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胺碘酮对房颤病人电复律及维持窦律的作用

胺碘酮对房颤病人电复律及维持窦律的作用

胺碘酮对房颤病人电复律及维持窦律的作用

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

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 不让天使流泪发表于: 2009-5-25 02:49 来源: 临床药师网 美国波士顿Beth Israel Deaconess医学中心心脏科 "临床治疗学"栏目的报道形式是以一个包含某种治疗建议的小病历开头。文章随后讨论此临床问题和这种疗法给患者带来益处的机制。作者对与该疗法相关的主要临床研究、临床应用情况以及可能的不良反应进行综述,同时介绍现有的相关正式指南。最后作者以自己的临床建议结束全文。 一名73岁的男性患有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和慢性肾功能不全,因反复发生房颤、心室率在80~90次/分就诊。他的症状包括气短和乏力。他在近1年内发生过两次房颤,每次发作时,电复律可明显改善其症状。他的超声心动图显示对称性左心室肥厚,有舒张功能不全的证据。他使用的药物包括华法林和美托洛尔(25mg,2次/d)。他被转给一位心脏专业医师,这位医师建议其口服胺碘酮控制心律。 临床问题 房颤是临床实践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目前约200多万美国人患有此病,预计到2050年,患病人数将增至1000万1。房颤可以是阵发、自行缓解的,也可以是持续性的,需要进行心脏复律。房颤极少是一个一次性事件,但预期房颤会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下复发。85%的患者在心律失常发作之初有症状,包括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胸痛,但症状常常在患者接受控制心律或心率的治疗后消失2。与房颤相关的病残率和死亡率,与这些症状以及血流动力学和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相关。维持窦性心律的策略并未显示可降低总死亡率或脑卒中的危险,但是可改善患者的功能贮备和生活质量3-5。控制心律的策略没能降低患者死亡率的部分原因,是用于维持窦性心律的治疗方法有毒性6。 图1胺碘酮的电生理作用 正常窦性心律时(图A),心肌的激动始于窦房结,产生协调一致的除极波阵,除极波通过双侧心房(箭)到达房室结和特殊传导系统(绿色)。房颤(图B)由起源于肺静脉区域的心房过早去极化(红色星号)触发,以不规则和不同步的方式传播(箭)。由此引发的心室激动不规则(见心电图记录)。胺碘酮(图C)有几种电生理效应。其中对控制房颤的最重要作用是对钾通道的阻滞作用。阻滞钾通道可减慢心肌的复极化,从而延长动作电位和不应期。除极波更容易遇到无反应的心肌区,因此阻止了激动的扩散。虽然从心电图上看,动作电位延长对心室肌的影响最明显(QT间期延长),但实际上其对心房也有相似的作用。 病理生理学和疗效 房颤的实际发病机制很可能是存在一个发出自主激动的局部起源和(或)一系列小的折返环7。房颤由心 房过早去极化触发,常常起源于肺静脉的肌组织, (上接D1版)或左房的其他结构,或在较少的病例中起源于右房8。一些临床因素如高血压、高龄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复发性房颤本身,都可引起心房的结构性改变,包括扩张和纤维化9。这种类型的机械性重构促进了房颤的发生和持续。正常情况下,心房和肺静脉肌细胞的不应期在心率快时发生适应性缩短,心房的连续快速电激动也可导致上述心肌细胞丧失正常适应性,此过程称为电重构10。 房颤造成的血流动力学后果主要起因于丧失房室同步化,但是也可能起因于心率快和心室反应不规则9。有舒张顺应性受损(如左心室肥厚)临床综合征的患者,最容易出现功能恶化和症状,由于(房颤时)心房在心室充盈过程中的作用缺失,因此,这些患者也最可能从恢复窦性心律中获益。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抑制房颤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11。胺碘酮(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去乙胺碘酮)可阻滞钠、钾和钙通道。它也是相对强的非竞争性的α和β受体阻滞剂,但无具有临床意义的负性肌力效 应9,11。在快速心率下,钠通道阻滞作用增强12。 电生理检查可证实这些通道阻滞效应的后果。最重要的是,阻滞钾通道可减慢复极化过程,导致动作电位时程延长和心肌组织的不应性增加。这有延长QT间期的作用(图1)。胺碘酮对于预防实验诱发的心房 电重构也有独特的效果13。

胺碘酮与洋地黄治疗心房纤颤的疗效比较

胺碘酮与洋地黄治疗心房纤颤的疗效比较 发表时间:2013-08-16T11:37:47.6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9期供稿作者:王敏 [导读] 通过上述表1可知,实验组患者显著有效37例(86.05%),有效5例(11.63%),无效仅1例(2.32%); 王敏(大连辽渔医院 116113)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9-0158-02 【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与洋地黄两种药物在临床治疗心房纤颤的效果,为今后心房纤颤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就诊后由门诊医师收住入院的心房纤颤患者共86例,将86例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采用胺碘酮治疗的43例患者设置为实验组,其余患者用洋地黄治疗设置为对照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显著有效37例(86.05%),有效5例(11.63%),无效仅1例(2.32%);对照组患者显著有效为29例(67.44%),有效7例(16.28%),无效7例(16.28%)。结论胺碘酮与洋地黄两者在治疗心房纤颤时前者效果明显优于后者。 【关键词】胺碘酮洋地黄心房纤颤疗效 心房纤颤(房颤)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即便在正常人群中偶尔也会出现短时间的心房纤颤。一般来说,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心房纤颤发病的几率也随之增高[1]。发病的主要原因有冠心病、高血压以及各种心脏器质性疾病等,都可引发心房纤颤。临床治疗心房纤颤主要有胺碘酮及洋地黄类药物,本次研究主要旨在讨论两者对心房纤颤的效果,现将实验整理总结,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均选自从2007年2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就诊后由门诊医生收住入院的86例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35例,年龄最小仅为32岁,最大为74岁,平均年龄是(56.4±4.8)岁,按照病因分高血压性心脏病有18例(20.93%),风湿性心脏病23例(26.74%),冠心病26例(30.23%),扩张型心肌病15例(17.44%),甲状腺功能亢进4例(4.65%)。所有患者入院后经过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心房纤颤,且均无药物过敏史,无家族遗传病等。将8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均无差别,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实验组患者选择胺碘酮治疗,每次静脉注射300mg1200mg,对于静注后没有转为窦性心律患者可口服胺碘酮继续治疗,每次口服剂量为0.2g-0.4g,每天3次。43例患者在用药一周后均改为口服胺碘酮,剂量改为每次0.2g,每天2次,在口服治疗2周以后,再将剂量改为0.2g,并每天服用一次;对照组患者选择洋地黄治疗,每次静脉注射西地兰0.2mg~0.4mg,每天一次,对于静注后没有转为窦性心律患者可口服地高辛继续治疗,每次口服剂量为0.125mg-0.25mg,每天1次,服药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果发现有毒性反应,需立即通知医生并停止给药,继续观察若病情严重及时抢救。 1.3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显著有效标准:心房纤颤转为稳定窦性心律,或者是持续心房纤颤转为阵发性心房纤颤,偶有发作;有效标准:心室率降低,持续性心房纤颤转为阵发性心房纤颤;无效标准:房颤未转为窦性心律,心室率降低不明显,持续性心房纤颤也没有转为阵发性心房纤颤。 1.4统计处理 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取得数据分析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心房纤颤治疗效果对比,具体数据整理制成表格,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心房纤颤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例数显著有效有效无效 实验组 43 37(86.05%)* 5(11.63%)* 1(2.32%)* 对照组 43 29(67.44%) 7(16.28%) 7(16.28%) 注: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目前随着我国人口越来越多,临床上因心房纤颤来就诊的患者人数处在较高的水平,并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40岁以下心房纤颤患者也不断增加[2]。由于心房纤颤患者通常伴有较为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变,心脏排出量明显降低,经常感觉到心悸[3],乏力及气短等一些临床表现,所以对心房纤颤患者日常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临床上治疗心房纤颤主要选用的药物有洋地黄和胺碘酮两种,对于治疗心房纤颤效果都有不错的疗效,但是两者作用机制不同,洋地黄主要是降低心房纤颤患者房室结以及房室束传导速度[4],而胺碘酮则是通过有效的抑制窦房结传导来减慢心率,从而将心房纤颤转为正常窦性心律。通过上述表1可知,实验组患者显著有效37例(86.05%),有效5例(11.63%),无效仅1例(2.32%);对照组患者显著有效为29例(67.44%),有效7例(16.28%),无效7例(16.28%),可见实验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临床有研究表明,胺碘酮在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5],因此在治疗心房纤颤患者时胺碘酮成为首选药物之一,为改善患者心肌功能作出较大贡献。 综上所述,胺碘酮和洋地黄药物对于治疗心房纤颤效果均良好,但胺碘酮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因此在临床值得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谢干平.胺碘酮与洋地黄治疗心房纤颤的疗效比较[J].内科,2011,06(3):220-222. [2]胺碘酮与洋地黄治疗快速型房颤疗效比较[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10):1213-1214. [3]杨春,杨艳萍.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纤颤86例的疗效评价[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7):1338-1339,1342.

房颤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它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严重威胁人民健康。临床上根据房颤的发作特点,将房颤分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发生时间小于7h,常小于24h,可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持续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发生时间大于2天,多需电转复或药物转复),永久性心房颤动(不可能转为窦性心律)。 症状体征 1.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 (1)男性患者多见:常无器质性心脏病。 (2)阵发性心房颤动可频繁发作,动态心电图可见发作持续数秒到几个小时不等。 (3)常伴有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可诱发心房颤动。 (4)房性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多数<500ms,常有P-on-T现象,并诱发短阵心房颤动。 (5)激动、运动等交感神经兴奋时可诱发心房颤动发作。 (6)年龄较轻的局灶起源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发作次数相对少。心房常不大,多数为一支肺静脉受累。 (7)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时,如频率不快,可无明显症状。如心率快,患者诉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心脏乱跳、烦躁、乏力等。听诊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快慢不一及脉短拙、多尿等。如心室率过快还可引起血压降低甚至晕厥。

2.持续性及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 (1)持续性(或慢性)心房颤动的症状与基础心脏病有关,也与心室率快慢有关。可有心悸、气短、胸闷、乏力,尤其在体力活动后心室率明显增加,并可出现晕厥,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脑缺氧及迷走神经亢进所致。 (2)心律不规则:第1心音强弱不均、间隔不一。未经治疗的心房颤动心室率一般在80~150次/min,很少超过170次/min。心率>100次/min,称快速性心房颤动;>180次/min 称极速性心房颤动。有脉短拙。 (3)可诱发心力衰竭或使原有心力衰竭或基础心脏病加重,特别是当心室率超过150次/min时,可加重心肌缺血症状或诱发心绞痛。 (4)血栓形成易感性增强,因而易发生栓塞并发症。心房颤动持续3天以上者,心房内即可有血栓形成。年龄大、有器质性心脏病、左心房内径增大、血浆纤维蛋白增加均是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用药治疗 1.心房颤动的治疗对策 (1)主要原则:①消除易患因素;②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③预防复发;④控制心室率; ⑤预防栓塞并发症。 (2)3P心房颤动的治疗对策 ①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期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控制心室率和转复窦性心律;非发作期(窦性心律时)的治疗目标是预防或减少心房颤动的发作。 阵发性心房颤动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称为孤立性心房颤动)时:休息、镇静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大多数患者均可转复为窦性心律仅少数需用电复律。反复发作者应考虑射频消融局灶起源点以达到根治目的。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在伴有心脏病时,也可采用上述原则。但是如发生了血流动力学障碍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时,需要立即转复为窦性心律。当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狭窄伴有明显血流动力学异常时,必须立即给予复律以防止或逆转肺水肿的发生。可选择同步直流电复律,首次电击给予100J,第二次和以后的电击给予200J。 如果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则可静脉使用毛花苷C(西地兰)、地高辛、β受体阻滞药或钙通道阻滞药来控制心室率。既往主张首选洋地黄,它对休息状态下心室率的控制有效,但对运动时的心室率不能良好控制,起效作用慢。现主张选用静脉推注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因为它们起效快,并能较好地控制运动时心室率。普鲁卡因胺、奎尼丁、丙吡胺对转复窦性

伊布利特与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伊布利特与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比较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伊布利特和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文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共入选房颤患者25例,房颤持续时间2 h~7 d。随机进入伊布利特组(n=13),胺碘酮组(n=12)。在心电、血压监护下前组患者于30 min内静脉泵入伊布利特1 mg,后组患者于30 min内静脉泵入胺碘酮150 mg。如未转复,则可于10 min后重复前述治疗1次。观察开始给药后1.5 h内房颤的转复率及4 h内的不良反应。结果伊布利特转复房颤的成功率高于胺碘酮组(57%vs 5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伊布利特转复房颤所用的时间明显短于胺碘酮,给药后30 min内伊布利特转复率达57%,胺碘酮的转复率为1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伊布利特组出现1例频发室早、短阵室速,并QT间期延长至520 ms,未予特殊处理自行消失。胺碘酮组有4例出现低血压。结论伊布利特转复房颤快速、安全、有效。 【关键词】伊布利特;胺碘酮;心房颤动;心律转复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逐渐步入老龄社会,心律失常发病率逐渐上升。其中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由于房颤的严重并发症如脑栓塞、心衰等使其病残率很高,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可以明显降低病残率[1,2]。目前快速转复房颤的药物并不多。伊布利特是一种新型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伊布利特转复房颤的疗效优于其他的传统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如索他洛尔[3]、胺碘酮[4]。本文即以胺碘酮针剂为对照,观察伊布利特转复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2月~2010年2月就诊于我院心内科、持续时间2 h~7 d的房颤患者共25例,随机进入伊布利特组(n=13)和胺碘酮组(n=12)。其中男患15 例,女患10 例,年龄26~71岁,体重>60 kg。应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需停药至少5个半衰期。急性心梗、心衰、心室率<50次/min、二度或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有TDP病史、高血压或低血压、低血钾、QTC>440 ms的患者不在入选范围内。 1.2 方法 伊布利特组于30 min内静脉泵入1 mg富马酸伊布利特注射液,若未转复,10 min后重复给药,用法同前。胺碘酮组于30 min内静脉泵入150 mg胺碘酮(商品名称即可达龙),若未转复,10 min后重复前次给药方法。出现下列任一情况即停止给药:①转为窦性心律;②QTC>550 ms;③心室率<50次/min;④二度或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⑤多形室速;⑥收缩压<90 mm Hg等。疗效判定:给药开始后90 min内转为窦性心律(包括复发者),或在90 min至4 h内转为窦性心律

手术过程中应用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疗效观察

手术过程中应用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疗 效观察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围手术期;心房纤颤;胺碘酮;复律;疗效心房纤颤(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多见于老年人和心脏病患者,它不仅可以引起血流动力学恶化,导致心力衰竭,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围手术期发生房颤,可使手术的安全性降低,增加手术的风险及术后的并发症。近年来笔者应用胺碘酮治疗围手术期心房纤颤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2000年1月~200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34例围手术期发生心房纤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50 a~71 a,平均(56±7.2) a;外伤清创缝合术2例、骨折手术复位术4例、胃大部切除术4例、结肠肿瘤切除术1例、食道癌根治术5例、膈肌修补术2例、直肠癌根治术1例、阑尾切除术6例、子宫肌瘤摘除术1例、前列腺汽化电切术5例、颅内肿瘤切除术2例、颅内血肿清除术1例。经体格检查、心电图、心电监测确定为心

房纤颤。排除重度心力衰竭、严重低钾血症、甲状腺功能异常、房室传导阻滞、严重肝、肾、肺疾病者。手术前查肝功能、甲状腺功能、肺功能均正常。 1.2 方法在针对原发病治疗的同时,首先静脉注射胺碘酮150 mg,30 min注射完。然后用胺碘酮450 mg静脉滴注。2 h后若不能复律,则再次静脉注射胺碘酮150 mg。复律后维持静脉滴注,第1个24 h总量不超过1500 mg,随后的维持剂量为450 mg·d1。若患者可以进食,也可同时口服胺碘酮0.6 g·d1;3 d后改为0.4 g·d1;第7 d开始0.2 g·d1长期应用,以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1.3 评定标准显效:持续性房颤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或变为偶有发作的阵发房颤;有效:持续性房颤转为阵发性房颤;无效:达不到显效或有效标准者。患者心房纤颤的转复在多参数监护仪的监测下进行,同时测量血压(mmHg)、心率、氧分压(%),治疗前后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治疗后显效25例(7 3.5%,95%可信区间63%~85%),有效5例(1 4.7%),无效4例(11.8%),总有效率88.2%(95%可信区间77%~93%)。心电图显示Q T间期有不同程度延长,但减量后能逐渐恢复。用药期间2例表1 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氧分压比较诉食欲不振,1例心电图示心动过缓,但不影响治疗。 2.2 胺碘酮治疗前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氧分压的比较,见表1。

房颤诊疗常规

心房颤动 【概述、定义】 心房颤动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最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心房无序的颤动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与舒张,心房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加之房室结对快速心房激动的递减传导,引起心室极不规则的反应。 【病因】 1.急性原因房颤与某些急性、暂时性原因有关,包括过量饮酒、急性心肌炎、外科手术、电击、急性心包炎、肺动脉栓塞、急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基础疾病可以消除房颤。房颤是心肌梗死和心胸外科手术后较常见的早期并发症。 2.伴相关心血管疾病的房颤约70%的房颤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包括瓣膜性心脏病(多为二尖瓣病变)、冠心病、高血压病尤其是存在左心室肥厚(LVH )时、肥厚型或扩张型心肌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房颤也可以见于限制型心肌病、二尖瓣脱垂、心脏肿瘤、缩窄性心包炎、二尖瓣环钙化、特发性右心房扩张以及慢性心力衰竭等。 3.不伴有相关疾病的房颤在年轻患者中,约30% 的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也没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嗜铬细胞瘤等,称为孤立性房颤(lone AF)或特发性房颤(idiopathic AF)

【诊断依据及标准】 (一)典型体征 (1)原有心脏病的体征。 (2)房颤的三大体征:心尖部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脉搏短绌(同时计数心率和脉率,脉率小于心率)。 (3)栓塞:可发生脑、肺及四肢血管栓塞征。栓塞的发生率与年龄、心房大小和基础心脏病有关。 (二)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电解质检查:可以了解有无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高血钙等诱发房颤的因素。 (2)甲状腺功能检查:可以确定是否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因。 2.心电图检查 P波消失,代之以连续、规则的房扑波或连续、不规则的房颤波,在Ⅱ、Ⅲ、aVF或V3R、V1、V2导联上比较清楚。房颤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不一且不整齐的颤动波(f波)。心房冲动接连多次在房室交接处组织内隐匿性传导(心房冲动受阻于房室交接处组织,下一次冲动到达时交接处组织仍处于不应期,发生一次传导障碍),使心室律绝对不规则,心室率在120~180次/min之间。QRS波群大多与窦性心律时的相同;伴频率依赖性心室内传导改变时,QRS波群畸形。 【并发症】

胺碘酮治疗房颤效果

胺碘酮治疗房颤效果 心脏方面出现问题是非常严重的,不管是大病还是小病,都会对我们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甚者可能回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治疗心脏方面的疾病,大家一定要多加小心,选择一种可靠的有效的方法治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胺碘酮治疗房颤效果怎么样?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房颤是临床实践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目前约200多万美国人患有此病,预计到2050年,患病人数将增至1000万1。房颤可以是阵发、自行缓解的,也可以是持续性的,需要进行心脏复律。房颤极少是一个一次性事件,但预期房颤会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下复发。85%的患者在心律失常发作之初有症状,包括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胸痛,但症状常常在患者接受控制心律或心率的治疗后消失。 与房颤相关的病残率和死亡率,与这些症状以及血流动力学和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相关。维持窦性心律的策略并未显示可降低总死亡率或脑卒中的危险,但是可改善患者的功能贮备和生活质量。控制心律的策略没能降低患者死亡率的部分原因,是用于维持窦性心律的治疗方法有毒性。

ECG检查就是常规十二通道心电图检查,因为房颤是一种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只能通过心电图检查表现出来。所以你在吃药之前以及吃药的过程中必须定期做心电图,一是来评价用药后的反应,心律失常有没有纠正或者有没有改善,二是指导继续用药! 胺碘酮用来治疗房颤,必须在心内科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自己不能随意用药! 房颤通过药物可以控制,但是复发的可能性非常大,对于快房颤,一般常用的就是用胺碘酮注射液静脉使用注射泵按照一定的剂量与浓度推注24小时,看有没有转为窦性心律的可能,如果没有,就停止注射,改用口服用药。 还有一种治疗方法就是射频消融术,是一种电生理治疗的方法,是通过微创的方法治疗,费用比较昂贵,好像得6万以上吧,一般得做3次左右才能彻底治愈!

胺碘酮在各类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中的用法

胺碘酮在各类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中的用法 2016-03-10 心在线用药参考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虽然射频消融和器械治疗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药物治疗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胺碘酮作用广谱,适应证多,是抗心律失常药物中的一枝独秀,但临床使用不规范的问题较为常见。下文为您盘点了胺碘酮在各类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中的常用方法。 1.室上性心动过速 当经刺激迷走神经仍无法终止,或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应用腺苷、维拉帕米、地尔硫?等药物 存在禁忌证时可改用胺碘酮。 常用150mg加入20ml葡萄糖,10min内静脉注射,若无效后10?15min可重复静注150mg。完成第一次静脉推注后即刻使用1mg/min,维持6h;随后以0.5mg/min维持18h。第一个24h内用药一般为1200mg,最高不超过2000mg。终止后即停止用药。 2 .房性心动过速 对于持续性房速,普罗帕酮、胺碘酮可终止房速。胺碘酮负荷量5mg/kg ,0.5?1h 静脉输注,继之以 50mg/h 静脉输注。 3. 房颤 快速心室率和心律不齐易导致房颤患者出现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和临床症状,因而,快速 心室率的房颤患者常需要积极控制心室率。 对于合并左心功能不全、低血压者应给予胺碘酮或洋地黄类药物。可使用胺碘酮5mg/kg ,静脉输注1h ,继之50mg/h静脉泵入。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房颤患者,控制房颤心室率首选静脉胺碘酮,用药方法同上。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新发房颤或症状明显者、且不存在转律的禁忌证,可考虑进行复律治疗(包括电复律和药物复律)。为提高电复律的成功率和防止房颤复发,若时间允许,推荐复律前给予胺碘酮,用法同上。 采用药物复律时,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新发房颤患者,推荐静脉应用胺碘酮。5mg/kg ,静脉输注1h,继之以50mg/h静脉泵入。可以持续使用至转复,一般静脉用药24?48h。若短时间内未能转复,拟择期转复,可考虑加用口服胺碘酮(200mg/次,每日3次),直至累 积剂量已达10g。 4. 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与房扑 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房扑可以使用普罗帕酮或胺碘酮(方法同房颤),但效果一般不理想。若应用一种药物后效果不好,不推荐序贯使用其他药物或联合用药,而应使用电复律。 5. 血液动力学稳定的单形室速

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临床分析

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临床分析【关键词】胺碘酮心房颤动临床 心房颤动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比较普遍,一般多见于患有器质性心脏病老年群体,作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症之一,是仅次于早搏的心律失常。统计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成倍的增加。根据临床表现病程长短可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三大类型。我院在2003年5月至2004年5月以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取得了明显疗效,本文对采取的病例样本进行总结分析。 1 病例与治疗方法 1.1 病例样本 表1 患者病例样本统计(略) 选取心房颤动患者病例样本共26例,如表1所示,男14例,女12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40岁,平均年龄52岁。临床体格检查分析后,进一步通过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诊断,确诊为房颤。入选标准:阵发性心房颤动18例,每周至少发作2次,每次至少持续30分钟,或每日发作数次,每次持续数分钟以上,持续性房颤8例,持续发作不超过半年。冠心病9例,慢性肺心病5例,原因不明7例。

所有病例均排除离子紊乱原因所致心律失常,排除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异常。按NY-HA心功能分级:

Ⅰ级5例,Ⅱ级14例,Ⅲ~Ⅳ级7例。 1.2 治疗方法与评价 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时,不用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先经静脉注射胺碘酮150㎎,对未转窦性心律的患者,使其口服胺碘酮0.2g,每日分3次口服。在应用1周后改为口服0.2g,每日分2次口服。再应用1周后减为0.2g,每日分1次口服。以后每日0.1~0.2g;长期口服维持治疗。用药期间监测心电图,每日1次,QT间期>0.5秒需要慎重,在某些情况下可酌情减量,必要时需要停药。 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动态心电图监测3~4天,对结果进行汇总和评价。大致分为三个评价标准:①显效:经过治疗后,使持续性房颤转为并维持窦性心律或变为偶有发作的阵发房颤的样本认为显效;②有效:经过治疗后,使持续性房颤转为阵发性房颤认为有效;③无效:经过治疗后,达不到上述标准的样本认为无效。 2 结果与分析 治疗结果显示,2周内复律成功达20例,成功率达到76%。未能转窦性心律的患者6例。随访1年显效者16例,占60%,有效5例,总有效率76%,无效率24%。心电图显示Q-T间期有不同程度延长,但减量后能逐渐恢复。长期服药有3例诉有消化道反应。有1例出现

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指南

胺碘酮在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1.胺碘酮的药理作用 胺碘酮是多通道阻断剂,可表现出I -W类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作用。包括①轻度阻断钠通道②阻断钾通道③阻断L 型钙通道,抑制早期后除极和延迟后除极④非竞争性阻断a受体和B受体,扩张冠脉,增加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扩张外周动脉,降低外周阻力。 胺碘酮药代动力学的最大特点是吸收慢,半衰期长,且个体差异大。胺碘酮的电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减慢心房,房室结和房室旁路传导,延长心房肌,心室肌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延长旁道前向和逆向有效不应期。2.胺碘酮在房颤中的应用 多中心临床试验证明,在心肌急性缺血或急性心梗或心功能障碍时,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属于禁忌,胺碘酮并不增加重症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也未促使心功能恶化,使之成为重症情况合并房颤的首选药物。 2.1 胺碘酮转复房颤当房颤导致急性心衰,低血压,心绞痛恶化,或心室率难以控制,尤其是房颤经房室旁道前传引起的快速心室率时,应立即实施复律。 影响或决定房颤复律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其病程。七天上下是划分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的界限,无论是七天以上或以内,胺碘酮都是充分证实有效的转复药物。在重症心血管病合并房颤,I类及部分川类药物相对禁忌使用,胺碘酮可作为首选复律药物。 2.2 胺碘酮用于房颤后维持窦律 2.2.1 胺碘酮在房颤复律后维持窦律的效果 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在6-12 个月时能够保持窦律者不及50%而胺碘酮仍有50%-70%可以维持。国内临床经验表明,对房颤往往只需较小剂量即可保持窦律,如200mg 隔日1次或200mg/d,每周5天。若是应用某个维持剂量仍有发作,可以适当短期增加剂量,以后给予新的维持量。用药期间如果仅有偶尔发作,发作时频率不快,持续时间不长,不应视为失败,可继续原剂量维持。 2.2.2 控制房颤发作或控制心室率的选择 AFFIRM试验明确指出对于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控制房颤发作并不比控制心室 率更好,控制心室率还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2.3 胺碘酮控制房颤心室率 房颤不能转复或无需复律时,应将心室率控制到合理范围,首选药物是B -阻断剂或钙拮抗剂。心功能降低时洋地黄最为合适。胺碘酮虽也可降低房颤的心室率,但长期应用可能有一定副作用,而且与华发令等药物有相互作用,推荐类别为u b 2.4 胺碘酮治疗房颤的进展 研究表明,胺碘酮与B-阻断剂合用,心脏死亡,心律失常及猝死相对危险均较单用其一明显降低,已使用B —阻断剂的患者,发生房颤需加用胺碘酮,无需停用B —阻断剂。伊贝沙坦与胺碘酮合用预防房颤复发的临床试验发现,两者合用可使维持窦律者明显增多,未发房颤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复发者。 3胺碘酮在快速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3.1 胺碘酮用于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急性治疗 静脉胺碘酮的适应症为控制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单形性室速,不伴QT间期延长得多形性室速,和未能明确诊断的宽QRS波心动过速。在严重心功能受损的患者,胺碘酮优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本药的主要功效是预防复发,这种作用可能需要数小时甚至数

应用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的护理措施及体会

应用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的护理措施及体会 发表时间:2015-05-04T15:22:27.0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5期供稿作者:王伟 [导读]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总结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患者的护理体会。 王伟(大连市友谊医院辽宁大连 116001) 【摘要】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总结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收集了75例心房纤颤患者给予胺碘酮转律治疗,首剂静脉注射150mg/20ml 15~20分钟内注射完毕,再以300mg/50ml1以1.0~1.5mg/min静脉维持泵入,24小时不超过1200mg,同时口服维持用药。结果:75例af患者中,有63例转为窦性心律,总有效率达84.2%,12例无效,均为慢性af持续1年以上者,复律后能维持窦性心律6个月以上者为70例,有效率达93.3%,降低心室率的有效率为100%,5例因症状好转未坚持服药而复发,以同样的方法再次给药仍有效,心律转复成功最快者为6小时,共有12例,约占16.6%,均为af发生在5天以内,最慢为12天,共有7例,约占9.4%,均为慢性af 2年以上。用药期间,部分患者心电图有不同程度的Q-T间期延长,但在正常范围之内,无需停药,6例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对症处理后上述症状消失,全组未出现窦性停搏、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甲功异常、角膜微粒沉着、肺纤维化、无症状肝酶高、心功能不全加重等严重副作用。结论: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转复疗效好,安全,副作用小,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加强护理,准确用药和严密监测是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疗效的保证。 【关键词】胺碘酮心房纤颤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5-0251-02 胺碘酮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兼有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可阻滞心脏多种离子通道,能通过抑制复极过程,降低房室传导速度,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而阻滞折返激动的形成,其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的作用呈频率依赖性,是目前最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之一。心房纤颤(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也可见于正常人,更多见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各种心血管疾病均可引起房颤,表现为心慌、气短、头晕、乏力等症状,重者还可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甚至血栓栓塞,在急性发作时常伴有快速心室率,易引起或加重心功能不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对af的治疗和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我院应用胺碘酮治疗75例af患者的护理措施和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75例af病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例,年龄45~75岁,其中男50例,女25例,分别是阵发性或新近出现的af 44例,慢性af伴快速心室率31例,其中基础疾病为冠心病的4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的14例,风心病的10例,原发性心肌病的5例,其中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10例,所有患者均行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确诊为af,全部病例在应用胺碘酮治疗前均排除了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异常及碘过敏病史等。 1.2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在监护病房进行,均同时进行病因治疗及转复前后的抗凝治疗,并且严密观察血压、心电图的变化,建立静脉通道后,先以胺碘酮150mg/20ml以60ml/h速度泵入,15~20min内注入,再以滴速为1.0~1.2mg/min的速度泵入,24小时总量不超过1200mg,应用24小时后停止静脉用药,同时口服胺碘酮200mg,每日三次,7天后改为200mg每日二次,15天后改为200mg每日一次,维持2~4个月,如七天内未能转为窦性心律,则不应该继续应用胺碘酮,所有患者均于停服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3~5天后开始服用胺碘酮,并且在服药前均测量心电图以备对照。 1.3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密切监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治疗前均描记12导联心电图至少一次,测量P~R间期、Q~T间期、QRS波群,治疗过程中至少测量两次心电图,并给予持续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治疗后每周至少测量两次心电图,一月后每周复查2~3次心电图,观察四个月以上者做肝功能及甲状腺功能检测。 2.结果 75例af患者中,有63例转为窦性心律,总有效率达84.2%,12例无效,均为慢性af持续1年以上者,复律后能维持窦性心律6个月以上者为70例,有效率达93.3%,降低心室率的有效率为100%,5例因症状好转未坚持服药而复发,以同样的方法再次给药仍有效,心律转复成功最快者为6小时,共有12例,约占16.6%,均为af发生在5天以内,最慢为12天,共有7例,约占9.4%,均为慢性af 2年以上。用药期间,部分患者心电图有不同程度的Q-T间期延长,但在正常范围之内,无需停药,6例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对症处理后上述症状消失,全组未出现窦性停搏、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甲功异常、角膜微粒沉着、肺纤维化、无症状肝酶高、心功能不全加重等严重副作用。 3.护理措施 3.1 转复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 大多数心房纤颤患者有心悸、头晕、疲乏、黑朦等表现,并且部分患者有心力衰竭、栓塞病史,多有各种恐慌、焦虑、烦躁等症状,因此在房颤患者的治疗上,护士应关心安慰患者,耐心做好解释,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和药物的治疗效果,以及在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积极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使其能够以良好的心态接受并配合治疗。 3.1.2用药前准备 用药前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持续心电监护,血压监测,查心电图、电解质、心肌酶、肝肾功能、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备好急救药品及除颤器,以备抢救时急用。 3.2.转复过程中的护理 3.2.1 一般情况护理: 转复期间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意识、呼吸、脉搏等,并注意有无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出现上述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协

电复律适应症及禁忌症

指南按需复律的紧急程度对适应证进行分类,即包括(1)择期复律:主要是房颤, 适宜于有症状且药物无效的房颤患者,而对无症状者其可耐受长期服用华法令者是否获益及获益程度尚无结论;(2)急诊复律:室上速伴心绞痛或血流动力学异常、房颤伴预激前传、药物无效的室速;(3)即刻复律:任何引起意识丧失或重度低血压 禁忌证为确认或可疑的洋地黄中毒、低钾血症、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已知伴有窦房结功能不良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房颤)。 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选用同步直流电复律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电复律成功率为65%~80%。其成功与否取决于病程长短、心脏形态结构及功能状态、基础心脏病等因素,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也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⑴适应证:房颤行电复律治疗应遵循两个原则, ⑵第一,有血流动力学障碍或症状严重但药物治疗未能奏效时需尽快复律;第二,虽无明 显血流动力学障碍无需紧急复律,但复律后可望维持窦性心律,改善心功能,缓解症状。1)房颤时心室率快(超过120bpm)用洋地黄难以控制;或房颤反复诱发心力衰竭或心绞痛药物治疗无效,预期转复窦律后症状得以改善者。 2)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颤者。心房内的颤动波可以不通过房室交界区的生理性阻滞,频繁地直接经房室旁路下传心室,使心室率接近或等于心室颤动频率,导致血流动力学急剧恶化,此时由于洋地黄可加速房室旁路的传导而禁忌使用,因此应作电复律治疗。 3)慢性房颤病程在1年以内,心功能I~II级(NYHA),心胸比例小于55%,左心房内径不大于45mm者。 4)去除基本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梗死、肺炎、肺栓塞等)后房颤仍持续者。 5)二尖瓣分离术或人工瓣膜置换术4~6周后仍有房颤者。主张术后4~6周行电复律是基于两点,其一,有90%的患者术后4~6周可自行恢复窦律;其二,4周内常因手术创伤未完全恢复而不易电击成功。但也有人认为电复律应延迟到术后3个月进行,特别是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心房大的患者,术后左房缩小较慢,若在3个月内复律,房颤易复发。 ⑵禁忌证:电复律治疗房颤可能引发不良后果,或复律后难以维持窦性心律者,不宜选用电复律治疗。 1)洋地黄中毒所致房颤或房颤伴低钾血症时,心肌应激性高,电复律易致室颤。 2)伴有高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及房颤前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 3)有外周动脉栓塞史或怀疑心房内有血栓者,是同步电复律的相对禁忌证,可抗凝治疗3 周再电复律。 4)慢性房颤病程超过5年,心室率不需药物控制亦缓慢者;或心胸比例大于55%,左心房内径大于50mm者。 5)孤立性房颤,是指发生于较为年轻(小于60岁)且未发现明确心肺疾患的患者,复律后尽管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仍难以维持窦性心律。 6)估计电复律后依靠药物难以维持窦律,或不能耐受胺碘酮或其他有关抗心律失常药物者。7)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伴风湿活动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者,中毒性心肌炎急性期伴房颤者。 2.心房扑动 相对而言,房扑是药物较难控制的快速心律失常,用电复律治疗,不仅所需能量小,且成功率90%以上,几乎达100%,因而房扑被认为是同步电复律的最佳适应证。但仍主张先用药物,下列情况考虑电复律治疗。 ⑴适应证:1)持续性房扑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 2)房扑以1:1比例下传,心室率加快,导致血流动力学迅速恶化者;3)电复律后房扑复发,

胺碘酮使用注意事项

心内科使用“注射用盐酸胺碘酮”药物的心得分享 一、适应症 适用于利多卡因无效的室性心动过速和急诊控制房颤、房扑的心室率。 二、注意事项(详见药物使用说明书) 1、静脉滴注胺碘酮最好不超过3~4天。 2、使用稀释液只能用5%葡萄糖溶液,禁用生理盐酸稀释。 3、在5%葡萄糖溶液中,浓度超过3mg/ml时,会提高引发外周静脉炎的概率。如需静脉滴注超过1小时的,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浓度不应超过2mg/ml,除非使用中央静脉导管给药。 三、心内科使用此药如何规避发生外周静脉炎的风险? 1、使用此药前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用此药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但可能会导致外周静脉炎的发生,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并签字确认后方可使用此药。 2、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进行穿刺。宜选小号留置针进行穿刺,穿刺时最好直刺血管,这样针尖可以直达血管内膜,减轻对血管内膜的损伤,有利于防止静脉炎的发生。 3、抢救病人后,再建立另一静脉通路备用。每间隔4小时更换另一侧静脉通路输入,防止药物持续作用于同一血管而造成静脉炎的发生。护士做好交接工作。 4、经济条件好的病人,可在输注此药的同时在血管上方粘贴“水胶体凝胶”,可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5、病人床旁悬挂“重点药物”使用标志,责任护士做好健康宣教。 6、建立“盐酸胺碘酮”使用登记本,如:日期、姓名、床号、用法、用量、途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备注等。凡是病房使用“胺碘酮”药物的患者,当班责任护士均要作登记,进行严格交接,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情况及病人主诉。 四、发生外周静脉炎后如何处置? 1、穿刺处用无菌敷贴覆盖,用“硫酸镁粉剂”2勺+无菌注射用水10ml溶解后(根据静脉炎发生范围大小确定用量),调匀,倒于无菌纱布或棉花上,持续湿敷于病人穿刺部位,保鲜膜包裹湿敷处肢体,保持持续湿敷。或直接用“25%硫酸镁注射液”湿敷,但“硫酸镁粉剂”湿敷较经济实惠其效果较好。 2、“大黄芒硝”持续湿敷。 3、严重的静脉炎,湿敷2~3日症状还未缓解的可用红外线烤灯先烤再湿敷。 4、心理护理,告知患者不要紧张,以积极心态应对此并发症。 注明:对使用此药如何有效预防静脉炎还在探索之中。 心血管内科 2014年9月11日

盐酸胺碘酮说明书

胺碘酮的使用说明 一:正确掌握不同剂型胺碘酮的适应证 两种剂型,不同作用机制: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是一种多离子通道阻滞剂,因此,同时具有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胺碘酮静脉早期应用和长期口服应用效果有所不同。 静脉用胺碘酮,更多表现为ⅲ类药物之外的作用,即钠通道阻滞、β受体阻滞及钙通道阻滞作用; 而口服胺碘酮或长时间静脉应用胺碘酮后,则表现为ⅲ类药物的作用,即钾通道阻滞作用。通过抑制这些离子通道带来的电生理效应包括抑制窦房结、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减慢心房、房室结、房室旁路传导及延缓心房肌、心室肌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由此带来广谱抗心律失常作用。 胺碘酮静脉注射液的适应证:室颤和无脉搏室速电击除颤失败后,静脉用胺碘酮可用于改善电击除颤的效果;不伴有qt间期延长的宽qrs心动过速(包括单形性室速和多形性室速);可用于房颤患者室率控制和节律控制;及其他心律失常。静脉用胺碘酮适用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伴缺血性心脏病及心功能不全的心律失常。在房颤治疗中,房颤指南对静脉用胺碘酮做了明确定位及建议:对于合并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优先考虑静脉用胺碘酮进行复律;对于伴中等结构功能异常的患者,使用伊布利特和维纳卡兰,如果无效,可以考虑静脉用胺碘酮;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复律时有更多的药物可供选择,比如ⅰc类的药物:普罗帕酮、伊布利特、维纳卡兰,如果无效,同样可以考虑静脉用胺碘酮。 胺碘酮口服片剂的适应症:可用于房颤复律及维持窦性心律;不能作为室率控制的首选,因为,在长期治疗中,还有更多更理想的药物可达到室率控制的目的。对于长期维持窦性心律的药物选择:心衰患者首选口服胺碘酮长期维持窦性心律;对于伴器质性心脏病或者无结构病变的患者,应该选择更安全的药物,如决奈达隆、索他洛尔等;对于伴器质性心脏病的室 性心律失常患者,其心律失常或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还不足以置入icd,为了控制心律失常,可以考虑使用口服胺碘酮;恶性心律失常的二级预防优选icd,无法使用icd的患者,考虑口服胺碘酮;对于植入了icd、应用了β受体阻滞剂,但心律失常仍反复发作的患者,由于icd对心律失常没有预防作用,为了减少icd的放电,考虑使用口服胺碘酮。 二:规范胺碘酮的用法用量,确保临床疗效 累积剂量是保证临床疗效的关键: 对于房颤的择期复律与预防,中国胺碘酮临床应用指南强调了胺碘酮10g的负荷量(包括静脉及口服),急性期转律或控制室率静脉胺碘酮剂量应1.2-1.8g/d。欧洲房颤指南推荐:按照5mg/kg静脉注射,1h后,按50mg/h滴注; 对于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中国指南推荐,10min 内静脉注射150mg,如必要重复上述操作,然后按照1mg/min滴注6小时,减量为0.5mg/min; 国外指南推荐,20-60min内静脉注射300mg,之后24h内滴注900mg。 无论是哪种方法,胺碘酮的应用关键是要累积到一定剂量才能发挥药效,累积剂量是指口服维持量之前的总量,包含了静脉推注的负荷量,静脉维持量,口服的负荷量。可以通过表格记录胺碘酮静脉用量、口服用量及体内累积量。 负荷的方法及剂量:单纯静脉负荷法适用于短期使用和无法口服的情况;静脉加口服负荷法适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和反复发作的心律失常;单纯口服负荷方法适用于病情并不紧急和预防的情况。负荷剂量分为小负荷量(>10g)、中负荷量(10-20g)、大负荷量(<20g)。负荷速度分为快速负荷和缓慢负荷。快速负荷用于急性期,单纯静脉负荷,建议每天不超过2.2g;静脉加口服负荷,一般建议静脉注射1200-2200mg,口服600mg,然后根据病情递减,大约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