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1版药典薄层色谱TLC.doc

2011版药典薄层色谱TLC.doc

2011版药典薄层色谱TLC.doc
2011版药典薄层色谱TLC.doc

附录Ⅵ B 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系将供试品溶液点于薄层板上,在展开容器内用展开剂展开,使供试品所含成分分离,所得色谱图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对比,并可用薄层扫描仪进行扫描,用于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

1.仪器与材料

(1)薄层板

市售薄层板市售薄层板分普通薄层板和高效薄层板,如硅胶薄层板、硅胶GF254薄层板、聚酰胺薄膜等。

自制薄层板在保证色谱质量的前提下,如需对薄层板进行特别处理和化学改性,以适应供试品分离的要求时,也可用实验室自制的薄层板。最常用的固定相有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硅胶HF254、微晶纤维素,其颗粒大小,一般要求粒径为10~40μm,加水或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0.2﹪~0.5﹪)适量调成糊状,均匀涂布于玻板上。使用涂布器涂布应能使固定相在玻板上涂成一层符合要求的均匀薄层。玻板应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

(2)点样器一般采用微升毛细管或手动、半自动、全自动点样器。(3)

(3)展开容器上行展开一般可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专用平底或双槽展开缸,展开时须能密闭。水平展开用专用的水平展开缸。

(4)显色装置喷雾显色应使用玻璃喷雾瓶或专用喷雾器,要求用压缩气体使显色剂呈均匀细雾状喷出,浸渍显色可用专用玻璃器械或用适宜的展开缸代用;蒸

气熏蒸显色可用双槽展开缸或适宜大小的干燥器代替。

(5)检视装置为装有可见光,254nm及365nm紫外光源及相应的滤光片的暗箱,可附加摄像设备供拍摄图像用,暗箱内光源应有足够的光照度。

(6)薄层色谱扫描仪系指用一定波长的光对薄层板上又吸收的斑点,或经激发后能发射出荧光的斑点,进行扫描,将扫描得到的谱图和积分数据用于物质定性或定量的分析仪器。

2. 操作方法

(1)薄层板制备

市售薄层板临用前一般应在110℃活化30分钟,聚酰胺薄膜不需活化。铝基片薄层板可根据需要剪裁,但需注意剪裁后的薄层板底边的硅胶层不得破损。如在存放期间被空气中杂质污染,使用前可用三氯甲烷、甲醇或二者的混合溶剂在展开缸中上行展开预洗,110℃活化,置干燥器中备用。

自制薄层板除另有规定外,将1份固定相和三份水(或加有黏合剂的水溶液)在研钵中按同一方向研磨混合,去除表面的气泡后,倒入涂布器中,在玻板上平稳地移动涂布器进行涂布(厚度为0.2 ~0.3),取下涂好薄层的玻板,置水平台上于室温下晾干后,在110℃烘30分钟,即置有干燥剂的干燥箱中备用。使用前检查其均匀度,在反射光及透视光下检视,表面应均匀、平整、光滑、无麻点、无气泡、无破损及污染。

(2)点样除另有规定外,在洁净干燥的环境,用专用毛细管或配合相应的半自动、自动点样器器械点样于薄层板上,一般为圆点状或窄细的条带状,点样基线距底边10 ~15mm,高效板一般基线底边8 ~10mm。圆点状直径一般不大于3mm,高效板一般不大于2mm;接触点样时注意勿损伤薄层表面。条带状宽度一般为5 ~10mm。高效板条带宽度一般为4 ~8mm,可用专用半自动或自动点样器械喷雾法点样。点间距离可视斑点扩散情况以相邻斑点互不干扰为宜,一般不少于8mm,高效板供试品间隔不少于5mm。

(3)展开将点好供试品的薄层板放入展开缸中,浸入展开剂的深度为距原点5mm为

宜,密闭。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上行展开8 ~15cm,高效薄层板上行展开5 ~8cm。溶剂前沿达到规定的展距,取出薄层板,晾干,待检测。展开前如需要溶剂蒸气预平衡,可在展开缸中加入适量的展开剂,密闭,一般保持15 ~30分钟。溶剂蒸气预平衡后,应迅速放入载有供试品的薄层板,立即密闭,展开。如需使展开缸达到溶剂蒸气饱和的状态,则须在展开缸的内侧放置与展开缸内径同样大小的滤纸,密闭一定时间,使达到饱和再加法展开。必要时可进行二次展开或双向展开。

(4)显色或检视供试品含有可见光下有颜色的成分可直接在日光下检视,也可用喷雾法或浸渍法以适宜的显色剂显色,或加热显色,在日光下检视。有荧光的物质或遇某些试剂可激发荧光的物质可在365nm紫外光灯下观察荧光色谱。对于可见光下无色,但在紫外光下有吸收的成分可用带有荧光的硅胶板(如硅胶GF254板),在254nm紫外逛灯下观察荧光板而上的荧光猝灭物质形成的色谱。

(5)记录薄层色谱图像一般可采用摄像设备拍摄,以光学照片或电子图像的形式保存。

也可用薄层扫描仪扫描记录相应的色谱图。

3. 系统适用性试验

按各品种项下要求对实验条件进行系统适用性试验,即用供试品和对照品对实验条件进行试验和调整,应达到规定的检测灵敏度、分离度和重复性要求。

(1)检测灵敏度用于限量检查时,采用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与稀释若干倍的对照品溶液在规定的色谱条件下,于同一薄层板上点样、展开、检视,后

者应显清晰地斑点。

(2)分离度用于鉴别时,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中相应的主斑点,应显示两个清晰分离的斑点。用于限量检查和含量测定时,要求定量峰与相邻峰之间

有较好的分离度,分离度(R)的计算公式为:

R=2(d2-d1)/(W1+W2)

式中d2为相邻两峰中后一峰与原点的距离;d1为相邻两峰中前一峰与原点

的距离;W1及W2为相邻各自的峰宽。除另有规定外,分离度应大于1.0.

(3)重复性同一供试品溶液在同一薄层板上平行点样的待测成分的峰面积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 3.0%;需显色后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

于5.0%。

4. 测定法

(1)鉴别取适宜浓度的对照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在同一薄层板上点样、展开预检视,供试品溶液所显主斑点的颜色(或荧光)和位置应与对照溶液的斑点一致。

(2)限度检查采用定量配制的对照品对照或对照品稀释对照。供试品溶液色谱中待检查的斑点应与相应的对照品溶液或系列对照品溶液的相应斑点比较,颜色(或荧光)不得更深;或照薄层色谱扫描法操作,峰面积值不得大于对照品的峰面积值。必要时应规定检查的斑点数和限量值。

(3)含量测定照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供试供试品中相应成分的含量。

5. 薄层色谱扫描法

系指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在薄层板上,对薄层色谱中可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的斑点,或经激发后能发射出荧光的斑点进行扫描,将扫描得到的图谱及积分数据用于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测定时可根据不同薄层扫描仪的结构特点,按照规定方式扫描测定,一般选择反射方式,采用吸收法或荧光法。除另有规定外,含量测定应使用市售薄层板。

扫描方法可采用单波长扫描或双波长扫描。如采用双波长扫描,应选用待测斑点无吸收或最小吸收的波长为彩笔波长,供试品色谱中待测斑点的比移值(Rf)值和光谱扫描得到的吸收光谱图或测得的光谱最大吸收与最小吸收应与对照品相符,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

性。薄层扫描定量测定应保证供试品斑点的量在线性范围内,必要时可适当调整供试品溶液的点样量,供试品与对照品同板点样、展开、扫描、测定和计算。

薄层色谱扫描用于含量测定时,通常采用线性回归二点法计算,如线性范围很窄时,可用多点法校正多项式回归计算。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应交叉点于同一薄层板上,供试品点样不得少于2个,对照品每一浓度不得少于2个。扫描时,应沿展开方向扫描,不可横向扫描。

2010版中国药典第二部

2010版中国药典二部 凡例 总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组织制定和颁布实施。《中国药典》一经颁布实施,其同品种的上版标准或其原国家标准即同时停止使用。 《中国药典》由一部、二部、三部及其增补本组成,内容分别包括凡例、正文和附录。除特别注明版次外,《中国药典》均指现行版《中国药典》。 本部为《中国药典》二部。 二、国家药品标准由凡例与正文及其引用的附录共同构成。本部药典收载的凡例、附录对药典以外的其他中药国家标准具同等效力。 三、凡例是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附录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四、凡例和附录中采用的“除另有规定外”这一用语,表示存在与凡例或附录有关规定不一致的情况时,则在正文中另作规定,并按此规定执行。 五、正文中引用的药品系指本版药典收载的品种,其质量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六、正文所设各项规定是针对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GMP)的产品而言。任何违反GMP或有未经批准添加物质所生产的药品,即使符合《中国药典》或按照《中国药典》没有检出其添加物质或相关杂质,亦不能认为其符合规定。 七、《中国药典》的英文名称为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英文简称Chinese Pharmacopoeia;英文缩写为Ch.P.。 正文 八、正文系根据药物自身的理化与生物学特性,按照批准的处方来源、生产工艺、贮藏运输条件等所制定的、用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 九、正文项下根据品种和剂型不同,按顺序可分别列有:(1)品名(包括中

2015版《中国药典》四部介绍及其在中药分析鉴定中的应用

2015 年版《中国药典》四部介绍 及其在中药分析鉴定中得应用 李峰 2015年版《中国药典》已于2015年6月5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式颁布。2015年版《中国药典》最大得变动之一就是将原药典各部附录整合,并与药用辅料标准单立成卷,首次作为《中国药典》第四部,解决了长期以来药典各部共性检测方法重复收录、彼此之间方法不协调、不统一、不规范,给药品检验实际操作带来不便得问题。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就是保证《中国药典》执行得重要基础,就是2015年版《中国药典》水平与特色得重要体现,也就是系统阐述药品检测技术、传播药典知识得良好教科书,对于强化药品监管手段,保障药品质量不断提高,促进先进检测技术应用与行业健康必将发挥积极得作用。 一、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介绍 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内容包括凡例、通则与药用辅料。药典通则涵盖了通用性要求、检验方法、指导原则以及试剂与标准物质等药品标准得共性要求,就是药典标准得基础,不但反映了我国药品质量控制整体状况与药品检验技术水平;同时也对规范药品研究、生产、检验、加强药品监管发挥重要作用。现就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整体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1、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增修订整体情况 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收载通则总数317个,将药典一部、二部、三部制剂整合后共计38个,检测方法附录287个,其中新增通则28个 (检定方法通则27个、制剂通则1个),整合通则63个,修订通则 67 个;新增生物制品总论3个;指导原则共计30个,其中新增15个,修订10个。辅料收载总数约270个品种,其中新增137 个,修订97个,不收载2个。 2、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主要特点 2、1 整体提升质控水平 《中国药典》凡例、通则、总论就是药典得重要组成部分,对药品标准得检测方法与限度进行总体规定,对药典以外得其她药品国家标准具同等效力。通过对2010年版《中国药典》相关内容得全面增修订,全面完善了药典标准基本共性规定,从整体上提升对药品质量控制得要求,形成了以凡例为统领,通则为同类药品基本准则、各论作为基本要求得药典标准体例。药品标准控制更加全面化、系统化、规范化。 2、2 药典标准体系更加完善 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首次纳入“国家药品标准物质通则”以及“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制备指导原则”、“药包材通用要求”与“药用玻璃材料与容器”等指导原则,进一步完善了药用辅料与药包材通用性要求,从影响药品质量得等各方面,包括原料药及其制剂、药品标准物质、药用辅料与药包材得制定控制要求,形成了全面

薄层色谱鉴别

章节题目实验三中药薄层色谱鉴定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中药的薄层色谱法鉴定的实验技术。 掌握丹参等中药薄层色谱鉴定的特征和方法。 熟悉含有不同类别化学成分中药薄层色谱鉴别的条件及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丹参等中药薄层色谱鉴定的特征和方法。 难点:含有不同类别化学成分中药薄层色谱鉴别的条件及方法 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1、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供试样品溶液的制备方法。 课前准备 仪器:电吹风、薄层板、烧杯、磁力搅拌器、玻璃棒、天平、容量瓶、分液漏斗、刻度试管、具塞三角瓶、研钵、层析缸、量筒、毛细管、烘箱、移液管等。 试剂:丹参粉末 材料:硅胶G、CMC-Na、蒸馏水、乙醚、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石油醚(30-60℃)等 对照品:丹参对照药材、丹参酮II A 。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薄层色谱法原理? 2、薄层色谱法的操作步骤。 二、引入课题 波曾色谱法快速、简便、灵敏,是目前中药化学(真实性)定性鉴别中使用最多的色谱法之一。 三、新课教学 [实验目的] 1、掌握中药的薄层色谱法鉴定的实验技术。 2、掌握丹参等中药薄层色谱鉴定的特征和方法。 3、熟悉含有不同类别化学成分中药薄层色谱鉴别的条件及方法。 [实验原理] 1、原理

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常用TLC 表示,又称薄层层析,属于固-液吸附色谱。样品在薄层板上的吸附剂(固定相)和溶剂(移动相)之间进行分离。由于各种化合物的吸附能力各不相同,在展开剂上移时,它们进行不同程度的解吸,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2、薄层色谱的用途: (1)化合物的定性检验。(通过与已知标准物对比的方法进行未知物的鉴定) 在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纯碎的化合物在薄层色谱中呈现一定的移动距离,称比移值(Rf 值),所以利用薄层色谱法可以鉴定化合物的纯度或确定两种性质相似的化合物是否为同一物质。但影响比移值的因素很多,如薄层的厚度,吸附剂颗粒的大小,酸碱性,活性等级,外界温度和展开剂纯度、组成、挥发性等。所以,要获得重现的比移值就比 较困难。为此,在测定某一试样时,最好用已知样品进行对照。 距离溶剂前沿至原点中心的点中心的距离溶质最高浓度中心至原 f R (2)快速分离少量物质。 (几到几十微克,甚至0.01μg) (3)跟踪反应进程。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利用薄层色谱观察原料斑点的逐步消失,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4)化合物纯度的检验(只出现一个斑点,且无拖尾现象,为纯物质。) 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在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质。 [实验内容] 1、薄层板的制备 制薄层板的主要原料是吸附剂和粘结剂。吸附剂:最常用于 TLC 的吸附剂为硅胶 G 、硅胶GF254、 硅胶HF254。本实验用的吸附剂为硅胶 G 。 粘结剂:一般用所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也有用淀粉的。CMC-Na 为粉状固体,用时先加水,水浴上熬成糊状,配成0.2%-0.5%水溶液。 制板: 将1份硅胶G 加3份0.4% CMC-Na 水溶液,研磨混合均匀后(在平铺玻璃板上能晃动但不能流动),将其均匀涂布于薄层板上( 10X 10),厚度为0.2-0.3mm ,为使其坦平,可将载玻片用手端平晃动,致坦平为止,放在干净平坦的台面上晾干,然后放入110℃烘箱活化30分钟,分干燥器备用。 制备好的薄层板要求表面平滑、均匀、无麻点、无气泡、无破损及污染。 2、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丹参粉末1g ,加乙醚5ml ,置具塞试管中,振摇,放置1h ,滤过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 使溶解。

转载:解读2010版中国药典药用辅料标准

解读2010版中国药典药用辅料标准 时间:2010年03月18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admin 周卫东 经过第九届中国药典委员会员20个月的精心努力,2010年版中国药典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 2010年版中国药典在2005年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标准修订和新增收品种标准的工作。无疑,2010年版中国药典将担当起加快实施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建立中药标准规范技术体系、全面提高我国药品质量控制水平的核心作用。 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同2005年版一样,将药用辅料标准另设为正文品种第二部分。同2005年版收载药用辅料标准相比,2010年版收载药用辅料标准进步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收载的药用辅料品种大大增加。 2010年版中国药典共收载了132个药用辅料品种,同200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72个品种相比是大大增加。其中既增加了在国内药物制剂行业己大量应用的辅料,如二氧化硅、羧甲基纤维素钠等;也增加了在国内药物制剂行业虽没有大量应用,但应用前景异常广阔的新型药用辅料,如交联聚维酮、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等。2010年版中国药典还对不成熟的药用辅料进行了删减,如三氯甲烷、氧化淀粉。 二是严格辅料的标准要求。 2010年版中国药典针对产品来源和生产工艺,有针对性地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针对工艺可能引入的杂质进行分析,必要时增加检查项目,对有毒有害杂质严格限制。例如针对使用工业明胶为原料非法生产药用胶囊的问题,2010版药典在胶囊标准中规定铬含量不得过2ppm,并制定了环氧乙烷、羟苯酯类、重金属等其他杂质的检查项目;再如针对崩解剂羧甲淀粉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乙醇酸钠,因乙醇酸钠具有的增黏性能影响羧甲淀粉钠的崩解效果,因此2010版药典对乙醇酸钠指标加以控制。 三是在药典附录中增加了“药用辅料通则”。 对“药用辅料通则”的增订也是《中国药典》2010版的一个“亮点”。“通则”对制定药用辅料质量标准的内容予以要求:首先是与生产工艺及安全性有关的常规试验,如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项目;其次是影响制剂性能的功能性试验,如粘度等;第三是根据不同的

中国药典(2010版)

4附录XIX C 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 稳定性试验的目的是考察原料药或药物制剂在温度、湿度、光线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药品的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试验建立药品的有效期。 稳定性试验的基本要求是:(1)稳定性试验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影响因素试验用1批原料药或1批制剂进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要求用3批供试品进行。(2)原料药供试品应是一定规模生产的,供试品量相当于制剂稳定性试验所要求的批量,原料合成工艺路线、方法、步骤应与大生产一致。药物制剂供试品应是放大试验的产品,其处方与工艺应与大生产一致。药物制剂如片剂、胶囊剂,每批放大试验的规模,片剂至少应为10000片,胶囊剂至少应为10000粒。大体积包装的制剂如静脉输液等,每批放大规模的数量至少应为各项试验所需总量的10倍。特殊品种、特殊剂型所需数量,根据情况另定。(3)供试品的质量标准应与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和规模生产所使用的供试品质量标准一致。(4)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所用供试品的包装应与上市产品一致。(5)研究药物稳定性,要采用专属性强、准确、精密、灵敏的药物分析方法与有关物质(含降解产物及其他变化所生成的产物)的检查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以保证药物稳定性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在稳定性试验中,应重视降解产物的检查。(6)由于放大试验比规模生产的数量要小,故申报者应承诺在获得批准后,从放大试验转入规模生产时,对最初通过生产验证的3批规模生产的产品仍需进行加速试验与长期稳定性试验。 本指导原则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原料药,第二部分为药物制剂。 4.1一、原料药 原料药要进行以下试验。 4.1.1(一)影响因素试验 此项试验是在比加速试验更激烈的条件下进行。其目的是探讨药物的固有稳定性、了解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及可能的降解途径与降解产物,为制剂生产工艺、包装、贮存条件和建立降解产物分析方法提供科学依据。供试品可以用1批原料药进行,将供试品置适宜的开口容器中(如称量瓶或培养皿),摊成≤5mm厚的薄层,疏松原料药摊成≤1 0mm厚的薄层,进行以下试验。当试验结果发现降解产物有明显的变化,应考虑其潜在的危害性,必要时应对降解产物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2010版中国药典

2010版中国药典 2010版中国药典pdf版(共三部,400多M)及培训资料精华帖汇总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418841900.html,/forum-viewthread-tid-18529-fromuid-1023.html 2010版中国药典exe版电子书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418841900.html,/forum-viewthread-tid-18536-fromuid-1023.html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word版电子书(共1026页)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418841900.html,/forum-viewthread-tid-18519-fromuid-1023.html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word版电子书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418841900.html,/forum-viewthread-tid-18520-fromuid-1023.html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word版电子书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418841900.html,/forum-viewthread-tid-18528-fromuid-1023.html 2010版中国药典二部word版电子书 凡例 总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组织制定和颁布实施。《中国药典》一经颁布实施,其同品种的上版标准或其原国家标准即同时停止使用。 《中国药典》由一部、二部、三部及其增补本组成,内容分别包括凡例、正文和附录。除特别注明版次外,《中国药典》均指现行版《中国药典》。 本部为《中国药典》二部。 2010版中国药典pdf版(共三部,400多M)及培训资料精华帖

二、国家药品标准由凡例与正文及其引用的附录共同构成。本部药典收载的凡例、附录对药典以外的其他中药国家标准具同等效力。 三、凡例是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附录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四、凡例和附录中采用的“除另有规定外”这一用语,表示存在与凡例或附录有关规定不一致的情况时,则在正文中另作规定,并按此规定执行。 五、正文中引用的药品系指本版药典收载的品种,其质量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六、正文所设各项规定是针对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GMP)的产品而言。任何违反GMP 或有未经批准添加物质所生产的药品,即使符合《中国药典》或按照《中国药典》没有检出其添加物质或相关杂质,亦不能认为其符合规定。 七、《中国药典》的英文名称为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英文简称Chinese Pharmacopoeia;英文缩写为Ch.P.。 正文 八、正文系根据药物自身的理化与生物学特性,按照批准的处方来源、生产工艺、贮藏运输条件等所制定的、用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2010版中国药典pdf版(共三部,400多M)及培训资料精华帖

薄层色谱

薄层色谱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薄层色谱法分离有机物的方法。?2、掌握薄层色谱法的实验操作技术。

二、基本原理 ?薄层色谱法是将固定相吸附剂均匀地涂在玻璃板上制成薄层板,试样中的各组分在固定相和作为展开剂的流动相之间不断地发生溶解、吸附、再溶解、再吸附的分配过程。不同物质上升的距离不同而形成彼此分开的斑点从而达到分离。薄层色谱可分为吸附薄层色谱(以硅胶氧化铝等吸附剂)、分配薄层色谱(用硅藻土和纤维素等)和离子交换薄层色谱。

?薄层色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量、简单并能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色谱法,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适用于少量样品(几到几十微 克,甚至克,甚至0.010.010.01μ μg )的分离;若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将样品点成一条线,则可分离多达条线,则可分离多达500500500mg mg mg的样品。因此的样品。因此又可用来精制样品。故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在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质。此外,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利用薄层色谱观察原料斑点的逐步消失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基本操作过程 ?(1)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选择吸附剂,最常用的是硅胶和氧化铝,其次是纤维素、纤维素、硅藻土、硅藻土、硅藻土、聚酰胺等; 聚酰胺等;?(2)薄层板的制备; ?(3)点样; ?(4)展开; ?(5)显色,)显色,Rf Rf Rf值计算。 值计算。

三、具体操作 ?1、选择吸附剂 ?(1)硅胶:微酸性极性固定相,适用于酸性、中性物质分离(可制备成酸性不同或碱性硅胶扩大使用范围)。 ?(2)氧化铝:碱性极性固定相,适用于碱性、中性物质分离(可制备成中性或酸性氧化铝扩大使用范围)。 ?(3)纤维素:含有羟基的极性固定相,适用于分类亲水性物质。 ?(4)聚酰胺:含有酰胺基极性固定相,适用于酚类、醇类化合物的分离。

2010版《中国药典》

《中国药典》是国家为保证药品质量可控、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而依法制定的药品法典,是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都必须严格遵守的法定依据,是国家药品标准体系的核心,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内容。 2010年版《中国药典》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组织编制的第九版药典,新版药典在总结历版药典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近年来国内外药品标准资源,注重创新与发展,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我国医药产业和临床用药水平的发展现状,为进一步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010年版《中国药典》分为三部出版,一部为中药,二部为化学药,三部为生物制品。201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品种4600余种,其中新增1300余种,基本覆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和国家医疗保险目录品种。 2010年版《中国药典》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药品安全性得到进一步保障 在药品安全性方面,除在附录中加强安全性检查总体要求外,在品种正文标准中也大幅度增加或完善安全性检查项目,进一步提高对高风险品种的标准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重金属或有害元素、杂质、残留溶剂等的控制,并规定眼用制剂按无菌制剂要求,明确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外用剂型均按无菌要求。新版药典的附录和凡例等通用性、基础性技术规定与要求,对药典以外的所有上市药品都有直接的作用和影响力。 在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方面,除新增和修订相关的检查方法和指导原则外,在品种正文标准中增加或完善有效性检查项目,大幅度增加了符合中药特点的专属性鉴别,含量测定采用了专属性更强的检查方法,增加溶出度、含量均匀度等检查项目。 2010年版《中国药典》重点药品标准的系统性提高工作,对高风险药品尤为重视。新版药典增加了化学药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在制剂通则中将渗透压摩尔浓度检查作为注射剂的必检项目;对药典一部收载的中药注射剂品种全部增加了重金属和有害元素限度标准;此外对于其他注射剂品种的标准也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可控性等方面的质控要求,这些措施对于解决注射剂、特别是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中药标准整体水平全面提升 (一)中药收载品种数量大幅度提高 新版药典收载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药提取物标准大幅提升,一举改变和扭转长期以来收载品种少、基础差,尤其是中药饮片缺乏标准的局面。在中药资源保护及其相关标准技术创新得到跨越式发展。

2010版中国药典修改-附录部分

【话题】制剂通则-片剂 【2010版页数】附录5-6 【2005版页数】附录5-6 【区别分析】 1. 含片的定义由原来“含于口腔中,药物缓慢溶解产生持久局部作用的片剂”改为“含于口腔中缓慢溶化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的片剂”。指出了含片亦可实现全身作用。 2. 原含片的崩解时限描述为含片的溶化性,测定法仍按照崩解时限检查法,崩解时限由之前“30分钟内应全部崩解”改为“10分钟内不应全部崩解或溶化”,这点修改有些特殊,设定崩解时限的下限主要是为了防止含片在口中迅速溶化,与舌下片区别,但是取消了含片的崩解上限。 3.咀嚼片的定义由原来“口腔中咀嚼或吮服使片剂溶化后吞服,在胃肠道中发挥作用或胃肠道吸收发挥全身作用”修改为了“口腔中咀嚼后吞服的片剂”,定义大大简化。 4. 片剂的注意事项中,增加了“薄膜包衣在必要时检查残留溶剂”,这点规定将更有利于水性包衣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5.分散片分散均匀性的检查方法由之前“取供试品2片,置20±1℃的水中,振摇3分钟,应全部崩解并通过二号筛”,改为“取供试品6片,置250ml烧杯中,加15-25℃的水100ml,振摇3分钟,应全部崩解并通过二号筛”。新方法增加了供试片剂的数量,特别是规定了进行分散均匀性所需介质的体积,可以充分保证分散均匀性的重现性。 【话题】制剂通则-药用辅料 【2010版页数】附录20 药用辅料 药用辅料系指生产药品和调配处方时使用的赋形剂和附加剂;是 除活性成分以外,在安全性方面已进行了合理的评估,并且包含在药 物制剂中的物质。药用辅料除了赋形、充当载体、提高稳定性外,还 具有增溶、助溶、缓控释等重要功能,是可能会影响到药品的质量、 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成分。 药用辅料可从来源、作用和用途、给药途径等进行分类。 按来源分类可分为天然物、半合成物和全合成物。 按作用与用途分类可分为溶媒、抛射剂、增溶剂、助溶剂、乳 化剂、着色剂、黏合剂、崩解剂、填充剂、润滑剂、润湿剂、渗透压 调节剂、稳定剂、助流剂、矫味剂、防腐剂、助悬剂、包衣材料、芳 香剂、抗黏着剂、抗氧剂、螯合剂、渗透促进剂、pH 调节剂、增塑 剂、表面活性剂、发泡剂,、消泡剂,、增稠剂、包合剂、保湿剂、吸 收剂、稀释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助滤剂等。 按给药途径分类可分为口服、注射、黏膜、经皮或局部给药、 经鼻或口腔吸入给药和眼部给药等。 同一药用辅料可用于不同给药途径,且有不同的作用和用途。 药用辅料在生产、贮存和应用中应符合下列规定: 生产药品所用的药用辅料必须符合药用要求;注射剂用药用辅料 应符合注射用质量要求。 药用辅料应经安全性评估对人体无毒害作用;化学性质稳定,不 易受温度、pH 值、保存时间等的影响;与主药及辅料之间无配伍禁 忌,不影响制剂的检验,或可按允许的方法除去对制剂检验的影响, 且尽可能用较小的用量发挥较大的作用。

2010版中国药典

2010版中国药典 凡例 总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组织制定和颁布实施。《中国药典》一经颁布实施,其同品种的上版标准或其原国家标准即同时停止使用。 《中国药典》由一部、二部、三部及其增补本组成,内容分别包括凡例、正文和附录。除特别注明版次外,《中国药典》均指现行版《中国药典》。 本部为《中国药典》二部。 二、国家药品标准由凡例与正文及其引用的附录共同构成。本部药典收载的凡例、附录对药典以外的其他中药国家标准具同等效力。 三、凡例是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附录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四、凡例和附录中采用的“除另有规定外”这一用语,表示存在与凡例或附录有关规定不一致的情况时,则在正文中另作规定,并按此规定执行。 五、正文中引用的药品系指本版药典收载的品种,其质量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六、正文所设各项规定是针对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GMP)的产品而言。任何违反GMP 或有未经批准添加物质所生产的药品,即使符合《中国药典》或按照《中国药典》没有检出其添加物质或相关杂质,亦不能认为其符合规定。 七、《中国药典》的英文名称为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英文简称Chinese Pharmacopoeia;英文缩写为Ch.P.。 正文 八、正文系根据药物自身的理化与生物学特性,按照批准的处方来源、生产工艺、贮藏运输条件等所制定的、用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 九、正文项下根据品种和剂型不同,按顺序可分别列有:(1)品名(包括中文名称、汉语拼音与英文名);(2)有机药物的结构式;(3)分子式与分子量;(4)来源或有机药物的化学名称;(5)含量或效价规定;(6)处方;(7)制法;(8)性状;(9)鉴别;(10)检查;(11)含量或效价测定;(12)类别;(13)规格;(14)贮藏;(15)制剂等。 附录 十、附录主要收载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制剂通则系按照药物剂型分类,针对剂型特点所规定的基本技术要求;通用

薄层色谱三种展开方式

总的来讲平面色谱的展开有三种几何形式即线性、环形及向心,见图7-3-12。 此外,为提高分离效率及检测灵敏度进行的展开方式的改进,设计了多种相应的展开室,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线性展开 1.上行展开 将点样后的纸或薄层的底边置于盛有展开剂的直立型的多种规格的平底或双槽展开室中,展开剂由纸或薄层下端借毛细管作用上升至前沿。这种展开方式适合于含粘合剂的硬板展开,是薄层色谱中最常用的展开方式。平底及双槽展开室均有三种规格,即带不锈钢或玻璃盖的20cm×20cm,20cm×10cm及10cm×10cm三种。见图7-3-13。

在使用平底展开室时,可将展开室一端垫高,使展开剂集中在薄层板点有样品的一端,这样可以节省展开剂;如果薄层板需用展开剂饱和,可以将薄层板放在垫高的一端,饱和后展开时可将另一端垫高,薄层板就可以接触展开剂进行展开,见图7-3-14。如果需要用与展开剂不同的溶剂蒸气(如挥发性酸或碱等)饱和薄层板时,可在平底展开室中放置盛有某种挥发性溶剂的小杯,效果也非常理想。

双底展开室的优点是节省展开剂,便于预饱和以及放置展开剂于一侧槽中,另一侧槽可放置另一种饱和蒸气用的溶剂,特别是代替在展开剂中互溶程度低,容易分层的混合展开剂。 另一种上行展开方式是夹心式展开,由于展开室的体积大小及饱和程度影响薄层分离而设计的,见图7-3-15。 将点样后的薄层板的两边垫以玻璃窄条,上面覆盖一块同样大小的玻璃盖板,并使其稍短于薄层板2cm,以便使展开剂浸到薄层的边缘,两片玻璃板用不锈钢夹子固定,放入展开剂中展开,这种方式不需饱和。 小孔线形薄层技术,即将部分硅胶从薄层上除去,形成线性小孔以控制展开速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