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轼陆游 名人养生用单方

苏轼陆游 名人养生用单方

苏轼陆游 名人养生用单方
苏轼陆游 名人养生用单方

苏轼陆游名人养生用单方

作者:日期2009-8-10 10:22:28 浏览:28

苏轼与芡实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虽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他六十高龄后仍红光满面,身体健壮,精神矍铄,才思敏捷,这与他学习中医药、研究养生之道有关。他除同沈括合编了《苏沈良方》外,还自著了一本《东坡养生集》。他的养生之道中有一条是吃芡实。每天不限时间取熟芡实1粒放口中细嚼,待唾液满口时慢慢咽下,每天吃20~30粒,长年不断。芡实食药两用,《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中医认为它有补中益气、健脾助胃、固肾涩精、滋养强身等功用。《金峨山房药录》中有诗充分说明芡实(又名鸡头米)粥的养生保健功效:“焕发容光精气壮,粥香食进思飞扬。金风玉露鸡头熟,万里行吟妙趣长。”苏辙与茯苓苏轼的弟弟苏辙不但是“三苏”之一,在文坛上也占一席之地,而且与其兄一样,也潜心研究中医药及养生之道。据说苏辙自幼体弱多病,加之勤奋读书用脑过度,因而病魔缠身经久不愈。直至32岁,他开始服食茯苓,坚持1年,顽疾竟获痊愈,此后服食不断,也得享高寿。唐宋时代,人们服食茯苓相沿成风,诗句吟和之中常见,如宋代文人黄庭坚有诗咏茯苓:“汤泛水瓷一生春,长松林下得灵根。吉祥老子亲拈出,个个教成百岁人。”至清代,服茯苓之风更盛,慈禧太后也爱吃茯苓饼,她到晚年仍容颜不衰,与此不无关系。名

著《红楼梦》中有用茯苓和人奶做茯苓霜的记述。当时皇宫内和富贵人家,每天早晨吃一盅作为补品。梁代医学家陶弘景称茯苓“通神而致灵,和魄而练魂,利窍而益肌,厚肠而开心,调营而理卫,上品仙药也。”可见,茯苓的养生保健功用,早被人们认识了。现在,茯苓饼作为北京的御膳特产之一,为中外游客的必购之物。

陆游与枸杞宋朝诗人陆游爱用枸杞子泡茶或做羹汤吃,晚年视力仍佳,依然读书、写诗不辍。曾有“雪霁茅堂钟馨清,晨斋枸杞一杯羹”的诗句描述。唐代诗人陆龟蒙在家前屋后广种枸杞与菊花,一为观赏,二作食养,曾写下一篇清新隽秀的《杞菊赋》。唐代另一位诗人刘禹锡也有诗赞枸杞曰:“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上品功同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苏东坡也喜爱在庭院中种植枸杞,自己服食及宴请宾客,有《小圃枸杞》诗为证:“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大将玄吾鬓,小则饷吾客。“孙思邈、葛洪、陶弘景及孟冼等也常食枸杞,都成为医林寿星。唐代宰相房玄龄、杜如晦因政务操劳而致体衰多病,后遵医嘱服食枸杞得以康复,并都获享高寿。民间也流传有“要想眼睛亮,常喝枸杞汤”的俗语。《神经本草经》称它“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太平圣惠方》中有“服用枸杞长生不老”之说。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枸杞子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与多种药理成分,具有保护心、肝、肾、大脑,调节神经,增强免疫功能,改善动脉硬化程度,延缓细胞衰老进度及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等多种作用。国外药理专家称枸杞中所含的“维生素X”为“驻颜维生素”,又称作“祛老圣药”。有枸杞之

乡美名的宁夏地区对枸杞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枸杞罐头、枸杞晶、枸杞酒、枸杞茶等系列产品已应运而生,深受国内外顾客的青睐。叶橘泉与决明子江苏名老中医叶橘泉在省委为他庆祝90华诞之际,把刚编著的养生心得———《老人保健要点》一书赠给与会人员,书中有一条养生体验:常饮决明子茶,能有效防治高血压、血管硬化和便秘。无独有偶,辽宁名老中医彭静山也说,他常饮决明子茶,年过七旬,血压正常,大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1充足处不戴老花镜可阅书报。《神农本草经》将此药列为上品。《广群芳谱》中载:“决明子作茶食,助肝益精,治目中诸病。”《江西草药》介绍:“决明子炒黄,水煎代茶饮,治高血压。”据说古时有一文人,常饮决明子茶,至晚年体健无病,尤其目力甚佳。曾赋诗曰:“愚翁八十目不瞑,日书蝇头夜点星。并非生得好眼力,只缘长年食决明。”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决明子所含成分对视神经有保护作用,并能降血压和降胆固醇。颜之推与槐角南北朝著名学者颜之推非常关注养生保健,著有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家教名著《颜氏家训》。书中辟“养生篇”一章专讲养生之道,并把槐实(即槐角)推介给人们,还用“庾肩吾常服槐实,年七十余,发须犹黑”的实例,来说明服食槐实可使人耳聪目明,乌须黑发,养颜抗衰。《神农本草经》列之为上品,称:“久服明目、益气,头不白,延年。”明代著名医学家缪希雍说:“槐实为凉血要品,能除一切热,清一切火,散一切结。”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槐实含黄酮类和异黄酮类化合物,尤以芸香甙的含

量最高,能降低血管壁的渗透性,促进血液凝固,能清热祛火,凉血止血,治肛肠痔病出血效果甚佳,还可降低血压,与其他降压药同用,能增强降压功用。高血压患者并发便血、尿血、鼻出血最适用。近年来有资料称槐实有抗癌作用,具有发展前景。

陆游生平简介

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陆游 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六年(公元1179年)秋,陆游从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改任朝请郎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十二月到抚州任所。他一方面用大量精力处理因茶盐官卖后,茶盐户破产,被迫采取私贩和闹事进行反抗而引发的各种纠纷和诉讼;另一方面上书朝廷,主张严惩不法官吏向茶盐户收纳高额茶盐税,趁机大量搜括民脂民膏的行为。 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春,抚州大旱。五月大雨,山洪暴发,淹没大片田地和村庄,洪水冲到抚州城门口,百姓饥困潦倒。陆游密切注视灾情发展,写下“嘉禾如焚稗草青,沉忧耿耿欲忘生。钧天九奏箫韶乐,未抵虚檐泻雨声”诗句,同时上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在未征得南宋政府同意前,他先拨义仓粮至灾区赈济,使灾民免于饥饿之苦,然后奏请拨粮和给江西地方官下令发粮,并到崇仁、丰城、高安等地视察灾情。这一举措有损朝廷利益,十一月,被召返京待命。行前,从宦游四方所搜集到的100多个药方中,精选成《陆氏续集验方》,刻印成书,留给江西人民,表达他的为民之心。途中又遭给事中赵汝遇所劾,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 陆游在家闲居6年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以朝请大夫知严州(今浙江建德县梅城镇)。官至宝谟阁待制、晋封渭南伯,后被劾去封号。又以“擅权”之罪罢其官职还乡。 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次年(公元1189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与世长辞。 陆游有七子一女。根据《陆游年谱》记载:长子陆子虞、次子陆子龙、三子陆子修、四子陆子坦、五子陆子约、六子陆子布、七子是陆子聿(《冬夜读书示子聿》)。孙子有陆元廷,(闻宋军兵败崖山忧愤而死)曾孙有陆传义,(崖山兵败后绝食而亡)玄孙有陆天骐(在崖山战斗中不屈于元,投海自尽)。陆游最终没有看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那一幕。

程丽敏浅谈中医情志养生

浅谈中医情志养生 程丽敏急诊科 【摘要】目的调神摄生,首贵静养,有利于防病去疾、促进,有利于抗衰防老、益寿延年,情志养生在康复中的运用。方法综合运用各种调神的方法,保持心身处于健康的状态.通过情志护理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以及结合临床应用举例达到中医养生的作用. 结果根据中医养生实施心理护理后病人情绪的稳定,对治疗护理合作,满意度提高。结论情志养生的意义在当下尤为重要,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大,人们不仅需要维护生理方面的健康状态,还需要注重在情绪心理方面养生.中医学重视“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情志因素在现代社会病因中的地位逐渐增高,情志养生的意义日渐重要。 【关键词】养生;情志;健康 1.情志护理的含义及理论基础 所谓情志护理: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态度、行为及气质等影响和改善患者的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和护理,促进疾病早日康复目的。中医学认为:人的精神与情绪活动与人体身心健康和疾病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不仅仅是人的生理需要,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能影响整个机体功能的协调平衡。如果经常处于情绪异常,甚至精神刺激,可使人的气机逆乱、气血失调而发病;情绪的刺激还可使机体正气内虚,招致外邪而发病;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则气机畅调、气血平和,有利于身心健康和疾病的恢复。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是这个道理。 2.情志致病的特点 《医学正传》指出:“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之为七情。七情通于五脏:喜通心、怒通肝、悲通肺、忧思通脾、恐通肾、惊通心肝。故七情太过,则伤五脏.......”。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情感反映,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精神刺激,超过了人体正常生活范围,使人体气机发生紊乱,脏腑气血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惊则气乱”。怒则气上,愤怒过度可使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故临床可气逆,

情志与养生浅析

情志与养生浅析 李峰*,姜铭*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对养生的关注度逐日增高,社会医学模式的改变,对于日常养生的各种论述纷繁复杂,但最重要的养神调志仍未引起重视,心身疾病的日趋增多也为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本文强调养神调志,注重情志养生,期为养生者带来帮助。 关键词:情志;养生;情绪;心理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工作方式,加重了人们心理负荷,使人类心身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当前发达国家心身疾病的发病率已占到疾病谱的80%,我国大城市中心身疾病的发病率己占约40%。当前医学模式己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心理社会因素和情绪紧张刺激对人的精神和躯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强烈,国内外与心理、环境相关的心身疾病和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已越居感染性疾病之上。世界卫生组织曾预测提示:21世纪将是心理障碍疾病多发的时期。[1] 各种资料表明情志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机体健康,这为中医心理治疗的兴起提供了时代背景。需要是最大的动力,时代迫切要求解决当前困惑人们的精神压力,非药物情志疗法调理人体气血阴阳,改善不良心态、和谐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无疑正好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1. 情志的概念 情志学说是中医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情志是指“七情”、“五志”,七情包括喜、怒、忧、思、恐、悲、惊;五志指喜、怒、思、忧、恐。明·张介宾云:“世有所谓七情者,即本经之五志。”(《类经·疾病类二十六》) 在一般情况下,情志属于正常的心理活动,是人体脏腑机能的正常体现,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说:“有喜有怒,有忧有丧,有泽有燥,此象之常也。”《素问·天元纪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强调了精神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的功能活动。只有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人体本身的正常承受范围,才能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成为情志致病因素,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按照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情志非情绪也非认识,似乎“情志”一词混淆了情绪与认识的界限。但从现代心理学整合趋势的精神来理解情志,情志中既含情感(情绪)的成分,又含认识活动成分,“情志”是以情感(情绪)为主体,兼顾认识、意志过程的多维结构的心理现象,是三大心理过程有机联系的整合体。情志包括心理学中的情感、情绪反应,其中思则属于人的认知活动,与现代情绪心理学相比较,七情学说中的情是在强调整体、兼顾形神的基础上对情绪的总体把握,在七情中列入思,更是把认识过程中的理性认识-思维纳入在其中,情志一词更能

中国古代历史10大人物列表

中国古代历史10大人物列表 一、十大明君 千古一帝---秦始皇布衣皇上---刘邦盛世明君---李世民风流女皇---武则天士兵皇帝---赵匡胤大明太祖---朱元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开创盛世---康熙一代明君---雍正风流倜傥---乾隆 二、十大后妃 野鸟皇后---吕雉挽歌圣手---王政君魂断金城---贾南风太和改制---冯氏独孤奇妒---伽罗乱世惊鸿---张氏铁马红颜---萧燕燕垂帘风流---刘娥草原之花---布木布泰铁血太后---慈禧 三、十大奸臣 谮忠祸吴---伯喜朝廷叛逆---刘濞弑君跋扈---尔朱荣盛唐大奸---杨国忠三起三落---蔡京一代国贼---张邦昌生财有道---阿合马马屁天王---严嵩跋扈第一---鳌拜第一贪官---和绅

四、十大阴谋家 伪忠伪孝---王莽豪强独夫---董卓 虚伪狡诈---司马昭口蜜腹剑---李林甫外憨内奸---安禄山反复无常---朱温 汉奸鼻祖---秦桧湖上平章---贾似道红颜一怒---吴三桂窃国大盗---袁世凯 五、十大才女 史笔千秋---班昭名垂千古---蔡文姬凤仪高迈---谢道韫雁过留声---薛涛 道观哀艳---鱼玄机出水芙蓉---花蕊夫人词国俊杰---李清照断肠英女---朱淑真纺织大师---黄道婆巾帼英雄---秋瑾 六、十大宰相 直钩垂钓--------姜尚成就霸业---管仲 芝过昭著---李斯开国丞相---萧何 权术之王---曹操千古名相---诸葛亮知人善任---狄仁杰佐定天下---赵普 北国卧龙---耶律楚材独裁良相---张居正

七、十大商人 富甲陶朱---范蠡营国巨商---吕不韦官商大鳄---桑弘羊实业巨子---张骞商界巨擘---盛宣怀第一商人---胡雪岩火柴大王---刘鸿生家族首富---孔祥熙地产大王---徐润双栖勇士---章乃器 八、十大名臣 天下归心---周公改革斗士---商鞅流芳千古---房玄龄千秋镜鉴---魏征改革大师---王安石治国奇才---刘晏第一清官---于成龙扶棺谏君---海瑞千古完人---曾国藩千秋功罪---李鸿章 九、十大昏君 暴虐之君---商纣王亡国之君---胡亥傀儡皇帝---汉献帝白痴皇帝---司马衷名义皇帝---唐高宗苦难皇帝---明思宗儿皇帝----石敬瑭杀兄弑父---隋炀帝异国囚徒---宋徵宗淫君之首---明武宗

中医养生学之情志养生

中医养生学之情志养生 班级:09护理10班 姓名:张春良 学号:09405626

中医养生之情志养生 【摘要】中国传统养生中的养生既保健之意,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从远古至今,人们追求健康长寿,而在生活与劳动中,人们逐渐认识了生命活动的规律,掌握和完善了人类保健延年的理论和方法,其方法和理论便称为“养生之道”。 养生是关乎我们生存发展的重要事情,可身边的包括自己在内往往忽视了养生的重要性,通过对《中医养生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在老师知识渊博,风趣幽默的环境下,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关乎人类养生的知识。 中医传统养生就是采用传统中医的手段和方法保养自己的身体,减少疾病,保持健康,延年益寿的效果。其理论丰富而耐人寻味,就我所知有3大点:(一)形神兼具,重在养神:(二)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三)虚静养神,修身养性。 对于第一点“形神兼具,重在养神”,传统养生学认为形指形体,包括人体的皮肉、筋骨、脉络、脏腑及精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外壳:神指精神,包括精神、意志、思维,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内在主宰。形神兼顾就是要形神共养,但并非放在同一位置,古人觉得神应先养再以养神调节整个形体。如《黄帝内经》:“精神内守,病安何来?”由此可见形神兼具,重在养神是中国养生之道的一大特点。 而第二点“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中提到的自然指的是气所产生的万物,人处天地之间,属于万物之灵秀遵循气既自然的法则,所以人像健康长寿就应顺应自然至于“无为而治”此乃老子的话,“无为”是顺应的同义与补充。老子认为万物应循其规律而行,不应强加干预,“无为而治”就是要顺应自然的变化规律,掌握自然变化规律,达到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境界。 第三点“虚静养神,修身养性”。所谓虚静就是人的心态对万物保持淡泊宁静的态度。而虚静养神就是要有淡薄之心,顺应自然追求养生。修身养性是指要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正确对待世俗间的名利物欲等可左右静心的东西,最终得以实践养生之道。 传统中医养生方法众多,有精神养生法、运动养生法、饮食养生法、娱乐养生法、药物养生法、因时养生法、按摩养生法等。我所推崇的养生法就是其中的精神养生法。精神养生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符合古代所说的养身必先养神的说法,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传统医学养生法的一大特有方法和理论。 精神养生,就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济生活等方法,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高度统一,提高健康水平。 对于精神养生法,调养情志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首要的一点。情志实际上指的是人的精神心理状态,调养情志就要做到保持精神怡悦、心里健康的态度。调养情志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为少私二为敛思。少私是要求我们要减少私心杂念,减少对世俗名利的欲望,使心常处于平淡无欲的状态。这就要求我们要明确私欲的坏处,要懂得知足常乐,不要总与他人攀比,尽力了就好,使自己能够对生活产生满足感。其次是要正视个人得失,不可因利欲蒙蔽了自己,迷失清明之心。敛思是指专心致志,古人说了神贵凝而恶乱,思贵敛而恶散。只有这两者结合,精神系统才能在外界影响下仍保持于最佳状态。 涵养道德是精神养生法的又一方面。良好的道德健康心理的必备条件和重要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及事件表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及事件 旧、新石器时代: 前100万年前后:正值古史传说中的燧人氏时代。 前10万年前后:正值传说中的伏羲时代。 前7千年前后:正值传说中的神农时代。 前2700年前后:传说轩辕战炎帝,败蚩尤,而后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前2700年前后:传说史官仓颉造文字。 前2100年前后:传说大禹治水,禹之子启得帝位,开始 “家天下“。 夏、商、西周: 前1900年前后:太康失国,后羿代夏。 前1600年前后:自契到汤八迁,居于毫。 前1300年前后:盘庾迁殷。 前1100年前后:周文王被拘于羑,演周易,成六十四卦。 前1046年:牧野之战,武王克商。 前841年;国人暴动,逐厉王,周召共和。 春秋战国: 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称东周。 前679年:齐桓公称霸。 前498年:孔子在鲁国遭冷遇后,周游列国。 前494年:吴越之战,越败,越王勾践向吴称臣。 前445年: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 前382年:吴起为楚令伊,变法,楚强。 前350年:商鞅颁布第二次变法令,开阡陌封疆。 前339-前278年:屈原作《离骚》、《天问》、《九歌》。 前307年:赵武灵王进行军事变革,胡服骑射。 前270年:魏人范雎入秦为客卿,献“远交近攻”之策。 秦: 前221年:秦灭齐,天下统一,秦王嬴政定称号为“皇帝”,称“始皇帝”。前210年:秦始皇死,其子胡亥即位,是为二世。 前209年:成胜、吴广起义反秦。 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大败秦军,刘邦入关中,秦亡。 西汉: 前202年:楚汉之争以项羽兵败自杀告终,刘邦即位,是为汉高祖。 前186年:张良卒。 前150年前后:董仲书强调天人感应学说。 前138-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 前119年前后:汉武帝颁布新的耕作方法——代田法。 前90年:司马迁卒,其所著《史记》名垂青史。 西汉末年:“再受命”之说风靡一时,公元8年王莽代汉。 东汉: 25年:刘秀称帝,是为光武帝。

陆游的作品简介

陆游的作品简介 陆游 字务关,号放翁,是南朝的著名诗人。他的一生写过很多诗词 作品,我们都是从小背诵着他的诗词长大的。 首先, 陆游是一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这也是谈到陆游是什么诗人常人立 刻会想到的一点。陆游逝去后,留下了很多他的诗词著作,一共有 9300 多首, 是中国史上存诗量多的诗人。 而他的很多诗词作品都是表达了他对于抗金杀敌和 收复中原的伟大报复。比如说《示儿》、《浪淘沙》、《长相思》等等作品,语 句都其悲壮和豪迈, 生动形象的体现了他对穷苦人民的怜惜和敌人的仇恨, 洋溢 着他内心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其次,陆游还是一名重感情,专一的诗人。陆游二十岁的时候不顾母亲的极 力反对与唐琬结婚了。婚后,陆游母亲一直处处针对唐琬,最终,唐琬和陆游被 母亲强行拆散, 陆游伤心不已, 悲痛欲绝。 陆游和唐琬离异后, 陆游便写下了 《钗 头凤》、《沈园》等诗词来追忆和唐琬在一起的这段美好的时光。 最后,陆游也是一名谦逊,卓越的诗人。陆游会经常看一些其他诗人写的作 品,他善于去学习其他诗人的作诗风格和精华部分。因此,他诗词作品才会有如 此大的成就。比如说他的有些诗词是和李白 的作诗风格有些类似,所以被诗人称为“小李白”,以及和杜甫 同被世人称为“诗圣”等等,这些称号都是对于陆游诗词作品的肯定。 陆游《示儿》赏析 纵观陆游的一生, 爱国主义情感已经贯穿了陆游的一生, 即使到了人生的最 后陆游依旧还是记挂着国家,在病重将死的时候写下了这首绝笔诗。 全诗的第一句“死去元知万事空”是陆游自知自己命不久矣, 想到死了人本 来应该是无牵无挂的,但是马上话锋一转,下一句立刻就说,但是现在死还有一 点遗憾的就是还没能看到国家的统一, 失落的国土还没能收复, 所以心中还是饱 含着悲伤。悲伤的氛围还没有持续多久,陆游马上就转悲愤为激昂,陆游深信总 有一天南宋能够打回去, 将失去的土地收复回来, 所以在最后一句告诫自己的儿 子,虽然自己已经是看不到祖国一统的时候了,但是如果有一天国家一统,一定 要把这个好消息在家祭的时候告诉自己。

情志养生的基本方法

情志养生的基本方法 1.培养幽默的情趣 伟大导师列宁曾说过:“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优越感的表现。幽默轻松,表达了 人类征服忧患和困难的能力,它是一种解脱,是对生活居高临下的“轻松”审视。一个浑身洋溢着幽默的人,必定是一个乐天派。人 们在现实生活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矛盾,若以幽默对待必会 增添无穷妙趣。有这样一个以幽默巧避“家庭战争”的故事。古希 腊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妻子,是一位脾气暴躁的人。有一天,哲 学家正和他的一群学生谈论学术问题,他妻子突然跑来,不由分说 大骂一通,接着又提起装满氷的水桶猛地一浇,把苏格拉底全身都 浇透了。学生们以为老师一定会大怒,然而出乎意料,他只笑了笑,风趣地说道:“我知道,响雷过去,一定会下雨的。”大家听了, 不禁哈哈大笑,他妻子也害羞地退了出去。 这种以幽默来处理家庭矛盾的方式,即使对方把弦绷得很紧,也会缓和下来,做出热情的反应。医学研究表明,幽默是一种积极的 心理预防形式,善用幽默的人最健康,因为幽默能使人心情舒畅, 能够调节人体神经中枢,有利于排泄积郁,解除疲劳和烦恼。所以,经常生活在幽默风趣的气氛中,脸上就会经常显现出健康轻松的微笑。 2.别让自己寂寞无聊 当一个人寂寞无聊的时候,最容易陷入一种忧烦的氛围之中,这时最好不要独处于寂寞之中,应该主动地多接近一些乐观、通达的 朋友,远离寂寞。接近待人诚恳、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朋友,无 形之中会使你变得豁达开朗,忘却忧愁,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创造 生活的潜在能力。 孤独和孤僻会给人带来精神上的空虚和痛苦,必然会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使神经一体液的调节失去平衡,免疫系统的

中国历代名人绰号

先秦时期 黄帝——华夏始祖 大禹——开启新天的治水英雄 周武王——建立八百天下 周公旦——礼仪之邦的建制人 管仲——中国最早的经济改革家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万世师表的至圣先师 孙武——百世兵家之祖 公输般——中国土木工匠的祖师 墨子——主张兼爱的哲学家 扁鹊——春秋神医 孟子——吾善养吾浩然正气 庄子——万世逍遥 商鞅——锐意变法的政治家 屈原——伟大的爱国诗人 韩非子——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李冰——卓越的水利专家 秦汉时期

秦始皇赢政——千古第一帝 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汉高祖刘邦——大汉王朝的缔造者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韩信——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盛世主 董仲舒——创立三纲五常的伦理学家司马相如——琴台绝调 张骞——沟通西域的探险家 李广——不叫胡马度阴山 霍去病——马踏匈奴 司马迁——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王昭君——汉匈和平使者 王莽——复古改制的篡权者 刘秀——中兴大汉的伟大政治家 王充——伟大的唯物思想家 班固——信史照尘寰 班超——投笔从戎,深入虎穴

张衡——东汉文化巨人 蔡伦——造纸术的改进者 张仲景——中华医圣 魏晋南北朝时期 曹操——乱世枭雄 诸葛亮——智慧与忠诚的化身 曹植——才高八斗 华佗——外科鼻祖 马钧——曹魏时期的大发明家 王羲之——中国书圣 陶渊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顾恺之——虎头三绝 祖冲之——通才科学家 北魏孝文帝——伟大的少数民族改革家郦道元——卓越的地理学家 贾思勰——杰出的农学家 隋唐五代时期 杨坚——隋唐盛世的奠基人 李春——著名的桥梁工匠

陆游简介

陆游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感情生活 作者:佚名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琬结为伴侣。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不过,唐琬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以至最后发展到强迫陆游和她离婚。陆游和唐琬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 真相:根据陆游自己在晚年的诗作(《剑南诗稿》卷十四)是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便与唐琬忍痛分离。后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琬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这个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散了。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31岁的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琬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两人互相寒暄了几句。唐婉和丈夫便走了。

即使这时他已与唐琬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琬的感情并没有 完全摆脱。他想到,过去唐琬是自己的爱妻,而今已属他人,好像禁 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离去,这时唐婉命下人送来一壶酒和她亲自做的陆游爱吃的四碟小菜,陆游 看到唐琬这个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行热泪凄不过下,一扬头 喝下了唐琬送来的这杯苦酒。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 首千古绝唱: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在这首词里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对唐琬 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 陆游题词之后,又深情地望了唐琬一眼,便怅不过去。陆游走后,唐琬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将这首《钗头凤》词从头至尾反复看了几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声痛哭起来。回到家中,她愁怨难解,于是也和了一首《钗头凤》词:钗头凤唐琬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琬不久便郁闷愁怨而死。

中医情志养生:内经中的情志养生(精)

内经中的情志养生情志养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涉及情志的生理病理及其运用的内容不胜枚举,其养生学说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 乐观愉悦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愉快,不因物欲影响心情。如能做到“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就可保持形体和心理健康,达到百岁。现实生活中,高寿者大多性格开朗,情绪乐观,而急躁、焦虑、忧郁等性格常是产生疾病的土壤,甚至是早夭的原因。因此,常保持乐观心境,忌心浮气躁是情志养生的第一要务,所谓“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非常符合中医的养生之道。 志闲少欲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少欲、安,才能保证体内真气正常运行,强调志不贪,心知足。“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要做到不为物欲所累,心无妄念,无论人的天赋如何,均符合养生之道。《内经》对“欲”的认识包括物欲和性欲,并描述了放纵性欲所带来的后果,如《素问·痿论》谓:“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指出纵欲太过可造成阳痿、遗精等生殖系统疾病。如果“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则可造成“半百而衰”。 中医学认为性欲应以适度为原则,谓“房中之事,能生人,能煞人,譬如水火,知用者,可以养生,不能用之者,立可尸矣”。 凝神敛思 凝神指精神集中专注,不散乱;敛思是集中精力,从事适度脑力劳动。《内经》强调要在“少欲”基础上“凝神敛思”,做到“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长期保持“精神专直”状态,可达“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的效果。实验证明,钓鱼、气功等清静养神的自我调节方法,能保持

中国历史人物列表

中国历史人物列表 一、十大明君 千古一帝---秦始皇布衣皇上---刘邦 盛世明君---李世民风流女皇---武则天士兵皇帝---赵匡胤大明太祖---朱元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开创盛世---康熙一代明君---雍正风流倜傥---乾隆二、十大科学家 通天知地---张衡医家方祖---张仲景数学泰斗---祖冲之笔注华夏---郦道元长寿药王---孙思邈科学巨星---沈括天文巨子---郭守敬华夏神医---李时珍中西会通---徐光启启蒙先驱---宋应星三、十大思想家 道家鼻祖---老子百世师表---孔子东方亚圣---孟子无神先师---王充心学大师---王守仁传统叛逆---李贽经世匹夫---顾炎武光耀百世---龚自珍放眼世界---魏源维新志士---康有为

四、十大才子 盛世文豪---司马相如诗名天下---谢灵运唐代诗鬼---李贺天才浪子---李商隐百代文宗---刘禹锡一生风流---唐伯虎人间大隐---李渔第一才子---纪晓岚大清奇才---张之洞浪漫诗僧---苏曼殊五、十大文豪 伟大诗人---屈原史家第一---司马迁 才高八斗---曹植冲天大鹏---李白 诗中圣哲---杜甫诗坛领袖---白居易文坛全才---苏轼驰骋疆场---陆游 剧作大师---汤显祖红楼绝唱---曹雪芹 六、中国古代十大名将 (1)田单:战国时齐国将领,后入赵为相,受封平郡君。 (2)廉颇:战国时赵国将领,以英勇善战闻名于诸侯,后任相国,封信平君。 (3)韩信:西汉初军事家,用“陷之死地而后生”之策大破赵军,后又击灭项羽于垓下,被封为楚王。(4)李广:西汉名将,先后与匈奴七十余战,以勇敢善战著称,匈奴称之“飞将军”,数年不敢犯界。

情志养生

情志养生 情志养生所谓情志,即指喜、怒、忧、思、悲、惊、恐等人的七种情绪。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两重性,既能有利于人,也能有害于人。同样,人的情绪、情感的变化,亦有利有弊。正如《养性延命录》所说:“喜怒无常,过之为害。”《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则将喜、怒、忧、思、悲、恐、惊正式列为致病内因。但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起着协调作用,不会致病。七情六欲,人皆有之,情志活动属于人类正常生理现象,是对外界刺激和体内刺激的保护性反应,有益于身心健康。 人的心理活动,中医学将其统称为情志,或叫做情绪,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人体本能的综合反映。合理的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人生中有重要价值,自古以来就被人类所注目。早在春秋战国乃至更早以前,诸子百家就有较精辟的论述。其中《管子》中的《内业》篇,可说是最早论述心理卫生的专篇。内,就是心;业,就是术。内业者,养心之术也。《管子》将善心、定心、全心、大心等作为最理想的心理状态,以这些作为内心修养的标准。具体地说是三点:一是正静,即形体要正,心神要静,如能这样,就有益于身心;二是平正,也就是和平中正的意思,平正的对立面,就是“喜怒忧患”;三是守一,就是说要专心

致志,不受万事万物干扰则能心身安乐。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黄帝内经》,其心理保健思想要比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文集》丰富得多,成熟得多。综观《内经》,无论是对身心疾病的社会心理致病因素,发病机制的认识,还是对身心疾病的诊断和防治,都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并已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如在形神关系方面,《内经》已认识到,形生神而寓神,神能驾御形体,形神统一,才能身心健康,尽享天年,要求人们做到自我控制精神,抵制或摆脱社会不良风气的干扰。此外,对于心理与生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对于个性心理特征的种种分类,对于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地位,对于心理治疗的意义,对于调神摄生的心理卫生等等,《内经》均作了原则性的总结,提出了很多颇有价值的见解,是我们研究情志保健的宝贵资料。 汉代名医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序中畅言养生的重要性,同时责怪和痛斥时医、时人无视养生,是“举世昏迷”,“不惜其命”,只知“竟逐荣势,企踵权豪”,“准名利是务”,实在是“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劝导世人要重生命,固根本,可谓“晓之以理,动之以理”。可见,关于情志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仲景当时已比《内经》作者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国时名医华伦,不畏杀身之祸,以激怒疗法治愈太守笃病的事迹,见于《后汉书》的记载而广为人知。他还“晓养性之术”,重视心理卫生。

中国历史人物小故事【十篇】

中国历史人物小故事【十篇】 导读:本文中国历史人物小故事【十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

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陆游的简介

陆游的简介 陆游 中文名称: 陆游 又名: 陆放翁 性别: 男 生卒年: 1125~1210 国别: 中国 正式发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钗头凤 生平简介 陆游,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父陆佃,徽宗时官至尚书右丞,后被罢知亳州。父陆宰,官朝请大夫,直秘阁。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他诞生和成长的年代,正当宋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女真族)进犯的时候。陆游诞生的第二年,金兵即攻陷宋朝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他随父陆宰向南逃亡,在“经旬不炊”和夜闻金兵马嘶中,历尽艰辛,逃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后又逃归故乡山阴。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群情激昂的抗敌气氛,给童年时代的陆游留下难忘的印象,并受到深刻的

爱国主义教育。他后来曾这样回忆道:“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跋傅给事帖》)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自称“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青年时代曾从江西派诗人曾几学诗,得到不少启发,但他并未受其束缚,又从前代大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等人的诗作中汲取滋养。 封建家庭虽然给陆游以良好的文化熏陶,特别是爱国教育,但也给他带来婚姻上的不幸。他20岁时与唐氏结婚,夫妻感情甚笃,可是母亲却不喜欢唐氏,硬逼著他们夫妻离散。离婚后,陆游非常伤痛,曾在10年后的一次偶然相遇中写了[钗头凤]词以寄深情,此后多次赋诗怀念,直至老年还写了有名的爱情诗《沈园》。 陆游29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应锁厅试,名列第一,但因居于投降派权臣秦桧的孙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于是受到秦桧忌恨,竟在复试时将他除名。秦桧死后,孝宗即位,起初颇有抗金之志,主战派受到重视,陆游方被起用。他积极向朝廷提出许多抗敌复国的军事策略和政治措施。但由于张浚举兵北伐,部下将领不和,再加投降派掣肘,抗战终于受挫。宋朝廷立即动摇,又走上屈服求和的老路;陆游也被加上“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黜还乡。 陆游在故乡山阴镜湖之滨闲居4年,屡次上书求职,最后才于乾道五年(1169)得一个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小官,其时已45岁。他迫于生计,不得不于次

中医药文化与养生

中医药文化与养生 ---情志养生 常笑可养肺 笑不仅使人心情舒畅,还能保持心火不旺,心脏始终处于一种柔和的状态,对肺好处多多。 中医基础理论中明确指出,“喜、怒、思、悲、恐”五志,分别对应心、肝、脾、肺、肾。五种情志适当,对五脏保健十分有益;情志太过,就会损伤到与之相对应的内脏。悲伤情绪容易伤肺,因此,秋冬养肺应该少悲伤,多开心地笑笑。 “五行”之说指出,心属火,肺属金,火克金,故火旺对肺脏不利,心脏有病自然会影响到肺的功能。笑不仅使人心情舒畅,还能保持心火不旺,心脏始终处于一种柔和的状态,对肺好处多多。笑则气缓,紧张的气氛消失了,悲哀的情绪自然也被抑制住了。 经常笑一笑,还能使胸部扩张,肺活量增大。特别是清晨锻炼时,若能开怀大笑,可使肺吸入足量的大自然中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加快血液循环,从而达到脏腑气血调和、情绪稳定的目的。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笑虽可祛病健身,但必须适度,否则会乐极生悲。过分地笑,失常地笑,对心肺都有害,也会伤人气。 调和心情 情志泛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变化,简称七情,它是人们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认为情志是由五脏之气化生的,若情志失调,则容易损伤脏腑气血,影响人体健康。历代养生家非常重视情志与人体健康,主张调和七情,延年益寿。 a.和喜怒

喜怒之情人皆有之,古人认为喜贵于调和,而怒宜于戒除。喜也应适中适度,不宜太过。怒是历代养生家常忌的一种情绪,它是情志致病的魁首,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人一旦发怒,可用制怒方法:转移、吐露、忘却、想象、让步、避免;或利用情志相克:恐克喜,悲克怒,以求平和。 b.去忧悲 忧郁、悲伤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又一种情志,应当注意克服。古人认为:“60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说明老年人由于精气亏虚心气不正常,常易生忧悲之苦,忧悲不已又会进一步损伤神气,加速衰老,所以老年人特别应当杜绝忧悲。可利用情志相克:喜克悲,去忧悲。 c.节思虑 思虑是心神的功能之一,人不可无思,唯过则有害,古人认为:思则气结……切切所思,神则败,所以思虑过度可出现头昏、心慌、失眠、多梦、痴呆等症状。可利用情志相克:怒克思,以制思虑。 d.防惊恐 遇事易惊恐亦是一种对人体十分有害的情志因素,惊恐往往导致心神失守,肾气不固,而易出现惊慌、失眠,二便失禁,甚至精神失常等方面的病症,可见突然而来的剧烈惊恐,可以使人体气机逆乱、血行失常、阴阳失衡而导致疾病发生,甚至发生生命危险。所以老年人应当注意避免惊恐。可利用情志相克:思克恐,以防惊恐。 情绪与健康的关系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们高度重视,一般认为七情之中以愤怒、忧郁、悲伤、惊恐对人体的影响和危害最大,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死亡的就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虑、颓丧、惧怕、贪求、怯懦、妒忌和憎恨等。综上所述,心志活动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应注意调和心志,避免不良心志对人体的影响,以促进健康。

中国历史名人小故事

中国历史名人小故事 再高几厘米就会倒塌 魏源是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改革家、史学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人们常常称赞他博古通今、造诣精深。人们所不知道的,是与他同时 代的另一位英才。 这位英才的名字叫石昌化。 魏源15岁在县试中,理解了小他一岁的竞争对手石昌化。主考官 发现这两人年龄虽小,文章都属上佳。因为难分伯仲,便将他俩同时“拔置前茅,赞为双璧”。第二年,魏源和石昌化又同时参加了“府试”,分别获得冠军、亚军。 魏源能成功,绝对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他的爱好就是读书, 甚至因为在书房里待得太久,连自己家的仆人都认不出来了。 石昌化在理解魏源后,感到自己的见识与学问与魏源还有一段差别。一心争强好胜的他开始琢磨,自己该如何缩短差别,赶上魏源呢? 石昌化开始给自己加码:魏源读书读到三更,那我就读到五更。 魏源读到五更,那我就通宵熬夜。如此拼命的他没想到,“梅花没香 苦寒枯”。因为过度刻苦,石昌化患风寒引发痨病,进而呕血。 身体垮了,学业也就无从继续,这个早年与魏源站在同一起跑线 的神童,因为过度苛求自己,失去了参加殿试的机会,“以病剧而不 得与魏同捷”。 魏源不努力,绝对成不了魏源,石昌化过于努力,却只成为历的 一个无名小卒。 你知道大树能长多高吗?科学家说,一棵大树再怎么具有生命力, 也只能长到122米到130米,不是大地撑不起它,而是它自己撑不起 自己。在130米的极限,再长一米,甚至哪怕几厘米,都可能自己压

垮自己,轰然倒塌。其实在人生中,读书、工作、理想都是如此。要 十分努力,却不可超出自己的能量极限,尤其不能把别人的高度当成 自己一定要达到的高度,否则往往不成功,却逼苦了自己。 “天王巨星”苏东坡 苏东坡才华出众,加上长得玉树临风、风度翩翩,所以拥有大批 的粉丝。虽然苏东坡“星途坎坷”,但这些忠实的粉丝却一直追随, 对他不离不弃。 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喜欢到西湖游玩。有一天,苏东坡游览西 湖时,忽然着到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驾船追了上来。苏东坡不知其来意,一时愕然。女子激动万分地说,她自小就仰慕苏东坡,但一直无 缘相见,现已嫁为民妻,今日亲眼看见自己的偶像,也了却了多年的 愿望。之后,美女粉丝给苏东坡弹奏了一曲古筝,便驾船翩不过去。 苏东坡无比感慨,为此,他写下一首《江神子》。 苏东坡谪居黄州时,有一个叫李琪的粉丝,非常想要苏东坡的签 名墨宝,但一直没有机会。多年过去了,李琪仍拿不到偶像的签名墨宝,眼看苏东坡就要调离黄州,她心急如焚。离开当日,黄州官员设 宴为苏东坡饯行,宴席就设在李琪所服务的酒店。真是天赐良机,李 琪决定豁出去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苏东坡酒兴正酣。看到时机 成熟,李琪便捧着酒杯跪拜在偶像面前,随即拿出自己的随身汗巾, 求苏东坡签名墨宝。苏东坡倒也爽快,让李琪取来笔墨,挥手便在汗 巾上写道:“东坡七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到此,即掷笔袖手,复与宾客谈笑。只写两句?这可把李琪急坏了,于是她再次跪拜,求苏 东坡再续。苏东坡大笑,接着写了两句:“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 好不留诗。”书毕,在座宾客无不击节赞叹,李琪也了却多年心愿, 激动得流下眼泪。 苏东坡59岁时被贬至惠州,当时,他的邻居温氏有个女儿叫温超超,年方16岁,貌美如花。在当时,16岁已经是谈婚论嫁的年龄了,但温超超的眼光极高,任提亲的踏破门槛,她就是不肯嫁人。直到苏

情志护理与养生

情志护理与养生 祖国医学认为“情志因素与疾病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情志护理在疾病的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 1.情志护理的含义及理论基础 所谓情志护理: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态度、行为及气质等影响和改善患者的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和护理,促进疾病早日康复目的。中医学认为:人的精神与情绪活动与人体身心健康和疾病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不仅仅是人的生理需要,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能影响整个机体功能的协调平衡。如果经常处于情绪异常,甚至精神刺激,可使人的气机逆乱、气血失调而发病;情绪的刺激还可使机体正气内虚,招致外邪而发病;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则气机畅调、气血平和,有利于身心健康和疾病的恢复。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是这个道理。 2.情志致病的特点 《医学正传》指出:“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之为七情。七情通于五脏:喜通心、怒通肝、悲通肺、忧思通脾、恐通肾、惊通心肝。故七情太过,则伤五脏.......”。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情感反映,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精神刺激,超过了人体正常生活范围,使人体气机发生紊乱,脏腑气血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惊则气乱”。怒则气上,愤怒过度可使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故临床可气逆,头昏、头痛、面红耳赤、肝区剧痛、血压上升、呕血、甚至脑血管意外等;喜则气缓,喜能缓解精神紧张,使营卫通利,心情舒畅,但暴喜过度,可使人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集中、失神、乏力、懈怠、狂乱等症;悲则气消,过度悲伤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肺气耗伤,可出现喘憋症、懒惰等,可使肺心病、肺结核加重;惊则气乱,突然受惊,以致心无所依,神无所归,出现惊慌失措、面色苍白、突然晕厥等症;恐则气下,恐惧过度可使肾气不固、气泄以下,可出现二便失禁、遗精、阳萎等症;思则气结,思虑过度,伤神损肺,气机郁结,阴血暗耗,心神失养则心悸、健忘、失眠、多梦,气机郁结阻滞,脾运无力、胃受纳腐熟失职,则出现纳呆、脘腹胀满、便溏等,长期精神紧张易使人患高血压、心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大全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大全 在古代那种不安分,战火四起的环境下,骁勇善战还重情重义的人实属难得,下面这些是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中国古代历史名人大全中国古代历史名人大全:秦琼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历史上的秦琼以勇猛彪悍著称。最初是隋将来护儿部将,后随张须陀讨伐李密。兵败,张须陀战死,秦叔宝归裴仁基部下,又随裴投降李密,得到重用,被任用为帐内骠骑。李密失败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于619年(唐高宗武德二年)同程知节等人一起投唐,被分配到秦王李世民帐下。参加了李世民的历次征战,每战必先,常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秦琼待人义气为先,深得兄弟们敬佩,那时称之为秦二哥。 秦琼不仅在唐王朝创建伊始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在唐王朝内部斗争的“玄武门之变”中,坚决站在秦王李世民一边,一起诛杀了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为李世民当太子夺皇位扫清了道路。唐武德九年(626)六月,秦王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八月接王位,改号贞观,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秦琼也因有功,拜为左武卫大将军,赐给七百户的封邑。秦琼的传奇人生后被演义进了戏剧以及说唱文学之中,并且被人们誉为“山东好汉”。济南一地也附会出了不少关于秦琼的遗迹,像秦琼卖马槐、秦琼府、秦琼墓等等。至今在济南王龙潭仍留有“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故宅”的石碑。

尉迟恭(公元585年; 658年),字敬德,朔州鄯阳(今山西朔县)人,唐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传说其面如黑炭。李世民有次率500骑兵巡视战场,至魏宣武帝陵(洛阳北邙山上)时,被突然而至的王世充所率万余步骑兵包围。王世充骁将单雄信挺槊直逼李世民,在此危急时刻,尉迟敬德及时跃马大呼,横刺单雄信落马,救了李世民,王世充军见状稍退,尉迟敬德趁机护卫李世民杀出重围。随后尉迟敬德再率骑兵突入王世充军中,奋勇冲杀,如入无人之境。后屈突通率大队唐军赶到,大败王世充军,尉迟敬德活捉其冠军大将军陈智略,斩首1000余级,俘虏6000,王世充只身逃脱。战后,李世民对尉迟敬德说:“比众人证公必叛,天诱我意,独保明之,福善有征,何相报之速也!”特赐金银一箧。自此,君臣关系愈加密切。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大全:李孝恭李孝恭唐初大将。高祖族侄。武德初,以赵郡王任山南道招慰大使,招降巴蜀三十余州。又任荆湘道行军总管,用长史李靖计,击降萧铣,并遗李靖等招降岭南各地。武德七年任行军元帅,率李靖等诸将,镇压辅公祜,破广陵、丹阳,平定江南。拜扬州大都督。贞观初任礼部尚书,改封河间郡王。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大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