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备考之解受力分析问题的两种常用方法

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备考之解受力分析问题的两种常用方法

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备考之解受力分析问题的两种常用方法
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备考之解受力分析问题的两种常用方法

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备考之解受力分析问题的两种常

用方法

受力分析问题是教师资格考试中常考考点之一,无论是客观的选择题,或者主观的案例分析中,都会有所涉及。所以,卷面想要获得高分,少不了对这一部分的熟练掌握。接下来就以真题为例,介绍下解受力分析问题的两种常用方法。

(一)整体法与隔离法

(2013年上教资笔试单选第3题)如图所示,A、B、C三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m、m0,物块B放置在物块A上,物块A用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定滑轮与物块C连接,绳与滑轮之间摩擦不计。若B和A一起沿桌面向右做匀速运动,则可判断(重力加速度为g)( )。

A.物块A与桌面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0g

B.物块A与B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0g

C.桌面与A之间,B与A之间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同,其合力为m0g

D.桌面与A之间,B与A之间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反,其合力为m0g

【解析】对于这类连接体的问题,题目中都会给出各个物体的状态,同时在问题中或者选项里,涉及各个物体各自的受力。对于这类问题,一般就采用整体与隔离法。首先,把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在此题中A、B即为一个整体。然后研究整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此题中整体做匀速运动,所以整体的合外力为零,整体收到绳给的向右的拉力,所以必然收到向左的等大的摩擦力。所以物块A与桌面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0g,选项A正确。此时,分析完整体以后,再对整体中的个体进行分析,即把A、B进行隔离,对其中要研究的个体进行受力分析,一般情况下选择受力少的个体为分析对象,此题中我们选择B进行受力分析。整体中的个体保持和整体一样的运动状态,B也在匀速运动,所以B的合外力仍为零,我们仅研究运动方向即水平方向的受力即可,此时会发现B并未受到拉力,所以必然不存在摩擦力,否则将会合外力不为零。所以选项B、C、D均错误。此题选择A。

【技巧】对于这类问题,我们一般先用整体法求出合外力以及加速度,再用隔离法对受力少的个体进行受力分析,求出物体间的力。

★同型练习

(2015年湖南益阳沅江市市直招聘)如图所示,物体B叠放在物体A上,A、B的质量均为m,且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行,它们以共同速度沿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C匀速下滑,则( )。

A.A受到斜面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mgsinθ

B.A受到B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

C.A,B间没有摩擦力

D.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θ

【解析】仍然采用整体与隔离法。首先,对整体分析,并将整体重力分解,可知沿斜面方向上,重力的分力与摩擦力等大反向,故A受的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大小为2mgsinθ,故选项A正确;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A受到B的摩擦力应沿斜面向下,故B错误;对选项B受力分析可知,B受重力、支持力;将重力分解可知重力有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要使B能匀速下滑,受力一定平衡,故A对B应有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故选项C错误;由于AB间为静摩擦力,无法确定动摩擦因数,故选项D错误。所以此题选择A。

(二)矢量三角形法

(2014年下教资笔试单选第3题)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绳的另一端固定于O点.现用水平力F缓慢推动斜面体,小球在斜面上无摩擦地滑动,细绳始终处于直线状态,当小球升到接近斜面顶端时细绳接近水平,此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N以及绳对小球的拉力FT的变化情况是( )

【解析】此类受力分析问题最大的特点就是某一个物体的所受的力一般都是3个,且是共点力。我们知道,力有三要素,作用点、大小还有方向,因为这三个力是共点力,所以作用点不用考虑,剩下的三个力六要素中,一般有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确定,另一个力的方向或者大小确定,最后一个力完全不确定,即6个要素知道3个时,我们即采用矢量三角形法。此题属于第二个力的方向确定大小不定。我们需要先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重力、支持力FN、拉力FT。先画出大小方向不变的重力,然后以重力的终点为起点画出方向不变的支持力FN,再以重力的起点,连接支持力FN方向上的任一点,确定拉力FT的大小,方向指向重力的起点,连成矢量三角形。如图:

由于重力不变、支持力FN方向不变,且从已知图形知β>θ,且β逐渐变小,趋向于0;故斜面向左移动的过程中,拉力FT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β减小,当β=θ时,FT⊥FN,细绳的拉力FT最小,由图可知,随β的减小,斜面的支持力FN不断增大,FT先减小后增大.故D正确.ABC 错误。故选D。

【技巧】这类存在变力的问题,切记盲目揣测,根据题意,按照顺序先画大小与方向不变的力,再画大小或者方向不变的力,最后再画变力。当画出矢量三角形以后,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了。

针对受力分析问题,难度一般不会很大,掌握方法不仅可以增加做题的正确率还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在这里希望大家熟练掌握解受力分析问题的两种常用方法,做题时灵活应用。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真题与答案解析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初中物理学科 一、单项选择题(8) 1、……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声音的特性” (5分) 正确答案:B.音调 2、……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5分) 正确答案:A.赫兹通过实验发现电磁波 3、……“嫦娥四号”是我国探月工程计划中的一颗人造卫星 (5分) 正确答案:C.卫星的绕行速度为 4、……空间某静电场的电势 (5分) 正确答案:B. 5、……可以固定点电荷P为圆心作两个同心圆 (5分) 正确答案:选项缺失 6、……题目缺失 (5分) 正确答案:题目缺失 7、……题目缺失 (5分) 正确答案:题目缺失 8、……题目缺失 (5分) 正确答案:题目缺失 二、简答题(2) 暂缺 三、案例分析题(2) 11、……(1)什么是比热容(4分) 正确答案:(1)什么是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2)指出学生解答的错误并给出正确答案。①质量;③受热均匀;④使水或者煤油受热均匀;⑤温度;煤油;煤油升高温度比水的高,表明水的比热容比煤油大。(3)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设计教学片断。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物质的比热容

是怎么定义的呢?生: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师:很好,那么我们要 想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大小,根据,可以有几种方法呢? 生:保证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看谁吸收热量多,谁的比热容就大。师:吸收热量多少怎么来判断呢?生:看加热时间,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热量越多。师:没错,我们可以通过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看谁加热时间长,谁的比热容大,同样的,也可以加热相同时间来保证吸收热量相同,比较他们的温度变化,温度变化大的,比热容小。为了观察方便,我们选择第二种方式来进行。那在其中为什么要用搅拌器来缓慢搅拌呢?生:让物质受热均匀。师:回答的很准确,为了让液体上下受热均匀,我们可以缓慢的用搅拌器进行搅拌。同时呢,我在使用酒精灯加热烧杯时,石棉网的作用又是什么呢?生:使其受热均匀。 12、……下面是教师在初中物理“大气压强” (1)阐述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6分)(2)对上述课堂实录中老师存在的(12分)(3)设计一个教学方案(12分) 正确答案:(1)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地球周围包裹着厚厚的大气层,这些空气同样受重力的作用,同时空气又具有流动性,因此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换句话说,由于地球对空气的吸引作用,空气压在地面上,就要靠地面或地面上的其他物体来支持它,这些支持着大气的物体和地面,就要受到大气压力的作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大气压力,就是大气压强。(2)①教师角色的把握:新课改要求,教师应该由“传授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该教师不能转变自己的角色,过分依赖教材,也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这与新课标的要求是相悖的。②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师依然把教材当做圣经来对待,课程内容改革之后,教师要做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一味地让学生结合教材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发展,而且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具有科学性,在授课过程中也不注意物理思想方法的合理渗透。③教学方式的选择:该教师看似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过多的使用多媒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重结论轻过程,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种纯灌输式的学习,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④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要定位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该教师未能达成教学目标,学生没有学会,也不会学,而且学的没有情趣。所以,该教师追求的教学效果非常狭隘,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效果的定义过于简单。 ⑤教学提问:该教师对于学生的问题简单的进行否定,评价也过于单一,没有充分起到激励和甄别的功能,没有对学生的疑问做出解答,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会的知识依然没有理解,会降低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3)教学片段如下: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液体内部处处都有压强,这是因为液体能够流动。那空气也可以流动,是不是空气中也有压强呢?学生:可能有吧。教师:这个大气其实是同样具有压强的。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老师这儿有一杯牛奶和一个吸管,谁能过来试一下看能不能将牛奶喝到嘴里。学生尝试之后回答。学生1:老师,我发现吸不上来,吸管上面有个洞。教师:那为什么有个洞就吸不上来呢?学生讨论并尝试解释。教师:当我们喝牛奶时,用力一吸,使管内液面上方的空气压强减小,而外界大气压强不变,这样外界大气压强大于管内上方气体压强,于是液体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压”入嘴中;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的方法与技巧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的方法与技巧 高中物理力学题受力分析解题方式 第一、如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1. 明确研究对象,并把它从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 分析物体的受力,首先要选准研究对象,并把它隔离出来。根据解题的需要,研 究对象可以是质点、结点、单个物体或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2. 按顺序分析物体所受的力 一般按照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分析较好。“重力一定有,弹力看四周,摩擦 分动静,方向要判准。”弹力和摩擦力都是接触力,环绕研究对象一周,看研究对象与 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面(点),每个接触面对研究对象可能有两个接触力,应根据弹力 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逐一分析。 3. 只分析根据性质命名的力 只分析根据性质命名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不分析根据效果命名的力, 如下滑力、动力、阻力、向心力等。 4. 只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所施加的力 研究物体A的受力时,只分析“甲对A” 、“乙对A” 、“丙对A”......的力,不分析“A 对甲”、“A对乙”、“A对丙”......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的认为通 过“力的传递”而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5. 每分析一个力,都应能找出施力物体 这种方法是防止“多力”的有效措施之一。我们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时,只强调物体 受到的作用力,但并不意味着施力物体不存在,找不出施力物体的力不存在的。 6. 分析物体受力时,还要考虑物体所处的状态 分析物体受力时,要注意物体所处的状态,物体所处的状态不同,其受力情况一 般也不同。如:放在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随传送带一起传动时,若传送带加速运动,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向前;若传送带减速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向后;若传送带匀速运动,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 第二、力学部分常用的分析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是从局部到全局的思维过程,是系统论中的整体原理在力学中的应用。它 的优点是:通过整体法分析物理问题,可以弄清系统的整体受力情况,从整体上揭示

教师资格证面试问题技巧

教师资格证面试问题技巧 教师资格证面试问题技巧 面试内容 回答规定问题(结构化) 考生由工作人员引导进入指定面试室。考官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2道规定问题,要求考生回答。时间5分钟左右。 试讲或演示 考生按准备的教案(或活动演示方案)进行试讲(或演示)。时间10分钟。 答辩 考官围绕考生试讲(或演示)内容进行提问,考生答辩。时间5分钟左右。 教师资格面试流程 各类考生面试程序如下: 抽题。 考点工作人员登录面试测评系统,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 备课。 考生持试题清单、备课纸进入备课室,撰写教案(或活动演示方案)。准备时间20分钟。 回答规定问题。

考生由工作人员引导进入指定面试室。考官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2道规定问题,要求考生回答。时间5分钟左右。 试讲或演示。 考生按准备的教案(或活动演示方案)进行试讲(或演示)。时间10分钟。 答辩。 考官围绕考生试讲(或演示)内容进行提问,考生答辩。时间5分钟左右。 评分。 考官依据评分标准对考生面试表现进行综合评分。 教师资格证面试技巧 外在的准备 无论男女,干净整洁。女孩如果会化一点淡妆最佳,让考官感觉到你非常重视这个考试,很想成为教师。男生至少做到刮干净胡子,发型不邋遢。冬天参加面试,建议把羽绒服脱在考场门口外,让考官看到你比较庄重的穿着,这是很好的第一印象。 结构化的准备 结构化考试主要是针对从教三观的考察和表达能力的初步考察。很多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不必纠结,但是平时要有练习量,同时也要有对教育领域的关注度,知晓相关新闻,学会思考评论。 试讲的细节

如果对自己的备课准备很有信心,可以先交教案,但前提是很有信心,否则不宜冒险;如果拿着教案,要大大方方地看;教案除了交上去的一份,自己可以再写一份框架图,能够在试讲过程中迅速明了下一步设计的环节;试讲过程中要同步书写板书,如果有合适的副板书,是可以提分的,说明考生懂得板书的意义并运用得当,有比较全面的准备;讲完擦黑板,会让考官很欣赏你,但是如果忘记擦不会影响分数。 答辩的思路 答辩不必纠结,坦诚最重要,答辩一般会根据考生的试讲随机追问,会涉及考生试讲中出现的小纰漏,考生无须掩饰瑕疵,如果确实是存在的问题,坦然承认,并说明补救措施,如果是涉及考官没有听明白的地方,考生可以详细解释教学设计的意图,并作出示范。 技巧一:了解考情 教师资格面试究竟考什么?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要顺利的通过教师资格面试,就首先要清楚它考察的形式是什么,才可以把自己的学习用对方向,避免南辕北辙。 教师资格面试一共有15分钟的时间,在这15分钟以内会考察试讲、答辩。试讲的时间为10分钟,最后的5分钟是答辩的时间,所以我们可以简单的归纳为10+5的形式。 那什么是答辩呢?

高一物理力学受力分析专题(精选)

受力分析练习: 1.画出静止物体A 受到的弹力:(并指出弹力的施力物) 2.画出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并写出施力物:(表面不光滑) B A A 静止不动 A 向右匀速 A 沿着斜面向上运动 A 相对斜面静止 A 沿着斜面向下运动 A 匀速下滑

3:对下面物体受力分析: 1)重新对1、2两题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在图的右侧画)2)对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并写出各力的施力物) 3)对水平面上物体A和B进行受力分析,并写出施力物(水平面粗糙) 4)分析A和B物体受的力分析A和C受力(并写出施力物) A沿着水平面向左运动A沿着墙向上运动A 沿着水平面向右运动 A、B相对地面静止 A与皮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 A、B一起向右匀速运动 A、B一起向右加速运动 A、B相对地面静止 木块A沿斜面匀速上滑 A、B相对地面静止A、 B、C一起向右加速运动 A、B一起向右加速运动 物体静止不动 A 在水平力F作用下A、B沿桌面匀速运动,

思路点拨 1、如图所示,质量为m=2kg 的物体在水平力F=80N 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上,物体与墙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用二力平衡知识可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 ,弹力大小为________N 。(g=10N/kg ) 2、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质量为20kg ,物体与水平面间1.0=μ,在运动过程中,物体还到一个水平向左的大小为F =10N 的拉力的作用,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 ,方向_______。(g=10N/kg ) 3、如图,A 和B 在水平力F 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试分析A 、B 物体 所受的力,并指出B 所受的每一力的反作用力。 基础训练 1、如图所示的物体A ,放在粗糙的斜面上静止不动,试画出A 物体受力的示意图,并标出个力的名称。 2、重G =5N 的木块在水平压力F 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面上,则木块所受的静摩擦力f = N ;若木块与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则当压力F N = N 时木块可沿墙面匀速下滑。 3、如图(1)人和木板的质量分别为m 和M ,不计滑轮质量及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保持系统静止 时,求人对绳子的拉力T 2=? 4、如图所示,物体A 沿倾角为θ 的斜面匀速下滑.求摩擦力及动摩擦因数。 5、如图所示,重G 1=600N 的人,站在重G 2=200N 的吊篮中,吊篮用一根不计质量的软绳悬挂,绳绕过不计质量和摩擦的定滑轮,一端拉于人的手中。当人用力拉绳,使吊篮匀速上升时,绳的拉力T 及人对吊篮底部的压力N ’多大? 6、两个大人和一个小孩沿河岸拉一条小船前进,两个大人的拉力分别为F 1=400N 和F 2=320N ,它们的方向如图所示.要使船在河流中间行驶,求小孩对船施加的最小的力。 7、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在外力F 的作用下物体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求物体与平面间的摩擦力系数。 F

2016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真题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下面是小张同学列举的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错误的说法是()。 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 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2.小球m用长为L的悬线固定在O点,在O点正下方处有一个光滑钉子C,如图所示,今把小球拉到悬线成水平后无初速度地释放.当悬线成竖直状态且与钉子相碰时()。

A.开关S断开时.a,b两点电势相等 B.开关S闭合后.a,b两点间的电流是3 A C.开关S断开时,C1带的电荷量比开关S闭合后C1带的电荷量大 D.不论开关S断开还是闭合,C1带的电荷量总比C2带的电荷量大 5.如图所示,均匀带正电的绝缘圆环a与金属圆环b同心共面放置,当a绕O点在其所在平面内旋转时,b中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且具有收缩趋势,由此可知,圆环a()。 A.顺时针加速旋转 B.顺时针减速旋转 C.逆时针加速旋转 D.逆时针减速旋转

6.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0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①当F<2μmg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②当F=5/2μmg时,A的加速度为1/3μg。③当F>3μmg 时,A相对B滑动。④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中,正确的选项为()。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④ 7.在图中所示的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片由下至上移动时()。 A.伏特表V和安培表A的读数都减小 B.伏特表V和安培表A的读数都增大 C.伏特表V的读数增大.安培表A的读数减小 D.伏特表V的读数减小.安培表A的读数增大

高中物理——相似三角形法在受力分析中的应用.doc

高中物理——相似三角形法在受力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三角形法”指的是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尤其是准平衡态,即动态平衡过程)时找到两个相似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边长表示长度,另一个三角形的边长表示力的大小。利用相似三角形法可以判断某些力的变化情况。 例题:如图所示,在半径为R 的光滑半球面上高h 处悬 挂一定滑轮,重力为G 的小球用绕过滑轮的绳子被站在 地面上的人拉住,人拉动绳子,在与球面相切的某点缓 缓运动到接近顶点的过程中,试分析小球对半球的压力 和绳子拉力如何变化。解:受力分析,不难看出由G 、 N 、F 构成的力矢量三角形与由L 、R 、h R +构成 的几何三角形相似,依对应边成比例得: N G F R h R L ==+解得R N G h R =+ ,L F G h R =+ 又因为R 、h 、G 是恒量,所以N 不变,L 逐渐减小,F 逐渐减小。 例题: 如图所示,支架ABC ,其中 2.7AB m =, 1.8AC m =, 3.6BC m =, 在B 点挂一重物,500G N =,求AB 、BC 上的受力。 解: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杆AB 受到拉力作用为AB T ,杆BC 受到支 持力为BC T ,这两个力的合力与重力G 等大反向,显然由矢量`G 、 AB T 、BC T 构造的三角形与图1中ABC ?相似,由对应边成比例 得:AB BC AB BC AC T T G ==把代入上式,可解得750AB T N =,1000BC T N =。

例题:如图所示,竖直绝缘墙壁上的Q 处有一固定的质点A ,在Q 的正上方的P 点用丝线悬另一质点B ,A 、B 两质点因为带电而相互排斥,致使悬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由于漏电使A 、B 两质点的带电荷量逐渐减少,在电荷漏电完之前悬线对悬点P 的拉力大小( ) A. 变小 B. 变大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解: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设PA =L ,PB =l 由几何知识知:△APB ∽△BDC 则: ,即:T PB mg PA T mg L ==l 因为T 和T’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T =T’,故选C 例题: 如图所示,用线把小球A 悬于O 点,静止时恰好与另一固定小球B 接触。今使两球带同种电荷,悬线将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θ1,此时悬线中的张力大小为T 1;若增加两球的带电量,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将增大为θ2,此时悬线中的张力大小为T 2,则( ) A .T 1T 2 D .无法确定 例题: 如图,竖直绝缘墙壁上有一带电小球A ,在A 的正上方的P 点用长度为L 的绝缘丝线悬挂另一带电小球B ,使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而使两小球互相排斥。由于漏电,A 、B 两质点所带的电荷量逐渐减少,在电荷漏完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丝线的拉力一直不变 B .丝线的拉力先变大后变小 C .A 、B 之间的库仑力先变大后变小 D .A 、B 之间的库仑力一直变小 精 品 文 档

教师资格证面试技巧:语文试讲概述

教师资格证面试技巧:语文试讲概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是我们参加教师统一招聘考试并最终走向教师岗位的第一步,对于教师资格证面试,很多考生还不甚了解,而对于想要考语文资格证的考生来说,尤其不知道该如何在10分钟内上好一节指定的课程。今天,华图教师网就为大家介绍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语文科目的相关考情。 资格证面试,包括三个环节,5分钟结构化问答+10分钟试讲+5分钟答辩,其中需要讲课的部分就是10分钟试讲。很多参加资格证面试或者教师招聘考试的考生都有这样的疑问,面试讲课时间只有10分钟,我该如何安排好我的时间呢?有这种疑问的不止是初出校园的应届生,还不乏有过教学经验的老师。这当然是由考试的特殊性决定的。正常的学校授课,每节课45分钟,而考试中只有10分钟,是按照正常的授课节奏进行?还是直接选取最精彩最重点的知识讲解?落实到语文科目,是把所有的时间用来进行生字词教学?还是以精讲主要段落为主? 资格证面试考查形式有几种:只指定授课课题;指定课题,并在此基础上规定出第一课时或第二课时,而对于考生怎么安排课程,并不作具体要求;更有可能的是在给定课题的基础上,规定出具体的段落,即片段教学,真题如《和》片断、《题西林壁》片断、《卖哨》片断等。面对这几种有差异的考查形式,应该如何备考呢?考生朋友大可不必慌张,不管是何种考查形式,都要把握的一个原则是:出彩,要让你的教学片断有亮点。在考试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考官不会想让你把所

有的时间用于字词教学和梳理文章层次上面,同时,这两方面也是难以出彩,难以让考官眼前一亮的。在面试中,好的片断教学,最好是要有精讲环节的。 如果抽到的考题只指定了课题,没有其他要求的话,考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第一课时或第二课时讲解,或者精讲某片断。第二课时的试讲主要就是精讲段落,要注意的是,如果选择第一课时,生字词的教学可适当选取两三个字词,并运用较为生动有趣的形式进行识字教学,比如运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法、意义合成法、歌诀法等方法进行生字音、形、义的教学,不需要把所有的生字词都讲解完。字词教学、梳理完文章脉络后,最好再精讲一小部分,深入到段落、字里行间去讲解,去解读句子、段落及从中体现出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或者情感,这才不失为一堂生动有趣的试讲课。 如果抽到的考题在给定课题的同时,规定了教学片断,那么试讲过程就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首先需要对给定段落进行分析,题目给定的段落,一定是文章的重点段落,有其鲜明特征,比如,写景的如何描写景物的,运用了哪些方法:写人的,运用了哪些描写方式,动作、神态还是语言?它们又能够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等等。细致分析后,你的教学内容就很明确了。另外,在讲解片段时,依然需要落实到句子中,对于段落中重要的字词依然可以结合语段进行讲解。 所以,不论是哪种情况,要想上好这浓缩的10分钟,考生应该把握住一点:抓住重点进行讲解,使教学生动有趣,这就要求大家在备考时要熟悉教材,可以采取分文体的形式进行有针对的练习,在考试中,

高中物理各种模型受力分析练习题

单一物体在水平面上的受力问题 1、如右图所示,甲、乙、丙三个物体,质量相同,与地面间的动 摩擦因数相同,受到三个大小相同的作用力F,它们受到的摩擦 力的大小关系是( ) A.三者相同B.乙最大 C.丙最大D.已知条件不够,无法比较 2、如右图所示,在动摩擦因数μ=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质量为 20kg,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大小为10N的拉力作用,则 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g取10N/kg)( ) A.10N,向右B.10N,向左 C.20N,向右D.20N,向左 3、质量为m的木块,在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的推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 面做匀速运动,如右图所示,已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 么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应为( ) A.μmg B.μ(mg+F sinθ) C.μ(mg-F sinθ) D.F cosθ 4、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一水平力F的作用,如右图所示,现将作用力F保持大小不变,沿逆时针方向缓缓转过180°,在转动过程中,物体一直在向右运动,则在此过程中,物体对地面的正压力F N和地面给物体的摩擦力F f的变化情况是( ) A.F N先变小后变大,F f不变 B.F N不变,F f先变小后变大 C.F N、F f都先变大后变小 D.F N、F f都先变小后变大 5、如右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的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若撤去力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 ) A.10N,方向向左B.6N,方向向右 C.2N,方向向右D.零 6、如下图甲所示,重为G的物体在水平外力F作用下,向右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试问在下列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怎样变化? (1)当F突然增大时; (2)从撤去F到物体最终静止的过程中; (3)将物体立放起来(如图乙),仍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向右匀速运动的过程中. 7、质量为的空木箱,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施加拉力,当拉力F1=时,木箱静止;当拉力F2=时,木箱做匀速运动,求: (1)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木箱在的拉力作用下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3)木箱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8、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2kg的物块,在F=10N的拉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拉力方向与水平成θ=370,物块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μ=,取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cos37°=。 (1)画出物块的受力示意图;

教师资格证物理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二——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如图蜘蛛在地面于竖直墙壁间结网,蛛丝A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为450,A到地面的距离为1m,已知重力加速度9取10m/s2,空气阻力不计,若蜘蛛从竖直墙上距地面0.8m的C点以水平速度υo。跳出,要到达蛛丝,水平速度υo。可以为()。 A.1m/s 2.在一静电场中,作一闭合曲面S,若有∮D·dS=0(式中D为电位移矢量),则S面内必定( )。 A.自由电荷的代数和为零 B.既无自由电荷。也无束缚电荷 C.自由电荷和束缚电荷的代数和为零 D.没有自由电荷 3.如图,一个三棱镜的截面为等腰直角△ABC,∠A为直角,此截面所在平面内的光线沿平行于BC边的方向射到AB边,进入棱镜后直接射到AC边上,并刚好能发生全反射。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 )。 4.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同步卫星)

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中有27颗是中轨道卫星,中轨道卫星轨道高度约为2.15×104km,静止轨道卫星的高度约为3.60×104k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轨道卫星的运行周期大于中轨道卫星的运行周期 B.中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大于7.9km/s C.静止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大于中轨道卫星的线速度 D.静止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于中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 5.有一绝热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两部分,左侧是理想气体,右侧是真空。现将隔板抽掉,让左侧的气体自由膨胀到右侧直到平衡,在此过程中( )。 A.气体对外做功,温度不变,内能减小 B.气体对外做功,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气体不做功。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D.气体不做功,温度不变,内能减小 6.如图所示,两平行板电容器的四块极板A、B、C、D平行放置(AB 两板充电后与电源断开,CD两板始终与电源相连),每块极板上开有一个小孔,四个小孔M、N、P、p的连线与极板垂直。一个电子以非常小的速度从小孔M进入A、B极板间,在被A、B极板间的电场加速后,从小孔P进入C、D极板间,但未从小孔Q射出。则( )。

高一物理受力分析专题-训练

《受力分析》专题 一、物体受力分析方法: 把指定的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情景中所受到的所有外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图,就是受力分析。对物体进行正确地受力分析,是解决好力学问题的关键。 1、受力分析的顺序:先找非接触力(重力),再找接触力(弹力、摩擦力)。 2、受力分析的几个步骤. ①灵活选择研究对象:也就是说根据解题的目的,从体系中隔离出所要研究的某一个物体,或从物体中隔离出某一部分作为单独的研究对象,对它进行受力分析。 所选择的研究对象要与周围环境联系密切并且已知量尽量多;对于较复杂的问题,由于物体系各部分相互制约,有时要同时隔离几个研究对象才能解决问题.究竟怎样选择研究对象要依题意灵活处理。 ②对研究对象周围环境进行分析:除了重力外查看哪些物体与研究对象直接接触,对它有力的作用。凡是直接接触的环境都不能漏掉分析,而不直接接触的环境千万不要考虑进来.然后按照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进行力的分析,根据各种力的产生条件和所满足的物理规律,确定它们的存在或大小、方向、作用点。 ③审查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是平衡状态还是加减速状态等等,根据它所处的状态有时可以确定某些力是否存在或对某些力的方向作出判断。 ④根据上述分析,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图;把各力的方向、作用点(线)准确地表示出来。 3、受力分析的三个判断依据: ①从力的概念判断,寻找施力物体; ②从力的性质判断,寻找产生原因; ③从力的效果判断,寻找是否产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 二、隔离法与整体法 1、整体法:以几个物体构成的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求解的方法。在许多问题中用整体法比较方便,但整体法不能求解系统的内力。 2、隔离法:把系统分成若干部分并隔离开来,分别以每一部分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分别列出方程,再联立求解的方法。 3、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有时在解答一个问题时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需要整体法与隔离法交叉使用。

高考物理专题一(受力分析)(含例题、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定位 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问题是力学的基本问题,主要考查力的产生条件、力的大小方向的判断(难点: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条件的应用、动态平衡问题的分析、连接体问题的分析,涉及的思想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假设法、正交分解法、矢量三角形法、等效思想等.高考试题命题特点:这部分知识单独考查一个知识点的试题非常少,大多数情况都是同时涉及到几个知识点,而且都是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电磁学的内容结合起来考查,考查时注重物理思维与物理能力的考核. 考题1对物体受力分析的考查 例1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A放在质量为M的三角形斜面B上,现用大小均为F,方向相反的水平力分别推A和B,它们均静止不动,则() 图1 A.A与B之间不一定存在摩擦力 B.B与地面之间可能存在摩擦力 C.B对A的支持力一定大于mg D.地面对B的支持力的大小一定等于(M+m)g 审题突破B、D选项考察地面对B的作用力故可以:先对物体A、B整体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得到地面对整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A、C选项考察物体A、B之间的受力,应当隔离,物体A受力少,故:隔离物体A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求解B对A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解析对A、B整体受力分析,如图, 受到重力(M+m)g、支持力F N和已知的两个推力,水平方向:由于两个推力的合力为零,故

整体与地面间没有摩擦力;竖直方向:有F N=(M+m)g,故B错误,D正确;再对物体A受力分析,受重力mg、推力F、斜面体B对A的支持力F N′和摩擦力F f,在沿斜面方向:①当推力F沿斜面分量大于重力的下滑分量时,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②当推力F沿斜面分量小于重力的下滑分量时,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③当推力F沿斜面分量等于重力的下滑分量时,摩擦力为零,设斜面倾斜角为θ,在垂直斜面方向:F N′=mg cos θ+F sin θ,所以B对A的支持力不一定大于mg,故A正确,C错误.故选择A、D. 答案AD 1.(单选)(2014·广东·14)如图2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在支撑点M、N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 A.M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B.N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C.M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方向 D.N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 答案 A 解析M处支持力方向与支持面(地面)垂直,即竖直向上,选项A正确;N处支持力方向与支持面(原木接触面)垂直,即垂直MN向上,故选项B错误;摩擦力与接触面平行,故选项C、D错误. 2.(单选)如图3所示,一根轻杆的两端固定两个质量均为m的相同小球A、B,用两根细绳悬挂在天花板上,虚线为竖直线,α=θ=30°,β=60°,求轻杆对A球的作用力() 图3 A.mg B.3mg C. 3 3mg D. 3 2mg

教师资格证考试:2018下高中物理真题

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图1所示为中学物理教学常用的一个演示实验示意图。用不同数量的小球(可选用豆粒、玻璃球、钢球等),分别从不同高度连续倒在秤盘上,观察指针的摆动情况。该实验通常用于帮助学生理解的物理知识是() @ (3-3P28) A.气体的压强 B.机械能守恒 C.动量守恒 D.功能原理 《 2.有些球类比赛在开赛前用猜硬币正反面的方法来决定谁先开球。如图2所示,若裁判员以5.00 m/s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硬币,不考虑空气阻力,则该硬币能上升的最大高度约为()A.1.27 m B.1.35 m C.1.40 m > D.1.54 m 3.如图3所示是某种安检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可以检测是否携带金属物品通过安检门。门框绕有线圈,闭合电键后,当金属物体通过线圈时,电路中电流发生变化,而非金属物体靠近时则对电路中的电流没有影响。其工作原理是() A.电流的磁效应 B.电磁感应现象

< C.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D.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4.如图4所示,玻璃管内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气柱长度为l,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h。若温度保持不变,把玻璃管稍向下压一段距离,则() A.h、l均变大 — B.h、l均变小 C.h变大,l变小 D.h变小,l变大 5.下面的各种核反应中能产生中子的是() A.用γ光子轰击26 12Mg,生成物之一为26 11 Na | B.用α粒子轰击14 7N,生成物之一为17 8 O C.用质子轰击7 3Li,生成物之一为8 4 Ba D.用α粒子轰击7 3Li,生成物之一为10 5 B 6.如图5所示,将水平匀强电场中质量可忽略的带电小球M和N,分别沿图示路径移动到同一水平线上的不同位置后,同时释放,M、N均保持静止,则() ) A.M的带电量比N的大 B.M带正电荷、N带负电荷 C.移动过程中匀强电场对M做负功 D.移动过程中匀强电场对N做正功 7.如图6所示,一束单色光由空气以45°角射入厚度为d的长方形玻璃砖,入射点与出射点的水平距离为s。若所有的光线只在两水平界面发生折射与反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方法浅探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方法浅探 发表时间:2014-01-25T10:58:13.310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11月总第136期供稿作者:周莉莉[导读] 分析物体的受力,首先要选准确研究对象,并把它从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周莉莉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344100 力学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学习力学知识时,学生普遍感到很难学会。我认为学不好力学,是因为学生想不到如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或者不能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在此,谈谈如何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一、如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1.明确研究对象,并把物体从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分析物体的受力,首先要选准确研究对象,并把它从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根据解题的需要,研究对象可以是质点、结点、单个物体、两个物体或多个物体组成系统。 2.按顺序分析物体所受的力。一般按照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分析较好(或者按照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弹力、摩擦力)。“重力一定有,弹力看四周,摩擦分动静,方向要判准。”弹力和摩擦力都是接触力,环绕研究对象一周,看研究对象与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面(或接触点),每个接触面(或接触点)对研究对象可能有两个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应根据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一个一个分析。例如,放在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上的物体A,当用一个沿着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时,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问物体A受到几个力作用?从一般的受力分析方法可知A一定受到重力mg、斜面支持力N和沿着斜面向上的拉力F,但静摩擦力可能沿斜面向下,可能沿斜面向上,也可能恰好是零,通过分析物体A与斜面之间的相对运动趋势及其方向才能确定,物体A可能受到三个或四个力作用。 3.只分析根据性质命名的力。只要分析根据性质命名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不分析根据效果命名的力。 4.只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力,而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所施加的力。研究物体A的受力时,只分析“甲对A” 、“乙对A”、“丙对A”……的力,不分析“A对甲”、“A对乙”、“A对丙” ……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的认为通过“力的传递”而作用在研究对象上。例如:A、B两物体并排放在水平面上,现用以水平恒力F推物体A,A、B两物体一起运动。B物体受重力mg、地面的支持力N1、A物体对它的推力N2和地面对它的摩擦力f,而不存在推力F,不能认为F通过物体A传递给了B。 5.每分析一个力,都应能找出施力物体。这种方法是防止“多力”的有效措施之一。我们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时,只强调分析物体受到的作用力,但并不是意味着施力物体不存在,找不出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例如:汽车刹车时还要继续向前运动,是物体惯性的表现,并不存在向前的“冲力”;把物体沿水平方向抛出去,物体做平抛运动,只受重力作用,并不存在向水平方向抛出的力;单摆在摆动过程中只受重力和绳子的拉力两个力作用,而并不受回复力作用。 6.分析物体受力时,还要考虑物体所处的状态。分析物体受力时,要注意物体所处的状态,物体所处的状态不同,其受力情况一般也不同。比如:放在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随传送带一起传动(不打滑)时,若传送带加速运动,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向前;若传送带减速运动,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向后;若传送带匀速运动,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 二、力学部分常用的分析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是从局部到全局的思维过程,是系统论中的整体原理在力学中的应用。它的优点是:通过整体法分析物理问题,可以弄清系统的整体受力情况,从整体上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从而避开了中间环节的繁琐推算,能够灵活地解决问题。通常在分析这一整体对象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外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内力)时,用整体法。隔离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体系中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只分析该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对该对象的作用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它的优点是:容易看清单个物体的受力情况,问题处理起来比较方便、简单,便于理解。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或者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整体法和隔离法是力学部分常用的分析方法。可以先隔离法再整体法,也可以先整体法再部分隔离法,根据解题需要,正确选择。 对不同的运动状态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一般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整体都处于静止状态或一起匀速直线运动时,或者系统内一部分处于静止状态,另一部分匀速直线运动,这些情况,整体都平衡,整体内每个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整体所受合力也为零。这样,根据整体的平衡条件,就可以确定整体或某一个物体的受力特点。 2.系统处于不平衡状态且无相对运动。由于系统内物体间没相对运动,即整体内每个物体都具有相同的速度和加速度,这时整体受的合力提供整体运动的加速度。这种情况利用整体法,容易把握整体的受力情况和整体的运动特点。 3.系统内部分平衡、部分不平衡。这种情况由于系统内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物体间有相对运动,通常习惯用隔离法。若系统内两个物体一个处于平衡,另一个处于不平衡状态时,也可以利用整体法来分析,有时会使问题简化易于理解。这种情况整体所受合力不为零,整体所受合力就等于不平衡物体所受的合力,用来提供不平衡物体的加速度。 总之,在分析物体的受力问题时,能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和步骤,并灵活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应对不同的问题,是解决物理受力分析问题的关键。最后记住顺口溜:“分析对象先隔离,已知各力画上面。接触点、面要找全,推拉挤压弹力显。糙面滑动动摩擦,欲动未动静摩擦。隔离体上力画全。”最后提醒考生,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是高考必考内容。主要涉及弹簧类问题、摩擦力等,通过连接体、叠加体等形式进行考查。

教师资格证面试10分钟试讲方式与技巧

教师资格证面试10分钟试讲方式与技巧 1.合理安排时间 试讲时间只有短短的10分钟,我们要抓住重点,主次分清。10分钟试讲其实就是把大概45分钟的课程浓缩化,所以你要在这10分钟内把重要的知识点讲清,不要追求完美,因为10分钟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所以记得取其精华就可以了。 2.引人入胜的导入 良好的导入会给考官老师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也可以增加你整个课程的吸引力,所以做好这一步至关重要,让我们具体看一下有哪些可以使用的导入方法: (1)故事导入法 讲一个可以联系课程内容或者和课程相关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入课程内容。 (2)生活实例导入法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想想生活当中有哪些地方体现了我们这堂课中的内容,把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帮助学生理解。 (3)人物导入法 在文科教学中体现的比较多,教师可以通过对人物背景,历史事件的介绍,让学生对作者创作背景有一个简单的认识了解。 (4)实验导入法 可以做一个实验,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演示过程中,通过动手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深学生学生对知识的认知。 (5)表演导入法 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他们的表演互动,对本堂课的产生浓厚的兴趣。 3.加入互动环节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怎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一定要设计互动环节,而且至少应该有两处。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表现自己。 注意: 1.试讲过于僵硬,表演痕迹重 这样就会让考官认为你是在背一个稿子,应付考试,而没有真正将自己当作一名老师给学生讲课。针对这样的问题,考生可在平时练习的时候拉上三五好友或者家人充当学生,感受一下真正给学生上课是什么状态,跟学生互动应如何表现。进而再去练习无生试讲,就会改善僵硬的状况。 2.声音过大或过小,语调平缓 声音太大,显得很刻意。而声音太小又让人觉得很没精神,更重要的是,过小的声音会让考官产生顾虑,坐在后排的学生能否听的见?而语调过于平缓不易引起听者的注意,更凸显不出重点。因此,适中的声音和抑扬顿挫的语调是试讲必须要做到的。在平时,可用手机对自己的试讲录音,并且反复的听一听,在哪些地方需要加强。 3.背对考官讲话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动态平衡问题)典型例题(含答案)【经典】(可编辑修改word版)

3 5 知识点三:共点力平衡(动态平衡、矢量三角形法) 1.(单选)如图所示,一小球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不考虑一切摩擦,如果把竖直挡板由竖直位置缓慢绕 O 点转至水平位置,则此过程中球对挡板的压力 F 1 和球对斜面的压力 F 2 的变化情况是( ).答案 B A .F 1 先增大后减小,F 2 一直减小 B .F 1 先减小后增大,F 2 一直减小 C .F 1 和 F 2 都一直减小 D .F 1 和 F 2 都一直增大 2、 (单选)(天津卷,5)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绳的另一端固定于 O 点.现用水平力 F 缓慢推动斜面体,小球在斜面上无摩擦地滑动,细绳始终处于直线状态,当小球升到接近斜面顶端时细绳接近水平, 此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 F N 以及绳对小球的拉力 F T 的变化情况是( ).答案 D A .F N 保持不变,F T 不断增大 B .F N 不断增大,F T 不断减小 C .F N 保持不变,F T 先增大后减小 D .F N 不断增大,F T 先减小后增大 3.(单选)如图所示,一光滑小球静止放置在光滑半球面的底端,用竖直放置的光滑挡板水平向右缓慢地推动小球,则在小球运动的过程中(该过程小球未脱离球面),木板对小球的推力 F 1、半球面对小球的支持力 F 2 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答案 B A .F 1 增大,F 2 减小 B .F 1 增大,F 2 增大 C .F 1 减小,F 2 减小 D .F 1 减小,F 2 增大 4、(单选)如图所示,一物块受一恒力 F 作用,现要使该物块沿直线 AB 运动,应该再加上另 一个力的作用,则加上去的这个力的最小值为( ).答案 B A .F cos θ B .F sin θ C .F tan θ D .F cot θ 5.(单选)如图所示,一倾角为 30°的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一质量为 m 的小木块在水平力 F 的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若只改变 F 的方向不改变 F 的大小,仍使木块静止,则此时力 F 与水平 面的夹角为( ).答案 A A .60° B .45° C .30° D .15° 6.(多选)一铁架台放于水平地面上,其上有一轻质细线悬挂一小球,开始时细线竖直,现将水平力 F 作用于小球上,使其缓慢地由实线位置运动到虚线位置,铁架台始终保持静止,则在这 一过程中( ). 答案:AD A .细线拉力逐渐增大 B .铁架台对地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C .铁架台对地面的压力逐渐减小 D .铁架台所受地面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7、(多选)(苏州调研)如图所示,质量均为 m 的小球 A 、B 用两根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后悬挂于 O 点,在外力 F 的作用下,小球 A 、B 处于静止状态.若要使两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且悬线 OA 与竖直方 向的夹角 θ 保持 30°不变,则外力 F 的大小( ).答案 BCD A .可能为 mg B .可能为 mg 3 2 C .可能为 2mg D .可能为 mg 8、(单选)如图所示,轻绳的一端系在质量为 m 的物体上,另一端系在一个轻质圆环上,圆环套在粗糙水平杆 MN 上.现用水平力 F 拉绳上一点,使物体处于图中实线位置,然后改变 F 的大小使 其缓慢下降到图中虚线位置,圆环仍在原来的位置不动.在这一过程中,水平拉力 F 、环与杆 的摩擦力 F 摩和环对杆的压力 F N 的变化情况是( ).答案 D A .F 逐渐增大,F 摩保持不变,F N 逐渐增大 B .F 逐渐增大,F 摩逐渐增大,F N 保持不 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