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重大危机事件应急关键科学问题及其研究进展

重大危机事件应急关键科学问题及其研究进展

重大危机事件应急关键科学问题及其研究进展
重大危机事件应急关键科学问题及其研究进展

第4卷 第5期

2008年10月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Journa l of Saf ety Sc i e nce and Technology

Vo.l 4No .5 Oc.t 2008

文章编号:1673-193X(2008)-05-0013-06

重大危机事件应急关键科学问题及其研究进展

*

李湖生,姜传胜,刘铁民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29)

摘 要:本文提出了重大危机事件应急的3个关键科学问题,即:重大危机事件综合风险评估理论、重大危机事件动力学演化机制、重大危机事件中的个体与组织行为特征。对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与管理理论、动力学演化机理、应急管理体系及组织行为、大规模人群管理与疏散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评述。指出综合利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社会科学、工程科学等领域的理论与方法,深入研究上述三个关键科学问题,可为重大危机事件的预防、准备、应急处置提供科学

理论基础。

关键词:重大危机事件;应急;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X92 文献标识码:A

The key scien tific prob lem s and research p rogress of

m ajor cr isis em ergencies res ponse

LI H u 2sheng ,JIANG Chuan 2sheng ,LIU T ie 2m i n

(Ch i na Academy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Be iji ng 100029,Chi na)

Abstr act :I n this paper ,three key scientific proble ms of ma j o r crisis e m ergencies were proposed ,inc l u d i n g the

co mprehensive risk assess men t t h eory ,the e mergency evolution dyna m ics ,and the human and or gan izational behav 2i o rs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fie l d s of risk assess ment and manage men,t e mer gency evol u ti o n dyna m 2ics ,e m er gency response syste m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 o rs ,hu m an cro wd saf etym anage ment and evacuation were summariz ed i n deta i.l A thorough research of t h ese key scientific pr oble ms based on t h eor i e s and methodology of syste m,manage men,t soc ial and engi n eeri n g ,could provide i m portan t sc i e n tifi c basis f or preven,t prepare f or ,and respond to the ma jor cr i s is e m er gencies .K ey w ord s :major crisis e mergenc ies ;e mergency response ;key sc ientific proble ms ;research progress

收稿日期:2008208214

作者简介:李湖生(1964-),男,博士,教授。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8应急研究项目(编号:

70841002)资助

1 引言

重大危机事件是指发生概率较小但其后果却极为严重,超出常规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并引发社会危机的事件,如2001年美国/9#110恐怖袭击事件、

2003年中国/S ARS 0事件、2008年初中国南方雨雪

冰冻灾害、2008年中国/5#120汶川大地震等。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化和关联程度日益增高,人口、资源、财富高度集中,社会系统的脆弱性大大增加。人类面临的灾害已从传统的自然灾害、火灾、瘟疫等,扩大到传统灾害与生命线系统故障、信息安全、恐怖事件等非传统灾害共同作用。现代社会系统的结构与形态越来越复杂,基础设施与生命线网络将社会链接成一个复杂的巨大系统。一旦发生灾害,很容易出现连锁反应并引发次生与衍生灾害,形成复杂的灾害链,大大增加了灾害

演化及后果的不确定性,甚至导致系统功能的瘫痪,使社会面临严重危机,从而引发重大危机事件。

如何在各类突发事件发生之前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并作好应急准备、在事件中科学地预警与应对、在事后尽快恢复重建,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问题。特别是对于重大危机事件,目前对其发生与演化的规律尚没有清楚的认识,对其进行有效应对的机制也还有待完善。

2重大危机事件应急的关键科学问题

长期以来,对灾害的研究主要是基于认识相关灾害现象的物理规律:地震学家研究地震、气象学家研究风暴、火灾与消防专家研究火灾等。这些特定灾种的研究成果和工程措施被应用于各类减灾计划及政策制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灾害的减轻和社会的发展。但是,世界各国在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构建起庞大的应急管理体系后,重大危机事件仍不断发生,且后果越来越严重。其原因主要是随着社会、经济及技术的发展,人类生活其中的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特别是大型城市)变得高度复杂,新的危险和灾害不断产生,同时脆弱性也不断增加,突发事件演化的灾害链出现多态化,其结果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当常规的应急机制失效后,就很可能最终演化为重大危机事件。

如何从理论上回答/重大危机事件为什么会发生?事件是如何演变的?应该怎样应对?0等基本问题,是有效预防和处置重大危机事件的科学基础。虽然引发重大危机事件的初始事件可能各不相同,但事件演化的过程及应急处置的机制,还是有许多相似的规律。对上述基本问题的解答可归结为以下三个关键科学问题:(1)重大危机事件综合风险评估理论;(2)重大危机事件动力学演化机制;(3)重大危机事件中的个体与组织行为特征。

211重大危机事件综合风险评估理论

风险评估涉及致灾因子、承灾体和孕灾环境及其相互关系。引发重大危机事件的致灾因子既有常规的因素又有非常规的因素,在事发初期对非常规因素的忽视往往是造成危机扩大的重要原因。承灾体的脆弱性和关联性则是重大危机事件发生的内因。通过对内因和外因的深入研究,了解致灾因子、承灾体和孕灾环境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和事件链演化规律,掌握重大危机事件综合风险的形成机制及/叠加效应0,建立社会系统脆弱性及综合风险评估理论模型,构建重大危机事件综合风险评估的理论体系。这是重大危机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的重要基础。

212重大危机事件的动力学演化机制

重大危机事件构成一个具有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大系统,突发事件的发生与发展是系统的各种要素相互作用与耦合的复杂动力学演化过程。开展重大危机事件时空演化机制方面的研究,揭示重大危机事件多因素的耦合成灾规律、多态事件链(灾害链)的形成和演化机制,建立重大危机事件演化的动力学模型,提出重大危机事件动态综合预警的新理论与新方法。这是重大危机事件预警与应急处置的重要基础。

213重大危机事件中的个体与组织行为特征重大危机事件中个体与组织行为特征包括应急组织协调机构行为特征和危机事件中大规模人群的行为特征两个方面。通过研究个体、群体与组织在危机事件中的行为规律,揭示突发事件现场指挥系统、多方多层级指挥协调机构间协调机制,以及大范围人群保护、疏散与关怀的组织管理机制,可为重大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行为科学理论基础。通过研究分析大规模人群事故的诱发因子及连锁反应,揭示大规模人群系统失稳的临界条件、失稳过程及演化机制,提出大规模人群组织与控制的策略,可为重大危机事件中大规模人群管理与控制奠定基础。

3相关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各类单灾种的预防及减灾的研究由来已久,在工程措施、应急管理、土地利用、灾害保险等方面都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最近几年来,面对灾害(灾难)的类别不断增加、演化规律日益复杂、后果越来越严重的现实,在灾害(灾难)事件风险评估与管理、动力学演化规律、应急处置的组织协调机制及大规模人群管理与疏散等方面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311风险评估与管理理论研究方面

对于各类有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的灾害(灾难)事件,由于其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学术上统称为风

险事件。风险管理的目的是规避风险、减免灾难。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辨识、风险评价、组织管理与资源调配。国际风险管理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黄崇福,2006):一是原始本能阶段,是自从人类出现到西方社会进入现代数理逻辑时代的漫长时期,人类依靠自我保护的本能和逐渐积累的经验来规避风险;二是风险识别与评价技术阶段,从现代数理逻辑为人类提供量化分析手段至1970年第一个地球日,人们采用传统科学技术对各类重大工程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价;三是现代风险分析阶段,是从1970年到2001年美国发生/9#11事件0,人们开始综合考虑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开始了综合风险管理的探索;四是/9#11事件0以来的智能化阶段,重点是借助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对复杂系统的综合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价。

目前国内外对单灾种的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研究较多,如火灾、地震、地质灾害、水灾、气象灾害等。针对不同的灾害领域,已研究开发出从定性到定量、从单点到区域、从微观到宏观、从单一指标到风险矩阵的各种风险评价技术与方法。在风险管理方面研究提出了不同的风险管理模型,如灾害周期管理模型(Cater,1991)、国际风险管理理事会推荐的四阶段模型、加拿大政府采用的九阶段模型、日本京都大学冈田宪夫等的四阶段循环模型,以社区为中心的矩阵模式(陈颙,2004)、把阶段模式与矩阵模式结合的阶段矩阵模式(薛晔等,2005)等。

北京师范大学开展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分析技术及综合灾害风险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史培军,1991;黄崇福,200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展了/基于火灾动力学与统计理论耦合的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学0方面的研究(范维澄等,2004)。中南大学开展了/小城镇灾害易损性分析与评估0等方面的研究(王薇等,2004)。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等单位通过/十五0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城市突发重大事故风险控制与应急技术研究及试点0的研究,建立了个人风险、社会风险计算方法和事故概率分析方法,给出了多危险源、多事故后果类型、多气象件下定量风险评价的总体数学模型,开发了区域性重大事故定量风险评价软件(刘铁民,2004;吴宗之等,2006)。

312突发事件动力学演化机理研究方面

对于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国内外都开展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和模型。美国学者通过采用系统论的方法对灾害进行研究,认为灾害是自然系统(地球的物质系统和大气系统所构成)、社会系统(区域的人文背景)和工程系统(人为环境系统)相互作用和变化的结果。随着各系统规模和复杂性的增加,脆弱性也随之增加(M ilet,i1999)。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这样的观点,即灾害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复杂、动态的社会经济环境系统交互作用的一种/突现0,对系统的演化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国内针对特定灾害的动力学演化机理方面已有一些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973项目/火灾动力学演化与防治基础0的资助,开展了火灾动力学演化机理的研究;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中国矿业大学等开展了/煤岩瓦斯动力灾害的动力学演化机理0研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开展了/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地质灾害的演化及其对工程安全的影响0研究;中国地震局开展了以动力学为基础的/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0研究。刘铁民(2006)在对典型重大事故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分析了重大事故孕育、发生、发展和激变的动力学特征,探讨了重大事故闭环反馈控制的调控规律。史培军(2005)对区域自然灾害形成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研究,提出区域灾害系统是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共同组成的地球表层异变系统,灾情是这个系统中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的产物;并提出了/加强对灾害的综合研究,揭示灾害形成过程的机理与机制,建立将灾害形成机理与过程耦合的灾害动力学模型,完善灾害科学体系0等建议。

在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方面,已经有了大量非线性科学、非平衡系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许多非线性、非平衡的概念与方法,诸如突变、分支、自组织、混泡、分形等;在计算机模型方面,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简称CAS理论)成为研究复杂性系统时最常用的理论。多主体建模方法也取得重要进展,多主体模型(multi2agent)已经很好地解释了诸如合作、协调、组织行为、社会动态、联合与集团、习俗和道德的演化等社会现象(方美琪等,2005)。

313应急管理体系及组织行为研究方面

突发事件发生后人们总会自发地对开展自救与

互救行动。随着灾害规模的扩大,应急响应的行动必须组织化,因此应急响应行动成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合理地构建应急组织体系及应急指挥与协调的模式,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等,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应急组织行为科学研究成果是其重要的科学理论基础。

1970年美国加州发生森林大火,因为参与应急救援的联邦、州和地方各类机构间沟通不畅、资源不能统一调度、行动不能协调一致,最后大火进入洛杉矶市,共造成16人死亡、885幢房屋被烧毁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一个由地方、州和联邦消防机构组成的协会)))FI RES COPE,在分析总结了在多机构应急响应过程中反复出现的指挥结构不灵活、没有标准化的术语和集成的通讯手段、缺少统一的行动计划及应急设施等问题后,研制出了/突发事件指挥系统(I nc i d ent Co mmand Syste m2I CS)0,作为火灾现场应急指挥的标准化管理模式,目前已成为国家应急指挥的标准模式。2004年由国土安全部发布了5国家突发事件管理系统(N I M S)6,并根据N I M S提供的框架制定和发布了5国家应急预案(NRP)6和一系列州、城市甚至到社区的各级不同类型应急预案。在N I M S中采纳了应急指挥系统(I CS),规范了应急指挥体系的结构、组成、功能和运行机制,多机构联合指挥、联合信息系统等的构成与运作等。

在对重大危机事件中个体与群体的行为特征研究方面,国外基于社会心理学与社会行为学原理和对突发事件的事后调查,开展了不少研究。Quaran2 telli(1999)等通过对大量灾害应急案例的分析,归纳总结了美国社会在应急响应的不同阶段个体、组织、社区和社会的行为特点,例如,在事件发生前所有个体、组织和社区都倾向于忽视危险的存在;在事件发生后人们通常表现出利他性行为;随着灾害持续时间的延长,受害者和应急响应人员可能出现/心理危机0;在应急过程中组织的功能和结构都可能发生改变,并容易出现信息、决策和协调等方面的问题等等。在应急组织行为学研究方面,也对不同的应急过程的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如,在2005年8月卡特里娜飓风发生后不久,在美国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对FE M A和美国海岸警卫队的组织文化对其应急响应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开发了一个可以预测重大危机事件中组织应急响应行为的动态模型(StaffW riters,2006)。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方面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通过总结我国应急管理的实践经验和参考国外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有关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路及政策建议等(闪淳昌,2005)。/十五0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与应急预案编制及其关键技术研究0,初步提出了我国城市事故应急体系的结构,建立了城市应急预案结构、内容和编制要求以及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管理模型、应急机制和组织体制模型等(刘铁民等,2005)。

314大规模人群管理与疏散研究方面

在重大危机事件中大规模人群管理与应急疏散方面,可分为高密度大规模人群的管理与疏散(如大型活动、高层建筑)和大区域范围内的大量人群疏散(如台风影响区域的居民疏散)两类问题。

在人群灾难成因方面,Si m e(1991)研究了建筑环境中人群、活动和环境的相互影响,认为人群事故灾难是人群与所处环境特征不匹配的结果;Fr u i n (1993)从人群可能形成的破坏力、信息、环境空间和时间四个方面分析了可能导致人群灾难事件的因素。D ick ie(1995)分析了英国以往150年中发生的主要人群事故灾难,认为计划不周、人群情绪激动、人群管理缺乏和设施缺陷是导致人群事故灾难得主要原因。任常兴等(2005)提出从公共场所的性能优化设计、人群素质和聚集密度以及人群的信息交流、管理和控制等方面对拥挤踩踏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卢春霞(2006,2007)采用流体动力学交通模型分析了人流中/激波0,/堆积0等现象,并对拥挤人群中的挤压力进行了分析。

人群事故演化过程研究可细分为疏散心理行为特点研究和疏散模拟理论与技术两个方面。Bryan (1983)通过对美国几起重大火灾事故当事人的调查,深入研究了火灾情况下行为反应模式。先后证实了家庭成员/重返0行为、发现了/群聚现象0。许多心理学家,如K eating、Loft u s和Si m e等从心理学层面对疏散中人员行为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如空间认知记忆、火灾信号感知、发声警报系统、应急状态下的信息交流、火灾中应急评估、逃生行为逻辑、火灾访谈心理和灾后心理救助等(Si m e,1993)。美国/9#110事件发生后,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学

者都对纽约世贸中心人员的逃生行为进行了研究(Galea等,2005)。

在高密度人群疏散模拟模型方面,H e l b i n g (1995,2000)提出了描述人群动力学的社会力模型,并研究了高密度人群的紊乱现象与人群灾难之间的关系;H ughes(2002)基于高密度人员流动的基本特征,提出了连续模型;Still(2000)采用移动元胞自动机模型开发了模拟人群运动的软件Legion; Schelhorn(1999)等研究开发了基于个体行为模式的人群疏散/主体(Agent)模型0。目前国外基于流体模型的疏散模拟软件主要有EVACNET+,PAT H2 FI N DER,WAYOUT等,基于人群个体行为特征的软件主要有Exodus,L EG I O N等,基于主体模型的软件主要有ST REETS、PEDFL O W、S TEPS等,以个体行为特征模型占主流地位。国内目前比较成熟的疏散模型是香港城市大学和武汉大学联合研发的空间网格疏散模型S GE M(方正等,2001)。

我国学者在建筑物火灾和人群密集场所的人员疏散方面也开展了大量研究,例如东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对建筑物火灾疏散问题开展了较深入的研究(肖国清等,2001;张培红等,2001;杨立中等, 2002;宋卫国等,2006;Z hao Daoliang,2006);北京劳动保护研究所对奥运场馆等人群密集场所的人员疏散问题开展了研究(刘伟、姜传胜,2004);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对城市地铁站台、高含硫气井周边居民和公共娱乐场所人员疏散等问题开展了研究(钟茂华等,2007;姜传胜等,2007;Jiang等,2008)。

基于对人群灾难成因及事故演化规律的研究成果,在人群安全管理方面也开展了大量的实践及典型案例分析研究,并制定了一些设计、管理的手册和规范等。如何更好地利用疏散模拟技术等定量分析工具,提高大型活动风险预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是目前人群安全管理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结束语

国内外对灾害(灾难)事件的风险评估管理、演化规律及应急处置方面都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但其中大多数是针对某类特定的灾害(灾难)事件,综合考虑多种灾害(灾难)事件及其相互作用的较少。对社会系统脆弱性的形成机制、常规灾害(灾难)如何演化成重大危机事件、以及危机事件应急处置中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行为规律等关键科学问题的综合研究才刚刚起步。因此,综合利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社会科学、工程科学等领域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社会脆弱性的形成机制及风险评估理论、重大危机事件动力学演化机制及重大危机事件中的个体、群体与组织的行为特征,可为重大危机事件的预防、准备、应急处置提供科学理论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刘铁民.低概率重大事故风险与定量风险评价[J].安

全与环境学报,2004,4(2):89~91

[2]刘铁民.重大事故动力学演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

技术,2006,2(6):3~6

[3]刘铁民.重大事故应急指挥系统(I CS)框架与功能

[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2):3~7

[4]范维澄,孙金华,陆守香.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5]闪淳昌.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的探讨[J].中国

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1(2):24~26

[6]吴宗之,多英全,魏利军,关磊.区域定量风险评价方

法及其在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中的应用[J],中

国工程科学,2006,(6):46~49

[7]史培军.四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自然灾害学

报,2005,14(6):1~7

[8]黄崇福.综合风险管理的地位、框架设计和多态灾害

链风险分析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06,14(增刊):29~37

[9]薛晔,黄崇福,周健,等.城市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的三

维模式)))阶段矩阵模式[J],自然灾害学报,2005,

14(6):26~31

[10]王薇,徐志胜,冯凯.小城镇灾害易损性分析与评估

[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7):3~5

[11]方美琪,张树人.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M],北京: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2]郭安宁,张惠芳.地球物理灾害链有关物理问题的讨

论[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6,29(4):40~43 [13]姜立新,聂高众,帅向华,我国地震应急指挥技术体

系初探[J],自然灾害学报,2003,12(2):1~6 [14]肖国清,温丽敏,陈宝智.建筑物火灾疏散中人的行

为研究的回顾与发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1,

11(3):50~54

[15]张培红,陈宝智,刘丽珍.大型公共建筑物火灾时人

员疏散行为规律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1,

11(2):22~26

[16]方正,卢兆明.建筑物避难疏散的网格模型[J].中国

安全科学学报,2001,11(4):10~13

[17]杨立中,方伟峰,黄锐,等.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火灾中人

员逃生的模型[J].科学通报,2002,47(12):896~891 [18]刘伟,姜传胜.城市公共安全中的人员应急疏散研

究,城市科学论集[C],2004

[19]任常兴,吴宗之,刘茂.城市公共场所人群拥挤踩踏

事故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12):102

~106

[20]宋卫国,马剑,袁非牛等.典型学生人群对疏散指示

反应特性的初步研究[J].火灾科学,2006,(03):159

~167

[21]卢春霞.人群流动的波动性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

学报,2006,26(2):30~35

[22]卢春霞.拥挤人群中的挤压分析[J].交通运输系统

工程与信息,2007,7(2):98~103

[23]钟茂华,史聪灵,涂旭炜等.深埋岛式地铁车站突发

事件时人员疏散模拟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7,17(8):20~25

[24]姜传胜,邓云峰,席学军.高含硫气井周边居民疏散

安全分析方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9):

9~13[25]达奇#里昂纳德,安诺德#休伊特.应对严重危

机)))应急准备与响应的更高要求[J],中国应急管

理,2007,(1):31~37

[26]M il e t,i Denn is S.,D i sasters by Desig n:A R eassess m ent

ofNa t ura lH azards i n t he Un ited S tate[M],W ashingto n,

DC:Natio na lA cade m y P ress,1999

[27]Qua rantelli E.L.D i saster R elated Soc i a l Behavi or:

Su mm ary of50Years of R esearch F i nd i ngs,D isaster

R esearch Center[R],D isaster R esearch Center,Un i2

versity of De la ware,US A,1999

[28]Quarante lli E.L.U rban Vu l nerab ility To D isasters In

Deve l oping Soc i e ti es[R],D isaster R esea rch C enter,U2

n i versity of De la ware,US A,2003

[29]US Depart ment ofH o m e land Secur ity.Natio na l Inc i dent

M anagem ent Syste m[R],2004

[30]G reen,L.V.and P.J.Kolesar,Appl ying M anage m ent

Sc i ence to e m ergency response system s:lesso ns fro m the

past,M anage m ent Science,2004,50(8)1001~1014 [31]Sta ff W r iters.Deve l opi ng M ode ls To P red i c t O rganiza2

ti onal R esponse To Extre m e Events[N],Tro y NY

(SPX)Nov06,2006

[32]S i m e J.D.A cci dents and d i sasters:v u l nerab ili ty i n the

bu ilt enviro nment[J].Safety Science,1991,14:109

~124

5工业安全与环保6(月刊)

征订启事

5工业安全与环保6(原名5工业安全与防尘6)是由原冶金部、电力部、化工部、核工部、煤炭部、劳动部、机械部、地矿部、电子部、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国家建材局、全国总工会等15个部门联合创办。由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技术期刊。

5工业安全与环保6 已有三十余年的办刊历史,是国内最早的安全环保科技期刊之一。多年来,在广大读者及作者的关心和支持下,5工业安全与环保6已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突出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读者面广。

5工业安全与环保6 已被选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期刊,中国期刊网(C NK I)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

5工业安全与环保6 将一如既往地本着求实、创新、进取的精神,为我国的安全与环保事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本刊承接广告。

5工业安全与环保6 大16开本,64页,单价6.50元,全年订价78元。

5工业安全与环保6 由邮局发行,邮发代号38-4,也可以直接向编辑部订阅。

编辑部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和平大道1244号,邮编430081

电话(传真):027*********E2m ai:l gya@f to m.co m

公共危机事件处理

单选题 1、在现代社会,相关信息的及时告知是(D)对大众传媒最重要的传播需求。 A 紧急事件 B 应急事件 C 应急处理 D 突发事件 2、应急响应是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其中包括__A__。 A 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 B 应急队伍的建设 C 事故损失评估 D 应急预案的演练 3、下列不属于应急管理中的应急专业人员的是(D ) A 公安 B 海上搜救 C 地震救援 D 新闻媒体从业人员 4、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_B___。 A 保留 B 撤销 C 升级 D 解散 5、建筑施工企业中,(B )是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第一负责人。 A 经理 B 企业一把手 C 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经理 D 法定代表人 6、应急预案不包括?C 应急预案包括整体预案、专项预案、现场方案 A 总体预案 B 单项预案 C 特别预案 D 现场预案 7、以下哪一类不属于抢险类应急物资储备?(A) A 基本生活用品 B 通信器材 C 交通工具 D 个人防护装备 8、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_B___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A 信息报告 B 预测预警 C 信息发布 D 评估 9、社区应急管理中,应急启动机制的组成部分,不包括(C ) A 预警机制 B 先期处理机制 C 信息披露机制 D 应急联动机制 10、___B_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 A 分级响应 B 统一指挥 C 公众动员机制 D 以人为本 11、以下那一项不属于应急机制?A A 调查与协调机制 B 预警与监测机制 C 救援与处置机制 D 善后与恢复机制 12、下列属于社会安全事件的事是(D) A 云南干旱 B 南方雪灾 C 三鹿奶粉事件 D 新疆“4.30”事件 13、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事故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__A__”,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A 绿色通道 B 快速通道 C 特殊通道 D 直线通道 14、省级广播电视播出节目全部中断或由中断的危险的情形,属于(B ) A 特别重大突发事件 B 重大突发事件 C 较大突发事件 D 一般突发事件 15、大型活动现场发生突发事件,需要紧急疏散时在场人员要(A )。 A 按顺序迅速撤离现场 B 争先恐后逃跑 C 围观看热闹 D 聚集在一处 16、对于公共场所的基本内涵,我国现行最为规范的是1987年颁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其中第二条明确指出的七类公共场所中,不包含以下哪项:(A) A 家庭汽车 B 理发店 C 公园 D 书店 17、公共场所和大型活动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后,公安部门要反应迅速,措施有力,其主要体现不包括(C) A 情况掌握快 B 投入警力快 C 科学应对快 D 采取措施快 18、一般突发公共事件:(A )事件的影响局限在在本地区造成一定范围的突发事件。 A 无人员伤亡,或3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万以上50万以下的, B 人员伤亡一人,或3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万以上50万以下的 C 无人员伤亡,或5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万以上50万以下的,

重特大事件危机应急处理预案

重特大事件危机应急处理预案 在公司、各分支机构的业务运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一些影响公司正常运作的事件。公司处于发展时期,遇到阻力只要处理得当,措施得力,是完全可以避免或化解的;但如果处理不当,将可能给公司的业务运作和品牌带来负面影响。 本预案的目的在于指导公司和各分支机构业务运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特大事件 处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危机处理能力,降低风险,避免负面影响。 一、重特大事件的类别 (1)重特大经营、管理事件 ?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工商、税务、城管、质监、劳动、交通等部门)、行业协会调查或处罚的; ?经济合同、经济纠纷案件,如与经销商发生经济纠纷遭投诉或诉讼; ?员工涉嫌贪污、挪用、盗窃、侵占货(款)或携款潜逃的; ?与员工(包括保姆)发生劳动纠纷和争议,或向劳动部门投诉的; ?员工突然出现重大疾病或伤、亡的。 (2)重特大安全事故 ?无论何种原因导致办公、居住、仓库、档口经济损失的,如偷盗、抢等。 ?车辆被盗的; ?办公、居住地、仓库、档口等发生火警的; ?驾车发生交通事故,出现人身伤亡、车辆毁损或其他财产损失的; ?员工因公出现人身伤、亡的; ?其它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经济损失的,如地震、暴风雨雪等。 (3)重特大公关事件 ?当地媒体或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人公开发表不利于公司的言行,对公司、产品、品牌形象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的; ?消费者因产品使用、售后服务问题准备或已经在媒体、论坛上发表不利于我方的言论或者是诉诸工商、消协等,从而对公司、品牌形象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的; ?员工(包括保姆)、经销商等因与公司发生纠纷或争议,新闻媒体介入的。 (4)其他重特大事件

二、应急处理原则 1、第一时间积极应对危机,同时向总部指定的接口人及时报告情况,以便统一处理策略。 2、尽可能充分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尽量不让新闻媒体介入;如属社会公众事件,应 在第一时间与新闻媒体进行沟通,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面对政府职能部门和新闻媒体记者,要积极配合,加强个人沟通。 3、事件处理过程中,必须维护好公司形象,注意收集齐全相关证据、手续、及时确认事件发生的原因,准确分清责任,尽量缩小事态、降低不良影响、抓住善后关键问题,快速处理,使公司损失降到最低。 面对纠纷或诉讼,以调解、和解为主要处理方式;必要时,可以根据总部的指导原则和指示起诉、应诉。 4、事件情况由公司总部授权的专人对外发布,分支机构任何人不得接受新闻媒体 采访或对事件发表任何评论,可以告知记者与公司总部接口人联系。 三、组织保障 危机处理是一项需要高度协作的工作,很多时候是跨部门的。因此,需要各部门、相关人员给予高度的配合和支持,并保持良好的沟通。 对于发生的重特大突发事件,任何员工应在事发后1小时内向分支机构负责人报告;分支机构负责人收到报告后,应根据事件的性质和情节轻重,及时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 公司总部指定的接口人报告,并于事发后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作详细报告,使用表格 参见附件一。 (1)为便于危机的处理,公司总部指定以下接口人: 如果联系不到以上接口人,也可以直接报告总经理,由总经理指定的专人负责处理。 2、紧急情况下,也可以直接跟经常联系的部门或人员报告,有关部门和人员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相关接口人报告。 3、必要时,总部危机处理接口人可以成立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临时工作小组,指导危机处理工作,有关部门和分支机构必须给予高度配合和支持。 四、常见危机事件的处理规范与指引 (一)当地工商、质监等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产品抽检的处理规范与指引

公司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

公司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公司系统处置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重大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护国有资产安全,维护正常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秩序,保障企业职工和周边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减少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社会不良影响,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公司及所属管理各单位均应制定应急管理办法、编制应急预案,并认真执行。 第二条应急管理工作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贯彻以人为本,减少灾害;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靠科学、实事求是;提高素质、协同作战的原则。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应急管理体制,严格各级人员安全责任制,快速、有效地组织事故抢险、救援,使事故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第三条公司和所属电厂应根据电厂地理位置和当地气象特征,辨识重大地质灾害和重大气象灾害;依据国家有关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辨识出重大危险源;依据国家和行业有关电力建设和生产强制性法规和标准要求,结合企业设备设施的健康状况和在用危险化学品生产

使用情况,辨识出重大安全隐患和重大环境影响因素,组织风险评价,对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设备设施损害以及重大环境影响的突发事件,编制相应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第二章重大突发事件及应急预案分类 第三条公司作为中央管理企业和上市发电公司,主要从事电源的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组织电力的生产和销售。对公司上述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和风险进行辨识、分析后,参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的相关定义,公司重大突发事件分为四大类15 种。 (一)事故灾难类,包括:重大人身伤亡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重大设备、设施事故,重大施工机械损坏事故,重大火灾事故,重大交通事故。 (二)社会安全类,包括:重大社会治安事件,重大网络安全事件,重大涉外事件,重大金融事件,重大群体性事件。 (三)自然灾害类,包括:重大地质灾害,重大气象灾害。

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确保校园各类突发事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得到处理,保障我校全体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校园内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和身心健康的火灾、地震、洪灾、公共卫生、环境污染以及人为的破坏等重大安全事件。 一、组织与指挥 (一)学校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及相关主要负责人组成,校长任组长。 应急领导小组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1.指挥有关教师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安排教师开展相关的抢险排危或者实施求救工作。 3.根据需要对师生员工进行疏散,并根据事件性质,报请上级部门迅速依法采取紧急措施。 4.根据需要对事件现场采取控制措施。 5.对本校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进行督察指导。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当根据“生命第一”的原则组织,决定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三)学校各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对部门组织或负责的教育教学活动,活动前应有预见,并根据学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措施,发生事故,主动纳入学校预案工作程序。 (四)应急状态期间,领导小组各成员必须保证通信网络畅通。校内各部门应当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做好本部门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配合、服从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的督察和指导。 (五)学校内任何部门和个人都应当服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为处

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政府传播策略_以7_23动车事件为例

– 92 – 2012年第11卷第1期 宏观热点

2012年第11卷第1期 – 93 – 深思,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几项原因引起的。 首先,铁道部发言人发言失当是引发公众不满的主要原因。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是政府为了保证对外宣传的高度一致性,主动引导舆论,发言人的选择,必须强调具有极强的沟通协调和应变能力。可是这位铁道部发言人却屡屡失言。在发布会上发言人一味强调“中国的动车质量是通过检验的,在世界上都是先进的,我相信中国动车的质量”,当媒体问及事故原因时,铁道部最初给出的答案却是D3115遭雷击后失去动力停车,造成D301追尾,既然中国动车质量如此之高,它便必然会考虑到各种突发状况,在设计之时又怎么会没有想到雷击断电的情况呢,这种答案很明显是莫大的讽刺。并且面对媒体比较尖锐的问题,发言人则是以“我年纪大了,记不清楚你那么多问题”“我先喝口水”等话语来进行逃避,应变能力较差。问及为什么小依依是在搜查活动结束后才救出的时候,发言人“这是一个奇迹”这种把疏忽当做奇迹的回答,更是令人大跌眼镜,这句话甚至成为极度讽刺的网络流行语。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的目的是稳定民心,给公众一个交代,可是结果却是给公众留下了不够诚信,欺瞒大众的印象,政府的公信力再一次受到大大地损害。 再者,政府对于事故原因的解释反复,大有欺弄社会公众之嫌。铁道部最初给出的答案是D3115遭雷击后失去动力停车,造成D301追尾。接着,上海铁路局局长安路生称,由于温州南站信号灯设备存在缺陷,应该显示红灯时显示绿灯,没有给后车提供应有的信号,相关人员也没有发出预警,引发追尾事故。而现在又有官方消息称动车事故是管理不善导致的。政府一次一次的给出答案却又一次次地推翻自己的回答,明显缺乏诚意。与政府强大的力量相比,公众处于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因此政府发布的信息对公众来说往往具有主流性与权威性,公众容易接受与相信,可是政府如果说法反复,不给公众一个明确的答复,那么公信力与权威性都会受到极大的削弱,会引发政府的公关危机与信用危机。而且从另一个层面来讲,政府的这种反复不定的行为也是对公众知情权的侵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有权利知晓国内发生的大事,清楚了解事件的原本始末,发生过程和发生的真实原因,因此政府有义务给社会公众一个事实的交代,而不是一味的敷衍公众。或许铁道部答案反复有其自身的理由,如调查不全面,调查的结果不一等。但是,政府应该在事故后建立完善的调查机制,而不是随意猜测,随便将结论公之于众,政府要对自己的结论承担责任。 另外,政府有嫌疑为了降低此次事故的严重性和减轻 自身责任而谎报死亡人数,使得报道不实。刚开始铁道部公布的死亡人数为35人,而其他消息则显示已有38人遇难。当政府官方显示为38人,新浪网显示有40人遇难,到现在还是说法不一,因此政府公布的消息的真实性受到公众严重质疑。政府越是遇事掩盖、隐瞒,就越会丧失公信力。政府一旦丧失公信力。那么即使它后来向社会公告的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公众依然会心存疑虑,猜测不已。而在当今网络信息化的时代,消息的来源也是多元化的,虽然公众处于消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的情况仍然存在,但是与以前相比情况已经有很大不相同了。网络的力量十分强大,公众不再像过去那样只处于被动获取信息的地位,愚民政策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再也不能实现,公民可以通过网络的功能如微博、论坛、社区等渠道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政府如果虚报事实很有可能在网络上被大家揭露出来。因此这次政府公示的死亡人数与网络上显示的人数不一致的情况被揭露,公众持严重怀疑的态度,对政府投不信任票。这也是政府传播策略失误的一个方面,任何“坏消息”都是捂不住的,如果政府信息缺失,“坏消息”便会呈放大效应,愈演愈烈,一些流言和谣言也会乘虚而入,加剧公众的猜疑心理,从而降低政府的权威和信誉。所以,遇到突发事件或者危机事件,政府必须第一时间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努力让公众相信。李开复说:“透明的时代需要坦诚即时的公关。即时而不坦诚马上被揭穿,坦诚而不即时无法获得谅解”。“7?23”动车事件政府的公关策略的失败正是这句话的由来,它告诉我们“坦诚”是如此的重要。 通过“7?23”动车事故,笔者觉得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可以用行政公共关系理论来概括。行政公共关系特指政府在施政过程中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理解和信任,合作的一种管理活动。行政公共关系也是一种特殊的管理职能,从管理的活动范围来看,行政公共关系对外传播政府的信息,代表政府与公众沟通;对内表达公众的意见,代表公众与政府的沟通,具有中介的功能。从管理方式来看,政府开展行政公共关系的主要方式和手段是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去实现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而不是单向传播甚至强制灌输。从管理的价值取向来看,行政公共关系追求的是政府在公众中良好的形象和信誉等无形资产,具有非物质性的特征。由此可见,在政府行政公共关系的处理中,政府的传播策略是处理好行政公共关系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在这一方面政府需要多方面的改进。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宏观热点

2007年中国十大危机公关事件

2007年中国十大危机公关事件 岁末年初,如果让我们回顾2007年中国企业危机公关事件的话,就不难发现:与前几年相比,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更多的企业经历了危机公关之痛。从手机、汽车、IT到食品、服饰、超市等行业,众多企业经历了各式各样的公关危机: (以事件发生先后为序) 1、LG翻新事件 LG翻新事件起源于2006年,在2007年上半年愈演愈烈。2007年1月,在地下翻新工厂遭曝光后,LG声称背后有人敲诈;2月份又有媒体曝光工商局封存5台LG疑似翻新空调,随后LG承认更换部分产品包装;3月,湖南省消费者张洪峰披露了湖南省质量检验协会的鉴定结果,确认“其购买的五台LG空调都是翻新机器”,5月份张洪峰通过博客再次披露了LG空调的质量问题。LG翻新事件随着全国媒体的不断报道,从LG冰箱翻新、LG空调翻新到LG彩电翻新,不断有新的猛料被曝光,LG品牌一时陷入了空前的品牌危机。 点评:在系列产品的翻新事件被曝光之后,LG方面躲躲闪闪,没有承认自己的错误,未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再加上广大网友在网络上对LG翻新行为的声讨,其品牌形象与企业声誉大打折扣。由此我们也看出了,作为国际知名品牌的LG在危机公关方面的无知与短视。 2、摩托罗拉手机爆炸事件 2007年6月19日在甘肃金塔县发生了全国首例手机电池爆炸致死事件,作为问题手机的制造商——摩托罗拉未能在第一时间内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在事发大约10天之后,以推卸事件责任为出发点,将这起爆炸事件的责任归节到了手机电池身上,同时在没有权威证据的前提下,宣称爆炸元凶非摩托罗拉原装电池。这样一来,使得原本主要因用户在高温条件下的长时间错误用机导致的爆炸事件一波不平一波又起。除了众多媒体与广大公众认清了摩托罗拉推卸事件责任的真面目外,还引发了在广东等多地的手机电池安全检查中的更大被动。 点评:意外事件的发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事企业不能正视问题的存在、不能及时抓住问题发生后的主要矛盾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摩托罗拉在手机爆炸事件发生后的应对策略,让我们看到了知名国际厂商在品牌强大背后危机公关的软肋。 3、戴尔断货诚信风波 自2007年4月以来,戴尔因液晶显示器等配件缺货,造成中国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无法在其直销承诺的时间内获得订购的计算机产品,甚至一个“万人集体诉讼戴尔拖延出货时间,维

紧急事件应急处理制度

紧急事件应急处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对紧急事件的应急管理,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机制,最大程度降低紧急事件给公司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维护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和企业稳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紧急事件”是指日常生产或生活中,不确定、不经常发生的,可能会对公司经营、生产状况产生影响的,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第三条公司应对紧急事件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紧急事件分类 第五条按照影响程度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公司需应对的紧急事件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公共事件造成公司生产运行受到严重影响; 2、公司或个人因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交通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等,造成公司生产业务受到严重影; 3、公司关键设备突发故障,影响了公司正常的生产和运营; 第三章机构设置 第六条公司对紧急事件的处置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第七条公司成立紧急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担任组长、财务副总任副组长,成员由公司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八条应急领导小组是公司紧急事件处置工作的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公司紧急事件的应急处理,就相关重大问题作出决策和部署。应急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包括: (一)决定启动和终止突发事件处理系统; (二)拟定突发事件处理方案; (三)组织指挥突发事件处理工作; (四)负责决定并办理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的其他事项。 第四章预警和预防机制 第九条公司应当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各种因素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根据突发事件的监测结果对突发事件可能产生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以便采取应对措施。 第十条公司各部门负责人作为突发事件的预警、预防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定期检查及汇报各部门有关情况,做到及时提示、提前控制,将事态控制在萌芽状态中。 第十一条公司相应岗位人员应当保持对各类事件发生的敏感度,收集整理并及时汇报可能威胁企业的重要信息,并对其转化为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和危害性进行评估。 第十二条应急小组各成员电话保持24小时开机,试件突发后(10-15分钟内)当事人应首先向应急小组领导汇报突发事件信息,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30分钟内向本部门领导汇报突发时间信息,同时对后续工作进行交接及安排。 第十三条报告信息包括突发事件的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应采取的措施等。 第五章应急处置 第十四条发生突发事件时,应急领导小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并根据各自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措施,及时有效地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 第十五条应急领导小组应当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及事态严重程度,决定启动专项应急预案,并针对不同突发事件,成立相关的处置工作小组,及时开展处置工作。 第十六条突发事件结束后,应急领导小组应当尽快消除突发事件对公司造成的影响,并及时解除应急状态,恢复正常工作状态。同时,公司应当分析和总结经验,对突发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评价突发事件处理的效果。 第十七条公司各部门应当根据突发事件的变化和处置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应急预案,充实应急预案内容,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公共突发事应急预案 一、 目的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统一指挥、分工协作、迅速控制、减少损失的原则,科学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公路客运站站内的突发事,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二、 组织指挥机构及职责任务 组 长:客运站站长、支部书记(负责突发事的总体工作)副组长:客运站副站长(负责协助总指挥工作,总指挥未到场时行使总指挥职责权力) 成 员:客运站中层以上干部(负责疏散、扑救、报警、宣传、消毒、救护、信息反馈、事故调查、治安管理、物资配备等) 三、 应急响应 (一)发生火灾、爆炸时的应急响应 发现灾害事故后,由通讯组迅速拨打“119”报警,同时向运管处、公安部门报告。若发现伤亡人员要与医院联络

前来救助。通讯组要利用有线、无线等通讯方式保持火场指挥与各行动组之间的联络,同时保持与公安、消防、医院、电力等外界部门的联络,并保障通讯的畅通有效。 在专业抢险部门未到之前,事故总指挥立即组织疏散和现场扑救,疏散组通过广播或直接口头通知,利用旅客通行门、检票口和安全出口对旅客和站内工作人员进行疏散,引导至安全的场地。在组织疏散过程中要搞好宣传,稳定旅客和工作人员情绪,保持疏散秩序,防止造成混乱和恐慌。抢险车辆到来后,由疏散组引导抢险车辆进入事故现场。 破坏组要疏通防火通道,保证疏散人员的道路畅通无阻,打出防火隔离带,切断电源。 扑救组要按照火灾情况、起火物的性质启用灭火器、消火栓、砂土及其他扑火工具进行初期扑救。 在火灾失去控制涉及抢险职工生命安全时,总指挥下达紧急疏散命令。各组携带重要物品、现金、账簿等转移到指定地点。 (二)发生群体斗殴时的应急响应 站内发生群体斗殴事时,站派出所要迅速拨打“110”报警,并组织人员尽力控制事态发展,疏散围观群众,等公安机关到达后配合公安机关处理。若发现伤亡人员站派出所应拨打“120”请求救助,由医院处置伤亡人员。 (三)发生重大上访事时的应急响应

重大公共危机事故与舆论关系

重大公共危机事故与舆论关系 一我们首先对核心概念“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和“新媒体语境”加以 界定。 (一)关于“重大公共危机事件” 就指称的对象与涵括的内容而论,“重大公共危机事件”概念与“重 大突发性事件”、“重大灾难性事件”等概念时有交叉。在本文中, 作者将“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界定为:危及社会稳定的,具有公共性 质的严重事件。它们既可能是突发性的,也可能是非突发性的;既可 能与“重大灾难性事件”同义,也可能不完全同义。现实生活中的重 大公共危机事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由本源意义上的严重灾祸引起和 造成的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如2003年的SARS事件、2008年的汶川地 震等;另一类源头并不是本源意义上的严重灾祸,不过最终却形成了 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从舆论对上述两类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产生不可低 估的影响的角度实行考察,不难看出其中不同的情形。在前一类中, 因为相关重要信息的公开水准不同因而存有很大的差别。在其中一部 分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中,与此相关的重要信息未能即时公开,或者公 开得不够充分,所以谣言伺机而生,并在此基础上生成相对应的社会 舆论,普遍地存有着缺乏理性之弊,体现出相当严重的离心倾向,加 剧了公众的惶恐心理。此种舆论属自在舆论。它的勃兴,使事件的严 重水准因之加深,社会由此而发生剧烈的震荡。SARS事件的前半程情 形即如此。此类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另一部分,在其发展过程中, 因为与此相关的重要信息即时、充分公开,谣言失去了滋生土壤和传 播空间,使得某些带有盲目性和破坏性的自在舆论不可能占有主流地位;相反,体现出较多理性成分的自为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总体 上说,舆论的介入不但没有增加社会的震荡水准,而且还使公众增进 了对政府的了解和理解,从而发挥了缓释和消解危机的积极作用。汶 川地震发生后,相关重要信息的充分公开体现了在舆论问题和信息公 开问题上的巨大进步,体现了导向准确的舆论对社会舆论的有效引导,从而证实舆论环境的优化与事件的缓解和问题的解决呈正相关关系。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管理,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应急预案,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规划、编制、审批、发布、备案、演练、修订、培训、宣传教育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应急预案管理遵循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应急预案编制要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制度,紧密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内容,切实提高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章分类和内容 第六条应急预案按照制定主体划分,分为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两大类。 第七条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等。 总体应急预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政府组织应对突发事件

的总体制度安排,由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制定。 专项应急预案是政府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重要专项工作而预先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工作方案,由有关部门牵头制订,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印发实施。 部门应急预案是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本部门(行业、领域)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涉及部门工作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由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制定。 鼓励相邻、相近的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应对区域性、流域性突发事件的联合应急预案。 第八条总体应急预案主要规定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以及应急保障的总体安排等,明确相关各方的职责和任务。 针对突发事件应对的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不同层级的预案内容各有所侧重。国家层面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应对原则、组织指挥机制、预警分级和事件分级标准、信息报告要求、分级响应及响应行动、应急保障措施等,重点规范国家层面应对行动,同时体现政策性和指导性;省级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机制、信息报告要求、分级响应及响应行动、队伍物资保障及调动程序、市县级政府职责等,重点规范省级层面应对行动,同时体现指导性;市县级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组

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

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无论政府还是公众,都需要认真学习,努力探索,提高应对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关键是把预防和应急准备放在优先的位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意识,逐步把握规律,主动采取防范准备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本人通过对《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学习,得益匪浅,对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认识和理解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下面就如何处理好公共突发事件谈一点粗浅看法,如有不妥,谨请批评指正。 一、了解情况,及时报告。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并根据当时情况进行果断、妥善地处理,以免事态扩大,以便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突发性事件发生后,当事人员不能迟疑,处理应果断而慎重。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平时应注重培养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自控能力,遇事做到头脑冷静、沉着应战,处乱不惊,从容镇定。其次要尽可能全面准确地了解事件发生的详细情况,主要包括:一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状况;二是事件所造成的后果及影响,如人身伤亡情况、设施的毁坏情况、目前的现状等;三是要预见事件可能发展的趋势,以便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并作出正确的决策;四是事件发生后,报告事件者的姓名、单位、地址、电话号码等基本情况一定要登记清楚,以便及时联系。 二、快速反应,协同应对。有关部门得知突发事件的信息报告后,要及时向主要领导汇报,以便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行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处理突发事件要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应是本行政区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立即成立相应领导组织机构,迅速开展工作。首先当地政府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在行政首长的领导下,研究、决定和部署本地特别重大、重大和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政府办公部门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办事机构,应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能,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其次根据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应迅速成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相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第三是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工作部门,应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以及部门职责,确定一个应急主管部门和若干参与部门,其构成在相应应急指挥机构或专项预案中明确。四是当地政府和各类应急指挥机构及有关部门可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学者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咨询和工作建议,必要时参与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三、作好信息发布工作,消除社会恐慌。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程序,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形式。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以消除社会恐慌。 四、依靠科技力量,强化队伍建设。突发事件发生后应采用先进的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指挥能力;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能力。要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公安(消防)、卫生、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监督、环保、农业、水利、林业、地震等应急任务繁重的部门和高危行业、企业(如:矿山、危险化

电大2016公共危机管理考试题及答案

公共危机管理考试题及答案337 《公共危机管理》试题库;判断题:;(对)1、危机治理与危机管理尽管只有一字之差,却;(错)1、在我国,根据危机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对)1、公共危机管理法治属于非常态法治,它是关;(错)2、对于因采取危机措施的需要而给公民的财产;(错)1、危机决策有其选择与成本的紧密相关性,解;(对)2、参谋咨询系统是构成危机决策机制必不可少;(对)1、公众和媒体是危机 《公共危机管理》试题库 判断题: (对)1、危机治理与危机管理尽管只有一字之差,却有着内涵上的重大区分。(错)2、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是唯一的主体,其他社会组织和成员只能被置于被动的配合与执行地位。 (错)1、在我国,根据危机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可分为四级:Ⅰ级(一般)、Ⅱ级(较大)、Ⅲ级(重大)和Ⅳ级(特别重大)。(对)2、《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把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个大类。 (对)1、公共危机管理法治属于非常态法治,它是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的公共紧急情况下如何处理国家权力之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公民权利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和。 (错)2、对于因采取危机措施的需要而给公民的财产和权利造成损失的,事后不需要任何补偿。

(错)1、危机决策有其选择与成本的紧密相关性,解决问题的时间越长,可供选择的机会越多,其相应的付出成本与代价也就越低。 (对)2、参谋咨询系统是构成危机决策机制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构成参谋咨询系统的可以是特定职位的人,也可以是组织机构。 (对)1、公众和媒体是危机沟通的两大重点对象。 (错)2、在危机爆发后,如果出现了新闻报道与事实不符,那就只有让它先报了,不用理会它,身正不怕影子斜,过一段时间就会真相大白的。 (对)1、通过各类社会组织与普通民众的积极参与来构成多元化的危机处理网络,是当今危机治理的世界性趋势。 (对)2、在大规模公共危机中,民众个体发挥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但民众可以通过参加政党、社团、社区组织或群众组织等方式组织起来,这样就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错)1、我国是全世界自然灾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但由于整治有力,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呈逐渐下降趋势。 (对)2、浙江省的气象灾害具有鲜明的规律,如季节性、区域性、局部性和多灾并发 性。 (对)1、目前,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形成体系,体制不顺,管理不统一,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体系和法制建设滞后。这些问题急需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来加以解决。 (错)2、多数事故的直接原因,一般是规章制度和现场管理松弛,监管不到位;间接原因往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机械设备作业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所造成。 (错)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绿色进行预警。

中国国内重大政治事件

中国国内重大政治事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总书记( 习近平),夫人(彭丽媛),总理( 李克强)。 2、嫦娥三号是(2013年12月2日凌晨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月球车传回一张完整的表面照片 3、“雪龙”号赴南极科考,援救俄罗斯船被困5天,于北京时间1月7日18时30分成功突围。 4、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日本想占有。 5、十,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审议并同意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6、八届三中全会将于(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审议并同意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7、1984年(邓小平)提出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实现祖国统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台湾的基础和前线。简答题: 1、试举出几个我国古代的“世界第一”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重达800多千克。 (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像。 (<<永乐大典>>是世界上最早、最宏伟的百科全书。 (都江堰)是世界上最长的无坝饮水工程。 我国是第一个使用(纸币)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有关于(日食、彗星记录)的国家。

东汉华佗是第一个使用麻醉药的人,这个创造比欧洲早1600多年。 2、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心想事成? 答:心想事成要经过正确认识自己、确立远大理想、制定具体目标、付诸实 际行动、正确对待成败、总结经验教训! 3、在班级中我们有什么权利?我们该怎样对待自己的权利? 答:在班级中我们每个人都享有发言权和选举权。不过在行使自己的权利的时候,不要任性妄为。 4、我们的汉字经历了哪些过程?哪次最关键? 答:汉字由甲骨文到篆书到隶书的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最关键的一次是从篆文到隶书。 5、在与世界的交往中,丝绸之路发挥了哪些作用? 答:通过这条路与外国人进行友好交往,把中国的先进文化与技术传到了国外,同时取进了世界文明的精华。 6、为了把班集体建设得更好,我们能提出哪些中肯的建议。 答:1、我希望班上的每位同学都能更加团结、友爱; 2、我希望班上的每位同学都能更加讲卫生,主动把垃圾送进垃圾桶; 3、我希望班上的每位同学都能遵守纪律,热爱劳动; 4、我希望班上的每位同学都能有一颗为班集体服务的心。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考核制度

范文:________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考核制度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5 页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考核制度 各村、镇直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及时有效地处置我镇突发公共事件,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五夫镇应急处理绩效考核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具体内容如下。 突发公共事件范围 本《制度》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发生在我镇辖区内涉及卫生防疫、交通事故、重大人员伤亡、巨额财产损失、重大自然灾害以及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群体事件、危害社会公共安全影响公共安全秩序等紧急事件。 考核原则 1、客观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考核的程序、方法、标准,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坚持求真务实,客观公正的考核被考核对象。 2、民主公开的原则。适时公开考核结果,以利于群众的参与和监督。 3、注重实绩的原则。坚持落实效能考核以提高效能建设为最终目标,通过考核,调动镇村干部职工办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机关效能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做好我镇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考核对象及内容 (一)考核对象:全镇干部职工、村主干。 (二)考核内容:当公共突发事件发生时,全镇干部职工、村主干的在岗率、出勤率和应急处理效率。 考核办法 第 2 页共 5 页

以《省公务员考核办法(试行)》、《省实行聘用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办法(试行)》、《关于推行在职村主干职业化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和《五夫镇领导干部职工请销假报告制度的通知》为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由党政办工作人员负责通知相关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处理。同时,由党政办公室对干部职工在岗与出勤情况进行专项记录,记录情况作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干部职工绩效考核及村主干职业化工资的主要依据。 对于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对当事人(突发公共事件所涉及到的相关领导、干部职工及事发地的村主干)予以告诫。 1、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当事人手机关机或无人接听,导致无法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置的。 2、当事人迟报、漏报、谎报、瞒报突发公共事件的。 3、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当事人不在岗,事前也未请假或告知去向的。 4、接到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后,当事人在10分钟内未赶到指定点或30分钟内(澄溪村除外)未赶到现场的。 5、当事人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不力或擅自离开事发现场的。 奖惩措施 1、被告诫1次的,由当事人以书面材料向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说明原因。 2、被告诫2次的,由镇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对当事人进行约谈。 3、被告诫3次的,由镇党委对当事人予以效能告诫并取消当事人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4、被告诫4次以上的,年度考核中评定为"不称职"。 第 3 页共 5 页

2017政治:最近重点时事政治热点

逐渐逼近,时政也逐渐提上考研复习的日程,想知道近期都发生了哪些重大时政热点吗?想知道这些时政热点究竟该怎么复习吗?老师根据近期发生的重大时政热点进行了总结和评析,考研政治要想拿下时政,这篇文章你不容错过! 一、时政考查内容 时政是考研政治的重点内容,大纲规定时政内容为本年(1月-12月)的重大时政信息。但是根据每年试卷命题时间等综合因素考虑,基本上时政内容为1月-11月15日之间发生重大事件。考研政治毕竟是一门政治理论课程,因而时政内容肯定是国内的重大事件以及与中国相关的国际事件。 二、时政考查方式 时政大纲规定考查分数为6分,即2道单选(15、16),2道多选(32、33)。但是每年时政考查的分数远远不止这些。时政常常与其它四门科目紧密结合,联合出题。那么我们在关注时政内容的时候就不仅仅是了解,需要匹配到各个科目的知识点当中,融会贯通。 三、时政获取途径 每天各种媒体、报纸上面都有各种新闻,而我们的考研政治相关的时政新闻大家只需要关注一些主流媒体和主流报纸即可。例如新闻联播、新华网、人民网、光明日报、参考消息等等。当然更方便的途径是直接从老师获取。 四、近期重点时政热点评析 周年事件、领导人的系列重要讲话、当年召开的重大会议当属时政热点的重要内容,不仅容易考查时政,更容易与科目相结合,联合考查。 1.习近平关于建党95周年重要讲话 时政事件: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就此发表重要讲话。 结合科目:史纲 考查方式:选择题、分析题 考点链接: (1)党成立的时间:1921年7月23日 (2)党成立的地点:上海 (3)党成立的意义:第一,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第二,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第三,中国革命有了新前途;第四,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4)党的三大历史贡献:第一,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第三,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复习方式:习近平“七一”讲话与史纲第四章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相关知识点结合起来复习。 2.长征胜利80周年 历史事件: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对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军队的建设有着意义重大,至今长征胜利已有80周年。 结合科目:史纲、思修 考查方式:选择题、分析题 考点链接: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管理办法(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管理办法(通 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管理办法(通用版)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公司的经营安全,规范处置突发事件的流程,明确突发事件处置过 程中各部门的责任,加强公司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将突发事件给公司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称的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有别于公司正常经营活动的、可能、将要或已经为公司带来不利影响和损害,需要紧急处置的偶发事件。 第三条:公司对于突发事件的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处置并行的原则,区域内各公司必须做好日常预防工作。 第二章突发事件分类及级别第四条:突发事件的类型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如下: (一)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洪涝、狂风、冰雹等。

(二)事故灾害:主要包括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事故、火灾等。 (三)公共卫生事故:主要包括经营场所的卫生事故、员工或其他人员饮食安全、传染病等事故。 (四)媒体事件:主要包括新闻、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可能、将要、或已经对公司的不实产生不利影响的采访或者报道。 (五)其他事件:主要包括员工或者其他个人、单位为实现合法或非法目的,采用非法手段扰乱公司经营等。 第五条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将安全事故进行如下分类: (一)一般事故:是指无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以内的事故; (二)较大事故:是指造成轻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大于1万元(含1万元)但小于 5万元的事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