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粒度分布曲线

粒度分布曲线

粒度分布曲线
粒度分布曲线

粒度与目数

粒度与目数 颗粒目数的定义 所谓目数,是指物料的粒度或粗细度。一般定义是指在1英寸*1英寸的面积内的筛网,物料能通过该筛网,筛网的孔数即定义为目数。如 200目,就是该物料能通过1英寸*1英寸内有200个网孔的筛网。以此类推,目数越大,说明物料粒度越细;目数越小,说明物料粒度越大。筛分粒度就是颗粒可以通过筛网的筛孔尺寸,以1英寸(25.4mm)宽度的筛网内的筛孔数表示,因而称之为目数。 各国标准筛的规格不尽相同,常用的泰勒制是以每英寸长的孔数为筛号,称为目。例如100目的筛子表示每英寸筛网上有100个筛孔。 美标目数 一般来说,目数×孔径(微米数)=15000。比如,400目的筛网的孔径 为38微米左右;500目的筛网的孔径是30微米左右。由于存在开孔率的问题,也就是因为编织网时用的丝的粗细的不同,不同的国家的标准也不一样,目前存在美国标准、英国标准和日本标准三种,其中英国和美国的相近,日本的差别较大。我国使用的是美国标准,也就是可用上面给出的公式计算。[1] 目数前加正负号则表示能否漏过该目数的网孔。负数表示能漏过该目数的网孔,即颗粒尺寸小于网孔尺寸;而正数表示不能漏过该目数的网孔,即颗粒尺寸大于网孔尺寸。例如,颗粒为-100目~+200目,即表示这些颗粒能从100目的网孔漏过而不能从200目的网孔漏过,在筛选这种目数的颗粒时,应将目数大(200)的放在目数小(100)的筛网下面,在目数大(200)的筛网中留下的即为-100~+200目的颗粒。

筛孔尺寸与标准目数对应筛孔尺寸:4.75mm 标准目数:4目 筛孔尺寸:4.00mm 标准目数:5目 筛孔尺寸:3.35mm 标准目数:6目 筛孔尺寸:2.80mm 标准目数:7目 筛孔尺寸:2.36mm 标准目数:8目筛孔尺寸:2.00mm 标准目数:10目筛孔尺寸:1.70mm 标准目数:12目筛孔尺寸:1.40mm 标准目数:14目筛孔尺寸:1.18mm 标准目数:16目筛孔尺寸:1.00mm 标准目数:18目筛孔尺寸:0.850mm标准目数:20目筛孔尺寸:0.710mm标准目数:25目筛孔尺寸:0.600mm标准目数:30目筛孔尺寸:0.500mm标准目数:35目筛孔尺寸:0.425mm标准目数:40目筛孔尺寸:0.355mm标准目数:45目筛孔尺寸:0.300mm标准目数:50目筛孔尺寸:0.250mm标准目数:60目筛孔尺寸:0.212mm标准目数:70目筛孔尺寸:0.180mm标准目数:80目筛孔尺寸:0.150mm标准目数:100目筛孔尺寸:0.125mm标准目数:120目

粒度特性曲线和粒度特性方程

粒度特性曲线和粒度特性方程 [导读] 表示碎散物料的粒度组成,除了用表格形式表示外,还可以用图形或曲线表示。而且由曲线表示比表格更清楚。因曲线为连续的,所以可求出任意级别的产率。通常,以横坐标表示颗粒的粒度,纵坐标表示物料中各粒级(或累积)产率。这种按筛分试验结果绘制的粒度分布曲线,叫粒度特性曲线。 1.累积粒度特性曲线 若以纵坐标列出的是正累积产率,横坐标表示颗粒的粒度,则可得到正累积粒度特性曲线。同理,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列出的是负累积(又称筛下累积)产率,则可得到负累积粒度特性曲线。表1为某筛分试验结果,图1为累积粒度特性曲线。由图1可见,正负累积粒度特性曲线是对称的,而且相交于产率为50%处。 图1 累积粒度特性曲线 累积粒度特性曲线的优点是绘制简便,缺点是在细粒级一端刻度太窄小,因此,曲线细粒级一端误差较大。 2.半对数粒度特性曲线

若横坐标以各粒级尺寸的对数值标刻度,纵坐标表示累级产率,如图2所示,所得图形称半对数累积粒度特性曲线。此曲线可以克服细粒级部分狭窄的缺点,但粗级部分又压缩得较大。 图2 半对数累积粒度特性曲线 3.全对数粒度特性曲线 纵坐标与横坐标均采用对数表示(如图3)称全对数累积粒度特性曲线。采用全对数法,大部分曲线可以直线化,从而可求出粒度分布的方程式。这种方法有利于研究碎散物料的分布规律。 图3 全对数累积粒度特性曲线 4.粒度特性方程 数学方程式亦可用来描述粒度的分布,虽然这些方程式都是经验关系式,但也能在不同程度上表示出碎散物料的粒度分布。 在选矿领域内,常用来描述碎矿、磨矿产品的粒度特性的方程有下面两种: (1)A.M.高登-C.E.安德列耶夫-R.舒曼粒度特性方程式。 (2)R.罗逊-E.拉姆勒粒度特性方程式。 (3)是三位学者分别提出了粒度特性方程式,他们是应用全对数坐标绘制筛分分析曲线;得到的一种经验公式。此公式可写为: 式中γ—筛下产物的负累积产率(%);

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

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 干筛法数据记录筛分分析结果可按下表的形式记录 数据处理 粉体的均匀度是表示粒度分布的参数,可由筛分结果按下式计算:仪器设备及原料:标准套筛一套,目数分别为:20,60,100,140;200g电子天平; 实验步骤及操作: 称取200g河沙; 在最下面垫一张报纸,对组合好的套筛进行人工的震荡,震荡的较为充分时,再进行逐级的筛分。最后,依次逐级由上到下取下筛子再震动,用手判断是否分筛干净。 筛完后,逐级称量并记录数据。 回收河沙,整理实验台。 三.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记录表 粒度特性曲线 累积粒度特性曲线 从相应数据和图形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实验称取200g河沙,但筛分完毕为194.9g。原因:逐级称取的时候洒落了一小部分,同时筛子上面残留有一部分,另外实验称取

的是每级筛子上面的沙子,还有比140目更小的则漏在报纸上没有称取算入计重。 2.筛分前式样重量与筛分后各粒级产物重量之和的差值为5.1g,为筛分样质量的2.55%,实验进行正确,无需重做。 3.从粒度特性曲线分析,可以得出其曲线近似呈正态分布。即两头少中间大的趋势,表明大颗粒和小颗粒的物料都相对较少。 4.从累积粒度特性曲线分析,可以得出目数小于60时图形比较平缓,表明粒径达的物料比较少;而在60-100目之间的图形斜率比较大,说明粒径在此、影响筛分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答:1.入筛原料性质的影响: (1)含水率:物料的含水率又称湿度或水分; (2)含泥量:如果物料含有易结团的混合物( 如粘土等); (3)粒度特性:影响筛分过程的粒度特性主要是指原料中含有对筛分过程有特定意义的各种粒级物料的含量。 (4)密度特性:当物料中所有颗粒都是同一密度时,一般对筛分没有影响。 2.筛子性能的影响: (1) 筛面运动形式; (2) 筛面结构参数;

粒度相关解释

粒度测试是通过特定的仪器和方法对粉体粒度特性进行表征的一项实验工作。粉体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面粉、水泥、塑料、造纸、橡胶、陶瓷、药品等等。在的不同应用领域中,对粉体特性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在所有反映粉体特性的指标中,粒度分布是所有应用领域中最受关注的一项指标。所以客观真实地反映粉体的粒度分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下面具体讲一下关于粒度测试方面的基知识和基本方法。 一、粒度测试的基本知识 1、颗粒:在一尺寸范围内具有特定形状的几何体。这里所说的一尺寸一般在毫米到纳米之间,颗粒不仅指固体颗粒,还有雾滴、油珠等液体颗粒。 2、粉休:由大量的不同尺寸的颗粒组成的颗粒群。 3、粒度:颗粒的大小叫做颗粒的粒度。 4、粒度分布:用特定的仪器和方法反映出的不同粒径颗粒占粉体总量的百分数。有区间分布和累计分布两种形式。区间分布又称为微分分布或频率分布,它表示一系列粒径区间中颗粒的百分含量。累计分布也叫积分分布,它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颗粒的百分含量。 5、粒度分布的表示方法: ①表格法:用表格的方法将粒径区间分布、累计分布一一列出的方法。 ②图形法:在直角标系中用直方图和曲线等形式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 ③函数法:用数学函数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在理论研究时用。如著名的Rosin-Rammler分布就是函数分布。 6、粒径和等效粒径: 粒径就是颗粒直径。这概念是很简单明确的,那么什么是等效粒径呢,粒径和等效粒径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知道,只有圆球体才有直径,其它形状的几何体是没有直径的,而组成粉体的颗粒又绝大多数不是圆球形的,而是各种各样不规则形状的,有片状的、针状的、多棱状的等等。这些复杂形状的颗粒从理论上讲是不能直接用直径这个概念来表示它的大小的。而在实际工作中直径是描述一个颗粒大小的最直观、最简单的一个量,我们又希望能用这样的一个量来描述颗粒大小,所以在粒度测试的实践中的我们引入了等效粒径这个概念。 等效粒径是指当一个颗粒的某一物理特性与同质的球形颗粒相同或相近时,

筛分析法测试粉体粒度及粒度分布汇总

筛分析法测试粉体粒度及粒度分布 粒度分布通常是指某一粒径或某一粒径范围的颗粒在整个粉体中占多大的比例。它可用简单的表格、绘图和函数形式表示颗粒群粒径的分布状态。颗粒的粒度、粒度分布及形状能显著影响粉末及其产品的性质和用途。例如,水泥的凝结时间、强度与其细度有关,陶瓷原料和坯釉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影响着许多工艺性能和理化性能,磨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决定其质量等级等。为了掌握生产线的工作情况和产品是否合格,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按时取样并对产品进行粒度分布的检验,粉碎和分级也需要测量粒度。 粒度测定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筛析法、沉降法、激光法、小孔通过法、吸附法等。本实验用筛析法和沉降法,以及激光法测粉体粒度分布。 一、实验目的 筛析法是最简单的也是用得最早和应用最广泛的粒度测定方法,利用筛分方法不仅可以测定粒度分布,而且通过绘制累积粒度特性曲线,还可得到累积产率50%时的平均粒度。本实验用筛析法测粉体粒度,其实验的目的是: 1、了解筛析法测粉体粒度分布的原理和方法。 2、根据筛分析数据绘制粒度累积分布曲线和频率分布曲线。 二、基本原理 1、测试方法概述 筛析法是让粉体试样通过一系列不同筛孔的标准筛,将其分离成若干个粒级,分别称重,求得以质量分数表示的粒度分布。筛析法适用于约10mm至20μm之间的粒度分布测量。如采用电成形筛(微孔筛),其筛孔尺寸可小至5μm,甚至更小。 过去,筛孔的大小用“目”表示,其含义是每英寸(25.4mm)长度上筛孔的数目,也有用1cm长度上的孔数或1cm2筛面上的孔数表示的,还有的直接用筛孔的尺寸来表示。筛析法常使用标准套筛,标准筛的筛制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荐的筛孔为1mm的筛子作为基筛,以优先系数及20/3为主序列,其筛孔为

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

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 篇一:筛分分析-实验指导书 粒度分布通常是指某一粒径或某一粒径范围的颗粒在整个粉体中占多大的比例。它可用粒度分布表格、粒度分布图和函数形式表示颗粒群粒径的分布状态。颗粒的粒度、粒度分布及形状能显著影响粉末及其产品的性质和用途。例如.水泥的凝结时间、强度与其细度有关;陶瓷原料和坯釉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影响着许多工艺性能和理化性能;磨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决定其质量等级等。为了掌握生产线的工作情况和产品是否合格,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按时取样并对产品进行粒度分布的检验,粉碎和分级也需要测量粒度。 粒度测定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筛析法、沉降法、激光法、小孔通过法、吸附法等。本实验用筛析法测粉体粒度分布。筛析法是最简单的也是用得最早和应用最厂泛的粒度测定方法、利用筛析方法不仅可以测定粒度分布,而且通过绘制累积粒度特性曲线,还可得到累积产率50%时的平均粒度。 一、实验目的意义 本实验的目的: ①了解筛析法测物体粒度分布的原理和方法; ②根据筛分析数据绘制粒度累积分布曲线和频率分布曲线。 二、实验原理 筛析法是让粉体试样通过一系列不同筛孔的标准筛,将其分离成若

干个粒级,分别称重,求得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粒度分布。筛析法适用约20μm~100㎜之间的粒度分布测量。如采用电成形筛(微孔筛),其筛孔尺寸可小至5μm,甚至更小。 筛孔的大小习惯上用“目”表示,其含义是每英寸(2.54cm)长度上筛孔的数目。也有用l㎝长度上的孔数或1㎝筛面上的孔数表示的,还有的直接用筛孔的尺寸来表示。筛分法常使用标准套筛,标准筛的筛制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荐的筛孔为1㎜的筛子作为基筛,也可采用泰勒筛,筛孔尺寸为0.074mm作为基筛。 筛析法有干法与湿法两种,测定粒度分布时,一般用干法筛分;湿法可避免很细的颗粒附着在筛孔上面堵塞筛孔。若试样含水较多,特别是颗粒较细的物料,若允许与水混合,颗粒凝聚性较强时最好使用湿法。此外,湿法不受物料温度和大气湿度的影响,还可以改善操作条件,精度比干法筛分高。所以,湿法与干法均被列为国家标准方法,用于测定水泥及生料的细度等。 筛析法除了常用的手筛分、机械筛分、湿法筛分外,还用空气喷射筛分、声筛法、淘筛法和自组筛等,其筛析结果往往采用频率分布和累积分布来表示颗粒的粒度分布。频率分布表示各个粒径相对应的颗粒百分含量(微分型);累积分布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分含量与该粒径的关系(积分型)。用表格或图形来直观表示颗粒粒径的频率分布和累积分布。 筛析法使用的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但筛分结果受颗粒形状的影响较大,粒度分布的粒级较粗,测试下限超过38μm时,筛分时间长,

粉体粒度及其分布测定

粉体粒度及其分布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粉体粒度测试的原理及方法; 2.了解影响粉体粒度测试结果的主要因素,掌握测试样品制备的步骤和注意要点; 3.学会对粉体粒度测试结果数据处理及分析。 二.实验原理 图1:微纳激光粒度分析仪工作原理框图 粉体粒度及其分布是粉体的重要性能之一,对材料的制备工艺、结构、性能均产生重要的影响,凡采用粉体原料来制备材料者,必须对粉体粒度及其分布进行测定。粉体粒度的测试方法有许多种:筛分法、显微镜法、沉降法和激光法等。 激光粒度测试是利用颗粒对激光产生衍射和散射的现象来测量颗粒群的粒度分布的,其基本原理为:激光经过透镜组扩束成具有一定直径的平行光,照射到测量样品池中的颗粒悬浮液时,产生衍射,经傅氏(傅立叶)透镜的聚焦作用,在透镜的焦平面上形成一中心圆斑和围绕圆斑的一系列同心圆环,圆环的直径随衍射角的大小即随颗粒的直径而变化,粒径越小,衍射角越大,圆环直径亦大;在透镜的后焦平面位置设有一多元光电探测器,能将颗粒群衍射的光通量接收下来,光--电转换信号再经模数转换,送至计算机处理,根据夫朗和费衍射原理关于任意角度下衍射光强度与颗粒直径的公式,进行复杂的计算,并运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处理数据,最后得到颗粒群的粒度分布。 激光粒度测试法具有适应广、速度快、操作方便、重复性好的优点,测量范围为:0.1—几百微米。但当粒径与所用光的波长相当时,夫朗和费衍射理论的运用有较大误差,需应用米氏理论来修正。 三.仪器设备 济南微纳颗粒技术有限公司Winner2000Z智能型激光粒度分析仪、微型计算机、打印机。 四.实验步骤 4.1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1.开启激光粒度分析仪,预热10~15分钟。启动计算机,并运行相对应的软件。 2.清洗循环系统。首先,进入控制系统的人工模式,不选择自动进水点击排水, 把与被测样品相匹配的分散介质加入样品桶,待管路及样品窗中都充满介质后, 再点击排水,关闭排水。其次,按下冲洗,洗完后,自动排出。按以上步骤反

显微镜法测试粉体粒度、粒度分布及形貌-(1)教学提纲

显微镜法测试粉体粒度、粒度分布及形貌- (1)

实验二显微镜法测试粉体粒度、粒度分布 及形貌 一、目的意义 显微镜是少数能对单个颗粒同时进行观测和测量的方法。除颗粒大小外,它还可以对颗粒的形状(球形、方形、条形、针形、不规则多边形等)、颗粒结构状况(实心、空心、疏松状、多孔状等)以及表面形貌等有一个认识和了解。因此显微镜法是一种最基本也是最实用的测量方法,常被用来作为对其他测量方法的一种校验甚至确定的方法。 本实验的目的: 通过使用生物显微镜观察粉末的形状和粒度掌握: 1、制样方法及计算方法 2、数据处理 3、粒度分布曲线的描绘 二、方法实质 生物显微镜是透光式光学显微镜的一种。用生物显微镜法检测粉末是一般材料实验室中通用的方法。虽然计算颗粒数目有限。粒度数据往往缺乏代表性,但它是唯一的对单个颗粒进行测量的粒度分析方法。此法还具有直观性可以研究颗粒外表形态。因此称为粒度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 测试时首先将欲测粉末样品分散在载玻片上。并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通过选择适当的物镜目镜放大倍数和配合调节焦距到粒子的轮廓清晰。粒径的大小用标定过的目镜测微尺度量,样品粒度的范围过宽时,可通过变换镜

头放大倍数或配合筛分法进行。观测若干视场,当计数粒子足够多时,测量结果可反映粉末的粒度组成,进而还可以计算粉末平均粒度。 三、仪器与原材料 物镜测微尺、标准测微尺、生物显微镜、分散剂(酒精、环乙醇等)、玻璃棒、吸管粉末试样(雾化粉、电解粉) 四、测试方法 1、显微镜使用前的准备 将目镜测微尺放入所选用的目镜中,并将目镜和物镜安装在显微镜上,将标准测微尺(每小格10微米)置于载物台上通过旋转公降螺钉(注意:不得使物镜接触载玻片1),调节焦距标定目镜测微尺一格比代表的长度(u)。 2、样品的制备 用显微镜测试的粉末应经过筛分,否则由于粉末粒度范围过宽,测试中需经常更换物镜或目镜,不仅造成测试工作的不便而且由于视场范围的变化引起测试的不准确。 粉末样品由于具有发达的表面积,因而有较高的表面能,使粉末颗粒产生聚集,形成团块,影响粉末粒度的测定,所以制样过程中应使颗粒聚集体分散成单个颗粒,一般是将少量粉末样品(0.01克左右)放置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上数滴分散介质,用另一干净载玻片覆盖其上。进行对磨并观察情况然后平行对拉将两片玻璃载玻片分开,即得测试用样品,待分散介质挥发后放于显微镜载物台上进行观测。 对分散介质要求: (1)对粉末润湿性好且与所测粉末不起化学作用。

粉体材料粒度分布及颗粒形貌控制的实例分析

粉体材料粒度分布及颗粒形貌控制的实例分析

制备粒度均一分散的超细粉是粉末结构形貌控制的主要目标之一。调节体系过饱和度、添加晶种控制晶核数、促进或阻碍团聚的发生等,是粒度控制的主要策略。在体系溶解度较大的情况下,Ostwald陈化也可调节颗粒粒径及其单分散性。 在化学沉淀制粉过程中,微观均匀混合是体系粒度控制的最主要内容。 ?各个微小区域内过饱和度微小变化将导致晶核数目大量变化,从而使晶核大小不一。 ?强制混合是保证微观状态一致、制取粒度均一的超细粉末的有效措施。 ?由于超细粉体极大的表面能,粉末颗粒的形成除了经历了成核、生长等过程外,还可能发生聚结与团聚。 ?如何有效地控制粉体的团聚也是超细粉末尺寸分布控制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粉体形貌控制 粒子形貌包括形状、表面缺陷、粗糙度等,但主要指形状。 纳米粉体,尤其是超微颗粒往往表现出很多形状,除了与其晶型结构有关外,还取决于其合成方法及相应的操作条件。 如在湿化学法体系中,颗粒的形状对操作条件极其敏感,溶质浓度、反应体系中阴离子的种类、反应体系是否封闭等因素均可能影响颗粒的形状。 ?一般认为,液相中的超微颗粒可选择性吸附溶液中的简单离子、络离子及有机化合物分子,且不同晶面上被吸附物的种类和数量均有所不同。 ?而溶质浓度、阴离子种类、温度、pH值等操作条件的细微变化均可能影响晶面的吸附情况,这些吸附通过改变晶面的比表面能或生长速度常数而促进或抑制晶面的生长,进而影响超微颗粒的形状。 ?因此,不同操作条件下形成的超微粒子往往呈现多种形态。 此外,添加剂也可改变粉体的形貌。 比如,在超细粉体α-Fe2O3合成中,研究者发现陈化时添加柠檬酸、酒石酸,α-Fe2O3粉末呈短柱状、片状或层状,而添加有机磷酸可以得到轴比很大的适宜作磁记录介质的针状粉末。通过添加柠檬酸还可以制备得到阻燃材料用的等轴细棱形片铝钠石和细小片状Mg(OH)2。添加异种物质进行粉末形状控制应考虑以下几点: ?母晶的晶格结构、 ?剩余的原子价、 ?异种物质分子的极性基大小形状以及配位。 液相化学法制粉往往是在高温、强搅拌等条件下进行,由于粉末生长的物理化学条件要求苛刻,影响因素复杂,粉末结构形貌往往难以精确控制。虽然有关湿法化学制粉中粉末结构形貌控制研究已有不少报道,但主要是通过改变反应物浓度、溶液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添加物种类及数量来实现。 总体来看,这项工作还处于研究起始阶段,有许多技术和理论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对粉体材料而言,颗粒形貌与粒度,亦是决定其性能的重要因素。有关粉体结构形貌的控制研究已为其应用展现了诱人的前景,但目前粉末结构形貌控制研究还存在许多问题,还有待行业专家及科研院所深入的研究探索。 粉体圈作者:敬之

目数与孔径对照表

目数定义/粒度/孔径对照表 目数的定义: 目数是指每平方英吋筛网上的空眼数目,50目就是指每平方英吋上的孔眼是50个,500目就是500个,目数越高,孔眼越多。除了表示筛网的孔眼外,它同时用于表示能够通过筛网的粒子的粒径,目数越高,粒径越小,标准筛需要配合标准振筛机才能准确测定。 粒度: 粉体颗粒大小称颗粒粒度。由于颗粒形状很复杂,通常有筛分粒度、沉降粒度、等效体积粒度、等效表面积粒度等几种表示方法。筛分粒度就是颗粒可以通过筛网的筛孔尺寸,以1英寸(25.4mm)宽度的筛网内的筛孔数表示,因而称之为“目数”。目前在国内外尚未有统一的粉体粒度技术标准,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粒度指标定义和表示方法。在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筛网规格有不同的标准,因此“目”的含义也难以统一。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用等效体积颗粒的计算直径来表示粒径,以μm或mm表示。 目数/粒度对照表: 英国标准筛 (目) 美国标准筛 (目) 泰勒标准筛 (目)国际标准筛 (目)微米对照 毫米对照 4 5 5 — 4000 4.00 6 7 7 280 2812 2.81 8 10 9 200 2057 2.05 10 12 10 170 1680 1.68 12 14 12 150 1405 1.40 14 16 14 120 1240 1.20 16 18 16 100 1003 1.00 18 20 20 85 850 0.85 22 25 24 70 710 0.71 30 35 32 50 500 0.50 36 40 35 40 420 0.42 44 45 42 35 355 0.35 52 50 48 30 300 0.30 60 60 60 25 250 0.25 72 70 65 20 210 0.21 85 80 80 18 180 0.18 100 100 100 15 150 0.15 120 120 115 12 125 0.12 150 140 150 10 105 0.10 170 170 170 9 90 0.09 200 200 200 8 75 0.075 240 230 250 6 63 0.063 300 270 270 5 53 0.053 350 325 325 4 45 0.045 400 400 400 — 37 0.037 500 500 500 — 25 0.025 625 625 625 — 20 0.020

第一节 粒度组成分析试验

第一节粒度组成分析试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筛分分析法测定物料的粒度组成的试验方法。 2.了解煤的粒度组成和各粒级产物的质量特性。 3.学习筛分数据的处理及分析方法,利用筛分试验结果绘制物料粒度特性曲线。 二、试验原理 在煤炭分选加工的过程中,筛分是一种最古老、应用最广泛的粒度组成分析方法。筛分试验是指按操作规定将原料煤通过规定的各种大小不同筛孔的筛子而分成各种不同的粒度级别,然后分别测定各粒级的数量(产率, )和质量(如水分、灰分、硫分、发热量等),它主要是根据物料是否通过筛子的筛孔来进行的。 筛分试验根据处理物料粒度的不同分为原煤筛分(大于0.5mm,采用大筛分的方法测定物料粒度组成)和粉煤筛分(小于0.5mm,采用标准套筛测定粉煤粒度组成)。 三、筛分试验 (一)原煤筛分试验 1.试验仪器设备 (1)称量设备:用最大称量为500kg(或200 kg)、100 kg、20 kg、10 kg、 和5 kg的台秤或案秤各一台。台秤或案秤最小刻度值应符合表9-1规定。每次过秤的物料质量不得少于台秤或案秤最大称量的1/5。例如用5kg秤称取煤样时,煤样量不得小于1kg。 表9-1 (2)筛子:筛子的孔径一定要符合标准。 煤样可按下列筛孔尺寸:100mm、50 mm、25 mm、13 mm、6 mm、3 mm、0.5 mm。 ①孔径为25mm及以上的用圆孔筛,筛板厚度约为1~3mm。圆孔筛的冲孔应呈正三角形排列。 ②孔径为25mm以下的采用金属丝编织的方孔筛。筛分前应进行检查,确保

筛孔无变形、无破损。 ③人工筛分时,筛框可用木材制做,规格为:筛面尺寸为650m m×450mm;筛框高度120~140mm;手把长250mm左右。 ④有条件的应采用经过检验的筛分机械进行筛分。 2.试验煤样 (1)筛分试验煤样采取方法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2)筛分煤样总质量应根据粒度组成的历史资料和一些特殊要求确定。 一般为:设计选煤厂的煤样不少于10t,矿井生产煤样不少于5t,不做浮沉试验时不少于2.7t。选煤厂原料煤及其产品煤样按粒度上限确定:粒度上限为300mm不少于6t,粒度上限为100不少于2t,粒度上限为50mm不少于1t。 (3)13~0mm煤样可缩分到质量不小于100kg,其中3~0mm煤样可缩分到质量小于20kg。 (4)筛分煤样应是空气干燥状态。 (5)收到煤样后,筛分试验应当在3d之内进行。 3.试验步骤 (1)筛分程序:筛分操作一般从最大筛孔向最小筛孔进行。如煤样中大粒度含量不多,可先用13mm 或25mm筛孔的筛子筛分,然后对筛上物和筛下物,分别从大的筛孔向小的筛孔逐级进行筛分。各粒级产物应分别称量。 (2)筛分试验时往复摇动筛子,速度要均匀,移动距离为300mm左右,直到筛净为止。每次筛分新加入的煤量应保证筛分操作完毕时筛上煤粒能与筛面接触。 (3)如煤样潮湿又急需筛分,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采取外在水分煤样,并称量煤样总质量。 ②用筛孔为13mm的筛子筛分,+13mm的煤样晾至空气干燥状态后,再用13mm筛子复筛。然后对+13mm 煤样称量并进行各粒级筛分和称量,-13mm 煤样掺入到-13mm 的湿煤样中。 ③-13mm 湿煤样,采取外在水分煤样,称量后缩取不少于100kg( 晾至空气干燥状态称量,然后进行13~0mm 各粒级的筛分并称量。 (4)为保证筛分试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必要时,应检查各粒级是否筛净。检

显微镜法测试粉体粒度、粒度分布及形貌-(1)

实验二显微镜法测试粉体粒度、粒度分布 及形貌 一、目的意义 显微镜是少数能对单个颗粒同时进行观测和测量的方法。除颗粒大小外,它还可以对颗粒的形状(球形、方形、条形、针形、不规则多边形等)、颗粒结构状况(实心、空心、疏松状、多孔状等)以及表面形貌等有一个认识和了解。因此显微镜法是一种最基本也是最实用的测量方法,常被用来作为对其他测量方法的一种校验甚至确定的方法。 本实验的目的: 通过使用生物显微镜观察粉末的形状和粒度掌握: 1、制样方法及计算方法 2、数据处理 3、粒度分布曲线的描绘 二、方法实质 生物显微镜是透光式光学显微镜的一种。用生物显微镜法检测粉末是一般材料实验室中通用的方法。虽然计算颗粒数目有限。粒度数据往往缺乏代表性,但它是唯一的对单个颗粒进行测量的粒度分析方法。此法还具有直观性可以研究颗粒外表形态。因此称为粒度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 测试时首先将欲测粉末样品分散在载玻片上。并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通过选择适当的物镜目镜放大倍数和配合调节焦距到粒子的轮廓清晰。粒径的大小用标定过的目镜测微尺度量,样品粒度的范围过宽时,可通过变换镜头放大倍数或配合筛分法进行。观测若干视场,当计数粒子足够多时,测量结果可反映粉末的粒度组成,进而还可以计算粉末平均粒度。 三、仪器与原材料 物镜测微尺、标准测微尺、生物显微镜、分散剂(酒精、环乙醇等)、玻璃棒、吸管粉末试样(雾化粉、电解粉)

四、测试方法 1、显微镜使用前的准备 将目镜测微尺放入所选用的目镜中,并将目镜和物镜安装在显微镜上,将标准测微尺(每小格10微米)置于载物台上通过旋转公降螺钉(注意:不得使物镜接触载玻片1),调节焦距标定目镜测微尺一格比代表的长度(u)。 2、样品的制备 用显微镜测试的粉末应经过筛分,否则由于粉末粒度范围过宽,测试中需经常更换物镜或目镜,不仅造成测试工作的不便而且由于视场范围的变化引起测试的不准确。 粉末样品由于具有发达的表面积,因而有较高的表面能,使粉末颗粒产生聚集,形成团块,影响粉末粒度的测定,所以制样过程中应使颗粒聚集体分散成单个颗粒,一般是将少量粉末样品(0.01克左右)放置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上数滴分散介质,用另一干净载玻片覆盖其上。进行对磨并观察情况然后平行对拉将两片玻璃载玻片分开,即得测试用样品,待分散介质挥发后放于显微镜载物台上进行观测。 对分散介质要求: (1)对粉末润湿性好且与所测粉末不起化学作用。 (2)介质应易挥发且挥发的蒸汽对显微镜镜头无腐蚀性。 对需长期保存的试样可采用有机玻璃或纤维素溶液进行覆盖,待覆盖膜干燥后颗粒即被固定。 3、观测方法 理想的试样片应便于观测计数,即一个视场内颗粒数不应过多。且各视场颗粒分布情况应尽量均匀。 实验采用垂直投影法,即所测颗粒在视场内同一个方向移动、顺序地、无选择地逐个进行测量。当颗粒形状不规则时测量这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如图1所示。颗粒在视场中作上下运动而且目镜测微尺处于水平位置,测试中注意不要对某一颗粒重复计数或漏掉某些颗粒。

标准筛粒度目数对照表

标准筛粒度(目数)对照表 1.目是指每平方英寸筛网上的空眼数目,50目就是指每平方英寸上的 孔眼是50个,500目就是500个,目数越高,孔眼越多。除了表示筛网的孔眼外,它同时用于表示能够通过筛网的粒子的粒径,目数越高, 粒径越小。 2.粉体颗粒大小称颗粒粒度。由于颗粒形状很复杂,通常有筛分粒度、沉降粒度、等效体积粒度、等效表面积粒度等几种表示方法。目前在国内外尚未有统一的粉体粒度技术标准,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粒度指标定义和表示方法。在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筛网规格有不同的标准,因此目”的含义也难以统一。 3、筛分粒度就是颗粒可以通过筛网的筛孔尺寸,以1英寸(25.4mm)宽度的筛网内的筛孔数表示,因而称之为目数” 4、我国采用的是美国标准。

目是指颗粒的粒径,目数越大颗粒越细 目是有量度含义的,具体如下: 筛分粒度就是颗粒可以通过的筛孔尺寸,以1英寸(25.4mm)宽度的筛网内的筛 孔数表示,因而称之为目数”。 目数粒度对照表 目数粒度um???目数粒度um? 目数粒度um 53900140104 160010 1020001708918008

161190200742000 2084023061? 2500 257102705330005 30590325443500 35500400384000 40420460305000 45350540266000 50297650217000 6025080019125001 8017890015 100150110013 120124130011 “目 ”为非标准单位,为了使用方便,经验的换算公式为:粒度d(mm)=16/目数。 筛分粒度测试方法: 一、显微图象法: 显微图象法包括显微镜、CCD 摄像头(或数码像机)、图形采集卡、计算机等部分组成。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将显微镜放大后的颗粒图像通过CCD 摄像头和图形采集卡传输到计算机中,由计算机对这些图像进行边缘识别等处理,计算出每个颗粒的投影面积,根据等效投影面积原理得出每个颗粒的粒径,再统计出所设定的粒径区间的颗粒的数量,就可以得到粒度分布了 由于这种方法单次所测到的颗粒个数较少,对同一个样品可以通过更换视场的方法进行多次测量来提高测试结果的真实性。除了进行粒度测试之外,显微图象法还常用来观察和测试颗粒的形貌。

从曲线特征分析

从曲线特征分析,具有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边滩心滩的特征。地化分析在顶、底的细碎屑岩中,古盐度5?—20?,也反映了沉积介质的淡水一半咸水条件。 2、X16-13-94、103层: 103层为下石盒子组中下为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厚2.86米,94层为上石子盒子组下部中一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三角洲平原上网状河的沉积。粒度概率曲线图上可见到河道边滩和心滩型曲线(图IV-3-L2) 3、X16-13-30、44层 44层细粒岩屑长石杂砂岩,厚7.42米,概率曲线具有分流河道和河流类型(图IV-3-L3)两种类型。 (二)滕县40-7孔太源组剖面 该组砂岩的概率曲线图反映了一个以跳跃总体为主,次为悬浮总体、滚动总体含量极少或缺失。 1、混合坪砂岩概率曲线(图IV-4-L1);由跳跃次总体和悬浮次总体组成,跳跃总体含量大于85%,斜率45-75°,属性选好,悬浮总体含量较少,小于12%,跳跃和县浮总体之间缺少混合带,截点位置变化较大,从2.75Φ-3.75Φ,反映了水动力条件变化较大。 2、潮渠砂岩概率曲线(图IV-4-L2) 潮渠粒度分布与河流沉积相似,它由跳跃总体和悬浮次总体组成,牵引次总体多数缺失;跳跃次总体含量达90%以上,斜率65°以上,分选好,悬浮次总体含量10%左右,斜率大,精截点1.75Φ左右,细截点3.70Φ左右,偏细。

3、滕县TDZ-1孔山西组分流河道砂岩: 3下煤层底板砂岩,3上-3下煤层砂岩及3上煤层顶板砂岩,常称之为S1、S2、S3砂体,构成山西且沉积骨架。山西组各砂岩的主要精度参数如下: 表IV-10 S1砂岩:103层,为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厚5.65米,概率曲线为三段式,由牵引总体、跳跃总体及县浮总体组成,跳跃总体含量75%,斜率大,分选好(图IV-4-L3)属分流河道类型。 S2砂岩:97层(S2上部)为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厚12.16米,99层(S2下部)为粉砂岩,厚40米,砂岩的概率曲线以跳跃总体和县浮总体组成,斜率均>60°,跳跃总体含量55-75%,分选好,牵引总体斜率<30°,99层分流间湾沉积,向上(97)过渡到分流河道沉积(图IV-4-3)。 S3砂岩:94层(3上顶板砂岩)为中、经粒长石砂岩,厚6.28米,

粉体粒度分布的测定激光法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指导书

实验:复合材料结构微观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几种典型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形貌特征; 2. 学会用定量金相的方法来测定增强相或基体的体积分数; 3. 掌握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密度及弹性模量的评估方法。 二、实验原理 混合定理:根据混合定理可以计算复合材料的性能。对于标量性能,像密度、热熔,复合材料的性能是各向同性的并可以用最简单的混合定理来计算。如复合材料的密度ρc 可用公式(1)来计算。 ρc =V m ρm +V f ρf (1) 式中ρm 和ρf 分别为基体与增强相的密度,V m 和V f 分别为基体与增强相的体积分数。 对于矢量性能如弹性模量、导电率,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增强相的形状与取向有关。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弹性模量是各向异性的,在纤维方向的弹性模量E c 可用混合定理公式(2)来计算 E c =V m E m +V f E f (2) 式中E m 和E f 分别为基体与增强相的弹性模量。 如果增强体为颗粒状的复合材料,其弹性模量为各向同性,可用混合定理(3)来计算。 E c =V m E m +KV f E f (3) 式中K 为修正系数,与V f 和 E r /E m 的比值有关,其值通常在0.1 ~ 0.6。 体积分数:在计算复合材料性能时,要知道增强相和基体的体积分数。由于复合材料不透明,不能直接观察三维空间图像,只能在二维截面上得到有关几何参数,然后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推断三维空间的几何参数。如V f =L f (L f 为增强相的线长度分数 L f ),只要测出增强相的线长度分数 L f ,即可求得增强相的体积分数V f 。 用截线法测量增强相的线长度分数L f 如图1所示。测量时,在显微组织照片上作任意直线,把落在增强相上的线段相加(L α=L 1+L 2+L 3+….),得总长度L α,然后除以测试线总长度L T ,即可求得增强相体积分数: V f =L f = T L L α (4) 图1截线法测量L f 用截线法测量L f 与放大倍数无关。不过为提高测量精度,应考虑测量的截线数量,使用的截线总数越多,测量误差越小。 增强相尺寸:对于颗粒增强复合材料,一般用增强相直径大小表示增强相尺寸。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增强相可用平均截线长度L ′来表示其尺寸。平均截线长度指在截面上任意测试直线穿过每个增强相颗粒的平均值。 L ′=P L α (5) 式中P 为测试线上增强相颗粒数。 三、仪器及材料 金相显微镜与数码图像处理系统;SiC 增强铝合金、Cu-W 合金、Al-Cu 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增强聚酯树脂。 四、实验步骤 1. 观察并拍照复合材料试样 a) 利用显微镜观察一个复合材料试样,并用数码摄像仪进行拍照; b) 记录该试样中增强材料与基体材料; c) 按基体和增强材料对所观察试样进行复合材料分类。 2. 颗粒SiC 增强2024铝合金体积分数、密度和弹性模量计算 a) 用金相分析软件打开颗粒SiC 增强2024铝合金复合材料金相照片;用截线法测量照片中SiC 颗粒尺寸并 计算平均值L′;用截线法测量照片中SiC 颗粒的线长度分数 L f ; b) 计算该复合材料中SiC 的体分数V f ; c) 计算该复合材料的密度ρc 和弹性模量E c 。

筛分析法测试粉体粒度及粒度分布

筛分析法测试粉体粒度及粒度分布粒度分布通常是指某一粒径或某一粒径范围的颗粒在整个粉体中占多大的比例。它可用简单的表格、绘图和函数形式表示颗粒群粒径的分布状态。颗粒的粒度、粒度分布及形状能显着影响粉末及其产品的性质和用途。例如,水泥的凝结时间、强度与其细度有关,陶瓷原料和坯釉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影响着许多工艺性能和理化性能,磨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决定其质量等级等。为了掌握生产线的工作情况和产品是否合格,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按时取样并对产品进行粒度分布的检验,粉碎和分级也需要测量粒度。 粒度测定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筛析法、沉降法、激光法、小孔通过法、吸附法等。本实验用筛析法和沉降法,以及激光法测粉体粒度分布。 一、实验目的 筛析法是最简单的也是用得最早和应用最广泛的粒度测定方法,利用筛分方法不仅可以测定粒度分布,而且通过绘制累积粒度特性曲线,还可得到累积产率50%时的平均粒度。本实验用筛析法测粉体粒度,其实验的目的是: 1、了解筛析法测粉体粒度分布的原理和方法。 2、根据筛分析数据绘制粒度累积分布曲线和频率分布曲线。 二、基本原理 1、测试方法概述 筛析法是让粉体试样通过一系列不同筛孔的标准筛,将其分离成若干个粒级,分别称重,求得以质量分数表示的粒度分布。筛析法适用于约10mm

至20μm 之间的粒度分布测量。如采用电成形筛(微孔筛),其筛孔尺寸可小至5μm,甚至更小。 过去,筛孔的大小用“目”表示,其含义是每英寸(25.4mm )长度上筛孔的数目,也有用1cm 长度上的孔数或1cm 2筛面上的孔数表示的,还有的直接用筛孔的尺寸来表示。筛析法常使用标准套筛,标准筛的筛制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推荐的筛孔为1mm 的筛子作为基筛,以优先系数及 20/3为主序列,其筛孔为()化整值) (40.110320≈,再以R20或R40/3作为辅助序列,其筛孔分别为()()4 340320219.11012.110≈≈≈,或。 筛析法有干法与施法两种,测定粒度分布时,一般用干法筛分,若试样含水较多,颗粒凝聚性较强时,则应当用湿法筛分(精度比干法筛分高),特别是颗粒较细的物料,若允许与水混合时,最好使用湿法。因为湿法可避免很细的颗粒附着在筛孔上面堵塞筛孔。另外,湿法可不受物料温度和大气湿度的影响,湿法还可以改善操作条件。所以,湿法与干法均已被列为国家标准方法并列使用,作为测定水泥及生料的细度。 筛析法除了常用的手筛、机械筛分、湿法筛分外,还用空气喷射筛分、省筛法、淘筛法和自组筛等,其筛析结果往往采用频率分布和累积分布来表示颗粒的粒度分布。频率分布表示各个粒径相对应的颗粒质量分数(微分型);累积分布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质量分数与该粒径的关系(积分型)。用表格或图形来直观表示颗粒粒径的频率分布和累积分布。 筛析法使用的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但筛分结果受颗粒形状的影响较大,粒度分布的粒级较粗,测试下限超过38μm 时,筛分时间长,也容易

目数及粒径对照表

? 筛网目数与粒径对照表以及相关知识 ? ?目数,就是孔数,就是每平方英寸上的孔数目。目数越大,孔径越小。一般来说,目数×孔径(微米数)=15000。比如,400目的筛网的孔径为38微米左右;500目的筛网的孔径是30微米左右。由于存在开孔率的问题,也就是因为编织网时用的丝的粗细的不同,不同的国家的标准也不一样,目前存在美国标准、英国标准和日本标准三种,其中英国和美国的相近,日本的差别较大。我国使用的是美国标准,也就是可用上面给出的公式计算。 由此定义可以看出,目数的大小决定了筛网孔径的大小。而筛网孔径的大小决定了所过筛粉体的最大颗粒Dmax。所以,我们可以看出,400目的抛光粉完全有可能非常细,比如只有1-2微米,也完全有可能是10微米、20微米。因为,筛网的孔径是38微米左右。我们生产400目的抛光粉的D50就有20微米。 ?

────────────────────

──────────────────── 目数|目数定义|粒度|孔径对照表 标准筛目数: 1.目是指每平方英吋筛网上的空眼数目,50目就是指每平方英吋上的孔眼是50 个,500目就是500个,目数越高,孔眼越多。除了表示筛网的孔眼外,它同时用于表示能够通过筛网的粒子的粒径,目数越高,粒径越小,标准筛需要配合标准振筛机才能准确测定 2. 粉体颗粒大小称颗粒粒度。由于颗粒形状很复杂,通常有筛分粒度、沉降粒度、等效体积粒度、等效表面积粒度等几种表示方法。 筛分粒度就是颗粒可以通过筛网的筛孔尺寸,以1英寸(25.4mm)宽度的筛网内的筛孔数表示,因而称之为“目数”。目前在国内外尚未有统一的粉体粒度技术标准,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粒度指标定义和表示方法。在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筛网规格有不同的标准,因此“目”的含义也难以统一。目前国际上比较浒用等效体积颗粒的计算直径来表示粒径。以μm或mm表示 标准筛目数|粒度对照表:

粒度参数特征

2)粒度参数 碎屑粒度分析数据主要用于分析岩石的沉积环境及沉积条件,主要参数包括粒 度中值、偏度、峰度、标准偏差、分选系数等。 粒度中值是选取样品中的一个粒度值,大于此粒度值的颗粒数占50%,小于此 粒度值的颗粒数也占50%,于是我们就称这个粒度值为粒度中值。粒度累积 分选系数指粒度累积曲线上25%和75%处所对应的颗粒直径的比值。是表示 碎屑沉积物(岩)分选性的一种参数。其公式为: 式中:So——分选系数,无因次: P25——累计曲线上的25%处对应的颗粒直径,mm; R75——累计曲线上75%处对应的颗粒直径,mm。。 当颗粒分选很好时,P25和P75两值很靠近,所以SO值就接近于1。 以每个直线段的陡缓反映分选好坏。线段陡(>500~600)分选好,线段 平缓(200~300)分选差。 标准偏差标准偏差越小,这些值偏离平均值就越少,分选越好。 φ16、φ50和φ84分别代表累积曲线上百分含量为16%、50%、84%三处的粒径(φ值)。 偏度、峰度更能反映尾部变化。中央组分代表了原沉积环境的分选性,而尾部反映 后期沉积环境对沉积物的改造。若中央峰值高,展开度窄,说明分选好。 偏度是统计数据分布偏斜方向和程度的度量,是统计数据分布非对称程度 的数字特征。 又称峰态系数。表征概率密度分布曲线在平均值处峰值高低的特征数。直 观看来,峰度反映了尾部的厚度。 (1)砾岩粒度参数特征

(2)砂岩粒度参数特征 (3)粉砂岩粒度参数 区别:该事件实际发生的次数与试验总次数的比值。由于观察的时间有长短,随机事件的发生与否也有随机性,所以在不同的试验中,同一个事件发生的频率可 以彼此不相等。.概率被用来表示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如果一个事件是必然事件,它发生的概率就是1,例如: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硬币落地后“正面1 朝上”的概率是1/2。当试验次数较少的时候,“正面朝上”的频率有可能是0,也 有可能是l或其它数,但是经过多次重复试验后,“正面朝上”的频率会稳定在1/2。 频率与概率的联系即用频率来估计概率。谁也无法预测随机事件在每次试验中是否会发生,但是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多次重复试验后,事件出现的频率会逐渐稳定,稳定后的频率可以作为概率的估计值。反之,如果知道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就可以由此推断:在多次重复试验后该事件发生的频率将接近其概率。但是:用试 验的方法得出的频率只是概率的估计值,要想得到近似程度较高的概率估计值,通 常需要经过大量的重复试验。 (三)粒度曲线和粒度参数 常用的粒度曲线包括:直方图、频率曲线、累积曲线、概率累积 曲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