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Oracle 用户定义的异常

Oracle 用户定义的异常

Oracle  用户定义的异常
Oracle  用户定义的异常

Oracle 用户定义的异常

系统预定义异常和非预定义异常都是由Oracle判断的错误,在实际的应用中,程序开发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业务逻辑规则,自定义一个异常。这样,当用户操作违反了业备逻辑规则后,就引发一个自定义异常,从而中断程序的正常执行,并转到自定义的异常处理部分。

用户自定义的异常是通过显式使用RAISE语句来引发,当引发一个异常时,控制就转向到EXCEPTION异常处理部分,执行异常处理语句。自定义异常处理的步骤如下:(1)定义异常处理。定义异常处理的语法如下:

declare

异常名exception;

(2)触发异常处理。触发异常处理的语法如下:

raise 异常名;

(3)处理异常。触发异常处理后,在程序块中就像系统预定义异常一样进行处理。

下面的PL/SQL程序包含了完整的异常处理定义、触发、处理的过程。在程序中定义了名为SALARY_ERROR的异常,在SCOTT.EMP数据表中查找EMPNO=7356的记录,将其值放入变量VAR_SAL中。如果V AR_SAL的值小于800,则说明该员工的薪水有问题,将激活异常处理,显示提示信息。

SQL> set serveroutput on

SQL> declare

2 salary_error exception;

3 var_sal scott.emp.sal%type;

4 begin

5 select sal

6 into var_sal

7 from scott.emp

8 where empno=7369;

9 if var_sal<=800 then

10 raise salary_error;

11 end if;

12 exception

13 when salary_error then

14 dbms_output.put_line('薪金超过范围');

15 end;

16 /

薪金超过范围

PL/SQL 过程已成功完成。

上面的程序是一个生成自定义异常的示例,当然也可以使用RAISE生成系统预定义异常。例如:

SQL> set serveroutput on

SQL> declare

2 var_comm number;

oracle的TM锁、TX锁知识完全普及 (2)

o r a c l e的T M锁、T X锁知识完全普及锁概念基础 数据库是一个多用户使用的共享资源。当多个用户并发地存取数据时,在数据库中就会产生多个事务同时存取同一数据的情况。若对并发操作不加控制就可能会读取和存储不正确的数据,破坏数据库的一致性。 加锁是实现数据库并发控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当事务在对某个数据对象进行操作前,先向系统发出请求,对其加锁。加锁后事务就对该数据对象有了一定的控制,在该事务释放锁之前,其他的事务不能对此数据对象进行更新操作。 在数据库中有两种基本的锁类型:排它锁(ExclusiveLocks,即X锁)和共享锁(ShareLocks,即S锁)。当数据对象被加上排它锁时,其他的事务不能对它读取和修改。加了共享锁的数据对象可以被其他事务读取,但不能修改。数据库利用这两种基本的锁类型来对数据库的事务进行并发控制。 Oracle数据库的锁类型 根据保护的对象不同,Oracle数据库锁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DML锁(datalocks,数据锁),用于保护数据的完整性;DDL锁(dictionarylocks,字典锁),用于保护数据库对象的结构,如表、索引等的结构定义;内部锁和闩(internallocksandlatches),保护数据库的内部结构。 DML锁的目的在于保证并发情况下的数据完整性,。在Oracle数据库中,DML锁主要包括TM锁和TX锁,其中TM锁称为表级锁,TX锁称为事务锁或行级锁。 当Oracle执行DML语句时,系统自动在所要操作的表上申请TM类型的锁。当TM锁获得后,系统再自动申请TX类型的锁,并将实际锁定的数据行的锁标志位进行置位。这样在事务加锁前检查TX 锁相容性时就不用再逐行检查锁标志,而只需检查TM锁模式的相容性即可,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效率。TM锁包括了SS、SX、S、X等多种模式,在数据库中用0-6来表示。不同的SQL操作产生不同类型的TM锁。 在数据行上只有X锁(排他锁)。在Oracle数据库中,当一个事务首次发起一个DML语句时就获得一个TX锁,该锁保持到事务被提交或回滚。当两个或多个会话在表的同一条记录上执行DML语句时,第一个会话在该条记录上加锁,其他的会话处于等待状态。当第一个会话提交后,TX锁被释放,其他会话才可以加锁。 当Oracle数据库发生TX锁等待时,如果不及时处理常常会引起Oracle数据库挂起,或导致死锁的发生,产生ORA-60的错误。这些现象都会对实际应用产生极大的危害,如长时间未响应,大量事务失败等。 悲观封锁和乐观封锁 一、悲观封锁 锁在用户修改之前就发挥作用: Select..forupdate(nowait)

Oracle的五种锁

Oracle的五种Table Lock Oracle中的锁定可以分为几类:DML lock(data lock),DDL lock(dictionary lock)和internal lock/latch。 DML lock又可以分为row lock和table lock。row lock在select.. for update/insert/update/delete时隐式自动产生,而table lock除了隐式产生,也可以调用lock table in name来显示锁定。 如果不希望别的session lock/insert/update/delete表中任意一行,只允许查询,可以用lock table table_name in exclusive mode。(X)这个锁定模式级别最高,并发度最小。 如果允许别的session查询或用select for update锁定记录,不允许insert/update/delete,可以用lock table table_name in share row exclusive mode。(SRX) 如果允许别的session查询或select for update以及lock table table_name in share mode,只是不允许insert/update/delete,可以用lock table table_name in share mode。(share mode和share row exclusive mode的区别在于一个是非抢占式的而另一个是抢占式的。进入share row exclusive mode后其他session不能阻止你insert/update/delete,而进入share mode后其他session也同样可以进入share mode,进而阻止你对表的修改。(S) 还有两种锁定模式,row share(RS)和row exclusive(RX)。他们允许的并发操作更多,一般直接用DML语句自动获得,而不用lock语句。 ORACLE里锁有以下几种模式: 0:none 1:null 空 2:Row-S 行共享(RS):共享表锁,sub share 3:Row-X 行独占(RX):用于行的修改,sub exclusive 4:Share 共享锁(S):阻止其他DML操作,share 5:S/Row-X 共享行独占(SRX):阻止其他事务操作,share/sub exclusive 6:exclusive 独占(X):独立访问使用,exclusive 数字越大锁级别越高, 影响的操作越多。 1级锁有:Select,有时会在v$locked_object出现。 2级锁有:Select for update,Lock For Update,Lock Row Share select for update当对话使用for update子串打开一个游标时,所有返回集中的数据行都将处于行级(Row-X)独占式锁定,其他对象只能查询这些数据行,不能进行update、delete 或select for update操作。 3级锁有:Insert, Update, Delete, Lock Row Exclusive 没有commit之前插入同样的一条记录会没有反应, 因为后一个3的锁会一直等待上一个3的锁, 我们必须释放掉上一个才能继续工作。 4级锁有:Create Index, Lock Share

介绍一下Oracle悲观锁和乐观锁

介绍一下Oracle悲观锁和乐观锁 为了得到最大的性能,一般数据库都有并发机制,不过带来的问题就是数据访问的冲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多数数据库用的方法就是数据的锁定。数据的锁定分为两种方法,第一种叫做悲观锁,第二种叫做乐观锁。什么叫悲观锁呢,悲观锁顾名思义,就是对数据的冲突采取一种悲观的态度,也就是说假设数据肯定会冲突,所以在数据开始读取的时候就把数据锁定住。而乐观锁就是认为数据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冲突,所以在数据进行提交更新的时候,才会正式对数据的冲突与否进行检测,如果发现冲突了,则让用户返回错误的信息,让用户决定如何去做。先从悲观锁开始说。在SqlServer等其余很多数据库中,数据的锁定通常采用页级锁的方式,也就是说对一张表内的数据是一种串行化的更新插入机制,在任何时间同一张表只会插1条数据,别的想插入的数据要等到这一条数据插完以后才能依次插入。带来的后果就是性能的降低,在多用户并发访问的时候,当对一张表进行频繁操作时,会发现响应效率很低,数据库经常处于一种假死状态。而Oracle用的是行级锁,只是对想锁定的数据才进行锁定,其余的数据不相干,所以在对Oracle表中并发插数据的时候,基本上不会有任何影响。注:对于悲观锁是针对并发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一般在我们的应用中用乐观锁足以。Oracle的悲观锁需要利用一条现有的连接,分成两种方式,从SQL语句的区别来看,就

是一种是for update,一种是for update nowait的形式。比如我们看一个例子。首先建立测试用的数据库表。CREATE TABLE TEST(ID,NAME,LOCATION,VALUE,CONSTRAINT test_pk PRIMARY KEY(ID))AS SELECT deptno, dname, loc, 1 FROM scott.dept这里我们利用了Oracle的Sample的scott用户的表,把数据copy到我们的test表中。首先我们看一下for update锁定方式。首先我们执行如下的select for update语句。select * from test where id = 10 for update通过这条检索语句锁定以后,再开另外一个sql*plus窗口进行操作,再把上面这条sql语句执行一便,你会发现sqlplus好像死在那里了,好像检索不到数据的样子,但是也不返回任何结果,就属于卡在那里的感觉。这个时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一开始的第一个Session中的select for update语句把数据锁定住了。由于这里锁定的机制是wait的状态(只要不表示nowait 那就是wait),所以第二个Session(也就是卡住的那个sql*plus)中当前这个检索就处于等待状态。当第一个session最后commit或者rollback之后,第二个session中的检索结果就是自动跳出来,并且也把数据锁定住。不过如果你第二个session中你的检索语句如下所示。select * from test where id = 10也就是没有for update这种锁定数据的语句的话,就不会造成阻塞了。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当数据库数据被锁定的时候,也就是执行刚才for update那条sql以后,我们在另外一个session中执行for update nowait后又是什么样呢。比如如下的sql语句。由于这条语句中是制定采用nowait

Oracle的事务及锁

1、事务的概念: 事务是一个基本的逻辑单元,它作为一个整体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全部不执行。 2、事务的特性: 原子性:事务是处理的一个原子单位,每一个操作不可拆分,它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都不执行。 一致性:指事务完成时,必须使所有的数据在整体上不变。 隔离性:各事务之间相互隔离,此事务的执行不受其他并发事务执行的干扰。 持续性:指事务对数据库的改变应是持续存在的,不会因故障而发生丢失。 3、从功能是上划分,sql语言分为DDL、DML和DCL: 3.1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数据定义语言): 用于定义和管理数据库中的所有对象的语言,如:create创建表空间、alter修改表空间、drop 删除表空间 3.2: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数据操作语言): 处理数据等操作,如:insert插入数据、delete删除数据、update修改数据、select查询数据3.3:DCL(Data Control Language,数据控制语言): 授予或回收访问数据库的权限,控制数据库操作事务发生的时间及效果,对数据库实行监视,如:grant授权,rollback回滚,commit提交 4、事务的开始及结束: 一个事务可以由一条DDL语句单独组成或多条DML语句共同组成。一个事务从执行第一条sql语句开始,在它被提交或被回滚时结束。事务的提交可以是显式提交:用commit命令直接完成;也可以是提交隐式提交:用sql语句间接完成提交,这些语句有:alter,audit,comment,create,disconnect,drop,exit,grant,noaudit,quit,revoke,rename,会话终止等;还可以是自动提交:set autocommit on或set autocommit immediate设置为自动提交,则在插入、删除、修改语句执行后自动提交,使用set autocommit off可以取消自动提交,show autocommit可以查看自动提交是否打开。事务的回滚使用rollback;语句,可以为事务设置保存点,如:savepoint point1,然后使用rollback to [savepoint] point1回到保存点point1,若在point1后又设置了一个保存点savepoint point2,则在rollback to point1后将不能再回滚到point2,因为point2在point1的后面,point1的保存点不存在point2。 5、事务的并发性与一致性: 并发性:多个用户可以在同一时刻访问相同的数据。 一致性:保证并发性的同时,每个用户能得到一致的数据视图。 并发执行事务时,可能发生如下情况: ①脏读:某个事务读取了其他未提交事务修改过的数据。 脏读示例:提交读隔离级别可防止脏读,但不能防止不可重复读 ②不可重复读:某个事务读取一次数据后,其他事务修改了这些数据并进行了提交,这样当该事务重新读取这些数据时,就会得到与前一次读取不一致的结果。简单的说,就是同样的条件,你读取过的数据,再次读取时发现值不一样了。 不可重复读示例:可重复读隔离级别可防止脏读和不可重复读

oracle的TM锁T锁知识完全普及

o r a c l e的T M锁T锁知 识完全普及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oracle的TM锁、TX锁知识完全普及 锁概念基础 数据库是一个多用户使用的共享资源。当多个用户并发地存取数据时,在数据库中就会产生多个事务同时存取同一数据的情况。若对并发操作不加控制就可能会读取和存储不正确的数据,破坏数据库的一致性。 加锁是实现数据库并发控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当事务在对某个数据对象进行操作前,先向系统发出请求,对其加锁。加锁后事务就对该数据对象有了一定的控制,在该事务释放锁之前,其他的事务不能对此数据对象进行更新操作。 在数据库中有两种基本的锁类型:排它锁(Exclusive Locks,即X锁)和共享锁(Share Locks,即S锁)。当数据对象被加上排它锁时,其他的事务不能对它读取和修改。加了共享锁的数据对象可以被其他事务读取,但不能修改。数据库利用这两种基本的锁类型来对数据库的事务进行并发控制。 Oracle数据库的锁类型 根据保护的对象不同,Oracle数据库锁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DML锁(data locks,数据锁),用于保护数据的完整性;DDL锁(dictionary locks,字典锁),用于保护数据库对象的结构,如表、索引等的结构定义;内部锁和闩(internal locks and latches),保护数据库的内部结构。 DML锁的目的在于保证并发情况下的数据完整性,。在Oracle数据库中,DML锁主要包括TM锁和TX锁,其中TM锁称为表级锁,TX锁称为事务锁或行级锁。 当Oracle 执行DML语句时,系统自动在所要操作的表上申请TM类型的锁。当TM 锁获得后,系统再自动申请TX类型的锁,并将实际锁定的数据行的锁标志位进行置位。这样在事务加锁前检查TX锁相容性时就不用再逐行检查锁标志,而只需检查TM锁模式的相容性即可,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效率。TM锁包括了SS、SX、S、X 等多种模式,在数据库中用0-6来表示。不同的SQL操作产生不同类型的TM锁。 在数据行上只有X锁(排他锁)。在 Oracle数据库中,当一个事务首次发起一个DML语句时就获得一个TX锁,该锁保持到事务被提交或回滚。当两个或多个会话在表的同一条记录上执行 DML语句时,第一个会话在该条记录上加锁,其他的会话处于等待状态。当第一个会话提交后,TX锁被释放,其他会话才可以加锁。 当Oracle数据库发生TX锁等待时,如果不及时处理常常会引起Oracle数据库挂起,或导致死锁的发生,产生ORA-60的错误。这些现象都会对实际应用产生极大的危害,如长时间未响应,大量事务失败等。

JAVA中锁概及运用

一、锁的概念及分类 ORACLE数据库是现今数据库领域应用最广泛的,同时它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全面了解它、玩转它不但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开发经验与工程经验。本人是ORACLE一爱好者,以下是本人对ORACLE锁的一些经验,希望能与大家共同分享。 ORACLE锁具体分为以下几类: 1.按用户与系统划分,可以分为自动锁与显示锁 自动锁:当进行一项数据库操作时,缺省情况下,系统自动为此数据库操作获得所有有必要的锁。 显示锁:某些情况下,需要用户显示的锁定数据库操作要用到的数据,才能使数据库操作执行得更好,显示锁是用户为数据库对象设定的。 2.按锁级别划分,可分为共享锁、共享更新锁、排它锁 共享锁:共享锁使一个事务对特定数据库资源进行共享访问——另一事务也可对此资源进行访问或获得相同共享锁。共享锁为事务提供高并发性,但如拙劣的事务设计+共享锁容易造成死锁或数据更新丢失。 ―锁定表 ―仅允许其他用户执行查询操作 ―不能插入、更新和删除 ―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在同一表中放置此锁 ―lock tab le table_name ―in share mode [nowait]; ― rollback 和commit 命令释放锁 ― nowait 关键字告诉其他用户不用等 共享更新锁 ―锁定要被更新的行 ―允许其他用户同时查询、插入、更新未被锁定的行 ―在 SELECT 语句中使用“FOR UPDATE”子句,可以强制使用共享更新锁 ―允许多个用户同时锁定表的不同行 加锁的两种方法 1 lock table tab_name in share update mode; 2 select column1,column2 from goods where goods where gid=1001 for update of column1,column2

Oracle中锁的产生和解锁

Oracle中锁的产品和解锁 文档修改记录 版本号日期说明编写者审核者V1.0 20110822 初稿周伟明 1Oracle锁的介绍 在多进程或者多线程业务系统中,多个Oracle用户可以同时登录到一个Oracle数据库,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操作难免会出现同时访问同一数据(表或者表中某一条记录)的情况,如果不对这种情况进行规范操作,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就得不到保证,从而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所以必须有一种机制对并发访问进行控制和调度,避免造成数据更新不正确。 Oracle锁就是这样一种机制,它是控制并发操作最常用的方法。Oracle使用锁来防止进程相互之间发生的破坏性影响,当一个进程企图阻止另外一个进程对某条数据操作时,该进程就对这个数据进行锁,别的进程对这个数据操作之前,必须获得这个数据的解锁。 Oracle锁功能是Oracle DBMS自动完成的,不需要用户干预,但Oracle也提供了加锁的命令,供用户使用。 1.1 Oracle锁机制 Oracle自动使用不同锁类型来控制数据的并发操作,以防止用户之间的破坏性干扰。Oracle为一个事务自动锁一个资源,以防止其他事务对同一个资源的排他锁。当某种条件出现或者事务不再需要该资源时,锁自动解除。Oracle自动获取不同类型的锁取决于锁的资源及其所执行的操作。其中包括数据锁(DML)、字典锁(DDL)、内部锁、人工锁定、分布锁和并行缓冲管理锁。

1.1.1数据锁(DML)模式 数据锁保证表中数据在多个用户并发操作数据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并防止相冲突的DML和DDL操作的破坏性干扰。 DML操作可在两个级别获取数据锁:行级锁(TX)和表级锁(TM)。 表级锁有以下几种方式 ●空 Null,即无锁。 ●行共享表锁(RS) 行共享表锁(有时也叫SS),表明事务保持已锁表行的表锁,并试图修改数据。 这种锁是在执行以下命令的时自动获取: Select …From 表名… for update for …; Lock Table 表名 in Row Share Mode; 当一个事务在一个表持有行共享锁的时候,允许其他事务并行查询、插入、修改或 者删除及再进行行锁,但禁止其他事务以排他方式进行操作该表。 Lock Table 表名 in Exclusive Mode; ●行排他表锁(RX) 行排他表锁(有时也叫SX)表示该事务对该资源有独占权利,通常是在修改记录 时发生这种锁。 该锁在执行以下命令的时候自动获取: Insert Into 表名…; Update 表名…; Delete From 表名…; Lock Table 表名 In Row Exclusive Mode; 当一个事务在一个表上持有行排他锁时,允许其他事务并行查询、插入、删除、修 改或者锁同一个表的其他行,但禁止其他事务使用下列命令进行并发锁: Lock Table 表名 In Share Mode; Lock Table 表名 In Share Row Exclusive Mode; Lock Table 表名 In Exclusive Mode; ●共享表锁(S)

oracle的TM锁TX锁知识完全普及

o r a c l e的T M锁T X锁 知识完全普及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oracle的TM锁、TX锁知识完全普及 锁概念基础 数据库是一个多用户使用的共享资源。当多个用户并发地存取数据时,在数据库中就会产生多个事务同时存取同一数据的情况。若对并发操作不加控制就可能会读取和存储不正确的数据,破坏数据库的一致性。 加锁是实现数据库并发控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当事务在对某个数据对象进行操作前,先向系统发出请求,对其加锁。加锁后事务就对该数据对象有了一定的控制,在该事务释放锁之前,其他的事务不能对此数据对象进行更新操作。 在数据库中有两种基本的锁类型:排它锁(Exclusive Locks,即X锁)和共享锁(Share Locks,即S锁)。当数据对象被加上排它锁时,其他的事务不能对它读取和修改。加了共享锁的数据对象可以被其他事务读取,但不能修改。数据库利用这两种基本的锁类型来对数据库的事务进行并发控制。 Oracle数据库的锁类型 根据保护的对象不同,Oracle数据库锁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DML锁(data locks,数据锁),用于保护数据的完整性;DDL锁(dictionary locks,字典锁),用于保护数据库对象的结构,如表、索引等的结构定义;内部锁和闩(internal locks and latches),保护数据库的内部结构。 DML锁的目的在于保证并发情况下的数据完整性,。在Oracle数据库中,DML锁主要包括TM锁和TX锁,其中TM锁称为表级锁,TX锁称为事务锁或行级锁。 当Oracle 执行DML语句时,系统自动在所要操作的表上申请TM类型的锁。当TM 锁获得后,系统再自动申请TX类型的锁,并将实际锁定的数据行的锁标志位进行置位。这样在事务加锁前检查TX锁相容性时就不用再逐行检查锁标志,而只需检查TM锁模式的相容性即可,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效率。TM锁包括了SS、SX、S、X 等多种模式,在数据库中用0-6来表示。不同的SQL操作产生不同类型的TM锁。 在数据行上只有X锁(排他锁)。在 Oracle数据库中,当一个事务首次发起一个DML语句时就获得一个TX锁,该锁保持到事务被提交或回滚。当两个或多个会话在表的同一条记录上执行 DML语句时,第一个会话在该条记录上加锁,其他的会话处于等待状态。当第一个会话提交后,TX锁被释放,其他会话才可以加锁。 当Oracle数据库发生TX锁等待时,如果不及时处理常常会引起Oracle数据库挂起,或导致死锁的发生,产生ORA-60的错误。这些现象都会对实际应用产生极大的危害,如长时间未响应,大量事务失败等。

oracle的tm锁t锁知识完全普及

oracle的TM锁、TX锁知识完全普及 锁概念基础 数据库是一个多用户使用的共享资源。当多个用户并发地存取数据时,在数据库中就会产生多个事务同时存取同一数据的情况。若对并发操作不加控制就可能会读取和存储不正确的数据,破坏数据库的一致性。 加锁是实现数据库并发控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当事务在对某个数据对象进行操作前,先向系统发出请求,对其加锁。加锁后事务就对该数据对象有了一定的控制,在该事务释放锁之前,其他的事务不能对此数据对象进行更新操作。 在数据库中有两种基本的锁类型:排它锁(Exclusive Locks,即X锁)和共享锁(Share Locks,即S锁)。当数据对象被加上排它锁时,其他的事务不能对它读取和修改。加了共享锁的数据对象可以被其他事务读取,但不能修改。数据库利用这两种基本的锁类型来对数据库的事务进行并发控制。 Oracle数据库的锁类型 根据保护的对象不同,Oracle数据库锁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DML锁(data locks,数据锁),用于保护数据的完整性;DDL锁(dictionary locks,字典锁),用于保护数据库对象的结构,如表、索引等的结构定义;内部锁和闩(internal locks and latches),保护数据库的内部结构。 DML锁的目的在于保证并发情况下的数据完整性,。在Oracle数据库中,DML 锁主要包括TM锁和TX锁,其中TM锁称为表级锁,TX锁称为事务锁或行级锁。 当Oracle 执行DML语句时,系统自动在所要操作的表上申请TM类型的锁。当TM锁获得后,系统再自动申请TX类型的锁,并将实际锁定的数据行的锁标志位进行置位。这样在事务加锁前检查TX锁相容性时就不用再逐行检查锁标志,而只需检查TM锁模式的相容性即可,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效率。TM锁包括了SS、SX、S、X 等多种模式,在数据库中用0-6来表示。不同的SQL操作产生不同类型的TM锁。 在数据行上只有X锁(排他锁)。在 Oracle数据库中,当一个事务首次发起一个DML语句时就获得一个TX锁,该锁保持到事务被提交或回滚。当两个或多个会话在表的同一条记录上执行 DML语句时,第一个会话在该条记录上加锁,其他的会话处于等待状态。当第一个会话提交后,TX锁被释放,其他会话才可以加锁。 当Oracle数据库发生TX锁等待时,如果不及时处理常常会引起Oracle数据库挂起,或导致死锁的发生,产生ORA-60的错误。这些现象都会对实际应用产生

数据库中的锁

数据库锁的基本概念 为了确保并发用户在存取同一数据库对象时的正确性(即无丢失修改、可重复读、不读“脏”数据),数据库中引入了锁机制。基本的锁类型有两种:排它锁(Exclusive locks记为X锁)和共享锁(Share locks记为S锁)。 排它锁:若事务T对数据D加X锁,则其它任何事务都不能再对D加任何类型的锁,直至T释放D上的X锁;一般要求在修改数据前要向该数据加排它锁,所以排它锁又称为写锁。共享锁:若事务T对数据D加S锁,则其它事务只能对D加S锁,而不能加X锁,直至T 释放D上的S锁;一般要求在读取数据前要向该数据加共享锁,所以共享锁又称为读锁。 2 Oracle 多粒度封锁机制介绍 根据保护对象的不同,Oracle数据库锁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1) DML lock(data locks,数据锁):用于保护数据的完整性; (2) DDL lock(dictionary locks,字典锁):用于保护数据库对象的结构(例如表、视图、索引的结构定义); (3) internal locks 和l a t c h es(内部锁与闩):保护内部数据库结构; (4) distributed locks(分布式锁):用于OPS(并行服务器)中; (5) PCM locks(并行高速缓存管理锁):用于OPS(并行服务器)中。 本文主要讨论DML(也可称为data locks,数据锁)锁。从封锁粒度(封锁对象的大小)的角度看,Oracle DML锁共有两个层次,即行级锁和表级锁。 2.1 Oracle的TX锁(行级锁、事务锁) 许多对Oracle不太了解的技术人员可能会以为每一个TX锁代表一条被封锁的数据行,其实不然。TX的本义是Transaction(事务),当一个事务第一次执行数据更改(Insert、Update、Delete)或使用SELECT… FOR UPDATE语句进行查询时,它即获得一个TX(事务)锁,直至该事务结束(执行COMMIT或ROLLBACK操作)时,该锁才被释放。所以,一个TX锁,可以对应多个被该事务锁定的数据行。 在Oracle的每行数据上,都有一个标志位来表示该行数据是否被锁定。Oracle不象其它一些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那样,建立一个链表来维护每一行被加锁的数据,这样就大大减小了行级锁的维护开销,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其它数据库系统使用行级封锁时经常发生的锁数量不够的情况。数据行上的锁标志一旦被置位,就表明该行数据被加X锁,Oracle在数据行上没有S锁。 2.2 TM锁(表级锁) 2.2.1 意向锁的引出 表是由行组成的,当我们向某个表加锁时,一方面需要检查该锁的申请是否与原有的表级锁相容;另一方面,还要检查该锁是否与表中的每一行上的锁相容。比如一个事务要在一个表上加S锁,如果表中的一行已被另外的事务加了X锁,那么该锁的申请也应被阻塞。如果表中的数据很多,逐行检查锁标志的开销将很大,系统的性能将会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表级引入新的锁类型来表示其所属行的加锁情况,这就引出了“意向锁”的概念。意向锁的含义是如果对一个结点加意向锁,则说明该结点的下层结点正在被加锁;对任一结点加锁时,必须先对它的上层结点加意向锁。如:对表中的任一行加锁时,必须先对它所在的表加意向锁,然后再对该行加锁。这样一来,事务对表加锁时,就不再需要检查表中每行记录的锁标志位了,系统效率得以大大提高。 2.2.2 意向锁的类型 由两种基本的锁类型(S锁、X锁),可以自然地派生出两种意向锁: 意向共享锁(Intent Share Lock,简称IS锁):如果要对一个数据库对象加S锁,首先要对其上级结点加IS锁,表示它的后裔结点拟(意向)加S锁;

ORACLE数据库查锁和解锁

查看锁表进程SQL语句1: select sess.sid sess.serial# lo.oracle_username lo.os_user_name ao.obxxxxject_name lo.locked_mode from v$locked_obxxxxject lo dba_obxxxxjects ao v$session sess where ao.obxxxxject_id = lo.obxxxxject_id and lo.session_id = sess.sid; 查看锁表进程SQL语句2: select * from v$session t1 v$locked_obxxxxject t2 where t1.sid = t2.SESSION_ID; 杀掉锁表进程: 如有記錄則表示有lock,記錄下SID和serial# ,將記錄的ID替換下面的7381429,即可解除LOCK alter system kill session '7381429';

--查询语句 select b.sid sid c.serial# seria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a26805.html,ername username c.osuser osuser c.terminal terminal decode(b.id20'对象锁''事务-'||to_char(b.id1)) trans_id b.type type decode(b.lmode0'等待'1'空'2'行子共享模式(SS)'3'行共享互斥模式(SX)' 4'共享模式(S)'5'行子共享互斥模式(SRX)'6'互斥模式(X)'b.lmode) lmode decode(b.request' '1'空'2'行子共享模式(SS)'3'行共享互斥模式(SX)' 4'共享模式(S)'5'行子共享互斥模式(SRX)'6'互斥模式(X)' b.request) request b.ctime ctime decode(b.block0 '不阻塞'1 '阻塞'2 '全局锁'to_char(block)) block from v$lock bv$session c where b.sid=c.sid and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a26805.html,ername is not null

数据库锁的概念

锁 锁是网络数据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主要用于多用户环境下保证数据库完整性和一致性。各种大型数据库所采用的锁的基本理论是一致的,但在具体实现上各有差别。目前,大多数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或多或少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管理的功能,因此很多用户实际上不清楚锁的理论和所用数据库中锁的具体实现。 Microsoft SQL Server(以下简称SQL Server)作为一种中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系统更强调由系统来管理锁。在用户有SQL请求时,系统分析请求,自动在满足锁定条件和系统性能之间为数据库加上适当的锁,同时系统在运行期间常常自动进行优化处理,实行动态加锁。对于一般的用户而言,通过系统的自动锁定管理机制基本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但如果对数据安全、数据库完整性和一致性有特殊要求,就必须自己控制数据库的锁定和解锁,这就需要了解SQL Server的锁机制,掌握数据库锁定方法。 锁的多粒度性以及锁升级 数据库中的锁是指一种软件机制,用来指示某个用户(也即进程会话,下同)已经占用了某种资源,从而防止其他用户做出影响本用户的数据修改或导致数据库数据的非完整性和非一致性。这儿所谓资源,主要指用户可以操作的数据行、索引以及数据表等。根据资源的不同,锁有多粒度(multigranular)的概念,也就是指可以锁定的资源的层次。SQL Server 中能够锁定的资源粒度包括:数据库、表、区域、页面、键值(指带有索引的行数据)、行标识符(RID,即表中的单行数据)。 采用多粒度锁的重要用途是用来支持并发操作和保证数据的完整性。SQL Server根据用户的请求,做出分析后自动给数据库加上合适的锁。假设某用户只操作一个表中的部分行数据,系统可能会只添加几个行锁(RID)或页面锁,这样可以尽可能多地支持多用户的并发操作。但是,如果用户事务中频繁对某个表中的多条记录操作,将导致对该表的许多记录行都加上了行级锁,数据库系统中锁的数目会急剧增加,这样就加重了系统负荷,影响系统性能。因此,在数据库系统中,一般都支持锁升级(lock escalation)。所谓锁升级是指调整锁的粒度,将多个低粒度的锁替换成少数的更高粒度的锁,以此来降低系统负荷。在SQL Server中当一个事务中的锁较多,达到锁升级门限时,系统自动将行级锁和页面锁升级为表级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SQL Server中,锁的升级门限以及锁升级是由系统自动来确定的,不需要用户设置。 锁的模式和兼容性 在数据库中加锁时,除了可以对不同的资源加锁,还可以使用不同程度的加锁方式,即锁有多种模式,SQL Server中锁模式包括: 1.共享锁 SQL Server中,共享锁用于所有的只读数据操作。共享锁是非独占的,允许多个并发事务读取其锁定的资源。默认情况下,数据被读取后,SQL Server立即释放共享锁。例如,执行查询“SELECT * FROM my_table”时,首先锁定第一页,读取之后,释放对第一页的锁定,然后锁定第二页。这样,就允许在读操作过程中,修改未被锁定的第一页。但是,事务隔离级

Oracle 多粒度锁机制介绍

Oracle 多粒度锁机制介绍 根据保护对象的不同,Oracle数据库锁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1) DML lock(data locks,数据锁):用于保护数据的完整性; (2) DDL lock(dictionary locks,字典锁):用于保护数据库对象的结构(例如表、视图、索引的结构定义); (3) Internal locks 和latches(内部锁与闩):保护内部数据库结构; (4) Distributed locks(分布式锁):用于OPS(并行服务器)中; (5) PCM locks(并行高速缓存管理锁):用于OPS(并行服务器)中。 在Oracle中最主要的锁是DML(也可称为data locks,数据锁)锁。从封锁粒度(封锁对象的大小)的角度看,Oracle DML锁共有两个层次,即行级锁和表级锁。 3.1 Oracle的TX锁(行级锁、事务锁) 许多对Oracle不太了解的技术人员可能会以为每一个TX锁代表一条被封锁的数据行,其实不然。TX的本义是Transaction(事务),当一个事务第一次执行数据更改(Insert、Update、Delete)或使用SELECT… FOR UPDATE语句进行查询时,它即获得一个TX(事务)锁,直至该事务结束(执行COMMIT或ROLLBACK 操作)时,该锁才被释放。所以,一个TX锁,可以对应多个被该事务锁定的数据行(在我们用的时候多是启动一个事务,然后SELECT… FOR UPDATE NOWAIT)。 在Oracle的每行数据上,都有一个标志位来表示该行数据是否被锁定。Oracle 不像DB2那样,建立一个链表来维护每一行被加锁的数据,这样就大大减小了行级锁的维护开销,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类似DB2使用行级锁时经常发生的锁数量不够而进行锁升级的情况。数据行上的锁标志一旦被置位,就表明该行数据被加X锁,Oracle在数据行上没有S锁。 3.2 TM锁(表级锁) 3.2.1 意向锁的引出 表是由行组成的,当我们向某个表加锁时,一方面需要检查该锁的申请是否与原有的表级锁相容;另一方面,还要检查该锁是否与表中的每一行上的锁相容。比如一个事务要在一个表上加S锁,如果表中的一行已被另外的事务加了X锁,那么该锁的申请也应被阻塞。如果表中的数据很多,逐行检查锁标志的开销将很大,系统的性能将会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表级引入新的锁类型来表示其所属行的加锁情况,这就引出了"意向锁"的概念。

Oracle概念和常用术语

racle数据库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软件系统。如果不了解其内部的结构原理及关系,就不可能设计和编写出高质量的应用软件系统,也不可能管理好一个复杂的应用系统。为了给以后章节的打好基础,本章简要给出ORACLE 8 /ORACLE8i数据库系统结构的描述。 §2.1 术语 l 数据库块(BLOCK) ORACLE 数据库中的最小存储和处理单位,包含块本身的头信息数据或PL/SQL代码。ORACLE 块的大小是可以在安装时选择“自定义安装”来指定,也可以在CREATE DATABASE创建数据库实例时指定。其最小为2K,最大可达为64K。 l 瓶颈(Bottleneck) 指限制系统性能的部件。 l 面向对象的关系数据库 具有关系数据库的全部功能,同时又支持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称作面向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Oracle7是一种功能完备的关系数据库系统;oracle8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关系数据库系统。 l 客户/服务器结构(Client/Server) 有客户机、服务器、网络三要素的结构,客户机(PC机)通过网络与服务器相连和工作。 l 胖客户机(Fat Client) 一般的Client/Server结构中的客户机均为胖客户机。因为这些客户机需要配置较高的设备,如内存、硬盘、主频、CD_ROM等。 l 瘦客户机(Thin Client) 也称作NC(网络计算机),是一种内存配置小(过去指一般只有4M,现无法定义),无硬盘,只有处理心片的处理机。 l 数据在线分析处理(OLAP) 是一种能以快速、交互、方便的方式洞察数据情况的技术。如Oracle Express,Cognos(加拿大)的Power Play,Business Objects公司的Business Object 等。 l 多线程(MTS) 一个用户可以同时运行多个程序对数据库进行访问,比如Visual C/C++可以提供同时启动多个进程,而Visual Basic则不能。

oracle锁和表分区

1、锁的概念 行级锁 表级锁 死锁 2、表分区 范围分区 散列分区 复合分区 列表分区 在分区表中插入记录 分区维护操作 1、添加分区 2、删除分区 3、截断分区 4、合并分区 5、拆分分区 1、锁定是数据库用来控制共享资源并发访问的机制。 优点:一致性一次只允许一个用户修改数据,从而提供统一的 完整性 并发性 防止并发访问冲突 锁有两个级别 行级锁(用于特定行) 表级锁(用于整个表) 1、锁的概念 锁是数据库的一种机制,它用来管理对一个共享资源的并行访问 共享资源:不仅指数据库行,而且也指其他的资源(如表) 防止多用户并行访问冲突。 行级锁 update、delete、insert//自动加上行级锁 select * from emp for update ;//给多行上排他锁 select * from emp for update of ename;//给多行上排他锁 //这里【of ename】是表示可以指定列上锁 //注意:如果使用多行锁的话在查询的时候数据不允许其他用户更新; 而如果没有上多行锁,那么查询数据同时有可能就有其他用户将数据进行更改,导致数据不是最新的。 select * from emp for update wait 30;//给多行上排他锁 //注意:【for update wait 30】表示用户给数据上锁了,等待三十秒锁未有解除的话 在其他用户调用该数据时会提示上锁警告信息。 表级锁 保护表的数据

在多个用户同时访问数据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可以设置三种模式 1、共享 lock table emp in share mode; //允许其他成员都上锁定,但是所有成员只能查询不能更改,因为每个成员只有自己的 //锁所以都只能查看 2、共享更新(类似于行级锁) lock table emp in share update mode; //当前使用共享更新锁的话,锁定表后该用户可以对当前这个表进行增删改,其他用户不能操作 3、排他【exclusive mode】 lock table emp in exclusive mode; //如果在后面加上【no wait】表示不等待就直接提示再进行锁表的用户,及时得到,已被锁的提示。 注意: 与其他两种锁相比,排他锁是限制性最强的锁 允许其他用户查询的数据 不允许其他用户进行增、删、改操作 在同一时间只允许一个用户在表上进行排他锁 死锁 1、scott:lock table emp in share mode; wangwu:lock table emp in share mode; 2、scott:update emp set ename = 'dddd'; wangwu:delete from emp; //以上这种情况就出现死锁情况,互相在等待对方解锁 解锁 commit or rollback; alert system kill session 'sid,serail'; alert system kill session '173,23176'; 2、表分区 Oracle允许用户对表进一步的规划,即对表进一步拆分,将表分成若干个逻辑部分,每部分称其为表分区。 分区优点: 增加可用性,单个分区出现故障,不影响其他分区 均衡的I/O,不同的分区可以映射到不同的磁盘 改善性能 范围分区 这种分区方法是根据表中列值的范围对表进行分区。 分区时,首先依据列中的值可能的范围进行划分 如:某省对参加六级考试的成绩进行整理并保存至数据库。根据分数划分如下: 60分---> p1 75分---> p2 85分---> p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