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血管系统疾病(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

心血管系统疾病(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

心血管系统疾病(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
心血管系统疾病(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

心血管系统疾病(心律失常)——室性心动

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VT)是一种严重的快速心律失常,可发展为心室颤动,引起心脏性猝死。小儿VT心电图有以下共同的改变:①连续3次以上的室性早博、QRS波宽大畸形、婴儿QRS时间可不超过0.08s,心室率150~250次/min;

②可见窦性P波,P波与QRS波各自独立,呈房室分离,心室率快于心房率;③可出现室性融合波及心室夺获。现将小儿VT分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分别叙述。

(一)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概述】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简称室速,是指发生在希氏束及其分叉以下的阵发性快速型心律失常。

【病因及发病机制】

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肥厚型心肌病,心肌浦肯野细胞瘤等。药物中毒(洋地黄、锑剂、肾上腺素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奎尼丁,氟卡胺,胺碘酮等)、高钾血症等心外因素均可导致室性心动过速。此类PVT多数起自折返激动,少数可能由于晚期后除极引起的自主活动。

【临床表现】

患儿在心脏病的基础上发生PVT,呈持续发作,婴儿心肌浦肯野细胞瘤往往引起无休止的室性心动过速。患儿多有烦躁不安、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重者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晕厥甚至猝死。预后取决于基础心脏病的严重程度。

新生儿PVT与窒息、感染及母亲用药有关,消除病因多数可自行恢复,预后较好。

【诊断】

除上述VT心电图改变外,QRS波形态一致,偶有多形性。洋地黄中毒呈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婴儿VT心率可达300次/min或更快,QRS波可不增宽,但形状与窦性QRS 波不同。

【鉴别诊断】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应与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区别,后者是一种加速的室性自主心律,其心室率与窦性心律接近或略快于窦性心律,多不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患儿常无症状,PVT与PSVT伴宽QRS波的鉴别见前已述及的PSVT 节内。

【治疗】

应了解病因及患儿的心功能状态。药物中毒等心外因素引起者,首先治疗病因,并选用适当抗心律失常药。

1. 终止发作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者可致心室颤动,应及时终止室速。

(1)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者:首选体外同步直流电击复律,电能量2J/kg。无效时,隔20~30min可重复应用,一般不超过3次。洋地黄中毒者禁忌。如无电击复律条件,可在纠正异常血流动力学状态的同时用药物复律。

(2)无血流动力学障碍者:用药物复律,如利多卡因、心律平、胺碘酮、索托洛尔等。

(3)纠正伴随因素:如低钾血症、缺氧、酸中毒、心力衰竭等。

(4)婴儿心肌浦肯野细胞瘤并发无休止的室性心动过速,内科治疗往往无效,需行手术切除肿瘤。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并发室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行病灶切除,据报道,导管射频消融术有一些病例可获成功。

2. 预防复发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服用心得安或异搏定可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及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可服用心律平、脉律定、乙吗噻嗪或胺碘酮预防复发。苯妥英钠和胺碘酮对先心病发生的室速疗效较好。

(二)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概述】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是一种发生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VT,排除了其他原因如代谢或电解质异常以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