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氧气含量测定习题

氧气含量测定习题

氧气含量测定习题

连接鼓 气装置 盛有红磷 的带孔燃烧匙 a b 1. 用右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集气瓶的容积为200mL ,量筒的容量为250mL 。实验步

骤如下(装置气密性良好,部分操作已略去):

I. 打开止水夹a 和b ,向集气瓶中缓慢鼓入一定量空

气,稍后,测得进入到量筒中的水的体积为V 1 mL ;

II. 用强光手电照射,引燃红磷;

III. 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测得量筒中的水的体积变

为V 2 mL ;

IV . 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步骤I 中,鼓入空气的体积可以是小于200 mL 的任意体积

B .步骤II 中,红磷燃烧时可以不关闭止水夹a 和b

C .步骤III 中,未冷却至室温会使测得的V 2数值偏高

D .步骤IV 中,求得氧气的体积分数等于 (V 2/ V 1)×100 %

2. 按如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的现象是

(2)冷却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为

原因是。

(3)集气瓶燃烧后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氮气的一条重要的物理性质是,化学性质是。

(4)实验完毕后,打开止水夹后,发现最终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写出两点): 、

(5)不能用木炭或硫粉代替红磷实验的原因是。

3. 某实验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其中集气瓶的容积为250mL 。

(1)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2)补全空白处的实验步骤。

a .组装仪器,然后;

b .如图所示,在集气瓶中加入50mL 水,并夹紧止水夹;

c .取足量红磷放入燃烧匙,点燃后立即伸入集气瓶,迅速塞紧胶塞;

d .待红磷熄灭后,打开止水夹,记录此时进入集气瓶中水

的体积。 (3)同学们按上述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30mL ,造成该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4)该小组同学尝试使用其它物质代替红磷进行上述实验,并

且查阅了相关资料,如右所示。下列物质中,不能用于代替红磷进行该实验的有(填字母序号)。

A .木炭

B .铁丝

C .镁条 小资料

活泼金属镁在空气中燃烧发生以下反应:

①+???→点燃镁氧气氧化镁(固体) ②+???→点燃镁氮气氮化镁(固体)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习题

初三化学空气练习题 1、 下列对空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按质量分数计,空气中含氧气约21%,含氮气约78% B 、空气的成分是固定不变的 C 、空气是纯净的 D 、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2、在受到猛烈撞击时,在受到猛烈撞击时,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瞬间分解,产生大量的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该气体是 ( ) A .氮气 B .氧气 C .氦气 D .水蒸气 3、下列各项变化中,与其他三项有本质区别的一项是( ) A 、植物光合作用 B 、铁生锈 C 、氢气燃烧 D 、分离液态空气 4、右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 大圆代表纯 净物能正确指出①、②、 ③、④所属物质的类别是( ) A 、②化合物、④氧化物 B 、①单质、③氧化物 C 、①单质、③化合物 D 、②含氧化合物、④氧化物 5、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O B 、Zn C 、N 2 D 、CO 6、按图1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的现象是____ __; (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 为原因是 ; (3)冷却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为 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电热棒的作用是 . (2)足量红磷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观察到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水进入集气瓶其原因是 .进入集气瓶的水约为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 8、如下图A 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时,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胶塞,这时看到的现象是___ ___ _, (2)小倩设计了如图B 所示的改进装置,其优点是______ __(只写一点).从理论上分析,玻璃管内液面最终将上升至________处(填“1”“2”“3”或“4”),但实际测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 原因可能是___ _____(只写一条) 9、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测定原理 (2)利用铜粉测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装置图如下图 ①怎样测定硬质玻璃管的容积: ②为了保证实验成功,硬质玻璃管内应加入 (少量、适量或稍过量)的铜粉,其目的是 。 ③实验现象: 。 ④小气球用途: 。 ⑤注射器用途 。 ⑥反应结束停止加热后,为什么要冷却至室温再读取剩余气体的体积数值? 。 ⑦硬质玻璃管的容积为60毫升,注射器内留有20毫升空气,待反应停止且试管冷却后,理论上注射器活塞应停留在 刻度处。 ⑧文字表达式 。 ⑨实验结束后发现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五分之一,这可能是哪几种原因引起 的? 10、暖宝宝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发热剂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见下图).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 B .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 D .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8.3% 1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完成如下图所示两个实验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 ①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②点燃酒精灯加入铜丝,可观察到铜丝有红色变成黑色; ③停止加热后即可读出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约为24mL ; ④实验取用铜丝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⑤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是混合物; ⑥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中约含1/5体积的氧气。 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12、某化学兴趣小组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电热棒的作用是______. (2)足量红磷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观察到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水进入集气瓶其原因是____ __.进入集气瓶的水约为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 __.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1.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右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燃烧匙里为什么要盛放过量的红磷? (2)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l/5的结论外,还可推导出氮气(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填“活泼”或“不活拨”)的结论.(3)在此实验过程中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2.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查阅资料后知道: 铜丝+氧气氧化铜 因此对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做了如下改进: 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充有20mL空气(如图所示),然后给装有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变黑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中.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1)实验完成后,注射器内空气的体积约减少了,这是因为.(2)在实验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 (3)改进后的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有.(填序号) 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加入铜丝量太少;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3.某化学小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用四硫化钠(Na 2S 4 )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 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原理为:2Na 2S 4 +O 2 +2H 2 O=8S↓+4NaOH(氢氧化钠). 小资料:四硫化钠(Na 2S 4 )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固体硫(S)和易溶于水的氢氧 化钠. 根据第3次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结果精确到 0.1%).4.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一所示: (1)红磷在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精)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专题作业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右图所示。1、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打开止水夹后水进入集气瓶内大约1/5体积处。 2、该实验设计的原理是利用使容器内压强减小,导致水被吸入集气瓶内大约1/5 。 实验后若结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有红磷量过少、装置气密性不好、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实验后若结果偏大,可能的原因有止水夹没有夹紧、燃烧匙伸入集气瓶过慢。 3、实验时选择的可燃物需具备以下条件:(1;(2氧气(如镁带不行);(3)生成物不能为气体(如硫粉、木炭等不行)。 4、该实验还可推出,瓶内剩余4/5性质有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某班同学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 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 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 上升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的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 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实际 容积为60 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右图的实验装置。 假设此实验能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 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中考化学重要考点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练习卷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练习卷 1.为了除去空气中的氧气而不增加其他气体的量,某同学采用燃烧法除去空气中的氧气,下列物质中最适宜选用的是 A. 铁丝 B. 木炭 C. 蜡烛 D. 红磷 【答案】D 2.某班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后一段时间,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种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A. 甲同学使用红磷的量太少,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B. 甲同学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C. 甲同学未等到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D. 甲同学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答案】D 3.实验室里可用如下图装置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中注射器内有一可自由滑动的活塞,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右端跟外界空气相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度5厘米处。实验时,用热水对玻璃管内足量的白磷微热,反应开始就撤离热水,待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整个实验过程观察到活塞移动的情况是

A. 向左移动4厘米刻度附近停止 B. 向右移动到6厘米刻度附近停止 C. 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到5厘米刻度附近停止 D. 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到4厘米刻度附近停止 【答案】D 4.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已知相同条件下集气瓶中气体压强与气体所占体积成正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 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均是由燃烧瞬间产生了大量气体引起的 C. 图 3 中p′=p0是因为该实验装置漏气造成的 D. 由图 2 中 p= 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占总体积的 21% 【答案】D 5.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与铁粉的氧化。小涛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mL)中的水的体积为45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8% C.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 D.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探究:(1)可用多种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原理都是利用某些物质在一定量的空气中,完全消耗其中的氧气而又不产生其他气体,导致压强减小,减少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2)常用来研究空气成分的药品和装置 研究空气成分的常用药品必须是易与氧气反应且没有气体生成的物质,如磷、铜丝,因为它们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物质,一般不选择铁丝,因为铁丝在空气中难以燃烧,也不选择碳和硫,因为它们燃烧后生成的产物分别是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燃烧后装置内压强变化不大。装置除课本提供的类型外通常还有如下四种: 图1 注意:所用来反应的物质必须足量,容器的气密性必须良好,不漏气 【例题】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有_________________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图2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小明用上中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A.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燃烧足够的红磷可使进入容器的水占容器的4/5 C.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下降,水面上升 D.红磷一燃烧完,就要立即观察,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 2.某同学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设计了如上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该同学在“金属梯”的每一步的凹处放置一颗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磷,用放大镜会聚6 V手电筒光于靠近水面的一步“金属梯”处的白磷上。请完成下列问题。 (1)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2)“金属梯”的每一步上都放置一小颗白磷与只靠近水面的一步“金属梯”处放一大颗白磷相比,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学设计 响肠中心学校王家进 2016-9-15 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测定》是研究空气组成的一个基本实验,这个实验对于认识空气的组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为下节课教学——《氧气的性质》提供了基础。学情分析:空气是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学生在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中,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空气的存在、空气中含有氧气及二氧化碳等。这些为本课题的学习打下了有利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身边最常见的物质──空气,并了解空气的组成; 2. 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测,并能利用教师提供的简单仪器和药品,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科学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实验设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 1. 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探究过程中,能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实验解决问题; 2. 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3. 在探究过程中,能主动与人交流、讨论,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进一步发展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2. 初步树立科学的物质观,科学的看待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及结论; 3. 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精神。 难点:初步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如何引导学生去挖掘实验的条件和结果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练习

氧气含量的测定中考试题 1.(2004省第26题)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甲 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在燃烧匙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 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乙生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两种): , 。 (3)丙生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上,只不过用木炭代替了红磷。当木炭停止燃烧,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后,水能否进入集气瓶?为什么? 。 (4)若仍然用木炭代替红磷,丙生的实验方案应作何改进,才能保证实验成功?(只需答出实验方案中须改进的地方) 。 2. 3.(2006年市第29题)小明和小芳在讨论“能否用蜡烛燃烧法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一问题时,小芳认为:通过右图3装置,用蜡烛燃烧法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会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她根据蜡烛燃烧产物的特点阐述了自己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结论。(注:本题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水槽中的液体是水) 小明认真分析了小芳的实验结果后,进行了如下探 究: [提出问题]导致小芳这一实验结果还有其它原因吗?

[实验探究]小明设计了图4装置,进行以下操作: (1)取黄豆粒大小的白磷,用滤纸吸去表面的水份,放人捆在电烙铁下面铁片的凹槽; (2)将燃烧匙的蜡烛点燃后迅速插人钟罩,并立即塞紧橡皮塞; (3)待蜡烛熄灭后(蜡烛有剩余),接通电烙铁电源,发现白磷先熔成液体,接着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说明通电前钟罩含有_________,产生白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导致小芳这一实验结果的另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与反思]小明和小芳分析了上述实验后,又提出了一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06年南和县第28题)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5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是: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 有的化学性 质。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6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5.(2006年市第20题)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 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集体讨论]

氧气含量测定(试题)

1.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如图1所示的是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其中主要的实验过程是: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 1 5 .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红磷的用量应保证______.为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物之前应该______. (2)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______.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写两条): ______、______. (3)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两种)______、______. (4)某同学又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 2.如图是某同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玻璃管中装的是细铜丝,在有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封闭系统中留有25ml的空气,给装有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另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的气体体积变化 (1)停止加热冷却到室温后,理论上密闭容器中剩余的气体的体积为______mL,由此证明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 (2)不同的同学在做上述实验时结果差别较大,甲同学最后剩余气体22mL,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a______;b______;c______; (3)该实验能否将铜丝换成木炭?______,为什么?______. (4)通过上面实验,你学到测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 1.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右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燃烧匙里为什么要盛放过量的红磷? (2)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l/5的结论外,还可推导出氮气(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填“活泼”或“不活拨”)的结论. (3)在此实验过程中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2.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查阅资料后知道: 铜丝+氧气氧化铜 因此对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做了如下改进: 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充有20mL空气(如图所示),然后给装有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变黑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中.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1)实验完成后,注射器内空气的体积约减少了,这是因为.(2)在实验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 (3)改进后的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有.(填序号) 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加入铜丝量太少;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3.某化学小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用四硫化钠(Na2S4)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原理为:2Na2S4+O2+2H2O=8S↓+4NaOH(氢氧化钠). 小资料:四硫化钠(Na2S4)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固体硫(S)和易溶于水的氢氧化钠. 【实验过程】 ①取足量的四硫化钠固体加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水,迅速塞紧橡胶塞,充分振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1(如图1所示). ②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2所示),拔下橡胶塞,观察到,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2.理论上h2:h1=.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拓展 一、在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实验中,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体会从实验事实导 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如图1)。 现象: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热;冷却至室温, 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中,至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结论:通过实验得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 原理解释: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使集气瓶内压强变小, 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内,且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 积1/5,所以倒流入集气瓶内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1/5。 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要进行气密性检查) 反应物:1、反应物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2、反应物不能是气体。 3、反应物足量,确保氧气反应完,使测得氧气的体积更接近空气中氧气的实际体积。 生成物:生成物不能是气体 读数:冷却至室温才能读数 这个实验还可推论出氮气的性质 :氮气不能支持燃烧(化学性质);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 在这个实验中,若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导致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有:(1)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耗尽;(2)装置漏气;(3)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 若该实验中气体减少的体积大于1/5,原因可能是(1)点燃红磷后,插入燃烧匙时,瓶塞子塞得太慢,使得瓶中空气受热膨胀,部分空气溢出。(2)实验开始时,没有夹或没夹紧止水夹。(3)装置气密性不好; 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反应物选择: 1、燃烧法 可用红磷、白磷 加热法 可用Cu 、Hg 比较:A:红磷、白磷 原理相同:4P+5O 2—→2P 2O 5 红磷须外部点燃;白磷着火点很低,微热即可,所以可直接在密闭装置内引燃 实验结果:用白磷比用红磷误差小。 B :Cu 、Hg 汞有污染,不建议使用 2、不可用:铁丝 因为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不可用: Mg 因为Mg 能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反应 不可用:S 、C 、蜡烛 因为均有气体生成, ※3、对实验进行改进后, S 、C 、蜡烛也能测氧气含量 原理:S+O 2—→SO 2 C+O 2—→CO 2 蜡烛燃烧生成H 2O 和CO 2 SO 2、CO 2能与碱溶液反应 如:CO 2+Ca(OH)2→CaCO 3↓+H 2O CO 2+2NaOH →Na 2CO 3+H 2O SO 2+2NaOH →Na 2SO 3+H 2O 装置: 三、利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原理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方法一、红磷(白磷)燃烧法 方法二、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如右图所示) 点燃 点燃 点燃 S 或C 或蜡烛 澄清石灰水或稀氢氧化钠溶液 亚硫酸钠

最新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试题选萃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试题选萃 1.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甲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 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 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 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乙生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 求 答 出 两 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生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上,只不过用木炭代替了红磷。当木炭停止燃烧,集气瓶冷却至 室 温, 打 开 铁 夹 后, 水 能 否 进 入 集 气 瓶? 为 什 么? ________________ 。 (4)若仍然用木炭代替红磷,丙生的实验方案应作何改进,才能保证实验成功?(只需答出实验方案中须改进的 地 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 2所示的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其中 A 是底面积为50 cm3、高20cm 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上面标有以cm 为单位的刻度.B 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辅助装置略)。他们的 操作过程如下: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 .加入水并调整 B 的高度.使A 中的液面至刻度15 cm 处;c .将过量的 铜粉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盖紧密封盖; d .通电加热铜粉,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 B 的高度使 容器A 、B 中的液面保持水平,记录液面刻度。 (注:A 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 )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操作a 中检查装置气密性 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上述实验中,下列物质不能代替铜粉的是 (填字母)。 A.红磷 B .木炭 C .铁粉 ⑶ 往操作d 结束时,装置A 中液面的刻度约为 __________________ c m (填整数)。如果在操作d 结束时, 装置A 中液面刻度在11cm 处.则实验结果比理论值 ________________ (填“偏大”或“偏小”)。 ⑷该小组中有同学提出,用木炭代替铜粉也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只要将水换成一种溶液,则该溶液是 _______________ ,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如图是一个具有刻度和活塞可滑动的玻璃容器,其中有空气和足量的白磷,将它放在盛有沸水的烧杯上方,进行 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精品文档 -* 电10? -■'-] 气 I I I h

2020年中考人教版化学科学探究《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专题练习

科学探究《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 1、下面几位同学是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几个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探究: 【实验一】小强采用A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拉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已知铜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2)小强测得实验结果,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0%,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①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②加入铜丝量太少; 【实验二】:小红采用B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用放大镜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五分之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2)根据实验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有。 【实验三】小华同学打算采用C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25mL的试管作为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注射器(注射器的容积为40ml,且润滑性很好)相连,注射器的前沿停在20ml刻度处。(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且两个容器间的导管足够粗,保持空气正常流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为。 2、某实验小组对教材内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进行改进,并取得成功(装置如图)。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专题复习

例题1.将足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在燃烧匙上点燃(或灼烧),分别放入四只图2所示装置的广口瓶中,立即塞紧橡皮塞,反应结束待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导管中水柱上升最少的是放入哪种物质的装置?()A.铁粉 B.磷 C.木炭 D.镁 解析:铁粉、磷、镁在空气被点燃后,生成物通常呈固态,而木炭燃烧后,虽然消耗了氧气,但是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并且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全部溶解于水,所以导管中水柱上升最少的是放木炭。 例题2.某班同学用图3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①②③④ 解析:根据本文开始所述内容可知,对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①②③④。 例题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集体讨论]: (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 A.蜡烛B.红磷C.硫粉

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4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分组实验] 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 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 mL)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典型习题

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典型习题 1.下图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装置。 (1)写出红磷燃烧的方程式,实验中红磷需过量,其原因是 . (2) 小明根据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认为木炭燃烧也需要消耗氧气,所 以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按上图装置进行实验。 ①小明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盛有足量红热木炭的燃烧匙迅速伸入集气瓶中,把塞子塞 紧,待红热的木炭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并未发现倒吸现象。他认真分析后,得知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②小明将集气瓶中放入少量的水,并按上图装置重复上述①实验,出现了倒吸现象,但 倒吸的水量未达到集气瓶内原剩余容积的1/5. ③小强继续将集气瓶中的水换成一种溶液,也按上图装置重复上述①实验,不仅有倒吸 现象,而且倒吸的水量达到了集气瓶内原剩余容积的1/5.写出能体现该溶液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3)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 ....。下列因素不会影响该实验结果的是(填字母标号) A 替代物能否和氧气反应 B 替代物的用量 C 替代物能否溶于水 D 生成物的状态 (1)4P+5O2点燃2P2O5;使集气瓶内的O2完全反应。 (2)①木炭燃烧生成物是气体。②CO2+2NaOH=Na2CO3+H2O (3)C (燃烧匙中的药品为红磷)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待白烟散尽,温度降低至室温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倒流至集气瓶约五分之一处。 将点燃的红磷放入集气瓶之前未夹紧止水夹,使集气瓶中的一部分受热空气逸出。)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 (1)小明同学认为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小丽同学认为不可以,其原因是, 如果用木炭代替红磷,该实验还应做的改进是。 (2)小芳同学用镁条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结果却发现 倒吸的水量远远超过集气瓶的1/5。小组内同学帮她仔细检查,发现 装置的气密性及操作步骤均无问题。你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3)小组内同学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 。 (4)小组内同学还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试管容积45mL 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序号)。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mL刻度处才停止。 (1)木炭燃烧会产生CO2气体,瓶内压强不会减小,水不会倒流。将瓶内预先放入少量的浓NaOH溶液用以吸收产生的CO2气体 (2)Mg和空气中的其它气体成分发生了化学反应。 (3)药品要可燃,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不与其它成分反 ........................应.。 生成物是固体或易于被吸收的气体 ...............。 (4)③①②④;1 4.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 用了右图所示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 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 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 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 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还是偏小? 红磷过量,燃烧时才能比较完全地消耗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但不能完全消耗,原因是氧气含量低时,红磷在这样的实验条件下不能继续燃烧,所以红磷熄灭后,瓶内仍有少量残余的氧气。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则不能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掉,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不到原剩余空气的体积的1/5,导致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2、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还是偏小? 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当集气瓶内氧气耗尽时,瓶内压强减小,瓶外空气会进入集气瓶内,导致进入水的体积减少,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3、导管事先未注满水,会引起测量结果如何改变? 导管未注满水,燃烧冷却后,进入的水有一部分存在导管中,所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减少,故氧气的体积减少,测量结果偏低。 4、装置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测量结果偏高还是偏低? 实验要求只有冷却到室温时,才能打开弹簧夹。这是因为温度较高气体压强较大,进去瓶内水的体积减少,引起测量结果偏低。 5、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 一般不用。因为硫或木炭燃烧后生成的是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均为气体),而生成的气体的体积会弥补反应所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导致测得结果误差加大;而铁丝在空气中难以燃烧,瓶内空气的体积几乎不会变化,因而集气瓶内水面几乎不上升。 6、由以上分析可知,做此实验选择可燃烧时的两个条件: 一是该物质在空气中就能燃烧; 二是该物质燃烧后生成的物质为固体。 7、在分析与探究中,就可能引起测量结果偏低的原因进行了分类详解,可归纳为以下几种可能的原因: ①瓶内仍混有残余的氧气; ②装置漏气; ③红磷量不足,没有将氧气耗尽; ④装置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⑤导管未先注满水。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习题--优选.docx

初三化学空气练习题 1、下列对空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按质量分数计,空气中含氧气约21%,含氮气 约78% B、空气的成分是固定不变的 C、空气是纯净的 D、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主要是由氮气和氧 气组成 2、在受到猛烈撞击时,在受到猛烈撞击时,汽车 安全气囊内的物质瞬间分解,产生大量的空气中体 积分数最大的气体。该气体是(???? ) A .氮气 B .氧气C.氦气D.水蒸气 3、下列各项变化中,与其他三项有本质区别的一 项是() A 、植物光合作用 B 、铁生锈 C、氢气燃烧 D 、分离液态空气 4、右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 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 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 系,若整个大大圆代表纯净 物能正确指出①、②、③、 ④所属物质的类别是() A 、②化合物、④氧化物? B、①单质、③氧化物 C、①单质、③化合物 D、②含氧化合物、④氧化物 5、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 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 、O B、Zn C、N 2D、 CO 6、按图 1 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 红磷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 ( 1)燃烧的现象是______; ( 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 原因是; ( 3)冷却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为7、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 气中氧气的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电热棒的作用是.⑦硬质玻璃管的容积为60 毫升,注射器内留有20( 2)足量红磷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毫升空气,待反应停止且试管冷却后,理论上注射 夹,观察到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水进入集气瓶其器活塞应停留在刻度处。 原因是.进入集气瓶的水约为⑧文字表达式。 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⑨实验结束后发现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 ______.数低于五分之一,这可能是哪几种原因引起的? 8 、如下图 A 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0 、暖宝宝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发热 剂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见下 图).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 B .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 D .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8.3% 11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 完成如下图所示两个实验 ( 1)实验时,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 气瓶中并塞紧橡胶塞,这时看到的现象是 ___①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____,②点燃酒精灯加入铜丝,可观察到铜丝有红色变成( 2)小倩设计了如图 B 所示的改进装置,其优点黑色; 是 ________ (只写一点).从理论上分③停止加热后即可读出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约为 析,玻璃管内液面最终将上升至________ 处(填24mL ; “ 1”“ 2或”“4)3””,但实际测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④实验取用铜丝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⑤原因可能是 ________ (只写一条)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是混合物; 9、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⑥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中约含1/5 体积的氧气。( 1)测定原理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 2)利用铜粉测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A . 2 个 B . 3 个 C. 4 个 D .5 个 装置图如下图12 、某化学兴趣小组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的装置 ①怎样测定硬质玻璃管的容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② 为了保证实验成功,硬质玻璃管内应加入( 1 )装置中电热棒的作用是 ______ . (少量、适量或稍过量)的铜粉,其目的( 2)足量红磷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 是。夹,观察到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水进入集气瓶其 ③实验现象:原因是 ______ .进入集气 。瓶的水约为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由此你得出的④小气球用途:结论是 ______ . 。 ⑤注射器用途 。 ⑥反应结束停止加热后,为什么要冷却至室温再读 取剩余气体的体积数值? 。

氧气含量测定大于五分之一原因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补充: 磷和氧气反应实验中实验误差大于五分之一的原因:1、点燃红磷后插入燃烧匙时,瓶塞塞的太慢,瓶中空气受热膨胀,部分空气逸出。2、实验开始时,没有夹或者没夹紧止水夹。 少于五分之一的原因:1、红磷的量不足。2、装置漏气,3、没有冷却到室温。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该试验得出氮气的有关结论:1、氮气不易溶于水。2、氮气一般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3、氮气的化学性质没有氧气活泼。4、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铜和氧气反应实验误差大于五分之一的原因:1、铜反应了玻璃管内的氧气。2、冷却到室温以下。 少于五分之一的原因:铜丝的量不足、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没有缓慢推动注射器的活塞。 得出氮气的有关结论:氮气不与铜反应、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如氧气活泼。 典型题 1、当打开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并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A.燃烧得更旺 B.燃着的木条熄灭 C.先燃烧得更旺后熄灭 D.无明显变化 2、某班同学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 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 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 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 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 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的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3、右图有多种功能,如收集气体、洗涤气体、贮存气体、输氧装 置等。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 (2)气体从b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 (3)将此装置倒置后,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 性质是。(4)将此装置倒置后,气体从b 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5)装置中预先盛满水,将水排出贮气,气体从端进入。(6)用水将瓶中贮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