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猩红热考点.doc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猩红热考点.doc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猩红热考点.doc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猩红热考点.doc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猩红热考点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关于β型溶血性链球菌,叙述错误的是( )A .A 群型溶血性链球菌是猩红热的主要病原体 B .M 蛋白对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均具免疫毒性作用 C .红疹毒素能致发热和猩红热皮疹 D .链球菌均可致猩红热 E .O 、S 两种溶血素对白细胞和血小板都有毒性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问答题 患者,男,15岁,突发高热,咽痛12小时来院,所就读学校有猩红热流行,体温达39℃,咽部充血并覆有脓性渗出物,来院第二天,开始发疹,始于耳后、颈及上胸部,渐蔓及全身,可见线状疹,口周苍白圈,并有草莓舌出现,血象:白细胞19109/L ,中性0.85,尿常规无明显异常。 本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诊断依据? 本题答案:猩红热依据是: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典型,急起发热、咽 本题解析:猩红热依据是: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典型,急起发热、咽峡炎以及第2病日出现典型的皮疹。确诊有赖于咽拭子培养出A 组溶血性链球菌。 3、单项选择题 关于猩红热的治疗,不正确的是( )A .休息,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 B .首选青霉素,一般剂量疗程7天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C.大剂量青霉素治疗,热退,疹退即可停药

D.对青霉素过敏者,选用红霉素

E.出现并发症如风湿热等亦应给抗生素进行病因治疗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多项选择题

除猩红热外,下列哪种疾病可出现发热和猩红热样皮疹( )A.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

B.麻疹

C.药疹

D.副伤寒甲感染

E.风疹

本题答案:A,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单项选择题

有关猩红热的诊断,哪种叙述不妥( )A.发热,咽峡炎,病后2天内出疹B.疹退后皮肤大片脱屑可作为辅助诊断条件

C.病人咽拭子可培养出A群溶血性链球菌

D.患急性肾小球肾炎可作为猩红热的回顾性诊断

E.多价红疹毒素试验在发病早期呈阳性,而恢复期转为阴性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单项选择题

猩红热在病程2~3周的主要并发症为( )A.风湿病、肾小球肾炎

B.中毒性脑病

C.中毒性肝炎

D.中耳炎

E.鼻旁窦炎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判断题

人体感染猩红热后可获终生免疫,不会再次感染患病。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单项选择题

患儿,10岁,主因发热,咽痛2天,出疹1天于2003年01月26日,可见草莓舌,肺无杂音,肝脾不大,既往体健。

关于猩红热下列哪项错误( )A.病人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

B.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

C.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发病较多

D.5~15岁为好发年龄

E.感染后可产生抗菌免疫和抗毒免疫,且免疫力均持久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问答题

患者,男,15岁,突发高热,咽痛12小时来院,所就读学校有猩红热流行,体温达39℃,咽部充血并覆有脓性渗出物,来院第二天,开始发疹,始于耳后、颈及上胸部,渐蔓及全身,可见线状疹,口周苍白圈,并有草莓舌出现,血象:白细胞19109/L,中性0.85,尿常规无明显异常。

简述该病的治疗原则?

本题答案:①病原治疗:青霉素为首选药物。成人每次60万~80万U

本题解析:①病原治疗:青霉素为首选药物。成人每次60万~80万U,2~4次/天,儿童每天2万~4万U/kg,分2~4次。中毒型或脓毒型者可加大用药剂量。通常24小时后可退热,皮疹随之逐渐消退。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②并发症治疗:针对风湿病、肾小球肾炎和关节炎相应治疗,同时应投给抗生素进行病原治疗。

10、单项选择题

如图所示,关于猩红热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叙述不正确( )

A.在皮肤皱褶处可出现线状疹

B.可出现口周苍白圈

C.皮疹多于96小时达高峰,继之依出疹顺序开始消退D.疹退后开始皮肤脱屑,多呈片状脱皮

E.舌苔可出现草莓舌、杨梅舌的变化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多项选择题

猩红热的临床类型有( )A.轻型

B.中毒型

C.暴发型

D.脓毒型

E.外科型或产科型

本题答案:A, C,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名词解释

红疹毒素

本题答案:红疹毒素:是由链球菌产生的一种毒素,能致发热和猩红热皮

本题解析:红疹毒素:是由链球菌产生的一种毒素,能致发热和猩红热皮疹,还可抑制吞噬系统功能,影响细胞功能;可导致肝、脾、淋巴结充血和脂肪变性,心肌浊肿和变性,肾问质性炎症改变。

13、单项选择题

关于猩红热的皮疹,叙述不准确的是( )A.皮疹是在皮肤弥漫性充血潮红的基础上,分布着以毛囊为中心的鸡皮样疹

B.面部皮疹密集

C.皮肤皱褶处皮疹密集形成帕氏线

D.疹退开始脱屑

E.皮疹越密集,脱屑越严重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单项选择题

关于猩红热的临床表现,哪种叙述不妥( )A.起病急,发热,咽峡炎,第2病日出现皮疹

B.皮疹的密集程度与发热的高低关系不大

C.咽峡部充血,有脓性分泌物

D.皮疹为红斑疹,弥漫性

E.舌苔可出现草莓舌、杨梅舌的变化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名词解释

杨梅舌

本题答案:杨梅舌:猩红热在发疹的同时出现舌乳头肿胀,初期舌被白苔

本题解析:杨梅舌:猩红热在发疹的同时出现舌乳头肿胀,初期舌被白苔,肿胀的舌乳头凸出覆以白苔的舌面,称草莓舌;2~3天后舌苔脱落舌面光滑呈绛红色,舌乳头凸起,称杨梅舌。

16、多项选择题

关于猩红热的治疗哪些是正确的( )A.常规应用激素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B.早期的病因治疗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C.应用抗生素时大剂量、短疗程治疗可减少并l红疹毒素的特征为( )A.可引起皮肤血管充血发疹

B.可抑制吞噬系统功能,影响T淋巴细胞功能

C.可引起肝、脾、淋巴结充血及脂肪变性

D.可引起心肌浊肿和变性

E.可引起肾间质性炎症

本题答案:A, B, C,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0、问答题

患者,男,15岁,突发高热,咽痛12小时来院,所就读学校有猩红热流行,体温达39℃,咽部充血并覆有脓性渗出物,来院第二天,开始发疹,始于耳后、颈及上胸部,渐蔓及全身,可见线状疹,口周苍白圈,并有草莓舌出现,血象:白细胞19109/L,中性0.85,尿常规无明显异常。

什么是线状疹和草莓舌?

本题答案:线状疹又称Pastia线,有些猩红热患者在皮肤皱褶处,

本题解析:线状疹又称Pastia线,有些猩红热患者在皮肤皱褶处,皮疹密集或因摩擦出血而呈紫色线状,故称线状疹。草莓舌是指肿胀的舌乳头凸出覆以白苔的舌面。

21、填空题

猩红热发疹始于_____、____及_________,24小时内迅速蔓及全身。

本题答案:耳后;颈;上胸部

本题解析:耳后;颈;上胸部

22、多项选择题

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人体后,可因机体免疫水平的差异而导致( )A.猩红热

B.咽喉炎

C.丹毒

D.新生儿败血症

E.感染性心内膜炎

本题答案:A, 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3、单项选择题

关于猩红热的临床表现,正确的是( )A.猩红热的皮疹为红色斑丘疹B.皮疹从躯干部出现迅速蔓延全身

C.猩红热先出现发热,第2天出皮疹

D.舌苔的变化亦是诊断猩红热的重要依据

E.疹间皮肤正常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4、单项选择题

关于皮疹的叙述,下列哪项错误( )A.玫瑰疹见于斑疹伤寒

B.斑疹常见于风湿热

C.丘疹常见于药物疹

D.荨麻疹常见于皮肤变态反应

E.出血疹常见于猩红热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5、配伍题

发热、咳嗽,结合膜充血,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

发热、咽疼,第2病日出现红斑疹( )

发热,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颈部淋巴结肿大( )

不明原因高热,3后体温下降,皮肤出粟粒样皮疹( )

皮肤出红疹、瘙痒,不发热,服药情况不详,可能为( )A.药物疹

B.麻疹

C.猩红热

D.风疹

E.幼儿急疹

本题答案:B,C,D,E,A

本题解析:B,C,D,E,A

26、填空题

对猩红热病人进行____天隔离治疗。对接触者医学观察____天,并可用

______________进行预防。

本题答案:6;7;苄星青霉素120万U肌注1次

本题解析:6;7;苄星青霉素120万U肌注1次

27、填空题

猩红热的三大特征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答案:发热;咽峡炎;第2病日出现皮疹

本题解析:发热;咽峡炎;第2病日出现皮疹

28、名词解释

scarlet fever

本题答案:scarlet fever:即猩红热,为A群乙型溶血性

本题解析:scarlet fever:即猩红热,为A群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是突发高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充血性点状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病人可引起心、肾、关节的损害。

29、名词解释

Dick试验

本题答案:Dick试验又称多价红疹毒素试验,以红疹(dick)毒

本题解析:Dick试验又称多价红疹毒素试验,以红疹(dick)毒素0.1ml作皮内注射,24小时后局部红肿,直径逾1cm者为阳性,提示无抗毒免疫力,对猩红热易感;如有为阴性,则表示有抗毒免疫力。该试验猩红热发病早期阳性,而恢复期为阴性。

30、单项选择题

患儿,10岁,主因发热,咽痛2天,出疹1天于2003年01月26日,可见

草莓舌,肺无杂音,肝脾不大,既往体健。

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药疹

B.猩红热

C.麻疹

D.风疹

E.上感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1、单项选择题

有关猩红热的流行病学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猩红热为儿童传染病,成人不感染

B.猩红热主要经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消化道传播

C.病人感染A群链球菌后,除咽峡炎外均可发疹

D.红疹毒素有5种血清型,其间无交叉免疫,故可再患猩红热

E.猩红热的临床表现渐趋轻症化的原因是人体的抵抗力增强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2、单项选择题

有关猩红热的发病机制,哪种叙述不妥( )A.A群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借助脂壁酸(LTA)粘附于粘膜上皮细胞进入组织,引起炎症

B.通过M蛋白保护细菌不被吞噬

C.在玻璃酸酶、链激酶及溶血素作用下,使炎症扩散和引起组织坏死D.细菌产生的红疹毒素可引起皮肤血管充血发疹

E.A群链球菌感染后,均可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3、单项选择题

患儿,10岁,主因发热,咽痛2天,出疹1天于2003年01月26日,可见草莓舌,肺无杂音,肝脾不大,既往体健。

进一步检查下列错误的是( )A.血常规

B.咽拭子培养出A组溶血性链球菌可确诊

C.咽拭子涂片染色镜检A组溶血性链球菌可确诊

D.多价红疹毒素试验阳性可确诊

E.尿常规对肾脏变态反应并发症有辅助诊断意义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4、多项选择题

猩红热的皮疹有哪些特点( )A.发热后第2天由耳后,颈部发疹,24小时后蔓延全身

B.皮疹为红斑疹弥漫性,疹退后脱屑

C.皮肤皱褶处可见帕氏线

D.面部无皮疹,可见口周苍白圈

E.舌苔有草莓舌和杨梅lD.布鲁菌消化道传播

E.脑膜炎奈瑟菌接触传播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7、问答题

猩红热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本题答案:急起发热、咽峡炎以及第2病日出现典型的皮疹构成猩红热三

本题解析:急起发热、咽峡炎以及第2病日出现典型的皮疹构成猩红热三大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38、单项选择题

能引起猩红热的病原体为( )A.金葡菌

B.B组链球菌

C.型溶血性链球菌

D.草绿色链球菌

E.C组链球菌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猩红热防控知识

猩红热防控知识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儿童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猩红热 猩红热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病学本病全年可发病,但以冬春为高峰,主要多见于5~15岁儿童。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由于本病毒不耐热、对干燥抵抗力弱,故间接接触传染可能性小。人群普遍易感,加之红疹毒素有5种血清型,无交叉免疫,故猩红热可再感染。 1.潜伏期一般为2~5天。起病急骤,早期以发热、咽痛、头痛、呕吐为主要症状。 2. 初起即发热,体温为38~40℃不等,伴有咽痛,影响吞咽或伴呕吐、全身不适等症状。咽部发红,扁桃体红肿,表面有白色渗出物,舌面光滑呈肉红色,乳头隆起,如同杨梅,故有“杨梅舌”之称。出疹期间继续发热,皮疹遍及全身后体温逐渐下降。 3.在起病12小时内出疹。皮疹先见于颈部、腋下、腹股沟处,很快全身都出疹,为细小猩红色丘疹,呈鸡皮样,皮疹密集,皮疹间呈一片红晕,用手指按压,可使红晕暂褪呈苍白色,松手后很快恢复原状;面部皮肤见红晕但不见皮疹,口唇四周皮肤苍白,肘、腹股沟等地方皮疹密集形成横纹线。皮疹消退后皮肤呈鳞片状脱皮,先由面部开始,依次为躯干、四肢。 猩红热的传染源 传染源——主要是猩红热病人及带菌者,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其他感染病人也可视为传染源。 猩红热病人自发病前一日至出疹期传染性最强。 猩红热的传播途径 传播过程:病原体附在空气中灰尘或者飞沫上浮游一段时间,再经呼吸道进入身体。 病菌一般存在于猩红热病人或带菌者的鼻咽部,猩红热皮疹通过空气飞沫(说话、咳嗽、打喷嚏)直接传染。 也可由带菌的玩具、生活用品等间接传播,偶尔也可通过被污染的牛奶或其他食物传播。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一、总论 1、感染过程出现的表现:清除病原体、隐性感染(最常见)、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病原携带状态(重要传染源)、潜伏性感染。(即五种表现) 隐性感染---又称为临床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的感染,其表现约超过显性感染的10倍以上。 2、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 毒力---包括毒素和毒力因子。毒素包括外毒素和内毒素。 外毒素内毒素 代表菌群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 作用机制通过与靶细胞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而起作用激活单核-吞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而起作用 3、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包括传染源、传染途径、人群易感性(即三个条件) 传染源---指病原体已经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易感者---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他们对该病原体具有易感性。当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比例达到一定水平,而又有传染源和传染途径时,则容易发生该传染病的流行。 4、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即四个特点) 5、再燃与复发 再燃---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 复发---指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 6、传染病的预防:包括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法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包括:鼠疫和霍乱。要求城镇发现后2小时内上报,农村不少过6小时。 小结:传染病过程包括三个条件、四个特点、五种表现 二、病毒性肝炎 1、乙肝的抗原抗体系统: A.HbsAg(表面抗原)和抗HBs:表面抗原是HBV感染后首先出现的抗原,该抗原只有免疫性,无传染性。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在其抗原转阴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其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见于乙肝恢复期、过去感染及疫苗接种后。 B、HBcAg(核心抗原)和抗HBc:核心抗原因存在于Dane颗粒中,在肝脏,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出现较晚于HBcAg,其存在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且有较强传染性。抗HBcIgM较早出现,其阳性提示急性期或者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抗HBcIgG出现较迟,可保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二)

《传染病学》考试题及答案 一、A1 型选择题(最佳选择题):题干为一短句,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共50题,每题1分) 1.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B A. 口腔念珠菌病 B.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C. 外阴部疱疹病毒感染 D. 疱疹性直肠炎 E.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2.下列哪项是脑膜炎球菌的正确特性D A.属奈瑟菌属,革兰染色阳性 B. 能产生毒力较强的 外毒素 C. 在脑脊液及瘀点涂片中,该菌多在中性粒细胞外,少数在细胞内 D. 抵抗力弱,在体外能产生自溶酶而易于自溶 E. 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3.我国预防血吸虫病的重点措施是:C A. 灭螺 B. 普治 C. 灭螺和普治 D. 粪便和水源管理 E. 保护易感人群 4.自疟疾非流行区到海南旅游,预防措施可采取:A A. 乙胺嘧啶25mg,每周1次 B. 氯喹0.3g,每周1次 C. 哌喹0.6g,2~4周1次 D. 甲氟喹0.25g,每周1次 E. 周效磺胺0.5g,每周1次 5.痢疾杆菌致病作用的决定因素是A A. 内毒素 B. 肠毒素 C. 神经毒素 D. 细胞毒素 E. 侵袭作用 6.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症状始见于传染病的B A. 潜伏期 B. 前驱期 C. 症状明显期 D. 恢复期 E. 以上都不是 7.菌痢的病原体属于:A A. 志贺菌属 B. 沙门菌属 C. 类志贺毗邻单胞菌属 D. 弧菌属 E. 弯曲菌属 8.下列哪项不为传染源C A. 显性感染 B. 隐性感染 C. 潜伏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受感染的动物 9.阿米巴病组织损伤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D A.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机械性损伤 B. 溶组织内阿米巴释放的毒素 C. 迟发型

【传染病学整理重点知识点考点汇总】

传染病学整理 第一篇总论 1、感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指能在正常或非正常人群中流行的疾病,包括可传播和非传播疾病(communicable and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通常系因各种致病的或条件致病的病原微生物(病原体)引起。 2、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属于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感染性疾病中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第一节感染与免疫 1、感染(infection):是人体同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2、构成感染过程必备三因素:病原体、人体、环境。 3、感染过程的表现: (1)病原体被清除:①非特异性免疫屏障;②特异性被动免疫中和;③特异性主动免疫清除 (2)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l 隐性感染的临床意义:①隐性感染多,人群易感性低;②是感染后最常见的表现;③多数人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主动免疫,病原体被清除;④少数人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成为健康携带者。 (3)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病原体侵入后,不仅引起机体免疫应答,且通过病原体本身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引起一系列组织损伤和病理改变,临床上出现某一传染病所特有的综合征。 (4)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病原体侵入后,在体内继续生长、繁殖,携带并排出病原体,人体不出现临床症状。 l 分类:①潜伏期携带者;②恢复期携带者;③健康携带者(ASC);④急性携带者(3-6个月内);⑤慢性携带者(3-6个月以上) l 意义:为重要的传染源。 (5)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成为携带者;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 **上述传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形式:①隐性感染最常见;②病原携带状态次之;③显性感染所占比率最低。 4、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取决于:①病原体的致病能力;②机体的免疫功能。

猩红热的预防和护理

猩红热的预防和护理 一、什么是猩红热? 猩红热是一种由 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学龄儿童多发病。其临床特点为突然发热, 咽峡炎, 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后期明显的脱屑等。 二、患猩红热时有些什么表现? 猩红热潜伏期通常 2~ 4d, 潜伏期可无任何临床表现, 也可能有轻微乏力、精神萎靡、全身不适、咽喉不适等。典型临床表现包括: 急性咽峡炎(或扁桃体炎) , 猩红热皮疹。 临床表现过程分三个期: 1、前驱期:由于病原体已经在咽峡、扁桃体开始大量繁殖和毒素入血, 因而临床表现有发热、畏寒、全身不适、咽喉痛。部分患儿可有呕吐、腹痛, 甚至腹泻。此时患儿咽、扁桃体充血水肿, 甚至脓性渗出。舌苔增厚、舌乳突增生隆起(呈白杨梅舌) 。前驱期短,通常只有 1~ 2d,很快进入出疹期。 2、出疹期,:除前驱期症状和咽、扁桃体、舌面的体征更加突出严重外, 由于大量红疹毒素入血, 导致皮肤毛细血管中毒扩张,致使皮肤真皮层广泛充血发红, 患儿皮肤表现为: 广泛的弥漫性充血性斑疹, 疹间无正常皮肤,皮疹不高出皮面。发生皮疹的同时出现猩红热的典型体征: 杨梅舌、口周苍白圈、帕氏线、皮肤划痕征阳性。皮肤出现弥漫性充血性红斑疹同时, 由于有炎症细胞浸润和上皮细胞沿毛囊周围堆积, 高出皮面、红色、坚实像粟粒子样散布于充血性皮肤上称之为粟粒疹。猩红热皮疹出现后患儿感到皮肤剧烈瘙痒。 3、恢复期:经 3~ 5d 出疹期后, 咽部感染逐渐控制, 全身中毒症状逐渐好转,皮疹变暗, 体温渐正常,最后发生脱皮或脱屑。先出疹的地方,先退疹。病情越

重, 皮疹越重,最后的脱皮亦越重。由于躯干、四肢皮疹相对较多、较重, 这些部位又容易角化, 因此其脱皮较其他部位重。严重病例呈大块脱皮, 甚至出现手套样、袜套样脱皮。恢复期大约 1 周左右, 但脱皮或脱屑过程可持续 2~ 4 周。 三、孩子患病期间注意事项 1、出诊期皮肤瘙痒:不用肥皂等刺激皮肤, 可用温水轻轻擦洗, 不可抓挠; 疹退后, 皮肤脱屑, 可涂抹凡士林或液体石蜡,大片脱皮时用消毒剪刀剪去, 不可强行撕剥, 以免引起感染。同时注意口腔的清洁, 餐前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 口唇干裂者可涂些甘油。 2、给予营养丰富的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如咽痛时给予流质和半流质食物(稀饭、少油食物如粥、蛋汤、牛奶、碎菜等。发热时给予清淡饮食,并鼓励孩子多饮水, 以加速毒素的排出, 减少中毒性并发症的发生。 3、定时测量体温,注意小孩的尿量, 观察咽部有无肿痛,耳道有无流脓,孩子有无浮肿, 血尿,关节肿痛等。患儿在家休息 ,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近、隔离期限自发病之日起 ,不少于7 天。如有化脓性并发症者 ,应隔至炎症痊愈。 4、患儿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 ,每天不少于 3 次 ,每次 1 5 分钟。患儿的痰、弃涕要吐或移在纸里烧掉。用过的脏手绢要用开水煮烫。日常用具可以暴晒 ,至少 3 0 分钟。食具煮沸消毒。患儿痊愈后 ,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玩具、家具要用消毒水擦洗一通 ,不能擦洗的,可在户外暴晒 1 小时 ~ 2 小时。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部分: 1、关于传染病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D A.隐性感染极为少见 B.病原体感染必引起发病 C.每个传染病都存在潜伏性感染 D.显性感染的传染病不过是各种不同的表现之一,而不是全部 E.病原体必引起炎症过程和各种病理改变 2、关于病原携带者的论述,正确的是?D A.所有的传染病均有病原携带者 B. 病原携带者不是重要的传染源 C.发生于临床症状之前者称为健康携带者 D.病原携带者不显出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 E.处于潜伏性感染状者就是病原携带者 3、隐性感染增加时:E A.病原携带者增加 B. 慢性感染病人增加 C.潜伏性感染增加 D.显性感染增加 E.免疫人群扩大 4、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属于强制管理的传染病是:B A.爱滋病 B. 鼠疫 C. 乙型肝炎 D. 疟疾 E. 麻风病 5、斑疹伤寒患者血清中可测出对变形杆菌“OX19”,的抗体,是属于:D A.间接凝集反应 B. 直接凝集反应 C. 反向凝集试验 D.交叉凝集反应 E.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6、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下列疾病不属于乙类传染病是:E A.病毒性肝炎 B. 登革热 C. 炭疽 D. 爱滋病 E. 血吸虫病

7、某些传染病常出现周期性流行,其主要原因是?C A.传播途径的改变 B.传染源的积累 C.易感人群的积累 D.病原体抗原性的改变 E.自然因素周期性的改变 8、传染过程中,下列哪种感染类型增多对防止传染病的流行有积极意义?B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者 C. 病原携带者 D.潜伏性感染 E.显性感染 9、表现为“显性感染”占优势的疾病是:B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天花 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百日咳 E.脊髓灰质炎 10、隐性感染的发现主要是通过:C A.咽拭子或血清培养等获得病原体 B.生化检查 C.特异性免疫检查 D.病理检查 E.体征的发现 11、人体能对抗再感染的主要原因是:B A.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B.特异性免疫能力 C.预防用药 D.增强体质 E.注射疫苗 12、有关IgG,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A.是人体最重要的抗体 B.是人血清中含量最高的 C.是唯一能穿过胎盘的抗体 D.是凝集试验中的主要反应抗体 E.是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中的主要抗体 13、抗原抗体复合物属于下列哪一型超敏反应?C A.Ⅰ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E.Ⅴ型 14、感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是:B A.是否有病原体 B.是否有传染性 C.是否有感染后免疫 D.是否有发热 E.是否有毒血症症状 15、人体被病原体侵袭后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称:C A.病原体被消灭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带菌者

传染病学总结重点笔记复习资料

概述: 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 )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造成流行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 )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 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中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 和预防规律的学科。 感染与免疫 一.感染(infection )是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 )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的免疫功 能受损或机械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固有的寄生位置而到达不习惯的寄生部位,平衡不复存在而引起宿主的损害则产生机会性感染。 首发感染(primary infection )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 重复感染(reinfection )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 混合感染(coinfection )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 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 )人体于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别的病原体感染。 继发性感染(sec on daryi nfection )在重叠感染中,发生于原发感染后的 其他病原体感染。 二.感染过程的表现: 1. 病原体被清除: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 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 ):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 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大多数病原体感染都以隐性感染为主。结局:大多数获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无症状携带者,病原体持续存在于体内。 3. 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 ):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

猩红热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猩红热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猩红热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细菌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见于冬春季节,并以2-1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通常患者会出现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等症状。该病具有传染性,因此除了积极治疗外,做好猩红热的预防不管对患者还是健康的人群都是至关重要的。 生活中防治猩红热的有效措施 一、通风和消毒 患儿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天不少于3次,每次15分钟。患儿使用的食具应煮沸消毒;用过的手绢等要用开水煮烫。患儿痊愈后,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玩具、家具要用肥皂水或来苏水擦洗一遍,不能擦洗的,可在户外暴晒l—2小时。 二、加强学校卫生 在猩红热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及小学要认真开展晨、午检工作,发现可疑者应请其停课、就医和隔离治疗。患儿接触过的食具要煮沸消毒,用具、桌椅等用来苏水擦拭消毒。 三、治疗和隔离患者 患儿应注意卧床休息,进行住院治疗或居家隔离,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触;其他人接触患者时要戴口罩。抗生素治疗必须足程足量。足量抗生素治疗24小时后,一般不再具有传染性,可视情况解除隔离。 四、及时就医 在高发季节、尤其是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一旦发觉儿童出现发热或皮疹,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猩红热预防具体的措施: 1、在本病流行期间,勿带儿童出入公共场所。 2、对病人进行严格隔离。 3、被褥要干燥洁净。 4、与本病有接触史的儿童,可服预防药,如大青叶或板蓝根或贯众,煎汤代茶饮。连服1周。 5、保持口腔清洁,咽部及时上药。

6、如为儿童,要将其指甲剪短,以防因搔痒而抓破皮肤。 7、病人卧室,保持安静。室内温度应在18-20℃为宜,湿度应在50%-60%之间。 8、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病室空气新鲜。 9、应垂挂窗帘、门帘,最好为红色。如无红色者也宜深色为佳。 10、饮食要清淡,多饮开水。 11、病后还需隔离,至鼻咽部分泌物化验两次阴性,一般为6-7天。 12、禁绝一切秽气、臭气及其他难闻的怪味。严禁焚烧纸类、布类,因这种气味可以使透泄正常的麻疹陷去,造成毒邪内陷的恶果。 13、病人衣服及餐具等日常生活用品,应加以消毒。 温馨提示:猩红热有很大的危害性,除了发热、咽峡炎、皮疹等猩红热症状给患者的身体带来影响外,如果对猩红热患者的处理不当,乱就医、乱吃药,那么就可能会导致猩红热的并发症,例如:化脓性并发症、中毒性并发症、变态反应性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的伤害更大。因此建议患者在治疗时还需选择正规的医院诊治。 原文地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a5289409.html,/xexhr/2014/0723/183301.html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5)

1.传染病检疫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是: A. 隔离期 B .传染期 C.最长潜伏期 D .最短潜伏期 E .平均潜伏期 2. HBeAg 是HBV 活动性复制和有传染性的重要标记,是因为: A. HBeAg 是HBV 的核心成分 B .它与 DNAp 和HBVDNA 密切相关 C. 仅见于HBsAg 时阳性血清中 D .在血清中持续时间较 HBsAg 为长 E .HBeAg 阳性者容易转为慢性 3.关于狂犬咬伤后伤口处理,下列错误项是: A. 尽快用20%肥皂水反复冲洗至少半小时 B. 尽快用0. 1%苯儿溴铵反复冲洗至少半小时 C. 冲洗后用20%乙醇擦洗 D. 缝合及包扎伤口 E. 在伤口底部和周围行局部浸润注射 8.重型肝炎、肝硬化时,早期腹水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各种病理生理变化导致钠潴留 B. 门静脉高压 C. 低蛋白血症 D. 肝硬化时增生的结节压迫血窦,使肝淋巴液生成增多 E. 营养不良性水肿 9.流行性出血热刚进入低血压休克期的主要处理措施为: A. 补充血容量 B . 纠正酸中毒 D. 使用强心利尿剂或激素 E .纠正DIC 10.最有效的控制深部真菌感染药物为: A. 制霉菌素 B .酮康唑 C .两性霉 素B 11 .移位性蛔虫病及蛔虫病并发症最常见是: A. 胆道蛔虫病 B.蛔虫性肠梗阻 D .蛔虫性胰腺炎 E.蛔虫性肝脓肿 1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同时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 变与临床表现,此种情况是: A. 隐性感染 B .显性感染 C.重复感染 D .潜伏性感染 E.机会性感染 13.女, 16 岁,食欲不振,极度乏力,黄疸进行性加深 24 天,腹胀半个月,既往无肝病史。体查:明显黄疸,皮肤有瘀斑, 无蜘蛛痣,肝掌,腹胀,肝脾未扪及,腹水征阳性,血清总胆红素 342卩mol/L , ALT560U/L ,诊断应考虑: A. 急性重型肝炎 B .亚急性重型肝炎 C.慢性重型肝炎 D .急性黄疸型肝炎 E .淤胆型肝炎 14.男,21岁,学生,3年前患乙型肝炎,病程迁延不愈, ALT 波动在50?150U ,无黄疸,近1年来多次查肝功能已恢复正 常。1周前突然发热,体温 38C 左右,上腹部不适,恶心、食欲减退,厌油, 4天后热退出现尿黄、皮肤黄染,伴皮肤 4.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胰腺炎,做下列检查有助于胰腺炎的诊断是: A .血清粉酶 B .淀粉酶 C.血脂肪酶 5.麻疹出疹的特点是: A .发热1?2天出疹,出疹后体温高 C.发热2?3天出疹,出疹同时有发热 E.发热3?4天热退后出疹 6.可用于调查伤寒慢性带菌者的抗体是: A . H 抗体 B . O 抗体 7.下列不是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是: A .明显低钾、低钠血症 D .合并感染 C . A 抗体 D .转氨酶 E .血常规 B . 发热 发热 1?2 天,热退后出疹 3?4 天出疹,出疹同时体温升高 D . B 抗体 E . Vi 抗体 B .低蛋白饮食 E .使用大量的镇静剂 C.消化道大出血 C.使用血管活性药 D .灰黄霉素 E.氟康唑 C.蛔虫性阑尾炎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试题.doc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单选题 1、传染源的概念是病原体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在体内生长、繁殖,然后排出体外,再经过 一定的途径,传染给其他人或动物,这些能将病原体播散到外界的人或动物就是传染源。 病人、病原携带者、被感染的人和动物均可成为传染源。下列不属于传染源的是( ) A:带狂犬病毒的狗B:带甲型肝炎病毒但未发病的人 C、体内带有的蚊子D:肠道内有猪肉绦虫成虫的人 2、传染病流行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 A.有传染源,有能实现的传播途径,有易感性高的人群B.有病原体 C.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实现,人群易感性低D.有人群易感,即可流行3、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对象为( ) A.全市所有拖幼机构新生B.全市所有托幼机构及小学生转学的学生C.小学入学新生D.以上都是 4、预防性消毒是指( ) A.在疫源地进行最后一次的彻底消毒 B.对可能受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进行消毒 C.对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及其所污染及其所污染特别物品进行的消毒 D.对已存在的原疫源地进行的消毒 5、以保护易感人群为主导措施的消化道传染病是( ) A.脊髓灰质炎 B.霍乱 C.阿米巴痢疾 D.细菊性痢疾 6、麻疹主要的传播方式是( ) A.经鼻咽部或眼结合膜侵入 B.经呼吸道传播 C.密切接触 D.母婴垂直 7、艾滋病的英文缩写是( ) A.HIV B.AIDS C.HB D.HOB 二、填空题 1、法定传染病的种类原为35种,现为3类37种,增加了2种。乙类和丙类传染病也进行了一些调整。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5种,除了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等,新增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10种。对乙类传染病中、、,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2、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疾病或者其它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5、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中要求做到五早:、、、、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流行病学》期末考试总复习 第一章绪论 1、流行病学:研究疾病与健康状态在人群中得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与评价预防、控制与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得策略与措施得科学。 2、流行病定义得内涵: ①、研究对象:人群 ②、研究内容:疾病(包括伤害)与健康状态 ③、重点:研究疾病与健康状态得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④、目得:为控制与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得决策依据。 3、根据就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得条件,或者说就是否有人为得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与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4、流行病学研究得重要观点:

①群体得观点;②比较得观点;③概率论得观点;④社会医学得观点;⑤多病因论得观点。 第二章 疾病得分布 率与比得概念:率表示发生得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得一个参数。 比就是一个值。 构成比就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得结论。 k ?= 数 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率 %100?= 量(个体数之和) 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 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构成比 发病指标 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得频率。 k ?= 同期暴露人口数 生某病的新病例数 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发病率 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得发病率。观察时间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 k ?= 同期暴露人口数 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 罹患率 患病率: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得比例。 k ?= 同期观察人口数 病新旧病例数 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患病率 影响患病率升高与降低得因素: ?? ?期间患病率 时点患病率按观察时间

出血热和猩红热防控知识

出血热和猩红热防控知识 青岛目前进入出血热病高发期,老鼠是该病的最主要传播途径。 青岛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科主任姜法春介绍,出血热又叫肾综合征出血热,是通过老鼠传播的以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主要发病人群是农民。 主要症状一个是发热,还有就是头痛、眼眶痛再加上腰痛,颈部、胸部,红肿发红的症状,后期有出血点。 和老鼠的接触是出血热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和老鼠的直接接触,被老鼠咬伤了,再一个通过消化道,吃被老鼠污染的东西,如果有破损的话容易污染,再一个渠道是通过鼠身上的媒介,比如说螨虫,叮咬人类以后,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传播。经密切接触传播,即接触病死动物和病人的尸体,以及感染动物和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等,经粘膜和破损的皮肤传播。 出血热容易被忽视和误诊 出血热初期症状和感冒相似,所以容易被忽视或者误诊。防治出血热除了要防鼠灭鼠,还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对病毒性的疾病,目前通过疫苗保护是一个比较经济,比较有效的手段,建议高风险人群还是要做一个疫苗保护。据了解,出血热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出血热的简介早期症状表现为: 早治疗的前提在于早发现。出血热病人发病早期的典型表现为突起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这种高热通常持续4—6天。由于病毒引起的神经中毒现象,病人会出现头痛、眼眶痛、腰痛,即“三痛”症;因病毒引起广泛的血管壁损伤,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病人还会出现颜面、颈、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俗称“三红”,很象“酒醉貌”,躯干及上肢皮肤出现条索状出血点,眼球结膜血。病人还常伴有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重症病人会出现咯血、呕血、便血、尿血等出血现象。 如果对早期病人不细心鉴别,很容易误以为是“感冒”。我国南方高发病区流传着这样几句话:“寒热脸红酒醉貌,头痛乏力象感冒;皮肤粘膜出血点,呕吐腹泻蛋白尿”。这是当地基层医务人员早期发现病人的经验总结,也是普通老百姓认知出血热的基本点,大家可以据此对出血热有个初步的认识。 猩 红 热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冬春两季。常见于2----8岁的儿童。 猩红热早期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一般发烧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有些象“鸡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十余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这种现象叫“掌印”。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故被称为“口周苍白圈”。此外,舌乳头红肿,很象鲜红的杨梅,故称它为“杨梅舌”,这些都是猩红热的特殊症状。皮疹经3到5天消退,疹消后会有不同程度的脱皮,呈米糠样脱屑,或大片的脱皮,极少数病儿症状严重,表现为高热、抽风、昏迷、甚至休克。有时可并发心肌炎、肾炎、风湿热、中耳炎、肺炎等疾病。 莱西市南墅镇中心中学 2012年1月4日 出血热和猩红热防控知识 2012年1月4日

流行病学试题(1)及答案

全科医生培训流行病学试题 1、关于“流行病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流行病学是从群体角度研究疾病与健康; B、流行病学研究的病种仅限于传染病 C、流行病学从疾病分布入手探讨疾病的流行因素; D、流行病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 E、流行病学已深入临床医学的研究中 2、队列研究属于哪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A、描述流行病学 B、分析流行病学 C、实验流行病学 D、理论流行病学 E、以上均不对 3、下列哪一种指标常用来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 A、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罹患率 E、病死率 4、表示急性传染病的流行强度宜用下列哪种指标: A、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罹患率 E、病死率 5、某县历年流脑发病率均在12/10万~20/10万之间,去年该县流脑发病率为16/10万,试判 断其流行强度: A、散发 B、暴发 C、流行 D、大流行 E、以上均不对 6、下列哪一种传染病一般呈严格的季节性: A、虫媒传染病 B、寄生虫病 C、呼吸道传染病 D、肠道传染病 E、血液传染病 7、下列哪种因素可使人群易感性降低: A、新生儿增加 B、获得性免疫力自然减退 C、易感人口迁入 D、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 E、以上均不对 8、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 A、年龄、性别、季节分布 B、年龄、季节、职业分布 C、年龄、季节、地区分布 D、地区、季节、职业分布 E、时间、地区、人群分布 9、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分子应为: A. 麻疹易感儿数 B. 麻疹患儿数 C. 麻疹疫苗接种人数 D. 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E、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阴性人数 (10~12题请参照下列资料) 某社区年均人口为9万,年内共死亡150人,其中60岁以上死亡100人;在全部死亡者中,因肿瘤死亡人数为50人,该社区年内共出生100人。 A、0.560/00 B、1.660/00 C、0.330/00 D、1.110/00 E、33.33% 10、该社区年度总死亡率为: 11、该社区人口出生率为: 12、该社区肿瘤死亡率为: 13、不属于预防性消毒的方法是: A、饮水加氯消毒 B、食具煮沸消毒 C、痢疾患者每次所排粪便消毒 D、生活用水消毒 E、常规空气消毒 14、我国卫生部规定儿童应接种的四种生物制品是: A、卡介苗、甲肝疫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疫苗 B、卡介苗、麻疹疫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疫苗 C、卡介苗、百白破、乙脑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D、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总论 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朊粒、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如原虫、蠕虫、医学昆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2.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3.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4.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或大量应用抗菌药物引起的菌群失调症,或机械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其固有的寄生部位而到达其他寄生部位,平衡不复存在而引起宿主损伤,这种情况称为机会性感染。 5.感染过程的表现:清除病原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 6.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侵袭力(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毒力、数量、变异性。 7.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者。 8.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 9.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 10.传染病的发展阶段: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

床症状为止的时期,称为潜伏期)、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称为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11.再燃是指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 12.复发是指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 第二章病毒性传染病 1.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2.病毒性肝炎按病原学分类: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型肝炎病毒。 3.急性黄疸型肝炎分期: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体力、消化道、黄染) 4.HBV DNA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直接标志。定量方法对于判断病毒复制程度,传染性大小、抗病毒药物疗效等有重要意义。前C区变异可能与重型肝炎发生有关。我国主要基因型为B和C型,基因分型对预后判断及抗病毒药物疗效等有一定意义,而基因耐药变异位点检测对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有重要意义。 5.重症肝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症状(嗜睡、性格改变、烦躁不安、昏迷等),有明显出血现象,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黄疸进行性加深,胆红

传染病学试题附答案

传染病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种传播方式是人感染肺鼠疫的主要途径:( D ) A、鼠蚤吮吸病鼠血液后再叮咬人 B、人剥食 C、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 D、以上都不是 2、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C) A、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性接触 C、日常生活接触 D、母婴传播 3、哪种肝炎病毒为DNA病毒:( B ) A、HAV B、HBV C、HCV D、HDV 4、重型肝炎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D) A.频繁呕吐 B.黄疸进行性加深 C.出现中毒性腹胀、腹水 D.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 5、狂犬病临床分期为:(D ) A、兴奋期,麻痹期,恢复期 B、前驱期,麻痹期,恢复期 C、前驱期,兴奋期,恢复期 D、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 (二)多项选择题 6、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可分为( B D) A.外来人口的增加 B.人工主动免疫的推广 C.出生人口的增加 D.隐性感染的增多 E.文化水平的提高 7、水痘皮疹的特点是 ACDE A.皮疹分布呈向心性 B.全身症状与皮疹多少无关 C.同一部位可见各阶段的皮疹 D.疱疹内疱疹液初为透明,后渐转混浊 E.脱痂后不留瘢痕 8.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 ABCE A.乙型肝炎常可见到家庭集聚现象 B.丙型肝炎慢性化高 C.甲型肝炎多见于儿童 D.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可重叠丁型肝炎感染

E.晚期妊娠妇女戊型肝炎病死率高 9、乙脑极期的抽搐特征有 ABD A.多见于病程第2~5天 B.可以由高热、脑实质炎症及脑水肿所致 C.不一定均有意识障碍 D.先见于面部、眼肌、口唇的小抽搐,随后呈肢体阵挛性抽搐 E.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性抽搐强直性痉挛,可历时数分钟,不可能至数十分钟 10、SARS的传播途径是AC A.飞沫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接触传播 D.虫媒传播 E.血液制品传播 二、填空题 1、引起流感暴发流行的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 2、医疗机构发现疑似麻疹病例时, 6 小时内报告, 48 小时内调查。 3、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 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4、艾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 母婴传播。 5、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三、问答题 1、什么叫传染病暴发?什么叫传染病流行? 传染病暴发是指某地区某病在短时间内(一般以小时、天、周或月计算)发病数突然增多的现象。 传染病流行是指某种传染病在某一地区,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水平时(一般为前三年平均发病率的3~10倍)称流行。

传染病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 一、传染病:病原微生物(朊毒体、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原虫、蠕虫、医学昆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性)的疾病。 二、感染: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感染过程的表现:清除病原体;显性感染;隐性感染(主要);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 ①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 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如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结核杆菌等,以隐性感染为主。 ②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 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如汉坦病毒、麻疹病毒、水痘病毒和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等,以显性感染为主。 ③病原携带状态: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 ④潜伏性感染: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引起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除体外,常见的潜伏性感染 有单纯疱疹病毒、水痘病毒、疟原虫和结核杆菌等感染。隐性感染最常见,病原携带状态次之,显性感染最少。 三、病原体的致病能力:侵袭力;毒力:毒素和毒力因子;数量;变异性 四、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直接损伤;毒素作用;免疫机制 五、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①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②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 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动物。 六、传染病的特征 1、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 2、临床特点 ①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潜伏期:病原体侵入至出现临床症状的时期、都有一个范围(最短、最长)、其长短一般与病原体的感染量成反比; 前驱期: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的时期、通常是非特异性,传染病共有,持续1~3天、急者可无。 症状明显期:前驱期后转入症状明显期、表现出传染病特有的症状和体征。 恢复期:免疫力增长至一定程度,体内病理生理过程终止,症状体征消失。 再燃:当患者的症状体征减轻,体温未完全回复正常的缓解阶段,潜伏于血液或组织液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 复发: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 ②常见症状:发热、发疹(斑丘疹、出血疹、疱疹、荨麻疹)、毒血症状、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 第二章病毒性传染病 一、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乙型丙型丁型多为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主要经血液、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 【病原学】 (一)甲肝:HAV仅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抗HAV-IgM:是诊断HAV急性感染的指标; 抗HAV-IgG:是保护性抗体,是产生免疫力及过去感染的标志,可长期存在 (二)乙肝: (1)HBV感染者血清中存在三种形式的颗粒:①Dane颗粒,为完整的HBV颗粒,是病毒复制的主体; ②小球星颗粒由HbsAg组成,无感染性;③管型颗粒由HbsAg组成,无感染性。 (2)乙肝五项:HBsAg,只有抗原性无传染性; 抗-HBs,保护性抗体,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见于乙型肝炎恢复期、过去感染及乙肝疫苗接种后; HBeAg,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 抗-HBe,阳性表示病毒复制处于静止状态,传染性低; 抗-HBc,抗-HBcIgM阳性表示急性期或慢性肝炎的急性发作。 大三阳:HBsAg、HBeAg、抗-HBe阳性;小三阳:HBsAg、抗-HBc、抗-HBe阳性。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学》考试题及答案 一、最佳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 1.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B A. 口腔念珠菌病 B.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C. 外阴部疱疹病毒感染 D. 疱疹性直肠炎 E.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2.下列哪项是脑膜炎球菌的正确特性 D A.属奈瑟菌属,革兰染色阳性 B. 能产生毒力较强的外毒素 C. 在脑脊液及瘀点涂片中,该菌多在中性粒细胞外,少数在细胞内 D. 抵抗力弱,在体外能产生自溶酶而易于自溶 E. 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3.我国预防血吸虫病的重点措施是:C? A. 灭螺 B. 普治 C. 灭螺和普治 D. 粪便和水源管理 E. 保护易感人群4.自疟疾非流行区到海南旅游,预防措施可采取:A A. 乙胺嘧啶25mg,每周1次 B. 氯喹0.3g,每周1次 C. 哌喹0.6g,2~4周1次 D. 甲氟喹0.25g,每周1次 E. 周效磺胺0.5g,每周1次 5.痢疾杆菌致病作用的决定因素是 A A. 内毒素 B. 肠毒素 C. 神经毒素 D. 细胞毒素 E. 侵袭作用6.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症状始见于传染病的 B A. 潜伏期 B. 前驱期 C. 症状明显期 D. 恢复期 E. 以上都不是7.菌痢的病原体属于: A A. 志贺菌属 B. 沙门菌属 C. 类志贺毗邻单胞菌属 D. 弧菌属 E. 弯曲菌属8.下列哪项不为传染源 C A. 显性感染 B. 隐性感染 C. 潜伏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受感染的动物9.阿米巴病组织损伤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D A.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机械性损伤 B. 溶组织内阿米巴释放的毒素 C. 迟发型变态反应 D.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接触性溶解细胞作用及水解酶使组织破坏 E. 继发感染10.确诊疟疾最简便而迅速的方法是:A A. 血涂片 B. 血培养 C. 骨髓培养 D. 骨髓涂片 E.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城镇和农村要求于发现霍乱后多少时间内上报:B A. 3小时和6小时 B. 6小时和12小时 C. 12小时和24小时 D. 24小时和48小时 E. 48小时和72小时 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霍乱属于何种传染病:A A. 强制管理传染病 B. 严格管理传染病 C. 监测管理传染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