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财政收入结构分析

财政收入结构分析

财政收入结构分析
财政收入结构分析

关于我国财政收入结构改革的探讨

一、前言

(一)研究目的:将财政收入作为整体结构来分析,目的在于从整体上把握各种财政收入来源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它们保持恰

当的比例关系

(二)研究意义:便于有的放矢地加强财政收入的宏观调节,实现利益的兼顾分配;推进财政收入结构优化,以提高结构的整

体功能。

二、我国财政收入结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的规

模随着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经济体制的变革,财政收入也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变化过程,但是财政规模过大或者过小都对经济造成一定伤害,所以财政规模必须适当,要与国民经济发展规模、速度以及公众需求相适应三、目前我国财政收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我国财政收入增长态势明显,财政结构的现状仍不容乐观。与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健全的财政体制相比,我国的公共财政制度尚在建设中。然仍能看出财政收入结构中不合理之处:

(一)我国财政收入中税收比重仍然偏低。虽然税收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08年税收所占财政收入比例为88.41%;与美国、英国、阿根廷等国则超过90%的税收收入相比仍然偏低。 1.实行生

产型增值税抑制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我国实行增值税改革时,从当时控制投资规模膨胀的宏观环境和保持税负基本稳定的需要出发,采用了国际上很少使用的生产型增值税制。这种税制只允许企业抵扣购进原材料所含进项税金,不允许抵扣固定资产所含进项税金,因而存在对资本品重复征税的问题,影响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制约了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投资自主增长的机制不断得到增强,生产型增值税制的弊端愈益显现。

2.实行内外资两套企业所得税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内资企业发展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内建设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为了积极吸引外资加快经济发展,对外资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必要的,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继续对外资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有违WTO关于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利于内资企业健康发展,同时也是难以为继的。

(二)非税收入增长过快与税收收入增长较低形成鲜明对照,财政收入结构不平衡异常突出。 4.以费代税问题不容忽视。例如:目前交通和车辆收费管理中一个突出问题是收费负担不合理,养路费等交通和车辆收费,基本上是按车辆吨位大小或座位个数征收,用车与不用车负担不一样,多用车与少用车负担不一样,没有体现“多用路者多负担,少用路者少负担”的原则,造成社会负担不均衡。而机动车辆

消耗燃油或燃气量的多少,与道路磨损程度基本成正比,对燃油或燃气征税,能够体现“多用路、多负担”的原则,比较公平、合理,但目前我国还没有用燃油税取代交通和车辆收费,这种状况还加大了治理“三乱”现象的难度。又如:目前社会保险费主要由劳动部门征收,由于缺乏法律制约,无法解决强制性不够、征收力度小、成本费用过高等问题,导致社会保障经费来源不稳固,这些都需要通过开征社会保障税来解决。

此外,现行税收优惠政策不规范,出口退税机制不健全,地方税制存在对同一征税对象设置两套税制、征收范围过窄、税种不尽合理等问题,消费税、营业税、农业税还不完善,等等,都需要在税制改革中进一步加以调整和完善。

09年前10月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51,317.65亿元,同比增长只有4.7%;而非税收入为7,046.15亿元,同比增长达到33.8%,非税收收入过快增长会影响经济运行效率。

(三)所得税比重仍然偏低。现行个人所得税对调节个人收入差距的力度不够。随着个人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偏低问题突出,广大工薪阶层成为纳税的主体,而高收入者缴纳税收与其收入相比,很不相称。特别是现行的分项按次征税的个人所得税制,存在很多弊端,许多高收入者只要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就会轻易地使很多收入都达不到起征点,或是适用的税率比较低,从而达到偷

逃税收的目的。此外,与个人所得税配套的遗产税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弱化了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

发达国家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所得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越大,流转税所占比重越小。我国虽然确立了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目标,但实际上,流转税占税收总额的54.8%,所得税仅占27.5%,与发达国家正好相反。这样的税制结构必然带来一系列国家财政收入波动的风险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

四、改革我国财政收入结构的措施

我国财政结构亟待优化。而优化我国财政结构,即是保证国家职能实现的需要,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当从调整税收与非税收结构入手,多管齐下建立合理的财政收入结构。

(一)针对财政结构不平衡现状,财政部将大力组织财政收入,积极调整优化收入结构,; 1.改革地方税制。健全地方税体系,对于完善分税制和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发展地方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要统一内外税制,合并房产税和城市房地产税,建立现代房地产税制,适度扩大征税范围;合并车船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牌照税,建立新的车船税制,调整减免税项目;将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征收范围逐步扩大到外商投资企业和外籍个人;完善土地使用税制度。取消固定资产方向调节税、筵席税、屠宰税、土地增值税等不合时宜的税种。在不影响全局利益的情况下,逐步增加地方税政的

自主权。

2.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其他税制。改革出口退税制度,研究一揽子解决欠退税问题的办法,健全退税机制。完善消费税,适当调整部分产品税率和级距,将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征税范围,将部分非最终消费品调出征税范围。配合增值税的转型,相应调整营业税征收范围。在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的基础上,改革农业税制,降低农民总体负担水平。推进费改税,逐步将稳定的收费、基金改为税收,如将社会保障中的社会统筹部分的“费”改为社会保障税;通过开征燃油税取代公路养路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公路运输管理费、航道养护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等项收费;将现行针对一些排污项目而收取的废水、废气、垃圾等收费改为开征环境保护税。按照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择机开征一些新税种。按照世贸组织原则清理、统一和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等等。

(二)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按照“正税清费”原则,全面规范各类非税收入,努力提高税收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为实现主形势,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1.逐步将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是国际通行做法,就是在对企业征收增值税时,允许企业抵扣购进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可避免重复征税,鼓励企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鼓励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企业扩大投资,带

动产业结构调整,拉动经济增长。增值税的转型,从根本上说,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进而带动税收的增加;但从近期看,在保持税率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较大规模的减税,进而减少一定数量的财政收入。这就需要把增值税的转型与财政的可承受程度,以及如何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有机地结合起来。转型本身已不仅仅是完善增值税制问题,而是涉及重大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问题。如果减税政策的力度大一点,那么国债投资建设的力度就要相应进行调整,以保持适当的财政政策合力。在实施步骤上,要统筹考虑抵扣购进固定资产的种类和范围,适度扩大征收范围,逐步过渡到规范的消费型增值税。转型后,要相应取消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对企业技术改造购买国产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2.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统一后的企业所得税应按照扩大税基、降低税率的原则,减轻内资企业的税负,取消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促使实际税负与名义税负趋于一致。参照国际惯例,规范税前扣除标准和范围,统一内外资企业折旧水平。调整规范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原则上取消多档优惠税率,取消区域性低税率,突出投资税收优惠。可考虑这项改革与增值税转型改革联动推进,以平衡企业的综合税负。

(三)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进一步完善现代税收征管手段,健全税源控缴机制,严格控制减免税,坚决制止和纠正越权减免税收,

严厉打击偷骗税违法活动。.修订个人所得税法,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将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财产租赁、经营收益等经常性所得纳入综合征税项目,适当提高费用扣除标准,简化税率和级距,提升高收入者的适用税率。对利息、股息、红利等资本性所得,实行分项征收。建立法人支付单位和个人收入的双向申报制,强化公民纳税意识。同时,按照公平税负、合理负担、鼓励引导个人投资公益事业的原则,适当提高个人捐赠支出的税前扣除标准,鼓励富裕阶层回报社会,促进社会捐助制度的建立。改革个人所得税可与开征遗产税结合起来。这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调整社会财富的分布,缓解贫富悬殊矛盾,体现社会公平;有利于提倡劳动致富,限制不劳而获;有利于完善我国调节个人财产和收入的税制,符合国际惯例,贯彻国际间税收对等原则。

五、我国财政收入结构改革的前景展望

(一)关于流转税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从短期来看,流转税制度的改革重点是增值税的"转型"。继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26个城市和地区的部分行业实行了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变试点之后,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部行业全面推出增值税"转型"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积极制定和准备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方案,并做好各种准备工作,选择适宜的时机推出这项改革,已经是决策执行机构正在进行的工作。

调整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负担,降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税率已经墓本成为共识。进一步堵塞增值税征收管理方面的漏洞需

要不断的完善对征管工作的管理。消费税制度的调整将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根据消费税设立的基本原则,将高档、高利润的商品适时地纳入消费税范围。

从中长期来看,流转税制度的改革重点将围绕增值税与营业税的整合展开,即所谓的增值税的"扩围"。这项改革的完成将在真正意义上建立起规范的增值税制度。但是这项改革的难点是,必须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关系进行统筹性的制度安排。也就是说,要推进这项改革,必须考虑重新安排各级政府间的分税制度,因为营业税目前是地方财政收入中地方税收的主体税种,其收入占地方税收的50%~60%,增值税又是中央和地方共享税的最大税种,所以进行增值税"扩围"的改革,必须结合政府间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同时研究、规划和实施。建议从现在开始就组织力量,抓紧这项改革的研究,进行详细的量化测算,用3-5年的时间研究出改革方案。这既是税制改革和完善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完善政府间财政体制的需要。

(二)关于所得税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自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改革之后,新的企业所得税在2008年1月1日开始运行,企业所得税基本完成了其又一次重大改革。今后的主要任务是逐步对统一后的企业所得税制度进行完善。

个人所得税的改革还任重道远,目前已经确定的目标是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个人所得税的完善必然要经历一个渐进调整和完善的过程,经过在条件成熟下的局部性调整,逐步达到

总的目标。

(三)关于地方税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地方税制的改革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税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地方税制的改革和完善具体包括:1.资源税的调整和完善。根据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促进资源节约是资源税调整的重要指导原则。资源税将适当扩大征税范围,扩大税基;调整计税依据,改变目前单纯从量计征的办法,实行根据不同应税品目的特点,分别采取从价计征和从量计征的办法;适当提高一部分征税品目的税额标准。

2.房地产税制改革。对现行的城市房地产、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进行全面整合,重新设立不动产税(物业税)。将市场评估价值作为不动产税的计税依据;将只对经营性房地产征收的房地产税范围扩大到居民住宅不动产。房地产税制的改革将经历两个阶段:先进行经营性房地产税制的改革,待时机成熟再对居民房地产征收不动产税。

3.建立环境税制度。通过税收政策控制环境污染是国际上近年来税制改革的趋向之一。我国目前的税制中缺乏专门针对控制环境污染的税制。该税的征税范围包括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在内的污染物排放和二氧化碳排放。在设立一个环境税税种之下,设立具体税目,不同税目的计税依据和税率有所区别。目前正在研究和讨论开征环境税。

4.社会保障收费改为社会保障税。社会保障费改税是一个十分有争议的问题,目前全国已经有20个省和计划单列市实行由地方税务

机构征收社会保障费,再以财政拨款的形式划拨给社保管理和经办机构。为了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建立统一征收的社会保障税、纳入预算管理、使用与监督分立的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5.整合和调整其他地方税种。经过改革30年的历程,地方税一些税制需要重新清理和归并。目前正在研究这些税种的调整,但意见尚未能统一。比如:(1)土地增值税是否应该继续征收。因为该税种具有所得税的性质,且征收的管理很难,所以对该税的质疑比较多。(2)关于契税和印花税,有些人主张将这两个税种合并,或者将印花税并人契税,或者将契税并入印花税,目前仍在研究过程中。(3)关于城市维护建设税,主张调整目前的计税依据,并适当地调整税率。总之,地方税制的调整和改革已经拉开了序幕,但整个地方税制的改革还需要稳妥地逐步推进

(四)关于税收征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在现有的税收征收管理模式基础上,要继续大力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在已经建立起的税收征管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下一步的具体措施包括:完善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加强对税源的管理。强化数据分析应用,开展税负、税收弹性、税源、税收经济关联分析和预警,加强税收收入预测和能力估算工作,进一步落实对重点税源的分析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加强户籍管理,深化纳税评估工作。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工作,做好为纳税人的服务。

六、结论:财政收入结构改革涉及各方面重大利益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通盘考虑,精心设计,周密部署,谨慎决策,不宜采取整体推进的方式,而应循序渐进,把握时机,做到成熟一个出台一个,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经济和社会不必要的震荡影响。

参考文献《中国税制改革的成效、问题及展望》《我国的财政收入规模》《财政收入规模以及影响因素分析》《浅议我国税制改革》《关于我国税制改革发展趋势的思考》《试析我国财政收入结构》《中国税制改革走向》《中国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研究》

上海市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_张华

2008年 第2期兰 州 学 刊N o.2 2008 总第173期L a nz h o u x u e k a n G e n e r a l.N o.173·经济学研究· 上海市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 张 华 (上海财经大学 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 [摘要] 本文采用动态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运用虚拟变量和广义最小二乘模型,以上海市1949—2005年的数据为样本,对上海市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税收收入增长基本协调,但是,在上海市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税收超常增长的态势。这一方面说明税务部门征收管理工作的进步,另一方面也说明税源结构并不合理。为此,应继续加强征收工作;优化产业布局;建立高效税源管理体系。 [关键词] 税收收入;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92(2008)03-0060-04 作者简介:张华,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税收学专业研究生。 税收收入的增长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经济发展不正常,会影响税收收入的增长,而经济的协调发展,又需要包括税收在内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控。税收与经济发展的这种密切关系在各个国家已普遍受到重视。理顺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制定税收政策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我国T A X(税收收入)增长显著超过G D 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上海市也是如此。我们采用动态计量经济学方法,应用虚拟变量和广义最小二乘法,建立模型分析上海的实际情况,以此判断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税收增长是否协调。 一、问题的提出 1994年工商税制全面改革以来,我国的税收收入呈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增长态势,增长率保持了两位数,特别是1997年以来,增幅更快,已经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税收弹性不断攀升。在全国税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的同时,上海的税收状况如何呢?这个问题引起了财税理论届和实物届的高度关注,对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开展了热烈讨论。本文试图对此做一些探讨,并提出一些看法。 二、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经济是税收的源泉,经济决定税收,而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即税收既能阻碍经济增长又能促经经济增长,这是税收与经济关系的一般原理,运用宏观税负理论和税收弹性理论可以阐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宏观税负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的税收收入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即T/G D P,也称宏观税率。美国著名学者拉弗通过拉弗曲线解释了税负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如图1所示,在税率为0时,税收收入为0,随着税率增加,税收收入达到最大值A,税率为100%时,将无人选择工作,生产中断,也没有税收收入。如果税率从100%降到B″,则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增加,生产扩大,政府税收增加。同样道理,如果税率从0升至B′,人们通过生产获得收入的影响大于交税挫伤积极性的影响,政府的收入也会增加。拉弗曲线说明,当税率超过图中B点时,挫伤积极性的影响将大于收入影响。所以尽管税率被提高了,但税收收入却开始下降。图中的阴影部分被称为税率禁区,当税率进入禁区后,税率与税收收入呈反比关系,要恢复经济增长势头,扩大税基,就必须降低税率。曲线表明,宏观税务及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理论上讲,应该存在一处最佳的宏观税务水平,即B点,能兼顾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 图1 拉弗曲线 研究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离不开对税收弹性的分析。税收弹性是指税收收入变化率与经济增长率(通常是用G D P增长率表示)之比,是用来表示税收的相对变化对于经济增长的相对变化反映程度的指标:E=(Δt a x/t a x)/(ΔG D P/G D P)。其中E为税收弹性系数,T a x为税收收入总量,ΔT a x为其增量, G D P为其增量,G D P为其增量。当E<1时称为缺乏弹性,它表示税收的增长速度慢于经济的增长速度,在新增的G D P中,税收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当E=1时称为单一弹性,它表示税收与经济是同步增长的;当E>1时称为富有弹性,它表示税收增长快于经济增长速度,税收参与经济增量分配的比重有上升趋势。 税收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越发展,税收越重要。税收与经济的密切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经济决定税收和税收对经济的反作用。经济决定税收,这是前提。经济是税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税收分配的范围和程度,并从根本上决定新税种的产生、发展和更替。商品生产、贸易的发展和繁荣,使商品课税成为可能,而跨国经济的发展又促使税收分配范围的国际延伸,国际税收也随之产生和发展。不仅如此,不同税种的构成、不同税制模式的选择,也在很大程度上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如今,经济发展的全

我国财政收入现状及规范

财政学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财政收入现状及规范 学院:金融学院 专业:金融工程班级:1401 学生姓名:洪锡顺学号:2120140451 完成日期:2016.12.20

我国财政收入现状及规范 摘要:我国的财政收入是20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和财政收入体制改革的反映和结果。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收入的构成主要是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和税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运行机制的转变,要求税收成为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同时还要成为调节经济的杠杆。在经过多次改革后,税收取代了利润上缴成为财政收入的主导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走上国富民强之路,但同时,百姓收入差距也日渐扩大,我国居民的贫富差距非常悬殊。究其原因,很大一方面是由于收入分配改革滞后而导致的收入分配不公。当前加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十分必要且非常紧迫。 关键词:财政收入背景,财政收入现状及其规范,财政改革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其实质是反映了一部分社会产品和劳务或者一部分经济资源的支配使用权由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个人手中转移给政府的经济关系。财政是同国家的产生和存在相联系,国家为了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挥职能,必须消耗一定的社会产品。但是,国家本身通常不直接从事生产活动,因而必须凭借自身拥有的政治权力,强制性地征收一部分社会产品,以满足各方面支出的需要。这种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它是国家凭 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的分配。从这一概念的内容可以看出,财政是一种分配关系,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在社会范围内集中性的分配关系。 接下来将从我国近年财政收入背景,财政收入分配现状及其原因,并给出规范建议这三个方面具体阐述我国财政收入相关问题。 (一)我国近年财政收入背景 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103740亿元,比上年增长24.8%。这是我国年度财政收入次突破10万亿。2011年,全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财政收入总体增长较快,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物价水平上涨、企业效益较好及将原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蛋糕”继续增大。财政部数据显示,全国财政收入逾11.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3335亿元。但是全国财政收入增速出现较大幅度放缓,增幅放缓至12.8%,较2011年回落12.2个百分点。专家表示,2012年财政收入完成了预算,但

财政收支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思路

财政收支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 思路 一、当前XX 市财政收支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收入结构问题突出 从XX 年开始, 铜陵市国民经济开始了恢复性增长, 随后几年更是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态势。XX—XX 年,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在此基础上, 铜陵市财政收入也随之加快增长,XX —XX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但是收入结构却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即地方财政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从XX年到XX年,该比重分别为% % % % % %,% XX年进一步下降为% (二)财政支出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与其他各地财政相似, 我市财政支出结构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财政支出总量不足与财政资金损失浪费并存。一方面财政收入上划中央较多, 地方可用财力增长有限, 另一 方面部分单位花钱大手大脚, 财务管理松弛, 支出管理难以 控制。二是支出“越位”与“缺位”共存。一方面, 政府承 担事务较多, 一些应由市场提供和由社会负担的支出仍然背 在财政身上, 财政负担较重。另一方面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会 公共事务, 财政力不从心。三是财政支出管理和控制机制尚 未健全。政府预算本是规范支出管理最重要、最有效的一项

法律制度, 是支出管理的基本依据, 但部分单位在执行预算中的随意性和预算约束软化的状况相当严重。此外, 还有一点需要引起注意, 即财政支出中法定支出膨胀, “以法压法” 、法与法“打架”的现象十分突出, 财政无所适从, 平衡压力加大, 这实质上也是财政支出管理和控制困难的一个突出表现。 二、未来一段时间改进收支结构的总体思路 (一)围绕实施铜陵奋力崛起, 建立健全财政收入稳定 增长机制, 打造“持续财政、优质财政”工程 积极创新财政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 建立健全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保障机制。主要是按照中央和省统一部署稳步推进和落实各项税制改革, 完善地方税收征管机制。全面推进非税收入管理改革, 建立规范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体系, 实现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建立健全科学的财政收入考核机制, 努力扩大财政收入规模, 提高财政运行质量, 形成具有良好的增长弹性的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 (二)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立健全财政宏观调 控机制,打造“发展财政, 协调财政”工程 不断丰富和完善财政调控手段, 充分发挥财政优惠政策和贴息、奖励、转移支付、担保等财政政策工具作用, 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注重通过财政资金支持和财税制度创新, 支持生态和环境保护, 支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进一步整合政府投资和各类支持经济发展资金, 支

最新大渡口区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分析与思考

大渡口区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分析与思考

大渡口区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分析与思考 区财政局尹彦砚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健康发展,大渡口区财政收入结构也相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从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收入级次结构、税种结构、收入性质,税源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大渡口区财政收入结构变化,并对其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保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收入结构分析思考 2006年以来,大渡口区紧紧抓住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历史机遇,围绕“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两大主题,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经济,推动了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和协调发展。从2006年到2008年,全区经济保持了两位数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GDP从77.3亿元增加到了130.0亿元,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为财政收入的快速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辖区区级一般预算收入从13.7亿元增加到23.5亿元,增长了71.5%。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收入的内在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本文试就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大渡口区财政收入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增长谈一点看法。

一、2006-2008年大渡口区财政收入结构变化 (一)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占GDP的比重略有提高 在经济持续发展,特别是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支撑下,大渡口区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辖区一般预算收入从2006年的13.7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3.5亿元,增长71.5%,年均增长30.1%。在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也在稳步提高,从2006年的17.7%上升到2008年的18.1%,两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即实现了国家要求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目标,也说明大渡口区经济发展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详见表一) 表1 2006-2008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单位:亿元 (二)对上级的贡献略有下降,但贡献率仍然很高 一是从增长速度看,对中央和市级贡献的一般预算收入从2006年的9.4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5.7亿元,增长了67.0%,年均增长29.2%,低于辖区一般预算收入增幅0.9个百分点。二是从中央和市级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看,对上级

产业结构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

产业结构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 【摘要】为更全面深入地分析产业结构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文章以湖北省为例建立风险价值(V 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产业结构与财政收入存在长期稳定的相关关系,第一产业增加值与财政收入呈负相关,第二、三产业增加值与财政收入呈正相关,且第三产业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不及第二产业。湖北省需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力度,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信息化步伐,进一步调整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继续完善和落实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流通业等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实现产业结构和财政收入的相互促进。 【关键词】产业结构;财政收入;互动关系;V AR模型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也对财政和产业的和谐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大幅提升,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然而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短期性问题仍然突出。研究湖北省分税制改革以来产业结构状态及变化趋势,理顺产业结构对财政收入影响的量化关系,对于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保证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发展,实现两者的良性、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献综述 产业结构和财政收入之间关系密切,对于其影响关系的研究,国内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观点。关于产业结构与财政收入之间的相互关系,李平(2009)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变动率及税收总量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同时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证实产业结构优化与税收增长之间存在相互促进作用;高凤凤(2012)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式发现全国第二、三产业产值与税收正相关,且第三产业产值对税收的影响更大,而第一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与税收呈负相关关系;张华(2008)提出上海市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税收超常增长的现象。关于产业结构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徐菁(2008)认为可以通过增加GDP和调整产业结构两种方式促进财政收入增长,而GDP总量的提高主要来自产业结构的优化,所以,产业结构优化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财政收入增长的需要(潘璇,2010)。关于财政收入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王春香(2008)认为税收通过影响企业盈利将进一步影响行业市场的均衡和行业规模,进而影响国家的产业结构;边曦(1991)认为过于强调收入目标的财政政策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处理产业结构调整与财政收入的关系,必须要有全局和长远的观点。以A·拉弗和J·温尼斯基等为代表的供给学派提出了一个衡量体系,只有合理的财政收入水平才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可以看到,关于产业结构和财政收入关系的研究比较丰富,众多学者选取国内部分省份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而各省份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财政政策等都有很大不同,湖北省产业结构对财政收入影响的定量研究存在空白。根据湖北省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相应数据模型,客观认识产业结构对财政收入影响有重要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历史与现状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历史与现状 姓名:梁晓迪 学号:11081054 专业班级:国贸A 概念 二.财政收入规模分析(两方面:历史和现状) (一)历史: 演变:政收入规模决定了财政政策作用的空间,是分析财政相关问题的基础。中国的财政收入规模,或者说

宏观税负,在近年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一方面,舆论普遍认为“国富民穷”,即国民收入分配中财政收入过高,由此提出需要大力减税;另一方面,以地方政府为代表,各级财政似乎总在“差钱”,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性支出尚欠账颇多,如要进一步增加投入甚至还需增加政府财力。因此,关于当前财政收入规模是否适度的讨论,关系到“十二五”时期内财税改革以及财政政策的整体走向,迫切需要回答。讨论中国财政收入规模是否适度,应当以核算财政收入规模及其结构为基础。然而,由于我国的财政统计与国际标准不一致,这一基础且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常常陷于口径之争,缺乏明确的答案。官方公布的财政收入规模,一般被认为并未包含所有的财政收入。一些机构和学者(林赟等,2009;陈志武,2008;国家税务总局计划统计司,2007;吕冰洋,2008)试图对中国的整体财政收入规模进行估算,但各种估算的定义、方法、数据来源不一,其估算的结果并不统一,结论的严谨程度也存在疑问。 ○1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变化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变化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变化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收入的规模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1978年到2007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1978 年的1132.26亿元到2007 年的51304.00 亿元,扩大了近45倍。回顾29 年的发展历程,我国财政收入绝对数的增长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水平徘徊阶段,财政收入由1978的1132.26亿元上升至1982的1212.33亿元,年均增长率仅为1.72;二是缓慢发展阶段,财政收入由1982的1212.33亿元上升至1992年的3483.3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1.11%;第三是高速增长阶段,财政收入由1992 年的3483.37 亿元上升到2007 年的51304.00 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9.64%。2008年我国经济经受了国内外诸多不利因素的冲击,通过精心有效的宏观调控,基本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格局,预计GDP增长10%左右,CPI上涨6.3%左右。2009年,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我国经济面临着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预计2009年GDP增长9%左右,CPI上涨4%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16%,贸易顺差2350亿美元,同比减少约9%。 ○2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相对变化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相对变化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相对变化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相对变化 1978年以来,在我国财政收入绝对数上升的同时,相对数也经历了一个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降的过程是1979年至1995年,财政收入的相对数从28.4%降至10.7%,其间有过两次跳跃式的下降,一次是1979年至1982年,财政收入相对数从28.4%下降至22.9%,降幅达5.5个百分点;另一次是1985年至1988年,从22.4%跌至15.8%,降幅为6.6个百分点。升的过程是从1995年开始的,至今一直呈单边上升态势,相对数从1995年的10.7%升至2003年的18.6%。,整个过程显得比较平稳。我国财政收入相对数之所以经历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是和我国社会经济改革以及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降的过程反映出我国打破旧的计划经济体制所付出的代价,升的过程显示出我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得到的成果。我们可用坐标将表1中的数据表示成图1的曲线,其形状如“V”字图形。正好可比喻为改革“过河”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展示我国财政收入相对数在过去所经历的变化,而且预示着它未来的前景。 ○3我国财政收入变化的原因我国财政收入变化的原因我国财政收入变化的原因我国财政收入变化的原因从理论上说,一国特定条件下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及财政收入与GDP 的相对增长速度客观上存在着一个合理量值(或合理数量区间)。在这个水准上,资源总体配置效率最高,政府应力求使本国财政收入符合这一水准。但从现实来说,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结构、政府职能定位、经济体制与财政体制不同,这个量值不可能简单划一,也不可能固定不变。我国改革开放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有其必要性、必然性,但下降过多,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所以其后的恢复性增长也有其必要性、必然性。近些年我国财政收入高速增长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经济因素发展。财政收入的增长及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很大程度上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决定的。一般来说,在假定税收制度不变、管理力度不变的条件下,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越高,则财源越丰裕,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越高;当进入市场经济相对成熟、管理体制和税制结构相对稳定的时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

我国的财政收入构成

我国的财政收入构成 我国的财政分成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两块。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收入来源是不同的或者是按比例分的。因此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中央财政是由地方财政构成的。地方发债,要以地方税收为信用保证的。中央一般不为地方解决债务问题。(何为非一般,下文有论述)国家财政收入大致可以概括为:税、利、债、费四大方面。税是指国税,利是指国有企业上交的利润;债是央行发行的国债和外汇占款;费是各项行政收费及罚没款。其中税占大头,其构成也较为复杂些,目前我国的19个税种中,16个由税务部门负责征收。关税和船舶吨税由海关部门征收,进口货物的增值税、消费税由海关部门代征。 1.增值税: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征收。 2.消费税:对在我国境内生产或销售、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 3.营业税:对有偿提供应税劳务(包括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等七个税目)、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征收。 4.企业所得税:对在我国境内的一切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不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法征收。 5.个人所得税: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包括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等11个应税项目)征收。 6.资源税:对各种应税自然资源征收。 7.城镇土地使用税:以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的土地为征税对象,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按规定税额对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征收。 8.土地增值税:在我国境内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包括地上、地下的各种附属设施)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对其转让所取得的增值额征收。 9.房产税:以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的房屋为征税对象,按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30%后的余值或租金收入向房产所有人或经营使用人征收。 10.城市维护建设税: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税额为计税依据征收。 11.车辆购置税:对购置汽车、摩托车、电车、挂车、农用运输车等应税车辆的单位和个人征收。 12.车船税:以在我国境内依法应当到车船管理部门登记的车辆、船舶为征税对象,向车辆、船舶的所有人或管理人征收。 13.印花税: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应税经济凭证征收。 14.契税:以在我国境内转移的土地、房屋权属为征税对象,向取得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承受人征收。

财政学试题及答案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复习与思考 1. “瓦格纳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 答:在资本主义经济的早期,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是比较小的。那时,各国遵循亚当·斯密学说,提倡经济自由化,主张“廉价政府”,政府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方面很少有所作为。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和激化,政府为了维持经济发展和克服日益频繁的经济危机,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同时,随着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和收入差距的扩大,为了防止社会动荡,政府通过财政的转移支付向广大群众和低收入阶层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由此导致政府财政支出的日益膨胀。另外,由于GDP的增长,筹措财政收入措施的加强,以及增发公债作为弥补支出的手段成为可能,也从财源方面支持了财政支出的膨胀。 对于这种财政支出不断膨胀的趋势,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AdolfWagner)最先提出财政支出扩张论,他的研究成果被后人称为“瓦格纳法则(Wagner′sLaw)”。但瓦格纳关于公共支出增长的含义究竟是指财政支出在GDP中的份额上升,还是指它的绝对增长,这一点在当时并不清楚。按照美国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R.A.Musgrave)的解释,瓦格纳法则指的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于是,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根据这种解释,瓦格纳法则可以理解为图3—1所表示的财政支出与GDP之间的函数关系。 图3—1瓦格纳法则的解释 瓦格纳的结论是建立在经验分析基础之上的,他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加上日本和美国的公共部门的增长情况做了考察。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扩张。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因此,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的和法律的设施。经济因素是指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将密集化,由此将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从而也需要政府进行管理与调节工作。此外,瓦格纳把对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归因于需求的收入弹性,即随着实际收入的上升,这些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将会快于GDP的增长。 经济发达国家自18世纪末到如今100多年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了瓦格纳的法则符合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尽管由于各经济发达国家的国情有所不同,因而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高低以及变化情况也有所不同,但却明显存在一种共同的趋势: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逐步上升;同时,历史数据也说明,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上升不可能

上海市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和经营收入3年数据洞察报告2019版

上海市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和经营收入3年数据洞察报告2019版

引言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上海市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和经营收入进行深度剖析,从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收入,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收入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上海市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和经营收入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 上海市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和经营收入洞察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旨在全面梳理上海市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和经营收入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上海市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和经营收入现状 (1) 第二节上海市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收入指标分析 (3) 一、上海市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收入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收入现状统计 (3) 三、上海市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收入占全国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收入比 重统计 (3) 四、上海市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上海市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上海市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收入同全国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收入 (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上海市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指标分析 (7) 一、上海市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7) 三、上海市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占全国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 入比重统计分析 (7)

十二五期间我国财政收入的规模及结构分析

十二五期间我国财政收入的规模及结构分析 金融G班 2016191G13 付丹丹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总量稳步攀升,2011-2014 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0% ,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分年度看, 2011 年比上年增长 9.5% ,2012 、 2013 年均增长 7.7% , 2014 年增长 7.3% , 2015 年上半年增长7.0% 。“十二五”期间,预计我国经济年均增长近 8% ,不仅高于同期世界 2.5% 左右的年均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也名列前茅。 国家财政实力明显增强。2011 年,我国公共财政收入突破 10 万亿元大关,2014 年超过 14 万亿元,比 2010 年增长 68.9% ,年均增长 14.0% 。随着国家财政实力增强,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不断加大。 2014 年,我国公共财政支出超过 15 万亿元,比 2010 年增长 68.7% 。重点领域民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2011-2014 年,城乡社区事务、医疗卫生、交通运输、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年均分别增长 21.1% 、 20.4% 、 17.2%。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经济总量增大,相应财政收入占GDP 比重也有所增加,但起伏不大,基本保持稳定。但财政收入增速仍高于GDP增速。 其中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1)经济发展水平2)生产技术水平。十二五期间,我生产技术的进步直接加快了生产速度,提高产品质量,引起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增长,从而导致财政收入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必然带来物耗比例的降低,经济效益的提高,剩余产品的价格比例扩大,从而增加财政收入。3)收入分配政策。一国政府在收入分配中越是追求公平,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力度就越大,政府要求掌握的财力就越多,财政收入的规模就越大。4)价格因素5)税收管理水平和税收政策因素。 2014年税收收入实现11.9万亿元,同比增长7.8%,完成了年初预算的99.2%。中央级税收收入和地方本级税收收入,均距离年初目标有小小差距。2014年全国非税收入实现2.12万亿,占全部公共财政收入比重为15.1%,相较上年决算收入增长13.5%,高过税收收入增长。这2.12万亿的非税收入中,主要来自于地方本级收入。地方非税收入实现1.67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占地方本级公共财政收入比重为22.1%。从2014年数据来看,种类繁多的地方非税收入中,占比最大的为行政事业性收费,其次是包含海域使用金、场地和矿区使用费收入等的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再次为包括排污费、水资源费收入等专项收入。金融企业上缴利润大增,2014年中央非税收入增速较高,实现收入4457亿元,同比增长了25.3%。据21世纪宏观经济院获取的预算报告显示,2014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实现收入2030亿元,相较去年决算数增长了90%,为预算的158.6%,比预算超收约750亿元,这主要是金融机构上缴利润增加较多。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 3

一、该期内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趋势。 1、经济建设 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87年到1990年我国经济建设费用占总支出比重有大幅度下降,1991年到1999年我国经济建设费用占总支出比重较为平缓,2000年到2005年经济建设费用占总比重逐年下降,2005年到2010年又逐年上升并与2000年大体保持水平。 2、社会文教育 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78年到1991年我国社会文教育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有较大幅度的增高,1991年到2001年我国社会文教育占财政总支出比重由小幅度增长,2001年到2009年有小幅度波动,2010年又有较大幅度增加。且2010年社会文教育是1978年以后所占比重最大的一年。 3、国防 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78年到1985年我国国防费用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1985年到1992年有小幅度上涨,1992年到993年有有较大幅度下降,1994年到2010年以2000年为分界点有小幅度波动,其波动趋势是先下降在上升又下降且2010年国防费用是1978年以后最小的一年。 4、行政管理费用 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78年到1990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1990年到1999年有小幅度波动,较为平缓,1999年到2001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2001年到2006年变化比较平缓,2006年到2008年有非常大幅度的增长,2008年到2009年又一较大的趋势下降,2009年到2010年又有小幅度增加。5、其他支出 1978年到1993年我国其他支出费用占财政总支出逐年增加,1993年到1994年有较大幅度下降,1994年到2001年缓慢增长,2001年到2006年有较大幅度增长,2006年到2007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07年到2010年较为平缓,除了2009年。 6、总结 总之,1978年-2010年,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经济建设费用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是呈下降趋势的,而社会文教育费用却是呈上升趋势的,国防费用总趋势是下降的,行政管理费用的总趋势是上升的,其他支出的总趋势也是呈上升趋势的。 二、财政支出结构变化与经济体制和社会经济财政变化的关系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总趋势首先是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相联系的,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换而变化的,同时也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而变化的,虽然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式以及政府采用的

浅谈目前财政收入结构及分析

我国目前财政收入规模及结构 ——浅谈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 从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保持着一个稳定高速的增长,无论国民财富方面,还是经济体结构方面,都取得非常可喜的成绩。特别是政府的财政收入更是保持着更高的增长率,我国政府目前的财政规模已经仅次于世界上少数的国家。我们知道,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控经济和监督管理等职能,这些职能对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甚至其他更多方面有着非常大的意义,还更因为目前我们国家的财政规模非常庞大,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难以估量。GDP与财政收入都是衡量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两者存在着多多少少的联系,这需要简单的去研究一下。在本文中,还将探究一下目前财政状况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及与社会就业岗位的联系。 一、关于财政收入的一些概念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 二、我国财政总收入与GDP的比较 <一>GDP近十年的变化 要探求财政收入,必须要关注我国的国民产值,一来因为财政的收入是要以国民收入作为依据的,二来也因为财政收入也会反过来对国民收入产生巨大的影响。以下是对国民总产值的一个粗糙地描述。近十年来,我国GDP实现了长期的高速增长。 单位:亿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 年份国民人均国内 总收入生产总值 (元) 2000 98000.5 7858 2001 108068.2 8622 2002 119095.7 9398 2003 135174.0 10542

上海市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和事业收入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上海市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和事业收入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序言 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点对上海市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和事业收入的现状及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立体的阐述和剖析,相信对商家、机构及个人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上海市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和事业收入数据解读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需注明出处。上海市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和事业收入数据解读报告主要收集国家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其它权威机构数据,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处理及清洗。数据严谨公正,通过整理及清洗,进行上海市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和事业收入的分析研究,整个报告覆盖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收入,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事业收入等重要维度。

目录 第一节上海市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和事业收入现状 (1) 第二节上海市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收入指标分析 (3) 一、上海市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收入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收入现状统计 (3) 三、上海市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收入占全国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收入比 重统计 (3) 四、上海市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上海市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上海市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收入同全国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收入 (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上海市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指标分析 (7) 一、上海市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7) 三、上海市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占全国广播电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 入比重统计分析 (7)

目前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及结构分析

目前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及结构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我国的财政收入不断增加,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本文第一部分依据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的相关数据,分析我国目前财政收入的总量,及其占GDP的比重,再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财政收入增长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几点政策思路。第二部分分析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的结构,主要从收入形式方面进行分析。基于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重点分析了税收部分,对几个主要税种的收入增长情况及增长原因进行了分析,体现各税种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程度,由此反映除财政收入的结构情况。 关键字:财政收入规模、财政收入结构、税收结构 财政收入可以理解为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即国家占有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国民总收入;财政收入又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分配过程,这一过程是财政运行的第一个阶段或第一个环节,在其中形成特定的分配关系或利益关系。1财政对一个国家的政府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占有了一定规模的财政收入,政府才能实现其职能。 一、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表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总额及各年增长速度 1摘自陈共《财政学》(第六版)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收入总量以较快的速度逐年增长,到目前已经具有了比较大的规模。2007、2008、2009年财政收入总量分别为52321.78亿元、61330.35亿元、68518.30亿元,2010年更是突破8万亿,达到83080亿元的水平;四年的增长速度依次为32.4%、19.5%、11.7%、21.3%。从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财政收入总量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且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持续增加。 财政收入规模大小、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快慢,是由经济、政治、社会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但是从根本上说,首先还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影响,这些经济条件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技术水平、收入分配体制和价格水平,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我国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并且达到目前的规模的原因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虽然比起很多发达国家, 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水平低,技术水平也还很落后,但是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确实有了非常大的发展。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一直努力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这个过程之中,我国注重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支持和鼓励科技创新,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政府在这些年中采取的一些措施确实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为财政收入的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征管的加强。我国的各级税务机关加强了对税收的征管,切实保 证了税收的到位,对财政收入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价格水平的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总水平一般呈上升趋 势,一定范围内价格的上涨是正常现象。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我国的物价水平在正常的范围内上升了不少,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财政收入也同比例的增长。 四、企业效益水平和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外贸易的发展。近年来, 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生产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企业的效益水平提高,个人收入增加,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长较快;随着对外交流的加强,对外 2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

我国近十年财政支出变化分析电子教案

我国近十年财政支出 变化分析

我国近十年来财政支出变化分析 财务管理 内容摘要:分析我国近十年来的财政支出变化,分析我国近十年来的财政支出变化原因与趋势,探讨财政支出重大变化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 关键词:财政支出变化原因趋势合理性不合理性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hanges of the fiscal spending of China in the last ten years and finds the causes and predicts the trends, in the same time, discussing the rationality and irrationality of the major changes. 财政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稳定。财政支出是国家实施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手段。中国财政支出大体可分为基础经济建设、一般公共服务、国防、科技教育文化体育费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其他费用。本文结合国家统计局和中国财政年鉴相关数据,纵观财政支出发展趋势,分析我国财政变化的原因,从根源里寻找出财政支出分布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提出一些关于优化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建议。 一、我国近十年来财政支出变化情况 1、财政支出相关数据

图1:1980-2009年财政各项主要支出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

图2:2001-2012中国经济GDP增长速度走势图 表3:社会保障支出占全国财政总支出比重一览表

2、财政数据分析 回顾中国2003-2013年,经济增长速度稳定在百分之十左右,国家的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则达到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之间,2007、2008、2009、2011四年均超过百分之二十,2007-2008年,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加大(表1、图1)。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地方财政支出规模高于中央财政支出规模,是中央财政支出的2-3倍,中央财政支出比重逐年下降,地方财政支出比重逐年上升(表1)。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不断下降,但在财政支出中仍占相当大的规模,社会文教支出稳步增长,且增长速度较慢,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支出比重较大,社会保障支出总投入大量增加,而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表2、表3、图2),可以看出政府虽然对社会保障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可是力度相当偏低,社会保障水平低下,仍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 二、原因分析 根据法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瓦格纳的结论是建立在经验分析基础之上的,他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以及日本和美国做了考察,认为一国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与本国财政支出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即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扩张及财政支出规模的膨胀(财政支出规模变化趋势的理论依据与影响因素分析,作者不详)。我国近十年来,经济迅速发展,人均GDP稳步升高,我国政府对经济建设的支持作用,导致财政支出不断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家以经济建设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为主,经济建设和行政管理支出在财政支出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我国社会文教费的不断提高是符合国家“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为了适应经济全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