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咕咚 教案设计

20咕咚 教案设计

20咕咚 教案设计
20咕咚 教案设计

20 咕咚教案设计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导入:小朋友们,在森林里的蘑菇屋内,住着一位可爱的朋友,他是谁呢?(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只小兔子)他和朋友们正在开音乐会呢,听这是什么声音......

呱呱呱,呱呱呱。生:青蛙叫

嗡嗡嗡,嗡嗡嗡。生:蜜蜂飞

哗哗哗,哗哗哗。生:大雨下

你发现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点吗?

听!这是一种什么奇怪的声音?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咕咚”这两个字的特点,发现规律。(都是口字旁的字)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3.大家看小兔子听到这声音时的表情,想到了一个什么词语?(吃惊、害怕等)小兔子为什么害怕“咕咚”?让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真听老师范读课文,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学生圈画生字:咕、咚、熟、掉、吓、鹿、逃、命、象、野、拦、领。

3.课件出示生字,同桌之间可以用喜欢的方式交流生字。

如: (1)你读一个字,我读一个字。 (2)抢答读字,看谁读得准确。

4.学生汇报后,教师指导难读、易错的字音。

(1)翘舌音:熟shú。 (2)后鼻音:咚dōnɡ、命mìnɡ、象xiànɡ、领lǐnɡ。

(3)整体认读音节:野yě。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6.生字宝宝把他的词语朋友请来了,出示课件,我们一起来和小青蛙来闯关,读词组。指导理解“热闹”,并练习说话。

7.词语宝宝们有躲进课文中,你还会读吗?生读课文。

8.出示句子:

(1)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2)正好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过渡:小朋友们太棒了,希望你们在学习课文时表现得更加出色。请小朋友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思考:“咕咚”到底是什么?课文来了几个小动物?他们分别都是谁?读后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一位代表汇报。

2.生汇报。(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一)渲染气氛

1.以读代讲学第一自然段

“咕咚”是什么?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师:咕咚(轻)是吗?

生:不对。师:为什么?

生:理由:

(1)因我得木瓜成熟了,会很重,所以掉下来的声音会很响。(2)因

木瓜是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声音很重。

3.你真会思考,指导朗读。(反复练读:还不够高,还不够重...

(二)扶着学第二自然段

1.小兔子听到这么大的动静,会有什么反应呢?在第二自然段中找。读

出示: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小猴子看见了,问他为什么跑。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2.是呀,小兔子吓得都—学生接:拔腿就跑。

3.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小兔子的害怕读出来?指名读。

4. 还有同学补充吗?兔子除了逃跑,他还说了什么?

出示句子: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5.圈动词:小朋友,你能找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吗?用笔将它圈出来。(“跑”“叫”)

6.谁能加上动作来读一读,想象着小兔子一边跑一边叫害怕的样子。

7.再读,谁再来试一试,读出可怕极了。

8.是呀,课文文就是用一个词语将两个动词连在了一起。(出示:一边……一边……)板书:一边……一边……

师:你能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吗?

四、方法识记,指导书写

过渡:小朋友们表现得真棒,生字宝宝都想大家了,赶快来打声招呼吧!

1.出示:吓怕跟都家羊象指名读

2.观察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3.如何记他们呢?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课件出示:

(1)跟。

①引导学生说一说如何记住这个字,利用字族识字的方法记忆。

②指导学生观察“跟”的特点,它的笔画较多,需要注意右边是“艮”。

③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书空、描红,每字对比书写两个。

④组词,说话。

(2)象羊

谜语:撇刀头下一扁口,一撇穿口往外走,弯钩里面两小撇,一撇一捺在外头。

①出示谜底:象

②教师引言:“象”是个象形字,本课还有一个象形字“羊”,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象”字和“羊”字的演变过程。

(课件出示字的演变

过程)

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指出注意的地方:“象”中“口”里的撇是一笔写下来的,“羊”三个横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④组词:盲人摸象、气象万千、

亡羊补牢、羊肠小道。

5.范写,强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关键笔画书写

6.学生描红、临摹。教师播放音乐、指导书写、提示学生书写姿势。

7.学生展示、师生评议。

五、课堂小结,总结收获

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一起闯过“神奇果树林”“课文堡垒”和“书写大赢家”三个关卡,既认识了12个生字,又能把生字写得漂亮、端正,大家真棒!那课文中,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故事的结果怎样呢?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和小兔子一起探索“咕咚”的秘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字词

1.教师激励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同时随机指导学生抓住个别词语说一句话。

2.导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什么是“咕咚”吗?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这篇课文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秘之旅。(课件出示:咕咚。)

二、深入感知,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图文结合学习,本课共有四幅图,要求学生指出每幅图和哪些自然段相对应。

(一)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图1),引导学生说出这幅图上的内容。(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体会小兔子害怕的心理。学生可以结合图片理解重点词语,也可以通过表演动作来理解。

3.指导学生观察“吓、掉”两个字,加深记忆。

4.教师提问:小兔子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5.指导朗读:“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二)阅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2)引导学生接着观察图上的内容。(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狐狸、山羊、小鹿也跟着跑起来了。)

2.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

3.指导朗读:“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啦”和“快跑哇”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4.过渡:小猴子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课件。)

5.指名汇报:这一自然段中“大伙”都有谁,他们是如何做的。(有狐狸、山羊、小鹿。他们也跟着跑起来,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6.课件出示“鹿”的字理演变图,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都知道哪些鹿。(梅花

鹿、驯鹿等,也可课件出示几种鹿的图片。)

7.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

8.引导学生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课件出示话语。)(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他们来了;其他的动物以为“咕咚”吃他们来了。他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课件出示“逃”,引导学生说出以“兆”为字族的字,如:桃、挑、跳等,并一起总结儿歌加以区分。“兆”字加“提手”,挑三拣四挑不够;“兆”字加“足字”,跳来跳去真快活;“走之”伴“兆”字,赶快逃走藏起来;“木”和“兆”字做朋友,鲜桃结在树枝头。

10.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1.过渡:就这样,很平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这么庞大的动物也跟着跑起来。

(三)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图3)引导学生猜猜图中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指名读第五自然段。(野牛拦住了小动物们,讨论“咕咚”。)

2.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野牛”,扩词“野”,认识“里字旁”。

3.指名演示“拦”的动作,体会“提手旁”的字的用法。

4.说话练习:指导学生用“先问……再问……最后问……”的句式,表答野牛的问话。

5.引导学生体会野牛问话的语气。(野牛说的话的语气应不慌不忙。)

6.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四)阅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出示图4)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幅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师生齐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3.教师引问: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其实“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大家都笑了,为什么都笑了?(他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十分可笑,所以笑了。)指导学生再读,读出可笑的语气。

4.引导学生说出“熟”的反义词是“生”。

5.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小动物们都会想些什么?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偏听偏信,遇事会多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三、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再次看图,回顾整篇文章,思考从中有怎样的收获。

2.引导学生和文中的小动物进行对话,并模仿表演。

3.最后引导学生知道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四、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1.出示“花瓶开花”游戏:“吓、怕、都、家”。

2.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呢?(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儿歌等方法。)

3.观察字形,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4.师范写,生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注意学生写字姿势。

5.展示学生的字,生生互评。

6.用生字组词,说话。

五、课堂总结,领悟道理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小兔子了解了“咕咚”的真相,希望我们以后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时,一定要动脑筋想想或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这样,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板书设计咕咚害怕、逃跑——————笑了遇事要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教学反思首先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采用创设一个童话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什么是“咕咚”,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其次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教师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自学,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并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意思说出来。最后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

第20课《咕咚》优秀教案(含反思)

20咕咚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中,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如部件组合法、字理识字法、字族识字法、谜语等,通过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自主识字。同时采用指导观察法,充分利用插图,以图带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整个环节以朗读贯穿始终,加深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导入:同学们,在森林里的蘑菇屋内,住着一位可爱的朋友,(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只小兔子)大家看小兔子的表情,想到了一个什么词语?(吃惊、害怕等)听,他在说什么呢? 2.课件播放并出示小兔子的话:小朋友们,“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3.教师导学:小兔子为什么害怕“咕咚”,“咕咚”又是什么?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咕咚”这两个字的特点,发现规律。(都是口字旁的字)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因此,运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创设愉悦、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既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闯关,认识生字 1.教师设置闯关游戏,(课件出示:咕咚探秘之旅)第一关——“神奇果树林”。要求:认真听老师范读课文,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自己拼读,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圈画生字:咕、咚、熟、掉、吓、鹿、逃、命、象、野、拦、领。 3.引导学生利用字卡,同桌之间可以用喜欢的方式交流生字。如: (1)你读一个字,我读一个字。 (2)抢答读字,看谁读得准确。 4.学生汇报后,教师指导难读、易错的字音。 (1)翘舌音:熟shú。 (2)后鼻音:咚dōnɡ、命mìnɡ、象xiànɡ、领lǐnɡ。 (3)整体认读音节:野yě。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6.出示课件,开始闯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出一名同学,读果子树上的字宝宝。

二年级数学欣赏与设计教案

《认识图形》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课型新授学习内容欣赏与设计主备人杨彩虹 学习目标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几何图形。 2.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3.感受图形的美,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学习重点欣赏用基本图形构成的美丽图案,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 学习难点形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学习准备方格纸、彩笔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活动 集体备课复备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 (学生仔细观察) 问:这幅图像什么? 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2同学们,我们认识哪些图形? 生: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四边 形、五边形、六边形、圆形等 3你知道怎么辨别这些图形吗? 回答出图形的特征。 4揭题、板书:欣赏与设计 二、新课 (一)欣赏图案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美丽的图案,请同学们欣赏欣 赏。 1、教师出示第一幅图,学生欣赏一分钟。 (仔细观察)

教学活动问:你看到了什么?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这些图形是怎样组合的?有什么规律? 这幅图案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指名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2、接着出示第二幅图,学生欣赏一分钟。 这幅图案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3、接着出示第三、四、五、六幅图,学生分别予以欣赏并分析。 (指名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二)、设计图案 1、师:刚才我们欣赏了几幅美丽的图案,那你们想自己来设计吗?下面我们就来自己设计。 2师:在设计之前先想一想你打算用什么图形,什么颜色,怎样来组合,可以仿照着老师的图案来设计,有自己独特设计方法的当然更好。想好之后再动手来画。 师:我们要看看谁设计出来的图案最美丽、和谐,最独特,与众不同。(自己设计图案) 三、小结、评价 (展示作品,并予以评价) 四、收货回顾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 欣赏与设计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导学反思

小班语言教案设计方案设计意图大全

小班语言教案设计方案设计意图大 全 幼儿语言对幼儿的成长非常重要,它不但會影响幼儿的正常表达,而且会对幼儿以后的智力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小班语言教案设计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小班语言教案设计方案1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理解故事《一朵云帽子》,学习故事中的对话。 2、通过观看图片和表演活动,理解小鸟把云帽子给太阳公公戴的原因。 3、体验与朋友交流和关心他人的欢乐。 活动准备: 故事《一朵云帽子》的幻灯片,小鸟、太阳、云帽子、小草、小花、大树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谈话,引出主题。

1.师:谁来说说看你身上穿的是什么衣服?(裙子、短袖、短裤等)什么季节才穿裙子、短袖和短裤的呢?(夏天) 2.师:夏天外出的时候,太阳照在身上很热很热,我们该怎么办呢?(戴帽子、撑伞等)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一朵云帽子》。 二、欣赏故事,初步感知理解故事内容。 1.,师:图上有什么?(小草、小花、大树、云帽子)小草、小花、大树的心情怎么样?(很开心、很高兴等)在观察完图片后,教师讲述幻灯片一的内容。 2、出示幻灯片二,师:这幅图上小草、小花、大树的心情怎么样?(不开心、不高兴等)它们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它们很热)那么请小朋友猜猜看,当小草看见云帽子时会说什么话?(幼儿回答)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小朋友有没有猜对(教师讲述小草说:我戴、我戴)小花又会说什么话呢?大树呢? 3、出示幻灯片三,师:图片上的太阳公公怎么啦?(流汗了)它为什么会流汗呢?(热)瞧!谁飞来了?(小鸟)那小鸟看见太阳公公流汗会说什么话呢?(幼儿回答)我们来听听看,小朋友有没有说对(教师讲述画面内容) 4、出示幻灯片四,师:太阳公公戴上云帽子后有没有流汗了呀?(没有)教师讲述图片内容。 三、教师打开幻灯片,带领幼儿讲述画面内容,在讲述对话的地方,采用放慢速度和等待的方式,引导幼儿大声的跟述。

大班艺术蚂蚁和西瓜教案及设计思路

大班艺术《蚂蚁和西瓜》教案及设计思 路 一、活动背景 《蚂蚁和西瓜》是一本极富于趣味性的图画书。漫画似的夸张,和简单的线条,让这本书从头至尾都散发出一种轻松、幽默的味道,很受孩子们的喜欢。于是,我们挖掘绘本中教育因素,结合语言、艺术领域开展相关的活动,本活动设计侧重于艺术领域的绘画活动,通过绘本的阅读帮助幼儿理解画面的主要情节,观察角色的动态、表情,以及背景,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蚂蚁与西瓜间所发生的故事展开绘画活动,运用线条符号添加,增加蚂蚁动态的表现,使画面更生动,形象。 二、活动设计 活动名称:《蚂蚁和西瓜》 活动目标: 1.回忆绘本故事《蚂蚁和西瓜》的主要情节及绘本中蚂蚁的各种表情和动作,感受绘本色彩简约、情趣生动的美。 2.尝试用剪贴的方法制作西瓜,大胆想象,用简单的形象表现蚂蚁的各种动态。

3.体验用不同的绘画方式作画以及创意绘画带来的愉悦感。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你们还记得昨天看过《蚂蚁和西瓜》的故事吗?故事里的小蚂蚁发现了一块大西瓜,为了把大西瓜搬回家,他们想出了各种办法,最后,他们还把西瓜皮当成了一个西瓜大滑梯呢!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你喜欢故事里哪只小蚂蚁的样子呢? @_@我是分割线@_@ 二、故事回忆,欣赏幻灯片。 1. 师: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蚂蚁和西瓜》的故事吧! 2.集体阅读故事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小蚂蚁们又热又渴,出门找水喝,他们惊喜地发现了一块大西瓜,便迫不及待的爬上大西瓜尝了起来。“真好吃啊,咱们把它搬回家吧!”一只小蚂蚁跳下来,伸开了胳膊,蹬开了两腿,咬着牙使出了浑身力气推西瓜,瞧,连小触角也来帮忙了,可还是推不动。于是,他们只好跑回家,请来更多的蚂蚁兄弟帮忙,你们瞧,大家忙开

《咕咚》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10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 咕咚》人教部编版 20 咕咚 教学目标: 1. 认识“咕、咚等” 12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遇事不动脑筋、盲目地跟着别人,就容易做错事。教育学生遇事要多思考,不要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一、听声音导入课题: 1. 亲爱的同学们,听,什么声音?(生:“咕咚”)你的耳朵太灵了! 2. 我们一起模仿一下那个声音吧。(出示课题“咕咚”二字) 3.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第20 课《咕咚》。请你伸出小手跟老师来一起板书课题(师 板书课题,生书空。) 4. 瞧!这两个字都是什么偏旁的字啊?(生:口字旁)对!口字旁与声音有关,所 以咕咚是一个表示声音的象声词。如果去掉口字旁,剩下的部件读什么?(生:古和冬) 你瞧!这还是两个形声字呢! 5. 让我们一起发出清脆的咕咚声,齐读课题:20 咕咚。好听!声音洪亮不拖腔,再读一遍:20 咕咚。 二、整体感知,猜读生字: 1. 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第106 页。这篇课文跟之前学过的课文不一样。哪里不一样? 2. 是啊,如果在读课文的时候遇到了不认识的生字,该怎么办呢?(生畅所欲言:查字典、生活识字、注意积累、图文对照??)评价:你们真是了不起! 3. 同学们,从这一单元开始我们就要学会“猜读生字”的方法啦!张老师这也有几个好方法。瞧!(出示板贴) 4. 现在,请同学们运用猜读生字的方法自己试着来读一读课文,注意摆好读书姿势。读完之后标出自然段,并拍手坐正! 5. 猜读本课“吓、鹿、象、拦” 4 个没有注音的生字。 (1)同学们读得真投入啊!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啊?(生:7 个。)2)现在,张老师要来考考大家了!这些字你能猜读他们读什么吗?( 奖励) (出图)“吓”:猜一猜这个字读什么?怎么猜出来的?组词?(字的特点)

《找规律》教案及设计思路

《找规律》教学预案 执教:宁德市福安韩城一小郭育筱 指导:宁德市福安韩城一小阮志强何开平尤丽萍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力求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体会“生活处处有数学”,从生活的实例中找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灵活使用教材,基于教材内容又创造性地应用教材,创设一个和谐、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学得更自在、更投入、更快速。主要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适当点拨引导下,让学生充分地探索思考,培养能力。无论是探索规律还是解决实际问题,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维方式,凸显学习过程中的数学思考,重视体会符号感和建立模型。培养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应用规律的理性精神与应用策略、优化策略的自主解题意识,构建趣浓、灵动而又丰实的数学课堂。【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55-5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列表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初步形成回顾与反思探索规律过程的意识。 3.深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规律的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简单图形沿一个方向覆盖次数的规律。 【教、学具准备】 课件、1张10个数字纸条,能框出2个数、3个数、5个数7个数的长方形框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有10张票,咱们班有两个同学要拿两张连号票,你打算怎么拿? 为了便于表示,我们用数字1到10表示这10张票。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知探究做铺垫。】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

20.咕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狮、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眼”7个生字。学习“羊字头”和“足字旁”2个新偏旁。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吸引学生,揭示课题. 1、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板书课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要求: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齐读课题 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建议:用笔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对于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吗? 3、再读课文,看谁能通过自己的读来解决问题。 三、学习生字 1、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认读,读准字音。 2、认一认 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赛读词语) 3、玩一玩 ①同桌拿出识字卡片,互相认读 ②摘果子,(多媒体示一棵苹果树,苹果上分别写了生字,认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

4、议一议 ①小组合作学习,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②谁愿意把自己的识字方法介绍给大家。 四、再读品悟 1、自己练习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2、四人小组轮着读课文,互相评一评,读的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要注意读好的。 3、朗读檑台赛 4、齐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选“家”“怕”扩词。 2、同桌间说一说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师范写(重点指导写好新偏旁“忄”和“足”) 4、生临写 5、练写,互相评价(引导学生从字形,书写速度,书写姿势等方面评价) 第二课时 一、激趣复习,导入新课 1、(多媒体:湖边长着几棵木瓜树,木瓜上有生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配“咕咚”声) 2、听,这“咕咚”声是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面的声音。可就是这个声音,却让森林里小动物们,(引导说到“乱哄哄”)为什么呢? 二、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 (示图1)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 2、读第2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 3、“撒腿就跑”看出了什么?小兔为什么害怕?你也有过吗? 填空: ,我急得撒腿就跑。 ,我吓得撒腿就跑。 ,我紧张得撒腿就跑。 4、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谁来喊一喊? 5、指导朗读 他吓得撒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了!咕咚来了!” (二)学习3—5自然段 1、听到他的喊声,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它们是怎么做的?(跟、跑)读3、4自然段。 2、野牛跟他们有什么不同?它是怎么做的?(追、问)读5然段,划出描写野牛的句子。

六年级下册数学--欣赏与设计教案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欣赏与设计》导学案板书设计 学习内容欣赏与设计 学习目标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3、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学习重点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学习难点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习准备白板课件 集体备课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35页三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图案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三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学生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完成第36页第1题。 导学过程 仔细观察这个花边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二)拓展练习: 1、交流并欣赏 说一说好在哪里? 2、将某一图形进行平移、旋转,或者画出它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四、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36页第2、3题。 板书设计欣赏与设计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导学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图案设计》《数学欣赏》 图案设计 课题课本37-38 页图案型设计【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6页“图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1、1、能够有条理地表达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具、学具准备】 1、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情分析】五年级下册已学习了简单的百分数知识,本单元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教学策略】通过画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说明 一、创设情境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 2、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有何感想?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制作美丽的图案。 二、观察、分析图案: 1、课件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图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方式得到的? 教材中呈现的花瓣是曲线图形,学生在画这个图时会感到困难,可以让学生看着图进行分析,也可以剪好一个基本图形,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图案设计的基本过程。 2、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汇报花瓣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过来的?通过怎样的操作得来的?) 4、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5、教师小结: 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三、设计图案。 1、独立完成书37页练一练1题、2题。 鼓励学生观察分析图形的变换,进一步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表达出来。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课例研究—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和程序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具体包括:分析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方法、反馈调整方案四个具体过程。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七个基本要素优化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系统论和程序论的思想。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交往素质。 2、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 3、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上要着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平等和谐、积极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情景; 4、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主要是要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学会生活:主要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健康生活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学生做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爱国情操,做一个遵纪守法、文明有礼的现代公民;学会生存:重点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1.目标导向原理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起着导向的作用。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主要有三种: ①目标的指向作用:使师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与目标有关的问题上; ②目标的激励作用:能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与意向; ③目标的标准作用:一是目标成为检查教学效果的尺度;一是反过来教学效果成为评价教学目标的合理性、适切性的依据,以便调整目标。 2.教学结构的整体优化原理 教学过程中各要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必须从动态的、综合的角度加以考察。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

20、咕咚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 2.通过图面、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能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 1.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2.能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教学难点: 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生字卡。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声音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板书课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齐读课题。 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师引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借助拼音朋友读准字音,学生自己认读生字。 3.同桌互相认读画出的生字,互相纠错,看谁读得好。 4.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自由认读、指名读。 (2)开火车读,再自己选词说话。 5.检查读课文情况: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要做到不丢字,不错字,不加字。 三、再读课文,巩固识字 1.学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并与同桌互相练读。 2.师随机出示词语卡片,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方式,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熟练认识本课生字。 3.单独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教师相机指导正音:“熟”是翘舌音;“命、领”是后鼻音。 4.师适当进行识字方法指导: 如:加一加:咕咚吓野拦领 做动作:逃掉 偏旁归类:咕咚吓 5.鼓励学生为这些字口头组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这些汉字。 四、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复习写字姿势。(“三个一”) 2.动画演示生字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右手模仿书空。 3.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4.教师范写,请同学们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如:“吓”的口字旁写在左半格,右边的“下”的一横要与口字旁的头部齐平。 “翼”左边足字旁的最后一笔变成提,右边上面没有点。“羊”最后一笔竖不露头。

小班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1)

小班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下面是关于小班教学设计方案模板的内容,欢迎阅读! 一、区域活动内容: 班级区域活动名称:生活区、美工区、益智区、阅读区。 公共区域活动名称:娃娃家、建构区、小餐馆、小医院、美发屋、小超市。 二、区域活动创设背景: 小班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是结合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同伴之间的交流较少,语言交往能力,普通话以及自制能力较差,动手能力薄弱,思维比较有局限的年龄特点,与主题活动相融合,兼顾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而创设的。本次区域活动我们小班组以“能干的小手”为主题,计划每班开放四个区域——生活区、美工区、益智区、阅读区。 三、区域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体验活动的快乐。 2、引导幼儿自主地在区域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自由地玩耍;乐意与他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 3、鼓励幼儿能够使用各种材料、工具和方法,探索游戏中的乐趣。 4、活动结束能将材料放回原处,在老师的提示下整理场地。 四、区域活动设置以及材料准备: 班级区域:阅读区、美工区、益智区、生活区 (一)阅读区: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看书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养成坚持讲普通话的习惯。

3.养成良好的看书习惯。 材料投放:各种幼儿图书、各种蔬菜水果卡片图、小白兔、小红帽等一系列的故事书,点读笔。 指导重点:指导幼儿能够掌握正确的拿书的方法,能一页一页地翻,告诉幼儿看书的时候不能大声讲话影响别的小朋友看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美工区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手指的灵活性。 2、对美术活动感兴趣,会自由地涂鸦和进行简单的粘贴。 3、尝试用小手大胆地撕纸和团纸。 4、学会用橡皮泥搓圆的技能。 5、知道做完手工之后要把东西收拾整齐。 材料投放:橡皮泥、旧报纸、印泥(手指点画)、涂鸦地KT板、发型设计。 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如何把橡皮泥搓圆;怎样将纸撕成细条。 (三)益智区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会区分常见的颜色。(红色、黄色、绿色等) 2.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练习排序,学会简单的排序。 材料投放:不同颜色的毛根、简单的图形、玩具配对、穿珠(不同颜色、形状)、毛毛虫排序(每个班图案不一样)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进行穿珠游戏,能随意穿成项链、手链,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四)生活区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会扣纽扣、拉拉链。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依据教育教学原理、教学艺术原理,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策略。 教学设计的概念涉及了教学目标、学生学情、教学过程、教学内 这许多课时组成一个教学单元,其中的每个课时都是为了完成某一项小目标。等到单元结束时,我们的大目标也就实现了。 二、学生学情 当教师为教学单元中的一节课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比方说: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的技术,接下来就要分析学生以往的知识结

构和学生对这个动作的接受能力。在我们学校,学生喜欢玩着一个《跳房子》的游戏,游戏中用到了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的动作,但是这个动作与我们要学的技术有很大区别。所以我们只能用这个动作做引子,引出我们要学习的技术,再通过纠正摆动腿的高度,以及落地要屈膝缓冲来教会学生正确的技术。 远与游戏》部分)作为本节课的拓展内容,为下节课做准备。在副教材中,我们可以选择投掷,也可以选择跑的游戏,选择的依据是学生整节课运动负荷的大小。 四、组织形式 教学内容确定以后,这节课的框架就基本确定了。但学生在课堂

上并不是无序站立的,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教学,考虑上课学生的人数和练习密度,要有一个或者几个队形,这就是组织形式。有很多教师在上课时用过圆形场地,或半圆形,或四排横队散开的队形,都是与学生人数和练习密度有关。如果学生人数多,四排横队比较合适,教师与所有学生的距离适中,学生能听清楚教师的讲解,但四排横队轮 接也不显得突然。 六、教学手段 个人理解就是用来应对课堂上的突发状况的手段,方法,策略。虽然我们完成了上面的教学设计,但并不能保证课堂实际效果会按照我们的设想走,这就需要教师预设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状况,并想好应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课文20:咕咚》教学设计3

“浸润书香,伴我成长”系列学案设计——《咕咚》 学校:民勤县新民小学授课时间:2017年6月执教:张玉霞 教材内容: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第20课《咕咚》。教材分析:本课的四个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指导学生看图学字句、读课文;培养学生自己阅读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自学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么长的课文,因此要充分保证学生自由朗读的时间,针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可运用形象有趣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在读书的过程中形成和落实体会和感悟。 设计理念:“浸润书香,伴我成长”系列教学,是我校语文教学的特色。从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注重体现“情趣”教学理念,将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让语文学习更具生机与活力。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其智慧潜能,使有着个性差异的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促进

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设计特色:充满激情地读,思维敏捷地说,动之以情地演,将思维训练、语言发展、情感熏陶交融在一起,相互促进,整体提高。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复习字词,巩固拟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能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多想、多看和多问,才能了解事实真相”的道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3)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动物的头饰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朗读指导法、小组合作法、开放式联想法。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词句。 师:小朋友,美丽的大森林里,藏着许多有趣的事。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森林玩。你们高兴吗? (播放录音:要想去森林,先要闯三关!)师:怎么样,准备好了吗?

《欣赏与设计》教案设计.

《欣赏与设计》教案设计 2019-04-13 篇一、《欣赏与设计》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内容及第24页“画一画”第(1)(2)题。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二、能力目标 让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三、德育目标 1、通过设计图案,使学生感受到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几何图形的美。 2、引导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学会欣赏他人。 教学重点 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教学难点 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23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图案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说一说:完成第23页第(1)(2)题。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边观察边给这个图形涂上颜色。再进行全班交流。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3、这些图形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完成第24页“画一画”第(1)(2)题。 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 2、仔细观察这个图案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二)拓展练习: 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四、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五、布置作业 按照书上的设计说明,制作“雪花”。第二天张贴。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反思 欣赏与设计练习课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设计方案大全篇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设计方案大全篇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设计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设计方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穿爸爸、妈妈、自己的鞋子的体验,学习词语:拖拖拉拉、摇摇晃晃、蹦蹦跳跳。 2、能大胆表述出观察到的不同鞋子的区别和穿上后的感受,在探索中获得知识的乐趣。教学准备 1、爸爸、妈妈的鞋若干双。 2、布置鞋屋的场景,男鞋区、女鞋区。 教学过程 一、带幼儿听音乐参观鞋屋,激发幼儿的兴趣。 引导语:今天,我们一起到鞋屋去玩,好吗?(进活动室) 二、让幼儿观察并表述不同的鞋子都有什么特点: 引导语:哇!鞋屋里有好多鞋呀! 1、鞋屋里有些什么鞋呢?(皮鞋,高跟鞋、布鞋、运动鞋) 2、这些鞋都是谁穿的?(爸爸穿的鞋,妈妈穿的鞋) 3、爸爸的鞋子和妈妈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爸爸穿的是皮鞋,跟低;妈妈穿的高跟鞋,很高)颜色一样吗? (不一样,有白色的、黑色的……) 4、大家小脚并拢,看看自己穿的鞋子和旁边小朋友的鞋子有什么不一样? 5、谁的?谁的比较大?小朋友的鞋子呢? (爸爸的;妈妈的比较大;我的鞋子最小) 6、小结。爸爸、妈妈、小朋友的鞋子都不一样,现在鞋屋里有这么多爸爸妈妈的鞋子,我们一来起穿上试一试,好吗? 三、通过尝试让幼儿体验穿不同鞋子的感觉。(脱下自己的鞋放到椅子底下) 1、第一次尝试,集体体验穿上爸爸妈妈的鞋的感觉。

男孩穿上爸爸的鞋,女孩儿穿妈妈的鞋走一走,试一试。 (1)交流讨论:穿上爸爸的鞋,有什么感觉呢?走路很慢、我不会走路了、要拖着走, 很不舒服。 (2)我请一位小朋友穿爸爸的鞋走一走让大家看看是不是跟我们说的感觉一样? (3)穿爸爸的鞋走的时候鞋子离开地面了没有? 在地面上不断的发出声音,走得很慢,我们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叫拖拖拉拉, 穿上爸爸的鞋,拖拖拉拉走得慢! (4)我们穿爸爸的鞋,拖拖拉拉走得慢,穿妈妈的鞋走路有什么感觉呢? 妈妈的鞋跟太高了,走路时想要摔倒。 (5)请两位小朋友穿妈妈的鞋走一走让大家看看是不是跟我们说的感觉一样? (6)穿妈妈的鞋子走路的时候身体怎么样了? 摇晃了,想要摔倒,我们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叫摇摇晃晃,穿上妈妈的鞋,摇摇晃晃要 摔倒! 2、第二次尝试,交换穿鞋,验证。 (1)男孩穿上妈妈的鞋子走一走,边走边说:"穿上妈妈的鞋,摇摇晃晃要摔倒" (2)女孩穿上爸爸的鞋子试一试,学说:"穿上爸爸的鞋,拖拖拉拉走得慢" 3、第二次尝试,穿上自己的鞋子体验。 (1)我们来穿上自己的鞋走走跑跑会有有什么感觉呢? 不大也不小正好,很舒服,穿自己的鞋跑得快,又蹦又跳的。 (2)那我们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蹦蹦跳跳,穿上自己的鞋,蹦蹦跳跳跑得快! 4、小结:穿鞋真有趣,穿上爸爸的鞋,拖拖拉拉走得慢;穿上妈妈的鞋,摇摇晃晃要 摔倒; 穿上自己的鞋,蹦蹦跳跳跑得快。 四、情景延伸 1、听是谁在吵架?小鞋子你怎么了?(穿反了) 那该怎么办?我们班的小朋友可聪明了没有把鞋子穿反,穿反鞋会很不舒服,也会摔倒。 2、我们在家里不要随便穿大人的鞋子,如果想穿,要有爸爸妈妈的搀扶,否则会摔倒或扭到脚,很危险,大家能做到吗? 教学结束

教案及设计思路

教案及设计思路 中班艺术活动:蝴蝶找花 海安县角斜镇中心幼儿园缪亚琴实施日期:2009年4月24日 活动背景: 《蝴蝶找花》是《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中班下学期中的一节艺术活动。本着尊重原教材,创新实施的原则,我搜索了一些相关素材,制作了相应课件,并改编了游戏玩法,融入了情感目标,以游戏的形式串联整个活动。活动设计中,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位在感知6/8拍节奏,将根据音乐创编飞舞和停飞的造型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6/8拍节奏的音乐,初步感知乐曲优美抒情的性质。 2.根据说唱音乐尝试创编蝴蝶飞舞的优美动作和停飞时的造型。 3.在集体游戏中体验蝴蝶和花的亲密友情。 活动准备: 1.蝴蝶翅膀、触角若干、花的头饰(红、黄、蓝、紫) 2.春天背景图、蝴蝶和花的图片、音乐图谱各一副 3.课件《蝴蝶找花》、音乐《蝴蝶找花》、音乐《化蝶》、 活动过程: 1.律动《毛毛虫的舞》,激发幼儿兴趣 师:春天来了,毛毛虫们快出来玩玩吧!(随春天的背景、音乐《化蝶》律动) 师:吃饱了我们睡一觉吧。(播放音乐《蝴蝶找花》,教师给幼儿粘上蝴蝶翅膀。) 设计说明: 游戏化的口吻和组织形式能让中班的孩子较快进入游戏的情境。在“毛毛虫”睡觉的过程中长出翅膀既符合科学规律,又充满了神奇的色彩,能够充分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 2.感知音乐,根据节奏创编蝴蝶飞舞的动作

(1)自由飞舞 师:呀!快看!一觉醒来我们变成美丽的蝴蝶了。快飞起来吧。(播放音乐《蝴蝶找花》) 动作要求:脚后跟抬起,小碎步移动,翅膀尽量伸展开。 (2)根据图谱,有节奏的飞舞 教师带领幼儿观看图谱,随音乐有节奏的飞舞。 设计说明: 图谱的应用能够鲜明、直接的感知节奏。将动作要领自然的融入孩子的游戏中,孩子易接受,也不打断孩子的游戏。 (3)创编飞舞动作 师:小蝴蝶还可以怎样飞呢? 3.借助课件,丰富感知,创编蝴蝶停飞的动作 (1)师:小蝴蝶在花园里飞来飞去找什么呢?(幼儿猜想,出示图片) (2)播放课件,讲述故事 小蝴蝶是怎样和花做朋友的呢?(播放课件)。 提问:小蝴蝶是怎样和花做朋友的? ①采花粉②闻一闻③比美④悄悄话 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 设计说明: 课件的使用一是让孩子在观看的过程中稍作休息,二是借助课件生动、直观的形象帮助孩子们创编动作。 4.借助游戏,巩固创编,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游戏规则:当听到音乐信号时,小蝴蝶可以自由飞舞,当听到儿歌指令时,停在任意一朵花上造型。(请客人老师扮演四朵花) 结束语:小蝴蝶们,我们再去找找其他颜色的花儿做朋友吧!(幼儿飞出活

一年级下册《咕咚》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咕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抓重点词句,品析感悟课文中动物们的不同表现,能大致体会“遇到任何事情,要动脑筋想想,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不要盲目地跟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师:小朋友们,如果将一块小石子投进装满水的水桶里,会发出什么声音?(咚、咕咚)正是这声音,曾经吓坏了森林中中的一群动物呢!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咕咚》,齐读。 二、整体感知 1、请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第一次读课文,能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尽量做到通顺。 第二次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咕咚”是指什么?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动物,请用“—”划出来。 2、交流反馈 a、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指名回答第2个问题 三、品读课文(图文结合)

(一)、出示第一幅图,说说图意。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课文哪两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拿起笔,划出小兔当时心里很害怕的词句。 2、反馈交流。理解“拔腿就跑”。 你有过拔腿就跑的经历吗?(师讲述自己的经历,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 小兔为什么拔腿就跑呢?可见这“咕咚”声实在是大的吓人,所以它一边跑,一边叫。它是怎么叫的,谁来试试?指导朗读。 2、在小兔的眼里,这“咕咚”是什么? 3、小猴听到小兔的叫声,认为这“咕咚”又是什么?(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而且还追它们来了)谁能学着小猴的样子,也来叫一叫(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 (二)、出示第二幅图 师:小猴子那可怕的声音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看图,从哪里看出?此时,在大伙的眼里这“咕咚”又是什么?(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好像是要来吃他们啦!)指导朗读:“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自由读,指名读,男女声赛读 分角色朗读1—4自然段。 (三)、出示图三 师:就这样一声很平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竟成了一种很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里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这么重量级的人物也怎么样了?

欣赏与设计教案(2)

欣赏与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图形的美,发展空间观念和审美意识。 2.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设计: (一)教学准备阶段 学生小组合作或自主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我们学过的图形”。 (二)引入 师:经过几天的收集,同学们发现哪些地方有我们学过的图形了吗?谁愿意给我们展示自己的发现? 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学生收集的信息以及收集信息的过程。 1.请一两名学生给全班同学展示自己所带来的物品,并介绍其中有哪些学过的图形,它们组成了什么样的图案。(如果学生所找的物品较小可以利用展示台,以方便学生观看。) 2.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自己带来的物品都有些什么图形,它们组成了什么样的图案,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3.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自己小组的发现。 4.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美丽的图案,我们现在跟着一个小组到街上看看他们找到的图案。请注意观察这些图案都用在了什么地方。 (教学课件播放学生收集有关信息的过程以及他们的发现。) 师:从刚刚播放的录像中你发现在什么地方用到了这些图案? (评析生动、形象的画面加上是自己熟悉的同学,非常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观看这一小组同学的发现,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几何图形,并从中感受图形的美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三)感受图形的美,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 1.教师出示准备的四幅图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人从中找一幅最喜欢的图案说一说它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用教学课件出示图案,学生介绍哪幅图案,点击它可以放大。) 2.请学生交流意见 (1)师:你认为这几幅图案,我们可以把它用在什么地方?(学生各抒己见,想法多种多样。)

20、《咕咚》教学设计

咕咚 主备人:刘琼 教学要求: 1.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阴、吵、追、转”12 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跟”7个汉字。学习“羊字头”、“足字旁”2个新部首。 2.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遇事不动脑筋、盲目地跟着别人,就容易做错事。教育学生遇事要多思考,不要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具准备:本课生字卡片、动物贴画、头饰、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大森林里每一天都有许多有趣的事情。今天,森林里又发生了什么事?你听…… 1.播放声音(动物声,咕咚声),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板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齐读课题 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形声字,拟声词)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声音的词语?小朋友们积累的词语真多。 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这个有趣的故事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大家快去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正确、通顺、不加字、不漏字。对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 A.预习了课文,词语你会读了吗?(小老师带读) B.看谁反应快,指名小组读。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C.(双层火车读)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 3.刚才小朋友们读了课文,知道这“咕咚”声是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面的声音。可就是这个声音,却让森林里小动物们——乱哄哄地(撒腿就跑)。这是为什么呢? 4.再快速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课文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看看它们发生了什么事? 三、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板书:白兔) (示图1)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 2.读第2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自己读一读。 3.什么叫“撒腿就跑”?(板书:跑)看出了什么?小兔为什么害怕?在小白兔心里,咕咚是怎样的东西?这样的经历你也有过吗? 4.说一说: ,我吓得撒腿就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