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的常见题型及解析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的常见题型及解析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的常见题型及解析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的常见题型及解析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的常见题型及解析

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

点也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

“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就古诗词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分为五

种类型,本文对其逐一解析,而且还从2009年中考试题中选取了相关题例,供大家参考。

(一)品味炼字类

[题目形式] ⑴“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⑵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⑶“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⑷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

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题型示例] (2009浙江绍兴)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问题: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解析:“闲”字面应为“清闲、闲适”的意思,但不能孤立的分析这个词的作用。按应对策略所述,要结合全诗的

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通过第三句可以看出,这首诗描绘的是妇姑浴蚕的劳动生活情景,事实上没有一个人闲着,

是栀子花“闲着”,用了反衬、拟人的手法,因而答案为: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去后庭中栀子花的闲适自在。)

(二)名句赏析类

[题目形式] ⑴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⑵请谈谈对诗歌中千古传诵的名句的理解。

⑶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请分析原因。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 (2009年江苏连云港市)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因为蕴含深刻的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请谈谈你从这两句诗

中领悟到了什么?

解析:这两句诗之所以被后人传诵,是因为它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向人们揭示了深刻的哲理。首先应明确景物的特点,可理解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的树木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然后说出这句诗所蕴

含的哲理,答案不要求统一,示例供参考,⑴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信心和执

著的信念);⑵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⑶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是事

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答出一点即可)

(三)主旨情感类

[题目形式] ⑴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⑶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

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题型示例] (2009浙江义乌)钟山①即事②宋?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③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释]①钟山:山名。②即事: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③相对:对着山。

问题: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解析:按应对策略所述,解答这类题目时,先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通过“涧水无声”“一鸟不鸣”“山更幽”这

些词语可以概括出钟山环境清幽的特点。然后联系写作背景,王安石晚年变法失利后,辞官隐居钟山,过上了闲适的生

活,这首诗是作者日游钟山时所写的。因而答案为:表现了诗人悠闲平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意思基本对也

给分)

(四)想象描述类

[题目形式] ⑴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⑵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

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

诗人的情感。

[题型示例] (2009四川内江)读《望江南》,回答下列问题。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问题:本词给人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内)。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想象描述类诗歌鉴赏题,有字数限制,题干中的关键词语是“画面”——即要求全词以“画

面”形式再现出来,描绘时要将“千帆”“斜晖”“江水”“白蘋洲”等形象无一遗漏地一一再现。此外答题时还要注

意用语的简洁优美。示例:一个女子早晨起来梳洗完毕,独自凭楼远眺江水,等待思念的人儿归来。江中千帆竞发,不

知不觉,已至傍晚时分,远方的亲人迟迟未归,此时只有落日的余晖含情凝视着悠悠江水,让人日日愁肠寸断于白蘋洲

头。

(五)表达技巧类

[题目形式] ⑴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分析说明。

⑵诗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⑶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

[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⑴修

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⑵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

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⑶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

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鉴赏时要准确

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

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鉴赏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本诗中押韵的字有_______,本诗押_______韵。

2.下列关于本诗中几处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巴山楚水”泛指白居易被贬后曾迁徙任职过的朗州、连州等地区。

B.“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C.“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 D.“歌一曲”指白居易的《思旧赋》。

3.作者在颈联中以“沉舟”“病树”自比,抒发了怎样的复杂情绪?

4.本诗尾联运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 )A.对比 B.照应 C.联想 D.想象

二、《赤壁》鉴赏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本诗作者_______生活在晚唐,诗中涉及的战争是_______。

2.请结合诗句,说说诗的首联中暗含的情感。

3.曾有人将末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试分析其合理之处与不足之处。

三、王安石《登飞来峰》鉴赏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呜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作者诗文俱佳,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其他七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写景部分中运用虚写的一句是:_______。

3.请根据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第三、四句所包含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祜二年(公元1050年)夏,他在浙江鄞县任知县期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正值壮年,抱负不凡。

四、龚自珍《己亥杂诗》鉴赏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请找出诗中直抒胸臆的一个短语:_______。

2.诗歌的前两句包含了两种情绪,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3.请简要说说诗中“落红”有着怎样的特点,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这首诗加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

5.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2015年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绘景寄情类

一、王维《使至塞上》鉴赏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本诗作者王维,作为唐代擅长描绘山水田园景物的诗人,与_______并称“王孟”。

2.本诗属于( )A.边塞诗 B.田园诗 C.哲理诗 D.叙事诗

3.下面对这首诗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作者出使,已走过居延一地。 B.颔联中“征蓬”“归雁”是远赴边塞的作者的写照。

C.颈联中的“长河”,泛指作者见到的大漠里的河流。

D.结尾写了作者在“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之事。

4.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

二、杜甫《望岳》鉴赏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本诗作者杜甫是_______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反映现实著称,因此文学界称他的诗为“_______”。

2.题目《望岳》中“岳”指的是_______,诗中的“_______”是它的另一称呼。

3.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望”字贯穿始终,有“远望”,也有“近望”“仰望”。

B.“齐鲁青未了”一句写出了齐鲁大地尚未返青、没有进入春天时的景象。

C.“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山的雄险奇崛,山南山北判若晨昏。

D.诗歌表达了诗人不因挫折而气馁的蓬勃向上的心胸意气和豪情壮志。

4.“决眦入归鸟”一句中“入”字非常传神,试做简要分析。

5.“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突出了泰山什么特点?(2分)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三、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鉴赏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天街小雨润如酥”一句中“润如酥”主要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

3.请描述出诗中早春景色的特点。

4.诗歌的尾联反映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四、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鉴赏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歌中的“钱塘湖”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作者白居易曾把自己的诗歌分成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从内容和情感看,你认为本诗属于哪一类?为什么?

3.诗歌中的哪些景色或场景表现了早春的特征?(用诗中词句回答,不少于三个)

4.本诗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苏轼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与本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问诗人运用哪些具体景象表现了

“钱塘湖”堪比“西子”的秀美景色?

五、《浣溪沙》鉴赏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本词的作者是_______朝的_______。

2.下面对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情景,作者回忆旧时与同僚一边饮酒一边填新词供人演唱的游乐生活。

B.“夕阳西下几时回?”词人由夕阳西下而生发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流连和希望其重现的心境。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与对“燕归来”的欣慰之情交织在一起,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

D.“小园香径独徘徊”说的是词人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表现出词人对春天美好景色的无限赞美之情。

3.下面句子中,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表达的情感相近的是_______。(填序号)甲:可奈光阴似水声。迢迢去未停。

乙: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

六、苏轼《水调歌头》鉴赏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请根据小序中“兼怀子由”四个字,对作者写这首词的目的进行推测。

2.作者“把酒问青天”,问的是什么?(用原词中的句子回答)

3.请写出词中蕴含哲理的句子,结合你的生活,说说对你的启示。

4.有人主张将“低绮户”改为“窥绮户”,认为这样更灵活生动,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5.词中“_______,_______”是名句,苏轼借明月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2015年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怀乡思人类

一、李商隐《夜雨寄北》鉴赏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诗中有两个加点词,请自选一个,品析其表达的情感。

2.近体诗忌讳字面重复,本诗中“巴山夜雨”却出现了两次,请你说说原因。

3.这首诗用了以虚写实的手法,联系诗的具体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二、李商隐《无题》鉴赏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诗的题目用《无题》多是作者不愿或不便命题,请根据你对本诗的理解,用诗里的词句为本诗拟一个

题目,并说明理由。

2.品析第一句中的“难”字在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

3.品析“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意象的特点及作用。

4.有人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评价老师的敬业精神,你觉得合适吗?为什么?

5.下面对颈联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镜: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二

B.“愁”字透露出诗人对青春年华逝去的忧虑。

C.“应”字用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对方的想象。

D.这两句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凄苦的情态,表达了诗人缠绵的相思之苦。

6.“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蓬山”“青鸟”具体指什么?

三、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鉴赏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赏析古代诗词需要把握诗词中的景、事、典、情。请把这首词抒发感情的句子写在下面,并说说这个

句子写出了怎样的感情。

2.请用描述性的语句来表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所展示的画面。

3.古人常借酒来传达喜悦之情、解忧消愁。这首词借“浊酒”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4.结合词的上阕,具体说说这首词是如何做到“景中有情”的。

5.下面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

B.“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C.“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功业未成的苦

闷。

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融,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

厚重的情绪。

四、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鉴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请赏析“枯藤老树昏鸦”一句的景物描写。

2.“小桥流水人家”所表现的意境,与小令中其他句子的意境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赏析“古道西风瘦马”里“瘦”字所表达的情感。

4.“断肠人”指谁?“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5.这首小令名为《秋思》,整首小令却不着“秋”“思”二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6.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李煜《相见欢》鉴赏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这首词是写愁情的名篇,请指出词中表现的是什么愁。

2.“月如钩”这个比喻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

3.“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句话里,“寂寞”的只是“梧桐”、被“锁”的只是“清秋”吗?为什么?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

六、王湾《次北固山下》鉴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题目中“次”的意思是_______,这首诗表达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一句话解读“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3.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中的“阔”字。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一联中,诗人是怎样借“归雁”表达情感的?

2015年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爱国忧民类

一、杜甫《春望》鉴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烽火连三月:_______

2.《春望》一诗紧扣“望”字,表达的感情很细腻。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

层意思。

3.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二、杜牧《泊秦淮》鉴赏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请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所呈现的画面。

2.“夜泊秦淮近酒家”在全诗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4.请简析“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笼”和“寒”的妙处。

5.“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体现了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什么态度?请简析。

三、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鉴赏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中“黄”是指_______,“苍”是指_______,这里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

2.“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体现在哪些地方?

3.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孔武有力,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

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复职。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四、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鉴赏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解释下列词语。了却:_______ 可怜:_______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

3.请简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4.“可怜白发生”一句凝聚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5.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

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

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

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

的抑郁、愤慨之情。“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五、文天祥《过零丁洋》鉴赏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歌首联交代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2.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3.有人说,本诗的基调由悲苦而昂扬,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结合诗中句子做简要分析。

4.尾联“人生自古准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六、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①边,寂寞开无主②,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③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④群芳妒,零落⑤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断桥]残破的桥。②[无主]无人过问。③[更著]又遭受。著,同“着”,遭受的意思。④

[一任]任凭。⑤[零落]凋谢。

【背景资料】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

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的身世的缩影。

1.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的意境。下阕则写出了梅花、的品质。

2.“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

诗词参考答案

一、1.身、人、春、神 en 2.C(A:“巴山楚水”泛指刘禹锡被贬后曾迁徙任职过的朗州、连州等地

区。B:“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D:“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3.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比,表达出两重情绪:一是感到惆怅,因为经历长时间的贬谪生活,已是世事沧桑、

人事皆非:二是不失达观,意指自己虽屡遭贬谪,但新人辈出,也令人欣慰,表现出诗人面对仕宦升沉、世

事变迁的豁达襟怀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B(尾联以“今日听君歌一曲”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

二、1.杜牧赤壁之战 2.战戟折断,沉埋沙中,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3.示例:所改句子的韵脚符合诗歌要求,这是其合理之处,但所改句子诗味不足,失去了原句里所表现出的

那种假想曹军胜利而孙、刘失败之后的形象化的反差情景,也失去了以美人衬英雄、与上句“周郎”互相辉

映的富于情趣的表达效果。

三、1.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 2.闻说鸡鸣见日升 3.示例:作者初涉宦海,

踌躇满志,意在表达自己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以及不怕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四、1.浩荡离愁 2.示例: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此番一别,不知

何年才能相见;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窒息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

有一番作为。 3.“落红”为有情之物,化作春泥,能催发灿烂的花朵,孕育更加美好的明天。寄托了作者

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情感。 4.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

定情境烘托“离愁”。 5.这两句诗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

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五、1.见闻(因为“又”表示“再”之意,说明先前两人曾经相逢,印证诗前两句中的“见”“闻”二字,表明他们当时的相逢是在经历战乱之后。) 2.示例:流露出对昔日国家鼎盛时期的无限眷恋之。隋。

3.示例:既是写与友人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还暗指两人都到了暮年。

六、1.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

2.“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意思对即可。)“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意思对即可。)

一、1.孟浩然 2.A(本诗描述作者出使边塞的所见所感,属于边塞诗,从诗歌中的“边”“汉塞”等词可看出。) 3.C(这里的“长河”特指黄河) 4.示例:在无边无际的大漠之中,极目远眺,一缕烟在空中升

腾,格外醒目;横贯沙漠的黄河奔涌向前,一轮圆圆的红日正缓缓下沉,苍凉中又令人感到温暖。(要抓住诗句中的景物及特点描述,如“大”“孤烟”“落日”“圆”等。)

二、1.唐诗史 2.泰山岱宗(泰山是“五岳”之首,又名岱宗。) 3.8(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齐鲁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郁,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这一句是写远望,摹写泰山卧

于齐鲁大地的景象,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 4.“决眦入归鸟”,是瞪大了眼睛望着一只只飞回山

林中的小鸟。一个“入”字,写出一只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的情态,反映出山的深远。(本句借写“鸟”表现山)

5.神奇秀丽、高峻挺拔(答出“秀丽”、“高大”的意思即可)

6.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意近即可)

三、1.春雨细滑、润泽的特点 2.这句诗生动、准确地描绘出了早春的景象。早春的草刚刚长出,还很纤

细,所以远远望去仿佛有一片极淡的青色,近看却发现青草稀稀疏疏,似有若无。(结合诗歌反映的季节,

从“遥”“近”“有”“无”的角度分析。) 3.细雨蒙蒙,酥润清新,草色淡远,春回大地。 4.反映出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也有鼓励人们珍惜早春这一美好时光的意味。(通过“最”“春好处”“绝胜”,体会作者的感情倾向和写作意图。)

四、1.杭州西湖(钱塘湖是西湖的别称) 2.本诗属于闲适类。因为从内容看,本诗描绘西湖早春美景;

从情感看,表达诗人的喜悦之情。所以归为闲适类比较合适。(从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两方面进行判断和分

析)3.水面初平早莺争暧树新燕啄春泥浅草没马蹄(“水面初平”指的是春水初涨的样子。“早莺争暖树”,描写出春寒料峭时黄莺叫声婉转、互争暖树的景象。“新燕啄春泥”,描写出湿泥松软、燕语呢喃、筑

巢育雏的景象。绿茸茸的春草还不够深,骑马走过,刚刚能遮没马蹄。这些都反映出早春的特点。)4.抒情手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观赏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

5.水面、云脚、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绿荫。

五、1.宋晏殊 2.D(本句重在写词人对美丽春天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留恋之情)

3.甲(甲句重在感慨时光流逝,乙句重在感慨人生短暂。)4.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

怅惘、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

5.任选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可以从“意象”角度赏析,如“落花”这个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

了惜春之意,“归燕”这个意象表达旧燕归来.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可从修辞角度赏析,如对仗的工

稳,音调谐婉,具有音乐美。

六、1.子由是苏轼的弟弟,从“怀子由”可以看出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而“兼”是“同时”的

意思,反映出作者写这首词还有其他的目的,还抒发了个人的其他方面的思想情感。(抓住关键词语,了解

作者的写作目的。) 2.①明月几时有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启示: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我们要用豁达的心态来对待不圆满的人生。生活中,

遇到困难是在所难免的,我们要努力去克服困难,不要怨天尤人。(分析诗句中蕴含的哲理,联系自己的生

活,写出自己的感悟。) 4.示例:“低”是低垂的意思,这里不仅写出月亮的样子,同时与前面“转朱阁”

和后面“照无眠”连在一起,还有暗示时间流逝的意思。正是由于月亮西沉,词人又睡不着觉,才引起以下

一连串的思想活动。如果改成“窥”,变成月亮窥视人间,上下语句不能很好地衔接,也不利于表达词人的

情感。(分析词语,应抓住字词意思的差别,结合上下语句和作者的情感线索来分析。)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唯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时也能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但愿人长久”突破了时间的

局限,“千里共婵娟”打破了空间的阻隔,寓意“让明月把彼此分离的人连在一起”,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一、1.示例一:“未”是“没有”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对归期无期的无奈。示例二:“何当”是“哪一天”的意思,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与亲人团聚的期盼。(品析字词首先要弄明白其字面意思,再联系语境品

析其深意。) 2.前一个“巴山夜雨”是眼前的夜雨,后一个“巴山夜雨”是设想将来与亲人见面畅谈时回

味的夜雨。“巴山夜雨”在诗中重复出现,表现出时空的交替,使诗歌回环往复,增添了思念缠绵的意味。

(意思对即可) 3.这首诗首联写现实情景,是实写,表现离愁别绪;尾联写未来与亲人相会的情景,是虚

写.表达欢聚情绪。虚写是为了衬托实写,表达的是诗人现实中的离愁和思念之情。(先弄清实写与虚写的

内容,再分析其作用。)

二、1.示例:《别亦难》。这是这首诗的诗眼,表现诗人与相爱的人分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题目就是诗眼) 2.这句诗用了两个“难”字,前一个“难”指相见困难,后一个“难”指离别时痛苦。两个“难”

字前后呼应,强调有情人相思和离别的痛苦深沉绵长。(先弄清字的含义,再考虑写法和作用。) 3.这句诗的意象是“东风”“百花”,它们本是春天的美好事物,用来表达美好心情,这里分别与“无力”和“残”

搭配,表达的是离别时的凄凉之情。(要先弄准意象及意象所表达的情感,再联系诗句品析。) 4.我觉得合适。这联诗的意思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蜡烛烧成灰烬方流干。它的寓意是:对

工作或事业执着,具有无私奉献精神。这种精神和老师的敬业精神十分相似,所以可以用它评价老师。(先分析诗句的含义,再分析老师的工作精神与诗句含义有无相同或相似之处,最后进行判定。) 5.D(这首诗是以女子的口吻来写的,因此表达惆怅、凄苦之情及缠绵相思之苦的不是诗人。) 6.“蓬山”比喻被怀念

者住的地方,“青鸟”比喻信使。(“具体”一词暗示要答出词语在这联诗里的意思)

三、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写出了守边将士思乡忧国、壮志难酬的复杂感情。(答表达情感的题可以不叙述诗句的具体内容,只答表达的感情即可。) 2.举目望去,数不清的峰峦犹如屏障一样耸立着。斜

阳下,烟雾弥漫,在千山万壑之中,一座小城紧闭城门,孤独地静卧在那里。(在不改变诗句意境的情况

下,大意正确即可。) 3.这首词借“浊酒”表达了守边将士思家心切又苦于壮志难酬的情怀。(不可忽略“壮志难酬”) 4.这首词的上阕写到了“塞下秋”“衡阳雁”“边声”“千嶂”“烟”“落日”“城”等边塞景物,“异”“无留意”“连角起”“千”“长”“孤”“闭”等呈现出了景物的特点,给景物注入了悲凉之情,表

现出了边塞的荒凉,写出了戍边将士的真实感受,达到了景中有情的境界。(扣住“融情于景”答即可)

5.B

四、1.作者创造性地将三个孤立的自然景物精妙地组成深秋画面,为全篇构筑了苍凉的抒情背景,充分表

现了凄楚愁苦之情。(扣住“三个名词组成一组画面”答即可,注意品析景中所含的情感。) 2.这句所表现的意境清新恬静,其他句子表现的意境却萧瑟凄凉,小令的主题也是表现游子的孤独和凄凉。这种以乐写哀

的方法更能烘托主题。(围绕“以乐写哀”答即可) 3.“瘦”不只写马,还写了马上的人。马和人因路途

遥远、四处奔波而“瘦”,写出了游子离家漂泊之苦和不知人生之路在何方的感慨。(不能忽略“马上人”)4.指游子。抒发了游子的孤苦寂寞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5.整首小令虽不着一“秋”字,却写尽了深

秋荒凉、萧瑟的景象;不用一“思”字,却将游子浓重的乡愁与忧思融入景物之中,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样

写更感人,更耐人寻味,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6.在外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或:在

外游子的客愁与乡思。

五、1.亡国之愁、失去自由之愁 2.这个比喻说明当时的月是一弯缺月,象征世事的缺憾,渲染凄凉的

氛围,蕴含悲凉的感情,也为下文抒发离愁营造了气氛。(抓住题目中的“对表达主题”的作用这个要点来

答) 3.不是,应该说“寂寞”的是词人,被“锁”的主要也是词人。这句话借景喻人,表现词人失去自

由的囚禁生活和孤独凄凉的境况。(要弄懂词句深层的意思) 4.三字一句,连续三句,强调了词人愁苦之

情无法忘却及离愁别恨的深重。(体会短句子的作用)

六、1.客船停泊船停泊在北固山下,作者所见的景象和作者的思乡之情(内容由景象和感情两部分组

成) 2.游客旅途中的船儿行驶在青山绿水之间。(叙述时必须体现出互文的语法特点) 3.“阔”字表现出春潮使江水几乎与岸相平、江面广阔浩渺的景象,表现出了恢宏气势。 4.抓住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

景物变化特点,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弄清景物的特点是答题的关键)

5.这联诗要表达的是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归雁”指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

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因漂泊在外,游子见到归雁,就想让归雁带信,更突出了思念之深切。

(先弄清诗句的意思,再分析“归雁”的作用。)

一、1.古时边防报警点燃的烟火,这里指战争。(理解词语意思不能停留在词语的本义层面,还应结合具

体语言环境理解。) 2.示例: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亲人团聚的期盼。(回答此题,必须在读懂全诗的基础上理解寓情于景的写法,一方面要读出“望”中所见,另一方面要读出

“望”中所想。) 3.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令人触目

惊心。示例二:“深”字用得好。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破”字在本诗中堪称诗眼,景、情皆由此出。“国破”对“城春”,“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气的“城春”对比强烈。“城春”当为明媚之景,后面却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前后对比,表达精巧。)4.忧国伤时、念家悲己。(回答此题,关键在于结合诗人写作这首诗时的社会背景,紧扣诗中所“望”的内

容。) 5.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

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二、 1.示例:轻轻的雾霭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透着寒气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

的理解。学生须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忠于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加以再创造,以丰富画面和意境。) 2.示例:起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夜泊秦淮”表明上句所描绘的景物对应的时间、地点,且照应题目,“近酒家”引出下文。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句是诗人直接抒情,含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4.示例:两个“笼”字把烟、水、月、沙四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朦胧、冷寂的水边夜色图。一个

“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让人心头掠过一丝寒意。(对“笼”字表达的意境进行联想

和想象,要与作者表达的主题和诗中的气氛相结合;“寒”字除了指特定的季节,也暗含了诗人的心情。)

5.示例: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感到非常不满,因为《后庭花》是亡国之音;在国事衰颓之年,还有人

沉溺于歌舞,作者感到无比愤慨和忧虑。(回答这道题,要读懂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后庭花》是奢

靡的亡国之音。)

三、1.黄毛猎犬苍鹰借代 2.“狂”是全词的中心词,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狂”气贯穿全文。“狂”的表现:盛装出猎;千骑相随,气势雄壮:全城人随观,自比孙郎射虎;行为豪放,胸怀建功立业的

壮志。 3.C(此答案不符合作者用典的意图。该句借用冯唐持节招魏尚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希望朝

中有人为自己说情,使自己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4.描绘了一个豪气十足、誓死卫国的英雄形象。

表达了作者坚决抵抗外族侵略、保卫国家的爱国之情。(此题考查学生对全词理解的程度。要体会作者所抒

发的情感及所表达的观点、志向。)

四、1.完成可叹 2.蕴含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3.示例: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

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4.抒发了作者年岁渐老而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理解诗词中

的情感,一般要结合与诗词有关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生平、思想,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5.C(不应批判。作者的最高理想是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是积极向上的,表达出强烈的爱国激情;“赢得生前身后名”有其思想认识方面的时代局限性,但这也是封建文人人生价值得以体现的一种形式。)

五、1.个人因参加科举而走入仕途,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

把握情况。回答此题,需要了解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揣摩其含义。) 2.大宋的江

山支离破碎,像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3.示例:我同意这一说法。前面三联内容、从讲述个人经历到讲述国家命运,又从讲述国家命运到讲述个人命运,反复渲染了忧愤

悲苦的情感;尾联发出。慷慨激昂的绝唱,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的铁血丹心。(前三联是铺垫,尾联才是诗的主旨。全诗表现出了诗人的崇高气节和悲壮情怀。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基调的整体把握能力。回答这

类题,要了解诗人写作的背景,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示例:表达了作者舍生取义、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六、1.落寞凄清;高洁、坚贞(不慕名利、傲立风雪)

2.拟人;“碾”原指将东西压碎、压平,在这里指梅花落地之后与泥土混合之后的情景。表现出摧残者的

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描绘出梅花悲惨至极的图景。

2019年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汇编

古诗词赏析试题汇编 1.(2018中考·江苏省连云港)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5分)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2分) 答: (2)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2.(2018中考·江苏省泰州)阅读苏轼的《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一词,完成第(1) (2)题。(6分)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蕈①已知秋,更听寒蛩②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③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④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注】①簟(dian):竹席。②蛩(qiong):蟋蟀。③江亭:江边的亭子。④君:指其弟子由。此时,兄弟二人天各一方。 (1)上阕通过和两个细节点明“秋”之时令。(2分) (2)赏析划线句。(4分) 答: 3.(2018中考·江苏省无锡)阅读与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答: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答: 4.(2018中考·江苏省盐城))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6分) 宿牛群头① 胡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拙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②供晚厨。 (选自《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注】①牛群头:地名。②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1)诗中“拙”“满”二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8中考·江苏省扬州)阅读诗歌,完成第10题。(5分)

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及解题模式

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及解题模式类说 高考语文试题中,古诗词鉴赏是文学色彩最浓郁的题型,也是难度最大的试题,但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答题,能自圆其说,都可给分。但我们还是要根据试题的要求,问什么,相应答什么,答题规范,才不易丢分。只有了解古诗词鉴赏的常见题型,掌握其解题思路,才能培养答题的规范性和提高答题的准确率。下面结合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和模拟试题对古诗词鉴赏题的问答类型进行梳理归纳,作一点操作性的技术指导,以期对同学们提高解答古诗词鉴赏题能力有所帮助。 一、分析“诗眼”型 1 设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 设问变式:诗中某句某字(词)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从那两句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词)。(3)此诗某联某句中的某个宇(词)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l词)中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3 解答提示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往往一个字(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凡是在节骨眼处炼得好,能使全句游龙飞凤,令人刮目相看的字,便成了所谓“诗眼”、“词眼”。“诗眼”、“词眼”一般是指一首诗、一阕词中最为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甚至是一句话)。“诗眼”、“词眼”以动词、形容词居多。“诗眼”、“词眼”通常是全篇主旨所在。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词)的妙处。答题时不能孤立该字泛泛而谈,必须把该字(词)放入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和情感来分析。 4 答题模式:(1)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字面意义和实质意义)或肯定哪一个字(词)更好或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3)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可以从该字(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5 答题示例:(2008年高考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二、分析句意型 1 设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2 设问变式:(1)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3)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意思:语表义和语里义,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解释诗句的意思,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4 答题模式(1)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2)分析诗句在描写或抒情方

中考古诗词赏析题集锦

1、《过零丁洋》中考试题集萃1、诗中第二联 , 运用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 以“雨打萍”比喻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 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3“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 是。 儒家经典 4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5、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的悲哀; 借和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2分) 国破家亡惶恐滩零丁洋 6、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2分) 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7、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饮酒》中考试题集萃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诗人悠闲地在篱

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以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真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2、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 了 的心境。 悠然,闲适,恬淡,自然 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见”字表现出悠闲不经意,体现出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望”字是有意的向远处看,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 4、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 (一)炼字型 (二)名句赏析型 (三)表达技巧型 (四)语言特色型 (五)情感赏析型 (六)分析意境型 ●答题技巧 ●题目形式 考查题型: 1.比较优劣型指定诗中一个字与别的字比较优劣; 2.征求意见型:指定诗中某字问好不好并说出理由; 3.指定赏析型:诗中某一字问好在何处; 4.寻找型:请找出诗中传神的字并分析理由。 ●答题步骤: 1、明确某个字用得好。 2、结合全诗语境解释这个字的含义(表层深层) 3、描述该字所在诗句的景象 4、揭示作者传达的深层情感 5、评价表达效果(突出了……作用) 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示例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示例2: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答:“阔”字更好。“阔”是空阔、开阔之意;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且“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失”字更好。“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题目形式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丑奴儿》中考古诗文鉴赏题集

【古诗鉴赏题集】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一、文学、文化常识: 1.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与苏轼同为豪放词代表人物,他的豪放词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情感。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2.选自《稼轩长短句》。“丑奴儿”为词牌名,“书博山道中壁”为题目。(以下内容作为了解即可)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二、重要注释: 1.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2.层楼:高楼。 3.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4.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强:勉强地,硬要。 5.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6.欲说还休:想说而终于没有说。 7.却道天凉好个秋: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意谓言不由衷地顾左右而言他。 三、重要语句理解及主旨: 1.词的上片,作者着重回忆年轻时登高远眺,气壮如山,不知愁苦。 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指其涉世未深。 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前一个“爱上层楼”,指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构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于是故作深沉,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来作诗。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从而将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2.词的下片,作者着重写而今历经艰辛,饱尝忧患,满腹抑郁、深沉的愁苦。 “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概括了词人半生艰难辛酸的经历,是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转折点。 作者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前一个“欲说还休”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曾经年少轻狂,故作深沉,如今愁到极点却无话可说。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作者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洒脱,实则内心沉重,充分表达了作者“愁”之深沉博大。 3.辛弃疾的这首词,以“愁”字贯穿全篇,通过“少年”和“而今”,无愁和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 四、习题: 【第一组】 1.词中“强说愁”的意思是(2分) 2.下列对这首词的说法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丑奴儿”是词的标题,“书博山道中壁”是这首词的副标题。 B.这首词以“愁”字贯穿全篇,着重表现了作者思想成熟的心路历程。

2019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2019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阅读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完成1-2题.(5分)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沈①,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注释】①浮沈:即“浮沉”.意谓消息隔绝.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3分) A.忆江南B.如梦令C.天净沙D.沁园春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 【答案】 1.(3分)B 2.(2分)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妻子)的相思之情.或:因不得与亲人(妻子)相 聚而生的愁苦之情. 【甘肃省天水市】 落梅 宋代: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①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②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miù) 【注释】①莓苔:苔藓植物.②谬:( 1.从诗歌体裁来看,本事是一首七言_____押_____韵 2.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只有3.“乱点莓苔多莫数,衣袖久留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他们的“同工”之处. 【答案】 1.律诗、ang 2.示例一: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梅比喻为过岭的迁客,赴湘的骚人.②生动描绘 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坠落的凄美景象,表现出梅花的高洁傲岸.示例二:①颔联用典.“飘如 迁客来过岭”中的“过岭”,暗指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旧事.“坠似骚人去赴湘”中的“赴湘”,暗用屈原放逐湘水,投汨罗江而死之典故.②借此表达对落梅高洁品格的赞美,对命途坎坷却坚 守节操的志士的赞颂. 3.两句诗表面上都写了梅花的不幸遭遇,“零落成泥”,寂寞凄凉,与莓苔为伍.赞美梅花 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实际上托物言志,赞美的不只是梅花,更是那些虽然遭迁谪放逐但仍 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

中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题型及解析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2013届九年级中考古诗词鉴赏题型及解析 第一课时 一、主要题型 (一)鉴赏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在古诗词中,很多意象身上都含有固定的情感内涵 大雁———(1)因鸿雁传书之说而渴望获得某种信息,且多是喜讯;(2)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夕阳、落日——凄凉失落、忧郁之情 西风———惆怅哀伤、游子思归 梅、兰、竹、菊、松——高洁坚贞之志 鸦、猿、杜鹃——凄苦哀伤之情 鸿鹄、雄鹰——远大的理想追求 鸿雁——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杨柳——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燕——(1)表现春光之美,表惜春之情。元张可久《暮春即事》:“乌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2)爱情的象征以及对情人的思念。《诗经?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宋晏殊《破阵子》:“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3)表现世道沧桑,抒发昔盛今衰、国破家亡的感慨和悲愤。唐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2017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2017甘肃省白银】 阅读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完成1-2题。(5分)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沈①,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注释】①浮沈:即“浮沉”。意谓消息隔绝。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3分) A.忆江南B.如梦令C.天净沙D.沁园春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 【答案】 1.(3分)B 2.(2分)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妻子)的相思之情。或:因不得与亲人(妻子)相聚而生的愁苦之情。 【甘肃省天水市】 落梅 宋代: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①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②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释】①莓苔:苔藓植物。②谬:(miù) 1.从诗歌体裁来看,本事是一首七言_____押_____韵

2.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3.“乱点莓苔多莫数,衣袖久留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他们的“同工”之处。 【答案】 1.律诗、ang 2.示例一: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梅比喻为过岭的迁客,赴湘的骚人.②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坠落的凄美景象,表现出梅花的高洁傲岸.示例二:①颔联用典.“飘如迁客来过岭”中的“过岭”,暗指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旧事.“坠似骚人去赴湘”中的“赴湘”,暗用屈原放逐湘水,投汨罗江而死之典故.②借此表达对落梅高洁品格的赞美,对命途坎坷却坚守节操的志士的赞颂。 3.两句诗表面上都写了梅花的不幸遭遇,“零落成泥”,寂寞凄凉,与莓苔为伍.赞美梅花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实际上托物言志,赞美的不只是梅花,更是那些虽然遭迁谪放逐但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 【2017甘肃省兰州】 金城北楼① 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②,体道③犹思塞上翁。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的常见题型及解析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的常见题型及解析 (一)品味炼字类[题目形式](1)“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2)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题型示例](xx浙江绍兴)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问题: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解析:“闲”字面应为“清闲、闲适”的意思,但不能孤立的分析这个词的作用。按应对策略所述,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通过第三句可以看出,这首诗描绘的是妇姑浴蚕的劳动生活情景,事实上没有一个人闲着,是栀子花“闲着”,用了反衬、拟人的手法,因而答案为: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去后庭中栀子花的闲适自在。)

(二)名句赏析类[题目形式](1)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2)请谈谈对诗歌中千古传诵的名句的理解。(3)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请分析原因。 [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xx年江苏连云港市)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问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因为蕴含深刻的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请谈谈你从这两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解析:这两句诗之所以被后人传诵,是因为它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向人们揭示了深刻的哲理。首先应明确景物的特点,可理解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的树木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然后说出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答案不要求统一,示例供参考,(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信心和执著的信念);(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

(完整)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的六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2015中考古诗词鉴赏的六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语言艺术(修辞方法、语言风格)、结构形式、写作技巧等四个方面。 例题:下面这首诗从哪些角度入手,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参考答案:从题目(秋思)、意象(枯藤……夕阳……)、关键词句(断肠人在天涯)体会到了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题目形式](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理解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可以从词性、色彩、词的准确性、生动性以及词的丰富内容和意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把握它的内涵。解答修辞的效果时,(炼字和赏析句子时都)先指出用了xx修辞方法。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炼字的答题步骤] a、析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b、找修辞写其表达效果;c、绘画面,即烘托了xx的意境;(4)写感情:表达了xx感情、传达了xxx的思想。 [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题型示例] 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解题步骤]:(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答题格式】——词(或——字) 好,有——之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高中古诗词鉴赏必考题型

诗词鉴赏必考题型 一、容情感型 提问方式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例1】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步骤一(景)这首诗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蕴涵万千的景象。 步骤二(情)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

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二、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 (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2)诗歌中多处用到某种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例2】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哲理? (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和“万木” 则比喻在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后来的欣赏者和引用者不以“沉舟”和“病树”自比了,而只采取这一联所表达的哲理,来表明: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暇美好的道理。 鉴赏技巧 1、掌握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真题汇编(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真题汇编(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名著《艾青诗选》,完成下面的题目。 (1)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________和________。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________与________”的歌手。 (2)文段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岸 这首《礁石》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和对偶的修辞手法,用“礁石”象征了________,热情歌颂了面对厄运,仍然坚强不屈的乐观精神与豁达的胸襟。 【答案】(1)土地;光明;太阳;火把 (2)拟人;比喻;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 【解析】【分析】(1)艾青,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出生于浙江金华,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等。他在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而且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其代表作品是长诗《向太阳》《火把》,借助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和“火把”的歌手。 (2)《礁石》是艾青于1954年7月创作的一首新诗。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这种坚韧顽强的生命存在的由衷赞美,亦对正处在种种困扰和挤压中的祖国人民以深切的鼓舞。此诗所描绘的礁石的形象,正像一个久经斗争考验的人,无论东西南北风,无论多少的伤害打击,都不能让它移动一步,都不会让它失生活的信念和信心。诗歌采用了比拟的手法,如第一、二句:“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用“扑过来”描写浪花,是把“浪花”比喻成“人”的写法,本来没有生命的浪花,好像也有主观意志,能主动对礁石发起攻击。而接下来的是写礁石“打碎”浪花,同样把礁石拟人化了,客观事物的相磨相荡,仿佛是人与人的斗争。据此,结合诗句分析概括填写作答。 故答案为:⑴土地;光明;太阳;火把; ⑵拟人;比喻;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

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 (一)“诗眼”炼字型(二)名句赏析型 (三)表达技巧型(四)语言特色型 (五)情感赏析型 (一)“诗眼”型、炼字型 ●题目形式 (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 什么?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5)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6)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要点: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义。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1: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示例2: 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问: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答:“阔”字更好。“阔”是空阔、开阔之意;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且“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失”字更好。“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二)名句赏析型 ●题目形式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篇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 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 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 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 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 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2020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 古诗词鉴赏(新版)人教版

古诗词鉴赏 【西城二模】(二)古诗词阅读(共5分) 阅读《望岳》,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诗人在《望岳》中借助描绘泰山之景,表达了。(1分) 12.阅读画线的两联诗句,从中任选一联,写出你的阅读体验。(3分) 答: 13.下面是电视栏目《经典咏流传》的主题曲歌词(节选),其中涉及到很多古诗词,请你写出一句。(1分) 走在古城朱雀的小街 听见太白唱醉的明月 这是杜甫赞过的春雨 王维的空山就在心里 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 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 就算我没有稼轩一般的才华 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 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 歌一阕词让唇齿留香满心田 答: (二)古诗词阅读(共5分) 11.答案示例: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或豪迈的气概或远大的志向(1分) 12.答案示例一:“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写望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两面。这联诗句让我感到泰山仿佛有一种雄浑的主宰力量,令人震撼。 答案示例二:“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一联写望见泰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为了把这一切看个够,诗人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眼眶就像开裂一样。这联诗句让我觉得泰山的景色如此令人陶醉,不禁让人流连忘返。 (共3分,写出本联诗句的大意2分,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1分) 13. 答案示例:朱雀桥边野草花 /好雨知时节/醉里挑灯看剑(1分,该空有错不得分)【海淀二模】(一)阅读《观沧海》,完成5—6题。(共7分) 观沧海 曹操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的六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的六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2015中考古诗词鉴赏的六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语言艺术(修辞方法、语言风格)、结构形式、写作技巧等四个方面。 例题:下面这首诗从哪些角度入手,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参考答案:从题目(秋思)、意象(枯藤……夕阳……)、关键词句(断肠人在天涯)体会到了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题目形式](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理解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可以从词性、色彩、词的准确性、生动性以及词的丰富内容和意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把握它的内涵。解答修辞的效果时,(炼字和赏析句子时都)先指出用了xx修辞方法。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炼字的答题步骤] a、析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b、找修辞写其表达效果;c、绘画面,即烘托了xx的意境;(4)写感情:表达了xx感情、传达了xxx的思想。 [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题型示例] 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解题步骤]:(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答题格式】——词(或——字) 好,有——之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常见命题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常见命题类型及答题技巧 一、分析形象型 1.提问格式: 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解答分析: 形象(意象): 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 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二、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 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4.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 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三、分析技巧型

中考古诗词鉴赏精练(有标准答案)

2018年语文中考专题精练《古诗词鉴赏》 【真题链接】 1.(zo17广东广州)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2.(2017湖北咸宁)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岳甫 望杜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阴阳割昏晓”一句中的“割”字炼得极好,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割”字的好处。 (2)下列各项中,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全诗紧扣“望”字,从朝至暮,由近及远。句句写向岳而望,热情讴歌泰山的秀美景色和雄伟气势。 B.首联以设问统领下文,以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烘托泰山的高耸入云,绵延不尽。 C.颈联写细望所见,对仗工整。写出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广阔,也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D.尾联似写登山,实为明志,点明全诗主旨,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 ( 2017四川广元)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4.(2017贵州黔东南州)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阕一个“”字写出了词人心绪不宁,无心做事的愁苦心情;下阕通过“”“”和“只恐”六个字凸显了词人一波三折的心绪,层层虐心,这样的构思与表现手法堪称新鲜奇特。 (2)这首词的主旨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被公认为写“愁”名句,请作简要赏析。 5. ( 2017江苏徐州)对下面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空寂之情。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6. ( 2017贵州遵义)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7. ( 2017云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中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题的常见题型及解析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的常见题型及解析 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就古诗词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分为五种类型,本文对其逐一解析,而且还从2009年中考试题中选取了相关题例,供大家参考。 (一)品味炼字类 [题目形式] (1)“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2)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题型示例] (2009浙江绍兴) 雨过山村[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问题: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解析:“闲”字面应为“清闲、闲适”的意思,但不能孤立的分析这个词的作用。按应对策略所述,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通过第三句可以看出,这首诗描绘的是妇姑浴蚕的劳动生活情景,事实上没有一个人闲着,是栀子花“闲着”,用了反衬、拟人的手法,因而答案为: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去后庭中栀子花的闲适自在。) (二)名句赏析类 [题目形式] (1)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2)请谈谈对诗歌中千古传诵的名句的理解。 (3)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请分析原因。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 (2009年江苏连云港市)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