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短歌行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

2.在诵读过程中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

3.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感受曹操“忧”而奋

发,慷慨旷达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学重点

1.鉴赏诗歌中各具特色的艺术手法及表达效果。

2.感受诗人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心情。

三. 教学难点

1.诗人的真挚情感和高尚情操。

2.丰富学生的诗歌积累与文化素养。

四.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3.探究法:交流探究,走进文本深化理解感悟

五.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但却很少人会认为曹操是英雄,在《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更是奸雄的形象,曹操的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所以后人觉得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一个奸诈、阴险、嫉妒的人。但我们要知道,没有一个光辉圣洁的英雄身上没有缺点,也没有一个穷凶极恶的暴徒心灵没有一方净土。今天我们来学习曹操的一首诗《短歌行》,看看曹操除了奸诈之外,还有怎样令人敬佩的一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曹操。

(二)作者简介

1.作者简介: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应该都知道,尽管曹操很奸诈,但是在政治上,军事上他也是一个非常有能耐的人物,他早年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来起兵讨伐董卓,挟天子以令诸

侯,再后来又灭袁术,败袁绍,统一了北方,形成与吴蜀三国鼎立的局面,他还指挥

了官渡之战,中国历史上很著名以少胜多的战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了解了解。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主要介绍曹操在文学上的地位。在文学领域上,曹操是诗歌中建安

文学的领袖,他与他的两个儿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都是很厉害的诗人。建安文

学是在建安时期由曹操领头的一个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三曹,七子,他们诗歌风格

主要是语言刚健有力,以风骨遒劲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那么曹操作为

建安文学的领袖,诗歌的风格也体现为(板书):慷慨悲凉,俊爽刚健。

2.写作背景:了解完曹操之后,我们来看他的这首诗,有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应

该有所了解,这首诗是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夕写的,当时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

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当一切准备就绪,曹操在阅兵的的时候,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久就可以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

齐鼓乐,与将士们饮酒欢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突然感此景而

持朔赋此诗《短歌行》,抒发了他求贤若渴,励志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我们现在来

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

(三)首先看题目,短歌行,《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我们看问下的注解,行,

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长歌”、“短歌”是针对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的。这首诗诗句都是四字句,就成为“短歌”。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除了在歌声、曲

调的长短上有区别外,还有另一个区别,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比较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由题目我们可知诗人可能是要抒发某种忧愁,那么诗人心中到底为何而忧呢,我们现在就进入这首诗的学习。

(四)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标明难读的字词,播放录音: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诗歌,

我们更要多读,多体会诗人的感情,在让你们读之前,我们先来听听录音,

在听的时候注意ppt上红色的字的读音。

2.全班诵读。好的,听完录音大家应该对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有初步的印象,

那我们再来齐读一遍,自己来感受一下。

(五)分析结构,疏通文意

1.划分4个层次:接下来我们先把诗歌分为四个层次,八句为一层,大家先在书

上标好。第一层到……,第二层到……,第三层……,第四层……。

2.逐层分析:

我们先来看第一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请学生翻译文意,对个别字词进行提问。(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

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当:应当;几何:

多少;去日:逝去的日子;慨当以慷:慷慨,为押韵而变通的用法,译为情

绪激昂或大方不吝啬,这里取前者义;杜康:酒的代称)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一边喝酒,一边歌唱着,人生能有多长啊!诗人一开头就说出了他心中的一个什么忧愁,(学生答人生短暂)。没错,人生短暂,

是怎么个短法呢,我们接着看,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就像早上的朝露一样,

太阳一晒就没了,这里把人生比作朝露,苦于逝去的日子实在是太多了。曹

操当时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54岁,虽然在此之前他已经取得很多成功,但

是他也深知奋斗的艰辛和时间流逝的无奈,所以对时光流逝是很有感慨。接

着看,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席上歌声纵然慷慨激昂,

但是一想到短暂的人生啊,心中的忧愁就无法忘怀,怎样才能解心中之忧呢,

看来只有饮酒了。所以我们看这一层,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就是对人生短促

的感慨。大家再来一起朗诵这八句,体会一下曹操心中的这种忧愁。

曹操满怀心中忧愁,他企图通过喝酒来解除心中忧闷,到底可不可行呢,李白诗云,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那么这个杜康能否解决曹操的忧,我们继续看下

一层。

第二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1)请学生翻译文意,对个别字词进行提问。(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人才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

衿》歌。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

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青衿:周代学子的服装,这里指代贤才;

但:只;呦呦:鹿的鸣叫声;苹:艾蒿)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个引用了诗经里的一句情诗,原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说的是看到情人穿着青色的衣衿,非

常好看,让我非常怀念,纵然我没有去你那里,难道你就不能和我保持联

系?其实这句诗契合了曹操的心境,他把诗经里的情人比作贤才,但他只

引用了前半句,事实上他暗示了后半句话,纵然我没有去你那,你就不能

主动来和我联系吗?就是暗示贤才赶紧来投奔自己,这个请大家要搞清楚

了。下一句,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就是我成天想着你啊!呦呦鹿鸣食野

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大家理解一下这句话,曹操还是引用了诗经宴

请宾客诗,那他和曹操的情感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呢?这是曹操对贤才们

的礼遇,他向他们保证,如果她们来投奔我,我一定会以礼相待,在这里

曹操担心的是什么,对,担心贤才不来,所以连接上一层,曹操除了担忧

人生苦短外,他更担忧的还有贤才不得。好,理解了这一层,我们还是来

吧这一层朗读一遍。

好,我们看完了两节,操操心中的忧愁延续到这里,是不是就结束了,我们继续看第

三层。

第三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1)请学生翻译文意,对个别字词进行提问。(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我久蓄于怀的忧愁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远方宾客踏

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

日的情谊诉说。掇:duo,拾取,chuo,通“辍”,停止。陌:东西方向的

小道;阡:南北方向的小道;枉:枉驾,屈就;存:问候,探望;契阔:

合,别,合成为聚散;枉用相存:这是介词后置的方式。现在的用法是

“用枉相存”。“用”(以)“枉”(屈尊的方式)去“相存”(问候、

探望)。

(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我们注意这个掇字,书上有注解,大家一起来看,它有两个读音,两个读音是不一样的意思,念chuo的时候,是停止义,那

么整句应该怎么翻译,皓月当空,运转着永不停止,而我的求贤之心也不

会停止;由眼前的月亮起兴,声明自己仍在为求贤发愁。但是年duo的时

候译为拾取,意思又不太一样咯,它直接将明月喻为人才,不知什么时候

才能招揽过来,寄托了贤才不得的忧闷之心。两种解释都合理,都抒发了

他对贤才的思念,想要招揽贤才的心情。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种忧虑,

这种求贤不得的担忧,从内心抒发出来,绵延不断。由此可见他的这种忧

是不断持续下来的。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应该怎

么解释这一句,曹操希望贤才们能够跨越乡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

我,,彼此像是久别重逢的好友,谈心宴饮,诉说往日的情谊。曹操想象

着这些美好的场景,同样也是表达对贤才的渴求。好,我们一起来把这一

小节再读一遍。

好,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说到这里,其实最担心的还是贤才不得,而事实上曹操手下

已经是有不少贤才,那他还在忧虑不得贤才,还在不断招纳贤才又是为什么呢,曹操

不断招纳人才,其实是因为他还有一个大志:实现统一中原的愿望,他需要更多的人

才帮助他完成大业,他之所以怕贤才不至,正是因为他还有更伟大的功业未完成。所

以他还有一个最根本的忧虑:功业未就。功业未就就是对求贤不得而忧的一个升华,

这个深化就是为了完成功业,贤士来多少我都不会感到满足。诗人在最后一节谈到了

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最后一节。

第四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请学生翻译文意,对个别字词进行提问。(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几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只有像周公那样见到

贤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礼待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依:依

靠)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我们刚刚在介绍写作背景的时候,说到曹操是在畅饮之时看到乌鹊往南飞,那么这个乌鹊南飞

就真的只是单单乌鹊南飞吗,还有什么含义在里面?这句话以生动的乌

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士四处奔走,是想对贤士说,你们不要再犹豫,

投奔我来,流露出诗人唯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劝诫贤才择枝而栖,

投奔自己。“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借用《管子·形势解》之语,比

喻自己能像山一样不厌其多容纳土壤,像水一样不厌其大而容纳众水,

表明要宽宏大量,广纳人才。想要建功立业就不怕人满为患。引用“周

公吐哺”的典故,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复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对

天下贤士的重视,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六)诵读文本,分析感情

好了,学完这首诗,我们来总结一下,曹操通篇都在抒发心中的忧愁,所以他的情感的焦点是什么啊?明确:忧。对,从诗中的那些诗句也可以看出来?(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那他是为何而忧呢?

一忧人生苦短。

二忧求贤不得。

三忧功名未就。

(七)赏析手法

最后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1.借代

2.引用诗句,典故

3.比喻

(八)课后作业

1.背诵全诗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

《短歌行》《归园田居》比较教学教案(20191023)(汪安良)

“忧”和“悠” ——部编语文教材高一(上)《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其一) 教学设计 上海大学市北附属中学汪安良 一、教学目标 1、把握两首作品不一样的主旨和情感 2、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帮助学生把握诗歌内涵,体察诗人对社会与 人生的思考,理解两位诗人不一样的人生状态与精神境界 3、品味两首诗歌在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的不同 4、选择一个角度,尝试完成一篇 300 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二、教学重点:读懂并理解两篇诗歌不同的主旨与情感 三、教学难点:品味诗歌在表达技巧使用的过程中隐含的作品情感 四、教材分析 两首诗歌均为魏晋时代的作品,一为古乐府为题的四言诗,质朴刚健,运用 比兴手法,化用典故或引前人诗句表达心志;一是五言为主的田园诗,平淡舒缓,善用白描,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两首作品表现的人生境遇和 人生状态不一样,《短歌行》表达曹操“天下归心”的渴望,是渴望建功立业中的 忧思;《归园田居》呈现的是陶渊明“复得返自然”的淡泊,抒写的是厌倦官场生 活最终辞官归隐躬耕田亩的自由、喜悦之情。 感受两首作品的忧思与悠然不太难,难得是借助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办法 读懂忧思与悠然内在的微妙情感,即曹操忧思而呈现的吞吐而又往复,欲说还休 的矛盾,陶渊明复得返自然前的痛苦与忧愁。 两首作品放在一起比较,除了显然的情感和人生状态不同外,学生比较难以 理解二者相同点。往往容易认为曹操是积极的入世者,而陶渊明则是消极的避世者,并未真正理解二者其实都是有志之人的一种人生选择而已。根据两人的生平和 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共同之处:均为大志之人在不同的人生境遇和人生状态,选择不一样完善自我的途径罢了。 五、教学环节 (一)整体感知,读全情感 1、整体感知情感:《短歌行》的“忧”和《归园田居》的“悠” (1)初读两首诗,说说整体感觉。 (2)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忧思”与“悠然”

曹操《短歌行》教案

超世之杰,非常之作 ——曹操《短歌行》赏析 授课对象: 教学目的:了解曹操和建安文学特点,掌握《短歌行》的诗歌内容和情感,感悟作品的深刻内涵和魅力。 教学内容:一、作家作品介绍 二、《短歌行》内容分析和情感把握 三、《短歌行》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诗歌内容和情感、深刻内涵 同学们,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盖世英雄,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特别是在政治上毁多誉少,生前被政敌骂为“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后世被人指为“谋汉篡逆”、“巨奸大滑”。但,也不断有人为他翻案,毛泽东和鲁迅就对他极为赞赏。他是谁呢?他就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曹操。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借着官渡大战胜利后的声威,以及成功统一北方后形成的昂扬的战斗意志与雄厚的军事实力,曹操亲自率领大军南下,列阵长江之岸,要一举荡平孙权刘备的势力。大战前夕,曹操设宴犒劳众文臣武将,酒宴进行至半夜,忽然听见夜空中传来鸦鹊的叫声,一会儿,鸦鹊往南飞去。此情此景激发了曹操的灵感和思维。他手持长矛走出营帐,面对浩瀚的天宇和苍茫大地,当场赋诗一首。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短歌行》。

一、超世之杰与非常之作 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是影视作品中对这首《短歌行》的演绎。 (插入视频) 这段视频中,扮演曹操的是张丰毅,他吟诵的《短歌行》,慷慨激昂,富有气势。我们说,张丰毅的这种处理不是随意的,《短歌行》这首诗歌传递给我们的就是这么一种感觉。诗歌的这种特点,与曹操的胸怀和气势有关,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坛特点有关。 东汉末年,阶级矛盾非常尖锐,连年战乱,社会动荡,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的破坏。我们常说,时势造英雄,在这么一个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时代中,涌现了一批胸怀宏伟抱负、奋发努力、富有作为的英雄人物。曹操就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位。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公元155年—220年,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论曹操是“非常之人, 超世之杰”。这是非常高的一种评价。 曹操在北方实行了抑制豪强兼并、大兴屯田、兴修水利、用人唯才等一系列进步的政策,促进了当时的农业生产,使残破的北方日渐恢复,同时壮大了自己的力量,统一了北方。在他有生之年,奠定了统一南方的物质基础。 曹操一生戎马倥偬,在汉末风云突变的乱世中纵横驰骋三十年, 成了一方霸主。他还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从军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教案(详细版) 授课班级:高一(2)班 授课时间: 任课老师:谭秋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与赏析,学会用典,比喻等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1、把握诗歌的内涵; 2、典故及比兴表达感情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3、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情感。 2、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吧,觉得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同学回答?) 曾有人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当中的曹操为白脸奸臣,长眉细目三角眼,表现其奸诈残暴性格。似乎被关上了乱臣贼子的坏名声,但我们看一个人应该持一种公正客观的态度。曹操到底时候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易中天的《精彩品三国》: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 从易中天的品评当中,我们就明白曹操有这么几种身份: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作为文学家,他是建安文学的带头人。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最没有争议的文学成就。鉴赏他的《短歌行》。 二,背景介绍: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 三,整体感知 1,朗读感知,先播放朗诵带,让学生标注生僻字词读音,再学生朗读,老师正音,并作出评价。 2,“诗言志,歌咏怀”曹操在这首诗歌当中要言的是何志,抒发何种感情呢?诗人又是通过何种手法来言志抒情的呢?我们一起来分析。 同学们再诵读一遍,在读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作者抒发的是怎样一种情感,诗文当中

《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

《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三、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2、比较鉴赏 (2)剪辑当中的曹操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3、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问题预设:①首先从文本的不同文字入手,理解其字面的不同意义。 ②接着讨论不同文字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 ③最后明确两个文本所表现出来的曹操的不同心境。(说明: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况适时引导。如:“掇”和“辍”分别是什么意思?“掇”和“辍”分别造成了什么表达效果,从中我们又可以体会什么不同的心境呢?分别讨论完两个文本的三组不同之处后再对曹操的心境进行全面的总结概括。教师应引导学生要结合文本

用准确而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达到既提高学生文本解 读能力又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4、深入探讨 教师引导问题预设: 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已经大体感受到了曹操的“忧思”,现在结合原诗进一步明确:①曹操有哪些“忧思”?②曹操是如何解忧的呢?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着重品味曹操礼待贤才的诗句,体会曹操良苦用心,以达到培养学生结合文本多角度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 小结: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鉴赏,学生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明白曹操在诗中不仅表明了自己的求贤之心,也表明了对贤才的礼待,更表现着一种感人的力量。可以说,这首诗本身就是在为求贤 做着努力。 5、总结提升 (1)探讨诗歌的感情基调 请学生结合诵读自由发表看法,教师作有效引导,但不限制学生的答案,鼓励个性化的解读。 阅读参考:慷慨激昂。 6、个性解读 此环节设计意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丰富对本诗的理解,提高他们对诗歌的品评鉴赏能力。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短歌行完整教案

《短歌行》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组刘雯莉 【教材分析】 《短歌行》是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二模块阅读鉴赏部分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诗歌。本单元入选先秦至魏晋南北朝代表诗作,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该时期诗歌类型、风格及代表性作品,在初中基础上进一步掌握阅读诗歌的技巧,为以后深入研究唐诗宋词打下良好的基础。 虽然《短歌行》属于略读课文,但其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都独具特色。总体来说,本诗最大的特点是感情的独特充沛:为人生短暂而慨叹,为人才难得而嗟伤,为天下未定、功业未就而忧虑。但情绪有高昂有低落,感伤却不消沉,雄浑而细腻,忧虑而豪壮,展示曹操一代枭雄不同寻常的心胸肝胆。另外在手法上,曹诗自如的运用典故和比兴来表达感情,都属于品读可以切入的角度。 【学生分析】 “三国”故事家喻户晓,学生对这篇诗歌背景多少有些了解。初中又学了《观沧海》、《龟虽寿》,对曹操及他慷慨激昂的诗风也有初步的把握。另外,通过第二单元学习,学生对四言、五言诗的形式也比较熟悉,基本能识别、赏析比兴的手法。 还有,当代青年学生,大都有长远志向,但在现实的压力下,时常会出现动摇、彷徨、迷惑甚至遗忘。本诗是一代枭雄以激昂豪壮的心态面对“壮志未酬”之“忧”,以开拓进取的行动应对“人生苦短”之“忧”的形象展现。可以引导学生以此思考,感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新课标)。 【教学设想】 根据如上分析,确立本课的核心任务时,备课组将教学的核心任务落在了对曹操“忧”及“忧”的特点——“壮”的品读和思考上。 由于是一个课时,所以本堂课首要目标是品读诗歌文本,对诗歌本身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这个方面就设计诗眼“忧”来贯穿,引导学生自己品读,把握感情起伏。 第二个教学目标当然就是品析《短歌行》中体现出来与常人不同的忧——忧得“壮”,“忧”得催人奋进。诗歌品读感悟能力的提升就体现在能分辨、品鉴不同诗作者的不同风格,把握诗人、诗歌的特点,那么在这首诗里如何体会曹操不同常人的豪情?我筛选了几个其他诗人抒发壮志未酬的“忧”的诗句,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体验曹操“忧”的独特风格。 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短歌行》激昂慷慨,朗朗上口,品析和诵读是相互促进的,本课计划创设情景学生朗读,自己品读、评价经典诗句,对比鉴赏阅读,教师范读、指导品读来实现。【教学目标】 1、能感受并诵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 2、感受曹操在诗中所抒发的“忧”及其实质,进而体验曹操忧而豪壮的特殊情感 3、体验曹操为实现志向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体验志向与现实的关联。 【教学重点】品析曹操的“忧”及其特点 【教学媒体】PPT课件 【核心任务】诵读《短歌行》,品析曹操的忧思之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短歌行》 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意象。 2、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3、培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曹操及其作品和他生活的时代背景; 2、解读诗歌关键意象,把握诗歌情感; 3、梳理感情主线,深入理解情感内涵。 三、情感与价值目标 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继承弘扬传统优秀文化。 【教学重点】 1、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 2、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探讨法:把握重点,抓住关键诗句互动探讨;比较阅读,深入把握诗歌思想感情。【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高中语文】《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本诗的文体常识及创作背景,积累字词,理解诗歌含义,并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把握诗词意象,体会本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 1、熟读诗歌,通过意象鉴赏并感悟诗歌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2、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出现了诸多的名士。这些名士对自己的人生态度,作出了不同的选择。比如刘伶,饮酒行乐,增加生命的密度;比如陶渊明,超脱生死,顺应自然;再比如何晏,求仙问药,增加生命的长度。然而,更有曹操这样的建功立业,增加生命质量的人。今天,让我们穿越到1800年前,来走近曹操,走近他的《短歌行》。 (二)、解题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曲调名。 “长歌”、“短歌”是就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短歌行》是曹操按旧体写的新辞,是曹操的传世名篇之一。 (三)、知人论世:背景介绍: 1、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2、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四)、诵读感知 1、预习,个别读 2、正音 3、听范读,体会情感 听完整首诗的朗读,你觉得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他忧的是什么? 明确:忧 4、齐读 (五)、品读鉴赏 1情感:、合作探究,抓住意象,品味 梳理诗意,并探究本文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短歌行曹操教学设计

短歌行曹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 》“忧”中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希望能为学生学习古诗 文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样例(诵读熟悉-解决词句疑难-领悟思想情感-诵读巩 固)。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句 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 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想: 1、贯彻两个思想:诵读是基础,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 2、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应该通过 分析曹操的生平、 为人及写作背景来评析, 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是必 要的。 3、全课教学分为三块:初步体味(熟悉内容),深入体味(讨论分析其思想感 情),巩固体味(诵读)。深入体味部分用三个问题来结构(你对诗中哪个句子 有感触?“忧”、“求贤”各为了什么?曹操何许人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可以说,曹操的功绩是 非常大的。 但是为什么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呢?当时的汝南名士许邵 shào 曾说, 曹操是“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 戏曲舞台上也给曹操画上了代表奸臣的白 脸。 其实, 站在客观历史的角度上来看, 曹操确实对历史做出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作家介绍及背景 (一)作家介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 军事家、文学 家。说他是政治家呢,是因为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知人善察,唯 才是举;说他是军事家呢, 是因为他指挥了官渡之战, 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说他 是文学家呢, 则是因为他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既然我们现在知道他是 个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那么今天,我们就从文学家的角度上来看一看他作 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抱负和情怀。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 随章命题。他的文学成就颇高,与其子曹丕、曹植成为建安文坛的领袖,开创了 一代文风,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被称誉为“建安风骨”, 他用乐府古题写时事, 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 真实反映 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 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 》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讌倡和, 形成一个文学集团。 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 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二)解题 我们先看下题目,了解些基本知识,这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 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一般 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 愁和苦闷。因此我们从题目可以知道这首诗的音节较短。行,则是古代诗歌的一 种体裁,可配乐歌唱。这些,大家作为常识了解即可。 (三)、相关背景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教学简案 【教学重点】: 1、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2、熟背全诗。 【教学难点】: 用典、比兴、比喻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学法指导】: 1、朗读——想象——感悟。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步骤】: 导入: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三国演义》许劭 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白脸奸臣 ——戏曲舞台塑造的人物形象 ——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曹操形象。 鲁迅:不过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 ————言为心声,通过读他的诗来了解真正的曹操。 一.整体把握 1.教师示范读全诗歌2.全班齐读全诗,注意多次出现中感情色彩最浓的字眼。——忧,出现三处,一生找出,全班勾画。 二.具体品读 学习第一节 1.一生读第一节,问:写了哪几种“忧”,用什么意象表达自己的“忧”又是怎么解“忧”的?

人生苦短朝露(人生)唯有杜康 借酒解愁诗人还有哪些,你能够背诵出他借酒浇愁的诗歌吗?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这些诗人将酒和情感将酒和文学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发达的酒文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搜集整理,看看酒还可以和哪些情感联系在一起,可以以此探究中国的酒文化。曹操为酒文化也是做了贡献的。 2.师示范读这8句,学生读。指导读:(两句一指导)慷慨激昂、沉郁悲壮、凝重苍凉、苍劲悲凉) 3.一生读、全班读。 4.第二种“忧”:求才不得子、君(人才)鼓瑟吹笙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 译文: 你那青青的衣领啊, 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 虽然我不能去找你, 你为什么不主动传给我音信? ——用典、比喻,渴求人才而不得的“忧”。 《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这是一首热情款待群臣宾客的诗篇。开头以鹿鸣起兴。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开头奠定了和谐愉悦的基调,给与会嘉宾以强烈的感染。 ——鲁迅称曹操“改造文章的祖师爷”,这里8句诗歌,6句一字不改直接大胆的拿用《诗经》的原句,确实大胆,如此大胆的还有他的高大上的粉丝——毛泽东,经常原封不动地使用古典诗词,这叫做直接引用。 ——曹操深情表白,只要你来我曹操队营,我将请人或者亲自为你鼓瑟吹笙热情迎接你。5.示范读这8句,2句一指导读(惆怅轻柔、深沉悠长、深情舒缓、轻

《短歌行》诵读教学设计

《短歌行》诵读教学设计 林丽青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 2、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 3、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1、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2、熟背全诗 教学难点:引句、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早在十年前,老师曾听过一首京剧韵味十足的通俗歌曲,歌曲名字叫《说唱脸谱》。其中有几句唱词,老师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这里为大家清唱一下:蓝脸的多 尔顿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啊……。 为什么在京剧中,曹操为什么一定要是个白脸呢?(曹操这人太奸诈了。)奸诈 是性情体现在言行上也体现在面相上。为了更直观地表现曹操的这种奸,京剧只能 给曹操一个白脸。唯其脸白,才能把他的一个眼神和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都展现出来。但同学们觉得京剧中这种图谱化表现出来的曹操性格真实吗?(不真实)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曹操的作品《短歌行》,通过他的作品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历史 人物的真实情怀。 二、走进文本 活动一、理解词句,揣摩诗意。 1、首先老师请同学们把诗歌自由诵读一遍,然后结合课下注释,揣摩诗意。教师走下讲台和学生进行个体交流,了解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问题的发现,存在两类:一类是对注释的推究;一类是注释之外的理解)教师应作如下准备: ①释题:“短歌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属《相和歌·平调曲》,原词 已经不可知,现在流传下来最早也最为有名的就是曹操的这首《短歌行》。我们以

前也学过长歌行,后人也有《琵琶行》,《兵车行》等诗歌。短歌、长歌,因歌词长短而区分。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②对酒当歌,当字理解。解释为“对着”,可以引申为听歌,唱歌。这是已然发生的行为。解释为“应当”,是能愿词,表明放歌是希望发生的一种行为。听歌时一种静态形象的呈现,与诗人内心涌动的丰富的情感不符;应当是一种希望,无论付没付诸行动,都是将来时的一种表述;只有一边喝酒一边唱歌这种现实中正在发生着的动作与诗人内在的情感互为表里。 ③慨当以慷,意为慷慨。为何要把“慨”放前,“慷”放后。同时“当以”是虚词,既然没有表义功能,用在这里在哪方面发挥了作用?(这是词语间隔用法,当以无实义。慷慨意为充满正气,情绪激昂,现代汉语中有慷慨陈词一说。用在此处是慷慨而歌,形容歌激昂。这里为何是慨慷与诗歌的叶(和洽,和谐)韵有关。)教师安排学生对诗歌进行两遍对比诵读,通过读感受这一特点。同时教师总结词句理解方法,从诗歌韵律形式入手理解词句。 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意为青色的您的衣领,让我心向往。曹操想人家的衣服了?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借代,用特征代整体。文化意蕴:周代学子穿着的衣服,学子是有才能的人。同时该诗出自《诗经·郑风·子衿》篇,这里看出曹操对贤才的思慕之情。所以这里青青子衿句,就有了让我思慕的贤才啊,我心中向往。此处从修辞和文化入手,揣摩诗意。 ⑤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鹿儿发现美食,悠悠鸣叫。这种景象和嘉宾云集奏乐宴饮,在情绪和情景上有什么联系?情绪上,鹿儿发现美食,欢乐的鸣叫;宴会上奏乐喝酒,宾主尽欢。情景上,鹿儿性情温顺,喜群居,发现美食必聚食;宴会上嘉宾贤主聚会。这种通过景象或情感上的联系,引出诗歌后句的手法,在《诗经》中常用叫做“兴”。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例如《诗经·周南·关雎》鸟儿的关关叫声,在鸟儿之间在传达着什么信?求偶。教师总结方法,从诗歌表达手法入手理解诗意。 ⑥明明如月,理解为明明者如月,明明者指的是明亮的皎洁的东西,它和月亮为复指关系,翻译时可译为明亮的向那月亮或者是月亮明亮。 ⑦越陌度阡,枉用相存。(阡陌为田间小路。陌为东西走向,阡为南北走向。枉为屈就,用在别人身上,是敬辞,常可用枉临枉驾。用为虚词以。存,恤问也。——《说文》;臣乃市井鼓刀者,而公子亲数存之。——《史记·魏公子列传》)这句的

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二短歌行教学设计

人教必修二《短歌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从历史的高度认识曹操。 2、理解曹操的“忧”的内涵,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幻灯片: 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三国曹魏时名士,喜评人物,)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幻灯片: 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 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如《短歌行》。 这些诗继承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但又有自己的创造。汉乐府诗大多叙事,而曹操常用乐府旧题抒写感情和抱负,内容和形式上多有创新,气魄雄伟,情感深沉,于质朴自然中带有慷慨激昂的悲壮情调。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教学设计 淮北实验高级中学:王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曹操其人其文 揣摩诗意,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短暂和求贤若渴,建立功业矛盾复 杂情感 总结曹操诗歌缘事而发,慷慨多气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分层鉴赏,通过诵读体会情感 情感与价值:树立有担当,时不我待,及时建功立业的积极昂扬人生观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早在十年前,老师曾听过一首京剧韵味十足的通俗歌曲,歌曲名字叫《说唱脸谱》。其中有几句唱词,老师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这里为大家清唱一下:蓝脸的多尔顿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啊……。 为什么在京剧中,曹操为什么一定要是个白脸呢?(曹操这人太奸诈了。)奸诈是性情体现在言行上也体现在面相上。为了更直观地表现曹操的这种奸,京剧只能给曹操一个白脸。唯其脸白,才能把他的一个眼神和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都展现出来。但同学们觉得京剧中这种图谱化表现出来的曹操性格真实吗?(不真实)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曹操的作品《短歌行》,通过他的作品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历史人物的真实情怀。 二、走进文本 活动一、理解词句,揣摩诗意。 1、首先老师请同学们把诗歌自由诵读一遍,然后结合课下注释,揣摩诗意。教师走下讲台和学生进行个体交流,了解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问题的发现,存在两类:一类是对注释的推究;一类是注释之外的理解)教师应作如下准备: ①释题:“短歌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属《相和歌·平调曲》,原词已经不可知,现在流传下来最早也最为有名的就是曹操的这首《短歌行》。初中时我们学过长歌行,后人也有《琵琶行》,《兵车行》等诗歌。短歌、长歌,因歌词长短而区分。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②对酒当歌,当字理解。解释为“对着”,可以引申为听歌,唱歌。这是已然发生的行为。解释为“应当”,是能愿词,表明放歌是希望发生的一种行为。听歌时一种静态形象的呈现,与诗人内心涌动的丰富的情感不符;应当是一种希望,无论付没付诸行动,都是将来时的一种表述;只有一边喝酒一边唱歌这种现实中正在发生着的动作与诗人内在的情感互为表里。 ③慨当以慷,意为慷慨。为何要把“慨”放前,“慷”放后。同时“当以”是虚词,既然没有表义功能,用在这里在哪方面发挥了作用?(这是词语间隔用法,当以无实义。慷慨意为充满正气,情绪激昂,现代汉语中有慷慨陈词一说。用在此处是慷慨而歌,形容歌激昂。这

《短歌行》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短歌行》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一、导语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里以吐纳风云的气势,睥睨历代君主:“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诚然,以毛泽东的文治武功,的确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去俯视封建君王。如果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这个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 二、作家介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作为政治家: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太祖武帝。他在北方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任人唯贤,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当时四方知名的文士几乎网罗无遗,而具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更是济济一堂。 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诗歌内容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讌倡和,形成一个文学集团。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三、学习新课 1、朗诵课文。 2、整体感知: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2、品味语言,鉴赏写作手法,体味忧情。 3、以“忧”为线索,揣摩诗歌情绪变化,理解作者的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重点】 以“忧”为线索,揣摩诗歌情绪变化,体味忧情 鉴赏诗歌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 运用典故及点化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 朗读品味法、设疑讨论法、合作探讨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二、知人入诗,了解背景 1、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三国曹魏时名士,喜评人物,)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

《短歌行》教学设计与评析

《短歌行》教学设计与评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的诗歌是高中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阶段。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汉魏晋五言诗是学生在学习了《诗经》和《离骚》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的,可以看得出来,教材有意让学生按照诗歌发展的历程学习古代诗歌。这一时期的诗歌在许多方面都有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新诗体、新流派和新的表现手法相继出现,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 《短歌行》是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诗人以真实,新鲜、有力的情感吸引和打动读者,所以在这首诗歌的教学中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同时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另外,对于作品的思想感情及人物形象的评价,要让学生从具体的历史背景出发,立足文本,而不能凭自己的臆想乃至好恶去曲解作品。此外,作为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华,体现了最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教学时应该发掘诗文里积极的、优秀的内涵为主,给学生以正面的影响和教育。为以后学习唐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知识与能力 高一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积累,他们对中国古典诗歌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和阅读能力。在本单元学习开始之时,我已经对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做了大体的介绍。学生在这样一个知识背景之下,加上已经学习了《诗经》和《离骚》,对于理解《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并不存在太大的困难,所以在课堂上,经师生的共同探讨、教师的点拨和启发,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反复诵读、比较鉴赏和联想把握诗歌的意境与思想内容。 2、个性特点 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学力水平较为平均,学生有着较好的学习习惯和较高的学习能力,大部分学生能够在课前自觉预习、课上积极学习。他们善于思考,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也有部分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喜欢沉默,不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表达。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创设贴切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性。而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由讨论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各更充分参与课堂学习。 三、设计思想 1、围绕语文素养核心

短歌行教学设计与评析

《短歌行》教学设计与评析 《短歌行》教学设计与评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的诗歌是高中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阶段。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汉魏晋五言诗是学生在学习了《诗经》和《离骚》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的,可以看得出来,教材有意让学生按照诗歌发展的历程学习古代诗歌。这一时期的诗歌在许多方面都有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新诗体、新流派和新的表现手法相继出现,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 《短歌行》是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诗人以真实,新鲜、有力的情感吸引和打动读者,所以在这首诗歌的教学中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同时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另外,对于作品的思想感情及人物形象的评价,要让学生从具体的历史背景出发,立足文本,而不能凭自己的臆想乃至好恶去曲解作品。此外,作为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华,体现了最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教学时应该发掘诗文里积极的、优秀的内涵为主,给学生以正面的影响和教育。为以后学习唐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知识与能力 高一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积累,他们对中国古典诗歌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和阅读能力。在本单元学习开始之时,我已经对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做了大体的介绍。学生在这样一个知识背景之下,加上已经学习了《诗经》和《离骚》,对于理解《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并不存在太大的困难,所以在课堂上,经师生的共同探讨、教师的点拨和启发,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反复诵读、比较鉴赏和联想把握诗歌的意境与思想内容。 2、个性特点 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学力水平较为平均,学生有着较好的学习习惯和较高的学习能力,大部分学生能够在课前自觉预习、课上积极学习。他们善于思考,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也有部分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喜欢沉默,不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表达。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创设贴切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性。而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由讨论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各更充分参与课堂学习。 三、设计思想 1、围绕语文素养核心 充分重视语文学科特有的人文内涵和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生命关怀,以更完整和更丰富的方式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引导学生展开文化思辨和生命探询,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坚持课堂开放性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设计

短歌行 一、众说纷纭话曹操 同学们看屏幕,你能把这句英文翻译成一句中文俗语吗?有请英语科代表。(说曹操,曹操到)devil的意思是恶魔。一代枭雄曹操怎么成了恶魔了呢?看来他确实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那么,在同学们心中,曹操是个怎样的人呢,是英雄,奸雄,还是奸贼?(生发言,之所以说他是奸雄,是因为他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我们来看看历代名人对曹操的评价。 太祖运筹演谋……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三国志》陈寿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东汉名士许劭 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唐太宗 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 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毛泽东 能够得到毛泽东如此之高的评价,实属不易。今天,就让我们通过《短歌行》一诗,走进曹操的内心世界。 二、知人论世解背景 读诗,首先要知人论世。我们刚才初步了解了曹操其人,现在,请同学们看屏幕资料,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中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在赤壁大战前夕,宴请众文武,酒至半酣,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57岁的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一睹曹公的风采。(播放《横槊赋诗》视频) 三、激情慷慨颂华章 曹公这一番发自肺腑的吟唱可否打动到你?好,让我们带着心灵的某种震颤放声诵读。(展示拼音)、 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 谁来点评? 你的点评很直率,但是缺少一点对同学的鼓励。确实,情感是诗歌创作的生命,也是诗歌朗读的生命。读曹操的诗,就要读得慷慨激昂、酣畅淋漓。我试着给同学们朗读一遍。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诗中哪一个字点明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四、挖掘诗眼析诗情 1.何谓诗眼?指能够揭示情感或点明主旨的关键性字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