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

引言

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知行合一,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

知行合一,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知指知识、知觉、认识;行指行为、行动。在中国古代,知行关系问题主要涉及道德认识与道德践履,但也有一般认识论的意义。关于知行关系的讨论涉及认识的来源,求知的途径、方法,验证知识的标准等问题。

孔子提倡身体力行,要求知行统一,言行相顾,言行一致,依靠道德实践来检验、证实道德认识的真假与深浅。而言行关系问题归根结底就是知行关系问题,孔子要求言行一致,也就是在寻求知行统一。他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在孔子看来,如果背诵诗经三百篇,给他官做进行统治,行不通;派他出使到外国,不能独自应酬;书读的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所以孔子主张学以致用,知行统一。

道德实践活动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形成道德认识,对道德行为规范的内容和意义有了正确的认识,才可能产生坚定的道德信念,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故孔子首先强调“知德”,即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认为必须要有丰富的道德知识,才能分辨善恶、是非、荣辱,决定取舍而不迷惑,才能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为自己内心精神上的需要而感到快乐。他经常教育学生:“君子学以致其道”,“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等等,强调“知德”的重要性。道德实践是道德认识的外部标志,只有道德行为才使道德品质具有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因此,孔子认为道德理论知识还必须与道德实践结合起来,要以行为本。在实施道德教育过程中,他反对空洞的说教,当弟子向他请教怎样成为仁人、君子时,孔子从不作概念推理式的解释,而是指导弟子在社会实践中去体会“仁人”和“君子”的蕴涵。因此,孔子在强调“知德”的同时,也强调“行”的重要意义。他认为“行”比“言”更为重要,“行”是德的归结,德不能离开“行”,孔子把“行”纳入我国古代道德教育的特点和优良传统。他说:“始吾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他教导人们务必慎重,不要说大话,真正的君子从来都是“耻其言之过其行”(《论语·宪问》),因此他主张“君子纳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言之必可行”(《论语·子路》)。同时他还把言行一致看作是一种对“君子”的德性要求,把能否做到言行一致视为道德上划分“君子”与“小人”的一个重要标准,即衡量一个人的道德境界如何不能只凭他说得怎样,首先应看他做得怎么样。

孔子提出了道德教育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即言行一致、知行统一的问题,亦即如何把道德观念转化为道德行为的问题,他把知、行作为道德教育过程中最根本的问题,具有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因素。他强调道德认知的同时强调道德实践,把握了道德教育的关键,教导受教育者在接受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将所学转变为所行,即将道德知识付诸实践,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道德品质,在行动中落实道德规范的要求。这对当代学校德育的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此,在当代中学中,我们应该把“知行合一”的思想带入道德教育的实践工作中,以提高中学生的道德修养。

知行合一的名言

1、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传习录》

2、学生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荀况

3、盖尝论之,何以谓之德?行焉而得之谓也。何以谓之善?处焉而宜之谓也。不行胡得?不处胡宜?——王夫之

4、习者亦以外物为习也,习于外而生于内,故曰:“习与性成”。——王夫之

5、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颜元

6、德行是由常作正当的事情学来的。——夸美纽斯

7、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丘

8、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杨雄

9、学之之悖,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朱熹

10、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孔丘

11、正是因为做了好事,人才变成了好人,我认为这一点最确实无疑的。——卢梭

12、语言文学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叶圣陶

13、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陶行知

周恩来知行合一的故事

批评言行不一者

1918年2月7日他在旅日期间的日记中,无情抨击了哪些留日学生中言行不一的“爱国者”们。他说:“一班青年大半都是口头里‘爱国’‘救国’的话说上许多,究竟将来入世能否如他所说的话去做,那是置之度外了。不但他不能去‘救国’‘爱国’,恐怕他那损人利己的事,做的还要比以前的一帮人巧的多呢!”他十分激愤地写道:“这种人在社会上实在是可怕的很,中国要亡必在他们手里!”l919年秋,经过五四运动战斗洗礼和血与火的考验的周恩来,思想认识又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和马骏、邓颖超等一批进步青年组织了觉悟社,并明确“觉悟”的主旨和目标就是“要本‘革心’,‘革新’的精神,求大家的‘自觉’,‘自决’。”他还在《学生的根本觉悟》中,批评那些口是心非的人,当他们高谈阔论的时候,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这些口头禅是从哪里来的,对这种人来说,就根本不配谈什么“实行”和“知行合一”。

用知行统一观指导修身

在1943年重庆南方局同志整风学习中,周恩来专门写了《我的修养要则》以时时自勉,其中就提到“习作合一……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的守则。在修身之中,周恩来特别重视的一条就是经常检讨自己。他认为人之所以犯错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说话做事不多加思考所致,因此,“就经常会出偏差,甚至有时会发生大的错误。”所以,他总是强调要经常联系实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总结经验教训,以利改进和提高。他是这

样要求大家的,更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经常检讨自己,自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已经成了他长期的习惯和作风,也成了他为人处事的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这也是他减少失误和取信于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问题设置:

1、你是怎样理解“知行合一”的?

2、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将如何做到“知行合一”?

3、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检验一下你的某一个“知”是否正确。

相关链接:

达尔文发现“达尔文”

1828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里,一位大学生围着一棵老树转悠。突然,他发现在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里边蠕动,便急忙剥开树皮,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正急速地向前爬去。这位大学生马上左右开弓抓在手里,兴奋地观看起来。正在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大学生措手不及,迅即把手里的甲虫藏到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虫抓到。看着这些奇怪的甲虫,大学生真有点爱不释手,只顾得意地欣赏手中的甲虫,早把嘴里的哪只给忘记了。嘴里的那只甲虫憋得受不了啦,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这大学生的舌头蜇得又麻又痛。他这才想起口中的甲虫,张口把它吐到手里。然后,不顾口中的疼痛,得意洋洋地向市内的剑桥大学走去。这个大学生就是查理·达尔文。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首先发现的这种甲虫,就把它命为“达尔文”。

毛陈冰:“80后”女孩千里走单骑,救人不留名

在一次献血时,毛陈冰得知自己是ABRH阴性血型,在人群中的比例只有万分之三,因稀有被称作“熊猫血”。从此,她格外注意这方面的信息,还加入了名为“一家人A群”的稀有血型QQ群。2007年9月14日,毛陈冰从QQ群中看到一则求救信息:贵州省黎平县29岁的农村孕妇杨昌花,因宫外孕大出血,生命垂危。而她的ABRH阴性血型非常稀有,整个贵州省的血库里都没有,急需帮助。为了远方那个危在旦夕的生命,毛陈冰决定立刻去献血救人。

此前,毛陈冰从未出过远门,但这一次,她在最短时间内计划好杭州到贵州黎平的行程。一到医院,看着病人家属焦急的神情,体重只有44公斤的毛陈冰表示立即要献400毫升血。医生看她身体单薄,又是长途劳顿,只同意抽200毫升。拗不过毛陈冰的一次次请求,也考虑到情况紧急,医生又一次把针头扎入她的手臂。在抽到240毫升鲜血时,毛陈冰出现了虚脱反应,院方考虑到她的安全,才停止了抽血。

其实,在这次献血前一个月,毛陈冰在杭州刚刚参加过献血。按照常规,两次献血至少要间隔6个月。有人曾问毛陈冰:献血时发生虚脱、晕厥,有生命危险,你怕不怕?“当时没想那么多。”毛陈冰说,“如果我有危险,他们也会救我的。”

如今的毛陈冰,已从学校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现在只要一有时间,毛陈冰依然会到省血液中心担任志愿者,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

知行合一创新发展

知行合一,创新发展 总裁、各位领导: 晚上好! 今天我发言题目是《知行合一、创新发展》,与各位共同学习探讨。 随着当前公司变革工作的大力推进,公司提出“内外齐心,破局立规,奋战90天,强基迎新”改革总体战略部署的需要,通过学习3篇文章,对我们提出新要求,每一位管理人员要有居安思危的紧迫感,要有与时俱进的学习积极性,要有知行合一的实干精神。 “知行合一”的解读并不是空洞虚幻的哲学思想,而是实用主义,最适用于公司目前的改革发展阶段,思想认知与行为准则和谐统一,理论与实践交相辉映,培育“言必行,行必果”诚实守信的精神品质。在知行合一的实干精神鼓舞下,企业只有不断进行变革创新,主动适应各种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经济大潮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面对强大的行业竞争对手,我们怎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呢?这最关键的就是公司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抓住改革带来的新一轮机遇,突破思维定式,释放创新激情,拓宽发展空间。以知行合一为导向,让我们每一位员工都紧紧围绕公司提出的“创新发展”理念,在经营生产的每一项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根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宝贵经验认真提 出并推行有利于管理创新、优化流程的一切合理化建议,使公司关键环节能得到控制或改善。只要每天一个小改善,就能提高工作效率效能,最终使公司受益,从而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其次,我们要学会做到“知行合一”,它可以让我们全体员工提升思想境界和综合素养,勇敢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只要我们对上对下言行一致,诚实守信,就可以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得更好,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支持。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我们能形成统一的思想,并付诸统一的行动,就能在改革的大潮中占领先机,获取最后的胜利!“知为行之始”,作为一名管

论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定位与践行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第11卷第7期 2012.(11).7 Industrial &Science Tribune 论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定位与践行 □邵晓光 【摘要】机体的健康有赖于细胞的健康,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其健康与否直接关乎社会机体的健康,而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灵 魂和逻辑起点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准确定位和良好践行则是企业能否保持旺盛发展和长远生命力的根本所在,扭曲或缺失了这个灵魂,企业就失去了“主心骨”,就会迷失方向、甚至危害社会。然而,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定位是一回事, 如何认真遵循与有效践行,做到知行合一则是另外一回事。本文就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定位、作用及如何有效践行提出了一些思考和认识。 【关键词】企业核心;价值观;思想文化;企业文化 【作者简介】邵晓光(1960.4 ),男,黑龙江伊春人;中国建设银行苏州分行;研究方向:党建 一、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定位与作用 (一)核心价值观的定位。任何一个企业无不有其一定的价值观念、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而所谓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企业对价值观念、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高度提炼概括而确定的企业之魂,他体现着企业的根本利益、彰显着企业的价值诉求、 道德标准和社会责任。他是企业处理解决内外矛盾关系的准则。如企业对市场、对客户、对员工等的看法、态度和主张,是引领企业进行一切经营活动指导原则的逻辑起点。世界知名的优秀企业无不推崇和践行着本企业在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所提炼形成的特有的核心价值观。如外企中:美林公司的“客户为本,尊重个人,团队精神,负责的公民感,正直诚实”;杜邦公司的“安全、健康和环保、商业德、尊重他人和人人平等”;摩托罗拉的“高尚的操守和对人不变的尊重;全面的顾客满意” ;联合利华的“以最高企业行为标准对待员工、 消费者、社会和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中国企业中如:中国建设银行的“诚实、公正、稳健、创造”;中国铁建的“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中国电信的“全面创新、求真务实、以人为本、共创价值”;中国人寿的“与客户同忧乐”等等。由此可见,核心价值观实际上是一种企业的“制度精神”;是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内核;是企业赖以立足、借以扩展、得以持续的灵魂。 (二)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对企业来讲,核心价值观拥有着“凝聚共识、规范行为,引领发展”的作用。 1.凝聚共识。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企业的“制度精神”,是影响企业运作的无时限的精神准则,他的提炼定位奠定了企业制度的道义基础,决定了其企业形象,是企业和员工对企业、企业制度和企业精神所形成的一种认同和共识。 2.规范行为。核心价值观界定了企业和员工的行为准则,通过规范约束企业和员工的一系列行为,彰显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 3.引领发展。核心价值观奠定了企业的主导价值,其 “制度精神”无时限地引领着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和发展方向。 二、企业核心价值观扭曲的危害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和企业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坚守的立身之本,扭曲或缺失了这个灵魂, 企业就没了“主心骨”,就会迷失方向,其结果必然会失去公信、失去市场、甚至危害社会。 (一)失去公信。众所周知,市场经济的文化本质就是诚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诚信,不仅是社会和广大用户对企业的要求,更是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首要条件。企业拥有诚信,不仅是企业发展与成熟的标志,也是企业和企业家人格力量的体现。现实中许多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中大都标有或体现着“诚信”的字样,然而,在实际经营过程中许多企业往往并没有真正体现出诚信的行为,甚至在某种情况下反其道而行之, 这就严重背离了企业所界定和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其言行不一的行为将最终让企业和企业家失去社会公信。 (二)失去市场。现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某些管理体制和法治建设方面并不完备,很多投机行为或不规范操作都有可能使人一夜暴富,因此、许多企业和所谓的企业家在巨大利益诱惑面前往往不能坚守企业“诚信”这一市场经济的商业伦理,见利忘义,甚至不择手段,久之必然失去市场,这样的例子可说是不胜枚举。而无论在什么时候都遵循企业核心价值观和商业伦理, 懂得权衡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利弊,知道为了获取更多的钱而如何放弃钱的才是真正的企业和企业家,而这恰是目前中国社会中不少企业和企业家所缺失的优良的内在基因,也恰是这些企业和企业家们所要努力的方向。 (三)危害社会。企业是社会发展的细胞,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他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不仅局限于参与公众所熟知的捐赠、扶贫等各项公益事业,更大的社会 · 491·

再谈知行合一

再谈知行合一 陶行知先生一贯主张教学做合一,今天我又把他的《手脑相长》篇看了又看,现摘抄两首小诗: (一)手脑相长歌 人生两个宝, 双手与大脑。 用脑不用手, 快要被打倒, 用手不用脑, 饭也吃不饱。 手脑都会用, 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二) 滴自己的汗, 吃自己的饭; 自己的事自己干。 靠天靠祖上, 不算是好汉! 陶行知认为,中国人有两种病:一种是“软手软脚病”,一种是“笨头笨脑病”。害“软手软脚病”的人,便是读书人,呆头呆脑的;而一般工人农民都是害的“笨头笨脑病”,所以都是粗手粗脚。一个人要有贡献于社会,一定要手与脑缔结大同盟。然后,能够创造,能

够发明,能够建设国家。 针对这两种脑与手没有力量、因血脉不相联通的病,陶先生也下了两帖药,第一种药名叫“脑化手”,使人人都有脑筋变化过的手;第二种药的名字叫“手化脑”,就是一面用手,一面要有思想。脑筋与手联合起来,才可产生力量,把“弱”与“愚”都可去掉。 的确,知行合一、手脑并用,对我们教育工作者尤为重要。我们教育者往往是高谈阔论、纸上谈兵,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一败涂地。问题出在哪? 行动。我记得清华校园的一块校石上就镌刻着四个字:“行胜于言”,一个行动超过一百个口号,一切人间奇迹都是用智勇双全的手创造出来的。 陶行知先生还有一段话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科学的精神,美术的精神,大丈夫的精神,都不是凭空所能得来的。我们要在“必有事焉”上下手。我们要以“事”为我们活动的中心。研究学问要以事为中心,改造环境要以事为中心,处世应变也要以事为中心。我们要用科学的精神在事上去求学问,用美术的精神在事上去谋改造,用大丈夫的精神在事上去锻炼应变。活一天,走一天;活到老,走到老。

如何让企业知行合一

如何让企业知行合一 摘自《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2016.3 一项高管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企业没有致胜的战略,三分之二的人认为自己的企业不具备执行战略的能力。结果令人不解,于是我们着手研究杰出企业如何弥补战略和执行之间的差距,研究结果出乎意料:既擅长战略又懂得执行的企业并没有遵循各自行业内的普遍做法。这些企业的管理者精于五种跳出常规、与传统相悖的行为: 第一,这些企业致力于打造一种认知。它们避免被困在单一发展思维中,哪怕市场机遇再多,只要没有把握取胜,它们就不会理睬。以宜家为例。宜家始终坚守自己的的认知定位:“为大众创造美好生活。”宜家的每一项举措—从深度研究人们如何在家生活,到自助提货、自助运输和自助组装的节约模式都是为了告诉人们这是一家怎样的企业,它最擅长什么。 第二,许多管理者认为应该学习业内最好的实践经脸,把外界标准当做成功的通径。但我们研究的企业不这么认为,他们把战略融入每天的工作中,设计、打造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能力,与其他企业区分开,然后用独特的方法将这些能力放大。 企业解决执行问题的另一个标准方法是展开结构性改变:重新绘制组织结构图,重新思考激励机制。但是我们研究的企业抗拒颠覆性的重组,并且把自己的文化运用起来。他们挖掘根深蒂固的思维和企业深层行为的力量,利用企业文化而非结构来推动改变。 第四,一家传统的企业或许会为了铺开产业而试着全面压缩成本,但我们研究的企业削减成本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专。它们战略性地梳理资源,在少数几个

最重要的能力上加倍投入,把其他不必要的业务都去掉。 第五,这些企业并不是在尝试做到机敏。它们没有尽可能快地对外做出回应。相反它们通过创造自己想看到的改变来塑造未来。星巴克是一个典型案例。他们的客户们认为自己只想要咖啡,但是CEO霍华德·舒尔茨知道,客户们想要一个除了家和单位以外的“第三处场所”来见面。星巴克在2.2万家店铺的基础上,在它创造的“咖啡和社区空间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些企业的行为需要很多自信,企业高管们避开传统智慧,并不是因为企业不愿墨守成规,而是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和企业战略相关的基本问题上,比如: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选择的价值定位是什么?他们也把注意力集中在执行上:我们什么地方做得最出色、无人能及?我们还需要发展哪些能力?我们将如何绘制蓝图,培养加强这些能力并运用起来?高管们同时考虑这些问题,跟同一个团队进行同一个对话,这样战略和执行才会在每一个决定上紧密结合。

企业价值观和知行合一解读

从台湾高雄燃气爆炸事件谈企业价值观的“知行合一” 小组成员(按姓名英文字母排序): 陈炳强、赖明华、李志强、马泳宇、孙仲潍、游向前、余非2014年7月31日晚,台湾高雄市前镇区发生因石化气泄漏而引发的爆炸。气爆造成当地供电、通讯、自来水和天然气系统严重受损,并造成数万户停电、停气、停水、停话,近百所学校停课。据最新报道,事件已造成32人死亡,300多人受伤。 此次惨痛事故的责任仍未完全厘清。初步判定祸首疑为李长荣化工(荣化)输送丙烯时虽发现管线压力异常,却未及时报案示警,以致丙烯大量外泄酿成惨剧。截至2014年8月29日,已有李长荣化工及华运仓储共九人因业务过失致死和公共危险罪嫌列为被告。高雄市政府也有三人因涉嫌业务过失致死而列为被告。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李长荣化工因为此次事件已经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李长荣化工于8月5日宣布自6日起停工四天。高雄市政府于8日勒令荣化大社聚丙烯厂停工,该厂每天要损失5100万新台币的营收。李长荣化工与美国科腾高性能聚合物的合并交易也宣告破裂。 从公开资料可以看出,在这起事件中,涉事企业荣化等其实非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也在社会公益和教育事业等方面做出过很好的行动和表率。但因何仍会成为爆炸事件的重要责任方,不得不让人深思:企业领导该如何在策划管理企业的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同时,探索发展适合企业发展阶段的先进企业文化,树立既符合高尚的社会道德和商业道德又为企业和成员都接受共享的价值观,并且建立有效机制让所有成员都能理解和接受,即使在压力困境下都能自觉坚持这些价值观而作出正确的应对措施,维护企业与社会的根本和长远利益,而不会面对压力时不知所措或逃避责任,甚至采取损人利己的错误行动危害社会,令企业毁于一旦? 什么是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处理价值关系时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从字面意思而言,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在实践中,这一名词有着更深远的维度和更现实的存在意义。探讨高雄燃气爆炸事件对于企业价值的启示,那我们首先就得弄清楚什么是企业的价值观。 对于价值观的研究和讨论由来已久,但对于企业价值观的研究则为时不长。20世纪8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斯和沃特曼提出,企业总裁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塑造和维持整个组织的价值共识。而且他们强调指出,“事实上,如果一个公司缺乏明确的价值准则或价值观念不正确,

“创新发展,知行合一”——公司企业文化之经营管理理念解读

“创新发展,知行合一” ——公司企业文化之经营管理理念解读篇 随着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大力推进,公司包聪彦总经理向我们郑重提出“创新发展,知行合一”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这是实现中国邮政速递物流体制改革总体战略部署的需要,也是时代进步和公司发展对我们每一位员工提出的本质要求。 搏击,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从全球看,中国邮政速递物流与国际跨国公司UPS、DHL、FeDex等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加之国内民营企业主动挑起行业竞争的严峻态势,我们只有不断变革创新,付出更多、跑得更快、做得更好才有可能超 竞争环境的变化和产业的发展趋势,研究新动向和新思路,更要脚踏实地、身体力行,把事情做实做好。我们追求的是众志成城,全力以赴,每一位员工都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从意识和行动上同步将“创新发展”提升到“知行合一”的新境界。“知行合一”的解读并不是空洞虚幻的哲学思想,而是实用主义,它博大精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面对强大的行业竞争对手,我们怎么才能获得成功赢得胜利呢?这最关键的就是公司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抓住改革带来的新一轮机遇,突破思维定式,释放创新激情,拓宽发展空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与团队一起共同铸就中国邮政速递物流的新辉煌。首先,让我们每一位员工都紧紧围绕公司领导提出的“创新发展”理念,在经营生产的每一项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根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宝贵经验认真提出并推行有利于管理创新、优化流程的一切合理化建议(公司已发出“合理化建议奖励制度”,旨在激励员工为公司发展献计献策),使公司因我们的存在而在某个关键环节能得到 一”,它可以让我们全体员工提升思想境界和综合素养,勇敢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只要我们对上对下言行一致,诚实守信,就可以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得更好,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支持。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我们能形成统一的思想,并付诸统一的行动, 小,朱元璋做过乞丐,但是他的成就比很多懂得更多知识的圣人要大!因为他做了圣人知道但是却不敢做的事情。在现实工作中,可能你没有别人的技能高,但是可能你比别人更懂得变通;可能你没有别人的资源多,但是可能你的思想境界比别人高而吸引更多的朋友相助,这些都是“创新发展,知行合一”的精粹所在。

国内部分知名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国内部分知名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从苏宁的核心价值观,可以明确看出,苏宁电器的核心竞争力源自于社会、企业、员工共成长。苏宁电器,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凝聚力。从李宁的核心价值观可以明确看出,李宁追求运动以及运动背后的精神。企业核心价值观定位,决定了整个企业成长基因的核心,并同企业创始人息息相关。张近东的大气、包容,李宁对运动本质的虔诚,都体现在企业核心文化中。】 宝钢股份的核心价值观:诚信。 宝安集团的核心价值观:资源增值的核心理念;用变的思想认识世界,以和的方法改造世界。 北大方正的核心价值观:爱心创造和谐、理性铸就成长、创新改变命运、激情成就梦想。 长安汽车的核心价值观:学习、创新、敬业、树人。 长虹的核心价值观:崇尚祖国与公司同在;事业与家庭同在;个人与集体同在;竞争与团结同在;务实与创新同在;批评与自我批评同在。 东风汽车的核心价值观:关爱每一个人,关爱每一部车。 菲亚特的核心价值观:秉承创造价值、客户满意和发挥人的价值并尊重人。 凤凰卫视传媒集团的核心价值观:开创新视野,创造新文化。 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不断创造。 国家电网的核心价值观: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社会发展。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价值观:知识图强、求实奉献。 海尔集团的核心价值观:着眼创新,注重品质,尊重个人,一切以顾客为中心。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创造完美,服务社会;敬人、敬业、创新、高效。 红塔集团的核心价值观: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消费者所看重的价值高于企业的利润价值。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以客户的价值观为导向,以客户满意度作评价标准。

知行合一演讲稿

知行合一 两年前我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坐在教室里,学习着酒店管理相关知识,这是我的认知。两年之后,我来到了这里,有知就应该有行,我出发了,开始从前台接待员做起,为成为一名优秀的酒店管理人而前行。思想决定高度,行动决定路途,敢想敢拼,有知有行才能赢。今天的主题——知行合一,就是我奋斗路上最好的的一次壮行。 有人说世界最遥远的距离是知与行的距离,是知道与做到的距离。是啊,知道到做到之间还有很大的鸿沟,而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就是知道又做到,知善而行善,此乃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合一,是明代大儒王阳明先生在五百多年前提出的。那何为“知行合一”?知就是认知与良知,行就是实践与行动,知是行的出发点,行是知的落脚点,知可以让行更远,行可以让知更深,两者相互依存,就是知行合一。那么在人生路途中的你,知道又做到了吗? 知行合一的第一层次就是要“知”。很多时候我们做同样一件事情花费同样的时间和努力,但最后的结果却完全不一样,而这种区别就在于知与不知。比如我刚开始工作时,面对客人不好的态度,甚至蛮不讲理时,由于认知不足,常常会因气馁造成即使做太多还是无法让客户十分的满意。后来,我通过看相关书籍,并积极参加酒店的培训活动,真正掌握了与客户良好沟通的技巧与方法,现在就能够灵活应对客人的各种问题,保证客人对酒店的满意度,这就是知的力量。李尚龙书中有句非常流行的话: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那只是看起来很努力。所以,身为酒店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应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去探索去学习,在平日里多读一些相关书籍,多学一些相关理论,多调研一些其他酒店的特色优势与经验,在学习中求认知,在反思中求良知,在实践中求真知,掌握更多的服务方法与技巧,才能让宾客更满意,让蒸蒸日上的西美更兴荣。 知行合一的第二层次就是要“行”。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所有人都可以轻松接触到大量的微课、方法或学习资料,但是这些信息真正能影响到我们工作生活的则非常有限。很多信息和道理我们都知道,但是要做到就非常难,正所谓知易行难。比如客人退房后如果遇到丢落东西,我们前台与客房应该耐心安抚客人情绪并帮客人去找,帮客人邮寄,但很多时候由于缺乏耐心,亦推卸责任,亦偷懒拖延,知道做不到,导致酒店失去忠诚的客户。又如每当我

知名企业的文化理念

顺丰快递的企业文化理念 价值观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所在,是构建企业竞争优势、稳健发展的支柱,它支撑企业赢得客户和未来。 价值观是顺丰文化的核心,它不仅是员工的共同信念,也是全体顺丰人的承诺与实践。顺丰力求塑造“知行合一”的价值观,让价值观的内涵通过员工的所想、所行体现出来,形成一股精神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企业的凝聚力、竞争力、生命力之中。 在价值观的昭示下,我们希望让正确的处事态度渗透到公司每一位员工的心中,凝聚我们前进的合力,也希望通过员工的一言一行将企业价值观传递给客户,让客户感知顺丰内外一致的品牌形象,让顺丰在服务中改善、完美自己。 顺丰的愿景 成为最值得信赖和尊敬的速运公司 ?我们致力于为员工提供一份满意和值得自豪的工作 ?我们致力于快速、安全、准确地传递客户的信任 ?我们致力于成为速运行业持续领先的公司 ?我们致力于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顺丰的核心价值观 ?首先是一个诚信、正直的人 ?永远尊重人,信赖团队的力量 ?客户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奉献最好的服务 ?做事认真,勇于承担责任 顺丰概况 “1993年,顺丰诞生于广东顺德。自成立以来,顺丰始终专注于服务质量的提升、持续加强基础建设、积极研发和引进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信息技术与设备,不断提升作业自动化水平,实现了对快件产品流转全过程、全环节的信息监控、跟踪、查询及资源调度工作,确保了服务质量的稳步提升。

在持续强化速运业务的基础上,顺丰坚持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围绕快递物流产业链,不断丰富公司的产品和服务种类,针对电商、食品、医药、汽配、电子等不同类型客户开发出一站式供应链解决方案。 截至2015年底,顺丰已拥有约1.5万台营运车辆,以及遍布中国大陆的近1.3万个营业网点。此外,公司目前拥有30架自有全货机,搭建了以深圳、杭州为双枢纽,辐射全国的航线网络。与此同时,顺丰积极拓展国际件服务,目前已开通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澳大利亚、蒙古等国家的快递服务。 多年来,顺丰持续创新,不断铸造高品质服务体验,为客户的成功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持。” 企业愿景: 成为最值得信赖的,基于物流的商业伙伴。 核心价值观: 成就客户 客户为先,创造极致的服务体验;随需而变,成就卓越的客户价值 创新包容 以创新之心,探求未知之路;以包容之道,佑护创新前行 平等尊重 平等相待,视对方为另一个自己;彼此尊重,用倾听和理解接纳他人 开放共赢 拥抱变化,在开放中寻发展;求同存异,在合作中赢未来 诚信基本准则: 行为准则: 诚实正直,信守承诺 诚信底线: 不作假、不欺瞒 不损害客户及公司利益 不损人利己、不以公谋私 不轻言毁诺,不失信于人

知行合一-演讲稿

知行合一 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又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还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而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思念,却还得故意装做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更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思念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而是用自己冷漠的心对爱你的人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亲爱的你觉得世界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呢? 我觉得世界最遥远的距离是知与行的距离,是说到与做到的距离,是承诺与履行的距离。作为建设银行的员工,它的繁荣兴旺离不开我们的勤劳实干,而勤劳实干必须要做到知行合一。 那么知行合一是什么呢?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王明阳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王阳明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知决定行,行落实知,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知行合一的意思是知和行根本就是一个东西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个东西。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说的可能有点绕,举个例子,中国作为礼仪之邦,不管是古代的六礼、七出、三不去,抑或是略显糟粕的三从四德还是现代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无不教导着礼怎样做,耳濡目染众人多少都知道一点,可这些意识存在于脑海里就算懂礼了吗?反之那些每天能做到却不知道算做礼的范畴是不是又算不懂礼呢?答案是否定的,当你认知了礼,你就必然会去做到,你若只停留于嘴口之间,便不算真的认知了礼。 王阳明所谓的“知行合一”,最开始是停留在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的关系方面,是要使良知时刻关照着人的行为和心理,使人不会失其本心,不会让意志为外物所动摇,沦为外物的奴隶。他的这一理论对于对于当下我们实际工作、对于我行发展又有怎样的借鉴呢?(我觉得要做到两点:) 坚持知行合一,我心有主。银行的风险控制是一个永远不能忽视的话题,就像一个水库蓄水量的多少不仅在于它的高度以及宽度,更在于周身是否有漏水的可能。换句话说能把内控合规做好,其实也就为我行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法学领域,不作为也是一种行为。要实干兴行,必须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面对金钱、权力、美色的诱惑,要算好经济账、事业账、感情帐,面对高息借贷、大额博彩、过渡资金、代客交易等违规行为要坚决彻底地大声说”NO!”(粤语代替) 坚持知行合一,贵在落实。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空谈费事,实干兴行”,似赵括纸上谈兵只能沦落衰败,唯有真抓实干才有走向兴旺。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金融改革的浪潮滚滚袭来,对于我行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只有把满腔的热血和全情的精力投入到关注每一次接待客户是否使用了更加标准的手势、是否布置了更为舒适的环境、是否绽放了更为迷人的微笑、是否呈现出更为专业的营销,只有这些实实在在地做好做到位了,才能不断拓展业绩,更上一层楼,才能完成为客户提供更好服务,才能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才能为员工搭建更广阔平台,才能为社会承担更全面企业责任。

知行合一,才是品牌的终极目的!

知行合一,才是品牌的终极目的! 一、增长方式的困境 回顾中国养殖和动保行业的变迁历程,可以看得见的是整个行业的螺旋状上升,从刚开始的供不应求到后面的渠道为王,直至如今的充分竞争时代,不得不说,每一个时代都会让一批企业脱颖而出,成为市场的弄潮儿,但也有一些企业后知后觉,恍然回首却已经举步难行。正如张泉灵著名的那篇演讲:“当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在时代的浪潮下,许多企业的现实困境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第一,新的模式不断涌现,老牌企业危机重重。举个例子,在这次疫病的冲击下,中兽药、微生态等新型概念迅速崛起,化药市场受到冲击,养殖趋势的飞速变化让许多企业在调整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太多问题,可以肯定地说,这种变化在未来还会越来越多。 第二,营销力开始触顶。传统营销模式下,团队的“天花板”已经接近触顶。且不说营销团队的老化,在面临新的养殖形势变化时,整个团队“斩不断”的是过往成功带来的固有经验,“合不拢”的是因为理解不同,团队之间难以协同作战,“连不通”的是各个部门所做的贡献很难围绕着一个“目标”去给顾客留下一个总体印象。 除此之外,对于新产品投入的成本增加,新品入市的营销难度也逐渐递增,种种难题让企业企业负重前行、举步维艰。在大竞争环境中,你看自己“重如泰山”,而顾客对你的感知却“轻如鸿毛”,当替代品蜂拥而至时,唯一能在顾客心智端较量的,只有品牌。 二、企业如何“做自己”? 在瞭望者以前的文章中,我们提出过一个理念——“做品牌,就是做自己”。这种“做自己”,第一要能激发出顾客需求,获得顾客认同从而真正产生出购买力;第二要满足竞争需要,要创造出对手没做的差异化价值;第三则是要发挥自身特长,即企业本身具备相应能力去实现这个价值。这些话,听起来很空,但却是能

践行“求实创新 知行合一”实施方案

贵州航空职业学校(独山县中等职业学校)践行“求实创新知行合一”校训实施方案 校训是学校的灵魂。校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宗旨,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一、校训的作用 (一)评价作用 校训对师生的行为规范有指导意义,它向所有师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校训往往设置在学校最为醒目的地方,使每一个师生经常性的看到它,受其潜移默化的心理脉冲,久而久之,逐渐受其感染,慢慢化为自己的内在价值尺度,并以此来自觉地衡量自己的行为,直至最终依据这一价值尺度来及时调整和校正自己的行为。 (二)导引作用 校训是对历史悠远的文化沉淀的提炼,反映了一所学校长久的办学传统,当前的办学目标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它无疑对人有一种巨大的感染作用,尤其是在长时间后,它会逐渐内化为学校师生的一种心理因子,赋予他们一种文化精神,主导他们的一言一行,充分实现自我。 (三)激励作用

校训本身具有巨大的召力,鼓动力,如中国人民大学的“实事求是”,自身就是一个号角,具有很大的感染作用,都能很大程度上激励人们。因此,校训无论是内化为一种自在的评价标准,还是内化为一种自在的引导,最终都要落实到实实在在的激励行为上来。 二、“求实创新知行合一”作为校训的理由 校训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体现学校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之所以会选择“求实创新,知行合一”也正是因为其契合了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 求实创新指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追求新高。求实是一种态度,是讲求实际、实事求是。求实精神是中华文明的基石,是中国人民最珍贵、最精致的思想精髓。而创新则是一种方法和手段,在知识经济大跨步前进的今天,创新己然成为了一种核心竞争力,是个人成才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此外,创新也是教育发展的规律。要使学校的发展同步于时代,并不断地取得进步和发展,必须在继承和发扬求实精神的基础上强调创造力的开发,强调培植求实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一所学校、一个国家的重要标志。以“求实创新”作为校训,直接体现出了学校对于培养适应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重视。

知行合一议论文

知行合一作文 知行合一作文(一) 知行合一,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我们常常会说知行合一、行胜于言。但这些还仅仅停留在话语上,没有化为我们切实的行动,没有化为我们学习、生活、工作的指南。但老实讲,这一条是中国文化的重点,也是中国教育文化的重点。《中庸》里有一句话:“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简单的意思是说:有一些人道理听明白了,遵道而行了,却因为气力的原因,结果就半途而废了,而我(孔子)却不会停下来。讲作文的时候,一些妈妈讲:道理都明白了,但做起来就好难啊!这是一个问题。在生活中、工作中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道理都明白,但就是不去做。即使做了,也是半途而废。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思想上、意识上首先要明白要搞懂。思想上意识上搞懂了,还仅仅是开始,如果没有行动,思想上意识上的懂,那也只是半懂,或是懂。正所谓:知而不行,尤如不知。 在《论语》中,孔子曾经承认过,自己在识人方面有过失误。他说自己起初在察人的时候,是听其言,信其行。后来纠正了这个观点,对一个人的认识,要听其言,观其行。我们通常都会犯这样的错误:一是喜欢聪明的人,而不太喜欢相对较笨的人。二是喜欢通过一个人的语言,来判定这个人是聪明还是愚笨。这样识别人、断定人,往往会造成很大的误判。看一个人语言的表达、思想上的认识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还要看行动上是不是得力,是不是能佐证其思想、意识。不能简单地凭一个人语言的表达,来断定一个人的好坏智愚。 有一些妈妈讲,道理都明白了,但做起来好难啊!这话跟没说一样。道理都明白了——似乎是想否认自己很笨,但做起来好难啊——似乎又在否认自己很聪明。反过来讲,道理都明白了——就是在说自己很聪明;但做起来好难啊——其实在进一步证明自己很愚笨。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个有成就的人,绝不是仅仅从思想上明白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往往是实施行动的人。正所谓:心动不如行动,也是这个道理。而我们往往犯的一个低级的错误就是: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但就是不在行动上加以实施。我们在生活中知人识事,也会犯一个简单而低级的错误,对别人、对外物,我们常常是听其言,信其行;对自己呢,则常常是讲其言,不去行。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就有了三个欺:自欺、欺人、被人欺。我们通常用英语讲:justdoit,而不是说justthinkit,也是充分地说明了行动的重要性。想得有多深、想得有多妙,但不能转换在行动上,那是一点意义也没有的。正如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无论他写出多么高深的游泳理论、教材,这样的理论与教材,也是没有用的。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从知与行的观点来看,愚公的愚——愚在没有搬家,而是搬山。智叟的智——智在他确实有理由,认为这样的搬山行为是愚蠢的。但是反过来讲,最后的结论证明:愚公不愚、智叟不智。那是因为愚公聪明就聪明在行动,而智叟的愚,就表现在光是脑袋灵光、嘴皮滑溜,却没有行动。所以讲,不要光是停留在思想上、意识上的智,也不要仅仅是停留在嘴头上的知,要把思想上、意识上、嘴头上的智与知转化成行动上的智。这是聪明人的做法。

改革创新要坚持知行合一

改革创新要坚持知行合一(声音) 《人民日报》(2015年02月04日05 版)蓝图再美好,不落实就是“空中楼阁”,改革定了方案就必须铆足劲去推动实施,做到改有所进、改有所成,切不可心动而不行动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区域之间的竞争,不再是简单地比总量大小、比速度快慢,更多地聚焦在调结构、转方式、抓改革、促创新上。这是发展大势,也是历史必然,带有普遍规律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坚持“知”和“行”两方面同时努力,既以“知”促“行”,又以“行”促“知”。长沙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要在更高层次的区域竞争中走在前列,必须坚持知行合一,大力提升推进改革创新的理念和能力。 要知之透彻,必须转变改革创新的理念。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是支撑发展新常态的两大新引擎,好比汽车的发动机是否强劲有力,首先在于设计理念。长沙要在更好更快发展中下好改革创新这盘棋,必须吃透上情、深谙市情、读懂民情,学习借鉴国内外城市的先进经验,在理念上更上一层楼。有三种理念至关重要,即法治化理念、国际化理念和现代化理念。在改革攻坚期、发展机遇期、社会风险期三期叠加的今天,如何以法治理念夯实执政根基、用法治精神管理市场经济,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必须让法治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共同信仰,内化于心,外塑于行,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高度自觉。长沙要走向世界,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积极转变理念,以开放促改革,接轨国际经贸规则,培育合作竞争新优势。同时,在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上,墨守成规是没有出路的,要坚定地走现代化之路,牢牢树立人本理念,打造智慧型城市。

践行知行合一价值观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

践行知行合一价值观做合格的共产党员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抓手,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只有“以知促行,知行合一”,方能做一名合格的中共党员。 无规矩不成方圆。守规矩是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党纪国法的红线绝不能逾越。规矩从何而来?党章给了党员明确的答案。党员领导干 部只有深入学习党章,把学习党章作为必修课,领悟其深刻内涵,才能“知其所为,知其所不为”,带头遵守党章各项规定,严于律己,严守党风党纪,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践行党员职责中,争做“口的巨人,行的高标”,处处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引领身边的党员干部群众争做爱党、护党、为党的社会主义忠诚卫士。 一、为什么必须高度重视和着力解决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问题 坚定理想信念是必须高度重视和着力解决的时代课题。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始终贯穿着高举理想信念精神旗帜不动摇这样一条主线。习总书记之所以反复强调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原因就在于,坚定理想信念必须作为当前着力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当前,我们正处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关键阶段,面临着不断变化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应对风险挑战,才能把握正确方向。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国的国情在不断发生深刻变化,国家进入了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和增长速度换档期,改革和发展进入到了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前进过程中面临着众多的问题,还有不少困难和矛盾。这些困难和困惑,会使一些党员干部在内心出现波澜,严重的会对党的指导思想发生信仰危机。所以我们要跟紧党的指挥,坚定信心,不给消极懈怠的负面心理留有可乘之机。

企业文化落地方案67238

《企业文化如何落地》项目工程方案 决定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强大、能否成功的核心因素,是她的软件,而不是她的硬件。 所谓的软件,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就是指由她的经营理念和经营行为习惯等无形要素而构成的企业文化。 任何一个团队的改变和提升,本质上都是一种团队文化的改变和提升。(该方案不是一个简单的培训,而是一个系统化的咨询落地工程) 第一章专题简介 企业的竞争,就是一种文化的竞争,是一种团队文化的竞争。 任何一个卓越高效、上下同欲的职业化的团队形成,都有两大特点:第一,它是一个由多个组织要素共同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系统工程, 第二,它是一个持续导入、持续塑造、持续提升的长期工程。 之所以说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因为一个卓越的团队形成需要许多个条件、许多个管理系统来共同支撑,没有这些系统的支撑,所谓的团队文化建设就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之所以说它是一个持续导入的长期工程,是因为一个真正卓越团队文化的打造,必须要经过长期的塑造和培育,逐渐形成一个卓越强势的团队文化。换言之,一个真正卓尔不群的团队组织,必须要通过卓尔不群的团队文化来塑造、来体现。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今天所推出的团队文化建设才称之为是一个系统化的团队文化落地工程,我们的团队建设才称之为是打造团队文化有效落地的支撑系统。 我们通过团队文化来完成团队建设,才能真正做到正本清源; 我们通过团队的支撑系统来完成团队建设,才能真正实现标本兼治。第二章、十大病态的团队文化介绍: 1、团队缺乏动力,成员缺乏向心力,管理者缺乏感召力; 2、有制度但执行不力,有执行但缺乏活力; 3、管住了人但却管不住心,制度很多但对策更多; 4、文化挂在墙上,不满憋在心里; 5、真正的人才留不住,能留住的是人不是才; 6、企业战略很宏大,员工的工作很消极; 7、员工想法很多,领导听到的不多; 8、企业危机很多,员工着急的不多; 9、领导干着下属的活,下属想着家里的事; 10、培训时感动激动,培训完一动不动; 第三章产生病态团队文化的五大原因: 1、团队目标不明确,团队愿景不共享,组织战略不清晰,没有形成良好的目标驱动的发展模式; 2、领导力缺失,表现为信任缺失,感召力缺失,凝聚力缺失; 3、在团队建设与团队管理上,缺乏系统化的提升与建设,没有形成与企业战略匹配的组织文化;

“创新发展,知行合一”公司企业文化之经营管理理念解读篇

“创新发展,知行合一”公司企业文化之经营管理理念解 读篇 “创新发展,知行合一” ——公司企业文化之经营管理理念解读篇 随着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大力推进,公司包聪彦总经理向我们郑重提出“创新发展,知行合一”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这是实现中国邮政速递物流体制改革总体战略部署的需要,也是时代进步和公司发展对我们每一位员工提出的本质要求。 国内外无数企业的成功经验证明,企业只有不断进行变革创新,主动适应各种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经济大潮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商海搏击,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从全球看,中国邮政速递物流与国际跨国公司UPS、DHL、FeDex等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加之国内民营企业主动挑起行业竞争的严峻态势,我们只有不断变革创新,付出更多、跑得更快、做得更好才有可能超越竞争对手。创新是企业的永恒主题,企业的所有变革创新工作,最终将落实到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综合实力、提升竞争力方面。企业既要根据竞争环境的变化和产业的发展趋势,研究新动向和新思路,更要脚踏实地、身体力行,把事情做实做好。我们追求的是众志成城,全力以赴,每一位员工都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从意识和行动上同步将“创新发展”提升到“知行合一”的新境界。“知行合一”的解读并不是空洞虚幻的哲学思想,而是实用主义,它博大精深,最适用于公司目前的改革发展阶段。思想认知与行为准则和谐统一,理论与实践交相辉映,培育“言必行,行必果”诚实守信的精神品质,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赋予“知行合一”在企业现代化管理中更深的文化内涵和更鲜明的文化特色,我们要虽知其难而行之,以良知为基础,大智慧行事。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面对强大的行业竞争对手,我们怎么才能获得成功赢得胜利呢,这最关键的就是公司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抓住改革带来的新一轮机遇,突破思维定式,释放创新激情,拓宽发展空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团队一起共同铸就中国邮政速递物流的新辉煌。首先,让我们每一位员 1 工都紧紧围绕公司领导提出的“创新发展”理念,在经营生产的每一项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根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宝贵经验认真提出并推行有利于管理创新、优化流程的一切合理化建议(公司已发出“合理化建议奖励制度”,旨在激励员工为公司发展献计献策),使公司因我们的存在而在某个关键环节能得到控制或改善。只要一天一个小改善,三天一个大改善,就能提高工作效率效能,最终使公司受益,从而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其次,我们要学会做到“知行合一”,它可以让我们全体员工提升思想境界和综合素养,勇敢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只要我们对上对下言行一致,诚实守信,就可以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得更好,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支持。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我们能形成统一的思想,并付诸统一的行动,就能在改革的大潮中占领先机,获取最后的胜利~“知为行之始”,作为一名管理干部,应首先带头以身作则,加强执行力,认真率领团队成员围绕公司既定的目标任务开展一切工作,把工作责任及时具体落实到岗到人;“行为知之成”,作为一名基层员工,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很好地完成领导分配的每一项工作任务,并为领导的日常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我们不要惧怕自己实力的弱小,朱元璋做过乞丐,但是他的成就比很多懂得更多知识的圣人要大~因为他做了圣人知道但是却不敢做的事情。在现实工作中,可能你没有别人的技能高,但是可能你比别人更懂得变通;可能你没有别人的资源多,但是可能你的思想境界比别人高而吸引更多的朋友相助,这些都是“创新发展,知行合一”的精粹所在。

价值观管理:知行合一的艺术

[医药培训圈]价值观管理:知行合一的艺术 价值观多样化与组织选择单一性的矛盾 在管理理论的演化史上,价值观管理被认为是一种新兴的战略管理工具,其目的是取代20世纪20年代初期盛行的指令管理、20世纪中期至今仍然盛行的目标管理,以适应21世纪以来对管理的一系列密切相关的挑战:客户对服务越来越高的期待,高技能员工对自主性的期待,对促进型而非控制型领导风格的需求,以及更加扁平和灵活性的组织架构的要求。商业环境越来越复杂和不确定,越来越失控,也在这种失控中孕育出新的创造力。如凯文·凯利在《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解决》中所说:“人造世界就像天然世界一样,很快就会具有自治力、适应力以及创造力,也随之失去我们的控制。”复杂的商业环境中,自上而下的指令难以有效指挥一线的行动,甚至目标也难以确定。这时候就需要价值观管理发挥作用,在理念上统一组织成员判断是非的准则和采取行动的方式。 根据社会心理学家Schwartz和Bilsky的定义,价值观是超越具体情景,关于理想状态或行为的理念;它按照重要性排序,并引导着行为选择,事件的评价。这个定义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价值观所做的较为经典的定义。但是,单凭这个定义本身,并不足以帮助我们理解价值观对组织管理的意义。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价值观对组织管理的意义,我们需要借助西蒙的决策理论来对价值观进行更深入的理解。西蒙认为,组织给在组织中的人指定了一个价值体系,规定了什么是“正确的”决策,从而建立了组织中管理决策的理性和秩序。也就是说,我们对价值观的理解和组织决策是不可分离的。在组织的复杂情景中,每一个大大小小的决策都有无数种可能性,价值观能够帮助组织中的个体,按照一致的标准来做出决策。 价值观是一个人深层的理念,其种类也是纷繁复杂的。仅以跨越不同文化的普世价值观而言,就有十大类之多,包括快乐、激情、自主、博爱、仁慈、一致、传统、安全、权力、成就。若要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乃至不同组织情景的价值观,种类就更难以穷尽。例如,有学者探索出中国人的10种价值取向,包括社会和谐、仁爱友信、开拓创新、成就权力、中庸传统、安居乐业、家庭美满、快乐人生、人情关系和平等自由。 然而,无论有多少价值观可以供一个组织选择,组织总会对价值观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最重要的价值观总是有限的。价值观的排序和选择,决定了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比如服装品牌Zara以“快时尚”而著称,它能够快速推出时尚漂亮并且价格低廉的服装,但是质量并不是很好。在Zara的价值观体系里,快速、时尚是最重要的,质量的重要性就要靠后。 关于价值观管理,最大的难题是知和行的统一。儒家哲学体系两年多年的演变就是一场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价值观从理念到实践落地的实验。现实中,我们常常能见到组织所声称的价值观和组织成员实际决策和行为中所秉持的价值观毫无关系。 塑造从文本传播到业务流程的知行统一体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