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以情唤情,润物无声

以情唤情,润物无声

以情唤情,润物无声

——在学生的辩论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一、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上海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多种经济并存、多种文化碰撞,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更多的了解世界文明成果,但同时不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这一代学生的思想观念。在他们身上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国家意识淡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减退、民族忧患意识淡化、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意识不强等现象。在行为表现上,也出现了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缺乏、国家自强意识淡化、和谐相处能力较差等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对学生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案例选自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教材第二单元第6课,在将教材内容重新整合的基础上,我把课题命名为《劫难中的抗争——戊戌变法》。本课主要阐述了在甲午中日战争惨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民族危机如此严重的情况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挽救中华民族命运的救亡图存的变法改革运动。显然,这部分内容是极佳的民族精神教育素材。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次进步的、爱国的改革运动。通过对当时社会背景及变法过程、变法结果的分析,使学生看到戊戌变法是国民为了自强而进行的改革和采取的促进国家富强的探索,虽败犹荣。同时,也让学生看到近代中西方的巨大差距,产生民族忧患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要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并由此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从两次鸦片战争、中体西用、西学东渐、甲午中日战争等等近代史事件的发展中对中国近代的历史及19世纪末的中国国情有了一定的了解。鉴于学生在初一上学期的历史学习中已经养成一定的好的学习习惯,也具备了一定的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能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阐明自己的或者本组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或者本组的思想,课前我让学生提前预习一下本课的教材内容,自己则设计了以视频资料为导入,通过情景的创设来走近历史——以献计献策、穿越时空、传承借鉴、学史感悟等小组讨论、辩驳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深情讲述、生动的课件展示以及学生的讨论、辩驳、探究中去感受历史,以古鉴今。

二、过程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德、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语言习惯、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而青少年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在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政治觉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就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历史学科是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民族精神教育的显性学科。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贯彻民族精神教育,必须吃透教材,熟悉学生。吃透教材就要深入钻研教材,从整体把握住教材,并准确解读。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育人资源,进一步拓展研究,酝酿情感,默然于心。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工作必须激发和引导学生内在的积极性,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青少年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熟悉学生就要仔细研究所教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心灵世界、生活世界,创造生动的教育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认同。

本课中就初一学生感性思维较强,理性思维较弱的心理特点,不擅长从整体和结构上思考问题,思维多停留于事物表面,缺乏深度与广度,但又活泼、好动,争强好胜,跃跃欲试的年龄特点。以教材为依托,创设情景,配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富有感染性的肢体语言,设计讨论、辩驳等教学方式,以情唤情,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渗透民族精神的教育。

在播放一段剪辑的“19世纪末的中国被帝国主义国家瓜分”的视频资料,冲击了学生的视线之后,通过情景的创设来激发学生思考。以一句话概括19世纪末的中国国情,了解当时民族危机的严重,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再配以献计献策、穿越时空、史料阅读、传承借鉴、动脑筋等方式探讨、辩驳问题,层层深入,逐渐使学生铭记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从而产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社会责任感。

【实录】

片断一:

师:请同学们结合上节课内容的学习以及观看视频资料,思考一下,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19世纪末中国的情况?(剪辑的视频资料)

师:视频资料看完了,现在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19世纪末中国的情况?(PPT展示《时局图》)

生:19世纪末的中国是四分五裂的。

师:四分五裂的?这个词来形容19世纪末的国情合适吗??

生:不合适。应该说是19世纪末的中国被瓜分了。

师:很好,请坐。

师:甲午战败,举国震惊,堂堂的天朝上国居然被小小岛国日本打败。而这场战争是中日两国都向西方学习后的一次较量,19世纪60年代中国兴起洋务运动办厂练兵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日本则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明治维新改革运动,全面学习了西方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结果就是日本以全面的西学打败了我们片面的西学。然后也向西方列强一样要求割地、赔款签定《马关条约》,这更刺激了西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师:一个民族的深重灾难,可以促成一个民族的觉醒和奋起。面对着如此严重的民族危机,假如你是生活在19世纪末的一位热血青年,面对着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和日本的崛起,你会想到怎样去拯救我们的民族呢?请你来献计献策!

生:我觉得应该让报馆发行报纸,在报纸上公布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生:老师,我觉得他的想法不对。清政府怎么可能让报纸上出现不利于他们的议论呢。我觉得应该组织一帮人去推翻慈禧太后,杀掉慈禧。

师:很好,请坐。正如刚才同学讲到的,甲午战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清朝统治者不可能报道任何不利于自己统治的言论的。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杀掉一个慈禧就能挽救当时的民族危机吗?仅凭慈禧太后一人就能左右清朝的政局吗?

生:是呀,不能。

师:同学们还有其他的拯救良策吗?请畅所欲言。

生:我认为清朝政府应该学习日本,向他们一样进行彻底的变法改革,强大了之后再把中国的土地夺回来。

生:老师,我觉得不对。清朝政府当时那么腐败,变法改革也不能把土地夺回来。我认为应该推翻清朝的腐败统治。

师:很好,请坐。同学们看得远比当时的仁人志士更为深刻透彻。而在19世纪末,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认为应该象日本、俄国那样变法改革,于是,他们就掀起一场变法改革运动,来拯救我们的民族。那这场变法如何兴起的,结果又怎样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劫难中的抗争——戊戌变法》。

片断二:

师:“公车上书”是一群知识分子为了改变中国的命运做出的爱国行为。大家想过没有,假如你就是当时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你会在上面签下你的名字吗?

生:敢。

生:不敢。(小声)

师:清政府有“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签了名会有杀头的危险的,你还敢吗?

生:敢。

生:不敢。

师:为什么?

生:保家卫国,拯救民族。

生:杀头了,命都没了,还怎么救国。

生:法不则众,那么多人签名,总不能都杀了吧。

生:杀一儆百吗。

生:签了名能有实际的效果吗?清政府最后还是得屈服的。

师:同学们既有很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又能深入的思考问题,都很不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当时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1300多名举人纷纷签名上书了,因为他们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片断三:

师:戊戌变法我们分析完了,但是留给我们的思考并没有结束。从“公车上书”时的义愤填膺到谭嗣同牺牲时的英勇无畏,同学们从中是否感受到一种共同的精神在里面?

生:爱国精神。

师:是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民族危难的时刻众多爱国志士挺身而出奋起反抗,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

师:但是,我在其它班上课时有同学说:康有为、梁启超逃到国外去是胆小怕死不爱国了。你们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生:他们爱国,是想保存实力在斗争。

生:“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以后再变法改革。

师:那这样的话,谭嗣同的死不就是白白牺牲了吗?思考一下,谭嗣同放弃生的机会甘愿一死,值得吗?

思路一:可从谭嗣同献身精神给后人的激励方面考虑。

思路二:可从维新人士逃脱后继续斗争的作用方面考虑。

生:我觉得谭嗣同的死值得。以死来激励后人,唤起民族的觉醒。

生:我觉得谭嗣同的死不值得。死了后,命都没了,再怎么激励也没用,还不如留下来保存实力。

生:我觉得值得。谭嗣同是为捍卫自己的信仰而死。

生:我也觉得值得。他是想用死来捍卫维新变法的成果,表明变法的决心。

生:我觉得不值得。他的死有点以死来逃避变法的失败。他是因为变法失败悔恨而死。

生:我觉得值得。他的死体现中国人舍生取义、杀生成仁的思想。就是希望能唤起人们的觉醒。

生:我觉得值得。他以死的方式向清朝政府的统治者表明他们的变法改革是真的,是想警示统治者。只有变法改革才能救中国。

生:我觉得不值得。如果我是谭嗣同,我会选择逃亡。为腐朽的清政府去牺牲自己的生命,不值得。还不如保存实力再战斗。

师:很好,同学们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甚至XXX同学更加深入的思考,看问题更加透彻。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可是,我们要怎样过一生才算有意义?中国有一句古话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谭嗣同的死可以说是“重于泰山”。当然,为了保存实力,康、梁活下来了,历史证明他们的选择也是无可厚非的。梁启超后来成了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为中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不论是暂时的逃离还是留下牺牲的,他们都是光明磊落的,都是有着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

生:啊。

生:呜。

师:爱国主义精神在不同时刻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革命战争年代,为保家卫国,需要抛头颅洒热血。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那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又该如何体现呢?

师:梁启超曾经在他的《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同学是21世纪的少年,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学完了本堂课,请你尝试来做一个小小改革家。对现行的历史教育与教育制度提1——2条合理建议?(PPT显示“学史感悟”)

三、反思:

我在设计这堂课时,遵循课堂教学中情景感染、创设问题、激发思考、引导感悟的规律,积极倡导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等教学方式,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深入浅出,务求实效。

为了能把历史在学生眼前再现,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我尝试使用醒目的视频资料和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情景的创设与图片的解度与学生一起走近那令人悲愤的时代,去靠近屈辱的近代中国,帮助他们分析戊戌变法兴起的原因,从而使学生理解这次变法改革是国民为拯救民族命运,为了国家自强而采取的促进国家富强的探索,虽败犹荣。

我力求做到板块清晰,思路清楚,符合初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课堂内容紧凑并浅显易懂。通过让学生讨论、辩驳、体验、感悟,充分表现学生的自主性、民族性。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情感共鸣,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润物无声的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每一次提出的问题都是对教学内容的总结与升华,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考后,在感悟中去探究历史,更深刻的认识历史。尤其是在片段三中在学生的辩驳之后,我在总结“不论是暂时的逃离还是留下牺牲的,他们都是光明磊落的,都是有着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时,学生眼睛里闪烁出一种目光是我从来都没有看到过的,一种对康有为

等人强烈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民族责任感的崇敬之心油然而生,就在这瞬间迸发出来,无法压抑。我和学生都达到了一种感情上的共鸣。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受到了未曾有的震撼。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激发出奋发读书、振兴中华的激昂情感,没有一句口号,也没有一句说教,潜移默化的民族精神教育水到渠成。这可以说是本案例最为成功之处。

遗憾的是,本案例没能画出一个圆满的圆。如果我能够在学生讨论、辩驳对康、梁与谭嗣同不同做法的评价后进行总结时,让学生畅谈一下在现实生活中爱国主义的体现,补充现在中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我想会让学生由衷的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复兴中华的必然选择。历史服务现实的功能就会更好的体现。同时,更好的激发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情感,民族精神的效果亦更加完美。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师德标兵事迹材料)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师德标兵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祖山总校山神庙小学贾婉秋 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还有人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炬,赞扬他们的奉献精神。是啊,教师的职业如此神圣,怎能不让人珍惜?所以,自从1992年8月踏上那三尺讲台那刻起,我就就一直感到无比的光荣和幸福。多少年来,为了无愧于这光辉的职业、为了不负人们的期望。我始终手捧一颗爱心,怀着自己的梦想,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履行职责,为人师表,热爱学生,无私奉献,以高尚的师德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改革中创新,在和谐中育人。 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本人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工作,担任班主任并承担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以一种敬业、爱岗、奉献的精神,默默耕耘,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至高无上的事业。作为一名教师,我时时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来衡量自己、要求自己、提升自己,做学生的表率。人们常说,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应“不以善小而不为”,从我们亲自弯腰拾起地上的一张废纸做起,这种榜样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比如,每天早早到校打扫卫生,安全值班,我的这一举动,引起了老师们和同学们的注意,不用催促一句,他们都争先恐后地拿起扫把行动起来,按时按点到岗值班。我想,这就是师德的力量,润物无声“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是以其全部行为和整个人格来影响学生的,教师的一切行为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在日常生活中我一贯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处处做表率。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讲脏话,我带头使用文明用语,从不体罚、呵斥学生。不论是严寒的冬天,还是酷暑的夏日,我总是早早到校,开始时,往往是我第一个进入班级,后来,比我早的学生越来越多,整个学期,很少有学生迟到。教育学生实事求是,自己被学生难住时,绝不装腔作势,而是和学生一块探讨。与学生一块背诗词歌赋,和学生一块切磋写作技巧,与学生做朋友,和学生融在一起。用自己的言行规范学生的行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养成。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又面临期末考试,班级工作异常繁忙,这时我却不争气的得了重感冒,发烧,咳嗽,头沉得抬不起来。老师和同学们都劝我在家休息或去医院,可我是班主任啊,我是语文老师啊,现在面临的是期末考试啊,我不在,孩子们怎么办?为了班集体,为了孩子们,我只利用午休的时间,把输液瓶挂在办公室输液,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孩子们非常感动,学习更努力了,也更懂事了。就这样,我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道德风范,对学生实施教育,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时时处处起到表率作用。连我们的王校长都感动地说:这才叫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呢!看看你们班的孩子,多懂事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真爱打动,润物无声

修身立德润物无声,育人成才潜移默化

修身立德润物无声,育人成才潜移默化 摘要:现代的小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享受着父母、爷爷奶奶等家人的 独爱,这就使得他们一直是家庭的中心,这也就助长了他们过于自我、自私等不 良品质的形成,导致小学教育的德育教育任务更加繁重。小学德育工作质量直接 影响着小学生的性格生成。因此,小学必须要开展生活化的德育工作,切实改变 小学生的个性问题,使他们成长更为健康。本文便对如何展开生活化的德育教育 进行分析,对如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化生活元素实践活动社会时事 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明确指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已成为我国公民生活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的重要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在现代社会中,育人比教书更为重要。然而,现在的小学德育工作脱离了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过于宣扬为人民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等高尚情操,使得小学生对德育教育 不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小学德育工作效率十分低下。为了真正让德育发挥作用,我们必须要“知行结合”,开展生活化的德育教育,使小学生真正受到德育教育,成长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素质、有礼貌的大好青年。 一、加入生活中的德育元素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也是德育教育的直接受教者,只有能够真正引起学生注 意的德育内容,才能够真正发挥他们的能动性,从而自觉陶冶自己的心灵。开展 生活化的德育工作,自然就要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在德育教育中加入与小 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元素,便可以让小学生认识到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做 法是错的,从而自觉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切实发挥德育的教育意义。有一次, 我无意中听到班里有个同学在跟家长打电话,语气十分差,对着自己的家长说:“我都跟你说了中午不回去吃饭了,我要跟我同学一起吃,你好烦。”看到这个现象,我意识到现在很多学生对待自己的父母漠不关心,还经常觉得自己的父母唠叨,感受不到唠叨背后的关爱。于是,我利用这个机会,展开了一次“感恩父母” 的德育主题活动。在这个活动开始之前,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2013年全国 电视公益广告中一个关爱父母的公益广告。很多学生看到这个视频之后,都感受 到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并且意识到随着自己越来越大,父母就会越来越老,尤其 是在孩子成家立业之后,维系父母与孩子联系的几乎只剩下一部电话。在视频播 放完毕之后,我让学生们谈一谈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故事。很多学生都被这个视频 触动,反思了自己对父母的态度。很多学生都表示,他们会学着关心父母,跟自 己的父母说说心里话,帮父母分担家务等。 二、展开实践性的德育活动 小学生正处于探索社会、探索自然的成长阶段,他们更加喜欢通过亲自动手 与探究得到某个知识,而非老师与家长告诉自己应该怎么做。而“德育课堂,究其根本是一个引导儿童去探寻生活意义的课堂”,因此,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具有实践性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生活,发展个性。在展开德育教育的工作过 程中,我经常与同学的家长联系,让他们带着学生参与一些实践体验活动,比如 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们到动物园、植物园玩耍,让学生们树立保护动植物的意识; 家长还可以带着学生到福利院、养老院等公益单位参加志愿者的活动,让学生们 接受尊老爱幼、关爱同伴的德育教育;再者,家长也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博物 馆等地,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各地地域文化,从而树立热爱家

谈谈“情感认同”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318207102.html, 谈谈“情感认同”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作者:张孝君 来源:《管理观察》2009年第10期 有些人,阅读一篇好的小说,看一部好的电影,常常会兴奋不已,而听一堂政治理论课,却往往无动于衷、昏昏欲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同的反应呢?这是由于不同的外界刺激会引起人的不同情感所致。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但不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而是对自己与周围事物结成的某种关系的态度。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在与事物发生联系中,当他“认同”这种联系时,则愿意保持这种联系,而且对该事物产生更大兴趣,乐于接受其影响。这在心理学上叫“情感认同”。反之,若没有这种“情感认同”,就会否定自己与该事物的联系,对之无兴趣,更谈不上接受其影响。即便接受,也是表面的、虚假的,是不牢靠的。 任何正常人,都存在着理性和感性的双重心理表现。一般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主要依靠理性实现对教育内容的领会和掌握,而感性则是使教育内容转化为受教育个人内在意识和外在行动的先导条件。正如列宁指出的:“没有人的‘情感’,就不会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因此,思想教育中,其内容、形式方法必须有利于诱发“情感认同”,才能使受教育者易于接受思想教育的内容,增强教育效果。 一、求真务实,增强感染力 应当承认,在信息媒体发达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当代青年,对于思想教育所讲的道理,除了懂不懂之外,还有个信不信的问题。由于党风还有不正之处,社会上也有些阴暗面,一些同志看到这些消极因素时,自身又产生了一种消极的“心理折射”——对思想教育产生反感和排斥情绪。有时他们此决定取舍。基于这种心理状况,求真务实,使其感觉到你讲的,在现实生活 中“看得见”“做得到”,而且对他自己也用得着,才能激发其情感,打开其心扉,使其接受教育影响。例如,“抗震救灾”英模汇报团在全国各地巡回报告,常常是台上台下感情融为一片,气氛异常热烈。为什么这种有浓厚政治色彩的宣传,能赢得听众如此强烈的反响?就是因为是真人真事,摆的是实事,讲的是实事,发的是实感,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及革命道理实质化了,使人“看得见”“摸得着”,从而强烈地刺激起了受教育者的“情感认同”。 求真务实,要求教育通过创造性劳动,把所宣传的思想和精神凝集在一定的物质环境和客观对象上,给受教育者创造一个直观的、形象的、实际的,又能体现教育内容的情境,使其受到感化和熏陶。 求真务实的方法很多,如到社会中实地考察、访问;树身边典型,宣传本单位先进人物,等等,都能起到务实教育内容,增强感染力的作用。

如何将情感教育融入英语教学

如何将情感教育融入英语教学 摘要:学习中的情感与学习的认知活动是紧密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 关键词:英语教学;情感;情感教育;主体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275-01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在英语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做到以境育情、以知育情、以理育情、以情育情、以需育情。 一、以境育情 对学生倾注满腔热情,达到以情育情,形成师生间的信任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的天职,是一种具有伟大意义的情感活动。正如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所说的,“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看,重要一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教师既是学生年长的同志,同时又是

他们的导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抓住与学生特殊的交往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同学对他的爱,此来促进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人际情感交融,创设良好的氛围,优化教学效果。因此,情感教育就成为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层面,它辐射整个教育过程,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二、以知育情 不断加强英语专业修养,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去影响学生情感态度与英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表现在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沟通和传递。英语教师如果具有扎实的英语素养,如清晰、正确的英语发言,规范的英语语调,庞大的英语词汇储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及译技能,那么我们教师这种扎实的英语知识,在无形中会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并对教师形成一种崇拜感,这种崇拜感将激起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这无疑会提高学习效率,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起到教学相长的妙效。 三、以理育情 利用课堂时间,结合学习内容,尽可能地把情感态度的交流和讨论渗透到英语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借助于多媒体等手段,制作丰富多彩的教学软件,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英语交际和学习氛围,着重

浅谈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李文瑞

浅谈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李文瑞 发表时间:2017-11-02T14:17:43.523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7期作者:李文瑞[导读] 教学过程中情感及其渗透力量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成败优劣。 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第一中学校李文瑞 情感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也是英语教学的目的,起着激发、定向、推动、引导和调节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中情感及其渗透力量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成败优劣。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从而实现他们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呢? 一、倾注热情,以情育情,以情激情,达成师生间的信任 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的天职,是一种具有伟大意义的情感活动。每一个教师都有爱,但能否对后进生倾注更大的热情和更多的关爱是检验一位教师师德好坏的重要标准。将情感教育融于后进生的转化之中,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真心实意的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也就是说,对他们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相互谅解,使他们感到你不仅是他们的师长,同时又是他们的朋友。只有这样,他们才愿意和你进行思想交流,对你敞开心扉倾吐心声,教师才能及时掌握他们学习、生活和思想活动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反之,没有信任的教育就如没有沟通的桥梁,更谈不上教育的效果了。此外,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希望,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加倍去努力。 二、正确评价,激发学生的自信,尝试成功的喜悦 学生信任教师,并乐于接受教育,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自信,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自信是一种积极、肯定又切合实际的自我评价。人们往往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来感知自己,然后做出相应的自我评价。如果外部评价不恰当,就会产生由于缺乏正确的自我知觉而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的后果。学生的外部评价主要来自教师,因此教师的评价十分关键,尤其是对那些后进生的评价。对他们的评价应遵循“评价积极性原则”,即: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这样,评价结果就不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厌恶学习。前面提到的教师的爱就是一种积极肯定的评价。此外它还可以体现在其他方面: 1、课堂中,结合教学进行信心教育。英语教学中经常会用到大量的例子,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注意例句的选用,尽量避免一些可能损伤学生自尊心和打击学生自信心的句子,如:在用 although 一词造句时,以下两个句子都正确无误: (1) Although he worked very hard, he didn‘t pass the exam. 尽管他非常努力的学习,却没有通过考试。 (2) Although he failed the exam, he didn’t lose heart. 尽管他考试不及格,他并不丧失信心。 但是很显然,例句(2)比例句(1)更具乐观色彩。长期下去,这种乐观、向上的课堂气氛会对学生产生虽微妙却能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可做出及时的评价,如:对表现好的,别忘了用“Very good!” (很好!)、“Excellent!”(好极了!);对表现一般的,也可用“Good”(好)、“well-done”(不错)来表扬,让他们品味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培养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对表现欠佳的,切不可加以斥责或冷嘲热讽,可以用“Make it easy.”(别紧张)、“It doesn’t matter, just have a try”(没关系,来试一下)、“Try it again.”(再试一次)、“I believe you can doit better next time.”(我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做得更好)等这类鼓励性的话,是他们感觉到自己也在不断进步,从而消除惧怕紧张情绪。 2、课后结合作业检查,做出积极评价。所有的学生都十分关心和在意老师给自己的作业评价,因为一个分数,一句评语都表现了老师对自己的态度,作业评价是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的一块园地,也是同学们之间相互比较的根据、相互竞争的动力。细致的批改、积极的评价,不仅反映了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也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批阅时不仅要给予对、错评价,而且还要对于学生写错的予以更正并指出错误原因,同时教师自己还要写好阅后记。试想一个老师改作业从来只有一个日期的话,恐怕学生连作业发下来后看一眼的兴趣都没了,长此下去,作业、学习的兴趣也就没了。 3、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办板报英语角、举办英语竞赛活动等,让他们充当其中能胜任的角色,从而在参与中充分表现他们的才干,在活动中积极培养他们的自信。自信心总是和自主性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活动,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自己的力量,从而树立信心。 此外,成功感是英语学习中非常宝贵的积极情感的体验,它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倾注热情,激发自信不是教师的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勇敢的付诸实践,让他们不断以自信的心态、进步的愿望,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努力提高成绩,增强综合素质,争取成功。只有这样,他们的自信才能在成功的作用下成为源源不断的动力。

情感哲学与情感教育(课后答案)

1、情感哲学是以研究()为中心的一门学科。 A、情感世界 B、情感规律 C、情感价值 D、情感变化 我的答案:B 2、下列哪一项不是学校情感教育的形式。() A、语文教育 B、道德教育 C、艺术教育 D、体育教育 我的答案:D 3、人类的科学中,情感研究的进步是最缓慢的。() 我的答案:√ 4、父爱比母爱产生的晚,父爱具有排他性和明确性.() 我的答案:× 1、()是人性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A、思想 B、道德 C、心理 D、情感 我的答案:D 2、下列哪一项不是爱情的情感形式的层次。() A、自然性 B、社会性 C、时间性 D、文化性 我的答案:C 3、情感领域的首要条件是()。 A、文学艺术 B、个体体验 C、心理分析 D、管理科学 我的答案:B 4、文学家是通过了解别人的情感,进而表现情感,达到共鸣。()我的答案:× 5、情感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不同,它更注重个体体验。() 我的答案:√ 1、现在的情感世界是()的。 A、个性化 B、感性化 C、理性化 D、情绪化 我的答案:C

2、在情感研究的方法中,()是人学。 A、处世之道 B、管理学 C、艺术 D、文学 我的答案:D 3、在情感研究的方法中,()是情感表现。 A、处世之道 B、艺术 C、管理学 D、文学 我的答案:B 4、爱情的自然目的是组建家庭,繁育后代。() 我的答案:√ 5、中国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根基,道家文化为表象。() 我的答案:× 1、下列哪一项不是研究情感世界的一般规律。() A、情感辩证法 B、情感价值 C、情感历史观 D、情感科学 我的答案:B 2、()是基于情感科学的原理,和情感科学相连。 A、情感技术 B、情感价值论 C、情感历史 D、情感规律 我的答案:A 3、为了满足更高级的情感需求,出现了与情感相关的产业,即()。 A、情感文化 B、情感社会 C、情感经济 D、情感科学 我的答案:C 4、管理科学是研究情感的重要路径。() 我的答案:√ 5、在情感领域中,现代艺术朝向正面情感。() 我的答案:× 1、下列哪一项不是情感的群体目标()。 A、人性生存 B、幸福生存 C、诗意生存 D、和谐社会 我的答案:B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目前我们使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特别强调了一项教学任务——情感教育。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感教育呢?这里我谈谈个人的体会。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英语教学富含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又是英语教学的先导。 ①所谓英语情感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有利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自信心、主动性和目的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为实施情感教育,一些老师就搞成了刻意的去寻求“情感点”,效果是适得其反。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情感教育的强调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那么作为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做好“情感”教育呢? 首先,我认为不应该把“情感”教育作为刻意追求的一种教学手段或一个教学过程,而应该是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学习方式。 ②谈到教师作为课堂上的语言输入和教学组织者,不仅是知识和智慧的传播者,也是学生的榜样,其情感的力量有时比知识本身的传播更能影响学生。记得在原来的教材中,初三年级Have a good time 这部分的教学中,讲到了我们国家的第二大岛海南岛作为著名的旅游圣地,它的民族、人口、名胜、景观等各方面的内容。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我专门上网找到了海瑞、东山岭、万泉河、海南的少数民族等方面的图片,让我们那些几乎没有去过海南的学生大开了眼界,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可是我总觉得还是不够,应该再给学生拓展更高层次的认识着眼点,我找来一幅中国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海南岛。学生不经意间,很自然的,我的情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目标达到了。我们的教学重点之一——宾语从句也再次呈现。 再者,我认为情感教育在现行的教材中几乎每个单元每个话题都隐含着相应的教育内容,教师应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因素,有目的、有意识地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在每节课上,随时展开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英语的同时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其实,情感教育的内容就是一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话语。但就是那画龙点睛的一句话,会令那些情商越来越低的学生在眼花缭乱的课堂表演过后有更深的情感体会。因为情感因素除了对学习过程产生直接影响,也是影响学习效果和成功程度的重要因素。 ③情感教学原则体系中的核心原则就是寓教于乐。这条原则的基本涵义是使学生在快乐兴趣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教师让学生在“乐中学”到“学中乐”的情感转化体验中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比如这学期我们学八年级(下)Unit 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许多男孩子对科幻很着迷的,我让他们下去查

育人潜移默化 立德润物无声

育人潜移默化立德润物无声

育人潜移默化立德润物无声 根据晋中市及晋中开发区教育局关于创建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学校的要求,为提高我校师生的文明习惯,大兴礼仪之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稳步推进,我校按区教育局文件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把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扎实开展了创建区级文明礼仪教育示范校工作。通过开展文明礼仪活动,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现将我校开展文明礼仪示范校创建工作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加强领导,宣讲礼仪,营造氛围 首先,我校成立了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教育活动领导小组,使我校文明礼仪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并结合我校实际研究部署各项工作,把文明礼仪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校长亲自抓,政教主任具体抓,班任和代课教师一线抓,学校教职工全员抓,学生家长配合抓的工作格局。其次,在认真学习上级活动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了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各种制度和实施计划,规范了学校管理。第三,学校以建设“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学生”为主题,营造了浓郁的宣传教育氛围。活动初期,学校加大了对学生文明礼仪知识宣传的力度,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制作各种版面和标语、利用召开师生大会、校园红领巾广播、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手抄报等多种形式,使广大师生认识到了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明礼仪意识深入人心,成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行动,形成了人人讲文明、个个讲礼貌的良好氛围。 二、主题明确,开展活动,循序渐进 我校本着“突出重点、分段实施、逐步推进、重在实效、主体参与、师生互动、实践育人”的原则,从学校教育和学生实际出发,确定了以“学礼仪知识,做文明学生,创文明校园”的工作思路,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为切入点,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等为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稳步推进文明礼仪教育,努力建设和谐校园。 第一阶段:以校园礼仪教育为主,兼顾其他礼仪的培养,开展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和学生行为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师长,主动问好,弯腰把碎皮、纸屑扔进垃圾桶;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等方面的礼仪行为。策划、养成、固化学校文明礼仪,

润物无声,育人有道

润物无声,育人有道 发表时间:2019-06-27T12:39:02.077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8月总第315期作者:陈汝君[导读] 孩子因为教育而美丽,教育因为有了孩子而充满活力。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心小学528329 摘要:孩子因为教育而美丽,教育因为有了孩子而充满活力。作为小学班主任,教书之余,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教学、班会、家访、个别谈话等有声教育,还需要一些无声的教育,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无声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与孩子们朝夕相处,我时刻感受着他们所透露出的天真、顽皮、可爱和善良。为了呵护他们天真美好的一面,我尝试了无声教育,用爱与他们进行心灵的微妙接触。 一、动之以情,施之以爱 小楠是我们学校的一位“风云人物”,只要一提到他的名字,没有一个老师是不摇头的。他时常挑战班规,和同学顶嘴,调皮捣蛋得让身边的同学都对他敬而远之。对于他,我是黔驴技穷,一筹莫展,每次他犯错,我这还没开口他就已经主动承认了所有的“罪状”,态度诚恳得让你批评不下去。我苦口婆心地和他讲道理,却没有一点效果。课间总能听到同学们的抱怨,“老师,小楠用开水弄湿了我的课本。”“老师,小楠把杂物间的垃圾桶弄翻了。” “老师,小楠往楼下扔东西。” …… 没错,他就像是《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我曾经以为我只要像唐僧一样喋喋不休地念个紧箍咒,他就会乖乖听话,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屡试不爽,终于有一天让我找到了突破口。那是一个上午,小楠一反常态,静静地坐在课室里,也不知想到了什么,突然就哭了起来。同学们议论纷纷,我很快就注意到了,把小楠带到了辅导室,这时他已经泣不成声了,我没有急着开口,而是让他静静地哭。等他平静下来,我才得知,平日里,爸爸妈妈忙于生意,只有奶奶的悉心照料,可现在最关心他的奶奶却住进了医院。 一直以为他是个十恶不赦的“大魔头”,不曾想他也有如此柔软的一面。安抚完小楠的情绪,我给小楠妈妈打了电话,让她把电话拿给奶奶听,电话这头是握着手机紧张得颤抖的小楠。我拍拍他的肩膀,示意他不要让奶奶担心。打完电话,知道奶奶的病情并无大碍,小楠激动地对我说:“谢谢你,老师!” 这件事过后,我不再对小楠喋喋不休,而是开始找他的闪光点,我发现他是一个心地善良,诚实可爱的孩子,班会课上,我对他乐于助人的行为大力表扬。一段时间的努力,同学们对他的“投诉”渐渐少了,他开始融入了这个集体,而我也成了他写在作文里的《我最喜爱的老师》。 几经周折,小楠还是孙悟空,但他已经不再是大闹天空的孙悟空,而是跟着唐僧降妖除魔、西天取经的孙悟空。我想,唐僧收服孙悟空,用的不是紧箍咒,而是爱。动之以情,施之以爱,即便顽固如石头,也能接受你的语言,你的行为和你的思想。 二、身教相佐,触动心灵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孩子身上留下印记。作为崇高的典范,学生的楷模,我们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也许是学校对我的磨练,入职的第一个学年,我就分到了一个卫生特糟糕的班级。每一次卫生检查,我们班都会被扣分。我深知,破口大骂、严厉惩罚对他们是掀不起波澜的,我开始从自身做起。 一次手工课后,学生把手工课上用剩的废纸扔得满地都是,我站在教室门口,久久没有开口,学生开始把目光注视在我的身上,等待着我的狮子大吼,而我按捺着怒火,静静地走过去,俯下身捡起地上的碎纸片,然后开始讲题。等学生开始做练习时,我又走下去,时而辅导学生,时而俯下身子拾垃圾。慢慢地,学生不好意思了,当我走到他们身边的时候,赶紧伸出手捡起了垃圾,说:“老师,还是我来吧。”等我再回到讲台的时候,教室总算恢复的原本的样子。接下来的几个星期,我都会到课室收拾垃圾,一个月过去了,课室的垃圾渐渐少了,学生随手扔垃圾的现象也不见踪影了。 当学生犯错时,我们都会去批评,然而,无声的行动远胜于千万句有声的批评,用我们的行动去感染学生,看似批评无痕,实则润物无声,触动心灵。以“无声之语”纠正学生的言行,在心与心的碰撞中学生的责任感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升华了,学生的心灵净化了。 三、书信寄语,评语寄情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教育是高层次的有效的教育手段。为了更好地管理班集体,我在学生面前立君威,学生在我的面前就是一个“听话”、“服从”的好学生。可我并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爱做什么,更不知道他们遇到了怎样的生活问题,也无法深入他们的生活去引导他们。 一次课堂上,我发现班里的小宁睡着了,想到他没有完成作业,我在课堂上严厉地批评了他。第二天,作业收上来了,他错得一塌糊涂,上课居然还是打瞌睡,我生气地冲到他的面前,让他站起来,直至更正完作业才能坐下。第三天,小宁上课又睡着了,我气得想直接打电话给他妈妈,可正当我回到办公室时,桌面上出现了一张邹巴巴的纸,是小宁写给我的一封信。原来小宁的爸爸出了车祸,小宁妈妈到医院照顾,小宁承担了家里的所有家务活,由于休息不好,导致了小宁每天上课都没有精神,课堂知识没有弄懂,作业也没法用心完成。得知了事情的原由,我懊恼不已,拿起笔,给小宁回了信。在我的帮助下,小宁的学习生活回到了正轨,而我和小宁的交集却越来越密,当他遇到问题时,他不再回避,而是悄悄在作业中给我留言,与我分享。 小宁的事情虽然过去了,而我却在这件事中得到了成长。原来要了解每位学生的思想、心理状态以及学习生活情况,引导他们正确面对,不是一味地说教,无声的交谈也许更能撼动心灵。当学生没有按照自己预设的路线走的时候,不妨动一动笔,在作业上写一写评语,设一个班主任寄语,与学生书面对话,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自己满腔热忱的关怀,推心置腹的情感。 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赢得孩子的信赖,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才能在教书的同时育人。班主任更要做教育的有心人,不要一味地喋喋不休,有些教育虽无声,却有道。 参考文献 [1]张丽娜润物细无声——德育论文[J].学周刊,2015,(35):18。 [2]刘清强教育需爱似春雨,润物细无声[J].贵州教育,2018,(19):45-46。

国外情感教育理论与思想

国外情感教育理论与思想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情感教育理论 卡尔·罗杰斯是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他基于心理治疗的理论和原则,对教育目的、教育过程和师生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人阐述,进而开创了“非指导性教育”理论。 罗杰斯主张“以受教育者为中心”来组织教育,学校按照人本主义精神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把每一位受教育者都培养成为有主见、适应性强、具有解明个性的人。他主张教育者与受教育敞开心扉,坦诚相见,喜怒哀乐要表现出来;主张教育者接受受教育者获取知识后的满足和遇到未知事物的恐惧与迷茫;主张教育者要设身处地站在受教育者的立场上考察或认识受教育者的所思、所言、所为。 他强调要使受教育获得学习方法和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教育者的任务应是创设间题情景,创造学习条件,提供学习资源,鼓励受教育者积极探索,最限度地挖掘受教育者的学习潜能,使受教育者的学习尽量赋有个人意义,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人本主义对教育改革的积极意义。人本主义主张教育要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要纠正传统教育中忽视人,压抑人性的倾向;在教育过程中要主动调动受教育者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同时,还要重视教育中的情意因素,用情和爱,用信任和真诚去教育,以培养受教育者健康的思想感情和人格;此外,还主张教育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而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如何学习,使受教育者掌握独立学习的科学方法,这一点对于当今教育中只重视知识传授,而不顾及学习方法的情形,无疑是有益的。 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动力”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毕生身体力行他的“和谐教育”思想,即“通过丰富多样的精神生活,保证个性全面发展,保证个人天赋才能的充分表现,保证学习富有成效”。“和谐教育”的支柱是一种内在的“情感动力”系统。 他认为道德、智力、情感、审美、创造和体力等要素构成每个学生精神世界,对学生施加影响时,“不可只有智育(更不能只有学习)而无德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切不可只有课堂学习而无多方面的精神生活。” 他认为儿童“情感动力”的激发关键在教师,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智力的、道德的、审美的、身体的、心理的、情感的文明的源泉),只有德才兼备的教师,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教师要有驾驭学生思维的艺术,有高度的洞察力和灵活性,随时变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我们的传统教育,长期以来由于受特殊认知模式的影响,认为课堂教学是纯粹的智能教育,教师在课堂上所侧重的是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很少涉及到情感教育。偶有涉及,也是几句硬梆梆的诸如“你应该如何,不应该如何”的教条。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情感认识,以致长大后出现错误或偏激的道德行为。2002年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伤黑熊事件,足以暴露出现阶段青少年情感教育的缺失。《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到,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小学生的情感教育。所谓情感教育,它和智育、美育一样,是青少年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即在教学过程中用美文灌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会之以情,由无数的“情”的操作而综合为“情操”的生成,达到心灵和心灵的藕合。语文和其它学科相比,似乎更强调情感。翻开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那些文质兼美、图文并茂的文章中充满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亲朋好友、对同志的真挚情感,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淡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情感蕴涵在课文中,教师要引领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方法进行情感教育。 一、通过朗读,渲染情感 情感,应该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尤以朗读最为重要。朗读是通过读出词语和句子的声音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因为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把储存信息的文字符号载体变成带有朗读者情感色彩的抑扬顿挫的语音,往往会还原出作者本身所要传达的情意,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使学生受到直接的感染。 (一)教师示范读,学生听中生情。郭沫若在《文艺论集》中描述道:“立在海边,听着一种轰轰烈烈的怒涛卷起吼来的时候,我们不禁要血跳腕鸣,我们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种勇于进取的气象”。听节奏有力的涛声,能引发人的情思,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自然能引起审美情感。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师范朗读非常重要。学生通过听,通过观察教师朗读时的表情,初步体会课文的感情基调,是喜爱还是愤恨?是讽刺还是赞美?从而正确把握自己的情感。 (二)学生自己读,读中悟情。课文不是无情之物,课文愈好,思想感情愈强烈、愈真挚。要想有效地领会好课文的思想情感内涵,单单依靠他人讲解,分析说明是不行的,学生必须要自己朗读,才能借助体味和揣摩课文内在意蕴。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散文,语言亲切,感情真实,通过反复朗读,以至达到可背诵的程度,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通过朗读作品中的人物、情景便跃上纸面,作品的情感便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如《再见了,亲人》一文,各段写法类似,均由话别引出发生在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令人荡气回肠的往事。教学时应凭借朗读理解其意,感知其情。在朗读描写大娘冒着生命危险为志愿军送吃的这一部分时,对描写大娘动作的词要求重音朗读,辅以缓急恰当的语气,读出朝鲜大娘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一心挂念志愿军战士的慈母之情。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情感基调,加强感情朗读,以达到升华情感体验之目的。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其情调,明确其情理,激扬其情怀。 二、创设情境,以境生情 情境,又称教学情境或学习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具体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根本保证。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是指运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绘和动作演示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口诵心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教学法。情境创设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演化成有声有色的客观世界和动人的人类生活。对描摹祖国壮丽山川、名胜古迹的课文,要让学生眼观文字,耳听音乐,脑现图画,神游佳境,获得赏心悦目的欢愉,激起热爱祖国的情怀。对写人叙事的课文,要再现人物活动的场景,想起人物的音容笑貌,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师风师德心得体会

师风师德心得体会 导读:本文是关于师风师德心得体会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师风师德心得体会】 一、确立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奋斗目标 思想素质方面: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要求自己,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大力提倡热爱学生、爱岗敬业、务实创新、敢于奉献等职业精神。 业务能力方面:认真备课上课,指导学生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所学知识,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 教学行为方面: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谩骂和歧视学生。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无偿辅导,不得搞有偿家教,不得收受家长钱物,不求家长办私事。 师表形象方面:仪表朴素、整洁、端庄、高雅,不在学生面前吸烟,不在工作时间喝酒,不在上课时间打手机、会客。 二、制定师德考评细则。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强化师德素养,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根据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围绕教学一日常规,共从20个细小的方面制定了师德考评细则,学期末通过同事互评,领导小组评,家长评确定每学期师德先进个人。

三、抓好师德教育四个环节。 健全领导机构,制定活动方案,召开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宣布我校师德建设实施细则和学习内容,以及奖惩办法。利用映山红广播站、校报、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加强宣传,把师德建设活动做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抓细抓实,并请家长、学生、同行共同监督。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学校重视师德,教师注重师表,学生尊重教师,家长配合学校的良好氛围。建立教师个人师德档案,装入档案袋。汇编学习材料,我校汇编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学习材料有:领导讲话;法律法规;决定意见;师德风范;(孟二冬、方永刚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及2007年全国部分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材料)规范要求,如《白银市中小学教师十要十不准》、《平川区教师八条禁令》及学校关于教学常规管理的具体要求和教师文明礼仪规范要求。 以“学”养师德。强化学习,提高认识是师德建设的基础。学习学校汇编的材料。学习方法采用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以“规”约师德。在师德建设活动中规范教师行为,重申各项规章制度,并明确落实各项制度的责任人,并注重过程管理与反馈。以“标”导师德。用榜样引路,学习先进事迹,提高典型教师的影响力和示范力,号召教师向典型学习,推动师德建设不断上新台阶,在学校中形成自强不息、诚实守信、敬业爱生、乐于进取的精神风貌。以“情”化师德。以情育人润物无声,这是师德建设的催化剂。以爱为基情为诱导是“人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号召广大教师积极帮扶生活困难、学习困难、或其它困难的学生,用教师的爱感化学生,为孩子的快乐成长做

育人无形润物无声

育人无形润物无声 ——记扬波中学佘红云老师 在我们的理解中,老师是最崇尚的字眼,它引领着无数懵懵懂懂的无知孩童进入一个科学知识的世界。扬波中学的佘红云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模范,她虽然是我们的思想传递着,但她却时常像母亲一般用细腻的双手和尔雅的眼神抚养我们长大。虽然我刚迈上这艘“扬波”金轮还不到一年,但我觉得她是我六年成长中最难以忘怀的一位一一她没有浓妆艳抹的装饰,没有姿态娉婷的身材,也没有缠绵悱恻的语调,但佘老师,凭她那股亲和力和朴素感深深吸引了我,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刻痕。 佘老师,是我们奠定基础的启蒙者。一次佘老师的嗓子哑得很厉害,仍然为我们认认真真讲课。那天正好讲的是《生命的意义》,老师动情地讲了保尔在战场上与敌人拼搏及写完《钢铁是怎样练成的》长篇小说的故事,教育我们怎样做人的道理。课堂上佘老师这样认真教我们文化知识和做人道理,平时管理班级也是对我们严中有爱。对较差的学生不厌其烦,一次次、一遍遍帮助引导他们。一位入校时较差的学生在老师细心指导下现在已有了较大的进步。 佘老师在管理我们的同时,也在培养我们班干部的能力,她可不像有的班主任那样撒手完全让班干部去做事。平时她注意观察班干部的工作,时时处处教她们怎么去做,怎么做好。让班干部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提高能力。所以,我一直觉得我们班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和余老师息息相关的。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她们哺育了一棵又一棵稚嫩的幼苗,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出色的人才。而我觉得佘红云老师不愧这个称号,她对工作兢兢业业,孜孜不倦,正应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耳熟能详的千古名句,是她铺设好我们脚下的一步步基石,犹如渡船一般把我们带向成功的彼岸!

情感哲学与情感教育--孙晶洁

《情感哲学与情感教育》学习总结 孙晶洁20141207021023 想当初,抱着提高情商的想法和学习情感哲学的目标,选择了这门尔雅选修。通过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与学习,我发现,这门课给予我的,远不止是实现了我的预期目标,还有更多值得珍藏的东西。 这门课最打动我的,是联系实际这一点。原本以为课程会是纯理论性的说教和总结,却没想到会是这么“接地气”,把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以实际来印证理论,以理论来引导实际,教导我们生活处处充满情感哲学,善于从琐碎生活中得到感悟。 我印象最深的是杨岚教授讲的“药家鑫案”,她用我们身边真切发生的事情作案例,系统分析了不同人群的情感特征,尽量完整还原不同人的心理世界,用全面的眼光看问题,冷静,客观。教授用了整整两节课来讲这个案例,我想到了她之前讲的一句话“在别人的教训中成长”,是的,我们可能没有经历过太多挫折困难,更没有感受过惊心波澜,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长不大的借口。或许有些事情并不是只有亲身经历后才刻骨铭心,在别人的教训中成长,同样不失为一种智慧的选择。 同样深深感动我的,还有这门课传递出的满满的社会责任感。忘不了杨岚教授在讲“李天一案”,“马加爵案”时的痛心惋惜,更忘不了她在引用“爸爸去哪儿”例子时对家庭教育问题的剖析,还有在讲“大妈有医保”时的欣慰,由小及大,由表及里,在这门课上,我们真切感受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教授引导我们要时刻关注社会问题,内心充满正能量,做有责任感的新一代大学生。 学习这门课,我还学到了心理疏通的方法,了解了心理疏通的必要性。确实,现在大学生活会有很多造成心理冲突的因素,面对这些,如果不好好疏通,后果不堪设想。各类高校由于学生矛盾问题引发的惨案着实应引起我们警惕与反思。 这门课分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两方面,现在说一下线下辅导学习。辅导学习的最大亮点是从自身经历中得到启示,这一点,老师开了个好头。老师主动敞开心扉,给我们讲述了自己的成长故事,由此一步步来引导我们参与话题讨论,大胆说出自己。在讨论中,彼此更了解,也学会了换位思考,更能实际践行线上学习的理论,很好的对线上学习进行补充,这一点是令我深有触动的。 要说建议的话,就是希望老师多做一些话题链接,放视频或小片段也是一种方法的,由此来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回想起来,由刚接触这门课时的局促迷茫,到现在的沉醉其中,它传递给我

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1-06-08T16:56:27.560Z 来源:《学英语》(初中教师版)2011年第43期供稿作者:刘娟[导读]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学校教育成败的一个标准。刘娟四川中江县御河中学校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学校教育成败的一个标准。常言道:“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耳提面命式的教育方法必然会给教育带来危机,“亲其师,信其道”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应牢记的真谛。 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及目标 英语学习中的情感,是指学习者对英语和英语使用所持的态度、对本族语与外语的关系以及本族文化与所学语言国文化关系的看法。情感对学习有动力或阻力作用。基本的情感可分为快乐、悲哀、愤怒和恐惧等;高级的社会情感可分为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等。积极的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情感对记忆的影响 学生如果萎靡不振,毫无兴趣地学习教材,那么记忆的效果就会差得多;当任务完成,学生内心受到触动的时候,记忆效果就会好得多;当学生觉得自己的力量能克服困难,且由此引起了愉快时,对于识记教材就会有更好的效果。这就是说记忆力与人的情绪状态密切相关。 情感对思维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有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有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像音乐指挥那样激起学生的情绪,使之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从而为进一步启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英语情感教学策略 1. 激发学习动机,揭示学习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是必需的老师。很多成功的外语学习者都一直对学习外语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必须让兴趣在教学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有趣而且有意义的内容,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动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此外,电视、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有帮助。教师还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口语竞赛、联欢等活动。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教师应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活动,运用各种讨论形式来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在导言课上,可让学生多听英文歌曲。如教no matter+wh-?这一语言点时,我让学生欣赏、学唱Right Here Waiting,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在讲Table Manners这一话题时,我购买了食品、饮料及刀叉,上课时一一展示给学生,让他们了解这些物品的英语表达及如何使用刀叉吃西餐。整节课学生都兴高采烈,异常活跃,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创设的情景,激情的演绎,使学生获得了体验,增强了乐趣。 2. 自主探究学习,发挥学习潜力 在明确学习目标和激发学习动机后,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多种感官进行自主学习。情景教学使用的语言更接近学生,更接近生活,内容更直观,更易被学生吸收。引用学生较为熟悉或能够理解的生活实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景,通过语境激活背景知识,促使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个过程既可以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也可以将新知识直接置于情景中进行教学,使学生更直接、更主动地进行语言学习活动。 3. 组织交流讨论,形成合作学习氛围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参与和合作的教学理念。英语的“情景教学”、“活动课教学”以及现在提倡的“任务型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合作。通过合作学习,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合作精神是培养情感态度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内容上,积极给他们创造合作的空间,多开展分组活动(group work)、角色扮演(role play)和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teaching),在各种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另外,在合作形式上也要有变化,有时我把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让他们优势互补,互相带动;有时为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就让他们自由组合;有时又把男生和女生进行不同的组合,分工合作,相互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没有良好的合作意识,教师是不可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 再者,教与学是双向的,老师和学生也要建立融洽、民主的互动关系,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教学过程及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如课前的Free Talk和Duty Report,不失为很好的教学环节。情景的设置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这时,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既是发动者和组织者,又是参加者和评判者。在对话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热情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英语表达思想,充分肯定他们在口语中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学生之间的交流、参与,可增进学习主体意识;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可增强课堂凝聚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频繁交流,形成了合作气氛,获得了交际的乐趣。 4. 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人际关系 师生之间坦诚、无拘无束的交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当热情,富有同情心,多采用恰当的鼓励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尊心,建立信赖、理解型的情感人际关系。课堂气氛应融洽,不宜过于拘谨、死板或严肃。对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错误应采取谨慎的态度,多使用积极反馈。经常地在交流过程中或大庭广众之下“有错必纠”,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和怕出错误的紧张感,增加焦虑感。实际上,学生的语言错误很多都是过滤性的,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他们会自己改正,所以应尽可能给学生更多的积极反馈,少给消极的反馈。同时,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大胆使用外语进行交流,也要允许学生有保持沉默的权利,因此课堂上外语教师的耐心尤为重要。 英语情感教学应努力把情感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与目标,把培养学生的兴趣、态度和自信心放在首位;把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学会学习、自我监控、自我评价;把文化渗透在爱国主义教育和增强世界意识之中,加强对学生的品格、语言能力等的全面教育。要一切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根本上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仅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而且培养其获得知识的能力。这样,“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才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