可以用操纵子模型进行解释。操纵子是在转录水平上控制基因表达的协调单位,由启动子(P)、操纵基因(O)和在功能上相关的几个结构基因组成;转录后的调节包括,真核生物mRNA转录后的加工,转录产物的运输和在细胞中的定位等;翻译水平上的调节包括,mRNA本身核苷酸组成和排列(如SD序列),反义RNA 的调节,mRNA的稳定性等方面。 酶活性的调节是直接针对酶分子本身的催化活性所进行的调节,在代谢调节中是最灵敏、最迅速的调节方式。主要包括酶原激活、酶的共价修饰、反馈调节、能荷调节及辅因子调节等。 二、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诱导酶(Inducible enzyme) 2.标兵酶(Pacemaker enzyme) 3.操纵子(Operon) 4.衰减子(Attenuator) 5.阻遏物(Repressor) 6.辅阻遏物(Corepressor) 7.降解物基因活化蛋白(Catabolic gene activator protein) 8.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 cyclase) 9.共价修饰(Covalent modification) 10.级联系统(Cascade system) 11.反馈抑制(Feedback inhibition) 12.交叉调节(Cross regulation) 13.前馈激活(Feedforward activation) 14.钙调蛋白(Calmodulin)

糖类代谢和脂肪代谢

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第4节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糖类、脂肪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2、知道糖类、脂肪之间的转变关系。 3、初步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营养物质转变实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糖类、脂肪代谢及相互转变的实例,感受这两大类营养成分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营养物质的相互转变,逐步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 二、重点: 1、糖类的代谢 2、脂肪的代谢 三、难点: 糖类、脂肪之间的转变过程及途径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案 五、教学过程

附: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糖类、脂肪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2.知道糖类、脂肪之间的转变关系 3.通过学习营养物质转变,结合生活实际,养成健康的饮食与生活习惯 学习重点: 糖类、脂肪代谢过程 学习难点: 糖类、脂肪的相互转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知识回顾:人体消化系统组成、食物消化过程与消化酶;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生物体中能源物质的种类;细胞有氧呼吸的过程(三羧酸循环) (1)人体所需营养物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途径获得。当我们吃了食物,实际上食物__________(是,不是)已经进入了人体,而是需要先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才能够被利用。 (2)三大主要营养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淀粉的消化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消化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__方式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蛋白质的消化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消化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__方式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脂肪的消化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消化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方式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2.阅读,思考,讨论: 糖类代谢 (1)生物体细胞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__方式利用葡萄糖获得能量。 (2)动物体内的___ 细胞和细胞可以以形式储存一定量的糖类物质。(3)北京填鸭在肥育期要填饲过量的糖类饲料,减少运动,从而使鸭在短期内变成肥鸭,这说明什么? () 脂类代谢 (1)为什么长期偏食高油、高脂食物的人更容易肥胖? (2)饮食中摄入脂肪就不能控制体重了吗?

高中生物 糖类化学

第一章糖类化学 一、选择题(指出下列各题中哪个是错的) 1、关于糖类的叙述() A 生物的能源物质和生物体的结构物质 B 作为各种生物分子合成的碳源 C 糖蛋白、糖脂等具有细胞识别、免疫活性等多种生理功能 D 纤维素由α-及β-葡萄糖合成 E 糖胺聚糖是一种保护性多糖 2、关于多糖的叙述() A 复合多糖是糖和非糖物质共价结合而成 B 糖蛋白和蛋白聚糖不是同一种多糖 C 糖原和碘溶液作用呈蓝色,直链淀粉呈棕红色 D 糯米淀粉全部为支链淀粉,豆类淀粉全部为直链淀粉 E 菊糖不能作为人体的供能物质 3、关于单糖的叙述() A 一切单糖都具有不对称碳原子,都具有旋光性 B 所有单糖均具有还原性和氧化性 C 单糖分子具有羟基,具亲水性,不溶于有机溶剂 D 单糖分子与酸作用可生成酯 E 利用糖脎的物理特性,可以鉴别单糖类型 4、关于葡萄糖的叙述() A 在弱氧化剂(溴水)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 B 在较强氧化剂(硝酸)作用下形成葡萄糖二酸 C 在菲林试剂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 D 在强氧化剂作用下,分子断裂,生成乙醇酸和三羟基丁酸 E 葡萄糖被还原后可生成山梨醇 二、判断题(正确的写对,错误的写错) 1.单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类。 2.单糖有α-及β-型之分,其糖苷也有α-及β-糖苷之分,天然存在的糖苷为α-型。 3.糖苷主要存在于植物种子、叶片和树皮中,动物细胞中也存在少量糖苷。 4.异麦芽糖由两分子葡萄糖构成,它们之间的连接键为α(1→3)键。 5.蔗糖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他们之间以α(1→6)键连接。 6.葡萄糖是右旋糖,是许多多糖的组成成分。 7.果糖是左旋糖,是糖类中最甜的糖。 8.抗坏血酸是山梨醇的衍生物。 9.单糖与醇或酚的羟基反应可形成糖苷。 10.多糖可分为同质多糖和杂多糖两大类。 11.糖蛋白分子中以蛋白质组成为主,蛋白聚糖分子中以黏多糖为主。 12.糖脂分子中以脂类为主,脂多糖分子以多糖为主。 13.天然葡萄糖分子多数以呋喃型结构存在。 14.葡萄糖分子与强酸共热,可转化为糠醛。 15.异麦芽糖由两分子葡萄糖以α(1→6)键构成。 16.棉子糖在蔗糖酶作用下产生果糖和蜜二糖。

高中生物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1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机盐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B.脂肪、类脂和固醇都属于脂质 C.乳糖、葡萄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糖类 D.性激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参考答案】B 1.脂质的种类与作用: 脂肪:储能、维持体温; 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 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2.糖类包括: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植物)、核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动物)。 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 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原(动物)。 1.糖类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哪项不正确 A.糖类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 B.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C.糖原、淀粉都是动物细胞内的多糖 D.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2.“十点加餐”是指即使早餐吃得不错,到上午十点半左右有些学生也会感觉有些饥饿,为了“克服”这个困难,有的同学准备了巧克力作为补充,主要补充的是哪种物质A.脂肪B.蛋白质 C.糖类D.核酸 3.如下图表示某反应过程,图中的黑球表示两个相同的单糖,则图中a、b、c可分别表示 A.淀粉、淀粉酶、葡萄糖 B.麦芽糖、麦芽糖酶、葡萄糖 C.蔗糖、蔗糖酶、果糖 D.乳糖、乳糖酶、葡萄糖 4.下面是关于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磷脂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是构成膜的主要成分 B.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对维持生物体的生殖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C.脂肪只存在于动物的脂肪细胞中,而其他部位和植物细胞中没有 D.企鹅体内的脂肪有减少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的作用 1.【答案】C 【解析】糖类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A正确;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B正确;淀粉质植物细胞内的多糖,C错误;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D正确。 故选C。 2.【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而生命活动的需要分解大量的葡萄糖,因此需要维持血糖的稳定,故C正确。 3.【答案】B 【解析】依题意:“黑球表示两个相同的单糖”,其中两个相同是关键。从图所示的糖分子可知,这是一个二糖分子,在所学过的二糖中,只有麦芽糖是由两个相同的葡萄糖分子组成的,而蔗糖分子是由一分子的葡萄糖和一分子的果糖组成的;乳糖是由一分子

高中生物教案设计糖类

高中生物教案设计糖类 【篇一:生物必修一《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学设计】《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学设计 渭南市大荔县城郊中学邱荔 一、教材分析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第2章第4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细胞中糖类和脂质的种类和功能,本节内容连同本章其他章节是对细胞的物质组成的学习,是学 习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2)列举并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3)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 为骨架。 2.能力目标: (1)能进行小组自主学习和探究合作学习。 (2)会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3)能 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目标:(1)认同糖类和脂质的营养价值。(2)养成健康的 生活方式和习惯。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糖类的种类和作 用(2)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难点:(1)多糖的种类(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的学习紧密联系生活,如平日膳食的主要食物,脂肪在人 和动物体内的分布等,学 生也都有一定的经验基础,教师应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学, 将有助于增加教学内容的亲和力。但学生对于多糖的种类不太容易 理解,教师可以用比较形象的直观的图片等来帮助学生理解。五、 教学方法 1.列表法:通过举例、“思考与讨论”列出表格来分析比较糖类和脂 质的种类和作用。2.启发、讲解法:采用师生互动探讨式教学,通 过具体事实,启发学生发现、思考相关知识并得出结论。六、教学 设计 板书设计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细胞中的糖类

糖类代谢和脂肪代谢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是来自成都市新都区升庵中学的生物教师李珍。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现行高中生物沪科版高中第一册(试用本)第四章第四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内容可以说是对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的补充,是对本书主要知识的延伸和总结。根据前面的学习和初中的知识,并联系生活经验,学生对生物体内糖类、脂肪、蛋白质可以相互转变具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具体的代谢途径和转变过程却不甚了解。因此,我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情况,确定了本节的教学目标,并进一步确定了教学重难点。 接下来我将从四个方面来说一下这节课。 (一)教学环境设计 这节课我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基础,以问题探究为主线,以学生的“做”为核心,利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利用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和投影等方式提高互动效率,同时与传统的板书优势互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二)设计理念 本节的内容大多都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的,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且具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因此,我以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为指导思想,以问题驱动为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在“做中错,错中学”。 (三)教学风格 以高中生物新课标为教学理念,坚持科学性和实效性相结合,培养能力和提高认知相结合。通过例举常见的生活实例,创造亲切愉悦的学习氛围。 接下来,我重点说一下教学流程及对课堂的设计。 (四)教学流程 首先是问题引入,我是通过一组图片来导入这堂课的。今年7月,湖北多地遭遇有史以来最强暴雨袭击。相关报道每天都会出现,可以说是今夏最受关注的国内新闻之一。学生应该有所耳闻,所以能积极主动开始本节的学习。然后展示救灾物资去向清单,紧接着提问:“从救灾物品的种类看,人体从食物中获得的主要营养物质有哪些呢?”这样学生通过思考各食物主要的营养成分,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对象,开始本节的学习。 接下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自主探究,在新课之前,我设置了知识铺垫环节。即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1. 回忆三大营养物质的结构和功能;2. 联想生活中有关营养物质转变的现象;3. 联系已学知识总结物质代谢的基本规律。在思考讨论之后,学生在情感上能认同营养物质的转变,在认知上对物质代谢有总体的认识,为有效地进行自主探究奠定了基础。 知识铺垫之后,依次进行糖代谢和脂肪代谢的学习。首先是糖代谢途径,教材对于这部分知识的描述比较全面,需要补充说明的知识也比较少。因此,采用学生先自主学习后同桌讨论的模式进行,最后利用电子白板让学生展示代谢图解。这个时候我并不提供固定的格式,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模式去自由发挥,在展示环节让学生通过比较、修正,提高处理和归纳信息的能力。当然,最后我会逐步引导学生以血糖为核心,绘制血糖的三来源和三去向图解,帮助他们更有条理地认识这部分知识。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糖代谢,也让这节课更有趣,我设置了一系列的生活场景,让他们去分析可能发生的代谢途径。这样,他们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下,能更充分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学以致用。 脂肪代谢部分需要补充的知识点稍微多一些,因此在小组讨论之前,我提醒学生参考糖代谢图解,鼓励他们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大胆猜测,最后通过激烈的讨论明确各途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这部分知识,我设置了角色扮演环节,即让学生扮演营养师给出建议。比如,减肥能吃含脂肪的食物吗?要想减肥应该慢跑还是快跑?这样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脂肪

高中生物专题03 糖类和脂质(解析版)

专题03 糖类和脂质 一、知识必备 1、糖的种类

2、常见脂质的种类与功能 二、通关秘籍 (1)在细胞中,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有机化合物,其中储存有大量化学能。当其被氧化分解时,这些化学能就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所利用。因此,它们都是能源物质。三大能源物质的供能顺序:先是糖类氧化供能;当糖类供能不足时,再由脂肪、蛋白质供能;蛋白质一般不提供能量。 (2)正常情况下生物体能量主要由糖类供给(70%以上),因此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3)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是淀粉、脂肪;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是糖原、脂肪。不论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脂肪都是主要的储能物质。 (4)直接能源物质是ATP。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由ATP水解提供,储能物质所含能量只有转移到ATP中才能用于生命活动。

对点训练 1.如图所示为一种多糖的结构,该多糖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 【解析】该图为多糖结构图,由图可以看出,该多糖由多个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按结构来看是纤维素,仅存在于植物细胞,错误。 2.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 【解析】脂质中脂肪主要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正确。 3.蛇毒中的磷脂酶因水解红细胞的膜蛋白而导致细胞破裂() 【解析】蛇毒中的磷脂酶因水解红细胞膜的磷脂而导致细胞破裂,错误。 4.磷脂含有的化学元素与脂肪的不同() 【解析】磷脂含有的化学元素有C、H、O、N、P等,而脂肪的组成元素只有C、H、O,正确。 5.胆固醇既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解析】胆固醇既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正确。 6.如图是由3个圆构成的类别关系,则Ⅰ为淀粉、Ⅰ为糖原、Ⅰ为纤维素() 【解析】淀粉、糖原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三者相互并列,没有包含关系,错误。 7.食物中的麦芽糖可被人体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吸收() 【解析】食物中的麦芽糖是二糖,不能直接被人体小肠上皮细胞吸收,错误。 8.胆固醇在人体细胞的细胞膜上和机体的血液中都有分布() 【解析】胆固醇在人体细胞的细胞膜上和机体的血液中都有分布,正确。 9.生物膜都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 【解析】生物膜在组成上具有相似性,都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正确。10.脂肪和淀粉是所有细胞的储能物质() 【解析】脂肪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而淀粉是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错误。

2.3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练习

第3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糖类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麦芽糖在植物细胞中都能检测到 B.单糖、二糖和多糖在细胞内可以相互转化 C.糖类物质都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 D.糖类物质在细胞内不能储存 2.下列关于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均有还原性 B.葡萄糖和麦芽糖均可被水解 C.构成纤维素的是葡萄糖和果糖 D.乳糖可以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直接吸收 3.医生给低血糖休克病人静脉注射5%葡萄糖溶液,其主要目的是( ) A.供给全面营养 B.供给能源物质 C.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D.供给水分 4.下列叙述中,属于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共同特征的是( ) A.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 B.都含有C、H、O、N C.都是还原糖 D.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5.下列关于几丁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几丁质属于多糖 B.几丁质不属于可再生有机资源 C.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等领域 D.几丁质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 6.人体细胞中储藏能量的物质是( ) A.葡萄糖、胆固醇 B.淀粉、脂肪 C.淀粉、纤维素 D.糖原、脂肪 7.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磷脂、脂肪等都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B.一些脂质具有催化作用,例如性激素 C.动物细胞膜中不仅含有磷脂,还含有胆固醇 D.脂质的组成元素都是C、H、O

8.下列关于脂肪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脂肪分子是构成细胞膜结构的主要成分 B.脂肪分子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 C.脂肪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 D.脂肪含有大量的能量是由于其分子中氢的比例高 9.下列关于脂肪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脂肪由一分子脂肪酸和三分子甘油组成 B.动植物中脂肪酸的种类很多 C.根据碳链上是否存在双键,可把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D.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高,容易凝固 10.下列关于胆固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胆固醇在动物内脏、蛋黄等食物中含量丰富 B.只要不摄入胆固醇,体内就不会有胆固醇 C.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D.老年人的血管内壁上容易沉积胆固醇 11.种子萌发时的需氧量与种子所含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元素比例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消耗同质量的 有机物,油料作物种子萌发时的需氧量比含淀粉多的种子萌发时的需氧量( ) A.少 B.多 C.相等 D.无规律 12.关于生物体内脂质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质与糖类的组成元素相同 B.脂质与糖类可以大量相互转化 C.淀粉和纤维素都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D.相同质量的脂肪与糖原,脂肪含能量更多 13.关于哺乳动物体内脂质和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之一,也参与人体中血脂运输 B.食物中的葡萄糖可以被利用合成糖原,进一步储存能量 C.构成脂质和乳糖的元素都只含C、H、O这三种元素 D.维生素D能有效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14.如图是油菜种子在发育和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和脂肪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糖类代谢

糖类代谢 第一节糖的概念、分布及主要生化功能 糖类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体内,从细菌到高等动物都含有糖类物质。动物血液含有葡萄糖,肝脏、肌肉组织含有糖原。植物体内含糖最多,如根茎中的纤维素,种子及块茎中的淀粉,水果中的葡萄糖和果糖等。糖类含量约占植物体干重的80%。 经过化学分析,所有糖分子中都含有C、H、O元素,早先的研究发现糖类中H与O的比例是2:1,与水(H2O)中两元素的比例相同,所以糖类又称为碳水化合物。但是后来的研究发现并非都是这样,如鼠李糖(C6H12O5)、脱氧核糖(C5H10O4)等的H与O的比例不是2:1;而有些化合物如乳酸(C3H6O3)却并不是糖。目前认为糖是一类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合物和衍生物的总称。 能量供给是糖类的主要生理功能,人及动物所需要的能量主要靠食物中的糖类(尤其是淀粉)供给。食草动物和某些微生物还能消化吸收纤维素作为能源。糖类还是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纤维素是植物的茎杆中主要起支持作用的结构物质成分,在人及动物细胞间质当中的粘多糖也是结构物质;此外,糖类与蛋白质或脂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和糖脂在机体内有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如决定人血型的物质就具有糖结构的决定簇,肿瘤细胞所特有的抗原决定簇成分主要也是糖,高等动物血液循环中糖蛋白的存活时间受其糖链结构的控制,淋巴细胞和血细胞在循环系统中的寿命与其细胞表面的糖基有着密切的关系,核糖及脱氧核糖是核苷酸的组成部分,参与核酸的组成。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糖类及其复合物的生物学功能的重要性。 第二节自然界存在的重要多糖的化学结构及生理功能 一糖的分类 根据糖分子中糖单位的组成数目的多少特点,将糖类分为单糖、寡糖、多糖和结合糖四类。 (一)单糖 单糖(monosaccharide)是不能用水解的方法再进行降解的糖,是最简单的糖,是糖类生物大分子结构组成的基本单位。葡萄糖、果糖、核糖等都是单糖;葡萄糖胺、葡萄糖醛酸等是单糖的衍生物。 根据单糖所含碳原子数目的多少,可分别命名为丙糖(三碳糖)、丁糖(四碳糖)、戊糖(五碳糖)、己糖(六碳糖)、庚糖(七碳糖)。生物界存在的单糖及其衍生物近200种,而在人体内具有生理作用的单糖只有十余种,其中重要的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及脱氧核糖等。人体内葡萄糖以游离型和结合型两种方式存在,在体液中葡萄糖以游离形式存在,是糖在体内的运输形式,而以糖原结合形式贮存。而核糖和脱氧核糖都是核酸的组成成分,以结合形式参与体内遗传物质的形成。 (二)寡糖 寡糖(oligosaccharides)是由2个至10个少许单糖分子缩合而成的低聚糖。根据组成其分子的单糖数目多少,分为二糖、三糖、四糖等。二糖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寡糖,如蔗糖、麦芽糖、乳糖等。α-、β-、γ-环状糊精分别是由6个、7个、8个葡萄糖以糖苷键连起来的环形寡糖。此外还有许多种类的寡糖,它们与蛋白质结合以糖蛋白的形式存在,这些寡糖对糖蛋白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多糖 多糖(polysaccharides)是由至少20个以上的单糖分子缩合而成的多聚糖。它们广泛地存在于动植物体内,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植物多糖、动物多糖、微生物多糖;根据其组成成分的不同可分为同聚多糖和杂聚多糖。 1.同聚多糖或均一多糖 由同一种类的单糖分子缩合形成的多糖称为同聚多糖(homopolysaccharides)或均一多糖。最常见的同聚多糖是由葡萄糖缩合而成的葡聚糖,如植物淀粉、纤维素、动物糖原、几丁质等。糖原(又称动物淀粉)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和α-1,6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多糖,分子量约在100万~100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