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2021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文言文含答案解析

2020-2021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文言文含答案解析

2020-2021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文言文含答案解析
2020-2021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文言文含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雍氏之役

雍氏之役①,韩征甲与粟于周,周君②患之,告苏代。苏代曰:“何患焉!代能为君令韩不征甲与粟于周,又能为君得高都。”周君大悦,曰:“子苟能,寡人请以国听。”

苏代遂往见韩相国公仲③,曰:“公不闻楚计乎?昭应④谓楚王曰:‘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今围雍氏五月,不能拔,是楚病也,楚王始不信昭应之计矣。今公乃征甲及粟于周,此告楚病也。昭应闻此,必劝楚王益兵守雍氏,雍氏必拔。”公仲曰:“善。然吾使者已行矣。”

代曰:“公何不以高都与周?”公仲怒曰:“吾无征甲与粟于周亦已多矣。何为与高都?”代曰:“与之高都,则周必折而入于韩,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⑤,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何不与也?”公仲曰:“善。”不征甲与粟于周而与高都,楚卒不拔雍氏而去。

(选自《战国策·西周策》,有删改)(注释)①雍氏之役:楚国攻打韩国雍氏。②周君:西周国君,当时王室衰微,诸侯坐大。③公仲:姓公仲,名侈。④昭应:楚国将领。⑤节:古代出使外国的凭证。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韩氏罢.于兵罢:通“疲”,疲惫

B.寡人请以国听.听:听从

C.必劝楚王益.兵守雍氏益:增加

D.楚卒.不拔雍氏而去。卒:士兵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

A.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

B.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

C.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

D.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苏代对周君承诺:不仅能避免韩国在周的征兵征粮,而且还能帮周君得到高都。B.昭应一个月内拿下雍氏的建议,一开始未被楚王采纳,是因为楚国处境困窘。

C.苏代认为如果楚国知道韩国向西周征兵征粮,楚国定会下定决心攻克雍氏。

D.公仲觉得把高都给西周,西周与韩修好,使秦与西周断交,这确实对韩国有利。

4.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何不与也?

【答案】

1.D

2.C

3.B

4.这样,相国就是在用一个破烂(贫困)的高都,换得(或得到)一个完整的西周,为什么不给呢?

【解析】

1.D楚卒不拔雍氏而去。卒:最终。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仓库空虚,没有力量固守域池。假如我军乘韩国粮食不足时,率兵攻打韩国的雍氏,那么不用一个月就可以占领雍氏了。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C. 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

3.B“昭应一个月内拿下雍氏的建议”错误,如今楚国围雍氏已有五个月,可是仍然没能攻下,这也证明楚国已疲惫不堪。

426.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是”:这样。“以”:用。“弊”:贫困。“得”:得到。

【点睛】

参考翻译

楚国攻打韩国的雍氏,韩国向西周调兵征粮,周天子感到十分烦恼,跟苏代商量。苏代说:“王不必烦恼,臣不但能能使韩国不向西周调兵征粮,还能让王得到韩国的高都。”周王听了这话,非常高兴的说:“如果贤卿能为寡人解难,那么以后寡人的国事都听从贤卿的意见。”

于是苏代前往韩国,拜见相国公仲侈说:“难道相国没有听说楚国的计划吗?楚将昭应曾对楚怀王说:‘韩国因连年争战,兵疲马困,仓库空虚,没有力量固守域池。假如我军乘韩国粮食不足时,率兵攻打韩国的雍氏,那么不用一个月就可以占领雍氏了。’如今楚国围雍氏已有五个月,可是仍然没能攻下,这也证明楚国已疲惫不堪,而楚王现在也开始怀疑昭应的说法。现在相国竟然向西调兵征粮,这不是明明告诉楚国,韩国已经精疲力竭了,昭应知道以后,一定会请楚王增兵包围瘫氏,雍氏就守不住了。”公仲侈说:“好。可是我派的使者已经出发了。”

苏代说:“相国为什么不把高都送给西周呢?”

公仲侈听后愤怒地说:“我停止向西周征兵征粮,这已经很对得起西周了,为什么还要送给西周高都呢?”苏代说:“假如您能把高都送给西周,那么西周会屈从于韩国,并有往来(再次修好),秦国知道以后,必然大为震怒,不仅会焚毁西周的符节,而且还会新绝使臣的来往。这样,相国就是在用一个破烂(贫圈)的高都,换得一个完整的西周,为什么不给呢?公仲侈说:“好吧。”于是公仲侈就果断决定不向周征兵征粮,并把高都送给了西周。楚军最终没能攻下雍氏,只好离去。

2.仇香者,陈留人也。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年四十,为.蒲亭长。民有陈元,独与

母居。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母涕泣而起。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元感悟,卒为孝子。考城令王奂闻之曰:“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不应征辟③,卒于家。(注)①至行:高尚的德行。②嘿:同“默”,闭口不说话。③征辟(bì):征召、推举做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为.蒲亭长(___________)(2)枳棘非鸾凤所集.(__________)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2.处.)

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3.翻译句子。

(1)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三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仇香有哪些“至行”?请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担任(2)栖息,停留

2.吾近日过元舍 /庐落整顿/ 耕耘以时

3.(1)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2)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3)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

4.(1)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2)亲民(3)不慕名利(4)讲究仪容仪表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需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本题中,“为”翻译成:担当,“集”翻译成:栖息,停留。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可以根据文言虚词、语气词以及句意进行做答。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翻译为:我最近经过陈元的房舍,院落整理得干干净净,耕作也很及时,据此断句为: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3.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以及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1)句难度不大,奉:俸禄;以:用,译文: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2)句中的鄙翻译为边,边界,需要注意它的反问语气,译文: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3)句是省略句,要将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译文: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

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从文中“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元感悟,卒为孝子。”、“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不应征辟③,卒于家。”等句子可以归纳出仇香的“至行”,即品德高尚、不慕名利、善于说服别人、讲究礼仪。

【点睛】

译文:有一个叫仇香的陈留人,虽德行高尚,但沉默寡言,乡里无人知道他。年龄四十岁时,担任蒲亭亭长。有个叫陈元的老百姓,一个人和母亲同住,他的母亲向仇香控告陈元忤逆不孝。仇香吃惊地说:“我最近经过陈元的房舍,院落整理得干干净净,耕作也很及时,说明他不是一个恶人,只不过没有受到教化,不知道如何做罢了。你年轻时守寡,抚养孤儿,劳苦一生,而今年纪已老,怎能为了一时的恼怒,抛弃多年的勤劳和辛苦?陈元的母亲哭泣着起身告辞。于是仇香亲自来到陈元家里,教导伦理孝道,讲解祸福的道理。陈元感动省悟,终于成为孝子。考城县令王奂听说了这件事,说:“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之所,百里之内的县府官职,不是大贤的道路。”于是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

仇香在太学学成,回归乡里,即令是在闲暇无事的时候,也一定是衣服整齐。平常,从来看不见仇香因喜怒而改变声音脸色。他不接受官府的征聘,后来在家里去世。

3.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后,衡病重而卒,四方学士皆聚哭,有数千里来聚哭墓下者。谥文正。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或.问之(________)②亦不睨.视而去(_________)

2.翻译句子。

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3.许衡是一个怎祥的人?

【答案】

1.有的人斜着眼看

2.人们赠送的(东西),(即使)有一点儿不合乎道义也不接受。

3.品行方正,做事有原则,能抵得住诱感。

【解析】

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睨”是“斜着眼看”;“或”是多义词,“有人”的意思。

13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

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遗(赠送)、弗义(不合乎道义)、受(接受)”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3.试题分析: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叙写的事件和对人物的具体描写分析作答。文章叙写许衡不吃无主梨的故事,通过“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的话语,可以看出,许衡是一个品行方正、诚实,做事有原则,能抵得住诱感的品质高尚的人。据此概括作答。

【点睛】

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含义的答题思路是:先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辨析。一个词的词义和语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然会有所不同。再利用上下文语境辨析。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因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可以辨析出来。最后,比较互证法。通过词与词之间意义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的关系对比,较其异,证其同,达到探求和判定词义的目的。

参考译文:

许衡曾经在盛夏时经过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由于行走路途遥远,天气又热)十分口渴,路上有一棵梨树,众人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梨来吃,许衡独自端正地坐在树下,安然如常。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吃),(许衡)说:“不是自己拥有的却摘取它,不可以。”那人说:“现在时局混乱,这棵梨树没有主人了(何必介意)。”(许衡)说:“梨树没有主人,我的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别人丢失的,(即使)一丝一毫不合乎道义也不能接受。(有教养的人家的)庭院里有果树,当果子成熟掉落在地上时,(有教养的)小孩经过它,也不斜着眼看就离去。那是他家人的教化而所以像这样。”许衡去世后,四方有学之士都来聚集(灵前)痛哭,也有远从数千里外赶来痛哭在墓下的人。皇上特赐谥号为“文正”。

4.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出师表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郑苏仙梦冥府

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①。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王讥曰:“设官以治民,下至驿丞闸官,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②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曰:“某虽无功亦无罪。”王曰:“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③,非负

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官大狼狈,锋棱顿减。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注)①囚:指去世的人。②植:树立。③举:上报(朝廷)。

1.用“/”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________)

(2)咨诹.善道(________)

(3)但.不要钱即为好官(________)

(4)锋棱顿.减(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2)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A.寄臣以.大事/设官以.治民

B.陛下亦.宜自谋/无功亦.无罪

C.攸之、祎、允之.任/三载考绩之.谓何

D.察纳雅言./避嫌疑而不言.

5...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如何做官的问题,请概括它们所倡导的观点。

【答案】

1.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

2.(1)怠慢(2)询问(3)只(4)立刻(或忽然)

3.(1)(如果)没有效果,那就治我的罪,来祭告先帝的在天之灵。

(2)立个木偶在公堂上,它连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更廉洁吗(不更胜过你吗)?

4.B

5.为官不但要廉洁,更要勤政,要做实事,敢于担责。不能空占其位,不谋其政,整天无所事事混日子。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译为:有一个穿官服的人气昂昂地进了大殿,自称在世时所到之处只喝老百姓的一杯水,现在对鬼神没有愧疚。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之间划开。

89.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慢”:怠慢。“但”:只。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诹”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

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效”:效果,成功。“告”:祭告。“植”:立。“并”:连……都。“胜”:胜过,超过。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4.B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都是“也”之意。A前者介词“把”,后者目的连词“来”。C前者“的”,后者主谓之间的助词。D前者“言论”,后者“说话”。

5.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可分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设官以治民,下至驿丞闸官,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等句,即可分析出为官不但要廉洁,更要勤政;不能尸位素餐,碌碌无为。

【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一)译文: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以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二)译文:

北村有位叫郑苏仙的人,一天做梦梦见自己到了冥王府,看见阎王爷正在登记刚抓到冥府的人。有一个穿官服的人气昂昂地进了大殿,自称在世时所到之处只喝老百姓的一杯水,现在对鬼神没有愧疚。阎王微笑着说:“设立官制是为了治理国家、造福百姓,下到管理驿站、闸门的小官,都是按着理法来权衡利弊。只说不要老百姓的钱就是好官,那么立个木偶在公堂上,它连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更廉洁吗?”这官听了又辩解道:“我虽没有

功劳,但也没有罪呀!”阎王又说:“你一生处处求的是保全自己,某个案子,你为了避开嫌疑没敢说话,这不是辜负了百姓吗?某件事情,你怕麻烦没有上报朝廷,这不是辜负了国家吗?(对为官者,)三年要考察一次政绩,为什么?无功就是罪啊!”当官的大吃一惊,非常不安,刚来时的傲气一下子就消减了。

5.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测;山看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醒心亭记》注释: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8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伛偻

..提携伛偻:_________________

(2)泉香而酒洌.洌:_________________

(3)杂然

..而前陈者杂然:________________

(4)则必即.丰乐以饮即: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临溪而.渔则必即醒心而.望

B.行者休于.树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C.以见夫群山之.相环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D.醒能述以.文者君子深造之以.道(《孔孟论学习》

3.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4.(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

【答案】

1.驼背,指老年人。清。错杂的样子。就,靠近,到。

2.B

3.(1)脸色苍白,头发雪白,昏昏(或“东倒西歪”)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2)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4.(甲)文“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乙)文“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答“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

业”“国家太平,人民幸福”“国泰民安”等都可)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伛偻

..提携”翻译为“老人小孩”,“伛偻”意思是“驼背”,这里指老人。“ 泉香而酒

洌.”翻译为“泉水香甜,酒水清澈”,“洌”意思是“清”。“杂然

..而前陈者”翻译为“杂乱地在前面摆开的”,“杂然”意思是“杂乱的样子”。“ 则必即.丰乐以饮”翻译为“一定会到丰乐亭来饮酒”,“即”意思是“到”。

2.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含义。A:都表承接。B:在/比。C:都是用在主谓之间。D:都是“用”的意思。故选B。

82.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句中“颓然”意思是“醉醺醺的样子”。据此翻译。(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句中“其”表推测,意思是“大概”,“取乐于山泉之间”正常的语序为:于山泉之间。据此翻译。

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从甲文中“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以看出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乙文中“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可以看出“公之乐”的所在。据此作答。

译文:

(甲)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的摆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乙)在滁州的西南方,泉水的旁边,欧阳公出任知州的第二,建了一座凉亭叫“丰乐

亭”,自己写了一篇《丰乐亭记》,来说明丰乐亭名称的由来。之后又径直在丰乐亭往东几百步,找到山势高的地方,建了一座凉亭叫“醒心亭”,请我为它写一篇记。

只要欧阳公和宾客来游玩,一定会到丰乐亭来饮酒。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来观望风景,看到那群山环绕,白云水雾滋生蔓延,空旷的原野无穷无尽,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让他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有清新的感觉,那么他们的心也因惊奇而醒来,甚至久留而忘了回去。所以根据这样的事为它取名“醒心亭”,这是取自韩愈《北湖》一诗的句子。唉!他真可以说擅长从山泉之间获得乐趣,而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又是更擅长的了!

虽然如此,欧阳公的快乐,我能形容。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罚,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充裕,没有怨恨,天下求学的人都贤德有才能,边远地区鸟兽草木的生长,都适得其所,这才是欧阳公的快乐。而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边,难道是欧阳公的快乐吗?这其实是欧阳修用来在这里寄托他的情趣呀。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②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③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

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节选自《列子·说符》)(注释)①干:这里是劝说的意思。②宫:酷刑的一种。下文的“刖”也是酷刑的一种。

③让:责问,责备。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羡/施氏之有

B.孟氏/之一子之秦

C.当今/诸侯力争

D.遂/宫而放之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抚(2)反(3)愠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2)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4.选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

1.B

2.(1)安抚,抚慰(2)通“返”,返回(3)生气,发怒

3.(1)他的(另一个)儿子前往卫国,用兵法劝说卫侯。(2)现在放弃的,以后也许会用到。

4.(1)天下没有永远不变的道理,处理事情要随机应变。(2)他人的成功经验不能盲目照搬。(3)做亊应适应形势,抓住机遇。(4)劝说他人时要了解对方的需要。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B项,正确的句读是:孟氏之一子/之秦。故答案为B。

点睛: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

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⑧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来句读。

315.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反”通“返”,“返回”;“愠”是“生气,恼怒”的意思。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句中的“之、以、法、干”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所弃、或”两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叙写的事件进行分析作答。文章中施氏的儿子在游说诸侯国君主时能看清对象,适应诸侯君主的需要;而孟氏之子却是机械地照搬别人的经验,不懂得因时而变,灵活变通,所以失败。因此说,待人处事一定要看准时机,认清对象,如果自恃本领而没有找准对象,不但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反而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参考译文:

鲁国的施氏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爱好学术,另一个爱兵法.爱学术的儿子用文学之道去求得齐侯任用,齐侯接纳了他,让他做诸位公子的老师.爱好兵法的儿子到了楚国,用以武强国的方法向楚王求职,楚王非常喜欢他,让他担任军正之职,他们的俸禄让他们家里发了财,他们的爵位使亲族显耀。施氏的邻居孟氏,同样有两个儿子,他们所学的也和施

氏的儿子相同,但却被贫困的生活弄得非常窘迫,对施家的富有很羡慕,因此便跟随施氏请教升官发财的窍门。施氏的两个儿子把实情告诉了孟氏.孟氏的儿子便一个跑到秦国去,以学术去向秦王寻求官职,秦王说:“如今各诸侯国靠武力争霸,他们所努力从事的是练兵和聚粮罢了.如果用仁义道德来治理我们的国家,这无异于亡国之道.”结果将他处以宫刑,驱逐出境.孟氏的另一个儿子跑到卫国,用兵法来求得卫侯任用,卫侯说:“我的国家是个弱小的国家,而又夹在大国中间.对于大国,我们只有侍奉它,小国家我们则安抚它,这才是求得平安的策略.如果依靠用兵的权谋,灭亡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如果让你好好地回去,你跑到别的国家去,对我的后患可不小.”于是将孟氏的这个儿子砍了脚再送回鲁国。孟氏的两个儿子回来后,孟氏父子都跑到施氏家里捶着胸来责骂施氏.施氏说:“凡事抓住了时机便会发达,错过机会便会招致灭亡.你们的学业和我们相同,但结果大不一样,这是因为你们运用不合时宜,不是你们的行为有什么错误。况且天下没有永远正确的道理,也没有永远错误的事情。以前所用的方法,今天有可能被废弃了;今天所废弃的方法,将来或许还会被采纳。用与不用,并没有一定的对或错。孟家父子豁然明白不再生气了,说道:“我知道了,您不要再说了。”

7.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爱莲说(节选)

周敦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斯是陋室()(2)可以调素琴()

(3)陶后鲜有闻()(4)宜乎众矣()

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

4.两则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

【答案】

1.这调弄,弹奏少多

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安贫乐道

4.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文“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斯”意思较为固定,为代词。“鲜”现代汉语仍有,译为“少”。“众”与现代汉语意思一致,译为“多”。

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是“莲之爱”,应译为“对于莲花的喜爱”。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法与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感知,看题干中问题与文章中心有什么联系,文中有没有真抒胸臆的语句,寻找到这些关键语句后,根据理解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即可。平时的学习中,对于文章的思想感情,要通过与同学、老师的讨论形成完整的认识,最好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从文中作者关于陋室环境及陋室生活的描述可知,陋室之所不陋,是因为主人品德高尚,即主人安贫乐道,具有高洁傲岸的节操。

4.本题考查学生对对比写作手法的理解。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文章中运用对比手法往往是为了突出事物的某些特征,强调某些情感。一定要结合具体文章做具体分析。两文中对比的语句较多,如“有”与“无”的对比,“可以”与“无”的对比,“多”与“少”的对比等。

参考译文:【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乙】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北周将贺若敦率兵渡江取陈湘州,陈将侯瑱讨之。秋水泛滥,江路遂断。粮援既绝,人怀危惧。敦于是分兵抄掠,以充资费。恐瑱等知其粮少,乃于营内多聚土,覆之以米。召侧近村人,佯有访问,随即遣之。瑱等闻之,以粮为实。敦又增修营垒,造庐舍,示以持久。湘、罗之间,遂废农业,瑱等无如之何。初,土人乘轻船,载米粟及笼鸡鸭以饷瑱军。敦患之,乃伪为土人船,伏兵甲于中。瑱军望见,谓饷船至,逆水争取。敦甲士遂擒之。又敦军数有叛者乘马投瑱,瑱辄纳之。敦乃取一马,牵以趣船,令船中人以鞭鞭之。如是者再,马畏船不敢上。后伏兵于江岸使人乘畏船马诈投瑱军瑱即遣兵迎接争来牵马。

马既畏船不上,伏兵发,尽杀之。后实有馈饷及亡奔瑱者,犹恐敦设诈,兵不敢受。相持岁余,瑱不能制。

凡兴兵征讨,深入敌地,刍粮乏阙,必须分兵抄掠,据其仓廪,夺其蓄积,以继军饷,则胜。法曰:“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粮援既绝.绝:断绝

B.人怀危惧

..危惧:十分害怕

C.牵以趣船

..趣船:上船

D.以继.军饷继:等待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

后伏兵于江岸使人乘畏船马诈投瑱军瑱即遣兵迎接争来牵马

A.后伏兵于江/岸使人乘畏船马诈投瑱军/瑱即遣兵迎/接争来牵马

B.后伏兵于江岸/使人乘畏船马诈投瑱军/瑱即遣兵迎接/争来牵马

C.后伏兵于江岸使人/乘畏船马诈投瑱军/瑱即遣兵/迎接争来牵马

D.后伏兵于江岸使/人乘畏船/马诈投瑱军/瑱即遣兵迎接争来牵马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贺若敦攻陷了陈朝的湘州,陈将侯瑱率兵反攻贺若敦,企图夺回湘州。

B.贺若敦修营垒,建房屋,废弃农业生产,显示其长期驻守湘州的打算。

C.战事初期,贺若敦军中经常有叛逃者骑马向侯瑱投降,侯瑱都予以接纳。

D.被贺若敦算计后,后来即使真有携带粮饷去投奔侯瑱的,侯瑱也不敢接纳。

4.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恐瑱等知其粮少,乃于营内多聚土,覆之以米。

【答案】

1.D

2.B

3.B

4.(贺若敦)担心侯瑱了解了自己的缺粮情况,就在军营中大量积土堆丘,在上面覆盖粮米。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解释。D:“以继.军饷”翻译为:“用以接济军饷”,“继”应该是通假字,同“济”意思是“接济”。故选D。

2.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结合意思进行断句。“后伏兵于江岸使人乘畏船马诈投瑱军瑱即遣兵迎接争来牵马”翻译为“其后若敦设伏兵于江边,让人骑着这匹怕船马伪装投奔侯瑱军,侯瑱不辨真假就派兵乘船前来迎接,大家争相过去牵马,”,据此断句为:后伏兵于江岸/使人乘畏船马诈投瑱军/瑱即遣兵迎接/争来牵马。故选B。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贺若敦用修营垒,建房屋的方法,显示其长期驻守湘州的打算。这一举动让当地的农业废弃生产。故选B。

4.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恐瑱等知其粮少,乃于营内多聚土,覆之以米。”句中“恐”意思是“担心”,“乃”意思是“于是”,“覆”意思是“盖”。据此翻译即可。

译文:

北周将领贺若敦率军过江攻取了陈朝的湘州。陈朝将领侯瑱率兵进攻贺若敦,(企图夺回湘州)。此时正值秋水泛滥季节,水路交通严重受阻。致使贺若敦部队粮援断绝,将士人人心怀恐惧。贺若敦于是分兵四出搜掠粮物,用来充作部队的军资费用。贺若敦怕侯瑱了解自己部队的缺粮情况,就在军营中大量积土堆丘,在其上面覆盖以粮米,然后召集附近村庄的百姓到军营来,装作向他们询问事宜的样子,(待他们看到营中堆积的“粮山”以后),再把他们一一送走。侯瑱从百姓那里听到所见的情况后,便误认为贺若敦部队的粮食充足。贺若敦还进一步加修营垒,建造房舍,以显示其长期驻守湘州的企图。这样一来,从湘州至罗州之间,百姓因怕打仗都无心种田而使当地农业生产遭到废弃。侯瑱对此竟毫无扭转的办法。起初,当地百姓常常驾驶小船,装载粮米和鸡鸭笼子送给侯瑱部队作军饷。贺若敦对此甚为忧虑,于是便派人伪装成当地百姓馈送粮谷和鸡鸭,而实际埋伏着士兵的武装船只向陈军驶来,侯瑱部队看到了,以为又是馈送饷粮的百姓船只,便迎水而上,争先恐后地去接取东西,若敦船中的士兵于是将他们全部抓获。另外,若敦军中常有叛逃者骑马投降陈军的,侯瑱都予以接纳。有鉴于此,若敦便令人找来一匹马,牵着它走上船,又让船上人用鞭子抽打这马匹,像这样做过多次以后,马匹因怕挨打而不敢上船了。其后若敦设伏兵于江边,让人骑着这匹怕船马伪装投奔侯瑱军,侯瑱不辨真假就派兵乘船前来迎接,大家争相过去牵马,马因怕船而不敢上船。这时,江边若敦预设的伏兵突然跃起齐击,将侯瑱所派的士兵全部杀死。此后,即使有了真正馈送粮饷或者投奔陈军的人,侯瑱因为害怕若敦的设诈阴谋,再也不敢接纳了。就这样,双方相持了一年多,侯瑱始终未能制胜贺若敦。

大凡兴兵征战,深入敌人本土,粮秣供应缺乏,必须分兵搜掠,占据敌国粮仓,夺取它的积蓄,用以接济军饷,这样就能取胜。诚如兵法所说:“粮秣给养靠在敌国补充,这样部队的后勤供应就充足了。”

9.阅读郑文宝的《柳枝词》,完成小题。

柳枝词

(宋)郑文宝

亭亭①画舸②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③。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①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②画舸(gě):即画船。③半酣:半醉。

(1)诗中短语“烟波与风雨”一语双关,请写出你的理解。

(2)这首诗从多个不同角度表现离愁别恨,试选择两个角度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1)既指现实中的烟波和风雨,又指社会的险恶,生活中的困难、挫折、逆境等。(意对即可)

(2)①诗题中“柳”,谐音“留”,暗含惜别之意;②首句描写“画舸”“春潭”,以乐

景衬哀情,反衬离别时的不舍之情;③面对离别,借酒浇愁;酒只半酣,船却起锚,隐含离别的不舍和无奈;④画船、柳枝、春潭几个意象构成静谧优美的意境,反衬了离别时愁绪的零乱。

【解析】

【详解】

(1)此句可联系“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身世浮沉雨打萍”这类有寓意的句子考虑。“烟波与风雨”既指自然的现象,也指在社会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人性险恶,相互倾轧、争斗以及遇到的种种困难、坎坷等。

(2)对诗歌的赏析。该诗全篇构思精巧,把无形的别情写得具体、有形。如,末句的“载”字,将离恨拟人化了,化虚为实,把无形的离恨写成有体积,有重量的可见可触的事物,表意最能传神。移情于物。似乎是无情的画舸,在经过一段沉默难耐的等待之后,只等行人上了船,便毫不迟疑地把人载向江南。人情无奈,迁怨于物,如此言情,深婉蕴藉。

1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完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翌日,拜监察御史。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次.蒲州驿

(2)意.颇病之

(3)及.命表又出意外

(4)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

2.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标两处)

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

205.翻译下列句子。

⑴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

⑵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

4.下列《送东阳马生序》中哪一句与文中“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之意最吻合?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B.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C.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文中张嘉贞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

1.⑴停留⑵心思心中⑶等到⑷难道

2.嘉贞仪貌甚伟/ 神采俊杰 /则天甚异之

3.⑴张嘉贞随着情况灵活应答,没有什么事情不通达晓畅(明白)。

⑵武则天拿这件事询问张循宪,他全按实情回答,于是请求把自己的官位让给嘉贞。4.C

5.胸怀大志(从“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一句可看出);安贫乐道(他住在狭小简陋的屋子里,凄清冷落却自得其乐);博学有才(张嘉贞根据情况灵活应答长期积累下来的难以解决的事情);高大英俊,神采出众。

【解析】

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古今异义词,意:心思。及:等到。2.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意思是:希嘉贞容貌高大英俊,神采出众,武则天认为他与众不同。故停顿为: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莫不:没有什么。豁然:通达晓畅。以:拿。具:全,都。因:于是。

206.例句意思是:身为平民住在四围土墙的屋子中,凄清冷落而怡然自得。表现张嘉贞以苦为乐,安贫乐道的态度,与C句的意思: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感觉。也是安贫乐道,所以选C。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如: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看出他安贫乐道;张嘉贞落魄有大志,看出他胸怀大志;张嘉贞再度任官,除了皇帝的赏识外,也与他的断事机敏、应对得体有关。

【点睛】

译文:

张嘉贞潦倒失意而胸怀大志,既不自认为与众不同,也不自卑于人,从平乡尉任上免官归乡,身为平民住在四围土墙的屋子中,凄清冷落而怡然自得。当时人们并没有谁了解他。张循宪凭御史身份出巡,回来时住蒲州驿站。循宪正要回报情况,出使的事情还有没有解决的,心中很是忧虑。张嘉贞问驿站的小吏:“这里有好的客人吗?”小吏把张嘉贞告诉了他。张循宪叫来张嘉贞和他相见,拿那些经过长时间没有解决的事情询问,张嘉贞随着情况灵活应答,没有什么事情不通达。等到让张嘉贞写奏章,(那文辞条理)更是出乎意料。他日,武则天拿这件事询问张循宪,他全按实情回答,于是请求把自己的官位让给嘉贞。则天皇帝说:“你能举荐贤能,是好事啊,我难道没有一个官位自己进用贤人吗?”于是在内殿召见嘉贞,隔着帘子与他谈话,嘉贞容貌高大英俊,神采出众,武则天认为他与众不同。第二天,嘉贞被授官为监察御史。

11.阅读《岳阳楼记》,完成下列小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请于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政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机,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客骚人

..冥冥:昏暗

..骚人:泛指文人B.薄暮冥冥

C.春和景.明景:日光D.静影沉璧.璧:青绿色的玉

2.下列句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A.衔远山,吞长江。B.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C.岸芷汀兰,郁郁青青。D.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薄雾冥冥,虎啸猿啼”是实写之景,渲染出一种悲凉凄惨的氛围,烘托了作者登楼时的感伤之情。

B.文章第三、四段采用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情景交融。

C.“迁客骚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是个人的遭遇和外物的触发。

D.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劝勉滕子京。

【答案】

1.D

2.C

3.A

【解析】

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D.“静影沉璧”中的“璧”是“圆形正中有孔的玉”,不是“青绿色的玉”。故答案为D。

2.试题分析: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C.“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意思是: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这是一个主谓句,不是对偶句。故答案为C。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薄雾冥冥,虎啸猿啼”不是实写之景,而是作者想象的情形,是虚写。故答案为A。

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2.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回答下列小题。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超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佘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縕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B.援疑质.理(询问)

C.俟.其欣悦(等待)

D.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子)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媵人持汤.沃灌

C.录毕,走.送之

D.益慕.圣贤之道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嗜学”而“家贫”,所以只能求借于藏书之家,由此写出了读书之艰难。

B.“未尝稍降辞色”描写了老师的言辞、态度很严肃,这里写老师严厉的态度是为了反衬作者求师的恳切。

C.选文第②自然段中,作者以同舍生的“若神人”与自己的“媪袍敝衣”作比较,突出了作者的寒酸,也表明了作者的自惭形秽。

D.作者通过自述年轻时求学的艰辛和刻苦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德业双修,有所成就。

【答案】

1.D

2.D

3.C

【解析】

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D.“同舍生皆被绮绣”中的“被”通“披”,是“穿”的意思,不是“被子”。故答案为D。

2.试题分析:考查对古今异义的掌握。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古义是“借”,今义与“真”相反。B.“媵人持汤沃灌”中的“汤”,古义是“热水”,今义是“食物加水煮出的汁液”。C.“录毕,走送之”中的“走”,古义是“跑”,今义是“行走,两脚交互向前迈动”。D.“益慕圣贤之道”中的“慕”古今义都是“仰慕”的意思。据此,答案为

2020年浙江中考各市中考题汇编之——文言文

2020 年浙江中考各市中考题汇编之——文言文 衢州卷 (二)〔9 分〕 余忆稚嫩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那么或千或百,果然鹤也;仰头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不院 17.讲明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2) 徐.喷以烟(3) 鞭.数十 18.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明白得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使之冲烟而飞鸣〔然而〕 B.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在〕 C.以丛草为林〔把〕 D.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20.作者小时候把烟和蚊子想像成云、鹤,可见他是如何样的一个小孩?〔2分〕 三)〔9 分〕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刻急①也。终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只是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上帝②亦心心爱念,吾辈 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我不在家,亲小孩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酷之性,不得以为犹子③而姑纵惜也。家人④儿女,总是天地间一样人,当一样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 ⑤果饼,宜均分散给,大伙儿欢嬉跳跃。假设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注释】①刻急:苛刻严肃。②上帝:老天。③犹子:兄弟之子。④家人:仆人。⑤飧(s m): 熟食品。 ⑥无可如何:无可奈何。

广东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广东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 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 愿也。”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 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 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 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 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 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 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 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 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 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 《后汉书?张纲传》 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 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 王夫 之《读通鉴论》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 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 B.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 既见纲诚信/乃出/ 拜谒/ C.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 既见纲/诚信乃出/ 拜谒/ D.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 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020年中考语文课标21篇文言文必考名句

2020年中考语文课标21篇文言文必考名句 41.《论语》十二章 (1)《论语》中阐述了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孔子在《述而》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2.《左传·曹刿论战》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4)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3.孟子三则 鱼我所欲也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富贵不能淫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 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②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③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 还有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一个虚词有多种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在平时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勤练多思,把握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考点梳理」 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为便于同学们复习,现就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 之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2、代词,代事,译为:这,它。例:肉食在者谋之。(《曹刿论战》 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4、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历年中考文言文

近4年江西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 (20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10分)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①”。能以索持犀牛却行②。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③,积功授青涧都虞侯。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⑤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忧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⑥,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以功授閤门宣赞舍人。 【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②却行:倒退而行。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④清涧都虞侯:与下文“偏将军”“閤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⑤擢:提拔。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鹘:鸷鸟。 1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敌骑数千四面集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优()(2)备()(3)遁() 13.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2分) 14.《口技》中写宾客“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口技人技艺高超。请找出选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2分) 15.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2013)(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 -13题。(10分)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庄子日:“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越:越国。②睫:眼睫毛。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丧( ) ②明( )[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8888060.html,]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12.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3.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2分) (2012)(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戴胄犯颜执法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眹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

初中中考重点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中考重点文言文知识汇总 《〈论语〉六则》考点汇总 【文学常识。】①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②《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③南宋朱熹曾经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重点字词的读音】说(yuè)乎论(lún )语不愠( yùn )罔( wǎng )殆( dài ) 【解释词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殆:危害。可以为..师矣。省略句,以(之)为,把他当作 学而时习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表承接,“然后”人不知而不愠:而,表转折,“但是” 温故而知新:而,表递进,“进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表转折,“但是”敏而好学/学而不厌:而,表并列,“并且”默而知之:而,表修饰,“地” 【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 【背诵默写】 《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积累文中几个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 《三峡》考点汇总 【文学常识】课文选自《水经注》。本文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涿县人。 【理解性默写】 1. 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 写出三峡山高峡深的特点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 从正面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5. 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 写水势凶险特点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7. 写水流湍急特点的句子: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8. 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9. 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10. 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1. 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2. 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3. 写三峡景物一般特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运用:(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探讨】 1.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2. 概括全文中心:作者通过描写三峡的雄伟山势和四季景色,表达了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3.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三峡之水的?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 先写夏水襄陵,再写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和悬泉瀑布,最后写秋天山涧的水枯了。这是按水势由涨到落的顺序安排的。先写夏水的凶险、迅疾,可以突出三峡夏水最盛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 本文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四字突出其特点,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写秋季景色,用“寒、肃、凄、哀”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突出秋季景色清冷寂静、凄凉肃杀。 5.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峡深、连绵不断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6. 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势迅猛(水流湍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理由2:落差大——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欣赏】(1)你喜欢文中那一点?说出喜欢的原因。如;用词精当,趣;表愉快心情。或引用渔歌起反衬作用。(2)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如: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如: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飞漱其间"的"飞"字。答:"飞"形象一写出了瀑布

2019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附译文)

2019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附译文) (一)阅读(10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 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属.予作文以记之()(2)去.国怀乡() (3)宠辱偕.忘()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 阳楼之事。 B.“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 非凡气势。 C.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湖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 情感变化。 D.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思想。 (二)(9分) 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遂之.北地田牧。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闻隗嚣好士,往从.之。嚣甚敬重,与决筹策。 (选自《资治通鉴》)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蒙辞.以军中多务 B. 遂之.北地田牧/能以径寸之.木 C.穷当益.坚/益.慕圣贤之道 D. 闻隗嚣好士,往从.之/客从.外来,与坐谈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11.结合选文,说说隗嚣为什么敬重马援。(3分) 附答案 一、6.(1)同“嘱”,嘱托(2)离开(3)一起 7.(1)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2)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8.C

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题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 杭州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大德间,江南大饥。道 殣①者相望。自度无所得食,曰:“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等死,何若 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儿 当佣钱塘②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不数年,使还乡土。生道遇一女子, 丫鬟③尾行。问之,则曰:“淮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今主家 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瓢道乞。 渡淮,女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引生相见,即具酒炙乐。饮酒半,执盏跪曰:“吾女幸完骨肉,归见乡里,免罹④霜露盗贼,君力也。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妾⑤也。君必无归。”生则毅然谢曰:“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耄⑥,度尚可活。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母也,吾又何忍即安此土乎?”遂告归。 (选自朱国桢《涌幢小品》,有删改) 【注】①殣(jìn):饿死。②钱塘:地名,今杭州。③丫鬟:此处意为像丫鬟那样。④罹(lí):遭受。⑤箕帚妾:持簸箕扫帚的奴婢,此处作为妻的谦称。⑥衰耄(mào):年老体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A.自度无所得食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B.即以母属两弟神情与苏、黄不属 C.即具酒炙乐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D.生则毅然谢曰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B  A.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B.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C.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D.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②于是日操瓢道乞。 (4)潘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其言行分析。 【考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分析】参考译文:潘生者是富阳人,幼年丧父,只与两个弟弟奉母居住.大德间,江南大饥.道上饿死的人都出都是. 自己估计没办法得到食物,说:“我没有给母亲的东西,那么母子都会饿死.与其等死,何不用我强壮的身体,稍稍延长母亲的性命呢?”就把母亲托付给两个弟弟,自卖给回鹘人当佣人,于是告诉母亲说:“儿子到钱塘当佣人几个月,得钱米让家人活下去,母亲不用担心.” 不久,回鹘人把潘生转卖到辽东.不几年,让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潘生路遇一个女子,还有一个像丫鬟那样的人随行.问他们,说:“是淮人,以前因为饥饿,被父母抛弃,转了好几家.现在主人家让我回去,您是南方人,能带着我一起回去吗?”潘生答应了他们,于是每天拿着瓢在路上乞讨.渡过淮水,女子上堂见父母,都痛哭流涕,抱在一起.引潘生互相见面,备好酒饭欢乐.酒饮到一半,拿着酒杯跪在地上说:“我的女儿幸运的完好回来,见到自己的父母乡亲,免遭受霜露盗贼,是您的功劳.吾家还有一些园

(完整版)2019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之五(文言文、古诗阅读)

2019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一、文言文阅读部分 (2019杭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甲) 少述足下:某①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②,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诸不一一,千万自爱!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乙) 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③。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④,两公皆自忘其穷达⑤。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⑥谈经学,抵暮乃散。荆公曰:“退即解舟⑦,无由再见。”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⑧矣。”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注释】①某:我,谦称。这里是王安石自称。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②燔:焚烧。③睽:背离,不合。④惟相劳苦:只是相互安慰。⑤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⑥剧:流畅,痛快。⑦解舟:退居江湖。⑧奉谢:奉,敬辞。奉谢,表示谢意。 17.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远离家乡 B.谋官不顺 C.财物受损 D.身体不适 18.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19.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3分)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20.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⑥谈经学,抵暮乃散。 21.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 17.D 18.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19.“亟”为急速、赶快的意思。写出了王安石想见到孙少述的急切心情,体现友情的深厚。 20.(孙少述)于是就留下王安石,摆设酒宴,一起吃饭,畅谈经学,到晚上才分开。 21.朋友要相互关心:王安石写信给孙少述告知近况,让他不必担心;真正的友情不会受时 间、距离、地位的影响:王安石为官时与孙少述来往不多,罢官回乡后交往如故;朋友要相互信任:人们议论他们关系不和,孙少述从不放在心上。 (2019宁波中考)文言文阅读(16分) 【甲】诫子书 诸葛亮

广东省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广东省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一)《论语》十则(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B.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 1

D.是知.也/人不知.而不愠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公输盘不说. B.温故.而知新/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有朋自.远方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择其善.者而从之/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文中的说法,我们每天要对自己的思想及行为多次反省,告诫我们对所办之事进行反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告诫我们对友谊应反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告诫我们对学习知识应反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则叙述了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 B.第⑤则强调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C.第⑧则讲为人处世之道,一个“恕”字可以终身受用。 D.《论语》是语录体散文,记录了孔子的言论,表现了两千年前孔子的思想。(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019年全国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汇编

2019年全国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汇编(名师押题练习+解析答案,建议下载背诵) (三)文言文阅读(共8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①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②也?叶阳子③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④无恙耶?彻其环瑱⑤,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⑥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⑦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⑧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部编版语文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WORD)

部编版语文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WORD)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一、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 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 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 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他 的同乡说:“吃肉的大官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曹刿说:“吃肉的大官们目光 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就进宫去拜见鲁庄公。曹刿问庄公:“你凭什么条件(跟齐国)作 战?”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 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玉 帛,从来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对神诚信。”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的 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 也一定依据实情来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 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去。”鲁庄公和曹 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要击鼓进攻。曹刿说:“不可以。”齐军三次击鼓 进攻。曹刿说:“可以擂鼓进攻了。”齐国的军队大败。庄公将就要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 “不可以。”他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军败退的 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就追击齐国军队。打了胜仗 以后,鲁庄公询问那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进攻时, 他们的士兵鼓足了的勇气,第二次(击鼓进攻,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 进攻,士兵们的勇气)就消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 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的军事行动)是很难推测的,我恐怕在那里有埋伏。我看 见他们的战车的轮迹很乱,远望到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逐他们。” 三、文言实词 1.师:军队2.伐:攻打3.肉食者:位高禄厚的人4.间:参与5.鄙:鄙陋,指目光短浅6.安:养7.专:独占 8.徧:同“遍”,遍及,普遍 9.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10.帛:丝织品 11.信:言语真实 12.孚:为人所信服13.福:赐福,保佑 14.狱:案件(今义:监狱) 15.虽:虽然(即使) 16.察:弄清楚 17.情:实情 18.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19.属:类 20.可以:可以用来,可以凭借21.鼓:击鼓22.败绩:溃败 23.驰:驱车追赶 24.逐:追逐,追赶 25.克:战胜 26.作:振作

《辨白檀树》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题)

《辨白檀树》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题) (五)(11分) 文言文阅读 辨白檀树〔五代〕王仁裕 剑门之左峭岩间有大树,生于石缝之中,大可数围,枝干纯白,皆传曰白檀树。其下常有巨虺①,蟠而护之,民不敢采伐。又西岩之半,有志公和尚影,路人过者,皆西向擎拳顶礼,若亲面其如来。 王仁裕癸未岁入蜀,至其岩下,注目观之,以质向来传说。时值睛朗,溪谷洗然,遂勒辔移时②望之。其白檀,乃一白括树也。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又西瞻志公影,盖岩间有圆柏一株,即其笠首也;两面有上下石缝,限③之为身形;斜其缝者,即袈裟之文也,上有苔藓斑驳,即山水之毳文④也。方审其非白檀,志公不留影于此,明矣。乃知人之误传者何限哉! (《玉堂闲话》) 【注释】①虺(huǐ):一种毒蛇。②移时:一段时间,③限:限制,限定。文末的“限”指界限、边界。④毳(cuì)文:像鸟兽细毛一样的花纹。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组是() A. 大可数围/果得于数里外 B. 又西岩之半/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C. 路人过者/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 溪谷洗然/吴广以为然 16. 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 17. 阅读第三段文字,完成下表。 志公影真相 志公戴着斗笠的头① 志公身体的形状圆柏两边上下走向的石缝 ②斜向的石缝、斑驳的苔藓 18. 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不能直接照应文题中“辨”的一项是() A. 注目观之,以质向来传说 B. 遂勒辔移时望之 C. 又西瞻志公影 D. 志公不留影于此 19. 联系《穿井得一人》中的传闻,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乃知人之误传者何限哉! 附: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最新浙江中考文言文汇编

课外文言文摭拾(浙江中考) 班级:姓名:得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道题。(15分) 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人有贫而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 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处士父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 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注释】粜:tiào卖出粮食。赒zhōu:救济,接济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必以处士为法(榜样) B.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遗憾)C.以牛自归(返回) D.厚遗以遣之(送走)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以一布衣终于家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而能使人如此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C.处士父以疾废于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当为连公行丧为人谋而不忠乎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译文:。 ②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 译文:。4.文章用了哪些材料刻画了“连处士”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广东中考必考篇文言文

2017广东中考必考24篇文言文 1.《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2.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张》)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2.《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3.《孙权劝学》 初,权谓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蒙曰:“,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2020年xx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文言文阅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点知识,本文将为您介绍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内容包括考试说明中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常见考法,以及误区提醒、例题解析。 知识点总结 考试说明中的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解析: 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中考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 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 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

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常见考法 从考查形式上看,以单篇阅读为主,也有的安排文段与文段、文段与诗词的比较阅读或链接阅读。选文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法。从近几年考题看,课内文章入选率较高的有《邹忌讽齐王纳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名篇。 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必须是“浅易”的,对“浅易”的理解应当是:文中多数字词属于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即使有少数生僻字词,或选文中出现不常见的典故,也会安排注释以降低难度,让考生在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题型分析及解题方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