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金融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几点思考 防范返贫措施

对金融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几点思考 防范返贫措施

对金融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几点思考 防范返贫措施
对金融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几点思考 防范返贫措施

对金融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几点思考防范返

贫措施

亚洲金融危机和最近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对银行业的风险有了清醒的理解,虽然我国遭受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金融危机创伤比较轻微,但也惊出了一身冷汗。随着wto的加入和外资银行的涌入,我国银行业的风险将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关注。因此,在我国,进行银行风险防范的预警机制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金融风险的现状

1、金融效率递减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银行业还无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业相抗衡。随着外资银行的纷纷抢滩,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放开,我国银行业面对的挑战将更艰巨。一方面国内人民币业务的蛋糕将与外资银行分享,另一方面外汇国际结算业务将逐步被拥有人才、技术、资金优势的外资银行所垄断。如果按照目前流行的说法,20%的客户拥有80%的存款,那么外资银行只要搞定20%的客户,就能在我国资金市场上呼风唤雨,这并不是天方夜谭。把炒得沸沸扬扬的“爱立信事件”和美国花旗银行在中国分支机构对小额存款收费这两件事连起来看,外资银行的竞争是有备而来,目标非常明确。对中资银行来说,“引狼入室”已成定局,如何“与狼共舞”靠自身的努力,

求生存、求发展才是燃眉之急。

2、信贷资产质量差

我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偏高的不良资产率正困扰着金融业的发展。20xx年,国务院为强化对金融业的监管工作,将监管职能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成立了银监会。近期,中国人民银行与银监委重拳迭出,一是连下三道银行令,反洗钱;

二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大局初定。成立农村商业银行也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加强全体联合,提高农商行整体抗风险能力的处置意图已十分明朗。

无论是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还是站在某一单一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的需要角度看,加强对金融业的风险管理,提高资产质量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结合我国金融业的实际,需要在盘活存量、放活增量上下工夫。就微观经济而言,关键要健全银行风险防范的预警机制,杜绝不良贷款的“超生”。

二、如何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的预警机制?

建立有效的银行风险防范的预警机制,是指建立银行风险防范的识别机制、银行风险防范的分析机制。

(一)建立银行风险防范的识别机制

风险识别是一种实践。更多的是凭识别者的判断能力、识别手段和经验总结。建立银行风险防范的识别机制,目的是为了认识风险。

宏观的风险,由于我们所处位置的局限性,事实上很难把握。结合我们自己的工作实际,风险识别应侧重于微观风险的识别,风险识别的关键是抓好两方面工作。

1、建立较完善的信贷档案

“信贷档案是银行发放、管理、收回贷款这一完整过程的真实记录,是进行贷款管理的必备资料。”参照国际金融机构的做法,结合自身实际,较完善的信贷档案应包括:(1)基本情况。(2)财务状况。(3)担保抵押文件。(4)分析报告。(5)备忘录。根据人民银行的监管要求,所有企业贷款和大额个人贷款均需实行一厂一档管理,尽可能完善。特别是农村商业银行,现在又在搞信用村镇建设,发放信用贷款,对千家万户的农民也应一一摸底登记,否则,信用贷款的风险就无法有效控制。这是建立风险识别机制的基础。而要真正建立较完善的信贷档案,关键靠信贷人员自身的努力。如要建立一个企业信贷档案,就是腿勤、手勤、脑勤。和工办、税务、工商等部门经常保持联系,看企业是否依法纳税,是否已吊销营业执照,是否还生产正常;

对其竞争对手合作伙伴,以及住所地的村(居)干部要加强联系,以了解其人品和诚信状况;

对其自身要经常联系,正面了解,必要时深入车间,就产供销情况进

行现场解剖,并按季写出分析报告。

2、关注早期预警信号

通过早期预警信号的识别,有助于发现和预测贷款的现有问题和发展趋势,来确定贷款的按期足额偿还的可能程度。早期预警信号很多,主要有:(1)财务不健全。(2)三项资金占用不合理。(3)财务状况不良。(4)营销网络不健全。(5)企业或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社会声誉败坏,等等。企业早期预警信号的出现有时是单一的、也有时是集中性发生;

有时是短期的,马上会调整过来;

也有时是中长期的。它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能像测算股票一样绘制“k线图”,而只能靠管理者自身时时关注和把握,客观、冷静地判断、分析早期预警信号、这是建立风险识别机制的关键。

(二)建立风险防范的分析机制

在银行风险防范的事前预警中,银行风险分析是核心。银行风险分析具体包括财务分析和非财务分析两方面。建立风险防范的分析机制,目的是为了把握风险。

1、财务分析。根据会计分析的要求,财务分析的指标主要有盈利比率、效率比率、杠杆比率、流动比率四个。财务分析成功的关键是获取企业真实的、全面的、准确的报表。但遗憾的是我国一些企业在这

方面信用极差。部分企业备有应付财税、银行、工办的三套不同的对外报表。本身就是一本糊涂账。这就使我们对企业的财务分析缺乏现实基础。为此尽管我国相继出台了《会计法》、《审计法》、《统计法》等,却管不住一双弄虚作假的手。这既有国民素质问题,也有法制的不健全问题,更有管理的不到位问题,等等。所以,对企业的财务分析,还需多张报表共同分析。

财务分析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不可少的;

财务分析指标不是孤立的、僵化的,而是一个系统的综合指标。通过财务分析,我们才能对企业有比较真实、准确的了解。

2、非财务因素分析。按照西方商业银行的观点,非财务因素主要是指借款人的行业风险因素、经营风险因素、管理风险因素、自然社会因素以及银行的信贷管理等因素。

(1)行业风险分析

每个企业都处在某一特定行业中,将面对同一行业基本一致的风险。一般可以从借款人行业的成本结构、成长期、产品的经济周期性和替代性、行业的盈利性、经济技术环境的影响、对其他行业的依赖程度以及有关法律政策对该行业的影响程度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借款人所处行业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并由此判断借款人的基本风险。

(2)经营风险分析

可从借款人的经营规模、发展阶段、产品单一或多样、经营策略等方面了解借款人的总体特征,分析其产品情况和市场份额以及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风险因素,来判断借款人的自身经营风险。对企业而言,这个过程是最复杂的,也是最根本的。如果说行业分析是群体分析,那么经营风险分析则是个体分析。通过它可以直接分析具体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和经营风险程度。

(3)管理风险分析

主要是通过对借款人的组织形式、管理层素质和对风险的控制能力、经营管理作风等方面来考察借款人的管理风险。在中国一般对客户重在物的风险分析,特别是客户的主要财务、信用指标的考查;

西方许多国家银行对一般客户重在人的风险分析,特别是法人代表的“人品”分析。事实上,人是最能动的因素,忽视人的管理而只重视物的管理,其管理效率是令人怀疑的,这也是造成中国特色的信用危机的根源之一。通过管理风险分析,我们可以准确地把握企业兴衰的脉搏。

作为金融机构,密切关注开户企业的管理,并不时督导开户企业加强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很有必要。

(4)信贷管理风险分析

实践证明,一些贷款不能及时、完整地收回,其原因并不完全在借款人一方,金融机构对贷款缺乏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有必要对金融机构信贷管理进行风险分析。

①违反法律、法规发放贷款。

这些贷款由于在法律上得不到充分保护,具有先天不足。如上阶段金融机构搞的福利贷款损失惨重。吃了几条鱼,发了几张煤气票,结果贷款被“套牢”。这是变相抬高利率发放所造成的。还有上阶段,有些金融机构片面强调存款立社,为了突击拉存款,甚至为了月末、季末的一夜潇洒,不惜泡大户,贷款累大户,结果鸡飞蛋打。这是不正常竞争引起的违规操作。

②缺乏有效的贷款监督。

这是可能造成贷款被挪用和资金使用不当的主要原因。如有的贷款被挪用于归还其他债权人的贷款,或未经银行同意将回笼资金投入炒房地产、炒股票、期货等另一高风险的交易中去。特别是以贷还贷现象事实上相当普遍,这将对担保合同的有效性直接构成威胁。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企业贷款的以贷还贷率占40%左右,如果企业普遍性经营不善,合同纠纷将会把我国金融机构拖垮;

又如贷款资金被挪用更是防不胜防。圈地热和房地产业“发烧”目前

最引人关注。

③对到期贷款催收不力。

宽松的收贷措施会导致客户随意拖欠贷款的惰性,进而影响贷款的偿还。有些金融机构对逾期贷款往往一诉了之,以诈骗立案,自身底气不足。一来以诈骗立案可能会牵涉到内部人,怕拔出萝卜带出泥;二来怕经济案一发生,安全保卫一票否决,全年的努力打了水漂。有时候为了一团和气,为了不引火烧身,许多人睁只眼闭只眼。其结果就出现了一个怪现象。一方面催收凶的金融机构资产质量越来越好,不良户不敢花时间买难堪,信用环境越来越好;

另一方面,催收不力的金融机构往往成了信用不良户争着喊着的“福地”,通过种种手段来获取贷款,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

我们进行风险预警系统的分析,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现风险控制。金融风险控制除经济、金融主体的自觉行为外,关键是要建立、健全系统控制机制。即组成内部自律控制、金融监管控制、社会监督控制的三位一体的监控网络。内部自律控制是基础,金融监管是关键,社会监督是保证,三者缺一不可。在内部自律控制上,作为经营性金融机构关键要抓好四方面:一是依法经营。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在实际工作中应将风险防范的预警机制和控制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抓,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的经济、金融方针政策。在经营上不打“擦

边球”,依法吸存,依法放贷,依法提供各项金融服务;

二是稳健经营。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不盲目扩张,不超范围经营。坚持质量第一原则。获取客户真实的财务报表,抓好企业资信等级评估,对客户群进行理性选择,逐步建立优良客户群,保证客户质量,控制风险源;

狠抓信贷资产质量,提高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降低经营风险;三是以人为本。抓好信贷员等级测评和贷款管理责任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降低道德风险;

抓好不良贷款的“公示”和催收力度,实行“阳光下作业”,减少操作风险;

四是完善“内控”制度。坚决执行贷款“三查”制度,实行审、贷分离;

健全稽核、审计、财会、信贷相互监督、相互约束制度,避免无“规”可依、有“规”不依的管理“真空”现象。在金融监管控制上,央行既要敢于监管,又要善于监管。监管部门的同志要放下包袱,本着对职责负责,对单位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神,把眼睛牢牢盯住监管对象,尽量避免一人腐败全行遭殃,越腐败贷款死得越多越吃香等不正常情况出现。要加强合法合规性教育,督促监管对象依法办事,做到与钱打交道,而不成为钱的奴隶,从而在组织上、制度上有效堵住风险的产生。在社会监督控制上,关键要抓好二方面。一是“千金买刺”,发动群众广泛参与;

二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明查暗访。

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射洪县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目录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依据 1.2 适用范围 1.3 工作原则 2 预防预警 2.1 预防预警责任 2.2 预防预警行动 2.3 平时应急保障建设 3 金融突发事件的分级 3.1 金融突发事件等级判定 3.2 金融突发事件分级标准 4 信息报送与先期处理 4.1 信息报送 4.2 先期处理 5 应急中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5.1 射洪县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5.2 相关部门职责 5.3 乡镇人民政府职责 6 应急响应 6.1 I级响应 6.2 Ⅱ级响应 6.3 Ⅲ级响应 6.4 应急保障 7 后期处置 7.1 善后工作 7.2 评估与总结 7.3 奖励与处罚 7.4 检查与审计 8 附则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依据 为迅速有效处置我县金融突发事件,防范可能直接、间接波及我县的金融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金融突发事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和损失,维护经济、金融和社会稳定,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四川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四川省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制定本预案。 1.2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称金融突发事件是指金融机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和市场基础设施(如支付体系等)突然发生的,无法预期或难以预期的,严重影响或可能严重影响金融稳定、需立即处置的金融事件。 本预案适用于在我县发生的、或极可能波及本地的金融突发事件。 1.3 工作原则 (1)关口前置,预防为主。 (2)统一协作,责任明确。 (3)快速高效,果断决策。

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控制

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控制 一、本题的根据: 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我国的金融市场也逐步开放,我国的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内在联系愈加紧密,我国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也越来越大。而金融衍生工具所具有的规避风险和套期保值的功能使得企业能够较大程度的降低金融风险,从而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虽然我国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但是目前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已经成为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相比西方国家发展的较晚,早期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很多衍生品的交易都以失败告终。现阶段,我国的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应用各类金融衍生工具的条件也逐渐完善。在发展金融衍生工具的过程中,我国必须要认识到金融衍生工具的两面性,要充分认识到金融衍生工具自身的高风险性,通过各种途径对其风险进行控制,以便最大程度上发挥其积极作用。本文从金融衍生工具的概念出发,深入分析了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以及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特点,通过对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应用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我国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控制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措施,以完善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控制体系。 2.研究意义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我国市场不断开放的背景下,促进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国的发展十分必要,可以有效降低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的风险。但同时,金融衍生工具也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其风险的控制研究十分有必要。国外的很多学者对金融衍生工具在企业经营中的运用和风险控制进行研究。这部分理论对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我国的学者在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理论研究集中在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方面,并大多已经不合时宜。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目前有关金融衍生工具的理论研究。同时本文的研究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针对现行的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控制的现状提出了很符合实际的建议措施,为政府和企业在加强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本题的主要内容 1.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本文的第一章:绪论。在这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有关金融衍生工具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以期为下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第二部分即本文的第二章:金融衍生工具概述。这一部分主要介绍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义,

(完整版)国际金融重要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外汇 外汇 概念:动: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以清偿国际间的债权债务的金融活动 静:广:一切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 狭: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之间结算的支付手段特征:可自由兑换性、普遍接受性、偿还性 汇率 概念:外汇买卖的价格、汇价、外汇牌价、外汇行是 基础货币/ 标价货币 标价方法: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外国货币为标准,计算应付多 少本国货币 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本国货币为标准,计算应收多少外 国货币 报价方式: 双向报价法:卖出:银行向客户卖出外汇 买入:银行从客户买入外汇 前小后大 种类: 基本汇率:选定对外经济交往中最常用的货币,称之为关键货币,制定本国货币与关键货币间汇率 套算汇率:两国货币通过对各自关键货币的汇率套算出来的汇率 1$=0.8852欧 1$=1.2484瑞 则欧兑瑞的交叉汇率为:1欧 = 1.2484/0.8852 =1.4103瑞买入汇率、卖出汇率 中间汇率:买入+卖出/2 钞价:银行购买外币的价格,最低 电信汇率、信汇汇率、票汇汇率 即期汇率:现汇汇率,在两个营业日内办理 远期汇率:远期差价:升水:某外汇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官方汇率、市场汇率 单一汇率、复汇率 固定汇率:选择黄金、外币为标准,规定本币与他国货币间 固定比价,比价波动受限 浮动汇率:由外汇市场供求自发决定的汇率 影响汇率因素: 经常账户差额、通货膨胀率、经济实力、利率水平、各国政 策和对市场干预、投机活动与市场心理预期、政治因素 汇率决定理论: 金本位:铸币平价、黄金输送点 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法定平价、政府 纸币:布雷顿森林体系 购买力平价理论: 源于货币数量学说,正常的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比率, 而货币购买力又取决于货币数量,汇率是两国货币在各自国家 中所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 通胀>物价涨>汇率跌 一价定律:绝对购买力平价 国内:两个完全相同的商品只能卖同价,适用于可贸易品 开放经济:Pa = R(汇率)*Pb 绝对购买力平价:本币与外币交换等于本国外国购买力交换, 汇率由两国货币购买力决定。货币购买力是一般物价水平倒数 一般物价水平商决定汇率。 相对购买力平价:R1正常汇率、R2通胀汇率、Paa国购买力 变化率、Pbb国购买力变化率,以b国货币表示a国货币新 汇率 R2=(Pa/Pb)*R1 汇率升贬由通胀差异决定 评价:1.强调物价对汇率的作用,但并不绝对 2.以货币数量为前提,两国纸币交换决定于纸币购买 力,因为各国居民根据纸币购买力平价币值,本末倒置 3.说明长期,对短期中期没用 4.静态分析,没有对物价如何影响汇率的机制进行分析 利率平价理论: 凯恩斯古典利率评价理论: 汇率是两国货币资产的相对价格。资金可投国内、国外 1.国内外投资收入比较 2.本币外币即期远期价格预期 3.升贴水率 远期决定于利差 艾因齐格动态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受套利活动影响 现代利率平价公式 S即期汇率、F远期汇率、S、F直接标价,Ia本国利率、Ib 外国利率,F3个月远期,IaIb三个月利率 (F-S)/S ≈ Ia-Ib 远期汇率的升贴水率大约定于本外国利率差 利率低的国家货币,远期利率升水,利率低的国家货币, 远期汇率贴水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点: 1.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制度 2. 采用直接标价法 3. 实行外汇买卖双价制 4. 所涉及的体贴币都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 第二章外汇管制 外汇管制 概念:国家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和本币稳定为目的,集中分配 有限的外汇资金 方法:直接外汇管制:国家直接干预 间接外汇管制:外汇机构控制交易价格 主要内容:外汇资金收入与运用、货币兑换、黄金、现钞输出 入、汇率 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 布雷顿时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 特点:一固定,二挂钩,上下限,政府控制,允许调整 浮动汇率制:1.防止外汇储备大量流出2.节省国际储备3.自

互联网金融及其风险控制

互联网金融及其风险控制 一、互联网金融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不断发展,许多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服务模式应运而生,并对传统金融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巨大的冲击:余额宝的横空出世,P2P的迅猛发展等,给传统金融业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其主要业态包括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等。从互联网发展历程上看,互联网金融是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业态及其服务体系,是伴随着电子商务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其核心资源是大数据,核心技术是云计算。 互联网金融具有很多的区别于传统金融机构的特征,包括资源开放化、成本集约化、选择市场化、渠道互联网化、运营高效化、用户行为价值化等。这些特点是传统金融所不具备的,也是互联网金融独特的优势,但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管理弱,行业内部自律松散,外部监管及法律规范的缺失.信用体系尚不完善、信用信息交换有困难、风险高。今年7月,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15〕221号)针对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给出了指导意见。但是对于风险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二、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和金融相结合的新兴行业,其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由于行业本身所存在的高风险特征,两者结合之后所存在的风险将比单个行业所存在的风险可能更大。具体来看,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主要面临的风险包括: 1.市场风险;由于便捷性和优惠性,互联网金融可以吸收更多的存款,发放更多的贷款,与更多的客户进行交易,面临着更大的利率风险以及价格波动风险; 2.操作风险;目前互联网公司在没有法律法规规范、监管政策监管等外部监控环境下,互联网企业仅是通过自律来经营金融业务,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为赢取不正当收入,一方面,

银行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xxxxxx银行 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迅速有效处置金融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金融突发事件对我行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和损失,维护经济、金融和社会稳定,结合我行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所称金融突发事件是指我行突然发生的、无法预期或难以预期的、严重影响或可能严重影响金融稳定、需要立即处置的金融事件。 第三条适用范围。 (一)因各机构经营管理不善、违法违规经营和其他重大事件等引发的挤兑等金融突发事件。 (二)因重大或特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而引发的、危及地区金融稳定的金融突发事件。 第四条处置原则。 (一)预防为主,依法管理。建立健全预警和监测机制,强化应急处置的人、财、物储备,提高防范突发事件意识和水平,发现苗头和隐患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和蔓延。在金融突发事件的预防、报告和处置工

作中,必须坚持依法有序、稳妥缜密的原则,确保各项防范与处置措施的落实。 (二)快速反应,果断处置。一旦发生金融突发事件,总部各部门、各支行分支机构应快速预警,果断采取措施,及时准确处置,尽可能将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避免金融突发事件对我行和区域金融稳定、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统一指挥,协调配合。成立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行金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行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行长担任,成员由风险中心、调查中心、营业部、财务中心、综合部、科技安保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风险中心。各部门在处置过程中,既要强调统一指挥,又要注重条块之间、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第二章营业期间应急处置预案 第五条营业期间出现下列情况时,营业人员应当引起注意,提高警惕,及时提醒网点其他人员,进入戒备状态。情况严重的,应立即报警: (一)有戴口罩、墨镜,戴封闭头盔、披风衣,不露面目,手持铁锤、刀具、枪支等破坏器具的人员在柜台前徘徊。 (二)有人进入营业厅后试图关闭大门。

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控制(一)

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控制(一) 【摘要】美国的次贷危机在全球金融市场上引起了巨大的连锁反应,金融衍生工具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怎样规避日益复杂的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并且有效地对其进行监管成为金融界和会计界讨论的热点。本文试通过对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分析,探讨其风险管理途径,使我国金融市场得以有序发展。 【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控制 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金融领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为了规避金融活动中的各种风险,金融衍生工具不断推出,且品种多、数量大。而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另一方面它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会给企业带来巨额的利润或是巨额的亏损。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中资企业频频陷入套期保值巨亏的陷阱。据中国国航和东航发布的公告,两大航空公司在燃油套期保值上的账面亏损分别达68亿元和62亿元。这些巨亏事件是由企业的不当操作所造成的。随着全球经济发展,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收益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不仅仅影响金融市场的控制和管理,而且对会计的确认、计量、披露及内部控制产生影响。因此防范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已成为我国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一、金融衍生工具的涵义和特点 (一)金融衍生工具涵义 金融衍生工具是指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涉及的、具有下列特征的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1.其价值随特定的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动而变动;2.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情况变动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3.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表明衍生金融工具结算需要经历一段特定时间。 (二)金融衍生工具特点 1.杠杆性: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通常无需支付相关资产的全部价值,而只需要缴存一定比例的押金和保证金,便可得到相关资产的管理权。待到交易日所确定的到期日,对已交易的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反向交易,并进行差额结算。在实务交割的条件下,即可得到原生性金融商品。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性决定其价值由作为标的的基本金融工具衍生形成。 2.高风险性:对于金融衍生工具来说,至少存在价格风险、汇率风险、价格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法律风险等。金融衍生工具由于品种繁多,随时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设计,希望达到保值避险的目的,但一旦在市场上难以转让,其流动性风险极大。 3.虚拟性:金融衍生工具所得的收入并非来自相应的原生性金融商品的增值,而是得益于这些商品的价格变化,由于这些商品价格有时具有虚拟性,故此更易使金融衍生工具具有虚拟性。其交易获利过程是通过简单而又复杂的持有和适时的抛出,其价值增值过程脱离了实物运动。 4.阶段性:在当前企业之间实物交换日趋复杂多样,而市场的波动性,有可能因汇率或是价格等市场因素使得企业经营利润为零或是亏损,因而形成金融衍生工具,现阶段金融衍生工具主要是:期货、远期、期权、掉期。随着市场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金融衍生工具。 金融衍生工具的基本职能在于锁定价格波动,进行风险控制。但若控制不当,将可能加剧风险程度。 二、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剖析 美国的次贷危机在全球金融市场引起巨大的连锁反应;美国对冲基金行业可能出现的倒闭;通用汽车重组等,因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和应用所带来的极大风险无疑是诱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在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公允价值计量不当诱发风险 长期以来,传统会计计量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其理论依据是,采用历史成本有原始凭证作为基础,能够客观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实际成本,根据历史成本原则,交易活动一旦按历史成本

金融学原理重点总结彭兴韵

金融学原理重点总结彭 兴韵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货币是人们普遍接受的,可以充当价值尺度、交易媒介、价值贮藏和支付手段的物品。货币的流动性结构:流动性高的货币和流动性低的货币之间的比率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交易媒介,价值贮藏,支付手段 货币的层次:M0=流通中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 +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货币制度基本内容:货币材料;货币单位;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准备制度等 货币制度的种类: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纸币本位制 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含义、功能与联系 1) 初级市场是组织证券发行的市场;二级市场也称次级市场,是已经发行的证券进行交易的市场。 2) 初级市场的首要功能是筹资:需要筹资的企业或政府,在这个市场上发行证券、筹集资金 3) 二级市场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实现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4) 二级市场以初级市场的存在为前提,没有证券发行,谈不上证券的再买卖;假如没有二级市场,新发行的证券就会由于缺乏流动性而难以推销,从而导致初级市场萎缩难以发展。金融体系或金融系统:由各种金融工具、机构、市场和制度等一系列金融要素的集合,是这些金融要素为实现资金融通功能而组成的有机系统。 金融体系的功能:降低交易费用,时间与空间转换,保持流动性与投资的连续性,风险分担,支付与清算,监督与激励 资本市场是金融工具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市场。股票市场,中长期债券市场,证券投资基金 货币市场是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市场,主要职能是调剂临时性的资金余缺。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回购市场,票据市场 货币时间价值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持有的等量的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 简述金融工具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特点:1) 偿还期 2) 流动性 3) 安全性或风险性 4) 收益性 2.关系:安全性与偿还期成反比,偿还期越长,安全性就越低,风险也就越高;反之,偿还期越短,本金安全性也就越高,风险越低。 1) 流动性越高的金融工具,其安全性也就越高,风险越低;反之,流动性越低,安全性也就越低,风险越高。 2) 持有期越长,收益率越高。 3) 金融工具的流动性越高,其收益率也越低;反之,收益率也就会越高。 4) 风险越高,所要求的收益率也就越高 名义利率是指借贷契约和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率。实际利率是指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 现值(PV )是指未来金额的现在价值,把未来价值折算成现值的过程称为贴现。 终值(FV )反映了按复利计息的资金的未来价值,即本利和。 即时年金(预付年金):每期期初就发生的一系列等额现金流。普通年金:每期期末才发生的一系列等额现金流。 储蓄的动机:交易动机:为了应付未来消费支出而进行的储蓄。谨慎动机:为预防未来不测之需而进行的储蓄。投资动机:为了使未来得到更多的消费和收入也可能会进行一些储蓄。 金融资产:货币资产;债权资产;股权资产 资产选择的决定因素:财富或收入,资产的预期回报率,风险,流动性 系统性风险: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的资产都面临的风险,不可通过投资组合来分散 非系统性风险:单个资产所特有的风险,可通过投资组合来分散 财务杠杆:通过债务融资,在资产收益率一定的情况下,会增加权益性融资的回报率。 风险管理方法:风险规避,风险控制(组合投资),风险留存,风险转移(保险 对冲 期权) 内源融资是指资金使用者通过内部的积累为自己的支出融资。 外源融资是指资金短缺者通过某种方式向其他资金盈余者筹措资金。债务融资;权益融资 比较债务融资与权益融资: 1.债务融资 1) 具有杠杆作用。 2) 不会稀释所有者的权益。 3) 不会丧失控制权; 4) 内部人控制问题较小 2.权益融资 1) 没有杠杆作用 2) 会稀释所有者权益。 3) 可能会失去部分控制权。 4) 内部人控制可能较严重。 M-M 定理:在无摩擦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市场价值与融资结构无关,即企业不论是选择债务融资还是权益融资,都不会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企业的价值是由实质资产决定的,不取决于这些实质资产的取得以何种方式来融资的。 政府融资方式有:向中央银行借款或透支;增加税收;发行政府债券 李嘉图等价:无论通过增税还是增加公债筹资,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是没有差别的。 商业银行:以经营存款、贷款、办理转账结算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 简述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将部分负债作为货币流通,同时可以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的金融业务。 职能 1信用中介3支付中介3信息创造4金融服务 政策性金融机构:由政府创立或担保,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为目的、具有特殊的融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标的金融机构。 保险公司就是经营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它与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主要在于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的基本功能不同,保险公司的基本功能在于分担风险。 证券公司是在证券市场上经营证券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三大业务:经纪,投资银行,自营 准备金:商业银行为了应付存款者取款需要而保留的一部分资产,包括法定准备金、在中央银行存款和库存款现金。 表外业务:没有体现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内,但会影响银行的营业收入和利润的业务。包括中间业务:银行不动用自己的资产为客户办理的业务。狭义表外业务:包括贷款承诺、担保、衍生金融工具和投资银行业务。 资产管理原则:收益性、流动性和风险之间平衡。贷款五级分类法: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信用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策略:筛选(5C/5P ),贷款专业化,信用配给,补偿余额,首付要求,自偿性贷款 利率风险:市场利率的波动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管理方法:敏感型分析与缺口管理,存续期分析 缺口=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 债券是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机构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的,同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向债券持有人或投资者还本付息的债权债务凭证。 可转换债券:在特定时期内可以按某一固定的比例转换成普通股的债券,具有债务与权益双重属性。 附息债券:债券发行者在发行债券时承诺未来按一定利率向债券持有者支付利息并偿还本金的债券,附息债券规定了票面利率,以及付息期。存托凭证,是指一国证券市场上流通的代表外国公司有价证券的可转让凭证。 本期收益率就是每年支付给债券持有人的利息除以债券当前的市场价格。 到期收益率是使债券剩余期限内各年所付的利息额和面值的现值等于当前的市场价格的年贴现率。一般而言,到期收益率曲线会向上倾斜,表明剩余期限越长,债券的到期收益率越高 V 为债券面值,r 为到期收益率,P 为市场价格,i 票面利率,n 剩余期限 市盈率是指股票的市场价格与当期的每股收益E 之间的比率 回购:债券一方以协议价格在双方约定的日期向另一方卖出债券,同时约定在未来的某一天 按约定价格从后者那里买回这些债券的协议。 同业拆借市场金融机构之间为调剂临时性和头寸和满足流动性需要而进行的短期资金信用借贷市场 票据:在商品或资金流通过程中,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设立、转让和清偿的一种信用工具。票据有本票、支票和汇票之分。 再贴现:贴现银行将已贴现未到期的票据向中央银行办理贴现。 简述货币政策工具包括的内容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按中央银行的规定,必须向中央银行交存的存款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从而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给量。 2.再贴现率。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贴现或开具合格票据办理贴现时所采用的利率。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率的调整,可以影响商业银行介入资金的成本,调节货币供给量。 3.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业务活动。目前,各国中央银行从事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是买卖政府债券。 外汇是国际汇兑的简称,有静态和动态之分。汇率:是指将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时的比率。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 即期外汇交易:在买卖双方成交后,在两个营业日内进行交割的外汇交易,即期外汇交易又被称为现汇交易。 远期外汇交易:买卖双方在成交后,按照签订的远期合同规定,在未来约定的某个日期进行交割的外汇交易。目的:套期保值,外汇投机 套利是指在两国之间的短期利率出现差异时,将资金从低利率的国家调入到高利率的国家,以获取其中的利差的行为。 ()r r r A PV n ++-?=-1)1(1即时年金现值:nm FV PV )m r 1(+=现值:n )r 1(+=P S 复利:[]r )r 1(1-r)1(n ++?=A FV 即时年金终值:为剩余年限的年利率i 1-=n P V i 贴现债券:()r h i E P h ?-?=h -1再投资股价:

互联网金融风险如何防范

互联网金融风险如何防范 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推出来的新型金融行业模式,相信也是投资者们非常关注的话题,那么互联网金融风险如何防范?下面律伴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方面的知识,欢迎阅读! 互联网金融作为传统金融业和互联网结合的新兴领域,它的内涵之广,包括了网络支付、网络融资、网络投资等一切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金融活动,互联网金融将传统金融业带入一个更加拥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和可观的发展前景的新纪元。然而,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方面存在着不成熟和欠缺,导致一些列特殊风险的存在。本文从几个方面细致阐述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殊风险,并深入肌理,探求防范风险之道,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一、互联网金融概论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的产物。狭义上的互联网金融,是指通过计算机连接终端和网络服务平台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与金融产品所形成的虚拟金融市场。广义的互联网金融则包括了一切依托互联网平台所进行的金融活动和金融服务,以及提供金融服务的的实体机构和约束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金融活动的相关的法律、制度等。 互联网金融除了兼具有互联网平台所赋予它的虚拟性、匿名性、开放性、全球性等特性,还具有高科技、高风险,监管难度大等特点。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起步较晚,现有的互联网金融形式包括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以及互联网理财四类。近年来,我国有关互联网金融的法律体系逐步建立起来,随着《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电子签名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的出台,互联网金融产业正朝着健康、法制化的轨道上飞速发展。但由于互联网金融固有的特点,以及我国特殊国情下的社会环境,互联网金融风险仍不可小觑。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殊风险防范措施 互联网金融涉及政府、金融业、投资方等多个利益主体,要想实现互联网金融的平稳健康发展,几个利益主体必须齐心协力为之做出努力: 1.政府方面。第一、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起由互联网金融基础法和详细规章条纹的法规组成的完整的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着重关注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 第二、完善我国网络银行监管制度。一方面,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改革,加强网络银行监管力度,细化监管制度条例,注重制度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互联网金融网络防护体系。我国目前的加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及数字签名技术都落后于网络金融发展的要求,增大了我国网络金融发展的安全风

金融衍生工具重点归纳

1期货交易:是指在期货交易所内集中买卖期货合约的交易活动。其交易对象是标准化的期货合约。期货合约:是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商品的标准化合约。期货市场:是专门买卖标准化期货合约的市场。期货市场是以现货交易为基础,在现货交易发展到一定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期货交易的方式:1套期保值:在期货市场买进或卖出与现货市场交易品种、数量相同,但方向相反的期货合同,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或买进此期货合同来补偿因现货市场价格变动带来的实际价格风险。2投机3套利交易:利用期货市场中不同月份、不同市场、不同商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差,同时买入和卖出不同种类的期货合约来获取利润。 期货市场的功能:1规避风险2价格发现3减缓价格波动(操作方法:1套期保值2(单品种)投机交易3套利由于市场参与者目的不同,故存在不同的操作方法)期货市场的构成:1期货交易所(由会员制向公司制发展)2期货结算所(第三方)3期货经纪公司4期货交易者(套期保值者、投机者) 2套期保值的操作基本上是在期货市场进行与现货交易等量的反向交易。套期保值的基本做法是,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对同一种类的商品同时进行数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买卖活动。即生产经营者在现货市场上对同一种类的商品同时进行数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买卖活动。即生产经营者在现货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一定量的现货商品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卖出或买进与现货品种相同、数量相当,但方向相反的期货商品(期货合约),以一市场的盈利弥补另一个市场的亏损,达到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目的。 会员制交易所的组织结构:1会员大会(最高权力机构)2理事会3专业委员会4总经理及业务管理部门 期货结算所:在交易所的期货交易中,有结算制度、担保制度来防止违约风险。交易指令:1、限价指令(limit order)包括卖出限价和买入限价指令。在限价或更有利的价格上成交。成交速度慢,有时可能不能成交。2、市价指令(market order) 成交速度快,一旦下达不可更改或撤销。3、止损指令(stop order/stop-loss order) 又称停损指令,是防止亏损扩大的指令措施。指交易者预先设定一个价位,当市场价格达到这一特定价位或更不利的价格时,止损指令立即自动生效,并以即时可能的最有利价格执行。4、触及市价指令

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问题分析

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问题分析 当前,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走进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投资理念。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非法融资、网络欺诈、信息泄露等一系列恶性事件频频发生,极大地打击了公众的投资信心。据20xx年数据统计,在2600多家P2P公司中,问题平台多达1407家。大量庞氏骗局以P2P的形式被搬到了互联网上,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近期,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了会员的名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行业自律,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促进行业的规范发展。但是,目前的这些法律政策仍旧不够完善,无法促使整个行业又好又快发展。试图通过研究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并结合国内的相关领域发展实情,提出针对符合我国国情的互联网金融风险解决对策和防范措施。希望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成长有所帮助。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当前主要发展模式与现状 1.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非银行机构,借助互联网技术,与各大银行签约,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网购是第三方支付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年来,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快速发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xx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48亿,较20xx年底增加3448万,增长率为8.3%。虽然第三方支付发展迅速,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

了许多问题,一些不法企业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挪用客户资金进行牟利。针对类似情况,央行正严肃整顿该行业。据官方数据,中国目前已经对超过239家非法从事支付业务的机构进行处罚,处罚金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 2.P2P网络借贷。P2P网络借贷又称人人贷,是一种依托于互联网的特殊直接债券融资。2012年起,P2P网络借贷呈现出业务规模和平台数量爆发式增长。网贷之家数据显示,国内运营平台数量从2012年之前的50家增长到20xx年年底的4796家;成交规模从2012年之前的累计31亿元增长到20xx年年底的982 3.04亿元。虽然P2P在我国快速发展,但是由于长期处于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机构监管的三无状态,P2P网络借贷平台严重危害社会发展。平台跑路现象比比皆是,甚至出现了一些隐性高利贷如裸条贷款、校园贷,严重违背了《合同法》第221条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20xx年4月,监管机构开始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而专项整治的重心之一就是网贷。近期,银监会正式对外公布《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对资金存管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强化了网贷资金监管体系,网贷行业风险整体水平正在下降。 3.众筹。众筹指项目发起人通过互联网众筹平台为其新项目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并以实物、服务、作品、股权等回报形式回馈项目支持者投资的新兴融资方式。截至20xx年上半年,我国正常运营的众筹平台共有370家,与20xx年底283家相比,涨幅达到了约30.74%,是20xx年平台数量的2.6倍。从行业筹资金额看,20xx年仅上半年

银行应急预案

银行应急预案

****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应急预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处理重大突发事件,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重大突发事件对**银行(以下简称"本行")资产安全、正常营运和信誉带来的损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国家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结合本行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行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根据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本办法所称重大突发事件是指: (一)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本行资产重大意外损失; (二)对本行的正常经营活动产生严重干扰; (三)对本行信誉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四)造成人员伤亡; (五)地方政府及监管部门认定的其它事件。 第三条重大突发事件处理原则。

(一)预防为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经常性地做好防范和教育工作,加强对重大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工作,尽量减少重大突发事件发生; (二)统一指挥原则。总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组织、协调各项应对工作。涉及的各级行须服从领导小组指挥; (三)最小损失原则。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各项措施应讲求经济效益,最大程度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确保将事件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四)保密原则。参与重大突发事件处理工作的人员应严守保密规定,未经授权不得向外界提供与处 (三)审议成员部门提交的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和预警报告,指导、督促成员部门及相关支行履行突发事件处理职责; (四)根据领导小组要求,参与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置有关的工作信息,不得利用工作中获得的信息牟取私利; (五)依法处理原则。坚持依法处理,注意工作方法、手段和策略,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和宣传、协商、调解等多种方法处理重大突发事件。

金融衍生工具特点及风险管理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 目前,通过各种派生技术进行组合设计,市场中已出现了数量庞大、特性各异的衍生产品。主要有:1衍生工具与基础工具的组合。如期货衍生产品与基础工具的结合,即有外汇期货、股票期货、股票指数期货、债券期货、商业票据期货、定期存单期货等形形色色的品种。2衍生工具之间的组合,构造出“再衍生工具”。如期权除了以基础工具为标的物之外,也可和其他衍生工具进行组合。可构造出“再衍生工具”。如期权除了以基础工具为标的物之外,也可和其他衍生工具进行组合。可构造出“期货期权”、“互换期权”一类新的衍生工具。3直接对衍生工具的个别参量和性质进行设计,产生与基本衍生工具不同的衍生工具。如期权除了“标准期权”之外,通过一些附加条件,可以构造出所谓“特种衍生工具”,例如“两面取消期权(binarydoublebarrierknockoutoption)”、“走廊式期权(corridoroption)”等。金融衍生工具中具有无数种创造派生产品的技术,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衍生工具的价值受制于基础工具 金融衍生工具或者衍生产品是由传统金融产品派生出来的,由于它是衍生物,不能独立存在,其价值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相应的传统金融工具。这类能够产生衍生物的传统产品又称为基础工具。根据目前的发展,金融基础工具主要有三大类:1外汇汇率;2债务或利率工具;3股票和股票指数等。虽然基础工具种类不多,但是借助各种技术在此基础上都可以设计出品种繁多、特性不一的创新工具来。 ! 由于是在基础工具上派生出来的产品,因此金融衍生工具的价值主要受基础工具价值变动的影响,股票指数的变动影响股票指数期货的价格,认股证跟随股价波动,这是衍生工具最为独到之处,也是其具有避险作用的原因所在。 (二)衍生工具具有规避风险的职能 金融创新能够衍生出大量新型的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投放在金融市场上,强有力地促进了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传统的金融工具滞后于现代金融工具,表现在其都带有原始发行这些金融工具的企业本身的财务风险。而且,在这些传统的金融工具中,所有的财务风险都是捆绑在一起的,处理分解难度相当大。随着把这些财务风险松绑分解,进而再通过金融市场上的交易使风险分散化并能科学地重新组合,来达到收益和风险的权衡。 (三)衍生工具构造具有复杂性 & 相对于基础工具而言,金融衍生工具特性显得较为复杂。这是因为,一方面金融衍生工具如对期权、互换的理解和运作已经不易;另一方面由于采用多种组合技术,使得衍生工具特性更为复杂,所以说,衍生工具构造具有复杂性。这种情况导致金融产品的设计要求高深的数学方法,大量采用现代决策科学方法和计算机科学技术,它能够仿真模拟金融市场运作,在开发、设计金融衍生工具时,采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同时也导致大量金融衍生新产品难为一般投资者所理解,难以明确风险所在,更不容易完全正确地运用。 (四)衍生工具设计具有灵活性 金融衍生工具在设计和创新上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这是因为可以通过对基础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各种组合,创造出大量的特性各异的金融产品。机构与个人参与衍生工具的目的,有三类:一是买卖衍生工具为了保值;二是利用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进行投机牟以暴利;三

对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思考2400字

对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思考2400字 互联网金融是当今时代的朝阳产业,其发展势不可挡,为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效益,防范风险就成为最需要关注的主题。而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中生,在埋头读书之余也应关注社会热点、焦点,所以下面就立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思考有效的防范策略,以促进互联网金融快速健康发展。 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 进入新世纪以后,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互联网金融迎来第二轮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具备即时性、互动性、成本低等特征,在对传统金融构成挑战的同时促进金融改革,如何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 风险大是互联网金融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主要原因在于国家的市场竞争环境有失公平、消费者与投资者等市场主体的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一些金融违约、网络诈骗等现象屡禁不止。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技术的限制下容易被黑客或病毒攻击,导致互联网难以正常运转,对互联网金融形成较大的风险。加上互联网金融覆盖范围很广,不被时间和地域所局限,主要依托网络信息技术便捷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增加风险防范难度。传统金融风险造成的损失可能是局部性的,而互联网金融造成的损失可能就是系统性的、全局性的,风险以惊人的速度由传输介质传递给传统金融,不能在短时间里纠正偏差、勘误,影响着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与稳定。鉴于此,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势在必行。 二、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策略建议 1.建立健全安全体制,防范技术风险 互联网金融企业要对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运营情况以及信息数据等特色进行整改,加强管理、开发技术,创设有效的、科学的互联网金融安全体制。整改运营情况时应从网络运行和硬件层面着手,增加安全技术投入,提高系统防入侵、防范病毒攻击的能力,保障在安全环境下运行互联网金融系统;针对网络运行要实行身份认证登录、分级授权等方式,尽可能预防部分用户非法登录。在管理信息数据方面则应加强对数字验证技术的使用,为互联网金融交易主体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引入密钥技术、信息加密技术等,提升互联网金融的保密技术水平,有效减少、防范互联网金融业务交易的技术风险。 2.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强化风险监测 为确保市场对有效配置资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预防市场缺陷,就必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现有金融法律法规则是创建优良市场环境的基础性保障,互联网金融企业要准确辨析违法犯罪行为与商业模式之间的差异,不管是金融机构的在线业务或线下业务均要严格遵守金融法律法规,坚守互联网金融活动底线,拒绝制定提前终止、提前支取存款等不合理的条款,不合理的金融服务也不得依旧原有约定计息或定期收取费用。与此同时,依托大数据技术及时而有效地获取数据信息,奠定监测数据、分析数据的基础,同时把识别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工作落到实处,有效监测风险、控制风险,基于风险原因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弥补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漏洞。 3.完善系统保护机制,保护市场主体 保护消费者、投资者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是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市场主体保

银行支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银行ⅩⅩ支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目的和依据 1.1.1 为正确、高效处置行ⅩⅩ支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以下简称账户管理系统)面临的突发事件,提高应对账户管理系统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银行结算账户业务的连续性,制定本预案。 1.1.2 制定本预案的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业务处理办法(试行)》、《中国人民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制度办法。 1.2 适用范围 1.2.1 本预案适用于预防、预警和处置东阳市内账户管理系统面临的突发事件。 1.2.2 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以下3种情况: (1)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突发社会安全事件造成账户管理系统或其节点的崩溃。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造成可用人力资源短缺,严重影响账户管理系统或其节点的正常运行。 (3)账户管理系统或其节点出现故障,恢复时间超过2个工作

日。 1.2.3 突发事件的分级 根据对银行结算账户业务的影响程度,突发事件划分为灾难事件、严重事件、一般事件3个等级。 (1)灾难事件是指不能正常办理部分银行结算账户业务,且恢复时间超过2个工作日的突发事件。 (2)严重事件是指不能正常办理银行结算账户业务,但恢复时间在2个工作日以内的突发事件。 (3)一般事件是指灾难事件和严重事件以外的其他突发事件。 1.2.4 处置原则 (1)业务连续性原则:在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银行结算账户业务的连续处理。 (2)数据完整性原则:在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数据的完整性。 (3)效率性原则:在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时,各项措施均应讲求经济效率,确保将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4)可操作性原则:在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时,各项应急处置措施应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5)重要性原则:在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时,应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影响程度,进行分级响应和处置。 2 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机构设置

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研究案例分析以中航油事件为例

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研究案例分析 —以中航油事件为例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衍生品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由于衍生工具使用不当会给企业带来极大风险甚至动摇整个金融界,本次研究将以“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高风险的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中蒙受高达5.5亿美元的巨额亏损,成为继巴林银行破产以来最大的投机丑闻”事件为经典案例,具体从事件简述、事件分析、事件启示来探析衍生品风险,并从内外部两方面出发,采取风险防范措施,使金融衍生工具更好地为金融领域服务。 二、案例简述 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中央直属大型国企中国航空油料控股公司(下称“集团公司”)的海外子公司,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中资企业。在总裁陈久霖的带领下,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从一个濒临破产的贸易型企业发展成工贸结合的实体企业,业务从单一进口航油采购扩展到国际石油贸易,净资产从1997年起步时的21.9万美元增长为2003年的1亿多美元,总资产近30亿元,可谓“买来个石油帝国”,一时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被新加坡国立大学选为MBA的教学案例,陈久霖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亚洲经济新领袖”,并入选“北大杰出校友”名录。但2004年以来风云突变,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高风险的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中蒙受巨额亏损而破产,成为继巴林银行破产以来最大的投机丑闻。 2004年一季度油价攀升,公司潜亏580万美元,陈久霖期望油价能回跌,决定延期交割合同,交易量也随之增加。二季度随着油价持续升高,公司账面亏损额增加到3000万美元左右,陈久霖决定再延后到2005年和2006年交割,交易量再次增加。10月份油价再创新高,而公司的交易盘口已达5200万桶。为了补加交易商追加的保证金,公司耗尽2600万美元的营运资本、1.2亿美元的银团贷款和6800万元的应收账款资金,账面亏损高达1.8亿美元,另需支付8000万美元的额外保证金,资金周转出现严重问题。10月10日,向集团公司首次呈报交易和账面亏损。10月20日,获得集团公司提前配售15%的股票所得的1.08亿美元资金贷款。10月26日和28日,因无法补加合同保证金而遭逼仓,公司蒙受1.32亿美元的实际亏损。11月8日至25日,公司的衍生商品合同继续遭逼仓,实际亏损达3.81亿美元。12月1日,亏损达5.5亿美元,为此公司向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申请停牌,并向当地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三、案例分析 3.1事件交易策略

相关文档