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应急救援管理知识培训教案

应急救援管理知识培训教案

应急救援管理知识培训教案
应急救援管理知识培训教案

马军峪煤矿安全

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培训课件

第一章概论

1.1 事故应急管理简介

事故应急管理的内涵包括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在实际情况中,这些部分往往是重叠的,但每一个部分都有自己单独的目标,并且成为下个阶段内容的一部分。

预防就是从应急管理的角度,防止紧急事件或事故的发生,避免应急行动。预备又称准备,是在应急发生前进行的工作,主要是为了建立应急管理能力。响应又称反应,是在事故发生之前以及事故期间和事故后立即采取的行动。

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首先使事故影响地区恢复最起码的服务,然后继续努力,使该地区恢复到正常状态。

1.2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和任务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是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贯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包括: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2)迅速控制危险源,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3)做好现场清洁,消除危害后果。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1.3 事故应急救援系统

事故应急救援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应急救援预案(计划);应急培训和演习;应急救援行动;现场清除与净化;事故后的恢复和善后处理。

1.3.1 应急救援系统的组织机构

应急救援系统的组织机构包括五个方面:

(1)应急指挥机构-协调应急组织各个机构运作和关系;

(2)事故现场指挥机构-负责事故现场应急的指挥工作、人员调度、资源的有效利用;

(3)支持保障机构-提供应急物质资源和人员支持的后方保障;

(4)媒体机构-安排媒体报道、采访、新闻发布会;

(5)信息管理机构-信息管理、信息服务。

1.3.2 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又称应急计划。用计划指导应急准备、训练和演习,乃至高速的应急行动。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和准备;人力、物资等资源的确定与准备;明确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设计行动战术和程序;制定训练和演习计划;制定专项应急计划;制定事故后清除和恢复程序。

1.3.3 应急训练和演习

训练和演习可以看作是应急预案的一部分或继续,通过培训和演练,把应急预案加以验证和完善,确保事故发生时应急预案得以实施和贯彻,主要目标是:

(1)测试预案和程序的充分程度;

(2)测试紧急装臵、设备及物质资源供应

(3)提高现场内、外的应急部门的协调能力;

(4)判别和改正预案的缺陷;

(5)提高公众应急意识。

1.3.4 应急救援行动

应急行动需要以下资源的支持和保障:人力资源;物资与装备;个人防护装备。首要的应急行动是确定现场对策,即应急行动方案:现场初始评估;危险物质的探测;建立现场工作区域;确定重点保护

区域;行动的优先原则;增援梯队。

1.3.5 事故现场的清洁与净化

对现场中接触污染的员工和应急队员必须进行清洁净化,设备清洁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还要考虑伤害和医疗前的净化、分类及处理。

1.3.6 事故后的恢复

应急救援行动结束后,对系统进行的恢复活动主要包括:现场警戒和安全;清洁;对从业人员提供帮助;对破损失的评估;保险的索赔;事故调查;重建。

1.4 应急救援系统的运作

应急救援系统为顺利完成救援任务,首先应明确系统的结构体系。前面已经论述了各机构在应急救援系统中的职责和功能。当事故发生时,系统进入有效的整体运作状态,完成整个应急救援任务,实现减轻事故后果的目的。

1.5 应急救援的组织准备与基本程序

应急救援准备工作,主要是抓好组织机构、人员、装备三落实,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使救援的各项工作达到规范化管理。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涉及众多部门和多种救援队伍的协调配合,为有序实施事故救援,应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应急救援网络体系。网络体系应包括事故应急救援的指挥体系,各救援部门的通讯网络,以及与上级救

援部门的联系网络。除此之外,还应与本区域的、消防、卫生、环保、交通等部门建立起协调关系,以便协同作战。

第二章应急救援预案管理

2.1 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

制定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发生事故时,能以最快的速度发挥最大的效能,有序的实施救援,达到尽快控制事态发展,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减少事故损失,基本要求是:科学性;实用性;权威性。《安全生产法》、《消防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特别强调了对重大危险源、使用有毒物品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2 应急救援预案的分级

根据可能的事故后果的影响范围、地点及应急方式,建立我国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可将事故应急预案分为五种级别:

Ⅰ级(企业级)应急预案

Ⅱ级(县、市/社区级)应急预案

Ⅲ级(地区/市级)应急预案

Ⅳ级(省级)应急预案

Ⅴ级(国家级)应急预案

2.3 应急救援预案的类型及基本要素

2.3.1 应急救援预案的类型

根据事故应急预案的对象和级别,应急预案可分为下列四种类型:(1)应急行动指南或检查表

(2)应急响应预案

(3)互助应急预案

(4)应急管理预案

2.3.2 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要素

(1)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2)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3)通告程序和报警系统

(4)应急设备与设施

(5)应急评价能力与资源

(6)保护措施程序

(7)信息发布与公众教育

(8)事故后的恢复程序

(9)培训与演练

(10)应急预案的维护

2.4 应急救援预案的文件体系

2.4.1应急救援预案的文件体系

应急预案要形成完整的文件体系,以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应急行动的有效工具。

(1)一级文件-总预案

(2)二级文件-程序

(3)三级文件-说明书

(4)四级文件-对应急行动的记录

2.4.2 应急救援预案的主要程序文件、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应包括:(1)预案概况

(2)预防程序

(3)准备程序

(4)基本应急程序

(5)专项应急程序

(6)恢复程序

第三章应急救援预案的策划与编制

3.1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步骤

通常编制事故应急预案的步骤如下:

(1)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2)收集资料并进行初始评估

(3)辨识危险源并评价风险

(4)评价能力与资源

(5)建立应急反应组织

(6)选择合适类型的应急计划方案

(7)编制各级应急计划

3.2 成立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小组、预案编制小组代表来自以下部门:

(1)安全

(2)环保

(3)操作和生产

(4)保卫

(5)工程

(6)技术服务

(7)维修保养

(8)医疗

(9)环境

(10)人事

此外,小组成员也可以包括来自地方政府社区和相关政府部门的代表。

3.2.1 资料收集和初始评估

编制小组的首要任务就是收集制定预案的必要信息并进行初始评估,包括:

(1)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2)企业安全记录、事故情况

(3)国内外同类企业事故资料

(4)地理、环境、气象资料

(5)相关企业的应急预案等

初期,编制小组的工作可以分为三部分:

(1)危险辨识、后果分析和风险评价

(2)明确人员和职能

(3)明确需要的资源

3.2.2 应急反应能力分析

3.2.3 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的注意事项

预案的主要部分是整体反应策略和应急行动,还要有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随时变化的实际紧急情况。

预案应包括至少六个应急反应要素:

(1)应急资源的有效性

(2)事故评估程序

(3)指挥、协调和反应组织的结构

(4)通报和通讯联络程序

(5)应急反应行动

(6)培训、演习和预案保持

3.3 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

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是编制应急预案的关键,所有应急预案都是建立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之上的。

3.3.1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程序

风险评价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资料收集

(2)危险危害音速辨识与分析

(3)风险分级

(4)提出降低或控制风险的安全对策措施

3.3.2 危险辨识方法

3.3.2.1 危险辨识的主要内容

危险辨识过程中,应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对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

A 矿区及环境条件

B 矿区平面布局

C 建(构)筑物

D 生产工艺过程

E 生产设备、装臵

3.3.2.2 危险辨识方法

危险是指材料、物品、系统、工艺工程、设施或场所对人、财产或环境具有产生伤害的潜能。危险辨识就是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场所的特征。

A 材料性质分析

B 生产工艺和条件

C 相互作用矩阵分析法

D 利用安全评价和分析方法

3.3.3 重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的辨识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危害因素。

目前,国际上已习惯将重大事故特指为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1993年,国际劳工组织(ILO)通过的《预防重大事故公约》中,定义重大事故为:“在重大危险设施内的一项生产活动中突然发生的、涉及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的严重泄漏、火灾、爆炸等导致职工、公众或环境急性或慢性严重危害的意外事故”。

3.3.4 危险辨识注意事项:危险辨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危险、危害因素的分布

(2)伤害(危害)方式和途径

(3)主要危险、危害因素

(4)重大危险、危害因素

3.3.5 危险辨识结果

3.3.6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也称安全评价,是对系统发生事故的危险性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评价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已寻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常用的危险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评价方法、指数评价方法、半定量评价方法和概率风险评价方法等几大类。

3.3.6.1 定性评价方法

3.3.6.2 指数评价方法

3.3.6.3 概率风险评价方法

3.3.6.4 风险评价软件

3.4 人员和职员的确定

正确实施应急预案必须要明确职责,特别是什么时候由谁来指挥。编制小组可根据企业正常生产管理系统职位来分配紧急时的任务,这样能减少培训以保证紧急时正确指挥

编制小组应该认真审查领导的能力和在休假时的指挥系统,要保证负责人员经过良好培训,能够在更高级指挥人员到来之前应对局势。

最常见的紧急时刻实施的重要应急功能:

(1)通讯和外部关系联络,包括媒体

(2)消防与营救

(3)物质泄漏控制

(4)工艺和公用设施

(5)工程措施

(6)环境状况

(7)医疗救护

(8)安全保障

(9)后勤保障

(10)行政管理

3.5 应急资源的评估

本阶段,编制小组要评价企业在紧急情况下所具有的资源和控制紧急事故的人员。

报警要求有良好的系统。

应急时使用的通讯设备是至关重要的。

应急时所需要的设备类型。

3.6 应急反应组织的建立

应急预案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是建立应急反应组织,能在紧急时刻,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部署完毕。

3.6.1 最初反应组织

最初协调应急行动的责任一般由当班经理负责。最初阶段,当班经理要临时担任企业应急总指挥的功能。职责分配要预先明确,而不是等到紧急时刻再开始。

3.6.2 全体应急反应组织

3.6.3 企业应急总指挥

企业应急总指挥的职责为:

(1)分析紧急状态和确定相应报警级别

(2)指挥、协调应急反应行动

(3)与企业外应急反应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

(4)直接监察应急操作人员的行动

(5)保证现场和企业外人员安全

(6)协调后勤方面以支援反应组织

企业应急总指挥的职能可由企业总经理担任,企业应急总指挥的主要功能是总体指挥,大量实际反应和协调任务主要由负责生产或安

全的副总指挥执行,因为他更具有技术、经验和更熟悉应急反应操作。企业应急总指挥是分配给企业组织内的工作职位,而不是某个人。所有应急职位特别是企业应急总指挥应该有代理人,以免企业总经理或其他领导不在现场时代替履行职责。

3.6.4 反应操作副总指挥

反应操作副总指挥的主要职责是:

(1)协助企业应急总指挥组织和指挥应急操作任务

(2)向企业应急总指挥提出应采取的减缓事故后果行动的对策和建议

(3)保持与现场操作副总指挥的直接联络

(4)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所需的其他资源、设备以支援现场的应急操作

3.6.5 事故现场副总指挥

事故现场副总指挥是在直接事故现场最高级的应急反应组织指挥,主要职责是:

(1)所有事故现场操作的指挥和协调

(2)现场事故评估

(3)保证企业人员和公众的应急反应行动的执行

(4)控制紧急情况

(5)现场应急行动与在应急指挥中心的反应操作副总指挥的协调我国核电厂应急组织由核电厂应急指挥部及其领导的应急响应

组组成。应急总指挥由核电厂厂长(总经理)担任,第一副厂长、运行负责人等作为替补人员。应急总指挥的职责是全面负责应急状态下厂区的一切应急响应活动和应急计划里规定的核电厂应当在场外执

行的任务。应急运行指挥由主管核电厂生产运行的副厂长(副总经理)担任,其首要任务是全面负责核电厂的运行、评价并向应急总指挥报告核电厂的安全状态,在应急指挥部启动之前代行应急总指挥的职权。技术后援指挥由主管核电厂工艺技术副厂长(副总经理)担任,负责向应急总指挥和运行指挥提供运行控制、补救措施、防护措施、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3.7 应急预案的组成

应急预案的具体组成主要包括准备程序、基本应急程序、特殊危险应急程序等内容。

3.7.1 准备程序

准备程序是整个应急预案的第一部分内容,主要论述针对事故应急行动所需采取的应急准备,包含若干子程序。

3.7.1.1 评审程序

(1)横向回顾

(2)纵向回顾

3.7.1.2 明确应急责任程序

该程序对事故应急者的职责做一个简单的说明:

A 总指挥-来自应急指挥中心

B 事故现场指挥者-来自事故现场指挥中心

C 公共关系代表-来自媒体中心

D 支持人员-来自技术支持机构,包括安全人员、环境工作者、医疗人员等

E 信息管理人员-来自信息管理部门

3.7.1.3 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评价程序

A 应急资源

(1)应急人员

(2)应急设备,分为现场应急设备和场外应急设备

B 应急能力

(1)内部应急能力

(2)外部应急能力

3.7.1.4 培训程序

培训的效果好坏是整个应急预案能否成功得到实施的关键性因素,必须包括:

(1)灭火器的使用以及灭火步骤的训练

(2)个人防护措施

(3)对潜在事故的辨识

(4)事故报警

(5)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

3.7.1.5 训练与演习程序

训练与演习的主要目的包括:

(1)测试预案和程序的充分程度

(2)测试应急培训的有效性和应急人员的熟练性

(3)测试现有紧急装臵、设备和其他资源的充分性

(4)提高与现场外的事故应急部门的协调能力

(5)通过训练来判别和改正预案和程序中的缺陷、要实际开展应急演习,必须做好下列准备:

(1)制定完整的演习计划

(2)做好演习中所有管理部门的准备工作

(3)现场外的应急队员与应急部门的准备

3.7.2 基本应急程序

3.7.2.1 报警程序

在发生紧急情况或突发事故的过程中,任何人员都有可能发现事

故或险情,此时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向有关部门报警,提供事故的所有信息,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采取适当的应急行动。

在具体执行报警操作时,应该根据事故的实际情况,决定报警的接受对象即通告范围。

3.7.2.2 通讯程序

通讯程序描述在应急中可能使用的通讯系统,以保证应急救援系统的各个机构之间保持联系,程序中应考虑下列通讯联系:

(1)应急队员之间

(2)事故指挥者与应急队员之间

(3)应急救援系统各机构之间

(4)应急指挥机构与外部应急组织之间

(5)应急指挥机构与伤员家庭之间

(6)应急指挥机构与顾客之间

(7)应急指挥机构与新闻媒体之间

3.7.2.3 疏散程序

疏散程序主要内容是从事故影响区域内疏散的必要行动。疏散程序应该说明疏散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并确定由谁决定疏散范围,还应告知给被疏散人员疏散区域所使用的标识与具体的疏散路线,在疏散程序中还应针对受伤人员的疏散制定特殊的保护程序。该程序的补

充包括提供事故现场区域的路线地图、危险区的标注、可供人员休息或隐蔽的掩体。

3.7.2.4 交通管制程序

交通管制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A 警戒

B 约定的交通管制

C 快速交通管制

3.7.2.5 恢复程序

当事故现场应急行动结束以后,应该开展的最紧迫的工作是使事故中一切被破坏或耽搁的人、物和事得到恢复,进入正常运作状态。恢复所需时间的长短一般取决于:

(1)受损程度

(2)人员、资源、财力的约束程度

(3)有关法规的要求

(4)气象条件和地形地势等其他因素

3.7.3 特殊危险应急程序

特殊危险应急程序是主要针对具体事故以及特殊条件下的事故应急而制定的指导程序。其具体的程序内容根据不同的事故情况而定,通常除了包括基本应急程序的行动内容以外还应该包括特殊事故的特殊应急行动内容。存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的企业常发生的事故是,危险品的泄漏及其引发的火灾、爆炸等,在特殊的情况

设备管理培训资料

设备管理培训资料 1、设备管理基本知识 1、操作设备 1.1员工在独立使用设备前,必须经过对设备的结构、性能、安全操作、维护要求等方面的基本技术知识教育和安全操作理论和实践培训,如操作人员在培训期间上机操作,必须有师傅、班长给予现场指导。 1.2对于特殊工种及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国家相关部培训合格后,由劳动局发特殊工种操作证,方可上岗操作,此项工作由车间申报,人力资源部进行组织培训。 2、设备交接班、点检制度 2.1《设备点检、保养基准》 作用:一方面起着指导操作者设备点检、保养作用,另一方面起着设备交接班的作用。操作者在操作机床前要按《设备点检、保养基准》的要求对机床进行点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于不能自行处理的问题,应及时反馈维修人员进行解决。操作者须将本班设备运行情况,运行中发现的问题、故障维修情况等详细记录下来;两班制或多班制生产的人员要做好交接工作,并签字认可,认真填写点检、保养记录。 2.2设备点检、保养记录单 保持清洁、完整、不准撕毁、涂改与丢失,操作工用完后须交到本部门设备管理人员处,然后上交工程技术部,以旧换新。维修人员依据设备点检、保养记录单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排除故障,并从中分析设备技术状态,为设备管理与维修提供信息,违反设备点检、保养规定,严格按考核细则执行。 3设备的维护 3.1设备维护的四项要求 a、整齐:工具、工件、附件放置整齐、设备零部件及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线路、管道完整; b、清洁:设备内外清洁、各部位无漏油、漏水、漏气(汽)、漏电现象,无积尘和垃圾; c、润滑:按时、按质、按量加油、换油,保持油路畅通,合理润滑; d、安全:按有关规定合理使用设备、精心维护、监测异常,不出事故。 3.2设备维护的类别及要求 设备维护也叫保养,目前企业大多施行日常维护、一级保养、预防性维护、预知性维护。 3.2.1日常维护 设备的日常维护包括每班和周末维护两种,由操作者负责执行。 3.2.1.1每班维护 每班维护要求操作者在班前、班中、班后进行设备检查和润滑;班内严格按设备操作维护规程正确使用设备;按设备点检、保养基准检查和保养设备,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操作者不能排除的故障应及时通知维修人员给予检修,属重点及主要生产设备的,其操作工还应按要求填写《设备点检、保养记录》,下班前对设备进行认真清扫和擦试,并进行必要的除油。 3.2.2一级保养

安全管理知识培训主要内容

安全管理知识培训主要内容 一、安全基本知识 二、安全管理基础 三、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标准化 四、安全合格班组 五、事故管理 六、事故案例分析 七、事故隐患排查 安全是全家人的期盼,是朋友的祝福,是幸福的保障,是终身的希望 安全是一条港湾,微风轻佛,浪花朵朵,从这个港口涌出的是幸福的源泉,伴你走向胜利之门,成功之门,幸福之门。具有不安全行为的人就像走钢丝,永远令人担心,令人紧张,令人纠结、令人不安······ 1、安全意识不强-认为不会发生事故。 2、安全素质较低-不清楚如何应对。 3、习惯性违章-经常这样做的,未发生事故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如果生命都不存在了,其他一切还有什么意义? 为了社会的和谐,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为了企业的发展,让我们: 安全相关术语 风险与风险管理R=f (F,C) 式中:R为风险度,F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为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企业内部存在风险: (1)经营风险 因原材料供应、能源、技术、产品价格、商品销售、业务结构、特许经营、汇率调整等原因,对公司经营造成的实质性影响。因产品销售价格、市场变化对经营造成的风险(2)资产风险 因大股东出资不到位、公司资产不实,大股东长期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资产而侵害公司利益,上市公司为大股东抵押担保等原因,对公司资产安全形成隐患。 企业外部风险 (1)行业风险 因公司所处行业状态,对相关产业的依赖程度而对公司经营造成影响,以及行业竞争所带来的风险。 (2)市场风险 因经济、金融形势及相关行业对市场造成的波动,市场变化及产品的可替代性对公司经营损益造成的影响。 (3)项目风险 因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包括人力资源、技术和管理等)对项目财务目标造成影响,以及市场变化对公司预期收益带来的影响。 政策风险 因相关政策的规定和调整对公司造成的限制和影响。 股市风险 因公司股票价格受企业经营状况及利率、通货膨胀、有关政策等因素影响而造成较大波动,涉及的股市风险对公司再融资功能产生的影响。 第一类危险源

(完整版)应急管理知识培训

应急管理知识培训 1.什么是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2.应急管理的具体内容:.应急管理是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发生、缓解和善后4个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可分为预测预警、识别控制、紧急处置和善后管理4个过程。应急管理也是一个动态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应对和恢复4个阶段,均体现在管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各个阶段。 3.演习(Exercise )演习是为应对某种事件,让参加者在仿真的形势中按照所设想的步骤和方法,采取适当的、一系列行动的完整过程。. 4.应急演习含义:1)应急演习是指来自多个机构、组织或群体的人员针对假设事件,执行实际紧急事件发生时各自职责和任务的排练活动,应急演习是检测重大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最好度量标准。我国多部法律、法规及规章都对此项工作有相应的规定。2)应急演习是指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让参加者在仿真环境中,按照应急预案所提供的步骤和方法,采取适当的、一系列行动的完整过程。 5.演习依据:演习什么?演习哪些具体内容?包括演习的蓝图、

步骤,待实现的目标和指标等。 6.预案:是指根据预测,针对潜在的或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的类别和影响程度而事先制定的应急处置方案。具有专一性、专业性、周密性、时限集中性 7.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设备、设施、场所和环境,在安全评价的基础上,为降低事故造成的人身、财产与环境损失,就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机构和人员,应急救援的设备、设施、条件和环境,行动的步骤和纲领,控制事故发展的方法和程序等,预先做出的科学而有效的计划和安排。 8.应急预案的结构应急预案体系1)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国务院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性预案,由国务院制定. 2)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而制订的涉及多个部门的应急预案,是总体预案的组成部分,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牵头制订,报国务院批准3)部门应急预案是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事件制定的预案,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报国务院备案,目前共有25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专项预案4)地方应急预案:包括省级人民政府的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及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及其基层政权组织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5)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6)重大活动应急预案应当指出:1)这些预案由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分别制定。2)我国的应急预案体系,从

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总结(新编版)

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总结(新编 版) Work summary is to summarize, analyze and research the work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affirm the achievements, find out the problems, and draw lessons from experience. ( 工作总结)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总结(新编版) 说明:本文适用于工作总结,工作总结是对一定时期内的工作加以总结,分析 和研究,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得出经验教训,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少走 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下载后可直接打印使用。 2013年,我区在市环保局的指导下,将环境管理工作纳入环保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在长效管理上狠抓落实,使年度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工作基本情况 为预防环境突发事件的发生,我区在2004年就制定了《西安市灞桥区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005年又再次进行了充实完善,同时又制定下发了《浐河水源地环境突发事故应急预案》,2006年又先后制定并下发了《西安市灞桥区环境污染事故现场处置办法》、《西安市灞桥区环境污染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并成立了《灞桥区环境应急处理指挥部》。2013年我区又从长效管理上狠抓落实,结合污染隐患排查工作制定了《西安市环保局灞桥分局关于开展污染隐患排查工作的实施方案》,对辖区内的化工、

华为员工培训管理制度

员工培训管理制度 1.目的作用 企业组织要使自己的员工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在竞争中保持人力资源的优势,需要加强对员工的知识提升,通过培训、学习,使员工的素质得到提高,确保其价值观念正确、工作态度端正、工作行为适当,在自己现岗位或拟任岗位上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为此,企业必须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工作。为了系统地对该项工作规划,加强领导力度,提高培训质量,规范培训行为,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管理职责 公司人力资源部培训科为公司员工培训归口管理责任部门,据公司经营发展战略、企业生产经营的要求和员工素质水平等因素,分析和预测员工职业培训的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培训实施的管理,做好每次培训的效果评估,不断总结经验,使公司人力资源工作不断优化,做出特色和成效。 3.员工培训工作的管理原则 必须坚持专业技能培训与思想教育培训相结合的原则 对员工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技能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就能得到保障,这是非常必要的,但决不能忽略了思想教育这一方面。员工的价值观、思想意识均会影响到工作的态度和行为,尤其是对新员工更加要灌输公司的宗旨、理念、纪律、制度,使其能适应企业文化并在团队中协调工作、尽快地融入到企业的团队中来。 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培训工作不能搞“花架子”或装装门面的走过场。必须要明确学是为了用,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基础能力,提高员工在生产经营中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因此培训的组织者要针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来策划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使培训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实质性的效果。 必须坚持目前需求与长远需求相结合的原则 培训组织者除了要注意企业目前经营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使培训工作做到为经营服务之外,还应当有超前意识,考虑到企业的发展和未来的需求,变被动的培训为主动的培训,这对企业的发展将会产生积极作用。通过培训使员工提高技术创新和革新的能力,随时迎接未来的挑战。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知识培训资料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知识培训材料 安全生产事故概念 安全生产事故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安全事故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全镇安全生产事故主要分为以下二类: 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商贸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火灾事故,危险化学品泄漏,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件等。 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上述安全事故往往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某类安全事故可能和其他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引发次生、衍生事件,应当具体分析,统筹应对 事故分级 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含30人)死亡,或者100人以上(含100人)重伤(包括急性职业中

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含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含10人)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含50人)100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含5000万元)1亿元以下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含3人)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含10人)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 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及时采取自救、互救措施,保护事故现场,并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拨打110、119、120等急救电话。 事故现场负责人立即向当地安监局、项目建设和项目安全监督机构报告 处置流程 1、启动预案:突发群体伤亡事件或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最先接报的部门或人员要第一时间向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工作领导小组立即通过各种途径核实事件性质、伤亡情况、事故地点、事故发生的时间等信息,并迅速召集工作小组所有成员,通报事故现场情况,认真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环境事件引起的危害,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保障公众生命安全、环境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组织开展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事后恢复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者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者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者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按照事件严重程度,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核设施及有关核活动发生的核与辐射事故造成的辐射污染事件按照核与辐射相关规定执行。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按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有关规定执行。

造成国际环境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的涉外应急通报和处置工作,按照国家有关国际合作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应当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日常工作实施监督管理,指导、协助、督促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级人民政府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 相邻区域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开展跨行政区域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合作,共同防范、互通信息,协力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第六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履行下列义务: (一)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二)完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 (三)排查治理环境安全隐患; (四)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备案、演练; (五)加强环境应急能力保障建设。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法

员工培训管理制度

员工培训管理制度【草案征询稿】 1. 目的作用 企业组织要使自己的员工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在竞争中保持人力资源的优势,需要加强对员工的知识提升,通过培训、学习,使员工的素质得到提高,确保其价值观念正确、工作态度端正、工作行为适当,在自己现岗位或拟任岗位上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为此,企业必须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工作。为了系统地对该项工作规划,加强领导力度,提高培训质量,规范培训行为,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 管理职责 公司人力资源部培训科为公司员工培训归口管理责任部门,据公司经营发展战略、企业生产经营的要求和员工素质水平等因素,分析和预测员工职业培训的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培训实施的管理,做好每次培训的效果评估,不断总结经验,使公司人力资源工作不断优化,做出特色和成效。 3. 员工培训工作的管理原则 3.1必须坚持专业技能培训与思想教育培训相结合的原则 对员工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技能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就能得到保障,这是非常必要的,但决不能忽略了思想教育这一方面。员工的价值观、思想意识均会影响到工作的态度和行为,尤其是对新员工更加要灌输公司的宗旨、理念、纪律、制度,使其能适应企业文化并在团队中协调工作、尽快地融入到企业的团队中来。 3.2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培训工作不能搞“花架子”或装装门面的走过场。必须要明确学是为了用,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基础能力,提高员工在生产经营中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因此培训的组织者要针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来策划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使培训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实质性的效果。

3.3必须坚持目前需求与长远需求相结合的原则 培训组织者除了要注意企业目前经营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使培训工作做到为经营服务之外,还应当有超前意识,考虑到企业的发展和未来的需求,变被动的培训为主动的培训,这对企业的发展将会产生积极作用。通过培训使员工提高技术创新和革新的能力,随时迎接未来的挑战。 3.4必须坚持培训与工作相兼顾的原则 公司在安排员工培训时要注意安排好日常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不得因培训影响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在时间上要避开生产经营的高峰期,在培训项目的安排上,也要根据公司的能力作出妥善的安排。一个公司常常有多种培训项目,但各个培训项目不必要也不可能同时进行,要从公司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公司的培训任务及相关因素,做到统筹兼顾,分清轻重缓急,使培训工作与正常经营两不误。 3.5必须坚持勤俭办培训的原则 正常情况下员工培训的经费投入与效果成正比,即投入越多成效也就越大。但企业一般不可能拿出很多的钱来办培训,这就需要培训的组织者要根据不同的培训项目对培训资金作出合理的安排。一方面培训费用支出要量力而行,另一方面应让每项培训都能有较好的收效,使所耗用的经费投入值得。 4. 员工培训计划 4.1每年年初各部门根据本部门年度工作目标的要求,结合本部门员工的能力水平及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的需要,由部门主管制定部门员工全年培训计划,于元月中旬集中上报到人力资源部。 4.2人力资源部应根据公司全年工作目标和经营发展的方向,结合各部门的年度培训计划及各部门运行状况的分析,制定公司年度员工培训计划及分阶段实施进度表,并于元月底上报总经理,经审批同意后执行。 4.3 公司年度员工培训计划的内容 4.3.1培训的目标。指希望达到的结果,在制定出总体目标后,还应将该总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培训讲义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培训讲义 一、安全生产的基础知识 ㈠安全管理内容 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的活动,实现人与机械设备、物料、环境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包括:管理机构和人员、安全责任制、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技术档案六个方面。 ㈡安全生产五要素 安全生产五要素: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这五个要素。 安全生产五要素的关系:安全文化是灵魂,安全法制是利器,安全责任是核心,安全科技是动力,安全投入是保障。 ㈢四不伤害四不伤害:不伤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 ㈣三项岗位人员“三项岗位”人员: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 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责任 ㈠企业主体责任 企业的安全责任12 项: 1.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履行“三同时”规定; 2.为从业人员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3.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依法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高危行业企业投保安全生产责任险; 4.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5.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6.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7.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

患,依法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控; 8.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行政许可; 9.统一协调管理承包、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10.及时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开展事故救援和处理善后工作 11.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预防和职业病防治工作; 12.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责任。 ㈡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管理能力。 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职责 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职责 ①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②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③保证本单位安全投入有效实施; ④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安全事故隐患; ⑤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⑥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2.安全生产副职职责 ①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本企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②检查现场安全生产情况,查处安全生产违规违纪行为,监督隐 患整改措施落实; ③负责组织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安全计划; ④抓好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⑤坚持现场带班值班; ⑥协助抓好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 3.安全员岗位职责 ①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本企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②负责上班前和上班过程检查中的现场安全生产检查,发现不安全隐

应急管理知识培训教材

应急管理知识培训教材 一、台风 台风(热带气旋),是指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低压涡旋,常伴有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应急要点: 1.行人 外出时尽量穿上雨衣,不要打伞。 尽量远离高大树木、棚子、架子、架空电线等。 不要在高墙、广告牌及居民楼下行走,以免发生重物倾斜或高空坠物等突发事件。 避开高层施工现场,不可靠近塔吊或工地围墙。 注意街道积水,不要在道路边缘或打着漩涡的路上行走,以免落入水中。 风大造成行走困难时,可就近到商店、饭店等公共场所暂避。 看见倾斜及倒下的电杆等输电设施,要远远绕行,以避免触电。

2.航海船只 注意收听临近地区气象台的气象预报,及时了解海风、海浪情况。 保持与陆地指挥系统的联络,及时避开台风的突袭。 尚未出港的船只要推迟出航时间,待风暴过后再出航;在海面航行的船只要根据台风移动方向和范围,适当改变航线绕道而行,或抢在台风来到之前迅速穿过。 专家提示: 台风来临时,应做好以下准备: 检查房屋是否牢固安全,若是危旧建筑应马上离开避险。 加固有可能被风吹落的物体,如花盆、护栏、遮雨棚、凉衣杆、室外天线等。 准备适量的水及食物。 准备好蜡烛、手电筒,以备风中停电时使用。 检查煤气及电路,留心火源。 门窗玻璃用胶带粘好,准备好胶合板、塑料板、毛毯等,以备加固窗户。

暴雨,是指日降水量达到或超过50毫米。通常表现出局地性和突发性强的特点,易造成城市道路积水、交通瘫痪、危旧房屋坍塌,严重的会使河水暴涨、山洪暴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房屋被冲毁等,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危害和损失。 应急要点: 1.预防居民住房发生小内涝,可因地制宜,在家门口放置挡水板或堆砌土坎。 2.室外积水漫入室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 3.在户外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贴近建筑物行走,防止跌入地井、地坑等。 4.驾驶员遇到路面或立交桥下积水过深时,应尽量绕行,避免强行通过。 专家提示: ◆不要将垃圾、杂物丢入马路下水道,防止堵塞,积水成灾。 ◆家住平房的居民应在雨季来临之前检查房屋,维修房顶。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制度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预防和控制潜在的环境事件或紧急情况发生,做出应急准备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轻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潜在的环境事件紧急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三、内容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对环境因素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因素风险防范体系,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防范和处理能力。 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属地为主,分级响应。加强公司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3、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可为本公司和其它公司及社会提供服务,在应急时快速有效。 4、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是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公司应急机构由指挥管理系统、救援队伍、技术支持系统和相关保障系统组成。 5、公司相关部门依据相关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和各自的职责,负责相关类别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6、公司积极开展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工作,做到环境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妥善处置。 7、根据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的环境事件分为两级:地区级(I级)、公司级(Ⅱ级)。 8、当公司内发生环境污染或生态(影响)破坏的突发事件时,无论事发原因如何、事故影响程度大小,也无须等待事故等级认定结果,都要及时进行汇报。 9、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源的现场人员和应急人员在报告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的蔓延。 10、对重大环境事故的起因、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评估和处理。 11、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重大环境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并根据事故处置情况做好后续报告工作。也应当向员工发布简要信息和应对防范措施等。 第六章应急保障 12、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要求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运输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13、应急救援人员由各产品部及相关附属部门人员组成,每年按照年度培训计划组织相关业务知识培训。 第十六条公司按照年度演练计划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和一线员工进行

防汛救灾应急管理知识培训资料

防汛救灾知识培训材料 一、防汛的基本概念 为防止和减轻洪水灾害,在洪水预报、防洪调度、防洪工程运用、抢险救灾等方面进行的有关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天气形势预测、洪水水情预报、防洪工程调度运用、抢险及救灾、非常情况应急措施等。 汛期是指江河、湖泊洪水在一年中明显集中出现,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的时期。根据洪水发生的季节和成因不同,我国的汛期分为伏汛、秋汛、凌汛和春汛(桃汛)四种。海河流域一般以伏汛为主,有些年份也会发生秋汛。汛期时间为6—9月份,其中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主汛期,是暴雨洪水相对集中的时期。 二、防汛工作的基本任务 (一)防汛的基本任务 密切监视天气形势,做好洪水预报,制定各类防汛预案。当洪水位超过警戒水位,威胁防汛工程安全时,采取有力措施,日夜防守,及时抢险,确保防洪工程安全;当遇到工程设计标准洪水时,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全面防守,全力抢护,保证重要目标度汛安全;当遇到超标准洪水时,要充分利用工程设施的防洪潜力,应采取紧急有效的非常措施,尽最大努力减轻洪水灾害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 (二)防汛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防汛工作总的目标和任务是:积极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确保大江大河、大中水库安全度汛。强化措施,力保中小河流、小型水库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洪水灾害的影响和损失,保障经济建设顺利进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遇标准以内洪水大江大河堤防不决口、大中型水库不垮坝、大中城市保安全、重要交通干线不中断,遇超标准洪水,采取非常措施,尽量减少灾害损失。 (三)防汛工作主要内容 防汛工作分为汛前准备、汛期工作、汛后总结三个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汛前准备 (1)组织准备:落实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各级防汛指挥机构和防汛抢险队伍,明确职责分工,

2020年(培训体系)安全管理知识培训全集

安全管理知识培训全集 重大危险源判断举例: 某生产场所有甲、乙、丙三种物质,甲种物质的临界量和实际量分别为5t 和1.5t,乙种物质的临界量和实际量分别为2t 和1t,丙种物质的临界量和实际量分别为20t 和5t,该生产场所是否属于重大危险源? 我国职业病目录 共10类115种 一、尘肺(13种) 1、矽肺 2、煤工尘肺 3、石墨尘肺 4、碳黑尘肺 5、石棉肺 6、滑石尘肺 7、水泥尘肺 8、云母尘肺 我国职业病目录 共10类115种

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4、内照射放射病 5、放射性皮肤疾病 6、放射性肿瘤 7、放射性骨损伤 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 我国职业病目录 共10类115种 三、职业中毒(56种) 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 (不包括四乙基铅) 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5、铍病 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 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 我国职业病目录 共10类115种

三、职业中毒(56种) 16、氨中毒 17、偏二甲基肼中毒 18、氮氧化合物中毒 19、一氧化碳中毒 20、二硫化碳中毒 21、硫化氢中毒 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 我国职业病目录 共10类115种 三、职业中毒(56种) 30、二甲苯中毒 31、正己烷中毒 32、汽油中毒 33、一甲胺中毒 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 35、二氯乙烷中毒 我国职业病目录 共10类115种 三、职业中毒(56种) 42、三硝基甲苯中毒 43、甲醇中毒

44、酚中毒 45、五氯酚(钠)中毒 46、甲醛中毒 47、硫酸二甲酯中毒 我国职业病目录 共10类115种 三、职业中毒(56种) 54、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 55、根据《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能够诊断的职业性中毒性肝病 56、根据《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能够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 我国职业病目录 共10类115种 四、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 1、中暑 2、减压病 3、高原病 4、航空病 5、手臂振动病 我国职业病目录 共10类115种

环境应急管理试题与答案一知识讲解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继续教育培训试题与答案 质量管理环境应急管理标准课程(第一套) 姓名:工作单位:考试日期:年月日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最适合的答案,填到空格中。每题2分,共计 60分。) 1.《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 负责、()的应急管理体制。 A.预防为主 B. 属地管理为主 C. 政府主导 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EMS审核员的能力要求的是:() A. 具有足以判断组织是否已经识别了潜在的紧急情况并针对向大气、水体 和土地的事故排放和(或)泄漏的事件,策划相关响应措施的知识; B.具有足以判断组织是否已经识别了潜在的紧急情况并针对事故排放对环境和生态系统所造成的特定影响的事件,策划相关响应措施的知识; C.具有环境绩效管理效果评价方面的知识,包括环境绩效参数,足以判定组织的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并能够指出组织管理者存在的问题。

D.适用时, 具有足以评价组织在试验其应急响应措施,以及紧急情况发生后采取的应急措施的有效性方面的知识。 3.我国的应急预案体系包括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专项应急预 案和()。 A.地方政府总体应急预案 B. 基层预案 C. 临时预案 D. 以上都是 4.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后期工作不包括: ( ) A.损害评估 B. 事件调查 C. 善后处置 D. 预案修订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 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 A.红、橙、黄、蓝 B. 红、黄、橙、绿 C. 红、黄、绿、蓝 6.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环境事件不包括:() A.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B. 重污染天气 C. 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件 D. 辐射环境污染事件 7.某区某单位未按照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根据《中华

管理人员培训方案

宇辉2011培训方案(管理人员) 一、培训目的 宇辉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知识、提高员工的技能、改变员工的态度:宇辉培训的间接目的是使企业与员工形成共同目标以维持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培训有以下几个主要目的: 1、优化人岗匹配。以岗择人、人岗相适是企业发挥员工积极性的重要途径。 随着企业的发展,大部分员工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达不到岗位要求的情况,企业需要通过破诶寻使员工更好地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来自资料搜索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9b18813205.html,) 海量资料下载 2、提高员工的能力和技术水平。企业的发展对员工的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出了 新的要求,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使员工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与企业的发展同步。 3、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员工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 心里素质等。员工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发展。通过企业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是企业培训的重要目的。 4、有效沟通、团结合作。通过培训使得企业各部门之间及员工之间能够有效 地进行思想、观念、信息、情感的交流以促进彼此间的了解,形成企业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高效的工作,团结合作完成企业的目标。

二、培训要求 1、在培训开始前,要建立一个明确的培训目标,并让每个参与者了解这些目 标。 2、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条理性,突出重点。 3、讲授时语言要清晰、生动、准确。 4、演示时,部门主管准备好所用工具,搁置整齐。要求每个受训者都能看清 示范。示范结束后,每个受训者亲手操作并对操作中产生问题提问。 5、对于部门主管在示训过程中要让受训者了解每个环节质量和时间限制条 件,并告知受训者每个环节完成时的检查方法。 三、培训计划 内容制定 (一):长期计划 (1)确立培训目标—通过对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将培训的一般需求转变为企业培训的总体目标,如通过培训来达到的各项生产经营目标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对上年度培训计划的总结及分析培训的特殊需要,可以确立需要通过培训而改善现状的特别目标,成为本年度培训的重点项目。 (2)研究企业发展动态—企业培训部会同有关的主要管理人员研究企业的生产营销计划,以确定如何通过培训来完成企业的年度生产经营指标。一项生产经营目标的达成往往取决于一个或几个员工是否正确地完成任

《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应急管理知识学习手册

机关单位《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应急管 理知识学习手册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2、为什么要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 答: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制定本法。 3、《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本法。 4、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几类?共有几个级别? 答: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IV(一般)、III(较大)、II(重大)、I (特别重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一般(IV级)突发公共事件,表示其影响局限在社区和基层

范围之内,可被县政府所控制和处置;较大(III级)突发公共事件,表示其后果严重,影响范围较大,发生在一个县市区以内或波及两个县市区以上,超出县级政府应对能力,需要动用地(州、市)级政府力量方可控制和处置;重大(II级)突发公共事件,表示其规模大、后果特别严重,发生在一个地(州、市)以内或波及两个地(州、市)以上,需要动用省级政府力量方可控制和处置;特别重大(I级)突发公共事件,表示其规模极大,后果极其严重,其影响超出本省范围,需要动用全省的力量甚至请求中央政府增援和协助方可控制,其应急处置工作由发生地省级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必要时(超出地方处置能力范围或者影响全国的)由国务院统一领导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5、什么是应急管理?具体有哪些内容? 答: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应急管理是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发生、缓解和善后四个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可分为预测预警、识别控制、紧急处置和善后管理四个过程。应急管理又是一个动态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均体现在管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各个阶段。应急管理还是完整的系统工程,可以概括为“一案三制”,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

人员培训管理制度.doc

人员培训管理制度1 人员培训管理制度(企业员工培训档案) 1.目的 为配合公司的发展目标,提升人力绩效,提升员工素质,增强员工对本职工作的能力与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并有计划地充实其知识技能,发挥其潜在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发扬本公司的企业精神,特制定《员工培训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作为各级人员培训实施与管理的依据。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质量安全体系有影响的各类人员进行培训的活动。 3.职责 3.1办公室是公司培训的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公司相关人员的培训计划及组织实施。 3.2总经理、生产车间、化验室等有关负责人和有关职能部门向办公室提供培训信息、内容及需求,并会同办公室落实培训计划。 3.3化验室及生产车间负责本部门相关人员的技能操作和卫生操作培训。 3.4若请公司外部人员进行培训时,由办公室负责协调、联络。 原则:企业对各类人员培训,必须专业对口,按须分配,学以致用原则。培训部门每年制定培训计划,对全体职工按不同类别,规定不同学习内容和时间

4.控制程序 4.1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 4.1.1培训对象:专业技术人员、生产操作人员、特殊工作人员以及对卫生质量体系有影响的相关人员。 4.1.2培训内容: 管理人员培训: 包括 a.现代化管理和质量管理知识培训。b.经营管理、岗位业务知识培训。 新入厂员工培训: 包括工厂概况、厂纪、厂规、质量手册、产品质量标准、工艺要求、加工技术、操作技术、安全生产等相关的内容。 生产操作人员培训: 包括岗位技术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培训;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 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包括专业技术和技术更新知识培训;现代化管理和质量管理知识培训。 特殊工作人员按岗位需要内容进行培训。 行业有关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 4.1.3要求

设备管理培训教案

设备管理员 培训教案 培训班名称:设备员培训 填制时间:2009年3月20日

教案首页 授课日期:3月30日—4月1日姓名:职务:

教案付页NO: 一、设备综合管理 设备是现代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是一个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设备技术状态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企业产品的质量、产量和成本水平,而且也关系到安全生产问题,关系到企业财产、人员甚至企业周围居民的安全,最终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的赢利能力,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本章主要阐述设备管理的方针和原则,设备的前期管理,设备的使用、维护与修理管理,设备的更新的决策方法等。 1 设备管理概述 1.1设备在生产经营中的重要地位 设备是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生产中可长期使用并基本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机械、装置和设施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计量、检测、信息处理及控制设备也都属于工业设备的范畴。 机器设备是现代企业的物质技术基础。设备技术水平的高低、状态好坏对企业生产产品的数量、质量和成本水平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赢利能力,一些高速、高温、高压设备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导致灾难性后果,因此,设备管理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生产经营,而且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兴衰成败。 1.2 设备管理的方针和原则 设备管理,是指以设备为研究对象,为追求设备的综合效率与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应用一系列理论、方法,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从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报废直至更新的全过

程所进行的科学地决策、计划和控制,以保证安全生产、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3 设备管理的方针 1.3.1、坚持“依靠技术进步”的方针; 1.3.2、贯彻“生产促进发展”的方针; 1.3.3、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 2 设备管理的原则 2.1、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 2.2、维修与计划检修相结合的原则; 2.3、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的原则; 2.4、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2.5、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3、设备管理的任务 3.1保持设备完好 设备完好一般包括:设备零部件、附件齐全,运转正常;设备性能良好,加工精度、动力输出符合标准;原材料、燃料、能源、润滑油消耗正常。 3.2改善和提高技术装备素质 通过以下几项指标衡量:工艺适用性;质量稳定性;运行可靠性;技术先进性(包括生产效率、物料与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改善和提高技术装备素质主要途径:一是采用技术先进的新设备替换技术陈旧的设备;二是应用新技术改造现有设备。 3.3充分发挥设备效能 主要途径:合理选用技术装备和工艺规范,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技术改造,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与维修性,减少故障停机和修理停歇时间,提高设备的可利用率;加强生产计划与维修计划的综合平衡,合理组织生产与维修,提高设备利用率。 3.4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 投资效益是指设备一生的产出与其投入之比。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是企业一提高经济效益为方针在设备管理工作上的体现,也是设备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投资效益的根本途径在于推行设备的综合管理。首先,要正确的投资决策,采用优化的设备购置方案。其次,在寿命周期的各阶段,一方面要加强技术管理,保证设备在使用阶段充分发挥效能,创造最佳的产出;另一方面要加强经济管理,实现最经济的寿命周期费用。 4设备的使用维护与修理 4.1 设备的合理使用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 第34号)

环境保护部令 部令第34号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已于2015年3月19日由环境保护部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6月5日起施行。 部长陈吉宁 2015年4月16日 附件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环境事件引起的危害,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保障公众生命安全、环境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组织开展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事后恢复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者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者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者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按照事件严重程度,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核设施及有关核活动发生的核与辐射事故造成的辐射污染事件按照核与辐射相关规定执行。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按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有关规定执行。 造成国际环境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的涉外应急通报和处置工作,按照国家有关国际合作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应当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日常工作实施监督管理,指导、协助、督促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级人民政府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 相邻区域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开展跨行政区域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合作,共同防范、互通信息,协力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第六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履行下列义务: (一)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二)完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 (三)排查治理环境安全隐患; (四)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备案、演练; (五)加强环境应急能力保障建设。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法进行处理,并对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 第七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的宣传和教育,鼓励公众参与,增强防范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知识和意识。 第二章风险控制 第八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开展突发环境事件 风险评估,确定环境风险防范和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措施。 第九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和技术规范,完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 前款所指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应当包括有效防止泄漏物质、消防水、污染雨水等扩散至外环境的收集、导流、拦截、降污等措施。 第十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及时发现并消除环境安全隐患。 对于发现后能够立即治理的环境安全隐患,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消除环境安全隐患。对于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完成治理,可能产生较大环境危害的环境安全隐患,应当制定隐患治理方案,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现场应急预案,及时消除隐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