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现代大学制度的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构建研究——以西安翻译学院为例

基于现代大学制度的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构建研究——以西安翻译学院为例

基于现代大学制度的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构建研究——以西安翻译学院为例
基于现代大学制度的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构建研究——以西安翻译学院为例

2019-1

陕西教育(高教)柳国勇吴连书

基于现代大学制度的

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构建研究

——以西安翻译学院为例

【摘

要】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和现代大学制度探索民办高校内部权力制衡机

制,建立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扎实做好党建工作,实现民主管理,将决策和执行的权力科学配置,厘清责权关系,构建一个责任清晰的内部治理结构是民办高校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内部治理

民办高校

制度

构建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攻关项目“基于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研究”(项目编号:17BG028);西安翻译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民促法》视域下的陕西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研究”(项目编号:J17A05)。

相关概念的界定

1.现代大学制度

所谓现代大学制度,就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民主管理,明确大学举办者、管理者和办学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全面把握和落实大学作为法人实体和办学主体应具有的权利和责任的一种管理制度。现代大学制度的构架包括两个层面:宏观层面(学校与外部的关系),即政府宏观管理、市场适度调节、社会广泛参与、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微观层面(学校内部),即校长治校、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共同参与。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意义在于:通过协调、规范大学组织的内外部关系,保证大学的文化地位,从而使大学更好地履行其文化传承及文化创造的职责。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科学管理”,其根本就是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

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对于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民办高校从诞生之初就处于国家高等教育的变革期,是在具有悠久办学历史、丰富办学经验、整齐师资队伍的公办高校面前,凭借自身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灵活机制和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教育的夹缝中成长起来的。内部治理结构在其发展过程中几经变革,每一次变革都无形地渗透了现代大学的理念,但是都没有突破,没有构建完善的现代大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发展。

2.治理结构

治理结构是指一个组织中各利益群体的相互关系,它通过权力的配置和运作机制来达到关系的平衡,以保障组织的有效运行并实现其根本目的。大学治理结构就是大学为实现其目标和理念而进行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实质上就是通过权力配置和运作机制来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关系。新时期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高校如何在新形势下管好权力用好权力,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亟须破解的一个难题,而治理结构就是破解难题的关键。民办高校如何构建一个责任清晰、运行规范的治理结构,使权力主体能够合力服务于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对于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按照现代大学制度依法构建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在现代大学制度条件下,民办高校接受政府的宏观调控,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民主管理,其依据的法律主要是2002年制定,经2016年修订,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民办教育促进法》)。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高校的内部治理结构应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完善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构建科学决策、高效执行的机构

科学决策事关一个单位的生存和发展,民办高校作为具有办学自主权的教育机构,有其作为教育机构的共性,同时也具有学生选择、单位就业和内部管理运作的社会性,如何认清社会形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展壮大,是董事会重要职能之一。执行是将决策落地的具体行动和举措,科学的决策只有高效的执行才能产生其应有的效益。决策和执行是事关民办高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章学校的组织与活动中对民办高校的决策与执行有明确规定,对董事会、校长等职责进行了界定和划分,明确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办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和完善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第一,完善董事会的设置

董事会是学校的决策机构,是学校与社会互动联系的一扇

66

构建中国现代大学制度普遍共识与中国特色知识讲解

构建中国现代大学制度:普遍共识与中国特色 伴随着最早的现代大学的出现,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制度应运而生,传播 并影响至今,对其研究和探讨也一直未曾停止。从清末“西学东渐” 之初到 21 世纪走向世界的今天,中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并积极从 滥觞于西方的现代大学制度中汲取养分,为我所用,推动着办学理念更 新和大学治理创新。可以说,现代大学制度冲击影响和逐步融入中国高 等教育的过程,是西方现代高等教育先进思想和文化不断中国化的过程,既是相互碰撞、批判吸收的过程,也是不断完善、潜移默化的过程。 一、现代大学制度演变 (一)现代大学制度在西方的发展 欧洲中世纪大学是现代大学的起源和发端。在中世纪行会组织方式的影 响下,中世纪大学内部管理组织和学术组织带有明显的制度性。中世纪 大学周旋于“皇权”与“王权” 之间,从教皇和国王处获得特许,享 有广泛自主权,成为自由研究学问的场所,并确立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民主管理、学科教学以及学位等级等一系列制度,较为深刻地反映 了大学作为学术研究、知识传播、探寻真理这一独特社会场所的内涵本 质和运行规则,为现代高等教育活动所传承,成为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 19 世纪中叶,在威廉?冯?洪堡的领导下,德国高等教育特别是柏林大 学“确立了彪炳世界高等教育史册的‘大学理念’——大学自治、学术 自由、教授治校、教学与研究相统一”①,不仅改变了大学人才培养方式,大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且进一步扩展大学职能。正是柏林大学 通过制度创新,建立起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制度,适时回应了时代发展对 高等教育的呼唤,因而崛起为世界大学的中心,并影响了整个世界高等 教育的发展方向。 (二)现代大学制度与中国历史进程的共振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出现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 1898 年成立的京 师大学堂,沿袭了日本东京大学的办学模式。“五四”运动后,中国逐 步从学习日本转向学习欧美,中国大学方才追求建立具有自治权和学术 精神的现代大学,推动了西方大学制度在中国的扎根和中国现代大学 制度的生发。著名教育家、北大校长蔡元培在未公开发表的《不肯再 任北大校长的宣言》中,提出没有办学自主权、没有学术自由就不任校 长的鲜明观点。胡适则在他著名的《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中提出 要建立“国家学术独立的根据地”。②这些都体现了中国现代大学制

现代大学制度

现代大学制度研究综述 大学制度是大学理念的具体规定,是保障大学现实运行和战略、规划发展的重要规定。关于现代大学制度的思考,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如何用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来规范大学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规范大学的办学行为,提高大学的办学质量,是大学治理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有关“现代大学制度”的概念,目前在教育理论界还没有一个确切和公认的定义。国内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别敦荣提出“今天之所以建立的现代大学制度,既不是19世纪的德国大学制度,不是20世纪的美国大学制度,也不是20世纪20~30年代的我国大学制度,而是针对我国大学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在解决数十年来大学制度存在积弊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大学制度。”潘一山等提出“所谓现代大学制度,就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民主管理,明确大学举办者、管理者和办学者之间的关系和义务,全面把握和落实大学作为法人实体和办学主体所应具有的权力和责任的一种管理制度。”别敦荣、潘一山等学者们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而提出的,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各自的观点。笔者认为现代大学制度是现代大学理念的载体,是规范大学运行的规范和原则,是符合中国

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所有权和管理权相分离的运行与治理的规则体系的总和。 而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体性。大学应当是独立的,应当以独立法人的身份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完成自身的使命。二是开放性。大学应当是开放的,应当以开放的姿态接纳各种学术思想、各种学术流派,包容人类各种不同的文化,增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文化互动、相互理解和国际化,从而达到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实现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的文化复兴。三是人文性。大学应当更加关注人性与人的发展,严格遵循“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致力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和社会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卓越性。大学应当更加关注质量,更加关注效率,更加关注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需要,用优异的人才、创新的科学成就和高品质的服务促进社会的进步。 大学的主体性要求在大学内部要建立起“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内部组织结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开放性和人文性则要体现为学术管理上的“无为而治”;卓越性则要求把“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摆在高校发展战略的首要位

大学规章制度管理办法

大学规章制度管理办法

大学规章制度管理办法 【篇一:大学管理规章制度】 大学管理规章制度 (一)宿舍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对各寝室的管理,逐步建立完善管理与监督体制。我院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2)学员不得随意寄宿它处,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向宿舍管理员请假。宿舍内不得留宿外人,特殊情况应报生管处批准。因病休息于宿舍,应有专业老师的签字,并在生管处登记。 (3)搞好宿舍卫生,每天起床后要整理内务,并保持宿舍整洁。学生宿舍卫生由宿舍长每天安排宿舍成员轮流值日。保持好室内外整洁,室内物品摆放有序,严禁往走廊、窗外倒水,抛扔杂物。 (4)注意安全,离开宿舍时关好门窗。严防事故,不准在宿舍点蜡烛,不准私接电源,不准在床上蹦跳打闹,不得在宿舍藏有违禁品。并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注:私藏违禁品扣宿舍整体学生综测0.2分,物品摆放脏乱扣当事人综测0.1分,室内卫生差扣当天值日学生综测0.2分。其余违规行为学生会将按情况特殊处理。 (二)上课管理制度 为 【篇二:大学团支部规章制度及管理细则】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12级第一团支部团支部规章制度及管理细则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2级第一团支部 目录 卷首语 (3) 团支部建设管理制度 (4) 支部委员会制度 (4) 团支部奖惩制度 (7) 监督、请假制度 (8) 通知宣传制度 (9) 文体活动与赛事管理制度 (9) 考勤制度 (9) 学风建设制度 (11) 宿舍监督管理制度 (12) 宿舍长职责 (12) 宿舍文明建设 (12) 卷首语 大学是社会的缩影,大学四年年是我们逐步实现自我完善、不断成熟和独立的重要时期,任何一位同学应在这段美好的人生、美好的时光中接受平等的待遇。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本规章旨在实现团支部生活中集体与同学个体的和谐,同时规范支部委员的行为。 总则

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 【校长负责制】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对外代表学校,主持学校全面工作,按照本章程自主管理学校。 副校长对校长负责,协助校长分管学校教育教学、德育、后勤等具体工作。 中国共产党学校基层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教职工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校长职权】 校长依法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法规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决定、指示; (二)组织制定学校章程、发展规划和学年学期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并负责组织实施、检查和评价; (三)领导学校各职能部门及常设机构,完善岗位设置,提议副校长人选,聘任中层干部和教职工,维护学校秩序; (四)负责学校日常事务管理,主持校务会议审议重大事项并作出决策; (五)负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六)负责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职工专业发展,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七)负责规定范围内学校财务、基建及重要设施设备购置的审批,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八)负责学校安全工作; (九)自觉接受党组织监督,充分发挥民主,发挥教职工积极性; (十)组织协调学校与政府、社区、家庭等方面关系,创造良好育人环境。【党团组织】 学校依靠中国共产党学校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少先队、民主党派等组织的作用。学校为党群组织和社团配备相应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活动条件和经费。 学校成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组织领导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保证、监督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执行。 学校成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少先队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开展适合青少年学生特点的活动,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的成立和作用】学校成立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监督。 学校建立工会组织,工会作为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负责教职工代表大会日常工作,保障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落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教职工(代表)大会职责】 教职工(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主要职责如下: (一)听取学校章程草案的制定和修订情况报告,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二)听取学校发展规划、教职工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校园建设以及其他重大改革和重大问题解决方案的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听取学校年度工作、财务工作、工会工作报告以及其他专项工作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讨论通过学校提出的与广大教职工利益直接相关的福利、校内分配实施方案以及相应的教职工聘任、考核、奖惩办法;

以章程为核心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以章程为核心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面对世界大学的发展潮流和十八大关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要求,加强章程建设对时代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其对建立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做好顶层设计等方面。在下步工作中,要从发挥章程的统领和推动高校改革作用等方面予以加强。 标签: 章程;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 doi:10.19311/https://www.wendangku.net/doc/9b18573599.html,ki.16723198.2016.10.064 章程是一个组织的纲领性文件。现在大学制度必以章程为载体并作为运行的根本依据。在我国过去几十年的办学历程中,要么是没有章程,要么是仅仅作为摆设。面对世界大学的发展潮流和十八大关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要求,我们必须以章程建设为核心建立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1 新形势下加强章程建设的意义 1.1 健全内部治理结构,推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创新 办学自主权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改革的核心和主要难点。高校此次目标制定章程不是简单贯彻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意志,而是要借此赋予现代大学制度内容并形成完善的内部治理体系。而高校治理体系涉及到政府、社会和高校内部等各方面关系的明确定位和调整等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问题。 1.2 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突显规则约定和法治意识 从程序上,章程要按相应的民主程序产生。在内容上,高校的改革与发展目标、思路、措施都须在章程中施以规则化表达。有利于牢固树立以规则为先的守法意识,进而从制度上减少大学发展中人为造成的不稳定和折腾,甚至倒退,进而切实推动高校的管理和运转向治理结构及其功能转变。 1.3 强化章程严肃性,突出开放式监督 从行为的性质比较来看,现在的大学章程制定和颁布不再是高校的内部行为,而是要由上级教育管理机关做出批复、核准,然后公开公布,有点类似于政府条例的特征,更加体现了大学章程在国家法治体系中的严肃性。为此,依据生效章程,高校内外都可以对高校的办学活动进行不同范围与程度的监督。

现代大学制度视野下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探析

现代大学制度视野下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探析 我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将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作为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出的具体要求。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体现了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也是当前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我国高校的内部治理结构是由主要管理权力机构的结合而构成。目前我国高校的内部管理权力主要包括了学术权力、行政权力以及政治权力。如何協调并处理好以上三种权力的关系,是我国高校内部治理成败的关键。目前我国高校的内部治理模式均属典型的集权模式,其主要的弊端就是政治权力强化、行政权力泛化以及学术权力弱化。为此,针对现阶段我国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做出一系列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希望对我国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标签:现代大学制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 1 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科学内涵 现代大学制度不同于以往大学制度的方面,主要体现在规范权力的结构,同时涉及政府、社会与高校的关系及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其实质是在政府和市场的约束下,由学校自我建设发展的过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四项内容,包括完善治理结构、加强章程建设、扩大社会合作、推进专业评价,均涉及高校内部治理结构调整。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后续推进工作中,高校的内部治理结构已然作为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内部核心。 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是指为了保证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对高校内部的权力做出合理的分配及制衡的机制。目前我国高校的内部管理权力主要包括了学术权力、行政权力以及政治权力。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实质上是高校内部的相关利益主体间对这三种权力的分化与配置,追求主体间对于权力、利益、义务的相互均衡。 2 我国现阶段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在历经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长期探索实践中,我国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方面大体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权力关系问题:政治权力的强化、行政权力的泛化以及学术权力的弱化。高校内部政治权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权力边界很难界定,常常交叉在一起,而且还有利益纠纷。如作为政治权力代表的学院书记与作为行政权力代表的校长,二者的职责分工等。 第二,行政效能问题。要想抓住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加快建设发展步伐,完善内涵建设,不仅要加大正面宣传的力度,鼓励社会群体和学院内部群体积极

健全基层学术组织 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绍兴文理学院以基层学术组织建设为抓手,改革内部治理结构,探索建立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适当分离、合理分治的二元治理架构,建立和完善有效制约的大学自我约束机制,优化了学术环境,提升了本科专业建设品质,有力推进了高校内部的教授治学、民主管理。 一、改革举措有力,基层学术组织不断健全完善,提升学术本位 (一)重构基层学术组织二维体系结构,做实学科组织,彰显学术权力 基层学术组织是高校中最基本的学术单元,是大学学术资源的载体。基层学术组织形式有学科、系、研究中心、公共教学部、研究所和学科基地(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人文社科基地)等,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学科而建立的基层学术组织,另一类是面向问题建立的基层学术组织。无论哪种形式,在高校,基层学术组织都是直接承担着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项职能,是高等教育最基本的生产点。基层学术组织中,学科组织是核心,学科是大学学术体系的基本架构。大学的学术活动必然包含教学和科研,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社会服务工作。 绍兴文理学院基层学术组织的主体是基于学科体系建立的,定名为“学科组织”,按照学科规划在一级学科或一级学科下的若干个方向上建立。根据学校当前学术水平的实际,学科组织的设立实行逐步推进:已具有较强学术实力和水平的一级学科,可以按照研究方向或整合若干个相近研究方向而建立学科组织;学术实力和学术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科可以按一级学科建立学科组织,通过学科组织建设,形成团队、凝练方向、培育特色,待条件成熟后再逐步调整为以研究方向命名的学科组织。每个学院可以根据实际建立若干个学科组织。 基层学术组织改革之后,突出了学科的地位,强化了学科组织的学术权限和学术责任。全校学术人员都根据各自的学术领域进入相应的学科组织,“人人进学科”参加一个学科组织,且只归属于该学科组织,但同时可以参加多个研究中心。学科组织每两周举行一次学术活动,内容包括:教师汇报、讨论学术论文、学习心得,开展教学建设、教学改革等教研活动,进行科研课题申报、成果申报研讨,推介学术会议,举行外聘专家学术讲座等等。这有效整合了学术团队,凝练了学科方向,增强了学术人员的归属感。 绍兴文理学院建立的基层学术组织是一种二维体系结构。其中,学科代表实体的维度,系和其他类型的基层学术组织代表虚拟的维度。通过两个维度上基层学术组织的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真正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统一,以学科建设成果促进各项学术活动水平的提高。2009年11月,学校制订了《关于基层学术组织建设的管理办法》,2009年模拟运行、2010年试点运行,2011年在全校建立47个学科组织,全面推进基层学术组织建设。

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路径及策略

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路径及 策略 一、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路径线索 (一)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内部治理线索 通过对陕西15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关于党对高校领导体制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部分高校党委与行政、行政与学术的权责界限不够清晰;个别高校党政决策机构人员重叠过多;书记和校长的职权运作模式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范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相互交错较多;少数高校领导在准确判断形势、把握大局、推进改革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等。可见,我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实践中有待进一步完善,使党委书记和校长互相尊重,分清职责,共同推进我国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纲要》指出,我们要积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在我国大学治理组织机构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存在不平衡及不协调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行政权力过大、学术权力过小”。学术权力的主体———教授及学术组织的作用不突出。在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中,学者及学术组织参与决策的途径和方式有限,学者及学术组织的权力得不到充分体现。教授作为大学的办学主体,没有充分发挥其在学术上的领导决策作用,学术管理往往被行政管理所代替。[4]在陕西高校的实地

调研中,关乎学校发展的一些重大决策,相当部分的高校是由非学 术人员讨论通过;而教师考核与聘任等,也多是由非学术人员制定,教授治学的力度仍需不断加强。完善大学民主管理需要强化学术的民主制度建设,健全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制度,确保专家学者参与学术事务决策的权力落到实处。建立健全专业委员会和学科委员会制度,使学术权力发挥更加合适、准确、高效。调研显示,陕西一些高校的学术委员会中行政人员数量偏多,学术事务被间接行政化,我们应减少学校行政对学者和学术事务的干扰,对学术与行政进行合理分权,防止行政挤压学术生存的空间。同时,完善大学的民主管理需要通过制度建设,充分保障教师的权益,使教职工参与学校民 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力落到实处。然而调研表明,陕西省部分高校在关系到学校发展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等重大事项决策中,为广大干部师生、基层院系提供的民主参与渠道不够畅通,方式不够多样,因此学校的民主管理实践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外部治理线索 现代大学制度在重构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方面,需要围绕两个基本问题展开:一是如何促进大学组织的高度社会化,使大学与社会 之间形成有机的互动机制;二是如何解决好大学自身的发展逻辑与直接服务社会的冲突,确保大学的健康发展。[5]一方面,大学不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大学承担着社会服务的责任,要面向社会,了解社会需求,让利益相关者了解学校,学校也有必要倾听他们对学校 办学的意见和建议,营造和谐高效办学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确保

论大学制度建设的目标向度(一)

论大学制度建设的目标向度(一) 论文关键词:大学制度建设理念实务现代性 论文摘要:制度建设乃大学发展的根本,大学制度建设一方面与大学发展的内在张力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又受到社会需求和学生成长需要的影响。大学制度建设理念和实务的发展与演变要求大学制度建设进行现代转型,因此需要对大学制度建设的目标进行矫正:应紧扣大学作为社会中心的目标,优化配置高校人力资源,不断促进制度供给与创新。 现代大学的发展涉及到人才培养质量、教师教育机制、后勤供给保证、社会服务水平、各级党组织及群团组织建设等诸多公共管理学与教育管理学范畴。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大学“社会中心地位”的获得。一方面与大学发展的内在张力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又受到了社会需求和学生成长需要的影响。不论大学的发展关涉多少领域,受到何种影响,其中一条鲜明的线索。乃大学制度建设的状态与水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大学的创新发展就是大学制度建设的应然与实然状态,制度建设乃大学发展的根本。究其根由,深受制度管理学的影响与辐射,包括大学在内的各类法人实体均试图通过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来填补自身发展进程中制度缺失的领域,来拓展制度运行的空间,调整自身发展的方向,这是高等教育管理走向科学发展,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与内在驱动力。 一、大学制度建设的理念和实务考察 制度是文明社会的产物。从字面意义上考察,“制”在于节制与制衡:“度”强调尺度与标准;制度是对人类思想行为与实践活动起制衡作用的一整套行为规范。承接此意,大学制度就是大学的生存与发展所必须遵循的某种规范体系。值得追问的是,现代大学制度缘何产生?怎样发生作用?作用的机理如何?回答上述问题,不妨抓住这样一个基本出发点,即大学制度设计的理念。 理念是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起点。首先,大学制度建设深受“领袖论”的影响。在所有关于技术创新与进步的理论中,诸如新增长理论、后发优势理论、非均衡增长理论均把大学推举为区域经济、人文科技与社会发展的中心,大学的发动机效应使得“领袖论”的观点独树一帜,备受推崇。大学的领袖气质吸引了政府决策者、教育管理者与社会投资方的眼球.一时间大学成为了各方利益主体追逐的“大蛋糕”。政府给出许多优惠政策,学校筹措巨额经费,企业粉墨进场。在“领袖论”思想的主导下,学校除了在事关发展命脉的高层次人才和科研团队的培养方面制度优先且愿意慷慨解囊外,师生的待遇与权益、教学基本建设等制度的供应十分疲弱。其次,大学制度建设深受“话语权论”的制约。在“学制”与“官制”的博弈中.大学对社会事务的参与已经不再满足一般意义上的社会服务功能。似乎再好的服务规范也只能获得社会的一点赏赐而已,唯有与“话语权”相匹配的大学的能力和地位。才能使大学获得主动权与自主权。大学凭借自身所拥有的人才、科技方面的优势,一厢情愿地诠释着办学自主权的重要性. 这种理念下的高调与“话语权”.设置了大学与社会互动的制度屏障。例如,一些地方性高校总埋怨不能得到一些地方项目,这些项目落入中心城市重点高校囊中是因为当地政府不支持,其实需要反思就是地方高校对服务性制度建设的定位问题。此外.大学制度建设深受“万能论”的阻碍。近年来.大学的中心地位被全能化,不管教书育人的基本功能发挥的如何.也要在社会责任上先贴上醒目的标签,社会需要什么大学就能生产什么。似乎只有应用性的热门专业、持续攀升的科研奖项、门类众多的研究所,才能代表大学的生命力。大学的长久发展遭遇“万能论”的误区.一些基础性的制度建设难以启动、见效和维持,基础知识和认识能力的探求的方向被扭曲。相反,大学的“万能”引发了巨人症,衍生出教育质量的滑坡、科学精神的缺失、师生关系的矛盾、科研团队的不和谐等一系列集体“症候”。 实务是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大学制度建设依托的母体就是实践,它必须通过一系列举措与途径来体现实际的使用效力.这种由实务作支撑的执行力,建立在制度目标必须权衡大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与内部管理制度改革

现代大学制度与内部管理制度 一、大学制度与内部管理概述 大学制度一般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宏观的大学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高等教育系统,包括大学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和办学体制等;微观的大学制度是指一所大学内部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包括组织机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资源配置机制、工作机制(包括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活动的运作模式)和制度创新机制等。袁贵仁部长认为,“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 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是教育制度创新的基本内容,它主要涉及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学校内部治理层面,要区别不同类型的学校建立法人治理结构。首先是制定学校章程;其次,学校内部治理的核心是完善决策、执行、监督的机构设置和运营程序,把决策、执行和监督三者分开,并有相互的制约;再次,在内部治理结构中,市场、学术、政府这三种力量如何通过一定的组织体系来协调其相互作用,也是现代学校制度创新中的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 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现代大学制度的前提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高等教育规律;核心是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特征是学术自治、政校分开,权责分明,管理科学;关键是建立现代大学法人制度。为了实现现代大学制度的目标,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管理体制多样化、资源配置社会化、教育活动市场化、管理法制化的方向。 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在于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的科学配置与整合,外部又受市场的力量、政府的力量、社会的力量的制约和影响。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呼唤重构政府、社会与高等学校的关系,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市场的力量、政府的力量、社会的力量形成合力,与高等学校内部的力量形成互动,促进高等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将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向前进,推动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变迁 1、起步较早、最有成效的内部体制改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大学班级管理制度规章制度

大学班级管理制度规章制度 班级规章制度及管理细则 大学是社会的缩影,大学三年是我们逐步实现自我完善、不断成熟和独立的重要时期,任何一位同学都应在这段美好的人生、美好的时光中接受平等的待遇。本规章旨在实现班级生活中班集体与同学个体的和谐,同时规范班干部的行为。 总则 为便于班级的管理,维护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建立良好的班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班级凝聚力,提高我班的影响力,以全面发展为原则,着眼大局,发挥“气有浩然,学无止境”的精神,特制订本制度。 章程 一、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热爱工商管理系,热爱班集体。二、 尊敬父母,尊敬领导老师,团结同学。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 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班规班纪。三、四、五、六、 爱护环境,爱护校园,爱护寝室。讲卫生,讲礼貌,讲诚信,讲原则。勤俭节约,勤奋学习,坚持不懈,积极进取。 同学是朋友,室友如兄弟(姐妹),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班委管理制度 班委是以班长为核心、团支书,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宣传委员、心理委员、组织委员、信息委员、纪检委员、体育委员、文艺委员及宿舍长、晨读长组成的管理团队。班委存在的目的在代表最广大班级成员的意志,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在院级、系部领导老师的指导监督下顺利开展各种活动,以利于班级长远发展和广大同学的全面进步和健康成长。 一、班委的产生

第一条班委的产生遵循自愿优先的原则,由本人在班干部选举或换届时候提出 申请,经全班同学民主投票选举,由辅导员监督。 第二条班委应设以下岗位:班长、团支书,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宣 传委员、心理委员、组织委员、信息委员、纪检委员、体育委员、文艺委员及宿舍长、晨读长。 第三条班干部经投票通过,应认真履行其职责,根据班委工作指南、班干部职 责指南做好份内的工作,以服务同学为己任。 班团委分工 班长:全面管理班级事务,副班长协助,共同合二、班委的职责作;与团支书互为AB角。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设现代大学制度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设现代大学制度 文章作者:顾海良文章来源:《学习参考》 刚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为《规划纲要》),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突出了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并把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作为重要任务提了出来。 现在提出“完善大学治理结构”,是以三个基本规定为前提的:一是对大学治理结构内涵的理解。大学治理结构分为外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主要是指大学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各种权力的分配、制约和利益实现的制度规定、体制安排和机制设计,集中体现大学管理的结构、运行及其规制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要求。本文涉及的是大学内部治理结构问题。二是对大学治理结构的制度和体制前提的理解。治理结构是以一定的制度和体制规定为前提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基本制度,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大学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坚持党的领导,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必须坚持的前提和方向。三是对完善大学治理结构旨意的理解。大学治理结构的目标和方向是现代大学发展目标与功能的体现与实现。培养学生成长、成才是大学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时候都是大学的根本任务,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引领社会则是现代大学的基本功能。大学根本任务是大学功能的中心坐标,大学功能是实现大学根本任务的必要路径。完善大学治理结构,必须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展开,必须有利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有利于学科的交叉融合,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有利于形成优良的学风、校风和作风。 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应着重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四个基本问题。

《现代大学制度的起源与发展》的论文

《现代大学制度的起源与发展》的论文 人 古人云:“因才施教”。那么当我们讨论大学制度的合适与否时,我们是否应该先看看这些制度的遵守者——当代大学生呢? 当今时代,以应试教育为尺度选拔人才进入大学深造。诚然,就目前中国的整体形势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应试教育才是当前最切合中国国情的选拔方式,但应试教育的弊端也是很显然的(尽管我们对此束手无策)。 如是乎,一群本可以逍遥自在、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年就背负起事关自己“远大前程”的重担,抛弃了兴趣爱好,被迫全身心投入了知识的海洋。尽管说提倡素质教育,但终究是一纸空文而已,受到了学校与家长的双方面抵制。 我很喜欢吃牛肉拉面,但让我一日三餐地吃,吃上一周,我也腻了。可这些青少年面对数理化等科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学着,仅中学阶段就学了313周,哪怕开始时有的一丝兴趣也早就给反反复复的习题抹去了。更何况与网络游戏等事物相比,学习要枯燥的多。在学校家长的双重压迫下,在自己内心叛逆心理的作用下,一部分人走上了极端,成为无业游民,反过来引诱在校的学生。一部分人合理或不完全合理的调配了时间,终于迈进了梦想的国度——大学。 然而,对这些即将进入大学的一部分人而言,进入大学也就意味着摆脱了父母天罗地网式的束缚,他们好似脱了笼的鸟一般,再无拘束,因此在一接触到社会花红酒绿的冰山一角后,也就极有可能会辜负自己十年寒窗的辛苦而走上了纸醉金迷的不归路。但同时,这也是考验培养他们的自制力与眼光的时候了,真正有自制力、眼光长远的大学生是能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作为大学生的主要监督者与管理者,学校又应当制订怎样的管理制度,才能在引导大学生回归大学生活的前提下,培养他们的自制能力,并促使他们树立远大志向呢?究竟是传统的严格管理有效,还是当今流行的“宽松式”管理更能成功呢? 势 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形势日新月异,我们在思考现代大学的管理制度时,是否应该先认清当今时代的社会形势呢?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一系列政策的施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上的空虚也暴露了出来。由于社会法制的不健全,

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大学与社会的融合度也越来越高,大学不再是象牙之塔与世隔绝,而是逐渐走向社会的中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许多不被人关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在公众的面前,其中现代大学制度的改革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何为现代大学制度 (1)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 关于制度的解释有很多,包括体制层面、体系层面、规程层面、规则层面等。我倾向把制度理解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有关社会整体或者某一方面的体制,以及要求成员共同遵循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基于这样一种对制度的理解,大学制度可以这样界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保障大学有效的运行而形成的大学体制、法规和内部规程的一个总称。这是一个初步的看法。 关于现代大学制度的观点至少有6种。1 第一种观点:德国柏林大学制度可以作为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模式。 第二种观点:欧美发达国家的“多元型大学制度”。大学正在走向多元化,并形成相应多元型大学制度。 第三种观点:我国近代建立的大学制度。 第四种观点: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相联系的大学制度。主要是我们现在进行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特别是在我们的改革中处理好举办者、办学者以及处理好政府和大学的关系,处理好大学和社会的关系等这样一些层面上建立大学制度。 第五种观点:走向社会中心的大学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应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适应大学由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的变化。在这样的变化上建立起来的大学制度。 第六种观点:世界一流大学制度。认为一流大学所需要的制度,是现代大学制度,等等。 上述六种观点,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现代大学制度的。张德祥的观点在这方面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他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现代大学制度。 (1)现代大学制度应该符合大学的基本特性。大学的基本特性是什么?克拉克在他的书中,对这个问题作了基本的阐述,概括起来说,就是一个基本观点,知识是高等学校的实质和核心。这个知识不是普通的知识,是高深的知识。什么是高深的知识?高深的知识具有4个特性,即:专业性、自主性、积累性和无限发展性。把握这4个特性,对大学地理解会更深刻。大学是围绕高深知识来进行活动的。这种活动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高深知识的保存;二是高深知识的传播;三是高深知识的发现;四是高深知识的应用。大学是高深知识的加工厂。这种保存、传播、发现、应用和大学的职责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构成了大学的三个功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教学就是知识的传播,科研是知识的发现,服务是知识的应用。大学的这些基本活动,应该有制度进行保障,大学的制度的建立,也是保障大学基本活动能

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研究

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研究 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实质是高校适应现代社会复杂环境、提高治理水平的运行机制,利益相关主体在遵循内部发展逻辑和契合外部环境的互动博弈中实现力量平衡。单就参与治理的主体权力本身来看,就存在着政治权力强化、行政权力泛化、学术权力异化和民主权力虚化等一系列问题,由此引发高校政治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绝对领导地位,以学术权力为代表的符合新时代高校治理精神的权力主体被退到了次要的位置。面对国家提出的“双一流”建设任务,无论是社会期许还是高校自身发展需求,都呼吁高校对内外部权力的位序进行重新划分,在高校建立一整套利益平衡机制。实际上,我国高校在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方面已经进行了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出现了诸如复旦章程在内的革新性举措,对于我们进一步探索优化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奠定了经验基础。 然而由于当前的改革举措受到行政化和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大多数高校内部改革进程缓慢,并没有真正触及到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以及长期形成的教育管理体制的弊端,普遍表现为深化改革的文本要求和表面形式多、行动落实和可持续性举措少,内部治理结构效率低下。如何通过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探索出一条既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又兼顾国情的中国式道路,构建有利于我国高校发展的长效治理机制,成为增强高校自主办学治校能力、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关键。本文综合利用了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以及案例研究法,首先围绕国内有关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研究成果、教育体制改革的政策型文件、国内部分高校已经公布的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案等内容进行文献分析,发现虽然国内学者对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却鲜有研究基于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简政放权背景下,高校亟需提升自主办学能力这一现实趋势进行全面且系统的研究。其次,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之上,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法研究国内高校的发展现状,进一步理清了治理结构优化设计的背景、现状、理念及思路;并通过比较国内诸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等具体案例,进一步发现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在治理主体、组织设置、工作机制、推进方式等方面的共通点与不同点。 再次,我国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与完善不是关起门来单纯通过挖掘历史线索就可以完成的,故而本研究以制度演进过程中共时性与历时性为着眼点,通过分析美国、德国以及英国等典型国家高校治理结构的生成及演进,梳理出各国

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校

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校 湖南农业大学依法治校特色工作汇报 (二O一三年三月十四日) 湖南农业大学高度重视依法治校,以承担湖南省首批教育改革试点项目(项目名称为:完善治理结构,建立适应地方院校发展需要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试点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进展。学校2009年被评为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相继在全国“高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研讨培训班”、全国农林院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会、湖南省试点高校章程制定研讨会等各类会议作专题经验介绍,中国教育报、新华网、教育部举办的《高教领导参考》、湖南省委举办的《决策参考》、长沙晚报、湖南教育政务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中央财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湘潭大学等几十多所高校到校考察交流。 一、以制订学校章程为抓手,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学校以大学章程建设为抓手,遵循民主、公开的程序,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种办事程序、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等,逐步构建了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相互支撑的制度体系,夯实了学校依法治校的制度基础。 一是抓好章程的制订工作。我校从二〇一〇年二月开始,就启动了《章程》的制定工作,历经考察调研、文献研究、文本起草、专家咨询、征求意见、教代会审议、党委审定、教育厅核准、发布施行等九个阶段,于二〇一二年一月一日起正式施行,成为湖南省第一部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准的大学章程,受到有关部门和社会的广泛好评。《章程》追求学术本位和学术自由,彰显大学精神,明确了学校的办学定位,总

结了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界定了学校与举办者以及学校内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规定了学校功能与组织结构,确立了以“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分级负责、权责对等”为核心内容的治理结构,明确了师生的基本权利及其保障办法。同时,规定了学校在重大事项决策前,应当征求群众意见,组织专家论证,进行风险评估和合法性审查,最终由集体讨论决定。设计了“章程委员会”,负责学校章程实施、解释、修订的具体工作。 二是抓好章程的学习宣传。为抓好学校章程的宣传贯彻工作,学校党委召开专门会议,认真研究了如何贯彻实施学校章程的问题,下发了《关于做好<湖南农业大学章程〉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学校党委、二级单位多次以学校章程为专题,组织中心组学习。党委委员和学校领导带头参加辅导报告、撰写心得体会、发表署名文章、接受电视访谈、参加专家座谈。通过学习宣传,使全校师生员工对《章程》的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对实施章程的重要性有了较深的认识,提高了全校教职员工依法办学、依章治校的意识,从而为推动章程实施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是抓好制度的“废、改、立”。学校将2012年确定为制度建设年,要求各部门、各单位以现行法律法规和学校章程为依据,对现有制度进行全面清理,通过制度的“废、改、立”,逐步构建根本制度功能稳定、基本制度体系完备、具体制度成龙配套的校内规章制度体系。目前,我校已有22个基本制度和76个具体制度的“废、改、立”已经初步完成。 四是抓好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学校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在制度设计中都应该有执行学校章程及其配套制度的内容,明确执行权及其行使的主体、范围、程序和规则,明确监督权及其行使的主体和方式,并对违反制度如何处理制订专门的条文。对于涉及师生员工权益的制度,要求以人为本,设计申诉、救济、仲裁等内容。在制度执行中,学校特别

大学教学规章制度

大学教学规章制度 篇一:大学生规章制度 电子信息工程1104班班级规章制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1104班20XX年12月8日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20XX 级电子信息工程1104班班级规章制度为使我班各项活动顺利开展,提高并融入加强集体凝聚力,使同学们能够顺利的完成大 学生活,将自己培养成为优秀的大学生,特制定班级公约如下:总则 为进一步规范同学们的日常行为,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创建一个文明团结 的,积极向上的,有强烈集体凝聚力的,学习氛围浓厚的优秀班集体,全班每一个同学应以一个 合格大学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以主人翁的姿 态积极维护班级荣誉。 细则 一、班级成员的权利和义务: 1、权利: ①有参与班集体的活动的权利;②有使用班级各种资源的权利;③有对班委提出批评 和意见的权利;

④有参与班级管理,选举和被选举为班委的权利; 2、义务: ①有缴纳班费的义务;②有参与班级体活动的义务;③有服从班委的管理及积极配合班委的工作的义务; 二、班委会的权利和义务- 1、权利: ①对班费合理支配(收取和支出)的权利;②给班级成员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的权利;③对本公约的解释权 2、义务: ①全心全意为班级的所有同学服务的义务;②维持班级正常运行的义务③接受所有班级成员监督的义务 三、班级日常管理制度 1、考勤制度 ①上课不迟到,不早退;②请假需先向导员写假条请示,得到批准后将假条交由班长登记保管。如有特殊情况, 应先告知导员再告知班长,事后补假条;③迟到、旷课、早退等违纪情况按照学校相关规定 作相应处理。 2、学习制度 ①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特殊情况履行正当请假手续②尊重师长;③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不睡觉,不玩手机、mp3等);④配合任课老师和学习委员的工作,认真完成作

优化学校内部治理-推动学校现代转型

优化学校内部治理推动学校现代转型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我们党首次提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概念。在教育改革领域,《决定》指出:“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差,却凸显了执政理念的升华。相对“管理”而言,“治理”更强调主体的多元性、参与性、协同性,它要求学校建立从人治走向法治、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控制走向协调的治理体系,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完善制度体系,不断提升治理能力,推动学校现代转型。 一、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的目的意义 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趋势以及全面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求学校创新管理方式,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 (一)优化学校内部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学校是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社会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本组成单位,其治理水平的高低,影响到整个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转型的大背景下,广大中小学校也要明确认识到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的重要意义,坚持依法治校的基本原则,切实转变办学和管理的理念、思路、方式与手段,适应社会和时代提出的新要求。

(二)优化学校内部治理是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必然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明确提出要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这就必然要求学校要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升自主管理能力,实现依法自主发展和自我监督,这样才能保证权力“放而不乱”,使学校真正成为独立办学主体。当前,学校管理活动的自主性、复杂性、权利义务关系的多样性显著增强,法律问题、管理漏洞与矛盾纠纷日渐突出。学校只有不断优化内部治理,实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并且重视对自身法定义务的遵守,依法实现与公民、社会其他组织的对话与合作,才能构建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与支持。 (三)优化学校内部治理是推动学校改革创新和构建利益共同体的重要保障。在旧有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框架之内,学校的改革创新可能会遇到瓶颈性的问题。比如,推进课程整合实验,学校内部组织部门如何重新架构?课程资源如何开发?评价标准如何确立?学校与家庭的利益关系如何协调?诸如此类问题,都要求对现有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进行完善和优化。学校是由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等多元主体组成的利益共同体。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就是要实现对权力合理分配,明确各自职责,在学校内部形成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治理结构。这样才可能保障学校调动各方主体参与改革、支持改革,让学校改革符合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二、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的组织结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