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必修三会考

历史必修三会考

历史必修三会考
历史必修三会考

历史必修三会考复习要点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贡献。)

(一)早期儒学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2)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3.荀子

(1)主要思想:

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唯物主义),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三)百家争鸣形成的意义:

(1)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奠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基础:①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②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③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儒学的兴起(知道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罢黜百家”儒学获得独尊地位的原因及评价(成为正统思想)

1、原因

(1)汉武帝时代中国政治“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要求思想上“大一统”。

(2)儒学大师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为儒学获得独尊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3)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献策,从而完成了“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

2、客观评价

一方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汉王朝加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历史文化的发展。

3、太学的建立是汉王朝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的表现之一,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

三宋明理学(知道朱熹的理学以及地位。)

理学是在儒学基础上,吸收了佛道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1.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2.朱熹的理学思想:

“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

3.朱熹与其思想的历史地位。

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地位仅次于孔孟;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结合他们的基本观点简要说明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李贽的反正统思想主张。(否定孔孟学说,批判程朱理学,主张男女平等)

第一,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

第二,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强调人的个性;

第三,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第四,在诗文写作的风格方面,主张“真心”,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

3.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

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李贽的代表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反封建专制思想

1.共同点:(具有民主色彩思想)

一是他们都属于反传统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而闻名;有开明的资本主义经济主张(工商皆本);他们都致力于经世致用。

2.各自特色:

(1)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主张:敢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成为决策是非的最高机构,甚至比君主的权威还要大;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2)顾炎武:启蒙精神

主张:将批判的锋芒指向“私天下”的君主专制;主张“众治”:“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王夫之:“孤秦陋宋”批判

主张: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猛烈抨击“孤秦”、“陋宋”,深刻揭露了秦始皇及历代帝王之私;从三个方面批判了秦朝以来的暴政。他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具有浓厚的哲学基础。在发挥古代唯物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强调“天地之化日新”。

三、评价

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毕竟还属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他们并不全否儒家思想,而是批判与继承并行、与时俱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概述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一)造纸术:

1.书写材料的演变:

①秦汉时期:竹木简牍和丝织品

②西汉;可能发明书写用纸:

③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新的书写材料——蔡侯纸

2.意义:

①地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②作用: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概况:①战国——司南②北宋——指南针发明,并用于航海。③ 13世纪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评价: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明的时代(1)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2)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概况:①唐代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最早记载见于孙思邈著的《丹经》,称作硫磺伏火法。②唐末用于战争,五代和宋朝广泛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③ 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评价: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明,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四)印刷术的进步

概况:①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世界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印刷的《金刚经》。②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节省印刷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时是泥活字,后来出现了木活字、金属活字。③外传——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

评价:大大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历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中国古代科技方面的成就,长期领先于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由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概述汉字和绘画的起源,知道东晋、唐、宋时期的著名书法名家,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一)中国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

1、汉字与书法

(1)文字的发展历程:刻画符号(新石器时代)——商甲骨文(最早的成熟文字)——商周金文——春秋战国:秦:书同文(小篆、隶书)

(2)书法:秦篆汉隶——魏晋: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王羲之“书圣”《兰亭序》)——隋唐(风格多样):草书――张旭、怀素;楷书――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

(3)五种主要书法字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要会辨认)

其演变规律:由繁到简。

2.书法的主要字体及特点:

3.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

(二)绘画艺术——画中有诗

1.中国画: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

中国画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2.文人画的艺术特点

(1)地位:文人画(文人山水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2)艺术特点:①追求抒情写意风格;②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

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③注重诗意

3.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1)地位: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科,是中国画的精粹。

(2)艺术特点:

①以自然风景为主要的描绘内容

②在题材上,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突破时空限制;

③在艺术风格上,追求的是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知道诗经、楚辞和汉赋的文学成就,概述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人的文学艺术成就,知道明清四大长篇小说;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一、先秦时期:

(一)诗的经典——《诗经》: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1.《诗经》作品的时间:西周初年——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一前6世纪)的305首诗歌。

2.《诗经》的内容构成及特点

(1)《风》:是《诗经》的精粹,民间歌谣: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著名篇章有《相鼠》、《伐檀》《硕

鼠》等。

(2)《雅》: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贵族宴饮时的乐歌;分为《小雅》和《大雅》两部分,主要是反

够贵族阶级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也抒发对社会不公及黑暗腐败现象的忧虑和不满情绪。著名篇章有《生民》、《公刘》、《绵》等。

(3)《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三部分,主要是对

祖先和当权者功德的歌颂。

3.《诗经》的艺术特点和地位:

(1)特点:①句式: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②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才感染力极强③创作风格:现实主义

(2)地位:①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广,它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②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二)楚辞的魅力

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其特点为句式自由灵活;代表:屈原——《离骚》

(三)、汉赋的风采

1.赋的艺术特点:特点是铺陈词藻、文采华丽,是一种带韵散文。。

2.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阶段。

①艺术特征:气势恢弘、词藻华美,反映了当时文人气度的宏阔广大,时代精神的豪迈勇进,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鲁多彩。

②主要代表作: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等。

(四)、唐诗:(1)繁荣原因:①统一、强盛②中外、民族间交流频繁③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④科举制度的确立

(2)主要代表人物及其风格、代表作:

(五)、宋代:词苑

(1)产生: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唐朝在民间已产生,宋朝辉煌。特点:句子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可配乐演奏

宋代著名词人:

2.宋词兴盛的原因

①经济: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阶级关系: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

③政治:宋朝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六)、明清小说的人情世界

1.成就:四大古典长篇小说

2.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1)经济:大批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2)政治: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一些文人对现实社会日益不满,写出批判现实的力作。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概述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理解维新变法思想

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一)、了解睁眼看世界的倡导者──林则徐、魏源及其主要思想

⑴林则徐: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⑵魏源:《海国图志》

①性质: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史地著作。

②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抵御外侮,使国家富强。

(二)、“维新思想”的作用

1、背景:

⑴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民族危机深重。

⑵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民族资级力量不断壮大。

⑶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2、概况

3、维新思想

⑴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⑵影响:①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

②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

③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二新文化运动(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第二期改名为《新青年》),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主要阵地—北京大学。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①提倡科学和民主,反对愚昧和专制。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进步性: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新思想(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辟了道路;它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伦理、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局限性;首先,它存在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和西方文化完全肯定的情况;其次,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

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再次,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知道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面的贡献。)

李大钊是把马克思主义全面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

①发表著作:《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首举大旗

②组织学会: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③通过论战:如“问题与主义之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意义: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南,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指导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了解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认识它们分别在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

内容:1905年同盟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它解释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民族革命),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前提,民权主义(建立民国—政治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核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社会革命)

评价:作为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成为鼓舞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

(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称为“三民主义”。

新“新”的表现:1、民族主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华民族自求解放;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①不反帝→反帝②反满→民族平等)2、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①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平民共有②普遍平等的民权)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①节制资本②扶助农工)

评价: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指导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了解毛泽东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一)、毛泽东思想发展脉络:

1、发端:国民革命或大革命时期(1924-1927)

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关注农民问题

2、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井冈山时期

思想内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包含三个方面: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意义: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成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路。

3、成熟: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延安时期

著作:《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战略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论述。

成熟标志: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七大

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4、发展:抗日战争后(1945—1976)

思想内容: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进行探索,著作:《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中国式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理论;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3、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4、党的建设理论;

5、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等。

(三)、毛泽东思想的特点: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四)、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1、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新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形成背景

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知道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2、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脉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前夕,是这一理论的准备和初步提出的阶段。

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是这一理论初步形成的阶段。

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是这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丰富的阶段。(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确立: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邓小平理论的内容:

(1)、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其他:和平与发展理论;一国两制;“三个有利于”;

三步走战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两个文明。

4、意义:

(1)、邓小平理论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2)、邓小平理论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基本路线提供了理论武器

(3)、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创造性的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

2、三个代表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列入党章。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区别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和科技

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知道我国的“双百方针”,认识“十年动乱”对文化艺术的摧残,概述改革开放后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状况。)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它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二)、“‘十年动乱’使文化凋零”

(三)、文学艺术的春天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双百”方针和“双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的指导下,文艺创作再现生机。国家相继设立了一批文化艺术奖项(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等)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开放时期文艺的创作和繁荣

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了解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其主要成就,认识“科教兴国”战略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

教育发展过程

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内容: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主要措施: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开办工农业余学校,开始干部文化不惜班工农速成中学和大学预科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教育为人民服务性质。

到1965年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中国的教育事业受到严重冲击。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教育界经过拨乱反正,教育事业蓬勃发展:1977年12月恢复高考;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立法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学位条例》、《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先后制定颁行,初步建立了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框架;各级各类教育跨上新台阶: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得到发展,普通教育结果进一步油画;承认教育成绩显著,高等教育总体规模迅速发展。

认识: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发展。明确科教兴国是中华民族的振兴之路。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简要说明科技进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对中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定的环境;

杂交水稻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载人航天工程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一)两弹一星附:“两弹元勋”邓稼先钱学森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二)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一、蒙昧中的觉醒(了解普罗塔戈拉和雅典的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普罗塔戈拉的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提升了人的地位,强调人的作用)主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西方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萌芽)。

苏格拉底主要贡献:“认识你自己”

①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提出“美德即知识”

②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这点与智者一致)

③“认识你自己”,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④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并为此付出了生命

人文主义:注重人、人性,尊重人存在的价值的一种文化传统。

二、神权下的自我(知道文艺复兴初期“三杰”和《十日谈》、《哈姆雷特》,简述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文艺复兴”初期三杰:但丁代表作《神曲》。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提出“人学”来对抗“神学”。薄伽丘和《十日谈》:小说的主旨在抨击禁欲主义,歌颂爱情,肯定人的自然欲望。共同点: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借哈姆雷特之口表达对人的赞美,莎士比亚注重人的理性,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文艺复兴时人文主义: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本性,人的高尚与尊严

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

第一,他认为信仰耶稣就可得救。(信仰得救)否定教会作用

第二、人人有权读和理解《圣经》,直接与上帝对话

第二,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

第三,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第四,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

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人文主义: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人”为中心,重视现世生活,是一种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

三、专制下的启蒙(列举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追求个人自由、政治民主、权利平等,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

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一、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知道牛顿的主要成就,认识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1、“经典力学的建立”(1)经典力学建立的概况: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2)经典力学建立的标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3)经典力学的影响。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后,光学、电磁学等与力学的进一步统一,大大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2、“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1)相对论提出的历史背景:19世纪末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物理学的新发现而陷入危机(2)相对论的提出及主要内容:相对论(爱因斯坦,继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内容: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时间、空间、运动、质量是相对的,可以互相转化。较典型的现象

是运动物体长度变短(尺缩效应)运动的钟比静止的钟走得慢(钟慢效应)运动的物体重量变大。(3)相对论提出的历史意义。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从本质上修正了由狭隘经验建立起来的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即:揭示了时空的可变性、时空变化的联系性,树立了新的时空观、运动观、物质观。这一理论被后人誉为20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3、“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1)量子论的诞生、发展和量子力学:量子理论:普朗克的量子假说、玻尔的原子的量子理论、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2)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影响。在量子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极大地促进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科学的发展,人类从此进入了核能时代。同时,也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了微观世界。量子规律的新技术深深地改变了人类地生活,包括激光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出现。

量子理论与相对论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的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追寻生命的起源(简述达尔文及其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1、进化论产生的历史条件:生物学知识积累为进化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9世纪初期,生物学本身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所有生命现象的本质统一性。细胞学说被恩格斯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细胞学说为生物进化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2、生物进化理论的诞生: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观;主要观点: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把神从生命领域里赶出去)

三、人类文明的引擎(列举瓦特和爱迪生的主要发明,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瓦特改良蒸汽机的过程: 18世纪中期,瓦特改进纽可门蒸汽机——设计出双向汽缸的蒸汽机——设计连杆曲柄传动装置——使蒸汽机成为“万能的原动机”(效率显著、可用于一切动力机械的“原动机”)。

2、蒸汽机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促进“蒸汽时代”的到来。

蒸汽机是人类继发明用火之后,在驯服自然力方面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有了蒸汽机产生的动力,工厂不必再建在水流湍急的地方。大规模生产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成为必要。纺织业、采矿业和冶金业在蒸汽机的带动下迅猛发展,机器制造业也繁荣起来。工厂的大量出现,使原来恬静的田园生活被打破,历史跨入一个新的时代——蒸汽机时代。(动力革命:畜力、水力、风力→万能蒸汽机(图片)→发明和使用蒸汽机热潮,人类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3、(1)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2)电气技术的应用例如: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比利时人格拉姆制成了直流电动机。美国人爱迪生(发明大王)发明了钨丝电灯,创建了第一个发电站。

4、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使电力得到广泛应用,使世界跨入“电气时代”,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2)电力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3)推动了电气工业的发展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知道《唐璜》、《人间喜剧》、《战争与和平》,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知道凡高和毕加索,简要说明其主要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知道贝多芬及其主要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和多样性。)

1、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家和代表作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他的代表作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通过贵族青年哈洛尔德的游历,反映了英国社会生活,并对当时重大的历史事件进行了评论。拜伦最重要的作品《唐璜》是一部诗体长篇小说,通过游记方式记述贵族青年唐璜在希腊、俄国和英国等地游历的冒险及爱情遭遇,广泛地反映了欧洲的社会生活,抨击了封建势力,讽刺了资产阶级的虚伪狡诈,热情地呼唤人民起来革命。他的诗歌洋溢着追求

民主和民族解放的精神,饱含高昂的战斗激情。

2、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贝多芬(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心目中的英雄是拿破仑)、《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3、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家和代表作

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恩格斯称他为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他经历了拿破仑的兴衰、波旁王朝的复辟和七月王朝三个时期,对现实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创作素材的丰厚积累,为他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奠定了生活基础。他所创作的系列小说《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的百科全书”)以现实主义手法,淋漓尽致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自私、贪婪、狡诈和虚伪,真实描绘了法国社会生活。在《人间喜剧》中以《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最著名。

俄国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

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将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不朽名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其作品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4、印象画派的代表人和代表作品

凡.高(荷兰),后期印象主义画派(强调光与色的效果)主要代表,他的作品色彩极其强烈,富有个性,充满热情,他被称为是“扑向太阳的画家”,代表作有《向日葵》(注意图)、《星月夜》等。

5、毕加索与立体派。

现代主义美术最有影响的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他作为立体主义的创始人,以《亚威农的少女》一画完全颠覆了过去具象写实的传统手法,亚威农是巴塞罗那一条妓女街的名称,画中呈现五个少女,或坐或站,搔首弄姿,人物扭曲变形到几乎难以辨认,只能从中依稀认出五个女体的存在。这幅画说明画家受到了非洲原始木雕的影响。《格尔尼卡》(注意图片)壁画,反映的是在1937年,西班牙的格尔尼卡小镇被德国法西斯空军夷为平地,毕加索极为愤慨,对法西斯暴行表示强烈抗议。此画结合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痛苦、受难和兽性。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徐明同学设计的历史手抄报,选取了图8—10三个人物和他们的代表著作(刊物)。下列为该手抄报设计的主题,恰当的是( ) 图8 魏源《海国图志》图9严复《天演论》图10 陈独秀《新青年》 A.师夷长技、尊孔复古B.优胜劣汰、民主科学C.思想解放、救国图强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阅读以下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 A.《孔子改制考》B.《海国图志》?C.《天演论》D.《变法通议》 3.陈旭麓:“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晋身之阶,有个‘用武’之地, 这就是一个进步。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之内,是很难完全如愿的。”这表明作者强调() A.“西用”与“中体”本身就相互矛盾B.“中体西用”思想推动了向西方学习进程 C.“中体西用”就是只强调经济改革D.用西方的技术维护中国体制是难以做到的 4.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是指(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5、从19世纪初对西方的轻蔑排斥到20世纪20年代对西方的崇拜,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一位政治家用以下的话总结了这个变化的顺序:“首先是影响器物的技术;而后是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最后则是触及精神生活核心的观念。”照此说法,“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的事件应该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D.新文化运动 6.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高中会考部分历史时间整理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 蚊香蛙之历史会考复习

写在前面 时间真快啊,转眼间高一就要结束了,我们会迎来会考,会迎来有更多未知的高二。我们这版复习资料也是出到了第三版,看着它一点一点成型,逐渐地被同学们接受,我其实很开心,很充实。 我承认,我一开始做这一版资料的时候是有私心的,毕竟,这份资料是我一个一个字打出来的,本质上我其实是一个自私的人呢,我只想对我珍惜的人好,这一点,我也在第二版的末尾提到过。 但是,看着大家一个个都抢着要这份资料,我觉得我其实很有必要把它献给所有人,因为三年说长不长,很可能一下子就过去了,我很是珍惜这个能体现我为大家付出我的努力的机会。 有人说,你历史又不好,为什么越俎代庖地在这里炫耀,炫耀什么呢。我承认,我历史确实不好,绝对没有文科班随便考考都90几的水平,但是,我觉得,文科的学习靠的就是认真,我一个一个字地打出来,发现有错误马上纠正,我已经尽力了,看不起我的,还请将这份资料送回,因为会有其他需要它的人。 这一版,我头一次地给它命了名,叫“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个名字其实包含的就是我对于大家参加会考的一份祝福,你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至少,你们的背后,有我,我会尽我的全力来帮助你们,祝福你们。 这一版,我会全新排版,有各个专题的时间表,当然,我也会把前几版的传统延续下去,会给一份按时间排列的时间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这也是最后一版的时间表了,我其实还蛮喜欢这种静静地码字的感觉的,但是,我们的历史时间表怕是要和大家说再见了,要记得我哦~我也会想你们的~ 蚊香蛙敬上

I专题时间 ·必修一 专题二 1840-1842 鸦片战争 1841.5 三元里抗英 1833-1885 中法战争 1845-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9 黄海海战 1894-1895 甲午战争 1895.5 台湾人民翻割台斗争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1.9.18 九一八事变 1932.1.28 一·二八事变 1933.1 争夺喜峰口 1933.5 多伦战役 1935.8.1 中共八一宣言 1935.12 瓦窑堡会议 1935. 12.9 一二·九运动 1936 抗日联军组成 1936.12.12 西安事变 1937.7.7 卢沟桥事变 1937.8 洛川会议 1937.8.13 八一三事变(上海)1937.8.14 《自卫抗战声明书》1937.9 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1937.10 淞沪会战 1937.12.13 南京大屠杀 1938.1-1938.5 徐州会战(台儿庄) 1938.6-1938.10 武汉会战 1938.10 武汉会战 1940 百团大战 1940.5 枣宜会战 1944 抗日军民局部反攻 1945 中共七大 1945.8.15 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9.2 日本签署投降书1945. 10.25 台湾光复 专题三 1894 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1905 孙中山,日本,中国同盟会1911.4 黄花岗起义 1911.5 全国性保路运动 1911.10.10 武昌起义 1911.12 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1912.1.1 中华民国成立 1912.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2.12 宣统帝退位 1912.3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4 孙中山卸任 1919 巴黎和会 1919.5.4 五四运动 1921.7.23 中共第一大 1922 中共二大 1924 国民党一大 1926-1927 北伐战争 1927.4.12 四一二政变 1927.7.15 七一五政变 1927.8.1 南昌起义 1927.9 秋收起义 1931.11 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瑞金)1934.10-1936.10 红军长征 1935. 1 遵义会议 1935.10 吴起镇会师 1936.10 甘肃会宁会师 1947.6 挺进大别山 1948.9-1949 三大战役 1949.4 渡江战役 1949.10.1 开国大典 专题四 1949.3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49.9 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1954.9 第一届全国人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12 中国人民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 1956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1947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195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1958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 1958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上学期期末试题与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Ⅲ)试卷 本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90分) 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9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苛政猛于虎”(《礼积·檀弓下》)这句话体现了孔子 A.“仁”的思想 B.“礼”的思想 C.“天行有常”的思想 D.“君轻民贵”的思想 2、历史上有一群儒者,他们讲学的容偏重义理,以性、命、天理为问题中心,强调圣外王。这群儒者所处的朝代是 A.汉朝 B.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3、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千姿百态,形式多样。请判断下列书法的种类 王羲之《兰亭序》(唐人摹本)颜真卿《多宝塔碑》怀素《自叙帖》 A.隶书楷书小篆 B.行书隶书草书 C. 行书楷书草书 D.隶书楷书草书 4、宋人《夜行》:“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从该诗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①宋代科举制度完备,许多人走科举取仕的道路②宋人耿于诗书,忘记了中原的沦陷③宋代教育事 业有了较大的发展④宋代科举制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A.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 ②④ 5、“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赞誉的是下面哪位诗人的作品? A.白 B.白居易 C.杜甫 D.轼 6、与隋唐相比,;两宋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出现的新景象有 ①人们除了创作和欣赏散文、诗外,词也非常流行 ②人们竞相购买阅读小说《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③人们可以欣赏到风俗画 ④人们在瓦肆欣赏滑稽戏、讲唱戏以及杂技武术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元朝杂剧《窦娥冤》:“地也,你不分好歹和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此句体现了关汉卿剧本的特色是 ①反封建②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③对受封建压迫的人民的同情④呼吁解放妇女 A.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反映的是哪一中国画的特点? A.工笔画 B.花鸟画 C.文人画 D.风俗画 9、“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英国人培根所说的这三种机械发明分别指中国的 A.造纸术针灸指南针 B.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 C.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D.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10、仔细阅读下列言论,用发展的观点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尽收外国之羽翼为中国之羽翼,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 ②“立国之道当以礼仪人心为本……天文算学只为末议,即不讲习,于国家大计也无损。” ③“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

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共同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治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3.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4.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主要是由于 .宗教束缚的削弱 D C.人文主义的影响A.绘画技术的发展 B.绘画内容的改变5.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6.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①打电话拜年②乘公共汽车上班 ③在日光灯下读书④网上聊天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着名学者写了下列哪篇文章 A.《法俄革命之比较》 B.《敬告青年》 C.《狂人日记》 D.《文学改良刍议》 8.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过渡时期 B.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十年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9.近代文学艺术不同派别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 B.作家的天赋和个人的努力 C.不同的阶级利益 D.不同的地域特点 10.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你可以 A.去西班牙观赏毕加索的画展 B.去德意志欣赏贝多芬的作品音乐会C.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去电影院看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11. 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复习知识点及习题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一)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4、影视艺术 (1)电影 1)条件:19世纪晚期,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为电影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2)过程 1895年底,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公映自己拍摄的电影短片,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最初的电影是黑白无声片,成为“默片”。卓别林是“默片”时代最富盛名的电影艺术家。 1927年,美国首次拍摄成功有声音、有对白、有音乐和歌唱的有声影片,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 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拍摄成功。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宽银幕和立体声电影等相继问世。世界上最大的电影梦工厂是美国的“好莱坞”。 (2)电视 1)诞生:20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出现。1929年,英国伦敦首次播送了电视节目,宣告电视艺术诞生。 2)20世纪30年代播出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3)二次大战后,电视进入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 (3)影响 影视艺术既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又直接敏锐地回应、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满足人们各式各样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 练习题 1、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他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华兹华斯的作品应该属于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2、“它站起来反对18 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思想、理性思想以及这些领域内的秩序”,

强调“对自然之爱、上帝精神存在和感情力量之间的联系”。最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作品是A.《巴黎圣母院》B.《人间喜剧》 C.《母亲》D.《老人与海》 3、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文学的主流着力于表现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罪恶。属于这一文学主流的名著是 [ ] A.《大卫·科波菲尔》 B.《老人与海》 C.《巴黎圣母院》 D.《等待戈多》 4、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生动地描述了俄国贵族的生活。它所属的文学流派是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 5、19世纪诞生的印象主义绘画,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下图中,属于后期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作的有 ①《向日葵》 ②《有藤椅的静物》 ③《星月夜》 ④《弹曼陀铃的少女》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高中历史必修三会考知识点(精华版)

:孔子、孟子、荀子 墨家:墨子 道家:老子、庄子 法家:韩非子 “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孔子:①提出“仁” 与“礼”的学说;②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③教育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④言论编纂成《论语》。孟子:①“仁政”学说。 ②性善论。 ③君轻民贵 荀子: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②性恶论 。③ 礼法并施 汉代新儒学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改革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宋明理学代表人物:①程朱理学:二程(程颢、程颐),朱熹②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⑵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理学是宋明时期儒学主流 明清时期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1、 离经叛道”的李贽: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如抨击男尊女卑,高度评价商鞅、吴起改革家,认为农民起义是贪暴的统治者逼出来的。 2、 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知识简表 明清时期儒学的发展:反对程朱理学;反对专制主义;经世致用思想;工商皆本思想。 :发明——西汉。 改进——东汉的蔡伦造成“蔡侯纸”。印刷术:唐代发明雕版印刷;宋代发明活字印刷。火药:唐代发明指南针:战国发明司南;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 造纸术促进欧洲文化发展,火药推动欧洲火药武器发展,指南针促进远洋航行,印刷术推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 :《石氏星表》是世界最早天文学著作。仪器:浑仪、简仪元朝郭守敬编制《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数学:东汉《九章算术》记载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标志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农书:南北朝时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元朝王祯著《农书》,明朝徐光启著《农政全书》医学:《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东汉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的理论基础;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 1.汉字的起源:刻画符号—甲骨文(商代)-金文-小篆(秦统一全国文字)-隶书-楷书 2.2. 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⑴东晋王羲之:号称“书圣 ”,主要作品《兰亭序》⑵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有欧阳询 、颜真卿 、柳公权,他们分别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⑶隋唐的草书名家:张旭、怀素。 ⒈中国画的分类:按题材分:人物画 、山水画 、花鸟画三大类。⒉文人画 代表人物:唐代顾恺之《女史箴图》,并潜心研究绘画理论,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⒊风俗画: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是我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305篇诗歌。分为《风》 、《雅》、《颂》三部分。②楚辞:是产生于南方楚国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代表作屈原的《离骚》。③汉赋:两汉时期盛行,代表人物司马相如。④唐诗: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数量多、流派众、内容广、体裁全。⑤宋词:代表人物:北宋的苏轼 ,南宋的辛弃疾⑥元曲元代兴起的新诗体,包括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代表人物:关汉卿——《窦娥冤》⑦明清小说 承恩明朝神魔小说④《红楼梦》曹雪芹清朝优秀长篇小说 :①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②道光年间,由徽剧与汉调相互融合③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① 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② 他将外文资料编译成《各国律例》和《四洲志》魏 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影响:研究介绍世界知识,“开眼看世界”成为社会思潮;为抵御外侮、谋求独立富强而学习西方,成为近代思想主流。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含义:“中学为体”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挽救清王朝。历史作用:随着洋务运动的实践,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也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了促进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早期维新派:⑴代表人物:从洋务运动中分离而出,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⑵思想主张:最初都持“中体西用”的立场,并身体力行;由于中法战争的结局暴露洋务运动的弊端,后来进而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⑶历史作用:① 对引导知识分子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 ② 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行动。维新思潮:⑴背景:19世纪90年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先进人士西学知识的增长,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⑵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康有为:① 在广州设万木草堂,聚众讲学;② 把西学中的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18世纪60年代洋务派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最初支持“中体西用”学说,后来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提出维新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 否定专制统治思想基础,传播西学,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

人版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皖江高中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荀子在《大略》中提到“大略: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据此可知荀子主张 A.以礼为本 B.隆礼重法C.依法治国D.君主集权 2.下面是春秋战国时期四位著名思想家的言论,哪位思想家的主张最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 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B.“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C.“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 D.“吾以是明仁义而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3.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某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该描述所对应的思想应属于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4.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体现了 A.佛教的因果循环 B.法家的严刑竣法 C.道家的无为而治 D.儒家的天人感应5.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求贤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 ) A.要尚实,要有助于国计民生 B.要接触世间万事万物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功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6.窦太后曾以“不尚贤,使民不争”为由,阻挠汉武帝任用赵绾、王臧等人,这说明窦太后崇信 A.仁者爱人 B.兼爱、非攻 C.王道之纲 D.无为而治 7.“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8.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9.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高考历史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高考历史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96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1、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 2、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有: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韩非子。 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为政以德;在教育方面主张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编订《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 4、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为更加系统的"仁政",还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5、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了"君舟民水"思想,同时荀子结合了法家和道家的思想,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 ★考点97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采取"焚书坑儒"政策,儒家学说遭到沉重打击。 2、西汉前期,为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加强君权,还提出"君权神授";同时提出"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思想,要求统治者施仁政;在伦理道德上主张"三纲五常";著有《春秋繁露》一书。董仲舒的建议得到汉武帝的采纳,从汉武帝起,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 ★考点98 宋明理学 1、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和传播,儒学面临严峻的挑战。 2、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了"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3、宋代儒学出现了新的体系,即理学。北宋的儒学代表人物是程颢和程颐兄弟,其核心思想是"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4、朱熹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 他主张"理气论"即先有理,后有气和"心性论",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是为封建统治秩序和等级制度辩护,代表作是《四书章句集注》 5、王阳明是明朝中后期儒学的代表人物,更多地吸收了佛教的禅宗思想,他提出"心学",主张心外无物,提出了"致良知"的学说。 ★考点99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明朝后期李贽是"离经叛道"的思想家。李贽认为不能以孔子的是非标准来判断是非,同时还揭露道学家的虚伪,赞扬农民起义,反对男尊女卑。 2、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是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 政治上: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提倡"以民为主"。 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文化上批判继承了儒家思想。 3、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的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政治根源是明清时期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化。

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共同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治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3.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主要是由于A.绘画技术的发展 B.绘画内容的改变 C.人文主义的影响 D.宗教束缚的削弱 5.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6.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①打电话拜年②乘公共汽车上班 ③在日光灯下读书④网上聊天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着名学者写了下列哪篇文章 A.《法俄革命之比较》 B.《敬告青年》 C.《狂人日记》 D.《文学改良刍议》 8.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过渡时期 B.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十年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9.近代文学艺术不同派别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 B.作家的天赋和个人的努力 C.不同的阶级利益 D.不同的地域特点 10.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你可以 A.去西班牙观赏毕加索的画展 B.去德意志欣赏贝多芬的作品音乐会 C.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去电影院看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 11. 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并存问题。 早在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退回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 A.“兼爱”和“尚贤”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 12.儒家思想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这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 A.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C.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1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2012浙江高中历史会考复习资料 必修三 专题五——专题八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1)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 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①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②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医学: ③1967年 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④1970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⑤1973年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农业科技 (3)1988年,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成为“科教兴国”战略 的理论基础。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①1984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讯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讯卫星升空。 ②2003年“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杨利伟中国首位航天员。“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进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 (1)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 ①但丁,代表著作《神曲》 ②薄伽丘,代表著作③彼得拉克。 (2)英—戏剧作家—莎士比亚 四大悲剧:《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哈姆雷特》——歌颂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罗密欧和朱丽叶》 (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性质: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反神学) ①就是反对封建神学、神权、宗教束缚和等级观念; ②肯定人、注重人,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下解放出来,强调人的作用和以人为中心。③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强调人的价值。 (4)宗教改革(16世纪) 导火线:1517——教皇发赎罪券 经过: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内容 影响:p107

高中历史必修三,整理得太好 了(精华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笔记(精华版)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1)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视 (4)思想文化上:学术逐渐下移,“学在民间”(私学)出现 2、“百家争鸣”的含义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各派主张各不相同,而在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儒、墨、法诸家,侧重于政治道德;道家侧重于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共同精神。 3、“百家争鸣”意义 (1)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早期儒学思想家的思想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1)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三、其他学派的主要思想 1、道家(老庄之学) (1)老子 “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社会。 (2)庄子 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 (3)影响 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2、法家 (1)李悝 在魏国变法:奖励耕战、严刑峻法。 (2)商鞅 在秦国两次变法:废旧制度、重农抑商、加强中央集权、以吏为师。(3)韩非子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则备变”。 (4)影响 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两汉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3、墨家 (1) 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在认识论和逻辑学贡献。 (2)影响 汉代以后,逐渐湮没失传。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二三会考练习

瓯海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二、三会考单元过关测验 命题人:王文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是20XX年祭孔大典推荐的五句奥运会迎宾语,这五句迎宾语体现的人文奥运理念包括①团结友爱②崇尚道德③和睦相处④和平发展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近来有网友建议,把每年9月10日的教师节改为孔子的诞辰之日,此种说法主要是因他 A、主张“有教无类”,并把思想主张贯彻到教育活动中 B、主张“无为而治” C、提出“仁”的学说,主张建立礼乐文明的社会 D、主张“民贵君轻” 3.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后世尊他为“亚圣”。下列儒家思想观点中,属于孟子提出的闪耀着“民本”思想光芒的是 A.“天行有常”B.“有教无类”C.“独尊儒术”D.“民贵君轻” 4、“事愈烦而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愈设而敌人愈多。”持这种观点的学派是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5、荀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广泛吸收各学派思想的精华。下列各项中,属于荀子提出的主张是 A.“弱者道之用”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6、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7、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8、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董仲舒认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中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记录审判过程该段材料主要反映了西汉 A.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 B.儒家伦理思想渗透到法律之中 C.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 D.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 9、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

历史必修三考试试题

高二月考试题四(必修三) 一、选择题: 1.一位先秦思想家这样评论两位政治人物: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诈谋的国君。这位思想家秉承的理念是( ) A.克己复礼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以法治国 2.面对乱世,孔子周游列国,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但其政治理念最终破灭于现实面前,对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表述最准确的是( ) A.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B.当时各国忙于争霸,无暇接待孔子 C.春秋时期孔子的时代还没有到来 D.孔子及其弟子都是没有实权的文人 3.《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 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 4.汉代政策从“无为”转变到“有为”的原因是( ) A.“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B.“约法省禁”“废除烦苛”“减田租,十五税一” C.“汉兴七十余年间,民则家给人足,都鄙廪庾皆满” D.“诸侯惟得农食租税,不与政事”“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

5.“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 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6.南北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儒学家沈重,被士人称为“当世儒宗”,他通晓儒、释、道三家经典,曾受到南朝梁武帝、梁元帝、北朝周武帝的器重。沈重的个人经历体现了当时( ) A.统治者大兴儒学,维护其正统地位 B.儒学家已经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C.儒家学者对佛教、道教思想的借鉴 D.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转而渴求宗教 7.“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致良知 8.明神宗年间,礼科教给事中张问达上疏劾一人,声称其:“壮岁为官,晚年削发,近又刻《卓吾大德》等书,流行海内,惑乱人心。……以卓文君为善择佳偶,以司马光论桑弘羊欺武帝为可笑,以秦始皇为千古一帝,以孔子之是非为不足据。狂诞悖戾,未易枚举,大都刺谬不经,不可不毁。”被劾之人应是( ) A.李贽 B.王阳明 C.黄宗羲 D.顾炎武 9.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真正对这种制度进行理性思考,指出皇帝为天下“荼毒”者、“敲剥者”、“大害”者的人物及其著作是( ) A.董仲舒《春秋繁露》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甘肃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印刷—文化发展、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火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权,指南针—新船路、世界市场====总之,使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看书本识别各种字体),总趋势由繁到简。

高二历史会考复习选择题汇编(必修三)

高二历史会考复习选择题汇编(必修三) 1.以下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法不阿贵,以法治国 2.下列思想主张属于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是() A.民贵君轻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法不阿贵 3.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家是 A.墨子B.孟子C.韩非子D.庄子 4.以下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法不阿贵,以法治国 5.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 A.荀况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 6. 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程颐B.陆九渊C.朱熹D.王阳明 7.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的“天理”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伦理道德规范D.“天人感应”学说8.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中,明确指出君主为“天下之大害”的是() A.李贽B.顾炎武C.黄宗羲D.王夫之 9.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人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宋代科技成就是() A.地动仪B.造纸术C.雕版印刷术D.指南针 10.传人欧洲并对近代航海事业产生重要影响的宋代科技成就是() A.地动仪B.造纸术C.雕版印刷术D.指南针 1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近代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是() A.指南针与印刷术 B.造纸术与火药 C. 火药与指南针 D.印刷术与造纸术 12.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 A.甲骨文B.大篆C.小篆D.隶书 13.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产生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时期 14.研究商代的原始文献,需要释读的汉字是() 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楷书 15.北宋张择端创作的描绘市井风俗的作品是() A.《女史箴图》B.《送子天王图》C.《山水十二景》D.《清明上河图》16.词起源于民间,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其社会条件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