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薄膜应力的产生机制

薄膜应力的产生机制

薄膜应力的产生机制
薄膜应力的产生机制

一、再结晶机制

当薄膜材料的迁移率大,自扩散能力足够强时,在薄膜沉积的过程中或薄膜沉积停止后,会发生再结晶过程。该过程使得薄膜中缺陷密度减小,晶粒尺寸增大,薄膜致密化,从而导致拉伸应力的产生。

二、晶界弛豫机制

当两个小岛(或微晶)之间的距离接近到某一个临界值以内时,就会自动合并到一起,形成具有较低能量的晶界,同时小岛相互接触部分发生了应变。小岛合并形成晶界的过程也就是能量从小岛的两个表面的表面能转化为晶界能和小岛的应变能的过程。因此拉伸应力的大小与小岛的半径,表面能和界面能的大学以及岛和衬底的接触角密切相关。当微晶合并后,晶界处空洞的收缩,以及晶粒的长大同样会导致拉伸应力的产生。

三、毛细应力机制

由于毛细作用的原因,衬底上的薄膜粒子的晶格发生收缩,晶格常数变小。当衬底上的粒子比较小时,这种变化可以依靠粒子在衬底表面的滑移得以弛豫。当粒子数增多,并且粒子长大,它们之间相互接触时,粒子在衬底表面的滑移变得困难甚至不可能,导致薄膜出现张应力。随着小岛的长大,表面张力的作用减弱,小岛或微晶的晶格常数增大,但实际上由于衬底对薄膜的束缚作用,晶格常数不能增大,薄膜内部产生压应力,导致压应力的产生。

四、杂质原子的作用

在薄膜沉积过程中,衬底中的原子或其它杂质原子(特别是氧原子)会进入薄膜内部,由于杂质原子的尺寸效应及其与薄膜中原子的相互作用导致压应力的产生。

五、晶格扩张机制

通常当某种材料形成的粒子很小时,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该粒子的晶格常数小于体材料的晶格常数,随着粒子的长大,粒子的晶格常数逐渐增大,直到达到材料的晶格常数为止。但是对于薄膜,由于受衬底的束缚,即使薄膜的厚度增加,薄膜材料的晶格常数也小于体材料的晶格常数,从而导致薄膜中压应力的产生。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构造地质学总复习

构造地质学总复习 第一章绪论 地质构造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变形和变位,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各种线理和面理构造等。 构造地质学研究地质构造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由内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构造尺度主要指地质构造的规模。 构造反转:是指早期为一个张性或张扭性的盆地后期转变为压性或压扭性构造盆地(正反转)。盆地由伸展沉降转变为挤压上隆,正断层转变为逆断层的现象。反之,则称为负反转构造。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是什么? 答: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壳或岩石圈的地质构造。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内动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条件、形成机制、分布和组合规律及其演化历史,并进而探讨产生地质构造的地壳运动方式、规律和动力来源。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答:研究方法处常规的地质研究方法外,还有以下几方面:(1)地质制图;(2)显微构造与组构的几何分析;(3)实验构造地质学(模拟实验)。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 答: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理论上在于阐明地质构造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育顺序,探讨地壳构造的演化和地壳运动的规律及其动力来源;而实践意义在于应用地质构造的客观指导产生实践,解决矿产分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及环境地质等方面有关的问题。 第二章 岩层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叫做岩层,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层叫沉积岩层。 层面识别: 岩石成分,结构,颜色变化原生层面构造 倾向层面上与走向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叫真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的方向,就是岩层的真倾向,简称倾向。 倾角层面上真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的夹角。 视倾向在层面上凡与该点走向线不直交的任一直线均为视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所指的倾斜方向,叫视倾向或假倾向。 视倾角视倾斜线和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叫视倾角或假倾角。 真倾角岩层的倾斜线及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就是岩层的倾角,又称真倾角。 真厚度真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视厚度在与岩层走向斜交的剖面上或在与岩面不垂直的任何方向的非直立剖面上测得的顶、底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都是视厚度。 “V”字形法则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分布形态较复杂,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呈交切关系,并有一定规律,即当其横过沟谷或山脊时,均呈“V”字形态,根据岩层产状、地面坡向和坡度角不同,“V”字形形态也有所不同,这种规律称为“V”字形法则。 露头宽度岩层顶、底面出露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整合接触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或所含化石都是一致的或递变的,其产状基本一致,它们是连续沉积形成的。 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间层序有间断,先后沉积的地层间缺失了某些地层。 角度不整合上、下地层间既缺失地层,产状又不相同。 平行不整合上、下地层间既缺失地层,但产状基本相同。 沉积岩判别岩层的顶底面 答:(1)斜层理:“上截下切”;(2)粒级层序:又叫递变层理从底到顶粒度由粗变细递变(3)波痕:对称型浪成波痕。原型还是其印模都是波峰尖端指向岩层的顶面,(4)泥裂:又称干裂或示底构造,剖面上呈“V”字型,其尖端指向底。还有雨痕、冰雹痕及其印模,冲刷痕等,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 水平岩层有哪些特征? 答:(1)地层未发生倒转的前提下,地质时代较新的岩层叠置在较老岩层之上,当地形切割轻微时,地面只出露最新岩层,如地形切割强烈,较老岩层出露于河谷、冲沟等低洼处,较新层分布在山顶或分水岭上;(2)出露和分布形态完全受地形控制,出露界线在地质图上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而不相交;(3)其厚度就是该岩层顶底面标高和底面标高之差;(4)出露宽度受岩层厚度及地面坡度的影响。 不整合的识别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答:(1)地层古生物方面:上、下地层间缺失某些地层或化石带;(2)沉积方面的标志;上、下两套地层在岩性和上岩相上截然不同,两套地层间往往有古侵蚀面,并保存着古风化壳、古土壤或与之有关的残积矿床等。上覆地层的底层常有由下伏地层的岩石碎块、砾石组成的底砾岩。(3)构造方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构造变形强度不同,褶皱、断裂情况也各异;(4)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方面: 理论上,地层不整合是研究地质发展历史及鉴定地壳运动特征和时期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划分地层单位的之重要依据之一,有助了解古地理古环境变化;实践上,不整合面及其上下相邻岩层中,常形成铁锰磷及铝土矿等沉积矿床;是构造上的薄弱带,有利于岩浆及含矿溶液活动,有利于形成交代和充填矿床;对油、气、水的储集也具有重要意义。另工程上可作为稳定性评价的条件之一。 简述角度不整合的特征及构造意义。 角度不整合的特征为: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不仅有地层缺失,而且产状不同,褶皱形式和变形程度不同,断裂构造发育程度和性质不同,上、下两套地层的变质程度和岩浆活动也有明显差异。(5分) 构造意义为:角度不整合代表一次以水平运动为主的构造运动。第三章应力分析 应力单位面积上附加内力称应力。 主应力剪应力为零的面上作用的正应力为主应力。 应力状态经受力物体内任意点各个截面上的应力总和称应力状态。 应力场任一物体或岩体中都存在着一个与该点对应的瞬时应力状态,一系列点的瞬时应力状态组成的空间称应力场。 构造应力场指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应力状态。 应力椭球体当主应力σ1>σ2>σ3,且符号相同时,就可根据一点的主应力矢量为半径作出一个椭球体,该椭球体代表该点的全应力状态, 称应力椭球体。 应变椭球体设想物体和岩石变形前内部某一点为一小圆球体,变形后这个圆球体就会变为椭球体,该椭球体称为应变椭球体。 变形当物体受力后,其内部各点之间相互位置的改变称变形。它的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或者同时发生改变。 均匀变形指岩石的各个部分的变形性质、方向和大小都相同的变形。 非均均变形指岩石各点部分变形的方向、大小和性质不同的变形。 应变物体变形程度的量度。 线应变指物体内某一方向单位长度的改变量。 剪应变90°内角度的变化量. 剪应变:变形前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变形后其夹角偏离直角的量为角剪切应变(或简称角剪应变),其正切为剪应变。 剪裂角最大主应力轴σ1与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 共轭剪切破裂角当岩石发生剪切破裂时,包含最大主应力轴σ1象限的共轭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 单剪应变是一种特殊的恒定体积的均匀变形,它是由物体中质点沿彼此平行的方向相对滑动而成。应变椭球体中两个主轴质点线方位,在变形前后是不相同的,故又称旋转变形。 纯剪应变是一种均匀变形,应变椭球体中两个主轴的质点线,在变形前后具有同一的方位,沿应变主方向的质点线没有发生旋转,故又称无旋转变形。 递进变形在同一动力持续作用的变形过程中,如果应变状态发生连续的变化,这种变形称为递进变形。 蠕变指在应力不增加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增长变形继续缓慢增加的现象。松弛指当应变保持不变时,随时间的增长应力逐渐减小的现象。 盐丘:由于盐岩和石膏向上流动并挤入围岩,使上覆岩层发生拱曲隆起而形成的一种构造。 什么叫变形?变形程度如何量度? 答:物体受力作用后,其内部各点间相互位置发生改变称为变形。变形可以是体积的改变,也可以是形状的改变,或二者均有改变。 物体变形程度用应变来度量,即以其相对变形量来度量。 影响岩石变形的主要因素 答:(1)力的大小、方向和性质;(2)岩石的力学性质;(3)变形的环境条件,包括围压、温度、溶液和孔隙压力;(4)时间。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有哪些? 答:围压因素,温度因素流体因素时间因素。 时间对岩石力学性质与变形有什么影响? 答:时间对岩石的力学性质与变形有三个方面的影响:(1)快速施力与缓慢施力对岩石变形的影响;(2)重复受力对岩石变形的影响;(3)蠕变与松弛对岩石变形的影响。 什么叫构造应力场?其研究意义如何? 答:构造应力场是指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应力状态。构造应场中应力的分布和变化是连续而有规律的。研究构造应力场的目的秒在于揭示一定范围内应力的分布和变化和规律,及其对区域地壳运动的方式、方向及区域构造发育的制约关系,推断可能在何处出现的某种构造等。 地应力在什么情况下易集中? 答:当岩体或岩层内存在早期断裂再次发生构造变形时,在早期断裂附近,特别是在断裂带的拐点、端点、分枝点、错列点和待交汇点最容易出现应力集中。 第四章褶皱 皱褶里卡德:直立水平、倾伏,斜歪水平倾伏,平卧,斜卧,竖直。 兰姆赛:1a顶薄b平行c过度2相似3顶厚。 背形褶皱层层序不明,或层序倒转,或变形面不是层理面而是其它构造面,则将向上弯曲的叫背形。 轴面又称枢纽面,指相邻褶皱面上的枢纽联成的面。 轴迹轴面与地面或任一平面的交线。 槽线向斜或向形的同一褶皱面的各横剖面上的最低点为“槽”,它们的联线为槽线。 倾伏角线状构造的倾伏角是指在直立面上量得的该构造线与它的水平面投影线间的夹角。 侧伏角是指在线状构造所在的构造面上量得的该构造线与与构造面走向线之间的锐夹角。 等倾斜线指褶皱层的上、下褶皱面倾角相等的切点的联线。 同沉积褶皱在岩层形成的同时逐渐变形而形成的褴皱。 底辟构造地下高韧性岩体如岩盐、石膏、粘土或煤层等,在构造力的作用下,或者由于岩石物质间密度的差异所引起的浮力作用下,向上流动并挤入上覆岩层之中而形成的一种构造。穹窿岩层自褶皱的脊向四周作放射状倾斜的背斜。构造盆地岩层从四周向中心倾斜。 隔档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的背斜和向斜相间组成,其中背斜是紧闭的,而向斜较开阔。 隔槽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的背斜和向斜相间排列的褶皱组成的,其中向斜较紧闭,而背斜较开阔。 滑脱构造沉积盖层顺基底剪切滑动所形成的隔档式或隔槽式褶皱称滑脱构造。

多晶硅薄膜应力特性研究(1)

第20卷第6期 半 导 体 学 报 V o l.20,N o.6 1999年6月 CH I N ESE JOU RNAL O F SE M I CONDU CTOR S June,1999  多晶硅薄膜应力特性研究 张国炳 郝一龙 田大宇 刘诗美 王铁松 武国英 (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 北京 100871) 摘要 本文报道了低压化学气相淀积(L PCVD)制备的多晶硅薄膜内应力与制备条件、退火 ,用XRD、R ED等技术测量分析了多晶硅膜的微结构组成.结果表明,L PCVD制备的多晶硅薄膜具有本征压应力,其内应力受淀积条件、微结 构组成等因素的影响.采用快速退火(R TA)可以使其压应力松弛,减小其内应力,并可使其转 变成为本征张应力,以满足在微机电系统(M E M S)制备中的要求. PACC:6220,7360F,6860 1 引言 多晶硅薄膜由于其特有的导电特性和易于实现自对准工艺的优点,在大规模集成电路(VL S I)的制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多晶硅薄膜的导电特性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近年来,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特别是微机电系统(M E M S)的兴起,多晶硅膜作为M E M S中的基本结构材料,其机械特性直接影响着器件的性能和稳定性、可靠性. 在M E M S应用中要求多晶硅膜本身具有较小的张应力且膜内有小的应力梯度,如果多晶硅膜内应力过大,会使M E M S结构层形变甚至断裂,造成器件失效.所以,控制制备工艺条件,使其具有较小的张应力,成为M E M S制造工艺中的一个很关键的问题[2,3].本文对L PCVD多晶硅薄膜的应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包括:制备工艺条件、退火温度和时间、掺杂浓度和微结构组成对其应力特性的影响.实验中采用薄膜全场应力测试系统测量薄膜的应力,用X光衍射(XRD)及反射电子衍射(R ED)等技术测量分析了多晶硅膜的微结构组成. 2 实验 2.1 实验样品制备 实验样品采用在N型(100)单晶硅衬底热生长300~500nm厚的Si O2膜;再用低压化学气相淀积生长多晶硅薄膜,工艺条件为:淀积温度分别为575℃和610℃,压力30Pa,硅烷 张国炳 男,1937年出生,教授,从事半导体器件物理及VL S I和M E M S中薄膜结构特性及应用研究 郝一龙 男,1963年出生,副研究员,从事VL S I多层互连技术及M E M S器件和制备工艺研究 1998202213收到,1998208225定稿

地质构造应力场分析方法与原则

地质构造应力场分析方法与原则 发表时间:2019-01-04T10:34:05.3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作者:郭建锐[导读] 摘要:构造应力场是地球动力学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壳动力学的主体部分,其研究对于构造分析研究、地震分析预报、工程抗震等领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赤峰市利拓矿业有限公司内蒙古赤峰市 024000摘要:构造应力场是地球动力学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壳动力学的主体部分,其研究对于构造分析研究、地震分析预报、工程抗震等领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次研究针对地质构造应力场的测量方法水力压裂法、井壁崩落法、磁组构法进行分析,并对地质构造应场力分析原则进行阐述,继而进一步丰富构造应力场的理论。 关键词:地质构造;构造应场力;应场力引言:构造应力场就是在一个空间范围内构造应力的分布。构造应力场是作用在地壳某一地区内部的和由于这一地区某种变形的构造单元的发育而出现的应力总和。应力场是一种物理场,它和其他物理场,如重力场、电滋场、位势场等一样,也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场不是空间,而是在空间范围内某个物理量的按势分布。随着时间的变化,场内各点的强度和方向也将发生变化。构造应力场是地球动力学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壳动力学的主体部分,其研究对于构造分析研究、地震分析预报、工程抗震等领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地质构造应力场概述 构造应力场概念是由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率先提出的。1947年李四光提出用构造形迹反推构造应力场,并研究各种不同力学性质的构造形迹与应力方向、应力作用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1940年格佐夫斯基也提出研究构造应力场,并把用赤平投影求主应力轴方向的方法引进构造应力场的研究。1950年一1996年国内外地质工作者结合地震地质的研究工作开展了构造应力测量,经多年努力,通过野外与室内实测证实了构造应力的存在,并探索、研究了行之有效的构造应力测量技术方法,完善了构造应力测量的理论基础,建立了可靠的测量技术方法和数据处理系统。万天丰(1999)、武红岭(1999,2003)等将矿场构造应力场研究的方法延伸到盆地构造研究领域,取得了人量的研究认识和资料,极大地丰富了构造应力场研究理论,也为盆地构造应力场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认识和方法。1970年构造应力场的研究有长足进展,逐渐深入到地质学的多个领域。1980年以后,构造应力场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地质学界的重视,研究内容多涉及板块、大陆,大洋地区的构造应力场。1990年以来,全球大陆与海洋科学钻探计划开始研究现今构造应力和古应力状态和岩石圈动力学问题。 2.地质构造应力场分析方法 构造应力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确定各地的点应力状态(应力方向和应力大小)的基础上,研究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各个构造活动时期的构造应力分布特征。古应力测量可通过构造形迹分析法、古地磁法、节理测量法来确定古构造应力作用方向,利用声发射法。晶格位错法等可确定古地应力值的大小(导致地层变形时的最大水平古应力)。现今应力测量可利用震源机制解法、水力压裂法、井壁崩落法等来确定现今构造应力最大主应力方向,利用声发射法、经验公式法可确定现今地应力大小。 2.1.1水力压裂法 水力压裂测量地应力的方法首先在美国发展起来,1977年B.Haimson在井深5.1Km处进行了水力压裂地应力测量。我国学者葛洪魁(1998)、康红普(2014)均在研究中采用水力压裂测量法进行验证。水力压裂(Hydraulic fracturing)地应力测量是通过在井眼周围地层中诱发人工裂缝来获取地应力的一种方法,测试精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测试层位筛选、施工仪器设备、施工方案的选择以及测试数据的分析等。 2.1.2井壁崩落法 井壁崩落椭圆法的理论依据为崩落椭圆是由地壳内的构造应力场形成的,所以二者之间存在确定的关系。它的基本原理是,由于地壳内存在水平差应力,致使钻井壁形成应力集中,在垂直于最大水平主应力(压应力为正)方向的井壁端切向应力最大,当该处切向应力达到或超过岩石的破裂极限强度时,即发生破裂,从而形成井壁崩落椭圆。1970年加拿大Bell在研究阿尔伯达油田四臂井径测量的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后,发现井眼扩大方向与区域内的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平行,Gough等也发现了这种现象。1985年,Zoboek使用井下电视观测证实了Boll的发现,并与B.Haimson等人对井眼崩落机制进行研究,说明了井壁崩落法是测量水平主应力方向的可行方法。shulnberger测井公司研究应用测井资料解释地层压力问题,并用于解释石油工程中的地层破裂压力、地层坍塌压力及油层出砂等问题。这种用测井资料解释地应力剖面的方法,己经能够解决石油工程中的许多问题。 2.1.3磁组构测量法 磁组构是指磁性颗粒或晶格的定向排列或组合,其实质是岩石磁化率各向异性。岩石磁化率各向异性是指岩石的磁化强度随方向的变化性质,包括感应磁化率各向异性与剩余磁化率各向异性。GrahamJ.w(1954)提出,儿乎所有岩石都可以观测到磁各向异性。研究表明,岩石的磁化率一般表现为磁化率数量椭球的形状和方向。椭球可以反映岩石内部铁磁性颗粒长轴的主要分布方向,与沉积搬运和充填方式、岩浆岩流动构造、变质岩类型和变质程度、页理、线理、褶皱轴方向等存在一定对应关系,是地史时期定向应力和温度作用的结果,是岩组分析和有限应变测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3.地质构造应力场分析原则 3.1时间局限性原则 一般认为根据不同构造形变的切错和叠加等关系可以确定构造应力场的分期,即相对活动次序。可以根据组成构造形变的最新地层时代和角度不整合面之上的最老上覆地层的时代,来确定构造应力场作用的大致时间。如果有地层或侵入体同位素年代的资料时,构造应力作用的时间可以确定得更准确些。即使如此,构造应力作用的时间还是不可能确定得十分精确。 如果已知组成某一构造形变的最新地层年代和侵蚀了构造形变的不整合面之上的最老上覆地层的年代,构造形变肯定是在不整合形成期间发生的;但两个沉积地层的年代之间,发生了许多变化:老地层沉积之后要下沉、硬结成岩;受构造应力作用后造成构造形变;隆起遭受剥蚀;地壳重新下降,接受新的沉积。可以看出在整个不整合的形成过程中造成构造形变的构造应力作用只局限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如果再考虑到同位素年代的不精确性(由于采样、测试方法等原因),要准确测定构造应力作用的时间实际上目前还难以实现。 3.2空间动态性原则

薄膜应力测试方法

薄膜的残余应力测试 一、薄膜应力分析 图一、薄膜应变状态与应力 薄膜沉积在基体以后,薄膜处于应变状态,若以薄膜应力造成基体弯曲形变的方向来区分,可将应力分为拉应力(tensile stress)和压应力 (compressive stress),如图一所示。拉应力是当膜受力向外伸张,基板向内压缩、膜表面下凹,薄膜因为有拉应力的作用,薄膜本身产生收缩的趋势,如果膜层的拉应力超过薄膜的弹性限度,则薄膜就会破裂甚至剥离基体而翘起。压应力则呈相反的状况,膜表面产生外凸的现象,在压应力的作用下,薄膜有向表面扩张的趋势。如果压应力到极限时,则会使薄膜向基板内侧卷曲,导致膜层起泡。数学上表示方法为拉应力—正号、亚应力—负号。 造成薄膜应力的主要来源有外应力 (external stress)、热应力 (thermal stress) 及內应力 (intrinsic stress),其中,外应力是由外力作用施加于薄膜所引起的。热应力是因为基体与膜的热膨胀系数相差太大而引起,此情形发生于制备薄膜時基板的温度,冷卻至室温取出而产生。內应力则是薄膜本身与基体材料的特性引起的,主要取决于薄膜的微观结构和分子沉积缺陷等因素,所以薄膜彼此的界面及薄膜与基体边界之相互作用就相當重要,這完全控制于制备的参数与技术上,此为应力的主要成因。 二、薄膜应力测量方法

测量薄膜内应力的方法大致可分为机械法、干涉法和衍射法三大类。前两者为测量基体受应力作用后弯曲的程度,称为曲率法;后者为测量薄膜晶格常数的畸变。 (一)曲率法 假设薄膜应力均匀,即可以测量薄膜蒸镀前后基体弯曲量的差值,求得实际薄膜应力的估计值,其中膜应力与基体上测量位置的半径平方值、膜厚及泊松比(Poisson's ratio) 成反比;与基体杨氏模量 (Es,Young's modulus)、基体厚度的平方及蒸鍍前后基体曲率(1/R)的相对差值成正比。利用这些可测量得到的数值,可以求得薄膜残余应力的值。 1、悬臂梁法 薄膜沉积在基体上,基体受到薄膜应力的作用发生弯曲。当薄膜的应力为拉应力时,基体表面成为凹面,若为压应力,基板的表面变为凸面。于是可以将一基体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空,形成机械式悬臂梁,如图二所示。测量原理为将激光照在自由端上的一点,并在沉积薄膜后再以相同方法测量一次,得到反射光的偏移量,进而求得薄膜的残余应力。 图二、悬臂梁法示意图 2、牛顿环法 本法是利用基体在镀膜后,薄膜产生的弯曲面与一参考平面,产生干涉条纹的牛顿环,利用测量到的牛顿环间距与条纹数,推算基体的曲率半径R,其中R 与牛顿环直径之平方差成正比,并与波长的4倍、牛頓环条纹数的差成反比,將所求得的R帶入牛顿环应力公式,可求出残余应力值 (如图三)。

薄膜应力测试方法

薄膜的残余应力 一、薄膜应力分析 图一、薄膜应变状态与应力 薄膜沉积在基体以后,薄膜处于应变状态,若以薄膜应力造成基体弯曲形变的方向来区分,可将应力分为拉应力(tensile stress)和压应力 (compressive stress),如图一所示。拉应力是当膜受力向外伸张,基板向内压缩、膜表面下凹,薄膜因为有拉应力的作用,薄膜本身产生收缩的趋势,如果膜层的拉应力超过薄膜的弹性限度,则薄膜就会破裂甚至剥离基体而翘起。压应力则呈相反的状况,膜表面产生外凸的现象,在压应力的作用下,薄膜有向表面扩张的趋势。如果压应力到极限时,则会使薄膜向基板内侧卷曲,导致膜层起泡。数学上表示方法为拉应力—正号、亚应力—负号。 造成薄膜应力的主要来源有外应力 (external stress)、热应力 (thermal stress) 及內应力 (intrinsic stress),其中,外应力是由外力作用施加于薄膜所引起的。热应力是因为基体与膜的热膨胀系数相差太大而引起,此情形发生于制备薄膜時基板的温度,冷卻至室温取出而产生。內应力则是薄膜本身与基体材料的特性引起的,主要取决于薄膜的微观结构和分子沉积缺陷等因素,所以薄膜彼此的界面及薄膜与基体边界之相互作用就相當重要,這完全控制于制备的参数与技术上,此为应力的主要成因。 二、薄膜应力测量方法

测量薄膜内应力的方法大致可分为机械法、干涉法和衍射法三大类。前两者为测量基体受应力作用后弯曲的程度,称为曲率法;后者为测量薄膜晶格常数的畸变。 (一)曲率法 假设薄膜应力均匀,即可以测量薄膜蒸镀前后基体弯曲量的差值,求得实际薄膜应力的估计值,其中膜应力与基体上测量位置的半径平方值、膜厚及泊松比(Poisson's ratio) 成反比;与基体杨氏模量 (Es,Young's modulus)、基体厚度的平方及蒸鍍前后基体曲率(1/R)的相对差值成正比。利用这些可测量得到的数值,可以求得薄膜残余应力的值。 1、悬臂梁法 薄膜沉积在基体上,基体受到薄膜应力的作用发生弯曲。当薄膜的应力为拉应力时,基体表面成为凹面,若为压应力,基板的表面变为凸面。于是可以将一基体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空,形成机械式悬臂梁,如图二所示。测量原理为将激光照在自由端上的一点,并在沉积薄膜后再以相同方法测量一次,得到反射光的偏移量,进而求得薄膜的残余应力。 图二、悬臂梁法示意图 2、牛顿环法 本法是利用基体在镀膜后,薄膜产生的弯曲面与一参考平面,产生干涉条纹的牛顿环,利用测量到的牛顿环间距与条纹数,推算基体的曲率半径R,其中R 与牛顿环直径之平方差成正比,并与波长的4倍、牛頓环条纹数的差成反比,將所求得的R帶入牛顿环应力公式,可求出残余应力值 (如图三)。 图三、牛頓环法示意图 3、干涉仪相位移式应力测量法

压力容器薄膜应力理论分析

压力容器薄膜应力理论分析 本章重点内容及对学生的要求: (1)压力容器的定义、结构与分类; (2)理解回转薄壳相关的几何概念、第一、二主曲率半径、平行圆半径等基本概念。 (3)掌握回转壳体薄膜应力的特点及计算公式。 第一节 压力容器概述 1、容器的结构 如图1所示,容器一般是由筒体(壳体)、封头(端盖)、法兰、支座、接管及人孔(手孔)视镜等组成,统称为化工设备通用零部件。 图1 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2、压力容器的分类 压力容器的使用范围广、数量多、工作条件复杂,发生事故的危害性程度各不相同。压力容器的分类也有很多种,一般是按照压力、壁厚、形状或者在生产中的作用等进行分类。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几种: ○ 1按照在生产工艺中的作用 反应容器(R ):主要用来完成介质的物理、化学反应,利用制药中的搅拌反应器,化肥厂中氨合成塔,。 换热容器(E ):用于完成介质的热量交换的压力容器,例如换热器、蒸发器和加热器。 分离压力容器(S ):完成介质流体压力缓冲和气体净化分离的压力容器,例如分离器、干燥塔、过滤器等; 储存压力容器(C ,球罐代号为B ):用于储存和盛装气体、液体或者液化气等介质,如液氨储罐、液化石油气储罐等。 ○ 2按照压力分 外压容器:容器内的压力小于外界的压力,当容器的内压力小于一个绝对大气压时,称之为真空容器。 内压容器:容器内的压力大于外界的压力。 低压容器(L ): MPa P MPa 6.11.0<≤; 中压容器(M ):M P a P M P a 1016.0<≤ 高压容器(H ):M P a P M P a 10010<≤ 超高压容器(U ):P M P a ≤1

薄膜应力

薄膜应力 通常薄膜由它所附着的基体支承着,薄膜的结构和性能受到基体材料的重要影响。因此薄膜与基体之间构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体,这种相互作用宏观上以两种力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一是表征薄膜与基体接触界面间结合强度的附着力;其二则是反映薄膜单位截面所承受的来自基体约束的作用力—薄膜应力。薄膜应力在作用方向上有张应力和压应力之分。若薄膜具有沿膜面收缩的趋势则基体对薄膜产生张应力,反之,薄膜沿膜面的膨胀趋势造成压应力[1-2]。应该指出,薄膜和基体间附着力的存在是薄膜应力产生的前提条件,薄膜应力的存在对附着力又有重要影响[3]。 图1薄膜中压应力与张应力的示意图[4] 1薄膜应力的产生及分类: 薄膜中的应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薄膜沉积工艺、热处理工艺以及材料本身的机械特性是主要影响因素。按照应力的产生根源将薄膜内的应力分为热应力和本征应力,通常所说的残余应力就是这两种应力的综合作用,是一种宏观应力[4]。 本征应力又称内应力,是在薄膜沉积生长环境中产生的(如温度、压力、气流速率等),它的成因比较复杂,目前还没有系统的理论对此进行解释,如晶格失配、杂质介入、晶格重构、相变等均会产生内应力[5]。本征应力又可分为界面应力和生长应力。界面应力来源于薄膜与基体在接触界面处的晶格错配或很高的缺陷密度,而生长应力则与薄膜生长过程中各种结构缺陷的运动密切相关。本征应力与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工艺过程密切相关,且随着薄膜和基体材料的不同而不同[6]。 热应力是由薄膜与基底之间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引起的。在镀膜的过程中,薄膜和基体的温度都同时升高,而在镀膜后,下降到初始温度时,由于薄膜和基体的热膨胀系数不同,便产生了内应力,一般称之为热应力,这种现象称作双金属效应[7]。但由这种效应引起的热应力不能认为是本质的论断。薄膜热应力指的是在变温的情况下,由于受约束的薄膜的热胀冷缩

SiO2 薄膜热应力模拟计算

SiO2薄膜热应力模拟计算1 吴靓臻,唐吉玉 华南师范大学物电学院,广州(510006) E-mail:tangjy@https://www.wendangku.net/doc/a014654790.html, 摘要:薄膜内应力严重影响薄膜在实际中的应用。本文采用有限元模型对SiO2薄膜热应力进行模拟计算,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同时计算了薄膜热应力的大小和分布,分别分析了不同镀膜温度、不同膜厚和不同基底厚度生长环境下热应力的大小,得到了相应的变化趋势图, 对薄膜现实生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热应力,SiO2薄膜,有限元,模拟 0 引言 二氧化硅(SiO2)薄膜因其具有优越的电绝缘性,传导特性等各种性能,加之其工艺的可行性,在微电子及光学和其它领域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1]。随着光通信及集成光学研究的深入,在光学薄膜中占重要地位的多层介质SiO2光学薄膜,是主要的低折射率材料,对光学技术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然而,光学薄膜中普遍存在的残余应力是影响光学器件甚至整个集成光学系统性能及可靠性的重要因素。过大的残余应力会导致薄膜产生裂痕、褶皱、脱落等各种破坏,影响薄膜的使用性能[3]。此外,光学薄膜中的残余应力还会引起其基底平面发生弯曲导致其光学仪器发生畸变,从而导致整个光学系统偏离设计指标,甚至完全不能工作。因此有必要对SiO2薄膜残余应力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前人的研究表明:SiO2薄膜中的最终残余应力是淬火应力和热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4] [5] [6],而热应力是薄膜应力中不可避免的。但是现有的热应力理论计算无法得到直观的热应力 分布规律,不利于选择最适合的生长环境;若采用实验测试,成本高且也不现实。本文利用计算机,采用有限元技术,以在BK7玻璃衬底上生长的SiO2薄膜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SiO2薄膜在冷却阶段产生的热应力进行计算与分析, 计算了薄膜热应力的大小和分布,分别分析了不同镀膜温度、不同膜厚和不同基底厚度生长环境下热应力的大小,得到了相应的变化趋势图。这些结果对SiO2薄膜的实际应用和薄膜应力产生机制的探讨都有一定的意义。 1 理论分析 薄膜应力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来说,薄膜应力起源于薄膜生长过程中的某种结构不完整性(如杂质、空位、晶粒边界、位错等)、表面能态的存在以及薄膜与基体界面间的晶格错配等。在薄膜形成后,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样也可能使薄膜内应力发生变化,如热退火效应使薄膜中的原子产生重排,结构缺陷得以消除(或部分消除),或产生相变和化学反应等,从而引起应力状态的变化。 薄膜内应力可以写成: σ内=σ热+σ本征(1)影响热应力的物理参数有热膨胀系数、杨氏模量、泊松比、厚度、温度变化等。目前,薄膜热应力数学模型是基于传统的梁弯曲理论来计算的,假设涂层相对于基体非常薄,而且尺寸无限宽,根据Stoney方程[7]可知薄膜热应力计算公式为: 1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号:10575039)的资助。

薄膜应力课件

第9章 压力容器中的薄膜应力 本章重点内容及对学生的要求: (1)压力容器的定义、结构与分类; (2)理解回转薄壳相关的几何概念、第一、二主曲率半径、平行圆半径等基本概念。 (3)掌握回转壳体薄膜应力的特点及计算公式。 第一节 压力容器概述 1、容器的结构 如图1所示,容器一般是由筒体(壳体)、封头(端盖)、法兰、支座、接管及人孔(手孔)视镜等组成,统称为化工设备通用零部件。 图1 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2、压力容器的分类 压力容器的使用范围广、数量多、工作条件复杂,发生事故的危害性程度各不相同。压力容器的分类也有很多种,一般是按照压力、壁厚、形状或者在生产中的作用等进行分类。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几种: ○ 1按照在生产工艺中的作用 反应容器(R ):主要用来完成介质的物理、化学反应,利用制药中的搅拌反应器,化肥厂中氨合成塔,。 换热容器(E ):用于完成介质的热量交换的压力容器,例如换热器、蒸发器和加热器。 分离压力容器(S ):完成介质流体压力缓冲和气体净化分离的压力容器,例如分离器、干燥塔、过滤器等; 储存压力容器(C ,球罐代号为B ):用于储存和盛装气体、液体或者液化气等介质,如液氨储罐、液化石油气储罐等。 ○ 2按照压力分 外压容器:容器内的压力小于外界的压力,当容器的内压力小于一个绝对大气压时,称之为真空容器。 内压容器:容器内的压力大于外界的压力。 低压容器(L ): MPa P MPa 6.11.0<≤; 中压容器(M ):M P a P M P a 1016.0<≤ 高压容器(H ):M P a P M P a 10010<≤ 超高压容器(U ):P M P a ≤10

构造应力

构造应力:地壳构造运动在岩体中引起的应力。 1)一般情况下地壳以水平挤压运动为主。所以,构造应力主要是水平压应力;2)构造应力分布很不均匀,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往往变化很大; 3)岩体中的构造应力有明显的方向性,通常,σ2 ≠σ3; 4)岩体中的构造应力普遍存在如下规律:最大水平应力>最小水平应力 >垂直应力; 5)构造应力在坚硬岩层中出现一般较普遍。 复合式衬砌指的是分内外两层先后施作的隧道衬砌。在坑道开挖后,先及时施作与围岩密贴的外层柔性支护(一般为喷锚支护),也称初期支护,容许围岩产生一定的变形,而又不致于造成松动压力的过度变形。待围岩变形基本稳定以后再施作内层衬砌(一般是模筑的),也称二次支护。两层衬砌之间,根据需要设置防水层,也可灌筑防水混凝土内层衬砌而不做防水层。 地铁:the subway 火车:train 动车:bullet train 隧道:tunnel 福建的典型土壤是红壤和赤红壤,土壤脱硅富铝化作用和生物物质循环均较活跃,风化淋溶强烈,铁的游离度较高,使得土壤呈现红色。由于它的土壤状况良好,而且又有着温和的气候,是一个水果之乡,由于红壤属于酸性土壤,适合种植茶叶,所以茶叶是福建的传统特色产品,茶叶总产居全国第一,乌龙茶就是在福建栽培出来的。 上海地区土壤其酸碱性质多为中偏碱性,其中强碱性土壤分布在东部沿海新垦区,面积约占0.93%酸性土壤仅在上海西部残丘和洼地有零星分布,面积仅占0.07‰绝大部分地域的土壤PH值约在7.0-8.5之间,这类土壤面积约占80.2%多分布在上海的中西部地区。 读研原因(reasons for my choice)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I have been deeply impressed by the academic atmosphere when I came here last summer.In my opinion,a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in our country,it provides people with enough room to get further enrichment.This is the first reason. The second one is I am long for doing research in ******throughout my life. It's a pleasure to be with my favorite ******for lifetime.I suppose th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my decision. Thirdly,I learnt a lot from my *****job during the past two years.However,I think further study is still urgent for me to realize self-value.Life is precious.It is necessary to seize any chance for self-development,especially in this competitive modern world. In a word,I am looking forward to mak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ture profession after two years study here. 研究生期间的计划(plans in the postgraduate study)

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研究

科技信息2011年第27期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研究 李富涛1孟昭焕2贾宝刚1 (1.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山东泰安271021;2.莱芜市国土资源局山东莱芜271100) 【摘要】本文结合相关数据、模型和软件分别利用重力场、重力垂线偏差与构造应力场的内在关系式对华北地区陆地构造应力值进行了计算,通过对相关数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并得出了华北地区重力总水平梯度、构造应力场和研究方法本身的一些规律和特征。 【关键词】重力场;重力水平梯度;垂线偏差;构造应力 0引言构造应力场是地球动力学研究领域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我 们不能直接测量得到浅层地表以外的岩石圈构造应力场,一些学者于 是另辟蹊径,以可以直接测量得到的相关区域重力数据为参考,通过 研究构造应力场与重力场之间的内在关系的方法而最终获得构造应 力场数据。在这方面,典型的代表人物有游永雄、向文、方剑等。游永雄 曾利用重力场研究了包括华北地区在内的多个地区的构造应力场情 况,本文即利用近似方法专门针对华北地区东经[106°,124°]、北纬[31° 43°]范围的大陆构造应力场进行更加细致地研究[1],以期使得对该区 域构造应力场及其变化规律和研究手段本身认识得更加详尽。 1 重力和垂线偏差场转换构造应力场公式1.1利用重力场计算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 游永雄推导了重力场转换构造应力场的公式即[2]:Δσxx =g ρx ,y m g x (1)其中,Δσxx 代表构造应力;g 为正常重力;f 为引力常量;ρx ,y 为均衡 改正的单位均衡柱体密度;ρm 为地幔密度;g x 为重力总水平梯度,其水 平分量Δg x 和Δg y 值可用下面公式计算[2][3]: Δg x =-1+∞-∞乙+∞-∞乙(x-x')Δg z [(x-x')2+(y-y')2+H 2]32dx'dy 'Δg y =-12π+∞-∞乙+∞-∞乙(y -y ')Δg z [(x-x')2+(y-y')2+H 2] 32dx'dy 乙乙乙乙乙乙乙乙乙乙乙'(2)Δg z 是得到的重力异常值,x'和y '是流动坐标,遍及整个测量区 域,H 是空间延拓高度, 积分面积可以有限化和离散化,以适应计算,本文即以离散化后 2度范围为积分区域来计算。 求g x 的值的计算式为:g x =(Δg x )2+(Δg y )2 姨(3)1.2利用重力垂线偏差计算构造应力场公式 利用垂线偏差计算构造应力场公式如下[2]: Δσxx =-g 24πf ρx ,y ·u ρm ·ρ (4)式中,u 代表重力垂线偏差;ρ=206265rad ·s 。 u 的值根据下式计算[4]:u =(ξ2+η2) 1/2(5)其中,ξ为南北垂线偏差(垂线偏差子午圈分量);η为西东垂线偏 差(垂线偏差卯酉分量)。 2 计算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2.1利用重力场计算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 本文利用华北地区5′×5′分辨率的DTM 数据、360阶重力场模型 EGM96并借助于PALGrav1.0软件[5]求得该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值Δg z , 然后计算得到重力总水平梯度g x 。在此基础上,再利用重力延拓知识[6], 并根据式(1)分别计算得到了华北地区地表、20公里和40公里深度 处的构造应力值。以下分别是该区5′×5′分辨率DTM 图、重力总水平 梯度图和地表、20公里、40公里深度构造应力场图。 2.2利用重力垂线偏差计算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 利用上述同样DTM 数据、重力场模型和软件计算南北垂线偏差 ξ和东西垂线偏差η,然后计算重力垂线偏差u 。根据公式(4)进一步 计算得到该区构造应力值。以下分别是利用垂线偏差计算得到的华北 地区重力总水平梯度图和地表构造应力场图。3分析和讨论 图1华北地区DTM 图(单位:m )图 2 华北地区重力总水平梯度矢量图(单位:E ) 图3华北地区重力总水平梯度等值线图(单位:E )图4华北地区地表构造应力场矢量图(单位:MPa ) ○科教前沿○

相沉积薄膜应力产生机理的理论分析

物理气相沉积薄膜应力产生机理的理论分析 3 房永思1,唐 武1,翁小龙1,邓龙江1,徐可为2 (1.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4;2.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49) 摘 要: 在一维线性谐振子模型基础上,应用薛定谔方程分析了晶体中原子的概率分布;将晶体中原子的概率分布定义为原子云,解释了物理气相沉积法制备薄膜时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建立了薄膜残余应力产生机理的理论模型。关键词: 薛定谔方程;原子云;薄膜;残余应力中图分类号: O484.2;TB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9731(2006)1221959203 1 引 言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薄膜电子器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薄膜的制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薄膜残余应力一直是导致薄膜及相关器件失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1~4]。薄膜残余应力随薄膜厚度的增加而增大会引起厚膜的剥落,从而限制了薄膜的厚度;在半导体中,薄膜残余应力将影响禁带漂移;在超导体中,残余应力影响超导转化温度以及磁各向异性;薄膜残余应力还引起基体的变形,这在集成电路技术中是极为有害的。并且,应力还会导致其它一些问题的出现,如:弱化结合强度、产生晶体缺陷、破坏外延生长薄膜的完整性、在薄膜表面产生异常析出、影响铁电 薄膜电滞回线及蝶形曲线等等[5~8] 。 基于薄膜残余应力的重要性,研究薄膜残余应力是很有意义的[9~11]。目前,一般认为薄膜的应力分为外应力和内应力,而内应力又分为热应力和本征应力,本征应力又分为界面应力和生长应力,在电子薄膜器件的服役工况下,我们比较关心内应力。薄膜的内应力产生机理的研究很多,主要理论模型有:热收缩效应、相转移效应、空位的消除、表面张力(表面能)和表面层、表面张力和晶粒间界弛豫、界面失配、杂质效应、原子离子埋入效应,但是没有一种理论模型能够对应力的产生机理做出十分全面的解释。本文将从量子力学的角度通过原子云模型来解释应力的产生机理,从而促进薄膜应力产生机理的理论研究。 2 理论分析的前提假设 为了使分析简单化,本文所进行的残余应力产生 机理分析都是基于简单立方晶体结构。通过类比电子 云,假设晶体中的原子以原子云的形式存在,把处于束缚态的原子的概率分布定义为原子云,晶体的晶格常数的变化是由于原子云的变化所引起的。 在原子云假设的基础上,建立势能函数,用来求原子的概率分布的变化即原子云的变化,通过讨论原子云的变化来讨论基体以及薄膜晶格常数的变化,从而确定薄膜应力的产生机理。对于三维的薄膜和基体,在讨论其内应力的产生时,一般只需考虑其二维的势能函数即可,但是二维的势能函数建立以及计算分析也是很复杂,因此建立一维的势能函数,把一维线性谐振子模型作为要建立的势能函数,易于理论分析。 定义势能函数表达式为: U =12 m ω2x 2 其中U 为势能,m 为原子的质量,ω为常量,表示振子的固有角频率,x 为此一维坐标。其函数图形如图1,其中a 为晶体的晶格常数。 图1 一维线性谐振子势能函数图 Fig 1Potential energy equation of one 2dimensional linearity resonance model 3 分析与讨论 3.1 理论推导 根据势能函数: U = 12 m ω2x 2 其薛定谔方程为: h 2 2m ?d 2ψd x 2+E -12m ω2x 2ψ=0 令: α= m ωh ,ε=αx ,λ= 2E h ω9 591房永思等:物理气相沉积薄膜应力产生机理的理论分析 3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04CB619302) 收到初稿日期:2006206213收到修改稿日期:2006208222 通讯作者:唐 武 作者简介:房永思 (1982-),男,黑龙江尚志人,在读硕士,师承唐武副教授,从事功能薄膜材料研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