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整理和复习建议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整理和复习建议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整理和复习建议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整理和复习建议

六年级下册数学整理和复习建议

2011年的小学毕业班学生是我县使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届毕业生,并且教育局决定使用漳州市六年级质量监控测试卷对我县2011届毕业班进行质量检测(可参考2010年漳州市六年级数学质量监控测试卷,具体见“庄炳宗工作室的博客”上的内容)。为了帮助我县小学毕业班的数学教师更好地进行毕业班数学科的整

理和复习指导,准确地把握各个领域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和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课程改革工作的实施,本人以《数学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据,参考《教师用书》,根据《教学要求》(命题时的参考指标,具体见“庄炳宗工作室的博客”的内容),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提出2011年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整理和复习建议,供参考,并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一、整理和复习内容

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

二、整理和复习目标

1.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负数、比和比例、方程的基础知识;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能进行整数、小数加、减、乘、除

的估算,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学过的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巩固常用计量单位的表象,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改写。

3.掌握所学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巩固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会画一个图形的对称轴,巩固图形的平移、旋转的认识;能用数对或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掌握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并能应用。

4.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会求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能够解决一些计算平均数的实际问题。

5.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掌握所学的常见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整理和复习编写特点

1.依据《标准》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归类。

本单元教材按《标准》划分的领域编成相应的四节,并从实际情况出发,作了一些适当的处理。第一节是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主要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常

见的量、比和比例以及数学思考(以《标准》中“探索规律”的内容为载体,突出了数学的思考方法)。第二节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教材将“图形的认识”和“测量”两部分内容整合起来进行复习,“图形与变换”与“图形与位置”两部分则单列复习。第三节是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教材将“简单数据统计过程”与“可能性”通过具体情境串联起来复习。第四节是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教材设计了三个主题鲜明的综合应用活动。

2.精简内容,突出整理和复习的重点,为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整理提供空间。

本单元不求面面俱到,覆盖已学知识的细节,而是突出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主要问题进行整理和复习。这一方面使教材摆脱了知识点罗列,概念、法则汇编的局面,另一方面也给学生参与知识的整理留出了空间。

3.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注重所学知识的应用,发展学生的能力。

本单元教材尽可能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或联系数学实例,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加强对相关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同时注意所学知识的运用,在“用”的过程中,促进理解和巩固。

四、整理和复习具体编排

㈠数与代数

1.整理与复习的内容

⑴数的认识,着重复习小学阶段所学数的概念。这部分内容从纵向看,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有关概念,以及负数的初步认识;从横向看,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性质、数的改写。

⑵数的运算,着重复习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计算方法、运算定律及其应用。

⑶式与方程,着重复习用字母表示数、简单的方程及其应用。

⑷常见的量,着重复习小学阶段所学的量,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等计量单位的进率以及同一种量不同单位的改写。

⑸比和比例,着重复习比和比例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以及正反比例的概念。

⑹数学思考,着重引导学生复习如何寻找规律以及借助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

2.具体编排

⑴数的认识。

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各类数的含义、实际应用以及它们的读法和写法。接着,教材对整数概念作了概括性的描述,指出了自然数与整数的关系以及自然数的单位,并对整数与自然数、正数、负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巩固。复习时,可先让

学生说说学过了哪些数,并举例说明每个数的具体含义。也可先让学生读出课本上的例子,说出每个数的名称与具体含义,然后再让学生自己举例。教师应注意学生读、写数是否正确。

接着,教材通过5个问题,分别对十进制计数法,数的大小比较,分数与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数的整除的主要概念进行了比较系统地回顾。

⑵数的运算。

①复习运算意义,对整数、小数、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对0与1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进行系统整理。

②复习混合运算顺序、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用语言叙述所学的五条运算定律,注意不要强求话语的统一。

③例1复习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运算简便,兼带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④在教学解决问题的步骤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复习前面学习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利用四则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使学生明确计算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并引导学生整理解答过程。然后结合例2的教学总结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⑶式与方程。

①复习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教学时,可让学生思考: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s=vt的含义、用字母怎样表示分数乘法的算法等问题。

②复习方程的概念,并启发学生回想解方程的依据,即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例3复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⑷常见的量。

常见的量,主要复习“整理”与“改写”。可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分类整理学习过的量与计量单位,再全班交流。复习不同计量单位的改写时,引导学生系统整理改写的方法。

⑸比和比例。

教材先让学生回顾比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并通过例4,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重温比和比例的意义以及求比

值和解比例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整理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比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以及成正比例、反比例量的判断方法。

复习时,可引导学生采用列表的方式对比和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及其应用、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比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正、反比例的判断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有关概念。把例4后面的三个问题一并解决。

⑹数学思考。

该部分内容主要巩固、发展学生找规律、分步枚举组合以及列表推理的能力。

例5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找出规律、以此类推的数学问题。教学时,可启发学生从2个点、3个点开始寻找规律,以简驭繁。注意引导学生明确算理。

例6以选送节目为题材,讨论怎样分两步找出组合数,再求选送方案的总数,渗透了作为排列组合基础之一的乘法原理。探究例6时,可以由学生自己尝试,也可以将例题分解为两步,让学生先分别回答,再出示例题解答。注意提醒学生,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应有顺序地思考,以免重复或遗漏。

例7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逻辑推理问题,教材渗透了逻辑推理的常用方法“排除法”。探究例7时,引导学生理解:借助列表,比较容易逐步缩小范围,找到答案。

3.“数与代数”整理与复习的建议:

⑴注意概念的理解。

这部分复习内容概念比较集中,复习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举出例证加以说明的方式帮助学生重温概念的含义,并促进理解。这样也能避免机械背诵概念条文的做法。有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可以通过对比、辨析,帮助学生搞清它们的异同点。

⑵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值计算都集中在本节中,复习时要注意在理解算理,搞清算法之间内在联系与区别的基础上,合理安排练习。比如每天有计划、有侧重地练习一些口算和少量的混合运算,这样的分布练习比集中练习效果更好。

㈡空间与图形

1.整理与复习的内容

⑴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着重复习小学阶段所学习的各图形的特点、关系以及部分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这部分内容从纵向看,可按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顺序进行整理;从横向看,可归结为图形特征的认识,图形周长、面积、体积的测量与计算。

⑵图形与变换,着重复习轴对称、平移、旋转三种基本的几何变换形式。

⑶图形与位置,着重复习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辨认方向和使用路线图(包括比例尺的应用)。

2.具体编排

⑴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例1梳理学过的平面图形。引导学生按一条直线,到两条直线,再到三角形,四边形与圆的线索对平面图形进行整理。

例2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材通过图示,启发学生回顾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填写出各图形

的周长、面积公式,并运用这些公式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学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公式是怎样推导出的。

例3复习学习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各部分名称,以及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各立体图形的特点、各部分名称。然后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各形体,并把自己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画一画,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例4复习四种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学时,应先让学生明确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然后,再引导学生复习怎样求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以及测定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⑵图形与变换。

教材给出了利用图形的变换设计图案的情境图,以帮助学生复习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其中有用轴对称的方法剪图案,用旋转的方法设计图案,用按比例放大(即图形的相似变换)的方法把图案扩大,并通过平移做出板报的花边。

⑶图形与位置。

教材给出了一幅带有比例尺的街区平面图,以帮助学生复习根据方向、距离确定物体位置以及看懂线路图、描绘行走路线。复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然后出示课本上的街区平面图,再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请同学看图回答。还可以在学生说出街区图的内容时,由回答

“比例尺1:10000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多少米”的提问,引出图上测量的问题,帮助学生明确如何测量。

3.整理与复习“空间与图形”的建议:

⑴重视形体知识内在关系的梳理与认识。复习时可以先由学生回忆这部分中有关的知识,然后再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类、比较、辨析,认识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较清晰的知识网络。

⑵重视空间观念的培养与提升。整理、复习时,应充分利用图形的直观呈现方式,将画图、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相关表象,并注意组织必要的操作活动,促进思考、分析,借助直观解决问题。

㈢统计与概率

1.整理与复习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集中整理了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主要有统计表、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能性等。

2.具体编排

⑴主题图。

教材首先概括地介绍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根据同学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设计调查表,进行调查统计。

⑵例1复习用学过的统计表和统计图描述相关的数据。教学时,可以通过主题图中设计的调查活动获得数据,选择各种统计图表描述调查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也可以直接利用教材中的数据,进行概念复习和数据分析。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整理:从统计图表中获取的信息,数据收集的其他方法以及进行调查统计工作的方法和步骤。

⑶例2用统计表表示全班同学的身高和体重分布情况,复习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对这3个统计量的不同特征和适用范围进行梳理。

⑷例3复习可能性的知识。教材通过3人看电视,由每个人想出一个公平的办法来决定看什么节目,引出可能性的知识。教学时,先出示教材的情境,让学生思考“什么规则是公平的”,了解学生掌握可能性知识的情况。然后,再引导学生系统总结有关可能性的知识。

3.“统计与概率”整理与复习的建议:

⑴注重过程性目标,经历数据的统计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启发和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

生设计调查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设计调查表是一种比较规范的收集数据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项工作:根据同学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确定调查哪些数据;调查的方法是什么;如何记录数据,例如所调查的数据是写出来还是给出选项进行选择等。

⑵通过丰富的实例,系统复习有关的统计与概率知识。

结合调查表,教材呈现了两个例题,系统复习统计表、统计图和有关的统计量的知识;另外,安排了例3,复习可能性的知识。教学时要注意知识全面而重点突出,进一步认识每种统计图表和不同统计量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认识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预测等。

⑶重视培养统计观念。

教师教学时要结合各种素材使学生认识到统计与概率知识的重要性,能根据数据的不同特点和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和统计量进行分析和决策,对现实世界中的各种随机现象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学会依据数据和事实分析和解决问题,做出判断、预测和决策。

㈣综合应用

1.有趣的平衡

⑴设计目的

“有趣的平衡”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其目的是初步感受杠杆原理,并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⑵具体编排

①制作实验用具。介绍如何制作本活动所需的实验用具(简单杠杆),强调制作的简易杠杆要保持平衡。

②探索规律,体会杠杆原理。先探索特殊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再探索一般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实验,逐步总结发现的规律:要使竹竿保持平衡,必须使“左边的刻度数×棋子数=右边刻度数×棋子数”。

③应用规律,体会反比例关系。发现竹竿平衡的规律后,教材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并逐步发现:在“左边的刻度数×棋子数的积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右边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成反比例关系。

⑶复习建议:

在制作实验用具部分,教师可提前布置学生准备相关材料,并提出具体要求。探索规律时,教师要注意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概括。在发竹竿平衡的规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这就是物理上的“杠杆原理”。教学发现反比例关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记录表,并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来描述表格中右边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之

间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之间的反比例关系。

2.设计运动场

⑴设计目的

“设计运动场”一方面复习巩固所学的比例、面积、体积、周长等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⑵具体编排

①提出设计任务。直接提出设计一个小型运动场的任务,并明确要求:共设4条跑道,最内侧跑道的内沿长2 00m,每条跑道宽1m。

②确定跑道的有关数据,绘制平面图。设计运动场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通过小组讨论首先明确跑道的结构由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半圆组成。长方形的长即直线跑道的长定为50m,并计算出最内侧跑道所在圆的半径约为16m 。根据确定的数据,按一定的比例绘制平面图。

③确定建造运动场的有关问题。运动场设计好后,教材提出建造运动场需要考虑的细节和相关问题。

④完善运动场。运动场的主体部分设计好后,还可以考虑在其中加设一些其他体育设施。

⑶复习建议

教学时,教师可以直接提出设计任务,也可以创设一个征集设计方案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出示以下问题,提示设计思路:这个运动场设计成什么形状,由哪些图形组成;需要确定哪些数据。在此基础上,按合适的比例绘制出平面图。

3.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⑴设计目的

本综合应用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寄信活动为素材,通过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等活动,一方面巩固所学的组合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归纳、推理能力。

⑵具体编排

①教材先让学生了解邮票的有关知识,认识邮票的作用。接下来出示了国家邮政局关于信函邮资的规定,说明确定信函资费的两大要素:信函的目的地是本埠还是外埠;信函质量。

②探究合理的邮资支付方式。教材安排了两个探究活动:不超过100g的信函邮资,如何用不多于3张的邮票来支付;不超过400g的信函邮资,如何用不多于4张邮票来支付。两个活动的分析思路和方法是一致的。

⑶复习建议

正式教学前,可安排学生调查一些关于邮票和邮政资费的信息。课堂教学时,可依次分3个专题进行探讨。①确定每封信函应付的邮资。教学时应先引导学生理解“国家邮政局关于信函邮资的收取标准”中“资费标准”和“计费单位”的具体含义。②解决“最多只用3张邮票,来支付不超过100g的信函邮资”的问题。可让学生先确定10

0g以内的信函所需支付的各种邮资情况,再确定哪些资费可仅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支付,哪些不能。然后就需要设计一张其他面值的邮票。③解决“最多只用4张邮票,来支付不超过400g的信函邮资”的问题,可参照上一活动进行。

五、整理与复习的教学建议

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复习计划。在开展整理与复习时,教师首先要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复习计划。其次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复习内容,以加强复习的针对性。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提出不同的要求,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目。在这个进程中,还要注意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的发展。再次,建议以中心校为单位成立毕业班数学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根据数与代数(6个专题)、空间与图形(3个专题)、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四个领域分成11个专题按课时编写电子稿复习课教案及配套练习、试卷供全校使用,希望各校及早谋划,选派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毕业班老师承担编写电子稿复习课教案及配套练习、试卷任务,以便下阶段整理与复习能省时高效。

2.加强整理和复习的系统性。我们知道,数学知识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性。虽说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每个单元、每个学期,都有整理和复习,但毕竟具有一

定的局限性。本单元是在平时的基础上,在更大范围内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更全面的回顾、整理和比较、对照。这样,原来分散学习时互不联系或联系较少的知识,就有机会得以沟通,进而形成纵横联系的知识体系。因此,加强整理和复习的系统性,使所学知识结构化,是本单元教学的首要任务。

3.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整理知识。复习时,应充分利用教材的留白,发挥学生参与知识整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时,学生的整理可能不够确切、不够全面,这都是真实的、自然的现象。教师在学生开动脑筋深有体会的基础上加以点拨,往往效果更好。本单元复习的内容涉及面广,而且又是逐年学习的。因此,在课堂上复习各部分内容之前,可以布置学生先进行预习。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

4.在系统整理复习的过程中注意查漏补缺。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前一阶段课堂教学、批改作业和课后辅导中了解到的情况,搞清学生还有哪些概念比较模糊,哪些方法不够熟练,哪些疑难尚未解决,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予以弥补。通过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质疑问难,以及必要的练习,使模糊的概念清晰起来,使生疏的技能熟练起来。可以说,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巩固,是灵活应用与提高能力的基础,也是系统整理和复习的基本要求之一。

5.加强练习的针对性、有效性。本单元教材所提供的练习,是根据一般情况配备的,教师要善于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对练习加以适当的调整和增补。注意因材施教,使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通过练习确有所获。如大家普遍反映这一届学生计算能力有所下降,可以设计天天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6.注意引导学生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本单元教材基于复习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设计了一系列的例题,并配备了必要的练习。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就题论理、论思路,引导学生总结比较一般的解题策略。同时,教师还应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体会。经验表明,六年级的整理和复习阶段,是小学生形成、总结学习经验的有利时机,利用这个时机,帮助学生总结个人经验,分享他人经验,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本单元的教学成效。

7、科学安排复习内容,讲究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果。整理与复习时千万不要复习课上成练习课或作业练习课,也不要搞所谓的“一轮”课本、创新学习,“二轮”配套检测卷,最“三轮”综合检测,人为的把数学学科系统的知识搞得支离破碎。整理与复习时建议每一个领域的复习都要先按教材安排的归类内容进行复习,完成每一个归类的复习内容后,接着进行教材中的巩固练习,再用配套的《创新

学习》中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然后使用相应的总复习检测卷进行检测,讲评反馈后换下一个领域内容的复习,如此完成四个领域内容的复习后,最后才进行综合检测,以确保整理与复习效果最优化。

小学六年级数学试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试题一、填空。(24分) 1、()的3 5是27;48的 5 12是()。 2、比80米多1 2是()米;300吨比()吨少 1 6。 3、()互为倒数,()的倒数是它本身。 4、()∶()= 3 7=9÷()= () 35 5、18∶36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18∶36的比值是()。 6、“红花朵数的2 3等于黄花的朵数”是把()的朵数看作单位“1”,关系 式是()。 7、甲数和乙数的比是4∶5,则甲数是乙数的 () () ,乙数是甲乙两数和的 () () 。w w w .x k b 1.c o m 8、在○里填上><或= 5 6÷1 3○ 5 6× 1 3 4 9○ 4 9÷ 2 7 7 10× 5 2○ 7 10÷ 5 2 9、3 4×()= 3 4÷()= 3 4+()=1 10、用4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接口处不计),这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 比是3∶4∶5,最长的边是()厘米。 新|课|标| 第|一|网 二、判断。(5分) 1、4米长的钢管,剪下1 4米后,还剩下3米。() 2、20千克减少1 10后再增加 1 10,结果还是20千克。() 3、松树的棵数比柏树多1 5,柏树的棵数就比松树少 1 5。() 4、两个真分数的积一定小于1。() 5、一桶油用去它的1 5后,剩下的比用去的多。() 三选择。(6分)w w w .x k b 1.c o m 1、一个比的比值是7 8,如果把它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3倍,这时的比值是

()。 A、7 8B、 7 24C、 21 8 2、李冬坐在教室的第二列第四行,用数对(2,4)来表示,王华坐在第六列第一行,可以用()来表示。 A、(1,6 ) B、(6,1) C、(0,6) 3、下面各组数中互为倒数的是()。 A、0.5和2 B、1 8和 7 8C、 4 3和 1 3 4、有30本故事书,连环画是故事书的5 6,连环画有()。 A、36 B、30 C、25 5、一袋土豆,吃了它的3 5,吃了30千克,这袋土豆原有()千克。 A、20 B、50 C、18 6、一个数的加上23,和是37,这个数是()。 A、35 B、14 C、150 四、做一做。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各点的位置。(6分)新课标第一网A(5,9 )B()C()D() E()F()G() 五、计算题。(32分) 1、直接写得数。(4分)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的下册奥数题.doc

四年级数学下期尖子生、奥数题(一) 1、小明在计算一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时,把一个乘数个位上 的数 8 错写成 3,乘得的结果是 2323,实际结果应该是 2828,这两个乘数分别是多少? (2828-2323) ÷-(83)=101 2828 ÷ 101=28 答:这两个乘数分别是101、28。 2、甲、乙、丙、丁四个朋友结伴春游,中午凑钱买了 5 袋蛋糕平均分着吃,甲拿出3 袋蛋糕的钱,乙拿出2 袋蛋糕的钱,丙、丁都没有拿钱,丁想了想,自己和丙应该每人出 5 元钱。问:甲和乙各应收回多少钱? 5× 4(÷3+2)=4(元) 4×3-5=7(元) 4×2-5=3(元) 答:甲应收 7 元乙应收 3 元 3、分装一批糖果,计划每只盒子装 40 块,要装 15 盒,现在只有 12 只盒子,要把这些糖装完,平均每只盒子比计划多装多少块糖? 40× 15÷-1240=10(块) 答:比计划多装10 块糖 4、甲、乙、丙、丁四个人的平均年龄是 28 岁,四人中没有大于 30 岁的,那么年龄最小的可能是多少? 28× 4-30 × 3=22(岁) 答:年龄最小的可能是22 岁

5、两袋玻璃球,一袋有 68 粒,另一袋有 20 粒,每次从多的一袋拿出 6 粒放入少的一袋,请问拿几次才能使两袋的玻璃球一样多? (68-20)÷2÷6=4(次) 答:拿四次就能使两袋一样多。 6、水果店有 9 箱一样重的橙子,如果从每个箱子里取出 20 千克, 9 箱里剩下的橙子正好等于原来 4 箱的重量,原来每箱橙子重多少千克? 20× 9(÷9-4)=36(千克) 答:原来每箱重36 千克 7、甲、乙两个车站共停了195 辆汽车,如果从乙站开往甲站36 辆,又从甲站开走45 辆汽车,这时甲站停的汽车辆数是乙站的2 倍,原来甲、乙两站各停放了多少辆汽车? (195-45)÷(2+1)=50(辆) 50+36=86(辆) 100+45-36=109(辆) 答:甲站有 109 辆车,乙站有86 辆车 8、两个数的和是 126,小明在计算时误将其中一个加数个位上的 0 漏掉 了,结果算出的和是 45,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126-45)÷(10-1) =9 9× 10=90 126-90=36 答:这两个数分别是36,90 9、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从相距 468 千米的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驶 65 千米,经过 4 小时相遇,慢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六年级的数学下册必背公式.doc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六年级数学下册公式 1、圆的周长公式: (1)已知直径求周长: C = (3)半圆的周长公式: C= r ( πd π+2) (2)已知半径求周长: C = 2 πr 2、圆的面积公式: (1) 已知半径求圆的面积: S = πr 2 (2) 已知直径求圆的面积: S = π( d )2 2 (3) 已知周长求圆的面积: S = π( c ) 2 6.28 3、圆柱的侧面积公式: (1)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侧面积: S = c h (2)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侧面积: S = 2 πr h (3)已知底面直径和高求侧面积: S = πd h 4、圆柱的表面积公式: S = S 侧 + 2 S 底 (1)已知半径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 S = 2 π r h+ 2 π2r ( 2)已知直径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 S = π d h+ 2 π( d )2 2 (3)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 S = c h + 2 π ( c ) 2 6.28 5、圆柱的体积公式: V = s h ( 1)已知半径和高求圆柱的体积: V = π r 2 h ( 2)已知直径和高求圆柱的体积: V =π( d )2 h 2 ( 3)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体积: V = π ( c ) 2 h 6.28 6、圆锥的体积公式: V = 1 s h 3 ( 1)已知半径和高求圆锥的体积: V = 1 π 2 h 3 r ( 2)已知直径和高求圆锥的体积: 1 π d ) 2 V = ( h 3 2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 3)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圆锥的体积: V = 1 π ( c ) 2 h 3 6.28 7、复习要用公式: (1)长方体 表面积公式: S=2(ab+bh+ah) 体积公式: V = a b h = s h 棱长和公式: L= 4(a+b+h ) (2)正方体 表面积公式: S=6 a 2 体积公式: V = a 3 棱长和公式: L=12a (3)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C = ( a + b )× 2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S=ab (4) 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C = 4 a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S= a 2 (5)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S = a h (6) 三角形面积公式: S = 1 a h 2 (7)梯形面积公式: S = 1 ( a + b )×h 2 ( 8)环形面积公式: S = π(R 2- r 2)

【强烈推荐】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奥数题带答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带答案数学奥数题 1.一条路长100米;从头到尾每隔10米栽1棵梧桐树;共栽多少棵树? 路分成100÷10=10段;共栽树10+1=11棵。 12棵柳树排成一排;在每两棵柳树中间种3棵桃树;共种多少棵桃树? 3×(12-1)=33棵。 一根200厘米长的木条;要锯成10厘米长的小段;需要锯几次? 200÷10=20段;20-1=19次。 4.蚂蚁爬树枝;每上一节需要10秒钟;从第一节爬到第13节需要多少分钟?从第一节到第13节需10×(13-1)=120秒;120÷60=2分。 5.在花圃的周围方式菊花;每隔1米放1盆花。花圃周围共20米长。需放多少盆菊花? 20÷1×1=20盆 6.从发电厂到闹市区一共有250根电线杆;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是30米。从发电厂到闹市区有多远? 30×(250-1)=7470米。 7.王老师把月收入的一半又20元留做生活费;又把剩余钱的一半又50元储蓄起来;这时还剩40元给孩子交学费书本费。他这个月收入多少元? [(40+50) ×2+20] ×2=400(元)答:他这个月收入400元。 8.一个人沿着大提走了全长的一半后;又走了剩下的一半;还剩下1千米;问:大提全长多少千米? 1×2×2=4千米 9.甲在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加工了这堆零件的一半又10个;第二天又加工了剩下的一半又10个;还剩下25个没有加工。问: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25+10)×2=70个;(70+10)×2=160个。综合算式:【(25+10)×2+10】×2=160个 10.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16天能长到16厘米。问它几天可以长到4厘米? 16÷2÷2=4(厘米);16-1-1=14(天)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知识点

最新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负数 1、负数:负数是数学术语,指小于0的实数,如-3。 任何正数前加上负号都等于负数。在数轴线上,负数都在0的左侧,所有的负数都比自然数小。负数用负号“-”标记,如-2,-5.33,-45,-0.6等。 2、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不包括0)。 若一个数大于零(>0),则称它是一个正数。正数的前面可以加上正号“+”来表示。正数有无数个,其中分正整数,正分数和正无理数。 3、正数的几何意义:数轴上0右边的数叫做正数。 4、0既不是整数,也不是负数。 5、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所有的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也可以用数轴来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6、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第二单元:百分数(二) 1、折扣:商品按原定价格的百分之几出售,叫做折扣。通称“打折”。 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例如八折= 10 8=80﹪,六折五=0.65=65﹪。 2、成数: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来表示。现广泛应用于表示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情况。 一成是十分之一,也就是10%。三成五就是十分之三点五,也就是35%。 3、税率 (1)纳税: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

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纳税的意义: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安全等事业。 (3)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4)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5)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应纳税额 = 总收入×税率 4、利率 (1)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法。 (2)储蓄的意义: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3)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4)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5)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6)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7)注意:如要上利息税(国债和教育储藏的利息不纳税),则:税后利息=利息-利息的应纳税额 或: 税后利息=利息-利息×利息税率 或: 税后利息=利息×(1-利息税率) 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 1、圆柱:以矩形的一边为轴,旋转一周所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圆柱。如蜡烛、石柱、易拉罐等。 圆柱由3个面围成。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圆柱周围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做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2、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S表=S侧+2S底=2πr(h+r)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 S侧=Ch(注:c为πd) 3、圆柱的体积: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柱体的体积。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负数 1、负数的由来: 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盈利亏损、收入支出……),光有学过的0 1 3.4 2/5……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出现了负数,以盈利为正、亏损为负;以收入为正、支出为负 2、负数:小于0的数叫负数(不包括0),数轴上0左边的数叫做负数。 若一个数小于0,则称它是一个负数。 负数有无数个,其中有(负整数,负分数和负小数) 负数的写法: 数字前面加负号“-”号,不可以省略 例如:-2,-5.33,-45,-2/5 正数: 大于0的数叫正数(不包括0),数轴上0右边的数叫做正数 若一个数大于0,则称它是一个正数。正数有无数个,其中有(正整数,正分数和正小数) 正数的写法:数字前面可以加正号“+”号,也可以省略不写。 例如:+2,5.33,+45,2/5 4、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限 负数都小于0,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比正数小,正数都比负数大 5、数轴:

6、比较两数的大小: ①利用数轴: 负数<0<正数或左边<右边 ②利用正负数含义:正数之间比较大小,数字大的就大,数字小的就小。负数之间比较大小,数字大的反而小,数字小的反而大 1/3>1/6 -1/3<-1/6 第二单元百分数二 (一)、折扣和成数 1、折扣:用于商品,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叫做折扣。通称“打折”。 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例如:八折=8/10=80﹪, 六折五=6.5/10=65/100=65﹪ 解决打折的问题,关键是先将打的折数转化为百分数或分数,然后按照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的数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 商品现在打八折:现在的售价是原价的80﹪ 商品现在打六折五:现在的售价是原价的65﹪ 2、成数: 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例如:一成=1/10=10﹪ 八成五=8.5/10=85/100=80﹪ 解决成数的问题,关键是先将成数转化为百分数或分数,然后按照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的数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完整)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完整) 第一课时负数 教学内容: 教材2-4页例题及“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 温度计、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3、谈话: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看教材: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式度).

六年级下册数学公式46724培训资料

六年级下册数学公式 第一单元负数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负数都小于0; 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正数都大于0。 第二单元百分数 1.折扣 几折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现价=原价×折扣 原价=现价÷折扣 折扣=现价÷原价 2.成数 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 3.税率 税率=应纳税额÷各种收入×100% 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 各种收入=应纳税额÷税率 4.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本金=利息÷利率÷存期 利率=利息÷本金÷存期 存期=利息÷本金÷利率 本息和=本金+利息 本息和=本金×(1+利率×存期)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1.圆柱体 (1)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Ch=πdh=2πrh (2)求圆柱表面积的步骤: ①圆柱侧面积 S侧=Ch=πdh=2πrh ②圆柱的底面积 S底=πr2=π(d÷2)2 ③圆柱表面积S表=S侧+2S底 (3)圆柱体积公式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柱=Sh=πr2h=π(d÷2)2h 圆柱的高=体积÷底面积 h=V柱÷S底 圆柱的底面积=体积÷高 S底=V柱÷h 2.圆锥体 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3 1 V锥= 3 1V 柱=3 1Sh= 3 1πr2h 圆锥的高=体积÷底面积×3 h=V锥÷S底×3 圆锥的底面积=体积÷高×3 S底=V锥÷h×3 第四单元比例 1.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已知X×Y=Z, 如果X一定,则Z和Y成正比例,即Z÷Y=X(一定); 如果Y一定,则Z和X成正比例,即Z÷X=Y(一定); 如果Z一定,则X和Y成反比例,即X×Y=Z(一定)。 3.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解方程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简便计算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c+b×c = (a+b)×c 减法的性质:a-b-c = a-(b+c) 除法的性质:a÷b÷c=a÷(b×c) 常用分数、小数、百分数互换 1 2 = 0.5 = 50% 1 4 = 0.25=25% 3 4 = 0.75 = 75% 1 5 = 0.2 = 20% 2 5 = 0.4 = 40% 3 5 = 0.6 = 60% 4 5 = 0.8 = 80% 1 8 =0.125=12.5% 3 8 =0.375=37.5% 5 8 =0.625=62.5% 7 8 =0.875=87.5% 1 10 =0.1=10% 1 20 =0.05=5% 1 25 =0.04=4% 1 50 =0.02=2% 1 100 =0.01=1% 常用的3.14乘1到9结果

(完整版)六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每4年有一次闰年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1时=60分 1分=60秒1时=3600秒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2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 r=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 大社学校张树梅 一教材内容 本册教科书由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与复习等六个单元组成。有关各部分面的教学内容、编写特点、教学要求和教学建议, 二本册教材特点和基本理念 本册教材的特点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个理念、两个部分、三个重点、四个领域”。 “一个理念”是指本册教材所体现的新教学理念; “两个部分”是指本册教材可以分为新知识教学和已有知识整理复习两个部分; “三个重点”是指本册教材有“圆柱与圆锥”、“比例”、“整理与复习”三个重点单元; “四个领域”是指整理与复习单元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空间”、“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下面逐一进行说明。 (一)一个理念及本册教材的指导思想 1、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表述上,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 2、在教学方法的确定和运用上,着眼于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探索、推理验证、合作交流。 只有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才能充分认识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摆正自己的位置,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把握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和重点。 (二)、两个部分----结构安排及内在的逻辑关系 任务一:在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任务二:引导学生对第一、二两个学段所学习的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实现从小学数学到中学数学的衔接与过渡,为第三学段(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本册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任务一)包括“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五个单元;第二部分(任务二)包含“整理与复习”一个单元。 第一部分既有“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这些传统教学内容,又增加了一些新的教学内容:如“负数”和“数学广角”中的抽屉原理。并且在传统教学内容中增加了一些新的成分,如“圆柱与圆锥”中旋转长方形形成圆柱,旋转三角形形成圆锥;“比例”中正比例关系图像的绘制与应用、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统计”中对由于数据不当或绘制不当而可能造成的误判进行辨析等。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虽然属于新知识教学,但是与以往的新知识教学应该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六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掌握了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具备了一定水平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下面两个问题: 一是,要放得更开一点,把获取新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的主要精力应该着重用在如何“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启发点拨,扶正纠偏”上。 二是,要让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索获取新知的过程中,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总结。 一般说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获取新知的“路线图”是: 对生活中的数学原型进行观察(原型观察)→联想已有知识进行对比(联想对比)→经过对比或变换实现知识的链接、归并或转化(链接转化)→对形成的新知识进行总结概括(总结概括) 以新增内容“负数”为例。随着社会的发展,负数已经在生活中大量应用。如,气象预报对零度以下温度的表述,和高层建筑对地面以下楼层的表达,都使用了负数,这些早已为小学生所司空见惯。学生学习了负数,一方面对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数,将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日后在初中进一步学习有理数奠定基础。 教学负数时就可以按照下面的“路线图”进行。 原型观察(观察零下温度、地下楼层的表达方式)→联想对比(与0和正数进行对比)→链接转化(借助数轴认识负数、0和正数都是“数”以及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总结概括(负数都比0小,正数都比0大,负数都比正数小)。 第二部分以构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网络,形成数学认知结构为目的,着眼于与初中数学的衔接,引导学生对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进行梳理,使知识由点成线,由线成网,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三个重点---编写意图和编写体例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版

学 校: 钦堂中心学校 班级:六年级 学科:数学 教师:张国强

本册教材分析 日期:_________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

六年级下册数学公式整理

六年级下册数学公式第一单元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负数都小于0; 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正数都大于0。 第二单元百分数 1.折扣 几折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现价=原价×折扣 原价=现价÷折扣 折扣=现价÷原价 2.成数 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 3.税率 税率=应纳税额÷各种收入×100% 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各种收入=应纳税额÷税率 4.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本金=利息÷利率÷存期 利率=利息÷本金÷存期 存期=利息÷本金÷利率 本息和=本金+利息 本息和=本金×(1+利率×存期)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1.圆柱体 (1)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 侧=Ch=πdh=2πrh (2)求圆柱表面积的步骤: ①圆柱侧面积 S 侧 =Ch=πdh=2πrh ②圆柱的底面积 S 底 =πr2 ③圆柱表面积S 表 =S 侧 +2S 底 (3)圆柱体积公式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 柱 =Sh=π r2h

圆柱的高=体积÷底面积 h=V 柱÷S 底 圆柱的底面积=体积÷高 S 底=V 柱÷h 2.圆锥体 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3 1 V 锥=3 1 V 柱=3 1Sh=3 1πr2h 圆锥的高=体积÷底面积×3 h=V 锥÷S 底×3 圆锥的底面积=体积÷高×3 S 底=V 锥 ÷h ×3 第四单元 比例 1.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已知X ×Y=Z , 如果X 一定,则Z 和Y 成正比例,即Z ÷Y=X(一定); 如果Y 一定,则Z 和X 成正比例,即Z ÷X=Y(一定); 如果Z 一定,则X 和Y 成反比例,即X ×Y=Z(一定)。 3.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第五单元 鸽巢问题(抽屉原理) 物品数÷抽屉数=商……余数,至少数= 商+1

小学四年级的下册的数学奥数题.doc

300道小学四年级下册带答案数学奥数题 小学四年级下册带答案数学奥数题 1.一条路长100 米,从头到尾每隔10 米栽 1 棵梧桐树,共栽多少棵树 路分成 100 ÷10 =10 段,共栽树10+1 =11 棵。 12 棵柳树排成一排,在每两棵柳树中间种 3 棵桃树,共种多少棵桃树 3×( 12- 1 )= 33 棵。 一根 200 厘米长的木条,要锯成10 厘米长的小段,需要锯几次200÷10 =20 段, 20 - 1= 19 次。 4.蚂蚁爬树枝,每上一节需要10 秒钟,从第一节爬到第13 节需要多少 分钟从第一节到第13 节需 10 ×( 13 - 1)= 120 秒, 120 ÷60= 2 分。 5.在花圃的周围方式菊花,每隔 1 米放 1 盆花。花圃周围共20 米长。需 放多少盆菊花 20÷1×1= 20 盆 6.从发电厂到闹市区一共有250 根电线杆,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是30 米。从发电厂到闹市区有多远 (250 - 1)= 7470 米。 7.王老师把月收入的一半又20 元留做生活费,又把剩余钱的一半又50 元储蓄起来,这时还剩40 元给孩子交学费书本费。他这个月收入多少元 [(40+50) ×2+20]×2=400(元)答:他这个月收入400 元。

8.一个人沿着大提走了全长的一半后,又走了剩下的一半,还剩下 1 千米,问:大提全长多少千米 1×2×2 = 4 千米 加工了剩下的一半又= 70 个,( 70+10 9.甲在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加工了这堆零件的一半又10 10 个,还剩下25 个没有加工。问: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2 = 160 个。综合算式:【(25+10 )×2+10 】×2 =160 个,第二天又 ( 25+10 )×2 个 10. 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16 天能长到16 厘米。问 它几天可以长到 4 厘米 16÷2÷2= 4 (厘米), 16-1-1 = 14 (天) 11. 一桶水,第一次倒出一半,然后倒回桶里30 千克,第二次倒出桶中 剩下水的一半,第三次倒出180 千克,桶中还剩下80 千克。桶里原来有水多少千克 180+80 = 260 (千克), 260×2-30 = 490 (千克), 490×2 = 980 (千克)。 12. 甲、乙两书架共有图书200 本,甲书架的图书数比乙书架的 3 倍少 16本。甲、乙两书架上各有图书多少本 答案:乙:( 200+16 )÷( 3+1 ) =54 (本);甲: 54 ×3-16=146 (本)。 13.小燕买一套衣服用去 185 元,问上衣和裤子各多少元 裤子:( 185-5 )÷( 2+1 ) =60 (元); 上衣: 60 ×2+5=125 (元)。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答案【数学书18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答案【数学书18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第18页 1、略 2、图(1)是以长方形的宽边为轴旋转而成的。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cm,高是1cm。 图(2)是以长方形的长边为轴旋转而成的。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1cm,高是2cm。 第19页 1、略 2、长:2×3.14×5=31.4(cm) 宽:20cm 21页2×3.14×5×20=628(cm2) 第22页 1、(1)1.6×0.7=1.12(m2) (2)2×3.14×3.2×5=100.48(dm2) 2、3.14×8×13+3.14×(8÷2)2=376.8(cm2) 第25页 1、75×90=6750(cm3) 2、3.14×(1÷2)2×10=7.85(m3) 26页 1、3.14×(8÷2)2×15=753.6(cm3) 1L=1000cm3 703.627页 3.l4×(6÷2)2×10=282.6(cm3)=282.6(mL) 第34页 1、1/3×19×12=76(cm3) 2、1/3×3.14×(4÷2)2×5×7.8≈163(g) 37页 1、第1、2、6幅图是圆柱。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相同;圆柱的侧面是曲面,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圆柱有无数条高。 第3、4、5幅图是圆锥。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侧面是一个曲面,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圆锥只有一条高。 2、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通过把它转化成长方体导出的;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是经过试验导出的。 3、(1)3.14×10×20+3.14×(10÷2)2×2=785(cm2) (2)3.14×(10÷2)2×20=1570(cm3)=1570(mL)=1.57(L) 1.5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答案【数学书18-37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V=abh 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s=ah 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S:面积C:周长л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 9、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11、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12、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六年级数学下册必背公式

六年级数学下册公式 1、圆的周长公式: (1)已知直径求周长:C = π d (2)已知半径求周长:C = 2 π r 2、圆的面积公式: (1) 已知半径求圆的面积:S = π r 2 (2) 已知直径求圆的面积:S = π(d÷2)2 (3) 已知周长求圆的面积:S = π ( c÷π÷2 )2 3、圆柱的侧面积公式: (1)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侧面积:S = c h (2)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侧面积:S = 2 π r h (3)已知底面直径和高求侧面积:S = π d h 4、圆柱的表面积公式:S = S侧+ 2 S底 (1)已知半径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S = 2 π r h + 2 π r2(2)已知直径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S = π d h + 2 π ( d÷2)2(3)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S = c h + 2 π ( c÷π÷2)2 5、圆柱的体积公式:V = s h (1)已知半径和高求圆柱的体积:V = π r 2 h (2)已知直径和高求圆柱的体积:V = π ( d÷2 )2h (3)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体积:V = π ( c÷π÷2)2 h

1s h 6、圆锥的体积公式:V = 3 1π r 2 h (1)已知半径和高求圆锥的体积:V = 3 1π ( d÷2 )2 h (2)已知直径和高求圆锥的体积:V = 3 1π ( c÷π÷2 )2 h (3)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圆锥的体积:V = 3 7、复习要用公式: (1)长方体体积公式:V = a b h V = s h (2)正方体体积公式:V = a 3 (3)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 = ( a + b )×2 (4)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 = 4 a (5)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S = a h 1a h (6) 三角形面积公式:S = 2 1( a + b )×h (7)梯形面积公式:S = 2 (8)环形面积公式:S = π R2-π r 2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 赵鑫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 我将从本册教材在全册教材中地地位及关系,内容与课标地关系、内容结构、目标及重难点和单元课例分析方面进行研读. 一、本册教材在全册教材中地地位及与全册教材地关系.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地整体性,《标准》统筹考虑了九年地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儿童发展地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地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而本册正处于第二阶段. 本册教材对于教案内容地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地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地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地原理和学生地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地风格与特点.本学期是小学阶段学习地最后一个学期,那么本教材在全套教材中也处于一个总结性地地位,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地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地知识点串成了知识线,又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地数学认知结构,使各种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达到小学数学教案地预定目标,为初中地数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本册教材内容与课标之间地关系 六年级下册教材是以《新课标》地基本理念和所现定地教案内容为依据,在总结原教材地基础上编写地.教材一方面努力体现新地教材观,教案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地可行性,使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地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之间地关系.既注意当前数学教育改革地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地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1.增加认识负数地教案,体现数学教案改革地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知识地理解. 2.改进比例地编排,突出比例地概念,丰富联系实际地内容,培养实践能力. 3.提供丰富地空间与图形地教案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地发展. 4.安排对小学阶段数学学习地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所学地数学知识系统化,做好中小学数学教案地衔接.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地培养渗透于数学教案中,用数学地魅力和学习地收获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过程与方法 本学期教案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从学生地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交流、反思活动,获得基本地数学知识、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数学,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重视学生应用数学地意识和能力.能应用“转换”地策略解决一些简单地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地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地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地特点选择相应策略地能力. 三、本册教材内容结构.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模块内容.课程内容地学习,强调学生地数学活动,发展学生地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地教案,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地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地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地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地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地内容.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地分析地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地学习,教案用所学地知识解决生活中地简单问题;另一方面本册教材设计了“自行车里地数学”“节约用水”“有趣地平衡”等5个数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超全总结

一 百分数(二) (一)、折扣和成数 1、折扣:用于商品,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叫做折扣。通称“打折”。 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例如八折=810 =80﹪,六折五=6.510 =65 100 =65﹪ 解决打折的问题,关键是先将打的折数转化为百分数或分数, 然后按照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的数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 商品现在打八折 :现在的售价是原价的80﹪ 商品现在打六折五:现在的售价是原价的65﹪ 2、成数: 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例如一成=110 =10﹪,八成五=8.510 =85 100 =80﹪ 解决成数的问题,关键是先将成数转化为百分数或分数, 然后按照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的数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 这次衣服的进价增加一成 :这次衣服的进价比原来的进价增加10﹪ 今年小麦的收成是去年的八成五:今年小麦的收成是去年的85﹪ (二)、税率和利率 1、税率 (1)纳税: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纳税的意义: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安全等事业。 (3)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4)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5)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应纳税额=总收入×税率 收入额=应纳税额÷税率 2、利率 (1)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法。 (2)储蓄的意义: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3)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4)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5)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6)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利率=利息÷时间÷本金×100% (7)注意:如要上利息税(国债和教育储藏的利息不纳税),则: 税后利息=利息-利息的应纳税额=利息-利息×利息税率=利息×(1-利息税率)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利息税率) 购物策略: 估计费用:根据实际的问题,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进行估算。 购物策略:根据实际需要,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并能够最终选择最为优惠的方案 学后反思:做事情运用策略的好处 二 圆柱和圆锥 一、圆柱 1、圆柱的形成:圆柱是以长方形的一边为轴旋转而得到的。 圆柱也可以由长方形卷曲而得到。(两种方式:1.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宽为高;2.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长为高。其中,第一种方式得到的圆柱体体积较大。) 2、圆柱的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他们的数值是相等的 3、圆柱的特征: (1)底面的特征:圆柱的底面是完全相等的两个圆。 (2)侧面的特征: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高的特征 :圆柱有无数条高 4、圆柱的切割:①横切:切面是圆,表面积增加2倍底面积,即S 增 =2πr 2 ②竖切(过直径):切面是长方形(如果h=2R ,切面为正方形),该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高,宽是圆柱的底面直径,表面积增加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即S 增=4rh 5、圆柱的侧面展开图:①沿着高展开,展开图形是长方形,如果h=2πr ,展开图形为正方形 ②不沿着高展开,展开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或不规则图形 ③无论怎么展开都得不到梯形 6、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底面积 :S 底=πr 2 底面周长:C 底=πd=2πr 侧面积 :S 侧=2πrh 表面积 :S 表=2S 底+S 侧=2πr 2+2πrh 体积 :V 柱=πr 2h 考试常见题型:①已知圆柱的底面积和高, 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底面周长 ②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底面积 ③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体积,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高,底面积 ④已知圆柱的底面面积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 ⑤已知圆柱的侧面积和高, 求圆柱的底面半径,表面积,体积,底面积 以上几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通常是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再根据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