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⒈“神舟五号”飞船在发射和返回的过程中,哪些阶段中返回舱的机械能是守恒的?()
A飞船升空的阶段。 B飞船在椭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行的阶段
C进入大气层并运动一段时间后,降落伞张开,返回舱下降。
D在太空中返回舱与轨道舱分离,然后在大气层以外向着地球做无动力飞行。
⒉水平面上有一物体,受一水平方向的力的作用,由静止开始无摩擦地运动,经过路程S1,速度达到V,又经过路程S2,速度达到2V,则在S1和S2两段路程中该力所做功之比是()
A 1:1
B 1:2
C 1:3
D 1:4
⒊某同学身高1.8M,在运动会上他参加跳高比赛,起跳后身体横着越过了1.8M高的横杆,据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大约是()
A 2M/S
B 4M/S
C 6M/S
D 8M/S
⒋关于1J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把质量为1Kg的物体,沿力F的方向移动1m,力F做的功等于1J。
B把质量为1Kg的物体,竖直匀速举高1m,举力所做的功等于1J。
C 把重1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移动1m,水平推力所做的功等于1J。
D把重1N的物体,竖直匀速举高1m,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等于1J。
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物体的机械能守恒,一定是只受重力和弹簧弹力作用。
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机械能守恒。
③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增大时,必定是有重力以外的力对物体做了功。
④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在相互转化过程中,一定是通过重力做功来实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⒍原来静止的列车在水平轨道上启动后就保持恒定的功率前进,在其后的一段较短的时间内(列车所受阻力恒定)()
A列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列车的加速度逐渐减小。
C列车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列车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⒎从离地H高处以速度V竖直向下抛出一个小球,若球撞地时无机械能损失,那么此球的回跳高度是()
A H+V2/2g
B H-V2/2g
C V2/2g
D 上述均有可能
⒏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运动中空气阻力的大小恒为f,则小球从抛出点到再回到原抛出点的过程中,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
A 0
B -fh
C -2fh
D -4fh
⒐如下图所示,在粗糙斜面顶端固定一弹簧,其下端挂一物体,物体在A点处于平衡状态.现用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拉物体,第一次直接拉到B点,第二次将物体先拉到C点,再回到B点.则这两次过程中()
A.重力势能改变量相等
B.弹簧的弹性势能改变量相等
C.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相等
D.弹簧弹力对物体做功相等
⒑.如下图所示,用轻弹簧和不能伸长的轻细线分别吊质量相同的小球A、B,将两球拉开使细线与弹簧都在水平方向上,且高度相同,而后由静止放开A、B两球,两球在运动中空气阻力不计,关于两球在最低点时速度的大小是()
A.A球的速度大
B.B球的速度大
C.A、B球的速度大小相等
D.无法判定
二填空题
⒒设飞机飞行中所受的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如果飞机以速度V匀速飞行时,其发动机的实际功率为P,则飞机以速度2V匀速飞行时,其发动机的实际功率为______ P。
⒓将一物体由地面竖直上抛,不计阻力,物体达到的最大高度是H,在物体上升过程中有一位置,它的势能为动能的两倍,这一位置的高度为。
⒔某地强风的风速约为v=20m/s,设空气密度为ρ=1.3kg/m3。如果把通过横截面积S=20m3的风的动能全部转化为电能,则利用上述已知量计算电功率的公式是P=,大小约为W (结果取一位有效数字)。
⒕质量为2Kg的物体沿倾角为300的斜面下滑,1秒内下滑了2m,则其重力势能改变了______。1秒末重力的瞬时功率为______。
⒖如下图所示,轻弹簧K一端与墙相连,质量为4Kg的木块,沿光滑水平
面以5M/S的速度运动,并压缩弹簧,则弹簧在被压缩过程中最大弹性势能
为______。
三计算题
⒗某人在距离地面2.6m的高处,将质量为0.2Kg的小球以v9=12m/S速度斜向上抛出,小球的初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g取10m/S2,求
(1)人抛球时对球做多少功?
(2)若不计空气阻力,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3)若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V1=13m/S,小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克服阻力做了多少功?
17有一条长为4m的均匀金属链条,如图所示,有一半
长度在光滑斜面上,斜面倾角为300,另一半沿竖直方向下
垂在空中,当链条从静止释放后,求链条全部刚好滑出斜面
的瞬间,它的速度多大?
⒙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以某一初速度v0从A点向下沿光滑的轨道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若物体通过最低点B的速度为3√gR,求:
①物体在A点时的速度;
②物体离开C点后还能上升多高;
B C
阶段测试(二)
一、选择题
⒈关于摩擦力做功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滑动磨擦力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一定做负功。B静磨擦力有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的作用,一定不做功。
C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一定都做负功。
D系统内两物体间相互作用,一对摩擦力做功的总和不一定等于零。
⒉设在平直的公路上以一般速度行驰的自行车,所受的阻力约为人、车总重力的0.02倍,则骑车人的功率与下述数值最接近的是()
A 10KW
B 1KW
C 100W
D 10-3KW
⒊一根长2M,重力为200N的均匀木杆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将它的一端从地面抬高0.5M,另一端仍放在地面上,则所需做的功至少为(g=10M/S2)()
A 400J
B 200J
C 100J
D 50J
⒋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上升过程中所受阻力F大小不变,上升最大高度为H,则抛出过程中人对物体做的功()
A 1/2MV02
B MgH
C 1/2MV02+MgH
D MgH+FH
⒌某人将重物由静止开始举高H,并获得速度V,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人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量
B物体所受合外力对它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C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势能的增量
D合外力的功等于物体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的增量
⒍质量为M的物体,从静止开始以2g的加速度竖直向下加速运动距离H,则()
A 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MgH B物体的动能增加2MgH
C 物体的机械能增加MgH D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⒎从空中以40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个重10N的物体,物体在空中运动3S落地,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则物体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
A 400W
B 500W
C 300W
D 700W
⒏木块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路面由静止出发前进了L米,随即撤去此恒力,木块沿原方向前进了2L米才停下来,设木块运动全过程中地面情况相同,则摩擦力的大小F u和木块所获得的最大动能E K分别为()
A F u=F/2 E K=FL/2
B F u=F/2 E K=FL
C F u=F/3 E k=2FL/3
D F u=2F/3
E K=FL/3
⒐速度为V的子弹,恰可穿透一块固定的木板,如果子弹速度为2V,子弹穿透木块时所受阻力视为不变,则可穿透同样的固定木板()
A 2块
B 3块
C 4块
D 8块
⒑起重机在5S内将2×103㎏的物体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提升10米,此起重机应具备的最小功率是(g取10M/S2)()
A 40KW
B 80KW
C 73.6KW
D 86.4KW
二填空题
⒒.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物体沿1/4弧面无初速度滑下,圆弧的半径为R,A点与圆心O等高,滑至最低点B
时的速度为v,则在下滑过程中,重力做功为,
A
B
物体克服阻力做功。
⒓物体从离地45m的高处作自由落体运动 (g取10米/秒2)。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相等时,物体离地的高度是;当它的动能为重力势能的2倍时,物体离地的高度是,此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
⒔.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下端固定在地面上,上端与轻质平板相连,平板与地面间的距离为H1,如下图所示.现将一质量为m的物块轻轻放在平板中心,让它从静止开始往下运动,直至物块速度为零,此时平板与地面间的距离为H2.若取无形变时为弹簧弹性势能的零
点,则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E p= .
⒕如下图所示,在长度一定的细线下方系一小球,线的另一端固定,使悬线与竖直方向成不同偏角θ(0°<θ≤90°)时无速释放.则小球摆回到最低点P时,细线所受
力的大小范围是 .
⒖.如下图所示,圆弧轨道在竖直平面内,半径为0.2m,高为0.1m,一物体从底端冲上弧面,若不计摩擦,欲使物体通过圆弧顶端而又不脱离弧面,则物体在圆弧底端时的速率υ0应为 .
三计算题
⒗质量为2Kg的滑块以V0=4M/S的初速度从倾角为300的斜面底端向上滑行,上滑的最大距离L=1m,则小球回到原出发点的动能是多少?(g=10M/S2)
⒘火车总质量为1000t,在行驶中功率保持4200KW不变,所受阻力为1×105N,求
⑴火车加速度为2M/S2时的速度?⑵火车的最大速度?
⒙从离地面H高处落下一只小球,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是它的重力的K倍,而小球与地面相碰后,能以相同大小的速率反弹,求
⑴小球第一次与地面相碰后,能够反弹起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⑵小球从释放开始,直到停止弹跳为止,所通过的总路程是多少?
参考答案1
一选择题
⒈BD ⒉ C ⒊ B ⒋ D ⒌ B ⒍ B ⒎ A ⒏ C ⒐ ABD
⒑ A
二填空题
⒒ 4 ⒓ 2H/3 ⒔ρSV3/21×105 ⒕ 20J 40W
⒖ 50J
三计算题
⒗ 14.4J 13M/S 0J ⒘ 5M/S ⒙√3gR 3.5R
参考答案2
一选择题
⒈ D ⒉ C ⒊ D ⒋AD⒌D⒍ABC⒎C⒏C⒐C⒑ D 二填空题
⒒ MgR MgR-1/2MV2⒓ 22.5 15 24.5 ⒔ Mg(H1-H2)
⒕ Mg 三计算题 ⒗ 4 ⒘ 2 42 ⒙(1-K)/(1+K)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