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场操作技术要求及常见处理方法

现场操作技术要求及常见处理方法

现场操作技术要求及常见处理方法
现场操作技术要求及常见处理方法

现场操作技术要求及常见处理方法

(1)合理确定内管长度。选择长的内管可以减少捞取岩心的次数,增加纯钻进时间,提高钻进效率。但是,内管越长越容易弯曲,下放也相对困难。通常钻进中硬完整岩层时,内管长度以3m为宜;钻进较完整松软岩层时,内管可加长至4.5~6.0m;钻进松软破碎、易溶等难以取心的地层或易斜地层时,内管长度应适当减小。

(2)准确掌握开始扫孔钻进的时间。报信机构报信确认从钻杆柱中投放下去的内管总成已坐落预定位置后,才能开始扫孔钻进。如内管总成未到达孔底就开始钻进,岩心过早地进入钻头,形成“单管”钻进,不仅取不上岩心,还将导致内管总成的弹卡和金刚石钻头急剧磨损;反之,若内管总成已到达孔底而不及时开钻,将增加辅助时间,降低钻进效率。因此,应准确掌握开始扫孔钻进的时间。

(3)岩心堵塞应立即提钻。在钻进过程中,若发生岩心堵塞,必须立即停止钻进,捞取岩心,严禁采用上下窜动钻具、加大钻压等方法继续钻进,否则将加剧钻头内径的磨损外,严重的将导致卡簧座倒扣,内管总成上下顶死,弹卡不能向内收拢,造成打捞失败和提升钴柱。

(4)提升钻具及打捞内管时,应及时向孔内回灌一定数量的冲洗液,以避免钻杆柱内外之间压力差导致的孔壁失稳坍塌。

(5)提升钻柱时,应先捞出内管总成,以增大冲洗液的流通断面,减小抽吸作用和压力激动对孔壁的影响;下钻时,应先下钻柱,再下内管。

(6)应合理控制起下钻速度,减小钻具升降过程中引起的压力激动,在复杂地层中钻进,应放慢起下钻速度。

常见故处理方法

绳索取心钻具使用过程中的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见表7-6

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护理操作流程图及评分标准 一.流程图 操作前: 自我介绍→仪表端庄,着装整洁→评估病人(了解病情),做好解释采取有针对性的告知(告知此项操作的目的、名称、效果及采取的方法可能引起的不适及挽救措施,并 耐心解答病人的质疑)→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 操作中:详见各项操作 操作后:妥善安置病人,助病人卧位→整理床单位→评价操作后效果→清理用物→返回处置间→进行分类处理→擦车→车返回原处→洗手(告知考官操作结束请提宝贵意见)

三.告知流程 操作前:自我介绍 告知:操作的名称、目的、所需时间、可能发生的不适及后果以及病人所采 取的配合,并取得病人的同意。 解答质疑 操作中:每项操作动作可能病人不适的,应提前告之。 操作后:评价结果及时告知病人。 四.擦车程序 1.用清洁抹布:擦拭治疗车上层、栏杆及抽屉四周,根据情况清洗抹布。 2.以干净抹布:擦拭治疗车下层(污物存放面),清洗抹布,在擦车栏杆,最后擦拭车轮。注意应保持抹布干净,以及接力的原则。 五.评价 内容:此操作的效果、病人的感受及仪器显示的客观数据。操作中注意与病人的沟通。

正确的洗手方法 一.程序 1.取下手上的饰物及手表,打开水龙头,浸湿双手。 2.接取肥皂液或擦洁净的肥皂于手掌表面,双手互相摩擦。 3.双手手指交叉摩擦,并将右手掌覆盖于左手背摩擦,然后交换。 4.手指掌面与手掌摩擦。 5.左手手指屈曲于右手掌中进行摩擦,然后交换。 6.右拇指于握拳状的左手掌中摩擦,然后交换。 7.右手指尖与左手掌磨擦,然后交换。 8.以上部位充分搓洗10~15秒,注意指尖、指缝、指关节等处,范围为双手,手腕及腕上10cm 。9.流动水冲洗。 10.用纸巾或干净毛巾擦干双手。 二.图示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修正版)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一、一般诊疗技术操作注意事项 二、一般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1)胸腔穿刺术 (2)人工呼吸术 (3)腹腔穿刺术 (4)骨髓穿刺术 (5)心包穿刺术 (6)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7)小针头肝穿刺涂片细胞学检查 (8)乙状结肠镜检查术 (9)腰椎穿刺术 (10)后囟门穿刺术 (11)后穹隆穿刺术 (12)羊膜囊穿刺术 三、外科系统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1)胸腔闭式引流术 (2)胸腔减压术 (3)气管导管吸引术 (4)心脏按摩术 (5)脑室穿刺术 (6)脑室造影术 (7)颈总动脉造影术

(8)椎管造影术 (9)尿道探杆检查及尿道扩张术

(10)膀胱镜检查术 (11)泌尿系外科X线检查术 (12)排泄性尿路造影术(IVP) (13)逆行性肾盂造影术(RGP) (14)肾盂穿刺造影术 (15)膀胱及尿道造影术 (16)输精管及精囊造影术 (17)腹膜后充气造影术 (18)肝穿刺胆道造影术 <1>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PTC) <2>经腹小切口开放性肝穿刺胆道造影术 (OTC) (19)血管造影术 <1>动脉造影 <2>静脉造影 <3>下腔静脉造影 四、五官科系统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1)裂隙灯活体显微镜检查法 (2)前置镜检查 (3)前房角镜及三面镜检查 (4)上颌窦穿刺冲洗法 (5)鼻窦交替疗法 (6)下鼻甲电烙及药物烧灼 (7)下鼻甲注射法 (8)咽鼓管吹张法 (9)鼓膜穿刺术

(10)口腔修复检查与设计 (11)口腔准备 (12)活动部分义齿 (13)全口托牙 (14)固定修复 五、医技科室技术操作规程 (1)放射科技术操作常规暗室技术管理 (2)普通X线投照常规 (3)ST4000透视数字化激光成像系统操作常规 (4)岛津800mAX线机操作常规 (5)ELSCINT SELE 螺旋CT (6)ELSCINT 0.5TMR 操作规程 (7)ECT操作规程 (8)DSA机操作规程(移动式) (9)病理检查技术操作规程 (10)制片染色技术 (11)冰冻切片技术(恒冷箱式) (12)细胞学检查 (13)功能检查科操作常规特检室一般要求 (14)电子纤维胃镜检查常规 (15)电子纤维结肠镜检查常规 (16)电子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 (17)纤维支气管内镜检查常规 (18)超声诊断检查常规 (19)超声引导下穿刺诊治常规

患者入院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患者入院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一、操作目的 1、协助患者了解和熟悉环境,消除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尽快适应医院生活。 2、观察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 3、满足患者的各种合理要求,做好健康教育。 二、评估要点 1、了解患者入院原因,并观察目前的疾病情况。 2、评估患者意识状态、饮食、皮肤、睡眠及大小便情况等。 3、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 三、物品准备 1、治疗盘内(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弯盘、消毒棉球、纱 布) 2、病员服一套; 3、酌情备指甲剪、剃须刀、气垫床、中单或看护产垫等。 四、操作要点 1、准备好床单位,根据病情准备急救物品和药品,酌情添加气垫床、中单或看护产垫等。 2、接触患者前洗手,酌情戴口罩。 3、热情接待患者,并进行自我介绍,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收住科室等入院证上的相关信息。 4、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病历、一览卡表、床头卡等,将患者信息录入电脑系统,打印手腕带。

5、妥善安置患者于病床,为患者系上手腕带。 6、对患者进行入院评估,了解患者身心需要及健康问题,填写入院患者护理记录。 7、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体重等。 8、向患者进行入院介绍(具体包括:管床医生、责任护士、科主任、护士长、查房制度、探视制度、病区环境、物品安全、设施使用方法、微波炉使用方法、疾病相关知识、休息指导、饮食指导等)。 9、完成患者的清洁等生活护理,协助更换病员服。 10、通知医生接诊患者,必要时协助体检、抢救及治疗。 11、完成各类护理记录。 12、洗手,取口罩。 13、操作速度:完成时间 15 分钟以内。 五、指导要点 1、向患者介绍主管医师、责任护士、科主任、病区护士长。 2、介绍病区环境、作息时间、陪伴及探视制度。 3、介绍优质护理工作相关情况。 4、介绍床单位、其他设备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1)

一切诊疗操作,都要从有利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出发,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对有创性检查,应慎重考虑,由主治医师决定后方可进行。新开展的诊疗操作,应经过必要的试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报请 1 开出医嘱,以便准备必要的用物及配备助手(医师或护士)。 2 操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对该项操作生疏或初次进行者,应有上 3 4 开展的操作,应事先向家属或单位负责人说明,以取得合作。精神紧 5(如胸腔穿刺术等),必要时可用1%甲紫做标记,并做好发生意外时的抢救准备工作。操作前术者应戴好 620%碘酊及75%乙醇各一小瓶(约

10—20ml,敷料罐一只(内盛小纱布、棉球)、短镊一把(浸于01%苯扎溴铵即新洁尔灭及05%亚硝酸钠溶液瓶内)弯盘一只,胶布、棉签一包,必要时另加治疗巾及橡皮巾各一条,无菌手套一副,酒精 操作要求 1 体位,既要方便操作,又要注意患者的舒适。操作中应固定好操作部 2(1)操作部位必要时先用肥皂水洗净,剃净毛发。 (2)用2%碘酊以穿刺(或注射、切开)点为中心,由内向外作环形涂擦,待完全干后,用75%乙醇以同样方式拭去碘酊,即可开始操作,消毒 3 部位不受污染。洞巾规格,可因操作种类及要求不同而异,操作时应 42—10ml注射器接5号或6号针头,根据手术种类及方法之不同,抽吸一定量的1—2%普鲁卡因,先在穿刺(或切口)中心点皮内注射02ml形成小丘,然后将针头由小丘中央垂直刺透皮肤,边刺入边注射(应先抽吸,无回血者方可注射,直达预定深度为止,麻醉范围,依手术种类与要求决定。拔出针头后,应用手按压1—2min 5

6 1 病情及具体操作规程决定,如腹腔穿刺及肝穿后应以腹带包扎,腰穿 2 3必要的交班,书写病程记录及护理交班报告,并应注意观察及处理可能发生的反应与并发症。

最全的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基础护理操作常规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 1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必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应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次。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盖住,口罩须遮住口、鼻,并要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和非无菌物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经灭菌处理后方可再用;从无菌容器内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入无菌容器内。 4无菌容器或无菌包外应注明物品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的先后顺序排列,放在固定的地方,以便取用。无菌包在未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14天,过期应重新灭菌。 5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钳(镊)。未经消毒的手和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 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予以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无菌技术的几种基本操作法 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 (1)无菌持物钳(镊)应浸泡在盛有消毒溶液(02%强化戊二醛)的大口容器内,容器底部垫无菌纱布,液面需浸没钳轴节以上2—3cm或镊长的1/2,每个容器只能放置 1把无菌持物钳(镊)。 (2)取、放无菌持物钳(镊)时,应将钳(镊)齿端闭合,不可触及容器口缘及溶液面以上的容器内壁。使用时应保持钳端向下,不可倒转向上,以免消毒液倒流污染钳端,用后立即放回容器中。如果到远处夹取物品,无菌持物钳应连同容器一并搬移,就地取出使用。 (3)无菌持物钳只能用于夹取无菌物品,不能触碰未经消毒的物品,也不能用于换药或消毒皮肤。如有被污染或可疑污染时,应重行消毒。 (4)无菌持物钳及浸泡容器,应每周清洁消毒1—2次,并更换消毒溶液及纱布。门诊换药室或使用较多的部门,应每日清洁消毒1次。 2无菌容器的使用法: 盛放无菌物品的容器称为无菌容器。其使用方法:①打开无菌容器盖时,必须把盖的无菌面(内面)朝上,放在稳妥处,手不可触及容器的内面,用毕即将容器盖盖严,避免容器内无菌物品在空气中暴露过久。②从无菌容器中取物时,无菌持物钳不可触碰容器的边缘。③手持无菌容器时(如无菌碗)应托住底部,不可用手指触及容器的边缘或内面。④无菌容器应每周消毒1次。 3取用无菌溶液法: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一、一般诊疗技术操作注意事项 诊疗操作规则 一切诊疗操作,都要从有利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出发,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对有创性检查,应慎重考虑,由主治医师决定后方可进行。新开展的诊疗操作,应经过必要的试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报请上级批准后方可进行。 操作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除急症及特殊情况外,操作应安排在适当时间进行,医师应事先开出医嘱,以便准备必要的用物及配备助手(医师或护士)。 2.操作者及助手,必须熟悉患者的具体情况,明确操作目的,掌握操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对该项操作生疏或初次进行者,应有上级医师在场指导。 3.操作前必须认真核对医嘱与患者床位、、操作种类、部位。 4.向患者说明操作目的、意义,以消除思想顾虑。有明显危险或新开展的操作,应事先向家属或单位负责人说明,以取得合作。精神紧患者或儿童患者,必要时,可给予小剂量镇静药。 5.某些操作应预先选择适当部位(如胸腔穿刺术等),必要时可用1%甲紫做标记,并做好发生意外时的抢救准备工作。操作前术者应戴好口罩。 6.清洁盘的准备:搪瓷盘一只,盛20%碘酊及75%乙醇各一小瓶(约10—20ml,敷料罐一只(盛小纱布、棉球)、短镊一把(浸于01%苯扎

溴铵即新洁尔灭及0、5%亚硝酸钠溶液瓶)弯盘一只,胶布、棉签一包,必要时另加治疗巾及橡皮巾各一条,无菌手套一副,酒精灯、火柴。 操作要求 1.患者体位:助手应根据操作目的、要求及患者的情况,安排适当体位,既要方便操作,又要注意患者的舒适。操作中应固定好操作部位,必要时适当约束患者,但不可强制或强迫患者,以防意外。 2.常规皮肤消毒:(1)操作部位必要时先用肥皂水洗净,剃净毛发。 (2)用2%碘酊以穿刺(或注射、切开)点为中心,由向外作环形涂擦,待完全干后,用75%乙醇以同样方式拭去碘酊,即可开始操作,消毒面积按操作要求决定,消毒后如有污染,应依上法重新消毒。3.某些操作必须戴无菌手套,铺盖无菌洞巾或治疗巾,以保证操作部位不受污染。洞巾规格,可因操作种类及要求不同而异,操作时应注意无菌洞巾的固定。 4.需局部麻醉时,用2—10ml注射器接5号或6号针头,根据手术种类及方法之不同,抽吸一定量的1—2%普鲁卡因,先在穿刺(或切口)中心点皮注射02ml形成小丘,然后将针头由小丘中央垂直刺透皮肤,边刺入边注射(应先抽吸,无回血者方可注射,直达预定深度为止,麻醉围,依手术种类与要求决定。拔出针头后,应用手按压1—2min后即可开始进行操作。

外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一、换药术 (2) 二、拆线 (5) 三、清创术 (8) 四、急救止血法 (9) 五、腹膜腔穿刺术 (10) 六、胃插管术 (12) 七、气管切开术 (13) 八、胃肠减压术 (15) 九、清创缝合术 (16) 十、胸腔闭式引流术 (19) 十一、骨牵引 (22) 十二、皮牵引 (23) 十三、石膏固定 (24) 十四、小夹板的制作和应用 (25) 十五、外固定架技术 (28) 十六、内固定技术 (29) 十七、关节穿刺及引流 (31) 十八、局部注射疗法 (32)

一、换药术 【适应症】 1.手术、创伤、烧烫伤、感染。 2.术后复查、引流管、造瘘口。 【术前准备】 1.换药前应事先了解伤口情况,以便按伤口情况准备应用的器械、敷料及药品等。 2.与患儿及家属谈话,做好各种解释工作。争取病人及家长配合。 3.准备换药包、有时根据伤口创面的具体情况,还要准备引流条(管)、无菌剪刀、探针和必须的外用药、绷带、腹带或宽胶布等。 4.洗手、戴帽子、口罩。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采取舒适的卧位或坐位,为保护隐私可用屏风遮挡。暴露创口,冬天应注意保暖。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 2.用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使用消毒镊子揭去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如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生理盐水或3%双氧水湿润后再揭下。 3.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情况。如伤口创面出现感染或疑似感染分泌物时,应及时送检做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4.根据伤口、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敷料和换药的溶液进行相应处理。清洁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毒,污染伤口应由外向内消毒2遍,

范围≥15cm。有坏死组织或异物的应进行清理。清理后再消毒2遍。 5. 创面处理完毕,覆盖无菌干纱布,胶布粘贴固定。创面大,渗液多的创口,可加用棉垫,必要时用引流物,若胶布不易固定时须用绷带或头套包扎。 6.协助患者整理衣物。 7.分类处理医疗废物,污染的纱布、敷料应放入污物桶或弯盘,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尖锐器具放在利器盒,不得将损伤性的医疗废物与一般医疗废物混放。未使用的已开包装的棉球、纱块等不得放入无菌柜内再次使用。 8.摘去口罩及帽子置于医疗废物桶,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手卫生。 【术后处理】 告知注意事项: 1.术后无菌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 2.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每天换药1次。 3.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4.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的次数。 5.橡皮管引流伤口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注意事项】 1. 在换药过程中两把换药镊要保持其中一把始终处于相对的无菌状态,不可污净不分,随意乱用。用两把镊子操作,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接触敷料。 2.在整个换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手卫生规范。按

护理操作技术规范

护理操作技术规范 一、氧气吸入疗法 评估:1、评估患者目前病情,生命体征,呼吸困难程度,口唇、甲床等皮肤颜色,呼吸、脉搏的频率,节律和深浅度变化。有无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三凹征等,对吸氧合作程度。 2、环境评估:病室内有无烟火,易燃易爆品等。 3、评估用物:氧气筒内是否有氧气“四防”标志,氧气表有无漏气;橡胶管,接头,流量表是否完整。用物:氧气筒、方盘内备(吸氧管,流量表管蕊,玻璃接头,橡胶管)、流量表、敷料缸内有敷料、小药杯内盛清水、胶布、棉签、弯盘、别针、手电筒、板手、笔、输氧记录单、倒入1/3—1/2蒸溜水于湿化瓶。实施:1、装表,打开总开关放出少量的氧冲走气门上的灰尘后关上。 2、接氧表并旋紧,接流量表管蕊,接湿化瓶,橡胶管连接氧气表。 3、检查氧表上的小开关是否关闭,打开总开关,开小开关,检查氧气流出是否通畅,关小开关。 4、着装整齐,将氧筒及用物移至床旁。 5、查床头卡,解释,取得病人配合,助患者头偏向护士。 6、检查并以湿棉签清洁鼻腔,根据病情调节流量(小儿1-2升/分,成人2-4升/分,重症4-6升/分)。 7、测量长度(自鼻尖至耳垂的2/3),蘸水自一侧鼻孔插入。 8.、用胶布将鼻导管固定于鼻翼及面颊部,别针固定枕上或床单。 9、记录吸氧时间,流量,签全名,观察病人吸氧后反应。 10、停氧1)取下别针,胶布,拔出导管,关流量表开关。 2)关总开关,再开流量表开关,放余氧后关流量表开关。 3)记录停氧时间,签名。 11、松节油擦净胶布痕迹,取舒适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按消毒,清洗,消毒后晾干备用。 二、电动吸引器吸痰法 评估:1、检查吸引器安装是否正确,通畅,漏气,及性能。 2、评估病人,拍背,听诊痰鸣音,查看口腔有无痰液。 用物:吸痰用物:电动吸引器一台,治疗碗内置消毒血管钳,无菌敷料缸,生理盐水于有盖容器内,消毒液瓶,小剪刀,吸痰管,手套,听诊器,手电筒。必要时备开口器,压舌板,舌钳。 实施:1、操作者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带至床旁,对床头卡。 2、治疗盘置床头柜,消毒液瓶挂于床头,病人头偏向操作者,接电源打开吸引器开关。 3、戴手套,湿润吸痰管前端试吸。

手术室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手术室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节一般工作流程 一、巡回护士工作流程 【目的】 保证手术安全、顺利进行,病人未出现相关并发症。 【适应证】 在手术室实施的所有手术 【操作流程】 (一)评估 1.病人的病情、年龄、意识状态。 2.评估病人皮肤情况。 3.术前用药情况。 4.术前准备情况,是否有引流管。 5.手术方法、医生的手术习惯、麻醉方式。 6.手术备物情况。 (二)准备 1.护士:更换手术室工作服,洗手,戴口罩、帽子,修剪指甲。 2.环境:清洁、安静,室温保持20~24℃,限制手术无关人员出入手术间。 3.物品:套管针、止血带、输液贴、输液管、注射器,根据手术需要准备石蜡油、导尿管、尿袋、托手板、体位枕、体位架、绷带、眼膏等。 4.病人:戴好隔离帽,检查病人是否佩戴饰物并做好相应处理,根据皮肤压疮评分结果做相应的防护。 (三)操作程序

1.手术顺利进行,病人未出现与巡回工作相关并发症。 2.工作有条理,补充物品及时、主动。 3.手术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术中观察病情全面、细致,病人输液安全、通畅。 二、器械护士工作流程 【目的】 保证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适应症】 在麻醉状态下实施的所有手术 【操作流程】 (一)评估 1.病人的病情、年龄。 2.手术方法、手术位置、医生的手术习惯。 3.手术备物情况。 4.特殊、精密、复杂或首次使用医疗器械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二)准备 1.护士:更换手术室工作服,戴口罩、帽子,修剪指甲,洗手。 2.物品:手术刀片、缝线、电刀、手术薄膜、引流管、引流袋、伤口贴、注射器等。(三)操作程序

续表 (四)评价 1.手术顺利进行,医护合作默契。 2.及时、主动、熟练配合手术。 3.手术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4.手术用物清点无误,组织留检及时、准确。 5.术后器械处理正确。 三、接病人入手术室流程 【目的】 安全、顺利、准确地接病人入到手术室,减轻或消除病人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适应症】 在手术室实施手术的病人 【操作流程】 (一)评估 1.病人的病情、年龄、意识状态。

中医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一、咳嗽 二、眩晕 三、中风 四、不寐 五、胸痹 六、肋痛 七、胃痛 八、水肿 九、淋证 十、消渴 十一、腰痛 十二、郁证 十三、内伤发热 十四、痹症 十五、汗证 十六、泄泻 一、咳嗽 咳嗽是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成。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辩证分型治疗】 1.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主症: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自,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代表方: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组成: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麻黄、杏仁、生甘草、生姜。止嗽散(《医学心悟》)紫菀、百部、白前、桔梗、荆芥、陈皮、甘草。 (2)风热犯肺

主症: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咽喉燥痛,咯痰不爽,痰稠或黄,咳时汗出、口渴,头痛,恶风。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代表方:桑菊饮(《伤寒论》)加减。 组成: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杏仁、桔梗、甘草、苇根。 (3)风燥伤肺 主症:干咳、呛咳、喉痒、咽干痛。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或痰中带血,口干,头痛,身热。舌苔薄自或薄黄,质红少津。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代表方:桑杏汤(《温病条辨》)加减。 组成:桑叶、杏仁、豆豉、南沙参、大贝母、梨皮、栀子。 2.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 主症: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痰出咳减,痰粘稠,食后或进肥甘厚味加重。胸闷脘痞,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代表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组成: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乌梅、生姜。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苏予、白芥子、菜菔子。 (2)痰热郁肺 主症:咳嗽气粗l,痰多质稠或黄,咯吐不爽。胸胁闷胀,隐痛,身热口干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 代表方:清金化痰汤(《统旨方》)加减。 组成:黄芩、山栀、桔梗、贝母、知母、桑白皮、瓜蒌、甘草、橘红、茯苓。 (3)肝火犯肺 主症:上气咳逆阵作,而赤咽干,痰少难出。胸胁胀痛,与情志有关,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代表方:黛蛤敬合黄芩泻白散加减。 组成:黛蛤散(验方)青黛、海蛤壳。泻白散(《伤寒论》)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4)肺阴亏虚 主症:干咳,咳声短促.痰少带血,声嘶,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午后颧红,盗汗神疲。舌红少津,脉细数。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一般诊疗技术操作注意事项 诊疗操作规则 一切诊疗操作,都要从有利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出发,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对有创性检查,应慎重考虑,由主治医师决定后方可进行。新开展的诊疗操作,应经过必要的试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报请上级批准后方可进行。操作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除急症及特殊情况外,操作应安排在适当时间进行,医师应事先开出医嘱,以便准备必要的用物及配备助手(医师或护士)。 2操作者及助手,必须熟悉患者的具体情况,明确操作目的,掌握操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对该项操作生疏或初次进行者,应有上级医师在场指导。 3操作前必须认真核对医嘱与患者床位、、操作种类、部位。4向患者说明操作目的、意义,以消除思想顾虑。有明显危险或新开展的操作,应事先向家属或单位负责人说明,以取得合作。精神紧患者或儿童患者,必要时,可给予小剂量镇静药。 5某些操作应预先选择适当部位(如胸腔穿刺术等),必要时可用1%甲紫做标记,并做好发生意外时的抢救准备工作。操作前术者应戴好口罩。 6清洁盘的准备:搪瓷盘一只,盛20%碘酊及75%乙醇各一小瓶(约10—20ml,敷料罐一只(盛小纱布、棉球)、短镊一把(浸于01%苯扎溴铵即新洁尔灭及0、5%亚硝酸钠溶液瓶)弯盘一只,胶布、棉签一包,必要时另加治疗巾及橡皮巾各一条,无菌手套一副,酒精灯、火柴。 操作要求 1患者体位:助手应根据操作目的、要求及患者的情况,安排适当体位,既要方便操作,又要注意患者的舒适。操作中应固定好操作部位,必要时适当约束患者,但不可强制或强迫患者,以防意外。 2常规皮肤消毒:(1)操作部位必要时先用肥皂水洗净,剃净毛发。(2)用2%碘酊以穿刺(或注射、切开)点为中心,由向外作环形涂擦,待完全干后,用75%乙醇以同样方式拭去碘酊,即可开始操作,消毒面积按操作要求决定,消毒后如有污染,应依上法重新消毒。 3某些操作必须戴无菌手套,铺盖无菌洞巾或治疗巾,以保证操作部位不受污染。洞巾规格,可因操作种类及要求不同而异,操作时应注意无菌洞巾的固定。 4需局部麻醉时,用2—10ml注射器接5号或6号针头,根据手术种类及方法之不同,抽吸一定量的1—2%普鲁卡因,先在穿刺(或切口)中心点皮注射02ml形成小丘,然后将针头由小丘中央垂直刺透皮肤,边刺入边注射(应先抽吸,无回血者方可注射,直达预定深度为止,麻醉围,依手术种类与要求决定。拔出针头后,应用手按压1—2min后即可开始进行操作。 5操作中应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表情、脉搏、呼吸等,有不良反应时应停止操作,并予以相应处理。 6操作后常规敷裹:操作后于穿刺点或切口缝合处用无菌棉球或碘酊棉球压迫片刻,然后以无菌纱布敷盖,用胶布固定。 操作后处理 1操作后应让患者卧床休息。卧床时间、体位及特殊处理,可根据病情及具体操作规程决定,如腹腔穿刺及肝穿后应以腹带包扎,腰穿后宜免枕平卧或俯卧等。 2清理器械用品,整理患者病床或治疗室。 3操作后应做好必要的交班,书写病程记录及护理交班报告,并应注意观察及处理可能发生的反应与并发症。二、一般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胸腔穿刺术 1目的 常用于检查积液的性质、给药、抽脓,或为了减轻积液所致的压迫症状和预防胸膜粘连。 2适应症 (一)抽液帮助临床诊断,以明确病因。

最新版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章、常用护理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一、手卫生 1、一般洗手 (一)操作要点 1.洗手指征: (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2)无菌操作前后。 (3)处理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或者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6)处理污染物品后。 (7)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皮肤或者伤口敷料后。 2.洗手要点: (1)正确应用六步洗手法或七步洗手法清洗双手。 (2)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然后用一次性纸巾/毛巾彻底擦干,或者用干手机干燥手。 (3)如水龙头为手拧式开关,则应采用防止手部再污染的方法关闭水龙头。 (二)注意事项 1.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2.手部不佩带戒指等饰物。 3.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一消毒。 4.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代替洗手。 外科手消毒 (一)操作要点 1.外科手消毒指征:进行外科手术或者其他按外科手术洗手要求的操作之前。 2.操作要点: (1)修剪指甲、锉平甲缘,清除指甲下的污垢。 (2)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3)取适量皂液或者其他清洗剂按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用无菌巾擦干。 (4)取适量手消毒剂按六步洗手法揉搓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至消毒剂干燥。 (二)注意事项

1.冲洗双手时,避免水溅湿衣裤。 2.保持手指朝上,将双手悬空举在胸前,使水由指尖流向肘部,避免倒流。 3.使用后的海棉、刷子等,应当放到指定的容器中,一用一消毒。 4.手部皮肤无破损。 5.手部不佩带戒指、手镯等饰物。 二、无菌技术 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 (一)操作要点 1.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2.检查无菌持物钳包有无破损、潮湿、消毒指示胶带是否变色及其有效期。 3.打开无菌钳包,取出无菌持物钳容器罐置于治疗台面上。 4.取放无菌钳时,钳端闭合向下,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用后立即放回容器内。 5.标明打开日期及时间。 (二)注意事项 1.无菌持物钳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也不能夹取油纱布。 2.取远处物品时,应当连同容器一起搬移到物品旁使用。 3.使用无菌钳时不能低于腰部。 4.打开包后的干镊子罐、持物钳应当4小时更换。 戴无菌手套法 (一)操作要点 1.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2.选择尺码合适的无菌手套检查有无破损潮湿及其有效期。 3.洗手必要时去下手表。 4.按照无菌技术原则和方法戴无菌手套。 5.双手对合交叉调整手套位置将手套翻边扣套在工作服衣袖外面。 (二)注意事项 1.戴手套时应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外面,而戴手套的手则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里面。 2.戴手套后如发现破裂,应立即更换。 3.脱手套时,应翻转脱下. 取无菌溶液法

常用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范 一、适应症 脑卒中所致瘫痪,脑瘫,周围神经损伤,颈肩腰腿痛,各种关节炎,高血压,神经衰弱,胃肠炎,尿潴留,聋哑,癔症,月经不调,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和功能失调等。 二、禁忌症 晕针,出血性疾病,皮肤感染症,孕妇下腹部,虚脱无脉等。 三、准备工作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四、操作方法 (一) 进针法 1、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4、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二) 进针角度和深度 1、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 腧穴。 (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 处或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 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行针基本手法 (1)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2) 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当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时,术者手下也会有沉、紧、涩的感觉,即为“得气”,说明针刺起到了作用。 4. 补泻手法 (1) 补法:进针慢而浅,提插轻,捻转幅度小,留针后不捻转,出针后多揉按针孔。多用于虚证。 (2) 泻法:进针快而深,提插重,捻转幅度大,留针时间长,并反复捻转,出针后不按针孔。多用于实证。 (3) 平补平泻法:进针深浅适中,刺激强度适宜,提插和捻转的幅度中等,进针和出针用力均匀。适用于一般患者。 五、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 4、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护理操作规范及流程

第一部分基础护理操作规范及流程 一、面部清洁及梳头技术服务规范 (一)工作目标 使患者面部清洁、头发整洁,感觉舒适。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节力、安全的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根据患者的病情、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及个人卫生习惯,选择 实施面部清洁和梳头的时间。 3、按需要准备用物。 4、协助患者取舒适体味,嘱患者若有不适告知护士。 5、操作过程中,与患者沟通,了解其需求,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尊重患者的个人习惯,必要时涂润肤乳。 7、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患者面部清洁,头发整洁,感觉舒适。 3、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护士处理及时。 面部清洁及梳头技术操作流程

二、床上洗头技术服务规范 (一)工作目标 保持患者头发清洁、整齐,感觉舒适。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标准预防、节力、安全的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根据患者的病情、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及个人卫生习惯、头发清洁度,选择时间进行床上洗头。 3、准备用物,房间温度适宜,选择合适的体位。 4、操作过程中,用指腹部揉搓头皮和头发,力量适中,避免抓伤头皮。观察患者反应并沟通,了解患者需求。 5、注意保护伤口和各种管路。 6、清洗后,及时擦干或吹干头发,防止患者受凉。 7、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哪呢过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理过程安全,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护理处理及时。 床上洗头技术操作流程

三、床上温水擦浴技术服务规范 (一)工作目标 1、使长期卧床不能自理的患者清洁、舒适、预防皮肤感染。 2、促进皮肤表面血管扩张,增进血液循环、增强皮肤新陈代谢和预防褥疮。 3、观察和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活动肢体,防止肌肉痉挛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并满足其 身心需要。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标准预防、消毒隔离、安全的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观察皮肤的清洁度及有无异常改变。 3、准备用物,房间温度适宜,保护患者隐私,尽量减少暴露,注意保暖。 4、保持水温适宜,擦洗的方法和顺序正确。 5、护理过程中注意保护伤口和各种管路;观察患者的反应,出现寒战、面色苍白、呼吸 急促时应立即停止擦浴,给予恰当的处理。 6、擦浴后观察患者的反应,检查和妥善固定各种管路,保持其通畅。 7、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患者感到清洁、舒适、身心愉快。 3、护理过程安全,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护理处理及时。 床上温水擦浴技术操作流程

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2017最新版)

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节诊疗工作卫生操作流程规范 (1) 第二节口腔科体检操作规范 (6) 第三节口腔科门诊病人的护理操作规范 (7) 第四节口腔科四手操作范 (17) 第五节口腔修复操作规程--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 (20)

第一节诊疗工作卫生操作流程规范 第一步:手机/器械收集、分检、毁形与传送 1.1收集 1.1.1 核对:由供应室人员统一到各科诊疗室内收集污染的手机/器械。在收取过程中,要仔细认真,检查手机、碧兰麻注射器等器械零件是否完备,数量及科别。 1.1.2 标记:在收取过程中对于特殊器械(除手机外)如碧兰麻注射器、外科手术钳、正畸去戴环钳等需在登记表上做特殊标记,以免造成发送错误。 1.1.3 登记:为了做到收发正确无误,对于手机等特殊器械,必须建立手机器械收取、发放登记表。在工作中加强责任心,根据登记表做到收发数目一致无误。 1.2 分检、毁形 1.2.1 初步分检:将回收的污染物品首先进行初步分检,将各科的特殊专业器械分开浸泡,做到分科明确,器械物品不混淆。 1.2.2 一次性医疗器械毁形:对于门诊使用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先采用1:200的84消毒液初步浸泡,再用毁形机毁形后由厂家统一焚烧处理。如遇传染病(肝炎、结核)等患者使用过的器械需特殊处理,用1:50的84消毒液隔离浸泡30分钟后再毁形,医疗器械隔离浸泡后再清洗灭菌。 1.2.3 传送 a、明确划区:在工作中严格划分三个区域,即: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污染区指污物回收分类的区域;清洁区也称消毒区,指消毒、清洗、干燥、检验、维修包装的区域;无菌区也称洁净区,指灭菌储存发放的区域。)由清洁区进入无菌区需摘取、更换手套并换鞋,以确保预防交叉感染。 b、传送要求:器械物品的传送要由污到净,单向循环,不得逆流与交叉穿梭。第二步:清洗消毒 凡接触过病原微生物的物品,不易洗涤的器械(如玻璃板、带残留水门汀的器具和调和刀、托盘等)在进入加热、清洗/消毒机前,应先以化学消毒剂处理,再用手小心翼翼的去除剩污材料,同时进行预清洗一遍,再统一进入加热清洗/消毒机,选择操作程序彻底清洗。 2.1去污:污物除不净不仅影响去除热原效果,对于仪器也有损坏作用,因此须高度重视。 2.1.1玻璃板、调刀洗涤:玻璃板上的粘固剂很难去除,清洗要求高,清洗时用竖刀将玻璃板及调刀上残留的水门汀粘固剂去除,并用竖刷蘸适量的洗涤剂(去污粉、消毒液等)初步处理。 2.1.2拔牙钳洗涤:首先将带血器械上的血污用1:200的84消毒液浸泡10分钟,再用竖刷将血迹冲洗刷掉。 2.1.3牙科车针的洗涤:牙科车针(特别是外科手术车针)由于操作中软组织卷覆表面,刷洗时用小牙刷或钢丝刷清洗车针工作端,必要时用镊子去除覆盖软组织,使工作端没有任何异物。 2.2摆放:按要求将污染手机/器械分别码放入清洗/消毒机内的手机插座、插入架、网盒及下层蓝筐内。 2.2.1摆放要求:根据不同需要选用不同装载框码放器械。例如:玻璃板摆放需要成排、直立、有空档,并充分固定;车针放在密闭小盒内,牙钳、挺子、口腔器械直立码放,戴关节的器械要打开。

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穴位注射疗法 用具及常用药液 它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激发经络、穴位的治疗作用,结合近代医药学中的药物药理作用和注射方法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疗法。 1、用具:使用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根据使用药物的剂量大小及针刺的深度选用不同的注射器和针头。常用的注射器为1ml(用于耳穴和眼区穴位)、2ml、5ml、10ml、20ml;常用针头为4-6号普通注射针头。 2、常用药物:中草药制剂:复方当归注射液、丹参、黄芪注射液、板蓝根、鱼腥草、银黄注射液等;维生素制剂:如维生素B1、B6、B12,维生素C、K3等;其他常用药物:如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盐酸普鲁卡因,注射用水等。作用: 1、止痛作用 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实验结果证实,穴位注射与针刺一样,可以兴奋多种感受器,产生针感信号,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脊髓和脑,产生诱发电位,这种诱发电位可 以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局部刺激信号进入中枢后,可以激发许多神经元的活动,释放出多种神经介质,其中有止痛作用的5-羟色胺、内源性吗啡物质,这些物质的释放起到了止痛作用。 2、防御作用 穴位注射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主要是因其针刺可以激发体内的防御机理有关。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外来抗原物质和自身变形物质,以维持机体外环境相对恒定所产生的一系列保护性反应。 3、调整作用 穴位注射对人体的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调整作用。如对消化系统的调整作用,主要表现在可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调整消化液分泌,调整胃肠蠕动等方面,其调节作用是双向的,当功能亢进时,通过穴位注射使其功能缓解;当功能低下时, 通过穴位注射使其功能增强。 穴位选择 1、一般可根据针灸治疗时的处方原则进行辨证选穴。

护理_技术操作规范标准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卫生部) 一、手卫生 二、无菌技术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四、口腔护理技术 五、导尿技术及护理(女病人) 六、灌肠技术 七、氧气吸入技术 八、雾化吸入疗法 九、血糖监测 十、口服给药法 十一、密闭式输液技术 十二、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 十三、静脉留置针技术 十四、静脉采血技术 十五、静脉注射法 十六、肌内注射技术 十七、皮内注射技术 十八、皮下注射技术 十九、物理降温法 二十、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 二十一、经鼻/口腔吸痰法 二十二、心电监测技术 二十三、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 二十四、患者入/出院护理 二十五、膀胱冲洗的护理 二十六、患者跌倒的预防 二十七、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一、手卫生 一般洗手 (一)目的 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 (二)实施要点 1.洗手指征: (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2)无菌操作前后。 (3)处理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或者从患者身体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6)处理污染物品后。 (7)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皮肤或伤口敷料后。 2.洗手要点: (1)正确应用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也可以将洗手分为七步,即增加清洗手腕。 (2)流动水下彻底冲洗后用一次性纸巾/毛巾彻底擦干,或者用手干机干燥双手。 (3)如水龙头为手拧式开关,则应采用防止手部再污染的方法关闭水龙头。(三)注意事项 1.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2.手部不佩带戒指等饰物。 3.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一消毒。 4.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外科手消毒 (一)目的 1.清除指甲、手、前臂的污物和暂居菌。 2.将常居菌减少到最低程度。 3.抑制微生物的快速再生。 (二)实施要点 1.外科手消毒指征: 进行外科手术或者其他按外科手术洗手要求的操作之前。 2.操作要点: (1)修剪指甲、锉平甲缘,清除指甲下的污垢。

最新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最新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目录 28 29 第一节诊疗工作卫生操作流程规范 (1) 30 第二节口腔科体检操作规范 (6) 31 第三节口腔科门诊病人的护理操作规范 (7) 32 第四节口腔科四手操作范 (17) 33 第五节口腔修复操作规程--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 (20)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7 第一节诊疗工作卫生操作流程规范 68 69 第一步:手机/器械收集、分检、毁形与传送 70 1.1收集 71 1.1.1 核对:由供应室人员统一到各科诊疗室内收集污染的手机/器械。在收取72 过程中,要仔细认真,检查手机、碧兰麻注射器等器械零件是否完备,数量及科73 别。 74 1.1.2 标记:在收取过程中对于特殊器械(除手机外)如碧兰麻注射器、外科手术75 钳、正畸去戴环钳等需在登记表上做特殊标记,以免造成发送错误。 76 1.1.3 登记:为了做到收发正确无误,对于手机等特殊器械,必须建立手机器械77 收取、发放登记表。在工作中加强责任心,根据登记表做到收发数目一致无误。 78 1.2 分检、毁形 79 1.2.1 初步分检:将回收的污染物品首先进行初步分检,将各科的特殊专业器械80 分开浸泡,做到分科明确,器械物品不混淆。 81 1.2.2 一次性医疗器械毁形:对于门诊使用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先采用1:200 82 的84消毒液初步浸泡,再用毁形机毁形后由厂家统一焚烧处理。如遇传染病(肝83 炎、结核)等患者使用过的器械需特殊处理,用1:50的84消毒液隔离浸泡30 84 分钟后再毁形,医疗器械隔离浸泡后再清洗灭菌。 85 1.2.3 传送 86 a、明确划区:在工作中严格划分三个区域,即: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污 87 染区指污物回收分类的区域;清洁区也称消毒区,指消毒、清洗、干燥、检验、88 维修包装的区域;无菌区也称洁净区,指灭菌储存发放的区域。)由清洁区进入89 无菌区需摘取、更换手套并换鞋,以确保预防交叉感染。 90 b、传送要求:器械物品的传送要由污到净,单向循环,不得逆流与交叉穿梭。 91 第二步:清洗消毒 92 凡接触过病原微生物的物品,不易洗涤的器械(如玻璃板、带残留水门汀的93 器具和调和刀、托盘等)在进入加热、清洗/消毒机前,应先以化学消毒剂处理,94 再用手小心翼翼的去除剩污材料,同时进行预清洗一遍,再统一进入加热清洗/ 95 消毒机,选择操作程序彻底清洗。 96 2.1去污:污物除不净不仅影响去除热原效果,对于仪器也有损坏作用,因此须97 高度重视。 98 2.1.1玻璃板、调刀洗涤:玻璃板上的粘固剂很难去除,清洗要求高,清洗时用99 竖刀将玻璃板及调刀上残留的水门汀粘固剂去除,并用竖刷蘸适量的洗涤剂(去100 污粉、消毒液等)初步处理。 101 2.1.2拔牙钳洗涤:首先将带血器械上的血污用1:200的84消毒液浸泡10分钟,102 再用竖刷将血迹冲洗刷掉。 103 2.1.3牙科车针的洗涤:牙科车针(特别是外科手术车针)由于操作中软组织卷覆表104 面,刷洗时用小牙刷或钢丝刷清洗车针工作端,必要时用镊子去除覆盖软组织,105 使工作端没有任何异物。 106 2.2摆放:按要求将污染手机/器械分别码放入清洗/消毒机内的手机插座、插入107 架、网盒及下层蓝筐内。 108 2.2.1摆放要求:根据不同需要选用不同装载框码放器械。例如:玻璃板摆放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