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排水沟蓄水条件下农田与排水沟水盐监测_潘延鑫

排水沟蓄水条件下农田与排水沟水盐监测_潘延鑫

排水沟蓄水条件下农田与排水沟水盐监测_潘延鑫
排水沟蓄水条件下农田与排水沟水盐监测_潘延鑫

第34卷第3期2014年2月

生态学报ACTA ECOLOGICA SINICA

Vol.34,No.3Feb.,201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79122,51279159)收稿日期:2013-07-26;

修订日期:2014-01-20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 :wluo@mail.xaut.edu.cn

DOI :10.5846/stxb201307261948

潘延鑫,罗纨,贾忠华,刘文龙,李山,武迪.排水沟蓄水条件下农田与排水沟水盐监测.生态学报,

2014,34(3):597-604.Pan Y X ,Luo W ,Jia Z H ,Liu W L ,Li S ,Wu D.Monitoring salt and water dynamics in farmland and drainage ditch in a saline environment under reduced drainage intensity.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4,34(3):597-604.

排水沟蓄水条件下农田与排水沟水盐监测

潘延鑫,罗

纨*

,贾忠华,刘文龙,李

山,武

(西安理工大学教育部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48)

摘要:为了查明盐碱地排水沟蓄水条件下农田与排水沟之间的水盐交换,基于两年现场观测试验数据,分析了农田与排水沟的水位响应以及电导率变化规律。结果发现:研究区排水沟蓄水条件下,

相邻排水沟水位与农田地下水位变化基本一致,作物生长期较为强烈的蒸发蒸腾作用进一步降低了田间地下水位;排水沟水位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周围农田的地下水位和水质状况,

在无外界来水干扰的情况下,农田地下水和排水沟水样的电导率变化趋势一致,当排水沟受到外来淡水补给时,沟内浓缩的盐分得到稀释,

电导率明显低于农田地下水。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区盐碱地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盐碱地;排水沟;电导率;地下水埋深;农田

Monitoring salt and water dynamics in farmland and drainage ditch in a saline

environment under reduced drainage intensity

PAN Yanxin ,LUO Wan *,JIA Zhonghua ,LIU Wenlong ,LI Shan ,WU Di

Northwest Key Laboratory of Water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Ec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710048,China

Abstract :The fast population growth and rapid 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a have made it necessary to develop marginal lands for agricultural use.One approach to meet such land requirement is to reclaim the existing salinized wasteland through engineering measures through artificial drainage.As salt content in soils poses potential threat to crop growth ,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s of salt and water exchange between farmland and drainage ditche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salinity control in the saline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2year monitoring study on salt and water dynamics in a reclaimed salt affected farmland area in Shaanxi ,China.In 2strip fields of 100?400m ,we observed water table depth and measure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EC )of water samples taken from monitoring wells ,those wells were installed at 1,2and 3m in depth in a cluster in each field ;in the mean time ,we measured the depth to water level in drainage ditches along the strip fields and sampled the ditch water for their salinity levels.Weather data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ainfall during the monitoring period was close to the long term average values.Rainfall pattern in the study area is general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making irrigation only necessary when prolonged dry period appears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The monitoring data showed that the drainage ditches hav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the water table in the crop fields :the depth to water table varied between 1.69to 2.27in field A and between 1.24and 2.18in field B ,while the depth to water level in drainage ditches varied between 1.84and 2.05by the field A and between 1.16and 2.0by the field B.The salinity of the groundwater in the fields ,however ,was less variable than that in the drainage ditches :the EC in groundwater varied between 4.72and 7.51ms /cm in field A and between 6.58and 11.4in field B ,

while the EC in drainage ditches varied between 4.86and 8.69by the field A and between 1.9and 14.75by the field B.The greater variability of EC

in the drainage ditches was caused by the dilution effect of freshwater recharge in the end of the irrigation season,when a large amount of irrigation return flow from an upstream irrigation district was discharged to the study area due to its lower elevation.The elevated water level in the drainage ditches had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field water table depth due to the short duration.When no additional freshwater recharge is available,salinity in the drainage ditches increased with time due to evaporation concentration.Findings from this research may provide technical guidance for salinity management in the similar salt affected agricultural regions.

Key Words:salinity;drainage ditch;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water table depth;farmland

排水系统作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最主要功能就是及时将田间过多的水分排出农田,起到排涝降渍[1]、维持灌区水盐平衡[2-4]和控制土壤盐渍化[5-7]的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成果[8-10]显示许多灌区现有的排水系统存在着排水过度问题,这不仅造成下游受纳水体的污染[11-13]而且还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14-16]。如何通过工程和管理措施来调控农田水盐均衡,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在一些半干旱、半湿润灌区内,排水沟由于排水出路受阻,并受到灌溉水或降水、以及来自上游或周边水源的补给,使得排水沟周期性的保持较高水位运行,形成了排水沟蓄水条件,此时区域水盐平衡受到影响[17-18],农田土壤是否会发生积盐而影响作物正常生长成为关注的焦点。例如,美国加州San Joaquin Valley灌区因排水中富含有硒元素致使排水出路被封堵后,科研人员开展了大量关于作物在较高地下水位情况下生长的水盐平衡研究[19-21]。部分研究结果已表明,灌区排水系统运行模式改变后,适当的农田水位管理措施可以满足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位于陕西省富平县境内的卤泊滩灌区在历史上曾为古湖泊洼地,盐分累计较多,近代被开垦为农田,但盐渍化问题一直很严重。1999年,当地有关部门通过土地平整和健全灌排系统措施,实施了卤泊滩盐碱地深度治理。在治理过程中,受到经济因素和环境保护要求限制,通往滩外的排水干沟未能完成,灌溉季节的排水只能滞留在排水沟和下游一片洼地内。由于地势较低,卤泊滩排水沟系统除了负担本区内的灌溉排水以外,还受到两个上游引黄灌区在灌溉季节退水的影响,沟内水位周期性的升高,形成了排水沟蓄水条件。近10年来,区内未发生大面积的盐渍化,种植的玉米、棉花等农作物生长基本正常。为了查明排水沟蓄水条件下农田与排水沟之间水盐运动的基本情况,在陕西省卤泊滩盐碱地改良区开展了两年水盐监测的试验工作,根据这些实地监测数据,研究了灌区农田与排水沟之间的水盐动态变化关系,以便探讨农田水文过程变化对盐分运移以及农业生产的影响,成果可为类似区域盐碱地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气象条件

根据陕西富平县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卤泊滩盐碱地改良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98mm,降雨多集中在7—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49%,其他季节较干旱。全年蒸发量1000—1300mm,是降雨量的2—2.3倍。年平均气温13.4?,夏季最高气温41.8?。研究区多年平均月降雨以及气温和蒸发量如图1所示

图1研究区气象资料

Fig.1The long term average monthly weather data in the study area

1.2监测点布置

如图2所示,在卤泊滩盐碱地改造一期项目区的上游地段选取了两块400m?100m农田进行观测。

895生态学报34卷

2009年6月到2010年10月的观测时段内,田块A 种植棉花,田块B种植玉米。在每个田块中间布置了观测断面,每个断面上各布置3组观测井,每组分别有深度为1m,2m,3m的3个井(图2),用来观测地下水位和不同埋深处的水质。同时两个观测断面农田一侧的排水农沟里安装了水尺,并确定了水质取样点,以便同时观测排水沟水位与田间地下水位以及水质的变化。此外,在研究区内3条排水干沟(图2中P、N、M沟)上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布设了监测点,与农田断面A、B同时进行水质与水位监测。图2中箭头代表水流方向,上游灌区退水自西边进入卤泊滩,流入M沟,水量较大时,部分水量沿相反方向进入N沟与P沟。本文研究内容仅限于对农田与两侧排水沟水盐动态关系的分析

图2研究区监测断面及监测点布设图

Fig.2Layout of the monitoring fields and sampling locations in the study area

1.3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

为了监测研究区的水文气象情况,在现场安装了一个小型气象站,实时记录当地降雨量、温度等气象数据。水位测量与水质取样每2—3周进行1次,同时下载气象数据。对于地下水观测,每次取样过程中,首先用自制水位测量仪记录观测井中的水位,然后用汲水桶将井中的积水排空,待井中水面再现后,提取水样带回实验室。排水沟水位、水质测量与地下水观测过程同步进行。根据研究目标,水质测量指标仅限于盐分含量。所采集水样在实验室用美国哈西Sension156测量仪测定电导率。2结果与分析

2.1监测期内研究区月降雨及潜在腾发量

图3显示2009年6月25日到2010年10月18日期间,在研究区内实测的月降雨量以及根据气温、湿度、风速等气象资料按FAO-56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潜在腾发量。与图1显示的多年平均结果相比,监测期内降水与蒸散状况可以代表研究区的正常气候状况,对观测农田水分蒸散和地下水位的影响比较典型

图3试验期2009年6月25日—2010年10月18日蒸发与降雨量

Fig.3Monthly PET and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monitoring period

995 3期潘延鑫等:排水沟蓄水条件下农田与排水沟水盐监测

2.2农田地下水与排水沟水位监测结果分析观测期内,A、B田块观测井组1m井中一直没有水,2m井中有少量水,3m井中水较多。说明在此期间农田地下水埋深保持在2m左右。3组观测井中同一深度井中的水位基本一致,表明田间地下水面平坦,上下波动一致。因此A、B田块中地下水埋深分别取3m井观测结果的平均值,与降雨量一起绘于图4、图5中。

图4显示2009年6月至2010年10月间A断面农田地下水埋深以及相邻排水沟(Ag)内水面深度变化情况。由图可见,农田地下水与排水沟水位波动基本一致。虽然两个生长季内都有多次降雨过程,但因气温较高、蒸发蒸腾作用强烈、且非饱和土层深度接近2m,降雨未能形成对地下水的有效补给。2009年观测到的A断面最大埋深为2.2m,此时排水沟内水位高于田间约20cm;2010年观测到的A 断面最大埋深为2.3m,而此时排水沟内水位高于田间约30cm。观测期有大量来自上游灌区的退水进入研究区内的排水沟系统,但因A断面田块所处的位置与其他干沟的水力连通性较差,排水沟及农田地下水位未受到明显影响

图4A断面排水沟水位及农田地下水埋深变化图

Fig.4Depth to water table in field A and its drainage ditch Ag

图5显示B断面地下水埋深及相邻排水沟(Bg)内水面变化情况。受到区域地下水以及相邻排水干沟的影响,B断面地下水埋深较A断面浅,且波动较大。与A断面水位变化类似,2009年6月初到7月中旬期间,因无明显降雨过程,排水沟与农田地下水位均处于下降趋势,降至最低点2.2m,之后受降雨及灌溉水量补给,水位抬升。与A断面不同的是,B断面农田一侧的排水沟受来自上游灌区的退水影响较大。如2009年8月中旬,有部分水量进入B断面农田一侧的排水沟(Bg),使得沟水位上升,农田地下水位上升滞后于排水沟。与A断面不同的是,排水沟水位始终高于农田地下水位约15cm

图5B断面排水沟水位及农田地下水埋深变化图

Fig.5Depth to water table in field A and its drainage ditch Bg

006生态学报34卷

表1显示出农田A、B断面地下水埋深的变异系数较小,表明其地下水位相对稳定。其中排水沟Bg 水位变异系数明显大于沟Ag。由图5可见,排水沟Bg所处的位置使其更易受到自干沟流入的上游灌区退水影响,致使其水位变化较大;而排水沟Ag内水位的变异系数较小,表明其受到退水的影响很小。

表1农田地下水与排水沟水位监测数据统计一览表

Table1Depth to water table measurements in monitoring fields and drainage ditches

监测位置Monitoring location

最大值/m

Maximum value

最小值/m

Minimum value

均值/m

Average value

标准偏差/m

Standard deviation

变异系数

Variable coefficient

农田A断面Monitoring A field2.271.692.060.140.07农田B断面Monitoring B field2.181.241.790.220.12排水沟Ag Drainage ditch(Ag)2.051.841.980.060.03排水沟Bg Drainage ditch(Bg)2.001.161.650.230.14

排水沟与农田地下水位监测及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水力联系。尤其是B断面,排水沟与农田地下水位的变化表现出了良好的一致性。由于地势和沟深等缘故使得两断面地下水位变化趋势和幅度略有不同,但总的来看,监测断面地下水埋深都维持在2m左右。

根据盐碱化地区潜水蒸发规律,埋深愈浅,蒸发愈大,积盐也就愈快。观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地下水埋深始终保持在2m左右,观测期间,农田蒸散作用将田间地下水埋深最低降至2.2m。农田中积盐现象不甚明显,表明在研究区的水文气象条件下,高矿化度地下水中的盐分没有随毛管水上升到耕作层中。

2.3农田地下水与排水沟电导率监测结果分析在观测水位的同时,对农田A、B断面2m、3m井以及排水沟的电导率进行了取样分析,测定其电导率(图6,图7)。因为2m井中经常取不到水样,且有限的数据显示2m与3m井水电导率差异不大,所以图中显示的是3m井和排水沟水样的电导率监测结果。由图可见,两块农田的地下水含盐量电导率值在4—12ms/cm之间,均为不宜灌溉的劣质水。A断面(图4)农田排水沟Ag内水样电导率与农田地下水电导率几乎没有差别,说明二者具有密切的水力联系

图6A断面3m监测井及排水沟Bg水样电导率变化图

Fig.6Measured EC of groundwater from3m monitoring wells in field A and drainage ditch Ag

图7显示B断面农田排水沟Bg内的盐分浓度受降雨、退水的影响变化明显,2009年8月中旬退水期间,排水沟中水盐分浓度急剧下降,电导率由12.5ms/cm下降到1.9ms/cm,下降了84.8%。此后随着沟水位逐渐回落,Bg沟中水的电导率值略有增高,但仍明显低于农田地下水。虽然水位监测结果显示B断面农田地下水位在退水期有一定升高,但监测结果显示盐分却未受到地下水水位上升的显著

106

3期潘延鑫等:排水沟蓄水条件下农田与排水沟水盐监测

影响。自9月以后观测到了2m深井内的水样电导率状况,其中A断面2m井水的电导率略高于3m 井,B断面2m井水的电导率则略低于3m井,但二者都没有显著的差别,说明2m到3m之间地下水含盐量无明显变化。2010年A断面3m井与排水沟水样的电导率具有同步变化的趋势,且3m井的水样电导率值高于排水沟,除6月下旬的一次农田灌溉使得农田土壤盐分被淋洗导致排水沟盐分浓度略高于农田3m井。而B断面受春灌退水的影响,4月下旬地下水位上升,而水样电导率值降低,之后到7月底由于作物耗水和干旱,地下水位逐渐上升,电导率相应升高。8—10月份由于降雨充沛,地下水位明显抬升,其电导率值显著降低。图中还显示排水沟水样电导率值始终低于农田

图7B断面3m监测井及排水沟Bg水样电导率变化图

Fig.7Measured EC of groundwater from3m monitoring wells in field B and drainage ditch Bg

表2显示,农田监测断面地下水电导率均值高于排水沟水样的电导率均值,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A断面的差别不显著,B断面的差别显著。农田A、B断面地下水电导率的变异系数较小,表明其含盐量变化不大。B断面排水沟水样电导率的变异系数最大,为0.59,说明观测期间该沟内水体的含盐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主要是因为B断面排水沟受到外来淡水的补给,使沟内盐分浓度得到稀释的原因;而A断面排水沟受到外来水补给的量很小,沟内水样电导率的变化不大,且与农田地下水电导率变化基本保持一致。

表2农田地下水与排水沟电导率监测数据统计一览表

Table2Salinity measurements in monitoring fields and drainage ditches

监测位置Monitoring location

水样电导率单位/(ms/cm)

最大值最小值均值标准偏差变异系数t-统计值

p值

(ɑ=0.05)

显著性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断面3m井3m well in A field7.514.726.550.600.091.830.092不显著排水沟Ag Drainage ditch(Ag)8.694.866.321.150.18

B断面3m井3m well in B field11.406.589.660.970.103.320.003显著排水沟Bg Drainage ditch(Bg)14.751.907.054.140.59

3结论

本文的研究对象陕西省富平县卤泊滩盐碱地改良区位于一个低洼地带,地下水运动滞缓,受区域排水以及气候条件的影响,农田潜在盐渍化威胁。排水沟蓄水条件不仅改善了农田小气候,而且调节了农田土壤水分分布,达到抑制土壤盐分、提高作物对水分利用效率的目的。通过对研究区连续两年的水盐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1)在排水沟蓄水条件下卤泊滩盐碱地改良区

206生态学报34卷

农田地下水位基本稳定在2m左右,相邻排水沟水位与农田地下水位变化基本一致,在有上游灌区退水进入排水沟的情况下,农田一侧排水沟水位明显高于田间地下水位。

(2)对两块农田地下水与排水沟电导率监测结果表明,在无外界来水干扰的情况下,农田地下水和排水沟水样的电导率变化趋势一致,排水沟蓄水条件能够有效地控制农田水盐运动;当排水沟受到外来淡水补给时,沟内浓缩的盐分得到稀释,电导率明显低于农田地下水。

References:

[1]Wang S L,Qu X Y.Dynamic control of drainage and calculation method of drainage spacing based on the idea of combining the

control of salinization with subsurface waterlogging.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2008,39(11):1204-1211.

[2]Zhang W Z,Zhang Y F.Knowledge of water-and-salt balance and control of soil saline-and-water-logging in Irrigation District.China

Rural Water and Hydropower,2003,(8):13-18.

[3]Chen X B,Yang J S,Yang Z H,Hu S J,Liu G M.Irrigation-drainage management and hydro-salinity balance in WeiganRiver

Irrigation District.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2008,24(4):59-65.

[4]Pan Y X,Luo W,Jia Z H,Li J,Chen Y.Experiment on salt exchange between sediments and ponding water in drainage ditches

of saline farmland.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2013,29(2):81-87.

[5]Jiao Y P,Kang Y H,Wan S Q,Sun Z Q,Liu W,Dong F.Effect of soil matric potential on the distribution of soil salt under drip

irrigation on saline and alkaline land in arid regions.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2008,24(6):

53-58.

[6]Pan Y X,Luo W,Jia Z H,Li J,Chen Y.Salinity variation in water and the sediments of drainage ditches in a saline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12,26

(5):182-185.

[7]Sun X J,Wang Z C,Zhao C W,Xu L,Dong Y.Impact assessment of saline-sodic agricultural drainage on water quality

invented area of Chagan Lake.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2011,27(9):214-219.

[8]Luo W,Jia Z H,SkaggsRW,Xi W Y,Zhang Y F.Rice fields drainage process simulation in Yinnan irrigation district with

DRAINMOD model.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2006,22(9):53-57.

[9]Sun J S,Kang S Z.Present sit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usage and developing countermeasures of water-saving irrigation in China.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00,16(2):1-5.

[10]Guitjens J C,Ayars J E,Grismer M E,Willardson L S.Drainage design for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s overview.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1997,123(3):148-153.[11]SkaggsRW,Chescheir G M.Effects of subsurface drain depth on nitrogen losses from drained lands.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s,2003,46(2):237-244.

[12]Luo W,Jia Z,Fang S,Wang N,Liu J,Wang L,Tian S,Zhang Y.Outflow reduction and salt and nitrogen dynamics at controlled

drainage in the Yinnan Irrigation District,China.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08,95(7):809-816.

[13]Li Q K,Hu Y W,Sun J,Li H E.Loss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ants under controlled drainage.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10,26(Suppl2):182-187.

[14]Han J C,Xie J C,Zhu J W,Wang T.Comprehensive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saline lands.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2009,

40(3):327-377.

[15]Pan Y,Xie J C,Zhu J W,Han J C.Assessment system for harmonious ecosystem of saline land.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2009,40(3):492-497.

[16]Han J C,Xie J C,Wang T,Luo L T,Zhu M L,Ye X F.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f saline alkali of soil in saline land after

changing drainage to impoundment in Lubotan of Shaanxi

Province.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2009,25(6):59-65.

[17]Jia Z,Luo W,Xie J,Pan Y,Chen Y,Tang S,Liu W.Salinity dynamics of wetland ditches receiving drainage from irrigated

agricultural land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11,100(1):9-17.

[18]Ayars J E,Christen E W,Hornbuckle J W.Controlled drainage for improved water management in arid regions irrigated

agriculture.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06,86(1/2):

128-139.

[19]Ayars J E,Christen E W,SoppeRW,Meyer W S.The resource potential of in-situ shallow ground water use in irrigated

agriculture:a review.Irrigation Science,2006,24(3):147-160.[20]Doering E J,Benz L C,Reichman G A.Shallow-water-table concept for drainage design in semiarid and subhumid regions//

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s(eds).Advances in

drainage,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national drainage symposium.

St Joseph,Michigan: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s,

1982,34-41

[21]EvansRO,SkaggsRW,Gilliam J W.Controlled versus conventional drainage effects on water quality.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1995,121(4):271-276.

参考文献:

[1]王少丽,瞿兴业.盐渍兼治的动态控制排水新理念与排水沟

306

3期潘延鑫等:排水沟蓄水条件下农田与排水沟水盐监测

(管)间距计算方法探讨.水利学报,2008,39(11):

1204-1211.

[2]张蔚榛,张瑜芳.对灌区水盐平衡和控制土壤盐渍化的一些认识.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3,(8):13-18.

[3]陈小兵,杨劲松,杨朝晖,胡顺军,刘广明.渭干河灌区灌排管理与水盐平衡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8,24(4):59-65.[4]潘延鑫,罗纨,贾忠华,李进,陈远.盐碱地排水沟蓄水后底泥与水体盐分交换试验.农业工程学报,2013,29(2):81-87.[5]焦艳平,康跃虎,万书勤,孙泽强,刘伟,董锋.干旱区盐碱地滴灌土壤基质势对土壤盐分分布的影响.农业工程学报,

2008,24(6):53-58.

[6]潘延鑫,罗纨,贾忠华,李进,陈远.农田排水沟水体与底泥中盐分迁移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12,26(5):182-185.[7]孙晓静,王志春,赵长巍,徐璐,董燕.盐碱地农田排水对查干湖承泄区的水质影响评价.农业工程学报,2011,27(9):

214-219.[8]罗纨,贾忠华,SkaggsRW,席伟彦,张永锋.利用DRAINMOD模型模拟银南灌区稻田排水过程.农业工程学

报,2006,22(9):53-57.

[9]孙景生,康绍忠.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与节水灌溉发展对策.农业工程学报,2000,16(2):1-5.

[13]李强坤,胡亚伟,孙娟,李怀恩.控制排水条件下农业非点源污染物流失特征.农业工程学报,2010,26(增刊2):

182-187.

[14]韩霁昌,解建仓,朱记伟,王涛.陕西卤泊滩盐碱地综合治理模式的研究.水利学报,2009,40(3):372-377.

[15]潘宜,解建仓,朱记伟,韩霁昌.陕西省卤泊滩盐碱地和谐生态系统评价体系.水利学报,2009,40(4):492-497.

[16]韩霁昌,解建仓,王涛,罗林涛,朱满林,叶校飞.陕西卤泊滩盐碱地“改排为蓄”后盐碱指标试验观测.农业工程学报,

2009,25(6):59-65.

406生态学报34卷

排水沟施工组织设计

排水沟施工组织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靖宇县景山镇清水村排水沟建设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单位:抚松新城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日期:2017年8月1日 一、工程概述 (一)、工程概况 1、本工程位于景山镇清水村内,工程规模包括浆砌石排水沟1109米。 2、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 本工程依据设计及业主要求,遵照下列标准、规范、规程进行施工。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2003)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3、编制原则 (二)编制原则 严格执行基建程序、发挥本工程公司技术优势,精心施工,科学管理,加快施工进度。退票费安排施工顺序,采用平等流水作业组织施工,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充分发挥人力、物力作用。充分利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工程施工进度。全面执行我公司的质量方针,切实贯彻执行国家的施工及验收规范、操作规程和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加强工程进度的科学性,计划性的管理,合理安排机械、材料、劳动力的进退场,确保现场文明,整洁及工程的正常施工。

二、管理目标 1、本次投标范围为土建、安装; 2、工期目标 总工期为45天 3、安全文明施工目标 杜绝重大伤亡和质量事故; 三、施工管理力量及劳动力安排 (一)项目管理机构 根据合同任务和工期要求,立即组织成立施工现场管理机构,全面组织,实施本合同段工程的管理。 1、人员配备 本项目管理层是在公司的领导和决策下,公司技术部门—项目经理部—施工队,工程公司各职能部门实行监督管理。项目经理部将对本项目的施工生产、安全、质量及材料设备、资金等的组织、分配负全面直接责任,其组成人员从公司管理机构中择优选用,优化组合,将各项责任落实到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决定成立一个项目部,对工程实施全面管理。 2、安排技术素质好、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技能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进入施工。 3、施工准备工作

排水沟施工组织设计(1)

排水沟施工组织设计 一、总则 1.1 编制说明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本次招标过程中招标单位发给的本工程设计图纸、招标文件,按国家颁布的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规程和有关工艺标准进行编制的。 1.2 编制原则 严格执行基建程序、发挥本工程公司技术优势,精心施工,科学管理,加快施工进度。科学地安排施工顺序,采用平行流水作业法组织施工,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充分发挥人力、物力作用。充分利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工程施工进度。全面执行我公司的质量方针,按照ISO9002国际标准要求进行施工管理,切实贯彻执行国 家施工及验收规范、操作规程和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加强工程进度的科学性,计划性的管理,合理安排机械、材料、劳动力的进退场,确保现场文明,整洁及工程的正常施工。 二、管理目标 2.1 工期目标 总工期共30个日历天。 2.2 质量目标 本工程施工合同承包范围内,达到现行的国家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要求。 2.3 安全、文明施工目标 杜绝重大伤亡和火灾事故。 按国家颁布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执行。

三、施工部署 3.1 工程项目管理班子配备 3.1.1 人员配备 本项目管理层是在公司的领导和决策下,实行公司领导—公司技术部门、财务部门—项目经理部—施工队,工程公司各职能部门实行监督管理。项目经理部将对本项目的施工生产、安全、质量及材料设备、资金等的组织、分配负全面直接责任,其组成人员从公司管理机构中择优选用,优化组合,将各项责任落实到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决定成立一个项目部,对工程实施全面管理。 3.1.2 进入该工程的机械设备和职业技能岗位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 (1)我公司优先安排本工程需要的一批施工机械,如钢筋加工机械、 垂直运输物料提升机械及现场搅拌、运输机械等,力求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减轻劳动强度,加速施工进度。 (2)安排技术素质好、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技能岗位人员和特殊工 种人员进入施工,其中有电焊工、卷扬机工、电工、起重工等特殊工种人员、具有创优工程实践经验和技术配套的建筑工人。 3.2 施工任务的分工: 挑选一名有经验,技术全面的高级技师为综合土建队的队长,配备各种专业特殊工种和一些配合工进行土建施工。给排水专业班组承担该专业的施工。施工中各班组必须紧密配合,相互联系,穿插施工。其中土建综合队可分泥工班和钢筋班、砼班、配合工班。给排水工程由公司专业施工班负责施工。 土建综合班组负责土方开挖,基坑修整、修坡、超深部分施工、土方回填、钢筋、砼、等工作。

排水沟设计要求规范-a 6 型排水沟

GB/T 16453.4─1996 前言 本标准系列共分四项:第一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第二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第三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第四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本标准是上述系列中的第二项。 本项标准包括6个标准: GB/T 16453.1─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坡耕地治理技术 GB/T 16453.2─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荒地治理技术 GB/T 16453.3─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沟壑治理技术 GB/T 16453.4─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GB/T 16453.5─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风沙治理技术 GB/T 16453.6─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崩岗治理技术 本标准是GB/T 16453.4,包括坡面小型蓄排工程、路旁、沟底小型蓄引工程和引洪漫地工程三篇容。 本标准系列的四项出版后,将全部代替1988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国水利电力部部颁标准SD 238─87《水土保持技术规》。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国水利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参加起草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黄河水利委员会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松辽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珠江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海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淮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万铨、廖纯艳、胡玉法、仲仁、宁堆虎、徐传早、佟伟力、鲁胜力。 第一篇坡面小型蓄排工程 1 围

本篇规定了防治坡面水土流失的截水沟、排水沟、沉沙池、蓄水池等坡面小型蓄排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技术要求。 本篇适用于南方多雨地区。北方部分雨量较多、坡面径流较大的土石山区和丘陵区,也可参照使用。 2 基本规定 2.1 坡面小型蓄水工程,应与坡耕地治理中的梯田、保水保土耕作等措施、荒地治理中造林育林、种草育草等措施紧密结合,配套实施。 2.2 在坡耕地治理的规划中,应将坡面小型蓄排工程与梯田、保水保土耕作法等措施统一规划,同步施工,达到出现设计暴雨时能保护梯田区和保土耕作区的安全。同时,小型蓄排工程的暴雨径流和建筑物设计,也应考虑梯田和保水保土耕作减少径流泥沙的作用。 2.3 在荒地治理的规划中,应将坡面小型蓄排工程与造林育林、种草育草统一规划,同步施工,达到出现设计暴雨中保护林草措施的安全。同时,小型蓄排工程的暴雨径流和建筑物设计,也应考虑造林育林和种草育草减少径流泥沙的作用。 2.4 坡面小型蓄排工程还应考虑蓄水利用。 3 规划 3.1 总体布局 在进行坡耕地或荒地治理规划的基础上,坡面小型蓄排工程应进行专项总体布局,合理地布设截水沟、排水沟、沉沙池、蓄水池等四项主要建筑物,构成完整的防御体系。 3.2 截水沟的布设原则 3.2.1 当坡面下部是梯田或林草,上部是坡耕地或荒坡时,应在其交界处布设截水沟。 3.2.2 当无措施坡面的坡长太大时,应在此坡面增设几道截水沟。增设截水沟的间距一般20~30m,应根据地面坡度、土质和暴雨径流情况,通过设计计算具体确定。 3.2.3 蓄水型截水沟基本上沿等高线布设,排水型截水沟应与等高线取1%~2%的比降。 3.2.4 当截水沟不水平时,应在沟中每5~10m修一高20~30cm的小土,防止冲刷。

排水沟的处理方法

设计中排水沟的处理方法 无论是建筑物幕墙还是广场的周围,排水沟事我们经常设计的,由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所以真正的效果经常被我们忽略。其实小小的排水沟也大有文章可做!排水沟盖板不仅有排水的作用,如果加入一些构思和创意,那么也可以体现出艺术的效果,为地面铺装增添另外一种感觉,让我们一起欣赏Iron Age富于想象力的盖板效果。 缝隙式排水形式不能粗制滥造!!! 缝隙式排水就是在铺装面上仅留下一条15-20毫米的缝隙,效果比较隐蔽美观,为很多设计师在做步行街设计时作为地面排水的形式。国内我在很多地方看到过步行街采用缝隙式排水形式,例如:上海的南京路,成都的步行街,天津的和平路商业街,天津的鼓楼商业街等。 但是如果仅仅是采用了缝隙的表面形式而没有过多考虑设计的细节,那么缝隙形式并不能体现出应有的效果,反而会体现出一种粗制滥造的效果,并且将整体地面的铺装效果降低了档次。 我有一次就发现了一条步行街采用了缝隙排水形式,但只是简单将地面石材留了一条缝,等我看到了就发现很多地方都已经堵塞,并且整条系统维修的地方很少,外观效果很不好。 上几张照片给大家看看。。。

其实很多朋友和我一样钟情于缝隙式排水的效果--隐蔽美观。后来在北京的一个广场项目中采用了一种新技术--组合式的排水沟。排水沟和检查井都是工厂预制产品,可以搭配不同的盖板,现场只需要组合而已,产品类似于模块非常规矩,安装简单,效果也不错。上两张图片看看。。。

组合式排水沟是一个系统,简单说就是工厂预制好的不同系列的产品,包括不同尺寸的排水沟,类似积水井的“跌水箱”,以及各种配件,现场施工的时候像积木一样可以直接组合,密封完成的一种新产品。我上几张图片大家一看就清楚了。 这是一个沟体,上面可以搭配不同的盖板。另外每段沟长度是1米,两头都有安装组合的接口用来密封打胶。

排水沟设计规范

GB/T ─1996 前言 本标准系列共分四项:第一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第二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第三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第四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本标准是上述系列中的第二项。 本项标准包括6个标准: 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 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 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 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 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 本标准是GB/T ,包括坡面小型蓄排工程、路旁、沟底小型蓄引工程和引洪漫地工程三篇内容。 本标准系列的四项出版后,将全部代替1988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部颁标准SD 238─87《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参加起草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黄河水利委员会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松辽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珠江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海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淮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刘万铨、廖纯艳、胡玉法、苏仲仁、宁堆虎、徐传早、佟伟力、鲁胜力。 第一篇坡面小型蓄排工程 1 范围

本篇规定了防治坡面水土流失的截水沟、排水沟、沉沙池、蓄水池等坡面小型蓄排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技术要求。 本篇适用于南方多雨地区。北方部分雨量较多、坡面径流较大的土石山区和丘陵区,也可参照使用。 2 基本规定 坡面小型蓄水工程,应与坡耕地治理中的梯田、保水保土耕作等措施、荒地治理中造林育林、种草育草等措施紧密结合,配套实施。 在坡耕地治理的规划中,应将坡面小型蓄排工程与梯田、保水保土耕作法等措施统一规划,同步施工,达到出现设计暴雨时能保护梯田区和保土耕作区的安全。同时,小型蓄排工程的暴雨径流和建筑物设计,也应考虑梯田和保水保土耕作减少径流泥沙的作用。 在荒地治理的规划中,应将坡面小型蓄排工程与造林育林、种草育草统一规划,同步施工,达到出现设计暴雨中保护林草措施的安全。同时,小型蓄排工程的暴雨径流和建筑物设计,也应考虑造林育林和种草育草减少径流泥沙的作用。 坡面小型蓄排工程还应考虑蓄水利用。 3 规划 总体布局 在进行坡耕地或荒地治理规划的基础上,坡面小型蓄排工程应进行专项总体布局,合理地布设截水沟、排水沟、沉沙池、蓄水池等四项主要建筑物,构成完整的防御体系。 截水沟的布设原则 当坡面下部是梯田或林草,上部是坡耕地或荒坡时,应在其交界处布设截水沟。 当无措施坡面的坡长太大时,应在此坡面增设几道截水沟。增设截水沟的间距一般20~30m,应根据地面坡度、土质和暴雨径流情况,通过设计计算具体确定。 蓄水型截水沟基本上沿等高线布设,排水型截水沟应与等高线取1%~2%的比降。 当截水沟不水平时,应在沟中每5~10m修一高20~30cm的小土,防止冲刷。 排水型截水沟的排水一端应与坡面排水沟相接,并在连接外作好防冲措施。 排水沟的布设原则 排水沟一般布设在坡面截水沟的两端或较低一端,用以排除截水沟不能容纳的地表径流。排水沟的终端连接蓄水池或天然排水道。

淋水 闭水试验标准

1.适用范围 集团开发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高层、多层建筑外墙、门窗、厨卫间、阳台及屋面等部位淋水、闭水试验。 2.编制依据 《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 235 -2011)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1-2001)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7-2001) 《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126-2006) 《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程》(DBJ15-19-97)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塑钢门窗工程技术规程》(JGJ103-2008) 《铝合金门窗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DBJ15-30-2002) 集团和城市公司相关程序文件、标准及合同要求等。 3.基本要求 3.1淋水试验是防水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在施工过程中分阶段进行淋水 试验,所有淋水试验必须有甲方项目部、监理单位、物管处全程检查并签字确认,办理淋水试验记录,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2 除专门的淋水试验外,在每次持续降雨天气后,应安排人员逐一检查外墙、 门窗、屋面等部位有无渗漏现象,检查结果由甲方项目部、监理、总包、门窗安装等单位验收确认。 3.3外墙、门窗进行淋水试验,可考虑拆外架前安装淋水管,具备条件时可分 区域分楼层进行淋水试验,经甲方、监理单位同意后方可拆除外墙脚手架,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施工单位编制的淋水闭水试验专项方案需报甲方项目部、监理单位进行审批。 3.4 厨卫间、阳台、露台灯防水层施工过程中,应按规定对每道工序进行闭水 试验,结果须经甲方项目部、监理单位确认,不渗不漏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排水沟设计资料讲解

第五节排水沟的设计水位和排水沟断面设计 一、排水沟的设计水位 设计排水沟,一方面要使沟道能通过排涝设计流量,使涝水顺利排入外河;另一方面还要满足控制地下水位等要求。 排水沟的设计水位可以分为排渍水位和排涝水位两种,确定设计水位是设计排水沟的重要内容和依据,需要在确定沟道断面尺寸(沟深与底宽)之前,加以分析拟定。 1.排渍水位(又称日常水位) 这是排水沟经常需要维持的水位,在平原地区主要由控制地下水位的要求(防渍或防止土壤盐碱化)所决定。 为了控制农田地下水位,排水农沟(末级固定排水沟)的排渍水位应当低于农田要求的地下水埋藏深度,离地面一般不小于1.0~1.0m;有盐碱化威胁的地区,轻质土不小于2.2~2.6m,如图8-7所示。而斗、支、干沟的排渍水位,要求比农沟排渍水位更低,因为需要考虑各级沟道的水面比降和局部水头损失,例如排水干沟,为了满足最远处低洼农田(见图8-8)降低地下水位的要求,其沟口排渍水位可由最远处农田平均田面高程(A0),考虑降低地下水位的深度和斗、支、干各级沟道的比降及其局部水头损失等因素逐级推算而得,即 图8-7排渍水位与地下水位控制的关系(单位:m) 图8-8干、支、斗、农排水沟排渍水位关系图

z =A0-D农-ΣLi-ΣΔ 搀渍 z (8-7) 式中z排渍——排水干沟沟口的排渍水位,m; A ——最远处低洼地面高程,m; D ——农沟排渍水位离地面距离,m; 农 L——斗、支、干各级沟道长度,m,见图8-8; i——斗、支、干各级沟道的水面比降,如为均匀流,则为沟底比降; Δz——各级沟道沿程局部水头损失,如过闸水头损失取0.05~0.1m,上下级沟道在排地下水时的水位衔接落差一般取0.1~0.2m。 对于排渍期间承泄区(又称外河)水位较低的平原地区,如干沟有可能自流排除排渍流量时,按上式推得的干沟沟口处的排渍水位20溃,应不低于承泄区的排渍水位或与之相平。否则,应适当减小各级沟道的比降,争取自排。而对于经常受外水位顶托的平原水网圩区,则应利用抽水站在地面涝水排完以后,再将沟道或河网中蓄积的涝水排至承泄区,使各级沟道经常维持排渍水位,以便控制农田地下水位和预留沟网容积,准备下次暴雨后滞蓄涝水。 2.排涝水位(又称最高水位) 排涝水位是排水沟宣泄排涝设计流量(或满足滞涝要求)时的水位。由于各地承泄区水位条件不同,确定排涝水位的方法也不同,但基本上分为下述两种情况。1) 当承泄区水位一般较低,如汛期干沟出口处排涝设计水位始终高于承泄区水位,此时干沟排涝水位可按排涝设计流量确定,其余支、斗、沟的排涝水位亦可由干沟排涝水位按比降逐级推得;但有时干沟出口处排涝水位比承泄区水位稍低,此时如果仍须争取自排,势必产生壅水现象,于是干沟(甚至包括支沟)的最高水位就应按壅水水位线设计,其两岸常需筑堤束水,形成半填半挖断面,如图8-9所示。

屋面淋水(蓄水试验记录

屋面淋水(蓄水试验记录

————————————————————————————————作者:————————————————————————————————日期:

屋面淋水(蓄水)报验申请表 工程名称:纬恒(福建)轻纺有限公司2#厂房编号:致:福建安华发展有限公司(监理单位): 我单位已完成了10~18轴屋面淋水(蓄水)试验工作,现报上该工程报验申请表,请予以审查和验收。 附件: 1、屋面淋水(蓄水)试验记录 承包单位(章) 项目经理 日期 审查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 总/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

屋面淋水(蓄水)试验记录 检验(建)表5.1.1 共页第页 工程名称纬恒(福建)轻纺有限公司2#厂 房 屋面形式 (斜或平屋面) 斜屋面 屋面防水等级二级设防要求二道防水设防分项工程名称水性涂抹防水屋面分项施工时间 施工单位福建泉鑫建工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杨文波专业工长庄超荣 淋水(蓄水) 部位 10-18轴屋面蓄水高度2cm 淋蓄水时间2h 质量验收规范规定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观察时间及次数)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规定:卷材防水层不得有渗漏和积水。 经2小时淋水试验检查,未发现有渗漏水现象。试水后卷材防水层无积水。 施工单位 检查评定结果 经检查,屋面未发现渗漏水现象,符合规范要求,评定为合格。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年月日 监理(建设)单位 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年月日

屋面淋水(蓄水)报验申请表 工程名称:纬恒(福建)轻纺有限公司2#厂房编号:致:福建安华发展有限公司(监理单位): 我单位已完成了1~9轴屋面淋水(蓄水)试验工作,现报上该工程报验申请表,请予以审查和验收。 附件: 1、屋面淋水(蓄水)试验记录 承包单位(章) 项目经理 日期 审查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 总/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

排水沟设计规范范本

排水沟设计规范

GB/T 16453.4─1996 前言 本标准系列共分四项:第一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第二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第三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第四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本标准是上述系列中的第二项。 本项标准包括6个标准: GB/T 16453.1─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 GB/T 16453.2─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 GB/T 16453.3─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 GB/T 16453.4─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GB/T 16453.5─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

GB/T 16453.6─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 本标准是GB/T 16453.4,包括坡面小型蓄排工程、路旁、沟底小型蓄引工程和引洪漫地工程三篇内容。 本标准系列的四项出版后,将全部代替1988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部颁标准SD 238─87《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参加起草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黄河水利委员会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松辽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珠江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海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淮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刘万铨、廖纯艳、胡玉法、苏仲仁、宁堆虎、徐传早、佟伟力、鲁胜力。 第一篇坡面小型蓄排工程 1 范围

排水沟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XXX,为排水沟及道路工程。路线自北向南。本工程排水沟长度为. 二、设计依据及规范 1、设计依据 (1)、业主提供的电子地图; (2)、相关技术规范及其他相关资料; 2、设计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3)、《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2012);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5)、《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 (6)、《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 (7)、《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三、设计主要技术标准 1、本工程道路为施工便道 四、路线设计 张神殿村级道路工程路线长约为616.71m。 1、平面线形设计 道路沿现状挡墙右侧布置,局部按平面线形拉顺后需填埋部分沟渠,道路右侧新建挡墙与原挡墙成排水沟。 2、平面交叉口设计 全线主要有1个平交路口,为丁字类型路口。 3、横断面设计 根据建设单位要求,本工程路基宽度为3.5m。 五、路基设计 1、路基设计 路基设置1.5%的单向坡自然排水。 (1)、路基设计洪水频率:25年。 (2)、路基干湿类型的划分:按Ⅳ2区中湿标准 (3)、自然地理条件 本区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四季中冬夏长,春秋短,春季3-5月,雨量同步增长,平均气温16.9℃,降水量438mm;夏季6-9月为光湿高峰期,为旱洪多发季,平均气温26.9℃,降水量820mm;秋季10-11月,雨少光足,平均气温17℃,降水量131mm;冬季12-次年2月,光湿低值期,个别年份受寒潮侵袭,最低气温-4.5℃,最高气温37.5℃,年无霜期271天。终霜期一般年份为2月中旬,全年降雪日数约10天,初霜期为12月初。本地区气候按照最近30年平均高温、低温及雨量划分在1—4—2区。 (4)、一般路基设计 路基作为路面结构和车辆荷载的承托层,必须密实,均匀、稳定。其设计主要措施和技术要求为: ①、一般路段施工时应清除表层松散的杂填土、耕植土或生活垃圾土,再用压路机压实,使性质较均一、密实度较高的杂填土和其下性质较好的素填土层共同作为路基的天然持力层,路基填筑材料采用宕渣填筑。对于低填路段和挖方路段,路基宕渣厚度≥50cm,并予以分层填筑,压实度如见下表; ②、路基分层填筑技术要求:路基及沟槽回填的分层填筑厚度应严格控制,采用宕渣填筑,分层压实厚度不大于25cm。路基填筑前应通过试验确定填料的最佳含水率,以确保路基的压实效果和压实度。 2、排水沟设计

屋面淋水(蓄水)试验记录

屋面淋水(蓄水)报验申请表 工程名称:纬恒(福建)轻纺有限公司2#厂房编号:致:福建安华发展有限公司(监理单位): 我单位已完成了10~18轴屋面淋水(蓄水)试验工作,现报上该工程报验申请表,请予以审查和验收。 附件: 1、屋面淋水(蓄水)试验记录 承包单位(章) 项目经理 日期 审查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 总/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

屋面淋水(蓄水)试验记录 检验(建)表5.1.1 共页第页 工程名称纬恒(福建)轻纺有限公司2#厂 房 屋面形式 (斜或平屋面) 斜屋面 屋面防水等级二级设防要求二道防水设防分项工程名称水性涂抹防水屋面分项施工时间 施工单位福建泉鑫建工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杨文波专业工长庄超荣 淋水(蓄水) 部位 10-18轴屋面蓄水高度2cm 淋蓄水时间2h 质量验收规范规定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观察时间及次数)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规定:卷材防水层不得有渗漏和积水。 经2小时淋水试验检查,未发现有渗漏水现象。试水后卷材防水层无积水。 施工单位 检查评定结果 经检查,屋面未发现渗漏水现象,符合规范要求,评定为合格。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年月日 监理(建设)单位 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年月日

屋面淋水(蓄水)报验申请表 工程名称:纬恒(福建)轻纺有限公司2#厂房编号:致:福建安华发展有限公司(监理单位): 我单位已完成了1~9轴屋面淋水(蓄水)试验工作,现报上该工程报验申请表,请予以审查和验收。 附件: 1、屋面淋水(蓄水)试验记录 承包单位(章) 项目经理 日期 审查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 总/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

蓄水试验记录

夕卜墙面淋水(蓄水)_____ 扌报验申请表 工程名称:铜陵科美利办公楼工程编号: 致:铜陵永昌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监理单位): 我单位已完成了办公楼外墙面淋水试验工作,现报上该工程报验申请 表,请予以审查和验收。 附件: 1、外墙面淋水(蓄水)试验记录 承包单位(章)铜陵营造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经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审查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专业监理工程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外墙面淋水试验记录施工单位:铜陵营造有限责任公司编号:

楼地面淋水(蓄水)报验申请表 工程名称:铜陵科美利办公楼工程编号: 致:铜陵永昌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监理单位): 我单位已完成了办公楼卫生间楼面蓄水试验工作,现报上该工程报验 申请表,请予以审查和验收。 附件: 1、卫生间楼面蓄水试验记录 承包单位(章)铜陵营造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经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审查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专业监理工程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楼地面蓄水试验记录 2018年9月25日

屋面淋水(蓄水)报验申请表 工程名称:铜陵科美利办公楼工程编号: 致:铜陵永昌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监理单位): 我单位已完成了办公楼屋面淋水试验工作,现报上该工程报验申请表, 请予以审查和验收。 附件: 1、屋面淋水(蓄水)试验记录 承包单位(章)铜陵营造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经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审查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专业监理工程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屋面、外墙、外窗淋水试验记录.doc

试验时间年月日工程名称滨湖康园2# 楼总包单位合肥市第二建筑安装总公司 试验项目部位屋面分包单位 连续降雨 8 小时(降雨量达50MM),观察底板有无渗漏现象,试验要求 无渗漏现象为合格。 试验情况记录 试验结论 观察屋面及天沟排水畅通无积水现象。对所有顶楼层房间进行 逐间排查,顶板、排水管、烟道与顶板交接处均无渗漏及印湿现象。检查天檐沟板底及雨水管与板底交接处均无印湿渗漏水现象。 经检查无渗漏水现象,符合规范要求。 参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 质检员加(专业监理工程师)(项目专业负责人)(项目经理) 人 员 签 字

厨、卫间蓄水试验记录 试验时间年月日工程名称滨湖康园2#楼总包单位合肥市第二建筑安装总公司 试验项目部位厨卫间分包单位 把厨卫间地漏封高度5-7 厘米,放水深度3-5 厘米,蓄水 24 试验要求 小时后,观察底板有无渗漏现象,无渗漏现象为合格。 试验情况 记录 蓄水 24 小时后观察底板以及管道口无渗漏现象 试验结论 经检查无渗漏水现象,符合规范要求。 参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 质检员 加(专业监理工程师)(项目专业负责人)(项目经理)

人 员 签 字 外窗淋水试验记录 试验时间年月日工程名称滨湖康园2#楼总包单位合肥市第二建筑安装总公司 试验项目部位外窗分包单位 试验要求 试验情况记录 将窗户关严后,用自来水管对着外窗喷洒,至窗台产生水流后检查窗台排水情况及室内窗台部位有无渗漏水现象。 检查窗台水密性好,窗台排水顺畅,室内窗台部位无渗漏水现象。 试验结论 经检查无渗漏水现象,符合规范要求。

参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 质检员 加(专业监理工程师)(项目专业负责人)(项目经理) 人 员 签 字 外墙淋水试验记录 试验时间年月日工程名称滨湖康园2#楼总包单位合肥市第二建筑安装总公司 试验项目部位外墙分包单位 试验要求 试验情况记录将外门窗关闭严实后,用自来水管安装的小水枪头对着外墙喷淋,至墙面产生水流,然后逐个房间检查室内墙面有无渗漏现象。 对所有楼层房间内墙面进行逐间检查,未发现渗漏现象,符合要求。

坡屋面淋水方案

坡屋面淋水试验方案 淋水试验方法 淋水试验是通过加压水泵将水送至附设于坡屋面上方的PPR喷淋管从而对坡屋面进行加压喷淋以检验外墙的渗漏情况的一种现场检验方法。 一、淋水前准备工作 1、坡屋面结构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2、加压水泵型号可根据工程的高度确定,确保扬程及远端压力达到要求,并配备相应的电机。 3、供水管及淋水管: (1)材料采用PPRt,直径25 mm。 ( 2)淋水管应根据工程的坡屋面轮廓形状、大小确定尺寸。 ( 3)每根淋水管各设两排喷淋孔,方向成90?(分别斜向下45? 及斜向上45?),钻孔直径为1.5 mm左右,孔间距100 mm。 (4)PPRt连接采用热熔连接法,防止水压力过大造成渗漏。 (5)最顶端淋水管必须设置压力表(其总量程宜为1Mpa以内) 及水表,以控制出水压力及淋水量。 ( 6)各路供水管分别设置阀门,控制供水量及水压;总供水管设置阀门,以控制总供水压力; 在固定淋水设备时,淋水管距离坡屋面屋脊高度一般控制在100 —150mn左右,。 5、根据水泵电机配备电源控制设备,并做好漏电的防护工作。 6、提前通知甲方、监理、质监站淋水试验时间、部位。 二、淋水试验方法 1 、淋水试验一般自上而下进行。 2、淋水带沿屋脊布置,形成一道连续的水幕。

4、淋水时根据压力表指示调整控制阀大小,最远端淋水点水压力一般不宜小于0.3Mpa,且确保压力不过大(不影响喷淋)。淋水量应控制在3L/(m2.min)以上,每次持续淋水时间应不少于2小时, 或淋水至发生严重渗漏止。 5、每一部分淋水试验结束后,对坡屋面进行观察检查,并形成检查记录备查。 对淋水试验检查出的渗水部位,必须分析原因,进行整改处理后, 重新对渗漏的部位进行淋水试验,直至不再出现渗漏点为止。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