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_质测即藏通几_说申论_兼论方以智的中西文化观

_质测即藏通几_说申论_兼论方以智的中西文化观

_质测即藏通几_说申论_兼论方以智的中西文化观
_质测即藏通几_说申论_兼论方以智的中西文化观

2008年11月第32卷第6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 l o f Anhu iU n i versity(Ph il o sophy and Socia l Sc i ences)

N ov e mber2008

V o.l32N o.6

质测即藏通几 说申论

兼论方以智的中西文化观

刘元青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摘 要: 质测即藏通几 是方以智提出的重要哲学命题。 质测 之学是对 物类 之性情以及 物则 的考测和认识,它主要解决知识的问题; 通几 之学则主要是解决修身与内圣的问题。 质测 只能

以认知之心( 独心 或 小心 )测出物理、化学之理,并不能测出 于穆不已 之 几 ,因为动态、超越的

寂感之 几 不能用量化的、经验的 质测 方法获得,必须依赖道德本心或 公心 。方以智通过 公心寓

于独心 之 寓 完美地解决了 质测即藏通几 之 藏 的理论困境。这种方法与当代新儒家解决内圣与

知识的关系问题有许多相似之处。

关键词:方以智;质测;通几;公心;独心

中图分类号:B248.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019(2008)06-0027-05

质测即藏通几 是方以智 坐集千古之智 、 借远西为剡子 的重要思想结晶。侯外庐先生是此命题的最早诠释者,他认为 质测即藏通几 揭示了科学与哲学的关系。[1]目前,学术界对 质测即藏通几 的理解大致不离侯先生所论,如张学智教授认为: 质测是一种实证的知识活动 通几是从个别推知一般,从可见的物理推知不可见的道的哲学活动。 [2]郭齐勇教授解释说: 就其最直接的涵义而言,是说具体科学本身就含着哲学的道理,或者说,哲学的道理也就表现在具体的实证科学之中。 [3]罗炽教授将此命题与 通几护质测之穷 放在一起解释说: 一方面是自然科学中包含了哲学认识方法论,另一方面是哲学认识方法论指导自然科学的进一步深入,两者相辅相成。 [4]以上种种解释不能说为错,但并不十分准确,而且其所借用的解释框架来自现代西方哲学。他们虽然发掘了中国传统哲学命题中所蕴涵的现代意义,但也遮蔽了这一命题所固有的丰富内涵。其主要原因是对这一命题中的三个关键词( 质测 、 通几 、 藏 )的解释不够深入,尤其是未能联系与该命题相关的 公心寓于独心 及 心不用而用小心 等说法,因而给人一种非常突兀的感觉。本文在继承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化该命题的内涵,从而推进方以智哲学思想的研究。

一、 质测即藏通几 的内涵及困境

方以智对西学的看法是: 万历年间,远西学入,详于质测而拙于言通几。 [5]724他肯定泰西之学 详于质测 , 质测 何指呢?他说: 物有其故,实考究之,大而元会,小而草木、螽蠕,类其性情,征其好恶,推其常变,是曰质测。 [5]742从他对 质测 的定义可知, 质测 的对象包括大而至于整个宇宙的变化,小而至于草木、虫蠕。 质测 活动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 类其性情,征其好恶 。这里的 性情 当指物类之性状与特性,它是某物之所以为某物的内在根据; 好恶 是指物类之间 克制生化 的关系,此皆属于经验层面的认知。 质测 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考测物类的性状及其间的关系,以便 因其性而用 ,他说: 萍不沉水,可以胜湿;独活不摇风,可以治风,因其性也。麻木谷而治风,豆水谷而治水,气相同则相求也。牛土畜其乳可以止渴疾,豕水畜其心可以镇恍惚,气相克则相制也。 [5]749 质测 活

收稿日期:2008-07-20

作者简介:刘元青(1971~),男,湖北宜城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27

动的第二个方面就是 推其常变 。如果说质测活动的第一个方面是静态考测物之性情,那么 推其常变 就是纵向地、动态地考查物理及物性的变化。方以智早在 通雅 中就有 大畜日新 之说,要求用历史的眼光来考证文字、音义的变化。在此之后的 物理小识 中,他将此 日新 的观点推至于一切纲常和物性。他说: 周公之仪礼,有不可以治世者;神农之本草,有依之足杀人者矣。邓潜谷曰:区宇之内,土壤少殊,物生隋异,而况分中外,限山海,其恢诡俶怪之变,胡可胜纪?古所无者,何知今非创产;今狎见者,乌知后之不变灭乎?密山子曰:因地而变者,因时而变者有之。 [5]745周公所制礼仪适用于当时的社会生活,时代变化了,社会进步了,不可以再用之治理当世;同样的道理,照用古之医书,不了解药性因地、因时的交济变化,则可以致人死亡。古时没有的物种,经过物性的变异,可以在当世出产;当前常见的东西,后世可能绝迹。在 物理小识 中,方以智讨论的主要不是政治、伦理问题,而主要从知识层面来考查物性及其发展变化,这是方以智科学哲学思想的显著特征。 质测 活动的第三个方面就是 实考究 物之故,即考测物之理或质理,这是对前述 质测 活动内容的深化。方以智认为物理是普遍存在的,万物皆有其理,他说: 圣人官天地、府万物、推历律、定制度、兴礼乐,以前民用,化至咸若,皆物理也。 天裂孛陨,息壤水斗,气形光声,无逃质理。 [5]745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都各有其理,无存例外者。方以智相信人类通过 质测 活动能够达到对 物则 的认识,并提出 心物交格 的认识方法,他说: 理以心知,知与理来,因物则而后交格以显,岂能离气之质耶? [5]753此处的 理 即为物则或质理, 心 是经验的认知之心,依此认知之心而建立的认识方法显然为一种实证的经验主义,这种经验主义自然会带出经验归纳法,他说: 向来言源一而流分矣,吾独言源分而流一,可乎? [6]273这里的 源一而流分 即朱子的 理一分殊 说。方以智主张从各 物则 得出一理的方法是一条认知的、归纳的、科学的路向;朱子认为理来源于天道, 万物分之以为体 ,这是一条先验的、演绎的、伦理的路向。两者所取方法明显有异,此乃归纳与演绎之别。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这种建立在 物类 基础上的 质测 之学与朱子的 格物穷理 明显不同。首先,其所言 物 主要是指 大而元会,小而草木、螽蠕 等客观实物,与朱子训 物 为 事 有异。正如余英时先生所说: 密之言格物之物字,持义已大异于旧统矣。 [7]70其次,通过 质测 方法所获取的 物则 或 物之故 等是指某一物类的构成之理,而非朱子所谓形上之理。这一点王船山早已窥破,他说: 密翁与其公子为质测之学,诚学思兼致之实功。盖格物者,即物以穷理,唯质测为得之。若邵康节、蔡西山则立一理以穷物,非格物也(船山按:近传泰西物理、化学,正是此理)。 [8]最后,方以智的 心物交格 之 心 亦只能是 与物有对 的认知之心、经验之心, 详于质测 的泰西之学正赖此心而立。 心物交格 之 心 正是方以智为了对治 质测 之学、采撷西方文化而设,此心就是方以智所说的 独心 或 小心 。

如果说 质测 之学是对 物类 之性情以及 物则 的考测、认识,它主要解决知识的问题,那么 通几 之学则主要是解决修身与内圣的问题。什么是 通几 呢?他说: 通观天地,天地一物也。推而至于不可知,转以可知者摄之。以费知隐,重玄一实,是物物神神之深几也。寂感之蕴,深究其所自来,是曰通几。 [5]742 重玄一实 是说 玄之又玄 的道是实有的,其存在是通过具体道德实践来证实的,即 以费知隐 。 几 是贯通 寂感 之至神,可以 物物 ,亦可 神神 。 通 与 几 之说源于 易传 , 系辞上 云: 易 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夫 易 ,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 方以智合 通 与 几 而称用,其大旨皆本于 易 。 几 是神化之源,它具有生物不测之妙用,故方以智称之为 物物神神之深几 。自 几 为寂而言,它是无声无臭、无思无为之 潜体 ,而其中蕴藏着 无不思,无不为之能 ,他说: 归于硧不拨之潜体,则贯寂感之 易 ,而有无思无不思,无为无不为之能矣。 [6]306自 几 为感言,它是 触着一毫,若决江河,搅成酥酪矣 。[9] 搅成酥酪 即宇宙之心所见万物一体之境。鉴于 几 之感通遍在,方以智又名之曰 贯几 ,他说: 通虚实、前后者曰贯,贯难状而言其几 。[6]37 两间无非相待者,绝待亦在待中,但于两不得处,即得贯几。 [10]266 贯几 即通虚实、贯两间之 绝待 , 绝待 谓 几 之超越意, 贯 谓 几 之内在于事事物物意。同时,方以智以 几 显明天道 动静不测 之神用,故他说: 谓之本不动者,非静也,于穆不已也,几先知几,贯则为一。 [6]38超越的本体只能是一而不是多, 贯则为一 之 几 其实就是 于穆不已 之天道, 贯 是指天道的流行遍在,故方以智有时也将 质测即藏通几 简说为 测器有道 。[6]54 于穆不已 之28

天道与 几 同义而异名,二者同备生生之德, 几 乃成为万物存在的超越根据和道德价值之源, 通几 亦成为 知天 的道德修养。

通过上述对 质测 与 通几 的内涵揭示,我们发现二者并无直接的关系。 质测 只能测出物理、化学之理,并不能测出 于穆不已 之几,因为动态、超越的寂感之 几 不能用量化的、经验的 质测 方法获得。对此,牟宗三先生已有鲜明的观点,他说: 你可按照某物的分子式去制造该物。但是可否从科学上定义的方式去把握宋儒寂感真几这生化之理或实现之理呢?不行! [11]其实,明清之交的方以智对二者的区别已有觉省,他认为 质测 与 通几 的对象是不同的。 所谓静天,以定算而名;所谓大造之主,则于穆不已之天乎。彼详于质测而不善言通几,往往意以语阂 。[5]766 详于质测 的西学以 静天 为认识对象,他们根本就不言通几,而不是 不善言通几 ,唯如此乃可以 质测 的方法对 静天 进行 定算 ,即量化的研究,所以他们有近代的数学与逻辑;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天 是 于穆不已之天 ,这种 于穆不已之天 甚至不能说是对象,因为圣人之德要上合 于穆不已之天 的生生之德,如此才可说 纯亦不已 。 中庸 引 诗 云: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 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 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 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故在中国古代文化中, 于穆不已之天 是修身、成德的超越根据,而不是认知的对象,故它与西学 质测 之术无关。

方以智以 藏 的形式将 质测 与 通几 对接起来是否合理?这关键要看他在何种意义上使用 藏 字,他说: 质测即藏通几者也,有竟扫质测而冒举通几,以显其宥密之神者,其流遗物。 [5]742 藏 之意不外乎两种情况:第一,体用意,即以 通几 为体,以 质测 为用, 质测 乃 通几 之发用。熊十力先生即作如此解,他说: 藏字义深,如本体是顽空的而没有用,即现象界不能成立,科学亦不可能,焉有所谓科学之真理。唯体必有用,所以科学有可能,而其所得之真理,亦可说是依实体显现故有。所以从本体方面说,此理亦是,他所内涵的,故谓之藏。 [12]135熊先生如此释 藏 应当与其 翕则成物 的思想相关,此与方以智反对的 冒举通几 的 遗物 做法并不完全相符;再者,如果视 质 为 几 之用,则 质 决无自性,此与方以智早年好究物类之间 克制生化之性 的思想特征亦不相类,而 质测即藏通几 却正是他早年所倡导的,故以体用来释 藏 稍有不妥。第二, 藏 为 寓于 或 在 之中 ,并无体用意。这较合他的早年思想,如他在 通雅 中说: 考究之门虽卑,然非比性命可自悟常理,可守经而已也。必博学积久,待征乃决,故事至难而易漏。若待全而后录,则前者复忘之矣。此藏智于物之道也。 [13]这里 藏智于物 并不表示 智 与 物 之间的体用关系,而是以 藏 字明博学积久的必要性和 智 在博物之学中见的道理。如果以 藏 之体用意解 质测即藏通几 ,固可通,但此解并不合方以智的早年思想;若以 藏智于物 之 藏 来理会 质测即藏通几 之 藏 ,则 质测即藏通几 之说就存有困惑,即 于穆不已之几 必由 心尽 或 反 而得, 质测 或 博学 最多也只能起到知 几 的助缘的作用,实难以 藏 字将二者对接起来。即使以体用释 藏 ,亦须另立认知之心以对治 质测 之学,如熊先生的/量智0即是,而不能将/质测0与/通几0皆收摄于道德本心。

面临这样的理论困境,如果没有更深层的理论支持,该命题实难成立。那么,方以智如何解决这种困境而达到融合这两种不同之天(/静天0与/于穆不已之天0)的目的呢?请看下文/心不用而用小心0与/公心寓于独心0之说。

二、/质测即藏通几0成立的理论基础)))/公心寓于独心0

针对/质测0与/通几0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学问,方以智预设了两种不同的心,即/公心0与/独心0,他说:/独心,则人身之兼形、神者,公心则先天之心而寓于独心者也。0[6]167关于/独心0,他有时也称之为/小心0、/心包络0或/生灭心0,这是一种经验的认知之心,/静天0相对此心而名立,/质测0之学赖以实现;/公心0或曰/先天之心0、/不生灭心0,它就是道德本心,它是以/仁0为内涵的超越之心,/于穆不已0之天即待此心而显,/通几0之学赖以成立。

先说/公心0。一般情况下,方以智还是依传统的方式直曰/心0,只是特别提到/独心0而与之相别时才呼为/公心0。/公心0或/心0以孔子的/仁0为其内涵,他说:/知之所到,则性命交关总贯此处;精神所聚,则天地古今总归此眼。圆满周遍,觌体灵明。医言一身不觉处谓之不仁,总是一心,不必自解其非二也。0[10]275仁心上契天道,下流行于万物之中,/圆满周遍0而无所欠缺与偏滞;此仁心即在事事物物

29

中见得,透彻光明,原本如此亲切,故可说/觌体灵明0。充塞宇宙之仁心不但是道德价值的源泉,而且也是宇宙一切存在的超越根据,他说:/心大于天地、一切因心生者,谓此所以然者也;谓之心者,公心也,人与天地万物俱在此公心中。0[6]205/公心0之无限、超越的特征决定它自然可以通乎/于穆之几0或/天道0,所以方以智说:/以几橐籥于人心,心尽自知之,岂得窃恃大帱,而颟顸于穆之一觉哉?0[6]60这里的/人心0是相对动物不能/尽心0、不能/弘道0、不能识/几0而言,只有/人心0才可扩充而至其极,才可呼为/公心0。寂感之/几0无处不贯,人但尽心,自能知/几0。孟子曰:/仁义礼智根于心。0人若能扩充此心,即能上达天德,故5尽心上6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0此/天0即方以智所说的具有生生之德的/于穆不已0之/天道0,或曰/寂感之几0,而不是西学以认知之心所对待的/静天0。/静天0无所谓/生生之德0,只有/于穆不已之天0才可说/天之大德曰生0,才能成为道德之心所契合的目标。这种道德之心由工夫见,/它本身是一种存在,不是由推理而得的,故可以不与科学发生纠缠0。[14]/公心0说并非始于方以智,程明道曰:/圣人致公心,尽天地万物之理,各当其分。0[15]这种/公心0就是张载的/天心0、陆九渊的/宇宙之心0和王阳明的/良知0。不过,如方以智将/公心0与/独心0对举,使其分别对治/通几0和/质测0的做法在中国思想史上却是首次。

再说/独心0。方以智的/独心0是一种认知之心,提及人的认知,我们不得不先从他的/脑髓说0谈起。为了吸纳、融通泰西/质测0之学,方以智利用所受近代西学知识对5内经6中建立在医学基础上的/脑髓0说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使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脑髓0说的内涵扩充至认识论、心理学等领域。他认为人的知识/资脑髓以藏受0,而人的智与愚系于脑髓之清浊,他说:/髓清者聪明易记而易忘,若印板之摹字;髓浊者愚钝难记亦难忘,若坚石之镌文。0[5]818这种将人的经验认识譬喻为/若坚石之镌文0的思想与同时期的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0具有相同的时代意义,只可惜方以智的这种思想未能引起当时思想家们的重视。尽管方以智对人的认知系统和能力有深刻的体察,他却仍沿用中国传统的说法,即预设心为人的认识器官。在早期著作5物理小识6中,他将这种认知之心称为/小心0,他说:/心不用而用小心,为主知之乎?0[5]810于仁心之外另立/小心0就是要解决/知识0的问题,因为超越的无量之心无法成就知识,但有/公心0难有泰西/质测0之学。为了统摄知识,便须客化外物,收摄/心外无物0之心不用,使心物有对,让/主知0之/小心0作主,/于穆不已之天0由于暂无本心的直觉而成为/静天0,/贯寂感之几0亦暂时弗现。这样一来,经过/心不用0的作用,外物就成为与/小心0为对的感知的对象。唯如此,西方的/质测0之学方可在中国内圣传统下挺立起来。方以智/心不用而用小心0的理论颇似牟宗三的/良知坎陷0说,牟宗三说:/只为要成就这件事,天心不能一于天心,而必须坎陷其自己而为一了别心。0[16]牟宗三的/了别心0即是方以智所说的/小心0,两者同为一种与物有对的认知之心。

及方以智披缁后,他舍/小心0而取/肉团心0或/独心0,又将/心不用而用小心0进一步发展为/公心寓于独心0,他说:/地心犹纥利陀耶之肉团心,而质多耶心寓之。天地一分,天心通于地心,虚贯一切实中,则贯地心明矣。此足为公心寓人心之证。0[6]274这里的/纥利陀耶之肉团心0其实就是先前的/小心0或/心包络0,它是实然的,是从/质论0处立言;/质多耶心0即/公心0或/天心0,它是虚,是/推论0的存有。这样,方以智就通过本体层的/公心寓于独心0之/寓0完美地解决了作用层意义的/质测即藏通几0之/藏0的理论困境,如此始能保证/质测即藏通几0挺立不坠,中西融通得以实现。

三、/质测即藏通几0说的意义

首先,在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同时,/质测即藏通几0能够弥补中国传统文化/质测0之学不足的缺憾,使内圣与知识双显。长期以来,中国古代思想家们一直着力于道德生命的修养,把知识看作与成圣无关的东西,甚至视知识为求道的一种障碍(如道家)。儒家虽然并不反对知识,但却一直没有给知识与理性安排一个适当的位置。北宋张载虽然提出了/见闻之知0与/德性之知0,然其对知识的二分是顺孟子的/大体0与/小体0来说的,他着重在/天心0是否坠陷而囿于见闻之知。/见闻之知0属于经验知识,从认知活动而言,这种知识总是/萌于见闻0而受制于经验。若心之认知活动真能囿于经验,如方以智的/小心0,则积极知识始能建立起来。张载虽析出/见闻之知0,却并未如方以智那样积极探究客观的/物类之性情0和主体人的认识系统,因而并未成为一种积极的知识论或/质测0之学。方以智则30

不同,在5物理小识6中,他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首次详论人的认识系统,得出了人的记忆/若印板之摹字0的结论,而且根据/物类之性情0将研究对象分为天类、历类、风雷雨旸类、地类、占候类、人身类、医要类、医药类、饮食类、衣服类、金石类、器用类、草木类、鸟兽类、神鬼方术类等十五大类。该书可谓/质测0学之典范,可惜有清一代没有朝着方以智所开创的学术道路走下去。

方以智在安顿/质测0之学的同时,并没有放弃中国原有的/通几0之学。他不盲信/详于质测0的西学,而是认为中国的/通几0之学亦可弥补西方的/质测0之学,遂有/通几护质测之穷0之说。如当他发现利玛窦/日径大于地一百六十五倍又八分之三0的说法有误时说:/皆因西学不一家,各以术取捷算,于理尚膜,讵可据乎?0[5]771西学之所以质测不精、计算不准确,是因为西学/以术取捷算0,/塞通为术0,囿于经验现象,而不懂/通几0之变化,从而导致他们/不知日光常肥,地影自瘦,不可以圭角直线取0的道理。缺少/通几0,/质测0之术难免会有差错,所以方以智说:/万历年间,远西学入,详于质测而拙于言通几。然智士推之,彼之质测犹未备也。0我们暂且不论是否真像方以智所说西学由于/不知日光常肥,地影自瘦0、不懂/通几护质测之穷0的道理而导致计算有误,单是他取中西之优长而避双方之所短这种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就值得当今中西双方学者的深思。

其次,/质测即藏通几0可以为当代学者解决内圣与知识的关系问题提供诸多启发。传统的修身之学能否对接现代的科学知识?如何处理内圣与经验知识之间的问题?这些都是当代新儒家所共同关心的时代主题。其实,明清之交的方以智在同样面临西学冲击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质测即藏通几0已经给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启示。如熊十力先生就十分赞赏方以智的/质测即藏通几0之说,他说:/常闻明季哲人方密之遗书,谓中学长于通几,西学长于质测。通几由修养而得,质测乃知识所事。其与吾侪今日之论,犹一辙也。0[12]349熊先生在他的著作中经常称经验之学为/质测0,可见他受益于方以智不浅。尽管牟宗三先生没有提过方以智及其所倡之学,但他的/良知坎陷0说与方以智的/心不用而用小心0在目的与内涵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体现了古今思想家在融通中西、解决修身与知识问题上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1155.

[2]张学智.明代哲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515-516.

[3]郭齐勇.中国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28.

[4]罗炽.方以智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09.

[5]方以智.物理小识[M]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67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6]庞朴.东西均注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1.

[7]余英时.方以智晚节考[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8]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二册[M].长沙:岳麓书社,1996:637.

[9]庞朴.一贯问答注释:下[M]M儒林:第二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297.

[10]庞朴.一贯问答注释:上[M]M儒林:第一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11]牟宗三.宋明儒学的问题与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1.

[12]熊十力.熊十力全集:第八卷[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13]方以智.通雅[M]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57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5.

[14]徐复观.中国思想史论集[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217.

[15]二程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142.

[16]牟宗三.从陆象山到刘蕺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80.

责任编校:林一哲,杨国平

31

行测资料分析之年均增长率解题技巧分析

一、年均增长率的概念分析 我们首先必须区分开年增长率、年均增长率以及年平均增长率这三个概念,年增长率是我们最常见的,是考试的重点,它指的是末期增加值与基期的比值,表示的是相邻年份的增长情况,通常针对的是某一年,如2006年某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对应的公式就是年增长率=增加量/基期=(末期-基期)/基期。 年平均增长率与年均增长率在近几年行测考试中的区分性已经很小,在这里我们也就不做区分了,免得更加混乱,在下面的讲解我们就将这两者统一为年均增长率。 年均增长率,表示的是一段时间的某个指标的增长情况,我们用专业术语表达的话应该是这样的,如果第1年为M,第n+1年为N,且N/M=(1+r)n,则称r为第1~n+1年的年均增长率,如2006~2011年某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对应的公式就是年均增长率=。我们先看个例题。 【例题】2001年以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访问量,以平均每月递增12%的速度上升。目前中国互联网产业对GDP的贡献达到7%,而未来三年有可能达到15%。求:2001年以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访问量的年平均递增速度是()。 A.1.1212 B.1.1212-1 C.0.1212 D.0.12 【分析】这个试题就是考察的年均增长率,题目变化一下就是2001~2002年的年均增长率。假设2000年12月的访问量为1,那么2001年12月就是1×(1+12%)12,那么年均增长率就1×(1+12%)12÷1-1=1.1212-1。 二、年均增长率解题技巧 年均增长率,在求解的时候,涉及到多次方数,相对比较复杂,在解题时,如果没有什么思路,可以选择放弃,否则肯定会浪费时间,但是对于年均增长率,并不是没有方法解答,下面我们讲解几种比较常用的解题方法。 (一)二项式定理的应用 什么是二项式定理呢,它就是我们高中学到的多次方的展开式,我们先看看这个展开式是什么样的,。 一般年均增长率有(1+r)n=N/M,计算式和二项式定理很相似吧,那好,我们就用这个来分析,也就是a=1,b=r,此时二项式就可以化为,当r很小,在10%以内的时候,r2,r3,…,r n无限趋近于0,此时,有(1+r)n≈1+n×r。这个公式可以应用在两个情况下。 1、已知基期的数值,年均增长率,求末期的数据,此时就采用(1+r)n≈1+n×r;我们 看个例题。 【例】:若南亚地区1992年总人口数为15亿,该地区平均人口增长率为2%,饥饿人口所占比重为22%,那么2002年南亚地区饥饿人口总量为多少亿人? A.3.30 B.3.96 C.4.02 D.4.82 【分析】我们必须先求出2002年人口总量,然后才能求解饥饿人口,人口年均增长率只有2%,很小,就直接用公式吧。 2002年人口总量将达到15×(1+2%)10≈15×(1+10×2%)=15×1.2=18,饥饿人口数量

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各题型详细解析

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各题型详细解析 (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各题型详细解析(2016年) 【常识判断】 一、从题量上来看,题目数量没有变化,依旧保持20道题.近些年,随着联考越来越规范,题型的数量也日趋稳定.公务员联考,自2010年以来,到如今已经连续多年保持20道的题目数量不变.今年也依旧保持了20道的题量. 就国家公务员考试而言,从2013年开始,国考告别了之前25道常识判断的题量,开始采用20道的常识题量,并且延续至最近一次国考. 二、从题型类别上来看,今年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生活科技、地理等多方面,知识考查十分宽泛. 虽然今年常识判断的考察范围广,题目更为专业.但依旧遵从考纲中关于题型的分类: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其中重点考察的依旧是历史人文、生活科技、法律、地理.以历史人文和生活科技比重最大,最稳定. 下面我们就将近年来的涉及的考察模块跟大家进行汇总和分享从题目数量趋势来看,与时政相关的题目数量有所提高,毕竟常识考察的是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考察经济类题目数量稳定,依旧是一道题目,但考察形式灵活并与生物知识相结合进行考察.法律类题目数量有所提升,考察三道题目,考察新法、冷门法律.历史人文以及生活科技类题目数量与去年持平,依旧是考察最多的两个类型.地理类题目出题形式灵活,保持两道题的题量不变. 三、从试题难度上来看,整体难度与去年大致相当. 就近几年的联考常识题目来看,每一年都会考察一些细枝末节的考点.但大部分题目还是考生可以搞定的. 就2016年联考的题目而言,从模块角度看来,法律类三道题目中,有两道难度较大,迷惑性较大,不易辨析.一道题目考察法条的记忆,难度不大.

公务员考试专项: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专项: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技巧 统计表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统计表具有一目了然、条理清楚的优点,答题时首先要看清标题、纵标目、横标目以及注释,了解每行每列的数据所代表的含义,然后再有针对性地答题。 一般来讲,关于统计表的问题,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直接从图表上查阅答案,这种问题比较简单;第二种需要结合几个因素,进行简单的计算,这就要求应试者弄清题意,找准计算对象;第三种是比较复杂的分析和计算,需要综合运用图表所提供的数字。 在解答统计表问题时,首先要看清试题的要求。通览整个材料,然后带着问题与表中的具体数值相对照,利用表中所给出的各项数字指标,研究出某一现象的规模、速度和比例关系。 统计图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统计图与统计表及文字资料不同,它的数据蕴含在形象的图形之中,需要考生对图形进行一定的分析之后,才能得到所需的数字资料。有些统计图比较简单,一目了然,但近年考题趋难,出现了一题多图现象,这要求考生认真细致一些。解答统计图分析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应读懂图。统计图分析试题是以图中反映的信息为依据,看不懂资料,也就失去答题的前提条件。因此,应当把图中内容的阅读和理解作为正确答题的首要条件。 2、读图时,最好带着题中的问题去读,注意摘取与试题有关的重要信息。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对资料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减少答题时重复看图的时间。 3、适当采用“排除法”解决问题。统计图分析题的备选答案,通常有一两项是迷惑性不强或极易排除的,往往通过图中反映出的定性结论就可以排除;在进行计算时,往往通过比较数值大小、位数等可排除迷惑选项。 4、注意统计图中的统计单位。 08年公务员考试专项:六诀窍轻松应对选择题 所以,行测高分之道,不只在于做得起的题要得分,更重要的是做不起的题也要得分。 我结合自己长期的研究,将被报考者公认为经典的方法演示如下,希望能给各位报考者以切实有效的指导。 一、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难度判断法 定义:难度判断法是指根据 试题的难度确定答案的基本位置。

行测数学运算经典题型总结

一、容斥原理 容斥原理关键就两个公式: 1. 两个集合的容斥关系公式:A+B=A∪B+A∩B 2. 三个集合的容斥关系公式:A+B+C=A∪B∪C+A∩B+B∩C+C∩A-A∩B∩C 请看例题: 【例题1】某大学某班学生总数是32人,在第一次考试中有26人及格,在第二次考试中有24人及格,若两次考试中,都没及格的有4人,那么两次考试都及格的人数是( ) A.22 B.18 C.28 D.26 【解析】设A=第一次考试中及格的人数(26人),B=第二次考试中及格的人数(24人),显然,A+B=26+24=50;A∪B=32-4=28,则根据A∩B=A+B-A∪B=50-28=22。答案为A。 【例题2】电视台向100人调查前一天收看电视的情况,有62人看过2频道,34人看过8频道,11人两个频道都看过。问两个频道都没看过的有多少人? 【解析】设A=看过2频道的人(62),B=看过8频道的人(34),显然,A+B=62+34=96; A∩B=两个频道都看过的人(11),则根据公式A∪B= A+B-A∩B=96-11=85,所以,两个频道都没看过的人数为100-85=15人。 二、作对或做错题问题 【例题】某次考试由30到判断题,每作对一道题得4分,做错一题倒扣2分,小周共得96分,问他做错了多少道题? A.12 B.4 C.2 D.5 【解析】 方法一 假设某人在做题时前面24道题都做对了,这时他应该得到96分,后面还有6道题,如果让这最后6道题的得分为0,即可满足题意.这6道题的得分怎么才能为0分呢?根据规则,只要作对2道题,做错4道题即可,据此我们可知做错的题为4道,作对的题为26道. 方法二 作对一道可得4分,如果每作对反而扣2分,这一正一负差距就变成了6分.30道题全做对可得120分,而现在只得到96分,意味着差距为24分,用24÷6=4即可得到做错的题,所以可知选择B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思路与技巧整理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思路与技巧整理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思路与技巧整理 一、口诀:“带着问题读材料,能做一道做一道;估算比例结合用,具体排除更巧妙!!” (一)带着问题读材料,能做一道做一道 解析:在做资料分析(主要指文字类的)、短文章阅读和申论时我都是先看问题再看资料,带着第一道题读材料,能做了立即停止阅读,答题;在停止阅读处做好标记,以便接着读,答完第一题后再带着第二题接着读;依此类推。 好处有三: 1.针对性强,准确率高; 2.有时很多材料的段落根本用不上,能够节省时间; 3.完全符合“应试”的思维。 (二)估算比例结合用,具体排除更巧妙 具体到资料分析上我们举例说明:(以国考原题为例) 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额达975.5亿元,比上年增加159.3亿元,增长19.5%,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0%。在国家财政科技拨款中,

中央财政科技拨款为639.9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为8.6%;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为3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9%。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9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国有独立核算的科研院所科技活动经费支出399.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62.3亿元,比上年增长24.4%,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为10.5%。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1.国家财政支出总额为( )。A.24387.5亿元 B.5002.6亿 元 C.3979.6亿元 D.816.3亿元2.中央财政支出与地方财政支出之比约为( )。 A.1:6.87 B.6.87:1 C.1: 2.37 D.2.37:1 3.与相比,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绝对增长量最大的执行部门是( )。

2020年中西方文化差异与价值观多元化分析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价值观多元化分析 【提要】“生活的最高成就,是想象力的成就。”(王开岭 《精神明亮的人》)伊格诺贝尔奖的目的正是西方鼓励各种有些并不 符合实际生活需要的奇思妙想。反观中国的科技奖励,多是经世致用,为现世社会做出直接贡献的发明。由此可以看出中西方对待想象力和 创造精神有不同的标准。这归根到底是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导致的,本文将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心态文化与行为文化)进行对比,分析产 生差异的原因,并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中西文化价值观。 一、综艺节目折射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一)中国奇葩说与美国艾伦脱口秀的异同 《奇葩说》由马东主持,开播以来邀请到蔡康永、金星、罗振宇、张泉灵、高晓松担任导师。寻找华人华语世界中,观点独特、口 才出众的“最会说话的人”,辩论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以及备受争议的 话题,通过辩论给观众带来一定的思考。《艾伦秀》是美国由CBS电

视台推出的一档热门脱口秀,主持人艾伦以其轻松诙谐的主持风格备 受青睐,2003年9月3日首播,自开播以来,该节目结合了趣闻、名人、音乐嘉宾和人情故事,已获得33个日间艾美奖,成就显著。两档 节目都以轻松幽默作为节目的特点。下面从两档节目内容形式、主持 风格等几个方面进行异同点的对比,从此探索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首先是两档节目的相同点:1.内容形式。从内容上艾伦脱口秀和奇葩 说多选用趣闻、名人、音乐嘉宾和人情故事作为节目内容。艾伦脱口 秀邀请奥普拉?温弗瑞、贾斯汀和帕丽斯?希尔顿等名人。《奇葩说》 同样邀请在媒体领域比较有名的人物作为节目导师。《艾伦脱口秀》 和《奇葩说》每期的话题多是贴近生活,是当下热点,也是广大群众 所关心的问题,如“没钱要不要生孩子”“小朋友被欺负了是应该鼓 励打回去还是告老师”“伴侣的钱是不是我的钱”等,这些话题很容 易拉近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将观众的真实生活以节目的方式呈现 并进行探讨,给观众一种很近的感觉,能抓住观众的心。摆脱了以往 节目以道理说教模式。而不是趾高气扬地在大谈阔谈在很高端的东西,开启说教模式。2.主持风格。主持人以其轻松诙谐的主持风格备受青睐,《艾伦秀》里的笑话和明星采访,几乎都是节目组的原创,加入 艾伦的个人生活。 《奇葩说》也一向因幽默而深受观众喜爱。这两个节目都把生 活中的问题拿到台面上辩论,是在幽默愉悦且大胆的辩论中将观点说出,从而起到道德引导等作用。3.商业宣传。《艾伦秀》,艾伦会在 节目中大篇幅做广告,但做得不叫人反感。艾伦不仅明目张胆地跟全 世界人做广告,而且她做得大家都想看。这无疑体现了西方的开放。 这与中国许多植入广告就有明显不同。在广告植入这一块奇葩 说也比其他节目做得好,为中国节目的广告植入开辟了一个先河,应

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题满分解题技巧(精华版)

范文 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题满分解题技巧 1/ 6

(精华版) 2020 年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题满分解题技巧(精华版)一、统计术语基期量:历史时期的量(比之后)。 现期量:现在研究时期的量(比之前)。 增长量(增长最多)=现期量-基期量增长率、增速、增幅(增长最快):增长量除以基期量年均增长量:总增长量除以年数。 年均增长率:指一定年限内,平均每年增长的速度。 拉动增长率:部分增长量/整体基期量增长贡献率:部分增长量/整体增长量百分数:实际量之间的计算,需要除以参考值。 百分点:比例或增长率之间的比较,直接加减,不需要除以参考值。 同比增长:与上一年的同一时期相比的增长速度。 环比增长:与紧紧相邻的上一期相比的增长速度。 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十分之几的数,几成相当于十分之几。 翻番:即变为原来的 2 倍,翻 n 番是变为原来的 2n 倍。 顺差:在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大于进口商品额,叫做对外贸易顺差(又称出超)。 逆差:在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小于进口商品额,叫做对外贸易逆差(又称入超)。 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

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由三大产业增加值构成。 第一产业: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行业,俗称服务业产值又称产业增加值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越大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反之,恩格尔系数越小,生活越富裕。 基尼系数: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 基尼系数介于 0-1 之间,基尼系数越大,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 二、加减截位法指的是在精度要求允许的范围内,将计算过程当中的数字进行截位。 一般从左到右截取前两位,后一位四舍五入。 选项首位同,截三位,首位异,截两位;位数不同时,位数小的截位,位数大的多截一位。 三、截位直除法截位直除时分子不变,对分母截位:一般情况下,选项首位不同,分母截取前两位,首位相同时,分母截取前三位,后一位考虑四舍五入。 四、特殊分数法 3/ 6

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比较

第一章: 第一节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选择第二节文化—文明,一对术语的探源第三节 “文化” 释义第四节文化的性质与特征第五节跨文化比较方法论第六节我们的比较观 一、什么是文化? 广而言之,文化可以包容人类有史以来所创造的全部文明成果,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文化一般有三种定义。首先是“理想的”文化定义。根据这个定义,就某些绝对或普遍价值而言,文化是人类完善的一种状态或过程……其次是“文献式”文化定义,根据这个定义,文化是知性和想像作品的整体,这些作品以不同的方式详细记录了人类的经验。最后是文化的“社会”定义,根据这个定义,文化是对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描述,这种描述不仅表现艺术和学问中某些价值和意义,而且也表示制度和日常行为中的某些意义和价值。 二、“文化”释义? 1.把文化看作一个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综合体,用它来概括人类创造和积累起来的全部物质与精神财富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2.把文化理解为人类精神现象或观念形态的总和。3.强调文化作为人的社会行为与习俗的意义。4.还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认识,即把文化主要视作人类的艺术活动及富有仪式性的民俗活动的概括。5.一部分学者尤其是历史哲学家十分重视文化的历史传承性质,他们倾向于把文化理解为一个社会的传统行为形式或全部社会遗产。6.从功能和价值层面来认识文化的意义是文化概念探讨的又一思路。7.强调文化对人的思想行为的潜在指导和规范作用是另一类文化阐释的核心。 三、文化的性质与特征? 首先,我们赞成把文化看作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有机系统。其次,我们把民族性和地域性看作文化的重要特征。其三,文化还具有规则性。其四,文化是历史承继的,它能够通过代代相传的不断积累,形成特定的文化传统。第五,尽管我们已承认每一种特定的文化都具有维护其持续性与稳定性的内在力量,但我们还是要指出:一定民族的文化形态是可以变迁的。 第二章:寻根 第一节河的赐于与海的磨砺第二节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第三节家国与城邦

公务员行测热门题型分析

公务员行测热门题型分析 公务员行测热门题型分析:真假话问题 对于矛盾关系真假话问题的题目,中公教育专家认为首先要明确其性质之一——矛盾必然一真一假,这是解题的关键;其次要通过审题判断题型,判断矛盾关系真假话问题的题型还是比较简单的,若题干中出现了几种情况或者几种说法,且问题中出现以上说法或以上命题中只有一个是真的/假的,当然也有可能是有几个真的/假的,但是出现一个的题目居多,让你判断选项信息的真假,或者直接提问哪句是真是假,这样的题目描述出现,我们基本可以判断这是一个考命题真假话的题目;再次,我们需要在几个说法、命题中找到矛盾命题,这时候可以判断这道题是考我们矛盾真假话问题的题目了;最后,解这道题的方法是“一找,二绕,三回”,所谓一找,在这里就是找矛盾关系(当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有可能也会找反对关系),二绕就是通过矛盾的性质我们可以判断互为矛盾两个命题间存在一真一假,那就可以根据题干的信息得出其他说法、命题的真假,从而得出一些真实信息;若题目要求找到具体谁真谁假,那么我们还需要三回,就是将已知信息带入矛盾命题中去验证,找出真、假命题。 例题:一件盗窃刑事案件中,警方抓获了甲、乙、丙、丁四名犯罪嫌疑人,对他们进行质问,他们是这样说的: 甲:是乙作的案 乙:是丁和我一起作的案 丙:丁是案犯 丁:不是我作的案 公务员行测热门题型分析:数据比例型 数据比例,顾名思义,就是题干中出现数据或比例,并且是根据数据或者比例得出一个结论。比如举个简单的例子,小米一天吃8碗饭,所以小米吃的多。我们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呢?就是通过“8”这个数字比较大,所以我们说小米吃的多,这样通过数据或比例得出结论的推理就是数据比例。

资料分析重点考察题型及各类题型解题技巧

资料分析重点考察题型及各类题型解题技巧 众所周知,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主要包括三种题型:文字类资料、表格类资料和图形类资料。虽然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更常见的题型是三大类材料的综合形式,但是无论是单一材料还是综合材料,分析材料的技巧都是一样的。对于这三大类材料,我们应该如何去解读才能迅速把握关键信息,及时准确地列出计算式呢? 一、文字类的材料分析 对于文字类的材料分析应该是很多同学不愿意面对的题型,字数多,数据多。并且其中大部分都是无用数据,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这一类材料如何解读呢。建议熟练掌握“结构阅读法”,主要两个策略:一,关键名词定位法,二,段落大意概括。一般而言,文字资料分为两种结构:多段式、一段式。 (1)多段式材料:1.关键名词定位,把材料中后面紧跟数据或者和数据有关的名词标注出来; 2. 二,段落大意概括。看每段第一句话,通过每段第一句话判断这篇资料是一段说一个主题,还是全篇说一个主题,并大概知道全篇资料讲述的是什么方面的问题。例如:2003年6月份,“国房景气指数”达到107.04,比5月份上升0.76点,比去年同期上升2. 39点,具体的各分类指数情况如下: 6月份竣工面积分类指数为111.46,与5月份基本持平,比去年同期上升7.42点。1-6月份,全国累计完成房屋竣工面积818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4%,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20个百分点。 6月份资金来源分类指数为108.47,比5月份上升2.41点,比去年同期上升4.68点。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达5723亿元,同比增长48.4%,增幅比去年同期高13.4个百分点。 看到上面这个题目后,首先用5秒钟确定这篇文字资料的结构,是一个典型的“总分式”。然后在20秒钟内,把每一段的关键词找出来,并在下面划横线作标记。做完标记后直接看题目,题目中问到哪个关键词,就在相应的段落里面寻找对应的数据,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做题的速度。 (2)独段材料:通过目测将文章按长度大概分为三部分或四部分,不需要精确。只看每部分的第一句话,而这句话是半句话,还是完整的一句话也没有关系,目的同(1),只需要大概了解。例如: 2007年,我国七大水系的408个水质监测断面中,有50.0%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26.5%的断面为Ⅳ~Ⅴ类水质;超过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占23.5%。与上年相比,七大水系水质状况无明显变化。近岸海域296个海水水质监测点中,达到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监测点占62.8%,比上年下降4.9个百分点。三类海水占11.8%,上升3.8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占25.4%,上升1.1个百分点。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0.4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污染海域面积为2.9万平方公里。渤海严重污染海域面积0.6万平方公里。全年平均气温为10.1°C,比上年高0.2°C。在监测的557个城市中,有3 89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占监测城市数的69.8%;有152个城市为三级,

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

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 文化是一种社会范畴, 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性格、思维方式等的总模式, 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 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它为一个语言社会的全体成员所共有, 也为这个语言社会所独有[ 1] 。中华民族和美利坚民族, 是世界上两个伟大的民族, 有各自文化体系。下面主要总结一下:中美文化差异的具体体现;中美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 中美文化差异的具体体现 (1)中美民族性格的差异。 中华民族和美利坚民族, 是世界上两个伟大的民族, 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勤劳、勇敢、热情而又积极进取。然而中美民族性格上是有差异的, 它是中美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看重的是群体意识, 注重整体价值。个人应为家庭和社会做贡献, 个人利益服从群体利益, 群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 因此, 便形成了传统的公私义利的观念。美国人强调的是个人意识, 注重个人价值。美国的个人主义表现在:追求个人自由、个人自立、自由思考和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 只要不超出法律范围, 就不会有人去干涉, 即使父母、兄长也无权干涉。这一点有其明显优越性, 它使美国家庭比中国家庭民主、平等得多, 父母很少为孩子决定什么事情, 而是与其协商或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2)中美思维方式的差异。 傅雷曾经说过:“中国人和西方人之思维有基本分歧, 我人重综合, 重归纳, 重暗示, 重含蓄;而西方人重分析, 细微曲折的挖掘惟恐不尽, 描写惟恐不周”。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形象的、直观的、综合的, 美国人的思维模式是个体的、抽象的、独特的。 中美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 (1)自然环境和劳动方式的影响。 中国人的“天人合一”和“内向性主体精神”与美国人的“征服欲望”和“外显性客体精神”是由不同的自然环境孕育而成的。中国文化基于农业社会, 这种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等级社会, 强调等级与和谐;而美国不完全依赖于农业, 他们对工商业的依赖较大, 这些产业对个人特征的要求更高, 所以与此相适应, 美国人的思维取向是个人式的, 与中国人人际式的取向不同。 (2)民族历史的影响。 中国历朝历代推行的是一种“重农抑商”的政策, 农业经济增长缓慢, 不像商品经济下的财富积累暴起暴落, 因而人与人之间的分化和差异不那么显著。人们之间的连结容易趋于稳定, 再加上小农生产的特点, 形成了个人对于群体的依存关系, 这些都与中国人的群体意识的形成不无关系。与此相反, 美国人看重的则是个体的人。另外, 美国是一个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社会, 人口流动性比较大, 人与人之间在生存、生活方面的依赖性逐渐削弱。 (3)传统思想的影响。 中国文化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上的内陆文化, 主张简约、和谐、中庸、对称与平衡。孔子主张“允执其中”,“过犹不及”。美国文化是建立在古希腊传统之上的海洋文化, 在思维方式上以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思维和分析思维为特征, 强调个人特性和自由, 是一种以个人主义

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对比教学提纲

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对 比

中美价值观念对比分析 1.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Oneness vs. Dividedness between Man and Nature)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或对自然的态度是天人合一,而西方则主张天人相分。天人合一是指人对自然规律的顺从和对自然的崇拜,人们将自然中日夜交替、季节变换与人们的生活和活动周期相一致起来,一切都处在不断循环往复之中,并与自然和谐统一。实际上,自古代几千年以来,人们在各个生活侧面都力求与自然统一,达到顺其自然的境界 无论是政治、思想、情感、理智和实践等方面都是如此。人们做事情讲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追求天时、地利、人和。 在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和影响下,在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言语观方面都倾向于求整体、求笼统、求综合和知觉上重直觉,迥异于美国人或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言语观。 西方人,从古至今倾向于把宇宙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天人相分,二者对立。西方的哲学家从古代起就开始认为世界上的万物都是对立的,一分为二: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社会与自然等,一切

二分对立。因此人与自然相分对立,而人处在支配和改造自然的位置。在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地位,他们相信这并不是天命,顺从命运的人会遭到唾弃。这就是为什么西方人把自己比作一部机器或一个独立存在的原子的缘故。 天人相分决定了美国人一分为二,对待事物习惯分析的思想方式和重逻辑的思维方式,以及求“准确”的言语观。 总之“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这两种不同的宇宙观构造东西方人色思维方式、民族性格方面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西方东方 宇宙观:天人相分天人合一 思维方式:抽象思维具象思维 重分析、逻辑、客观重直觉、综合、主观 演绎式归纳式 线性圆周式 言语观:法制语言人制语言 重形合重意合

行测判断推理常见题型分析及详解

行测判断推理常见题型 分析及详解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三、判断推理 一)、图形推理 (1)数量型图形推理:数量型图形推理一般包括点(交点)、线(线条数、笔画数)、面(角、图形种类、图形的封闭区间)等数量关系。 例题: 解析:数量型图形推理,所给字母都为三条线段组成;故答案为D。(2)对称型图形推理:对称性图形推理考查图形的对称性,一般包括翻转、平移、轴对称、中心对称等。(最常见图形:九宫格) 例题:二、 解析:对称型图形推理,此题为隐藏了九宫格的平移图形推理,其中每个小块围绕九宫格的中心顺时针进行向上、向下、向左或向右的平移,且平移一个格;故答案为A。 (3)叠加型图形推理:叠加型图形推理考查图形的叠加性,一般包括两个或几个图形相加/相减、去同存异、去异存同等。 例题: 解析:叠加型图形推理,前四个图形相加能够组成B项图形;故答案为B。

(4)空间型图形推理:空间型推行推理考查图形的空间逻辑性,一般包括图形的空间立体图形与平面展开图形。 例题: 解析:空间型图形推理,从图形平面图可以看出,两个阴影正方形的位置只能是相对的,所以A、C、D可以排除;故答案为B。 二)、类比推理 一、造句法:将所给词语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造句,所造词语逻辑关系最为相似的一组即为答案。 例题:例1、()对于行动相当于()对于航行 A.目标灯塔 ? ? ? ? ? B.信心风帆 C.激情桅杆 ? ? ? ? ? D.毅力水手 解析:利用造句法,目标是行动的方向,灯塔市航行的方向;故答案为A。 二、词义法:根据词语的词义关系选择最佳答案,一般包括近义词、反义词、同意异名等。 例题:例2、寡对于()相当于利对于() A.孤弊 ? B.少害 ? C.众钝 ? D.多益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反义词对应;故答案为C。

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概要

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中外文化差异论文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易导致语言学习和理解的困难。因此,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而且也应包含文化知识的传播,教师应寓教文化于教语言之中,通过加强中西文化差异对比,克服学生学习英语的文化障碍,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是由音素、词素、词、短语、句子等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不仅包括物质的东西,而且包括思想、习惯、家庭模式、语言等非物质的东西。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文化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被传承、传达、记载、反映出来。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没有语言,文化就失去了载体。没有文化,语言就成了无源之水。美国人类学家古德诺夫0^4札“⑶的如故)在他所著的《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一书中是这样阐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的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胃^ 511肋抑1⑶10整理提供和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所以要想真正习得一种语言,必须习得这种语言

的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如果只懂语言而不懂文化,就好像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语言与文化的这种密切关系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文化教学。如果不了解英美文化,就无法真正理解和运用英语语言。只有较好地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掌握汉语和英语之间的文化差异,才能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缩短学习周期,提高学习效率,真正使英语教学达到“为交际”的目的。 一、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 1.宗教信仰的差异 (工)宗教的影响力:宗教在西方社会的影响非常深远,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基督教文化在英语国家的影响更是居于主导地位。上至国家政权运转、公共管理,下至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伦理道德、行为方式都有宗教影响的痕迹。中国传统上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较深,虽然也有佛教、道教等宗教存在,但宗教的影响力较小。无论国家管理还是老百姓的生活、行为基本上处于世俗化状态,特别是当代中国,无神论的影响更为深入。 (之)宗教传说典故:西方有大量的宗教传说与典故,体现在音乐、绘画、文学等文化形式之中。绘画中有大量宗教题材,如“,

反思中西文化差异 价值观

反思中西文化差异价值观 中西文化价值有着巨大差异,从根本上说,西方是“以个体为本位”的文化,而中国盛行“以集体为本位”的价值观。这两种文化形态在历史上各按自身的逻辑演进。进入近、现代之后,两者既有意义上的相互缠绕,也有本质上的截然不同。中国历史上长期实行“以德治人”,集体主义价值观根基深厚。进入20世纪之后,西方文化定位于“个体主义”的价值目标,而中国选择了“人类解放”。今天,当中国又一次面临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选择时,是改用“个体主义”的价值目标?“人类解放”的价值目标?还是取“个体主义”与“人类解放”的价值互动和结合呢?我们认为应该选择第三者。 一、个体主义 西方文化价值源发于西方原始宗教中。作为一种思想,“个人主义”很早就出现了。但比较完善个人主义思想则首先在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出现。但是,“个人主义”这个词本身首先在法国出现。时间是大革命以后,创造这个词的人是法国政治评论家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在他看来,个人主义是与集体主义相对立的,是自私自利的,是一切为我为中心的。在美国,个人主义精神是一种边疆文化遗产。在殖民时期,拓荒者们已不在享有文明社会的安逸和舒适,他们必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给自足。这种精神从早期殖民时期一直到现在都是美国人信奉的精神之一。到本世纪中期,个人主义有了新发展。与以前不同的是大多数的西方人都不在把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看成是势不两立,相反地,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当然,个体主义作为西方近代启蒙的价值目标,其孕育过程并不完全取决于历史语境,它更是近代社会逻辑沿革的必然。这也就是说,“个体主义”作为西方近代的主流价值目标,除了呼应其古希腊的启蒙先声之外,更是中世纪与近代价值逻辑符合规律演进的产物。此外,“个体主义”也并非某种内容单一的简单范畴,其内涵涉及政治、社会、道德等多方面的价值领域,是经过许多哲学家的共同努力才得以完成的学理。实际上,如果“个体主义”不包括这些内容,它就不能成立,或至多只是一个空壳而已。 应该看到,在现实的历史中,“个体主义”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是交相缠绕、难以截然分开的。一方面,个体欲望的解放不可避免地激发个性能动创造历史的动力,从而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社会的进步;但另一方面,个体欲望的过度膨胀,如果失去必要的约束,也会导致极端利己主义而成为社会的公害。所以,个体主义对西方文明的建构有着历史意义的地位,不能予以全然否定;但个体主义的时代性、阶级性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同样难以全盘肯定。 目前,我们尤其需要从整体观、动态观和历史必然性的角度如实地评释“个体主义”价值观的真正意涵与历史作用。因为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对“个体主义”作多向度的全面评 1

行测资料分析题型归纳总结

行测资料分析:题型归纳总结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ac392262.html,/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题型归纳总结 近年来,资料分析中的题型已基本固定,主要包括计算类、比较类、计数类、综合分析类四大题型。了解资料分析的各种题型,针对不同题型使用合适的解题技巧,是考生在备考中应掌握的基本功之一。下面,我们就资料分析的四种题型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考生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一、计算类 计算类题型是资料分析中的必考题型,在资料分析题目中所占比重最大,主要包括基期量和现期量的计算,增长量和增长率的计算、比重以及倍数计算等。 计算类题型众多,难度不一,对考生分析资料、提炼数据的能力要求较高。针对计算类题型,考生要能够快速找到数据,计算过程中要巧妙使用各种速算技巧,结合一些常用的公式结论,如混合增长率公式、平均增长率近似公式等,快速得出正确结果。在使用速算技巧时,要根据选项中的结果,选择正确合适的速算方法,避免误用速算技巧而导致结果与正确选项偏差过大。 【例1】(2012年北京)2011年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05亿元,同比增长17.0%,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783亿元,同比增长17.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922亿元,增长16.4%,问2010年8月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 A.76% B.87% C.92% D.82% 【解析】本题考察基期比重的计算,计算式为≈。因此,答案选择B选项。 二、比较类 比较类题型包括两类,第一类是比较大小类,要求比较四个选项结果的大小,如题干中“排名第几的是……”、以及“最多”、“最少”、“最大”、“最小”等关键性词语,这种题型在资料分析中考查较多,主要考查考生快速查找数据并比较数据大小关系的能力。 第二类是排序题,当题目中出现“从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从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等关键性词语,在考试中相对比较简单。对于比较类题型,进行计算比较时,要注意运用合理的速算技巧,要把握好放大和缩小的尺度。建议各位考生在解题中,可以直接使用一些确定的结论,如现期量和增长率大,则增长量也大;部分的增长率大于整体,则部分占总体的比重是增加的,等等。

行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附例题)

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差分法”是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用“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等其他速算方式难以解决时可以采取的一种速算方式。 适用形式: 两个分数作比较时,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比另外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分别仅仅大一点,这时候使用“直除法”、“化同法”经常很难比较出大小关系,而使用“差分法”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 基础定义: 在满足“适用形式”的两个分数中,我们定义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大的分数叫“大分数”,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小分数”,而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做差得到的新的分数我们定义为“差分数”。例如:324/53.1与313/51.7比较大小,其中324/53.1就是“大分数”,313/51.7就是“小分数”,而324-313/53.1-51.7=11/1.4就是“差分数”。 “差分法”使用基本准则—— “差分数”代替“大分数”与“小分数”作比较: 1、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大,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大; 2、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小,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小; 3、若差分数与小分数相等,则大分数与小分数相等。 比如上文中就是“11/1.4代替324/53.1与313/51.7作比较”,因为11/1.4>313/51.7(可以通过“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简单得到),所以324/53.1>313/51.7。 特别注意: 一、“差分法”本身是一种“精算法”而非“估算法”,得出来的大小关系是精确的关系而非粗略的关系; 二、“差分法”与“化同法”经常联系在一起使用,“化同法紧接差分法”与“差分法紧接化同法”是资料分析速算当中经常遇到的两种情形。 三、“差分法”得到“差分数”与“小分数”做比较的时候,还经常需要用到“直除法”。 四、如果两个分数相隔非常近,我们甚至需要反复运用两次“差分法”,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复杂,但如果运用熟练,同样可以大幅度简化计算。 【例1】比较7/4和9/5的大小 【解析】运用“差分法”来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关系: 大分数小分数 9/5 7/4 9-7/5-1=2/1(差分数) 根据:差分数=2/1>7/4=小分数 因此:大分数=9/5>7/4=小分数 李委明提示: 使用“差分法”的时候,牢记将“差分数”写在“大分数”的一侧,因为它代替的是“大分数”,然后再跟“小分数”做比较。

浅谈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摘要】跨文化交际是指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或非语言进行思想、感情、信息等交流的过程。本文分别从中西方行为方式的差异、人际交往关系及模式的差异和合作及处事方式的差异三个方面解析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跨文化交际影响 随着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往来也与日俱增,从而出现了国际间的交际,即“跨文化交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交际者常常会因为文化背景不同引起语言交融及文化整合等交际活动的短路,所以了解中西方基本的文化差异以及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尤为重要。 一、对行为方式的影响 中国人向来推崇做事“三思而后行”,考虑问题一定要周全,要做到彬彬有礼、温文尔雅,谦虚知礼,不可有野心。交际时要替对方着想,选择恰当而委婉的言语表述观点。而在强调个人至上的西方国家却表现出直接、果断和有野心。美国人从小就被教育要自信、独立、做事干净利落,缺乏自信心或进攻性的人是很难被社会接受的。比如若有人赞扬:“你工作做的很好!”西方人的反应必定是:“Thank you very much。”而中国人的反应就是:“哪里!哪里!”西方人希望自己的个性和能力得到社会的承认,而中国人即使对别人的称赞心里美滋滋的,但是口头上却不敢流露,生怕被冠以自满的帽子。此外,中西方时间观的差异也会导致行为方面的差异。西方人认为,中方计划性差,对待时间太随意。一般来说,西方人惜时如金,计划性强,重视时间表安排,一旦和自己原来的计划有冲突,就会推辞掉临时安排的工作;而中国人对待时间则迥然不同,通常会认为西方人安排工作太死板、不灵活,不合情理。对待时间的这种态度会微妙地、潜在地影响着我们和周围人的关系,造成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流往往会感到困惑。譬如一位要离开美国的中国教授邀请美国教授共进晚餐作为告别,没想到这位美国教授当面回绝,并解释说自己已有安排。这样的例子自然让我们觉得美国人太绝情,实际上正是由于时间观的不同产生了这样的看法。 二、对人际交往关系及模式的影响 人际关系是通过交际实现和完成的,但实现某种关系的交际方式会因各地文化不同而有所区别,用中国文化的交友方式来与美国人交朋友显然是行不通的。中西方在人际关系方面的主要差异在于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偏向于感情型,而西方社会的人际关系则偏向于理性型。中国人受孔子思想影响,在人际交往方面注重仁礼一体,和对方交往时要考虑“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在处理问题中往往公私不分,把个人情感关系和公共关系混淆,感情用事,常常把人情当作交易

行测练习题目及答案(经典)

行测专题复习题 1、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规律性() 3、垂直绿化指的是利用攀援植物向空中生长进行纵向绿化的一种方式,以期达到在有限面积内最大限度地利用空气和阳光来提高绿化的效率。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涉及垂直绿化的是() A.爬山虎爬满了墙头和屋顶 B.松树林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 C.利用巴根草匍匐攀援的特性,人们在沙漠中逐渐开拓出一片绿洲 D.在丘陵地区,人们常使用飞机从空中播种的方式对山地进行绿化 4、赋、比、兴指的是诗歌的三种表现手法。赋:铺陈直叙,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比:类比,以彼物比此物,使此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诗句中使用了“比”的是() A.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B.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C.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D.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5、经济学中,系统内部个别效率较高的组织的出现,会对其他效率较低的组织的存在和发展构成破坏或抑制,人们把这种作用称为“顶尖效应”。由于个人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因此“顶尖效应”是普遍存在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有助于避免“顶尖效应”的是() A.发达国家甲与经济落后国家乙之间的贸易交易费用下降,导致乙国的资金外流 B.某地制定新政,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同时对垄断行业进行调控,限制规模 C.某粮食生产企业一直不景气,在采用先进栽培技术后,企业生产规模扩大,销售份额开始提升 D.某地规定,对于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可参照其学历或专业水平直接授予相应等级的专业技术职称,不受任何年限等限制 6、垂直搜索引擎是针对某一个行业的专业搜索引擎,是对网页资源中的某类专门的信息进行一次整合,定向分字段抽取出需要的数据进行处理后再以某种形式返回给用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