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磁搅拌技术的发展_吴存有

电磁搅拌技术的发展_吴存有

电磁搅拌技术的发展_吴存有
电磁搅拌技术的发展_吴存有

世 界 钢 铁2010年第2期

电磁搅拌技术的发展

吴存有,周月明,侯晓光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1900)

摘要:主要介绍了电磁搅拌技术的发展历史、在国内的应用现状,探讨了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特别以辊式搅拌器为例着重介绍了电磁搅拌技术在宝钢的研究进展。根据电磁搅拌的技术特点,探讨了电磁搅拌技术应用过程中设备与工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影响电磁搅拌最终使用效果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电磁搅拌;辊式搅拌器;连铸

A p p l i c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E MS t e c h n o l o g y

W UC u n y o u ,Z H O UY u e m i n g ,H O UX i a o G u a n g (B a o s h a n I r o n &S t e e l C o .,L t d .,S h a n g h a i 201900,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 s t i r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i n C h i n a a r e i n t r o d u c e d ,a n d t h e f u t u r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d i r e c t i o n o f t h e t e c h n o l o g y i s d i s c u s s e d .T h e E M S r o l l e r s i n

B a o s t e e l a s w e l l a s s i m i l a r E M St e c h n o l o g i e s a n dt h e i r a p p l i c a t i o na r e s t u d i 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E M S t e c h n o l o g y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E M S e q u i p m e n t a n

d p r o c

e s s ,a s w e l l a s t h e k e y

f a c t o r s t h a t i n f l u e n c e t h e f i n a l e f f e c t s o f E M S t e c h n o l o

g y a r e d i s c u s s e d .K e y w o r d s :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 s t i r r i n g ;E M S r o l l e r ;c o n t i n u o u s c a s t i n g 0 前言

高质量、高附加值钢铁产品的生产离不开特殊冶金装备的使用,连铸电磁搅拌装置就是其中之一。电磁搅拌技术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或3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电磁搅拌技术日趋成熟,但时至今日国外大型钢铁公司对这一技术仍然在开展持续研究,例如日本J F E 就有将近15人左右的研发团队专门从事电磁搅拌等电磁冶金学科相关的研究工作。同时,电磁搅拌技术也还是国际及国内E P M (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 P r o -c e s s i n go f M a t e r i a l s )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1-3]

。近年来,通过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

合作研究,国内在这一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装备制造能力方面逐渐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目前已经具备了如方圆坯结晶器、凝固末端电磁搅拌器及板坯二冷区电磁搅拌辊的设计制造能力。但是,如板坯结晶器电磁搅拌器/电磁制动、板坯电磁加速/减速器等较为大型和复杂的设备,相关技术实力相对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多模式电磁搅拌,国

内钢厂还没有使用的先例。其次,在使用参数的优化方面,即电磁搅拌工艺方面的研究还略显不足

[4-8]

。随着钢铁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国外钢厂

开始加紧了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因此,针对电磁搅拌相关的设备、工艺等相关技术开展深入的系统研究已变得日益迫切。本文着重介绍了电磁搅拌技术的发展历史、在国内以及宝钢的应用现状和研究成果,并探讨了该技术的特点、关键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1 电磁搅拌的发展

1.1 电磁搅拌的特点与发展历史

[9-14]

电磁搅拌的本质是根据工艺要求改变铸坯凝固过程中钢液的流场,从而最终改善产品的质量。电磁搅拌的重要优点在于非接触和无污染,前一优点也造就了电磁搅拌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比起一般的冶金设备更具有复杂性和专业性。实际生产过程中,电磁搅拌的冶金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钢水过热度、拉速、搅拌位置、搅拌强度和钢种等等,是一个和设备及工艺都密切相关的系统问题。

·36·

世 界 钢 铁

电磁搅拌根据使用位置的不同,作用效果不尽相同。简而言之,结晶器电磁搅拌的目的在于去除皮下夹杂和气孔,均匀凝固坯壳,搅拌强度以不引起卷渣等负面效果为限度;结晶器电磁制动则是为了实现高拉速而设计的,目的在于减小钢液的冲击深度和减轻对板坯窄面的冲击程度,利于夹杂物的上浮。二冷区电磁搅拌的目的在于提高等轴晶率和改善偏析,电磁力越大越有利于提高等轴晶率。末端电磁搅拌主要为了消除缩孔缩松和内裂,改善偏析。

影响电磁搅拌众多因素中,过热度与电磁力大小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两个因素,两者共同影响最终的冶金效果。过热度过低会带来水口堵塞、夹杂物难以上浮等问题,同时还会影响生产物流;过热度过高又会影响等轴晶质量等问题。所以,电磁搅拌往往需要在一定的过热度范围内才能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电磁搅拌并不是万能的,必须有相应的稳定工艺作保证,在工艺难以解决的质量问题上,通过使用电磁搅拌可以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与辅助作用。

电磁搅拌涉及到的电磁场、流场及热场是工艺及设备研究过程中都必须关注的。另一方面,由于由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相对于外部施加电磁场而言,影响往往可以忽略,因此可以认为电磁搅拌相关的技术问题具有单向性,即电磁场影响流场,流场影响热场和凝固过程,这也是我们分析电磁搅拌相关技术问题的基本思路。因此,对电磁场的分析与计算往往也是解决电磁搅拌众多技术问题的根本与突破口。生产过程中对电磁搅拌设备的电磁特性的检测与分析是提高电磁搅拌使用效果和效率的前提。

电磁搅拌技术的发展与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是密切相关的,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电磁搅拌技术逐渐成为连铸生产过程中提高铸坯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电磁搅拌器也是国际上先进钢铁企业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必不可少的特殊冶金装备。表1记录了国际上电磁搅拌相关技术的一些重要发展。从电磁搅拌技术出现开始,通过大量半工业及工业试验,钢铁企业逐渐开始认识到了电磁搅拌技术的作用和优势。

表1 电磁搅拌技术在国外的发展历史

年份国外发展史

1922年美国M c n e i l l J D获得了E M S控制凝固过程的专利

1948年瑞典A S E A公司D r e y f u s博士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磁搅拌器并用于电弧炉炼钢

1952年德国的半工业连铸机实现二冷区电磁搅拌;奥地利进行了结晶器工频旋转电磁搅拌的工业试验

1973年法国S A F E厂,首先在四流方坯连铸机采用电磁搅拌技术,开辟了连铸电磁搅拌技术的工业应用。世界首台板坯连铸机二冷段电磁搅拌器(D K S)在新日铁君津厂投入使用

1976年板坯连铸机结晶器电磁搅拌第一次用于德同的F o r g e s&A c i e r i e s d e D i l l i n g e n的立式板坯连铸机上(布置在板坯连铸机结晶器的每个宽面,目前已不再使用)[1]

1977年法国R o t e l e c公司为小、大方坯结晶器搅拌器注册商标。A B B提出辊后箱式搅拌的设想,安装在铸流奥氏体钢(无磁性)支撑辊后面

1979年法国R o t e l e c公司采用新型搅拌辊,进行了板坯连铸的二冷区电磁搅拌

1981年N S C提出了旋转式结晶器电磁搅拌,减少针孔、气孔、夹杂类等皮下缺陷

1982年日本川崎钢铁公司和瑞典A B B共同开发了结晶器电磁制动装置,并用于川崎公司的铸机上

1991年日本N K K引进了钢水能加速或减速离开浸入式水口的E M L S/E M L A(电磁液面减速器/电磁液面加速器)工艺,以及能使钢水旋转的E M R S

1994年加拿大I s p a t S i d b e c公司首次采用双线圈电磁搅拌———位于弯月面和结晶器的下部,以提高高碳钢和合金钢的内部质量1995年日本神户制钢开发在中间包到结晶器之间进行电磁搅拌技术,解决了长水口堵塞问题,并实现低过热度浇注

1996年N S C提出了L M F(L e v e l M a g n e t i cF i e l d)制动技术

2002年多模式电磁搅拌技术(M M-E M S)应用于P O S C O浦项厂3号板坯连铸机

2003年多模式电磁搅拌技术(M M-E M S)应用于P O S C O光阳厂的1~3号连铸机

2008年A B B发明复合磁场末端电磁搅拌技术

20世纪60、70年代,日本及西欧等国工业迅速发展,造船、建筑、家电行业对钢铁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表面质量及内部质量要求。面对这一问题,1973年法国S A F E厂,首先在四流方坯连铸机采用电磁搅拌技术,开辟了连铸电磁搅拌技术的工业应用。同年,世界首台板坯连铸机二冷段电磁搅拌器(D K S)在新日铁君津厂投入使用。1977年,为达到不改变连铸机辊列结构的目的,A B B 提出辊后箱式搅拌的设想,将电磁搅拌器安装于铸流无磁性支撑辊后面。1979年,法国R o t e l e c

·

37

·

2010年第2期

公司发明了辊式电磁搅拌器进行板坯连铸的二冷区电磁搅拌,实现了搅拌辊与连铸辊的互换,可以根据工艺要求灵活安装搅拌器位置。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了生产高清洁度的钢,A B B 与川崎制铁进行了电磁制动(E M B R )技术的开发工作,以便控制连铸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和流体流动。这项技术最初有两个制动区域,分别控制水口出口流出的钢流。日本的钢铁企业对先进技术较为敏感,1982年电磁制动技术率先在川崎制铁得到了应用。90年代初,E M B R 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它的磁场覆盖到了板坯的整个方向。与此同时,考虑到电磁制动对浇注条件变化过于敏感,比如异钢种连铸或不锈钢和碳钢的复合连铸时容易出现质量问题,1996年N S C 通过提高磁场强度,提出了L M F (L e v e lM a g n e t i c F i e l d )制动技术。在第一代电磁制动技术的基础上,A B B 与川崎制铁研究随后开发了流动控制(F C -M O L D )结晶器。该系统有两个制动磁场,一个在弯液面附近,另一个方向相反,位于结晶器底部,每个磁场均覆盖板坯整个宽度。目前,电磁制动已经成为薄板坯连铸或高拉速连铸中必不可少的冶金装备。

但是在实际连铸生产过程中,铸坯质量的恶化通常发生在非正常浇注期如开浇、终浇、更换中间包、异常事故处理等,此时的铸坯拉速往往相对较低。在低拉速生产过程中,电磁制动技术的作用效果将大大降低。

为了满足在不同拉速条件下的需要,1991年日本N K K 公司开发了同时具有制动和加速功能的E M L S /E M L A 钢流控制系统。在其线圈上通以大小可由计算机控制的低频电流以产生行波磁

场,并与钢水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制动力或加速力,以及可以使钢水产生旋转运动的E M R S 。这一技术分别于2002年、2003年应用于P O S C O 的浦项

厂及光阳钢铁厂的连铸机上。由于旋转型末端电磁搅拌存在着钢液转速固定,不能有效促进钢液的混合等缺点,A B B 在2008年发明了复合磁场末端电磁搅拌技术,即采用一个恒定磁场与一个交变磁场叠加形成一个复合磁场。该复合磁场在钢液中感应产生一个脉动的电磁力,从而最终在搅拌区域的钢液中形成一个强度较大的紊流。

1.2 电磁搅拌在国内钢厂中的应用

[15-23]

电磁搅拌技术在国内的发展相对滞后,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有关部门才开始关注这一技术(表2)。通过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摸索,越来越多的钢铁企业开始逐渐认识到了电磁搅拌技术的作用和优越性,电磁搅拌技术在改善连铸产品质量方面的效果也逐渐得到了国内各大钢铁企业的普遍认可。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即使到目前为止这些电磁搅拌设备绝大部分还都依赖于国外引进。

进口装置不但造价昂贵,设备技术参数上的保密对钢铁企业电磁搅拌工艺系统研究也是不利的。面对这一问题,国内钢铁企业与科研机构、设备制造商开始合作,不断尝试独立自主研发电磁搅拌设备。

1982年首钢与中科院共同研制出一套行波磁场搅拌器,并于1984年安装于大方坯半连铸机上进行实验。2000前后钢铁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国内电磁搅拌设备相关制造技术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迅速发展。与此同时用户对钢铁产品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很多钢铁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逐渐开始使用国内生产的电磁搅拌装置。

表2 国内电磁搅拌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年份

国内应用和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

我国开始对电磁搅拌技术进行摸索和探讨

1979年上海重型机械厂使用具有电磁搅拌及全液压传动的30t 和40t 电炉

1982年首钢与中科院共同研制出一套行波磁场搅拌器,并于1984年安装于大方坯半连铸机上进行实验

1985年

岳阳起重电磁铁厂研究出一套行波磁场搅拌器,并安装在首钢试验厂8号连铸机上进行了工业性试验1986年武钢从西德和日本引进O R C-1600/800L 型和D K S E M S 型两台电磁搅拌装置,分别安装在二炼钢3号、1号铸机的二冷区

1987年12月28日

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平板式电磁搅拌器,通过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组织的专家鉴定

1990年7月鞍钢第三炼钢厂从日本神户公司引进立弯式双流板坯连铸机,该铸机在其二冷区安装了辊内的电磁搅拌装置1996年5月舞钢首次在大型厚板坯连铸机上成功地使用了国内自行设计研制的S E M S 成套装置1997年

宝钢同岳磁公司、中科院力学所合作,成功研制出了宝钢大板坯连铸S E M S 2000年2月29日

宝钢-东大材料电磁过程联合研究中心在东北大学成立

2004年武钢二炼钢2号连铸机从法国罗德瑞克公司(R O T E L E C )引进辊式电磁搅拌器装置2004年宝钢引进了结晶器电磁搅拌技术(M E M S ),开创了我国板坯连铸M E M S 的先例2008年

宝钢自主研发的高效辊式搅拌器投运

·

38·

世 界 钢 铁

根据不同类型的电磁搅拌设备,针对不同工艺参数和电磁参数下的电磁搅拌效果及影响规律,国内许多钢厂都开展了广泛的工艺研究,取得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工艺试验结果。这些结果一方面促进了我们对电磁搅拌作用机理的认识和使用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加速了国内电磁搅拌器设备制造水平的发展。与此同时,钢铁企业与高校间的合作也日益密切,2000年宝钢-东大材料电磁过程联合研究中心在东北大学成立,其一项重要研究内容便是开展电磁搅拌技术研究,特别是针对电磁搅拌作用机理开展了深入研究。

电磁搅拌装备及使用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电磁搅拌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电磁搅拌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过程中时,在如何提高其作用效果和效率方面还需开展更为细致的系统研究。

1.3 电磁搅拌在宝钢的应用[24-37]

总体而言,方圆坯结晶器电磁搅拌在国内的使用历史最长,技术上也相对较为成熟,宝钢从1996年开始在引进的方圆坯连铸机上就配置有D a n i e l i 公司的结晶器电磁搅拌装置,自投产以来使用效果一直非常不错。宝钢股份炼钢厂根据产品质量的要求在不同连铸机上分别配置了目前国际上主流的各种类型电磁搅拌装置,见表3。在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厂、特钢及不锈钢事业部等子公司内也都分别装配有不同类型的电磁搅拌设备,这也是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下的一个必然趋势。值得一提的是为高拉速而设计的A B B电磁制动技术在宝钢股份炼钢厂及梅钢公司都得到了应用,并且使用结果也表明电磁制动在提高铸机拉速、改善铸坯表面质量和减少内部夹杂物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冶金效果。

虽然电磁搅拌在宝钢各子公司里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现场工艺实验研究的不断摸索,也掌握了一些电磁参数与产品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规律,但由于各种原因,电磁搅拌技术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作为目前世界上二冷区电磁搅拌中电磁力最强的设备,D K S在新日铁以及国内的武钢都是生产硅钢必不可少的冶金设备。近年来,在对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宝钢在电磁搅拌技术方面持续开展了广泛而又深入的研究,辊式搅拌器的机理研究与优化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在板坯结晶器电磁搅拌技术、方圆坯凝固末端螺旋电磁搅拌技术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工作也正在积极开展之中。

表3 宝钢股份炼钢厂电磁搅拌使用状况

N o.铸机铸坯断面/m m铸速/(m·m i n-1)E M S代表钢种

2号板坯210、230、250×(900~1930)1.3~1.8新日铁结晶器电磁搅拌碳钢、低合金钢

4号板坯(900~1750)×230<2.2A B B电磁制动低碳钢、微合金钢、I F钢6号板坯1450×2300.8~1.2R o t e l e c S E M S硅钢、高强钢

7号圆/方坯153、 178、160×1602.3~2.8M E M S/末端油井管、锅炉管等

8号大方坯325×4250.7M E M S/末端碳钢、特殊钢、不锈钢

1.4 辊式搅拌器的特点、结构优化与使用

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三种形式的板坯二冷区电磁搅拌装置,分别是新日铁的D K S插入式搅拌器、辊后箱式搅拌器及以法国R o t e l e c公司为代表的辊式搅拌器。由于辊式搅拌器具有不改变扇形段及辊列结构、安装位置灵活等优点,近年来逐渐受到各大钢厂的亲睐。辊式电磁搅拌器直径略大于普通板坯连铸辊,内部采用特殊设计、结构非常紧凑的电磁感应线圈,外部辊套采用非导磁耐高温不锈钢材料,对铸坯起到支撑作用。辊式搅拌器由于直接与铸坯接触,因此可以在同等的电源输出功率条件下产生最大的电磁搅拌力,但由于受辊套内部狭小空间的限制,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发现电磁力过低的问题,造成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工艺条件才能勉强满足产品质量的要求,从而对生产物流控制以及质量控制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

二冷区使用电磁搅拌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铸坯的等轴晶率,改善中心偏析。大量研究表明,电磁力的大小是影响等轴晶率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宝钢股份炼钢厂在使用进口辊式搅拌器的过程中就遇到了电磁力过小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通过理论计算发现进口辊式搅拌器内部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经磁场检测发现进口辊磁场发散,搅拌辊一周都存在较高的磁场强度。进一步分析表明进口搅拌辊的铁芯部分由高导磁率的硅钢片

·

39

·

2010年第2期

和A l 合金构成。由于硅钢片总体体积较小,因而很容易达到磁饱和,为此,在结构优化设计过程中将这一部分作了适当改进,通过增大铁芯的体积,同时利用特殊的聚磁屏蔽技术使磁力线聚集到特定的工作面上,从而提高磁感应强度。如图1所示,通过对搅拌辊内部磁路结构进行优化以后,优化的高效搅拌辊平均磁感应强度要比进口辊在同等输入参数下提高50%以上。通过上线使用及工艺对比试验研究表明,使用优化高效搅拌辊后,硅钢等轴晶率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大提高,效果非常显著

图1 进口搅拌辊及高效搅拌辊磁场分布特性

2 电磁搅拌技术应用中的关键问题

电磁搅拌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提高铸坯的等

轴晶率,尽管其作用机理存在较大争议,但通过简单分析就可以发现即使电磁搅拌作用下的钢液流速达到1m /s 时,其剪切强度也就在(3~4)×107N /m 2

,与凝固前沿枝晶的强度在一个数量级,因而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电磁搅拌产生的剪切力来折断枝晶

[38]

。因此电磁搅拌的作用更多的是在

于:①加强低温钢水与高温钢水的混合,扩大糊状区的范围,降低液芯的温度;②提高凝固前沿温度,阻碍树枝晶长大,使温度趋于均匀从而有利于导热。因此提高电磁搅拌过程中的电磁力毫无疑问是有助于实现以上效果的。提高电磁力也就是提高电磁搅拌的作用范围和作用强度。生产实践也表明,提高电磁力有利于提高等轴晶率,可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放宽对过热度限制。而低过热度条件下可以获得等轴晶组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此条件下连铸过程中铸坯具有较大的固液共存区(糊状区)。事实上,不同电磁力大小与过热度造成的一个相同结果是改变了固液两相区的范围,从而最终影响了连铸坯的等轴率,如图2所示。这也是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等轴晶率不稳定

现象的根本原因所在。

图2 电磁搅拌与过热度的等效作用

当电磁力过低时,生产中就容易出现质量不稳定的现象,在这种条件下获得的实验研究结果也往往会给我们造成很多迷惑和假象。因此,围绕提高铸坯等轴晶率问题的研究应当在足够高、不致带来负面效应的电磁力条件下进行,其他消除缩孔缩松、提高表面质量的研究也是类似。由于受工况条件的限制,如何有效调控电磁力的大

小就往往成为关键的问题之一。在工艺技术水平相对完善的条件下,如果产品质量还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就需要通过优化改进或者增设设备的手段来提高电磁力。3 结论与展望

电磁搅拌过程中流场与热场难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得到检测,而流场是影响凝固组织的重要因素,虽然近几年来在计算机仿真计算方面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涉及到电磁场、流场等三维多场耦合时仍然还有很多的问题,因此需要充分开展数值模拟仿真计算来提高工艺实验的效率。另外,电磁搅拌如何影响成分偏析、气泡分布及树枝晶生长过程是未来工艺研究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目前,结晶器、凝固末端电磁搅拌存在使用简单化、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等问题。结晶器电磁搅拌器在结晶器上固定的安装往往不能满足改变浇注参数(如:板坯宽度、拉速、氩气流量、浸入式水口深度/形状)的灵活性。为此新日铁提出了M M-E M S 技术,该技术使用4个搅拌器,安装在结晶器中部的背板后面,浸入式水口每侧两个,两个接两个地安装在背板后边的结晶器中上部,并覆盖结晶器的整个宽度。该技术由计算机模型根据板坯尺寸、拉速、S E N 几何形状/插入深度和氩气流量实时调整,通过控制产生优化的双循环流

·

40·

世 界 钢 铁

场[39-43]。多模式电磁搅拌涉及到的核心问题是电磁力判据问题,即如何有效控制电磁力的大小及方向,是我们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之一。

参考文献

[1] 材料電磁プロセッシング[M].日本鉄鋼協会材料電磁

プロセッシング研究グループ編.仙台:東北大学出版会,

1999:85-87.

[2] 浅井滋生.入門材料電磁プロセッシング[M].东京:内田

老鶴圃出版社,2000:52-53.

[3] Y a s u d aH,T o hT,I w a i K,e t a l.R e c e n t p r o g r e s s o f E P M i n

s t e e l m a k i n g,c a s t i n g,a n d S o l i d i f i c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i n g[J].I S I J,

2007,47(4):619-626.

[4] 毛斌.连铸电磁冶金技术第三讲方坯连铸电磁搅拌技术的

若干问题[J].连铸,1999(5):36-42.

[5] 毛斌.连铸电磁冶金技术第四讲板坯连铸结晶器电磁制动

技术[J].连铸,1999(6):37-42.

[6] 毛斌.连铸电磁冶金技术第五讲板坯连铸结晶器电磁搅拌

技术[J].连铸,2000(1):41-44.

[7] 毛斌.连铸电磁冶金技术第六讲板坯连铸结晶器电磁控流

技术[J].连铸,2000(2):41-44.

[8] 潘秀兰,王艳红,梁慧智.国内外电磁搅拌技术的发展与展

望[J].鞍钢技术,2005(334):9-15.

[9] S i e b oK u n s t r e i c h,P i e r r eHD a u b y.2000年前后电磁搅拌在

板坯连铸机结晶器上的发展[J].河南冶金,2004,12(1):

29-31.

[10] K u n s t r e i c hS.板坯连铸的电磁搅拌[J].钢铁,2005,40

(9):81-82.

[11] 韩至成.电磁冶金技术及装备[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

社,2008:254-285.

[12] 周汉香.新日铁板坯连铸机的铸流电磁搅拌器[J].武钢

技术,2004,42(2):58-61.

[13] 国外连铸资料汇编之七—连铸机二冷区电磁搅拌技术专

辑[M].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技术情报室,1984:1-

400.

[14] 张永杰,温宏权.板坯连铸电磁制动技术发展20年[J].世

界钢铁,2001(4):6-10.

[15] 上海钢铁工业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1.

[16] 周汉香,于学斌.电磁搅拌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武钢的应用

[J].武钢技术,2004,42(2):45-49.

[17] 李开惺,朱兴元.3C船板钢连铸电磁搅拌参数的选择[J].

钢铁,1990,25(1):19-22.

[18] 许存良,毛斌,吕栋元.行波磁场电磁搅拌[J].首钢科技,

1998,5:49-55.

[19] 白丙中.电磁搅拌和电磁制动技术在连铸生产中的应用

[J].首钢科技,1999(3):3-6.

[20] 罗伯钢,王国瑞,周德光,等.第三炼钢厂2号连铸机电磁

搅拌参数的优化[J].首钢科技,2005(2):19-23.[21] 王坤,王立峰,孙齐松,等.结晶器电磁搅拌对轴承钢矩形

坯凝固组织的影响研究[J].首钢科技,2009(2):39-41.

[22] 王丽霞.电磁搅拌工艺在冷轧无取向硅钢的开发及应用

[J].山西冶金,2004(3):26-27.

[23] 王宝峰,李建超.电磁搅拌技术在连铸生产中的应用[J].

鞍钢技术,2009(1):1-5.

[24] 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新路:宝钢-东大材料电磁过程联

合研究中心成立[J].中国高校技术市场,2000(8):7. [25] 于艳,刘俊江,徐海澄.结晶器电磁搅拌对连铸坯质量的影

响[J].钢铁,2005,40(2):31-33.

[26] 阎朝红,王克勇,刘涌.宝钢分公司4#连铸机提高板坯质

量的措施[J].宝钢技术,2008(1):13-19.

[27] 杨军.不锈钢连铸生产中工艺因素对S-E M S效率的影响

[J].中国冶金,2007,17(8):11-13.

[28] 黄尊贤,朱祖民.电磁搅拌在板坯连铸机上的应用[J].宝

钢技术,1994(3):51-55.

[29] 史美平,戈大钫.连铸电磁搅拌系统中周围部件导磁原因

的分析和对策[J].宝钢技术,1998(4):13-18.

[30] 夏晓东,史华明.电磁搅拌技术在连铸的应用[J].宝钢技

术,1999(3):9-13.

[31] 刘晓红.宝钢集团一钢公司不锈钢连铸工艺特点[J].上

海金属,2003,25(6):22-24.

[32] 季建苏.宝钢1900板坯连铸机扇形段D K S框架的研制

[J].江苏冶金,2003,31(1):37-38.

[33] 孙亮.结晶器电磁搅拌技术的原理及发展[J].梅山科技,

2003(2):43-45.

[34] 张建新,宋维兆.结晶器电磁搅拌对铸坯质量影响的研究

[J].新疆钢铁,2006(3):6-8.

[35] 汪洪峰,郭振和.结晶器电磁制动技术在梅山高效连铸中

的应用[J].钢铁技术,2003,5:15-17.

[36] 吴再华,饶刚.电磁制动在板坯连铸机结晶器上的控制及

应用[J].梅山科技,2005,设备增刊:9-11.

[37] 吾塔,郭庆华,吴军,等.结晶器电磁搅拌对高碳钢连铸坯

质量的影响[J].新疆钢铁,2007(01):5-8.

[38] 胡汉起,郑日琪.电磁搅拌对低硫钢枝晶组织及机械性能

的影响[J].金属学报,1990(4):A313-A316.

[39] A s a i S,N i s h i o N,M u c h i I.T h e o r e t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a n dm o d e l e x-

p e r i m e n t o n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 a l l y d r i v e n f l o wi n c o n t i n u o u s c a s t-

i n g[J].T r a n s.I S I J,1982,22(2):126-133.

[40] N a t a r a j a nTT,E I-K a d d a hN.F i n i t e d e m e n t a n a l y s i s o f e l e c-

t r o m a g n e d t i c a t l y d r l v c n f l o wi ns u b-m o l d s t i r r i g o f s t e e l b i l l e t s

a n ds l a

b s[J].I S I J,1998,38(7):680-689.

[41] T A K A T A N I K.M a t h e m a t i c a l m o d e l i n go f i n c o m p r e s s i b l e M H D

f l o w s w i t h f r e e s u r f a c e[J].I S I J,2007,47(4):545–551.

[42] P E SO,T E A N U.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m o u l ds t i r r i n gw i t hh i g h e r

s u p p l y f r e q u e n c y[J],I S I J,2008,48(2):251–253. [43] 竹内栄一,藤健彦,原田寛.連続鋳造における電磁気力の

適用技術の進歩[J].新日鉄技報,1994(351):27-34.

·

41

·

电磁搅拌

板坯电磁搅拌的现状 摘要:介绍了电磁搅拌技术的原理、电磁搅拌器的分类、电磁搅拌装置的应用条件 关键词:电磁搅拌技术; 板坯; 连铸; 应用 Electromagnetic Stirring of Slabs Abstract: It is introduced the principle of electromagnetic stirring technique as well as types and application condition of stirrer. Key words: electromagnetic stirring; continuous casting of slab; multi-mode EMS 1前言 在连续铸钢发展初期, 钢铁制造者们已认识到钢液的凝固及铸坯质量受液相穴钢液的运动和诸如对流、传热、收缩等基本物理现象的影响。毫无疑问, 电磁搅拌的研究是以优化上述运动和现象以提高钢的质量和消除不利因素等为目标的[1]。 电磁搅拌装置(Electro – Magnetic Stirring)英语缩写为EMS。目前采用电磁搅拌装置已经成为板坯连铸设备为提高铸坯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其作用就是在铸线扇形段上安装多段电磁搅拌用的电磁线圈, 在各段辊内的电磁线圈上施加低压、低频、大电流的交流电源, 电磁力线贯穿铸坯的凝固相(即坯壳部分),在将要冷却凝固的钢水内部产生强磁场,通过钢水内流动的感应电流相互作用, 使液向部分能定向移动及旋转运动,从而对铸坯内的液相钢水进行搅拌,使铸坯内部结晶组织均匀, 提高了板坯的质量[2]。 2 电磁搅拌技术原理及作用 2.1 电磁搅拌技术原理 与已普及的长材产品生产中采用的转式电磁搅拌有所不同, 针对大断面的矩形, 板坯连铸生产采用独特的线形电磁搅拌。其原理十分简单, 如同由两相或三相电流驱动的, 能产生交变磁场的线性感应马达。电流发生相变时磁场从一极到达另一极, 并同时产生电磁推力, 将液态钢水向磁场运动的方向推动。通过电流相位变化选择方向, 通过电流密度和频率调整推力大小[3]。

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摘要: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盲目的科技进步也给人类的发展带来种种弊端。推动社会发展应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合理运用科学技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 社会发展是一个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而科学技术一直贯穿于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在人类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科技在各个不同的层次、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 一、科技的进步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程度 (一)科技进步改变了生产力要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科技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素质。劳动者通过学习和教育的方式掌握科技,转化为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从而能够使其更好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职能。我作为一名人力资源工作者,工作内容全部基于hr系统,这使得员工信息更加完善、系统化;办公流程的信息化让工作更加规范,责任到人,有据可查,提高效率。 2.科技进步创新了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状况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重要的客观尺度,而这也是科学技术的产物。17、18世纪力学和机械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一系列工具机和蒸汽机的发明,实现了机械化生产;19世纪电磁学和电气技术的发展,促使了发电机和电机的发明,奠定了电气化基础;20世纪的电子学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直接带动了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机等的发明,推动了生产过程自动化的进程。 3.科技进步扩大了劳动对象的范围。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新能源,创造出自然界本来不存在的东西,突破了传统的劳动对象的束缚。 (二)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了社会革命力量的发展。 纵观社会发展史,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使社会经济关系的相应变化,甚至产生新的社会形态。马克思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也就是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生产关系的变革创造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三)科技进步提升了人类的认知能力,推动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自然科学是人类思想解放和进步的强大精神武器,影响人类的社会生活,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科学使人类思维方式科学化,文化观念革命化、精神文化现代化。

隐身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隐身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摘要:介绍隐身技术带来了军事装备的变革,并探讨有源和无源隐身原理,并重点介绍了无源隐身中利用理想对消特性、频率差将破坏相干性、相位差的影响、幅度差的影响,以规避雷达对目标的检测。 接着分析了隐身技术的现状及其原理,分别从可见光隐身技术、声波隐身技术、雷达隐身技术、激光隐身技术及红外辐射隐身技术方面介绍了当前所采用隐身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通过采用可见光、红外及激光隐身兼容技术,更好的达到隐身的效果,即可得隐身兼容技术才是隐身技术的发展方向。 隐身技术迅猛发展,新的隐身方法和技术应运而生。仿生技术、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微波传播指示”技术及智能隐身技术丰富和扩展了隐身技术的领域。在新的隐身方法中,重点介绍了等离子体隐身技术这一典型事例,通过介绍其原理、方法,以及在军事装备上的应用,以便我们把握这一隐身技术的发展方向。 隐身材料的开发和利用一直是隐身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是飞机等隐身兵器实现隐身的基石,接下来介绍了正在研制开发的新型隐身材料:宽频带吸波剂、高分子隐身材料、纳米隐身材料、手征材料、结构吸波材料及智能隐身材料。新的隐形材料的研制,必将推动隐身技术迈向新的台阶。 隐身技术与反隐身技术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无论哪一方有新的突破,都将引起另一方的重大变革。最后,我们探讨了当今反隐身技术的发展,以及探讨反隐身技术的方法:采用长波低频雷达探测技术、采用激光雷达探测技术、采用光电探测技术、采用数据融合技术、采用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希望隐身技术和反隐身技术,这对矛和盾,能够加快我国的武器装备现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有效散射截面积(RCS)无源及无源隐身技术等离子体技术

2016-2017学年高中物理第3章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第1节电磁技术的发展第2节电机的发明对能源利用

第一节电磁技术的发展 第二节电机的发明对能源利用的作用 课 标解读重点难点 1.简单了解古代对电和磁的认识. 2.知道近代电磁技术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了解现代电磁技术的发展. 4.知道能源的分类及其利用方式. 5.了解电机的发明对能源利用的作用. 1.对电和磁的认识.(重点) 2.能源的分类及利用方式.(重难点) 3.电机的发明对能源利用的作 用.(重点) 电磁技术的发展 1. (1)公元前585年,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有对用木块摩擦过的琥珀能够吸引碎草等轻小物体的现象的描述. (2)①我国西汉末年,有对经过摩擦的玳瑁吸引微小物体的记载. ②东汉王充把琥珀被摩擦后可以吸引微小物体,与磁石吸引针的现象同时提出. ③我国古代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发明的指南针,是电磁领域的第一个重大发明. (3)1800年,伏打发明了电池. (4)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5)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 (6)1866年,西门子发明实用的自激式直流发电机. (7)19世纪80年代末,特斯拉等发明交流输电技术. (8)19世纪末期,莫尔斯发明的电报和贝尔发明的电话,开始改变人类的信息交流方式,随后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通信.20世纪早期,出现了广播和电视,彻底改变了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 (9)20世纪末期出现的互联网是电磁技术对人类的又一重大贡献. 2.思考判断 (1)白炽灯是爱迪生发明的.(√) (2)亨利在1827年发明了实用的电磁铁.(√) 3.探究交流 发展电磁技术有何现实意义?

【提示】建立在电磁技术基础上的电力工业,信息产业,电子电器制造业等早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没有电磁技术就没有现代化。 能源与电机 1. (1)按基本形态分类 能源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是指自然界天然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利用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风力、太阳能等.二次能源是指由一次能源进行加工转换而得到的能源产品,如蒸汽、电力、煤气、石油制品等. (2)按再生性分类 可将能源分为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再生能源主要有水力、风力、太阳能等,非再生能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3)按应用的广泛程度 能源又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属于常规能源的有煤、石油、天然气等,而太阳能、核能等属于新能源. (4)发电机 发电机是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5)电动机 电动机是把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装置. 2.思考判断 (1)电能是一次能源.(×) (2)电动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3.探究交流 随着电磁技术与社会的发展,就连在偏僻的农村,电动自行车也逐渐代替了笨重的摩托车.你知道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吗?电动自行车有什么优点? 【提示】区别:摩托车由内燃机驱动,电动自行车由电动机驱动. 优点:轻便、清洁、高效、无污染. 能源及其利用 1.按再生性,能源分为哪几类? 2.按应用的广泛程度,能源分为哪几类?

电磁搅拌

电磁搅拌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电磁搅拌 英文名称:electromagnetic stirring,EMS 其他名称:EMS技术 定义:利用电磁效应实现熔体的搅拌,熔炼时使温度和成分均匀、连铸时控制凝固过程的工艺。 应用学科:材料科学技术(一级学科);材料科学技术基础(二级学科);材料合成、制备与加工(三级学科);特种冶金(四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目录 定义 原理 模式 效果 编辑本段定义 任何通有电流的导体,都可以在其周围产生磁场的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 旋转磁场就是一种极性和大小不变,且以一定转速旋转的磁场。 三相交流电能够产生旋转磁场。 当旋转磁场半径很大时,就成了直线运动的行(xing)波磁场。 直线搅拌:由行波磁场产生的,使钢水以一定速度向磁场运动方向运动,故称直线搅拌。 钢水的流动方向始终和磁场的运动方向相一致。 编辑本段原理

电磁搅拌器(Electromagneticstirring:EMS)的实质是借助在铸坯液相穴中感生的电磁力,强化钢水的运动。具体地说,搅拌器激发的交变磁场渗透到铸坯的钢水内,就在其中感应起电流,该感应电流与当地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电磁力是体积力,作用在钢水体积元上,从而能推动钢水运动。 编辑本段模式 根据电磁搅拌器在铸机冶金长度上的不同安装位置大致有以下几种模式 结晶器电磁搅拌:MoldElectromagneticstirring:MEMS搅拌器安装在结晶器铜管外面 二冷区电磁搅拌:StrandElectromagneticStirring:SEMS搅拌器安装在铸坯外面 凝固末端电磁搅拌:FinalElectromagneticstirring:FEMS用于方坯连铸搅拌器安装在铸坯外面 编辑本段效果 搅拌位置冶金效果适用钢种 MEMS 增加等轴晶率低合金钢 减少表面和皮下的气孔和针孔 弹簧钢 减少表面和皮下的夹杂物 冷轧钢 坯壳均匀化 中高碳钢等 稍稍改善中心偏析 SEMS扩大等轴晶率不锈钢 减少内裂 改善中心偏析工具钢 减少中心疏松 FEMS细化等轴晶弹簧钢 有效地改善中心偏析轴承钢 有效地改善中心缩孔和疏松特殊高碳钢

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重庆 400065) 摘要: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状况是现代人类把握当今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在相互作用中协同发展、与时俱进。许多科学观念启示我们,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都要求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密切结合。同时,人类面临的这些问题都具有综合性质,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既是科技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将进一步结合,以解决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相互关系 1.关于科学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主要是在两个层次上来使用科学技术这个概念的;其一,科学技术是人类有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行规律的知识体系,包括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技术知识等;其二,科学技术是人们为了扩大其知识储备及应用而进行的各种理论探索活动,包括研究开发、技术创新、工艺设计等等。而在这两个方面,当代科学技术发展都呈现出与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迥然不同的特点,即综合化、一体化、体制化和全球化。社会发展主要体现在与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相互关系。 科学技术的全球化是由其本质特点所决定的,因为科学技术作为知识体系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的特征,我们日常所说的,科学是没有国界的,而科学家是有国家的,即是指此而言。实际上,在一个越来越走向全球化的时代,没有任何一项科学技术能够长期保持在某一个国家手中,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不依靠与其他国家的科学技术交流而长期保持其科技先进水平。 技术的引进绝不是随手买来就行的,一方面必须有合适的文化环境相配合,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技术。只有将它们很好的结合才能使引进技术生根开花,另一方面在技术引进中如果一味盲目引进外国的技术标准规范等内容,也可能导致本国的政治,经济权力为外国所垄断,以致本国的文化和社会发生异化,丧失自己的根基和传统,最终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科学技术与社会启示我们,科技认识的生成发展既有不可选择性,同时又具有选择性,是两者的统一。从社会条件的给定性来看,科技认识只能在历史给定的条件下生成和发展,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认识现实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认识具有不可选择性。但同时社会条件、社会环境也是由人来创造和改变的,一定的社会制度、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是一定的社会的人们创造的产物,因而科技认识生成发展以及作用的发挥又具有选择性。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启示人们,科学技术认识永远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认识,社会意识社会认识、社会文化、社会宗教等对人们的认识都有影响甚至制约,因而认识只能是具体的、历史的、相对的和暂时的。人们在认识的过程中,应当用辩证的思维来思考认识主体、认识手段,认识过程和认识结论。思辨性是哲学方法的关键,思辨性带来了歧义性和难以检验性,也带来了与实证方法不同的功能,之所以在对世界的认识中需要运用思辨方法,首先是因为这种方法对科学思想发展具有开拓作用。其次,科学理论中常常包含在一些无法用经验直接说明,也无法从理论本身推导出来的基本假设,在该理论范围内,这些基本假设是超验的、思辨的、形而上学的在认识的过程中,需要确定认识的对象,对其特征运用辩证的思维和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得出对对象的全面的认识。

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第3章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单元测试

(高二)物理粤教版选修1—1第3章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含答案粤教版物理选修1—1第三章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动机的发明,实现了机械能向电能的大规模转化 B.发电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C.电磁感应说明电流通过感应能产生磁场 D.水电站的发电机,工作时把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 (多选)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自动干手机已进入家庭,洗手后,将湿手靠近自动干手机,机内的传感器便驱动电热器加热,使热空气从机内吹出,将湿手烘干.某型号干手机的说明书中有如下一段文字:“功能与特点:采用红外线感应原理,即感应即动作,卫生、方便.超高温保护,即过热、过电流双重保护.采用内热式的再循环原理,低噪音、高转速、烘干能力强.高强度塑钢外壳,牢固可靠,美观大方.”据此可判断( ) A.自动干手机内装有由温度传感器组成的保护电路 B.自动干手机是靠位移传感器来感知使用者手的靠近 C.自动干手机消耗的电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及动能 D.自动干手机是靠红外线传感器来感知使用者手的靠近 3、 雷达是用来对目标进行定位的现代化定位系统,海豚也具有完善的声呐系统,它能在黑暗中准确而快速地捕捉食物,避开敌害,远远优于现代化的无线电系统.(1)海豚的定位是利用了自身发射的( ) A.电磁波B.红外线 C.次声波D.超声波 (2)雷达的定位是利用自身发射的( ) A.电磁波B.红外线 C.次声波D.光线 4、关于信息高速公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信息高速公路是为邮车设计的专用公路 B.信息高速公路是车辆可高速通行的公路 C.信息高速公路是由光纤、卫星与微波通信等技术与设备组成的高速信息传输通道

连铸电磁搅拌

1.什么叫电磁搅拌(简称EMS)? 大家知道,一个载流的导体处于磁场中,就受到电磁力的作用而发生运动。同样。载流钢水处于磁场中就会产生一个电磁力推动钢水运动,这就是电磁搅拌的原理。 电磁搅拌是改善金属凝固组织,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应用于连续铸钢,已显示改善铸坯质量的良好效果。 早在1922年就提出了电磁搅拌的专利。论述了流动对金属结构、致密性、偏析和夹杂物等方面的影响。1952年开始在钢厂连铸机二次冷却区装置电磁搅拌的试验。随着连铸技术的发展,为改善连铸坯质量,人们对电磁搅拌结构、类型、搅拌方式和冶金效果进行广泛深入研究,使电磁搅拌技术日益成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电磁搅拌器有哪几种类型? 电磁搅拌器型式和结构是多种多样的。根据铸机类型、铸坯断面和搅拌器安装位置的不同,目前处于实用阶段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按使用电源来分,有直流传导式和交流感应式。 (2)按激发的磁场形态来分,有:恒定磁场型,即磁场在空间恒定,不随时间变化;旋转磁场型,即磁场在空间绕轴以一定速度作旋转运动;行波磁场型,即磁场在空间以一定速度向一个方向作直线运动;螺旋磁场型,即磁场在空间以一定速度绕轴作螺旋运动。 目前,正在开发多功能组合式电磁搅拌器.即一台搅拌器具有旋转、行波或螺旋磁场等多种功能。 (3)按使用电源相数来分,有两相电磁搅拌器,三相电磁搅拌器。 (4)按搅拌器在连铸机安装位置来分,有结晶器电磁搅拌器、二次冷却区电磁搅拌器、凝固末端电磁搅拌器。 3.电磁搅拌技术有何特点? 与其他搅拌钢水方法(如振动、吹气)相比,电磁搅拌技术有以下特点: (1)通过电磁感应实现能量无接触转换,不和钢水接触就可将电磁能转换成钢水的动能。也有部分转变为热能。 (2)电磁搅拌器的磁场可以人为控制,因而电磁力也可人为控制,也就是钢水流动方向和形态也可以控制。钢水可以是旋转运动、直线运动或螺旋运动。可根据连铸钢钢种质量的要求,调节参数获得不同的搅拌效果。 (3)电磁搅拌是改善连铸坯质量、扩大连铸品种的一种有效手段。 4.什么叫结晶器电磁搅拌(简称M--EMS),有何作用? 结晶器电磁搅拌器特点:钢水在结晶器内,搅拌器置于结晶器外围。搅拌器内的铁芯所激发的磁场通过结晶器的钢质水套和铜板渗入钢水中,借助电磁感应产生的电磁力,促使钢水产生旋转运动或上下垂直运动。 结晶器铜板的高导电性,使用工频(50Hz)电源,由于集肤效应,磁场在铜层厚度由外向里穿透能力只有几毫米,小于铜壁的厚度,也就是磁场被结晶器铜壁屏蔽不能渗入钢水内,无法搅拌钢水。为此采用低电源频率(2~10Hz),使磁场穿过铜壁搅拌钢水。 结晶器电磁搅拌作用:1)钢水运动可清洗凝固壳表层区的气泡和夹杂物,改善了铸坯表面质量。2)钢水运动有利于过热度的降低,这样可适当提高钢水过热度,有利于去除夹杂物,提高铸坯清洁度。3)钢水运动可把树枝晶打碎,增加等轴晶核心,改善铸坯内部结构。4)结晶器钢-渣界面经常更新,有利于保护渣吸收上浮的夹杂物。

电磁技术的发展

第一节电磁技术的发展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人们对电磁现象的认识过程。 在古代,人们把电和磁当作是两种独立的自然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又发现电和磁有某些现象很相似。例如:磁体能吸引铁磁性物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磁体间同名磁极互相推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而同种电荷互相推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把电和磁形成一个整体的学科的是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 1820年、有一天奥斯特在大学讲课时,无意中把通电的直导线放到一个和小磁针平行的位置上,小磁针立即转动产生了出人意料的现象。就是这个现象揭示了电和磁的联系,后来人们把这个实验叫做奥斯特实验。 这个现象使奥斯特产生灵感,是在他丰富的学识的基础上诱发出顿悟思维,发现了电流的磁场。这个科学史实给人以深刻启迪。 【指点迷津】 本章的重点: ⑴对电流磁场的认识。 ⑵直线电流周围的磁感线分布的情况。 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感线分布的情况。 ⑷磁感线方向的确定。 本章的难点: ⑴安培定则的熟练掌握,并运用定则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⑵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提高和识图能力的提高。 二、学海导航 【思维基础】

⒈物体具有________铁钴镍的性质叫_________。 ⒉能够在水平方向自由转动的磁体,自由静止时,指南的一端叫______用符号_______表示。指北的一端叫_______用符号_________表示。 ⒊同名磁极相互_______,异名磁极相互__________。 ⒋我们把磁体周围存的一种特殊的物质叫_______。磁体的磁感线都从磁体 _______出来,回到磁体的________。 ⒌通电螺线管内插入铁心时,由于铁心被______,磁场大大增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_______和_______无关。 ⒍电磁铁的磁性有无可以由_______来控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以由_______来控制,电磁铁的南北极可以由_______来控制。 思维基础参考答案: ⒈吸引,磁性。 ⒉南极,S,北极,N。 ⒊排斥,吸引。 ⒋磁场,北极,南级。 ⒌磁化,电流大小,线圈匝数多少。 ⒍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方向。 【学法指要】 人们把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一个磁体有两个磁极,分别叫南极(S 极)和北极(N极)。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要知道,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能被磁化的有软磁性或硬磁性的磁性材料。 磁场的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的基础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场是有方向的。磁场中某一点的小磁针静止时北极的指向,规定为这一点的磁场方向。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人类对精神追求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满足于对空气温度、湿度的限制,还对其居住环境有了进一步的关注。因而从舒适空调迈向健康空调将是空调工程面临的重要任务。在本次课题设计中,该建筑物内空气的温、湿度及清洁程度,有着一定的标准,比如在展览厅中,为妥善保存物品不受霉潮侵害,得以长期保存,必须加以相应的控制;在接待室、办公室、包间等,应及时排除污浊空气,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和卫生要求,提高人类的身体健康,以有利于人们工作、休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所以,空气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 目前,太阳能空调能显著减低建筑能耗,实现太阳能利用装置与建筑一体化,还具有季节匹配性好及环保的优点。实现太阳能空调制冷具有多种技术方式,将太阳能辐射转化为较高温度的热能再转化为冷量是其中最有前途的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利用方式。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多个科研院所追踪发展太阳能制冷技术,吸收式太阳能空调领域研究比较成功的有广州能源所、北京太阳能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及香港大学等科研单位;企业方面,北京天普、山东皇明、长沙远大和珠海兴业等企业都建立了太阳能空调示范系统,开始产业化尝试。其中长沙远大为槽式聚光系统;目前珠海兴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珠海总部和湖南分公司分别新建了70kW和500kW的智能太阳能空调系统,该系统由真空热管式集热器,热水吸收式制冷机组,蓄能系统,空调终端和控制电路组成,系统调试成功后,已经连续可靠的运行18个月,为目前国内运行最为成功的太阳能空调工程之一,除此之外兴业公司还努力开发光热幕墙等设备及相变蓄能材料,以期更好地与建筑一体化结合及提高太阳能空调的效率。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我国节能建筑尚处于起步阶段,建筑耗能持续增长并占社会总耗能的30%左右,采暖、热水及电空调耗能又占建筑耗能的50%以上[1]。传统电空调多以氟氯碳化物为冷媒,而氟碳类物质被公认为是破坏臭氧层和造成温室效应的重要原因;而且电能主要是通过燃烧化石能源达成发电过程,排放的酸性气体严重污染环境,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损害。太阳能空调的优点是:直接且容易使用;利用可再生能源且在附加储能系统时具有连续性;维持相同的舒适性品质;安全;运行成本低,无技术专属性;绿色环保;电网削峰功能;良好的季节适应性,供热供冷一体化。因此,太阳能空调被认为是降低建筑能耗和减少温室效应的最佳方案。综上所述,国外太阳能空调研究已经是低碳建筑技术的重要开发方向其研究内容如下: 1.根据设计地点和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参数的选择 2. 各层冷负荷、热负荷、湿负荷的计算 冷负荷包括建筑围护结构传热负荷、太阳辐射负荷、工艺设备及照明设备散热负荷、人体散热负荷。逐时相加最大值为夏季所需的冷负荷 热负荷可采用《空气调节工程》第二版公式(3.24)。逐时相加最大值为冬季所需的热负荷 湿负荷包括人体散湿和工艺设备散湿。人体散湿根据单位人体散湿量,室内人数,群集系数决定;工艺设备散湿根据其功率决定 3.空气处理方案的选择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功能,冷热负荷的要求及新风量的要求,合理的选择设计方案。

电磁波隐身技术的研究

电磁散射与隐身技术导论 课程大作业报告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班级: 021061 学号: 02106020 姓名:赖贤军 电子邮件: 92065436@https://www.wendangku.net/doc/a06933170.html, 日期: 2013 年 06 月 成绩: 指导教师:姜文

电磁波隐身技术的研究 隐形技术(stealth technology)俗称隐身技术,精确的术语应该是“低可探测技术”(low-observable technology)。即通过研究利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手法来改变己方目标的可探测性信息特征,最大程度地降低被对方探测系统发现的概率,使己方目标以及己方的武器装备不被敌方的探测系统发现和探测到。1.隐身技术及其历史背景 现代无线电技术和雷达探测系统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战争中的搜索、跟踪目标的能力,传统的作战武器所受到的威胁愈来愈严重。隐身技术作为提高武器系统生存、突防以及纵深打击能力的有效手段已经成为集陆、海、空、天、电、磁六维一体的立体化现代战争中最为重要、最为有效的突防战术技术手段并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隐身技术(又称目标特征信号控制技术)是通过控制武器系统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和跟踪打击的技术。它是针对探测技术而言的,在兵器研制过程中设法降低其可探测性,使之不易被敌方发现、跟踪和攻击的专门技术。简言之隐身就是使敌方的各种探测系统(如雷达等)发现不了我方的飞机,无法实施拦截和攻击。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便开始使用隐身技术以减少飞机被敌方雷达发现的概率。当前电磁波隐身的研究重点是雷达隐身技术和红外隐身技术。由于在未来战争中雷达仍将是探测目标的最可靠手段,因此隐身技术研究以目标的雷达特征信号控制为重点,同时展开红外、声、视频等其它特征信号控制的研究工作,最后向多功能、高性能的隐身方向发展。 2.隐身技术的工作原理 隐身技术的主要就是反雷达探测。雷达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他位置的装置。雷达的问世使人类的探测技术和能力跨上了新的台阶,同时也向反探测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人们为了提高目标反雷达探测能力不懈地奋斗了几十年,终于探索到一条新的隐身途径。与早期的隐身术——伪装术相比,今天的隐身技术已起了根本变化,有了质的飞跃。下面从反雷达探测和反红外、热 探测两个方面简单介绍隐身技术的一些工作原理与隐身性能。 1)反雷达探测开始隐身技术的一项主要工作是提高反雷达探测的能力:也

教师用书第3章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电磁技术的发展 课标解读重点难点 1.简单了解古代对电和磁的认识. 2.知道近代电磁技术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了解现代电磁技术的发展. 4.知道能源的分类及其利用方式. 5.了解电机的发明对能源利用的作用. 1.对电和磁的认识.(重点) 2.能源的分类及利用方式.(重难点) 3.电机的发明对能源利用的作用.(重点) 电磁技术的发展 (1)公元前585年,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有对用木块摩擦过的琥珀能够吸引碎草等轻小物体的现象的描述. (2)①我国西汉末年,有对经过摩擦的玳瑁吸引微小物体的记载. ②东汉王充把琥珀被摩擦后可以吸引微小物体,与磁石吸引针的现象同时提出. ③我国古代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发明的指南针,是电磁领域的第一个重大发明. (3)1800年,伏打发明了电池. (4)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5)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 (6)1866年,西门子发明实用的自激式直流发电机. (7)19世纪80年代末,特斯拉等发明交流输电技术. (8)19世纪末期,莫尔斯发明的电报和贝尔发明的电话,开始改变人类的信息交流方式,随后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通信.20世纪早期,出现了广播和电视,彻底改变了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 (9)20世纪末期出现的互联网是电磁技术对人类的又一重大贡献. 2.思考判断 (1)白炽灯是爱迪生发明的.(√) (2)亨利在1827年发明了实用的电磁铁.(√) 3.探究交流 发展电磁技术有何现实意义? 【提示】建立在电磁技术基础上的电力工业,信息产业,电子电器制造业等早已成为 能源与电机 1.基本知识 (1)按基本形态分类 能源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是指自然界天然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正如马克思“把科学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那么什么是“科学”“技术”呢?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它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和手段。 人们一般总是把科学与技术联系在一起,这表明科学与技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又有明显的区别。科学是一种精神活动现象,属于意识形式范畴,它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性认识;技术是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它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方法、技巧、工艺和能力等的总和,是物化的科学。长期以来,科学和技术的革命总是平行地分别发生的。从19世纪开始,特别是在当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联系日益密切,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已经一体化。“科学技术革命”反映的正是这一崭新的社会现象。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它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给人类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祸害。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一、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首先,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其次,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例如: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的生产活动扩展到海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步伐迈向了广阔的宇宙,纳米技术是人类有了更多更新的生产资料等。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二、科学技术发展是现代社会生产及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增长点所在。最明显的是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自从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业迅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农业的的比重,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三、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例如改变人们的交往方式、消费方式、学习方式、休闲方式以及娱乐方式。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 首先,了解一下科学技术的概念。科学技术是一个复合概念。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它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和手段。科学活动是一种认识性或精神性活动,属于意识形式范畴;技术是一种生产性、实践性活动,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技巧等。总之,科学和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 辩证学告诉我们,事务都具有两面性。无例外地,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也是具有两面性的,即积极地推动作用和消极地抑制作用。 马克思曾概括: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我们论古谈今,可以发现其引起的社会巨大进步。 一、科技革命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其一,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 其二,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例如: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的生产活动扩展到海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步伐迈向了广阔的宇宙,纳米技术是人类有了更多更新

2019年当代潜艇隐身技术的发展

当代潜艇隐身技术的发展 当代潜艇隐身技术的发展 林瑛 所有军用舰艇中,潜艇可以说是最具隐蔽性和突然性的。占地球面积70%以上的海洋为潜艇作战、生存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自然环境。 在二战中,潜艇击沉的舰船数量居各种作战舰艇之首。在战后几次较大局部战争中(如英阿马岛之战,海湾战争),潜艇无论作为威慑力量还是作为攻击力量也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世界各主要海军国家都把潜艇力量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对其发展做了相当大的投入。冷战期间,美、前苏联两个超级大国间的军备竞赛刺激了潜艇技术的迅速发展,先后出现了几级闻名于世的潜艇经典之作,如美国的“俄亥俄”级 (SSBN),“洛杉矶”级 (SSN) ,前苏联的“台风”级(SSBN),O级(SSGN),Ak级(SSN)等等。即使在冷战结束后,在战列舰退出历史舞台,对航母和巡洋舰的发展存在不同争议的情况下,对潜艇的发展,各海军大国却都持积极态度,不断地将当代最新科技成果应用于潜艇之上。美国正在建造的“海狼”级(SSN—21)、俄罗斯正在研制的“北德文斯克”级 (855型)等就是典型代表。 有矛必有盾。潜艇技术的发展必然促使反潜技术的发展,各种反潜作战平台、反潜作战武器和反潜侦查系统相继出现,形成了水面、水下、空中、陆基、太空多位一体的综合反潜作战体系,给潜艇的作战和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危胁,也为潜艇发展带来了一个重要的课题——研究潜艇的各种隐身技术,提高潜艇的隐蔽性和生存概率以及作战的突然打击能力。 一、影响潜艇隐身性的主要因素 1.结构线型不合理 潜艇结构的大小、形状和反射特性决定了潜艇在被声纳探测时的反射截面大小。一般而言,排水量大,长宽比不合理,非水滴线形的潜艇隐蔽效果差。下潜深度小的潜艇被探测到的概率较大。 2.辐射噪声 潜艇辐射噪声的主要来源是沿着潜艇壳体和附体(如垂直舵和水平舵)的水动力噪声、螺旋桨产生的噪声及艇内各种机械装置产生的噪声,这是被动声纳探测的主要目标。 3.磁性特征 潜艇在航行中会引起大地磁场扰动,艇内的机械振动也会使出航前已消过磁的艇体逐渐磁化,形成磁力特有迹象。此外,螺旋桨扰动会在海水中产生局部电流,引起可被磁探仪探测到的地磁场动态变化。 4.红外特征 常规潜艇在水面状态及通气管状态航行或充电时,推进系统排出的热废气、热冷却水所留下的热踪迹,即使在潜艇转入水下状态后仍难以消失,现代机载高灵敏度红外探测仪可感应到0.001℃的温差变化。核潜艇即使在相当深的水下潜航,反应堆热排水经一定时间浮到海

电磁波的隐身技术的研究

电磁波隐身技术的研究 摘要 隐形技术(stealth technology)俗称隐身技术,精确的术语应该是“低可探测技术”(low-observable technology)。即通过研究利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手法来改变己方目标的可探测性信息特征,最大程度地降低被对方探测系统发现的概率,使己方目标以及己方的武器装备不被敌方的探测系统发现和探测到。本文从电磁波的隐身技术的发展历程、原理、电磁波隐身材料以及反隐身技术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对未来隐身技术做出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隐身技术武器装备雷达吸波材料隐身材料

Abstract Stealth technology (stealth technology) commonly known as stealth technology, precise terminology should be "low-observable technology" (low-observable technology). That is ,through research methods using a variety of different techniques to change one's own target detectability information features ,is the other side to minimize the probability of detection systems that make one's own goals and not be one's enemy weapons detection system to detect and detected .This wave of stealth technology from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principles, electromagnetic and anti-stealth technology, stealth materials and other aspects described, and stealth technology for the future and make a summary and outlook.

电磁搅拌技术的发展_吴存有

世 界 钢 铁2010年第2期 电磁搅拌技术的发展 吴存有,周月明,侯晓光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1900) 摘要:主要介绍了电磁搅拌技术的发展历史、在国内的应用现状,探讨了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特别以辊式搅拌器为例着重介绍了电磁搅拌技术在宝钢的研究进展。根据电磁搅拌的技术特点,探讨了电磁搅拌技术应用过程中设备与工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影响电磁搅拌最终使用效果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电磁搅拌;辊式搅拌器;连铸 A p p l i c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E MS t e c h n o l o g y W UC u n y o u ,Z H O UY u e m i n g ,H O UX i a o G u a n g (B a o s h a n I r o n &S t e e l C o .,L t d .,S h a n g h a i 201900,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 s t i r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i n C h i n a a r e i n t r o d u c e d ,a n d t h e f u t u r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d i r e c t i o n o f t h e t e c h n o l o g y i s d i s c u s s e d .T h e E M S r o l l e r s i n B a o s t e e l a s w e l l a s s i m i l a r E M St e c h n o l o g i e s a n dt h e i r a p p l i c a t i o na r e s t u d i 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E M S t e c h n o l o g y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E M S e q u i p m e n t a n d p r o c e s s ,a s w e l l a s t h e k e y f a c t o r s t h a t i n f l u e n c e t h e f i n a l e f f e c t s o f E M S t e c h n o l o g y a r e d i s c u s s e d .K e y w o r d s :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 s t i r r i n g ;E M S r o l l e r ;c o n t i n u o u s c a s t i n g 0 前言 高质量、高附加值钢铁产品的生产离不开特殊冶金装备的使用,连铸电磁搅拌装置就是其中之一。电磁搅拌技术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或3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电磁搅拌技术日趋成熟,但时至今日国外大型钢铁公司对这一技术仍然在开展持续研究,例如日本J F E 就有将近15人左右的研发团队专门从事电磁搅拌等电磁冶金学科相关的研究工作。同时,电磁搅拌技术也还是国际及国内E P M (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 P r o -c e s s i n go f M a t e r i a l s )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1-3] 。近年来,通过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 合作研究,国内在这一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装备制造能力方面逐渐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目前已经具备了如方圆坯结晶器、凝固末端电磁搅拌器及板坯二冷区电磁搅拌辊的设计制造能力。但是,如板坯结晶器电磁搅拌器/电磁制动、板坯电磁加速/减速器等较为大型和复杂的设备,相关技术实力相对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多模式电磁搅拌,国 内钢厂还没有使用的先例。其次,在使用参数的优化方面,即电磁搅拌工艺方面的研究还略显不足 [4-8] 。随着钢铁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国外钢厂 开始加紧了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因此,针对电磁搅拌相关的设备、工艺等相关技术开展深入的系统研究已变得日益迫切。本文着重介绍了电磁搅拌技术的发展历史、在国内以及宝钢的应用现状和研究成果,并探讨了该技术的特点、关键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1 电磁搅拌的发展 1.1 电磁搅拌的特点与发展历史 [9-14] 电磁搅拌的本质是根据工艺要求改变铸坯凝固过程中钢液的流场,从而最终改善产品的质量。电磁搅拌的重要优点在于非接触和无污染,前一优点也造就了电磁搅拌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比起一般的冶金设备更具有复杂性和专业性。实际生产过程中,电磁搅拌的冶金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钢水过热度、拉速、搅拌位置、搅拌强度和钢种等等,是一个和设备及工艺都密切相关的系统问题。 ·36·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