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新形势下中职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浅谈新形势下中职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浅谈新形势下中职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浅谈新形势下中职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浅谈新形势下中职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南平农校刘卫东

当前,企业用工荒情况日渐突出,就业市场由买方市场逐渐转变为卖方市场,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也一改过去“走出去、请进来”的校企互动模式,转变为“企业走访学校争先恐后,学校接待企业应接不暇”的一种新的形势。在这种新形势下,追求高就业率已不在是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目标,而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真正做到“让社会满意、让企业满意、让家长满意、让学生满意”已成为目前中职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方向。但是目前要做到“四个满意”与学生的自身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存在许多亟待解决问题,表现如下:

一.综合素质普遍不高,技能掌握得不扎实

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划的中职教育"2+1"办学模式要求,中职生在校学习时间是2年,第3年顶岗实习。为了给学生更过更好的就业机会,许多中职学校在学生就读的第二学年下学期一开学便开始进行就业推荐,这导致许多中职生在没有掌握好专业技能的情况下去寻找工作。加之很多中职校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更新专业设置,而有些专业是在教师资源不充足、教学设备未完善的情形下仓促开设的,学生很难学好一技之长,致使就业竞争力差。

二.部分学生、家长依赖思想严重,以为进了学校就有好工作

有不少家长和学生把进职业学校的目的仅仅理解成混文凭,学不学无所谓,毕业时寄希望于学校帮助解决就业。殊不知,职校专业的开设和课程的设置是根

据市场调研而来的,任一种岗位都有一种目的性的标准要求。要想胜任岗位,就必须认真学习,达到就业的能力要求,否则即使现在工作好找,也难以达到你期望的待遇。“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难以找好工作”这一严峻的现实应该引起所有学生与家长的警醒。

三.在用工荒的新形势下,学生的期望值居高不下

由于当前各地企业出现的用工荒,使学生就业感受不到压力,失去了对自己的正确定位,就业期望值普遍提高,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只是一名中职生,从事的职业及岗位应是第一线,所做的工作必须从最基层做起;其次,同学们对自己的专业技能估计过高,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一定要专业完全对口,不愿当普通员工。畜牧兽医专业不愿从饲养员做起,计算机专业同学,就一定要搞设计、做文员。薪资没有二、三千,没有包吃住,就抱怨。实际上,他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技能毕竟有限,有很多工作岗位是很难立即胜任的。现在的大部分企业表示,学生能力有差距不是问题,重要的是能摆正自己的位置,肯扎扎实实地从基层做起,打好每一步的基础

四.转变角色的心理准备不足,抗压抗挫折的能力欠缺。

学生从小到大已经习惯了轻松的学生生活,养成了依赖心理,自律不严的习惯。(学生——员工宽松的学校环境——制度严格的工作环境)而工作之后,身份转变了,环境改变了,那就必须严格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担负起员工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学生一开始可能很难适应角色的迅速转变。对企业的正常管理,精神压力很大,甚至管理人员的一个不经意的眼神就会让他崩溃。有的学生甚至

认为社会是冷酷的,人与人之间是无情的。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而打退堂鼓。从此一蹶不振。

五.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鲇鱼效应”突出

德国动物学家霍斯特研究得出:鲇鱼因为个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强健为首领。将一条首领的鲇鱼脑中控制行为的部分割除后,此鱼便失去自制力,行动也发生紊乱,但其他鲇鱼也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在择业中中职学生也有类似现象,因为年龄较小,缺乏独立思考和处理事情的能力,在决定上班时,有几个说因某种原因不去,其他的更会说:“某某不去,我也不去。”这种现象也是相当普遍的,他们毫无主见,缺乏开拓精神,没有客观分析自身专业基础、经济状况等各方面因素,忽视自身的个体特异性与自我创造性,盲目跟风,随波逐流,采取不切合实际的从众行为。最终一事无成,空留一声叹息。个人情况不同,环境不同,不能人云亦云,应该有自己的认识和想法,不能像鲇鱼一样一味的盲从。

五.年龄偏小,为人处世能力差,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走出学校面向社会,大多只有17岁左右。社会阅历很有限,学生的一些行为习惯,礼仪,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看不清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善于与人交往,不善于沟通,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甚至有的学生表现出我行我素的个性。譬如说,好多学生出去后,在第一线工作,本来安排好的加班,他说不干就不干,他一个人的缺席,可能会导致整个上班流程瘫痪,这样不仅影

响了其他员工的正常上班。同时也会给公司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说,在企业里团队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也正是很多同学所缺乏的。

七.缺乏脚踏实地,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

现在学生当中,独生子女较多,吃苦精神不够,娇生惯养。缺乏磨练,没有上进心,城镇学生尤其严重。近年来各所中职学校在生源大战中,把校园的舒适环境做为招生宣传的亮点,师生关系上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使90后学生个性张扬,又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学生初到一个单位,刚开始还好,但工作一段时间后,那种怕苦怕累的缺点就显现出来了。三个月试用期的稳定率是衡量学生吃苦耐劳的一项重要指标。

强化就业教育、跟踪服务、信息建设,积极应对新形势下的就业工作:

一.开展“三段式”就业指导,实施全程化就业教育

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专业设置、教学模式、日常教育、课外活动及学生管理等诸方面。因此,我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从源头抓起、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新生进校时结合入学教育,举办《南农人的追求》、《如何迈好中专第一步》等专题讲座,让学生进校第一时间就明确现在学什么、将来干什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制订在校学习目标,为今后就业打下基础;第二阶段,在二年级上学期开学初,重点强调毕业生应加强实践能力和技能的提高,要求他们要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多参与各种活动,争取多拿一些奖证,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三阶段,在二年级下学期开学初,重点是降低学生期望值,合理定

位,分析市场需求,准确定位就业方向,从实际出发,调整好心态。他对学生从进校开始到二年级下学期,通过就业指导课、讲座、咨询、报告会等形式的全程化就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正确就业观念,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二.增强“三心”服务意识,完善就业跟踪服务

用“细心”做好毕业生就业的每一项工作、用“耐心”回答毕业生的每一个问题、用“爱心”关注毕业生的每一次选择,做为我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基本要求。我们尽可能多地走访企业,细心考察企业的用工情况、工作和生活条件,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详尽、真实的企业招聘信息。就业办每年至少两次到企业看望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生产、思想状况,耐心解决学生实习就业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学校就业办电话是学生就业的二十四小时服务热线、QQ号成为毕业生沟通就业的信息平台。

三、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提高

学校重视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建设,每一位毕业生所学专业、出生年月、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成绩表现、就业意向、就业企业等情况都进入毕业生就业信息库,以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促进毕业生就业专业化,使多数毕业生不出校门就能实现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目前,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建设的4000多名毕业生就业信息和5000多名在校学生情况都进入信息库,成为企业招聘学生就业

的“千里眼”和后备人才的“发源地”。

总之,如何应对当前形势下中职生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对我们中职教育是一个很紧迫、很重要的课题。我们要更深入地了解当今社会职场情况与特点,更紧密地贴近企业、贴近家长、贴近学生,结合实际、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才能够完成我们中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四个满意”的目标。

-中职生就业形势分析

企业调查报告 (一)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近几年,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本科生就业不如高职生,高职生就业不如中职生。的确,据统计,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始终在75%左右徘徊,而中等职业学校(含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早已突破95%。中职学校针对企业生产一线培养的有技能“蓝领”成为就业新宠。有些学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与大学生“就业难”截然相反,中职生就业出现了越来越吃香的趋势。 通过走访调查山东鑫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临沂惠尔动物营养有限公司对中职生的需求,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是:到各种所有制企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为255.04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73.23%;合法从事个体经营的毕业生为36.19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0.40%;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为57.01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6.37%。 各产业就业分布情况是:从事第一产业的毕业生数为25.45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7.31%;从事第二产业的毕业生数为134.15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38.53%;从事第三产业的毕业生数为188.64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54.16%。本地、异地和境外就业情况是:在本省(区、市)就业的毕业生数为219.24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62.95%;到异地就业的毕业生数为127.20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36.53%,西部省份到异地就业,尤其是到东南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比例为70%左右;到境外就业的毕业生数为1.81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0.52%。就业渠道情况是:通过学校推荐就业的毕业生数为274.32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78.77%;通过中介介绍就业的毕业生为33.90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9.74%;其他渠道就业的毕业生数为40.03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1.49%。 各专业类具体就业情况是:加工制造类专业就业情况最好,为97.55%,其次是土木水利工程类、商贸与旅游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专业,就业率分别为96.80%、96.44%、96.26%、96.10%;资源与环境类、能源类、财经类、社会公共事务等专业,就业率均在95%以上,处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平均水平;医药卫生类、文化艺术与体育类专业,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

中职生成功就业的事例

中职生成功就业的事例 学生在树立自己理想设计未来时往往“趋高”,对自己即将从事的工作的期望与现有水平能力有很大差距,问题是对自身认识不足,不能立足于现实,不知道自己在何种位置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就业是指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所进行的活动。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职生成功就业的事例,欢迎阅读! 中职生成功就业的事例1: 我从定西农村一所初级中学毕业之后,由于中考成绩不理想便选择了玉门石油机械中等专业学校。 在学校,我不用面对升学压力,不用面对让人头痛的数字和文字,而是每天接触自己感兴趣的电焊,学习自己喜欢的焊接技能。或许是因为对焊接专业非常热衷,我在学校的学习非常勤奋,而且乐在其中,初中学习时的枯燥在技能学习中并没有体会到。在学校,除了每天提高自己的技能外,我还经常参加各类技能比赛,并获得了不少荣誉。 两年后,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顺利被中国北车塔筒场玉门分公司招聘为焊接技师,开始了自己的焊接生涯。 在这家公司,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得到了领导的认可,还担任了焊接小组组长一职。在工作岗位上,我尽心尽力,精益求精,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技术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后来,通过师傅引荐,我

在北车塔筒场总部成功就业,先后到内蒙、甘肃瓜州等地从事焊接工作。在新环境,我依旧能很快适应工作,继续延续以往的努力和钻研,最终换来的是专业技能的迅速提升,迎来了我焊接事业的顶峰。 2013年,在外打拼4年的我不想一直在异乡拼搏,于是我辞掉了不错的工作,回到家乡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在家乡定西市安定区内官镇,我用在外打工的积蓄和家里的部分资金支持,开了一个铝合金钢门窗综合经营部,生意非常红火,收入也很可观。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自己当时的选择没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是上普高还是职校,都要看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兴趣,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中职生成功就业的事例2: 来自烟台机械工程学校的温云飞荣膺本届全市职业学校学生商业计划书大赛冠军,他将带着他的“魔幻奇迹主题馆”的项目,代表烟台参加11月25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创业大赛决赛。 温云飞的项目主要是围绕着魔术运营进行的,而之所以选择这个项目与他丰富的魔术表演经验分不开。温云飞从2009年学习魔术,之后他跟随着老师参加了许多场商业演出,表演经验非常丰富。因为痴迷和热爱,温云飞对于魔术的钻研也日益加深,但是要成为像刘谦一样的魔术大家,温云飞清楚地认识到,必须要有自己的优势。于是他想到了开办一家魔术工作室,这样自己也就从打工者变成了创业者,而离个人的目标也就更接近了。很快,温云飞将想法变成了现实,他的“魔幻奇迹主题馆”诞生了。

2018年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报告

2018年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报告 2018年我市中职毕业生总人数为9340人,就业人数为9247人,就业率为99%,直接就业人数为404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3.25%。现将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总体情况 1、就业去向 据统计,我市2018年中职毕业生中,进入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为13.72%,合法从事个体经营的毕业生比例为10.72%,其他方式就业毕业生比例为18.15%,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比例为57.42%。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比例持续走高。 2、产业分布 从事第一产业毕业生比例为2.38%,从事第二产业毕业生比例为33.64%,从事第三产业毕业生比例为63.99%。主流方向为第三产业。 3、就业地域及地点 从就业地域来看,本地就业毕业生比例为45.32%,外地就业毕业生比例为54.68%,无境外就业毕业生。在城区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为87.05%,在镇区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为11.98%,在乡村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为0.97%。 4、就业渠道 总体说来,学校推荐就业仍占据主流地位,这部分毕业生比例为62.64%,中介介绍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为8.40%,其

他渠道就业毕业生比例为28.96%。 5、升学情况 在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中,参加对口单独招生考试升学比例为27.16%,五年一贯制升学比例为1.05%,三二分段制升学比例为14.85%,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升学比例仅占0.11%,通过普通高考录取升学比例为35.32%,其他升学方式比例为21.50%。 6、就业合同签订情况 据统计,就业未签订合同的毕业生比例为13.81%,签订期为一年及以内的比例为15.07%,期限为1-2年的比例为36.41%,期限为2-3年的比例为19.21%,期限在3年以上的比例为15.50%。 7、起薪情况 平均起薪为2178元, 1001-1500之间的比例为6.71%,1501-2000之间的比例为19.80%,2001-3000之间的比例为35.79%,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37.70%。 8、社会保险情况 未享受社保的毕业生比例为8.00%,享有三险的比例为27.92%,享有五险的比例为27.10%,享有三险一金的比例为18.59%,享有五险一金的比例占18.39%。 9、资格证书情况 取得资格证书的毕业生比例为38.61%,未取得毕业生资格证书的为61.39%。 10、就业满意度情况

1.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分类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分类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分类 1.协议类就业的主要形式 (1)毕业生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协议书,到用人单位就业的; (2)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经劳动(人事)部门签订的劳动(聘用)合同的; (3)毕业生参加国家、地方项目(含入伍预征、基层项目等)就业; 3-1.入伍预征要有生源地县(市、区)级武装部的入伍证明材料; 3-2.基层项目要有用人单位接收证明材料; (4)定向、委培毕业生回原定向、委培单位就业的;要出具定向委培协议。 (5)出国、升学,包括考取研究生、考取第二学士学位,毕业生出国留学、工作; 5-1.出国留学、工作要有出国留学相关的证明材料; 5-2.升学要有录取通知书; 2.非协议类就业的主要形式 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尚未签订协议书,只提供按要求填写的就业证明登记表(用教育厅统一的用表),到用人单位工作的; 3.灵活类就业的主要形式 毕业生签订灵活就业登记表(用教育厅统一的用表),并以灵活方式就业的,其中灵活就业包括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等; (1)自主创业指创立企业(包括参与创立企业)或是新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包括个体经营和合伙经营两种类型。该就业形式要提供营业执照、法人代表证或合伙证明材料。 (2)自由职业指以个体劳动为主的一类职业,如作家、自由撰稿人、翻译工作者、中介服务工作者、某些艺术工作者等; (二)不列入就业统计范围的几种形式 1.尚未就业的毕业生; 2.毕业前顶岗实习、见习的毕业生,即使用人单位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 3.不能提供就业证明材料(三方协议书、劳动合同、就业证明登记表、灵活就业登记表、签约就业的相关证明等)的毕业生; 4.原来已就业,但经核实目前没有就业单位的毕业生; 5.原来已就业,现变更就业单位后,不能提供新的就业证 明材料毕业生; 6.联系不上不能确定是否就业的毕业生; 7.毕业生的就业证明登记表、灵活就业登记表填写不规范、不完整; 8.没有工商登记注册证明的自主创业毕业生;

中职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中职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所谓中职生即指普通中专、技工学校、职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学校的毕业生。近几年来,在人才招聘市场上,许多用人单位都把学历定位在本科、大专以上,把中职生挡在就业大门之外,中职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笔者根据多年从事中职教育工作的经验,现将中职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如下。 一、中职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一)学历偏低,发展后劲不足 造成中职生学历偏低、知识面较窄、发展后劲不足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职生没有经过高中阶段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二是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远比不上大学的办学条件;三是中职生学制短,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较少;四是大部分中职生入学前基础较差;五是中职生所在学校的培养目标主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学习较少。以上因素决定了中职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差。 (二)普遍存在自卑心理 造成中职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部分中职生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较差,且表现不突出;二是中职生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三是受到社会上只有考上高中或大学才是人才的不正确舆论的引导;四是中职生在求职时常常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以上因素致使部分中职生认为升学无门,求职无路,从而给其学习和心理上带来了较多不利因素。 (三)就业期望值过高 部分中职生及其家长不能正确认识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形势,其观点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认为中职生毕业后应由国家统一安排工作,或当国家干部,或到企业当技术管理人员,不愿到生产第一线和基层工作,造成需求中职生的用人单位招工困难的现象。 (四)部分用人单位用人制度不规范 大部分用人单位认为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它们抓住求职者求职心切的心理,在招工用人方面不能较好地遵守国家法规,在用人条件、用工待遇等方面过于苛求,降低了中职生及其家长对用工单位的信任度。 二、中职生就业难的主要对策 (一)学校要为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创造条件 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能否顺利实现就业,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和生存,学校应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当作工作重点之一。一是学校应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举办就业知识讲座等方式,使毕业生了解国家就业形势及就业政策,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二是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有目的地实现教学和管理。三是学校应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及毕业生情况,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建立多个毕业生就业基地。四是学校应通过定期举办就业知识咨询活动、模拟招聘活动,请在工作单位已取得突出成绩的毕业生来校作报告等活动,使毕业生树立自信心,掌握就业技巧。 (二)树立自信心 不少中职生在和大学生的竞争中认为低人一等,普遍存在自卑感,认为大学生比自己的理论知识深厚,各方面素质较高,在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但是,中职生亦应看到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普 遍存在要求工作条件较好,工资待遇较高的劣势;应认识到无论哪一个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都有层次之分,所需人才的知识结构亦有层次之分;要看到自身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实际动手能力上及工作务实程度上的优势,抓住机遇,抛开自卑,大胆地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不要因一两次求职找不到工作就心灰意冷。 (三)要积累就业资本

第一节-中职生就业形势分析

第一节中职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一)、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近几年,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本科生就业不如高职生,高职生就业不如中职生。的确,据统计,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始终在75%左右徘徊,而中等职业学校(含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早已突破95%。中职学校针对企业生产一线培养的有技能“蓝领”成为就业新宠。有些学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与大学生“就业难”截然相反,中职生就业出现了越来越吃香的趋势。教育部公布的200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除新疆外)的就业情况显示:200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数(不含技工学校毕业生)为364.25万人,就业学生数为348.25万人,就业率为95.60%。《2007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质量报告》调查显示,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中职就业率连续三年一直保持在95%左右。 2006年,中职的就业率又达到了95.6%。 统计数据显示,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是:到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为255.04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73.23%;合法从事个体经营的毕业生为36.19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0.40%;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为57.01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6.37%。 各产业就业分布情况是:从事第一产业的毕业生数为25.45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7.31%;从事第二产业的毕业生数为134.15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38.53%;从事第三产业的毕业生数为188.64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54.16%。本地、异地和境外就业情况是:在本省(区、市)就业的毕业生数为219.24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62.95%;到异地就业的毕业生数为127.20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36.53%,西部省份到异地就业,尤其是到东南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比例为70%左右;到境外就业的毕业生数为1.81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0.52%。就业渠道情况是:通过学校推荐就业的毕业生数为274.32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78.77%;通过中介介绍就业的毕业生为33.90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9.74%;其他渠道就业的毕业生数为40.03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1.49%。 各专业类具体就业情况是:加工制造类专业就业情况最好,为97.55%,其次是土木水利工程类、商贸与旅游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专业,就业率分别为96.80%、96.44%、96.26%、96.10%;资源与环境类、能源类、财经类、社会公共事务等专业,就业率均在95%以上,处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平均水平;医药卫生类、文化艺术与体育类专业,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90%;农业类专业就业率最低,为89.75%。 从毕业生数量看,信息技术类专业毕业生数量最多,为88.47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4.29%;其次是加工制造类专业,毕业生数为78.95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1.67%;毕业生数最少的是资源与环境类、能源类专业,毕业生数分别为,4.54万人和5.51万人,分别占毕业生总数的1.25%和1.51%。 调查数据显示,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平均月薪水平为1386.1元,月收入在1000元以内的占57%,月薪在1500至2000元的毕业生约19%。 《2007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质量报告》同时也显示出中职生高就业率中所隐藏的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一是对口就业率不高,只有三成。专业对口(包

中职生就业意向心理分析

中职生就业意向心理分析 就业是每个人认知社会的第一站,也是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经之路。现在的中职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刚从学校里出来,自我意识较强,有的学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自控能力较差,在这样的环境下造就了他们倔强、孤僻的性格和为人处事能力的欠缺。对就业没有深刻的认识,所以在就业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产业结构逐渐向高知识含量,高新技术调整,企业单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连年递增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和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等因素影响,中职毕业生就业面临着许多困难。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目前的中职生对就业是怎样看的呢? (一)、中职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1、大多数毕业生已意识到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在择业时主要从今后发展和工作的稳定程度思考,不再将福利待遇,工作地点等作为主要考虑因素,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有了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准备,也就是先找个单位锻炼一下自己,等能力有所提高了再选择比较好的单位。 2、多数毕业生认识到只有强化专业技能,逐渐提高综合能力,才能在人才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同时已感到知识,学历等方面的不足,并有继续学习的愿望,部分已参加工作的学生通过电大,自考及成人高考等多种形式进行深造。 3、对多种经营体制并存的状况还缺乏客观的认识,大部分同学仍热衷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在选择工作岗位时,偏向于条件优越的企事业单位,不大愿意从事劳动强度大的一线服务工作。这些问题的存在,妨碍了他们求职、就业的成功,甚至对今后的工作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从上述中职毕业生中的就业心理现状来看,既有社会环境因素,同时也存在“就业观念误区”,应引起广大学生的注意。 (二)、中职生就业心理分析 面对就业,中专生的心理也是复杂多变的。在就业过程中,难免出现种种心理矛盾、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一般的观点认为“中专生就业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从众心理、嫉妒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等”,及其他心理如注重实惠、坐享其成的心态、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等等。为了帮助广大毕业生同学更好地认识这些问题,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和心理调适,我们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看中专生就业时一般存在哪些心理问题。 1、眼高手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自身发展方向盲目,快毕业了,却没有特别的技能,似乎什么都会,又似乎什么都不会,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又不甘心做太简单的事。现在

中职生面临的就业问题及对策

中职生面临的就业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对目前中职学生的就业现状和就业去向做了调查,分析了用人单位对中职生的要求,指出了中职学生在就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职生;就业;分析;指导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中职毕业生就业实行“不包分配、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的就业安置制度。具体地说,就是执行者“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就业方针。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作为处于相对劣势的中职毕业生或多或少都产生了一些心理困扰,以致影响了正常的就业。如何正确把握自己,走出心理误区是中职毕业生们就业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中职生如何客观的给自己正确定位,毕业后究竟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特点,促进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呢? 一、中职毕业生的求职择业态度现状 由于受社会上不良就业风气和中职生入学经历等现实的影响,中职生在就业心态方面存在以下不足:(1)自卑心态。有的认为自己没有考上普高,是失败的,上中职学校是迫不得已的选择;有的同学认为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高职生、大学生,因此,潜意识中存在自卑和压抑心理。再加上近几年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不断地提高,而有些单位对中职生的认识又不够明确,这使得中职生在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加剧了他们的自卑情绪。(2)自负心理。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认为自己从学校出来不应在基层干,没有清楚地认识到任何职业都必须从最基层做起,个人才能真的有所发展。(3)盲目从众心理。部分中职毕业生在择业时,“人云亦云”,大多数人选择哪里自己就选择哪里;大多数人往哪里挤,自己就往哪里挤。这些人毫无主见,缺乏开拓精神,没有客观分析自身专业基础、经济状况等各方面因素,忽视自身的个体特异性与自我创造性,盲目跟风,随波逐流,采取不切合实际的从众行为,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4)攀比心理。中职毕业生中有一些人在求职择业中存在攀比心理。即使有些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不上其他同学的就业单位或觉得平时其他同学什么都不如自

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精选报告.docx

2018 年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报告2018 年我市中职毕业生总人数为9340 人,就业人数为9247 人,就业率为99% ,直接就业人数为4040 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3.25% 。现将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总体情况 1、就业去向 据统计,我市 2018 年中职毕业生中,进入国家机关、 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为13.72% ,合法从事个体经营的毕业生比例为10.72% ,其他方式就业毕业生比例为 18.15% ,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比例为57.42% 。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比例持续走高。 2、产业分布 从事第一产业毕业生比例为 2.38% ,从事第二产业毕业 生比例为33.64% ,从事第三产业毕业生比例为63.99% 。主流方向为第三产业。 3、就业地域及地点 从就业地域来看,本地就业毕业生比例为45.32% ,外地

就业毕业生比例为54.68% ,无境外就业毕业生。在城区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为87.05% ,在镇区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为11.98% ,在乡村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为0.97% 。 4、就业渠道 总体说来,学校推荐就业仍占据主流地位,这部分毕业 生比例为62.64% ,中介介绍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为8.40% ,其 1

他渠道就业毕业生比例为28.96% 。 5、升学情况 在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中,参加对口单独招生考试升 学比例为 27.16% ,五年一贯制升学比例为 1.05% ,三二分段制升 学比例为 14.85% ,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升学比例仅占 0.11% ,通过普通高考录取升学比例为35.32% ,其他升学方 式比例为21.50% 。 6、就业合同签订情况 据统计,就业未签订合同的毕业生比例为13.81% ,签订期为一年及以内的比例为15.07% ,期限为1-2年的比例为36.41% ,期限为2-3 年的比例为19.21% ,期限在 3 年以上的 比例为15.50% 。 7、起薪情况 平均起薪为2178 元, 1001-1500之间的比例为 6.71% ,1501-2000 之间的比例为19.80% , 2001-3000之间的比例为35.79% ,3000 元以上的比例为37.70% 。 8、社会保险情况 未享受社保的毕业生比例为8.00% ,享有三险的比例为

中职生面临的就业问题及对策

中职生面临的就业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基于近几年中职校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分析,总结当前中职学校毕业生存在着专业不对口、待遇不高、职业不稳定等突出问题,从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探讨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中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毕业生;就业 近年来,我国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极大地促进了毕业生的就业。但是。。。。。。。。。。。 。。。。。。。。。。。。。。。。。。。。。。。。。。。。。。。。。。。。。。。。。。。。。。。。。。。。。。。。。。。。。。。。 中职毕业生就业对策及建议 改变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的不利局面,提高其就业质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只有多管齐下,坚持不懈,才能有效改善中职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提高其社会地位,并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和长效机制。 1.要努力提高技能型人才的整体社会地位,形成有利于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其中,建立合理的技能人才薪酬标准是转变就业观念,提高技能型人才社会地位,以及改变目前用人价值取向的一个根本举措。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是要动员全社会改变长期形成的对技能型人才的偏见;其次是要靠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制定有关法律法规章程;再次是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以制定正确合理的人力资源政策和薪酬标准。 另外,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的传播功能,大力宣传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贡献,在全社会真正营造一个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环境。从长远看,解决这一问题取决于社会、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只有当这种需求十分紧迫时,劳动力市场的价值取向才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而通过市场规律的调节,使技能型人才的经济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2.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通过进一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两类证书的融通有利于提高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学校毕业证书的地位,有利于改变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目前,由于学历证书由教育部门管理,职业资格证书主要由劳动部门和行业管理,在体制上还存在实现这一融通的障碍。建议引入“大职业教育”观念,对中职、高职和各类社会教育与培训实行统一管理,为两类证书的融通铺平道路。 3.要加快职业教育自身的改革步伐。 包括:(1)进一步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在控制普职分流比例大体相当的前提下,逐步扩大招收部分各省市优质生源和外地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中职校的学生比例。从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国家新的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已逐步得到落实。根据国务院的有关文件精神,出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助学、奖学政策体系方案”。政府要投入更多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分析 同学们: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普遍表明这样一个规律:一个国家的高素质人才越多,就越能促进其经济发展;反过来,经济越发展就越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时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现如今大学生这种特殊“商品”的价值和价格都在发生变化,大学生就业难是不争的事实,毕业即失业也显得极为平常。 但是,是不是因此就要悲观失望,进而对自己就业择业和人生发展失去信心,这显然是不需要回答的。那么,对当前就业形势如何判断,如何去把握,以至于如何去做出选择,值得大家认真思索。在你们即将踏上求职道路之际,我讲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与大家交流看法,希望能对大家未来的就业有所帮助,一是就业形势与就业现状;二是就业主要症结分析;三是解读相关就业政策;四是提几点希望。 一、就业形势与现状分析 1、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压力还在加剧。我国每年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力将达到1500多万人,加上900万失业人员和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因素新产生的失业人员,全国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总人数将超过2400万人。今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左右,初步估算我国至少有超过1000余万劳动力处于隐性失业状态,我们国家的就业压力是很大的。

2、高校毕业生就业仍是就业的难点。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2011年很有可能是经济不断复苏和各方面都将是值得期待的一年。但是,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超过650万人,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预计目前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总计将超过900万人,宏观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高校毕业生总量大,就业结构短期不会有明显改变,这意味着找份合适的工作并不容易。 3、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预测: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是“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000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差距,预计我国在未来几年内在劳动力总量上将出现供大于求,劳动力大量闲置现象。但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9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此项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技术人才缺口不小,农业缺218万,工业缺1220万,服务业缺口325万。(第一产业:我国农业科技人才供给有限,根据国务院颁布《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数据,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2011年人才缺口将达到几百万人。第二产业: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

中职学生就业指导总结

中职学生就业指导总结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对人才的需求条件有所提高,在我国出台以“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竞争上岗”为主体的中职毕业生劳动就业制度的实施,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中职学生进入学校学习,其目的就是要解决一个就业问题,中职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何,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前途。然而,在市场就业的格局下,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实行自主择业,这一方面给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领域,另一方面也使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就业指导工作在职校教学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涉及到毕业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涉及到国家社会政治稳定、涉及到学校教育改革及其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针对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为学生就业打好坚实的专业技术 首先,中职学校长期开设就业指导课。但在我校现实的职业教育工作中,存在着对职业指导的功能重视不够现象。比如:学校仅仅把职业指导当作一门课程,在学生就业前为他们集中开设职业指导讲座,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没有充分的职业思想准备,没有足够的应岗、转岗能力,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很可能出现各种不适应。新生一入学时,学校就要把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使学生能了解有关专业方面的情况,了解用人单位对该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因此,在入学教育阶段中,首先向学生作专业介绍,组织学生到对口单位参观访问,亲身感受各种职业对人才素质的具体要求,经常开展社会调查,在对本专业行业发展趋势及用人需求进行调查的同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历届毕业生情况追踪调查。 其次,要由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专职教师任课。作为一线的就业指导教师应当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能充分运用心理测验技术和心理咨询方法,为求职者确定适合自己心理特点和能力范围的职业。而事实上,就业指导工作常由思想政治课教师兼任。 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的的教育。专业学习是为就业服务,学生只有掌握了过硬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技术技能,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立足于社会。

中职生就业形势分析

企业调查报告 (一)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近几年,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得情况下,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本科生就业不如高职生,高职生就业不如中职生。得确,据统计,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得一次性就业率始终在75%左右徘徊,而中等职业学校(含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得一次性就业率早已突破95%。中职学校针对企业生产一线培养得有技能“蓝领”成为就业新宠。有些学校得毕业生供不应求。与大学生“就业难”截然相反,中职生就业出现了越来越吃香得趋势。 通过走访调查山东鑫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临沂惠尔动物营养有限公司对中职生得需求,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毕业生得就业去向就是:到各种所有制企业单位就业得毕业生为255、04万人,占就业学生数得73、23%;合法从事个体经营得毕业生为36、19万人,占就业学生数得10、40%;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得毕业生为57、01万人,占就业学生数得16、37%。 各产业就业分布情况就是:从事第一产业得毕业生数为25、45万人,占就业学生数得7、31%;从事第二产业得毕业生数为134、15万人,占就业学生数得38、53%;从事第三产业得毕业生数为188、64万人,占就业学生数得54、16%。本地、异地与境外就业情况就是:在本省(区、市)就业得毕业生数为219、24万人,占就业学生数得62、95%;到异地就业得毕业生数为127、20万人,占就业学生数得36、53%,西部省份到异地就业,尤其就是到东南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得比例为70%左右;到境外就业得毕业生数为1、81万人,占就业学生数得0、52%。就业渠道情况就是:通过学校推荐就业得毕业生数为274、32万人,占就业学生数得78、77%;通过中介介绍就业得毕业生为33、90万人,占就业学生数得9、74%;其她渠道就业得毕业生数为40、03万人,占就业学生数得11、49%。 各专业类具体就业情况就是:加工制造类专业就业情况最好,为97、55%,其次就是土木水利工程类、商贸与旅游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专业,就业率分别为96、80%、96、44%、96、26%、96、10%;资源与环境类、能源类、财经类、社会公共事务等专业,就业率均在95%以上,处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得平均水平;医药卫生类、文化艺术与体育类专业,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90%;农业类专业就业率最低,为89、75%。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现状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现状分析 2、近两年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2013年人社部和教育部组织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调研。调研显示,近两年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是在中小企业就业,去中西部就业的毕业生比重逐步提高。 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初次就业率最高,本科初次就业率略低,高职高专初次就业率最低。从专业看,工科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理科和文史哲类毕业生就业率较低。从毕业院校看,重点大学就业率较高,普通本科和独立学院就业率较低。 值得关注的是,已就业者中,部分毕业生流动性较高。 3、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心理 一些高校毕业生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 5、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我国中小企业太少,就业容量不大 从国际上看,一个国家99.5%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劳动者65% —80%在其中就业(包括社区与中介)。但我国中小企业太少。 日本1.25亿人——中小企业 660万个 中国13亿人 ——中小企业 1100万个 数据显示,2010年末,全国工商登记中小企业超过1100万家,个体工商企业超过3400万个。 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为什么就业容易?鼓励人人创业,中小企业多,就业相对容易。 二、专门人才素质未达标,造成岗位难得其人 我国高等院校近年来毕业生大增,但是专门人才的素质不能适应需要。据2000年《洛桑报告》称,在我国“合格工程师可获程度”以 及“合格信息技术人员可获得程度”两项指标,在30多个国家中均属倒数第一位。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高等教育中“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的弊端。 世界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称:尽管中国每年有600多万大学毕业生,真正适合到跨国公司工作的估计在16万人左右。大多数毕业生缺少项目实践,或英语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人才供求信息不畅,造成职位浪费 据统计,目前因为信息不畅,导致20%的人“人不知其位,位不得

浅谈新形势下中职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浅谈新形势下中职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南平农校刘卫东 当前,企业用工荒情况日渐突出,就业市场由买方市场逐渐转变为卖方市场,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也一改过去“走出去、请进来”的校企互动模式,转变为“企业走访学校争先恐后,学校接待企业应接不暇”的一种新的形势。在这种新形势下,追求高就业率已不在是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目标,而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真正做到“让社会满意、让企业满意、让家长满意、让学生满意”已成为目前中职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方向。但是目前要做到“四个满意”与学生的自身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存在许多亟待解决问题,表现如下: 一.综合素质普遍不高,技能掌握得不扎实 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划的中职教育"2+1"办学模式要求,中职生在校学习时间是2年,第3年顶岗实习。为了给学生更过更好的就业机会,许多中职学校在学生就读的第二学年下学期一开学便开始进行就业推荐,这导致许多中职生在没有掌握好专业技能的情况下去寻找工作。加之很多中职校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更新专业设置,而有些专业是在教师资源不充足、教学设备未完善的情形下仓促开设的,学生很难学好一技之长,致使就业竞争力差。 二.部分学生、家长依赖思想严重,以为进了学校就有好工作 有不少家长和学生把进职业学校的目的仅仅理解成混文凭,学不学无所谓,毕业时寄希望于学校帮助解决就业。殊不知,职校专业的开设和课程的设置是根

据市场调研而来的,任一种岗位都有一种目的性的标准要求。要想胜任岗位,就必须认真学习,达到就业的能力要求,否则即使现在工作好找,也难以达到你期望的待遇。“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难以找好工作”这一严峻的现实应该引起所有学生与家长的警醒。 三.在用工荒的新形势下,学生的期望值居高不下 由于当前各地企业出现的用工荒,使学生就业感受不到压力,失去了对自己的正确定位,就业期望值普遍提高,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只是一名中职生,从事的职业及岗位应是第一线,所做的工作必须从最基层做起;其次,同学们对自己的专业技能估计过高,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一定要专业完全对口,不愿当普通员工。畜牧兽医专业不愿从饲养员做起,计算机专业同学,就一定要搞设计、做文员。薪资没有二、三千,没有包吃住,就抱怨。实际上,他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技能毕竟有限,有很多工作岗位是很难立即胜任的。现在的大部分企业表示,学生能力有差距不是问题,重要的是能摆正自己的位置,肯扎扎实实地从基层做起,打好每一步的基础 四.转变角色的心理准备不足,抗压抗挫折的能力欠缺。 学生从小到大已经习惯了轻松的学生生活,养成了依赖心理,自律不严的习惯。(学生——员工宽松的学校环境——制度严格的工作环境)而工作之后,身份转变了,环境改变了,那就必须严格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担负起员工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学生一开始可能很难适应角色的迅速转变。对企业的正常管理,精神压力很大,甚至管理人员的一个不经意的眼神就会让他崩溃。有的学生甚至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08工商 张唯 07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剧,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而 2009年扑面而来的世界金融危机又使这种危及的局面变得更加窘迫。 转眼又到了毕业的时候了,为了真实了解高校大学生就业情况,寻找影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生更真实的了解自己,更明确就业时需要努力的方向促进大学生就业,特此我采用案头调查法与问卷调查法在长春市内的几座高校做了一次关于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 一、基本调查情况 (一)就业环境 据资料统计 2009 年,中国有 611 万名研究生、大学本专科学生毕业。外加去年未找到的毕业生 210 万,可预计 2009 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 810 万,而 08 年这一特 殊的年间我们不仅遭遇到了金融危机的重 25% 创,还经历了刻苦铭心的雪灾、地震等一 系列的重大事件交织发生的一年。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就业面临的 严峻形势。在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下, 2008 年上半年全国有 6.7 万家民营企业倒闭, 而在 2007 年,民营企业吸纳了 44.2%的大学毕业生,外企吸纳了 18.5%,国企吸纳了 25%,其它方面共吸纳了 12.3%。 说明一方面我国就业人数明显增加,另一方面企业萎缩明显,企业校园招聘也相应畏 缩。以往年 10 月 , 各大企业都早早地启动了校园招聘计划 , 各大高校内也因此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由于遭受金融风暴的影响 , 就业市场整体不景气 , 很多大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 , 同时很多作为吸引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合同法、 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响 , 业务订单量明显减少 , 用工需求也明显减少。这给学生就业客观上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外企吸纳毕业生比率其它去向 18.50% 民营企业吸纳毕业生比率国企吸纳毕业生比率 07年毕业生就业单位饼形图 12.30% 44.20%

中职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0457505.html, 中职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 作者:苏道宏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5年第20期 摘要:该文对目前中职学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主要是:顶岗实习简单就业、高就业率 低守业率、学校就业中作用发挥不明显、学生思想和专业准备不充分;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针对性解决对策。中职教育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力的基础教育,随着近些年,本科生扩招政策的实行,大学生就业难开始出现。与此同时,中职学校的生源数量及其综合素质亦相应降低,导致中职学生的就业也开始出现困难。 关键词:中职生就业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b)-0228-01 但凭借着中职教育的优势,可以解决一部分就业困难的大学生和高中毕业生的出路,使其选择热门专业并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以促进其就业,并提升中职学生的就业率。现对中职学生进行就业现状分析及研究如下。 1 中职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1.1 顶岗实习,简单就业 中职学生大多采用2+1的教育模式,所谓就业,大多是简单的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结束,合格的学生被留下。由于用工企业受国家政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用工状况波动也较大,并且部分中职学生综合素质不高,中职生的实习优势丧失了很多,使其被实习单位抛弃便自然而然了。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安全得不到保障。 1.2 高就业率,低守业率 目前用人单位对中职生存在哄抢的虚假繁荣,深究其根源,大多由于短时间的用工荒所形成的暂时性用工,边缘性用工和廉价劳动力,很多学校以此种就业,作为学生就业率统计分析数据,实际上是造成一种假象,学生大多数没有从事所学专业,只是一些简单辅助工作,根本无法达到就业的要求。 1.3 弱势就业群体 用人单位对学历有所要求时,作为中职学生,大多数从事非管理层的基层第一线工作,承担者较重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要实现边工作边学习来提升自己,对中职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有些企业以低起点为由开出较低工资,也不签订劳动合同或者聘用合同,随意安排学生进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一、前言 就业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也是每个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 要课题。就业选择过程中既有挑战也有新的机遇。大学生要从实际出发,敢于向社会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保持健康的心理,以积极的态度使自己逐渐适应社会。大学生就业指导是教育者根据学生个人特征和社会需要,帮助学生计划职业发展,培养职业能力,选择适宜性职业,以促进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实施的有 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活动。大学生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和成才、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前高校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 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性失衡,大学生就业逐步呈现出“眼高手低” 的就业心态与“驱东避西”的就业取向,由此相互交织而引发的失业现象以及相关社会问题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改善不仅与我国经济增长水平的提高、经济体制改革的完善、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等紧密联系,同时也取决于大学毕业生个人就业观念的转变。(潘国慧) 二、调查时间 2009年9月20日 三、调查方式 抽样调查(男50份,女50份) 四、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就业情况,我们小组成员做了此次调查。这也为我们不久后走上社会,面临就业问题做参考。 五、调查内容 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 经济快速发展阶段(?~08)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市场上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会计学专业人才供需两旺,毕业生就业面广,前景较好。待遇丰厚,初级人员工资一般在1200元左右,大学毕业生基本在1000左右。 经济危机阶段(08年——20年) 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使企业销售困难,资金周转不畅,大量企业停工 停产,因此进一步增加失业人数,降低职工的收入预期。从而导致企业的大幅度萎缩,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也急骤下降。每年,从11月开始就进入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时期。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变得 扑朔迷离。第三季度企业用人需求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财经类、尤其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09年会计专业就 业率较去年相比幅度下降较大,可见会计就业的紧迫!会计人员工资更是下降至湖底,基本在800元左右,而且竞争大。 经济复苏阶段(20年——??) 之前受金融危机冲击的经济已渐渐复苏,此时经济会有所增长,各个企业 慢慢步入轨道,新的企业会不断涌现,此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会直线上升,就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