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

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

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赵州桥、唐都长安城、雕版印刷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通过引导学生对赵州桥与颐和园玉带桥等桥的对比,雕版印刷术与手抄笔录的对比,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师生对唐诗共同进行赏析,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对祖国和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情,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德才兼备。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是隋唐文化的第一课,侧重介绍隋唐时期的科技、诗歌成就。

李春和赵州桥是本课的一个重点。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七百多年。它的建筑结构(敞肩式),是当时石拱桥结构最先进的一种。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传播,而且也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光耀千古的诗坛”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在我国很早就有。到了唐朝,诗歌的发展已经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期。唐朝不到三百年的时间里,留存下来的诗歌就有将近五万首,题材无所不有,体裁无所不备,著名诗人辈出,传世佳作迭出,可谓诗流纵横,群星灿烂。其中,李白、杜甫、白居易的成就更达到诗歌创作的高峰。唐朝诗歌是唐代文学百花之冠,不仅在我国文学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赵州桥是一座高度的科学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相结合的精品,如何引导初一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是一个难点。诗歌属于文学范畴,如何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作,是本课的又一个难点。

二、教法建议

1.讲述赵州桥时可以先投影:民歌《小放牛》,从牧童与村姑的对唱入手,引起学生的兴

趣,并出示赵州桥的图片或幻灯片。指出赵州桥并非鲁班所造,而是隋朝的工匠李春设计营建的。接着,请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赵州桥的外观造型有什么特点?赵州桥的设计有什么巧妙之处?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完成“活动与探究”中的第2题。最后教师可以从桥的外型特点到科学巧妙的设计等方面进行小结。

2.讲述唐长安城可通过直观的手段,如计算机、投影或挂图,向学生展示长安城平面图和大明宫含元殿,使学生对唐朝建筑形成感性认识,再引导学生总结唐朝建筑的特色。

3.关于“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一目,可以创设一种当年的历史情景,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然后由学生评价、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先让一组学生装扮成隋唐时期的百姓和文人,他们为获得一篇好的文章不停地抄写,费时、费力而且经常抄错。于是他们提出能否创造一种省时省力并准确传播文章的好方法?此时,让全班学生参与,提建议,想办法,出主意,于是发明了雕版印刷术。这种方式,使学生亲临其境,全身心调动与投入,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教师也可以由“洛阳纸贵”这个典故导入此目,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有关《金刚经》的教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看图。边看图边介绍经文和图画的特点,特别要指导学生看经文后面的一行小字“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为二亲敬造普施”,咸通九年为868年。以此说明“《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5.“光耀千古的诗坛”一目,用“光耀千古”突出唐代文学的成就。建议教师先宏观后微观,宏观即使学生对唐朝诗歌的成就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微观即要使学生对唐朝诗人中的代表人物及诗歌特点有深刻的理解与掌握。只有对唐朝诗歌的总体脉络和著名诗人及名作的理解与掌握,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落实教材的基础知识,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我国诗歌文化的丰富与灿烂。

6.教师应注意从历史的角度,讲述唐朝三大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查找并讲述三位诗人的生平。从诗人的生平入手,注意三位诗人生活时代的不同。然后由学生朗诵诗人的诗句,教师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投影展示诗人代表作品,和学生一起欣赏,分析三位诗人诗作的特点及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最后总结出,尽管三位诗人的作品特色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热爱祖国、忧国忧民、关怀民情等高尚的思想情感,为后人所景仰,以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7.如时间允许,可以举行小型诗歌朗诵会,或者根据李白、杜甫、白居易的生平自编小品表演。也可以让有书法、绘画基础的学生,课下以唐诗为题,创作书画作品,在班上展示。或者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编写一张小报,自己设计版面,小报内容可包括:唐朝诗歌简介、著名诗人生平简历、诗人趣闻轶事,唐诗摘抄、心得体会,等等。在这些活动当中,学生会接触到大量反映中华民族智慧的丰富材料,无形中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起到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的作用。同时,也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学法指导

1.通过指导学生列表归纳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及其特点等内容,使学生学会利用图表概括归纳历史问题。

诗人

生活的时代

代表作

作品主要特点

李白“诗仙”

盛唐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望庐山瀑布》《送孟浩然之广陵》《赠裴十四》等

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想象丰富,语言轻快

杜甫“诗圣”

盛唐转衰

《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三别”等

或气魄雄浑,或沉郁悲怆,语言精练凝重

白居易

中唐

《赋得古原草送别》《秦中吟》《新乐府》等

讽喻社会,同情人民,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2.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会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想象,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1.女孩:“印章是雕版印刷的先驱。”男孩:“石头书是雕版印刷的先驱。”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

他们说的都对。早在战国时期,印章便开始使用了。汉朝时印章的使用已经很普遍。刻了一方印章,只要涂上印泥,可以无数次的使用,很方便。但印章一般都很小,只能刻几个字。石头书的拓片是印刷术的另一个渊源。我国古代的人们,把浸湿的薄纸贴在刻了字的石碑上,轻轻拍打。然后上墨,把纸揭下,成了黑底白字的“拓片”。隋唐时期,人们把印章和拓片技术结合起来,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2.你能否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各自的诗歌特色? 李白: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杜甫:气魄雄浑,沉郁悲怆。

白居易: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练一练】

B

【活动与探究】

1.朗诵会:以唐诗为内容,组织一场小型诗歌朗诵会。

自由发挥。

2.看图分析与调查:这些是中国古代石拱桥的图,看看这些桥与赵州桥相比,各有什么特点?再调查一下,你的家乡有些什么样式的桥?他们与赵州桥有什么不同?

北京颐和园玉带桥:造型优美,观赏性强;桥洞高,底下过船方便;但坡太陡,行人费劲。

江苏苏州宝带桥:多拱桥,跨度大;桥面平缓,利于车马人行走;但桥孔小,桥下船只通行不便。

云南丽江黑龙潭桥:多拱桥,坡度较小,桥上行走方便。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中央工艺美院附中郝志红)

参考资料

李春

李春,隋朝建筑工匠,赵州桥的设计者。赵州桥的建筑,结构科学,坚固耐用,防洪省料,造型美观,在中国甚至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它的设计者却并没有受到重视,直到赵州桥建成一百多年后,唐朝开元十三年(725年),中书令张嘉贞在《安济桥铭》中,才简略地提到:“赵州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样才使人们得以知道安济桥是普通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除此之外,历史上没有留下任何有关李春的记载,无法查考其生平。李春对我国桥梁工程的巨大贡献将永载祖国史册。

大明宫含元殿

大明宫建于唐贞观八年(634年),位置在长安宫城东北龙首原上,名永安宫。次年改名大明宫。自高宗起大明宫成为唐朝主要宫廷,除玄宗外,唐代皇帝都在这里居住听政。

大明宫周围7.6公里,面积大约3.2平方公里。大明宫正殿为含元殿,是举行重大庆典和朝会的地方。殿基高出平地十多米,由此可以俯视长安城。殿前向南伸出3条平行的阶道,长78米,称为“龙尾道”。殿北为宣政殿和紫宸殿,分别为常朝之处和内朝正殿。三殿

在同一中轴线上。宫西部的麟德殿是举行宴会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宫的北部中央,龙首原北坡有著名的太液池。环池有游廊400间,从池北至玄武门,有多处殿堂楼阁,是宫内园林风景区。

隋唐时期雕版印刷佛经、诗集等

明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中说:“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十二月八日,敕废像遗经,悉令雕版。”他认为这就是印刷书籍的开始。但不少人反对此说,学术界一般认为雕版印刷术发明的年代还不能确知。我们认为应当是在隋唐时期。

玄奘也曾大量印制菩萨像。唐冯贽所写《云仙散录》引《僧园逸录》说:“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方,每岁五驮无余。”按玄奘于贞观三年(629年)西游天竺,十九年(645年)归国,所以刻印佛像当在645年以后。但有人认为《云仙散录》是宋代人王的伪作。

白居易的诗也被人雕印卖于市场上。唐穆宗长庆四年十二月十日诗人元稹为白居易《长庆集》作序说:当时扬州和越州一带,处处有人将白居易和他自己的诗“缮写模勒”,在街上售卖,或用以交换茶酒。“模勒”两字是刊刻之意。

隋唐时期雕印日历

太和九年(835年)十二月,东川节度使冯宿奏请唐文宗下令禁止民间私印日历。他说:“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敬授之道。”在官历尚未发下之前,私历已满天下,并且岁岁如此。因此唐文宗于当年十二月丁丑(12月29日)敕诸道府不得私置历日版。

孙思邈

孙思邈(581—682),享年101岁,是隋唐之际著名医学家。他刻苦好学,一生不慕名利。

二十多岁在医学上便负盛名。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先后请他做官,都推辞不受,坚持行医,为民治病。他有高尚的医德,主张行医不应有贪求财物的私念,对患者要有同情爱护之心,不论贵贱、亲疏要一视同仁。七十多岁时写成杰出的医学著作《备急千金要方》。后来感到《千金要方》不够完善,又在百岁高龄的时候,完成了《千金翼方》一书。书成第二年,便离开了人世。他的医学著作所以要以“千金”命名,是因为他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由于他在中医中药方面的重大贡献,后世尊之为“药王”。

唐诗

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现在收集在《全唐诗》一书中的有两千三百多位诗人的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诗歌。诗歌在唐代成为一种最普遍的文学形式,从帝王、贵族、官僚、文人到和尚、道士、尼姑和歌妓,都有作品。唐诗的内容极其丰富,大地、山河、战场、边塞、农村、城市,以及阶级的对立、政治的风云、历史的题材和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妇女的遭遇等等,无不加以描写,反映了唐代历史发展的面貌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是唐以

前的诗歌所没有的。唐朝的诗人发展了诗歌的各种体裁和形式,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呈现出万花吐艳的景象。著名诗人不断涌现,初唐有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等,盛唐除李白、杜甫外,还有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中唐有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柳宗元、李贺等,晚唐有杜牧、李商隐等。

李白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少年时期生活在蜀中,家境富裕,轻财好施,喜好文学,熟读百家书籍。又关心国事,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二十多岁时出蜀东游,十年之内,顺着长江南浮洞庭,北游襄汉,东上庐山,直下金陵、扬州,远到东海边,后来又到黄河流域许多地方。四十多岁时,经推荐,被唐玄宗召到长安,作为文学侍从,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李白很兴奋,以为可以辅弼君主,实现他的政治抱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生活在草野间的人)”但是,此时的玄宗沉湎于歌舞酒色,政治黑暗腐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在长安不满两年,便愤然离去,继续漫游各地,“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李白的诗歌创作于是趋于成熟,名篇迭出。天宝三年(744年),他在洛阳和杜甫相遇,结成好友。两人在河南山东一带,携手探胜,把酒论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在永王(玄宗第十六子)幕府工作。后来,唐肃宗借口永王谋反,杀了永王,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中途遇赦。宝应元年(762年),62岁的李白,在穷困和飘

泊中病死于安徽当涂。

李白存诗九百多首。他热爱祖国山河,自称“一生好入名山游”,写下了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其中,《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都是无与伦比的绝唱。

《早发白帝城》

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蜀道难》

“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

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huī),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见李白《赠裴十四》:“朝见裴叔则,朗如行玉山。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身骑白鼋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洛州巩县(今河南巩义)。7岁开始学诗,15岁时的诗文就引起洛阳名士们的重视。20岁以后,先后到江南一带、山东、河北一带长期漫游。十多年间,扩大了眼界,丰富了见闻。天宝三年(744年)和李白相遇,结下深厚友谊。第二年两人分手,彼此都写下了不少怀念的感人诗篇。30岁以后,杜甫来到长安,旅居10年,本想凭自己的学问为朝廷所用,实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但是考试不第,朝政黑暗,他找不到出路,困居长安,“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在失意和贫困中,杜甫看到了朝政的黑暗,体会到了人民生活的痛苦。这个时期,他写了不少深刻反映社会矛盾的诗歌,包括“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深刻反映贫富对立而流传千古的名句。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带着全家走在难民的行列里,饱尝了战乱的苦楚。他被叛军抓到长安,长安经过一场浩劫,到处呈现国破家亡的惨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集中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之情。安史之乱期间,杜甫写出了许多不朽诗篇如《新安吏》《石壕吏》

《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组诗六首(后人简称为“三吏”“三别”)。宝应二年(763年),安史之乱结束,唐军收复河南河北,他欣喜若狂,脱口唱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七律。这恐怕是杜甫生平最快乐的一首高歌。但是,快乐只是昙花一现,藩镇之间连绵不断的战争逼得他仍旧到处飘泊。大历五年(770年)冬,贫病交加的杜甫在湘水上的一条小船里,永远停止了呼吸,终年59岁。

杜甫一生写下几千首诗,存诗一千四百多首,他的诗歌记载了社会的万象,人民的生活,艰难的旅程,反映出了唐朝从强盛走向衰落的一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被人们称为“诗史”,并称杜甫为“诗圣”。后世的人对他和李白的诗评价很高,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白居易说:“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

“三吏”“三别”

“三吏”“三别”是历来对杜甫组诗《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的简称。这六首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年)三月,有计划、有安排写成的作品。当年三月,唐朝六十万大军败于邺城,国家局势十分危急。为了迅速补充兵力,统治者实行了无限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