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儿童口头语言的发展和书面语言的学习

儿童口头语言的发展和书面语言的学习

儿童口头语言的发展和书面语言的学习
儿童口头语言的发展和书面语言的学习

儿童口头语言的发展和书面语言的学习

心理语言学着重研究语言的心理过程,它是心理学和语言学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应用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语言应用理论和实践的一问学科。这两门学科从各自的角度关注着共同的问题,即语言的获得与学习。今天,我们正是站在这个交叉点上,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言语获得及语言学习的情况和研究心得。

(一)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脉络

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到六岁左右基本上能准确无误地听说他的母语,在短短的几年中经历了一个口头语言飞速发展的过程。从比喻的意义上,可以说经历了人类语言从准备到出现再到发展的缩影。

婴儿在出生后的最初日子里只有哭声,但很快就会发展成不同种类的哭声,有时也会发出喔喔啊啊的声音。和具体环境相伴随,抚养者常常能分辨出这些声音所表示的意义。随后,在婴儿五六个月的时候,就开始了咿呀学语的阶段。这时婴儿能发出很清晰的辅音和元音组合起来的音节,并且多次加以重复,虽然意义还不很明确。大约一岁前后,第一个词就开始出现了。随着词的增多,这种不甚明确的语声也就越来越减少,但久久不会完全消失。

儿童在开始学说话的时候,说出的都是单音节的词,而且多是迭音出现。当然这些词多是具体的名词,表明儿童对世界的认识,是从作用于他的人和物开始的。但渐渐人们就会发现,儿童虽然还是只说一个词,但实际上是想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比如说“爸爸”,其实是想说“爸爸上班去了”。我们把这种能起句子作用的词叫作“独词句”,它构成了儿童从词向语发展的最初环节。几个月之后,儿童就有了两个单个的词组合起来代表一个完整意思的“双词句”,甚至“多词句”。作为句子还不够格,因为不完整,但所表达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

在一岁半到两岁之间,儿童的口头语言里开始出现完整的简单句,其中以主谓、谓宾和主谓宾结构的句子为多。每个句子都比较短,大约在五个字左右。即使到了三岁,儿童的语言中仍主要是简单句。只是那时复句就开始出现并缓慢增加起来。在有了两到三年的基础之后,儿童的词汇和句法就很快丰富起来了。

儿童对语音的感知也经历着一个发展的过程。有的实验表明,婴儿在出生几周后就能区别语声和其他一些声音;两个月时就能对抚养者说话的各种情绪作出不同的反应;四个月时就能区别说话的是男还是女,六个月时就能区分出不同的语调。这些在发展早期就具有的辨别语音的能力,是尔后辨别元音、辅音和诸多音节的基础,也是能够发出不同语音的前提。

我们非常粗略地为读者勾勒一个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脉络,当然是由于口头语言的获得和发展是书面语言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为了说明语言发展中的两个特点。

一是语言发展的阶段性。语言发展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差异,语言的发展和儿童的年龄只有大致的对应关系而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对照。比如,一岁开始说话,这只是一个约数,有的孩子十个月就开始说话,有的却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只凭这一点并不能判断孩子是不是聪明。但有一点是不会变的,那就是任何一个孩子在语言发展中都必须经过顺序相同的几个阶段,不可能减少,不可能颠倒,也不可能超越。例如,所有孩子都必须经过单词句阶段再到双词句、多词句阶段,然后会说简单句。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把语言发展较清楚地划分成几个明显不同的阶段。

二是语言发展的连续性和交迭性。语言发展有如一条索链。新特征的出现标志着新阶段的开始,而新阶段的开始并不意味着原有特征的消失。例如,在双词句阶段,两个词连起来代表一个完整意思这个特征开始出现,而同时儿童口语里还保留着不少单词句,随着时间的推移,单词句的比率渐渐减少,以至不再出现。这一切都是一个渐变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就是连续性。而在同一个时期里,原有的特点和新出现的特点并存,交叉存在,逐渐交替,这就是交迭性。

认识到这两点很重要,因为这是心理发展共同的规律,它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机械地、绝对地看问题,而且对我们认识书面语言学习的规律有借鉴作用。

(二)口头语言的获得和书面语言的学习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从人类发展史来看,语言和劳动一起,构成了人和动物最主要的区别。文字的出现,是很近的事情,也可以说是人类走向文明社会的开始。对应在个体的儿童身上,在掌握的时间和方式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一个正常的儿童降临人世,他就生活在母语的环境之中。这里所说的母语,是指抚养者和所接触到的人的语言,并非专指儿章的种族,也并不一定单指一种语言。如果一个汉族儿童生活在英语环境中,他的母语就是英语;如果他生活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环境中,他的母语就是汉英双语。其语言的掌握是渐进的,而且是伴随生活的需要发生发展的,是在不断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学会的。为了突出强调这种自然而然的状况,我们通常把口头语言的掌握称为获得(Acquisition)。

书面语言则不同。掌握它需要具备一些另外的条件,而且一般需要有口头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作基础。因此,母语的书面语是成人有意识、有计划地教授儿童掌握的。换句话说,必须把书面语当作一个任务来学习,当作一门知识来传授。因此我们把儿童对书面语言的掌握称为学习(Learning)。

不过,仔细分析一下我们就会知道,获得和学习这两个词的运用,是为了突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掌握过程的区别,其实二者很难如楚河汉界般一刀划开。儿童掌握口头语言,不可避免地、甚至是自觉地带有教授的成分,而在书面语言的学习中,也明显地看得到耳濡目染的痕迹。因此,既看到二者在掌握方式上的差别,又看到其连贯性和一致性,或许才是比较全面的认识。而要想更深一层来探究获得与学习的不同,就不得不涉及到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了。

语言和思维的密切关系,是大家所熟知的。这种关系表现在儿童身上,则是口头语言和思维的同步发展。一个正常儿童认识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总是通过语言的掌握逐步完成的。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语言的外部表现来推定儿童思维发展到了什么程度。这种语言和思维互为表里,相互促进的规律,说明了语言发展的重要,也使我们找到了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外显指标。而书面语言的学习虽然也促进思维的发展,却没有这样明显的同步关系。尤其是开始学习书面语的时候,由于需要口头语言的依托,所以书面语的掌握总是比思维发展滞后一些。也就是说,儿童开始学习的书面语言的内容大都是他理解了、认识了的东西。借助于口语的中介,儿童不必把每一个书面符号都同实际的事物联系起来,而只是听觉信号与视觉信号的相互转换就可以了。书面语言对思维的发展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和口头语言比较,它毕竟是派生的、第二位的。现在有些研究家根据一些实验推出教儿童掌握书面语言越早越好,甚至在习得口头语言之前就教授书面语的观点。对此,笔者委实不敢苟同。由于这篇短文讨论的不是达个主题,所以只是顺带提及,而在另外的场合再相互切磋了。

在讨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关系时有两点不能不提到。其一是口语为基础,二者相互促进。口语对书面语发展的促进自不待言,书面语同样能促进口头语言的发展。我们常常能从言谈话语里判断出谈话者是否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正说明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对于儿童来说,书面语言的学习可以使儿童口头语言的词汇更丰富、表达更准确、记忆更牢固。口语和书面语结合起来,更和思维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二是就母语的掌握而言,口语和书面语的发展虽然有先后的关系,但却不像火车的两节车厢那样一前一后相连,彼此界限分明。而是像大海里的两朵浪花,先后跟随,相互推引,向一个目标冲来。换句话说,不是要等到儿童的口头语言基本完善了,再开始学习书面语。只要能听懂成人对儿童说的话语,掌握了一般生活词汇的发音和意思,就具有了开始学习书面语的基本条件。至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书面语为好,则取决于教育实际的诸多因素;就学术研究的角度说,也还是一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三)儿童识字的过程和阶段

识字是书面语言学习的开始。一个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人,大约能认识3000多个汉字。其中大部分是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中年级学得的。因此,探究这个时期儿童识字的过程,有助于恰当地安排教学、提高效率。

汉字是一套由特定笔画组成的方块图形系统,有大致的规律可循。但对于初学汉字的儿童

来说,却难以把握。每个人在识记新事物时,都会利用自己熟悉的事物作为依托,识字也不例外。儿童往往会择取生活中的经验来引起联想、帮助记忆。例如,记住“枣”字是因为这个字下半部的两个点像从树上掉下的两颗枣子;而记住“壶”字则是由于这个字像放在桌子上的一把大茶壶。很显然,这种记忆方法过于笼统、极易受到干扰而出现混淆,对字形也只能有一个粗略的印象,如囫囵吞枣一样朦胧不清,因此,我们把这个初级的阶段称为“浑沌阶段”。可以说,处在这个阶段的儿童没有什么识字能力可言,记不记得一个字带有很大的偶然性,识字效率也很低下。

其实汉字是有规律可循的。能够分析和组合一个个汉字对,识记汉字来说无疑提供了良好的途径。人们最初分析汉字是靠笔画。成千上万个汉字都是由二三十种笔画组合而成的,从笔画入手也就提供了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当然由于汉字笔画繁多、结构复杂,又从笔画入手分析还很不够,更高一级的办法是分析由笔画组成的汉字的一个个部件。这样的基本部件有几百个,其组字时使用的频率很不相同,有的能组合几十个字,有的只在一两个字里用得到。但掌握了大部分这样的部件,熟悉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方式,对汉字的认识就明白无误了。处在这个阶段的儿童的识字能力经历了由低到高的渐进过程,我们可以把这个识字阶段称为叫“清晰阶段”。从时间上说,这是一个跨度较长的阶段,其中由低到高又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期,每个时期识字的效率也有所不同。但和前面所说的“浑沌阶段”相比较,却有着质的差别,是没有识字能力和有识字能力的差别。而在这个阶段内部,则只是能力高低的差别。可以说,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都主要是为达到较高级的清晰识字程度而努力着,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也都是在这个阶段显示着自己的优势。从识字的角度来说,到了较高的“清晰阶段”,认读和默写常用汉字都没有问题,识字的任务可以说已经完成了。

但我们细想一下就会发现,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识字确实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但却不是目的。笼统地说,小学语文课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而识字只是培养读写能力必备的手段和前提。从这个整体目标出发去衡量识字要达到的水平,“清晰”就不够了。

就拿阅读为例吧。阅读能力的指标是理解。不识字是不可能阅读的,但识了字并不一定就能理解文句,理解是靠词和词之间的关系来实现的,而不是把字一个个按顺序读出就行了。既然在阅读时对词、句的理解是最重要的活动,对汉字的辨认就必须退居较次要的地位。大家都知道,当一个人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时,只能有一种是注意的中心,另一种或所有其它活动都必须在一种“自动化”的状态下才有可能进行。例如,一个人一边织毛衣一边看电视,假如他专心看电视的话,必须能十分熟练地无须视觉参与就能织毛衣才行。否则不是把毛衣织错,就是支离破碎地看电视而无法投入。阅读的情况与此类似。在阅读时有意义理解和字形辨认两种活动同时发生,要想专注于意义理解,字的辨认就必须“自动化”。而如果儿童识字是在“清晰阶段”的话,他必须至少把一个汉字分析成几个部件,再看清其结构方式才能正确认出。这个分析综合过程也要求集中注意,这就与词、句理解相互干扰了。所以,识字停留在“清晰阶段”对阅读来说是不够的,必须达到“一见即识”的程度。“一见即识”就不是根据每个细部、每个笔画和部件结构去综合判断的结果,而是凭借一个字整体的轮廓或特征,一下子就能识别出来。只有这样,意义理解才能顺畅地进行下去。否则,我们在读一个句子的时候,一会儿注意一个词所表达的意思,一会儿又要注意下面一个字的形体结构,思维就会受到阻断,阅读的目的也就无法实现了。

值得注意的是,“一见即识”不是不能清晰地分析字形,而是已经不必经过精细识别就能正确反应,所以,这显然是比“清晰阶段”更高的一个阶段。我们把它称之为“模糊阶段”。这里所说的“模糊”,是借用了“模糊数学”的概念,也就是精细分析的升华,凡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人,都是在这个水平上去读书的。只有阅读中遇到生疏的字时,我们的识字水平,才会从“模糊阶段”下降到“清晰阶段”,对这个字进行分析辨认。这时阅读理解会暂时停顿,待把这个字辨识之后,再上升到“模糊阶段”继续读书。如果生字多了就读不成书,道理就在于此。

识字的三个阶段是有顺序的。“浑沌阶段”可以说是识字的准备;“清晰阶段”则是较长

的、能力不断提高的主体阶段,识字所必须具备的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部件、结构以及形、音、义联系等知识和能力都是在这个阶段学习和形成的;“模糊阶段”则是辨认字形熟练和分析能力提高的结果,也是识字和阅读接轨的要求和表现。目前在实际教学中,大家都十分重视“清晰阶段”各项任务的完成,这是很正确的。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有适当的办法促进儿童识字从“清晰”向“模糊”的过渡,而不只是等待这个过程在经过多次应用后自然而然地出现。应当说,在相当一段时期里,这方面的探索比较薄弱,而现在出现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这种可喜的现象,我们在下面就要谈到。

识字的三个阶段有先后顺序,是就学习者的能力发展而言,也是就每一个字被掌握的过程而言。但就一个人所认识的字来说,却不是一刀切的。也就是说,我们讲一个儿童识字能力达到了“清晰阶段”,是指他基本具备了分析字形,识别汉字的能力,并不排斥他对一部分汉字已经达到了“一见即识”的“模糊阶段”,甚至有可能他对一些特别的字还停留在无从入手的“浑沌阶段”。事实上,这种情况经常而且正常地几乎出现在每个学习者的身上,而教育者的责任正是要促使这种由低到高的变化不断发生,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不断朝着读写自如的目标迈进。

(四)儿童阅读的过程和阶段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阅读能力发展的情况。有人认为儿童能认识字就能阅读,事实并非如此。识字只是阅读的前提之一。在儿童阅读能力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明显地看到几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指读”。在这个阶段,儿童虽然已经认识了用来组成文句的汉字,但对字的认别还停留在“清晰阶段”中较低的水平,必得一个个字仔细分辨方能读出。又由于识字时字是一个个单独出现,而阅读时字是成线性排列出现,儿童的视觉尚缺少按顺序依次感知汉字的能力,所以不得不请手来帮忙,用手指一个个字地指,同时眼看口读。这样做的好处是帮助视觉定位,不疏漏,也不重复,缺点则是速度慢,而且由于汉字文章除有标点处外都是等距排列的,儿童阅读时还不能分出词或词组的界限,字与字之间的阅读间隔取决于他对后一个字的熟悉程度。我们在旁边听儿童这样读书时感觉十分吃力,觉得他不是在读书,而是在“念字”。因此,这种用手指着用嘴念的“指读阶段”,是识字向阅读的过渡阶段,谈不上什么阅读能力。

第二个阶段是“口读”。顾名思义,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必须读出声音来。前一阶段读出声音的同时必须用手去指点的情况渐渐消失,虽然开始训练时儿童还免不了以头代指一面点头一面读书,点一下头读一个字,但这种情况也在不太长的时间即可减少或隐去,表明儿童视觉定位的能力有所加强。更重要的是,儿童可以逐步摆脱汉字难易决定间隔或诵经般间隔均等的不正确办法,学着按意思分词阅读了。这一点十分重要,表明对意义的理解开始成了儿童阅读时注意的中心。这是阅读最基本的能力。因此,“口读”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开始。有趣的是处在这个阶段的儿童无例外地一定要读出声音来不可。他这样做,不是要读给别人听,而是要读给自己听。除了视觉信号以外,他需要声音信号的参照,去校正自己的阅读,去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如果我们不许这个阶段的儿童发出声音,你也会看到他嘴唇在开开合合地动作,喉头在一上一下地蠕动。儿童能够读多么快,也就可以看多么快,因此,“口读”可以看作是阅读的初级阶段。

随着阅读经验的积累,出声音读的特征越来越不明显,最终这种外显指标基本消失,儿童就达到了阅读的第三个阶段,那就是“默读”。这时儿童视觉控制的能力大大增强,也无须自己读出声音来帮助,按词或词组理解文句的意思已基本没有困难,阅读就可以顺畅地进行了。因此,“默读”是人最主要的阅读方式。不只儿童,成人也主要依靠这种方式摄取知识,接受书面信息。

默读当然要有一个训练的过程。在默读的初期,不必用测量仪器,我们用手放在阅读者的喉头就可以感觉到喉头的细小动作。把仪器接到恰当部位,就能接受和测量到熟练阅读者默读时的电位变化。当我们默读时遇到不易理解的句子时,常常会自然地读出声音来,这都表明默读是口读的延续和发展。默读能力由低到高的培养和训练不是一赋而就的,甚至在整个小学阶段都只能说打下了初步的默读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进入默读阶段,阅读速度就会大大提高。口读时由于受到嘴巴读出字音的制约,速度不可能很快。而默读的速度却可以比口读快上好几倍。因此,它的实际用途是很大的。不过这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默读者是凭什么了解他所阅读的材料的意思的呢?如果把一个个字形符号在头脑中转换成声音表象,速度似乎不可能有这么快;如果仅凭一个个文字符号的形体,那又是怎样在头脑中形成概念的呢?有人推测,是不是以压缩的、内部的声音表象实现理解的呢,这个科学之谜,至今还在探索之中。

不过我们也会由此而自然地想到,有没有比默读速度更快的阅读呢?有的,那就是“扫读”,也称为“浏览”。

“扫读”有两个特定的目的,一是希望在很短的时间里大致知道一篇文字材料的意思;二是在许多材料中搜索你所需要的部分或段落。这时,按部就班地阅读就不行了。当你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边一份文学广告时,你想摄取的是它最核心的内容;当你翻开一张报纸想找一条与你有关的消息时,你是要排除其它,迅速找到正确的位置。这种能力,是在默读的基础上养成的,却不是默读可以代替的。从一大篇文字材料中仅凭片言只字就能抓取主要信息,需要高度的分析、概括、推理、判断能力和敏锐的指向性,甚至观察方式也要改变。快速阅读训练有所谓“T型”或“Z型”浏览法。例如“Z型”法,是翻开一页书,把前三四行一下子横扫过去,然后面右上至左下斜着看一下,再把目光对准最下面三四行自左至右横扫过去,这一页的主要内容就有个大致了解了。要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但扫读却有很高的价值。当今的时代,信息空前增长,我们一方面要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掌握信息,一方面又要沙里淘金,不使自己淹没在无关信息的海洋中,就必须有这种本领。更何况,扫读是默读熟练的产物,二者之间并没有鸿沟,彼此有着承继关系。中小学生的阅读训练,应以默读为主,却不可认为默读已经到顶,而应为尔后的发展创造条件,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指读、口读、默读、扫读,就是阅读能力发展的大致序列。每个阶段有自己的特征,也有各自的训练重点,需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不同年级的课文有长短难易之分,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上若能分出主次、实际情况由低到高分项训练,或许更有效些。至于朗读,则主要是为了读给别人听和为口语发展打基础的,应在另外地方叙述。

(五)阅读能力的两项指标

阅读能力是一个很复杂的综合体,但有两项指标足以衡量其大小,其一是阅读的提前量,其二是阅读模式。

人在朗读时最容易察觉提前量的作用。朗读是在大脑支配下视觉和发音器官的协调活动,一般地说眼睛看到哪里,嘴巴就读到哪里。但我们仔细探查就会发现,跟着和口说之间有一个。“时间差”。眼看在前,口读在后。这是因为在读书的时候,不但先前出现的汉字对后面出现的字对词的分界、词组的构成常常有决定作用,而且后面将要出现的字对先前的字词也有制约作用,不但影响着词语的构成,而且决定着句子的语气。从这个意义上说,看哪个字读哪个字是难以流利朗读的,必须看在前读在后,相互跟随,才能实现正确的朗读。在这种情况下,同一时刻看到的字和读到的字之间的距离,就是“提前量”。通常,提前量是用汉字的个数来计算的。

我们已经说过提前量是正确阅读的保证,并不是说提前量越多越好。没有提前量读不成句,提前量过多也会由于瞬时记忆难以承受而出现颠倒、外错或想当然等错误。因此,提前量要适当。怎样叫适当,要看每个阅读者的具体情况,也要看阅读材料对阅读者的熟悉程度。一般来说,提前量保持在三个字左右。在正确流畅的前提下,提前量大,说明阅读能力较强。有一个很简易的办法可以大致测定这个数据。请一个人在黑暗的房间里靠灯光照明来朗读,实验者突然关掉电灯,并记下关灯时阅读者读出的字,让阅读者在黑暗中说出后面是什么,记下他正确说出了几个字,这二者相差的字数就是提前量。反复随机做几次,就能求出一个较可靠的平均值了。

阅读模式说起来要复杂一些。人们都知道阅读是一个信息输入的过程,看到什么读什么就可以了,阅读者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编制了两组短句,一组是儿童十分熟悉的事情,如“老师教学生”、“阿姨讲故事”

等;另一组是儿童不大常见但同样合理的事情,如“学生教老师”、“阿姨听故事”等。很明显,这两组句子在句式和用字的难易上没有差别,有的只是主宾互换,所用的字都完全一样。被试者是刚读完一年级的小学生,各种条件均控制得对等。如果儿童只是看到什么就读什么,那么,对这两组句子阅读的正确率应当基本相同,而事实上却大相径庭,儿童读第一组句子时又快又准;读第二组句子则相对较慢、错误较多,两组数据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是怎样发生的呢?我们推想,儿童在读到第一个词时就不是被动等待下一个词,而是对后面要出现的字词有一种预测。例如前面是“老师”,学生很容易猜测后面是“教”字,第一组句子正是符合了儿童的预测,主观猜测和下面出现的词相一致,所以反应正确。而在看第二组句子时,情况就不同了。儿童看见“学生”一词,大都立即猜测下面是“学”或“做”等词,结果出现的是“教”,而且是“教老师”,主观猜测和下面出现的词不一致,不免产生疑惑,主要是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从而导致反应的迟缓与错误。这样看来,阅读不只是一个被动的、输入的过程,而是一个客观信息输入和头脑中原有模式相互匹配的过程。原有模式哪里来?是从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中形成和积累起来的。同样,是上面说的两组句子,在给成人阅读时就没有出现显著的差别,这当然是因为成人有过“学生教老师”的体验和认识。但成人看到“学生”一词时,最先的反应也会是“学”和“做”等,只不过他们看到下面出现的不是这些词而是“教”时,就能灵活地用脑中其它的经验模式去匹配,从而迅速作出正确反应罢了。因此,这个过程不单是客观和主观相匹配的结果,阅读的正确性还取决于人头脑中积存模式的多少和转换的灵活程度。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知道为什么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对于阅读是那么重要。

需要加以说明的是这里所讲的模式不完全指句式,也泛指词、词组的搭配与组合。这个指标是很能说明问题的,但要改善它却只能靠日积月累的艰苦努力。

语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有了语言,我们的人类创造了并且正在创造着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使人们对语言的研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深知语言本身和言语活动的复杂奥妙。限于水平,我的讲座只能是浅尝辄止,甚至尚未登堂入室。期许青年俊才,乘着大好年华,在大好时代里锲而不舍,在科学研究领域中取得突破性的成绩。

三至六岁儿童发展指南语言

三至六岁儿童发展指南语 言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三至六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与教材 1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此观念与书中幼儿语言发展规律对幼儿语言教育的意义第三点相互印证,强调语言教育要抓住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2 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它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及我们书中通过发展幼儿语用技能发展,来提高对外部环境的感知能力与心理预备能力。 3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及书中说到的提高语言操作能力。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这一点书中未做提及,但对于幼儿语言发展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4 指南中提到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用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让幼儿过早识字不符合其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及书中提到的幼儿教育要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5 书本中提到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主要从早期识字行为的发展,早期图书阅读行为发展,早期书写行为的发展各个方面发展的几个阶段进行笼统概括性的阐述,而《指南》中提到了第二点——阅读与书写准备,从以下的三个目标的角度进行了细化和具体操作性的建议,并对书中内容进行了有效拓展,给幼儿教师具体可量化可操作的建议。 教育建议: 1.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 如:提供一定数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童趣的图画书。 提供相对安静的地方,尽量减少干扰,保证幼儿自主阅读。

0-1岁儿童语言的发展

0-1岁儿童的语言发展 在这一阶段儿童语言习得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就是通过大量发声练习掌握语音系统。将婴儿发音的多少以及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简单音节阶段(出生-4个月) 在最初的两个月发的都是单音节,而且都是元音,如【a】【o】【】双元音【au】【】;到第三四个月开始发出辅音,而且能把元音和辅音结合起来,如【ha】【kou】,还出现了个别双音节。这个阶段发出的多是韵母如:a、ai、ei、e、i、ou等这些音,声母很少出现。 孩子在这个时期当他吃饱了而且舒服时就会发出一种咿咿呀呀的声音像是a-a-a、e-e-e、ou-ou-ou、hei-hei等,有时妈妈们会根据儿童的不同哭声辨别出孩子哭的原因如:婴儿在饥渴时哭声响亮,短促有规律;需要爱抚时哭声笑且哭哭停停。 2.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 这个阶段新增了【u】【i】等单元音,和【uei】【aei】等复合元音,出现了声母如:b、d、g、p、n、f等,经常发出连续音节如:hei、heng、bu、ge,有些音节和词音很相似如:ma-ma、ba-ba等,成人将这些音与具体的事物联系,使音具有意义。 辨别能力增强,对说话时表现情感态度的语调十分注意。4个月的婴儿能够辨别愉快和冷淡的语调,6个月同时感知愉快、冷淡、愤怒,并且能够做出相应的反应。 8个月左右开始出现语言交流倾向。如婴儿常常对着玩具或是镜子里的自己模仿成人的发音。 3.模仿发音-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 . 不同的连续音节明显增加,近似词的发音增多。如hei-hei、ou-ou-ou、jie-jie等,当说爸爸下班了ba-bu

9个月的婴儿已经能够理解成人的语言,并可以用表情、动作等对成人的话语做出反应。如:问婴儿电话在哪儿,他就会把头转向电话。还能够执行简单的命令如成人说跟阿姨再见,婴儿就会挥挥手。 10个月已经能够模仿标准发音如爸爸、弟弟等。 (成人要给与婴儿丰富的语音刺激如放音乐、讲故事等,并经常与婴儿对话比如在穿衣服的时候说宝宝乖伸出小手来,当婴儿伸出后要表扬会提高其语言理解能力。)

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与培养

浅谈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与培养 一、提供环境,培养幼儿说话的兴趣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工具,三岁是人一生中语言发展的关键期。那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提及语言教育,一般人会认为在幼儿阶段也就是讲讲故事,说说诗歌,每当与家长谈及这类话题,家长总是感到非常困惑,不知如何来教。经过长期的实践,我认为要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健康全面发展,应做到家园共育,共同培养。家园以及全社会共同为幼儿创设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良好环境对幼儿一生的语言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纲要》中也明确要求:“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从某种程度上说,环境就是教育,创设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可以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游戏交往中得到进一步锻炼。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设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由于环境变化不易安静下来,有的胆怯、哭闹,有的甚至整天一言不发,这种情绪阻碍了语言的发展。因此,培养幼儿说话的兴趣,提供说话的机会和条件,使幼儿敢讲话、爱讲话、多讲话,才能在说话的过程中,进行培养和练习。当幼儿有了说的愿望时,就要为他们创造说的条件,让幼儿自由交谈,这样老师就不要去阻止他们去“说”,我们还可并有意识安排几个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做游戏(幼儿有个体差异,教师就可酌情安排一些性格互补的幼儿,比如平日里爱说、爱表现的幼儿与平时沉默寡言的孩子可以结合一组),让他们在彼此协商、共同游戏中学习和发展语言。同时,在与幼儿进行交谈时,作为老师我们还要注意表现出对幼儿所谈问题的极大兴趣,这样就感染了幼儿,使幼儿感到语言交往是一大乐事,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另外对那些说话流畅、胆子大的幼儿,可让他们在集体面前起带动作用。如让他们给小朋友说儿歌、唱歌、讲故事等等。幼儿有了进步时应及时给予表扬。这样幼儿会在模仿老师和同伴过程中增强说的信心,讲起话来也就逐渐地准确流畅了。 二、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教案

项目七: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一、教学目的 (一)了解言语与语言的概念及区别、言语的种类(二)熟悉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各个阶段 (三)掌握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策略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三、重点难点 (一)重点 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策略 (二)难点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各个阶段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案 六、课程主要内容 导入:解析案例P98 提问:婴幼儿的言语能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请学生作答,教师作简单小结。 任务一:了解言语与语言的基础知识一、言语与语言的概念

(一)语言的概念 语言是一种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通常讲的语言一般包括音、形、义、词汇、语法等要素。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语言是一种交际和思维的工具。 【例】妈妈叫皮皮起床:“快点起来!公鸡都叫好几遍了!”皮皮说:“公鸡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又不是母鸡。” (二)言语 言语是运用语言进行实际活动的过程。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 强调言语是过程,是心理现象。 (三)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区别 1.语言是工具,言语则是对这种工具的运用。 2.语言是社会现象,具有较大的隐蔽性;言语是心理现象,具有个体性和多变性。 联系 1.言语活动依靠语言来进行。 2.语言是在具体的言语交往情境中发展起来的。 二、言语的种类 (一)外部言语 1.口头言语——通过人的发音器官所发出的语音信息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言语。分为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 2.书面言语——书面言语是借助于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传授知识经验的

言语。 请学生举例区分 (二)内部言语 内部言语是个体内心“无声的言语”,通常我们思考问题时候所运用的都是内部言语。幼儿内部言语发展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一种出声的自言自语。 举例解释:【例】幼儿在搭积木时边搭边说:“这个放在下面,这个放在上面做屋顶。” 完成练习题: 【案例判断】以下两种言语分别属于什么言语? 1.一幼儿独自抱着娃娃“喂饭”,边喂边说:“快吃!快吃!不要把饭含在嘴里,要嚼嚼,再咽下去!”喂完饭,她把娃娃放在小床上,盖上被子,说:“吃完饭,要睡觉,不要乱动。你呀不要踢被子,要着凉的,生病要打针的……” 2.在拼图过程中,儿童自言自语说:“把这个放哪里呢……不对,应该这样……这是什么……就应当把它放在这里……” 请同学作答,教师讲解。 任务二: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一、0-3岁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与发展 (一)婴儿言语的发生(0~1岁) 0-1岁是婴儿语言发生的准备阶段,又称为前言语阶段。 1.发音的准备 (1)简单发音阶段(1~3月) 新生儿因呼吸而发声,哭是儿童最初的发音。新生儿哭声中,特别是哭声停止

幼2第六章_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幼二第六章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费县实验幼儿园王霞 教学内容: 1.我说不出来 2.我的眼睛会说话 教学目的: 帮助家长了解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重视幼儿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掌握培养幼儿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家长了解并重视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教学难点: 掌握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解说理式、讨论式、案例分析法式、采访对话式 教学过程: 各位家长朋友上午好: 很高兴我们再次聚在这里共同讨论教育孩子的策略、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探讨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天我们探讨的话题是关于孩子口语发展关键期的问题。 一.案例引出课题: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的重要性 教师讲解:案例一[印度狼孩的故事] 案例二[二战时期迷失的日本兵的故事]

思考讨论: 通过这两个案例,您发现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具有怎样重要的作用? 请家长交流意见和看法。 教师讲解分析:如果狼孩在在出生时不属于先天缺陷,则这一事例说明:人类的语言不是天赋的,语言的发展也并非天生的本能。所有这些都是后天发展的结果。特别是0——6岁,是人的语言发展极为重要的一个时期。因为在这个阶段,发音系统逐渐形成比较稳定的神经通络,就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错过这个时期,会给人的发展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以后要重新改变,非常困难。而一个成人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长期离开人类社会后,有重新返回时,因为不存在关键期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得以弥补。这就从正反两个方面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对孩子语言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2——3岁是孩子学习口语的关键期,因为这个时候,随着生活范围的逐步扩大,孩子好奇、好问、好模仿,样样想尝试,对周围事物的兴趣特别高,学说话最快,是获得词汇的高潮时期。如果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口语发展遇到障碍,以后进行弥补将会出现很大困难。 美国医药学会的前会长大卫?奥门博士曾经说过,我们应该尽力培养出一种能力,让别人能够进入我们的脑海和心灵,能够在别人面前、在人群当中、在大众之前清晰地把自己的思想和意念传递给别人。在我们这样努力去做而不断进步时,便会发觉:真正的自我正在人们

3-6岁幼儿语言发展与教育

3-6岁幼儿语言发展与教育 幼儿语言发展是指幼儿对母语的产生和理解能力的获得,主要是指对口头语言中的说话和听话能力的获得。幼儿语言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语法结构、语义和表达四个方面的发展上。语音是指语言的声音,和杂乱的声音不同之处在于它和意义紧密相结合而杂乱的声音毫无符号意义。这里讲的语法结构并不是指语法书上的定义,而是儿童对语法的自动应用。幼儿语义的发展包括对词义和句义的理解。表达的发展是指在一个特定环境中幼儿使用口头语言表述的能力。 学前期是幼儿口头语言发展的最佳期,语言教育不仅对幼儿一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其认知能力、社会性及情感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3-4岁幼儿语言发展与教育 一、发展特点 (一)语音——发展关键期 3-4岁幼儿已经获得了一些基本的语音,但是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的调节、控制能力还相对较差,所以他们发出的语音不够准确和清晰。错误的发音基本集中在辅音的翘舌与舌间音及前后鼻音上。这从生理结构上说明3-4岁还不善于掌握发音方法找准发音部位。 此外,在幼儿言语发展的早期,常常是模仿别人说话的语调,对语句的每一个音不能分别感知,直到3岁左右,仍有不少幼儿不能精确分辨近似音。在发音时会出现近似音互相代替的情况,这一现象是由于幼儿听觉水平低所造成的。听清语音是正确发音。 (二)语法结构——完整的简单句 3-4岁幼儿的词汇量猛增,因此句子中的修饰语显著增加,如名

词性结构的“的”字句,介词结构的“把”字句,以及其他一些比较复杂的时、空状语从句。但他们较少用连词,这说明他们语言的连贯性还不强,结构很松散 他们还能用一些虚词表达语法关系,能说出完全符合语法的完整的句子。他们表述的句子结构以简单句为主,他们所考虑的主要不是事物的连续变化或几个事物间各自变化着或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常常只是描述某一事物。在幼儿的简单句尚不完善时,复合句已经开始出现,复合句在简单句的发展过程中同时平行地晚上起来。 (三)语义——大量掌握实词 3-4岁幼儿虽然掌握一些常用词,但对词意的理解较肤浅和具体。他们通常只能掌握一些词汇的一部分含义。这一时期词义的过度扩展已不明显,但是对紧密相关的词语还是容易混淆。 从3岁到4岁的时期是一生中语汇增加最多的时期。他们理解的词语中,名词和动词等实词占了很大比例,而副词、介词、连词等虚词很少。词汇的掌握量与丰富性不够。 (四)表达——简单罗列事实 3-4岁幼儿能独立讲述自己生活的故事,但是由于逻辑思维水平的局限,讲述常常主题不明、逻辑不清,只能单纯地罗列一些事实。他们的语言不够完整,有时会出现断断续续的现象。 3-4岁幼儿对词义的理解还处于较低的阶段,尽管会使用一些词,但并没有理解词义,或是理解得比较肤浅,因此表达的意义常常含混不清,只能对事物进行简单的说明和判断,所表达的内客也十分有限。 3-4岁幼儿的故事复述能力开始发展。3.5岁的幼儿在看图说话后开始能不再看图而讲述故事的内容。 二、教育要点 (一)要做好榜样,培养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儿童语言发展的七个阶段

儿童语言发展的七个阶段 华声听力优利康 语言的功能主要有五个方面:1、语言是工具。语言帮助儿童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2、语言具有调节功能。语言可以控制和指导儿童的行为,其道理如同“君子动口有动手”。3、语言促进相互交流。用语言和周围的人沟通,传递思想,获得信息,有利于成长。4、语言可以表达个人的意识,创造自我天地。5、语言能够传播知识,促进儿童的学习。语言专家说,语言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分为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无意识的交流阶段(出生—4个月) 父母对小儿的咕咕声或啼哭声只能根据自己的想法作解释,所以,这一阶段又称之为解释性的交流。小儿开始时也没有意识自己的发声或啼哭声能够影响父母的行为,但父母自小儿出生后第一天就把孩子当做交流的个体,对孩子的不同声音作出不同的照顾性应答,有的父母会用短的简单句对小儿说话,特别是母亲,有时以高的音调和夸张的声音逗引孩子,小儿在这样的环境中懂得了寻找交流对象,渐渐地产生父母与小儿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用哭声示意父母抱、饿了或尿湿了要父母关照等。于是进入下一个阶段。 第二阶段:有意识的交流阶段(4-9个月) 4 个月的小儿能用眼睛盯着父母所指的事物,父母和小儿把眼光共同落在同一事物上,此时,最好父母口中念念有词,对孩子说物品的名称,大约6-8个

月的时候,父母可对着图片说出名称,而在9个月的时候,小儿可有交流性的眼光注视,即不但注视着事物,还会转向父母,注意父母的瓜,这一能力的出现意味着小儿与父母有了有意识的信息传递,不仅如此,9个月的婴儿还可理解一些名词,如“钉”、“球”、“狗”等。 第三阶段:单词阶段(9-18个月) 约12个月的小儿会说出单词,单词的性质大多数为名词。尽管小儿很早就能理解一些动词,但说动词要落后于说名词。在这个阶段,小儿会在情境中使用会说的一些单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单词开始时发展得比较慢一些,但接着就会出现一个很快的两个字组成的词组。一般来说,小儿至少能说50个单词,才会发展词组。因此父母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扩大儿童的词汇量,大概在18个月左右,两个字的词组就会出现。 第四阶段:词组阶段(18-24个月) 这个时期的小儿会用单词和词组说自己的事情以及他们生活的环境,而且有了最初的语句形式,父母们无需再把精力放在小儿词语的内容上,而是训练孩子使用句子表达,其中包括了语法的万分,而且语言的训练应在小儿的生活环境中进行,鼓励他们与父母和老师泺。在这个阶段开始时,父母为孩子提供词组示范,如说“坐凳上”、“吻娃娃”。对这种“电报式”的说话示范,语言专家各执己见,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不过,有一条原则应当记住:语言不只是用简单的词的组合来表达意思,而是要用语法组成句子后才能说明意义。因此,在对儿童语言的干预中,父母要避免用语法不确切的话与孩子沟通。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规律及特点

儿童语言发展阶段规律

附: 幼儿语言的发展过程有普遍的规律,需要经历前语言期和语言发展期两大阶段。—、前语言阶段(0 1.5岁) 前语言发展是语音的核心敏感期,围绕语音,幼儿发展了三方面的能力:前语言感知能力、发音能力、交际能力。 语音包括音素、音节、(音节:ZhaO ;可以分解成因素:Zh和ao )说话的语调、重音、停顿等规则。 (一)前语言感知能力的发展 前语言感知能力的发展分为辨音、辨调、辨义三种水平。 1、辨音水平(0――4个月):婴儿能分辨言语声音和其他声音的区别。 2、辨调水平(4——10 个月):语调是表示情绪状态的一种基本手段。辨调阶段幼儿开

始注意一句或一段话的语调,并感知语调所蕴涵的情绪。 3、辨义水平(10——18个月):幼儿能把音和义结合起来,对“灯”作出正确反应。 (二)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 1、单音发声阶段(0——4 个月): 2、音节发声阶段(4——10个月) 3、前词语发声阶段(10——18 个月) (三)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1、产生交际倾向(0——4 个月):这一阶段的交际需要来自于生理需求,如饿了,不舒服了。 2、学习交际规则(4——10个月):学会应答,出现听说轮流倾向,开启新话题,学会语调运用来表达情感。 3、扩展交际功能(10——18 个月):逐步学会用语音、语调和动作表情达到交际目的。 二、语言发展(1.5 ——) 语言发展期幼儿语言的发展可以从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技能三方面进行考察。 (一)语言形式的获得(语音发展、语法的获得)语言形式的获得包括对语音和语法的获得。 1、语音发展幼儿在语音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母语中相似的音常出错误。 2-6 岁幼儿语音的发展体现在语音辨别;发音能力发展,语音意识的产生。 (1)语音意识的概念及表现 语音意识是指幼儿自觉的辨别发音是否正确,自觉模仿正确发音,并自觉纠正错误发音的一种能力。语音意识的产生于2-3 岁。 语音意识表现在:能评价别人发音的特点,指出和纠正别人的发音错误;<番茄 花园12> 能有意识并自觉的调节自己的发音。 语音意识产生对教学的启示:幼儿语音意识的产生可以使我们在开展谈话活动中,让幼儿学习修补谈话,在讲述活动中,指出别人的错误,从而改正自己的发音。 2、语法的获得 语法是组词成句的规则。语法获得指幼儿对语句结构的获得,包括理解和产生不同结构的语句。对幼儿句子评定一是看句子长度,二是看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 从幼儿所讲语句的完整性和复杂性来看,幼儿句法结构的发展可分为不完整句、完整单句和复合句三阶段,三阶段之间有相互重叠的部分。 (1)不完整句阶段(单词句、电报句) 单词句(1——1.5 岁):爸爸、妈妈、球(表示:我要球。或者,这是球球)单词句的特点:与动作紧密结合;意义不明确、语音不清晰;词性不明确(饭:名词饭,动词吃饭)。 电报句(1.5 ——2 岁):娃娃排排(坐)电报句的特点:语句简略,结构不完整。句子成分常常缺漏,主要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略去连词、介词。 (2)完整句阶段(无修饰简单句——有修饰简单句——复杂句)无修饰简单句(2 岁):娃娃睡觉。——主谓结构;坐车车——谓宾结构简单修饰句(2—2.5 岁):两个娃娃玩积木。——主谓宾结构复杂修饰句(3 岁):阿姨给宁宁糖。——主谓双宾结构。(3)复合句阶段复合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关联较密切的单句合起来构成的句子。幼儿2 岁开始发展复合句,4—5岁发展较快。

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期

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期 语言不仅是与人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一个生产丰富心灵的工具,维果斯基做过这样的比喻,我们从事物质劳动生产需要好的生产工具,如果我们的教育是从事精神的生产,也是需要强大的生产工具,而对于教育来说,最强大的生产工具是语言,因为人类文化文明,社会传统规则习惯都凝结在语言里,因此,只有让孩子发展丰富的口头语言能力,才有益于孩子心灵的成熟智力的进步。 口头语言能力是在幼儿期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发展规律是大约在七、八个月开始能听懂得别人讲话,在十二个月左右开始冒出来他第一个词,在一岁半儿童掌握的词汇量大约是五十个词,到三岁时儿童大约能使用一千个左右的词,在六岁或者六岁之前,有些孩子词汇量就可以发展到四千左右,所以三到六岁之间孩子的词汇量每天都在以三到四个词的速度增长,是词汇量飞速发展的时期。 那么在语法上,在幼儿期孩子从简单的主谓宾的句子,过渡到有复杂的转折词,更复杂的句子结果,在语言使用上,儿童从对话的语言过渡到独白语言,比如,当刚入幼儿园的时候,晚上回到家,妈妈们如果想知道这一天的生活,如果想问他说给妈妈讲一讲今天一天你都干了什么这个孩子是回答不出来的,因为他没有独白语言的能力,所以,你只能用对话的语言,说今天吃饭了没有吃了,吃的什么饭大米饭,有没有菜有,你问一句他回答一句。这是这个阶段年龄的孩子说话特点,是不是很多妈妈都会觉得孩子怎么那么没用了,连这些都不会说,现在不要奇怪了,所有的处于这样年龄阶段的孩子都这样的。 在三到六岁过程中,幼儿语言从对话的语言发展到独白的语言,他能过完整去讲述一件事情了,并且从别人听不懂到别人能听懂,这是巨大变化,要事先这个变化,必须给孩子提供足够多口语活动机会。 所以,我们要用大量的经典的童话故事,去丰富孩子心灵,这些故事不但具有语言教育的价值,同事也具有精神生产的价值,比如小马过河,会让孩子懂得什么是相对性,会让孩子觉得什么事情都要亲自去尝试,小红帽的故事让孩子懂得做什么事情前要小心,要事先想到后果;三只小猪的故事会让孩子懂得做事情不能偷懒,要努力才能有好的生活…… 因此,给孩子多多讲述故事,让孩子喜欢听、喜欢说、喜欢读、最后喜欢上写!!

婴幼儿童语言发展的几个关键期

婴幼儿童语言发展的几 个关键期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论:孩子语言的发展期 语言是多元智能中的基础智能。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学习、及各种思维活动,语言是思维的直接体现。语言能力的好坏关乎幼儿其综合能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高度重视孩子的语言能力,但是家长朋友们是否了解如何帮助孩子学习语言? 准确的把握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为孩子创设一个优质的语言学习环境,是对孩子学习语言的先期准备! 孩子的语言发展分为:语言准备期语言完备期 一、语言准备期:又称语言的预备阶段(1—3岁幼儿前期)。 语言发育第一期——单词句阶段:从孩子出生第12个月到18个月之间。这个时期的幼儿往往会用一个简单的词汇代替和表达完整句子所包涵的意义。会用手势、表情等辅助表达自己的意愿。 语言发育第二期——多词句阶段:从第18个月到第24个月之间。由于这个时期的幼儿对周围的环境事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孩子的词汇量迅速增加。孩子运用两个或者三个不相关联的简单词汇代替表达完整句子的意思。外外,车车,意思是说:推小车去外面。 语言发育第三期——简单句阶段:24个月到36个月之间。这个期间的孩子词汇量明显增多,会运用逻辑性教强,含有主语谓语的简单句子。 二、语言完备期:又称复合句的过渡阶段(3—6岁幼儿)。

这个时期的幼儿会运用已经掌握的词汇表达自己意愿,简单描述内心想法,发音正确,学会了组词成句的规律。但是简单句仍然在生活中占有一定比例,随着岁数的增加,简单句被越来越多的复合句所代替。 为您的孩子的语言学习创设理想的环境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一个和谐的语言环境,抓住孩子感兴趣的物品、事情或人,及时给予正确名称、定位。循序渐进的教会幼儿,不要心急。毕竟语言的学习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鼓励幼儿与人交往,多看、多听,时常走出家门,从多种场合体会和充实经验。同时鼓励幼儿大胆表现,用平等的心态与幼儿交流,给予幼儿练习的空间。 一、家长不要认为刚出生的幼儿不具备语言功能,实际上刚出生的婴儿已具备相应的听觉和视觉。家长抓住时机,在孩子的卧室周围摆设色彩鲜亮的、带有声音的玩具。拿着玩具(或其他幼儿感兴趣的物品)吸引幼儿注意力并反复说出玩具的名称,并让孩子接触,抚摩,建立词汇的概念。但每次时间不宜过长。当孩子开始发声时,家长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幼儿继续“练习”。这个时候幼儿的发声是为今后说话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语言发育的第一期(12—18月),医学上称之为回音期。因为这时幼儿的说话方式主要以模仿为主。如:你多大?孩子也会重复:你多大。这个时期家长应该让幼儿多听、反复听故事,好让幼儿建立自己的词汇库。 三、在语言发育的第二期(18—24月),又称称呼期。这个时期的幼儿知道物品各有名称,会把名称和相应的物品联系在一起。家长可以告之

幼儿各阶段语言发展的特征和表现

幼儿各阶段语言发展的特征和表现 6个月 1.微笑或发出声音。 2.喃喃发声(这些音多为无意义的)。 3.头会转向声源。 4.会对别人发出声音(好像在说话、呼叫,但无词语出现)。 5.用哭声、看着父母、以手拨弄,抓、丢来表示自己的意愿。 1周岁(12个月) 1.牙牙学语(好像在说一串话或者单词)。 2.会有类似说话的语调出现。 3.能用手势、动作沟通(例如:指东西、点头、摇头)。 4.能听懂简单的指令(例如:不可以、过来、给我、再见等等). 5.会随音乐摆动。 6.会试着引起他人的关注. 7.会注视物体或图片 8.正尝试模仿 1周岁半(18个月) 1.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听懂多一些的词语指令。 2.会说简单的单词(例如:爸爸、妈妈、抱、不、DE WU(方言:喝水)车车等)。 3.能听懂许多物品的名称(大人说一物品,宝宝能去拿,或者了解那是什么). 4.听懂简单的指令(坐下来、出去、过来等等……) 5.宝宝经常重复自己所听到的或已经会说的词汇. 2周岁(24个月) 1.会模仿环境中的声音(猫、狗叫,汽车喇叭声等等)。 2.会说30—-50个词语。 3.使用词语表达意愿多过用手势动作去表达. 4.会称呼自己的名字(或小名)。 5.能听懂较复杂的句子。 6.会将自己会说的词语进行组合.(例如:爸爸抱、宝宝吃等) 7.会尝试问问题。(有时说,有时做动作表示) 8.会回答问题或轮流对话。 2周岁半(30个月) 1.能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 2.词汇量增加快速,似乎每天都有新词语出现。

3.能说简单句(例如爸爸买车车,宝宝要这个,宝宝要嘘嘘等)。 4.当大人没听懂或不明白他的意思时,会生气. 5.了解日常物品的功能(例如:问宝宝用什么东西吃饭时,会指着碗筷等). 3周岁半(42个月) 1.了解长句子或复杂句,且能正确回答或反应。 2.会听从连续2-3个简单指令.(例如:到厨房拿碗,放在桌上;衣服裤子脱掉,过来洗澡 等) 3.会说自己的名字、姓氏。 4.会用复杂句表达意愿.(有时会用错词语) 5.能与小伙伴合作玩游戏. 6.能简述刚发生的事情. 7.会专注于某件事上几分钟。 8.会使用很多词语。 9.多数人都能听懂他的话。 10.话语中会夹带形容词、副词出现。(例如:大、很多、里面、这个等等)。 4周岁半(54个月) 1.能说出合乎语法的句子。 2.能进行日常的对话。 3.能认识一些颜色,并说出颜色的名称。 4.会从1数到10。 5.发音正确,口齿清晰. 6.说话不太有重复、结巴的现象. 7.能使用恰当的句子应对或回答问题。 7周岁(84个月) 1.能跟上学校的进度、会读会写。 2.能记得学了什么及已学到的知识。 3.语言能力发展完成、口语流利标准。 4.发音均正确。(构音无障碍) 5.能像大人一般叙述事情的来龙去脉. 6.能与小朋友互动,且其社会化行为符合其年龄特点与标准。 10个孩子中,约有1个就有语言问题,且多为构音障碍. 4周岁前,宝宝有构音问题,家长无需过分担心,可继续观察。

儿童发展的关键期

儿童发展的关键期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存在各种能力发展的敏感期,所谓敏感期,就是发展的关键期,儿童心理、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认为“这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要想再学习此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也显著”。儿童智力发展的速度与大脑的发育一致,3岁以前大脑发展最快,以后逐渐减慢,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追踪研究,如果人的智力17岁达到100%,那么4岁会达到50%,4-7岁达到80%,8-17又获得另外20%,因此7岁以前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3岁以前尤为重要。对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就是抓住关键期。 2~3岁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要特别注意用标准语言准确表达想要告诉孩子的意思。 4~5岁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要注意孩子语言表述的规范和文明。 2~3岁学习计数能力的关键期给孩子确立数字顺序概念,教孩子按物点数。 2.5~ 3.5岁学习守规矩的关键期学习简单的社会规范和生活规则,对培养以后有规律的生活 方式很有帮助。 3~5岁学习音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对音色、节奏都有很强的感受。 3~8岁学习外语的关键期8岁以后学外语在语音方面可能就会受到母语影响。 4~5岁学习辨认图像的关键期经常让孩子看一些彩色图片,有利于他以后像视觉的发展。5~6岁学习汉语词汇的关键期多给孩子讲些儿歌、童话、故事、古诗词等可以诱发孩子的 感性认识,奠定向文学方面发展的基础。 关键期1 初生到4岁是儿童视觉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儿童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训练方法:在宝宝周围放置一些五颜六色的布制小猫、小狗等,时常移动玩具刺激他的视觉。在墙上贴上一些画,指给他看,并且告诉他画的名称和内容。在给宝宝看某样东西时,同时让他用小手去摸,并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告诉他这样东西的名称、用途等,充分刺激宝宝的感觉器官。让宝宝多看、多听、多摸、多闻,以促进各种感知觉功能的发展。 关键期2 听觉发展的关键期 宝宝出生1周后,就能辨别给他喂奶的妈妈的声音,4周就具有对不同发音的辨别力。从出生到1岁是语言的准备期,是语言发生的基础。研究表明,天才人物的语言训练是从摇篮期开始的。 训练方法:妈妈经常唱歌或放音乐给宝宝听。妈妈经常对宝宝说话,教他人物或物品的名称等;经常带宝宝到户外聆听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如狗叫声、喇叭声、自行车铃铛声、门铃声等,并向宝宝一一解释;模仿动物的叫声,鼓励宝宝模仿;利用游戏的机会,让宝宝辨别从各个不同方向传来的声音;多与周围的人接触,让宝宝感受不同的声音特点和模式。放莫扎特或贝多芬等名家的音乐给宝宝听,既训练宝宝听觉,又对宝宝的性格以及智力发展有益。 关键期3 2岁之前是动作发展的关键期。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是活泼好动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训练外,孩子要重视小肌肉的练习,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这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训练方法:抓住动作成熟的关键期,提供合适的条件和合理的外界刺激促进动作的发展。例如:满月起,用手推着孩子的脚丫,训练他爬行。4个月左右的宝宝喜欢用手玩弄胸前的玩具,可在宝宝3个月时,在他小床的上空悬挂一些玩具,使孩子双手能够抓到,锻炼他的手眼协调功能。8、9个月的宝宝俯卧时能用双膝支撑着向前爬,可在宝宝6、7个月时就开始设法创造爬的机会,如让宝宝俯卧着,

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可以分为 三个阶段 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语音,即学会正确发音及称呼;懂话,即感受或理解,能够把别人的话与现实的东西或者行为活动联系起来;表达,即用自己的话把思想讲出来。因此,儿童的语言发展就是从发音到理解,再从理解到表达的过程。 一般来说,0至1岁的孩子处于语言准备时期,基本上以简单的发音和称呼为主,我们总能听到孩子咿咿呀呀说个不停,却不知道孩子在说什么。其实,孩子在积累语言信息。 1岁至1岁半,孩子处于语言理解阶段,对大人的语言理解能力迅速提高,大人所说的话,孩子能够很好的理解,但是往往还不太会表达,最多会用简单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比如:

“饭饭”表示想吃饭,“奶”表示想喝奶。一般来说,孩子是先理解名词,慢慢理解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1岁半后至3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跃进时期,孩子学着用词语和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可以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际了。 由于孩子的个体差异及成长环境的不同,孩子语言发展 的跃进时期在时间上有所差异,有些孩子不到2岁就能够说完整的句子,有些孩子2岁半了,却仍然停留在叠字表达上。 【支招】 2岁至3岁是宝宝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语言表达能力在这段时间发展最迅速。父母应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着重开发孩子的语言能力。具体来说,要注意几点: 1、要注意发音和用词的准确性 尽量用标准的普通话和孩子交流,而不要用儿语及方言和孩子说话。与孩子说话时要速度缓慢,发音清晰。 2、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意愿 当孩子想表达自己的意愿时,父母不要马上替孩子说出来,应该引导孩子学习和使用新词汇。当孩子需要父母帮助的时候,父母不要过分勤快地满足孩子的需求,也要鼓励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让孩子感受到语言的力量,从而为孩子使用语言提供正面的体验。

幼儿语言发展关键期语言教育

幼儿语言发展关键期语言教育

————————————————————————————————作者:————————————————————————————————日期:

幼儿语言发展关键期语言教育浅谈 摘要: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基础,也是人与人感情传递的桥梁。人类从一出生就开始接触语言,语言在每个人的学习和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语言。由此可见,语言在我们的生活中占着多么重要的地位。而三岁到六岁的学龄前期又是人类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此时是能否给以孩子良好的、科学的教育对孩子一生语言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美国著名的人类潜能开发大师葛兰.道门教授曾说过:“每个正常的婴儿,出生的时候都具有莎士比亚、莫扎特、爱迪生、爱因斯坦那样巨大的潜能,正如聪明和愚笨一样,都是后天的产物。如果在孩子每一个关键期父母都施以恰当的教育,那么他们就很可能成为天才。”因此,智慧的父母只要善于抓住关键期,在孩子语言教育就能取得巨大的成功,将孩子培养成为人人羡慕、敬仰的语言大师不再只是梦想。 关键词:幼儿;语言发展;关键期;语言教育 一、幼儿语言发展关键期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语言是反映大脑发展状态和聪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思维的表现。[1]因此,抓住儿童语言发展关键期,发展孩子语言能力事关重大。而教育恰恰是抓住儿童语言发展关键期的重要手段,因而幼儿语言关键期语言教育不可忽视。 那么,为什么幼儿语言发展关键期语言教育如此重要?其实,这与幼儿语言学习特殊性有关。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幼儿语言学习的过程,也正是幼儿心理迅速发展过程,幼儿学习语言与思维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儿童心理学指出,约从一岁半到三岁末的时期,是儿童言语活动积极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随着儿童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迅速发展起来,语言结构也更加复杂,这又为儿童语言理解能力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如此相互作用,使儿童语言发展呈现出跃进式发展。因此,这个时候如果抓住机会,给孩子科学、健康的教育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幼儿语言学习关键期施以系统的、科学的语言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十分重要。这不仅满足了幼儿对新词汇掌握和快速说话的需求,更为孩子提供了十分和谐、有利的语言环境。对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和未来更高语言能力的发展起着十分巨大的影响。世界著名的韦氏英语词典编著者韦伯斯特出生时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婴儿,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所不同的是他有一个伟大的、英明的父亲。在韦伯斯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为他制定了一个十分特别的教育计划。在他的家里,父亲只说英语,母亲只说法语,祖父只说德语,另外请了一个北欧人做保姆,约定他只说本国语。这样韦伯斯特从小就毫不费力、自然而然的掌握了4种语言。后来,他到外边跟小朋友玩,听到大家都是只说英语,竟感到吃惊。原来他以为每个人说话都像他的家人似的,使用的语言不一样。从此,他对语言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使他后来成为大辞典的编著者。韦伯斯特的事例再次验证了教育在幼儿语言学习关键期的重要性。相反,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期,即使再学习也是十分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我们所熟知的狼孩、猪孩的故事,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可见,幼儿语言发展关键期语言教育不可忽视。

婴幼儿童语言发展的几个关键期

论:孩子语言的发展期 语言是多元智能中的基础智能。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学习、及各种思维活动,语言是思维的直接体现。语言能力的好坏关乎幼儿其综合能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高度重视孩子的语言能力,但是家长朋友们是否了解如何帮助孩子学习语言? 准确的把握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为孩子创设一个优质的语言学习环境,是对孩子学习语言的先期准备! 孩子的语言发展分为:语言准备期语言完备期 一、语言准备期:又称语言的预备阶段(1—3岁幼儿前期)。 语言发育第一期——单词句阶段:从孩子出生第12个月到18个月之间。这个时期的幼儿往往会用一个简单的词汇代替和表达完整句子所包涵的意义。会用手势、表情等辅助表达自己的意愿。 语言发育第二期——多词句阶段:从第18个月到第24个月之间。由于这个时期的幼儿对周围的环境事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孩子的词汇量迅速增加。孩子运用两个或者三个不相关联的简单词汇代替表达完整句子的意思。外外,车车,意思是说:推小车去外面。 语言发育第三期——简单句阶段:24个月到36个月之间。这个期间的孩子词汇量明显增多,会运用逻辑性教强,含有主语谓语的简单句子。 二、语言完备期:又称复合句的过渡阶段(3—6岁幼儿)。 这个时期的幼儿会运用已经掌握的词汇表达自己意愿,简单描述内心想法,发音正确,学会了组词成句的规律。但是简单句仍然在生活中占有一定比例,随着岁数的增加,简单句被越来越多的复合句所代替。

为您的孩子的语言学习创设理想的环境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一个和谐的语言环境,抓住孩子感兴趣的物品、事情或人,及时给予正确名称、定位。循序渐进的教会幼儿,不要心急。毕竟语言的学习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鼓励幼儿与人交往,多看、多听,时常走出家门,从多种场合体会和充实经验。同时鼓励幼儿大胆表现,用平等的心态与幼儿交流,给予幼儿练习的空间。 一、家长不要认为刚出生的幼儿不具备语言功能,实际上刚出生的婴儿已具备相应的听觉和视觉。家长抓住时机,在孩子的卧室周围摆设色彩鲜亮的、带有声音的玩具。拿着玩具(或其他幼儿感兴趣的物品)吸引幼儿注意力并反复说出玩具的名称,并让孩子接触,抚摩,建立词汇的概念。但每次时间不宜过长。当孩子开始发声时,家长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幼儿继续“练习”。这个时候幼儿的发声是为今后说话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语言发育的第一期(12—18月),医学上称之为回音期。因为这时幼儿的说话方式主要以模仿为主。如:你多大?孩子也会重复:你多大。这个时期家长应该让幼儿多听、反复听故事,好让幼儿建立自己的词汇库。 三、在语言发育的第二期(18—24月),又称称呼期。这个时期的幼儿知道物品各有名称,会把名称和相应的物品联系在一起。家长可以告之幼儿物品名称,然后提问:“这是什么?”此一问一答来锻炼孩子的词汇量。此外幼儿会简单描述自己意愿,当他想要奶瓶喝水或喝奶时会说:“奶瓶!”意思是给我奶瓶我要喝水。家长引导幼儿:“给我奶瓶我要喝水(喝奶)。”一旦幼儿能够多说出一个字或词,及时给予鼓励,帮助幼儿建立说话的兴趣和信心。 四、2到3岁的幼儿已经能够说简单的句子,会使用代词你、我、他,喜欢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提问,爱问“为什么”,所以又称“好问期”。家长在这个时期中引导孩子用清晰的话语、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愿。也许孩子在这个时期里不能一下子准确的表达,即便你已经知道幼儿的意思,也要让他说完,千万不要剥夺孩子说话的机会。多鼓励幼儿与他人交往,带幼儿去公园、动物园、商场及其他合适的场所,丰富幼儿的见解,帮助幼儿吸收良好的知识,更好的建立词汇量。当幼儿提出:“为什么”时要耐心解答,不要因为工作的原因简单回答或敷衍了事,这样取不到任何效果。 五、3—6岁的幼儿能够用成熟的句子与他人交流,这时家长要注意继续丰富孩子的词汇量,多看多听少儿节目,与孩子一起看幼儿图书,边看边引导幼儿复述故事,还可以和幼儿一起续编没有看完的故事情节,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儿童语言的发展(新、选)

第六章儿童语言的发展 基础知识: 1、语言产生的准备;语言理解的准备。 2、语音的发展;词义的发展。 3、句子的发展;语言技能的发展。 基本理论: 1、环境论。 2、先天决定论。 3、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 基本技能: 1、掌握语言产生的准备、语言理解的准备、语音的发展、词义的发展。 2、学会掌握句子的发展、语言技能的发展、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 第六章儿童语言的发展 教学目标与要求:本章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儿童是如何掌握如此复杂的语言结构和语用技能的,对于该问题的了解,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珍贵资料,如思维与语言的关系问题、儿童语言讲稿矣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很多帮助。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儿童获得语言的基本规律和特征,例如儿童年龄同语言发展的关系,儿童思维能力和语言发展的关系,儿童环境和语言发展的关系等。再次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教学主要:以讲授和自学相结合。 儿童语言发展又称语言获得,指的是儿童对母语的产生和理解能力的获得。主要指口头语言中的说话和听话。 言语是双向的活动过程,包括对语言的接受和发出。但是在儿童言语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两种过程并不完全是同步的,感知和理解语言先于语言表达的发生发展。换句话说,儿童语音知觉发生发展在先,正确语音发生发展于后。 语言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有生理发育正常的儿童都能在出生后四至五年内未经任何正式训练而顺利地获得听、说母语的能力,其发展的速度是其他复杂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所不能比拟的。 研究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为:1、通过对儿童语言获得的研

究可以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提供依据,为思维和语言关系这个理论问题提供资料;2、语言发展研究的结果还可为幼儿语言教材的编写和语言教学提供依据,并可用作诊断儿童个体语言发展速度和水平的指标。 第一节语言准备期 语言准备期也称前语言期。一般把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的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这一时期划为前语言时期。具体可分为产生和理解两个方面的准备。 一、语言产生的准备(0-1岁) 1、反射性发生阶段:5周后,婴儿的哭声逐渐带有条件反射的性质,出现了分化的哭叫声。在这一时期中,婴儿还没有言语能力,即既不能说出任何词语,也听不懂任何词语,但是能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起初发出的声音比较单一,以后通过模仿使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富于变化。这一时期所发出的声音只是用于表达婴儿的饥、渴、喜、痛等感觉,或是某种要求和欲望,还不是代表特定含义(概念)的语音符号,所以仍属于巴甫洛夫所说的第一信号系统而非第二信号系统。正如桂诗春教授所指出的:“婴儿的哭叫声源于他的不舒服感觉。这些声音大都是尖声和鼻化元音,发自嘴的前部,且伴以脸部紧张表情。母亲很快就能根据其哭声的形式不同而辨别其原因,如肚饿、疼痛、过冷和过热等等。除了不舒服的声音外,婴儿还会发出表示舒服感的声音,这是一种松弛的、较深沉的、没有鼻化的鸣鸣声(cooing)。接着出现的是某些辅音。……最早发出的辅音大概有wa,la,nga,ha,ma,na等等。但这些声音还不能说是有交际意图,因为它们还不是一种灵活的、有目的的行为。”桂诗春教授这一段关于婴儿发声原因的分析是很有见地的,但是最后关于“婴儿声音没有交际意图”的论断却值得商榷。尽管婴儿的声音不是有目的的行为,我们认为还不能由此就断定这些声音没有交际意图。在桂诗春自己编著的“新编心理语言学”第4章(第138页)中就给出了这样的事实:根据儿童语言学家的观察,即使出生仅3个月婴儿的“鸣鸣”声也会引起母亲或保姆的注意;而当成人作出回应时,婴儿就会产生更像言语的声音,而且婴儿在发出这种声音后,还会继续等待成人再回应,彼此之间的反应和对话过程很相似。可见,从3个月左右开始,婴儿就有通过声音来和成人建立某种沟通方式的意图——这就是一种交际意图。当然,这种意图还是很初步的,没有明确目的的,或者说,只是一种本能行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