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和条件教学实录

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和条件教学实录

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和条件教学实录
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和条件教学实录

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和条件教学实录

荣成市蜊江中学吴晓燕

师:上课,同学们好!听说我们初一(3)班同学上课回答问题最积极,最大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就让在座的领导和老师见证一下大家的风采,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很好,有了信心就成功了一半。首先,老师考大家一个问题: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包括哪几类,分别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生:包括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分别扮演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角色。师:你的知识掌握得真扎实。你能接着谈一下植物为什么被称为生产者吗?生:因为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师:很好,谁能再说一下什么是光合作用?

生:光合作用就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太阳的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换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师:板书——光合作用表达式。从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中,你能找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和条件分别是什么吗?

生: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有机物和氧气;场所:叶绿体;条件:光。师:回答很完整,这些结论都是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出来的。这节课,我们同学也来当一次科学家,重温这些结论的探究过程,好不好?

生:好。

师:(板书)本节课我们复习的内容是: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和条件。

师:哪位科学家谈一下,你想从这些结论中选择哪一个进行探究?

生:我想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生:我想探究光是光合作用必需的条件吗?

生:我想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吗?

生:我想探究光合作用必需在叶绿体内进行吗?

生:我想探究水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生:我想探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师:这些同学具备了科学家的探究精神,善于提出问题。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下面我们首先进行合作探究:1、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2、光是光合作用必需的条件吗?请同学们对照屏幕上的要求来自主学习。注意:看好要求再学习很重要。

生:阅读要求,自主学习。

师:时间到。自主学习中同学们一定有不少的疑问,下面通过小组的力量来帮你解决一下。还是先看好要求再讨论。

生:小组讨论。

师:时间到。下面检验一下各小组的合作效果。哪个小组回答第一、第二和第三题。好,二组。

生:我们小组认为,第一题,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可以用碘液来鉴定。第二题,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第三题,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上下两面遮光的目的是形成见光与不见光的对照。其他小组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没有。

师:第四题和第五题哪个小组来回答?

生:第四题,脱叶绿素的目的是使实验的现象观察地更清楚,脱掉叶绿素的方法是把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其他小组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没有。

师:那你能说一下为什么脱叶绿素时要把叶片放在酒精中吗?

生:因为叶绿素容易溶解于酒精中。

师:那为什么要隔水加热呢?

生:因为酒精易挥发,使烧杯炸裂。

师: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酒精沸点低,易挥发,外溢引起火灾。

师:看来大家对酒精的特点比较了解,但对隔水加热的原因理解不透彻。酒精有两大特点,一是易挥发,直接加热,酒精挥发,容易造成浪费;二是沸点低,直接加热容易外溢,发生危险。大家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生:第五题,实验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④暗处理①遮光⑥光照几小时③脱叶绿素②漂洗,滴碘液⑤观察现象

师:很好。哪位同学能挑战自我,不看顺序自己来陈述一下实验步骤?

生:陈述步骤。略。

师:很好,掌握很扎实。六、七题哪个小组来交流?

生:我们小组认为,第六题实验现象是:见光部分滴加碘液变蓝,不见光的部分滴加碘液不变蓝。第七题实验结论:见光部分滴加碘液变蓝,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见光部分滴加碘液变蓝,不见光部分滴加碘液不变蓝,对照说明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其他小组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没有。

师:很好,看来大家对这个实验理解的不错,小组合作也很有效。现在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要检验绿色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你的鉴定方法是什么?生:可以通过滴加碘液看叶片是否变蓝,检验是否生成淀粉来证明绿色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

师:大家觉得有没有道理。

生:有。

师:很好,这是检验绿色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的一种鉴定方法,大家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沉默。

师:看来这个问题对大家有一定的难度。那么请看光合作用的表达式,要看绿色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你还可以通过看是否有什么的生成而来鉴定?

生:是否有氧气的生成。

师:对,所以,检验绿色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鉴定方法有哪两种,谁总结一下?

生:一、看是否有有机物淀粉生成,二、看是否有氧气生成。

师:希望这两种鉴定方法在接下来的探究中能对你有所帮助。接下来要进行的是这三个问题的探究:1、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2、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场所吗?3、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吗?首先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第一个探究,需要设置对照吗?

生:需要。

师:变量是什么?

生:二氧化碳。

师:老师给大家一点提示:二氧化碳气体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第二个探究,需要设置对照吗?

生:需要。

师:变量是什么?

生:叶绿体。

师:看来大家非常会确定变量。老师也给一点提示:叶绿体存在于植物体的绿色部分。第三个探究要鉴定氧气,提示:氧气有助燃的特性,可以使快要熄灭的卫生香剧烈燃烧起来。根据老师的提示,下面我们进行分组探究。1-4组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5-8组探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场所吗?9-12组探究: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吗?还是先请看好要求再开始。

生:阅读要求,分组探究。

师:时间到。又到了分享合作成果的时候了。希望展示的同学:声音响亮,语言清晰,面向全体同学,并适时提问。倾听的同学:善于抓住关键词捕捉他人信息,有不同意见,适时补充。好,哪个小组捷足先登?

生:(两名代表到讲台展示。一名同学发言,另一名同学调节投影仪。)我们小组探究的问题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我们的假设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我们将两盆相同的植物放在大小相同的密闭玻璃罩内,一个玻璃罩内放氢氧化钠溶液,另一个玻璃罩内放清水,然后向两盆植物的叶片上滴加碘液,看谁的叶片变蓝?

师:你们组其他同学有补充的吗?

生:没有。

师:那其他小组有补充的吗?

生:我们小组和他们组的假设一样。实验装置也一样,但是我们先把两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再分别从两棵植物上摘几个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脱去叶绿素,再漂洗叶片滴加碘液,冲掉碘液,观察现象。大家有补充的吗?

生:没有。

师:这个小组的表述很清晰,那你能为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一个玻璃罩内放氢氧化钠溶液,一个玻璃罩内放清水?

生:是为了让二氧化碳成为变量。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溶液,所以放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罩内就形成了无二氧化碳的环境,放清水的玻璃罩内就形成了有二氧化碳的环境。

师:请继续交流你们小组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生:我们小组预期的实验现象是:放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罩内的植物,叶片滴加碘液不变蓝,放清水的玻璃罩内的植物,叶片滴加碘液变蓝。我们根据预期的现象作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师:说的非常好。看得出你们小组合作很成功。下面请进行探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场所吗”的小组到讲台展示你们的探究方案。

生:我们小组探究的问题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场所吗?我们的假设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场所。我们选择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再从植物上摘几个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脱去叶绿素,再漂洗叶片滴加碘液,冲掉碘液,观察现象。大家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没有。

师:我想问一下,你们组为什么选择银边天竺葵来做实验?

生:因为银边天竺葵边缘是银白色,没有叶绿体,中间是绿色,有叶绿体,所以在一个叶片上可以形成有叶绿体和没有叶绿体的对照。

师:说的很好,看来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也很关键。其他小组选择的材料有没有不同的?

生:没有。

师:想想生活中有没有哪种植物也可以在一个叶片上形成有叶绿体和无叶绿体的对照?比如吊兰和带条形斑纹的植物是不是也可以?所以,平时要留心观察生活。请继续交流你们小组预期的实验现象及结论。

生:我们小组预期的实验现象是:叶片边缘银白色部分滴加碘液不变蓝,叶片中间绿色部分滴加碘液变蓝。根据预期现象我们的结论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师:这个小组展示的同学声音响亮,表达也很清晰,可是如果能面向同学就更好了。下面请进行探究“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吗”的小组到讲台展示你们的探究方案。

生:我们小组探究的问题是: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吗?我们的假设是:氧气是

光合作用的产物。我们将金鱼藻放在倒置的漏斗下面,然后将一支试管盛满水倒扣在漏斗上,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等气泡充满试管的一半左右时,取出试管,把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去,观察卫生香的燃烧情况。我们小组预期的实验现象是:快要熄灭的卫生香剧烈燃烧起来,根据预期现象我们的结论是:金鱼藻在阳光下释放出来的气体是氧气,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师:能告诉大家,你们实验用的植物为什么不用陆生植物而用水生植物吗?生:我们参照课本的实验,不清楚原因。

师:哪个小组能帮他们分析一下?

生:我们小组认为水生植物释放的氧气比陆生植物便于收集。

师:说得很有道理。看到同学们分析问题越来越透彻,展示交流越来越精彩,老师真为大家高兴。(总结并板书)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相信大家对探究实验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任何探究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有了问题再根据你的经验或已有的知识大胆作出假设,然后制定计划,在制定计划的时候,通常采用的实验方法是什么?对,对照实验。而设计对照实验时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对,确定变量的唯一。确定好变量后,1、要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干扰;2、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还知道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也很重要,它有助于你实验的简便和易于取得成功;3、要明确你实验的观察指标,做到有的放矢。计划制定好了,然后根据制定的计划去实施计划,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和其他同学进行表达和交流。同学们的探究能力有没有真正得到提高,下面大家独立来完成一个探究:水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生:设计探究方案。

师:各小组长收起来,交给课代表。

师:本节课大多数同学表现优秀,尤其是3组和6组同学更为突出,希望暂时落后的同学不要气馁,在今后的学习中还有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老师期待着你的进步。好,下课。

教学反思

自2008年3月,威海市“构建生命化课堂”课题开题到现在,我一直追随着生命化课题的脚步,从最初的新授课到如今的复习课,我大胆实践生物学科的生命化课堂改革,与生命化课题研究同成长。今年我又参加了威海市生物优质课评选,执教了一节实验探究的复习课《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和条件》,

下面浅谈一下我的感受和体会:

一、教师以情激情

生命化课堂倡导营造一个愉悦、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做到愿学、善学、乐学。由于面对的是新面孔,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我主动去亲近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和自然,我让自己面带微笑,让自己做一个“精神”的教师,一节课效果的好坏还取决于“精神动力”。一个精神的老师,一批精神的学生,就有一节精彩的课堂。眼神,表情,身影,话语,包括语气都努力充满“精神”,师生关系融洽,与学生的精神、思维碰撞,学生能够大胆表现与积极参与,从而挖掘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

二、导学提纲问题设计到位,运用较好

导学提纲中问题的设计我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降低难度和给予提示,从而加强了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绿色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的鉴定标准是什么,学生不太清楚,所以,我设置前置性问题:鉴定绿色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你的鉴定方法是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后再小组讨论探究的方案。再如: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吗?这两个探究变量的控制对学生也有一定难度,我在导学提纲中直接给予提示:二氧化碳气体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体的绿色部分。

三、合作形式多样,增大复习课容量

本节课复习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和条件,探究问题有六个,为保证复习课的课堂容量,根据合作内容的性质,我把合作形式分为:统一式和分散式。

(1)统一式

探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光是光合作用必需的条件吗?这两个探究是以复习课本的探究方案为目的,旨在让学生掌握实验步骤及每个实验步骤操作的理由,所以采取统一式的内容分配形式,也就是所有小组均合作探究这两个主题。

(2)分散式

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场所

吗?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吗?如果每个小组同时来探究这三个问题,时间上不允许,为了既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又能保证复习课的课堂容量,因此这三个探究采取分散式,分组探究:1-4组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5-8组探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场所吗?9-12组探究: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吗?就可以不同小组合作设计不同因素的探究方案,达到合作的深入与取得实效。

四、注重引导启发,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交流的过程,不看作是一个简单的对答案的过程,而是有不少生成和创新,对学生思考出现分歧,是个很好的意外,善于抓住这些意外,引导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形成思辨性的课堂,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与发展。

但是也有很多的不足,如:重视了课堂评价,评价的语言也更趋向于激励,但对课堂评价不够全面,评价的语言单调和平乏,缺少形成学生思维上的碰撞和认识上的飞跃;小组合作实效性差。只有极少数小组能做到人人参与讨论,大多数小组只有组长和副组长积极性高,基础差的同学只是被动地听其他同学交流,没有积极参与到这种合作中,个人责任界定不清,有推诿现象;导学提纲问题设计应更具有启发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叶澜教授对一堂好课的定义: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态课、有待完善的课。我知道我的课堂离生命化课堂的要求还很远,我的课堂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我会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完整)《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教案

(完整)《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教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教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教案的全部内容。

第3单元第6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第二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重点) 2、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难点) 3、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有物场所. 4、举例说出光合作用需要光。 技能性目标: 1、练习徒手切片。 2、观察叶片的结构,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重点) 情感性目标: 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 难点: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三、教学准备: 1、准备新鲜的叶片——天门冬、菠菜叶。 2、根据课本准备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的材料用具。 3、叶片的结构模型. 4、FLASH: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 5、视频文件:(1)叶的生长;(2)植物的光合作用

五、板书设计: 第3单元第6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第二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一、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1、叶片的结构 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观察实验: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六、课堂作业: 一、填空题 1.绿色植物的叶片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三 部分,叶的表皮细胞外壁上有一层_________________,它可以保护叶片_________________,并防止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由成对的 _________________细胞构成的。 二、选择题 1.叶肉栅栏层的特点是 ( ) A.细胞圆柱形,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多 B.细胞圆柱形,排列整齐,含叶绿体多 C.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少 D.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整齐,含叶绿体少 2.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的重要区别是 ( ) A.细胞形状不一样 B.保卫细胞中有叶绿体 C.保卫细胞中无叶绿体 D.两者都无叶绿体 三、简答题 大多数植物叶片为绿色,为什么叶片上表面的绿色一般比叶片下表面的绿色深一些?

2018年高考生物重难点突破强化练第23练准确解答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实验探究题

准确解答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实验探究题 1.(2017·衡水中学一调)在开展生物学实践活动时,对照实验设计应遵循单因子变量的原则。为了研究光对大豆生长的影响,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两只花盆里分别种相同数量的大豆苗,并进行如下处理。在这一实验设计中,有一处不正确,需要改正的为( ) 花盆光温度水 甲光亮处20 ℃充足 乙黑暗处20 ℃少量 A. C.甲花盆的温度高于20 ℃D.乙花盆浇充足的水 2.(2017·吉林月考)现有一植物的种子,已经知道它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的影响,但不了解其萌发与光是否有关,为探究光的有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你认为下列最适宜做实验对照组的是( ) ①向垫有滤纸的培养皿中倒入适量的水,将一定量的种子放入培养皿中。 ②将培养皿置于光照条件下、25 ℃、空气状况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 A.另一组置于有光条件下,其他处理相同 B.另一组置于25 ℃条件下,其他处理相同 C.另一组置于缺氧条件下,其他处理相同 D.另一组置于黑暗、25 ℃条件下,其他处理相同 3.(2017·海南国兴中学月考)下列关于下图所示的模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不产生气泡,乙产生气泡 B.甲产生气泡,乙不产生气泡 C.甲和乙都产生气泡,气泡成分不同 D.甲和乙都产生气泡,气泡成分相同 4.(2017·漳州芗城中学月考)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在黑暗处数小时“饥饿”处理后,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另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对上述实验的分析和结论合理的是( ) A.本实验没有对照实验 B.本实验证明叶绿体利用光照将二氧化碳转变成了淀粉 C.实验初始时遮光与曝光区域仍有淀粉存在

生物人教版必修1习题:5.4.2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 word版含解析

第22课时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 [目标导读] 1.阅读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掌握相关实验设计。2.结合图5-15,掌握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以及二者的关系。 [重难点击]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以及二者的关系。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人们对光合作用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请阅读教材,完成下面内容,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 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1)实验过程 ①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密闭——蜡烛不易熄灭。 ②小鼠与绿色植物,密闭——小鼠不易窒息。 (2)实验结论: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小白鼠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3)不足之处:①没有考虑到光照的影响。②实验缺少空白对照,说服力不强。 2.英格豪斯的实验 (1)实验过程:500多次植物更新空气的实验。 (2)实验结论: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植物的绿叶部分才能更新空气。 (3)不足之处:没有阐明植物吸收和释放的气体的本质,后来人们才明确植物在光下放出的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3.梅耶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推理,植物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4.萨克斯的实验 (1)实验过程 (2)实验结论: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3)实验讨论 ①把绿叶先在暗处放置24小时的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防止干扰实验结果。 ②该实验如何形成对照的? 答案树叶一半遮光,一半曝光,形成了对照。

③本实验除上述结论外,还证明了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5.鲁宾和卡门的实验 (1)实验过程 组别 提供的H 2O 提供的CO 2 产生的O 2 第1组 H 218O CO 2 18O 2 第2组 H 2O C 18O 2 O 2 (2)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3)该实验能否同时用8O 标记H 2O 和CO 2,然后检测产生氧气中的放射性? 答案 不行。无法确定放射性是来自H 182O ,还是C 18O 2。 6.卡尔文的实验 (1)实验过程:用14C 标记CO 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其放射性。 (2)实验结论:探明了CO 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即卡尔文循环。 7.根据上述探究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 (1)场所:叶绿体。 (2)能量来源:光能。 (3)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 (4)产物:有机物和氧气。 (5)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6)反应式:CO 2+H 2O ――→光能 叶绿体(CH 2O)+O 2。 归纳提炼 产物是葡萄糖的光合作用反应式(标明了各元素的去向) 活学活用 1.如图是利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示意图,图中A 物质和B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 ) A.1∶2 B.2∶1 C.8∶9 D.9∶8 问题导析 (1)图中A 、B 物质都是氧气。 (2)A 、B 中的元素均来自于反应物中的水。 (3)分别写出A 、B 的化学式:A.O 2;B.18O 2。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2_、36。 答案 C 解析 图中A 、B 物质是氧气,均来自于反应物中的水。A 、B 分别为 O 2、18O 2,二者的相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实验方案设计)终稿20091022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第一课时) 上海市延安中学王石 一、设计思路: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为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生命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第一册)的学生实验4.4,按上海课标的“知识与技能”分类标准,该实验属“实验C级”,是整套教材中唯一一个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方案的学生实验,因此该教学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培养的良好素材,但教材并未系统地介绍实验设计中应该遵循哪些原则。此前学生参与了“探究酶的催化特性”的实验过程,并了解了历史上科学家们对光合作用的一些研究思路,虽然没有系统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但对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已有一些感性认识,所以我在课前让每位同学先凭自己的理解设计一份实验方案,在教学中以学生“原生态”的设计方案为案例,以学生在课堂上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时生成的问题为教学素材,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适时归纳出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在师生对典型案例进行共同分析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逐步确立修正自己实验方案的基本思路。 在学生对实验设计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时,如何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派生出的教学资源(问题)是本节课面对的最大挑战。课前,我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进行粗略批阅,借此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基础,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教学中加以解决。然后从学生的实验方案中收集典型案例(根据需要,从方案中截取具有典型问题的相应板块),并按实验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不同事项进行归类,最后根据所选择的探究因素(光照强度、温度等)类型,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课中,以学生设计的实验为案例,按照“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思路→设计实验方法(步骤)→设计结果记录、处理方式”的顺序依次进行分析和探讨,学生在这条粗线条的引导下,通过参与解决课堂中衍生出的问题,发现自己设计的方案中的缺陷,并逐步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在同学们逐渐完善自己方案的过程中,师生一起对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归纳;课后,同学对自己的方案进行修改,为第2课时实施自己的实验方案作好准备。 在“确定实验思路”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将变量类型、处理思路、方法或原则等教学内容按下图所示的框架逐级展示,以期突破教学难点。

【实验设计】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黑藻光合作用强度的影

【实验设计】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黑藻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根据所给的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 实验目的:使用气中氧传感器来测量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的量,来探究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环境因素对黑藻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实验原理:光合作用有强弱,我们用定量的探究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叶片放出O2的量,表示光合强度。随着环境因素的改变植物的光合强度也会发生变化。在一定范围内适当的提高光照强度,光合速率增加,一定范围内适当的提高CO2浓度,光合速率增加,在一定范围内适当提高温度,光合速率增加。 实验材料和用具:黑藻、装有Windows2000以上操作系统的计算机,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室软件,数据采集器,气中氧传感器,60W白炽灯光源(可调亮度台灯),集气瓶,橡胶塞、蒸馏水等。 实验设计 一、实验探究:。 二、实验变量:。(若本 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则该实验因变量的观察指标是。利用本实验提供的装置,控制不同光照强度的方法是或。) 三、预期结果及结论: 如果那么 如果那么 如果那么 为了使测得的数值更准确,必须进行校正。校正装置的容器应。 四、教学策略 由于课堂时间限制,为了让学生能充分思考与讨论探究课题,我将整个探究过程的“作出假设”和“设计实验”环节放在课前,以课前思考题的形式实施。再由全班同学交流实验方案,然后顺利完成探究过程的“进行实验”、“分析处理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表达和交流”及“进一步探究”等环节。

五、实验步骤:(以光照强度为例) 1、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图所示连接好系统及实验装置,打开“教材通用软件”; 2、实验前应对气中氧传感器进行校正,并给其约5分钟的稳定时间来适应环境,这样其测量会更加准确; 3、实验时,剪取新鲜水生绿色植物(金鱼藻、黑藻、狐尾藻、眼子藻等)的幼嫩枝条约8-10条左右放入集气瓶,枝条剪口端向上,盛适量的水,为了保证水中有充足的二氧化碳,在水中加微量的碳酸氢钠(1升水中加0.5-1克左右),或通过皮管向水里吹气几分钟,同时将水温调节到光合作用最佳温度20℃-25℃; 4、将气中氧传感器的探头通过橡胶塞与集气瓶连接完毕,调节探头的高度,使气中氧传感器探头高于水面1—2厘米;注意不要使电极接触到液面; 5、,在软件分析界面里设定好采集时间与采集间隔,将其在日光下进行光照,同时打开台灯,对黑藻进行较强光照,点击开始,进行数据采集,采集结束后,将采集到的点绘制曲线; 6、再给另一集气瓶盖上密封塞,将氧电极插入广口瓶中,注意不要使电极接触到液面。将其在日光下进行光照,。再进行一次采集(采集方式与上一次实验一致),并将此次采集的数据与上一次的采集数据在同一图表内绘制曲线。 尝试了以下组织形式:学习讨论,明确原理→制定方案,开展探究→汇报分析,发现问题→修订方案,继续探究→交流评价,拓展探究。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教案

第3单元第6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第二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2、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3、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有物场所。 4、举例说出光合作用需要光。 技能性目标: 1、练习徒手切片。 2、观察叶片的结构,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情感性目标: 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 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三、教学难点: 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四、教学准备: 视频文件: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 多媒体课件

五、板书设计: 第3单元第6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第二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一、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1、叶片的结构 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观察实验: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六、课堂作业: 一、填空题 1.绿色植物的叶片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叶的表皮细胞外壁上有一层_________________,它可以保护叶片_________________,并防止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由成对的 _________________细胞构成的。 二、选择题 1.叶肉栅栏层的特点是()

A.细胞圆柱形,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多 B.细胞圆柱形,排列整齐,含叶绿体多 C.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少 D.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整齐,含叶绿体少 2.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的重要区别是()A.细胞形状不一样 B.保卫细胞中有叶绿体 C.保卫细胞中无叶绿体 D.两者都无叶绿体 三、识图题 根据叶片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各结构的名称。 2.叶片的叶肉部分是指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中有许多小颗粒,叫做_________________,其中含叶绿体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叶脉除具有疏导_________________功能,还起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4.表皮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 大多数植物叶片为绿色,为什么叶片上表面的绿色一般比叶片下表面的绿色深一些?

第二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教案(苏教版版初一上) (3)

第二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教案(苏教版版 初一上)(3) 教学目标: 1、识不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讲出各部分结构的要紧功能。 2、练习徒手切片。 3、讲明叶是光合作用的器官。 4、讲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5、举例讲出兴合作用需要光。 教学重点: 识不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讲出各部分结构的要紧功能。 教学难点: 〔1〕识不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讲出各部分结构的要紧功能。 〔2〕讲明叶是光合作用的器官。 课前预备: 〔1〕学生预备:预备新奇的叶片。 〔2〕教师预备:预备实验〝观看叶片的结构〞的材料用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初步了解要进行光合作用离不开和时绿体,这节我们具体探究一下在植物的六大器官中哪个上进行光合作用的要紧器官,它具有哪些结构及结构相适应的功能,以此激发学生探究爱好。 二、探究过程 (一)叶是光合作用的要紧器官 学生2人一组。

(1)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垂危观看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再观看叶片的永久横切面玻片标本,归纳叶片的差不多结构及功能。 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切割方向、方法等,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如何切割, 应注意什么? 学生:把制好的临时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看,然后再把永久切片放在 显微镜下,进一步了解叶片的结构。 展现学生画的叶片结构图,鼓舞学生讲出各部分的名称及结构特点。 学生:各组讨论,归纳叶片的差不多结构和功能。 教师引导:〔1〕叶片的背面与正面的绿色一样深吗?什么缘故? (2)如何样区分上表皮和下表皮? (3)讲明气孔的开关受什么的操纵? 小结:在明白了叶片的结构及功能后,让学生分组讨论:〔1〕讲明叶是光 合作用的要紧器官。〔2〕叶片的结构适于同意阳光照耀的特点。 (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1〕明白叶呈绿色的缘故。 〔2〕明确光合作用的场所。 〔3〕会应用〝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这一道理。 教师:提出咨询题,鼓舞学生回答。 咨询题:〔1〕叶片呈绿色的缘故是什么?〔2〕光合作用的场所是什么?〔3〕在生产中你明白如何样利用〝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这一原理。 三、课堂小结 叶片------叶绿体-------叶绿素------光能------光合作用------有机物 这讲明:叶是光合作用的要紧器官,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作业:

微专题-光合作用实验探究

专题:与光合作用科学史有关的习题开发 一、希尔实验:探究光反应中O2的来源 (1)希尔实验:1937年,英国科学家希尔将离体的叶绿体,加入具有氢受体(后来发现的NADP+)的水溶液中,在无CO2的条件下给予光照,发现叶绿体中有O2放出。 (2)希尔反应:氧化剂2,6-二氯酚靛酚是一种蓝色染料,接受电子和H+后被还原成无色,可以直接观察颜色的变化,也可用分光光度计对还原量进行精确测定。 例题1:(2019年6月·浙江学考)希尔反应是测定叶绿体活力的常用方法。希尔反应基本原理:光照下,叶绿体释放O2,同时氧化型DCIP(2,6-二氯酚靛酚)被还原,颜色由蓝色变成无色。DCIP颜色变化引起的吸光率变化可反映叶绿体活力。研究小组利用菠菜叶进行了叶绿体活力的测定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叶绿体悬液:选取10g新鲜的菠莱叶加入研钵,研磨前加入适量的0.35mol/L NaCl 溶液和pH7.8的酸碱缓冲液等;研磨成匀浆后,用纱布过滤,取滤液进行,分离得到叶绿体;将叶绿体置于溶液中,以保证叶绿体的正常形态,获得叶绿体悬液。( 注:“-”表示不处理或不加入。 ①希尔反应模拟了光合作用中阶段的部分变化,该阶在叶绿体的中进行。氧化型DCIP在希尔反应中的作用,相当于在该阶段中的作用。 ②煮沸处理后,需向2号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以保证各试管中液体的量相等。 ③3号试管的作用是。 变式训练1:(2018年?北京卷)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在适宜条件下,向类囊体悬液中加入氧化还原指示剂DCIP,照光后DCIP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该反应过程中() A. 需要ATP提供能量 B. DCIP被氧化 C. 不需要光合色素参与 D. 会产生氧气 变式训练2:希尔从细胞中分离出叶绿体,并发现在没有CO2时,给予叶绿体光照,就能放出O2,同时使电子受体还原。希尔反应是:H2O+氧化态电子受体→还原态电子受体+1/2O2。在希尔反应的基础上,阿尔农又发现在光下的叶绿体,不供给CO2时,既积累NADPH也积累ATP;进一步实验,撤去光照,供给CO2,发现NADPH和ATP被消耗,并产生有机物。下面关于希尔反应和阿尔农发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于水而不是CO2 B.NADPH和ATP的形成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 C.希尔反应与CO2合成有机物的过程是两个过程 D.光合作用的需光过程为CO2合成有机物提供A TP和NADPH

光合作用探究公开课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教学设计萧县中学宏新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一节的教学设计 萧县中学宏新 设计说明: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生记住这段历史和结论,而是要将探究性学习和教学方法整合其中,充分应用二手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重走科学家之路,体验科学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认识的过程和探索的精神。本案例中,用二手资料探究光合作用发现的科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过程,既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又可以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并培养了他们学习的能力。 一、设计思想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学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科学发现史的探究性学习是实现此课程基本理念的极为有效的载体,生物学史能够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意发展三方面教育融合起来,很好地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的经典实验,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探索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好素材。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只是照本宣科介绍几个科学家的实验,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不能调动,要通过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再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本课教学的设计思路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经典实验为探究的载体,以真实的问题情境作为探究的背景,以真正理解探究过程和实验设计策略并学以致用为中心目标,采用以问题(任务)驱动学习,引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从“课外”到“课堂”再到“课外”的开放式思想。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第高中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第二部分容“光 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第一课时: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本册教材第五章介绍了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四节是对细胞的能量来源进行探讨,光合作用在绿色植物的新代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必修一的重点容之一。 关于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本节课的容是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生物光合作用的学习的基础上,主要介绍普利斯特利、、英格豪斯、梅耶、萨克斯、鲁宾和卡门、卡尔文等科学家关于光合作用的研究。课文还结合卡尔文等科学家的实验,介绍了同位素标记法这一生物科学领域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并通过这些经典实验归纳得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 这些容能利用科学史的“故事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从科学家三百多年的研究历程体会到科学发现的艰难;重温先人勇于探索的过程,懂得实验是探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实事的科学态度、不断探求新知识的创新精神;可以从光合作用经典实验中学习到科学家设计实验的智慧,培养实验设计能力;还能感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实验设计的巧妙,新技术、新理论的发现和综合应用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从中也可以深切体会到技术的发现和应用,特别是物理、化学技术的使用对生物学起到的推动作用,再一次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理念;在科学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知识和实验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知识和实验,是生物学的重要内容。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同时本节中又有重要的科学方法教育内容,如学习设计探究实验,控制单一实验变量,利用对照实验结果得出科学实验结论。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光合作用的产物 一、设计思路: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知识和实验,是生物学的重要内容。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同时本节中又有重要的科学方法教育内容,如学习设计探究实验,控制单一实验变量,利用对照实验结果得出科学实验结论。利用学生的乐于动手实验的特点,引导组织学生,积极进行讨论交流设计探究实验,本节课利用探究实验的几个步骤作为主线,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实验,从中获得探究实验设计的经验,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归纳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和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的结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知道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能力方面:会利用探究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够灵活运用对照实验的方法。 3、情感方面: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树立利用实验的方法探求知识。 三、教学重点:

1、设计探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的实验; 2、设计“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的探究方案。 四、教学难点: 1、设计探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的探究方案。 2、探究实验的实验操作过程。 五、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讲解法。 六、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经过暗处理和光照以后的叶子、酒精灯、大小烧杯、三角架及石棉网、培养皿、碘液 七、课件设计思路: 利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为主线贯穿始终。 八、教学过程: (一)运用生活事例,引出学习课题 很高兴和同学们共同探讨生物的奥秘。大家请看大屏幕:屏幕上所展示的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教案

第二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教学目标: 1.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明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2.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3.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4.举例说出光合作用需要光 教学重点: 1.观察叶片的结构 2.识别叶片的各部分结构 3.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教学难点: 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掌握叶片结构的知识是理解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的认识基础。在宏观世界里,一片绿叶给学生的整体印象比较深刻,而要识别显 微镜下叶片的结构,分辨不同的叶片细胞,懂得叶片细胞有的含叶绿体,有的不 含叶绿体,理解叶片的不同细胞有不同细胞有不同的功能,对于初中学生有一 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 教学教具:显微镜、刀片、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绿色植物、叶片的横切面玻片标本、水、叶绿体标本 教学过程: 一、引入我们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 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植物光合 作用的发现,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那么,光合作用的场所在什地方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二、新授 T:光合作用需要光,那我们来想一想,在植物中哪一部分能吸收大量的光呢? S:叶子在植物体中能吸收大量的光。 T:那光合作用应在什么地方进行的呢? S:在植物的叶子里进行的。 T:哪我们就知道叶子中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叶是光合作 用的主要器官。(一)、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参天大树拔地而起,枝繁 叶茂:纤纤小草茁壮成长,生生不息。绿色植物一般具有叶,中是光合作用的 主要器官。我们来看一下几种 植物的叶子。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看几种植物的叶子。 S:它们都有一个长长的柄和叶片。 T:我们反长长的柄叫做叶柄。 T:同学们,你认为光合作用是在什么地方进行的呢?

与光合作用相关的探究实验突破(二轮练习题)

第12讲 提升课——与光合作用相关的探究实验突破 考点1 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1.取生长旺盛的绿叶,利用打孔器打出一批直径为1 cm 的叶圆片,将叶圆片细胞间隙中的气体排出后,平均分装到盛有等量的不同浓度NaHCO 3溶液的培养皿底部,置于光温恒定且适宜的条件下,如图甲。测得各组培养皿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时间如图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a ~b 段随着NaHCO 3溶液浓度的增加,类囊体薄膜上水的分解速率逐渐增大 B .c ~d 段随着NaHCO 3溶液浓度的增加,叶绿体基质中 C 3的生成速率逐渐减弱 C .c ~d 段随着NaHCO 3溶液浓度的增加,单个叶圆片有机物的积累速率逐渐减小 D .a ~d 段如果增加光照强度或温度,都能明显缩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时间 2.(2017·南京模拟)如图表示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强度的实验密闭装置,氧气传感器可监测O 2浓度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探究不同单色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B .加入NaHCO 3溶液是为了吸收细胞呼吸释放的CO 2 C .拆去滤光片,单位时间内氧气传感器测到的O 2浓度高于单色光下O 2浓度 D .若将此装置放在黑暗处,可测定金鱼藻的细胞呼吸强度 考点2 植物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实验测定常用方法 1.(2017·郑州高三第二次联考)某生物兴趣小组对萌发的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开始后观察着色滴的变化。 (1)20%的NaOH 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 (2)在装置中分别放置100粒萌发的小麦种子,如果装置1中的着色滴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装置2中的着色滴不移动,则说明此时萌发的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为________。如果装置2中着色滴移动,开始后一段时间内移动速度逐渐加快,则说明小麦种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装置中分别放置100粒萌发的玉米种子,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装置1、2的液滴都不再移动,且玉米种子仍保持生物活性,则可推测此时的细胞呼吸产物是____________。 (4)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的实验误差,应如何设置对照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转基因作物有很强的光合作用能力。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暑假开展了对该转基因作物光合作用强度测试的研究课题,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请你利用这些装置完成光合作用强度的测试实验,并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先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方法步骤如下: ①甲、乙两装置的D 中都放入________,装置乙作为对照。 ②将甲、乙装置的玻璃钟罩进行________处理,放在温度等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 ③30 min 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中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距离。 (2)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方法步骤如下: ①甲、乙两装置的D 中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把甲、乙装置放在________________。 ③30 min 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中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距离。 (3)实验进行30 min 后,记录的甲、乙装置中红墨水滴移动情况如表: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案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案 一、教材分析 新课标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从原来的“了解”水平提高到了“说明”水平,教材中本部分内容从回顾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开始,让学生感知他们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原则,并且得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教材中详细描述了各探究实验的关键环节,对学生的探究思维具有很好的启发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光合作用被发现的基本过程 2.简述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反应场所。 (二)能力目标: 1.重新走进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手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在实验探究中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原则,重点是对照实验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 3.过读书和师生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历程,体会科学概念是在不断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形成; 2.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学科中的有关知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学会参与、合作和交流探究的内容和结果; 4.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树立辨证的科学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过程中的各实验设计、优缺点和结论。 难点: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各实验如何巧妙地连接起来,如何过渡,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而且生活实践中也对光合作用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却很陌生,关键对于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知之甚少。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 五、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结合问题、讨论、比较、归纳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再现科学发现过程,并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了解关于光合作用研究历史。兴趣小组做关于光合作用的探究实践。

光合作用实验探究说课

能量之源——光合作用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光合作用也真实地显示出生命系统的自主性和高度有序性。本节内容的学习始于绿叶中色素吸收和转化光能,做好探究性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使学生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关系。课本中为学生提供的关于光合作用的研究史料,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概念的理解,并能受到科学家敢于探索创新的精神的熏陶,领悟科研方法。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能从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以及发生场所和条件等方面加深对光合作用的了解。认识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了解化能合成作用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光合作用是能量之源的体会。本节课在整本书,乃至整个高中生物都占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本节课时安排为两课时。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已经学习过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对光合作用的概念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在高中生物必修1第3章又学习了叶绿体的显微结构,以及第4章的“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已经知道光合作用是合成ATP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已然具备进一步学习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和光合作用的知识基础和兴趣。 在实验操作方面,学生已经能进行研磨、过滤等操作,但纸层析法是首次进行。但由于学生缺乏对基粒微观结构的直观认识,另本节课涉及物理光学知识、化学知识,对于理解色素吸收色光,掌握有关化学试剂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②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③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④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⑤描述化能合成作用 2 能力目标: ①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②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完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操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光合作用发现史的学习,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②通过了解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认同生物科学的价值,形成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①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②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③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④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2 教学难点 ①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②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得环境因素 (五)教学策略(以下均以第二课时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为例)

与光合作用相关的探究实验突破(二轮练习题)

第12讲提升课——与光合作用相关的探究实验突破考点1 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1.取生长旺盛的绿叶,利用打孔器打出一批直径为1 cm的叶圆片,将叶圆片细胞间隙中的气体排出后,平均分装到盛有等量的不同浓度NaHCO3溶液的培养皿底部,置于光温恒定且适宜的条件下,如图甲。测得各组培养皿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时间如图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类囊体薄膜上水的分解速率逐渐增大 B.c~d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叶绿体基质中C3的生成速率逐渐减弱 C.c~d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单个叶圆片有机物的积累速率逐渐减小 D.a~d段如果增加光照强度或温度,都能明显缩短叶圆片 上浮至液面所用的时间 2.(2017·南京模拟)如图表示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强度的 实验密闭装置,氧气传感器可监测O2浓度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A.该实验探究不同单色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B.加入NaHCO3溶液是为了吸收细胞呼吸释放的CO2 C.拆去滤光片,单位时间内氧气传感器测到的O2浓度高于 单色光下O2浓度 D.若将此装置放在黑暗处,可测定金鱼藻的细胞呼吸强度 考点2 植物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实验测定常用方法 1.(2017·郑州高三第二次联考)某生物兴趣小组对萌发的 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开始 后观察着色滴的变化。 (1)20%的NaOH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 (2)在装置中分别放置100粒萌发的小麦种子,如果装置1 中的着色滴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装置2中的着 色滴不移动,则说明此时萌发的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为 ________。如果装置2中着色滴移动,开始后一段时间内移动速 度逐渐加快,则说明小麦种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装置中分别放置100粒萌发的玉米种子,实验进行 一段时间后,装置1、2的液滴都不再移动,且玉米种子仍保持 生物活性,则可推测此时的细胞呼吸产物是____________。 (4)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的实验误差,应如 何设置对照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转基因作物有很强的光合作用能力。某中学生物兴趣 小组在暑假开展了对该转基因作物光合作用强度测试的研究课 题,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请你利用这些装置完成光合作用强度 的测试实验,并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先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方法步骤如下: ①甲、乙两装置的D中都放入________,装置乙作为对照。 ②将甲、乙装置的玻璃钟罩进行________处理,放在温度等 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 ③30 min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中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 距离。 (2)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方法步骤如下: ①甲、乙两装置的D中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把甲、乙装置放在________________。 ③30 min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中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 距离。 (3)实验进行30 min后,记录的甲、乙装置中红墨水滴移动

高考生物考前3个月专题复习 专题2 细胞的代谢 考点9 聚焦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实验探究

考点9 聚焦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实验探究 题组一光合作用相关实验探究与分析 1.(2015·全国Ⅰ,29)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 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 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 B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 C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5 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 D组(对照组):光照时间为13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 回答下列问题: (1)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D 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________,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________。 (2)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 答案(1)高于C组只用了D组一半的光照时间,其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D组的94% 光照基质 (2)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ATP和[H] 解析(1)C组只用了D组一半的光照时间,其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D组的94%,说明C组黑暗条件下进行了部分光合作用,暗反应消耗了ATP和[H],为下一次的光照时间内光反应提供了充足的原料ADP、Pi和NADP+等,所以C组单位光照时间内,合成有机物的量较高。光合产物生成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2)A、B、C三组实验中光照时间之和均为67.5 s,但是处理方法不同,结果也不一样,并且是单位时间内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越高,光合作用产物相对量越高,可知光照时产生的ATP和[H]在光照时没有用完,可以在黑暗中继续利用,

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的场所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在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这就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本节课是在学生们初步了解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离不开光和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叶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并在显微镜下认识叶的结构。这节课同学们主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及其结构。从知识结构上看是把同学们已知知识的内化和延伸。从智能培养上讲,是对观察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和打造,同时也是对科学研究的尝试和感悟。 二、障碍与生成关注 分辨不同的叶片细胞,懂得叶片细胞有的含有叶绿体,有的不含叶绿体,理解叶片的不同细胞有不同功能。 三、课堂设计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有意识的创设问题情景,可诱导学生在教学问题场中尽快的进入角色,激发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二)根据教学要求安排实验探究的主题、方案并予实施 实验“观察植物菠菜叶片的结构”时,学生在教学情境场中,发挥自主空间,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思维,尝试科学的探究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懂得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通过实验解决问题,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三)观看叶片结构的平面示意图、立体图及模型。 教师根据学生实验的结果,归纳、讲解、补充有关叶片的结构及其功能的有关知识。同时分组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这是教学问题场、情景场、情境场的嵌套层叠,在活动场中,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培养学人所长、与人共享的意识,提高交流表达的能力,并在此活动中使个体意向场进一步增强。 成功之处: 1、本节课结构、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准确,突破方法得当,效果较好。课堂学生参与程度高,学习积极性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体现了老师对课堂较强的驾驭能力。多媒体运用得当,老师操作熟练,效果较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模糊的认识和理解不准确的概念也得到了很好的澄清和纠正。 2、功底是硬道理。等几位老师的课堂赢得了较高的评价,除了教师的必备基本素质外,最关键的因素是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反映在课堂上是教师的从容和自信,反映在学生身上就是对知识的渴望,对教师劳动的尊重。 3、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改理念。 4、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维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实现了教学目标;注重了教法的创新,关注了全体学生的发展需要,是一节不可多得的优质课。 5、在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部分的教学中,着重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从叶片的结构中有叶绿体及叶绿素,引出叶绿体具备完成光合作用的条件。 6、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状态,改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