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年级数学下册 正数和负数教案 北京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 正数和负数教案 北京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 正数和负数教案 北京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 正数和负数教案 北京版

(北京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正数和负数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第四单元正数与负数

学科数学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材数学第8册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负数概念,开启了学生对负数概念的最初认识,是自然数和正分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知识的基础。

学习者特征

分析

本节课对象是四年级学生,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还不强,但思维较为活跃,学习积极性高。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真切体验、感悟数学,引发思考。

教学方法讲授式、任务驱动法

技术准备多媒体教师、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知道负数的写法和读法;

会用负数表示一些生活中的量;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体会负数的意义,通过描述性定义认识正数、负数和“0”

教学过程

教学

阶段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1.展示课件,提问: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吗?为

老师策划一次旅游活动,有四个城市可以选

择,去哪一个好呢?

2.哈尔滨、拉萨、上海、台北,这四个地方我

都想去,现在去哪个更合适呢?怎么选择?

3.下面听老师来播报着四个城市的,(展示四

个城市天气情况表,很快读一遍),提问:你

能用最简单的方法将这些数字记录在本子上,

怎样记录才能既简单,又快速,又明白。

4.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去记录,大家说得

也都有道理。可是如果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想

法去表示,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你觉得应该怎

么办?要想让大家都明白,数学家们制定出了

一个统一的标准。那你认为数学家们会怎样表

达呢?(演示城市天气预报图),这种表达温

度的方式是不是更清楚明白?

5.总结负数、正数

1.聆听、回答问题

2.聆听、思考

3.聆听、思考、回

答问题

4.聆听、回答

1.以旅游为切入

点,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

2.划定范围,吸引

学生注意力。

3.巧妙引出负数的

概念,贴近生活。

4.开拓学生思维,

能用正负数在生活

中表示具有相反意

义的量。

从实际生活直观认识正负数1.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列数量。(1)赢利10000

元,用+10000元表示;那么亏损10000元用

( )元表示。(2)如果向东走10.5米,

用+10.5米表示;那么向西走10.5米用

( )米表示。(3)球队胜利4场,用

+4场表示;那么失败4场用( )场表

示。(4)零上15度用+15度表示;那么零下

15度用( )度表示。

2.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你能说出一组这样的

情况来吗?谁愿意和老师合作?上车15人和

下车8人;公元前221年和公元后2006年;

地面以上6层和地面以下2层;种了100棵树,

死了5棵树;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

知识竞赛中,四(1)班得了20分()。

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

零上10摄式度()。树上飞来了5

只鸟,( )

1.聆听,回答问题

2.聆听,思考并回答

问题。

1.借助实际生活情

境,加强对正负数

的认识。

2.与学生合作,增

加学生自信。

3.同桌之间合作,一人说信息,一人说正负数。

4.翻开书69页,读出上面统计图中各月的月平均最低气温。

5.你发现负数了吗?有正数吗?它怎么没有“+”呢?。那么,负数可以把“-”去掉吗?

6.观察1月和2月的月平均最低气温有什么共同点,3月到6月的月平均最低气温有什么共同点?

4.提问: 0℃处于什么位置?科学家把水结冰的温度定为0℃。读作:0摄氏度。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展示温度计)

5.提问:温度计有0℃吗?零上有刻度10,零下也有刻度10,这两个刻度一样吗?为什么?总结:比0℃低的温度用带“-”号的数表示,如: -10℃;比0℃高的温度用带“+”号的数表示,如: +10℃(+可以省略)3.与同桌互动。

4.看书,读出各月月

平均最低气温。

5.观察、回答问题

6.回答:1月和2月

的月平均最低气温

比0℃低,用负数表

示。3月到6月的月

平均最低气温比

0℃高,用正数表

示。

7.思考并回答。

8.思考并回答

3.增加同学之间感

情。

4.强化正负数。

5.加强正负数的写

法。

6.分清零上和零下

的区别

7.知道0的概念。

8.会用正负数表示

生活中的量。

0的新意义1.读出课件中,读出温度计上所示的温度,比

较三个温度的大小。

2.引导学生将温度计与尺子对比,再变化成数

轴。提问:

(1)如果我以这里为起点,前进1米用正

数表示,后退1米用负数表示,那么,站在起

点不动用什么数表示?

(2)前进2米、3米、4米……;回到起点,

然后,后退2米、3米、4米、5米……分别

用正负数表示出来。如果不停地前进数会怎样

变化?如果不停地后退,数又会怎样变化?

(3)如果不停地前进或后退,能走得完吗?

我们把这个东西叫数轴。

1.回答问题

2.观察并回答。

引出数轴的概念,

解决生活中实际问

题,体会正负数之

间的关系。

(4)你看大楼的电梯,能用这种数轴来表

示吗?

(5)这个数轴太神奇了,看着它你能想到

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3.谁能用大于号表示出负数、0和正数的关

系? 3.回答

课堂回顾1.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说一说你眼中的正数和负数

1.思考并回答

2.回答

1.检查学生掌握情

布置

作业

1.72页课后习题, 1题和2题 1.聆听

2.加强课后练习

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正数和负数》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知道负数的写法和读法,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 2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3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4教学重点: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体会负数的意义,通过描述性定义认识正数、负数和“0”。 教学过程: 一、感受相反方向的数量,经历负数产生的过程。 1、回忆小学学过那些数:自然数,分数 出示信息:看数的产生过程,现实中负数学习的必要。 2、引入负数的概念 ? 3、总结正负数 (1)这些数很特别,都带上了符号,它们是一种“新数”。 -9、-4.5等都叫负数; +7、+988等都叫正数。你会读吗?请你读给大家听。 注意“-”叫负号,“+”叫正号。 (2)读给你的同伴听。 (3)把你新认识的负数再写两个,读一读。 下面让我们走进正数和负数的世界,进一步了解它们。(板书课题) 二、借助实际生活情境的直观,丰富对正负数的认识。 1、负数有什么用? 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列数量。 (1向东走200米,用+200米表示;那么向西走200米元用表示。2.说说实际问题中负数的确定 (1.)表示海拔高度 (2.)解释温度中正负数的含义 (3)做练习三 3、怎样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理解0 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 2、0只表示没有吗? 1).空罐中的金币数量; 2).温度中的0℃; 3).海平面的高度; 4).标准水位; 5).身高比较的基准;

人教版数学正数与负数教案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正数与负数教案及教学设计导语:通过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学会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通过师生合作,突破用正数、负数表示指定方向变化的量这一难点.通过不断追问,引导学生逐步理解题意,重点是找出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词.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人教版数学正数与负数教案及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人教版数学正数与负数教案及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2.内容解析 引入负数,将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也是为了解决数学内部的运算、解方程等问题的需要.本课内容是本章后续的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及运算的基础. 通过实例引入正数与负数,既能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又有助于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从而学会用正数、负数去刻画现实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刻画现实问题时,通常将“上升”“增加”“盈利”等确定为正,相应地将“下降”“减少”“亏欠”

等确定为负.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2)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目标解析 (1)学生能自己举出含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生活实例,说明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2)学生能借助具体例子,用实际意义(如“增加”与“减少”,“收入”与“支出”等)说明负数的含义.在含有相反意义的量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能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相应的量.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整数、分数(包括小数),即正有理数及0的知识,对负数的意义也有初步的了解,还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但他们对负数意义的了解非常有限.在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中,需要针对问题的具体特点规定正、负,特别是要用正数与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的现象(如“负增长”)中的量,大多数学生都会有困难.

北京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北京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目录 一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 (2) 一分数乘法《分数乘分数》 (8) 二分数除法《分数除以整数》 (15) 二分数除法《分数除以分数》 (19) 二分数除法《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23) 三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27) 三百分数《百分数和小数、分数的互化》 (34) 三百分数《生活中的百分数》 (41) 四解决问题《实践活动设计存款方案》 (47) 四解决问题《分数乘法解决问题》 (51) 四解决问题《工程问题》 (56) 四解决问题《银行存款》 (62) 四解决问题《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67) 五圆《实践活动跑道中的数学问题》 (80) 五圆《圆的认识》 (85) 五圆《圆的周长》 (90) 五圆《圆的面积》 (95) 五圆《扇形》 (99) 《六扇形统计图》 (104) 八总复习《圆》 (109)

一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 1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实际入手使学生掌握分数和整数相乘可以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知道计算时能约分的先约分再相乘比较简便。 2、过程目标:通过探索、交流、比较。培养学生的类推、比较和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义。 3、情感性目标:学生领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意识。 2重点难点 重点: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计算法则。 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新课 1、直接写得数 ⑴ 2个8相加 2×8=16 5个12相加 5×12=60 10个0.9 10×0.9=9

初一数学 正数与负数教案

正数与负数 【教学目标】 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是从实际需要产生的;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内容简析】 本节是小学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本节的重点是通过熟悉的实例引入负数的概念,使学生明确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能正确识别负数、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本节的难点。教学中要特别强调“0”的特殊身份,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点。教学中应多结合实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流程设计】 一、情景创设 1.引导学生回忆小学学过的数,并回答小学学过的最小的数是谁?是否存在比零小的数?在小学遇到0-2、3-5这类题会算吗? 2.你看过电视或听过广播中的天气预报吗?(可让学生模拟预报)请大家来当小小气象员,记录温度计所示的气温25°C ,10°C ,零下10°C ,零下30°C 。 为书写方便,将测量气温写成25,10,-10,-30,再如中国地形图上的海拔标注数据8848.13,-155之类的数是什么意思?怎样用数学来区分高出警戒水位1米与低于警戒水位1米呢? 二、新知探索 1.教师由以上实例归纳出正数与负数的描述性概念。 像25,10,8848,大于0的数叫正数;像-10,-30,-155这样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给出板书: 正数——大于0的数 负数——正数前面加“-”号的数(小于0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说明:①负数前面的“-”号的读法,“-5”应读作“负5”; ②正数前面有时也可加上“+”(正)号,如将“5”写成“+5”; ③“0”是第一个自然数,可看作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0”的内涵很丰富,它不仅仅表示没有,在实际意义中,“0”是用来表示基准的数。 小资料:世界各国对负数的认识和接受也有一个过程。如1484年法国数学家曾得到二次方程的一个负根,但他不承认它,说负数是荒谬的数。1545年卡尔丹承认方程中可以有负根,但认为它是“假数”。直到1831年还有数学家认为负数是“虚构”的,他还特意举了一个“特例”来说明他的观点:“父亲56岁,他儿子29岁,问什么时候父亲的岁数将是儿子的两倍?”,通过列方程解得x= -2,他认为这个结果是荒唐的,他不懂得x= -2正是说明两年前父亲的岁数将是儿子的两倍。 三、范例共做 例1:所有正数组成正数集合,所有负数组成负数集合。把下列各数中的正数和负数分别填在表示正数与负数集合的圈里: -11, 4.8, +7.3, 0, -2.7, -61, 127, -8.12, -43 …… ……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

1.1正数和负数 内容简介 1.《正数和负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一节. 2.“正数与负数”是“有理数”一章的第一节课,引入负数是实际的需要,也是学好后续内容的需要.本节先回顾数的产生和发展,然后通过引言中温度、产量增长率、收支情况的实例,引出负数,进而给出正数与负数的描述性定义并进一步介绍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过了正整数、正分数和零的知识,即正有理数及“0”的知识,还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这些都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 2.负数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让学生能比较容易理解负数,要多采用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理解由于知识面的不断扩大,引入负数的必要性.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认识到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并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4.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观察、想象、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6.通过正负数的学习,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 1.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2.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策略 1.通过师生共同活动,创设问题情景,展示一些在实际生活中出现“负数”应用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引入“负数”. 2.通过学生主动学习和研讨,让学生自己完成对负数概念的引入. 3.课前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资源 1.教具:电脑、PPT课件(或相应图片)、投影仪. 2.学具:地图册等. 3.多媒体教室.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1课时

正数与负数的教学设计

《1.1正数和负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2.内容解析 引入负数,将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也是为了解决数学内部的运算、解方程等问题的需要。本课内容是本章后续的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及运算的基础。 通过实例引入正数与负数,既能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又有助于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从而学会用正数、负数去刻画现实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刻画现实问题时,通常将“上升”“增加”“盈利”等确定为正,相应地将“下降”“减少”“亏欠”等确定为负。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2)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目标解析 (1)学生能自己举出含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生活实例,说明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2)学生能借助具体例子,用实际意义(如“增加”与“减少”,“收入”与“支出”等)说明负数的含义。在含有相反意义的量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能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相应的量。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整数、分数(包括小数),即正有理数及0的知识,对负数的意义也有初步的了解,还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但他们对负数意义的了解非常有限。在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中,需要针对问题的具体特点规定正、负,特别是要用正数与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的现象(如“负增长”)中的量,大多数学生都会有困难。这既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有关,同时也因为这样的表示与日常习惯不一致。突破这一难点,需要多举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例子来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用正数、负数表示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北京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

总复习 【例1】 求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 cm) 解析: 把左下角的 4 1 圆沿着长方形下面的长边向右平移12cm ,使阴影部分转化成规则图形,如下图所示: 由此可知,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求边长为12 cm 的正方形的面积。 解答: 12×12=144(cm 2)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44cm 2。 【例2】学校阅览室里有36名学生在看书,其中女生占 9 4 ,后来又来了几名女生,这时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品,求后来又来了几名女生。 解析:“女生占9 4 ”是把阅览室里原来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女生人数占总人 数的 19 9 ”是把阅览室里又来几名女生后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原来的总人数和变化后的总人数并不相同,所以要先统一单位“1”。因为男生人数始终未变,可以把男生人数看作单位“1”,根据男生人数不变来解题。找出各比较量的对应分率:原来女生占原来总人数的 9 4 ,也就是把阅览室里原来的总人数看作9份,女生占4份,男生占9—4=5(份),即原来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4-94=5 4 。同理,现在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9-199=019。可以找到等量关系:男生人数×0 19 一男生人数×5 4 =后来又来的女生人数。注意解决此类题时,先应找出题中的不 变量(此题中的不变量是男生人数),以不变量为单位“1”,再解决所求问题。

解答:男生人数:36×(1- 94)=20(名) 20×9-199-20×4 -94=2(名) 答:后来又来了2名女生。 【例3】在五行五列的方格棋盘上,沿骰子的某条棱翻动骰子,骰子在棋盘上只能向它所在格的前,后、左、右格翻动。开始时骰子在(C ,3)处,如右图所示,如果将骰子从(C ,3)处翻到(B ,3)处,再从(B ,3)处翻到(B ,2)处,那么朝上的点数是多少 ? 解析:骰予在(C ,3)处,l 点朝上,5,3)处,是向左翻动,此时骰子l 点朝左,5点仍朝前,4点朝上;再把骰子从(B ,3)处翻到(B ,2)处,是向后翻动,此时骰予1点仍朝左,5点朝上,4点朝后。 解答:朝上的点数是5。 【例4】李师傅加工一批机器零件,已加工完成的零件个数是未加工的4 1 ,再加 工120个,正好完成这批零件的40%,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 解析:根据“已加工完成的零件个数是未加工的4 1 ”可以推出已加工完成的零件 个数是这批零件总数的4 11+,即51 。画线段图分析如下: 由图可知,120个所对应的是(40%-5 1 )。结合线段图列出算式:120÷(40%- 4 11+)。 解答:120÷(40%- 4 11 +)=120÷51=600(个) 答:这批零件一共有600个. 【例5】下面是一个渔场养两种淡水鱼的生长情况统计图,这个渔场什么时间捕捞出售这两种鱼比较合适? 这批零件总数的40% 这批零件一共有?个 已加工的 120个

初中七年级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设计》教学设计

初中七年级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给定的数是正数 还是负数; 2. 会初步应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理数的意义,并能将给出的有理数实行分类; 4.培养学生逐步树立分类讨论的思想; 5.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正数与负数是由实际需要产生的以及有理数包 括哪些数。难点是学习负数的必要性及有理数的分类。关键是要能准 确地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典型例子以及要明确有理数分类的标准。 正、负数的引入,有各种不同的方法。教材是由学生熟知的两个 实例:温度与海拔高度引入的。比0℃高5摄氏度记作5℃,比0 ℃低 5摄氏度,记作-5℃;比海平面高8848米,记作8848米,比海平面低155米记作-155米。由这两个实例很自然地,把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把加“-”号的数叫做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一个中性数,表示度量的“基准”。这样引入正、负数,不但有利于学生准确使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且还将协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大 小性质。把负数理解为小于0的数。教材中,没有出现“具有相反意 义的量”的概念。这是有意回避或淡化这个概念。目的是,从正、负 数引入一开始就能较深刻的揭示正、负数和零的性质,协助学生准确 理解正、负数的概念。

关于有理数的分类要明确的是: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分类结果应是不重不漏,即每一个数必须属于某一类,又不能同时属 于不同的两类。 二、教法建议 这节课是在小学里学过的数的基础上,从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引进负数的.从内容上讲,负数比非负数要抽象、难理解.所以在教学 方法和教学语言的选择上,尽可能注意中小学的衔接,既不违反科学性,又符合可接受性原则。例如,在讲解有理数的概念时,让学生清 楚地理解有理数与算术数的根本区别,有理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符号 部分和数字部分(即算术数).这样,在理解算术数和负数的基础上,对 有理数的概念的理解就简便多了. 为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明确有理数的分类时,能够有意识地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理解分类的标准、分类的结果,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通过正数、负数都统一于有理数,能够将 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的逐步树立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三、正数与负数概念的理解 1﹒对于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带“+”号的数 是正数,带“-”号的数是负数。 2﹒引入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为有理数,奇数和偶数的外延也由 自然数扩大为整数,整数也能够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能被2整除的 数是偶数,如…-6,-4,-2,0,2,4,6…,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如…-5,-4,-2,1,3,5… 3﹒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数细分有五类:正整数、正分数、0、负整数、负分数,但研究问题时,通常把有理数分为三类:正数、0、 负数,实行讨论。 4﹒通常把正数和0统称为非负数,负数和0统称为非正数,正整 数和0称为非负整数;负整数和0统称为非正整数。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1 正数和负数 一、课标要求: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二、课标理解:使学生了解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会列举出周围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归纳与概括的能 力.三、内容安排: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正、负数的概念,会识别正、负数,理解什么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了解有理数的概念,知道有理数的分类;会判断一个有理数是整数还是分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或是零. 数学思考: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初步建立符号意识,通过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初步形成通过实例探索数学结论的思维方式.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问题解决:通过对具体情境的观察和思考,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感受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能用数学知识来表达一些生活中的事件. 情感态度:在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过程中,了解数学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质疑他人的观点;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负数的概念和零的意义的理解,有理数概念的理解,有理数的分类. 难点: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分类. 四、教学过程(一)孕育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多媒体图片引入) 在小学,我们认识了整数和分数,它们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我们知道,为了表示物体的个体或事物的顺序,产生了数1,2,3……;为了表示“没有”,引入了数0;有时分配、测量的结果不是整数,需要用分数(小数)表示.总之,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在实际

正数和负数教案

正数和负数教案 一.学习目标 1. 在了解相反意义量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正负数的概念和学习正负数的意义。 2. 使学生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 学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负数的概念难点:负数的概念 三.教具 投影片、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内容 (一)引入 师:我们知道,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产生了1,2,3,4 , ??这些数, 我们把它做什么数?生:自然数 师:为了表示“没有” ,又引入了一个什么数? 生:自然数0 师:当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不是整数时,又引入了什么数?生:分数(小数)师:可见数的概 念是随着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是否还存在着别 的类型的数呢?比如吐鲁番盆地最低处低于海平面155 米,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出海平 面8844.13 米,我市冬季某天的最高气温是零上8摄氏度,最低气温是零下10 摄氏度。 请同学用数表示这些量,遭遇表示困难。 (二)新课教学 1. 相反意义的量 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比如:(投影片显示) (1)汽车向东行驶2.5千米和向西行驶1.5 千米; (2)气温从零上6 摄氏度下降到零下6摄氏度 (3)风筝上升或下降5 米。 引导学生明确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特征:(1 )有两个量(2)有相反的意义 请学生举出一些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 教师归结:相反意义中的一些常用词有:盈利与亏损,存入与支出,增加与减少,运进与运 出,上升与下降等。 2. 正数与负数师: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能表示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如何来表示具有相反 意义的量呢? 由师生讨论得出:我们把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用“+”(读作正)号来表 示,同时把另一种与它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为负的,用“---”(读作负)号来表示。 师:例如,如果零上6C记作+6C(读作正6摄氏度),那么零下6C记作-6C (读作负6 摄氏度),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表示(1)、(2)两题。 生:(1)如果向东行驶2.5 千米记作+2.5千米(读作正2.5 千米),那么向西行驶1.5 千米记作-1.5 千米(读作负1.5 千米); (2)如果上升10 米记作+10米(读作正10 米),那么下降5米记作-5米(读作负5 米)。 师:像+6, +10, +2.5等前面放有“ +”号的数叫做正数,像-6, -5, -1.5等前面放有“-” 号的数叫做负数。正号可以省略不写,女口+5可以写成5,但负数的负号能省略不写吗? 生:(讨论后得出)不能。 师:(以温度计为例)温度计中的0不是表示没有温度,它通常表示水结成冰时的温度, 是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分界点,因此得出: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三)?练习 1?学生完成课本第4页练习1,2,3,4

《正数和负数教案》教学设计

《正数和负数教案》教学设计 预习提示 1、在实际问题中,为便于记录、计算引入正、负数体会其引入情境; 2、理解正、负数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会表示。 知识目标: 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能力目标: 用正、负数表示实际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情感目标: 体会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学习要求 巩固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加强应用问题的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课堂学习检测 一、选择题 1.篮球赛的组织者出售球票,需要付给售票处12%的酬金,如果组织者要在扣除酬金后,每张球票净得12元,按精确到0.1元的要求,球票票价应定为()。 (A)13.4元(B)13.5元(C)13.6元(D)13.7元 2.一商店把彩电按标价的九折出售,仍可获利20%,若该彩电的进价是2400元,则彩电的标价为()。

(A)3200元(B)3429元(C)2667元(D)3168元 3.某商店将彩电按原价提高40%,然后在广告上写“大酬宾,八折优惠”,结果每台彩电仍获利270元,那么每台彩电原价是() (A)2150元(B)2200元(C)2250元(D)2300元 4.一个商店以每3盘16元的价格购进一批录音带,又从另外一处以每4盘21元的价格购进比前一批数量加倍的录音带。如果两种合在一起以每3盘k元的价格全部出售可得到所投资的20%的收益,则k值等于() (A)17(B)18(C)19(D)20 二、解答题 5.某城市有50万户居民,平均每户有两个水龙头,估计其中有1%的水龙头漏水。若每个漏水龙头1秒钟漏一滴水,10滴水约重1克,试问该城市一年因此而浪费多少吨水(一年按365天计算)。 更多精彩推荐:初中>初一>数学>初一数学教案 学习重、难点: 用正、负数表示实际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过程: 1、比比看谁快: (1)比0大的数叫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前加上“-”号数叫负数; (2)把下列各数写入相应集合里: -10,6,―7,0,―2.25,―,10%,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负数》教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负数》教案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 过程与方法:1.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初步学会用负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和欣赏自然景色的美.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正负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课件呈现教材图(第2页)例1,提出问题:“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 二、新知讲授 (一)学习例1 1.明确气温的表示方法;观察各地的气温数据. “~”左面的温度表示当地的最低气温,右边表示当地的最高气温. 有的数据前面加了“-”号,如哈尔滨-27°C~-19°C.长沙的最低温度是0°C. 2.明确0°C表示的意义. (1)温度的计量单位.

(2)标准大气压下,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是0摄氏度,记作:0°C. (3)比0°C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比0°C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0°C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3.明确-3°C和3°C表示的意义. (1)表示零上温度时,在数字前加“+”,一般情况下省略不写,这里的“+”不是加号,而是正号写作3°C,读作三摄氏度. 反之,-3°C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 4.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完善表格,并让学生明确个数据表示的意义. (二)学习例2 1.出示例2教材情境图,问题:“存折中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学生一一回答存折中各数表示的意义,最后教师总结. 2.明确正负数的意义. 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总结. 3.正负数的读写方法及0的特殊性. 读法:“+”读作正,“-”读作负; 从左往右的顺序读数,先读“正”或“负”再读符号后面的数字;例如:+6.3读作:正六点三;-4读作:负四(若数字前面的正号省略不写,则读数时也可不读) 写法:在数的左侧写上“+”或“-”,例如:正八十写作:+80;负八十写作:-80. 0既不是整数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 4.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5.完成第四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 (三)学习例3 1.课件呈现教材图(第5页)例3,提出问题:“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行走的距离和方向呢?”

北京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

北京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1 . 今天出席的人数与缺席的人数比是4:1,今天的出席率是() A.75%B.20%C.80% 2 . 一个圆的直径是d,它的周长公式是(),面积公式是() A.πd B.π(d÷2)2 C.πd 3 . 如果m和n互为倒数,那么÷=() D.12 A.B.C. 4 . 红旗小学要反映六(1)班口语能力测试情况,应绘制()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C.扇形统计图 5 . 六(1)班在“六一”儿童节前要评选一名区雏鹰队员,采取一名学生只投一票的方式进行评选,投票结果如下: 下图()能表示这个投票结果. A.B.C.D. 6 . 如图,三角形ADF与三角形ABE、四边形AFCE的面积相等,BC=9厘米,CD=6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A.5(平方厘米)B.25(平方厘米)C.15(平方厘米)D.10(平方厘米) 二、填空题 7 . 一个圆的半径是1分米,直径是(____)分米,周长是(____)分米,面积是(____)平方分米. 8 . 某校数学课外小组有30人,一次只有选择题的测试成绩如下: 得分958580757055 人数2510751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众数是,平均数是,用表示这个小组同学这次测试成绩的一般水平较为合适. 9 . 下图中,顶点在圆心,边是两条半径组成的∠AOB叫作()。 10 . 将底面周长6.28分米,高20厘米的圆柱沿直径切开,则表面积增加________平方厘米。 11 . 马戏团的一个圆形大舞台,原来的直径是8m,为了增加表演空间,现将周边加宽1 m。小猴子骑着独轮车沿舞台边绕一圈,现在比原来多行(____) m,舞台面积增加了(_____) m2。 某居民楼一单元共有8户,2001年上半年用水情况统计如下表。 12 . 在上表中的空格里填上数据。 13 . 上半年月平均用水_______吨。 14 . 现行收费办法是:每用1吨水应缴纳水费1.6元,另加0.4元的污水处理费。这样,此单元用户六月份共缴纳水费_______元。

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

1.1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负数的过程,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教师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并及时点拨,让学生从实例之中自得知识。 2.学生学法:研究实际问题→认识负数→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会判断正数、负数,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难点:负数的引入。 3.疑点:负数概念的建立。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电脑)、自制活动胶片、中国地图。 六、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通过投影给出实际问题,学生研究讨论,认识负数,教师再给出投影,学生练习反馈。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提出问题:举例说明小学数学中我们学过哪些数?看谁举得全?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学生们互相补充,可以回答出:整数,自然数,分数,小数,奇数,偶数……

师小结:为了实际生活需要,在数物体个数时,1、2、3……出现了自然数,没有物体时用自然数0表示,当测量或计算有时不能得出整数,我们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教法说明】学生对小学学过的各种数是非常熟悉的,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会非常积极地回忆、回答,这时教师注意理清学生的思路,点出小学学过的数的精华部分。 提出问题:小学数学中我们学过的最小的数是谁?有没有比零还小的数呢? 学生活动:学生们思考,头脑中产生疑问。 【教法说明】教师利用问题“有没有比0小的数?”制造悬念,并且这时学生有一种急需知道结果的要求。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师: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看两个实例 (出示投影1)用复合胶片翻四次 在冬日一天中,一个测量员测了中午12点,晚6点,夜间12点,早6点的气温如下:你能读出它们所表示的温度各是多少吗?(单位℃) 学生活动:看图回答10℃,5℃,零下5℃,零下10℃。 [板书] 师:再看一个例子,中国地形图上,可以看到我国有一座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图上标着8848,在西北部有一吐鲁番盆地,地图上标着-155米,这两个数表示的高度是相对海平面说的,你能说说8848米,-155米各表示什么吗? (出示投影2)(显示中国地形图,再显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直观图形)。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尝试回答:8848米表示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8米;-155米表示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教法说明】针对实例,教师不是自己一概地陈述而是注意学生参与意识,要学生观察、动脉、讨论后得出答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针对学生回答的情况给与指正。 师:以上实例中出现了-5、-10、-155这样的数,一般地温度比0℃高5℃、10℃、1.6℃、2110 ℃记作+5、+10、+1.6、1+102 ,大于0的数为正数;当温度比0℃低于5℃、10℃、2.2℃记作-5、-10、-2.2,像这样在正数前面加“-”号叫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随着叙述给出板书 [板书]

1.1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1.1正数和负数(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零”的意义的探讨,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能利用正负数正确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了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2. 进一步体验正负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掌握有理数分类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深化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 难点:正确理解和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学、提出问题: 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分这两种量,我们用数表示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这就是说数的范围扩大了:在温度的表示中,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两种不同意义的量,通常规定零上温度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来表示。那么某一天某地的最高温度是零上7℃,最低温度是零下5℃时,就应该怎样表示呢? (二)自主学习、尝试解决: 1通常规定零上温度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来表示。零上7℃,最低温度是零下5℃时,就应该表示为+7℃和-5℃,这里+7℃和-5℃就分别称为正数和负数。 (三)讨论交流、合作解决: 问题: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呢? 学生思考讨论,借助举例说明.(数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

界,是基准.这个道理学生并不容易理解,可视学生的讨论情况作些启发和引导,下面的例子供参考) 例如:在温度的表示中,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两种不同意义的量,通常规定零上温度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来表示。那么某一天某地的最高温度是零度时,我们应该怎样表示呢?(表示为0℃),它是正数还是负数呢?由于零度既不是零上温度也不是零下温度,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四)展示评研、归纳提升: 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将数的范围扩大了,什么是有理数?你能写出2个有理数的分类吗? 学生归纳:(小组汇报,教师订正) ①;②有理数 (五)巩固达标、扩展延伸: 1. 所有的正数组成正数集合,所有的负数组成负数集合 把下列各数中的正数和负数分别填在表示正数集合和负数集合的圈里: -11,4,8,+73,-2,7,,,-8,12,-; 正数集合负数集合 2在地形图上表示某地的高度时,需要以海平面为基准(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通常用正数表示高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负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8米,它表示的什么含义?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155米。它表示什么含义? 3、记录帐目时,通常用正数表示收入款额,负数表示支出款额。则收入50元可记为多少元?支出23元可记为多少元?

人教版2017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正数和负数教案WORD

1.1 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 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 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最

好?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 号表示出+2、-2、+1、-3、+2、-1、+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 正数和负数。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 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举例说明:3、2、0.5、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3、-2、-0.5、-等是负数。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 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31 31

2.1正数与负数(教案)

2.1正数与负数(教案)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借助生活实例认识负数; 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4、知道整数、分数的分类. 【学习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在中国地形图上,可以看到有一座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图上标有8848;还有一个吐鲁番盆地,图上标有-155 (单位:米).这种数通常称为海拔高度,它是相对于海平面来说的.你知道海平面的高度通常用什么数表示吗?请说出图中所示的数8848和-155表示的实际意义. 2.你看过电视或听过广播中的天气预报吗?中国地形图上的温度阅读.(可让学生模拟预报)请大家来当小小气象员,记录温度计所示的气温25oC ,10oC ,零下10oC ,零下30oC . 为书写方便,将测量气温写成25,10,―10,―30. 3.让学生回忆我们已经学了哪些数?它们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在生活中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产生了数1,2,3,…;为了表示“没有”,引入了数0;有时分配、测量的结果不是整数,需要用分数(小数)表示.总之,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二、探索活动 1、正负数的概念: 像13,155,117.3,0.03%这样的数都是正数; 像-13,-155,-117.3,-0.03%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正、负数的读法与写法: “–”号读作“负”,如–117.3,读作“负五”, “–”号是不可以省略的. “+”号读作“正”.如“ ”,读作“正三分之二”,“+” 可以省略不写. 3、议一议 有位同学说“一个数如果不是正数,必定就是负数.” 你认为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例1、指出下列各数中的正数、负数. —3,34 3,—2005,+2,0,+2.3,—0.71, —37 例2、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中: +10.2, —25 3, 8.7%, —4.8, +5.3, 0, —2.45, —0.3 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练习:课本P13 练习1 32

最新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重点练习试题(全册)

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重点练习试题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例1】挂钟几时就敲几下,半时敲一下,凌晨4时挂钟2秒敲完,早上7时挂钟几秒敲完? 解析:凌晨4时挂钟敲4下,这4下之间有3个间隔,用时2秒,即每相邻两下之间的时间间隔是3 2 秒, 早上7时挂钟敲7下,这7下之间有6个间隔,也就是6个3 2 秒。 解答: 2÷(4一1)=3 2 (秒) 7一1=6 3 2 ×6=4(秒) 答:早上7时挂钟4秒敲完。 【例2】瓶子中装有一种孢子,每小时分裂一次,每分裂一次体积增大一倍。如果最初孢子 的体积占瓶子的32 3 ,那么3小时后,孢子的体积占瓶子的几分之几? 解析:孢子每小时分裂一次,每分裂一次体积增大一倍,也就是说孢子每经过一小时体积就扩大到原来的2倍,可以列表表示出孢子每次分裂后的体积扩大到最初孢子体积的倍数的情 求3小时后孢子的体积占瓶子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2 3 的(2×2×2)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解答:2×2×2=8 323×8=4 3 答:孢子的体积占瓶子的4 3 。 【例3】□里最小应填自然数几 ? 26□× 2>2712 38□×9>39 18 思路分析 先将分数乘整数的算式写成整数和分子相乘作分子的形式,再根据“>”左右两 边分数分母的大小关系来判断□里最小应填自然几。如26□×2=26 2?□>27 12 ,26<27 ,当分子 是12时,262?□才大于27 12 ,推出□里最大应填6。 正确解答 ×2>2712 ×9>39 18

【例4】两根相同的长3米的绳子,第一根剪去31,第二根剪去3 1 米,哪根绳子剪去的多? 解析:此题是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的全面考查。第一根绳子剪去的是3 米的31,也就是3×31=1(米),第二根绳子剪去31米,1米>31 米,因此第一根绳子剪去的 多。我们还可以这样思考:第一根绳子剪去的是3米的31,第二根绳子剪去的是31 米,相当 于1米的3 1 ,3米>1米,因此第一根绳子剪去的多。 解答: 第一根绳子剪去的多 【例5】先计算,再比较每道算式中因数与积的大小,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24×21= 24×1= 24×34= 24×4 1 = 解析:先计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再比较积与因数的大小,从中找出规律。 24×21=12 24×1=24 24×34=32 24×41 =6 21<1 1=1 34>1 4 1<1 12<24 24=24 32>24 6<解答: 24×2 1 =12 24×1=24 24×34=32 24×4 1 =6 【例6】有两袋面粉,甲袋面粉的质量是30千克,乙袋面粉的质量是甲袋的6 5 ,要使两袋面 粉同样重,应从甲袋中取出多少千克面粉放人乙袋? 解析: 观察示意图可知,乙袋面粉的质量是甲袋的6 5 ,则乙袋 面粉的质量是30×6 5 =25(千克),甲袋比乙袋多30-25=5(千 克),因为要从甲袋取出一部分放入乙袋,并使两袋一样重,所 以取出的是它们质量差的一半。 解答: 30×6 5 =25(千克) 30-25=5(千克) 5×2 1 =2.5(千克) 答:应从甲袋中取出2.5千克面粉放人乙袋。 【例7】甲数是乙数的52,丙数是甲数的4 1 ,丙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