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信息管理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资料

最新信息管理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资料

最新信息管理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资料
最新信息管理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资料

名词解释

1、管理: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管理功能,有效地利用人力、财力、设备、技术、信息诸种因素,促使它们密切配合,发挥它们最高的效率,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2、信息管理:是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指导下,对信息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包括信息、人员、资金、设备、技术等,进行科学地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3、MIS:管理信息系统。

4、IRM:信息资源管理。

5、SCM:供应链管理。

6、BPR:企业过程再工程。

7、ERP:企业资源计划。

8、CRM:客户关系管理。

9、信息:是事物的状态、特征及其变化的客观反映,是客观事物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传递。

10、信息资源:是信息与资源两个概念整合衍生出来的新概念,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才能称之为信息资源,作为资源的信息,也就是所谓“有用的信息”或“可以利用的信息”。也就是可以利用的信息的集合。

11、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即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数据。

12、广义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包括信息、技术、设备、资金和人等要素),是将信息资源作为系统概念看待。

13.信源:发出信息的来源

信道:信息传递的通道

信宿:信息接收者

14、信息资源管理:狭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本身即信息内容实施管理的过程。广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内容及与信息内容相关的资源如设备、设施、技术、投资、信息人员等进行管理的过程。

15、信息高速公路: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实际上是软件、硬件、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不断发展与集成的结果。

16、信息系统:输入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输出信息的系统。

17、EDPS: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18、DSS:决策支持系统

19、ES:专家系统

20、EIS:主管信息系统

21、OAS:办公自动化系统

22、SIS:战略信息系统

23、信息采集:是信息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基础。

24、信息组织:是对所采集的信息实施有序化的过程,是信息管理过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25、内源信息流:是指来源于经营系统内部的或经营企业内部的信息流动。

27、外源信息流:是指来自经营部门之外,但与经营部门的经营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外部社会环境和经营内部的信息流。

28、信息流:人类管理和控制下的信息的有序流动。

29、信息处理:一切为更好地利用信息而对信息所实施的处理工作过程。

30、信息需求:是指人们在从事各项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为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

题而产生的对信息的不足感和求足感。分为信息需求和组织信息需求

31、信息行为:是指为了获取信息所采取的行动。

32、信息用户:是指信息使用者。个人用户和团体用户。正式用户和潜在用户。

33、信息资源开发:信息本体开发和信息系统建设

34、ERP:是以顾客驱动的、基于时间的、面向供应链管理的企业资源规划。

35、信息管理的基本方法:逻辑顺序方法和物理过程方法

36、企业系统规划步骤:准备工作、动员会、定义企业过程、定义数据类、分析

企业/系统关系、定义信息结构

37、战略数据规划工作构成:调查、业务分析、企业模型、数据分析、主题数据

库、划分子系统

38、信息战略:是企业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企业根据内外部环境和要求资源的情况,为实现企业总体战略和竞争战略而对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活动。

39、战略的信息技术规划:对组织内部支撑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在此基础上作用于组织业务与管理活动的信息技术系统的设计、选用、实施与调整加以规划。

40、信息化委员会:由CIO负责牵头召集,组织的最高层领导和其他业务部门平级的信息部门,具体负责信息资源管理工作。

41、CIO:信息主管,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业务管理,且身居高级行政管理职位的复合型人物。

42、信息工作者:狭义的说,是指信息机构中专职的工作人员。广义的说,还包括各部门、各环节中专门从事信息处理工作的人员。

43.信息管理部门:信息使用部门、信息供应部门、信息处理部门、信息咨询部门、信息管理部门。

44.信息管理机构四个功能:(1)信息汇总与收集功能。

(2)信息管理与检索功能(3)信息分析与处理功能

(4)信息的协调与沟通功能

45.信息咨询:是一种特殊的信息服务,就是针对专门的问题所进行的智能化信息处理和参谋服务。

46.计算机信息系统五个要素:输入、处理、输出、存储、控制。

47.管理系统的功能:数据处理功能、预测功能、计划功能、控制功能、辅助决策功能。

48.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拓展和维护的系统。模型:诺兰模型。

填空题

第一章

1、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

2、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从科学管理的思想到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的演变过程,是管理重心从物的管理到人本管理再到信息资源管理的变化过程。

3、ERP实现的手段有两个使用器:一个是信息技术,一个是组织。

第二章

1、在一个具体的组织内部,有战略信息(高层)、战术信息(中层)、业务信息(基层)。

2、从信息管理的角度看,信息按加工深度分为一次信息(原始信息)、二次信息(对原始信息加工处理后的信息)、三次信息(管理决策信息)。

3、物质、能量、信息一起构成现实世界的三大要素。

4、香农提出了通信系统的模型,定义了信源、信道和信宿。

5、信源因其发送信息的状况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连续信源,另一种是离散信源。

6、通常,我们把信道分为人工信道和电子信道。

7、信宿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其中包括机器。

8、噪声有两类:系统内噪声和系统外噪声。

9、要素、结构、系统、功能、环境构成了系统五位一体的关系。

10、控制作为一种作用,至少要有作用者与被作用者以及传递者这样三个因素。

11、信息方法包括两个基本的方面,即信息分析方法和信息综合方法。

12、信息科学本身是一个学科群,这个学科群是由信息理论科学、信息技术科学和信息应用科学三个层次构成的完整体系。

第三章

1、一般来说,IRM分为三个层次,即个人的、组织的和社会的IRM。

2、信息资源管理活动可划分为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三个层次。

3、信息和信息活动是信息管理的客体。

4、与信息管理的技术时期相比较,卢泰宏提出了信息管理的技术管理、经济管理、人文管理三种模式。

5、从企业信息管理角度来看,现代信息管理时期的信息管理活动又可分为以下两个发展阶段:一是面向技术的信息管理阶段,另一种是面向资源的信息管理阶段。

6、钟义信教授提出的信息技术四基元,即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和智能技术、控制技术。

7、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发展,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程序管理方式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8、整个数据库系统有三部分组成:用户应用程序、介于数据库和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存储在外存储器上的经过组织的共享数据库。

9、计算机网络的行成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具有通信功能的单机系统阶段、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阶段、以资源共享为目的计算机网络阶段。

10、信息高速公路包括信息资源、通信平台和应用程序三个方面的内容。

11、从整体上看,情报(信息)检索系统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脱机、联机两个阶段。

12、从概念上看,管理信息系统是由四大部件组成,即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

13、信息管理的源学科主要有图书情报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

第四章

1、如果我们以组织边界为界限,可将信息源分为内部信息源和外部信息源。

2、如果根据信息的运动形式,还可以把信息源分为静态信息源和动态信息源。

3、从传递方式来看既有单向交流方式,又有双向信息交流方式。

4、就其传递方向来看,组织信息流有垂直流和水平流。

5、最简单的信息处理过程必须有收集、加工、传递、使用四个环节。

6、从数据处理到信息处理再到信息管理,反映了信息管理的形成和实践。

7、如果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人的信息行为主要变现为信息查询行为、信息选择行为和信息使用行为。

8、一般来说,信息用户可分为个人用户和团体用户。

第五章

1、我国学者潘大莲和黄巍将美国系统工程专家霍尔提出的三维(知识维、逻辑维、时间维)系统工程结构应用于信息管理,得到一种类似的三维信息管理结构。

2、逻辑顺序方法把信息资源的管理划分为信息调查、信息分类、信息登记、信息评价四个基本步骤。

3、从信息的产生到最终被使用发挥其价值,信息生命周期可分为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维护几个步骤。

第六章

1、战略信息管理可以视为战略管理与信息管理的交集。

2、一体化的战略信息管理包括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体制三部分。

3、企业战略规划包括战略的业务规划、战略的信息技术规划、战略数据规划。第七章

1、关于企业的信息机构与企业中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比较多的是两种模式。一种是水平式;另一种是垂直式。

2、信息化领导小组的主要负责人可作如下参照:

组长:企业经理或厂长

副组长:企业信息主管

3、一般来说,在以CIO为首的信息管理部门领导下,可下设系统运行部、系统开发部和信息资源部。

4、CIO是既懂管理,又懂技术,且自身居高级行政管理职位的复合型人物。

5、伴随着信息管理层次从低层向中层和高层的发展,信息管理人员也相应地经历了数据库管理员---管理信息系统主任---信息主管三个阶段。

第八章

1、开展信息服务,有三个基本因素:信息服务者、信息用户和信息产品。

2、按服务所提供信息的加工深度区分可分为一次信息服务、二次信息服务和三次信息服务。

3、按信息收集层次划分,有原始信息收集法和二次信息收集法两种。

4、信息收集方式可以是人工采集。也可以通过联机方式形成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

5、在信息加工中,按处理功能的深浅可把加工分为预处理加工、业务处理加工和决策处理加工。

6、根据加工处理的响应时间的不同,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大体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实时处理型;另一种是批处理型。

7、关于信息的存储方式,要考虑是集中存放还是分散存放。

8、计算机检索有三种形式:一是单机检索,二是脱机检索,三是联机检索。

9、数据通信系统的技术指标主要从数据的传输数量和传输质量来衡量。

10、网络的安全功能主要包括对象认证、访问认证、数据保密和数据可审查。

11、在控制过程中,信息的作用常常通过前馈和反馈两种方式来体现。

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反馈控制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调整决策,二是进行控制。

第九章

1.简单的说,信息系统可以看成是由三个基本的行为部件构成,它们是输入、

处理、和输出。

2.诺兰模型的前三个阶段可以称为计算机的信息系统,而后三个阶段则可称为

信息时代的信息系统。

3.全面地来看,人、硬件、软件、和数据是信息系统的四种基本资源。

4.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总的来说,它是管理理论、信息技

术和系统科学的混合体。

5.复旦大学薛华成教授曾指出,管理信息系统的三大要素是系统的观点、数

学的方法和计算机的应用。

6.清华大学侯炳辉教授曾概括指出,管理信息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是:组织管

理理论、信息技术、系统工程方法。

7.管理信息系统的硬件结构最主要是指单机设备(配置)和网络设备(方案)。

8.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结构是指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管理应用

软件。

9.每个项目的开发可由五个阶段组成,即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

系统实施和系统运行维护。

10.系统开发的队伍是庞大的,开发过程所需要的人员主要有:用户、系统分析员、数据库管理员、网络工程师和程序员和操作员等。

11.系统维护具体包括硬件设备的维护、应用软件的维护和数据的维护。

12.SIS是从企业竞争战略的高度出发,通过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来提

高企业竞争实力的信息系统。

1.论述信息在管理中的作用

答:(1)从管理系统的角度看,信息是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和有机联系的介质,离开了信息,既不能有管理系统的存在,也不能有管理活动的存在。

(2)从管理过程的角度看,整个管理过程实际上就是以信息为媒介,表现为

信息的不断输入、变换、输出和反馈的过程。

(3)从管理组织的角度看,信息是各管理部门、管理层次、管理环节相互间沟通联络、协调行动的桥梁和纽带。

(4)从管理的目的的角度看,信息的开发利用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

2.论述信息在管理和决策中的作用。

(1)信息在现代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管理活动一般包括三个环节:计划决策、组织指挥和控制监督。管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信息是计划的基础;信息是组织的依据;信息是控制的手段。管理活动就是一种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和利用信息来实现组织目标的信息运动。信息应用渗透进管理科学领域,为科学管理提供了有效方法,大大地促进管理技术的提高、管理手段的改善和管理科学的发展。

(2)信息在科学决策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谓决策,是指个人或组织未达成既定目标,从若干个可提供选择的行动方案中挑选出最优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过程。信息影响着决策,因为信息可以消除不确定性。决策正确与否,是否能否及时准确地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密切相关。信息方法贯穿于决策的始终,为科学决策奠定了基础。及时获取决策活动中所必需的、完整的、可靠的信息,是保证决策成功的前提条件。

第三章

1、论述信息管理的五个管理职能。

答:与管理的一般职能一样,信息管理的主要职能仍然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但基于管理对象的差异,这些管理职能有其特定的内容。

信息管理的计划职能,是围绕信息的生命周期和信息活动的整个管理过程,根据战略规划所确定的总体目标,分解出子目标和阶段任务,并规定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制定出各种信息管理计划,从而把已定的总体目标转化为全体组织成员在一定时期内的行动指南,指引组织未来的行动。

信息管理的组织功能是按照用户的要求,建立信息机构、制定信息管理的规章制度,选配、任用信息人员,把信息活动、信息人员、信息活动的物质要求——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施并完成各种信息活动。

信息管理的领导职能就是要使信息管理组织成员更有效、更协调地工作,发挥自己的潜力,从而实现信息管理组织的目标。

信息管理的控制功能旨在对整个信息活动过程以及整个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指挥,以完成信息管理过程。其中包括对信息活动的监视、检测、考核,促使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或者根据内外部情况的变化,对信息活动过程的某些方面、某个环

节进行补充、完善,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调节改进,以更好地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

2、论述信息管理三个发展时期的核心及其相互关系。

答:第一个管理时期是传统管理时期。该时期以图书馆为象征,因此也有人称之为文献管理时期。第二个管理时期是技术管理时期。该时期以电子信息系统为象征,信息技术及技术专家的作用日益突出。第三个管理时期是资源管理时期。主要特征是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都被作为信息资源的要素而纳入管理的范畴,是一种综合性、全方位的集成管理,是信息管理的最高形式。

这三个时期并不是前后更替的,不是进入技术管理时期,传统管理就结束了;也不是进入资源管理时期,技术管理就结束了。在现实的信息管理工作中,我们可以非常容易地看到这三种管理是同时存在的。

3、论述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

答: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是与管理科学和计算机的发展密切相关,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单项事务处理阶段、综合数据处理阶段和系统数据处理阶段。从信息使用的角度看,相应的应用系统就是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第四章

1、信息采集的原则。

答:信息采集要考虑针对性、系统性、科学性、预见性和计划性等原则。针对性要求采集人员根据本机构的性质、任务和服务对象确定采集的范围和重点;系统

性要求采集人员注意信息采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科学性要求采集人员注重信息源、用户信息需求和采集方法的科学研究;预见性要求采集人员不仅研究用户当前的信息需求,也要研究用户未来的信息需求;计划性则要求采集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采集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采集信息。

2、试述信息组织的基本要求。

答:从管理决策的角度谈,对信息组织的要求有以下四个方面:

(1)及时性。“时间就是金钱”。信息的使用价值是随时间的流逝与系统的而变化的,这时的信息可能一文不值。所谓及时有两层含义:一是时过境迁的信息要及时记录;二是有用信息要迅速采集。

(2)准确性。信息不仅要及时,而且要求准确无误地反映实际情况。正确的信息,才是有用的信息;不真实的信息还不如没有信息。有了准确、可靠的信息,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如果信息失真,就会造成决策失误。

(3)适用性。信息不在于多,而贵在于适用。要“急决策之所急,供决策之所需”。就当认识到,各级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所要求的信息是各不相同的。为此,对信息的要求应随客观需要而修改、更新。

(4)经济性。取得信息是要付出代价的。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适用性必须建立在经济性的基础上。我们一定要考滤经济效益,注意信息价值和费用之间的关系。力求以最少的费用,最大地发挥信息的作用。

3、试述信息管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信息对象是不断运行着的社会现象,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社会系统中的信息流动也在不断加速,只有揭示社会信息运行的本质特征,把握人类信息交流的基本规律,才能有效地实施信息管理。

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是在社会中进行的,与社会信息的全面利用息息相关,企业中的信息流是以生产经营为主要内容的沟通企业内、外部门的信息活动的产物。来自企业内部的信息反映了企业的状态,而来自企业外部的信息则影响和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从经营企业的角度来看,我们首先把信息流管理分为内源信息流和外源信息流管理。

我国的信息管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比较广泛的调研,还很难看出总的发展规律。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归纳他们的经验,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也许能够得到一些启发和帮助。

就企业来说,信息管理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手工文件管理阶段。

第二阶段:技术支持管理阶段。

第三阶段:信息资源管理阶段。

4、信息资源标准化的内容。

答:信息资源标准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大体上可分为技术标准化,设施标准化,术语标准化以及管理标准化四类。信息技术标准化是整个信息资源管理的重点,同时也是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和保证。信息技术的标准化是围绕着信息技术开发、研制和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等一些类活动而进行的标准工作,对保持设施性能、演唱设施寿命、提高设备效率、保证信息资源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信息资源管理的术语标准化是指对信息资源活动中某一事物或过程的称谓或代号的标准化。其目的是为了让国际国内标准统一,避免二义性,保证一致性。标准化中的管理标准化也是信息资源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化的信息资源管理过程是使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按规范化的程序来进行。

第六章

5.论述战略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

答:概括地说,战略信息资源管理可分为四个阶段:1广泛收集一般信息资源;2加工、提炼形成战略信息资源;3分析战略信息资源;4传送战略信息资源给需要它的用户,最大限度的发挥战略信息资源的价值。

1论述信息管理机构的四个功能。

答:(1)信息汇总与收集功能。(2)信息管理与检索功能。(3)信息分析与处理功能。(4)信息的协调与沟通功能。

2.论述企业信息中心的作用。

答:企业信息中心的作用:(1)协助企业信息主管编制企业信息化工作规划,做信息化工作的计划、管理、协调和推动工作。(2)安排企业信息化资金使用计划,并负责资金使用计划的具体落实。(3)组织参与制定企业信息化有关规章、制度,监督、指导信息技术应用成果的验收、鉴定。(4)组织参与各类应用软件和应用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5)负责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交流和技术交流,做好信息服务工作。(6)组织参与企业基本信息设施的建设、维护,并对企业人员培训提供协助。

3.论述信息管理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

答:设置了信息管理部门的企业,其信息管理部门应等同于或高于企业的财务部、销售部等一级职能部门。

5.论述CIO的职责和作用。

答:CIO的职责包括:(1)从统揽公司业务全局的高度来考虑公司信息工作的发展规划,为实现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服务。(2)熟悉本公司各业务部息流的关

系,规范企业信息管理的基础标准,能够综合协调各部门的信息工作。(3)熟悉信息科学、系统方法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能够将数据管理、网络通信,计算机处理等方面的工作统筹安排,发挥作用。

作用:必须确保新的工程能够满足当前的和预期的业务需要,要对业务流程有独特的见解,对技术引进有独特的见解和很好的设想。

6.论述CIO的理想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答:CIO的理想理想知识结构分为三个板块:(1)信息技术知识;(2)于某一业务相关的业务知识;(3)管理知识。

CIO的理想能力结构也可分为三类:(1)信息技术技能;(2)管理技能;(3)相关经验。

CIO要有效履行其职责,还必须具有其他素质,如应变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断创新的精神,这些优质品质也是一个CIO不可缺少的。

第八章

1.论述信息收集的基本原则。

信息的收集目的在于获取能满足组织用户需求的信息,促进组织的发展。因此,信息收集要坚持及时、准确、全面、重点等基本原则。

(1)信息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2)收集信息的目的是为了应用,真实可靠的信息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保证。

(3)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因此,信息收集也要注意全面系统的原则

(4)收集信息不能盲目地进行,首先必须明确信息的收集是为谁服务的。

(5)采集信息,对于信息部门来说,是一项常规性的和长期建设性的基础工务工作,因此,信息采集工作既要立足于现实需要,满足当前需求,又要有一定的超前性,考虑开未来的发展,应根据工作任务、资金支持程度等情况制订周密详细的和采集计划和规章制度。

2.论述信息加工的主要步骤。

(1)在大量的原始信息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假信息、伪信息,只有通过认真地筛选和判别,才能防止和避免鱼目混珠、真假混杂。

(2)我们收集来的信息是一种初始的、零乱的、孤立的信息,只有把这种信息进行分类和排序,才能存储、检索、传递和使用。

(3)对分类排序后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计算,可以创造出新的信息,使信息更具有使用价值。

3.论述信息、反馈和控制的关系。

答:控制的问题说到底就是信息使用的问题。在使用信息时,应该对信息的反馈给予足够的重视。探讨信息、反馈与控制的关系对于我们很好地使用信息是大有帮助的。

首先,信息、反馈与控制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

(1)控制依赖于信息,没有信息就没有控制;(2)控制离不开反馈,没有反馈就无法控制。

其次,信息反馈控制的要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反馈信息真实准确;(2)信息传递迅速及时;(3)控制措施适当有效。

第三,在控制过程中,信息的作用常常通过前馈和反馈两种方式来体现。

第四,要实现控制的目的,必须不断解决“系统的偏差与反馈控制措施”之间的矛盾。

第五,信息反馈控制系统是一个开放式的循环系统。

概括起来,信息过程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活动,控制过程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而反馈是实现再认识、再实践的中间环节,它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进一步联系起来。

第九章

1.论述一个基本计算机的信息系统的要素。

①输入——来自于组织内部或社会环境中的数据和信息被送入系统之中。

②处理——信息处理系统利用计算机硬件(设备与媒体)、软件(程序与规程)和人员(信息专家与用户)把数据和信息转换为各种信息产品。

③输出——作业信息系统完成事务处理,办公自动化系统完成办公室通信,管理信息系统生成管理报告,决策支持系统提供管理决策支持。

④存储——将数据、信息和分析与决策模型储存起来,以便检索与处理。

⑤控制——使用信息资源管理职能监督并调节信息系统的性能,以便获得最佳效益与效率。

3.谈谈你对管理信息系统概念的理解。

答: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只意味着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必须由人和机器协同完成。人员包括高层决策人员、中层职能人员和基层业务人员。机器包含计算机硬件及软件、各种办公机械及通信设备。因此,把什么工作交给人来做比较合适,什么工作交给去机器做比较合适,任何机器如何联系,如何构成他们的最佳配合,从而充分发挥人和机器的特长。管理信息系统定义为:一个由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管理科学和人组成的综合性系统,它能为组织机构的运行、管理和决策提供所需的信息支持。简要地说,可以认为管理信息系统是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信息处理手段和传输工具,能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

4.为什么说管理信息系统是人—机系统。

答:虽然计算机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把原始数据加工处理成为有意义的信息,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计算机与信息系统之间仍有着明显的区别。计算机只提供了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功能,但信息系统的许多工作,诸如输入数据或使用系统的输出结果等还需要作为用户的人来完成。也就是说,计算机仅仅是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部分。用户和计算机共同构成了一个组合系统。如果一个系统光有

计算机,而不能和人配合进行运作,这样的系统无疑是失败的。计算机系统必须为人服务,能够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所以,准确地说,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人—机系统。

信息管理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管理: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管理功能,有效地利用人力、财力、设备、技术、信息诸种因素,促使它们密切配合,发挥它们最高的效率,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2、信息管理:是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指导下,对信息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包括信息、人员、资金、设备、技术等,进行科学地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3、MIS:管理信息系统。 4、IRM:信息资源管理。 5、SCM:供应链管理。 6、BPR:企业过程再工程。 7、ERP:企业资源计划。 8、CRM:客户关系管理。 9、信息:是事物的状态、特征及其变化的客观反映,是客观事物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传递。 10、信息资源:是信息与资源两个概念整合衍生出来的新概念,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才能称之为信息资源,作为资源的信息,也就是所谓“有用的信息”或“可以利用的信息”。也就是可以利用的信息的集合。 11、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即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数据。 12、广义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包括信息、技术、设备、资金和人等要素),是将信息资源作为系统概念看待。 13.信源:发出信息的来源

信道:信息传递的通道 信宿:信息接收者 14、信息资源管理:狭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本身即信息内容实施管理的过程。广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内容及与信息内容相关的资源如设备、设施、技术、投资、信息人员等进行管理的过程。 15、信息高速公路: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实际上是软件、硬件、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不断发展与集成的结果。 16、信息系统:输入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输出信息的系统。 17、EDPS: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18、DSS:决策支持系统 19、ES:专家系统 20、EIS:主管信息系统 21、OAS:办公自动化系统 22、SIS:战略信息系统 23、信息采集:是信息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基础。 24、信息组织:是对所采集的信息实施有序化的过程,是信息管理过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25、内源信息流:是指来源于经营系统内部的或经营企业内部的信息流动。27、外源信息流:是指来自经营部门之外,但与经营部门的经营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外部社会环境和经营内部的信息流。 28、信息流:人类管理和控制下的信息的有序流动。 29、信息处理:一切为更好地利用信息而对信息所实施的处理工作过程。

第7章 信息管理的组织

授课时间2学时 第七章信息管理的组织 授课题目 第一、二节信息管理机构、组织体系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这两节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管理组织的基本构成、企业管理的层次与机构模式,重点把握信息管理的组织体系的架构和设置ID的作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为主,结合板书、课堂讨论和实例分析,同时加以作业和答疑。 教学基本内容: (一)信息管理机构 信息机构是实施信息收集、加工、储存、传递等有关信息管理活动的组织形式。 建立与现代化的信息管理业务相适应的组织机构是实现信息管理战略任务的关键。 从信息产业化的全貌上来看,主要是由五种职能部门所组成: (1)信息使用部门:使用信息的用户,是提出信息的需求,信息的内容、范围、时限等具体的部门,也是将信息用于分析研究、解决管理决策问题的部门。 (2)信息供应部门:大体上有内部信息源和外部信息源。 (3)信息处理部门:主要是使用各种技术工具和技术方法处理信息的专业部门。 (4)信息咨询部门:主要是为使用部门提供咨询意见,帮助他们向信息供应部门、信息处理部门提出要求,帮助用户研究信息和使用信息。 重要部门: (5)信息管理部门:它在信息工作的五种职能部门中处于核心的地位,负责协调各部门,使之能够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 目前,一些企业内部的信息工作的职能分工还没有那样明确,信息资源往往广泛分布于各个部门,有的部门既是信息供应者又是信息处理者又是信息使用者。 信息管理部门要从企业的综合部门的角度,协助各业务部门抓好信息工作。为了提高信息管理的总体效率,需要建立一个集中管理企业信息的专门机构。这个机构承担以下四个功能:(1)、信息汇总与收集功能。 (2)、信息管理与检索功能。 (3)、信息分析与处理功能。 (4)、信息的协调与沟通功能。 关于企业信息管理的组织机构模式有三种: (1)、集中式结构模式。 (2)、分散型结构模式。 (3)、集中-分散型结构模式。

战略管理教程 课后习题

战略管理教程课后习题 第一章、战略管理概论 1、简述战略管理的含义与特征。 2、战略管理与企业战略有何不同。 3、战略要素有哪些? 4、战略的层次有哪些? 5、战略管理的过程包括哪些环节? 6、简述战略管理的演变过程。 7、简述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过程。 8、简述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趋势。

第二章、战略分析 1、简述产业环境分析的主要内容。 2、简述产业的经济特征的主要内容。 3、简述产业的经济特征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4、用简表列示产业盈利能力与五种力量的关系。 5、简述影响产业进入壁垒的主要因素。 6、简述影响产业内现有企业之间竞争激烈程度的主要因素。 7、简述影响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的主要因素。 8、简述战略群体对企业获利能力的主要因素。 9、简述战略群体对企业获利能力的影响。 10、简述迈克尔波特竞争对手分析模型的主要内容。 11、简述价值链分析的主要内容。 12、简述企业核心能力的特征。 13、简述sswot分析的主要内容。 14、简述战略要素评价矩阵法的分析步骤。

第三章、战略目标的设定 1.简述从战略的角度如何界定企业的使命。 2.简述企业使命表述时应注意的问题。 3.简述企业战略决策者制定长期目标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4.简述企业使命与战略管理的关系。 5.简述战略目标在战略管理中的作用。 6.简述企业战略目标的特征。 7.简述企业战略目标的主要内容。 8.简述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的原则。

1、简述发展型战略的特征 2、简述发展型战略的利弊。 3、简述市场渗透战略的基本思路。 4、简述市场开发战略的基本思路。 5、简述一体化战略的主要内容。 6、简述纵向一体化的战略利益与成本。 7、简述横向一体化的战略利益与成本。 8、简述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利益与成本。 9、简述实施多元化战略应注意的问题。 10、简述企业并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11、简述战略联盟组建中应注意的问题。 12、简述企业采取稳定型战略的原因。 13、简述企业采取稳定型战略的利弊。 14、简述企业实施收缩型战略的利弊。 15、图示新“波士顿“矩阵的基本结构。 16、图示行业吸引力—竞争能力矩阵的基本结构。 17、简述行业吸引力—竞争能力矩阵的应用步骤。 18、简述一个企业在一个行业中可能存在的竞争地位。

201412人力资源管理复习资料(1)

人力资源管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是指劳动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投入的体力、智力、心力总和及其形成的基础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经验、品性与态度等身心素质。 2.人力资本:是指通过资本投资形成的,凝结于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品性和健康等。3.人本管理:是指在人类社会任何有组织的活动中,从人性出发来分析问题,以人性为中心,按人性的基本状况来进行管理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方式。 4.人力资源成本:是一个组织为了实现自己的组织目标,创造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而获得、开发、使用、保障必要的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离职所支出的各项费用的总和。 5.职务:是指主要职责在重要性与数量上相当的一组职位的集合或统称。 6.职务说明书:是对某一职务或某一职位工作职责权限及其任职资格等其它内容的全面的说明。 7.工作评价:又称职务评价,即依据工作分析的结果,按照一定标准,对职务的性质、强度、责任、复杂性及所需资格条件等因素的程度差异,进行综合评估的活动。 8.招聘:是“招募”与“聘用”的总称,意指为企事业组织中空缺的职位寻找合适人选。9.培训:就是向新员工或现有员工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相关知识、技能、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过程,是由企业安排的对本企业员工所进行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和训练。 10.薪酬制度:也称工资制度,是指与工资决定和工资分配相关的一系列原则、标准和方法。 11.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失业、生育、死亡、灾害等原因而遇到生活困难时,从国家、社会获得一定的经济帮助的社会制度。 12.劳动合同:就是员工与组织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力和义务的协议,是组织和员工之间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凭证。 13、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14、人力资源规划:是预测未来的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的要求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和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员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工作者和组织的利益,最有效地利用短缺人才。 15、行为科学:是运用研究自然科学实验和观察方法来研究在一定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其观点认是:人的行为实际是人体对外部环境所作出的反应,是人体心理特征和外部环境的函数。即行为=F (人体心理、环境)。 16、任务分析:是指对工作任务进行详细研究以确定工作中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然后根据所需知识和技能制定培训计划,任务分析主要适用于决定新员工需要哪些培训。 17、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中的所有与工作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经历的过程。没有成功与失败区别,也没有进步快慢之别。 二、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在题前的括号中划√,错误的划×) 错)1.人力资源不是再生性资源。 对)2.目前,我国一些企业领导人仍把企业员工视为一种附属物,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

商业银行管理学课后习题包括答案学习资料.docx

《商业银行管理学》课后习题及题解 第一章商业银行管理学导论 习题 一、判断题 1.《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 2.政府放松金融管制与加强金融监管是相互矛盾 的。 3.商业银行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4.在金融市场上,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起着类似于中介经纪人的角色。 5.商业银行具有明显的企业性质,所以常用于企业管理的最优化原理如边 际分享原理、投入要素最优组合原理、规模经济原理也适用于商业银行。 6.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决定了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主体 地 位。

7.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管理的基本目 标。 8.商业银行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围绕稀缺资源信用资金的优化配置所 展开的各种业务及相关的组织管理问题。 9.商业银行资金的安全性指的是银行投入的信用资金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 能如期收回。 二、简答题 1.试述商业银行的性质与功能。 2.如何理解商业银行管理的目标? 3.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的特点有哪些? 4.商业银行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5.如何看待“三性”平衡之间的关系? 三、论述题 1.论述商业银行的三性目标是什么,如何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 2.试结合我国实际论述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

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二、略;三、略。 第二章商业银行资本金管理 习题 一、判断题 1.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规定,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仍为4%。 2.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附属资本的合计金额不得超过其核心资本的50%。 3.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银行信用风险提供了两种方法:标准法和内部模型法。 4.资本充足率反映了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5.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只能通过财政增资的方式增加资本金。 6.商业银行计算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标准法中的风险权重由监管机关规 定。 二、单选题 1.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规定,计入附属资本的长期次级 债务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

奥鹏东财网考2020年3月课程考试《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单选题 1.()与信息系统相结合,产生了专家系统。 A.信息技术 B.计算机技术 C.专家技术 D.人工智能 【参考答案】: D 2.信息管理活动的首要任务是()。 A.信息分类 B.信息分析 C.信息采集 D.信息存储 【参考答案】: C 3.信息调查的要求是准确性和()。 A.完整性 B.及时性 C.真实性 D.科学性 【参考答案】: B 4.按照控制来源划分,控制可以分为()、群体控制和自我控制三种类型。 A.正式组织控制 B.非组织控制 C.专家控制 D.自动控制 【参考答案】: A 5.按照信息源传播形式来划分,信息源分为口传信息源、()和实物信息源。

A.网络信息源 B.多媒体信息源 C.超文本信息源 D.文献信息源 【参考答案】: D 6.为开发网络上的电子商务提供了关键的安全环境的是()协议。 A.HTTP B.TCP/IP C.SET D.FTP 【参考答案】: C 7.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提出了“企业再造理论”。 A.霍顿 B.哈默 C.马钱德 D.莫尔斯 【参考答案】: B 8.按时间性分类,信息可分为历史信息、()和预测信息。 A.自然信息 B.现实信息 C.社会信息 D.有用信息 【参考答案】: B 9.信息检索的概念最早是由()在1950年首次提出。 A.莫尔斯 B.霍顿 C.马钱德 D.香农 【参考答案】: A 10.按管理层次分类,信息管理分为宏观、()和微观信息管理。

A.战略 B.中观 C.战术 D.决策 【参考答案】: B 11.战略规划强调分析、选择和制定方案,而战略管理强调()。 A.战略方案选择 B.战略实施 C..战略规划 D.技术系统构建 【参考答案】: B 12.信息动机形成后可能会产生()和指向作用两种作用。 A.刺激作用 B.凝聚作用 C.激励作用 D.约束作用 【参考答案】: C 13.按社会性分类,信息可分为()和自然信息。 A.科学信息 B.现实信息 C.社会信息 D.有用信息 【参考答案】: C 14.我国目前最常用的文献信息分类标准是()。 A.《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B.《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C.《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D.《国家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参考答案】: A 15.软件维护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维护,重点是()的维护。

自考战略管理教程真题及复习资料

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战略管理教程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事多元化经营的大型企业,其战略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 C ) A、总体战略、竞争战略、事业部战略 B、公司战略、竞争战略、事业部战略 C、公司战略、竞争战略、职能战略 D、总体战略、公司战略、事业部战略 2、开启企业战略管理问题研究之先河的著作是( D ) A、波特的《竞争战略》 B、波特的《竞争优势》 C、安索夫的《公司战略》 D、钱德勒的《战略与结构》 3、下列关于企业战略的说法,正确的是(B ) A、公司战略又称为竞争战略 B、公司战略又称为职能战略 C、公司战略又称为总体战略 D、公司战略又称为业务战略 4、企业愿景主要由哪两个部分组成?(A ) A、企业的核心理念和未来的展望 B、企业价值观和未来展望 B、C、企业价值观和企业使命D、企业目的和未来展望 5、下列关于产品——市场矩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该矩阵主要包括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三种战略形式 B、新的销售渠道属于市场渗透战略 C、增加产品的新用途属于市场开发战略 D、在新市场中寻找潜在的用户属于产品开发战略 6、海尔集团公司收购合肥黄山电子集团,属于什么战略?(D ) A、纵向一体化 B、前向一体化 C、后向一体化 D、横各一体化 7、横向一体化战略能够为企业带来的战略利益包括(A ) A、获取规模经济;减少竞争对手;扩张生产能力 B、获取范围经济;规避价格波动;扩张生产能力 C、稳定供求关系;增加经营灵活性;扩张生产能力 D、稳定供求关系;降低管理难度;扩张生产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一复习资料

00147人力资源经管(一) 人力资源问答题汇总 第一章 1. 什么是人力资源?如何理解人力资源的含义? 答: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它应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人力资源作为国民经济资源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具有不可剥夺性、时代性、时效性、生物性、能动性、再生性和增值性等特点。 2. 什么是人力资源经管,如何理解人力资源经管? 答:人力资源经管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概念。宏观人力资源经管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源实施的经管。它是指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对人力资源的计划、配置、开发和使用的过程。微观人力资源经管是指特定组织的人力资源经管。它是研究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调整、事与事之间的关系协调以及人与事之间的匹配适应,以调动人力资源积极性,发挥人力资源潜能,提高人员工作效率,使得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最终实现组织目标的理论、方法、工具和技术的统称。可以从以下方面理解: 1) 人力资源经管最终是为了支持组织目标的达成。 2) 为了实现对人的经管,人力资源需要通过规划、招聘、甄选、培训、考核、报酬等技术方法的运用,达成组织的目标。 3) 人力资源经管既不仅是简单的对人或对事的经管,也不仅是对劳动过程的直接经管,而是通过对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经管,进而达到间接经管生产过程的目的。 4) 人力资源经管在注重人与事的匹配上,并不是被动地使人消极地适应事情的需要。 5) 人力资源经管是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手段实现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开发、控制与调整。 6) 人力资源经管不仅是人力资源经管者的工作。各层经管人员,尤其是高层经管者都必须直接参与到人力资源经管的活动中来。 3. 人力资源经管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人力资源经管必须达到哪些目标? 功能概括为:获取、整合、保持、开发、控制与调整五个方面。在具体的实践中,人力资源经管由六个活动领域组成:工作分析与设计、人力资源规划、招募与甄选、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薪资结构、奖金与福利。 人力资源经管活动的最终目标是组织目标的达成以及组织战略的实现。人力资源经管的各项功能和活动都必须围绕着这个目标展开。 4. 现代人力资源经管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四个阶段:一、初级阶段,特点:以劳动关系改善和劳动效率提高为中心 二、人事经管阶段,特点:以工作为中心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试题库-21页文档资料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多选、不选、错选均不得分,也不倒扣分) 1、商业银行起源于() 货币兑换商货币经营业钱庄票号 2、商业银行的前身是() 货币兑换商货币经营业钱庄票号 3、成为现代银行业产生标志的是() 巴尔迪银行(1272年)麦迪西银行(1397年)威尼斯银行(1587年)英格兰银行(1694年) 4、中国第一家国人自己创办的现代银行是1897年的() 大清银行招商银行东方银行通商银行 5、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是() 主导地位主体地位中心地位领导地位 4、商业银行具备最早的功能是() 支付中介信用中介信用创造调节经济 5、商业银行最基本的功能是() 支付中介信用中介信用创造调节经济 6、商业银行最特殊的功能是() 支付中介信用中介信用创造调节经济 7、被称为“金融百货公司”的银行是() 商业银行专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中央银行 8、商业银行的经营目的是()

追求最大盈利实现国家政策提供完善服务实施金融调控 9、商业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行长) 10、商业银行的常设性决策机构是() 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行长) 11、商业银行的最高行政长官是() 股东大会董事长监事会主席总经理(行长) 12、商业银行内部监督机构是() 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行长)各业务委员会 13、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的是() 单元银行制分支行制控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 14、决定和影响银行中短期决策和行为的外部环境是() 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直接具体环境间接宏观环境 15、决定和影响银行中长期战略和计划的外部环境是() 当前资金供求状况即期利率水平及其变动趋势直接具体环境间接宏观环境 16、在银行的管理对象中,必须作为重点的是() 人的行为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资金管理信息管理 17、在银行的管理对象中,必须作为先导的是() 人的行为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资金管理信息管理 18、银行经营管理决策的直接操作性依据是() 资产负债表分析损益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

信息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信息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信息:香农概念——信息是二次不定性之差,不定性就是对事物认识不清楚,不知道,信息就是消除人们认识上的不定性。 哲学概念——信息时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或运动状态在人脑中的 反映,它体现出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管理: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功能,有效地利用人力、财力、物力、设备、技术、信息诸种因素,促使它们密切配合,并发挥最高效率, 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信息管理:狭义上认为信息管理师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存储,检索和规划的等,并将其引向预定 目标。 广义上认为信息管理是对信息活动诸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 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信息资源: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但信息并非全部是资源,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才能称之为信息资源。 狭义的信息资源:指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即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的数据 广义的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包括信息、技术、设备、资金和人等要素) 信息资源管理:是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等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一种 人类管理活动。 信息经济学:把信息和信息活动当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来加以研究的学科。信息源:信息的来源 内部信息:来自组织内部,一般比较可靠,容易掌握 外部信息:从其他地方收集或买来的,要注意其正确性,需要花大力气去搜集 一次信息源:由现场直接采集的信息 二次信息源:各种文件或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 静态信息: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内不发生根本变化的信息 动态信息:反映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实际进程和实际状态的信息。 信息采集:是信息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基础。指一切信息工作的信息采集,不只是指信息服务部门为用户的需求所进行的信息采集。信息组织:是对所采集的信息实施有序化的过程,是信息管理过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信息流:具有动态含义,它是一种定向运动着的信息所形成的流 信息处理:一切为更好地利用信息而对信息所实施的处理工作过程,都称为信息处理。信息处理过程要经过几个环节:收集、加工、传递、存储、检 索、使用、反馈等 内源信息流:指来源于经营系统内部的或经营企业内部的信息流动 外源信息流:来自经营部门之外,但与经营部门的经营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外部社会环境和经营环境流入经营内部的信息流。

《战略管理教程》讲义第一章

第一章战略管理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战略管理的内涵,了解战略的层次和体系,掌握战略管理过程的主要内容,了解战略管理的演变过程和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 本章重点: 1.战略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2.战略的层次 3.战略管理过程 4.战略管理的演变过程 本章难点: 1.企业战略与战略管理的区别 2.战略管理过程 3.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战略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一、战略的产生与发展 1、战略含义:是企业为取得或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通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对经营范围、核心资源与经营网络的界定,通过配置、构造、协调其在市场上的活动来确立创造价值的方式。 2、战略的三个基本问题(彼得德鲁克):who what how 3、战略的特征:注重取舍、聚焦效能、强调重大、关注长远 二、企业战略及其特征 1、企业战略的含义 (1)、广义战略论 广义战略论者认为,企业战略包括企业希望达到的目标和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手段。同时,他们还认为企业确定目标的过程是整个战略制定过程的一部分。其代表人物是安德鲁斯,魁因等。 (2)、狭义战略论 企业战略只包括为实现企业目标而采取的手段,而不包括企业事先确定的目标本身。其代表人物为安索夫,霍弗,申德尔等。 (3)、企业战略的含义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为求的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规划以及实现企业远景规划和使命而采取的竞争行为和管理业务的方法。 2、战略管理的特征 (1)总体性(2)长远性(3)指导性(4)现实性(5)竞争性(6)风险性(7)创新性(8)稳定性 三、战略管理及其特征 1、企业战略管理的含义 企业战略管理的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制定战略决策,实施战略方案和控制战略绩效的动态管理过程。 2、企业战略管理的特征(与职能管理相比) (1)、企业战略管理是一种高层次管理。(2)、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项整体性管理。(3)、企业战略管理是一种动态管性理。(4)、战略管理对企业发展来

人力资源管理(一)串讲内容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资源,顾名思义,是指资财或财富的来源,泛指财富的源泉。世界上的资源可以分为四大类: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资源。一、人力资源的概念和特点人力资源的概念: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 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能力的人们的总和。它应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人力资源的特点:(多选题) (一)不可剥夺性。(这是人力资源最根本的特征。[单选题]) (二)时代性。 (一)时效性。 (四)生物性。(人的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带有某些生物性的特征。[单选题]) (五)能动性。(六)再生性。(七)增值性。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包括宏观人力资源管理和微观人力资源管理两个部分。 宏观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源实施的管理。微观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特定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这里的特定组织包括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其他公共部门等各种类型的组织。 微观人力资源管理发挥人力资源潜能,提高人员工作效率,使得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最终实现组织目标的理论、方法、工具和技术的统称。换言之,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获取、整合、保持、开发、控制与调整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活动。即通过规划、招聘、甄选、培训、考核、报酬等各种技术与方法,有效地运用人力资源来达成组织目标的活动,其实质就是对人的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简答题)[如果是论述题要加上宏观和微观的含义 (1)人力资源管理最终是为了支持组织目标的达成,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必须为组织的战略服务。 (2)为了实现对人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需要通过规划、招聘、甄选、培训、考核、报酬等技术方法的运用,达成组织的目标。

商业银行管理论文

商业银行管理论文 1商业银行辩证管理观探析 发掘“辩证”一词的含意 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辩证”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作动词,意为“辨析考证”:如反复辩证。也作“辨证”。第二层意思是:作形容词,表示“合乎辩证法的”:如辩证关系、辩证的统一。在理解这两层意思时,我们应注意如下几点: 首先,“辩证”作“辨析考证”理解时,“辩证”同“辩证”。从哲学角度分析,“辩证”所指的“辨析考证”,是人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与人的精神三大领域的人或事物自身进行直接地或通过相关文献资料进行间接地反复辨别、分析和研究以探求事实的过程,是主观见之于客观、客观又见之于主观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过程。可见,“辩证”一词背后隐含的是在可知论基础上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其次,“辩证”是直接与辩证法相联系的。“辩证法”是希腊语“dialego”的汉语译文,原意为谈话、论战的技艺。后指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专门研究世界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的哲学学说。辩证法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古代朴素辩证法、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辩证法和马克思的唯物辩

证法三种基本历史形式。其中,只有唯物辩证法是客观物质 世界的发展规律和认识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透视辩证管理观 当前学术界对管理的研究大多是沿着美英等国的管理思路进行的,而对辩证管理方面的研究很少。总体来说,关 于辩证管理现有的论述主要可概括为三类观点: 第一类观点是从管理实践中挑出几个诸如“疏”与“堵”、“宽”与“严”、“刚”与“柔”等具有辩证关系的词并加以简略分析,于是便称之为辩证管理。如果这能够称为辩证管理的话,那么中国古代《管子·正世》篇中所言“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反映出的“变革”与“稳定”之间的关系也可称为辩证管理。实际上,管理过程中偶然闪现出的辩证管理思想 火花并不等于辩证管理。 第二类观点是从中国传统中医学“辨证论治”或“辨证施治”理论延伸出辩证管理,并认为“医人医国”,“其道一也”。按传统中医学观点,“证”通“症”,“辩证”的意思就是根据中医学理论,运用四诊、八纲等方法,辨别各种不同的症候,以做出正确的诊断。“施治”或“论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针对病情,确定治疗原则,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可见,辨证施治在诊断和治疗上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上文所分析出的“辩证”的两层含义。但值得注意的是,辨证论治本身并不是辩证法和认识论,

信息管理学复习提纲简要

信息管理学基础复习提纲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1.1信息的含义 本体论层次: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认识论层次: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1.2数据、信息、知识及关系P10 1.3信息的特征(基本属性)P6(理解,选择题其中选择解释) 1.4信息管理的定义(广义)P19(基本管理对象:信息资源、信息活动) 第二章信息交流 2.1信息交流含义 信息交流的含义:信息交流是指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认知主体(人或由人组成的机构、组织)之间借助于相应的符号系统所进行的知识、消息、数据和事实等信息的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信息交流分为共时信息交流和历时信息交流。(理解) 2.2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 信息发送者、信息接收者、交流通道、符号体系、知识信息库、支持条件 2.3信息交流的模式(理解+重点理解个别第一模型里的含义)P48 2.4信息交流和传播中的栈 有信息栈参与的社会信息传播过程,我们可以称之为“栈交流”(间接交流,社会代理交流),而S与R的直接交流则可称为“零栈交流”(直接交流)。 2.5信息传递模式(四种) 2.6论述Web2.0环境下有哪些常用信息交流工具及其对你生活学习的影响。(论述) 第三章信息分布 3.1马太效应的表现和作用形式 在用户信息需求中的表现 3.2信息离散分布规律 1.布拉德福定律:“如果将科学期刊按其刊载某个学科主题的论文数量,以递减顺序排列起来,就可以在所有这些期刊中区分出载文率最高的‘核心’部分和包含着与核心部分同等数量论文的随后几区,这时核心区和后继各区中所含的期刊数成1:a:a2的关系”这就是布拉德福定律的区域表述形式。 2.齐夫定律:如果将一篇较长文章(约5000字以上)中每个词按其出现频次递减排列起来(高频词在前,低频词在后),并用自然数给这些词编上等级序号,出现频次最高的为1级,其次为2级……这样一直到D级,如果用f表示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次,用r表示词的等级序号,则有:fr = c (齐夫定律)式中c为常数。 3.3信息生产者的分布规律 1.洛特卡定律:在论文数X和作者数Y x之间,存在着下列一种关系:X n Y x = C (此式中,Y x是发表了论文X篇的作者数,n和c是对应于这一典型数据集合而估计出来的两个常数,n的数值在2上下波动。指数n近似为2。则上式可改为:Y x = C / X2 2.普赖斯定律:即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全部论文的半数系由该领域中全部作者的平方根的那些人撰写的。“那些人”无疑是核心或高产作者。 3.4 信息对时间的分布规律 1.指数增长率:

战略管理教程1

以下属于广义战略论者的有( )。 A、安索夫 B、霍弗 C、申德尔 D、安德鲁斯 [标准答案] :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企业战略及其特征。广义战略论者认为,企业战略包括企业希望达到的目标和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手段。同时,他们还认为企业确定目标的过程是整个战略制定过程的一部分。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的管理学教授安德鲁斯和魁因等。参见教材P2。 2、企业通过开发新的地区市场、国内市场或国外市场,扩大现有产品的销售量而使企业获得发展的成长战略是( )。A、市场渗透战略B、市场开发战略C、产品开发战略D、多元化战略 [标准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企业战略要素。市场开发战略是新市场领域组合而产生的一种企业成长战略。即企业通过开发新的地区市场、国内市场或国外市场,护大现有产品的销售量而使企业获得发展的成长战略。例参见教材P9。 3、以下属于竞争战略范畴的有( )。A、成长型战略B、集中化战略C、研发战略D、财务战略 [标准答案] :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企业战略的层次。竞争战略主要考虑的是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的竞争问题,其目的是在外部市场上建立一定的竞争优势,即在某一特定的产品与市场领域取得获利能力;在企业内部主要是要获得一一定的协同效应,即统筹安排和协调企业内部的各种生产、财务、研究开发、营销等业务活动。竞争战略主要包括:低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产品结构与竞争战略。参见教材P17。 4、哪位作者的哪本著作开启了企业战略管理问题研究之先河? ( ) A、波特的《竞争战略》 B、波特的《竞争优势》 C、安索夫的《公司战略》 D、钱德勒的《战略与结构》 [标准答案] :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钱德勒的《战略与结构》-书的出版,首开企业战略问题研究之先河。参见教材P25。 5、战略构造问题的研究,计划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安德鲁斯B、安索夫C、钱德勒D、奎因 [标准答案] : B

人力资源管理师串讲整理笔记

第一章 组织结构的类型: (一) 直线制: 一种组最简单的集权组织结构形式, 又称军队式结构。领导关系按垂直系统建立, 不设专门的职能机构。 优点: 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统一;责权关系明确;横向联系少, 内容协调容易;信息沟通迅速, 解决问题及时, 管理效率比较高 缺点: 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分工, 不利于集中精力研究企业管理的重大问题。 适用范围: 只适用于规模较小或业务活动简单、稳定企业。 (二) 直线职能制: 以直线制为基础, 在厂长(经理)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 实行经理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 优点: 一种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 统一指挥, 引入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做法, 发挥职能部门的参谋、指导作用, 缺点: 无暇顾及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 当设立管理委员会、完善协调制度措施不足以解决问题, 组织结构改革倾向更多的分权

适用范围: 一种利于提高管理效率的组织结构形式, 在现代企业中适用范围比较广泛。 (三) 事业部制: 分权制结构。遵循”集中决策, 分散经营”的原则。 优点: 1、权利放下2、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 提高企业经营适应能力3、实现高度专业化4、责任和权限明确, 物质利益和经营状况挂钩 缺点: 组织机构重叠, 管理人员膨胀, 忽视企业整体利益 适用范围: 经营业务多样化, 市场环境差异大, 具有较强适应性是企业采用。 (四) 矩阵制: 职能部门系列为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组建的项目小组 特点: 具有双道命令系统 优点: 有利于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 沟通情况, 不增加人员, 解决组织结构稳定管理任务多变之间的矛盾, 为企业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相结合提供了恰当的组织结构形式。 缺点: 组织关系比较复杂。 (五) 子公司和分公司

商业银行管理复习资料整理

一单选10*1分 二判断10*1分不用改错 三比较分析 1 可用投资和可贷头寸 2 借款负债和存款负债 按照资金来源划分,商业银行的负债主要包括存款负债、借款负债、结算性负债和应付款项。银行需要对前两项来源支付利息,称为计息负债。存款负债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负债和经常性资金来源,借款负债的比重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而不断上升。 3 会计资本和监管资本 会计资本是会计意义上的资本,对应着资产负债表上的净资产,是一种实际存在的资本,代表着股东的权益。主要关注主体是股东。在数量上来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银行希望拥有的资本越少越好,因为银行这样能够通过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提高资本利润率,增加股东价值。 监管资本是法律意义上的资本,是符合监管当局要求的资本,确定监管资本的标准是资本的用途,尤其是防范吸收银行未来损失的作用,主要关注主体是监管当局。从数量上来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监管当局总是希望银行持有更多的资本,以提高银行吸收损失的能力,尽可能减少银行破产倒闭的风险,从而确保银行稳定。 4 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监管资本中的核心资本均为会计资本,只是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还需要从核心资本中扣除一些项目;附属资本中的一部分(如重估储备、一般准备、优先股)属于会计资本,而可转换债券和长期次级债务在会稽山属于债务,因而不属于会计资本。

5 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的资金,用中间人或代理人的身份为客户办理代理、委托、担保和信息咨询等业务。中间业务有两个特征:一是不形成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从而不进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二是产生非利息收入。因此,中间业务也被成为表外业务或收费业务。但是在狭义上,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分别指两类不同的业务。因此,商业银行业务划分为四大类,即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狭义的中间业务和狭义的表外业务。 四简答 1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分为五类: 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照足额偿还本息 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机试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兮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后三类为不良贷款 2 贷款流程 (一)贷款营销与借款人申请 (二)信用评级与授信额度核定 (三)贷款调查、审批与发放 (1)贷款调查与分析 (2)贷款审批 (3)签订借款合同 (4)贷款发放 (四)贷后管理 (1)贷后检查 (2)贷款风险预警 (3)贷后管理责任制 3 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措施、方法 (一)资产管理理论 (1)商业贷款理论:银行的资金来源于客户的存款,而这些存款是要经常提取的。 (2)资产转换理论:银行的贷款不能仅依赖于短期和自偿性 (3)预期收入理论:决定贷款安全性,不是贷款的用途,也不是担保品,而是借款人的预期收入。 (二)负债管理理论:银行可以积极主动的通过借入资金的方式来维持资产流动性,支持资产规模的扩张,以获取更高的盈利水平。 (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从资产和负债两方面结合起来保证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保证资产负债结构的及时性和灵活性,以此保证银行具有充足的流动性。 4 金融分析5C法 信用(Character):借款人的还款意愿,主要通过借款人过去的信用记录及借款人(或其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马费成、宋恩梅)说课材料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马费成、宋恩梅)

一、信息与信息管理 1、信息 信息(本体论):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信息(认识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全信息: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 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 2、信息的特征: (1)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 (3)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 (4)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 (5)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 (6)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 (7)信息的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 (8)信息产生和利用的时效性 3、信息链、数据、信息与知识 由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能五个要素构成“信息链”。

“事实”是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客观映射;“数据”是事实的数字化、编码化、序列化、结构化;“信息”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映射;“知识”是对信息的加工、吸收、提取和评价的结果;“智能”则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4、信息流 当信息生产出来后(产生)之后,便要流向特定的利用者,于是在信息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形成源源不断的“流”,即信息流。 5、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的实质就是人类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6、信息管理的视角

(1)从技术视角,信息管理主要研究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存储、便于快速检索并传递给特定的利用者。这一直是信息管理研究的重点和目标。(2)从经济视角,主要研究以信息的生产、流通和利用为基础的信息市场,包括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形成、发展、特征和运行模式,信息资源和优化配置,信息技术的评价选择以及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信息经济学是该视角下信息管理与经济学相互交叉的研究领域。 (3)从行政和法律视角,立足于政府职能,运用行政手段(政策、计划、规划)和法律手段,对信息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着眼于协调和解决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冲突、新的利害关系,促进社会更充分地利用信息,更好地发挥信息的社会功能,为实现某种发展目标服务。信息政策与信息法律是该视角下的典型研究领域。 (4)从人文角度,立足于研究信息流控制中道德、伦理、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建设。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人们的信息行为仅仅依靠行政和法律手段是难以有效约束的,必须通过人文精神的培养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信息活动进行管理。在此视角下,信息伦理、网络伦理的研究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7、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信息管理学教程课后习题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信息管理:是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指导下,对信息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包括信息、人员、资金、设备、技术等,进行科学地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2、():管理信息系统。 3、():信息资源管理。 4、():供应链管理。 5、():企业过程再工程。 6、():企业资源计划。 7、():客户关系管理。 1.管理的基本职能包 括:、、、、。 2.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从科学管理的思想到信息资源管 理的思想的演变过程,是管理重心从的管理到管理再到管理的变化过程。 3实现的手段有两个使能器:一个是,一个是。 第二章 1、信息:是事物的状态、特征及其变化的客观反映,是客观事物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传递。

2、信息资源:是信息与资源两个概念整合衍生出来的新概念,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才能称之为信息资源,作为资源的信息,也就是所谓“有用的信息”或“可以利用的信息”。也就是可以利用的信息的集合。 3、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即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数据。 4、广义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包括信息、技术、设备、资金和人等要素),是将信息资源作为系统概念看待。 5、信息科学:是研究不同领域里有关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以及使用的学科,也是认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科学。 1.在一个具体的组织内部,有信息(高层)、信息(中层)、信息(基层)。 2.从信息管理的角度看,信息按加工深度分为信息(原始信息)、信息(对原始信息加工处理后的信息)、信息(管理决策信息)。 3. 、、一起是构成现实世界的三大要素。 4.香农提出了通信系统的模型,定义了、、。 5.信源因其发送信息的状况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信源,另一种是信源。 6.通常,我们把信道分为信道和信道。 7.信宿可以是,也可以是,其中也包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