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麻醉解剖学》理论教学大纲

《麻醉解剖学》理论教学大纲

《麻醉解剖学》理论教学大纲
《麻醉解剖学》理论教学大纲

《麻醉解剖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麻醉学专业使用)

Ⅰ前言

麻醉解剖学是从麻醉学的角度研究人体局部配布规律及临床应用的一门科学。实际上是麻醉专业用的局部解剖学。它侧重阐述与临床麻醉、疼痛诊治、危重病人监测与治疗等学科相关的人体形态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学习麻醉解剖学的目的是在学习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通过对人体表面标志的摸认、器官体表投影的度量、脏器位置毗邻的观察、血管神经走行的辨识以及局部层次结构的查认,进一步了解、熟悉和掌握人体局部结构配布的规律,为学习麻醉医学和其他临床医学等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本大纲根据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麻醉解剖学》编制而成。通过理论讲授、小班实习,标本观察、动手操作、分析思考、总结记忆。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自学的能力。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麻醉学专业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的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把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教师要重点阐明,通过教学,学生必须透彻理解、记忆并会灵活应用;熟悉内容是学科的重要内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留给学生自学。

三本门课程在第三学期学习,根据麻醉专业同学在第一学期已学习了系统解剖学及该专业的特点,安排20学时的教学任务,其中理论10学时,实习10学时,学生通过听课、小班实习观察、阻滞麻醉模拟穿刺等,另附有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等方式进行学习。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为1︰1。

四教材:《麻醉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张励才,1版,2000年。

Ⅱ正文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

掌握麻醉解剖学的定义、范畴、作用、地位、学习内容与目的。

二教学要求

(一)熟悉麻醉解剖学的定义、范畴、作用、地位、学习内容与目的。

(二)了解人体基本分区和结构概况。

(三)了解学习麻醉解剖学的基本要求。

(四)掌握麻醉解剖学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内容

(一)重点阐述麻醉解剖学的概念、范畴、作用、地位、学习内容与目的。

(二)一般介绍人体的基本分区和层次结构概况。

(三)详细讲解内脏、血管、神经的结构特征。

(四)详细讲解学习麻醉解剖学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第二章头部

一教学目的

掌握头部的体表及骨性标志,颅顶枕区、颞区、颅骨的层次结构特点,海绵窦的位置、形成、内容、交通及临床意义。三叉神经腔的概念、三叉神经节及其阻滞麻醉、舌咽神经阻滞麻醉。

二教学要求

(一)概述了解头部境界与分区、结构概况。掌握头部的体表及骨性标志。

(二)颅部掌握颅顶枕区、颞区、颅骨的层次结构特点、血管神经的分布及临床意义。熟悉颅底的结构特点、孔裂、通过内容及临床意义。掌握海绵窦的位置、形成、内容、交通及临床意义。掌握三叉神经腔的概念、三叉神经节及其阻滞麻醉、舌咽神经阻滞麻醉。熟悉颅内、外静脉的交通及其临床意义。

(三)面部了解面部浅层结构。掌握三叉神经分支、分布及阻滞麻醉途径。了解腮腺咬肌区的境界和内容。掌握腮腺的位置、形态、分部、腮腺床的概念及穿经腮腺的血管神经。了解面侧深区的境界和内容。熟悉翼丛的的位置和交通。了解上颌动脉的行程和分支分布。了解面侧深区的间隙。

(四)气管插管经口、鼻、咽部的解剖了解口腔的分部,固有口腔的围成与连通。了解鼻腔的分部。掌握固有鼻腔的分部与形态。熟悉鼻腔的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掌握咽的位置、形态、分部及各部特征。掌握经鼻气管插管路径中的两个弯曲。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一般介绍头部的境界、分部,结构概况,掌握头部的体表及骨性标志。

(二)颅部重点阐述颅顶枕区、颞区、颅骨的层次结构、血管神经的分布特点,颅顶骨。详细讲解颅底内面观,硬脑膜结构特点,脑神经出颅部位,海绵窦及颅内外静脉的交通。

(三)面部

1面浅层结构:一般介绍面部的血管神经。详细讲解面神经、三叉神经的主要分支及其阻滞途径。2腮腺咬肌区:重点阐述腮腺咬肌筋膜,腮腺,穿经腮腺的血管神经及腮腺床。

3面侧深区:一般介绍翼内、外肌。详细讲解翼丛的位置、交通及上颌动脉的行程、分支分布。重点阐述下颌神经分支、分布及其阻滞途径。

4面侧区间隙:一般介绍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颞下间隙。

(四)重点阐述气管插管经口、鼻、咽部的解剖。

第三章颈部

一教学目的

掌握颈部重要结构的体表投影及临床意义;颈部重要器官的配布特点、位置、构造及毗邻关系;颈部血管、神经、淋巴结的分布特点。

二教学要求

(一)概述了解颈部的境界与分区, 熟悉颈部的体表标志。掌握颈部重要结构的体表投影及临床意义。

(二)颈部层次结构了解颈部的结构层次,掌握颈部重要器官的配布特点。熟悉颈深筋膜的配布、筋膜间隙的组成及交通途径。

(三)颈部血管、神经、淋巴结、颈部动脉了解颈动脉鞘的内容。熟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毗邻、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的位置及功能。熟悉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的主要分支、分部。了解颈内静脉的组成、属支及注入部位。掌握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的毗邻关系及穿刺部位。掌握颈丛的组成、位置及分支。掌握颈丛浅支和膈神经阻滞的途径。掌握臂丛的组成、位置和臂丛神经锁骨上部阻滞的途径。了解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在颈部的行径概况。掌握颈交感神经节的位置,掌握星状神经节的阻滞途径。了解颈前淋巴结的位置及回流。熟悉颈外侧淋巴结的分群、位置及回流途径。

(四)甲状腺与甲状旁腺了解甲状腺的形态、被膜与位置。熟悉甲状腺的动脉与静脉。掌握甲状腺的毗邻关系及临床意义。了解甲状旁腺的形态与位置。

(五)气管插管经喉与气管颈部的解剖掌握喉的位置、构造及毗邻关系。掌握喉腔的结构及分部。熟悉喉的神经及损伤表现。掌握喉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解剖。掌握气管颈部的位置、毗邻及气管切开的应用解剖。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一般介绍颈部的境界、分区,结构概况,体表性标志与投影。

(二)颈部层次结构一般介绍颈部的浅层结构。详细讲解颈深筋膜及筋膜间隙。一般介绍颈肌和肌间三角。

(三)颈部血管、神经、淋巴结

1颈部血管详细讲解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的位置、毗邻;颈外动脉和锁骨下动脉的分支分布;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的位置、毗邻、属支及穿刺部位。

2重点阐述颈丛的组成、位置、毗邻、分支及阻滞途径;臂丛的组成、位置、毗邻、分支及臂丛颈部的阻滞途径。详细讲解迷走神经、舌咽神经、舌下神经分支分布。重点阐述颈交感干的位置及星状神经节的阻滞麻醉。

3一般介绍颈部的淋巴结。

(四)详细讲解甲状腺的形态、位置、毗邻、血供及神经。甲状旁腺。

(五)重点阐述气管插管经喉与气管颈部的解剖。

第四章胸部

一教学目的

掌握胸部体表标志以及胸部的标志线,胸壁层次,胸腔脏器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各器官的血管、淋巴管、神经的分布特点。

二教学要求

(一)概述了解胸部的境界和分区、体表标志以及胸部的标志线。

(二)胸壁了解胸壁的层次,熟悉女性乳房的淋巴回流及其临床意义。了解胸前外侧区肌的配布,熟悉肋间隙的结构。掌握肋间神经行程及其分支,肋间神经皮支的节段性分布及肋间神经阻滞途径。

(三)膈掌握膈的位置、分部、孔裂及通过结构。了解膈的薄弱区及膈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四)胸腔及其脏器了解胸腔的构成。掌握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掌握胸膜的分部以及肋膈隐窝的位置。了解胸膜的体表投影及其血管、神经和淋巴。掌握肺的位置、形态、分叶以及肺门和肺根的构成与毗邻。了解支气管肺段及肺的血管、神经和淋巴。掌握肺尖和肺下界的体表投影。了解肺裂的体表投影。

(五)纵隔掌握纵隔的概念和分区;了解纵隔左、右侧面的结构与毗邻关系。熟悉上纵隔的主要结构及层次关系。掌握气管及左、右主支气管的体表投影。了解前纵隔内的结构。熟悉中纵隔、后纵隔的位置和内容。掌握心包、心包腔的构成,心包窦的位置和临床意义。熟悉心包内大血管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食管胸部的行程和毗邻,了解其血管、淋巴、神经的分布特点。了解胸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及其属支的行程和毗邻。掌握胸交感干的位置及内脏大、小神经。(六)心脏的畸形熟悉先天性心脏病的分型及临床麻醉意义。熟悉常见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病理改变及与其有关的麻醉方式的选择。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一般介绍胸部的境界、分区和体表标志。

(二)胸壁

1浅层结构一般介绍皮肤、浅筋膜、乳房。

2详细讲解深层结构及肋间神经的行程、分布和阻滞途径。

(三)膈详细讲解位置、分部、裂孔的位置及通过结构。一般介绍血管神经。

(四)胸腔及其脏器

1胸膜和胸膜腔详细讲解胸膜的分部、胸膜隐窝、胸膜的投影及胸膜腔穿刺。

2详细讲解肺的形态、分叶、肺段、肺门、肺根。

(五)详细讲解纵隔的分部及其内容

(六)一般介绍心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乐氏四联症、肺动脉狭窄。

第五章气管插管径路的应用解剖

一教学目的

掌握气管插管径路的应用解剖。

二教学要求

学习气管插管径路的应用解剖掌握经鼻气管插管的应用解剖要点。掌握经口气管插管的应用解剖要点。熟悉小儿与成人气管插管解剖的异同。

三教学内容

重点阐述气管插管径路的应用解剖经鼻气管插管应注意的解剖要点。经口气管插管应注意的解剖要点。小儿与成人气管插管解剖的异同点。

第六章腹部

一教学目的

掌握腹部体表标志以及腹部的标志线,腹壁层次,腹腔脏器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各器官的血管、淋巴、神经的分布特点。

二教学要求

(一)概述了解腹部的构成概况,腹壁的生理功能,腹前外侧壁的重要标志。腹部的分区,腹腔脏器的体表投影及其临床意义。

(二)腹前外侧壁掌握腹前外侧壁的层次结构。掌握神经分布的节段平面、动脉分布和静脉回流及其临床意义。熟悉腹直肌鞘的形成。掌握腹前外侧壁的层次、结构特点。掌握腹股沟区的特点,熟悉其与腹股沟疝形成的关系。掌握腹股沟管的构成及其通过的内容。掌握腹股沟三角的边界、构造和临床意义。掌握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腹壁下动脉的行程,以及与腹股沟疝、阑尾手术的意义。熟悉腹股沟区的重要韧带及对疝修补术的意义。

(三)腹膜与腹膜腔掌握腹膜与腹膜腔的概念以及腹膜的功能,了解腹膜被覆脏器的不同情况。掌握腹膜形成的韧带、网膜和系膜。熟悉肝、胃、脾等脏器有关韧带的构成与附着部位。掌握网膜囊的各壁、网膜孔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掌握腹膜腔的重要间隙,如膈下间隙,左、右肠系膜窦,升、降结肠旁沟,膀胱直肠陷凹,子宫直肠陷凹的形成、位置和其临床意义。

(四)腹腔脏器与结构掌握胃的动脉供应、神经分布及其对胃切除术或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的意义。了解胃的静脉及淋巴回流。掌握十二指肠的分部、各部的毗邻、十二指肠悬韧带。熟悉十二指肠与胰头的关系。掌握肝门、肝蒂的组成。熟悉肝的形态、分叶、位置及毗邻。了解肝内管道(即Glission 系统与肝静脉系统)与肝分叶、分段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掌握胆总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的相互排列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掌握肝外胆道的组成,胆总管的分段及各段的主要毗邻,熟悉胆汁的排放途径。了解胰的位置、分部和各部的毗邻。掌握脾的形态、位置毗邻和脾动脉、静脉的行程及分支、属支。掌握空、回肠动脉分布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掌握各部结肠的共同特点及其与腹膜的关系。熟悉结肠的动脉供应,特别注意中结肠动脉的局部解剖。了解结肠的淋巴回流及其对结肠、直肠癌切除术的意义。掌握阑尾的位置、动脉的走行位置、寻找阑尾的方法及其根部的体表投影。掌握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的发起、行程、分支及分布。掌握肝门静脉的组成及其主要属支。掌握肝门静脉系统的特点、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系间的吻合情况,及其在肝门静脉高压时的意义。了解腹腔内主要脏器的淋巴回流途径。(五)腹膜后隙了解腹膜后隙的位置和内容。掌握肾的位置和左、右肾的毗邻关系,掌握肾内血管的特点、分布规律、肾段的划分以及对肾手术的意义。掌握输尿管的行程、狭窄部位以及与输尿管结石的关系,了解输尿管的毗邻。了解肾上腺的位置及其毗邻关系。了解腹主动脉的行程、成对与不成对脏支的供应区域。了解下腔静脉的行程、属支及收集范围。掌握腰交感干的位置、毗邻及其阻滞麻醉。掌握腹腔神经节与腹腔神经丛的位置及阻滞麻醉点。掌握腰丛的位置、构成与分支及腰丛的阻滞麻醉。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一般介绍

1腹部的境界与体表标志。

2腹部分区。

3腹腔器官的体表投影。

(二)腹前外侧壁一般介绍腹壁的层次、各层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详细阐述腹股沟区的境界、层次结构;腹股沟管的位置、构造、内容;腹股沟三角的围成及临床意义。

(三)腹膜与腹膜腔详细阐述腹膜的形成物:网膜、系膜、韧带、腹膜皱襞、隐窝与陷凹;腹膜腔的分区与间隙;膈下间隙、系膜窦,系膜旁沟。

(四)腹腔脏器与结构:详细阐述胃的形态、位置、毗邻、血供、神经、淋巴;十二指肠的位置、形态、分部、毗邻;肝的形态、位置、毗邻、分叶、Glisson系统;肝外胆道系统;胰的形态、位置、分部;脾的形态、位置、毗邻;空肠、回肠的位置、血供、神经;盲肠与阑尾形态、位置;结肠的血供特点。

(五)腹膜后隙详细讲解肾的位置、毗邻、肾门、肾蒂、肾的被膜;输尿管腹部、肾上腺、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的位置、毗邻。详细阐述腰交感干、腹腔神经丛、腹腔神经节及其阻滞途径;腰丛的组成、位置及其阻滞麻醉定位。

第七章盆部及会阴

一教学目的

掌握盆部和会阴的体表标志。盆腔脏器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各器官的血管、淋巴、神经的分布特点。

二教学要求

(一)概述掌握盆部和会阴的体表标志。

(二)盆部了解盆壁的构成。熟悉盆膈的构成。了解盆筋膜的配布和盆筋膜间隙。熟悉盆腔脏器的配部。掌握直肠的位置、形态结构、毗邻、血液供应和淋巴回流。掌握膀胱的位置、毗邻和血液供应,膀胱三角的位置和粘膜特点。掌握前列腺的位置、分叶和毗邻。掌握输精管盆部的行径。了解精囊腺的位置。掌握子宫的位置、形态、分部、毗邻和固定装置,血液供应和淋巴回流,子宫动脉与输尿管的关系。掌握卵巢的位置、固定装置和血液供应。掌握输卵管的位置和分部。掌握阴道的位置、形态及阴道穹的毗邻与临床意义。熟悉髂总动脉、髂内动脉的行径和分支分布。了解盆部的淋巴及神经。

(三)会阴了解会阴的界限和分区,广义、狭义会阴的概念。掌握肛管的位置、形态结构、血液供应、静脉和淋巴回流,肛门外括约肌的位置、分部和神经支配,肛直肠环的组成和临床意义。掌握坐骨直肠窝的位置、内容和临床意义。掌握阴部管的位置、内容和阴部神经阻滞定位。了解尿生殖区的组成。熟悉尿生殖区层次结构、尿生殖膈的概念、以及会阴浅隙和会阴深隙的构成、内容和临床意义。掌握精索的组成和位置,睾丸和精索的被膜层次。掌握阴茎的分部及构成,阴茎皮肤的特点。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三个狭窄、三个扩大和两个弯曲。掌握女性尿道的特点。熟悉会阴中心腱的位置、组成及临床意义。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一般介绍盆部、会阴的境界、分区及体表标志。

(二)盆部一般介绍盆壁、盆膈的构成;盆壁筋膜、盆脏筋膜、盆膈筋膜的配布。详细讲解盆筋膜间隙,盆腔脏器的配布;直肠的位置、形态结构、毗邻、血液供应和淋巴回流;膀胱的位置、毗邻和血液供应,膀胱三角;前列腺的位置、分叶和毗邻;输精管盆部;精囊腺的位置;子宫的位置、形态、分部、毗邻和固定装置及子宫动脉的行径、淋巴回流;卵巢的位置、固定装置;输卵管的位置和分部;阴道的位置、形态及阴道穹的毗邻;盆部的血管、淋巴、神经。一般介绍髂总动脉、髂内动脉的行径和分支分布;盆部的淋巴回流。重点阐述盆交感干、盆内脏神经、腹下

丛。

(三)会阴详细讲解肛管的内壁、坐骨直肠窝、肛门内外括约肌、肛直肠环的构成。详细讲解尿生殖区的境界、层次结构,尿生殖膈,会阴浅、深隙,阴囊、睾丸及精索的被膜。一般介绍阴茎、尿生殖区的层次结构、会阴中心腱。

第八章脊柱区

一教学目的

掌握脊柱的境界、分区、体表标志及应用解剖。

二教学要求

(一)概述了解脊柱的境界、分区。掌握其体表标志。

(二)软组织熟悉脊柱软组织的层次结构、浅血管和皮神经的分布概况。了解项筋膜、胸腰筋膜。了解脊柱区肌肉的层次,主要肌肉的名称、起止和作用。掌握脊柱区的三角。了解脊柱区深部的血管、神经分布。

(三)脊柱熟悉椎骨的基本形态及各部椎骨的特征。了解椎骨的常见变异。掌握椎骨间的连结。掌握椎管壁的构成及椎管腔的形态。掌握脊髓的被膜、被膜间隙和脊神经根的行程、分段与脊髓被膜、椎间孔、椎间盘的关系。熟悉脊髓的外形、内部结构和血管,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四)椎管内麻醉穿刺入路层次。掌握硬膜外隙、脊髓蛛网膜下隙及骶管阻滞麻醉入路、层次。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一般介绍脊柱区的境界、分区、表面标志。

(二)软组织一般介绍浅层结构、项筋膜、腰背筋膜、肌肉层次。详细讲解肌间三角:枕下三角、听诊三角、腰上三角、腰下三角;脊神经后支、副神经、胸背神经、肩胛背神经。

(三)脊柱详细讲解椎骨的一般形态、各部椎骨的形态特点,椎骨间的连结,椎管的形态及壁的构成。了解椎骨的常见变异。详细讲解脊髓的被膜、硬膜外隙及内容、硬膜下隙、蛛网膜下隙、软脊膜下隙。一般介绍脊髓被膜的血管、神经。详细讲解脊神经后根的行程及与脊髓被膜、椎间孔、椎间盘的关系。一般介绍脊髓的形态、血供、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四)重点阐述椎管内麻醉穿刺入路层次,硬膜外隙的阻滞麻醉、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骶管阻滞麻醉。

第九章上肢

一教学目的

掌握上肢的境界、分区、体表标志。肩区及臂、肘、前臂前区和手部的肌肉、血管、神经的配布特点。

二教学要求

(一)概述了解上肢的境界、分区、体表标志。掌握上肢动脉干和神经干的体表投影,了解上肢能触及的神经。

(二)肩区掌握腋腔的构成、内容。掌握臂丛三束的位置、臂丛的分支和臂丛神经阻滞定位。熟悉腋鞘的形成、内容、进针方向。熟悉肩胛上神经的阻滞定位。

(三)臂、肘和前臂前区掌握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的行程及注入部位。熟悉上肢皮神经的分布。了解上肢深筋膜及肌肉的名称和位置。掌握肘窝的构成和内容。掌握肱动脉的行程分支分布。掌握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的行程和分支分布。掌握正中神经、尺神经的阻滞定位。

(四)臂、肘和前臂后区熟悉该区的皮神经分布。了解臂、肘和前臂后区的骨筋膜鞘及肌肉配布,熟悉肱骨肌管及肘后区的结构。了解肱深动脉、骨间后动脉的位置及肘关节网的形成。掌握桡神经的行程、主要分支、分布及阻滞麻醉。

(五)手部了解手掌浅层结构,熟悉腕管的构成及内容。了解手掌深层结构的层次及掌中间鞘的构成。熟悉掌浅弓、掌深弓的构成及分支。熟悉手掌各神经的分布。了解手指掌面的浅层结构,熟悉指髓间隙的构成及临床意义。了解指腱鞘的构成。了解手背的浅、深层结构。熟悉手背的皮神经分布。掌握手指神经的分布及阻滞定位。

(六)上肢神经的节段性分布及上肢神经损伤熟悉上肢皮神经及肌神经的节段性分布。熟悉臂丛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腋神经易损伤部位及损伤后表现。

三教学内容

(一)肩区详细讲解腋腔的构成、内容,臂丛三束的位置,臂丛的分支。重点阐述臂丛锁骨下阻滞麻醉定位。详细讲解腋鞘的形成、内容,肩胛上神经阻滞麻醉。一般介绍肌腱袖的构成及其意义。

(二)臂、肘和前臂前区一般介绍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浅淋巴、皮神经的节段分布,深筋膜、肌肉的配布。详细讲解肘窝的位置、围成及内容。重点阐述正中神经。

(三)臂、肘和前臂后区一般介绍皮神经的节段分布、深筋膜及肌肉的配布。重点阐述桡神经阻滞麻醉。

(四)手部一般介绍手掌的层次结构,手背层次结构,手掌筋膜间隙,指髓间隙,指腱鞘。详细讲解腕管的构成、内容。详细讲解手指血管神经及手指神经阻滞麻醉。

(五)详细讲解上肢神经的节段分布和上肢神经损伤。

第十章下肢

一教学目的

掌握下肢的体表标志和动脉、神经的体表投影。臀区、股前区、膝前、与小腿前区、股后区、膝后区、小腿后区及踝与足的肌肉、血管、神经的配布特点。

二教学要求

(一)概述掌握下肢的体表标志和动脉、神经的体表投影。

(二)臀区熟悉臀部的皮肤、浅筋膜、皮神经、深筋膜和肌的分层。熟悉髋关节的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掌握通过梨状肌上、下孔及坐骨小孔的血管和神经。掌握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关系。掌握臀部坐骨神经阻滞的入路。

(三)股前区、膝前区与小腿前区了解皮肤、浅筋膜以及阴部外动脉、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的行程及分布。掌握大隐静脉及其属支的特点,注入股静脉的部位。掌握腹股沟浅淋巴结的分群、位置、收集范围。熟悉阔筋膜及其形成的隐静脉裂孔、髂胫束、肌间隔及骨筋膜鞘。掌握皮神经的分布范围。掌握肌腔隙、血管腔隙、股鞘和股三角的组成及内容。掌握股环、股管的界壁及其临床意义。掌握收肌管的组成及行经管内的结构。熟悉股四头肌及内收肌群的配布及作用。掌握股神经、闭孔神经的行程、分支分布及阻滞麻醉。了解膝前区、小腿前区的浅静脉、皮神经

肌间隔和肌筋膜鞘。熟悉小腿前、外侧群肌的配布及功能。掌握腓总神经的起始、行程及分支分布。掌握腓总神经阻滞麻醉。

(四)股后区、膝后区与小腿后区熟悉股后区的皮神经与肌肉配布。掌握坐骨神经的行程、分支分布。掌握腘窝的内容及毗邻关系。掌握小腿后区小隐静脉的行程、皮神经的分布。掌握胫神经的行程、分支分布及阻滞麻醉。

(五)踝与足掌握踝管的形成、通过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熟悉踝部深筋膜增厚所形成的肌支持带。掌握踝关节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掌握足背动脉的行程及分支。了解足底部的血管和神经。了解足底其他结构。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一般介绍下肢的境界、分区、结构概况、体表标志及血管神经的体表投影。(二)股前区、膝前区与小腿前区详细讲解大隐静脉及其属支,隐神经,腹股沟浅淋巴结,皮神经的节段性分布。详细讲解阔筋膜,隐静脉裂孔,肌腔隙、血管腔隙,股三角的围成及内容,股鞘、股管、股环和收肌管及通过结构。重点阐述股神经、隐神经、闭孔神经的阻滞麻醉。详细讲解腓浅、深神经。

(三)臀部一般介绍臀部皮神经、臀筋膜、肌层。详细讲解梨状肌上、下孔及穿经结构,坐骨小孔及穿经结构。重点阐述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四)股后区、膝后区与小腿后区一般介绍皮神经的节段性分布。详细介绍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行程、分支分布;腘腔的围成及其内容。

(五)踝与足详细介绍踝管的围成、内容。一般介绍足背与足底的结构。

第十一章疼痛与手术反射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一教学目的

掌握疼痛的基本概念,痛信号的传递与调制,内脏神经分布特点,麻醉与手术中常见的神经反射路径。

二教学要求

(一)了解疼痛的基本概念了解痛与伤害性感受的区别与联系及伤害性感受器的概念。了解初级传入纤维的分类、痛觉纤维终止在脊髓背角的板层部位及其末梢释放的可介导痛觉的主要物质。了解能激活痛觉感受器的主要物质及其来源。了解痛的分类,掌握牵涉痛的概念并了解其发生机制的几种主要假说。

(二)痛信号的传递掌握躯体痛传入的经典通路,了解躯体痛传入的其他通路。了解内脏痛传入的一般通路。

(三)痛信号的调制掌握脊髓水平调制的关键部位和参与调制的主要物质。掌握脑干痛觉内源性下行抑制系统的概念及其参与调控的主要物质。了解丘脑、皮层对痛觉调控的一般概况。(四)内脏神经了解内脏运动、感觉神经的概念。掌握交感、副交感神经的低位中枢、节后神经元所在位置,了解其全身分布概况。了解内脏感觉的特点及传入路径。

(五)麻醉与手术中常见的神经反射路径了解脑干网状结构在各种反射中的作用。熟悉麻醉和手术中几种常见的反射神经路径。

三教学内容

(一)痛的基本概念一般介绍痛和伤害性感受,痛感受器及其初级传入纤维,伤害性感受器和

痛感受器。

(二)一般介绍能激活伤害性感受器的致痛因素。

(三)一般介绍痛的分类躯体痛,内脏痛,牵涉痛。

(四)痛信号的传递详细介绍躯体痛的传入路径:脊髓丘脑束、三叉丘系、脊颈丘脑束、脊髓小脑束、脊髓网状束。一般介绍内脏痛的传入经路。

(五)详细介绍痛信号的调制脊髓水平的调制,脑干水平的调制,丘脑是最主要的痛觉整合中枢,皮质是痛觉整合、感知的最高级中枢。

(六)内脏神经详细介绍内脏运动神经: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和周围部;副交感神经脑部和副交感神经骶部。详细介绍内脏感觉神经。

(七)麻醉与手术中常见的神经反射路径详细介绍脑干网状结构在各级反射中的作用。详细介绍麻醉和手术中常见的神经反射路径:压力感受器反射,腹腔神经丛反射,盆腔神经反射,眼-心反射,赫-白反射,疼痛反射,气管插管反射,轴突反射。

Ⅲ教学组织与方法

一实施机构:由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执行。

二组织内容:教案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应用。

三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交换式课堂教学方式,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

掌握内容以讲授为主,熟悉内容以介绍为主,了解内容以自学为主。

2.实验教学:实验分组:30~40人/实验室,每组5 人,学生轮流操作。通过观察标本、实地解

剖、组织讨论和作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绘图能力和运用解剖术

语描述的能力。通过常见病例的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辅导形式:辅导讲义、课堂答疑、网络查询等。

四考核办法:采用闭卷笔试,成绩量化:理论考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

Ⅳ教学时数分配表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72学时) (附实验教学大纲,8学时) 一、课程名称:理论力学B Theoretical Mechanics B。 二、课程编号:1701105。 三、学分学时:4.5学分/ 72学时。 四、使用教材:《理论力学》,武清玺、冯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理论力学》,武清玺、徐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理论力学》,许庆春等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年。 五、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 必修。 六、教学对象:大禹、水工、土木、港航、海洋、交通、农水等专业本科生。 七、开课单位:力学与材料学院工程力学系。 八、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学等。 九、教学目标: 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它既是后续力学课程及相关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又可直接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初步学会利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工程实际问题,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也为将来独立进行科研工作创造条件。 十、课程要求: 本课程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内讨论、课后练习和集中答疑为辅的教学模式,开展启发式、研究式、互动式等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及其应用,能较熟练和较灵活地应用矢量方法求解各类典型问题,重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力学分析计算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要求课前较好地掌握高等数学、物理学等课程的有关知识;课内主动参与讨论;课后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 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为: ?完成140~160题作业; ?二次课堂测验;

计算方法课程教学大纲汇总

《计算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54 学分:3 适用对象:教育技术学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考核方式:本课程考试以笔试为主70%,兼顾学生的平时成绩30%。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 李庆扬.《数值分析(第四版)》, 清华大学出版,2014年。 主要参考书: 1.朱建新,李有法.《高等学校教材:数值计算方法(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徐萃薇,孙绳武.《计算方法引论(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计算方法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作为计算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数学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重点介绍计算机上常用的基本计算方法的原理和使用;同时对计算方法作适当的分析。 教学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具有现代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并初步掌握处理计算机常用数值分析的构造思想和计算方法。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慎密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开拓专业理论的素质和使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值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了解计算机与数学结合的作用及课程的应用性。为今后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值计算问题打下基础。 通过理论教学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了解误差的概念 2.掌握常用的解非线性方程根的方法 3.熟练掌握线性代数方法组的解法 4.熟练掌握插值与拟合的常用方法 5.掌握数值积分方法 6.了解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数值方法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内容较抽象的综合课程,因此面授辅导或自学,将是不可缺少的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理论结合实际,课堂教学并辅助上机实验,必须通过做练习题和上机实践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熟悉公式的运用,从而达到消化、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应注重面授辅导或答疑,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误差) 基本内容: 第一节数值分析研究的对象和特点 第二节数值计算的误差 1.误差的来源与分类 2.误差与有效数字 3.数值运算的误差估计 第三节误差的定性分析与避免误差的危害 1.病态问题与条件数 2.算法的数值稳定性 3.避免误差危害的若干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数值运算的误差估计。 难点:误差的定性分析与避免误差的危害。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基础课,是后续会计课程的入门课。本课程以基本原理和基础练习为主,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出发,并按照教学的基本规律,课堂上讲述最基本的会计基本循环原理,同时进行模拟实训练习,讲练结合,从练习中让学生自己体会会计的原理、方法和技能。 (二)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使学生具备进行会计核算的初步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具体要求如下: 1、知识上: (1)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史,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 (2)掌握会计核算的七种专门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3)明确不同会计核算程序的应用和相关会计法规。 2、能力上: (1)能够填制和原始凭证; (2)能够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 (3)能够熟练登记各种账簿和运用错账更正方法; (4)能够根据账簿资料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3、素质上:

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 4、教学模式基本要求: 本课程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会计要素的概念和分类,以及什么是会计科目、账户、会计分录、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概念;要求学生通过对会计等式演变的抽象理解,运用复式借贷记账方法,分析并掌握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通过会计手工模拟实验,使学生了解会计记账、对账、结账,财产清查的意义和处理方法,对财务会计报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 (三)教学方法: 《基础会计》课程是一门业务技术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除了就教材的 内容进行学习外,还应充分重视作业练习这一环节,以便巩固教学内容,同时, 还要加强实践教学,通过模拟实验操作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认识,培养学生掌握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 (四)教学时数 学时数 本课程计划教学时数:141学时。其中:课堂教学95课时,实训29课时, 考核练习17课时。 二、时间分配表(根据各学期实际时间作相应调整)

完整word版运筹学教学大纲汇总推荐文档

运筹学》教学大 纲 、课程性质和任务 运筹学》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运筹学各主要分支的模型、基本概念与理论、主要算法和应用,并了解在计算机上应用各种优化软件包初步地解决一些实际应用案例,从而为学生进一步从事该方向的学习与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能使学生在相关部门的学习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知识教学目标 能使学生掌握比较常见的、比较基础的运筹学模型的解决方法,学会一些比较常用的算法的思路,求解的步骤等。 (2 能力培养目标 1 了解在计算机上应用各种优化软件包初步地解决一些实际应用案例; 、 2 从而为学生进一步从事该方向的学习与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3 并能使学生在相关部门的学习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三、教学时数分配建议表 章次名称三年

机动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运筹学的发展概况,主要内容和数学模型;要求详细介绍运 筹 学所包括的主要分支、应用范围和发展趋势,详细讲解运筹学常用的几个数学模 型。 实验 理论教 与实 绪论 线性规划 24 24 整数线性规划 网络分析 18 18 决策分析 对策论 合计 68 64

、教学内容 1、运筹学的概况 A.筹学的由来和发展 B.运筹学的性质与特点 C.运筹学的主要内容 D.运筹学的发展趋势 2、运筹学的数学模型 A.随机规划模型 B.网络分析模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运筹学的主要内容和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随机规划模型。 第二章线性规划 、教学目的和要求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线性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求解方法;要求详细介绍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的一般形式,着重讲解有关线性规划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若干方法。

会计基础教学大纲

《会计基础》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总学时:100 理论学时:60 实验学时:40 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 一、说明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研究会计核算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一门会计、证券等专业的实践性强的专业核心课程。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使学生具备进行会计核算的初步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具体要求如下: (1)知识上: ①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史,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 ②掌握会计核算的七种专门方法,即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报表; ③明确不同账务处理程序的应用和相关会计法规。 (2)能力上: ①能够填制和原始凭证;②能够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③能够熟练登记各种账簿和运用错账更正方法;④能够根据账簿资料编制会计报表。

(3)素质上: 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 (4)、教学模式基本要求 本课程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会计要素的概念和分类,以及什么是会计科目、帐户、会计分录、会计凭证、帐簿、报表等概念;要求学生通过对会计等式演变的抽象理解,运用复式借贷记帐方法,分析并掌握工业生产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通过会计手工模拟实验,使学生了解会计记帐、对帐、结帐,财产清查的意义和处理方法,对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进行简易地操作,掌握资产负债表的合并项核算。 (5)、考核方法基本要求。 作业要求: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字迹工整,不得抄袭他人作业。每迟交作业24小时按作业占总成绩百分比的20%扣分。 测验、考核或成绩评定: A、考勤占考核总成绩的20%,每旷课一节扣2分; B、作业占考核总成绩的10%,每少交作业一次扣1分; C、期中考试占考核总成绩的20%; D、期末考试占考核总成绩的50%。 本课程的合计学时为100学时。

《理论力学D》-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D》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理论力学D》是针对“材料物理”专业本科生在二年级(第一学期)设置的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其中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讨论课等)每周3学时(总学时54学时),计3学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 《理论力学》又称“经典力学”,是研究宏观物体做低速机械运动基本规律的科学,其主要内容由“牛顿力学”和“分析力学”构成。“牛顿力学”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学科之一,十七世纪末,牛顿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物体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奠定了牛顿力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力学与人们的感性经验密切联系,直观形象而易于被人们所理解和采纳。微积分等数学工具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更是有力地推动了这一学科的发展。但牛顿力学几乎都以力F为基础,因此它的应用只局限于纯力学问题的范畴,运算也比较繁琐。 十八世纪伯努利、达朗贝尔、欧勒、拉格朗日等人先后发展了经典力学的分析形式,这是力学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拉格朗日于1788年发展的名著“分析力学”对此作了全面的总结,从此建立了经典力学的拉格朗日形式。它用体系的动能和势能取代了牛顿形式的加速度和力,并且由于能量对任何物理体系都有意义,因此力学的研究和应用范围也相应地拓展到整个物理学。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哈密顿又推广了分析力学,将力学体系的变量从空间坐标扩大到相应的动量,这就使力学理论完全适应了整个物理学发展的要求,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由于分析力学理论形式简洁且富有公理特性,很容易被推广应用到其他学科中去,因此在理论物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经典力学在近两个世纪前就已发展成一门理论严谨体系完整的学科。作为理论物理学的第一门课程,它的任务不仅是介绍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应用数学去描写和分析物理问题,训练学生使用最严谨的方式去表达、描写、推演、总结自然规律,帮助学生建立唯物主义的观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进一步学好其他物理学的课程打好坚实的物理基础。需要进一步强调说明的是,近几十年来随着非线性系统研究的发展,力学系统混沌行为的逐渐揭示为古老的经典力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现在对非线性系统的研究已超过了力学学科,扩展到物理学的各个领域,甚至超过了物理学,而成为许多理工学科以至一些人文学科的共同课题。因此在原来的理论力学课程中应适当加入关于非线性系统讨论的内容,这也已成为这一课程进一步发展革新的必然趋势。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理论力学B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中学时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它是各门力学及后续课程的基础,又可直接应用 于许多工程实际问题。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及其研究方法,为学习有关的后续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课程内容: (一)绪论 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学习理论力学的目的;理论力学的研究方法; 力学发展史简史。 (二)静力学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力的基本性质;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摩擦;空 间力系和重心。 (三)运动学 点的运动;刚体基本运动;点的合成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 (四)动力学 动力学基本概念和定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动力学普遍定理;动静法。 总要求:对质点、质点系和刚体的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规律有较系统的了解。掌握有关 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及其应用。 各部分要求: (一)静力学 以平面力系为重点。 1、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的性质,对简单的物体系统能熟练地取分离体并画出受力图。 2、掌握力、力矩和力偶等基本概念及其性质,能熟练地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

3、掌握各类平面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会计算主矢和主矩。掌握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 条件,能熟练应用各种形式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4、掌握滑动摩擦的概念和摩擦力的特征,会求解滑动摩擦时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了解 滚动摩擦概念。 5、了解空间力系的简化结果及其平衡方程的应用。 6、会通过计算和查表求出简单几何形状的物体(包括组合体)的重心。 (二)运动学 1、掌握描述点的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弧坐标法,会求点的运动轨迹,并能熟练地求 解与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有关的问题。 2、掌握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能熟练地求解与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 刚体内各点的速度与加速度有关的问题。了解角速度、角加速度及刚体内各点速度和加速度的矢 量表示法。 3、掌握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熟练应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求解有关速度问题, 会应用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平面问题中有关点的加速度问题。了解牵连运动为定轴转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及科氏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4、掌握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能熟练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解有关速度的问题。 会对常见平面机构进行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5、会用基点法求解有关加速度的问题。 (三)动力学 1、会建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会求简单情况下运动微分方程的积分。 2、掌握并能熟练计算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动量、动量矩、动能、冲量、功、势能等)。 3、掌握动力学普遍定理(包括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对固定点的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及相应的守恒定理,会正确选择和综合应用这些定理求解质点、质点系的动力学问题。 4、会计算简单形体的转动惯量。会应用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动力学问 题。 5、了解惯性力的概念,了解刚体平动以及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汇总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0601100540 课程名称:语言学概论 英文名称: Linguistics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 总学时:64 学分:4 理论学时:64 实验学时:0 实践学时:0 指导自学学时:0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医药贸易方向)适用层次:本科 先修课程:英语语法,精读等 承担院部:人文学院学科组:英语专业学科组 二、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向学生介绍语言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的基本理论以及语言与文化、社会、思维等的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语言学的基本知识,并通过所获得的知识加深对英语的理解及增强对英语中一些语言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有两个,即:掌握英语语言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应用英语从事语言学方面研究的能力。 1、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以英语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介绍英语语言的内部结构、表现形式和意义以及与人的心理、社会、文化艺术、信息科学、教育等的关系,要求学生通过听讲与自学,对英语语言学、语言学分支、流派及其发展等有一个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英语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及其应用等,提高对英语的理性认识,初步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应用英语从事语言学研究的能力 作为语言学方面的专门课程,本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英语从事英语语言学或一般语言学研究的能力。因此,本课程要求那些对语言学有兴趣并有意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生,能够运用英语和所学的语言学知识从事语言学或英语语言学方面的研究,用英语进行表达或撰写论文。 (二)教学基本要求 1.“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语言理论基础课。它从理论上探讨人类语言的本质、结构和演变的规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

基础会计学教学大纲

《基础会计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基础会计学》又称为会计学原理或初级会计学,是会计学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经济类、管理类大部分专业方向的基础课,这些专业的学生都要在学习此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的会计课程。 会计学是经济管理课程体系中属于微观经济管理方面的重要学科,《基础会计学》则是会计学各分支的基础,它主要阐述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明确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及其对象、任务,认识做好会计工作对于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理解会计要素、科目和账户的相关理论和记账方法及其具体应用;掌握会计凭证、账簿的基本内容和实务操作中的要求,明确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和各种会计核算形式的执行程序;能够阅读和编制基本会计报表,并进行与会计报表相关的财务评价指标计算;了解会计工作的组织、内部管理制度的设置、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和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等等。学习《基础会计学》要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会计课程和有关管理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础会计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学习时不仅要学会运用各种方法处理问题,还要弄清各种方法的基本道理,进而能够独立地进行操作演算。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概括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以便在后续课程中进一步深入理解和运用。 二、课程目标 1、知道基础会计学这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和存在价值。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学习目的、体系结构、历史沿革及未来发展趋势。对会计学科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 2、理解这门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3、初步掌握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4、学会利用所学的方法、原理和技能对实际发生的基本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学会四个层次、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 含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方法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的会计要素、会计方法的不同内容、特征及相互联系。 掌握——是指运用所理解的概念、原理、方法进行分析、解决相应问题。 学会——是指在教师指导下能独立完成会计实务操作,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表

理论力学-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

理论力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理论力学是工科一般专业的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也是报考林业与木工机械类学科的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出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北京林业大学本科《理论力学》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静力学公理;约束和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平面力对点之矩的概念及计算;平面力偶。 第三章平面任意力系 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和平衡方程;物体系的平衡静定和静不定问题;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计算。 第四章空间任意力系 力的投影;力对轴之矩;空间力系的简化,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第五章摩擦 滑动摩擦;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摩擦角和自锁现象;滚动摩擦的概念。 第六章点的运动学 矢量法;直角坐标法;自然法。 第七章刚体的简单运动 刚体的平行移动;刚体绕定轴的转动;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轮系的传动比。 第八章点的合成运动 相对运动牵连运动绝对运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第九章刚体的平面运动 刚体平面运动的概述和运动分解;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基点法;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瞬心法;用基点法求平面图形内各点的加速度;运动学综合应用。 第十章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 动力学的基本定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 第十一章动量定理 动量与冲量;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 第十二章动量矩定理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矩;动量矩定理;刚体绕定轴的转动微分方程;刚体对轴的转动惯量;刚体的平面运动微分方程。 第十三章动能定理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大纲汇总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大纲汇总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文学概论学时:48 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考核方式:测试开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教学,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有关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努力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正确分析、研究和评价文学作品、文学思潮和文学形象,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鉴赏水平。为学习其他文学课程和今后从事各项工作以及鉴赏、评论文学作品打好基础。 (二)教学要求在本大纲规定的范围内,教学时应着重讲清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尤其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文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能够准确地识记和表述文学理论的基本术语、概念和知识。2、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各种文学现象,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在文艺实践中灵活运用。 3、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把教材内容和自己的专业实践相结合,和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相联系。分析、研究新时期我国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中出现的新情况,新课题,用为新的文学实践所证明了的科学理论成果来充实自己。 4、努力扩大视野,把文学概论的学习同其他课程的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读、勤思、善用”三者相结合,从而不断提高文学欣赏能力、理论思维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章节内容学时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2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和中国文论建设2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3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3 第五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2 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2 第七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2 第八章文学创造原则2 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2 第十章文学作品文本层次和形象的理想状态3 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3 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3 第十三章文学风格3 第十四章文学消费和接受的性质3 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3 第十六章文学批评6 机动4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2学时) 一般知识点:了解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以及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及其划分依据理解文学理论的性质 重点: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难点:文学理论和文艺学关系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建立在对具体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大纲

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述的是会计的基础知识如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会计的概念、特点、对象和原则,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从而使学生对会计这一学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明确做好会计工作对于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为其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学时分配(供参考): 注:本课程应多注重学生实训环节,在讲授与实训的学时分配上请授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 排。 三、课程选用教材:“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 教材”,张玉森、陈伟清主编,高等教育出 版社出版。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1 概述 4 2 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 6 3 账户和复式记账 14 4 会计凭证 6 5 会计账簿 8 6 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20 7 财产清查 6 8 会计核算程序 6 9 财务会计报告 8 10 会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4 机 动 8 合 计 90

四、课程大纲内容: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 1、掌握会计的概念。 2、掌握会计的七种方法。 3、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 第二节 1、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2、理解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第二章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 第一节 1、掌握会计的六大基本要素。 2、理解各基本要素的含义等内容。 第二节 1、理解会计平衡公式。 2、掌握不同经济业务的发生对平衡公式的影响。 第三章账户和复式记账(重点) 第一节 1、理解会计科目的分类。 2、掌握账户的基本结构及分类。 第二节 1、掌握借贷记账法的概念、特点及账户结构。 2、掌握不同经济业务下会计分录的编制。 3、理解账户对应关系的含义,掌握过账及试算平衡的具体操作。第三节 1、掌握账户的平行登记方法。 第四章会计凭证 1、掌握会计凭证的概念和种类。 2、理解原始凭证的分类。 3、掌握记账凭证的种类、填制及审核方法。 第五章会计账簿 1、理解会计账簿的各种类别。 2、掌握日记账、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方法。 3、掌握对账与结账的方法。 4、掌握错账的更正方法。 第六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第一节 1、掌握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

装饰材料与构造教学大纲汇总

《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 学时/学分: 先修课程:《建筑装饰设计》、《家具与陈设》、《画法几何与建筑识图》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和室内设计 开课系或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环境艺术和室内设计专业的一门工程技术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介绍有关建筑装饰材料的选择和应用。阐述建筑物各部位的装饰特点及施工方法,具有综合性、实用性的特点。是从事室内装饰设计与环境艺术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学习掌握的课程。 2.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初步了解目前经常采用的各种装饰材料的基本性能、规格及它们的构造节点和搭接方法,使学生获得建筑装修构造方面的基本知识及设计手法,掌握装饰材料在设计中合理选用;通过实训课程的训练(包括对材料的接触及施工现场的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建筑装饰构造节点,并最终绘制出有水准的装修施工图纸。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对课程教学环节的要求(包括理论课时;课堂实践、实验、上机课时;课堂实践课时的具体安排意见;成绩考核形式等)基本知识部分要求学生了解,常用材料的特性、规格、分类、使用条件等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装饰材料选用原则、依据、与装饰设计的关系等内容要求学生掌握。主要地面、墙面、顶棚的装饰构造要求掌握。并通过讨论、项目案例、现场教学等 1 实训方法,让学生掌握绘制准确装饰施工图。成绩考核形式为平时考核占20%,期未考试占80%。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建筑装饰材料概述 第二章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性质、物理性质:材料的密度;※材料的亲水性与憎水性;※材料的吸水性与吸湿性;材料的耐水性。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 材料的强度、弹性与塑性、脆性与韧性等。材料的加工性能。 第三章常见建筑装饰材料:塑料、纤维织品、※木质装饰材料种类、特性、用途、选用、装饰方法。 建筑装饰石材:※天然大理石、天然花岗石的特点及用途,分类等级和命名, 质量技术要求。人造石材的特点及用途。 建筑装饰陶瓷:※陶瓷材料的分类、外墙、内墙、面砖特点和用途;面砖的

《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大纲

基础会计实训 教 学 大 纲 海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基础会计实训》是学生学习完专业基础课《基础会计》后开设的一门实训课程。为了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我们开设了这门实训课程,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掌握会计书写规则、凭证的填制、审核、建账、记账、更正错账、凭证装订、科目汇总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技能和方法,通过经济业务实例的训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上岗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基础会计实训》是财务管理、投资与理财专业的专业技术课。全书将会计的基本技能融入十二个实训中,通过操作训练后,使学生掌握数字的书写、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建账、记账、更正错账、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了解实际中的业务处理流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上岗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及内容提要 技能训练一基础书写训练 (一)教学要求 掌握阿拉伯数字、汉字大写数字、大小写金额的标准书写,做到书写 规范、清晰、流畅 (二)内容提要

1、阿拉伯数字的书写。 2、汉字大写数字的书写。 3、大小写金额的书写。 (三)重点、难点 重大小写金额的书写。 技能训练二原始凭证的填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原始凭证的种类,基本内容及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 2、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 (二)内容提要 1、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2、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 3、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 (三)重点、难点 1、重点: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 2、难点: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增值税发票的填写。 技能训练三原始凭证的审核 (一)教学要求掌握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和正确性的审核。(二)内容提要1、对原始凭证所记载的经济业务在内容上进行审核。2、对

理论力学B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B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它是各门力学及后续课程的基础,又可直接应用于许多工程实际问题。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及其研究方法,为学习有关的后续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课程内容: (一)绪论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学习理论力学的目的;理论力学的研究方法;力学发展史简史。 (二)静力学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力的基本性质;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摩擦;空间力系和重心。 (三)运动学点的运动;刚体基本运动;点的合成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 (四)动力学动力学基本概念和定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动力学普遍定理;动静法。总要求:对质点、质

点系和刚体的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规律有较系统的了解。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及其应用。各部分要求: (一)静力学以平面力系为重点。 1、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的性质,对简单的物体系统能熟练地取分离体并画出受力图。 2、掌握力、力矩和力偶等基本概念及其性质,能熟练地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 3、掌握各类平面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会计算主矢和主矩。掌握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能熟练应用各种形式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4、掌握滑动摩擦的概念和摩擦力的特征,会求解滑动摩擦时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了解滚动摩擦概念。 5、了解空间力系的简化结果及其平衡方程的应用。 6、会通过计算和查表求出简单几何形状的物体(包括组合体)的重心。 (二)运动学 1、掌握描述点的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弧坐标法,会求点的运动轨迹,并能熟练地求解与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有关的问题。 2、掌握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能熟练地求解与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刚体内各点的速度与加速度有关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64学时)09-10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开实验2个) Theoretical Mechanics 学时:64 学分: 3 层次:本科适用专业:机械设计、机电、汽车服务类等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理论力学》是工科大学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既是各门后续力学课程的理论基础,又是一门具有完整体系并继续发展着的独立的学科,而且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为学习后续课程和有关的科学技术打好基础。 结合本课程的特点,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包括推理、分析、综合等能力)、表达能力(包括运用文字和图象等的能力)、计算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一些简单工程实物抽象为力学模型,进行数学描述,应用力学原理求解)得到训练与提高。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第一篇:静力学(20学时) 基本要求:熟悉力、力矩和力偶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熟练地计算力的投影,力对点之矩和力对轴之矩。熟悉各种常见约束的性质,能熟练地取分离体并画出受力图。 掌握各种类型力系的简化方法,熟悉简化结果,能熟练地计算主矢和主矩。 能应用平衡条件和各种类型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和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对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问题,能熟练地选取分离体和应用各种形式的平衡方程求解,掌握求解简单桁架、组合桁架内力的节点法和截面法。掌握计算物体重心的各种方法。理解滑动摩擦、摩擦力的概念,能求解考虑摩擦时简单的物体系统平衡问题。了解滚动摩擦的概念、超静定问题概念。 第二篇:运动学(22学时)

《观赏植物栽培学》教学大纲汇总

《观赏植物栽培学》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适用于三年制高职应用生物技术专业) 一、课程的任务 《观赏植物栽培学》是根据我国花卉业迅速发展而专业人才缺乏的实际,为生物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课。它是以现代生物学、生理学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花卉的分类、生物学特性、繁殖方法、栽培管理及其应用的一门专业课。观赏植物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识别花卉的主要种类;掌握其生物学特性及其生长发育相关的基本理论;掌握常见花卉的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技术,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时间分配表 (一)理论教学

(二)教学实习 花卉教学实习1周。包括花卉分类、花卉育苗、设施栽培管理及花卉栽培基本技能训练。 三、课程内容 课题一花卉的分类 教学目的 学习花卉的分类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在识别和掌握花卉特征、特性基础上,科学地应用花卉布置园林绿地和美化环境。 教学内容 花卉的植物性状特征分类法;植物生态习性分类法;自然分类、经济用途、观赏部位、园林用途分类。 实践教学 花卉的分类。 教学建议 运用花株、球根等实物,边观察边讲解分类,达到深入地掌握分类知识的目的。 课题二花卉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花卉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了解各类花卉的生育特点,掌握各种花卉的花芽分化时期和规律,为花卉栽培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教学内容 花卉的个体发育:花卉的生命周期,花卉生长年周期,光周期学说,激素平衡学说,阶段发育理论。 花卉分化与环境:花卉分化的诱导因素,花芽分化的类型。 花卉与环境:花朵开放条件,开花的时间节奏

教学建议 1、本章内容是掌握花卉生长、开花习性和栽培技术的基础理论,重点必须阐述清楚。结合实际讲清花卉栽培季节性、地区性的特点。 2、使学生明确只有满足花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才能使花株正常地生长发育。启迪学生若能控制环境条件,则能促进或抑制花卉的生长、开花。 课题三花卉栽培设施 教学目的 了解花卉的地栽、盆栽和温室栽培,需要相应的条件和设备,由于花卉有着多种生态型,因此,所需设备也不尽相同。 教学内容 花卉的栽培方式:地栽、盆栽、温室栽培; 栽培设施:温室、塑料大棚、荫棚、灌溉设施、加温设施 花卉栽培设施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实践教学 温室的观测(选开)。 课题四花卉的繁殖 教学目的 了解花卉的繁殖方法,掌握花卉繁殖技术和生产技能,为从事花卉生产经营,品种及种质资源保留,进行选种、育种等活动服务。 教学内容 有性繁殖:种子采收、种子的寿命与贮藏、播种时期及方法。 无性繁殖:分株、吸芽、珠芽及零余子、走茎、根茎、球茎、鳞茎、块茎、块根、葡萄茎繁殖。 扦插繁殖:扦插的方法与时期、扦插生根的环境条件、促进插穗生根的方法。

《基础会计学》教学大纲

《基础会计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64 学分:4 适用对象:市场营销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基础会计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开设该课程的任务是为后续专业课程,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打下必不可少的基础。 !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系统学习,学生能够基本掌握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掌握进行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3.熟悉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 4.了解会计工作的组织和主要的会计核算形式。 (二)能力目标 本课程要加强实践教学,通过模拟实验操作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认识,培养学生掌握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 -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一)总论 1.教学内容 第一节会计的含义、职能和目标 一、会计的含义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三、会计的目标

第二节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一、会计对象 二、会计要素 > 第三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2.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重点掌握会计的含义和基本职能,掌握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恒等式,理解会计的目标和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与一般原则。 3.作业建议 布置与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恒等式相关的作业。 (二)会计要素 1.教学内容 ( 第一节会计处理方法概述 第二节会计确认* 一、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 二、会计确认的标准 三、会计要素的确认 第三节会计计量 一、会计计量和会计确认* 二、会计计量单位 — 三、会计计量基础 四、会计计量单位和计量基础的组合 2.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说明会计处理方法包括的内容及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的含义和标准,了解会计记录的各种方法,理解会计循环的基本程序。 3.作业建议 布置与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的含义和标准相关的作业。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1.课程编码: 2.课程类别:学士学位核心课程 3.学时:64学时 4.教学目的、意义、任务: 理论力学是普通物理力学的延续课程,又是学生首先接触到的第一门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宏观机械运动的规律有一较全面系统的认识,能掌握处理力学问题的一般方法,为后续理论课程的学习打坚实的基础。并培养学生一定的抽象思维与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为今后独立学习创造条件。在理论力学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5.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互动式、讲解式、结合仪器及实例进行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并能结合实际,解决力学相关问题。 6.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在教学中,注重定理的理论推导。 (2)强化知识的应用,灵活运用数学分析方法解决力学问题。 7.考核方式:闭卷 8.考核标准与比例: 课程考核采用闭卷形式,平时占1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70%。 9.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高高等数学;力学 后续课程:电动力学;量子力学 二、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2学时)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宏观机械运动的规律有一较全面系统的认识,能掌握处理力学问题的一般方法,为后续理论课程的学习打坚实的基础。并培

养学生一定的抽象思维与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为今后独立学习创造条件。在理论力学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介绍主要参考书和参考文献,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组织和安排,并提出基本学习要求。 (二)教学内容 1.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 2.理论力学的基本特点及研究方法 3.理论力学的地位与作用 4.理论力学的形成与发展 5.主要参考书和参考文献 6.教学要求 第一章质点力学(16学时) (一)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内容学生在普物中部分接触过,应在普物力学的基础上加深、提高、使其系统化,但应避免过多的重复。 教学内容: 1.1运动的描述方法 1.2速度、加速度的分量表示 1.3牛顿运动定律 1.4运动微分方程 1.5质点动力学基本定理与守恒律. 1.6质点在有心力场的运动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速度、加速度在各种坐标系中的分量表示;三个基本定理的推导过程。 难点:有心力场中的运动问题。 第二章质点组力学(12学时)

数字媒体技术教学大纲汇总(最终版)

四川师范大学数字媒体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大纲

目录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3) 《数字媒体技术导论》教学大纲 (5) 《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教学大纲 (8) 《多媒体画面艺术》教学大纲 (1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13) 《游戏架构设计》教学大纲 (16) 《媒体制作软件》教学大纲 (19) 《3D图形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22) 《三维造型与动画技术》教学大纲 (25) 《计算机图形学》教学大纲 (28) 《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大纲 (31) 《游戏开发》教学大纲 (34) 《动画设计》教学大纲 (37) 《影视制作与合成》教学大纲 (40) 《多媒体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 (43) 《网络应用技术》教学大纲 (46) 《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教学大纲 (49) 《数字视音频处理》教学大纲 (52) 《实时虚拟现实技术》教学大纲 (54) 《高级图形技术》教学大纲 (56) 《仿真设计与开发》教学大纲 (58) 《数字艺术创意与脚本写作》教学大纲 (60) 《交互动画设计》教学大纲 (63) 《水墨动画制作基础》教学大纲 (65) 《二维游戏制作》教学大纲 (67) 《人机交互技术》教学大纲 (69) 《Windows游戏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72) 《多媒体数据库设计》教学大纲 (75) 《多点触控开发》教学大纲 (78) 《三维渲染技术》教学大纲 (81) 《游戏引擎设计》教学大纲 (84) 《基于GPU的绘制》教学大纲 (87) 《虚拟现实与系统仿真》教学大纲 (90) 《三维仿真技术》教学大纲 (92) 《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大纲 (94) 《web3D技术》教学大纲 (96) 《虚拟场景制作与演示》教学大纲 (99) 《数字交互设计》教学大纲 (101) 《图形引擎设计》教学大纲 (104) 《计算机视觉》教学大纲 (10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