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新闻联播: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那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呢?专家指出,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特色就是“党的领导”。请看今天的《权威访谈》“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最根本保证”。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专家认为,两个“最根本的保证”,充分说明了“党的领导”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重要地位。

“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怎样的关系呢?《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专家认为,这句话深刻阐述了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辩证统一关系。

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全过程,这是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呢?《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要切实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

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执政,就要坚持从严治党。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对任何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必须依纪依法予以坚决惩处,决不手软。

专家认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基和命脉;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内容(2015年)_作业

1.单选题(本题总分50.0分,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总计50.0分) 1.(本题分值:2) 下列有关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错误的是:()。 A.行政机关应当坦诚公开所有的政府信息,以便公众查阅 B.行政机关应当为公众查阅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条件 C.对公开的政府信息,公众有权查阅 D.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不公开 标准答案:A | 用户答案: A 本题得分:2 2.(本题分值:2) 行政监督制度中的专门监督机关是指:()。 A.检察、审计等机关 B.监察、审计等机关 C.监察、司法等机关 D.检察、司法等机关 标准答案:B | 用户答案: B 本题得分:2 3.(本题分值:2) 权力寻租是指我()以权力为筹码谋求获取经济利益的活动。 A.广大群众 B.阶级利益者 C.领导干部 D.工人 标准答案:C | 用户答案: C 本题得分:2 4.(本题分值:2) 今后十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目标是:()。 A.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

B.基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C.建设法治政府 D.使法律、法规、规章得到全面、正确实施,法制统一,政令畅通 标准答案:C | 用户答案: C 本题得分:2 5.(本题分值:2) 提高立法(),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 A.监督 B.公信 C.思维 D.质量 标准答案:D | 用户答案: D 本题得分:2 6.(本题分值:2) 《纲要》要求,要减少行政执法层次,适当下移执法重心,对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生产直接相关的行政执法活动,主要由()行政执法机关实施。 A.省、市两级 B.市、县两级 C.县级 D.乡、镇级 标准答案:B | 用户答案: B 本题得分:2 7.(本题分值:2) 积极推行政府()制度,保证在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 A.法律顾问 B.依法行政 C.执法 D.产权

2019道德与法治 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

二〇一九年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道德与法治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A 2.A 3.B 4.C 5.D 6.A 7.B 8.A 9.B10.A11.B12.C13.B14.B15.A16.B17.D1 8.C19.A20.D21.C22.A23.A24.D25.A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5分,共50分) 26.(1)为了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了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自 主创新能力;为了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励更多科技工作者为国家做贡献;为了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等等。(评分说明:每个要点1分,答出其中三个即可。3分) (2)荣誉权、文化权利。(2分) (3)要热心公益事业,关心、支持和帮助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弘扬扶贫济困的中华民族传 统美德,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评分说明:每个要点1分。2分) (4)树立远大理想,立场报效祖国;珍惜在校受教育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遵纪守法,尊敬师长, 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功立业。(评分说明:每个要点1分,答出其中三个即可。3分) 27.(1)①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②我国重视环境保护,坚持依法保护环境,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努力改善生态环境;③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④我国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⑤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⑥我国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评分说明:每个要点1分,答出其中三个即可。3分) (2)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评分说明:每个要点1分,答出其中三个即可。3分)(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们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等等。(评分说明:每个要点1分,答出其中三个即可。3分) (4)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幸民生福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等等。(评分说明:每个要点1分,答出其中三个即可。3分) 28.(1)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评分说明:每个要点1分。2分) (2)①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的根本法,具有 至高无上的权威。②宪法的权威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③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

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热点专题复习5:建设生态文明 共享绿色未来

2019热点话题专题复习 专题三建设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热点聚焦】 材料一:6月11日,生态环境部2018—2019年打赢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以下简称“蓝天保卫战强化督查”)启动。200多个督查组将分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等重点区域。在为期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为进一步推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责任,持续改善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巩固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成效,开展强化督查行动。 材料二:2018年6月24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指出,编制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进一步明显降低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 材料三:2018年9月15日,2018-2019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工作继续开展,其中200个督查组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236个县(市、区)进行督查工作。 材料四:2019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内容: ◆全面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优化能源和运输结构。稳妥推进北方地区“煤改气”“煤改电”。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双下降。加强生态环保督察执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加快火电、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重污染行业达标排放改造。推进煤炭清洁化利用,加快解决风、光、水电消纳问题。加大城市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建设力度。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广绿色建筑。改革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培育一批专业化环保骨干企业,提升绿色发展能力。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持续抓好国土绿化、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化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绿色发展人人有责,贵在行动、成在坚持。我们要共同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美丽宜居环境。 【命题角度】 1、我国为什么提出绿色发展的理念,建设生态文明? ①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②坚持绿色发展,是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③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需要⑤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⑥坚持绿色发展,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节约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⑦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我们应该怎样做? (1)国家: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④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⑤坚持绿色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明确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党的十八大报告吹响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军号,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未来5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突出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内在目标,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动力和根本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党必须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迫切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更是一次全面的制度创新。我们要勇于把自己的思想从各种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观念中解放出来,但观念的变革容易受到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影响与束缚,容易停顿、反复甚至逆转;因此,

我们更要把法治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式和有效载体,通过制度供给、制度导向、制度创新来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制度空白、制度缺陷和制度冲突,真正把科学发展建立在制度化的基础上,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内。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越是从发展的早期进入发展的中期和后期,越是从粗放发展阶段转向科学发展阶段,就越需要通过法治来克服在发展过程中个体行为选择和政府决策行为选择的功利化、短期化、表面化现象,纠正各种重速度轻效益、重总量轻质量、重效率轻公平、重局部轻全局、重当前轻长远的做法,建立健全一整套支持、推动和保障科学发展的长效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从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迫切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不断扩大人民民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在当代中国,要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法治对人民民主的根本保障作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改革开放以来,正是由于我们党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才有力保证了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保证了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保证了党与国家最高领导权的平稳交接和党的领导集体坚强有力,保证了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的基本方式和依法行政的基本准则全面落到实处,不断提高依靠法治治国、执政和行政的水平,努力开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时代。

依法治国试题及答案 依法治 国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依法治国试题及答案 依法治国知 识竞赛题及答案 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试题(标准答案) 【第1题】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1.0分)  答: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公平正义 D:党的领导 标准答案 A 【第2题】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1.0分)  答: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公平正义 D:党的领导 标准答案 B 【第3题】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1.0分) 答: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公平正义 D:党的领导 标准答案 C 【第4题】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1.0分)  答: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公平正义 D:服务大局 标准答案 D 【第5题】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是()。(1.0分)  答: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服务大局 D:党的领导 标准答案 D 【第6题】政法机关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外在体现是()。(1.0分)  答:A:勤政守法 B:甘当公仆 C:文明执法 D:清正廉洁 标准答案 C 【第7题】关于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0分)  答:A:权力的行使应当符合法律赋予该项权力的目的 B:案件与处理结果轻重幅度相当 C:特殊情形下可以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 D:同样的情形同样处理 标准答案 C 【第8题】当前,政法各部门相继提出了诸如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等一系列的规定和办法,这集中体现了公平正义理念对政法工作的哪项要求?() 答: A: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B: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C:坚持秉公执法 D:坚持以公开促公正 标准答案 D 【第9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是()直接的理论根据。(3.0分)

依法治国的含义及基本内涵和要求

依法治国的含义及基本内涵和要求 依法治国的含义及基本内涵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 依法治国的要求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就是要求国家生活、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都纳入法律的轨道,接受法律的调控和处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进步,社会结构和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化,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越来越需要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组织和调控。法律不再是单纯的解决纠纷和维护社会治安的手段,而成为组织和改革社会的重要工具。法治国家的形成过程,其实就是法律功能日益扩展,并且大规模地向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和层次渗透的过程。具体说来,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立法工作,完备法律体系完备法律体系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首要环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首先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已基本上有法可依。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立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首先,法律体系尚不完备,许多重要的,基本的法律如《政党法》、《监督法》、《新闻法》等尚未制定出来。其次,已有法律普遍存在着严重“老化”情况,急需修改完善。再次,有些法律的质量低,漏洞多,缺乏超前性,修改频繁,法律寿命短。最后,同一层次不同层次的法律法规之间还存在相互冲突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一战略目标,就必须切实转变立法思想,大力加强立法工作。(1)正确认识法律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从主要依靠提高法律数量转变到提高法律质量来完善法制的轨道上来。过去,人们常常认为,在立

依法治国教案

《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就教材内容和地位而言,本节课涉及依法治国的内涵,基本要求,公民(特别是中学生)落实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等。就逻辑联系而言,本节内容和前面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一起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而且“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本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识记“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理解依法治国的内涵,能够依法自律,依法办事,自觉维护社会秩序。这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要求下,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所开展的学习活动。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化”的特点,力求让学生在思想品德学科上掌握阅读学习方法。 二、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的法律意识还不强,对于“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还比较模糊,加上他们的理性思维还比较欠缺,所以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法制的国情教育,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思辨能力。 其次,就一堂复习课而言,重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考察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能否将知识学活用活。而农村教育的共性之一就是学生缺乏较为通畅的信息渠道,较为闭塞,思想也比价规律化,因此要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熟悉的资料分析,进行适当的训练。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识记:知道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

理国家。依法治国的含义、意义。 2.对于复习课,要通过材料分析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发展学生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探讨中学会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认识和理解依法治国的必要性,能够依法自律,依法办事,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用经典影视剧,学生思辨导入新课。 2.学生阅读提取信息,活动感悟依法治国与百姓生活的关系。 3.借助“宪法修正、班规执行、任长霞、宋鱼水”等材料,解读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4.学生说法,加深对依法治国的理解。 5.开展“中学生和食品安全”讨论活动,进一步掌握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深刻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先进性和优越性。2.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法治意识,依法自律。 3.增强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四、设计思想: 对于《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这一内容,主要是考虑离学生生活较近,学生能够有话可说,能够从学生的问题回答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 对于具体的设计思想,我主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导课环节,通过影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珅受贿数钱的3分钟视频,引入到现代和珅文强的最终下场,导入我国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国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兴趣。课堂的中心环节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以及通过材料解读,如何掌握依法治国的基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经典习题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经典习题 (建议用时:45分钟)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此需要() ①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②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③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党的执法功能 ④发挥人民政协的立法职能,民主立法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C[党坚持依法执政,但不履行执法职能,③错误;人民政协不具备立法职能,④错误。①②符合题意。] 2.“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这条被古今中外历史反复证明了的真理说明()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科学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C.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必须依法治国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C[本题强调法治的重要性,A、D与题意不符;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B错误。] 3.为加强党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更好地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中共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意在() ①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 ②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③提高党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④充分发挥党依法治国的主体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A[党依法执政不是依法行政,③错误。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④错误。] 4.近年来,随着中国居民的健身意识逐步加强,广场舞风靡盛行。但广场舞制造的噪声饱受诟病,扰民现象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对此() ①广场舞参加者应遵守社会公德,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②政府应完善市政规划和公共设施建设,为群众提供更为便利的活动场所③社区居委会应遵照国家关于噪音的相关规定,对超出标准的娱乐活动进行禁止④人大应依法规范广场舞行为,加强对公共娱乐活动的执法检查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完整版)依法治国

八年级下册导学提纲6 编写人:邱老师审核人:贾老师 第11课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D1 走依法治国之路 环节一:旧知自测(迅速复习第10课P37-46,熟练掌握1-9题) 1、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党员应坚持党章中“共产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这一规定,反对党组织中个别党员领导干部的特权思想,这表明() A共产党是执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B党章是党员最高行为准则,党员应遵守党章 C宪法是一切团体组织最高行为准则 D在宪法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有条件的 2、我国社会保障立法全面推进,有关民生的立法项目44项之多,它们都是依据制定的 这是因为宪法() A包含了其他法律内容 B有最高法律效力和地位 C是其他法律立法基础和依据 D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严格 3、我国一切权利属于,他们通过把权力交给 4、我国国家机关包括,各自职能? 5、依法治国最根本的是,依法治国的核心,为何? 6、判断:①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所以党员必须在宪法范围内活动 ②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组织、全国各族人民必须在宪法范围内活动 ③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问题,与国民关系不大,我们没必要学习宪法 环节二:新课学习 【任务一:】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自主研读教材P47—4148页的内容,疏理基础知识,用铅笔标记,理解并及时识记→组内交流讨论,互补提高→班内展示) 1、我国的治国方略有 ----- ---- ,基本方略----- 。 2、依法治国含义?你有哪些重要知识点想提醒大家? 3、完成下列内容,幷识记 主体:--------------- 依据:---------,首要依据-----(其他法律制定依据-----) 核心:------------------- 目的:------------------------------ 【任务二:】法治则国兴(自主研读教材49-51,疏理基础知识,用铅笔标记,理解识记→组内交流讨论,互补提高→班内展示) 1、今年两会上,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浮出水面:皮革奶、假药、毒猪肉……,这给人们的生 活带来了什么?为此,国家特意出台一部法律-------- 2、除了这些,你还发现生活中哪些不和谐现象?这给人民和社会带来了什么? (结合家庭、学校、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谈) 3、根据对以上问题的分析说明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4、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最有效根本方法、最重要可靠保障--------------、

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试题 答案

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A )。 2、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B )。 3、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C )。 4、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D )。 5、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是(D )。 6、政法机关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外在体现是(C )。 7、关于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 8、当前,政法各部门相继提出了诸如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等一系列的规定和办法,这集中体现了公平正义理念对政法工作( D )的要求。 9、“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是(B )直接的理论根据。 10、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以(C )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经验基础上的科学结论,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 11、中国共产党(B )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的基本方略。 12、“为政以德”所反映的“以德治国”理念,是我国古代(A )的经典部分,我们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 13、依法治国的客体及其对象是(C )。 14、(D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支柱。 1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C )。 16、(A )是法治的重要原则,也是严格执法的合法性基础。 17、(A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18、(C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19、(D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20、(B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石和精神支柱,也是衡量法治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尺。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以社会主义(ABCD )现实状况为基础的,体现了依法治国内在本质和基本要求的思想理念,是依法治国的思想基础。

法理学作业:人治和法治的结合论

对人治和法治结合论的一点思考 ---正确理解人治和法治的关系,以及德治在其中的角色 法理学肖海生指导教师胡兴东 引言 法理学课学期论文的选择题目上,原本想着人治和法治这个题目虽然大但较为熟悉应好做一些,仔细研读思考却发现越是如此,越是难写。莫不是应了画界流传的那个说法,鬼魅易画,犬马难矣,不过做学问,就要有一定的钻研精神,通过学习大量的有关资料,发现了一些在理解“人治和法治”关系上的疑惑,自古以来对于人治还是法治都不统一,有些认为法治比人治好,有些认为人治比法治好,但是为什么不能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起到两者之间不足之处的互补呢?鉴于自己的想法与现在流行的观点不大一致,就试着写出自己的一点体会。 [摘要]本文通过对时下流行的一些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试图厘清人治、法治、德治的概念和关系,最终提出现在中国国家治理的方法上采用人治和法治结合论的可行性。有人认为,“要法治不要人治”,我不敢苟同,这种提法首先是没弄清两者的概念和内涵,再者是违反了唯物辩证法中的辩证的原理;有人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中理解简单的推出:德治和法治都是一种治理的手段的观点,我亦不敢苟同,这种提法犯了想当然,不愿仔细分析问题的错误,孰不知人

治和法治是一对概念,而德治(道德)从来就是更高一个层次的概念,假如人治和法治是一对子目录的话,那德治应是一个根目录,只是在子目录中到处都可见到德治这个根目录的影子。本文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论证,提出人治和法治都应是治理方法,是长期并存可以结合使用的观点,并结合中国的实际谈一些现实意义和今后在国家治理中应注意的方面。 [关键词]人治和法治结合论道德的影响启示 正文 一、人治、法治、德治三者的概念及属性 只所以先要讨论三者的概念,因为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理清思路,用较为准确的提法来研究中国的人治和法治问题,当然所谓三者的概念,中外历史上也没争论出一个皆服的概念,例如西方法学家曾围绕法治这一主题召开过几次国际会议,但并未就法治的具体内容和原则取得一致的意见。我却要在此下个定义(概念)有自不量力自嫌,故声明在此斗胆借用概念这一用词只为了方便说明我的一些观点而已,仅此而已。 (一)、人治 人治就是个人或少数人因缘历史原因掌握了社会公共权力,以军事、经济、政治、法律、文化、伦理等物质的与精神的手段,对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其他成员进行等级统治的社会体制,通俗的说,人治是指按少数人意志来治理国家的一种治国方式。其和法治一

第一章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布局(法宣在线练习答案2017.2.20).讲述

第一章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布局
?
1、(单选题)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的重大意
义是( )。
o
A.有利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有利于提升行政决策水平,有利于强化依
法决策,有利于强化决策评估
o
B.有利于强化权责一致,有利于强化依法决策,有利于强化决策评估,
有利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o
C.有利于强化权责一致,有利于强化依法决策,有利于强化决策评估,
有利于强化责任追究
o
D.有利于提升行政决策水平,有利于强化依法决策,有利于强化决策
评估,有利于强化责任追究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C
?
2、(单选题)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升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是( )。
o
A.完善执法程序
o
B.严格执法
o
C.科学立法
o
正确答案:A
D.公正司法
用户选择:A
?
3、(单选题)明确立法权力边界,从( )上有效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
护主义法律化。
o
A.工作程序
o
B.立法体制
o
C.体制机制和工作程序
o
正确答案:C
D.体制机制
用户选择:C

?
4、(单选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 ),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
重要任务。
o
A.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o
B.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
o
C.责任追究制度
o
正确答案:A
D.独立行使司法权
用户选择:A
?
5、(单选题)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
决策的程序。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 )讨论决定。
o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o
B.国务院
o
C.全国人大
o
D.党中央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D
?
6、(单选题)我国的诉讼制度以( )为中心。
o
A.证据
o
B.事实
o
C.法院
o
D.审判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D
?
7、(单选题)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重要手段是( )。
o
A.保证公正司法
o
B.行政执法公示制度
o
C.政务公开
o
D.社会全面公开政府权力

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 课时分层作业15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部编版第三册

课时分层作业(十五)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建议用时:45分钟) [基础达标练] 1.“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这条被古今中外历史反复证明了的真理说明(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科学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C.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必须依法治国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C[本题强调法治的重要性,A、D与题意不符;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B错误。]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此需要( ) ①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②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③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党的执法功能 ④发挥人民政协的立法职能,民主立法 A.①③B.③④ C.①②D.②④ C[党坚持依法执政,但不履行执法职能,③错误;人民政协不具备立法职能,④错误。 ①②符合题意。] 3.为加强党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更好地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中共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意在( ) ①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 ②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③提高党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④充分发挥党依法治国的主体作用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A[党依法执政不是依法行政,③错误。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④错误。] 4.近年来,随着中国居民的健身意识逐步加强,广场舞风靡盛行。但广场舞制造的噪声饱受诟病,扰民现象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对此( ) ①广场舞参加者应遵守社会公德,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②政府应完善市政规划和公共设施建设,为群众提供更为便利的活动场所③社区居委会应遵照国家关于噪音的相关规定,对超出标准的娱乐活动进行禁止④人大应依法规范广场舞行为,加强对公共娱乐活动的执法检查 A.①②B.①③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政治依法治国是根本.docx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政治教案依法治国是根本 依法治国是根本 教学目标: 1.树立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提高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能力,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3.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懂得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教学难点: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向学生出示我国依法治国取得显著成就的资料或图片,引人本课主题:依法治国是根本。 ★导学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政府部门能否依法办事,司法部门能否公正司法,老百姓能否自觉守法,直接关系到能否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教师补充讲述教材第三目第一个◎下的案例。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陈某的建房行为是否违法?请陈述理由。 学生发言,教师引导:有同学认为陈某的建房行为是合法的,原因是经过县建委和土地局的批准,拿到了土地规划许可证和土地使用许可证;认为不合法的原因是陈某的建房行为违反了《水法》和《河道管理条例》等法规的规定。事实上,

陈某的建房行为是违法的。因为,政府行政也要依法办事,县建委和土地局的批准本身就是违法的。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三目第一个◎下的两个◆相关内容。 学生发言,讨论,教师点拨、小结: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陈某能讨回公道,获得应有的赔偿。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政府部门都必须遵守法律,严格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必须公正司法,严格执法;老百姓也要学习法律知识,自觉守法,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师组织课堂竞赛: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比一比,看哪个组知道的法律名称多。 教师:我国制定了许许多多的法律法规,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体育、卫生、资源环境等方方面面。那么,我国制定和完善这些法律法规,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使社会生活各方面都有法可依;有力地规范人们的行为利益;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稳定。总之,就是要依靠法律来治理国家。所以,我国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那么,什么是依法治国呢?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指点迷津”。 过渡: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这里的“宪”是指我国的宪法。那么,为什么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呢?这就需要我们从我国的法律体系中了解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关系。 找一名学生阅读法律条文一:宪法部分条文 教师:让我们再来看其他法律管辖哪些方面的问题?它们是根据什么制定的? 找一名学生阅读法律条文二:部分普通法律部分条文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具体措施(答案)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具体措施 测试题目共:30,总分值:100,测试时间:60分钟 第1题.法治可以脱离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所提供的社会条件。(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2题.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3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法治领域的基本指导思想,其内容博大精深。(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4题.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国,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好国。(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5题.当前,司法领域存在的司法公信力不高的问题十分突出。(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6题.作为法治理念的公平正义,是指社会成员能够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公平实现权利和义务,并受到法律的保护。(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7题.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8题.把法治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在现代社会不具有普遍性。(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9题.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10题.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是执法为民的核心。(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11题.下列组织中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是()。(单选题)(3分) A.全国人大 B.各级人民政府 C.法院 D.社会团体 第12题.依法纠错的含义是()。(单选题)(3分) A.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应该纠正的就纠正,法律规定以外的情况也要纠正

B.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应该纠正的就纠正,法律规定以外的情况就不纠正 C.刑事案件和其他案件的错误都要纠正 D.刑事案件的错误要纠正,其他案件的错误不纠正 第13题.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凸显,造成此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单选题)(3分)A.政府职能缺位 B.社会群众诉求太多 C.非营利性组织的无端干预 D.人们维权意识增强 第14题.下列国家机关中()行使国家立法权。(单选题)(3分) A.国务院 B.最高法院 C.最高检察院 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第15题.本文中提到,权利是与()相统一的。(单选题)(3分) A.义务 B.风险 C.建设 D.制度 第16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推进以()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单选题)(3分)

依法治国的目标

依法治国的目标刍议 王云成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辽宁沈阳110004) 摘要:依法治国提出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除了我们平时所说的十六字含义外,笔者认为还应该包括本文所说的两层含义。依法治国的的目标就是要求实现法治,而法治的基本目标应该包涵两个基本点:良法之治;良法得到普遍的遵守。本文什么是良法之治理和怎样才能使良法得到普遍的遵守这个角度来阐释依法治国的含义。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良法;普遍的遵守 Discussion on the meaning of the rule of law Wangyuncheng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law ,Liaoning Shenyang 11004) Abstract: the rule of law put forward more than a decade of time, set by leaders in addition to the meaning we usually say, but I think we should include the paper said has two meanings. Goal of the rule of law is required to achieve the rule of law, the basic meaning of the rule of law should bear two basic points: Good rule of law; good law has been generally observed. What is a good method of this treatment and how to make good law of universal adherence to this point to explain the meaning of the rule of law. Keywords: rule of law; rule of law; good law; universal adherence 现代法治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若想实现良好的法治“,必须做到两个基本点,一是要有良法,二是良法能得到普遍遵从。所谓“良法“,就是能够充分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律。所谓普遍遵从。就是法律的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都能得到全面的实现。现代法治既是公平正义的重要载体。也是保障公平正义的重要机制。公平正义就是社会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

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新闻联播: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那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呢?专家指出,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特色就是“党的领导”。请看今天的《权威访谈》“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最根本保证”。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专家认为,两个“最根本的保证”,充分说明了“党的领导”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重要地位。 “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怎样的关系呢?《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专家认为,这句话深刻阐述了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辩证统一关系。 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全过程,这是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呢?《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要切实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 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执政,就要坚持从严治党。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对任何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必须依纪依法予以坚决惩处,决不手软。 专家认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基和命脉;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对建设法治社会的一点思考

对建设法治社会的一点思考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确立了总目标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国顺应了全球发展的新要求,我党跟随了时代迈进的新步伐,把建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国家的任务提上了日程,推进三者的建设一体化进程。我就对法治社会的建设作出一点思考: 建设法治社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法治社会的基本标志是: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均纳入到法律的轨道,接受法律的调控和治理,而法律是建筑在尊重人类的人格、尊严、自由、合理愿望、进取精神和财产权利的基础之上;法律具有至上的地位和最高的权威,国家中的一切权力均根源于法律,而且要依法行使;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因性别、种族、肤色、语言和信仰及其他情况而在权利和义务上有差别;凡是法律没有禁止的,都是准许的,每个人只要其行为不侵犯别人的自由,不超越法定的界限,就有权按照自己的意志活动,公民的人身和财产权利非经正当的法律程序和充足理由不受剥夺,一切非法的侵害(不管是来自个人或国家)都能得到公正、合理、及时的补偿。 我认为法治社会建设的核心在于完善好国家的立法、司法、执法机关各自职能和相互关系;关键在于公民的法律意识(懂法、知法、守法、用法),尤其是高层官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和谐理念落到实处,推动法治社会建设。 一、完善国家机关各自职能及相互关系 目前,我国立法机关、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在理念、程序、内容、方式上等都不完善。我认为,完善法律制度,培育法治环境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环节。 第一,在立法上上,加强科学立法与民主立法。在立法观念上,树立立法为民的理念,构建公平正义的和谐法律制度,树立以人为本和尊重人权的立法理念,增强立法的民主性和开放性;在立法的程序上,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拓宽公众参与立法的途径,健全立法听证等制度,使立法能充分体现民情、表达民意;在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