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划清“公”与“私”的界限

划清“公”与“私”的界限

划清“公”与“私”的界限

微言江天

2014年01月10日11:23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对共产党人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和事业观作出了深刻而鲜明的阐述:“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诚心诚意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就是要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这不仅是当前整顿作风和密切联系与服务群众的基本遵循,更是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指南。

常言道:“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可以说,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就在“公”、“私”二字。笔者认为,党员干部须划清“公”与“私”的界限,才能当好人民公仆。

“公”是“廉”的载体,“私”是“贪”的温床。诸多“老虎”“苍蝇”纷纷落马,正是混淆了公私之界,忘记了为民服务之旨,将“公”字抛于脑后,才最终走向那万劫不复的深渊。他们把职权当特权,用公权赚私利。面对形形色色的考验与诱惑,缺乏主见和定力,结果“一次让了步,次次顶不住”。有些事,明明是公事,若与主事者没私交,就会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架势,办起来就会旷日持久,甚至无疾而终。有些事,明明是私事,甚至违反政策规定,若存在“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一起下过乡、一起嫖过娼、一起分过赃”中的任何一种情况,立马特事特办。有的人慷公家的慨,结私人之缘,公务员成了“私务员”;有的人对群众漠不关心,却热衷攀权结贵,公仆变“家奴”。更有甚者,抛出“大公有私”、“大公小私”的谬论,搬出物质利益原则,讲求付出与回报,通过偷换概念来混淆是非,企图将“私”合法化。

《商君书·修权》中曾指出:“故公私之交,存亡之本也。”对于入党与用权,是为公还是为私?党员干部,特别是握有公权的领导干部,必须有严格而清晰的界定。若不能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就会以权谋私、假公济私、损公肥私、枉法徇私。当然,也必须承认和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益。但是个人的正当利益与私心私欲混为一谈,更不能把行使公权谋私与一些基本需求划等号。

历史一再证明:一些政党或政治集团之所以人亡政息,正是执政后利用手中

权力谋取个人和小集团私利,最终被人民所抛弃。共产党人能稳定执政六十余载,正是我党矢志不渝地坚持“一切为了群众”。毛主席一家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妻、子、弟等六位至亲的宝贵生命,还有李大钊、焦裕禄、兰辉……等等英烈英模的身上也没有半点私心、私利、私欲,有的只是大公无私的为民情怀。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党员干部只有廉洁公正、摒弃私心,真正用好手中的权力,为民谋福祉,为国谋未来,早日实现中国梦才能指日可待。

文书写作常用词语辨析

文书写作常用词语辨析(三) 【批】主要用于上级机关对下级来文所表达的文字意见。 【批示】对下级报送的“报告”、“计划”等非请求性文件所作的文字批注。例:你局关于加强税收工作的情况报告,专署领导阅后已作了正式批示。又例:中共市委《关于交通大学管理改革的情况报告的批示》。 【批转】对下级报送的“请示”、“报告”等文件,认为具有普遍参考或指导意义,从而加注文字批注后转发给所属下级单位。例:《国务院批转商业部关于解决当前茶叶购销问题的请示的通知》。 【批驳】不同意下级的意见。主要表现为明文批注不同意。例:关于新建“渤海大厦”一事,业经市政府批驳,原计划应予撤销。 【批语】批示文件的话。 【批阅】对下级报送的文件进行阅看、审批。 【呈】恭敬地送上。 【谨呈】重、恭敬地送上。 【呈报】向上级呈送报告、总结之类的文件。例:兹呈报我局《二○○四年工作总结》一式三份,请查收。 【呈请】向上级呈送请求批准性的文件及事宜。例:此题事关重大,将我们的意见呈请上级批准后再作答复。 【呈递】重、恭敬地送上。 【否】“否定”、“不同意”等含义。是上行文结尾的常用语,与“可”“能”“是”等结合,以表示“可不可以”“能不能办”“行或不行”等意思。【妥否】是否妥当,正确与否。多与“请批示”连接在一起,组成“妥否,

请批示”,作为请示的惯用结尾用语。 【可否】是否可以,与“妥否”用法相同。 【能否】是否可能。例:你县支援我市郊区的稻种,能否在4月10日前送到,望告。 【时】时间、时候、季节、当前、现在、时机等。 【时机】有利的时间条件。如“把握时机”“创造有利的时机”“争取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等。 【时效】法律性文件的生效时间及公文起现行效用的时间。例: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时期】一段时间。例:近一个时期来,我市一些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同志,以“学习考察”为名,违反国家财经制度,挥霍公款出境出国旅游观光,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 【报】述、告诉的意思。 【报请】向上级行文请求解决、答复、批准某一问题。例:对此间发生重大问题的处置,事先一律报请市委审定,不得自作主、擅自处理。 【报经】“向上级的报告已经由”的意思。例:我市《关于教育体制的改革方案》,已报经省政府核准。 【报送】向上级呈报。例:现将我局《二○○五年工作计划》报送省厅,请予审示。 【报批】呈报上级机关批准。例:关于党委班子的人选,将另行报批。【严】“严格”“严密”“加倍”的意思。 【严防】严密防备、严格防止。例:切实加强工作,严防失、泄密事件发

公权利与私权利冲突之透视——由一则案例引发的思考.

公权利与私权利冲突之透视——由一则案例引发的思考 郁雷德路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 [一则案例] 某小区自行车停放混乱,小区要创建文明小区,要利用一块绿地来建造一个车棚。其中2000户人家同意建筑车棚,有1户人家不同意,因为车棚要建造在其房前。 [问题的提出] 以上是一个看似简单而常见的民事纠纷,它向我们提出的是:一个社群的公共利益与该社群内部的私人权利发生冲突时究竟应当如何取舍?这种冲突不同于我们以往所熟知的冲突种类:它不同于单纯私人权利之间的冲突,它也不同于国家公共权力在运做过程中与某社会利益共同体或私人之间的冲突——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冲突。翻开我们的法律,从中找不到明确的解决依据;翻开我们的法学论著,对此问题的阐释又像在打擦边球般无关痛痒。是这个问题本身缺乏深入探讨的价值呢?还是我们的学界缺乏发现和捕捉问题的眼光——而更多关注诸如公权力与私权力冲突等此类有关宏旨的议题,似乎只有它们才能根本上有助于国家的法治建设。按照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在他的《自由秩序原理》中的核心观点,包含法律的社会秩序是原生自发形成的,而非立法者刻意构造出的,此种刻意为之的法律秩序往往会因缺乏社会或群体基础而不成功。如果哈耶克的观点是基本客观和正确的,我们就有理由得出结论:探讨公权利与私权利是如何冲突和解决的,其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并不在探讨公权力与私权利冲突问题之下。因为前者可以看作是后者在微观领域内的缩影和范式,而后者可以看作是前者在更广阔的国家生活及公共政治生活领域的延伸和放大。[1]以下部分将围绕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以及公益与私利的取舍两个方面来分析公权利与私权利冲突的本质。 [道德义务还是法律义务] 在上述案例中,不同意建筑车棚的那1户人家在是否具有道德或法律上的义务服从小区绝大多数居民在其房前建造车棚的决定呢?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在这里究竟是分离的还是重叠的? 从内容上看,法律规范可以划分为义务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及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是法律明确要求法律主体积极地为一定的行为;禁止性规范明确要求法律主体不得为一定的行为;授权性规范则是允许法律主体采取可供选择的多种方式之一处理其所面对的法律问题。一般意义上的法律义务包含了上述三种义务:强制性义务、禁止性义务、选择性义务。 道义或称道德义务,是指处于社会中的个人所应遵循的基本的公共道德所强加于其内心的社会规范,它是有组织的社会共同体希望创造起码的社会生活条件所必不可少的。[2]

主题教育活动策划书

主题教育活动策划书 主题教育活动策划书(一) 一、活动主题:青春吹号角,团员树新风 二、活动对象:法学院09级10级全体学生 四、具体实施: (一)“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学习 1、各班团支书从法学院宣传部博客上下载《“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并转载到各班自己的博客上,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2、每班提交两篇以上学习心得,上传到各班博客上,并将打印版上交宣传部,10级的交给李晗,09级的交给张涛,截止时刻11月19日,本周五。 3、对上交的学习心得评选出2—5篇优秀心得。 (二)团的知识学习 1、宣传部下发团的知识学习资料,每班一份,在班级内传阅。团的知识学习资料包括团章,组织日子制度,纪律建设制度等。 2、宣传部博客上有团的知识学习资料,各班宣传委员负责将团的知识学习资料上传到自己班的博客上,以供本班同学学习参考。 3、各班宣传委员写一篇简短的对于本班团的知识学习事情的报告,上传到本班博客上。 法学院团总支宣传部 主题教育活动策划书(二)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进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中意学校、办人民中意教育”为宗旨,全面降实松教发[20**]9号和洈教字[20**]03号文件精神,着力解决师德师风中存在的突出咨询题,全员参与,纠建并举,别断强化全体教师“爱岗敬业、惜岗乐业”意识,努力构建和谐校园,进一步促进我校教育质量再攀新高。 二、工作目标 经过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全体教师自觉学习实践科学进展观,加强师德修养,榜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教师爱岗敬业、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全然上促进师风、教风、学风的优化。 三、时刻及专题安排 2、为学生服务,做一具有爱心的教师。(20**年3月1日——6月30日) 3、为行风优化,做一具说奉献的教师。(20**年7月1日——8月31日) 四、活动内容 全年师德教育活动分四个时期进行。 第一时期:环绕“责任教育”,进行专题发动部署。重点抓好“三个四”活动: (一)强化“四个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师素养。一是学习科学进展观,提高教师理论水平,联系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提出新学期教学目标。二是学习教育法规,强化法律意识,增强法纪观念,切实做到依法从教。三是学习师德规范,“修师德、树师表、立师魂”,使教师主动走向“学高为师、德艺双馨”的制高点。四是学习周围的先进典型,树正气、纠偏差,掀起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 (二)“开展“四大反思”,进一步增强教育工作责任。一是开展从教思想的自查反思,看自己是否从事了有偿家教,是否在学生中推销了资料,是否沾染了打牌玩钞票的别良习气,看自己的思想回到工作岗位上没有,看能否保持一种愉快的精神状态。二是开展教育质量的自查反思,看过去一年教育教学的成绩经验、失误与教训。三是开展工作态度的自查反思,看是否集中精力投入到新的一年工作之中。四是开展岗位意识的自查反思,看是否珍惜了工

从延安黄碟案看公权力的界限

从延安黄碟案看公权力的界限 去年8月18日深夜,陕西延安市毗圪堵村村民张某和妻子李某在家看“黄碟”,之后张某被突然闯入的民警带走。10月21日,张某被延安市宝塔公安分局刑事拘留。这就是在全国掀起轩然大波的“夫妻家中看黄碟”事件。11月5日,张某被取保候审,12月5日,张某被解除取保候审,宝塔公安分局也撤销了此案。这便是轰动一时的延安黄碟案。 在延安黄碟案中,公权力和私权利的冲突被放大到了公众的视线,人们在同情这对夫妇的同时又让人不禁反思:公权力有没有界限?公权力的界限到底在哪里? 首先,公权力是人类共同体(国家、社团、国际组织等)为生产、分配和提供“公共物品”(安全、秩序、公交、通讯等)而对共同体成员进行组织、指挥、管理,对共同体事务进行决策、立法和执行、实施决策、立法的权力。公权力是为维护和增进公益而设的权力。它来源于私权力,是私权力实现的手段与保障。从某个角度来说,国家的公权力只是公民将自己的一部分私权利交给国家,由国家代管而已。而对于那一部分保留的私权利是公权力无权过问的。如果公权力无法保障私权利,反而是侵犯压缩私权利的空间,就与公权力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然而,如何判断公权力和私权利的分界线,也即公权力的界限在哪里呢?这却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判断一种行为是否违法,最根本的标准就是看它对国家、社会有没有危害性。延安黄碟案中,当事人张某的卧室窗户用双层的红水绒窗帘遮住,房门口挂着门帘,当事人在放碟时把声音放得极小。如果不是有人刻意去窥视夫妻两人的隐私,谁能发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张某夫妻的行为毫无社会危害性可言,也就不存在违法行为。如果我们当今的法律规范到夫妻两人不准私下看成人片的程度,你不觉得不可思议么?在这起案件中,公权力对私权利的侵犯是毋庸置疑的。首先,进来搜查的警察没有出示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以及搜查证就闯入公民的卧室之中,已经侵犯了私权。然而即便警察出示了证件,就能进入公民家中吗?这都是不合理的。 当然,如果情况有所不同,可能夫妻俩就有可能涉嫌违法。由于这对夫妻的卧室就在他们所开的诊所的后面,如果在大白天看黄碟或是声音开得过大,

理性思考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

理性思考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 摘; 要: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公权力与私权利资源在不同阶层按不同方位排列组合的历史,与此同时,不同时期的思想家基于自己的立场对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索。目前我国的权利(力)状况是公权力强、私权利弱、公权力经常侵犯私权利,因此我国应当明确划分公权力与私权利的界限,确立私权优位主义的指导思想,运用法律协调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并发挥社会组织在公权力与私权利冲突中的润滑剂作用,从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公权力;私权利;政治国家;市民社会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生活可以分为两大领域,一是政治国家生活领域,二是市民社会生活领域。对前者予以规范的法律就是公法,比如宪法、刑法、行政法等。对后者予以规范的法律就是私法,私法的主要内容就是民法。与此相对,依据公法享有的权力为公权力,如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等,依据私法享有的权利为私权利,如财产权、人身权等;公法强调国家意志,私法强调个人意志,二者既对立又统一。真正实行法治的国家,公权力与私权利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否则,公权力的极度膨胀,就是专制,就是中央集权制;私权利的极度泛滥,就是自由主义,就是无政府主义。当前,党和政府审时度势地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而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利益协调和平衡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平衡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冲突,协调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因而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权力与私权利的

关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的历史演进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一直在人类历史的演进中矛盾发展,这种进程在主观理性领域的释放则体现为私权利与公权力的不断纠合、对峙、妥协,这条历史轨迹也决定着不同路径下各民族国家的法治实现方式。因此在一个社会中,公权与私权孰多孰少、孰主孰次,公权介入私权社会的程度大小,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都不一样。在某种程度上,人类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权利和权力资源在不同阶层按不同方位排列组合的历史。 1、古希腊时期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复合 在古希腊城邦,普遍维持着城市生活方式、城市文明,并且在这种理想城市中,产生了自由民。他们一方面是特定城市国家的市民,是属于谋求自身利益的私人,另一方面,他们是特定国家的公民,不属于他自己而属于国家,是一个“公人”,必须在必要时牺牲自己的利益去维护公益。其国家和市民社会是复合的,公民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是相融的。城邦既是国家又是社会,人们参与城邦生活,就是他们的利益得到满足、自我得以实现的最理想途径。人既被看作是“社会动物”又被视为“政治动物”,私人生活就构成了国家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国家生活则使私人生活获得了最高表现和升华,在这种状态中,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密不可分,公权力与私权力当然也失去了划分的基础与前提。 2、古罗马时期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初步划分

把稳公与私的天平

把稳公与私的天平 现实中,人们时常面临公与私的选择:出差途经乡里,要不要顺路探家?申领办公用品,该不该多备一些留为己用?恰遇公车待发,能不能搭个顺风车?公私之间的权衡取舍,照见觉悟与品格。 公私是一把尺,丈量境界高下,也是一杆秤,称出格局大小。史书记载,东汉苏章(字孺文)就任冀州刺史时,宴请被检举的老友。宴罢,便正襟危坐:“今夕苏孺文与故人饮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案事者,公法也。”第二天,他果然公事公办,将老友治罪。从古至今,公私分明一直是严以律己的重要标准。既保持“内不愧心,外不负俗”的本分,也达到“大明无偏照,至公无私亲”的公允,更追求“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家则不言货利”的清明,才能直面公与私,做到问心无愧。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共产党人的世界里,公与私的界线更为清晰。毛泽东同志曾为自己定下“待亲三原则”: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谷文昌反复叮嘱家人“不许沾公家的一点油”,当发现县委机关食堂给自己的小儿子多打了点菜,便禁止孩子到食堂买饭。“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

间尔”。公私分明,不仅能为行动廓清迷雾,也堪称抵御诱惑、砥砺自我的武器。 公与私如同天平的两端,此消彼长。私字大了,党性就弱了;公字小了,杂念就多了。被私心裹挟的人,一旦得势,就容易丧失德行。明代理学家薛瑄有言: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回看一些落马官员的心路历程,不难发现,无论是铺张浪费、奢侈享受,还是为个人或亲属谋求私利,都有滥用公权、以公帑入私囊的特点。“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不弃私心,必废公事;不祛贪欲,必栽跟斗。私心一旦占了上风,就会突破法律和道德底线,做事就容易失去分寸,进而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性情,然后能修。”明晰公与私的边界,才能成就廉洁品质;抵御外在诱惑,才能磨砺理想人格。杨善洲常说,“我手中是有权,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不能用来办私事。”无数事例启示我们,做党的好干部,就要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学会常用“公与私”这杆秤称一称言行,善用“公与私”这把尺子量一量举止。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理论学习导读第十三期自觉划清“四个重大界限”

理论学习导读 2010年第13期(总第74期) 中共天津市西青区委宣传部 2010年8月16日 自觉划清“四个重大界限”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在引领中国前进正确方向、坚持中国发展正确道路的实践中显示出高度的思想政治水平。当前我们党正处在新的历史方位,能否及时洞察影响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正确区分重大是非界限,是对我们党思想政治水平的实际检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全党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这是展现和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的重要契机,是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举措。 准确把握“四个重大界限”表明党在思想政治上的敏锐性 党的思想政治水平是由党的政治属性、历史方位、理论素养、视

野尺度、思维能力等因素决定,反映在党的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中,反映在党的领导实践和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水平包含多种素质,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表现为思想理论的敏锐性,也就是从现实生活、舆论动态、理论争论中,发现并提出具有普遍、集中、深刻、重大意义的问题,深入研究、辨明是非,作出正确的回答,从而保证党在纷繁事务中不忘根本,在多种矛盾中不丢原则,在各种倾向中不失方向。 深入考察20世纪以来我国相继实现的三大历史性转变,可以看出,正是由于我们党正确把握在中国实现国家独立富强、人民解放幸福的根本性问题,开创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道路,才引领中华民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党始终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为三大历史性转变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我们党正确解决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怎样进行中国革命的问题,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成功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转变,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依据国家经济政治形势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正确解决中国要不要搞社会主义、怎样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及时推进第二次历史性转变,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我们党从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成就挫折中,深入思考、不断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推进第三次历史性转变,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们党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作为领导实现三大历史性转变的根本保证,正确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发挥党的先锋队作用。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我们党不断

公权与私权的冲突与协调9

一、公权与私权的一般性释义及其研究价值 公权是公共权力以及相应的公共权利的统称,是指社会公共领域中由公众赋予和认同的能够给公众带来权益和幸福的集体性权力。公共权力主要存在于公共政治领域,国家权力是公共权力的最重要表现。现代公共权力取自于民众的授予、法律的确认。一切公共权力都必须来自于人民的让渡,同时,民众托付给国家的这些公共权力又必须由法律予以规定和确认,这才使公共权力在公共性的基础上获得合法性。 私权,相对于公权力,由非公权机关介入的私人和团体所拥有的权利。它是指个人所拥有的权利,因其私人性质被称为私权利或私人权利。私人权利的内容包括个人作为社会成员的权利,财产权利及作为国家成员的公民权利等。公民权利是由宪法和法律所确认的。公权和私权的划分源于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关于公法和私法的划分。 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公权力与私权利资源在不同阶层按不同方位排列组合的历史,与此同时,不同时期的思想家基于自己的立场对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索。目前我国的权利(力)状况是公权力强、私权利弱、公权力经常侵犯私权利,因此我国应当明确划分公权力与私权利的界限,确立私权优位主义的指导思想,运用法律协调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并发挥社会组织在公权力与私权利冲突中的润滑剂作用,从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生活可以分为两大领域,一是政治国家生活领域,二是市民社会生活领域。对前者予以规范的法律就是公法,比如宪法、刑法、行政法等。对后者予以规范的法律就是私法,私法的主要内容就是民法。与此相对,依据公法享有的权力为公权力,如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等,依据私法享有的权利为私权利,如财产权、人身权等;公法强调国家意志,私法强调个人意志,二者既对立又统一。真正实行法治的国家,公权力与私权利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否则,公权力的极度膨胀,就是专制,就是中央集权制;私权利的极度泛滥,就是自由主义,就是无政府主义。当前,党和政府审时度势地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而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利益协调和平衡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平衡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冲突,协调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因而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公权与私权的相互关系及其理论探究 (一)公权与私权的基本关系 公权与私权之间的基本关系这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只有公权与私权之间和谐,才能推动和促进私权与私权之间的和谐。国家权力的来源是公民的权利,公民的权利是国家权力合法存在的依据。没有公民的权利,也就没有国家的权力。公民之所以要国家权力,是为了通过国家权力来保障自己的权利、发展自己的权利。现代民主国家的公共权力都是公民通过民主法律的程序出让的,即公民通过让渡一部分权利组成公共权力以控制社会,维持秩序。 但是公权力于私权利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在根本上看来,公共权力和私人权利的冲突和协调可以简化为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冲突与协调,简化为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冲突和协调。美国独立之父杰斐逊则更直接的说:“政府是必要的恶,要用宪法之链束缚,以免受其祸害。”这样的表述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公共权力与私人权利冲突而至协调的逻辑过程:为避免战争状态,为实现私人权利,人们让渡出权利

论公权力和私权利

论公权力和私权利 ?公权力与私权利的概念 公权力是人类共同体(国家、社团、国际组织等)为生产、分配和提供“公共 物品”(安全、秩序、公交、通讯等)而对共同体成员进行组织、指挥、管理,对共同体事务进行决策、立法和执行、实施决策、立法的权力。 私权利通常是指以满足个人需要为目的的个人权利。 (参考文献:袁祖社.权利与自由[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4.) 个人理解:公权力是国家有关机构所掌握的维持社会正常秩序的权力。而私人 权利是针对人民个人的,天赋人权中所提到的人权,应该就有指的是私权利。?公权力与私权利的特点 公权力:“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有授权必须为”(课堂笔记) 个人理解:公权力行使的原则必须要遵从法律规定,仅仅在法律所规定的范围内,具有执行的效力。与此同时,还要必须完成所规定范围的内容。 私权利:“法无明文禁止即自由”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课堂笔记) 个人理解:对于个人私权利的范围,相较于公权力,范围更大。法律条文中没 有提到的权力不代表人们不享有。例如,采光权,这是一项,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 居住高层的人越来越多的社会现状而新纳入到法律中的权利,在n年前可能人们从来 没有提起过,但是不代表现在的人们没有这项权利。 法律中没有明文规定相应的处理方法,那么就不用定罪,接受处罚。所以所谓遵纪守法,其实是指你没有做法律中禁止你做的事,只要在法律中没有明令禁止,你有一切 自由去做。 ?公权力与私权利的联系 1、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本源,即无权利便无权力。公民权利是国家 权力的基础,国家权力是公民权利的保障。权利不是来自于国家的恩赐,而是 国家权力存在的合法性依据。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权利应当是权力的本 源,权力是巩固、捍卫权利而存在的,没有了权利,权力也就失去了存在之必 要。 2、国家权力是私权利的后盾,即无权力的保障便无从享受权利。权 利虽然是权力的源泉和基础,但是,作为人们相互之间的认可和承诺,又是非 常脆弱的,最易受到来自外界的侵害。因此,个人权利离开了国家强制力的保 障难以实现。

法谚(一)

法谚(一) 1.不幸事件只能落在被击中者的头上。(自认倒霉) 2.不知事实可以作为借口,但不知法却不能开脱(罪责)。(中国有的人辩解上市公司的关 联交易叫做交易创新,不是违法) 3.场所支配行为。(行为的性质本身要看其存在的背景) 4.超出管辖权所作的判决不必遵守(审判机关的管辖权是审判的前提)。 5.沉默将被理解为同意。(法律中有些情形规定默示产生认同效果) 6.惩罚是对正义的伸张。——[英]奥古斯丁(以牙还牙) 7.惩罚在罪犯看来应该是他的行为的必然结果——因而也应该是他本身的行为。他受惩罚 的界限应该是他行为的界限。——马克思(罪刑相适应原则) 8.惩其未犯,防其未然(中国总是把法律纠纷的解决重点放在纠纷屁股后面)。——长孙 无忌《唐律疏议》 9.程序决定了法治与恣意人治之间的基本区别。——[美]道格拉斯(中国最缺的就是程序, 对于公正秩序的最重要保障就是程序) 10.程序是法治和恣意而治的分水岭。(中国人情规范导致程序受损) 11.程序先于权利。(程序保障实体) 12.迟来的正义即非正义(Justice delayed is justice denied)。(佘祥林等她疯老婆回来的时候 得以洗刷冤屈,可惜十余年在狱中流逝了) 13.存疑时有利于被告(in dubio prereo)。(举证责任中的责任分配与后果承担) 14.呆板的公平其实是最大的不公平。——托马斯.福勒(死扣法条的中国法学院的毕业 生一定要改掉的毛病,当然会改掉的,以至于置法条于不顾) 15.单凭行为不能判定某人有罪,除非他还有犯罪的意图。(无犯意则无犯人)——英国法 谚(行为要件和主观要件都不可缺) 16.当国家制定的法律朽坏的时候,自然法便会取而代之。(造反有理) 17.当事人给法官事实,法官给当事人法律。(还真相与天下,给公正与世人) 18.当事人是自己利益的最好法官。(人自己其实最清楚一件事情对于自己是否公平)

我国公权力与公民私权利的关系

论我国公权力与公民私权利的关系 学生姓名:杨琳学号:2007100153 法律系法律事务专业 指导老师:乔淑贞职称:讲师 摘要: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公权力与私权利资源在不同阶层按不同方位排列组合的历史,与此同时,不同时期的思想家基于自己的立场对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索。目前我国的权利(力)状况是公权力强、私权利弱、公权力经常侵犯私权利,因此我国应当明确划分公权力与私权利的界限,确立私权优位主义的指导思想,运用法律协调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并发挥社会组织在公权力与私权利冲突中的润滑剂作用,从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公权力;私权利;公权力干预;私权利保护 前言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生活可以分为两大领域,一是政治国家生活领域,二是市民社会生活领域。对前者予以规范的法律就是公法,比如宪法、刑法、行政法等。对后者予以规范的法律就是私法,私法的主要内容就是民法。与此相对,依据公法享有的权力为公权力,如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等,依据私法享有的权利为私权利,如财产权、人身权等;公法强调国家意志,私法强调个人意志,二者既对立又统一。真正实行法治的国家,公权力与私权利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否则,公权力的极度膨胀,就是专制,就是中央集权制;私权利的极度泛滥,就是自由主义,就是无政府主义。当前,党和政府审时度势地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而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利益协调和平衡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平衡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冲突,协调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因而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和实践意义。 一、公权力与私权利的概念 (一)公权力的概念 自从人类社会形成以后,就有了权力问题。权力作为一种社会控制力量,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作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权力的概念从来就不存在一个能统治一切的定义,对权力的定义基本上分为三类:政治学的、社会学的、法学的。有代表性的关于权力的学说主要有以下三种:(1)能力说。“权力可被看成一种不顾阻力而实现人们意志的可能性,或者说是一种对别人行为产生预期影响的能力。”(2)强制意志说。权力是“一个人或一些人在某一社会行动中甚至不顾其他参与这种行动的人的抵抗的情况下实现自己意志的可能性。”(3)关系说。权力是“一个人或许多人的行为使另一个或其它许多人的行为发生改变的一种关系。”笔者赞同能力说,公权力指以维护公益为目的的公团体及其责任人在职务上的权利,它是基于社会公众的意志而由国家机关具有和行使的强制力量,其本质是处于社会统治地位的公共意志的制度化和法律化。 (二)私权利的概念 私权利的概念,对于法学界有不同的认识:(1)自由说:权利是法律保障的自由。(2)意志说:权利是意志自由或个人意志支配的范围。(3)利益说:权利为法律保护的利益。(4)法律上之力说:权利为法律保障的行为的能力。(5)尺度说:权利是一个人得到法律保障的可能行为的尺度,它保证在既定生产和交换关系的基础上人的自主性、选择自由和对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享有。上述几种学说各有其合理性。笔者赞同:权利是为社会或法律所承认和支持的自主行为和控制他人行为的能力,表现为权利人可以为一定行为或要求他人作为、不作为,其目的是保障一定的物质利益或精神利益。权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及国家公民,是他们生活中时时依赖、不可随意剥夺的生存活动基础。因此权利所涉及的首要范围是个人及私人的生活领域,是由个人所结合成的社会生活层面。正是在此意义上,西方国家史有“私权利”之称。 二、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的历史演进 (一)古希腊时期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复合 在古希腊城邦,普遍维持着城市生活方式、城市文明,并且在这种理想城市

公德与私德概念的辨析与厘定

公德与私德概念的辨析与厘定 随着社会生活领域日益分化为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作为社会生活规范的道德也必然区分为公德与私德。公德建设与私德建设各有其内在的逻辑、适用的领域、主体以及对环境的不同要求,必须各有分工而又相辅相成,相互联系,各守其位各司其职,如果相互越位、错位,就无法形成合力和发挥最大效能。我们的公民道德建设效果差强人意己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囚,对公德与私德末作明确划分,在建设中把公德与私德混为一谈,无法实施分类指导,囚而难以收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之效,是一个重要原囚。公德与私德的联系是以区分为前提的。处理好公德建设与私德建设的关系,必须在理论上厘清公德与私德的关系,而通过对公德和私德的科学界定来划清二者的界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二者的联系,是无法回避、无法绕过的基础性工作。其实,从道德理论木身的发展看,对公德与私德给出学术化界定和区分也是必需的。对研究对象的进一步分类、细化,研究对象外延变窄内涵加深,既是学科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一个学科是否发展进步的标志。囚此,将道德区分为公德与私德不仅是对道德建设现实要求的回应,也是促进道德理论建设科学化的重要途径。然而,对作为其基石性问题和理论原点的公德与私德概念,目前国内外学界却末能形成一个较为一致的定义。木文拟在反思与总结国内外学者有代表性定义的基础上,把道德行为必然具有的行为主体身份、行为目的的利益指向和行为发生的场域三个要素作为向度来划分公德与私德,尝试重新厘定公德与私德的概念。 一、公德与私德概念的多样性解释 对于道德,依据不同标准可作不同的分类,若根据其调节人际关系的范围和要求的不同,可将道德划分为私德和公德。中外学者对公德与私德的概念的理解各有千秋,概括说来,学者们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定义公德与私德: 以道德律令的内化与外化为依据,把内心的道德活动、内心认同的道德规范、个人在处理自己的事情时进行自我约束的德性要求作为私德,把在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关系中所具有的品质或情操称为公德。早在1875年,日木思想家福泽谕吉(1834- 1901)就在他的名著《文明论概略》的第六章糟德的区别》里,将“德”分为“私德”与“公德”。从福泽的说法看“公德”的涵义非常宽泛,可指一切显露在社会生活中的德性。他说“与外界接触而表现于社交行为的,如廉耻、公平、止直、勇敢等叫作公德”。〇〇n属于内心活动的,如笃实、纯洁、谦逊、严肃等叫作私德’,UJU叫。廖小平先生也认为,私德的根木内涵与其说是所谓“私人生活领域”的道德,毋宁说是道德主体的内在德性,它主要是一种个体道德而非关系道德[LzJ。马奇柯先生也主张私德就是个人品德,即在一定社会生活中起一定社会作用的个人,为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而具备的、并适应一定社会利益关系客观要求的道德素质和指导自身行为选择的内心道德准则的总和。而把自己在与他人的关系中追求、体现的德性称为公德,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都属于公德」。 以利益指向和美德外在表现的范围为依据来划分公德与私德,把利己之善称为私德,把为他人、 社会、团体之善的德性称为公德。如梁启超就是以“己”与“群”来界分私德和公德的,他在写于1902 年的((i丨公德》中说“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 LaJnm>。刘师培也认为,所谓“公德”即“由公共观念而生者也,”包括“利他 }L}",.“社会伦理,、家之伦理”等。在他看来,欲真止洞悉“公德”,尤需明了“人己相关之义”。所谓社会伦理“即个人对于一群之伦理也”,它主要包括仁爱、止义、义侠、诚信等方lh]。真止的公德在于‘牺牲一己之私益以图公益之保存”。而“私德”则涵盖“个人之资格,、“利己心”、家族伦理等方lh]。 “个人之资格”即具刚柔清和之德,体现人格的尊严和独立精神。所谓“利己心”,SP“自营自私之念”, 但不得只“知利己之为利己”。是将个人品德、近代合理利己观相结合的一种私德观念[Ls J 以道德规范的的适用范围来划分公德与私德,这种方法比较普遍。认为“公”是指与集体、

《和孩子划清界限》的读后感

《和孩子划清界限》的读后感 《和孩子划清界限》的读后感提要:父母的爱只顾自己去爱,不顾孩子的感受,如果爱的不当,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伤害。以“爱”的名义所产生的心理伤害 更多精品保安 《和孩子划清界限》的读后感 最近看了《和孩子划清界限》更加了解了小巫的成长,忽然有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觉,她的母亲的教育方法,她的对孩子的那种期待,很值得思考和学习。 一、《为孩子立界线》作者克劳德说:“生活的意义并非逃避吃苦,而是在于学习怎样有益地吃苦。从小学会逃避痛苦的孩子,长大后会经历加倍的痛苦……这些问题都于逃避暂时挣扎的痛苦、逃避自律和延迟享乐的痛苦。如果我们学会失去即时所需的东西,对于不能马上实现的愿望感到难过,而后适应困境对我们提出的现实要求,欢乐和成功会接踵而至。” 二、“那些最隐蔽、最私密的东西,雎有最可怕的摧毁力。父母潜意识的力量大大超过在一个家庭中显而易见的交流。” 三、父母的爱只顾自己去爱,不顾孩子的感受,如果爱的不当,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伤害。以“爱”的名义所产生的心理伤害,绝不亚于暴力行为留下的重创。这种爱被称为“慈祥的虐待”。这种爱经常会披着一件漂亮的外衣:都是为你好! 认清孩子在“共生”、“孵化”和“恢复和睦”期不同的心理、情感需求、并满足他们。不要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和人格延续,孩子不是我们的克隆,而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分离的个体。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尊重、接受他们的个性,鼓励他们独立,放手培养他们独自料理生活的能力。相信自己,信任孩子,从“恢复和睦”期后期,也就是三岁左右开始,让孩子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有意识的选择。不要一味地替孩子生活、替孩子选择、替孩子承担责任,应该由他们自己负责的事情,放手让他们承担;即使行为有所偏差,也要让孩子承担自己行为的自然后果。不要阻止孩子品尝生活的真实滋味,不要过度担忧孩子“吃苦”、“吃亏”,不要过度保护孩子,而是放手让孩子在风雨和浪涛中锻炼、成长,应该由孩子受的“罪”,就让他们去受。不要把孩子当作实现自己未竞梦想的工具。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自己的生存现状不满,应该自己努力去改变,而不是寄希望于孩子身上——这样做不仅会毁灭孩子的前程,也会给我们带来失望和幻灭。不要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养老金储蓄,不要对孩子有依赖心理。现在是独生子女时代,生养完一个孩子,我们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自己的晚年奋斗。打造自己的生活,做一个独立的人,给孩子以身作则。如果我们希望孩子为我们自豪,我们就必须首先做让孩子自豪的父母!

划清界限心得体会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心得体会 义井教育管理区李长平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扎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政建设,帮助党员干部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中共中央党校组织编写了《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读本》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紧密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观点鲜明,论述准确,视野开阔,说理透彻,是一本思想政治理论的好教材。 一、从理论上讲,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指导性。要划清“四个重大界限”,首先要从理论上把这“四个重大界限”讲清楚。本书围绕提出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重大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和针对性解答,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理清思路,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理解,增强自身的政治鉴别力和理论判断力。如《读本》在阐述“自觉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这个问题时,紧紧扣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这一主题,分别从“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含义和区别”、“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坚持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决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三个方面一环扣住一环、一层进于一层地从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有观点、有材料、有说理、有结论,把问题讲得很透彻、很深刻,引发读者思考,使读者比较容易从理论上认清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认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紧贴时代脉搏,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划清“四个重大界限”,是时代性的重大课题,只有站在时代高度,紧跟时代步伐,紧扣时代脉搏,才能得出符合时代要求、引领时代潮流的正确结论。

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冲突

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冲突 ——由万载县委书记斥责于建嵘教授的言论引发的思考 知名三农问题学者于建嵘教授在其微博中说:“昨晚深夜赶到万载县,今天给七百多人讲课,号召大家不要去拆老百姓房子。刚才吃饭,县委书记言称,为了发展,就得拆。我怒言,现代社会就是以保障个人基本权利为基础,你们这些人最要做的就是确保个人权利。他说,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县委书记这样干,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我一怒推椅而起,离席而去。他认为,我这样的讲座对县里太有负面影响了。他说,你这样一讲,下面的干部就不会去执行县委的决定了。他感到后悔(请我来)。我告诉他,我只讲我自己想说的话。”微博中曝出的“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县委书记这样干,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言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联想此前,发生了强拆导致自焚事件的江西宜黄县也有官员投书媒体称“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强拆就没有我国的城市化,没有城市化就没有一个‘崭新的中国’,是不是因此可以说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通过百度搜索“强拆”,得到的搜索结果有2300万条之多,并且相当内容与暴力有关。此类问题的严重性与热度可见一斑。诸如此类的各种关于强拆问题的“雷人言论”不绝于耳,说明有如此认识的并不只是个别人。难道当下的地方官员集体患了失心疯? 其实,应该感谢这些官员,放弃了“官家”言论的阴与阳,说出了真话,否则,作为局外人的百姓怎么洞悉其中的奥秘。万载县书记

的言论看上去十分雷人,但放在当下的社会,却又是实实在在的大实话,令人难以反驳。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仍严重依赖土地。在不能触碰全国耕地18亿亩红线的前提下,做好“拆”的工作,成为地方政府获得土地的唯一途径。而一拆一卖,成就了高额的土地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对于靠着财政“吃饭”的人来说,没有了大举的拆迁,真的是不知该吃什么了。 但是,这句话在逻辑上的成立,并不代表它在道理上的正确。在面对公民时候,政府的行为代表着公权力。为了解决一部分人吃什么的问题,为了提高财政收入,为了政绩,就要强拆公民的房子,无论如何都不能具有正当性。而政府强制拆除公民的房子,意味着公权力对私权利的肆意干预。目前各地因为拆迁导致的流血冲突几乎多到令人发指。以牺牲生命作为代价来获得或者保护财产利益,更说明了强拆行为的不正当性。今日各地的强拆行为,令人想起了马克思著名的:“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昔日我们抨击资本主义“羊吃人”运动是那样的猛烈,而今日在我们身边就发生了公权力主导的翻版“房吃人”运动,令人汗颜。 “任何国家权力无不是以民众的权力(权利)让渡与公众认可作为前提的”。洛克和卢梭关于政府的观点发展出了现代正统的权利与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选择题专题

1. 伴随着身体外形的明显变化,我们开始进入青春期。这一时期,我们的身 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① 身体外形的变化 ②内部器官的完善③性机能的成熟④自我意识不断增强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陈刚进入初中后,身高一直很“稳定”,看到周围同学的“海拔”不 断 增高,他非常着急,怀疑自己有些不正常。对此,我们可以告诉他 ( ) ①赶紧去医院检查吃一些增高的药物②受遗传、营养、锻炼等因素的影响我 们身体的发育情况各不相同③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这些都是正常的④我 们要正视身体的变化悦纳生理变化。 A .①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 3.青春期有三大生理变化。下列属于青春期三大生理变化的是( ) ① 身体迅速长高长大,长宽长壮 ②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 不断成熟 ③性器官发育和成熟 ④前列腺开始分泌,喉结突出。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4.七年级学生小 娟长得有点胖,同学们老是取笑她,给她起了一大堆外号, 为此,她越来越自卑了,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有些同学喜欢说三道四,这是个人自由,无可非议 B .不嘲弄同伴的生理变化,是我们对同伴的尊重 C .我们要正视身体的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雷的绽放 D .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卑,是我们对自己的尊重 5.暑假到 了,对于学生们,尤其是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准大学生们来说,可 以有时间好好地“做点改变”。在他们的“假期清单”中,“割双眼皮、隆 鼻、瘦脸”等最常见。如果你的同桌也想去整形美容,下列观点可以用到的 有( ) 七年级政治第一单元选择题

2011应知应会知识

++干部理论学习应知应会知识 一、精神文明建设应知应会 1、我国公民应遵守的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什么是文明单位? 文明单位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工作成绩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干部群众文明素质较高,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先进单位。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是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各种荣誉称号中综合性的最高荣誉称号. 3、什么是文明市民学校? 答:是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区自己成立的业余学校,是对广大市民教育的阵地,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市民素质、创建文明城市为宗旨,以传播精神文明为目的。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以法治国、以德治国,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任务是什么?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任务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6、“六史”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党的“三史”教育: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 新疆“三史”教育: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 7、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8、创建文明单位实行“四个一票否决制”的内容是什么? 一是领导班子成员出现严重违纪违法行为;二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达标;三是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四是发生特大事故或生产经营性重大事故。 9、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什么?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容、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10、文明单位测评体系的内容 测评体系主要包括“党的建设、道德建设、文化建设、民族团结、社会治安、环境建设、业务工作、创建活动”8个方面的测评内容,60个测评标准。 11、志愿服务“三个转变”:志愿服务队伍由以青年为主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转变,志愿服务活动由以阶段性为主向经常性活动转变,志愿服务管理由松散型向规范化转变 12、3456 育人工程:即广泛开展“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四个高度认同(对祖国、对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马克思主义“五观”(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六个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改革开放好、人民解放军好、民族大团结好)的学习教育活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