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结直肠癌危险因素

结直肠癌危险因素

结直肠癌危险因素
结直肠癌危险因素

年龄性别

遗传因素:结肠癌家族史

肠道相关疾病因素:结直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息肉病,慢性结直肠炎

肥胖和超重:一项meta分析发现,超重肥胖结直肠癌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饮食习惯(高蛋白,高脂肪饮食,油炸烟熏及腌制食品。蔬菜水果摄入量)

吸烟与被动吸烟,饮酒,体力活动

糖尿病

胆囊切除及阑尾切除术

情绪自我调节能力

说明:请在下述相应的栏目打“√”或填写内容

一、本人有无慢性腹泻史①有②无

二、本人有无慢性便秘史①有②无

三、本人有无粘液和(或)血便史①有②无

四、本人有无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①有②无

五、本人有无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①有②无

六、近二十年来本人有无不良生活事件史①有②无

如有, 请打“√”:①离婚②配偶死亡③一级亲属死亡④子女下岗⑤其他七、本人有无癌症史①有②无如有,请具体描述

什么癌:发病时几岁:诊断医院:

八、本人有无肠息肉史①有②无

九、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肠癌史①有②无③不详

谁:发病时几岁:在世与否:

谁:发病时几岁:在世与否:

谁:发病时几岁:在世与否:问卷调查高危人群①是②否

大便潜血①阳性②阴性③未检查

如果是高危人群,是否有全结肠镜检查禁忌症①有②无

调查员签名:调查日期:年月日

备注:

1.慢性腹泻指近2年来腹泻累计持续超过3个月,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在1周以上。

2.慢性便秘指近2年来便秘每年在2个月以上。

3.不良生活事件史须发生在近20年内,并在事件发生后对调查对象造成较大精神创伤或痛苦。

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管理与监测计划

龙里县人民医院 重点环节、重点人群 与高危险因素管理与监测计划 1、对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胃镜室、消毒供应室、妇产科、传染科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管理。贯彻落实《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医院手术室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健全规章制度、细化工作规范、落实各项措施,如对ICU和手术部位开展综合性目标性监测,重点关注导尿管、使用呼吸机、深静脉置管和特殊手术的患者,对开展目标性监测的科室,院感专职人员定期下临床科室督查,进行现场指导,定期对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加强监督,要求重点部门的质控医生和质控护士明确各自职责,加强对本科室易感因素的监控。 2、加强手术器械等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医疗机构要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切实做好手术器械、注射器具及其他侵入性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对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应当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尽量避免使用液体化学消毒剂进行浸泡灭菌。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不得重复使用。进入人体组织和无菌器官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从而切断传播途径,达到防止交叉感染的目的,定期抽查物品进行清洗效果和细菌学监

测。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实施手术、注射、插管及其他侵入性诊疗操作技术时,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手卫生规范,避免因医务人员行为不规范导致患者发生感染,降低因医疗用水、医疗器械和器具使用及环境和物体表面污染导致的医院感染。 4、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要加强重点部门,重点部位以及关键环节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感染病例。 5、重点关注留置各种管道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老年人、婴幼儿、免疫力低下、严重营养不良患者、频繁使用抗菌药物的、手术后患者等易感的重点人群。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过程中,要加强观察,合理治疗,避免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6、加强对全体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特别要加大重点部门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培训力度,强化防控意识,加大对消毒灭菌、无菌技术操作、手卫生及隔离等措施的落实力度,提高医务人员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工作能力和处置能力,切实保障医疗安全。

预防医学-健康危险因素

1 实习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目的】 学习对个体健康危险因素的评价,即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方法。 【习题】 根据图1、表1和表2试作一位45~49岁男性的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方法和步骤】 (1)拟订调查表,收集个人危险因素的资料。如健康危险因素评价表(表3)。 (2)收集当地年龄、性别、疾病死亡率资料。如表2第2项。 (3)危险因素评价的关键步骤是将危险因素转换成危险分数。本实习应用Geller -Gesner 表将有关危险因素换成危险分数值(见表2)。 (4)组合危险分数:将每一项危险因素对某病死亡率的影响进行综合。计算时将大于1.0的数值相加,如计算心脏病组合危险分数时,有几种危险因素同时存在,如收缩压为24kPa (180mmHg ),查40~44岁男子危险分数转换表(略)得危险分数为2.7,大于1.0的数值则为1.7,同时将其他几种危险分数超过1.0的部分数值相加,两项合计即为心脏病的组合危险分数。将上列从危险分数转换表中查得的数值填入表2。余类推。 (5)存在死亡危险:即平均死亡率×组合危险分数=存在死亡危险。 (6)计算评价年龄。死亡率与年龄呈函数关系如图1。由死亡危险总计查图得出评价年龄。 (7)计算增长年龄。根据本人存在的危险因素,医生针对性提出降低危险因素的建议。如被评价者采取这些建议如服降压药、参加体育锻炼、戒烟、减少饮酒等。危险因素将减少,危险分数将相应下降。表1第9项为医生建议,第10、11项为新的危险分数。按上述计算评价年龄的方法,同理可以计算存在死亡危险,得出增长年龄。 (8)分析实际年龄、评价年龄和增长年龄之间的关系。 本方法适用于25~60岁年龄组,已有心脏病或其他器质性疾病患者不宜使用。 23000 19000 15000 9000 5000 3000 40 45 50 55 60 65 年龄(岁) 图1 预期死亡率与年龄间函数关系 每10万人口预期死亡数

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基本数据集标准

ICS ××××××× × ××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HRB03.11 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基本数据集 Basic dataset of behavioral risk monitori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WS D00X-2009 目次 前言................................................................................ I 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缩略语 (1) 3.1 术语 (1) 3.2 缩略语 (2) 4 数据集元数据 (2) 5 数据元目录 (2) 5.1 数据元属性 (2) 5.2 数据元值域代码表 (7) 6 数据元索引 (9)

WS D00X-2009 前言 《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基本数据集》是我国居民健康档案卫生服务基本数据集标准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标准旨在为行为危险因素监测信息提供一套术语规范、定义明确、语义语境无歧义的基本数据集标准,以规范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基本记录内容,实现行为危险因素监测信息在收集、存储、发布、交换等应用中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保证行为危险因素监测信息的有效交换、统计和共享。 本标准以行为危险因素监测记录表中各记录项为对象,以数据元为标识单元,按照摘要式目录格式编制。包含38个数据元,8个数据元值域代码表。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信息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

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实施方案

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实施方案 篇一:灵宝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实施方案 灵宝市2013年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 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应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和出生缺陷等疾病的监测与预防控制”精神、《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和2013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新增监测点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目标 掌握我市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主要慢性病患病的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

为我市制定慢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基础数据,为上级评估卫生及相关政策和慢病防控项目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范围 (一)监测点的确定 我市本次被确定为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新增监测点。 (二)调查对象及抽样 1. 调查对象:为调查前12个月内在我市居住6个月以上且年龄大于18岁的居民。 2.抽样: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第一阶段首先向省CDC慢病所提供我市乡镇(街道)情况,由省CDC慢病所抽取4个乡镇(街道)。第二阶段提供我市被抽取的4个乡镇(街道)辖区行政村(居委会)情况,省CDC慢病所在每个乡镇(街道)抽取3个 行政村(居委会)共计12个行政村(居委会)。每个行政村(居委会)随机抽取1个村民(居民)小组,每个小组至少50个居民户。在做完家庭问卷调查

后根据KISH表抽定每个家庭1个人作为监测对象,共计监测600人。 三、调查内容与方法 本次监测包括询问调查、身体测量、实验室检测三部分内容。 (一)询问调查 包括家庭问卷和个人问卷调查。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以面对面询问方式进行,不能由调查对象自己填写。 1. 家庭问卷:由调查员入户进行并在个人问卷调查之前完成。依照调查问卷对抽取到的户逐户进行调查。60岁以上人群健康相关问题由家庭中60岁以上成员自己回答 2. 个人问卷:包括吸烟、饮食、身体活动状况及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主要健康问题。 (二)身体测量 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 (三)实验室检测 采集调查对象空腹静脉血和口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时静脉血(有糖尿病史

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报告

xx县2016年成人慢性病及危险因素 监测报告 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现在以至今后我县疾病预防控制的重点工作。 2013年我县首次开展了1200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工作,但是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及行为因素的改变,我县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其次在我县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工作中,2013年的监测数据已经不能科学的指导我县慢性病管理工作,为了进一步掌握我县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提供辖区内具有代表性高血压与糖尿病患病率,并结合市级要求,特制订了《2016年xx县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工作方案》。 为了掌握我县慢性病患病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与变化趋势,为制定和评估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和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我县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向市级提升,为今后xx县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打好基础,按照xx市疾控中心《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下发2015年xx市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工作方案通知的函》的要求,我县拟开展600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工作。 xx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第一章概述 1、基本情况 xx属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处xx市东南部,面积3903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18个镇、18个乡、296个村(居),户籍人口70.3万。全县有苗族、土家族等11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3.9%,是xx唯一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全境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为构造剥蚀的中、低山地形。地貌类型复杂,“两山夹一槽”是xx地貌的主要特征。xx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7.50℃,常年平均降雨量1104.20毫米,年均蒸发量950.40毫米,年均气压978.60百帕毫巴,无霜期311天。 xx市xx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32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6个;乡镇级医疗卫生机构40个,包括11个中心卫生院、25个普通乡镇卫生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所)350个;民营医院3个,个体诊所(含门诊)30个;其它内设医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共10页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健康危险因素的概念是人们在认识疾病病因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些急性病、传染病和外伤等的危险因素多为单因单果,有很大的防治价值。但很多慢性病则很难用单一的病因进行解释,如吸烟是肺癌的多病因中的一个,因此一个经流行病学证实的慢性病危险因素就是病因的一个组成单位。由于慢性病病因复杂,因此评价其危险因素可作为研究慢性病病因学的一种方式和慢性病防治的组成内容。 一、开展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理论基础 第一次卫生革命的胜利,使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又成为主要死亡原因。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多种致病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难以用单一的病因加以解释。而且,随着病因学及流行病学研究的进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许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及环境中存在的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要有效防治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必须对与疾病发生、发展有关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价,以便阐明疾病发生的病因,预测疾病发生的概率及严重程度,这是提出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依据。另外,从疾病自然史的观点分析,要有效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必须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按其发病特点及演变过程可大致分为6个阶段。 1、无危险阶段这一阶段人们的周围环境和行为生活方式中不存在危险因素,预防措施是通过健康教育使人们认识危险因素的有害影响,保持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和健康生活方式,以防止危险因素的发生。 2、出现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加和环境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中出现了危险因素,但由于作用时间短暂及程度轻微,危险因素并无明显危害,或其危害作用还不易被检出。此时进行环境因素检测或行为生活方式调查,能够发现危险因素的存在。 3、致病因素出现随着危险因素数量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危险因素转化为致病因素开始对机体产生危害作用,但由于人们机体防御机制的作用以及致病因素的弱化,尚不足以形成疾病。如果及时采取干预阻断措施,停止危险因素的作用,可阻止疾病的发生。 4、症状出现疾病已形成可逆的形态功能损害,用生理生化的诊断手段可及时发现。此时预防策略是通过筛检在正常人群中及时发现无症状患者,并予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及时阻止危险因素的作用,使病程逆转而恢复健康。 5、体征出现症状与体征可并行或先后出现,此时患者能明显感觉自身异常而主动就医,但即使停止危险因素的继续作用,病程亦不可逆。只能采取治疗措施以改善症状和体征,推迟伤残和减少劳动能力的丧失。 6、劳动力丧失随着病程发展,症状加剧,患者逐渐丧失生活和劳动能力。此时是疾病进程的最后阶段,只能采取康复治疗,以提高生存质量。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从疾病自然史的第一阶段开始,即在疾病尚未出现时对危险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进行评价,通过健康促进教育使人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危险因素的作用。在危险因素出现的早期,通过测定危险因素的严重程度,分析这些因素对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预测疾病发生的概率,亦能减少危险

桐乡市居民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结果分析

桐乡市居民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结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3-11-18T15:19:34.7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30期供稿作者:张晓怡李秋月 [导读] 在过去12个月内,有2.33%的居民每天或几乎每天喝醉,且全部为男性人群。 张晓怡李秋月(桐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嘉兴 314500) 【摘要】目的了解桐乡市居民行为危险因素情况,为制定适合的干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身体测量以及实验室检测的方法获取数据。结果男性接触吸烟、饮酒两项危险因素明显高于女姓;监测发现BMI肥胖与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的发生有显著性关系(P<0.05)。结论我市男性居民吸烟、饮酒率偏高,体育锻炼偏低,需提倡居民戒烟限酒,并进行体育锻炼。【关键词】行为危险因素监测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0-0365-02 很对研究表明,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和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为了解桐乡市吸烟、饮酒等行为危险因素现况,我市与2012年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抽样方法与对象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12个监测村(居委会)随机抽取100户,每户用KISH表法随机抽取1名18岁及以上居民进行调查,我市共调查1200人。 1.2 调查内容包括个人问卷、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三部分内容。个人问卷包括吸烟、饮酒、身体活动状况,以及血压、血糖等主要健康问题; 身体测量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测量; 实验室检测采集所有调查对象空腹静脉血。 1.3 判定标准①吸烟:每天至少吸1支烟且持续6个月以上者;②饮酒:每天至少喝0.5两高度白酒(>50度),或1两低度白酒,或1瓶易拉罐啤酒,或3两葡萄酒;③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④糖尿病: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7.0mmol/L;肥胖:体质指数(BMI)≥28 kg/m2。 1.4 统计分析调查表数据采用EPIINFO软件双份录入,并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1 吸烟每天吸烟的人数为352人,吸烟率为29.33%,桐乡市吸烟人群中男性占绝对多数,男性吸烟率与女性吸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被动吸烟率为49.83%,男性略高于女性分别为54.06%和5 3.94%。吸机制卷烟的人群中吸烟量最少为1支/每天,多者达80支/每天。 2.2 饮酒调查在过去12个月内的饮酒情况,喝酒的人数为398人,饮酒率为3 3.17%,男性饮酒率明显高于女性的饮酒率(P<0.0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有6.50%的男性每天或几乎每天每次喝酒超过5个标准饮酒单位;在过去12个月内,有2.33%的居民每天或几乎每天喝醉,且全部为男性人群。 2.3 身体活动无职业性身体活动者比例为2 3.83%,男性稍低于女性,分别为22.26%和25.23%;66.83%的居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无步行或骑自行车这两类交通性身体活动;仅有2.67%的人在业余时间参与休闲性身体活动。 2.4 BMI肥胖与患高血压、糖尿病的关系 调查发现既是BMI肥胖又患慢病(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的人有44人,患慢病而没有BMI肥胖的人有492人,BMI肥胖而不患慢病的人有28人,即没有BMI肥胖又不患慢病的人有636人,说明BMI肥胖与患慢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χ2=4.19,P<0.05)表1 BMI肥胖与患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的相关性 BMI肥胖患慢病总计 是否 是 44 28 72 否 492 636 1128 总计 536 664 1200 3 结论 桐乡市18岁以上居民的吸烟率为29.33%,男性吸烟水平远高于女性,被动吸烟率为49.83%,被调查居民饮酒率为33.17%,男性远高于女性,且有6.50%的男性每天或几乎每天每次喝酒超过5个标准饮酒单位,许多研究证实,吸烟、饮洒和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生有关[1,2] ,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被动吸烟危害的宣传和教育,营造无烟环境,保护不吸烟者,尤其使未成年人远离烟草危害,要让居民了解饮酒,特别是过量饮酒的危害,端正饮酒的态度,促使其改变饮酒习惯。 调查发现,BMI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3]的发生密切相关,而约有2/3的居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无步行或骑自行车这两类交通性身体活动,应提倡全民健身活动,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和促进人群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并通过饮食控制[4],来进一步控制体重。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分析报告(2007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 [2]翟耀明,汪韶洁,柴寿金,等.2007年青岛市城区居民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10,16(1):25-48. [3]范春红,俞敏,陈雅萍,等.浙江社区居民2型糖尿病患病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8,20(3):3-5. [4]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等.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78-484.

人群高血压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研究

人群高血压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研究 发表时间:2016-05-16T11:38:19.6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2期作者:孔燕 [导读]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医院预防科针对人群中高血压行为危险因素展开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防范对策进行制定,增强宣教水平。(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医院预防科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人群高血压行为危险因素监测价值。方法:本次选取我城区常住居民作调查对象,其中2010~2014年五年间各抽调1000人,共5000人,监测高血压行为危险因素。结果:2010年至2014年五年间各抽调1000人,共5000人,均有效。男2560人,女2440人;15~19岁230人,20~39岁1975人,>40岁2795人。除临界高血压值有较低知晓率外,正常血压值、与脑卒中有关、与冠心病有关、高血压演变结果知晓情况均>50%,并在2010年至2014年间呈增长趋势。通过对比5年间居民对遵医用药、调理饮食、情绪稳定、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定期监测血压的认知率可以看出,2010年~2014年居民对各项高血压预防措施的认知率均逐步升高。结论:针对人群中高血压行为危险因素展开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防范对策进行制定,增强宣教水平,纠正错误行为观念和不良习惯,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保障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对维护患者生命健康意义重大。 【关键词】人群;高血压;行为;危险因素;监测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2-0055-02 高血压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多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行为均为诱导高血压病发的危险因素,故努力改变公众生活环境,建立预防高血压目标,纠正错误生活方式及行为,是重要的防治高血压的战略思想[1]。本次研究针对15~69岁人群加强高血压危险因素监测,在掌握发病情况,为防控提供有效依据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总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常住居民做为调查对象,2010年~2014年五年间各抽调1000人,共5000人,年龄15~69岁,以居委会为单位随机抽样。 1.2 方法 采取入户或在正常体检中发放问卷,内容包括对正常血压值、监界血压值、与脑卒中有关、与冠心病有关、高血压演变后果等知识知晓率;对高血压预防措施的认知率。 1.3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10年至2014年五年间各抽调1000人,共5000人,均有效。男2560人,女2440人;15-19岁230人,20-39岁1975人,>40岁2795人。文化程度:大专562人,高中1718人,初中1805人,小学716人,文盲199人。 2.2 知识知晓率 除临界高血压值有较低知晓率外,正常血压值、与脑卒中有关、与冠心病有关、高血压演变结果知晓情况均>50%,并在2010年至 2014年间呈增长趋势。见表1。 3.讨论 国内外研究显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重要的预防和控制原发性高血压的手段,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通过对人的态度、知识影响,使人的行为改变,并改善环境,对不良行为和态度转变指导意义显著[2-3]。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除少数知识问题,如知晓临界血压值率居较低水平外,对高血压知识的认知水平在49.5%~84.7%范围内波动。与北京、天津、上海近年水平相同,并呈增长表现。虽如此,仍需在健康促进开展过程中,重视经常测量血压价值、掌握正常血压范了、评估血压是否正常、遵医调整治疗方案等的重要作用,针对不同人群,就不同的干预措施制定,为早期防治中心血管疾病提供有利条件[4-5]。 对行为改变,是促进健康和控制疾病的重要举措施,结合5年的监测结果显示,≥35岁人群血压在2年内的检测率在中等水平维持,特别是每月定期测血压的高血压患者呈增多表现,与门展开展的免费测血压活动相关,为高血压预防提供了有利保障。但人群中仍有部分不

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管理与监测计划

万州区第五人民医院 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管理与监测计划为加强医院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强化安全意识,针对医院感染的易感特点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个环节,制定并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切实从管理及技术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现制定管理及监测计划如下: 一、加强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手术室、血液透析室、内镜室、消毒供应中心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管理。 贯彻落实《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健全规章制度、细化工作规范、落实各项措施,如对ICU和手术部位开展综合性目标性监测,重点关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导尿管、使用呼吸机和特殊手术的患者(如:出血量多、污染伤口等)的患者,对开展目标性监测的科室,院感专职人员定期下临床科室督查,进行现场指导,定期对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加强监督,要求重点部门的质控医生和质控护士明确各自职责,加强对本科室易感因素的监控。 二、加强手术器械等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 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医院要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切实做好手术器械、注射器具及其他侵入性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对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应当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尽量避免使用液体化学消毒剂进行浸泡灭菌。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不得重复使用。进入人体组织和无菌器官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

预防医学重点归纳-完整版

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分析和评价环境中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一门科学。 预防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预防医学的特点:1预防医学不同于临床医学,其研究对象既包括个体与包括群体,既着眼于健康人群又着眼于亚健康人群。2从整体论出发,研究自然和社会因素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影响,探索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3重视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客观定量的描述和分析各种生物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与身心疾病的内在联系和规律。4从群体的角度进行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制定卫生政策,实现社区预防保健,将临床治疗与预防保健相结合,提供社区预防和干预的卫生保健。 三级预防策略: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主要任务:针对疾病发生因素,提出综合性预防措施,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有害作用。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传染病还应有早隔离、早报告措施。包括:普查、定期检查、高危人群的重点监护及专科门诊等。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着眼于康复,力求减轻疾病的不良后果,对患者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防止并发症、后遗症,防止伤残。 临床预防服务定义:是指由医务人员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的“患者”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实施个性化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其服务提供者是临床医务人员,服务的地点是在临床场所,服务的内容强调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的结合,且是临床与预防一体化的卫生服务。 临床预防服务内容:1.健康咨询2.健康筛检3.免疫接种4.化学预防。 1.求医者的健康咨询通过收集求医者的健康危险因素,与求医者共同制定改变不健康行为的计划,督促求医者执行干预计划等,促使他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2.健康筛查指运用快速、简便的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以及危险因素监测与评估等手段,在健康人群中发现未被识别的病人或有健康缺陷的人。 3.免疫接种是指将抗原或抗体注入机体,使人体获得对某些疾病的特异性抵抗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发生。 4.化学预防指对无症状者使用药物、营养素、生物制剂或其他天然物质作为第一级预防措施,提高人群抵抗疾病的能力,防止某些疾病的发生。 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的意义临床预防服务和健康管理通过实现个体健康危险性的量化评估,获得控制疾病危险因素的健康干预策略,能有效地调动个人改善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管理个人的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并及时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 人的社会化:指人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能够适应一定的社会环境,参与一定的社会生活,履行一定角色职能的社会人的过程。 病患:是对身体健康状况的自我感觉和判断,即对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失调的判断,它是一种感觉尺度,是一种个人主观上的疾病感觉。 健康决定因素:健康决定因素是指决定个体和人群健康状态的因素。 1.社会经济环境 2.物质环境3.个人因素。4卫生服务 1.社会经济环境:(1)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2)文化背景和社会支持网络;(3)教育;(4)就业和工作条件。 2.物质环境:包括在生活和职业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以及建筑环境等都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3.个人因素:(1)甲亢的婴幼儿发育状态;(2)个人的卫生习惯;(3)个人的能力和技能;(4)人类生物学特征和遗传因素。 健康生态学模型:强调个人和人群健康是个体因素、卫生服务以及物质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且这些因素间也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以多层面上交互作用来影

健康监测

健康监测是健康管理的基础工作,通过健康信息的采集、分析、评估,找出健康风险因素。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干预,实现疾病的有效防控。这是真正意义的健康管理。 健康信息的采集: *选择合适健康调查表:个人基本信息、生活方式及个人生活习惯调查、健康体检科报告、疾病管理的随访记录表。 *进行调查培训:统一项目、统一工具;明确调查对象、进行一对一逐项填表不得漏项。 *遵循自愿的原则:征求个人意见,保护个人隐私,尊重个人意愿,不得勉强或诱导胁迫。 健康体检信息记录: *统计表基本项目:填写日期:按照年(4位数)月(2位)日(2位) 编码:采用8位编码制,前2位为I城市编码、接着2位为单位编码,第5、6位车间或科室,最后两位是本人个人序号码。身份证号码。 *一般项目:收集个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药物过敏史、既往病史、家族史) *生活方式:“WHO行为危险因素监测指南”相关内容.烟草使用、饮酒情况、膳食情况及身体活动情况。 健康体检结果记录 *一般情况:身高、体重、腰围、体重指数(BMI) 、血压、心率、老年认知功能及老年情感状态 *物理检查:临床相关科检查阳性体征记录 *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肝功、肾功、血糖、血脂、肿瘤标志物监测结果、医学影像学诊断心肺功能监测 *既往疾病的治疗用药情况: *现发现的阳性体检结果: 案例一、 某单位经健康体检发现,职工中的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的发生率以不同比例年年增长,并有两名40多岁的干部相继发生心脏突发事件而死亡,该单位领导非常急切的寻求职工健康管理方案,你作为健康管理师,请为该单位设计一套健康管理计划。 步骤:收集资料前的准备进行问卷调查健康风险评估明确健康管理目标人群制定危险因素的干预措施收集资料前的准备: *统一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的诊断标准。*统一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的危险因素。 建立健康管理服务组织:确立健康管理项目负责人,根据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安排适当的工作人员,组成相应的专业队伍,建立健康管理服务中心。明确人员分工,制定各岗位职责。 *签署知情同意书及健康管理协议:确定采集信息人群,做到知情同意是健康管理依从性的保证,完整、准确的采集是健康管理的工作的基础。

浙江省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危险因素监测方案(2017年版)

浙江省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危险因素监测方案(2017年版)为贯彻《健康浙江2030行动纲要》,落实《全国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危险因素监测方案(2017年版)》目标任务,结合浙江省工作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 通过开展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危险因素监测,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常见病基本状况及其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掌握我省学生常见病发病情况和健康危险因素状况,指导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为进一步采取健康干预措施和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范围 根据经济、社会、环境状况的不同,我省选择在杭州市、嘉兴市、衢州市开展监测工作,各选择一个城区和一个县(市)作为监测点,分别是杭州市拱墅区、建德市、嘉兴市南湖区、海宁市、衢州市柯城区、龙游县。其中杭州市拱墅区、嘉兴市南湖区、衢州市柯城区各随机选择8所学校,包括:小学2所、初中2所、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综合性大学1所(辖区内不具有的学校,市级卫生计生部门做协调工作,安排市辖区范围内具备条件的学校),建德市、海宁市、龙游县各随机选择5所学校,包括:小学2所、初中2所、高中1所开展监测。学校的选择兼顾城乡分布和寄宿制学校,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扩大监测范围。 三、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基本情况调查。 监测区县疾控机构(无县级疾控机构的由市级疾控机构落实)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情况调查,包括学生疾病防控现状、人员和经费保障和部门合作等情况。学校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情况调查,包括学生体检、健康教育、疾病防控和学生营养等工作开展情况。

(二)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危险因素监测。 每所学校监测240名学生,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初中、高中和大学一至三年级学生,每个年级随机选择1至3个班共80名学生(人数不足的可在邻近学校抽取同年级学生补充)。 监测学生视力、口腔卫生、营养和生长发育等健康状态; 不良饮食和体重控制相关行为(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食物,偏食、挑食等)、缺乏体力活动相关行为(缺乏体育锻炼、长时间静坐式活动等)、近视相关行为、易导致故意伤害或非故意伤害相关行为(打架斗殴、道路交通伤害、溺水等)、物质滥用行为(吸烟、饮酒等物质滥用)、精神成瘾行为(电子游戏机成瘾、网络成瘾等)等。 (三)学校环境卫生状况调查 对学校饮水、食堂、厕所、宿舍卫生等方面的状态开展调查;各监测点选择3所学校,小学、初中、高中各1所,每所学校选择开展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危险因素监测的班级教室6间,开展教室面积、课桌椅、黑板、采光、照明及噪声等教室环境卫生状况调查。 四、组织实施 (一)职责分工。 省卫生计生委落实此项目的组织实施,有关市、县(市、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与本辖区教育部门积极协调,保证辖区内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实施。省级疾控中心负责监测方案的制定、项目实施、技术指导和培训,及现场督导和质量控制。项目点所在市疾控中心积极参与项目的组织实施,项目点疾控中心要组建监测工作组,做好现场调查和监测、数据录入、总结上报等工作。 (二)经费保障。

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管理与监测计划

邛崃段氏骨科医院 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管理与监测计划 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的预防 与控制工作,强化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医院感染控制的技术和标准,明确并落实各部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职责,加强监管力度。针对医院感染的易感特点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个环节,制定并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切实从管理及技术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 1.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手术室、新生儿室、血液透析室、内镜诊疗中心(室)、消毒供应中心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管理。贯彻落实《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医院手术部(室)适宜于理规范(试行)、《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健全规章制度、细化工作规范、落实各项措施,如对ICU 和手术部位开展综合性目标性监测,重点关注留置中心静肪导管、导尿管、使用呼吸机和特殊手术的患者(如:出血量多、污染伤口等)的患者,对开展目标性监测的科室,院感专职人员定期下临床科室督查,进行现场指导,定期对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加强监督,要求重点部门的质控医生和质控护士明确各自职责,加强对本科室易感因素的控制。 2. 加强手术器械等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医疗机构要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切实做好手术器械、注射器具及其他侵入性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对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应当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尽量避免使用液体化学消毒剂进行浸泡灭菌。使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进入人体组织和无菌器官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从而切断传播途径,达到防止交叉感染的目的,定期抽查物品进行清洗效果和细菌学监测。

预防医学-重点归纳

绪论 第一节预防医学概念与健康生态学模型 一、预防医学的定义、内容和特点 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科学,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其工作模式是“环境-人群-健康”。这是一个“健康生态模型”,它强调环境与人群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并以人群健康为目的。 预防医学的特点:①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②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但更侧重于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③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二、健康与健康权 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三、健康决定因素及健康生态学模型 ' (一)健康决定因素 健康决定因素是指决定个体和人群健康状态的因素。 1.社会经济环境:(1)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2)文化背景和社会支持网络;(3)教育;(4)就业和工作条件。 2.物质环境:包括在生活和职业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以及建筑环境等都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 3.个人因素:(1)甲亢的婴幼儿发育状态;(2)个人的卫生习惯;(3)个人的能力和技能;(4)人类生物学特征和遗传因素。 4.卫生服务 (二)健康生态学模型:强调个体和人群健康是个体因素、卫生服务以及物质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且这些因素间也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以多呈面上交互作用来影响着个体和群体的健康。 … 第二节三级预防策略 二、三级预防策略 1.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在第一级预防中,如果在疾病的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则称为根本性预防。它是从全球性预防战略和各国政府及政策角度考虑,建立和健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措施。 第一级预防包括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和针对整个公众的社会措施。 针对个体的措施:①个人的健康教育;②有组织地进行预防接种;③做好婚前检查和禁止近亲结婚;④做好妊娠和儿童期的卫生保健;⑤某些疾病的高危个体服用药物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2.第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起发现、早起诊断、早起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 3.第三级预防对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

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管理与监测计划

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管理与监测计划 1、对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新生儿室、内镜诊疗室、消毒供应室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管理。贯彻落实《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医院手术室管理规范》、《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健全规章制度、细化工作规范、落实各项措施,如对ICU和手术部位开展综合性目标性监测,重点关注导尿管、使用呼吸机和特殊手术的患者的患者,对开展目标性监测的科室,院感专职人员定期下临床科室督查,进行现场指导,定期对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加强监督,要求重点部门的质控医生和质控护士明确各自职责,加强对本科室易感因素的监控。 2、加强手术器械等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医疗机构要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切实做好手术器械、注射器具及其他侵入性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对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应当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尽量避免使用液体化学消毒剂进行浸泡灭菌。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不得重复使用。进入人体组织和无菌器官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从而切断传播途径,达到防止交叉感染的目的,定期抽查物品进

行清洗效果和细菌学监测。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实施手术、注射、插管及其他侵入性诊疗操作技术时,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手卫生规范,避免因医务人员行为不规范导致患者发生感染,降低因医疗用水、医疗器械和器具使用及环境和物体表面污染导致的医院感染。 4、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要加强重点部门,重点部位以及关键环节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感染病例。 5、重点关注留置各种管道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老年人、婴幼儿、免疫力低下、严重营养不良患者、频繁使用抗菌药物的、手术后患者等易感的重点人群。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过程中,要加强观察,合理治疗,避免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6、加强对全体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特别要加大重点部门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培训力度,强化防控意识,加大对消毒灭菌、无菌技术操作、手卫生及隔离等措施的落实力度,提高医务人员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工作能力和处置能力,切实保障医疗安全。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