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五章概率_2

第五章概率_2

第五章概率_2
第五章概率_2

第五章概率与概率分布

学习要点

第一节概率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第三节相对差异量表

第四节SPSS实验——标准分数

本章小结

学习要点

1.熟练掌握百分等级与标准分数的意义及分析方法

2.应用百分等级与标准分数解释实际问题

3.了解分数的意义及其他的相对指标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第一节概率的基本概念

在语言实验研究中,我们通常选取研究对象的一部分(即样本)加以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推断统计对所有的研究对象(即总体)的情况作出推断。在进行这种推断时,我们不仅要指出总休可能是什么情况,而且还要指出我们进行这种推断的把握程度有多大,或者总体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有多大,这个“可能性” 就是概率。因此,要学好推断统计,就要对概率这一概念有所了解。

后验概率(或统计概率)是指通过实际观测,根据在总观测次数中某事件所出现的次数来计算该事件出现的概率,这种概率其实是一个相对频率,是实际概率的估计值。

一般用A代表随机事件(例如“全体学生中的男生” ),用P代表频率(概率估计值),或用n表示观测的次数,用m表示事件出现的次数

原始分数,又称观测分数,它是观测所得的、未经任何加工的分数。在生活中人们时常用这种分数来评价他人,却不知由于原始分数本身的固有的缺陷造成使用和评价上的失误。原始分析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原始分数无明确的意义

在考试或测验中,人们习惯用“分”作为分数的单位,然而“1分”究竟表示什么?其价值是多少?这在传统考试中并无科学的界定,就是说在传统的考试中对“分”的概念并无严格的定义。

二、原始分数的单位不等值

由于原始分数缺乏明确的定义,造成其单位的不等值。众所周知,相同的单位在人们的心目中都有相等的价值。譬如1公斤,在每个人心目中的认识都是一样的。不过,在传统的考试中却并非如此,譬如语文考试中的“1分”与数学考试中的“1分”就不见得等值。同是语文测验,不同的阅卷者因评分的宽严不一致,嗜好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等等,所给出的“1分”也不尽相同。因此,某考生语文得80分,数学也得80分,我们并不能确定该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数学学习水平相同。有人在某次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试卷中随机抽取了一名考生的作文,连同教育部规定的评分标准,分别请中学语文教师评阅,在67位评阅者中,给分最高的是25分,给分最低的是6分。可见,在这些人的以上中,“分”的价值是不同的。所以说,原始分数的“1分”实际上是不等值的。

三、原始分数不具可比性

由于原始分数缺乏明确的定义,单位不等值,因此也就不具有可比性。绝对数或绝对统计量不能说明其在整个观测中的相对地位,最多只能表示观测值的高低或大小,却不能说明它在团体中的地位情况。而等级顺序只能表示一个分数的高低次序,不也不能表示它在团体中的地位,更不能与其他团体的分数或等级进行比较。这是因为它们的比较尺度不一样。因此,对分数意义的无知,往往会错怪一个人,甚至还会酿成大错。如青海一九岁学生的母亲,见孩子的两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下,便认为成绩差了,一气之下,竟将孩子打死。事实上,该生的一门功课名列全班第一,另一门名列第二。又如某生名列第15名,是难以评价其成绩是优、良,还是中、差的,因这与他所处团体的人数多少有直接关系。

四、四、原始分数没有可加性

众所周知,80米是不能与80尺直接相加来计算长度,因为两者的单位不等值。同样,观测所得的原始分数因其单位不等值,也是不能直接相加的。然而,在传统成绩评价中,人们不仅把内容、题量、难度等各不相同,而且各科满分值也不尽相同的试卷得分直接相加以来求总成绩,这无异于把不同测量单位的事物相加的做法。由此可见,将各学科分数直接相加计算总分的方法是很不科学的。

此外,当测量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悬殊时,绝对数或绝对统计量也是无法直接进行对比。譬如,比较一个人身高和体重,或是田赛与径赛成绩时,因其测量单位不同是无法比较的。若要进行这类比较分析,必须将绝对数或绝对统计量进行转换,使其变换成为一种可比较的相对量数。

相对量数包括相对地位量数和相对差异量数。前者用于说明一个绝对数在某一团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的高低,后者则用于比较各列数据分布的差异程度的大小。

第二节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随机变量是指在实验中受随机(或偶然)因素的影响,其取值无法进行准确预测的变量。譬如,我们要随机选取一些学生,来调查其家庭的人口数,“人口数” 是一个随机变量,因为它可以取这一个值,也可以取那一个值,究竟取哪一个值完全是偶然的,无法碗切地预测,这要等到实验(实际抽取)之后才能得知。我们可以用某种方法对随机变量可取数值的概率分布进行描述,这就是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相对地位量数是就某一特质来描述个体在团体中所占的地位的量数。这里所指的相对地位是指与某一参照点比较起来,这一个体是占在什么地位,是在此参照点以上多少,或是在此参照点以下多少。常用的相对地位量数的主要是百分等级和标准分数。

一、百分等级(P R)

(一)百分等级的定义

如前所述,当一个体的等级为15时,我们无法评价其在团体中位置高低。因为这与团体的人数有密切关系。若该团体只有20人,他的成绩属中下水平;若该团体有30人,他的成绩属中等水平,若该团体有200人,他的成绩则属优秀水平。可见,普通的等级顺序是难以看出成绩优劣的。百分等级不同,它能表示一个学生的成绩在他所属的团体中的相对地位。

百分等级(percentile rank )是指把一组观测值先按高低次序排列起来,然后计算出某个个体的分数在百分位上超出多少人,或是在此分数下占多少百分比的一种量数,用符号R P 表示。百分等级是将全体人数作为100来计算的,以确定每一个个体分数在这100中的位置如何。譬如,某一个体的百分等级为70,则表明该生的成绩超过他所在团体70%的人,就是说比他差的人有70%,比他好的只有30%。百分等级越大,所代表的等级越高,反之则越低。 (二)百分等级的计算

计算百分等级实际上就是求某一数(即低于给定数的分数的次数)对另一数(即总次数)的百分数,其计算方法有原始量数法和次数分布法。 1.原量数法

原量数法是直接求利用原始数据进行计算的方法,其公式为

N R P R 50

100100--

=

式中,R 表示某一原始分数在按大小排列的数列中的顺序或名次,N 表示分数的总次数。

假设某团体有5个人,依次排序(R )为1,2,3,4,5。试问每个人的百分等级是多少呢?公式的形成过程如下。

首先,确定每一个体在100中所占的分数。以全体人数(或分数的个数)除以100,即有N 100

,表示在百分量表上每个人应占的分数。本例每一个体在该团体所占的分数为20

5100

=。如图5-1所示,第1名占坐标上的0~20,第2名占坐

标上的20~40,……,第5名占坐标上的80~100。

其次,确定第R 名个体的百分等级。如第1名占第一个N 100,即为1100?N ,第2名占第二个N 100,即为2

100

?N ;……;

第R 名占第R 个N 100,即有R

N 100。本例中,第1名的百分等级为2015100=?,第2名的百分等级为4025100

=?,……,第5名的百分等级为10055100

=?。

第三节 相对差异量表

作为差异量数重要指标的标准差,在进行差异程度比较时的最大缺陷就是受测量的单位的限制。典型的事例是一组物体重量的标准差为8克,长度的标准差是8厘米,虽然两个数值相等,却无法反映这些物体的重量和长度谁的差异大一些或小一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一种具有共同单位的相对差异量数来表达。

一、相对差异量的定义与公式

相对差异量数是指差异量数与集中量数的百分比,又称作差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用符号CV 表示。各种差异量,都可以用此公式求其相对差异系数,如平均差差异系数等。其中,最常用的是标准差系数,它是标准差与平

均数的百分比值,用符号

S CV 表示,其公式为

%100?=

X S

CV S

二、标准差系数的应用

标准差系数不仅可以用于比较单位不同数据的差异程度,而且还可以用于比较单位相同平均数相差较大数据的差异程度等。标准差系数在教育与心理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1. 比较测量单位不同事物的差异程度

例5-:某幼儿园大班儿童的平均体重为22公斤,标准差为3.7;平均身高为108厘米,标准差6.2厘米。试问该班幼儿身高和体重哪方面的差异程度大一些?

%82.16%100227

.3=?=身高S CV

%37.5%1001088

.5=?=

体重S CV

结果表明,该班幼儿身高方面的差异程度远远大于体重,就是说该班幼儿在体重方面的分布比较均匀或整齐,在身高方面的分布则不太均匀或整齐,即幼儿高矮差距较大。

2.比较测量单位相同,均数相差悬殊数据的差异程度

正如第四章例4-1所述,当测量单位相同时,比较多列数据差异程度的大小前提是其平均数相等或相近,若平均数相关较大则无法直接比较,这是因为标准差大小受平均数大小的影响。

例5-:初一甲、乙两班的学生在一次数学测验后,算得甲班平均成绩92分,标准差8.95;乙班平均成绩71分,标准差7.40分。试问两个班谁的数学成绩更整齐一些?

%73.9%1009295

.8=?=

甲S CV

%42.10%1007140

.7=?=

乙S CV

结果表明,甲班数学成绩的差异程度小于乙班,其成绩比乙班整齐一些。若从直接标准差来看,似乎甲班的差异程度大于乙班。之所以两种分析结果不同,是因为两班的平均成绩差距太大,有21分之差。

标准差系数是由标准差和平均数构成的一种比数,因此,它既受标准差的影响,又受平均数的影响。在用标准差系数说明事物的差异程度时,除了列出标准差系数的数值外,还必须同时列举其均数和标准差。

3.判断班内学习分化的情况

在教育教学中,防止出现差生或学习困难的学生,使所有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者所追求终极目标。在班级管理中,教师或管理者对学生学习的分化主要是通过判断学生的两极端分数或通过简单的平均数来进行的,这种方式难以准确、全面地判断一个班内学习分化的程度,尤其是各科学习分化的情况,差异系数则可解决这一问题。

用差异系数来判断学习分化程度是把实践经验和理论分析结合起来,确定相应的判断标准。这种标准的确定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规定无分化现象的指标,二是规定有分化现象的指标,两种指标的中间状态亦可看作一种指标,从而形成一评价学习分化的三种指标。

一是无分化现象的指标,即S CV ≤9%。因为根据经验,一般认为学生成绩在60~100之间是合格的,亦可视为无分化现象,而其平均分则为80,设均数上下各有3个标准差,即60~80之间有3个标准差,80~100之间有3标准差,再加上均数本身,80~100之间共有7个标准差,

第四节SPSS实验——标准分数

例题:10名学生的成绩分别为80,90,78,64,88,92,83,75,90,86。试将其转换为标准分数。

第1步:录入(读取)数据。定义变量:成绩为chji,见图5-4。

图5-4 成绩录入

第2步:选择“Analyze”,单击“Descriptive Statistics”中的“Descriptives”出现其对话框,选择“Save standardized values as variables”,见图5-5,单击“OK”即可。

图5-5 Descriptives对话框

输出结果见图5-6,数据编辑窗口中右侧出现“zchji”,即为每个数据相对应的标准分数。

图5-6 Z分数输出结果

本章小结

概率论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概率论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概率,简单地说,就是一件事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比如:太阳每天都会东升西落,这件事发生的概率就是100%或者说是1,因为它肯定会发生;而太阳西升东落的概率就是0,因为它肯定不会发生。但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是既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的,比如某天会不会下雨、买东西买到次品等等,这类事件的概率就介于0和100%之间,或者说0和1之间。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股市涨跌,还是发生某类事故,但凡捉摸不定、需要用“运气”来解释的事件,都可用概率模型进行定量分析。不确定性既给人们带来许多麻烦,同时又常常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甚至唯一手段。 走在街头,来来往往的车辆让人联想到概率;生产、生活更是离不开概率。在令人心动的彩票摇奖中,概率也同样指导着我们的实践。继股票之后,彩票也成了城乡居民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据统计,全国100个人中就有3个彩民。通过对北京、上海与广州3城市居民调查的结果显示,有50%的居民买过彩票,其中5%的居民成为“职业”(经济性购买)彩民。“以小博大”的发财梦,是不少彩票购买者的共同心态。那么,购买彩票真的能让我们如愿以偿吗?以从36个号码中选择7个的投注方式为例,看起来似乎并不很难,其实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经计算,投一注的理论中奖概率如下:

由此看出,只有极少数人能中奖,购买者应怀有平常心,既不能把它作为纯粹的投资,更不应把它当成发财之路。 体育比赛中,一局定胜负,虽然比赛双方获胜的机会均为二分之一,但是由于比赛次数太少,商业价值不大,因此比赛组织者普遍采用“三局两胜”或“五局三胜”制决定胜负的方法,既令参赛选手满意,又被观众接受,组织者又有利可图。那么它对于双方选手来说真的公平吗?以下我们用概率的观点和知识加以阐述: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希望自己的运气能好一些,碰运气的也大有人在,就像考生面临考试一样,这其中固然有真才实学者,但也不乏抱着侥幸心理的滥竽充数者。那么,对于一场正规的考试仅凭运气能通过吗?我们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全面检验大学生英语水平的一种考试,具有一定难度,包括听力、语法结构、阅读理解、填空、写作等。除写作15分外,其余85道题是单项选择题,每道题有A、 B、 C、D四个选项,这种情况使个别学生产生碰运气和侥幸心理,那么靠运气能通过四级英语考试吗?答案是否定的。假设不考虑写作15分,及格按60分算,则85道题必须答对51题以上,可以看成85重贝努利试验。

概率论第五章习题解答(科学出版社)

概率论第五章习题解答(科学出版社) 1、据以往的经验,某种电器元件的寿命服从均值为100h 的指数分布,现随机地取16只,设它们的寿命是相互独立的,求这16只元件的寿命的总和1920h 的概率。 解 设这16只元件的寿命为i X ,1,2, ,16i =,则16 1 i i X X ==∑, 因为()100i E X μθ===,22()10000i D X σθ=== 于是随机变量 16 16 1600 1600 400 i i X n X X Z μ -?--= = = ∑∑近似的服从(0,1)N 160019201600{1920}{ }400400X P X P -->=>1600 {0.8}400X P -=> 1600 1{0.8}400 X P -=-<1(0.8)=-Φ=10.78810.2119=-=. 2\(1)一保险公司有10000个汽车保险投保人,每个投保人索赔金额的数学期望为280美元,标准差为800美元,求索赔总金额不超过2700000美元的概率; (2)一公司有50张签约保险单,每张保险单的索赔金额为i X ,1,2, ,50i =(以千美元 计)服从韦布尔分布,均值()5i E X =,方差()6i D X =求50张保险单索赔的合计总金额大于300的概率。 解 (1)设每个投保人索赔金额为i X ,1,2,,10000i =,则索赔总金额为10000 1 i i X X == ∑ 又 ()280i E X =,2()800i D X =,所以, 索赔总金额不超过2700000美元的概率 {2700000}1`{270000}P X P X >=-≤ 10000 1 28010000 27000002800000 1{ }800100 80000 i i X P =-?-=-≤ ?∑ 10000 1 2800000 101{ }80000 8 i i X P =-=-≤- ∑ 10000 1 2800000 1{ 1.25}80000 i i X P =-=-≤-∑近似的服从(0,1)N

概率及其意义--教学设计

《25.2.1概率及其意义》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内容: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5.2随机事件的概率”(第一课时:概率及其意义) 内容解析: 不确定现象大量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概率正是研究这种现象、揭示其统计规律并帮助我们形成决策的数学工具.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概率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农业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掌握概率的基本知识和思想方法已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必备素养,因此它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节内容是“概率及其意义”,是在学生学习了必然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知识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研究. 本节课将学习从定量的角度去刻画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概念——概率.教材这样编排其主要意图有二:1.遵从概率的产生规律,从概率的古典定义开始探究,学生易于接受,同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为后面学习列举法求概率及用频率估计概率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概率的意义以及学会运用分析的方法在较为简单的问题情境下计算概率.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概率的概念,理解随机事件的概率公式,会用分析的方法计算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抛掷硬币”、“投掷骰子”、“转转盘”等问题的探究, 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理解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体验数学活动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两大核心素养. 目标解析: 1.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来认识概率是反映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量. 2.经历动手操作、想象、归纳和总结等活动理解等可能事件,并掌握等可能事件概率的一般求法,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 3.在探究概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发展他们的概率观念和应用意识,同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交流与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已经理解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本节课用一个数值去刻画这个大小,就是概率.概率的意义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化,学生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认识过程,对概率的认识和理解会随着学生自身年龄的增长以及知识面和生活经验的延伸而发展. 对于抛硬币和掷骰子的试验,计算相关事件的概率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但学生容易忽略对求概率方法适用范围的判断.目前,求概率时试验要满足以下条件:(1)每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只有有限种;(2)每一次试验中,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例如:从男女学生数量不等的班级里随机的抽取一名学生是男学生的概率,有同学认为所抽取的要么是男同学要么是女同学,抽到男女同学的结果都有可能发生,因而抽到男同学的概率等于抽到女同学的概率为 21.

概率论第五章答案

习题5-1 1. 设随机变量X 的方差为2, 用切比雪夫不等式估计{||2}P X E X -()≥. 解 由切比雪夫不等式, 对于任意的正数ε, 有 2 () {()}D X P X E X εε -≥≤ , 所以 1{||2} 2 P X E X -()≥≤. 2. 设随机变量X , Y 的数学期望分别是2和-4, 方差分别是1和4, 而相关系数为0.5. 则根据切比雪夫不等式估计 {|2|P X Y +≥12}. 解 {2}2()() 22(4) E X Y E X E Y +=+=?+-=, {2}4()()22Cov(,)D X Y D X D Y X Y +=+-? 840.5124=-???=. 所以, {|2|P X Y +≥12}≤ 2 4112 36 = . 3. 设随机变量X 的数学期望E (X ) = μ, 方差D (X ) = σ2 , 由切比雪夫不等式估计P {|X -μ|≥3σ}. 解 令ε = 3σ, 则由切比雪夫不等式P {|X -μ|}≥ε}≤ 2 () D X ε , 有 P {|X -μ|≥3σ}≤ 22 1(3) 9 σ σ= . 4. 独立重复地做一项试验, 假设每次试验成功的概率为0.7 5. 用切比雪夫不等式求: 至少需要做多少次 试验, 才能以不低于0.90的概率使试验成功的频率保持在0.74和0.76之间? 解 假设做n 次试验, 才能以0.90的概率使试验成功的频率保持在0.74和0.76之间. 用X 表示试验成功的次数, 从而~(,0.75)X B n , 由题设, 要使 {0.740.76}{ 0.750.01}0.90X X P P n n < <=-<≥. 又由切比雪夫不等式得 2 2 ( )0.750.25{0.740.76}{ 0.750.01}110.01 0.01 X D X X n P P n n n ?< <=-<- =- ?≥. 要满足题意, 只需2 0.750.2510.900.01 n ?- ?≥即可. 解之得 2 0.750.25 187500.010.10 n ? =?≥ . 习题 5-2 1. 一本书有十万个印刷符号, 排版时每个符号被排错的概率为0.0001, 用中心极限定理求排版后错误不多于15个的概率. 解 设

《概率的意义》教案和教后反思

《概率的意义》教案 【课题】25.1.2 概率的意义(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通过大量重复试验时的频率可以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 〈二〉教学思考 让学生经历猜想试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的探索过程,丰富对随机现象的体验,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规律的数学模型.初步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三〉解决问题 在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锻炼质疑、独立思考的习惯与精神,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随机观念.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学的价值与学习的乐趣.通过概率意义教学,渗透辩证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意义. 【教学难点】对频率与概率关系的初步理解 【教具准备】壹元硬币数枚、图钉数枚、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提出问题:周末市体育场有一场精彩的篮球比赛,老师手中只有一张球票,小强与小明都是班里的篮球迷,两人都想去.我很为难,真不知该把球给谁.请大家帮我想个办法来决定把球票给谁. (抓阄、抽签、猜拳、投硬币,……) 学生肯定有许多较好的想法,在众多方法中推举出大家较认可的方法.如抓阄、投硬币 追问,为什么要用抓阄、投硬币的方法呢? (这样做公平.能保证小强与小明得到球票的可能性一样大) 在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评价归纳. 用抛掷硬币的方法分配球票是个随机事件,尽管事先不能确定“正面朝上”还上“反面朝上”,但同学们很容易感觉到或猜到这两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各占一半,所以小强、小明得到球票的可能性一样大. 质疑:那么,这种直觉是否真的是正确的呢?

天津理工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五章习题答案详解

第 5 章 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一、 填空题: 1.设随机变量μξ=)(E ,方差2 σξ=)(D ,则由切比雪夫不等式有≤≥-}|{|σμξ3P 9 1 . 2.设n ξξξ,,, 21是 n 个相互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 ),,,(,)(,)(n i D E i i 218===ξμξ对于∑== n i i n 1ξξ,写出所满足的切彼雪夫不等式 2 28εεξεμξn D P =≤ ≥-)(}|{| ,并估计≥ <-}|{|4μξP n 21 1- . 3. 设随机变量129,,,X X X 相互独立且同分布, 而且有1i EX =, 1(1,2,,9)i DX i == , 令9 1 i i X X ==∑, 则对任意给定的0ε>, 由切比雪夫不等式 直接可得{} ≥<-ε9X P 2 9 1ε- . 解:切比雪夫不等式指出:如果随机变量X 满足:()E X μ=与2()D X σ=都存在, 则对任意给定的0ε>, 有 22{||}P X σμεε-≥≤, 或者2 2{||}1.P X σμεε -<≥- 由于随机变量129,,,X X X 相互独立且同分布, 而且有 1,1(1,2,9),i i EX DX i === 所以 99 9111()()19,i i i i i E X E X E X μ===??===== ???∑∑∑ 99 9 2 111()()19.i i i i i D X D X D X σ===??===== ???∑∑∑ 4. 设随机变量X 满足:2 (),()E X D X μσ==, 则由切比雪夫不等式, 有{||4}P X μσ-≥ 1 16 ≤ . 解:切比雪夫不等式为:设随机变量X 满足2 (),()E X D X μσ==, 则对任意 的0ε>, 有22{||}.P X σμεε-≥≤由此得 221 {||4}.(4)16 P X σμσσ-≥≤=

李贤平 第2版《概率论基础》第五章答案

1 第5章 极限定理 1、ξ为非负随机变量,若(0)a Ee a ξ <∞>,则对任意x o >,{}ax a P x e Ee ξξ-≥≤。 2、若()0h x ≥,ξ为随机变量,且()Eh ξ<∞,则关于任何0c >, 1{()}()P h c c Eh ξξ-≥≤。 4、{}k ξ各以 12 概率取值s k 和s k -,当s 为何值时,大数定律可用于随机变量序列1,,,n ξξL L 的算术平均值? 6、验证概率分布如下给定的独立随机变量序列是否满足马尔可夫条件: (1)1{2}2 k k P X =±= ; (2)(21) 2{2}2 ,{0}12k k k k k P X P X -+-=±===-; (3)1 1 2 21{2},{0}12 k k k P X k P X k --=±===-。 7、若k ξ具有有限方差,服从同一分布,但各k 间,k ξ和1k ξ+有相关,而1,(||2)k k l ξξ-≥是独立的, 证明这时对{}k ξ大数定律成立。 8、已知随机变量序列12,,ξξL 的方差有界,n D c ξ≤,并且当||i j -→∞时,相关系数0ij r →,证明 对{}k ξ成立大数定律。 9、对随机变量序列{}i ξ,若记11()n n n ηξξ= ++L ,11 ()n n a E E n ξξ=++L ,则{}i ξ服从大数定律的充要条件是22()lim 01()n n n n n a E a ηη→∞?? -=??+-?? 。 10、用斯特灵公式证明:当,,n m n m →∞→∞-→∞,而 0m n →时, 2 221~2n m n n n m -???? ???-?? ??。 12、某计算机系统有120个终端,每个终端有5%时间在使用,若各个终端使用与否是相互独立的,试 求有10个或更多终端在使用的概率。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五章习题解答.dot资料

第五章 假设检验与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习题详解 5.01 解:这是检验正态总体数学期望μ是否为32.0 提出假设:0.32:, 0.32:10≠=μμH H 由题设,样本容量6n =, 21.12=σ,1.121.10==σ,所以用U 检验 当零假设H 0成立时,变量:)1,0(~61 .10 .320 N X n X U -= -= σμ 因检验水平05.0=α,由05.0}|{|=≥λU P ,查表得96.1=λ 得到拒绝域: 96.1||≥u 计算得: 6.31)6.318.310.326.310.306.32(6 1=+++++?=x 89.061 .10 .326.310 0-=-= -= n x u σμ 因 0.89 1.96u =< 它没有落入拒绝域,于是不能拒绝H 0,而接受H 0,即可以认为 0.32=μ,所以可以认为这批机制砖的平均抗断强度μ显著为 32.0kg/cm 2。 5.02 解:这是检验正态总体数学期望μ是否大于10 提出假设:10:, 10:10>≤μμH H 即:10:, 10:10>=μμH H 由题设,样本容量5n =,221.0=σ,1.01.020==σ,

km x 万1.10=,所以用U 检验 当零假设H 0成立时,变量:)1,0(~51 .010 N X n X U -= -= σμ 因检验水平05.0=α,由05.0}{='≥λU P ,查表得64.1'=λ 得到拒绝域: 64.1≥u 计算得: 24.251 .010 1.100 =-= -= n x u σμ 因 2.24 1.64u => 它落入拒绝域,于是拒绝零假设 H 0,而接受备择假设H 1,即可认为10>μ 所以可以认为这批新摩托车的平均寿命μ有显者提高。 5.03 解:这是检验正态总体数学期望μ是否小于240 提出假设:240:,240:10<≥μμH H 即:240:, 240:10<=μμH H 由题设,样本容量6n =,6252=σ,256250==σ,220=x ,所以用U 检验 当零假设H 0成立时,变量:)1,0(~625 240 N X n X U -= -= σμ 因检验水平05.0=α,由05.0}{='-≤λU P ,查表得64.1'=λ 得到拒绝域: 64.1-≤u 计算得:959.1625 240 2200 -=-= -= n x u σμ 因 1.959 1.64u =-<-

统计学第5章概率论作业

一、选择 1、一项试验中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称为() A事件B简单事件C样本空间D基本事件 2、每次试验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事件称为() A必然事件B样本空间C随机事件D不可能事件 3、抛3枚硬币,用0表示反面,1表示正面,其样本空间Ω=() A{000,001,010,100,011,101,110,111} B{1,2,3}C{0,1}D{01,10} 4、随机抽取一只灯泡,观察其使用寿命t,其样本空间Ω=() A{t=0} B{t<0} C{t>0} D{t≥0} 5、观察一批产品的合格率P,其样本空间为Ω=() A{0

概率及其意义教案(完美版)

:麦群超【知识与技能】 通过试验,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问题,感受理论概率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经历试验等活动过程,学会用分析的方法在较为简单的问题情境下预测概率. 【情感态度】 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分析的方法在较为简单的问题情境下预测概率. 【教学难点】 对概率的理解.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教师活动:拿出一枚硬币抛掷,提问:结果有几种情况? 学生活动:拿出一枚硬币抛掷,发现结果只有两种情况——“出现正面”和“出现反面”,而且发生的可能性均等,各占50%的机会. 教师引入: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叫做该事件的概率. 学生联想:抛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是12,出现反面的概率是12 . 教师引导:可记作P(出现正面)=12,P(出现反面)=12 .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抛掷一枚普通的六面体骰子,“出现数字为5”的概率为多少? 学生回答:16,可记作P(出现数字5)=16. 上述例子可以经过分析很快地得出概率,但是实际中,许多问题是要进行重复实验、观察频率值的办法来解决的,请看下面一个例子,见课本P 136表25.2.1. 学生活动:对表25.2.1中的问题进行试验. 思路点拨:(1)关注的是哪个或哪些结果;(2)注意所有机会均等.(1)、(2) 这两种结果个数的比就是所关注的结果发生的概率.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寻找方法.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By :麦群超观察其中的规律性,从而归纳出试验概率趋于理论概率这一规律. 例1见课本P 139例1 思路点拨:本题是简单的古典概率,理论上很容易求出其概率.P(抽到男同学名字)= 12242112=; P(抽到女同学名字)= 101121 221204=<,得出结论为抽到男同学名字的概率大 【教学说明】让学生感受到古典概率的内涵以及计算方式. 拓展延伸:课本P 140“思考” 【教学说明】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再在全班进行发言. 例2 见课本P 140例2 思路点拨:这是一个理论概率问题,袋中球的总数为8+16=24只,由于红球有8只,因此,P(取出红球)=81243=,黑球16只,P(取出黑球)= 162243=.也可以这样计算黑球:P(取出黑球)=1-P(取出红球)=121-33=. 例3见课本P 140例3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通过比较取出黑球的概率大小进行判断的题目,首先要计算从甲、乙两只口袋中取出黑球的概率,P 甲(取出黑球)843015==,P 乙(取出黑球)=80842902915=>,所以选乙袋成功机会大.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任意投掷均匀的骰子,4朝上的概率是______. 2.袋中装有6个红球和7个白球,且除颜色外,这些球都相同,从袋中任意摸出红球的概率是______. 3.一副扑克牌(去掉大王和小王),随机抽取一张,抽取红桃的概率是______. 4.如图,有一个被等分为8个扇形的转盘,转动转盘,指针落在白色区域的 概率是( ) A.1 B.1/3 C.5/8 D.3/8 5.袋子里有1个红球,3个白球,5个黄球,每个球除颜色外 都相同,从中任意摸1个球:

浙大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答案---第五章

第五章 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 注意: 这是第一稿(存在一些错误) 1、 解(1)由于{0}1P X ≥=,且()36E X =,利用马尔科夫不等式,得 () {50}0.7250 E X P X ≥≤ = (2)2 ()2D X =,()36E X =,利用切比雪夫不等式,所求的概率为: 223 {3240}1(364)10.75164 P X P X <<=--≥≥-== 2、解:()500,0.1i X B :, 500500121 1500111610%5%192.8%5000.05125i i i i D X P X ==?? ???? ?-<≥-==???? ∑∑ 3、 解 ξ服从参数为的几何分布,1 1(),(2,3,4)2n P n n ξ-?? === ? ?? L 可求出2 ()()3,()2n E nP n D ξξξ∞ == ===∑ 于是令 ()2 a b E ξ+=,2b a ε-=,利用切比雪夫不等式,得 有2 () ()1(())175%D P a b P E ξξξξεε <<=--≥≥-= 从而可以求出()3()3a E b E εξεξε==-=-=+=+4、解:()()()() ()() () 1,,n n n X n n n x F x P X x P X x X x F x a =≤=≤≤==L ,()0,x a ∈。 则() ()()() ()1 1 n n n X n nx p x n F x p x a --==,()0,x a ∈。 ()()10 1 n n a X n nx n E x x dx a a n -=?=+? , ()()()() 2 12 22 121n n a X n nx n n D x x dx a a a n n n -??=?-= ?+??++? 。

概率及其意义--教学设计(江文彬)

《25.2.1概率及其意义》教学设计 黄山市歙县武阳中学江文彬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内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5.1随机事件的概率”(第二课时:概率及其意义) 内容解析: 不确定现象大量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概率正是研究这种现象、揭示其统计规律并帮助我们形成决策的数学工具.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概率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农业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掌握概率的基本知识和思想方法已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必备素养,因此它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节内容是“概率及其意义”,是在学生学习了必然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知识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研究. 本节课将学习从定量的角度去刻画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概念——概率.教材这样编排其主要意图有二:1.遵从概率的产生规律,从概率的古典定义开始探究,学生易于接受,同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为后面学习列举法求概率及用频率估计概率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概率的意义以及学会运用分析的方法在较为简单的问题情境下计算概率.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概率的概念,理解随机事件的概率公式,会用分析的方法计算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抛掷硬币”、“投掷骰子”、“转转盘”等问题的探究, 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理解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体验数学活动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两大核心素养. 目标解析: 1.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来认识概率是反映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量. 2.经历动手操作、想象、归纳和总结等活动理解等可能事件,并掌握等可能事件概率的一般求法,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 3.在探究概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发展他们的概率观念和应用意识,同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交流与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已经理解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本节课用一个数值去刻画这个大小,就是概率.概率的意义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化,学生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认识过程,对概率的认识和理解会随着学生自身年龄的增长以及知识面和生活经验的延伸而发展. 对于抛硬币和掷骰子的试验,计算相关事件的概率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但学生容易忽略对求概率方法适用范围的判断.目前,求概率时试验要满足以下条件:(1)每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只有有限种;(2)每一次试验中,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例如:从男女学生数量不等的班级里随机的抽取一名学生是男学生的概率,有同学认为所抽取的要么是男同学要么是女同学,抽到男女同学的结果都有可能发生,因而抽到男同学的概

概率的意义

概率的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通过大量重复试验时的频率可以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 〈二〉教学思考 让学生经历猜想试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的探索过程,丰富对随机现象的体验,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规律的数学模型.初步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三〉解决问题 在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锻炼质疑、独立思考的习惯与精神,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随机观念.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学的价值与学习的乐趣.通过概率意义教学,渗透辩证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意义. 【教学难点】对频率与概率关系的初步理解 【教具准备】壹元硬币数枚、图钉数枚、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周末市体育场有一场精彩的篮球比赛,老师手中只有一张球票,小强与小明都是班里的篮球迷,两人都想去.我很为难,真不知该把球给谁.请大家帮我想个办法来决定把球票给谁. 学生:抓阄、抽签、猜拳、投硬币,…… 教师对同学的较好想法予以肯定.(学生肯定有许多较好的想法,在众多方法中推举出大家较认可的方法.如抓阄、投硬币) 追问,为什么要用抓阄、投硬币的方法呢? 由学生讨论:这样做公平.能保证小强与小明得到球票的可能性一样大 在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评价归纳. 用抛掷硬币的方法分配球票是个随机事件,尽管事先不能确定“正面朝上”还上“反面朝上”,但同学们很容易感觉到或猜到这两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各占一半,所以小强、小明得到球票的可能性一样大. 质疑:那么,这种直觉是否真的是正确的呢? 引导学生以投掷壹元硬币为例,不妨动手做投掷硬币的试验来验证一下. 说明:现实中不确定现象是大量存在的,新课标指出:“学生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富有挑战的”,设置实际生活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对此予以肯定,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为课堂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也为下一步引导学生开展探索交流活动打下基础. 二、动手实践,合作探究 1.教师布置试验任务. (1)明确规则. 把全班分成10组,每组中有一名学生投掷硬币,另一名同学作记录,其余同学观察试验必须在同样条件下进行.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五章课后答案

概率与数理统计 习题五 答案 1.一颗骰子连续掷4次,点数总和记为X .估计P {10

根据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得 0.8n i X n P ??-??≤≤???? ∑ 0.9,=Φ-Φ≥ 整理得 0.95,Φ≥?? 查表 1.64,10≥ n ≥268.96, 故取n =269. 3. 某车间有同型号机床200部,每部机床开动的概率为0.7,假定各 机床开动与否互不影响,开动时每部机床消耗电能15个单位.问 至少供应多少单位电能才可以95%的概率保证不致因供电不足 而影响生产. 【解】设需要供应车间至少15m ?个单位的电能,这么多电能最多能 同时供给m 部车床工作,我们的问题是求m 。 把观察一部机床是否在工作看成一次试验,在200次试验中, 用X 表示正在工作的机床数目,则~(200,0.7)X B , ()2000.7140, ()(1)2000.70.342,E X np D X np p ==?==-=??= 根据题意,结合棣莫弗—拉普拉斯定理可得 0.95{}P X m P =≤=≤=Φ 查表知 1.64,= ,m =151. 所以供应电能151×15=2265(单位).

概率论第五章习题答案

数理统计习题答案 习题5.1解答 1. 设总体服从()λP 分布,试写出样本n X X X ,,,21 的联合分布律. 解:()的分布律为: 即X P X ,~λ ()! k e k X P k λ λ-==, ,,,2,1,0n k = n X X X ,,,21 的联合分布律为: ()n n x X x X x X P ===,,,2211 = ()()()n n x X P x X P x X P === 2211 = n x x x x e x e x e n λ λ λλλλ---? 2 1 2 1 = λλn n x x x e x x x n -+++! !!212 1 , n i n x i ,,2,1,,,2,1,0 == 2. 设总体X 服从()1,0N 分布,试写出样本n X X X ,,,21 的联合分布密度. 解:()1,0~N X ,即X 分布密度为:()22 21x e x p -= π ,+∞<<-∞x n X X X ,,,21 的联合分布密度为: ()∏==n i i n x p x x x p 1 2 1 * )(,...,= 2 22 222 21212121n x x x e e e --? -π π π =() }21exp{21 2 2 ∑=-- n i i x n π n i x i ,,2,1, =+∞<<∞-. 3. 设总体X 服从() 2,σμN 分布,试写出样本n X X X ,,,21 的联合分布密度. 解:() 2,~σμN X ,即X 分布密度为: ()x p = ()}2exp{212 2σμσ π--x ,∞<<∞-x n X X X ,,,21 的联合分布密度为: ()()∏==n i i n x p x x x p 1 2 1 * ,..., =()})(21exp{211 222∑--??=-n i i n n x μσσπ, n i x i ,,2,1, =+∞<<∞-. 4. 根据样本观测值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对总体作什么估计与推断? 解:频率分布直方图反映了样本观测值落在各个区间长度相同的区间的频率大小,可以估计 X 取值的位置与集中程度, 由于每个小区间的面积就是频率,所以可以估计或推断X 的分布密度. 5. 略. 6. 略.

浙江大学《概率论、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课后习题答案张帼奋主编第五章概率论习题_偶数答案

注意:这是第一稿(存在一些错误) 第五章概率论习题__偶数.doc 2解:()500,0.1i X B , 5005001211500111610%5%192.8%5000.05125i i i i D X P X ==?? ?????-<≥-==???? ∑∑4解:()()()()()()()1,,n n n X n n n x F x P X x P X x X x F x a =≤=≤≤== ,()0,x a ∈。则()()()() ()11n n n X n nx p x n F x p x a --==,()0,x a ∈。()()101 n n a X n nx n E x x dx a a n -=?=+?,()()()()212220 121n n a X n nx n n D x x dx a a a n n n -??=?-= ?+??++?。()()()222121n n n P X a a n n n εε??-≥≤??+++??,所以(){} lim 0n n P X a ε→∞ -≥=。6解:(1)()2h x x =,则()h x 连续。()() 22211E h X EX σμ==+<∞,则0ε?>,有 ()22211lim 0n i n i P X n σμε→∞=??-+≥=????∑,则()22211n p i i X n σμ=??→+∑,()n →∞。(2)()()2h x x μ=-连续,()() ()2211E h X E X μσ=-=<∞,则0ε?>,有()2211lim 0n i n i P X n μσε→∞=??--≥=???? ∑,则()2211n p i i X n μσ=-??→∑,()n →∞。(3)121222 11lim p n n n n n i i i i X X X X X X E X X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五章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五章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1.用切比雪夫不等式估计下列各题的概率. (1)废品率为03.0,1000个产品中废品多于20个且少于40个的概率; (2)200个新生儿中,男孩多于80个而少于120个的概率(假设男孩和女孩的概率均为5.0). 解:(1)设X 为1000个产品中废品的个数,则X ~)1000,03.0(B ,有 30)(=X E ,1.29)(=X D , 由切比雪夫不等式,得 ) 3040303020()4020(-<-<-=<

概率论第五章习题解答

第五章习题解答 1、据以往的经验,某种电器元件的寿命服从均值为100h 的指数分布,现随机地取16只,设它们的寿命是相互独立的,求这16只元件的寿命的总和1920h 的概率。 解 设这16只元件的寿命为i X ,1,2,,16i = ,则16 1 i i X X == ∑, 因为()100i E X μθ===,22()10000i D X σθ=== 于是随机变量 16 16 1600 1600 400 i i X n X X Z μ -?--= = = ∑∑近似的服从(0,1)N 160019201600{1920}{ }400400X P X P -->=>1600 {0.8}400X P -=> 1600 1{0.8}400 X P -=-<1(0.8)=-Φ=10.78810.2119=-=. 2\(1)一保险公司有10000个汽车保险投保人,每个投保人索赔金额的数学期望为280美元,标准差为800美元,求索赔总金额不超过2700000美元的概率; (2)一公司有50张签约保险单,每张保险单的索赔金额为i X ,1,2,,50i = (以千美元计)服从韦布尔分布,均值()5i E X =,方差()6i D X =求50张保险单索赔的合计总金额大于300的概率。 解 (1)设每个投保人索赔金额为i X ,1,2,,10000i = ,则索赔总金额为10000 1 i i X X ==∑ 又 ()280i E X =,2()800i D X =,所以, 索赔总金额不超过2700000美元的概率 {2700000}1`{270000}P X P X >=-≤ 10000 1 28010000 27000002800000 1{ }800100 80000 i i X P =-?-=-≤ ?∑ 10000 1 2800000 101{ }80000 8 i i X P =-=-≤- ∑ 10000 1 2800000 1{ 1.25}80000 i i X P =-=-≤-∑近似的服从(0,1)N

概率的意义 优秀教学设计

概率的意义 【教学目标】 1.概率的正确理解 2.概率思想的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 概率的正确理解 【教学难点】 用概率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在条件S下进行n次重复实验,事件A出现的频数和频率的含义分别如何? 2.概率是反映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一个数据,概率与频率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它们的取值范围如何? 联系: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 区别:频率具有随机性,概率是一个确定的数;范围:[0,1]。 3.大千世界充满了随机事件,生活中处处有概率。利用概率的理论意义,对各种实际问题 作出合理解释和正确决策,是我们学习概率的一个基本目的。 二、新知探究 (一)定义 1.概率的正确理解 思考1:连续两次抛掷一枚硬币,可能会出现哪几种结果? “两次正面朝上”,“两次反面朝上”,“一次正面朝上,一次反面朝上”。 思考2:抛掷—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出现正、反面的概率都是0.5,那么连续两次抛掷一枚硬币,一定是出现一次正面和一次反面吗? 探究:试验:全班同学各取一枚同样的硬币,连续抛掷两次,观察它落地后的朝向。 将全班同学的试验结果汇总,计算三种结果发生的频率。你有什么发现?随着

试验次数的增多,三种结果发生的频率会有什么变化规律? “两次正面朝上”的频率约为0.25,“两次反面朝上”的频率约为0.25, “一次正面朝上,一次反面朝上”的频率约为0.5. 思考3:围棋盒里放有同样大小的9枚白棋子和1枚黑棋子,每次从中随机摸出 1枚棋子后再放回,一共摸10次,你认为一定有一次会摸到黑子吗?说明 你的理由。 不一定。摸10次棋子相当于做10次重复试验,因为每次试验的结果都是随机的, 所以摸10次棋子的结果也是随机的。可能有两次或两次以上摸到黑子,也可能 没有一次摸到黑子,摸到黑子的概率为1-0.910≈0.6513 思考4:如果某种彩票的中奖概率为 0.001,那么买1000张这种彩票一定能 中奖吗?为什么? 不一定,理由同上。买1 000张这种彩票的中奖概率约为 1-0.9991000≈0.632,即有63.2%的可能性中奖,但不能肯定中奖。 2.游戏的公平性 在一场乒乓球比赛前,必须要决定由谁先发球,并保证具有公平性,你知道 裁判员常用什么方法确定发球权吗?其公平性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裁判员拿出一个抽签器,它是-个像大硬币似的均匀塑料圆板,一面是红圈,一面是绿圈,然后随意指定一名运动员,要他猜上抛的抽签器落到球台上时,是红圈那面朝上还是绿圈那面朝上。如果他猜对了,就由他先发球,否则,由另一方先发球。两个运动员取得发球权的概率都是0.5. 探究:某中学高一年级有12个班,要从中选2个班代表学校参加某项活动。由于某种原因,一班必须参加,另外再从二至十二班中选1个班。有人提议用如下的方法:掷两个骰子得到的点数和是几,就选几班,你认为这种方法公平吗?哪个班被选中的概率最大? (图参考课本) 不公平,因为各班被选中的概率不全相等,七班被选中的概率最大。 3.决策中的概率思想 思考:如果连续10次掷一枚骰子,结果都是出现1点,你认为这枚骰子的质地是均匀的,还是不均匀的?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这枚骰子的质地不均匀,标有6点的那面比较重,会使出现1点的概率最大,更有可能连续10次都出现1点。如果这枚骰子的质地均匀,那么抛掷一次出现1点的概率为,连续10次都出现1点的概率为。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几乎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