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6sRNA

16sRNA

16sRNA
16sRNA

1. 什么是16S rRNA

16S rRNA是原核细胞核糖体构成的基本原件。原核细胞的核糖体沉降系数约为70S,相对分子质量为2.5x103 kDa,由50S和30S两个亚基组成; 典型的原核生物核糖体是由50S大亚基和30S小亚基组成的。在完整的核糖体中,rRNA约占2/3, 蛋白质约为1/3。50S大亚基含有两种RNA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rRNA的沉降系数为23S,相对分子质量小的rRNA 为5S。30S小亚基含有一个16S的rRNA分子。

2. 16S rRNA的华丽外衣

每套华丽外衣的下面都有一些辛勤纺织的织者,16S rRNA也不例外。如果说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16S rRNA还是默默无闻的灰姑娘的话,那么Carl Woese就是让灰姑娘熠熠生辉的那个王子。1977年,他根据16S rRNA的系统进化关系图,提出了著名的三域学说,提出了古菌这一说法。16S rRNA系统进化分析也成为现今最为经典的微生物分类方法之一。微生物分子生态的研究者也应该牢记Carl Woese这个名字,我们现今最为流行的文库构建、DGGE、FISH等技术无不是以16S rRNA为基础的。Carl Woese也在2003年的时候获得了生态学中的诺贝尔奖—Crafoord Prize。

3.为什么是16S rRNA

rRNA 参与生物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其功能是任何细胞型生物都必不可少的,而且在生物进化的漫长历程中保持不变,可看作为生物演变的分子钟。在16S rRNA 分子中,不但含有高度保守的序列区域,又有中度保守和高度变化的序列区域,因而它适用于进化距离不同的各类生物亲缘关系的研究。16S rRNA 的相对分子量大小适中,约1540bp,含有足够多的信息以便于亲缘关系研究,5S太短,而23S 的序列相对于当时的测序技术显得有点过长。

4. 为什么你的16S rDNA测序测不出来

16S rDNA在微生物的基因组中有多少个拷贝,每个拷贝都相同么,拷贝在基因组中的分散度有多大,大家想过这样的问题没有。如果没有想过这些问题,没有看过这方面的文献,那么你16S rDNA测序不顺利的时候,你一定会问为啥别人都那么容易自己这么纠结。你会反复送样去测序,甚至怀疑你染菌了。其实都不是的。甚至很多搞微生物分类和分子生态的人都没有注意到过这方面的问题。因为16S rRNA的二级结构太保守了,它和蛋白质构成的三级结构也太保守了,执行的功能甚至没有丝毫差别,以至于我们也长久的忽略了它们也是有多样性的。有兴趣的可以看看下面这两篇文献,我就不详细介绍了,没有兴趣的能够知道这个多样性的事实就已经达到了我的初衷。

Diversity of 16S rRNA Genes within Individual Prokaryotic Genomes

Diversity of 23S rRNA Genes within Individual Prokaryotic Genomes

5. 当你的16S rDNA测序测不出来

我相信,坛子里面的很多朋友只是在碰到问题的时候上来发问,然后迅速解决实验上的问题。当初我也是这样的,无可厚非。那么在扩增不出来的时候或者全是套峰的时候应该怎么迅速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我给以下两点建议:

a, 扩增不出来的问题:在你的基因组DNA没有什么重大污染的前提条件下(比如多糖太多,酚类很多),16S rDNA扩增应该是很好做的。当你偶然碰到一个扩不出来的,重复无果的情况下,果断换引物吧,这不是你的操作问题,从27&1492换成另一对或者将其中的一条换掉。

b, 套封的问题:送样好几次,公司返回来的信息都是套峰或者信号弱,而你的PCR产物的确是很浓的。这也不是你的错,你也不要抱怨测序公司,因为这也不是他们的错。停止送样,连T载体送吧。这个时候,你扩增的是一个16S rDNA的混合物,一些位点可能是多变的,甚至长度都是不一样的,差个几十个碱基在胶上是看不出来的。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的答题技巧

2019年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的答题技巧 生物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实验现象等。其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境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实验设计题是高考热点题型,所占分值也比较高。许多同学觉得解这类题目难以下手,有时只是心里明白,却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其实只要理清思路,找准方法,就能化难为易,取得好成绩。解答高考实验设计题可遵循以下思路: 一、仔细审题,弄清实验目的和要求 1.确定实验目的,找出要研究的问题,这一点题目中都会给我们提示,诸如“研究、验证、探究”等字眼后面往往是试题将要研究的问题,也就是实验目的。 2.对应实验目的,运用所学知识,找准实验原理。 3.要弄清实验类型,即要设计的实验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 4.依据实验原理确定实验变量以及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变量。 5.确定实验器材,对于生物实验题中已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主要分析“有什么用”“怎么用”,一般应全部用上,不可遗漏,除非试题是让你选择使用或者自行确定实验材料和用具。 二、精心设计实验步骤 书写实验步骤的“三步曲”: 1.分组标号:包括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如果有浓度梯度,

至少要分三组,如果有必要,每组还要设多个相同处理)、编号、非条件处理等。 常用语言:选择长势相同、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A、B、C……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各加入等量的某溶液;选择年龄、体重(性别)、健康状况相同的某种动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1、2、3…… 本步骤强调分组的等量原则(器材的规格、生物材料的长势、分组的数量和随机性等),编号可以针对实验器具,也可以针对实验材料,有的非条件处理需在条件处理之后,则需写在第二步。 2.设置实验组(有单一变量)和对照组(无单一变量)。 常用语言:在A组中加入“适量的”……在B组中加入“等量的”……本步骤强调对照原则、各对照组条件处理的等量原则,通过“适量” 和“等量”表达出来。在具体的实验设计中,可用具体的量,如“在A 组中加入2 mL……在B组中加入2 mL……”。 3.培养或观察:放在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记录结果。 常用语言:将两套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或相应方法处理,如振荡、加热等) 本步骤强调各组外界处理的等量原则,两套装置必须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这样的实验结果才有可比性。培养的时间可根据具体的实验确定,也可以用“一段时间”描述。 特别提醒:a.最佳的书写步骤是1→2→3;b.用规范性语言准确地描

遗传实验设计及解题方法归纳(超实用)

遗传实验设计 一、显、隐性性状判断 二、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 三、基因位置的确定 四、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判断 五、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判断 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判断 一、显、隐性性状判断 1、相同性状个体杂交:(使用条件:一个自然繁殖的种群中,显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相等) (1)实验设计:选多对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杂交(植物则自交)。 (2)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则所选亲本性状为显性; ②若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且与亲本表现型相同,则所选亲本性状为隐性。 例1、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出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1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⑵为了确定有角与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例1;答案:(1)不能确定。(2分)①假设无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aa,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或为有角或为无角,概率各占1/2,6个组合后代合计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5分)②假设有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可能有两种基因型,即AA和Aa。AA的后代均为有角。Aa的后代或为无角或为有角,概率各占1/2,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实际分离比例可能偏离1/2。所以,只要母牛中具有Aa基因型的头数大于或等于3头,那么6个组合后代合计也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7分)综合上述分析,不能确定有角为显性,还是无角为显性。(1分)(2)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有角牛X有角牛)。如果后代出现无角小牛,则有角为显性,无角为隐性;如果后代全部为有角小牛,则无角为显性,有角为隐性。(6分)

初三化学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初三化学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一、思考问题的顺序 1、围绕主要问题思考。例如:选择适当的实验路线、方法;所用药品、仪器简单易得;实验过程快速、安全;实验现象明显。 2、思考有关物质的制备、净化、吸收和存放等有关问题。例如:制取在空气中易水解的物质(如32S Al 、3AlCl 、23N Mg 等)及易受潮的物质时,往往在装置末端再接一个干燥装置,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 3、思考实验的种类及如何合理地组装仪器,并将实验与课本实验比较、联系。例如:涉及到气体的制取和处理时,实验的操作程序及装置的连接顺序大体可概括为:气体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 二、仪器连接的顺序 1、所用仪器是否恰当,所给仪器是全用还是选用。 2、仪器是否齐全。例如:制有毒气体及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是否有尾气的吸收装置。 3、安装顺序是否合理。例如:是否遵循“自上而下,从左到右”;气体净化装置中不应先干燥,后又经过水溶液洗气。 4、仪器间连接顺序是否正确。例如:洗气时“进气管长,出气管短”;干燥管除杂质时“大进小出”等。 三、实验操作的顺序 1、连接仪器。按“气体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的顺序连接好实验仪器。 2、检查气密性。在整套仪器连接完毕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检查气密性的方法要依装置而定。 3、装药品进行实验操作。 例题:在实验室里制氧气时常用氯酸钾作原料,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根据催化剂的含义,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前后的质量不变,并说明实验程序和主要操作步骤。 解析:要证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前后质量不变,就必须测定两个质量,一个是加到反应器中的二氧化锰的质量,另一个是反应后剩余固体中的二氧化锰的质量。 加到反应器中的2MnO 的质量可以在加入前测得,而反应后的质量,必须从反应后剩余固体中将2MnO 分离出来才能测得。因此,整个实验便以如何解决2MnO 的分离为实验目的。 根据学过的知识,2MnO 不溶于水,而KCl 溶于水,由此可应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将它们分离开。 (1)用天平称量31KClO g w 和22MnO g w ,混合均匀,放入大试管中; (2)组装成制氧气的装置,加热,至不再有气体放出为止; (3)待大试管冷却后将剩余固体取出放入一小烧杯中,加水搅拌使KCl 溶解; (4)取一张滤纸对折后剪去多余部分,称量其质量为3w ; (5)用该滤纸做成过滤器,过滤(3)制成的液体,全部过滤完后,再用清水洗涤不溶物; (6)取下滤纸,小心干燥后称量,滤纸连同滤纸上滤出的不溶物的质量共为4w ; (7)将滤液蒸干称量其质量为5w ; (8)将收集到的氧气换算成质量为6w ;

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杨立江 一、思考问题的顺序 1、围绕主要问题思考。例如:选择适当的实验路线、方法;所用药品、仪器简单易得;实验过程快速、安全;实验现象明显。 2、思考有关物质的制备、净化、吸收和存放等有关问题。例如:制取在空气中易水解的物质(如32S Al 、3AlCl 、23N Mg 等)及易受潮的物质时,往往在装置末端再接一个干燥装置,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 3、思考实验的种类及如何合理地组装仪器,并将实验与课本实验比较、联系。例如:涉及到气体的制取和处理时,实验的操作程序及装置的连接顺序大体可概括为:气体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 二、仪器连接的顺序 1、所用仪器是否恰当,所给仪器是全用还是选用。 2、仪器是否齐全。例如:制有毒气体及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是否有尾气的吸收装置。 3、安装顺序是否合理。例如:是否遵循“自上而下,从左到右”;气体净化装置中不应先干燥,后又经过水溶液洗气。 4、仪器间连接顺序是否正确。例如:洗气时“进气管长,出气管短”;干燥管除杂质时“大进小出”等。 三、实验操作的顺序 1、连接仪器。按“气体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的顺序连接好实验仪器。 2、检查气密性。在整套仪器连接完毕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检查气密性的方法要依装置而定。 3、装药品进行实验操作。 例题:在实验室里制氧气时常用氯酸钾作原料,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根据催化剂的含义,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前后的质量不变,并说明实验程序和主要操作步骤。 解析:要证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前后质量不变,就必须测定两个质量,一个是加到反应器中的二氧化锰的质量,另一个是反应后剩余固体中的二氧化锰的质量。 加到反应器中的2MnO 的质量可以在加入前测得,而反应后的质量,必须从反应后剩余固体中将2MnO 分离出来才能测得。因此,整个实验便以如何解决2MnO 的分离为实验目的。 根据学过的知识,2MnO 不溶于水,而KCl 溶于水,由此可应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将它们分离开。 (1)用天平称量31KClO g w 和22MnO g w ,混合均匀,放入大试管中;

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化学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一、思考问题的顺序 ①围绕主要问题思考。例如:选择适当的实验路线、方法;所用药品、仪器简单易得;实验过程快速、安全;实验现象明显。 ②思考有关物质的制备、净化、吸收和存放等有关问题。例如:制取二氧化碳并试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因为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常含有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汽,所以往往在试验性质装置前加接一个干燥装置和一个气体净化装置,以防止水蒸气和杂质气体影响实验结论。 ③思考实验的种类及如何合理组装仪器,并将实验与课本实验比较、联靠。例如涉及到气体的制取和处理,对这类实验的操作程序及装置的连接顺序大体可概括为: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 二、仪器连接的顺序 ①所用仪器是否恰当,所给仪器是全用还是选用。 ②仪器是否齐全。例如制有毒气体及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是否有尾气的吸收装置。 ③安装顺序是否合理。例如:是否遵循“自下而上,从左到右”;气体净化装置中不应先经干燥,后又经过水溶液洗气。 ④仪器间连接顺序是否正确。例如:洗气时“进气管长,出气管短”;干燥管除杂质时“大进小出”等。 三、实验操作的顺序 ①连接仪器。按“气体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顺序连接好实验仪器。 ②检查气密性。在整套仪器连接完毕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检查气密性的方法要依装置而定。 ③装药品进行实验操作。 一、物质和元素的推断 1.如下图,某气体X可能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X气体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过A、B两个洗气瓶,试回答:

(1)若A 洗气瓶的质量增加,B 洗气瓶的质量不变,则X 气体是 (2)若A 洗气瓶的质量不变,B 洗气瓶的质量增加,则X 气体是 (3)若A 、B 两个洗气瓶的质量都增加,则X 气体可能是 2.某学生为了证明甲烷中含有碳、氢元素,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方案。 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长沙市2002年中考题) 实验目的:证明甲烷中含有碳、氢元素 实验用品:火柴、盛有甲烷的贮气瓶、一个光洁干燥的小烧杯、澄清的石灰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1)点燃甲烷 (2)将光洁干燥的 小烧杯罩在甲烷燃 烧的火焰上方 现象 证明含有 元素 (3)将蘸有 的小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火焰的上方 现象 证明含有 元素 3.设计实验,探究氯酸钾中含有氯元素和氧元素。请将简单的实验步骤、 发生的现象和相应的结论填入下表: 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 ② 4.某一种气体可能是氮气、水蒸气、二氧化碳、氢气和一氧化碳中的一 种或几种,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来分析研究该气体的成分。

2020年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技巧 生物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实验现象等。其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境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实验设计题是高考热点题型,所占分值也比较高。许多同学觉得解这类题目难以下手,有时只是心里明白,却无法用准确的语 言文字表达出来。其实只要理清思路,找准方法,就能化难为易,取得好成绩。解答高考实验设计题可遵循以下思路: 一、仔细审题,弄清实验目的和要求 1.确定实验目的,找出要研究的问题,这一点题目中都会给我 们提示,诸如“研究、验证、探究”等字眼后面往往是试题将要 研究的问题,也就是实验目的。 2.对应实验目的,运用所学知识,找准实验原理。 3.要弄清实验类型,即要设计的实验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 实验。 4.依据实验原理确定实验变量以及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变量。 5.确定实验器材,对于生物实验题中已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 具,主要分析“有什么用”“怎么用”,一般应全部用上,不可

遗漏,除非试题是让你选择使用或者自行确定实验材料和用具。 二、精心设计实验步骤 书写实验步骤的“三步曲”: 1.分组标号:包括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如果有浓度梯度,至少要分三组,如果有必要,每组还要设多个相同处理)、编号、非条件处理等。 常用语言:选择长势相同、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A、B、C……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各加入等量的某溶液;选择年龄、体重(性别)、健康状况相同的某种动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1、2、3…… 本步骤强调分组的等量原则(器材的规格、生物材料的长势、分组的数量和随机性等),编号可以针对实验器具,也可以针对实验材料,有的非条件处理需在条件处理之后,则需写在第二步。 2.设置实验组(有单一变量)和对照组(无单一变量)。 常用语言:在A组中加入“适量的”……在B组中加入“等量的”…… 本步骤强调对照原则、各对照组条件处理的等量原则,通过“适量”和“等量”表达出来。在具体的实验设计中,可用具体的量,如“在A组中加入2 mL……在B组中加入2 mL……”。

《实验设计思路的解题技巧》

有关生物实验思路的解题技巧 遂川中学郭安玉 近几年高考生物中实验思路是常考题型,同学们最害怕做这类题型,所以得分率很低。下面介绍一下实验思路的解题技巧,愿对大家有所帮助。 探究或验证类实验都要先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然后弄清该实验要分为几组,实验思路基本上可以写出来。一般实验设计思路的叙述是:将实验材料分为几组,然后施加自变量(空白对照:一般是一组有自变量,另一组不处理),最后观察(检测)因变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 例1.(2017全国理综卷I )29 、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 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 解题方法:该实验的因变量是DNA或RNA,由于题目限定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所以检测因变量的指标是放射性物质(DNA或RNA)。怎样才能知道放射性物质出现在DNA还是RNA中呢?我们根据DNA和RNA的特有碱基(T和U)就能区分,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或U就是该实验的自变量。 答案:(1)思路 甲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病监测其放射性。 乙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

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病监测其放射性。 (2)结果及结论 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无,即为RNA病毒;反之为DNA病毒。 例2.(2019全国卷I )29、(3)有研究表明: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而是由ABA引起的。请以该种植物的ABA缺失突变体(不能合成ABA)植株为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一结论。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解题方法:该实验要证明两个结论:①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②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是由ABA引起的。 第一步:证明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 自变量:有无水(水的多少);因变量:气孔开度 解题思路:取ABA缺失突变体植株在正常条件下测定气孔开度,经干旱处理后,再测定 气孔开度。 预期结果:干旱处理前后气孔开度不变。 第二步: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是由ABA引起的 自变量:有无ABA;因变量:气孔开度 解题思路:将上述干旱处理的ABA缺失突变体植株分成两组,在干旱条件下,一组进行ABA处理,另一组作为对照组。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两组气孔开度。 预期结果:ABA处理组气孔开度减小,对照组气孔开度不变。 实验题思路主要描述大致过程,而实验步骤描述过程时,还要强调等量原则,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单一自变量。不管是实验题思路还是实验步骤,同学都要自己动笔才会越来越熟练。

实验设计答题模板

关于实验设计类的题怎么回答 一、注意的地方 1、要形成一套固定的实验设计答题思路和模式,按照我给你附的例题来模仿练习; 2、要完整和思路清晰:如果让你设计个实验,一定要从假设到最后的结果讨论都要写,而且要写清楚,即使假设题目已经或多或少的给你提供了也要写。 一般写出来的包括: 第一、假设,被试及其分配(如随机、匹配等),自变量及其控制, 因变量(要下操作性定义)以及控制,额外变量及其控制; 第二、实验步骤,包括实验设计表格(如果是实验组控制组的实 验最好画个表格,清晰明了,而且便于说明),实验具体操作; 第三、统计方法; 第四、实验结果,按照你的实验假设,虚拟一个实验结果,然后 下一定的结论。 例题:请设计一个实验并且给出具体的统计方法,通过比较一种产品使用三个月前后幼儿阅读能力的变化,来确定某种适合5岁幼儿阅读能力训练的游戏产品的效果 解题思路: 1、初始的思路:因为儿童本身阅读能力就是发展的,不做任何测试 随着时间的增加阅读能力也会增加。这个题看到之后首先能想到的就 是随机分配被试,做个实验组控制组设计。这就会想到两种方式:一种是有前测的,一种是没有前测的。前测会有一定的缺陷,但是该题中,如果没有

前测,后测成绩显著,你就不能确定该成绩是因为实验处理带来的还是被试本身差异造成的。最重要的是,题目中提到“通过比较该产品使用三个月前后幼儿阅读能力的变化”。故前测是必要的。所以这个题目是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2、程序化思路:根据《实验设计的程序化思路》,我们可以归纳出回答实验设计类题的模式。 假设:该产品有效,使用三个月前后幼儿阅读能力有显著提高。 自变量:2个。一个是组别(两水平:实验组和控制组);另外一个是测量时间(两水平:前测和后测)。设计中自变量有2个,所以是多因素实验设计。细说,也就是2*2多因素实验设计。 因变量:阅读能力。 额外变量:被试选取,控制组与实验组之间学习内容的一致性,实验者效应,安慰剂效应等。 控制方法:被试选取可以随机或者匹配。如果是匹配两组儿童的性别比例,要确保差异不要过大。同时也应考虑到匹配难度,避免实验设计过于复杂和难以实施。控制组和实验组之间要尽量保证除了实验处理一就是用了该产品外,其他学习内容要尽量保持一致。实验者效应和安慰剂效应的控制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双盲设计。同时,加入 无训练效果的游戏作为安慰剂。 3、被试间和被试内因素共存吗? 该实验中,控制组和实验组是随机分配或者匹配的,所以组别这个变量,是被试间的。被试要不就是实验组的,要不就是控制组的,不可能既是实验组的,又是控制组的。 测量的这个变量,因为实验组要做前测后测,控制组也要做前测后测,

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

1.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 (1)明确实验类型,确定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具有明确的结果;探究性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或不能确定的,应针对各种可能性分别加以考虑和分析,得到相关结论。 (2)确定并设置实验变量。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确定实验研究的因素,以及影响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获得手段。 (3)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而其他条件相同,同时要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且应尽量避免对实验因素的干扰。 (4)确定实验观察的对象或实验检测的指标。 (5)构思实验步骤,语言准确表达(注意实验操作顺序的合理安排)。表述实验步骤的三步曲:分组编号、实验处理、结果观察。 (6)记录实验现象,依据实验原理,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2.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方法。 首先,打草稿或腹稿,做到心中有数。在草稿纸上画一个大致的流程图或拟一个纲要,排一排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认清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一般来讲,分三步走:分组、处理、观察。 其次,组织语言,准确描述。要注意体现“等量原则”的词语的准确使用,如“等量”、“等温”、“生长状况相同”等。在时间、温度、物质的量上难以做到准确的量化描述时,要尽可能用“定性”的语言表达,如“一段时间”、“适宜的温度”、“适量的”、“一定量的”等。必要的时候可以用图来表示,但应当加入适当的文字说明。 再次,依实验类型,分析实验结果。假如题目中出现了“有无”、“是否”、“能否”等语气不确定的词,在分析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时,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甚至从中立的方面分析。如“探究光对种子的萌发的影响”,就可能出现3种情况:促进作用、抑制作用、没有影响。但是,如果题目要求写出最可能的一种结果,则根据所学的知识确定一种即可。 最后,依据实验现象,获得实验结论。从实验现象中获得结论,而结论往往同实验目的相呼应。如果实验目的不够明朗,则应加入自己对该实验的理解,尽量利用课本中的语言来回答。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思路的解题技巧

有关生物实验思路的解题技巧 近几年高考生物中实验思路是常考题型,同学们最害怕做这类题型,所以得分率很低。下面介绍一下实验思路的解题技巧,愿对大家有所帮助。 探究或验证类实验都要先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然后弄清该实验要分为几组,实验思路基本上可以写出来。一般实验设计思路的叙述是:将实验材料分为几组,然后施加自变量(空白对照:一般是一组有自变量,另一组不处理),最后观察(检测)因变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 例1.(2017全国理综卷I )29 、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 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 解题方法:该实验的因变量是DNA或RNA,由于题目限定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所以检测因变量的指标是放射性物质(DNA或RNA)。怎样才能知道放射性物质出现在DNA还是RNA中呢?我们根据DNA和RNA的特有碱基(T和U)就能区分,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或U就是该实验的自变量。 答案:(1)思路 甲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病监测其放射性。 乙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病监测其放射性。 (2)结果及结论 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无,即为RNA病毒;反之为DNA病毒。例2.(2019全国卷I )29、(3)有研究表明: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而是由ABA引起的。请以该种植物的ABA缺失突变体(不能合成ABA)植株为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一结论。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

化学实验设计解题思路和方法

化学实验设计解题思路和方法实验设计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仪器的应用能力、实验原理的迁移能力和实验方案的选择能力。其基本原则是:原理正确、操作简便、现象明显、药品经济、安全可靠。其基本解题思路和方法是: 一. 思考问题的顺序 1. 围绕主要问题思考。例如,选择适当的实验路线、方法;所用药品、仪器简单易得;实验过程快速、安全;实验现象明显。 2. 思考有关物质的制备、净化、吸收和存放等有关问题。例如,抽取在空气中易潮的物质时,往往在装置末端再接一个干燥装置,以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 3. 思考实验的种类及如何合理地组装仪器,并将实验与课本实验比较、联靠。例如,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可通过迁移实验室制取O2的实验原理,选用与制O2的装置制取NH3,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NH3。 二. 仪器连接的顺序 1. 所用仪器是否恰当,所给仪器是全用还是选用。 2. 仪器是否齐全。例如,制有毒气体及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是否有尾气的吸收装置。 3. 安装顺序是否合理。例如,安装仪器是否遵循“自下而上,从左到右”;气体净化装置中不应该先经干燥,后又经过水溶

液洗气。 4. 仪器间连接顺序是否正确。例如,洗气时“进气管长、出气管短”;干燥管除杂质时“大进小出”等。 三. 实验操作的顺序 1. 连接仪器。按“气体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顺序连接好实验仪器。 2. 检查气密性。在整套仪器连接完毕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检查气密性的方法要依装置而定。 3. 装药品进行实验操作。 例:在实验室里制氧气时常用氯酸钾做原料,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根据催化剂的涵义,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前后的质量不变,说明实验程序和主要操作步骤。 分析:要证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前后质量不变,就必须测定两个质量,一个是加到反应器中的MnO2的质量,一个是反应后剩余固体中的MnO2的质量。 加到反应器中的MnO2的质量可以在加入前测得,而反应后的质量,必须从反应剩余固体中将MnO2分离出来才能测出。因此,整个实验便以如何解决MnO2的分离为实验目的了。根据学过的知识,MnO2不溶于水,而KCl溶于水,由此可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将它们分离开。 解答:(1)用天平称量和混合均匀,放入大试管中;(2)

生物实验设计题答题技巧

生物实验设计题答题技巧 生物考试离不开实验题,下面是为大家总结的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答题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物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实验现象等。其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境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实验设计题是高考热点题型,所占分值也比较高。许多同学觉得解这类题目难以下手,有时只是心里明白,却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其实只要理清思路,找准方法,就能化难为易,取得好成绩。解答高考实验设计题可遵循以下思路:? 一、仔细审题,弄清实验目的和要求 1.确定实验目的,找出要研究的问题,这一点题目中都会给我们提示,诸如“研究、验证、探究”等字眼后面往往是试题将要研究的问题,也就是实验目的。? 2.对应实验目的,运用所学知识,找准实验原理。? 3.要弄清实验类型,即要设计的实验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 4.依据实验原理确定实验变量以及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变量。? 5.确定实验器材,对于生物实验题中已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

具,主要分析“有什么用”“怎么用”,一般应全部用上,不可遗漏,除非试题是让你选择使用或者自行确定实验材料和用具。? 二、精心设计实验步骤? 书写实验步骤的“三步曲”:? 1.分组标号:包括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如果有浓度梯度,至少要分三组,如果有必要,每组还要设多个相同处理)、编号、非条件处理等。 常用语言:选择长势相同、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A、B、C……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各加入等量的某溶液;选择年龄、体重(性别)、健康状况相同的某种动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1、2、3……? 本步骤强调分组的等量原则(器材的规格、生物材料的长势、分组的数量和随机性等),编号可以针对实验器具,也可以针对实验材料,有的非条件处理需在条件处理之后,则需写在第二步。? 2.设置实验组(有单一变量)和对照组(无单一变量)。? 常用语言:在A组中加入“适量的”……在B组中加入“等量的”……? 本步骤强调对照原则、各对照组条件处理的等量原则,通过“适量”和“等量”表达出来。在具体的实验设计中,可用具体的量,如“在A组中加入2 mL……在B组中加入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