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单片机与PC机串行通信系统设计

单片机与PC机串行通信系统设计

单片机与PC机串行通信系统设计
单片机与PC机串行通信系统设计

西南交通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单片机与PC机串行通信系统设计

年级: 200X级

学号: 200XXXX

姓名: XXX

专业: 机电一体化

指导老师: XXX

200X年6月

院系机械工程系专业机电一体化年级200X 姓名XXX

题目单片机与PC机串行通信系统设计

指导教师

评语

指导教师(签章)

评阅人

评语

评阅人(签章)

成绩

答辩委员会主任(签章)

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班级机电一体化二班学生姓名XXX 学号200XXXX

发题日期:200X年 4 月9日完成日期: 6 月20 日

题目单片机与PC机串行通信系统设计

1、本论文的目的、意义单片机与PC机的数据通信是非常重要、实用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广泛应用于数据通信,数据采集,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该题目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单片机系统硬件知识,汇编程序设计方法,计算机通信原理,计算机可视化程序设计等,综合性非常强,学生得到很大的锻炼。

2、学生应完成的任务

(1)收集资料;

熟悉单片机MCS-51的工作原理和程序设计,尤其是串行接口部分;

PC机与单片机的通信原理,一种可视化计算机语言;

外出实习。

(2)详细掌握单片机与PC机之间串行通信的硬件连接;

软件程序设计方法;

英文翻译。

(3)单片机部分和PC机部分的串行数据收发程序设计;

利用单片机实验板对程序进行调试。

(4)完成具有规定格式的设计说明书(不少于15000字)一份。

提交设计制作的硬件电路,程序。

3、论文各部分内容及时间分配:(共11.5 周)

第一部分搜集资料,学习原理方法,调研(2 周)

第二部分硬件电路设计、系统功能程序设计(3 周)

第三部分软件程序和硬件电路图的绘制,程序调试(3 周)

第四部分设计说明书、电路图的书写整理等工作(2 周)

第五部分(0.5周)

评阅及答辩(1周)

备注

指导教师:年月日

审批人:年月日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单片机技术的发展,单片机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单片机在工业控制、数据采集以及仪器仪表自动化等许多领域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在要求响应速度快、实时性强、控制量多的应用场合,单个单片机往往难以胜任,这时使用多个单片机接合PC机组成分布式系统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这样,单片机的数据通信技术就变得十分重要,在某种程度上说,掌握了单片机的数据通信技术也就是掌握了单片机的核心应用技术。

现在单片机及PC机在结构、性能和经济上为实现远程串行通信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串行通信是指按照逐位顺序传递数据的通信方式,由于仅需三根传输线传送信息且通信距离相对较远,所以在控制领域的现场监测、分布控制等场合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本论文运用单片机系统的设计方法,对单片机与PC机的串行通信系统进行设计,通过总体方案的分析与设计,确定了所采用单片机的型号,并明确硬件设计与软件设计的内容,硬件设计方面需要对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如时钟电路、复位电路进行设计,串口部分确定了以定时器T1工作在方式2作为波特率发生器,单片机与PC 机采用了标准的RS-232C接口进行连接,其中存在着电平转换电路的设计,利用了PROTEL99SE软件进行通信系统硬件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并生成报表。软件设计方面,利用VB的MSComm控件进行串口通信软件的开发,根据系统的功能要求,利用汇编程序进行单片机收发数据的程序编制,利用51汇编集成开发环境和STC-ISPV13下载型编程器对单片机汇编程序进行烧录。在系统软硬件调试的过程中,采用AT89C51单片机试验开发板进行功能测试。最后进行分析,验证系统的可行性。

关键词:PC机与单片机的串行通信;VB程序设计;AT89C51实验板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SCM,the application areas of SCM are increasingly widespread ,SCM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dustrial control, data acquisition, instrumentation automation and many other areas. However,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response to demands speed, real-time and control the volume of applications, SCM is often difficult to individual competence, at this time the use of multiple microcontroller interface between PC components distributed system is a better solution. Thus, the SCM dat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very important and in some ways, mastered the SCM data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s the master of

microcontroller cor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Now SCM and PC in structur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for remote serial communication give a very good condition, serial communication refers bit sequence data transfer modes of communications, just as only need three transmission lines to carry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relatively distant, therefore, in the control area of the scene monitoring, distributed control and other forums have important value.

In this paper, use SCM system design methods, design serial communications system of SCM and the PC, through analysis and design of the overall program, identified the use of SCM models, clear hardware design and software design, hardware design needs to design hardware circuit of the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control system ,such as the clock circuit, reset circuit, serial determinate the part timers T1 work in two ways as a baud rate generator, SCM and PC adopt the standard RS-232C interface for connectivity, which there is a level converter circuit design, use the PROTEL99SE software for communications systems hardware circuit diagram drawing and generating statements. Software design, use VB MSCom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erial communication software,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use the compilation process data transceiver microcontroller programming, use 51 compilatio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the STC-type programming ISPV13 downloaded for the compilation of SCM procedures burning recorded. The system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bugging process, use AT89C51 experimental development board for functional testing. Final through analysis, verify feasibility of the system.

key words:SCM and PC serial communications;VB Programming;AT89C51 Test Plate 目录

第1章绪论 5

1.1 单片机串行通信原理与实现方法 5

1.2 单片机系统设计方法 5

1.3 本次设计的工作任务7

第2章总体方案设计8

2.1 可行性分析 8

2.2 系统功能分析8

2.3 单片机选型 8

2.4 系统硬软件的功能设计9

2.5 本章小结9

第3章系统硬件设计10

3.1 单片机系统设计10

3.1.1 单片机基本概念10

3.1.2 时钟电路设计 11

3.1.3 复位电路设计 11

3.1.4 单片机串口波特率发生器的选择12

3.2 单片机串口电平转换电路设计15

3.2.1 通信协议的采用15

3.2.2 电平转换电路的设计16

3.2.3 外围功能模块的选择17

3.3 绘制电路原理图17

3.4 本章小结20

第4章系统软件设计22

4.1 PC端串口通信程序22

4.1.1 分析22

4.1.2 串行通信的两种方式23

4.1.3 MSComm控件简介23

4.1.4 使用VB开发串口通信软件23

4.2 单片机数据收发程序的开发 30

第5章系统调试36

5.1 AT89C51单片机实验开发板介绍 36

5.2 对系统的软件部分进行调试 37

结论44

致谢45

参考文献45

第1章绪论

1.1 单片机串行通信原理与实现方法

在各种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中,如智能仪器仪表、各类手持设备、GPS接收器等,常常遇到计算机与外界的信息交换,即通讯。通信的基本方式可分为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两种。

并行通信是将组成数据的各位同时传送,并通过并行门(如P1口等)来实现。在并行通信中,数据传送线的根数与传送的数据位数相等,传送数据速度快,但所占用的传输线位数多。因此并行通信适合短距离通信。

串行通信是指数据一位一位地按顺序传送。串行通信通过串行口来实现。在全双工的串行通信中,仅需要一根发送线和一根接收线,串行通信可大大节省传送线路的成本,但数据传送速度慢。因此,串行通信适合于远距离通信。

目前,在许多单片机应用系统中,上、下位机分工明确,作为下位机核心器件的单片机往往只负责数据的采集和通信,而上位机通常以基于图形界面的Windows系统为操作平台,为便于查询和保存数据,还需要数据库的支持,如在测控系统中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

现阶段这种应用的核心便是数据通信,它包括单片机和上位机之间、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以及客户端和客户端之间的通信,而在单片机和上位机之间的数据通信则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单片机和PC的通信是通过单片机的串口和PC机之间的硬件连接实现。鉴于PC机具有强大的监控和管理功能,单片机则具有快速以及容易控制的特点,在数据量不大、传输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一般都采用给PC机配置的RS-232标准串行接口COM1、COM2等相连接来实现应用系统与PC机之间的数据交换。

1.2 单片机系统设计方法

一个完整的单片机系统的设计是相当复杂。硬件设计方面,设计者不仅要对微机系统本身设计,还要根据具体的应用添加外围设备的接口电路和驱动电路。软件设计方面,则需要根据具体硬件结构来实现单片机系统的功能。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应用环境不同,开发者还应当考虑到温度、功率、产品体积、可靠性、抗干扰性、实时性等众

多问题,并提供硬件的或软件的解决方案,以保证最终产品的可靠性,其复杂程度远比通常所说的微机系统更高。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应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

1.总体方案设计

设计者需要考虑实际应用环境的需要,确定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首先进行可行性分析。其次是对系统中的核心—单片机的选型,这涉及到应用系统本身对数据处理能力的要求,以及是否有其他方面的特殊需要(低功耗、工作温度、接口电路),如果产品需要成批生产,还要考虑市场供应和系统成本等方面的问题。最后对系统各项功能的划分,确认软件和硬件的分工问题。经过这一阶段的设计,设计者应该已经有比较成型的系统设计框架,对软硬件系统的分工有较明确的方案。此时,可以开始进行系统的硬件设计工作了。

2.系统硬件设计

系统硬件设计阶段,设计者需要对各个模块的硬件部分进行具体设计。这部分包括单片系统的设计,外围功能模块的选择,i/o口的分配,单片机与外围模块,单片机与单片机之间通信线路的选择,模拟输入/输出通道电路设计等方面。当具体的硬件系统功能框图完成后,可以绘制电路的原理图,同时设计者还要对电路设计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完成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后,还需要使用PROTEL等工具软件绘制硬件系统的PCB版图,然后的工作是将绘制完成的PCB版图交给电路板制造厂商,进行电路板的制作。

3.系统软件设计

一个完整的单片机系统只有硬件还不能工作,必须有软件来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单片机系统的软件设计主要使用汇编语言或C51语言。单片机的软件部分,主要任务包括系统的初始化、各模块参数的设置、中断请求管理、定时器管理、外围模块读写、功能算法实现、可靠性和抗干扰设计等方面。

软件的设计可以分两个阶段。首先,在等待电路板制作期间,设计者可以按照最初的设计思路完成部分的软件设计工作。随后当硬件部分的制作完成后,设计者还需要根据硬件将事先完成的软件部分的各个模块进行组合和调整。

4.系统调试

电路板制作完成后,设计者需要按照PCB板的绘制图焊接各个元件,同时检测硬件方面的设计错误。发现问题后,如果能够补救,可以使用飞线等手段修改硬件设计,如果出现无法解决的错误,就只能推倒整个硬件设计,重新进行PCB版图的绘制等工作了。

在对硬件系统进行必要的测试后,可以使用仿真器或干脆将完成的软件部分程序烧写到硬件系统的ROM中进行系统功能的测试。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考虑,这一阶段需要大量的测试程序对系统等各个部分进行分别的测试,才能找到问题的所在。

当软件和硬件能够很好地配合,完成预定的功能后,并不意味着单片机设计的功能已经完成,设计者还要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保证系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正常的工作。

当这一切都完成后,设计者还应该将产品本身放到实际的工作环境中进行测试,这时往往会暴露出很多原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

5.系统完善与升级

产品设计达到预期要求后,设计者还需要最后对整个产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组合,并在可允许的情况下为系统预留升级的接口。当所有步骤完成后,设计者可以宣布产

品设计的结束,进入产品的工业生产阶段。

完整的单片机系统设计流程如图1-1。

图1-1 单片机系统设计流程

1.3 本次设计的工作任务

标准的51单片机都有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接口,利用这个通信接口,我们可以方便地与其它单片机系统或电脑(PC机)进行串行通信,相互交换数据。在微机测控系统中,一般称计算机为上位机、而前端采集控制的单片机系统称为下位机。上位机主要负责所有测控数据的综合管理与下位机的调度控制,而下位机由单片机构成前端的测控系统,进行原始数据的采集及设备的控制,下位机受上位机的管理控制。串口对单片机意义重大,不但可以将单片机采集的实时数据传输到电脑上,而且也能接受电脑对单片机的控制指令,实现对单片机的智能化控制,从而开发出以计算机为控制中心的数据采集监控自动化控制系统,这样不仅拓宽了单片机的应用领域,而且使我们的控制系统、监控系统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管理功能,使系统功能更加完善、更加强大、更加完美。

基于此目的,进行单片机与PC机串行通信系统设计,本次设计的主要工作:

(1)单片机系统:实现和PC通信的串口通信的方法。

(2)外围电路:实现单片机和PC机之间的串口电平转换。

(3)通信程序:一方面是单片机汇编程序,另一方面是PC的通信程序。

第2章总体方案设计

按照单片机系统的设计方法,这一阶段,我需要考察实际应用环境的需要,确定单片机与PC机串行通信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它包括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功能分析、单片机选型以及系统硬软件的分工问题。

2.1 可行性分析

这次设计是我的毕业设计任务,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和搜集、查阅相关资料、确定单片机系统能达到需要的设计目标,而且达到目标需要的经济成本没有超出可接收的范围。

2.2 系统功能分析

单片机以其体积小、价格低、抗干扰性好等特点,在现在控制系统中常用在操作现场进行数据采集,以及实现现场控制中。但是由于其数据存储容量和数据处理能力都较低,所以一般情况下要通过通信手段使它与PC机相连,把所采集到的数据传送到PC 机上,再在PC机上进行数据处理,充分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由于单片机输入、输出电平是TTL电平,而PC机配置的是RS—232标准串行接口,两者的电气规范不一致,因此要完成单片机与PC机的数据通信,必须对单片机输出的TTL电平进行电平转换。单片机和PC的串口通信原理方案如图2-1所示。

图2-1串口通信原理方案

2.3 单片机选型

单片机的选型的依据为,应用系统本身对数据处理能力的要求,以及是否有其他方面的特殊需要(低功耗、工作温度、接口电路)的原则来确定。

在此,本人选择Intel公司的MCS-51系列单片机中的8051单片机。MCS-51系列的单片机是Intel公司在1980年推出的8位机系列,8051为这一系列的代表产品。8051单片机内部包括8位CPU、4KB片内ROM、128KB片内RAM、4个8位并口、一

个全双工的串口,支持64KB寻址空间,并提供5个中断源和两级中断。其性能指标如表2-1。

发系统的条件。而在第六章我用单片机实验板对系统软件进行调试所用到的单片机是STC89C52RC,其特点是可以直接用串口进行ISP编程,对于使用就变得很简单了,我在这里作一个说明。

2.4 系统硬软件的功能设计

对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划分,确定软件和硬件的分工问题,根据图2-1单片机和PC 的串口通信原理方案,实现该方案需要从通信协议(串行通信总线标准接口)、硬件电路和程序3个方面考虑。

1.通信协议

标准接口,就是明确定义若干信号线,使接口电路标准化、通用化,借助串行通信标准接口,不同类型的数据通信设备很容易实现它们之间的串行通信连接。标准异步串行通信接口有以下几类:RS-232C、RS-232E、RS-449、20mA电流环、USB通用接口。根据协议的广泛性和此次设计为短距离通信,并且PC机配置的是RS—232标准串行接口等条件。标准接口即通信协议采用基本的RS-232,但是在具体运用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变化。例如,当对传输的数据要求不高时,可以采用无奇偶检验的10位数据,而需要数据稳定性时,可以采用软件握手的方法。

根据单片机对串口的使用还有初始化串口的要求,其通信协议也需要结合单片机的信号和在实际使用中的通信方式而定。

2.硬件电路

如图2-1所示,数据通信的硬件上采用3线制,将单片机和PC串口的3个引脚(TXD、RXD、GND)分别连在一起,即将PC机和单片机的发送数据线TXD与接收数据线RXD交叉连接,两者的地线GND直接相连,而其他信号线如握手信号线均不用,采用软件握手的方式。这样既可以实现预定的任务又可以简化电路设计。

但由于单片机的TTL逻辑电平和RS-232的电气特性完全不同,RS-232的逻辑0电平规定为+5~+15V之间,逻辑1电平为-5~-15V之间,因此在将PC机和单片机的TXD 和RXD交叉连接时必须进行电平转换,这里我选用的是MAX232电平转换芯片。3.传输程序

单片机和PC的通信,在程序上涉及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方面是单片机的C51程序或者汇编程序,完成数据的收发。二是PC机的串口通信程序和界面的编制。

2.5 本章小结

经过这一阶段的设计,已经有比较成型的系统设计框架,对软硬件系统的分工有较明确的方案。现在总结如下:

1.确定单片机与PC机串行数据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案,如图2-1;

2.选择Intel公司的MCS-51系列单片机中的8051, 实验板对系统软件进行调试所用到的单片机是STC89C52RC;

3.串行通信总线标准接口采用RS-232C;

4.串行数据通信的硬件上采用3线制,选用的是MAX232芯片进行单片机与RS-232接口的电平转换;

5.单片机端用C51程序或者汇编程序进行编程,完成数据的收发,PC机端完成串口通信程序和界面的编制。

此时,可以开始进行系统的硬件设计工作了。

第3章系统硬件设计

在这一阶段本人将对各个模块的硬件部分进行具体设计。这部分包括单片机系统的设计,外围功能模块的选择,I/O口的分配,单片机与PC机之间通信线路的选择及相互间串口的电平转换电路的设计。

3.1 单片机系统设计

3.1.1 单片机基本概念

单片机是微型计算机的一种,它在一块芯片上集成了计算机的所有基本功能部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随机读写储存器RAM,只读储存器ROM,I/O接口电路,定时/计数器和串行通信接口电路等。因此,单片机只需要和适当的软件及外部设备相组合,就可以成为一个完整的单片机控制系统。单片机的组成结构如图3-1。

图3-1 单片机的组成结构

普通单片机的功能,从功能上与微机系统类似,但由于应用领域和实际需要的不同,单片机与普通的微机在具体构造上也有着一定的区别,区别有以下几点:

(1)普通微机的CPU主要面向数据处理,因此其发展主要集中在提高CPU的数据处理能力、计算速度和精度上。如今微机中的CPU均支持浮点运算,使用流水线作业、多级高速缓冲(CACHE)等技术。CPU的主频达到2~3ghz以上,字长普遍为32位。单片机主要面向智能控制、实时数据,在这些方面,对数据处理能力要求比较简单,因此与微机相比,单片机多数仍不支持浮点运算、CPU使用串行工作方式、频率多小于100mhz。在中、小规模的应用相对较少,但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但随着新技术的发展,32位机的应用会愈加广泛。

(2)通用微机中存储器的组织结构主要用于大容量的内存处理和提高CPU对数据的存储速度。现今微机的内存容量达到了数百兆字节(MB),存储体系多采用多体、并

组态王与单片机多机串口通信的设计方案

组态王与单片机多机串口通信的设计 1 引言 随着工业化要求提高,分布式系统发展以及控制设备与监控设备之间通讯需要,组态软件设计的监控系统逐步普及。现在组态软件繁多,比如KingVieW(组态王>、MCGS、W inCC等。KingView软件基于Microsoft Windows XP,NT/2000操作系统.具有友好的人机操作界面、强大的IO设备端口驱动能力,可与各种PLC、智能仪表、智能模块、板卡、变频器等实时通讯。由于在检测大量模拟量的工业现场使用PLC与组态软件通讯势必增加产品成本。而单片机接口丰富,与A/D转换模块组合可以完成相同的工作,并且系统可靠、成本低。 2 组态王与单片机的串口通讯方法 目前,组态王与单片机的通信多是通过动态数据交换(DDE>或通过自己开发通讯驱动程序完成。DDE是Windows平台上的一个完整的通信协议,组态王通过该协议与其他应用程序交换数据。但不可靠和非实时。而自己开发通讯驱动程序会带来设计困难,增加系统开发周期,可行性不高。组态王专门提供一种与单片机多机串口通信方法,可满足大多数系统需求。 3 PC机与单片机的硬件接口电路 图1为上位PC机与下位单片机80C51的连接电路。PC机与单片机本身都自带串行通讯接口,但由于在分布式系统中PC机与各单片机的分布不集中,不能利用RS-232通讯传输,只能改用RS-485。RS-485采用差分式传输信号,最大传输距离为1 219 m.最大传输速率为10 Mb/s.对同时出现的两条信号线A、B的干扰有较强的抑制能力。当两条线绞在一起时,被通信各种分布参数耦合过来的干扰信号可平均地分配到这两条线上,因此对RS-485的差分式传输线路而言,用双绞线可获得较强的抗干扰能力。RS-485采用二线与四线平衡传输方式,二线制可实现真正的多点双向通信,但需要在传输线上接电阻(约120 Ω>。

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

专业方向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

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 一.设计要求: 两片单片机利用串行口进行串行通信:串行通信的波特率可从键盘进行设定,可选的波特率为1200、2400、4800和9600bit/s。 二、方案论证: 方案一:以两片51单片机作为通信部件,以4*4矩阵键盘作为数据输入接口,通过16个不同键值输入不同的信息,按照51单片机的方式3进行串口通信,从机采用中断

方式接收信息并按照通信协议改变波特率或者用I/O口输出、CD4511译码、数码管显示相关数据,整个系统的软件部分采用C语言编写。 方案二: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与方案一样,但是通信方式采用方式一进行通信,主从机之间的访问采用查询方式,数据输出直接由单片机的译码程序输出译码数据,同时软件编写采用汇编语言。 两种方式从设计上来说各有特色,而且两种方式都应该是可行的。方案一中按照方式三通信可以输出九位数据而方式一只能输出八位数据,但就本题的要求来说方式一就可以了。主从机之间的交流采用中断方式是一种高效且保护单片机的选择,但是相比之下本人对查询方式的理解更好一些。数码管的显示若采用CD4511译码则直接输出数据就可以了,但是这样会增加硬件陈本,而且单片机的资源大部分都还闲置着,所以直接编写一段译码程序是比较好的做法。另外在软件编写上,采用C语言在后续设计中对硬件的考虑稍少一些,换言之采用汇编可以使自己对整个通信过程及单片机的部分结构有更清晰地认识所以综合考虑采用方案二。 三、理论设计: 采用AltiumDesigner绘制的原理图(整图)

本系统主要包括五个基本模块:单片机最小系统(包括晶振电路、电源、复位电路及相关设置电路)、4*4矩阵键盘、功能控制电路、数据显示电路、波特率更改指示电路。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控制口选择将要实现的功能,然后矩阵键盘输入数据,单片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加校验码、设置功能标志位),然后与从机握手,一切就绪之后后就开始发送数据,然后从机对接收数据校验,回发校验结果,主机根据校验结果进行下一步动作,或者重发,或者进入下一 数据的发送过程,然后按照此过程不段循环,直到结束。 晶振电路提供脉冲,加上复位电路,将 EA接入高电电平选择片内程序存储器。 这是一个单片机能够工作的最低设置。

C51单片机和电脑串口通信电路图

C51单片机和电脑串口通信电路图与源码 51单片机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通讯口,所以单片机和电脑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串口通讯。进行串行通讯时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电脑的串口是RS232电平的,而单片机的串口是TTL电平的,两者之间必须有一个电平转换电路,我们采用了专用芯片MAX232进行转换,虽然也可以用几个三极管进行模拟转换,但是还是用专用芯片更简单可靠。我们采用了三线制连接串口,也就是说和电脑的9针串口只连接其中的3根线:第5脚的GND、第2脚的RXD、第3脚的TXD。这是最简单的连接方法,但是对我们来说已经足够使用了,电路如下图所示,MAX232的第10脚和单片机的11脚连接,第9脚和单片机的10脚连接,第15脚和单片机的20脚连接。 串口通讯的硬件电路如上图所示 在制作电路前我们先来看看要用的MAX232,这里我们不去具体讨论它,只要知道它是TTL和RS232电平相互转换的芯片和基本的引脚接线功能就行了。通常我会用两个小功率晶体管加少量的电路去替换MAX232,可以省一点,效果也不错,下图就是MAX232的基本接线图。

按图7-3加上MAX232就可以了。这大热天的拿烙铁焊焊,还真的是热气迫人来呀:P串口座用DB9的母头,这样就可以用买来的PC串口延长线进行和电脑相连接,也可以直接接到电脑com口上。

为了能够在电脑端看到单片机发出的数据,我们必须借助一个WINDOWS软件进行观察,这里我们利用一个免费的电脑串口调试软件。本串口软件在本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7168114.html,可以找到 软件界面如上图,我们先要设置一下串口通讯的参数,将波特率调整为4800,勾选十六进制显示。串口选择为COM1,当然将网站提供的51单片机实验板的串口也要和电脑的COM1连接,将烧写有以下程序的单片机插入单片机实验板的万能插座中,并接通51单片机实验板的电源。

基于51单片机的串口通讯系统课程设计论文

引言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电子产品的进步。单片机的出现使人类实现利用编程来代替复杂的硬件搭建电路,它靠程序运行,并且可以修改。通过不同的程序实现不同的功能,尤其是特殊的独特的一些功能,这是别的器件需要费很大力气才能做到的,有些则是花大力气也很难做到的。一个不是很复杂的功能要是用美国50年代开发的74系列,或者60年代的CD4000系列这些纯硬件来搞定的话,电路一定是一块大PCB板!但是如果要是用美国70年代成功投放市场的系列单片机,结果就会有天壤之别!只因为单片机的通过你编写的程序可以实现高智能,高效率,以及高可靠性! 单片机应用的主要领域非常广,智能化家用电器、办公自动化设备商业营销设备、工业自动化控制、智能化仪表、智能化通信产品、汽车电子产品、航空航天系统和国防军事、尖端武器等领域。 单片机应用的意义不仅在于它的广阔围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单片机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控制系统传统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以前采用硬件电路实现的大部分控制功能,正在用单片机通过软件方法来实现。以前自动控制中的PID调节,现在可以用单片机实现具有智能化的数字计算控制、模糊控制和自适应控制。这种以软件取代硬件并能提高系统性能的控制技术称为微控技术。随着单片机应用的推广,微控制技术将不断发展完善。 电路的集成化不仅对硬件电路的设计相关,与电路的布局同样相关。印刷版的出现使得电路产品更加规,体积更小。Protel99se是一款专业的绘制电路及印刷版的软件,近年来的不断升级使得其功能更加完善,出现了Altium Designer 、Protel DXP等升级版本。

基于单片机的串口通信模块设计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通信是指不同的独立系统利用线路互相交换数据,它的主要目的是将数据从一端传送到另一端,实现数据的交换。在现代工业控制中,通常采用计算机作为上位机与下层的实时控制与监测设备进行通讯。现场数据必须通过一个数据收集器传给上位机,同样上位机向现场设备发命令也必须通过数据收集器。串行通信因其结构简单、执行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数据采集和过程控制等领域。 计算机与外界的信息交换称为通信。基本的通信方式有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两种。串行通信是指一条信息额各位数据被逐位按顺序传送的通信方式。串行通信的特点是:数据位传送,按位顺序进行,最少只需要一根传输线即可完成,成本低但传送速度快,串行通信的距离可以从几米到几千米。 随着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单片微型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已越来越多地采用单片机来对一些工业控制系统中如温度、流量和压力等参数进行监测和控制。PC机具有强大的监控和管理能力,而单片机则具有快速及灵和的控制特点,通过PC 机的RS-232串行接口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是许多测控系统中常用的一种通信解决方案。而随着USB接口技术的成熟和使用的普及,由于USB 接口有着 RS-232(DB-9)串口无法比拟的优点,RS-232(DB-9)串口正在逐步地为USB 接口所替代。而在现在的大多数笔记本电脑中,出于节省物理空间和用处不大等原因,RS-232(DB-9)串口已不再设置,这就约束了基于RS-232(DB-9)串口与PC 机联络的单片机设备的使用围。当前USB接口逐步取代RS-232(DB-9)串口已是大势所趋,单片机同计算机的USB通信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围也将越来越广。本文所介

汇编语言实现串口通信(PC和单片机间)教学文案

8.用C语言或汇编语言实现串口通信(PC和单片机间) 上位机和下位机的主从工作方式为工业控制及自动控制系统所采用。由于PC 机分析能力强、处理速度更快及单片机使用灵活方便等特点,所以一般都将PC 机作为上位机,单片机作为下位机,二者通过RS-232或者RS-485接收、发送数据和传送指令。单片机可单独处理数据和控制任务,同时也将数据传送给PC机,由PC机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或显示 1 硬件电路的设计 MCS-51单片机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通讯口UART,利用其RXD和TXD与外界进行通信,其内部有2个物理上完全独立的接收、发送缓冲器SBUF,可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所以单片机和PC机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串口通讯。单片机串口有3条引线:TXD(发送数据),RXD(接收数据)和GND(信号地)。因此在通信距离较短时可采用零MODEM方式,简单三连线结构。IBM-PC机有两个标准的RS-232串行口,其电平采用的是EIA电平,而MCS-51单片机的串行通信是由TXD(发送数据)和RXD(接收数据)来进行全双工通信的,它们的电平是TTL电平;为了PC机与MCS-51 机之间能可靠地进行串行通信,需要用电平转换芯片,可以采用MAXIM公司生产的专用芯片MAX232进行转换。电路如图1所示。硬件连接时,可从MAX232中的2路发送器和接收器中任选一路,只要注意发送与接收的引脚对应关系即可。接口电路如图3.5所示。

总体设计按照整体设计思路方案绘制原理图如下所示: 2 系统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分上位机软件设计和下位机软件设计。这两部分虽然在不同的机器上编写和运行,但它们要做的工作是对应的:一个发送,另一个接收。为了保证数据通信的可靠性,要制定通信协议,然后各自根据协议分别编制程序。现约定通信协议如下:PC机和单片机都可以发送和接收。上位机和下位机均采用查询方式发送控字符和数据、中断方式接收控制字符和数据。采用RS-232串口异步通信, 1上位PC机与下位单片机异步串行通信的通信协议

单片机与PC机串口通讯设计

第一章串口通讯的系统组成与原理 1.1 系统组成及通讯原理 1.1.1 系统构成 一、MSP430F149功能简介: 本设计选用的主要芯片为MSP430F149,该单片机属于德州仪器公司MSP430F14X/16X FLASH 系列。该系列是一组工业级超低功耗的微控制器,运行环境温度为-40~+85 摄氏度工作电压范围 1.8~3.6V,MSP430 单片机之所以有超低的功耗,是因为其在降低芯片的电源电压及灵活而可控的运行时钟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由于具有16位RISC(精简指令集)结构,16位寄存器和常数寄存器,MSP430 达到了最大的代码效率。数字控制的振荡器提供快速从所有低功耗模式苏醒到活动模式的能力时间少于6ms。MSP430F149有较高的处理速度,在8MHz 晶体驱动下指令周期为125 ns。另外它带有两个16 位定时器(带看门狗功能)、速度极快的8 通道12 位A/D 转换器(ADC)(带内部参考电压、采样保持和自动扫描功能)、一个内部比较器和两个通用同步/异步发射接收器、48个I/O口(均可独立控制)的微处理器结构。硬件乘法器提高了单片机的性能并使单片机在编码和硬件上可兼容[3]。这些特点保证了可编制出高效率的源程序。 二、系统构成 1、系统框图 系统构成如图1-1所示,由上位机(即工业控制计算机)、通讯接口和下位机3部分组成。上位机选用的是工控机,智能终端由单片机MSP430F149和外围传感器放大电路等构成(本设计部涉及该部分的设计)。单片机与PC 机之间通信方式为串行异步方式(UART),下位机采用中断方式进行与上位机的数据交换,上位机采用按时查询方式对各串口进行读写操作。单片机MSP430要想与PC 串口连接或者其它带有串口的终端设备连接,接口电路部分必须要进行EIA-RS-232-C 与MSP430 电平和逻辑关系的转换[4]。本设计将采用MAX3221芯片,完成3V~5V 电平与串口电平的双向转换。

51单片机与PC串口通讯

目录 第1章需求分析 ............................................................................................................................ - 1 - 1.1课题名称 (1) 1.2任务 (1) 1.3要求 (1) 1.4设计思想 (1) 1.5课程设计环境 (1) 1.6设备运行环境 (2) 1.7我在本实验中完成的任务 (2) 第2章概要设计 ............................................................................................................................ - 2 - 2.1程序流程图 (2) 2.2设计方法及原理 (3) 第3章详细设计 ............................................................................................................................ - 3 - 3.1电路原理 (3) 3.1.1STC89C52芯片 ............................................................................................................. - 3 -3.2串口通信协议 (4) 3.3程序设计 (5) 3.3.1主程序模块 .................................................................................................................... - 5 - 3.3.2串口通讯模块 ................................................................................................................ - 6 - 3.3.3控制部分文件 ................................................................................................................ - 8 - 3.3.4公共部分模块 .............................................................................................................. - 11 -3.4电路搭建 (12) 3.4.1电路原理图 .................................................................................................................. - 12 -第4章上位机关键代码分析 ...................................................................................................... - 12 - 4.1打开串口操作 (12) 4.2后台线程处理串口程序 (15) 4.3程序运行界面 (18) 第5章课程设计总结与体会 ...................................................................................................... - 19 -第6章致谢 .................................................................................................................................. - 19 -参考文献........................................................................................................................................... - 19 -

基于51单片机的双机串行通信

机电高等专科学校2015-2016学年第1学期通信实训报告 系别:电子通信工程系 班级: xxxxxx 学号: 13xxxxxxxxx : xxxxxxx 2015年12月

基于51单片机的双机串行通信 摘要:串行通信是单片机的一个重要应用,本次课程设计就是要利用单片机来完成一个系统,实现爽片单片机床航通信,通信的结果使用数码管进行显示,数码管采用查表方式显示,两个单片机之间采用RS-232进行双击通信。在通信过程中,使用通信协议进行通信。 关键字:通信双机 一、总体设计 1设计目的 1.通过设计相关模块充分熟悉51单片机的最小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2.通过软件仿真熟悉keil和proteus的配合使用; 3.通过软件编程熟悉51的C51编程规; 4.通过实际的硬件电路搭设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2.设计要求: 两片单片机之间进行串行通信,A机将0x06发送给B机,在B机的数码管上静态显示1,B机将0~f动态循环发送到A机,并在其数码管上显示。 3.设计方案: 软件部分,通过通信协议进行发送接收,A机先送0x06(B机数码管显示1)给B机(B机静态显示),当从机接收到后,向B机发送代表0-f的数码管编码数组。B收到0x06后就把数码表TAB[16]中的数据送给从机。 二、硬件设计 1.51单片机串行通信功能 计算机与外界的信息交换称为通信,常用的通信方式有两种: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51单片机用4个接口与外界进行数据输入与数据输出就是并行通信,并行通信的特点是传输信号的速度快,但所用的信号线较多,成本高,传输的距离较近。串行通信的特点是只用两条信号线(一条信号线,再加一条地线作为信号回路)即可完成通信,成本低,传输的距离较远。 51单片机的串行接口是一个全双工的接口,它可以作为UART(通用异步接受和发送器)用,也可以作为同步移位寄存器用。51单片机串行接口的结构如下:

实验单片机与PC机串口通信

实验单片机与PC机串口通信(C51编程)实验 要求: 1、掌握串行口的控制与状态寄存器SCON 2、掌握特殊功能寄存器PCON 3、掌握串行口的工作方式及其设置 4、掌握串行口的波特率(bondrate)选择 任务: 1、实现PC机发送一个字符给单片机,单片机接收到后即在个位、十位数码管上进行显示,同时将其回发给PC机。要求:单片机收到PC机发来的信号后用串口中断方式处理,而单片机回发给PC机时用查询方式。 采用软件仿真的方式完成,用串口调试助手和KEIL C,或串口调试助手和PROTEUS分别仿真。 需要用到以下软件:KEIL,VSPDXP5(虚拟串口软件),串口调试助手,Proteus。 (1)虚拟串口软件、串口调试助手和KEIL C的联调 首先在KEIL里编译写好的程序。

打开VSPD,界面如下图所示:(注明:这个软件用来进行串口的虚拟实现。在其网站上可以下载,但使用期为2周)。 左边栏最上面的是电脑自带的物理串口。点右边的addpair,可以添加成对的串口。一对串口已经虚拟互联了,如果添加的是COM3、COM4,用COM3发送数据,COM4就可以接收数据,反过来也可以。 接下来的一步很关键。把KEIL和虚拟出来的串口绑定。现在把COM3和KEIL绑定。在KEIL中进入DEBUG模式。在最下面的COMMAND命令行,输入 modecom39600,0,8,1 %分别设置com3的波特率、奇偶校验 位、数据位、停止位 assigncom3sout %把单片机的串口和COM3绑定到一 起。因为所用的单片机是

(以上参数设置注意要和所编程序中设置一致!) 打开串口调试助手 可以看到虚拟出来的串口COM3、COM4,选择COM4,设置为波特率9600,无校验位、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和COM3、程序里的设置一样)。打开COM4。 现在就可以开始调试串口发送接收程序了。可以通过KEIL发送数据,在串口调试助手中就可以显示出来。也可以通过串口调试助手发送数据,在KEIL中接收。 实验实现PC机发送一个字符给单片机,单片机接收到后将其回发给PC机。在调试助手上(模拟PC)发送数据,单片机收到后将收到的结果回送到调试助手上。 2、以下在Proteus和串口调试助手实现的结果: 将编译好的HEX程序加载到Proteus中,注意这里需要加上串口模块,用来进行串行通信参数的设置。 点击串口,可以对串口进行设置: 用串口调试助手发送数据,即可看到仿真结果。 实验参考程序源文件在exp2-comm文件夹中。

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

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 信设计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专业方向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 一.设计要求: 两片单片机利用串行口进行串行通信:串行通信的波特率可从键盘进行设定,可选的波特率为1200、2400、4800和9600bit/s。 二、方案论证: 方案一:以两片51单片机作为通信部件,以4*4矩阵键盘作为数据输入接口,通过16个不同键值输入不同的信息,按照51单片机的方式3进行串口通信,从机采用中断方式接收信息并按照通信协议改变波特率或者用I/O口输出、CD4511译码、数码管显示相关数据,整个系统的软件部分采用C语言编写。 方案二: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与方案一样,但是通信方式采用方式一进行通信,主从机之间的访问采用查询方式,数据输出直接由单片机的译码程序输出译码数据,同时软件编写采用汇编语言。 两种方式从设计上来说各有特色,而且两种方式都应该是可行的。方案一中按照方式三通信可以输出九位数据而方式一只能输出八位数据,但就本题的要求来说方式一就可以了。主从机之间的交流采用中断方式是一种高效且保护

单片机的选择,但是相比之下本人对查询方式的理解更好一些。数码管的显示若采用CD4511译码则直接输出数据就可以了,但是这样会增加硬件陈本,而且单片机的资源大部分都还闲置着,所以直接编写一段译码程序是比较好的做法。另外在软件编写上,采用C语言在后续设计中对硬件的考虑稍少一些,换言之采用汇编可以使自己对整个通信过程及单片机的部分结构有更清晰地认识所以综合考虑采用方案二。 三、理论设计: 采用AltiumDesigner绘制的原理图(整图) 本系统主要包括五个基本模块:单片机最小系统(包括晶振电路、电源、复位电路及相关设置电路)、4*4矩阵键盘、功能控制电路、数据显示电路、波特率更改指示电路。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控制口选择将要实现的功能,然后矩阵键盘输入数据,单片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加校验码、设置功能标志位),然后与从机握手,一切就绪之后后就开始发送数据,然后从机对接收数据校验,回发校验结果,主机根据校验结果进行下一步动作,或者重发,或者进入下一数据的发送过程,然后按照此过程不段循环,直到结束。 单片机最小系统:接上电源和地,

基于51单片机串行通信的无线发射极和接收机设计

基于51单片机串行通信的无线发射极和接收机设计---- 1 概述 1.1 课题的目的、背景和意义 最近几年来,由于无线接入技术需求日益增大,以及数据交换业务(如因特 网、电子邮件、数据文件传输等)不断增加,无线通信和无线网络均呈现出指数增 加的趋势。有力的推动力无线通信向高速通信方向发展。然而,工业、农业、车载 电子系统、家用网络、医疗传感器和伺服执行机构等无线通信还未涉足或者刚刚涉 足的领域,这些领域对数据吞吐量的要求很低,功率消耗也比现有标准提供的功率 消耗低。此外,为了促使简单方便的,可以随意使用的无线装置大量涌现,需要在 未来个人活动空间内布置大量的无线接入点,因而低廉的价格将起到关键作用。为 降低元件的价格,以便这些装置批量生产,所以发展了一个关于这种网络的标准方案。Zigbee就是在这一标准下一种新兴的短距离、低功耗、低数据传输的无线网 络技术,它是一种介于无线标记技术和蓝牙之间的技术方案。 对于这种短距离、低功耗、低数据传输无线技术,它不仅在工业、农业、军 事、环境、医疗等传统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未来应用中还可以涉及人类日常 生活和社会生产活动的所有领域。由于各方面的制约,这种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应用 还有待时日,但已经显示出了非凡的应用价值,相信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和推进, 一定会得到更广泛应用。 1.2国内外无线技术相关现状及Zigbee现状 无线通信从固定方式发展为移动方式,移动通信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主要用于舰船及军有,采用短波频及电子 管技术,至该阶段末期出现才出现150MHVHF单工汽车公用移动电话系统MTS。

基于51单片机的双机串行通信课程设计 1000110061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双机串行通信设计 姓名:杨应伟 学号:100110061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制动化 班级:机电二班

前言 单片机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家用电器、医用设备、航空航天、专用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及过程控制等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在许多场合采用单机控制已不能满足现场要求,因而必须采用多机控制的形式,而多机控制主要通过多个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实现。串行通信作为单片机之间常用的通信方法之一, 由于其通信编程灵活、硬件简洁并遵循统一的标准, 因此其在工业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测控系统和工程应用中,常遇到多项任务需同时执行的情况,因而主从式多机分布式系统成为现代工业广泛应用的模式。单片机功能强、体积小、价格低廉、开发应用方便,尤其具有全双工串行通讯的特点,在工业控制、数据采集、智能仪器仪表、家用电器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同时,IBM-PC机正好补充单片机人机对话和外围设备薄弱的缺陷。各单片机独立完成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任务,同时通过通信接口将数据传给PC机,PC机将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显示或打印,把各种控制命令传给单片机,以实现集中管理和最优控制。串行通信是单片机的一个重要应用,本次课程设计就是要利用单片机来完成一个系统,实现爽片单片机床航通信,通信的结果使用数码管进行显示,数码管采用查表方式显示,两个单片机之间采用RS-232进行双击通信。 在通信过程中,使用通信协议进行通信。在测控系统和工程应用中,常遇到多项任务需同时执行的情况,因而主从式多机分布式系统成为现代工业广泛应用的模式。单片机功能强、体积小、价格低廉、开发应用方便,尤其具有全双工串行通讯的特点,在工业控制、数据采集、智能仪器仪表、家用电器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同时,IBM-PC机正好补充单片机人机对话和外围设备薄弱的缺陷。各单片机独立完成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任务,同时通过通信接口将数据传给PC机,PC机将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显示或打印,把各种控制命令传给单片机,以实现集中管理和最优控制。 串行通信是单片机的一个重要应用,本次课程设计就是要利用单片机来完成一个系统,实现爽片单片机床航通信,通信的结果使用数码管进行显示,数码管采用查表方式显示,两个单片机之间采用RS-232进行双击通信。在通信过程中,使用通信协议进行通信。

51单片机与上位机串口通信程序设计

51单片机与上位机串口通信程序设计 1. 发送:向总线上发命令 2. 接收:从总线接收命令,并分析是地址还是数据。 3. 定时发送:从内存中取数并向主机发送. 经过调试,以上功能基本实现,目前可以通过上位机对单片机进行实时控制。程序如下: //这是一个单片机C51串口接收(中断)和发送例程,可以用来测试51单片机的中断接收 //和查询发送,另外我觉得发送没有必要用中断,因为程序的开销是一样的 #include< reg51.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define INBUF_LEN 4 //数据长度 unsigned char inbuf1[INBUF_LEN]; unsigned char checksum,count3 , flag,temp,ch; bit read_flag=0; sbit cp=P1^1; sbit DIR=P1^2; int i; unsigned int xdata *RAMDATA; /*定义RAM地址指针*/ unsigned char a[6] ={0x11,0x22,0x33,0x44,0x55,0x66} ; void init_serialcomm(void) { SCON=0x50; //在11.0592MHz下,设置串行口波特率为9600,方式1,并允许接收 PCON=0x00; ES=1;

TMOD=0x21; //定时器工作于方式2,自动装载方式TH0=(65536-1000)%256; TL0=(65536-1000)/256; TL1=0xfd; TH1=0xfd; ET0=1; TR0=1; TR1=1; // TI=0; EA=1; // TI=1; RAMDATA=0x1F45; } void serial () interrupt 4 using 3 { if(RI) { RI=0; ch=SBUF; TI=1; //置SBUF空 switch(ch) { case 0x01 :printf("A"); TI=0;break; case 0x02 :printf("B"); TI=0;break; case 0x03 :printf("C"); TI=0;break; case 0x04 :printf("D"); TI=0;break; default :printf("fg"); TI=0;break; } }

基于51单片机的双机串行通信课程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双机串行通信课程设计

基于A789C51单片机的双机串行通信课程设计 一、总体设计 1设计目的 1.通过设计相关模块充分熟悉A789C51单片机的最小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2.通过软件仿真熟悉keil和proteus的配合使用; 3.通过软件编程熟悉A789C51的CA789C51编程规范; 4.通过实际的硬件电路搭设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2.设计要求: 两片单片机之间进行串行通信,A机将0x06发送给B机,在B机的数码管上静态显示1,B 机将0~f动态循环发送到A机,并在其数码管上显示。 3.设计方案: 软件部分,通过通信协议进行发送接收,A机先送0x06(B机数码管显示1)给B机(B机静态显示),当从机接收到后,向B机发送代表0-f 的数码管编码数组。B收到0x06后就把数码表TAB[16]中的数据送给从机。 二、硬件设计 1.A789C51单片机串行通信功能

图1.AT89CA789C51(52) 计算机与外界的信息交换称为通信,常用的通信方式有两种: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A789C51单片机用4个接口与外界进行数据输入与数据输出就是并行通信,并行通信的特点是传输信号的速度快,但所用的信号线较多,成本高,传输的距离较近。串行通信的特点是只用两条信号线(一条信号线,再加一条地线作为信号回路)即可完成通信,成本低,传输的距离较远。 A789C51单片机的串行接口是一个全双工的接口,它可以作为UART(通用异步接受和发送器)用,也可以作为同步移位寄存器用。A789C51单片机串行接口的结构如下:

(1)数据缓冲器(SBUF) 接受或发送的数据都要先送到SBUF缓存。有两个,一个缓存,另一个接受,用同一直接地址99H,发送时用指令将数据送到SBUF即可启动发送;接收时用指令将SBUF中接收到的数据取出。 (2)串行控制寄存器(PCON) SCON用于串行通信方式的选择,收发控制及状态指示,各位含义如下: SM0,SM1:串行接口工作方式选择位,这两位组合成00,01,10,11对应于工作方式0、1、2、3。串行接口工作方式特点见下表

单片机与PC机串口通信实现正文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单片机与PC机串口通信实现 学生: 孙波系部: 通信工程 班级: 通信1301 学号: 2013120325 指导教师: 童华 装订交卷日期: 2016年x月x日 装订顺序: (1)封面(2)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记录(3)标题、中文摘要及关键词(4)正文(5)附录(6)参考文献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记录表 注:1.此表适用于不参加毕业答辩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 2.平时成绩占40%、卷面评阅成绩占60%,在上面的评分表中,可分别按40分、60分来量化评分,二项相加所得总分即为总评成绩,总评成绩请转换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级计分。 教务处制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系别通信工程专业通信技术班级通信1301 学生姓名孙波学号2013120325 指导教师童华 一、毕业设计的内容和意义: 目前,随着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单片机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的智能化控制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单片机已成为信息处理、物联网络、通信设备、工业控制、家用电器等各个领域不可缺少的智能部件。在一些工业控制中,经常需要以单片机作为下位机执行对被控对象的直接控制,以PC机为上位机完成复杂的数据处理,组成主从式控制系统。 为了提高系统管理的先进性,计算机工业自动控制和监测系统越来越多的采用主从式系统。较为常见的形式是由一台做管理用的上位机计算机(主机)和一台直接参与控制检测的下位机单片机(从机)构成的主从式系统,主机和从机之间以通讯的方式来协调工作。主机的作用一是向从机发送各种命令及参数;二是要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从机发回的数据,供进一步的决策。从机被动的接收、执行主机发

基于51单片机的双机串行通信课程设计报告书

基于51单片机的双机串行通信课程设计 一、总体设计 1设计目的 1.通过设计相关模块充分熟悉51单片机的最小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2.通过软件仿真熟悉keil和proteus的配合使用; 3.通过软件编程熟悉51的C51编程规; 4.通过实际的硬件电路搭设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2.设计要求: 两片单片机之间进行串行通信,A机将0x06发送给B机,在B机的数码管上静态显示1,B机将0~f动态循环发送到A机,并在其数码管上显示。 3.设计方案: 软件部分,通过通信协议进行发送接收,A机先送0x06(B机数码管显示1)给B机(B 机静态显示),当从机接收到后,向B机发送代表0-f的数码管编码数组。B收到0x06后就把数码表TAB[16]中的数据送给从机。 二、硬件设计 1.51单片机串行通信功能

图1.AT89C51(52) 计算机与外界的信息交换称为通信,常用的通信方式有两种: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51单片机用4个接口与外界进行数据输入与数据输出就是并行通信,并行通信的特点是传输信号的速度快,但所用的信号线较多,成本高,传输的距离较近。串行通信的特点是只用两条信号线(一条信号线,再加一条地线作为信号回路)即可完成通信,成本低,传输的距离较远。 51单片机的串行接口是一个全双工的接口,它可以作为UART(通用异步接受和发送器)用,也可以作为同步移位寄存器用。51单片机串行接口的结构如下: (1)数据缓冲器(SBUF) 接受或发送的数据都要先送到SBUF缓存。有两个,一个缓存,另一个接受,用同一直接地址99H,发送时用指令将数据送到SBUF即可启动发送;接收时用指令将SBUF中接收到的数据取出。 (2)串行控制寄存器(PCON) SCON用于串行通信方式的选择,收发控制及状态指示,各位含义如下: SM0 SM1 SM2 REN TB8 RB8 TI RI SM0,SM1:串行接口工作方式选择位,这两位组合成00,01,10,11对应于工作方式0、1、2、3。串行接口工作方式特点见下表 SM0 SM1 工作方式功能波特率

单片机课程设计实验单片机间串行通信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题目:单片机间串行通信原理专业班级:2012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生姓名:罗滨志 学号:120802010051 成绩: 2014 年12 月27日

目录 摘要 (1) 1 设计任务 (1) 1.1 功能要求 (2) 1.2 总体方案及工作原理 (2) 2 系统硬件设计 (2) 2.1 器件选择 (2) 2.1.1主要器件的型号 (2) 2.1.2 AT89C51 (3) 2.1.3键盘输入电路 (5) 2.1.4晶振电路方案 (6) 2.1.5数码管显示 (6) 2.1.6复位电路方案 (6) 2.2 硬件原理图 (7)

3 系统软件设计 (7) 3.1基本原理 (8) 3.2系统软件设计流程图 (8) 3.3 按键程序设计 (9) 3.3.1串口通信程序设计: (10) 3.3.2 显示程序设计: (10) 3.4软件清单 (10) 3.4.1发送端程序 (10) 3.4.2接收端程序 (9) 4实验步骤 (14) 4.1实验程序调试 (14) 4.1.1发送端程序调试 (14) 4.1.2接收端程序调试 (15) 4.2实验仿真 (16)

5设计总结 (17) 6参考文献: (17)

摘要 单片机自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以其极高的性能价格比,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应用很广、发展很快。而AT89C51单片机是各单片机中最为典型和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本设计是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中AT89C51所设计的一种具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通信口,可以实现单片机与单片机之间点对点串行通信,主从通信以及上,下位机互相通信等。本设计基于单片机技术原理,以单片机芯片AT89C51作为核心控制器,由单片机与键盘控制数码管的显示,修改设置LED显示由按键开关控制,通过硬件电路制作以及软件程序的编制,设计制作一个简单的单片机间串行通信。 关键词:单片机 AT89C51 串行通信 1 设计任务 单片机间串行通信,是工业自动化、智能终端、通信管理等领域传统且重要的通讯手段。 此次设计单片机串行通信,就是为了了解单片机的工作原理,从而学会制作数字钟。本次课程设计通过理论设计和实物制作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巩固和运用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及C51程序设计》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提高设计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以后从事电子电路设计、研发电子产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单片机与pc串口通信

课程设计报告书课程名称:MCS-51单片机课程设计题目: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通信 姓名:高永强 学号:010700830 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年级:2007级 指导教师:张丽萍

目录 1.引言与系统结构 (2) 2.硬件实现 2.1.AT89C52 (2) 2.2.MAX232芯片 (3) 2.3. 9针串口 (5) 3.虚拟串口调试 (7) 4.Proteus仿真原理图及元件清单 (14) 5.软件设计 (15) 6.主程序代码 (16) 7.心得体会 (18) 8.参考文献 (18)

1.引言与系统结构:利用PC 机配置的异步通信适配器,可以方便的完成 PC 机遇89C52单片机的数据通信。由于89C52单片机输入、输出电平为TTL 电平,而PC 机配置的是RS-232标准串行接口,二者的电器规范不一致,因此采用MXA232单芯片 实现89C52单片机于PC 机的RS-232标准接口通信电路。 如今,在很多场合中,要求单片机不仅能独立完成单机的控制任务,还要能与其他数据控制设备(单片机、PC 机等)进行数据交换。串口通讯对单片机而言意义重大,不但可以实现将单片机的数据传输到电脑端,而且也能实现电脑对单片机的控制,比如可以很直观地把红外遥控器键值的数据码显示在电脑上,可以使编写红外遥控程序时方便不少,起到仿真器的某些功效。 89C52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通讯口,所以单片机和电脑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串口通讯。进行串行通讯时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电脑的串口是RS232电平的,而单片机的串口是TTL 电平的,两者之间必须有一个电平转换电路,我们采用了专用芯片MAX232进行转换,虽然也可以用几个三极管进行模拟转换,但是还是用专用芯片更简单可靠。我们采用了三线制连接串口,也就是说和电脑的9针串口只连接其中的3根线:第5脚的GND.第2脚的RXD.第3脚的TXD 。 图 1 系统结构 2.硬件实现: 2.1 .AT89C52: AT89C52是51系列单片机的一个型号,它是ATMEL 公

基于单片机的串行通信发射机设计

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任务 以89C51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设计串行通信发射机。最终达到以串行工作方式准确无误的发射和显示信号, 能够方便地在单片机与单片机之间,构成一个点对点、一点对多点的无线串行数据传输通道。 二、设计方案及工作原理 设计方案: 这个系统有如下两个部分:硬件电路部分有A/D转换器及接口电路、单片机的接口电路及A/D转换器与单片机的数据线、无线数据发射电路。软件部分是A/D转换器的数据采集部分,用软件对A/D0809转换成的数据进行CRC—8编码,然后将采集到的八位数据和转换好的CRC—8编码作为一帧通过无线发送模块发送出去。 工作原理: 单片机串行通信发射机采用串行工作方式,发射并显示两位数字信息,既显示00-99,使数据能够在不同地方传递。硬件部分主要分两大块,由AT89C51和多个按键组成的控制模块,包括时钟电路、控制信号电路,时钟采用6MHZ 晶振和30pF的电容来组成内部时钟方式,控制信号用手动开关来控制,P1口来控制,P2、P3口产生信号并通过共阳极数码管来显示,软件采用汇编语言来编写,发射程序在通信协议一致的情况下完成数据的发射,同时显示程序对发射的数据加以显示 目录

第一章系统设计要求和解决方案 第二章硬件系统 第三章软件系统 第四章实现的功能 第五章缺点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第六章心得体会 附录一参考文献 附录二硬件原理图 附录三程序流程图 第一章系统设计要求和解决方案

设计要求: 电路主要由AT89C51单片机和由多个按键组成的控制模块、时钟电路、显示电路、电平转换电路等部分组成。其主要技术指标: ○1P1 口来控制,通过按键对系统的各部分进行控制 ○2P2、P3 口产生信号并通过共阳极数码管显示。 ○3软件采用汇编语言编写,发射程序在通信协议一致的情况下完成数据的发射,同时,显示程序对发射的数据加以显示。 解决方案: 此设计分为两个部分,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硬件部分介绍:单片机串行通信发射机电路的设计,单片机AT89C51的功能和其在电路的作用。介绍了AT89C51的管脚结构和每个管脚的作用及各自的连接方法。AT89C51与MCS-51兼容,4K字节可编程闪烁存储器,寿命:1000次可擦,数据保存10年,全静态工作:0HZ-24HZ,三级程序存储器锁定,128*8位内部RAM,32跟可编程I/O线,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5个中断源,5个可编程串行通道,低功耗的闲置和掉电模式,片内震荡和时钟电路,P0和P1可作为串行输入口,P3口因为其管脚有特殊功能,可连接其他电路。例如P3.0RXD作为串行输出口,其中时钟电路采用内时钟工作方式,控制信号采用手动控制。数据的传输方式分为单工、半双工、全双工和多工工作方式;串行通信有两种形式,异步和同步通信。介绍了串行串行口控制寄存器,电源管理寄存器PCON,中断允许寄存器IE,还介绍了数码显示管的工作方式、组成,共阳极和共阴极数码显示管的电路组成,有动态和静态显示两种方式,说明了不同显示方法与单片机的连接。再后来还介绍了硬件的焊接过程,及在焊接时遇到的问题和应该注意的方面。硬件焊接好后的检查电路、不装芯片上电检查及上电装芯片检查。软件部分:在了解电路设计原理后,根据原理和目的画出电路流程图,列出数码显示的断码表,计算波特率,设置串行口,在与接受机设置相同的通信协议的基础上编写显示和发射程序。编写完程序还要进行编译,这就必须会使用编译软件。介绍了编译软件的使用和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在编译后烧入芯片使用的软件PLDA,后来的加电调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