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

序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信息化建设,把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确立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政务信息化作为国家实施全面信息化的基础和龙头,越来越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什么是电子政务?在一般意义上,电子政务作为政务信息化的具体体现,是指国家各级政府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办公、管理和为社会提供公众服务。其中,“电子”是手段,“政务”是关键。

一般而言,与电子政务相关的行为主体主要有三个: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主体之间的互动构成了五个不同却又相互关联的领域:G2G、G2B、G2C、B2G、C2G。

电子政务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主要涉及到政务应用系统建设和使用、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以及统一政务网络平台建设等三方面业务;其中,电子政务安全体系、电子政务标准化法规体系是电子政务系统有效使用的基础内容。

应用既是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属,也是政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政务信息资源则是电子政务的基石;统一的政务网络平台是电子政务的网络基础设施,也是防止“信息割据”和“信息孤岛”的前提条件。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十五”期间的任务和目标概括为“三网一库”体系,这是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基本架构,也是国家电子政务的统一部署。“三网一库”即为“内网”、“专网”、“外网”以及为政府系统共建共享的数字信息资源库。

“三网一库”的逻辑结构示意图如下:

电子政务建设需求

(一) 政务信息资源建设需求

信息资源是电子政务的基石,也是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灵魂。目前我国有80%的社会信息资源、3000多个数据库掌握在政府部门手中。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开发各领域的信息资源并加以充分利用,需要:

z开发为领导辅助决策服务、为政府行政管理服务的政务信息资源

z开发专业类信息库以及职能部门的业务资源库

z为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及时的、有效的导向信息和网络服务

信息资源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持续过程。

(二) 政务网络平台建设需求

概括起来,应建成支持前述政务应用建设项目的系统运行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政务网络平台,其中包括服务保障体系、安全体系、多元化接入、互联互通等内容。从网络建设的角度看,可以将以上的应用系统分为三种业务类型:视频业务、音频业务和数据业务。满足业务应用系统的业务频度和业务流量的需要,是网络平台设计的重要依据。要充分考虑IP电话和视频会议等对服务质量要求很高的应用业务需求。把政务网络平台建设成一个支持QOS的网络支撑环境。

(三) 政务安全体系建设需求

安全体系建设,要贯穿到应用系统建设、信息资源建设、网络平台建设、系统运行维护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包括:物理安全、链路传输、网络结构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应用系统安全、管理环节安全等。

物理安全需求。包括机房安全、布线系统安全、存储介质安全、电磁屏幕、消防、机房监控等方面。

访问控制需求。包括防范非法用户非法访问、防范合法用户非授权访问、防范假冒合法用户非法访问等。

系统安全需求。包括网络系统、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三个层次的安全。

数据资源安全需求。数据安全牵涉到数据库的安全和数据本身的安全,针对两者应有相应的安全措施。

另外还有加密机需求、入侵检测系统需求、安全风险评估系统需求、防病毒系统需求、安全管理体制需求、构建CA系统需求等。

电子政务整体解决方案

兼顾满足当前政务信息化的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应用为先导,建立电子政务整体解决方案。

(一) 整体解决方案优先解决的主要问题

1、确立互联互通机制

电子政务整体解决方案核心是总体应用平台建设,基于互联互通的运行机制、数据接口与存储机制,就能避免信息建设的孤岛效应,有力地支持公文流转、在线审批、决策支持、政务公开等在线政务应用。

互联互通机制包括组织层面的互通和技术层面的互通;互联互通的数据接口与转换,包括文档交换、文档格式转换、文档投递、嵌入式客户端等;互联互通的工作协调机制;互联互通的数据存储机制,包括海量存储技术、内外网数据转储机制、集中式数据库与分布式数据库的逻辑设计等。

2、建立政府内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涵盖以下方面的信息资源:静态档案信息、动态信息、公文信息、公用管理信息等。

3、建立统一安全机制

安全在电子政务应用中是非常关键的一环,特别是在外网与专网隔离的条件下,如何解决信息传输的问题;各政府单位之间如何解决统一的认证与信息安全问题等,都需要统一的规划与管理。

4、规范各政府单位信息系统的建设

各政府单位信息系统的建设由于采用分散建设的方式,所以特别要加强统筹管理,如对系统的外部数据接口、安全、技术体系及产品选择的规范与要求,以达到互联互通,统一管理的目的。

(二) 电子政务应用体系框架

根据国务院办公庭的电子政务“三网一库”基本构架,着眼于解决以上问题,确立电子政务应用框架如下:

政务应用平台

基于构件技术构造面向政务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框架,提供快速构建、部署政务应用系统的方案。构造一系列层次结构清晰、数据流动合理、人机界面亲善

的政务信息服务应用系统。

信息交换层

支持跨平台应用集成的解决方案,同时提出适应中国电子政务特色,面向中国政务信息及相关数据的共享和交换标准。

数据访问层

集成各类数据资源、提供跨平台异构分布数据资源访问及处理服务。

网络和系统层

提供电子政务系统网络通信和系统服务,包括面向核心应用的安全操作系统等,以及符合国家信息安全、应用系统建设的相关政策法规的多层隔离网络系统。

(三) 电子政务综合处理平台

针对以前应用系统建设不重关联,自成体系,信息资源分散,共享程度低的特点,为提高整体应用效果,必须“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地建设电子政务系统,构架电子政务的整体解决方案。其中,建设电子政务综合处理平台为电子政务整体应用的关键。根据电子政务整体应用框架,电子政务综合处理平台面向政府信息化领域框架,构架在中间软件层次。

电子政务综合处理平台以政府专网和统一的门户网站为网络依托,形成跨单位的应用信息平台,解决以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为目的的各种机制与技术的共性问题。

关于安全体系,取决于政务应用对安全的特殊需要,包括以认证为中心的信息安全在内的安全体系。

关于标准化规范体系,取决于互联互通,确保工程质量等需要,制定规范、遵循标准是一件应该贯彻始终的大事。

(四) 平台所承载的应用描述

具体而言,按照国家电子政务“三网一库”的基础架构,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体系可以分成如下三层,各层网络应采取隔离措施,必需的数据转接应采用安全数据网关,并确保不存在信息泄漏的可能性。

第一层(外网):与互联网连通,面向社会提供的一般应用服务及信息发布,包括各类公开信息和一般的、非敏感的社会服务。主要应用如下:

z信息发布及查询,在门户网站体现;

z网络申报、申请与审批服务应用系统;

z信访、建议、反馈及数据收集统计系统;

z相关文件、法规的发布及查询;

z各类公用服务性业务的信息发布和实施,如工商管理、税务管理等。

第二层(专网):政府部门内部、以及部门之间的各类非公开应用系统,其中所涉及的信息应在政务专网上传输。主要包括各类公文、一般涉密数据以及政府部门之间的各类交换信息,这些信息必须依据政府内部的各类管理权限传输,防止来自内部或外部的非法入侵。包括各级政府间的公文信息的审核、传递;各级政府间的多媒体信息的应用平台、同级政府之间的公文传递、信息交换。

第三层(内网):政府部门内部的各类关键业务管理系统及核心数据应用系统,包括内部一般应用和涉核心机密的应用。

一般应用主要包括:各种个人办公自动化辅助工具、公文流转、审核、处理系统;政府内部的各类专项业务管理系统;各类事务管理系统;统计、分析系统;不同应用业务的数据库系统以及统一的数据资源平台,以及涉及内部核心机密的应用系统。

从逻辑的应用功能层次,电子政务综合处理平台包括基本的访问服务平台,如提供基本的B/S应用结构的接入服务功能;交互的数据应用平台,包括大容量的信息仓库,主要是基本的数据服务、信息查询以及全文检索服务;高速的可视应用平台,包括基于数字信号的可视会议系统(VC)、视频点播(VOD)和视频广播(VB),基于模拟信号的远程监控及远程指挥等。从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逻辑功能角度,应用系统可分为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服务等3个部分。从中间件单元的软件功能角度,应用平台包括了数据交换与应用集成、信息与流程综合管理、基于层次角色和权限管理的工作流、动态配置与智能接口、基于数字签名的电子印章、身份认证与加密传输、安全管理、系统日志与维护、系统资源管理、全文检索引擎、文档管理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