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证券行业三大猛人

证券行业三大猛人

曾经的三大“猛人”:管金生、尉文渊、阚治东 管金生

证券业“教父”管金生

尉文渊

上交所第一任总经理尉文渊

悲情英雄阚治东

证券业“教父”管金生

1980年代,一个名字响遍大江南北。他被称为证券界"教父",他叫管金生。

他曾是上海万国证券公司总裁,是开创新中国证券的先驱。但1995年的那次国债期货交易中,他倒下了,随之而来的是万国证券被申银合并,成了今天的申银万国。

在缔造自己金融王国的过程中,管金生创造了中国证券业改革开放30年历史中的一页。在中国早期股市,管金生名声之大无出其右。

创国内最大证券王国

作为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的老总,管金生曾应美国CNN邀请,作为中国金融界第一人,在该公司直播中心用英语向全球介绍上海证券市场。在其他证券公司尚未弄清国内市场是怎么回事的时候,管金生已打出"万国证券,证券王国"的旗号,声言要令万国成为中国的野村、美林。1994年,他更提出万国证券"要在2000年进入世界十大券商"!

任何时代都有思想超前的人,管金生就是这样的人。管金生,1947年5月19日出生于江西省清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83年,精通法语的管金生偶然地担任了在上海召开的中美国际投资研讨会秘书长。会后,他受欧盟邀请,由上海信托投资公司委派赴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学习管理和法学,获商业管理和法学两个硕士学位。毕业归国后,在很长时间里无所事事,被派到上海党校的一个"振兴上海研究班"里去"深造"。

1980年代后期,邓小平视察上海,征求上海各界有识之士对振兴上海的真知灼见,并对将上海外滩建成"东方华尔街"这一构思表示出极大兴趣。管金生奋笔疾书,痛陈创建中国证券市场之重要,并请愿作证券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的建议被接纳,并被批准试点。

1988年,上海第一家股份制证券公司万国证券公司开张。公司由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

司等10家股东筹资,拥有3500万元股本金。意气丰发的管金生出任这家证券公司总经理,那年他41岁。

万国成立不到两个月,就作为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在国际证券界亮相:意大利国民劳动银行新加坡分行在伦敦发行欧洲日元证券,由20多个国际证券公司组成的承销团,其中,日本野村证券任总干事,万国任副总干事。

1992年底,万国在香港与李嘉诚合作,一举收购香港上市公司香港大众,完成了大陆证券公司首次收购境外企业并成为控股人。在管金生掌印期间,万国证券一级市场承销业务占全国总份额的60%,二级市场经纪业务占到全国总份额的40%。美国、英国的权威机构评定万国证券为中国第一大证券公司。

有人评价,管金生是国内第一个对证券有真正认识的金融家,他的很多思想可以说是超越当时的时代,在万国发展的初期,管金生四处演讲,走遍全国各地,把银行,政府各个部门都拉出来,进行免费的培训,做了大量市场培育工作。

他认为要想与国际大券商并肩,必须更多地雇用那些聪明、能够将市场视为一门严谨的科学的交易员。为此,他在大学里面进行大量的演讲,邀请美林、高盛等国际投行人士给他们讲课。当时,其他证券公司雇佣用员工大多为中专毕业生。而在万国的中层以上团队中,来自复旦、上海交大等的大学生占到90%以上。这些人通晓财经知识,并有一定的英文水平,能够很好地学习国际投资理念。据他身边的人回忆:"管金生最大的贡献就是他是一个老师,把国外的理念、战略、文化带到中国来。他的卓越就在于不断地冲击旧的体制。在上交所的建设中,其交易规则、设备、交易员的培训,几乎都是万国一手操办;深沪两市的异地交易首先由万国开通;它最早开始在国内推动和实施无纸化交易;而B股是怎么推出来的?都是在房子里想出来的。"

折戟“327”国债事件

管金生发迹于国库券。万国创办时,管金生第一眼瞄上的是国库券。当时国库券并不被看好,国务院为此专门组建了国库券推销委员会,由财政部牵头,国务院秘书长出任主任,人民银行、国家计委、中宣部、军委总后勤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等一起参与,不过还是很难推销。

到后来,很自然地出现了国库券地下交易,一些人以五折六折的低价收购国库券。当时,全国银行并无联网,各地的国库券价格相差很大,于是,一个有利可图的"黑市"由此形成,并日渐蔓延。到1988年3月,财政部被迫作出《开放国库券转让市场试点实施方案》,允许国库券上市流通交易。是年4月,上海、深圳、武汉等七城市率先试点开放,6月又开放了54个城市。

管金生是第一个从国库券流通中嗅出商机的机构券商。万国有十多个人跑遍了全国250个大中小城市和偏远乡村,到处收购国库券。从无数散户手中收来的券额都是5元、10元的,被塞在麻袋、旅行袋里运回上海,倒卖套利。这笔生意让管金生挣得盆满钵满。到1989年,万国的营业额做到了3亿元,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证券公司,其中绝大部分来源于此。

管的狂收行动引起了金管处的注意,于是,他把所有的国库券从地下室的金库转移到自己的办公室里,从地上一直堆到天花板。监管层来检查,一无所获而归,万国证券躲过一劫。数月后,1988年国库券上市,价格为104元,作为当时国内最大的"国库券鼹鼠",管金生的万国证券完成了惊险而丰厚的原始积累。

但造化弄人,谁会想到管金生发迹于国债,也是栽在国债期货上呢?

1993年10月25日,国债期货交易向社会公众开放。1994年10月以后,人民银行提高3年期以上储蓄存款利率,并恢复存款保值贴补,国库券也同样保值贴补,保值贴补率的不确定性为炒作国债期货提供了空间。大量机构投资者由股市转入债市,多空双方对峙的焦点始终是围绕对327国债期货品种到期价格的预测。327是1992年发行的3年期国库券,应于1995年6月到期。

当时存在两大阵营,一是以万国证券为首的做空阵营,另外是以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公司(简称中经开,有财政部背景的公司)为首的做多阵营。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提高327国债利率的公告,在这期间,空方主力万国证券一直在拼死抵抗,试图以王自益己的顽强来动摇多方的信心。但事情正相反,万国证券的同盟军辽国发突然倒戈,改做多头。这意味着327国债每上涨1元,万国证券就要赔进十几亿。

管金生别无他法,只好在休市前的8分钟里,做出避免公司倒闭的最疯狂举动:大举抛售。这一举动,造成了债券期货市场崩盘,以致中国证监会下令将这8分钟内完成的交易全部取消。正是这一决定结束了管金生作为中国证券业伟大试探者的生涯。

3个月后国债期货市场关闭。5个月后管金生被捕。指控他的罪名有渎职、挪用公款、贪污、腐败等,但只字未提违反期货交易规则,因为当时没有相应的法条来套用。在此前后,上交所第一任总经理尉文渊、中国证监会主席都换人了。万国也和申银合并了。

如此短暂又如此突然,这就是期货,这就是当时的中国证券市场。难道中经开没有过错、没有违规?或许,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那一场国债期货风潮,结束了管金生在证券界的传奇。这位从江西小山村里走出来的证券市场的大佬和教父级人物,并未委托辩护人,也拒绝法院为其指定辩护人。

上交所第一任总经理尉文渊

让管金生折戟沉沙的那一场国债期货风潮,也连带着终结了上海证交所的开业者尉文渊的证券生涯。

尉文渊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中的"三大猛人"之一,亲身经历了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进程。"上海证券交易所最早一任总经理"是他职业生涯的最高峰,又令他从最辉煌跌到人生低谷。在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作为上交所总经理,本来前途无量的他,因327国债事件受牵连,"猛人"生涯戛然而止。

尉文渊出身于军人家庭,15岁初中没毕业就去新疆伊犁当兵,18岁加入共产党。当兵5年后他复员回上海,在电影院当服务员,不久被选到上海某区委任宣传干部。恢复高考后,他考入上海财经大学。毕业后,到正在组建中的国家审计署工作,不久当了副处长。

仕途顺利的尉文渊32岁时又被提拔为审计署人教司处长。其后,受时任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行长的龚浩的赏识,尉文渊被调往人行上海分行金融行政管理处当了正处级的副处长。那是在1989年的1月,他还未满35岁。

1990年初,中国政府宣布将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成立了筹备小组,由金管处处长牵头,而金管处的工作就由下车伊始的尉文渊负责。1990年6月,在海外访问的朱基市长向全世界宣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将于年内开业。

一张白纸之上,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筹办证券交易所几乎全凭想象。尉文渊曾经表示,最大的难题就是"不懂",没有历史经验可以借鉴。唯一可以间接借鉴的办法就是出国考察,但当时要出国是很敏感的,几乎没有机会。尉文渊和他的同事们可以说是"少不更事",一切都是零,大家都是股盲。

尉文渊开始了深入调研。从最容易的选址开始,他逐渐了解交易所建立的各种知识,又从资料中了解到,当时发达国家的交易所主要是口头竞价交易。但尉文渊觉得,应该利用高科技,于是从向人民银行借的500万元筹备金中挤出100万,决定搞电子交易系统。可以想像,当时我们连最简单、最基础的交易方法都没有掌握,一下子就进入电子交易领域,谁也不敢保证此事能够成功,而且,当时连交易所的交易规则都搞不太清楚,在这个基础上编写电脑软件和程序,在技术上也是一个极其困难的任务。

1990年1月份,尉文渊有机会到香港证券市场考察,惊喜地发现,原来自己的电脑交易构想竟已走在香港联交所前面!上交所从开业的第一笔交易开始就跨入了电子交易时代,这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这样讲,没有电子交易的技术基础,中国证券市场不可能以这样快的速度扩张,也无法支持现在遍及全国城乡、数千万投资人参与、每天数千亿的成交规模。在电子交易的基础上,尉文渊也顺便解决了股票无纸化交易的问题,在当时,这又是一项具有世界领先意义的创举,推动和支撑了此后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

1990年12月19日,尉文渊敲响了"中国股市第一锣"。其时他年仅35岁,被称为"全球股市最年轻的总经理"。

在交易所成立后的3年中,尉文渊进行了多项尝试和改革,比如市场扩容,到1992年底,上市公司数量从最初的"老八股"扩大到近60家;再如扩大交易席位,交易所的会员从16家扩大到100多家,交易席位由最初的50个扩大到上千个,到1993年更是达到了6000个。

另外,他还推出一项极其大胆而富有远见的金融工具创新:国债期货。国债期货和国债回购交易的推出,大大活跃了国债市场,提高了金边债券的声誉,有助于解决当时让政府揪心的国债发行难问题,也是资本市场深化发展的一次勇敢探索。

但也正是3年后的"3?27"国债期货事件,让尉文渊因负"监管责任"而离开了他一手创建

起来的交易所。"在中国当时的政治社会环境下搞出一个证券交易所发展资本市场,绝对是一项重大的制度突破,这个政治智慧和决策应该得中国经济改革大奖。"尉文渊自己评价道。在他看来,正是当时的勇敢为现在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如今,重新创业的尉文渊笑对当年的一切,表示自己能做证券市场早期建设的“铺路石”,无怨!

悲情英雄阚治东

在新人辈出的证券界,阚治东的名字似乎逐渐被人淡忘,但他曾是中国证券市场早期的标志性人物,早在1990年代中,就已经是国内最大证券公司的老总,被誉为上海滩金融界"三大猛人"之一。提起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史,阚治东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叱咤上海证券业“猛人”

上海西康路101号,被许多证券史书誉为改革开放后中国证券市场的起点。在那里,发行了改革开放后第一只股票--延中实业股票;中国股市的二级市场也从那里起步--时任纽约证交所主席凡尔霖(JohnPhelan,Jr.)到访中国,在那里得到了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陈慕华赠送的小飞乐股票,并成功过户。

而当时的西康路101号,负责人就是阚治东。

1988年,被派赴日本学习证券的阚治东回到国内,旋即投入国内资本市场建设的浪潮中,他当时的职务是中国工商银行(601398)(3.80,-0.02,-0.52%)上海市分行信托投资公司证券部经理,当时还只有30多岁。从这里起步,阚治东与他的同事们一起,从异地国库券经营起家,一点一滴地做大了证券部的家业,阚治东本人也赢得了上级领导的信任。到1990年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决定组建申银证券公司时,阚治东便成了总经理的不二人选。他执掌申银证券期间,公司创造了中国证券市场诸多"第一",成立当年便盈利500多万元,第二年2500多万元,第三年1亿多元,第四年近3亿元……一时间,阚治东名震江湖。1990年代,中国证券市场还处于成长期,而申银、万国、海通"三驾马车"的激烈竞争,推动着中国证券业的不断成长。

1996年,上海与深圳争夺中国证券市场"龙头"地位。作为上海券商老大哥的申银"义不容辞",炒作上海本地股票--陆家嘴(600663)(15.47,0.04,0.26%)。起初,在证券市场里浸淫多年的阚治东有着一分难得的清醒,深知这种做法的危险性。因此,一开始他严格地控制着这种狂热的炒作,要求工作人员每天拉升两毛钱的价格就歇手,他也因此又多了一个绰号"阚两毛"。后来万国证券因为327国债事件而急转直下,不得不与申银合并,申银和阚治东意外地收到了一个"大红包"。申银合并万国后,阚治东出任申银万国总裁。

此时的阚治东俨然成了上海证券界的第一号人物,但已不可能驾驭自己的命运。他的做法引起了有关领导的不满,最终为炒作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随着狂热炒作风潮得到扼制,阚治东也被免去了申银万国总裁的职务,其时离他坐上这个宝座还不到一年。

惨败南方证券

两年后,阚治东出现在深圳,此时他的职务是深圳市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此时的阚治东将自己定位为一个职业经理人,深创投创建的前4个月,就有了2012万元的利润;接下来的1年里,又赚到了将近1亿,阚治东也成了2000年度国内"中国最活跃的风险投资人"之一。但他利用闲置资金进行国债买卖、新股认购和委托理财,招致诸多业界人士质疑:"阚治东做的是正宗地道的风险投资吗?"

命运再一次让阚治东走上了证券市场的前沿。2002年,当位于深圳的南方证券陷于四面楚歌的危机中时,阚治东临危受命,出任南方证券总裁。

当时南方证券在非证券类投资业务上出现了许多坏账,但公司远未病入膏肓。当阚治东满怀豪情进入南方证券时,他遇到的迎面一击便是各大机构纷纷要求撤回他们在南方证券的委托理财资金,而这些资金都已在二级市场套牢。阚治东顿时感到了捉襟见肘的困窘。此时,市场行情十分低迷,阚治东已不可能挽回南方的败局。据有关媒体报道,他不得不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来应付各大机构的撤资要求,大量挪用客户保证金来填补他的前任留下的窟窿,最终造成了更大的窟窿。

1年后,阚治东被免去南方证券总裁职务,这一次他是真正地淡出江湖了。经过了两年多的清理整顿,南方证券最终被关闭。

2006年3月1日,在清算南方证券遗留过程中,阚治东被深圳公安机关逮捕,在其人生接近一个甲子时,第一次尝到了失去自由的苦涩滋味,直到2007年4月30日取保候审。阚治东最后被免予起诉。随后,继申银证券、申银万国证券、深圳创新投、南方证券之后,阚治东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五次创业。阚治东的复出没有选择证券业,而是选择了PE。"三大猛人"的人生起伏,是那一代人命运的残酷写照,让人扼腕叹息。他们经历的是中国证券业早期萌芽到蓬勃发展时期,证券市场的水深水浅,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试验出来的,他们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三大猛人"时代的落幕,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代人的传奇故事彻底画上了句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